📖 ZKIZ Archives


裝神弄鬼炒股 金管會展開調查 唐鋒漲七倍 真奇蹟還是假神蹟?

2010-8-30 TTW




唐鋒今年上半年自結EPS不過一.一九元,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卻已接連三十根漲停板,股價來到二六三.五元,背後原因竟是來自雷射晶片的轉機題材,預期明年EPS二十元,主管機關現已積極蒐證調查,投資人應多加留意以免受傷。

撰文‧徐介凡

八 月十七日,唐鋒發言人簡麗貞針對《588周刊》報導內容發布重大訊息澄清,強調雷射監控新產品目前仍在打樣、送樣階段,且公司本身亦未對於明年財務進行任 何預測,對於報導所指明年EPS(每股純益)二十元以上純屬臆測,當日成交量立即爆出自二○○○年上櫃掛牌以來最大量四四三九張,股價最終仍以漲停作收, 給投資大眾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588周刊》,一般被認為是以股市名嘴報明牌為主要內容的刊物,通常上市櫃公司對於被點名股價將要飆漲,多採置之不理的態度因應,如今唐鋒大動作直接點名澄清的罕見舉動,著實啟人疑竇。

無 獨有偶,在較早的七月二十三日,亦曾有一封舉發外號古董張的股市大戶張世傑炒作唐鋒股價的信函,同步分送至調查局、金管會與台中地檢署,內文指出:「張世 傑成立﹃588股票網網站﹄,及《588周刊》散布不實消息作為炒股利器,大力推薦唐鋒等個股,拉高股價出貨,坑殺無辜不知情投資人。」台股漲七%,唐鋒 漲七倍什麼樣的題材,能夠支撐唐鋒股價在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飆漲三十根漲停板?這個答案,不僅投資人想知道,就連證期局與證交所也在積極蒐證調查當中。從今 年六月二十九日算起,唐鋒股價開始冒出第一根漲停板,接著利多消息便開始接二連三傳出,無論成交量是五十張、或是超過四千張,就是有辦法漲停給你看;若從 起漲點三十二元價位計算,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股價已如坐雲霄飛車般來到二六三.五元,漲幅超過七倍,同期間,台股加權指數卻僅有約當一根漲停板的表現。

再從唐鋒去年年報來看,周武賢家族持股比重合計將近六成,至今就連一張都沒申報轉讓賣出,身價亦從原本九.二億元,暴增到七十五.八一億元,相當於在股價不停飆漲的過程中,財富也暴增了六十六.六一億元之多。

唐 鋒究竟有何厲害之處,能夠讓股價有此驚人演出?先從基本面來看,一九七六年唐鋒董事長周武賢與總經理周文洪,兩兄弟共同創立唐鋒實業,主要業務為生產自動 攪拌機等馬達小家電產品外銷,主要區域包括歐洲、美國、澳洲、中東等地,占營收比重超過九五%。雖然周武賢強調自家產品走的是高價路線,但一路走來營運卻 相對不穩。

儘管唐鋒近二年來處於業績較佳情況,○八與○九年分別繳出EPS三.七二元與二.一八元的獲利水準,但回顧○三、○四年卻只分別小賺約○.一七元、○.○五元,到了○六與○七年,更大虧約○.二三元與一.四二元之多,如此表現,也反映股價長期處在十元上下徘徊的窘境。

只靠新產品,全年賺八元?

七月三十日唐鋒公告自結上半年盈餘,EPS亦只有一.一九元水準,顯然無法將基本面與股價飆漲連結,但對照《588周刊》與股價走勢觀察,則或許可以看出些端倪。

早 在七月十日,《588周刊》便率先鳴響了看多唐鋒股價未來發展的第一槍,指出明年EPS將挑戰二十元以上,由於撰文者係為張世傑本人,也因此引發市場盛 傳,唐鋒股價飆升來自這位過去股市知名作手的傑作,且後續更將呈現「三部曲」走勢發展,第一部曲先從二十元上漲十倍至二百元,第二部曲再翻倍至四百元,第 三部曲則直上千元,準備再創台股新科股王傳奇。

張世傑對此表示,他與唐鋒公司人員既不認識,個人亦沒有持股,純粹看好唐鋒的長期發展與轉機題材,絕非炒作推升股價,但簡麗貞隨即在七月十六日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發文澄清,強調業績數字純屬媒體臆測。

但 是在這段期間,市場上包括媒體、專業投資法人等,對於唐鋒股價飆漲,以及明年EPS能有二十元以上水準仍摸不著頭緒,直到七月二十八日,唐鋒公告取得禧通 科技銷售權,切入具高度競爭力與毛利率的850-NM面射型雷射晶片(VCSEL)生產,有效期限為十年,並接著在八月三日由周武賢親自召開記者會,表示 新產品可於九月陸續出貨,新聞稿更點名法人預估,唐鋒在此光電事業的貢獻下,全年EPS可從二至三元一口氣暴衝到七至八元水準。市場才恍然大悟,開始陸續 披露關於唐鋒的利多消息。

︽588周刊︾能夠提早近一個月便未卜先知業績爆發性成長,讓人好奇。爾後看好唐鋒股價表現理由,亦從包括受惠中 國內需市場崛起,早期進入中國深圳設廠布局,小家電主力產品可望穩定貢獻獲利,加上雷射晶片新產品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可望每月穩定貢獻EPS二元之多,甚 至就連「南投紫南宮卜卦,神明指出唐鋒將大漲」等文字亦搬上台面。

簡麗貞再三強調:「實在很誇張,我也很想知道他們這些數字到底怎麼來。」 且分別於八月九日與八月十七日,兩度澄清財務數字純屬媒體臆測,金管會證期局高層也指出,從價量走勢搭配來看,很明顯就能看出唐鋒股價有受操縱的疑慮,確 實已將唐鋒列為觀察個股名單,並經駐金管會檢察官同意,已透過司法單位資源,積極蒐證相關資訊處理,待證據充足後便會正式移送法辦。

唐鋒股價能夠接連漲停,除了等九月營收與獲利正式公告外,金管會調查的執行能力亦應加快,才能真相大白。

唐鋒飆漲爭議大事紀

唐鋒實業

成立時間:1976年

負責人:周武賢

資本額:4.79億元

主要業務:小家電產品、遠紅外線產品

唐鋒近三年獲利

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上半年(自結)

營收(億元) 15.11 18.82 10.87 5.04 EPS(元) -1.42 3.72 2.18 1.19

7月16日

588周刊披露業績將爆炸性成長,唐鋒澄清內容純屬臆測

7月23日

金管會、地檢署同時收到古董張炒作股價檢舉函

7月30日

唐鋒公告上半年自結盈餘,EPS為1.19元

8月17日

唐鋒指名澄清588周刊報導,未對明年進行任何財測

8月3日

唐鋒董事長召開記者會,提及法人預估今年EPS可達7~8元水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2

毛利率比郭台銘高七倍 黑手台霸王世忠 張忠謀少不了他

2010-10-25  TWM




預計十二月回台第一上市的亞德客國際集團,是耕耘大陸市場有成的台商,黑手出身的創辦人王世忠,不僅運用懷柔招降策略收服大陸仿冒業者,更用分享及奉獻哲學收服員工,他的成績完全不輸郭台銘、張忠謀。

撰文‧林宏文

台 積電的晶圓生產線、鴻海最新的自動化無人工廠機械手臂正在全速趕工生產、台北市捷運閘門忙碌地開關運作,但是其中只要一個空氣推動的控制元件出問題,機械 手臂停擺,生產線就會停止,捷運也會陷入混亂!而供應這個關鍵元件的人,是一位台灣黑手出身的亞德客集團董事長王世忠,沒有他在背後努力,張忠謀、郭台銘 及台北市長郝龍斌都要大傷腦筋!

來到台北縣土城自由街,這裡最知名的就是郭台銘全球運籌帷幄的台灣總部,緊鄰隔壁的門牌號碼「自由街二十三號」建築,就是亞德客的台灣總部。走進一塵不染的大廳,以及處處充滿巧思的設計,讓人看不出這是一家傳統企業,總部設在這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郭台銘也是他的客戶。

自創品牌

傳產做出五七%高毛利

五 十一年次的董事長王世忠,黝黑壯碩的身材,讓人一眼就感覺到他的黑手出身,以及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歷練。三十年前他還是工廠的黑手學徒,如今他已是橫跨兩岸 三地的「氣動元件」大王,精耕大陸三十一個省分,靠著大陸的經濟快速崛起,已有四萬家兩岸三地的企業都仰賴他的關鍵元件運作。雖然是一家傳產企業,但是亞 德客的毛利率年年增加,今年甚至達到五七%,可說是郭台銘的七倍,他是如何做到的?

二十五年前,只有高中畢業的王世忠就踏入社會賺錢,由於學歷不高,只能到工廠當學徒,做各種沖床、拋光等沒人要做的事,其中還有一年,因為師傅經營不善,他沒有拿到薪水,白做了一年工。

但王世忠一心想創業,一九八八年有一天,遇到了亞德客現任總經理藍順正,當時他在一家貿易公司負責氣動元件的銷售業務,兩人見面一聊一拍即合,王世忠懂技術,藍順正跑業務,非常互補,於是兩人當下決定一起創業,隔天就拿出十一萬元,成立了亞德客。

從創業第一天開始,王世忠與藍順正就決定要做自有品牌,問他哪裡來的決心,他只說,﹁就是覺得要走自己的路,不要受制於日本人。﹂因此,他自創亞德客的氣動元件規格,與當時壟斷市場的日本競爭對手SMC公司完全不同。

但是,自創規格說得容易,卻讓王世忠吃足苦頭。他帶著一批黑手研發團隊,自己找書來研究,從頭摸索起,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晚上還到輔大旁聽課程,把技術及產品一步步做出來,靠著一些中小型客戶,逐漸在台灣打開知名度。

在 這段最艱苦的創業期,公司連賠了八年,王世忠說,由於沒錢,他經常要找父母及兄弟姊妹周轉,家裡對他很不諒解。有好幾年的除夕,身上只剩一千元台幣,只好 厚著臉皮跟太太回老家陪父母吃年夜飯,其他每餐都吃泡麵,大年初一就回來工廠開工,只有工作,才有貨款進來,家裡才不會斷炊。

善待敵人

五年時間收服山寨工廠

一 九九六年,台灣亞德客開始賺錢,但是王世忠馬上面臨另一場危機,大陸廠商開始仿冒亞德客的產品,但由於山寨產品時常故障,很多客戶來投訴,讓王世忠不勝其 擾。為了杜絕仿冒問題,他下定決心到大陸打市場,一九九七年,他沒有帶任何一位台幹,隻身前往大陸寧波設廠,展開第二輪的創業。

但令人驚訝的是,王世忠沒有選擇與大陸山寨工廠為敵、祭出法律手段打擊敵人,反而選擇在山寨工廠旁設廠,與敵人做朋友,公司員工都懷疑老闆是不是頭腦有問題?

王 世忠把自己的規格及製造方法教給這些大陸仿冒廠,希望大家跟隨亞德客推出相似規格的產品,一起抵抗日本人。王世忠形容,這是學習毛澤東﹁聯合次要敵人,打 擊主要敵人﹂的戰略,也因此,亞德客自創規格的產品市占率逐步提升,占到全中國六成的市場。這也驚動了日本SMC總部,不得不開始正視這個新崛起的敵人。

教 競爭者做與自己一樣的產品,很明顯是一招險棋,王世忠如何面對大陸公司的競爭?﹁因為氣動元件產品線有十多類,我只教其中一類,而且當他們學會了以後,我 就把這類產品價格殺低,不讓他們占到太多便宜,再好好鞏固自己的主力產品線。﹂王世忠形容,﹁這就是只教他們做打火機,但客戶若要買香菸,還是得跟我買。 ﹂此外,教會競爭者,對內部的研發也會形成一股驅策的力量。﹁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回過頭來,我要求內部研發團隊往前跑,加快腳步擺脫競爭者。﹂在選擇 客戶上,王世忠也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的作法,初期就是從中小型廠著手,等到規模做大了,再去向大廠敲門,因為,早期大廠只要看到亞德客這種小公司,一殺 價就見骨,而且貨款條件很差。有一次,王世忠聽到大廠又要打折,貨款又要四個月才給,一氣之下就到工廠把零件全部拆下來,﹁拿回家丟掉,也寧可不做這種生 意。﹂不過,如今亞德客的產品已經做大,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已奏效,如今包括富士康、台積電、華碩、威盛、台北市公車及捷運等,都是亞德客客戶。

二 ○○二年,亞德客的規模逐漸做大,王世忠開始積極布局自己的銷售通路,由於過去仰賴很多地區性的經銷商幫忙銷售,但各地通路素質水平不一,於是,王世忠花 了四年時間,把忠誠且優良的經銷商全部併入亞德客,一直到二○○六年,這些經銷商就成了亞德客百分之百持股的公司及員工。

善待員工

訂定明確利潤共享制度

亞 德客成功的關鍵,除了策略奏效外,最重要還是在願意與員工分享公司成果的經營哲學。在亞德客,生產與銷售體系都有明確的獎金制度,而且確實執行,工廠端每 年可以分利潤的六%到一○%,業務端可以分八%到一五%的獎金,由於公司以自有品牌銷售,毛利一直很高,長期維持在五六%到五七%左右,因此,許多工廠基 層員工年薪都可以拿到六、七萬人民幣,陸幹年薪超過三十、四十萬人民幣的也比比皆是。

此外,亞德客每年舉辦一次國內旅遊,隔年則辦國外旅遊,○六年亞德客包下麗星郵輪,招待一五○○名員工到新加坡玩;○八年十一月更首開風氣之先,一三○○名員工浩浩蕩蕩到台灣玩,還請來費玉清、五月天及郭子等藝人舉辦了一場大型演唱會。

最讓員工感佩的是,王世忠與藍順正兩人回饋社會的善舉,王世忠把自己每年的全部薪水及四成股利所得,藍則把二成股利所得全部捐出來,進行﹁藍色助學﹂及﹁陽光行動﹂等扶貧的工作。

藍 色助學是幫助一千五百名大陸的大學生及高職生,每人每年可拿到三五○○元人民幣的學雜費,另外在台灣則認養了三百個有植物人的家庭,每月給一.五萬元的補 助,並且長期輔導。至於陽光行動,則是號召員工到偏遠鄉村進行造村運動,幫忙建立飲水工程、造路及破舊房屋改造等,這些造福社會的行動,也讓許多大陸員工 跟著捲起袖子一起投入。

以去年營收來看,全球前兩大氣動元件廠日本SMC及德國FESTO,營收分別是亞德客的二十五倍及七倍,亞德客的成長空間還很大。目前在中國市場,亞德客的營收還是排在這兩大廠之後,但出貨量的市占率則已超越FESTO公司,成為市占率第二的公司。

亞 德客去年營收新台幣二十八億元,兩岸市場就占其中九成以上,為了搶攻全球市場,兩年前,亞德客已到義大利設立歐洲據點,準備積極搶攻歐洲市場;接下來,明 年底還要在新加坡設立亞洲據點,進軍其他亞洲市場,今年回台第一上市後,王世忠將有更多的資源挑戰全球氣動元件大王的寶座。

王世忠

出生:1962年

現職:亞德客(AirTac)國際集團董事長經歷:機械製造、沖床、拋光

屢創佳績

——亞德客近四年營收獲利項目/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上半年營收(億元) 24.09 27.14 28.61 22.22 EPS(元) 7.64 5.50 7.10 4.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6

廉價派遣工十年增加七倍 政府帶頭壓榨台灣薪資大崩盤

2013-09-30  TWM
 
 

 

為了撲熄主計總處公布實質薪資倒退的民怨,基本工資好不容易調漲了!

但是我們的勞動市場,真的有因此改善嗎?

除了「22K」現象,逐漸惡化的「派遣工」,正在改變台灣的就業形態。

糾紛不斷、立法延宕,濫用派遣已成為台灣薪資倒退16年的幫凶!

撰文‧楊卓翰、林麗娟 研究員‧楊政諭A八○,這是秀珍在某電信公司工作時的代號,在這裡,主管不知道她的名字。和她坐在同區,兩百多張辦公桌的名牌上,一樣都只以代號示人,她們是一群沒有聲音,也沒有名字的派遣工。

一年一簽的工作,沒有獎金、休假、福利,但她們願意忍耐並接受,只盼望有一天可以從派遣變正職,人生就有新希望。然而,秀珍的期待愈來愈不可能實現了,因為台灣正邁入「低薪派遣」的時代!

大學幼保系畢業的她,今年三十一歲,在這家電信公司客服部門當了六年多的派遣工,薪水還不到兩萬五千元,只有正職的一半。父母總是不解地問:「這麼大的電信公司,難道你能力那麼差,做了六年還不能升上正式員工嗎?」秀珍父母的質疑,是社會的主流看法,認為當派遣工是自己不上進。秀珍只能無奈地搖頭:「不是我不努力,而是高雄這兩百名客服人員都是派遣工啊!」她每天值班八小時,一周四十小時,環顧四周,整個公司的客服中心,正職還不到派遣人數的一半。七年來,轉為正職的人也僅有十多位。

勞工界的孤兒!

五十七萬派遣工 比外勞還弱勢原本,派遣工是企業用來應付臨時性、季節性的工作需求,屬於短期、非常態工作。但是,從民間企業到政府,都嘗到派遣人力低成本的甜頭,大家愈用愈沒有顧忌。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今年實質平均薪資(薪資扣除物價膨脹)一口氣倒退回十六年前的水準,除了「22K」(大專畢業生到企業實習方案,月薪二.二萬元)之外,派遣已成為另一個箍住年輕人薪水的魔咒。

以秀珍的例子來說,他們不是電信公司員工,而是透過第三方的人力派遣公司,外派到電信公司工作。所以,派遣工的「雇主」不是電信公司,而是人力派遣公司,電信公司只是「要派公司」,不但不用對派遣工負法律責任,連廁所衛生紙都不肯多給,一人發一捲,用完才能再領。

法律上,要派公司不用支付派遣工保險、獎金、休假等福利,甚至資遣派遣工時,要派公司連資遣費都不用出。派遣工也沒有任何升遷管道,他們連名片也沒有,因為公司根本不承認有這些員工,像用完的寶特瓶,喝光後就丟回給派遣公司資源回收。

○八年金融海嘯後,台灣的派遣人力大幅增加。學者及勞委會也統計,臨時性或派遣勞工人數從○二年的七萬多名,暴增七倍,到去年的五十七萬名,早就超越外勞的四十萬名,但他們的工作卻比外勞沒保障。

薪資倒退嚕!

年輕人就業難 把派遣當正職跳板文化大學勞工系副教授李健鴻更估算,像派遣這種「非典型就業」,在台灣實際數字可能超過百萬;也就是說,每十名勞動者,就有一名可能陷入像秀珍這樣惡劣的就業情況。主計總處統計,台灣去年經常性的平均薪資是三萬六千元,還比十年前少六%,但是國科會調查派遣人員平均薪資,僅是二萬六千八百元。派遣,已成為拉低台灣薪資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人已成為派遣最大的「寶特瓶貨源」。台灣失業率居高不下,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飆破一三%,這群初出校園、沒經驗、沒本錢的年輕人,愈來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別無選擇,就是「派遣」。

國科會調查,台灣五十七萬名的臨時和派遣工中,二十四歲以下勞工占了三成,而三十四歲以下竟占了六成五,派遣業者有大量「寶特瓶員工」可以使用。為什麼他們願意忍受?「很多人心想,先暫時做一下當跳板,還有機會轉正職。但是很多人一做,就是好幾年。」一名派遣公司的業務員說。

這股派遣浪潮已經席捲所有產業,不止低階職務,甚至高階職位也無法倖免。

大學畢業、現年二十八歲的許嘉雷(化名)在退伍後,就是透過派遣公司在IBM上班,工作內容是維護主機和系統測試,今年邁入第三年。

公司的一切,許嘉雷都熟悉,做的事情及工時也和正職一模一樣。就定義來說,他早就是長期雇員,但許嘉雷無奈地說,「薪水硬是差了二萬元,只有正職的六成。年終、三節獎金更是看得到、吃不到。」在公司待了三年,「連尾牙都不讓我們參加!」他還透露,有個單位原本機房主管還是正職,誰知從去年起,連部門主管也變成了派遣工,「整個部門都是派遣工在做。」「轉正職」的夢碎,許嘉雷也想過換工作,可是,房租怎麼辦?雖然有穩定交往多年的女友,他卻遲遲不敢和她談到結婚,因為過一天算一天的不確定感,已經讓他對未來與承諾失去信心。結婚、生子、買房,在他眼裡是好遠好遠的目標。

許嘉雷指出,IBM的派遣薪資已比其他同業大方,在各國都有用派遣工,這也早就是全球趨勢,「但台灣法令有沒有跟上,保護派遣工?答案是:沒有。」IBM副總經理林芳妃則表示,公司在全球各地雇用派遣勞工,絕對符合當地法令,並無違法。

大公司猛用派遣!

左手玩社會企業責任 右手剝削勞工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總統馬英九,日前雖也為年輕人的低薪問題「感到歉疚」,卻沒有發現當他追求台灣經濟成長時,激增的派遣工市場,惡化的勞動條件,已讓多少台灣年輕人失去夢想?

趨勢愈來愈明顯:失業率走高、薪資降低、犧牲勞動條件的派遣工愈來愈多。企業長期雇用原本臨時性的派遣工,來壓低勞動條件,減輕勞動成本,結果是犧牲勞工權益來成就企業利潤。

光是雇主提撥勞退、勞保和健保不用負擔,以每月薪資二萬五千二百元的派遣工來說,就能省下四三八四元,一年可省五萬元,這還沒算進年終和資遣這些費用。這也是為什麼人力派遣公司統計過去八年,民間企業登錄網站徵求派遣工的筆數暴增十九倍,每天有高達將近三萬筆的派遣機會。

「很多應負擔社會責任的公司,還有中華郵政、中鋼、公廣集團等,都大量使用派遣工,而且超過十年的派遣工不在少數。」台灣通信網路產業工會理事長張緒中說,「這個『奴隸』市場有多巨大,左手玩社會企業責任,右手卻壓榨勞工『假派遣、真剝削』,說一套做一套,都是披著羊皮的狼!」政府是派遣工大本營!

愛用廉價高材生 比率最高逾六成不只是民間企業愛用派遣工,更誇張的是,政府竟然才是全國最大派遣戶,而且還用低於合理薪資三到四成的超低價,讓台灣的薪資更進一步崩壞。

在政府預算和人力縮編的情況下,業務量卻不斷增加,讓政府把腦筋動到派遣工來。根據監察院去年調查政府派遣勞工問題時發現,農委會及所屬機關派遣勞工達二八○三人、經濟部有二四三三人、教育部有一一七四人,高居各部會前三名。整個中央機關派遣勞工竟超過萬人。相較於日本和德國明文禁止政府公部門用派遣勞工,為什麼台灣政府卻自己大大用起派遣人員?

監察院最新報告指出,台灣政府去年採用一萬一千名派遣工,其中,碩士生就占了一千二百位,超過一成,而這些高學歷派遣工,有二○%的年資都超過五年。

今年三十多歲的李天強(化名),長年在教育部擔任派遣工。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擁有高學歷的他,派遣時間長達六年。

「我們單位派遣工也占了五成,而且就是要求大學學歷。」李天強說:「我們做的工作,和公務員完全一樣。」但是,他的薪水卻和正職差了不只一倍。

「我有碩士學歷,進去時就領到四萬二千元,做了六年,雖然比派遣到民間企業穩定,但本來與我是同事的公務員都已經變成我的主管,我卻還在領一樣的薪水。」他說。「當然不公平啊!但是失業率那麼高,我們在外面也不見得找得到工作,就這樣卡在中間……。」特別像是中研院、國家圖書館,任用比率甚至高達六○%以上。

這些,就是政府透過招標「低價採購」來的廉價高材生。

帶頭壓低薪資!

採最低價搶標 把派遣人力當商品政大勞工所教授林佳和說,本來政府的採購勞務,只有「雇傭」和「承攬」,派遣是違法的。「但隨著政府討論派遣合法性時,大法官會議卻把派遣解釋成符合《政府採購法》。從此,政府就能明著採購派遣。」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鄭津津就在行政院研考會的一篇報告中指出,政府大量採用標案,採最低價「價格標」,於是,派遣公司為了得標,自然就壓低「商品」的價格,派遣工這些「商品」,也就愈來愈不值錢。

「每一年都有新公司出來搶標,而且每一年的價格都愈來愈低。因為量大,所以他們都低於業界薪資水準的三到四成。標案價格越來越低,讓大型合法的派遣業者無法承接,最後接的派遣商,都是……嗯,鑽法律漏洞的。」一名知名派遣公司的中部主管說。

政府用低於市價四成的低標大量採購派遣工,在政府單位當過五年派遣工的謝先生感受最深。他在法務部待過五年,換過三家派遣公司,政府一開始從一人月薪三一五○○元開始招標司機,後來降成三萬元。派遣業者的利潤被壓縮,因此向派遣工抽取的「介紹費」也逐年增長,變相壓榨勞工。

「原本一個月派遣公司要抽七千五百元,但每換一家,條件就變差,」派遣公司找到各種名目向派遣工抽錢,「最後連勞保、健保都幾乎可以從我們身上扣回來,一個月活生生抽掉一萬元。」薪水愈做愈少的謝先生,最後因難以忍受而辭去派遣工作。

政府愛用派遣工,更因為他們招標的方式,反而助長不肖派遣業者。

鄭津津在報告中指出:「此一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專業具規模的派遣公司在沒有合理利潤的情況下,不願意再參與。」政府帶頭壓低勞工薪資,逼退良心大公司,讓接案的公司愈來愈小,更讓聽都沒聽過的人頭公司有機可乘。

原來,為了搶得政府標案,很多派遣公司生出許多人頭公司。「成立派遣公司資本額和員工人數都沒有限制,連報備、許可都不用,隨便一家公司就能成立三、四個人頭公司。」今年用A公司標、明年用B公司標,配合政府不讓派遣工累積年資和特休。派遣工,就像交接的桌椅資產,被派遣公司和政府單位挪來挪去。

法令三不管地帶!

派遣工竟執行政府公權力

不只如此,這些派遣工在政府單位裡的工作,都與正職無異,有些甚至還可以在公文上蓋章。監察院的報告就發現,以台電為例,台電的招標設計圖、工程附屬機械設備之規畫設計、計畫型工程機械相關圖資審查、工程品質督導等,都是派遣工在做。

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就質疑,這些派遣工竟然能執行政府公權力,「我們要那麼多公務員做什麼?」而且,「很多企業都在看政府人力運用,政府既然帶頭用派遣工,民間企業哪裡不會學?所以我們的薪資和勞動條件一直往下掉,這是一個很大的主因。」中研院院士胡勝正也認同孫友聯的看法,「台灣的薪資差距擴大、勞動條件降低,若從較大的格局來看,是因為全球化,高階的薪水愈來愈高,低階的工作,如果可以取代,那麼薪資就會愈來愈低。」胡勝正舉例,「像電信客服現在連整個服務區塊,都可以外包給大陸了。」全球化競爭之下,沒有差異化的職業,自然容易被取代。

然而,台灣濫用派遣,卻讓這個情況變本加厲。原本確實需要這些臨時派遣工,但我們的企業卻把臨時工當正職在用。再加上「同工不同酬」的現象,等於是變相將勞動廉價化。

李健鴻更指出,台灣在轉型服務業時,薪資卻沒有同步成長。雖然服務業已占就業人口六成,但服務業薪資在過去十年幾近停滯,而台灣濫用派遣,讓這個情況變本加厲。原本產業上確實需要這些臨時性的派遣工作,但我們的企業卻把臨時工當正職在用。胡勝正雖認同派遣的立意甚好,但他仍搖頭說:「這個現象,是確實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的現象,等於是變相將勞動廉價化;醫療、法律、會計等領域,各行各業都樂用派遣。這些非典型勞工人數自然與日俱增,勞動市場已逐漸變成高度不穩定的非典型。「他們雖有工作,但薪資不足,形成『新貧階級』。」李健鴻說。派遣導致低薪人口快速增加,成為台灣實質薪資倒退的元凶之一。

怎麼解決?胡勝正認為派遣仍須健全的勞動市場才能發揮效用,因此最根本的法令必須先出爐,「這要從根本來治理。法令就要規定,從嚴治市。」回顧台灣派遣已有幾十年歷史,至今派遣卻仍沒有法規可循,勞工、要派公司、派遣業者三方的複雜契約關係,更成為勞資糾紛的溫床。勞委會在○九年到一一年,針對派遣業者進行調查,發現每年違反《勞基法》的比率高達八五%,其中以未給加班費、未依法提繳或調整勞退月提繳工資最嚴重。立法,勢在必行。

雖然胡勝正及國內勞動法學者都贊成將派遣法制化,不過,勞工團體卻有不同看法。孫友聯指出,如果派遣入法,並採負面表列,僅限制少數行業不能用派遣,等於宣告政府、企業可以「明著用」,害怕門戶大開。

新草案擬鬆綁!

門戶大開 正職工飯碗恐不保遺憾的是,勞團害怕的噩夢恐怕會實現,《今周刊》獨家取得九月六日最新修正版的《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根據這份相關人士口中「確定會送件」的草案條文中,雖然明確制定例如積欠工資、勞動災害的賠償責任,減少了派遣三方的責任規避,但草案中赫見第二十三條分為甲案和乙案,當乙案規定派遣工不得超過企業員額四○%時,甲案卻是「不規範要派單位使用派遣人數比例限制」。

「勞委會打算取消上限,覺得如果訂定上限,反而會『鼓勵企業用盡派遣員額』,增加派遣人數。」林佳和說。但是,這種解釋實在難以說服勞團,孫友聯就大力指責勞委會打算取消上限,再加上只針對保全、醫療等少數產業禁止派遣,根本是為了方便政府大量使用派遣訂出的法律,等於大開門戶,「讓企業和政府派遣於法有據,正職工將全面被取代!」他擔憂地說。

熟悉日本《勞動法》的文化大學法學系教授邱駿彥也提醒,就算是派遣業大興其道的日本,法規仍然規定一定的上限。邱駿彥說:「從國外的派遣進程來看,都是從嚴格到鬆綁。台灣卻是反其道而行,從鬆到嚴,與其說管制,不如說是『就地合法』。」就連贊同用派遣活化勞動市場的胡勝正也認為:「在開始的階段,我們應該先用正面表列(僅准許少數行業派遣,多數禁止),減少大家的疑慮。等我們熟悉後,知道怎麼做規範後,再轉用負面表列(僅禁止少數行業派遣,多數准許)。」即使如此,草案中也有關鍵的一點,特別受到學者和勞團重視,也就是第十六條「要派單位雇用派遣勞工,不得低於從事相同工作性質職務勞工之工資」。這正是德國和日本等先進國家所設定的「平等待遇」與「同工同酬」原則。

如果真的能實現,那就是台灣派遣市場的一大進步,因為「這麼一來,派遣工薪資會與正職一樣,不但可以減少政府和企業濫用派遣工的誘因,也能夠拉升目前派遣工的薪資。」林佳和說。而這正是保護派遣勞工重要的關鍵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和歐洲雖然派遣勞工比率高,但是卻沒有像台灣及日本有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

面對派遣魔咒,惡化年輕人的低薪問題,馬總統不應該只有歉疚,而是正視面對,整個社會更不該再冷眼旁觀。派遣法規最後定案究竟如何走,又會如何衝擊擁有一千萬勞工的勞動市場,身為派遣工的秀珍和許嘉雷或許無能為力,但是值得你我深刻思考與關心。因為,當派遣、低薪趨勢已成定局,用完就丟的派遣工已從藍領往白領延伸,若沒有完善法令健全勞動市場,你我沒有人可以逃得了「寶特瓶員工」的命運。

青壯年族群占最大宗——台灣派遣人力的樣貌

平均年齡33.1歲

平均月薪26819元

平均派遣工作年資3.89年更換派遣公司頻率3.31家

福利不如正職員工

——要派公司提供派遣工福利比率

項目 比率(%)

各項補助(生育、結婚等) 34.6

年終獎金 30.8

績效分紅 3.8

法定以外其他保險(如團體保險) 34.6 資料來源:2013年台灣非典型就業變遷調查

錯綜複雜的派遣三方關係

和傳統雇主及員工只有兩方關係不同,勞動派遣牽涉到三方。派遣業者雇用勞工,然後提供勞務給要派公司。對派遣人員而言,他聽命於要派公司主管,也受主管監督與指揮,但雇主卻是派遣業者。

帶頭壓榨!

政府是派遣人力最大戶

行政院所屬機關運用派遣人數

年別 實際運用

派遣工人數 中央各機關公務員人數 派遣工與公務員比率(%)2010 12985 186381 6.9 2011 11930 1871146.3 2012 10738 187670 5.7 資料來源: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銓敘部2009年中央機關派遣比重逾30%一覽表非正式人員占全部人員比率 機關名稱60%以上中研院、國家圖書館50~59%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文建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等11機關40~49%教育部、體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等12個機關30~39%交通部、衛生署、營建署、經濟部水利署、故宮博物院、國有財產局、原民會、客委會等20個機關

資料來源:審計部

2012年行政院派遣勞工運用人數排行榜

排行 機關 人數

1 農委會 2803人

2 經濟部及所屬事業機構 2433人3 教育部及所屬事業機構 1174人

資料來源:監察院

派遣工年年增,

比率逼近派遣大國日本

各國勞動派遣人員占全體勞工比率 單位:%台灣 韓國 日本 德國 美國2009年 1.1 0.4 1.8 1.6 1.5 2010年 1.50.4 1.5 2 1.8 2011年 1.4 - 1.5 2 - 註:台灣為僅占工商及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比率資料來源:勞委會國際勞動統計

台灣派遣工人數成長

2002 2009 2010 2011 2012 7萬 51.7萬 53.9萬 53.1萬 57.4萬註:統計沒有獨立計算派遣,而是納入臨時性就業者資料來源:主計總處2012年勞動情勢統計要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2

社長碓井稔告白如何把「績憂」企業變黃金愛普生改造有成股價大漲七倍(066-068)

   
 

2014-07-07  TWM  
 

 

社長碓井稔告白 如何把「績憂」企業變黃金愛普生改造有成 股價大漲七倍六年前接掌愛普生社長的碓井稔,對主管不留情面,半年內績效不佳就換人,對外則處分不具競爭力的事業部門,並強化核心技術的新應用,如今愛普生股價大漲七倍,成為日股中最受矚目的大明星。

撰文‧林宏文

你一定聽過「愛普生(Seiko EPSON)」這家日本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穿戴式產品廣為人知的前幾年,它早已陸續推出穿戴式手錶、眼鏡等產品;在機器人產業受到重視之際,它已研發出下世代最先進的雙臂式機器人。

二○○八年,愛普生還是一年慘賠超過千億日圓的「績憂」企業,但改革工程又快又準,去年已大賺八三七億日圓,○八年以來,在一片低迷的日本科技業中,公司股價卻已大漲七倍,成為最受矚目的一家日本企業。

而○八年起帶領企業進行改造有成的,是愛普生歷來最年輕社長、有「微針點壓電技術之父」稱號的碓井稔。走進位於日本長野縣的東京總部,碓井稔開始分享他六年改革的心路歷程。

技術創新拓展領域

大學畢業就加入愛普生工作的碓井稔,從愛普生核心事業印表機的研發工程師做起,由他開發出的微針點壓電技術,正是愛普生印表機事業的技術核心。○八年,碓井稔五十三歲,正式成為愛普生的社長。不過,伴隨這項榮耀而來的,是一籮筐的挑戰。

其實早自○五年起,愛普生業務一路下滑,至○八年,也就是碓井稔接任社長那一年,公司甚至虧損超過千億日圓;這一年,不僅公司營運陷入谷底,同時也爆發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碓井稔沒有蜜月期。

「內外都是風暴,你必須先提出一個方向,走出困局的方向。」上任後,碓井稔積極與內外部溝通,並在○九年推出他的SE15(Seiko EPSON 2015),也就是到一五年前的六年長期發展目標。

為加緊改革腳步,碓井稔首先給主管下馬威。日本企業傳統上不會裁員,但在改造過程中,碓井稔不留任何情面給主管,若半年內看不出績效,他就迅速將主管調離原來職務,讓每位主管都繃緊神經做事。

台灣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就說,碓井稔外表看起來溫文儒雅,但內心堅毅無比,對於已決定的目標,更是貫徹到底,完全不打折。

愛普生淡出面板事業,就是一個好例子。愛普生曾是全球前三大手機面板供應商,「我上任後,發現韓國與台灣面板業發展迅速,於是努力說服內部,在二○一○年將面板事業賣給索尼。」他沒說的是,如今,索尼又不堪拖累,將此部門併入日本面板(Japan Display)公司。

此外,碓井稔非常強調聚焦策略的重要,如果部門無法創造出獨特的價值,就採取關掉或賣掉的策略,早期由於愛普生擁有很強的光機電等整合技術,在數位相機產業大起之際,也曾投入生產,但後來數位相機面臨智慧型手機內建相機的衝擊,愛普生也很快就撤出這個市場。

而在現有核心產品及技術上進行創新突破,更是碓井稔這幾年交出的最大成績。在核心印表機部門,愛普生將印表機技術運用到更多新領域,其中朝紡織品印製市場發展,就是一個重要方向。

「台灣電子業須提升價值」首先,愛普生與在義大利米蘭的設計師討論他們的需求,設計一台專為皇室、名媛打造的數位列印服飾機台,取名為蒙娜麗莎機台,這種一台動輒超過千萬元新台幣的設備,如今在義大利的數位列印市場市佔率達到六成。

至於在許多新產品領域上,例如可量測脈搏、GPS定位的穿戴式手錶,愛普生早在幾年前就已推出,如今已推出第二代及第三代產品;至於售價訂在六九九美元的眼鏡,也緊跟在Google眼鏡之後推出。

碓井稔說,從○八年至一三年,愛普生終於熬過五年調整期,去年除了營收突破一兆日圓外,淨利也達到八三七億日圓,且許多研發成功的新產品將一一推出,未來業績會更好。

對這六年來的改革有何心得,碓井稔淡淡地說:「重視研發,應該是所有科技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利器。」延續這個心得,經常走訪台灣的碓井稔,也對一些陷入低迷的台灣電子業提出他的建言,「日本人事成本高,很難與其他國家拚低價,我相信台灣也遇到類似情況,因此,一定要做能提升價值的事情,要想辦法提高價格,而非只是想著殺價。」一位愛普生主管透露,碓井稔已經不只一次,向主管描繪出愛普生二○三○年的發展願景。「到二○三○年時,我已經七十五歲,屆時,我會用到愛普生的穿戴式手錶及眼鏡,記錄我的健康情況;我會需要愛普生的機器人,來幫我做家事。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東西,都會是愛普生印表機所印出來的。」這個簡單又有力道的願景,應該也是愛普生獲得市場重視的關鍵因素吧!

碓井稔(Minoru Usui)

現職:精工愛普生社長

經歷:1979年加入精工愛普生,曾任印表機、影像及資訊產

品等部門主管

家庭:已婚,育有2子 1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35

學者股神賺足七倍

2015-03-12  NM
 
 

 

學者,往往給人感覺紙上談兵,但如果能將書面知識與實戰結合,可以是另一種「威力」。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副教授梁劍平,執教鞭已二十四年,拿着經濟學學士、市場學碩士及管理學博士學位;但他炒股不局限於書本上的框框,會自行分析上市公司,結合管理及市場學理論,建立自己組合。其組合市值,在過去三年間,每年連續保持一成半至兩成升幅,個別持股十年來升值七倍,跑贏恒指。在他的組合中,最看好的是煤氣(3)及領匯(823),以下是他的揀股理論。

記者到理大教員室,找梁劍平訪問,希望能讓讀者參透他的炒股玄機。走進教員室,梁劍平已有備而來,桌上擺放好幾吋厚、平日建立起的數據和分析,坐在椅上蓄勢待發。一問及他的愛股中華煤氣和領匯,梁立即拆解它們的業務,一氣呵成說了十五分鐘,記者想插嘴都插唔入。梁劍平揀股有兩大原則:第一,該公司的業務要自己能夠明白,業務愈簡單愈好,「例如中華煤氣同領匯,我都明白到。煤氣喺香港,人人都要用,你同我都識。而領匯嘅獨特之處,係香港有好多商場,主業係營運商場,唔難理解。」第二,行業要有前景,「前景來講,領匯無問題,本地商場永遠係少。而煤氣嘅市場仲未飽和,喺香港做獨市生意,佢而家又去內地發展。」公司過了兩個基本關卡,梁劍平接着會分析公司財務,及股票每年的派息率,「股票每年要有三至四釐嘅股息,呢個股息水平嘅benchmark,係跟人仔定期存款,佢都有百分之三至四。」

最愛煤氣

對梁劍平來說,煤氣是他的至愛。他詳細分析說:「煤氣管有特性,起咗無得拆,新公司好難再打入舊市場。而且同電燈公司不同,煤氣加價唔使向政府申請。至於內地業務,水同電就話係戰略資源,一般由內地政府嘅企業來做。但煤氣未去到呢個層面,內地政府發展城市,會邀請中華煤氣去做。中央覺得港資比海外資金更為信得過,所以煤氣有得做。」梁劍平看好中華煤氣的發展,拿起桌上收集到的數據,如數家珍,「管理層每年都會新增十五個項目,而按近年的成績,中華煤氣都做到,推測未來都可以維持到每年十五個新項目,每個新項目需要兩至三年才能運作暢順,並開始節省成本,收益可以明顯增加。」

四叔好帶挈

煤氣還有一個特色,其他上市公司少有,就是人稱「四叔」的中華煤氣主席李兆基,多年來讓中華煤氣派發紅股。梁劍平分析指出,這是四叔自己一舉兩得的安排,散戶同時搭了順風車。「用紅股代替部分現金股息,可以幫公司慳番資金去發展。而且,四叔自己手上多咗股票,只要公司股價唔跌,派息唔變,佢實質上係升咗值。」中華煤氣派紅股加部分現金股息,收益率平均一成二,由於公司同年的純利增長往往在一成三以上,高於紅股和現金股息總值,令公司的現金股息可隨時加碼。梁看破四叔從煤氣賺錢的秘密,○四年以五萬六千四百元買入一萬股煤氣。連股價升幅、紅股和現金股息,這項投資十年間升值超過七倍,現時總值達四十六萬七千元。

中華煤氣進軍內地近二十年,初時由四叔與內地政府洽商項目。現時,四叔年事已高。不過,梁劍平不擔心假如煤氣不是四叔掌舵,內地業務無以為繼,「煤氣入咗去咁耐,四叔嘅手下都同內地官員熟晒,有關係,無四叔都做到嘢。」今年初,梁劍平分三次沽出手持的一半煤氣股份,共三萬股,均價十七元六毫,「煤氣一年只係得一次升浪,要睇三月業績報告宣布派息及紅股情況。人仔近來貶值,煤氣有唔少營業額來自內地,業績會受影響,所以沽咗部分先。」不過,梁認為煤氣前景良好,若股價跌至近期低位十七元時,可以買入。

十年炒股之路

翻看梁劍平的學歷,梁正式踏入職場前,在加拿大獲經濟系學士學位。他一九八○年畢業,首份工是香港一間化工廠的銷售部門。四年後,梁轉到澳洲工作,其間再修讀市場學碩士。隨後他在澳洲雀巢公司,負責市場策略工作。一九九○年,他離開商場,回到理大任教至今,並修讀遙距的管理學博士學位。教授變股神之路,源於十年前梁劍平不時聽見大學的同事討論股票,「聽得多自己都想試吓玩。雖然嗰時唔識股票,但我係marketing出身,公司嘅財務分析難唔倒我。初期學分析時,我有參考前基金經理東尼喺《壹週刊》嘅專欄、其他媒體報導同埋網上資料。玩得耐,慢慢有自己一套模式。」他每天回校前,會先看一小時《經濟日報》新聞,回校後再花一至兩小時看AAstock,更新市場訊息。晚上回家後,再看一至兩小時新聞。他說自己的興趣就是看新聞,雖然花上很多時間,但妻子和兒子都沒有怨言,「一來個仔已二十多歲,大咗。二來我睇新聞,都係坐喺佢哋隔籬!」閒時他會換上運動裝,在理工大學裡緩步跑,或者逛街,巡視「業務」。

買領匯做收租佬

梁劍平的另一愛股,是領匯。領匯是房地產信託基金,旗下有兩百多間商場,會將大多數盈利用作派息,散戶等於間接投資商場來收租。他研究過,港府規劃地區時,人口有一定比例才會批准起商場,「你睇日出康城起咗三期,都未有一個商場。加上近年來,自由行帶起商場嘅估值。唔旺嘅商場業主純收租金,旺嘅商場,甚至可同商戶分成。而家領匯嘅租金,同市場租金有好大差距,平均呎租只是四十二蚊,所以領匯有得做。」領匯現價四十七元,升多跌少,梁認為是因領匯有二百多個商場,每年都有一批商場的租約結束。這時管理層往往把握機會,將商場翻新並重新定位,「續租時,領匯往往要商戶執到同商場形象吻合先俾續租,其他商場而家都係跟領匯做法。」此外,領匯每半年重新釐定估值一次,然後在簽新租約時加租,所以領匯的股價走勢,與每股資產淨值變動的方向一致。估值上升令每股資產淨值上升,股價亦隨之上升。

進軍內地有隱憂

近年來,領匯出售香港商場,計劃騰出資金到深圳買商場,開拓新市場。梁劍平認為有危亦有機,「內地商場嘅加租速度慢,頂多一成。加上內地地方大,內地人好興喺網上購物,玩淘寶。」梁認為領匯進軍內地,就要動腦筋做好O2O,將網上平台同實體店結合,才能生存,「我覺得佢哋唔會咁笨嘅,都運作咗咁多年。佢而家係想搵內地商場執好佢,令商場估值上升。」梁指出,自己去年十二月底,一度以均價五十二元全數沽清領匯持股,合共七千股。不過,在二月中,又再以四十九元七毫買入二千股,「喺去年年底,領匯最新的每股資產淨值係四十八元,但股價升到五十二元,已經偏遠價值近一成,我見好價就賣咗先。」來到二月中,領匯估價回落,加上預計三月公布業績時,每股資產淨值會上升,所以又再買入,「我都無計錯,之前領匯去到五十三元就見頂跌番落嚟。但領匯前景好,喺四十八至四十九元的水平,我都會再加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8

毛利率比郭台銘高七倍 黑手台霸王世忠 張忠謀少不了他

1 : GS(14)@2010-10-25 22:46:4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01

大埔綠表公屋四年狂升逾七倍

1 : GS(14)@2017-12-10 23:51:28

【本報訊】未補價公屋造價狂升。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大埔富善邨善群樓低層9室,實用292方呎,剛於居二市場(綠表)以150萬元易手,呎價5,137元。賣方屬租置人士,2013年向房署以17.8萬元買入公屋,短短4年樓價暴升7.4倍,賺132.2萬元。同期整體樓價升幅只約四成,可見未補價公屋升幅驚人。

133呎「劏房」215萬易手

迷你戶頻錄成交,繼西環有119方呎住宅賣235萬元後,西九龍一個130方呎單位亦見承接。深水埗大埔道37至39號B室嘉都大廈,一個12樓F室單位,實用133方呎,以215萬元成交,呎價16,165元創大廈新高。賣方2009年1月以56萬元買入,獲利2.8倍離場,賺159萬元。美聯黃錦瀚表示,沙田第一城再錄破頂成交,38座頂層G室連天台戶,實用304方呎,成交價535.5萬元,呎價17,615元創屋苑新高。原業主2011年以252萬元入市,賬面獲利283.5萬元,升值1.1倍。買家為90後準新婚上車客。消息指,將軍澳中心8座高層E室兩房戶,實用384方呎,剛以688萬元售出,呎價17,917元創屋苑新高。世紀21奇豐張文鏗表示,大圍金禧花園2座高層D室三房戶,獲換樓客以843萬元承接,呎價17,381元創屋苑新高。美聯張國成稱,元朗尚悅本月首5天錄5宗買賣,其中12座高層C室,實用443方呎,以515萬元售出,呎價11,625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7/202372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