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Watch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diou.html
長期看佩戴式電子設備一定是趨勢
這個@linan 早評論過,電子設備會越來越貼身,desktop 每天5-8小時 然後 laptop 每天8-10小時手機
每天10-18小時 然後是佩戴式 20小時 最後是植入式 24hours
這是長期的路線圖

說下最近對佩戴式的思考
我不喜歡google glass 個人偏好吧 主要是不符合美女定理。

我喜歡類似的佩戴式手錶 iWatch
個人偏好 而已
我考慮下來有幾個比較重要的specification 我需要的

1 三天最好是一週一充,要麼無限充電
我現在每天睡覺前 最後一個事情基本是充電 非常讓人 討厭哈
我實在不希望在增加一個
我寧願 iWatch是黑白的也不願意每天充電

2 來電提醒的 最好是振動
個人習慣吧手機插牛仔褲口袋所以基本上電話來了就算聲音加振動也不是很容易被注意到。所以有iWatch 最需要的是震動提醒非常實用
也必須

3 還是提醒 現在分鐘不看手機就不舒服
有強迫症 其實大部分強迫來自 Facebook的友人回覆 moment 微博 等等
未必是及時新聞 更多是 people connection 方面的憂慮也好希望更多被關注也好
有了iWatch 起碼減少一半掏出手機的動作 這非常有價值

4 find my device
包括錢包 包括手機 包括鑰匙
丟手機丟鑰匙丟錢包是最讓人尷尬和煩惱的
iWatch可以做到 這樣我會愛上iWatch
我的錢包被洗過N次
還洗過車鑰匙。。。。
iWatch 有這功能起碼減少大部分洗皮夾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我所希望的iWatch
其實what ever it is
就是要這些功能,如果有了這些是否可以開始做空類似歷峰這樣的奢侈品公司?
手錶是男人的首飾 哈
上一次奢侈品手錶被打擊是電子錶 石英錶時代 大約 30年左右 35年?
時間到了 打擊在來一次
雖然我也有幾隻"首飾" 我實在不明白為毛 這值得擁有 簡直荒謬 品牌哈 在我眼裡只有毛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39

拒「吃苦」18人小廠打進iWatch供應鏈

2014-07-14  TCW
 
 

 

沉寂年餘的蘋果(Apple)將捲土重來!先是九月以大尺寸iPhone籠絡「果粉」的心,接著第一款穿戴式裝置——iWatch也正蓄勢待發。

然而,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從最夯的iWatch到iPhone、iPad,甚至是宏達電手機、樂金(LG)電視採用的軟性印刷電路板油墨,全出自一家台灣資本額僅三千萬元的小公司──冠品材料。

創兩項技術第一未來三年營收年增率三成

規模雖小,冠品卻有兩項「第一」。一、亞洲首家開發出軟性印刷電路板油墨,目前台灣市佔率高達七成、穩居龍頭。二、亞洲首家開發出感光顯影覆蓋膜(PIC,Photoimageable Coverlay),這項關鍵材料正引領印刷電路板的生產革命,製造工序由十一道減為五道,材料成本大減三分之一。

這樣獨特的材料技術,讓美國《水星日報》(Mercury News)從矽谷追到台灣來一探究竟,然而走進冠品位在桃園的總部,卻看不到「第一名」企業的氣派與豪華,只有藏身在巷弄鐵皮屋裡的工廠。

兩岸只有十八名員工的冠品,如果不是這幾年為了開發新產品,持續投注三成營收在產品研發上,毛利率高達七成的冠品,其實去年可以賺進近半個資本額。

未來三年在新產品的挹注下,營收年增率至少三成,三年內將突破一億元。

更有趣的是,這家公司的人從上到下,天天準時五點下班。董事長葉嗣韜更是一下班就關手機,專心遛狗、游泳。輕鬆無壓力的工作環境,卻能屢屢開發出亞洲第一的產品,讓香港《南華早報》專文介紹。

冠品有這種完全不同於亞洲公司高壓、齊頭式的管理風格,葉嗣韜是關鍵;回台創業之前,他曾經在全球最大膠帶集團3M美國總部服務近七年。3M無痕膠開發改良時,他更是扮演了其中的關鍵人物。

打造低壓工作環境激發員工天馬行空創新

但其實無痕膠的開發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最初3M希望把它拿來做尿布或冷藏食品的封箱膠條,卻發現只要用力拉扯就沒有黏性,效果很差。後來葉嗣韜與團隊轉念一想,這不正好是黏在牆壁上的掛鉤不用時,可以輕鬆去除殘跡的好材料嗎?

歷史上這種陰錯陽差的例子不少:威而鋼本來是為了治療心臟病;抗生素是在疏忽被細菌污染的培養皿意外發現的青黴素;X光是科學家更換實驗器材時,意外發現自己的手骨被投影在牆上……。

發生在葉嗣韜身上,除了無痕膠的例子外,下一個主力產品──感光顯影覆蓋膜,也是在開發另一種異方性導電膠時,意外把熱壓合技術轉個彎運用而成功開發的。

「要發展一個材料需要好幾萬個實驗,這是科技最前端,沒有方向可以遵循,因此很多都是在錯的實驗裡,無意中找到對的方向,」葉嗣韜說,正因為如此,冠品採用3M開放自由的管理風格,重點是讓員工有靈活、不設限的頭腦,才能在關鍵時刻「轉對彎」,找到材料的最佳應用。

「傳統概念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是我覺得材料創新不是這個概念,創新應該是大家日子過得舒服。因為等你沒有壓力,你才會想東想西、創造出新的,如果你整天都是壓力很大,應付老闆,你就不會想要創新。」葉嗣韜說。

葉嗣韜也不給員工設目標、定計畫,反而留下大量空間讓他們自由揮灑,「台灣研發計畫是老闆定下來的,3M不是,他給你一個研發計畫,但不限制你只做這一個,」他分享,「3M很多新產品是員工做出來的,不是公司定的。」

此外,葉嗣韜還表示,「以製造來說,台灣(管理風格與環境)是對的,但是以研發來說,台灣是錯的。」

取代國際大廠打進醫療、穿戴式裝置

曾是華碩行銷總監的冠品總經理韓德行,就是被葉嗣韜的材料專業與自由的管理風格所吸引。以前在華碩每天工作到十一、二點才下班,很多人全是靠老婆拍下的影片來參與小孩的成長過程,讓老來得子的韓德行決定離開。

葉嗣韜給員工的廣闊空間,果然也獲得很好的回報,二○一○年後靠著智慧型手機的大起飛,冠品光是傳統軟性印刷電路板油墨就坐享高毛利。今年量產出貨的感光顯影覆蓋膜,是未來穿戴式裝置的關鍵材料,反倒是美、日大廠如杜邦、日立等陸續遭遇量產難關,或是產品特性不如冠品、正逐漸退場。

就在採訪的這一天早上,來自德國某重量級的客戶才剛緊急下單,要將冠品的感光顯影覆蓋膜應用在高端醫療與汽車電子上,另一家正與蘋果秘密開發下一代行動裝置的廠商,也打算使用冠品材料。

現在,蘋果的iPhone、iPad,和即將亮相的iWatch內,都使用冠品的軟板油墨。

穿戴式裝置與可撓式顯示器將會加快冠品取代國際大廠的趨勢,「我們如果最後能夠成功,也希望幫台灣產業建立一種不同的模式,不需要靠加班,讓情緒很緊繃,台灣很多不和諧的問題,就出在這個根源。」葉嗣韜在台灣打造的「小3M」,或許也能給台灣的高壓環境帶入一股清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00

宸鴻苦吞三窘境 iWatch再補也難救

2014-08-04  TCW
 
 

 

因蘋果而重生,也因蘋果而落難,最適合拿來形容目前的宸鴻。

七月二十四日,宸鴻第二季法說會結束後,至少八家外資券商聯手調降目標價,最狠的莫過於德意志證券,由三百零五元對砍快一半:一百五十八元。

很難想像,六月中宸鴻最高價曾經來到三百零八元,不到一個半月股價竟上衝下洗二七%。

事實上,上半年宸鴻利多傳言不斷,例如iPad將採全貼合,此產品的毛利率會比單面貼合更高;甚至,觸控面板的in cell技術將遇到解析度「天險」,宸鴻有機會於iPhone 6之後的機型再度重回蘋果懷抱,成為最佳「轉機股」,股價挺進三百元。

但宸鴻真正誘人的題材,就是蘋果準備推出、未演先轟動的iWatch訂單。

這次蘋果對宸鴻下單,至少七百萬到八百萬支iWatch。

根據分析師估算,iWatch觸控面板雖僅有一吋多,但一支獲利約三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元),跟iPad mini相當,保守估算宸鴻接到七百萬支訂單,至少進帳新台幣六億三千萬元,超過宸鴻上半年的淨利。

「除了iPhone和三星手機外,不可能有單一機種有這種量,」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指出。據瞭解,iWatch的製程,由宸鴻買進藍思科技的藍寶石基板,採用兩面貼合,出貨給蘋果,且是獨家供應;這跟當初宸鴻接到蘋果的iPhone訂單一樣,屬於毛利率約一○%到一五%的高毛利產品。

當前困境:iWatch出貨延遲年底才貢獻獲利,外資看衰

正因為宸鴻是iPhone的獨家觸控供應商,股價一上市就突破五百元,外界都期待iWatch能讓宸鴻再度打上蘋果光,重演股價大躍升戲碼。

但是當市場滿心期待好消息時,宸鴻執行長孫大明在法說會卻提到:「受到客戶延遲出貨,業績要到第三季的九月才有起色。」孫大明口中的客戶就是蘋果iWatch,原本預估第三季就會開始貢獻獲利,現在至少得等到第四季。

這個壞消息,成了外資調降宸鴻目標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延遲出貨後,預估第三季宸鴻也得勒緊褲帶度小月,這是失望性賣壓的主因。一位歐系分析師就不諱言:「iWatch訂單是從零到一,外界想像空間大,少了這個,只剩下任人宰割的產品。」但是就算iWatch順利出貨,救得了宸鴻的獲利嗎?恐怕答案仍在未定之天。各分析機構不斷下修對iWatch訂單的期待,花旗環球證券預估最保守僅三百萬支,顯見對其前景有雜音。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說出對此產品的疑慮:宸鴻拿到七百萬支的量,但是組裝廠廣達卻僅有四百萬到五百萬支,數字兜不攏,到底是廣達會上修出貨量?或者宸鴻下調出貨量?還得視iWatch上市後的價格決定。

窘境一:iPad銷量下滑iPhone6排擠效應,訂單減量

宸鴻另一個金雞母是iPad ,但研究機構IDC出具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平板電腦第二季出貨量,iPad年減九.三%,是前四大品牌中唯一逆勢下跌者。

一位投顧研究員就認為,iPhone 6和iPad mini市場定位很近,在排擠效應下,iPad mini的銷量可能再下滑,一得一失難以估算。

今年蘋果占宸鴻營收約三八%,萬一iWatch賣不好,難保不重演過去獲利因蘋果而喜,也因蘋果而憂的戲碼。

再加上,鴻海旗下的觸控廠英特盛也成為iPad mini的供應商,後有追兵,就算iPad出貨量沒下滑,宸鴻降價壓力也不小。

窘境二:新產品不給力良率僅六成,做越多賠越多

另一個更大的憂慮則是去年宸鴻推出的產品TOL(touch on lens)被視為可跟iPhone使用的in cell技術相抗衡的觸控技術,宸鴻希望推銷給高階手機客戶,但推出一年良率僅六成,做越多、賠越多。巴克萊資本證券原本預估宸鴻第二季營業利益至少有五億五千萬元,但最後僅小賺九千八百萬元,分析師預估,唯有TOL良率提升到八成以上,才可能帶來獲利。

更重要的是,外界都忽略了宸鴻的財務未爆彈:達鴻。

窘境三:業外投資買貴重壓觸控筆電,股價慘跌

宸鴻三年前以每股三十一元,溢價買進友達旗下的彩色濾光片廠達虹科技(後改名為達鴻先進科技)。當年買進是為了生產筆電觸控面板,結果去年觸控筆電全球滲透率才一成,不到預估的一五%,達鴻興櫃股價更蒸發掉近九成。這次法說會,宸鴻再提列四億二千八百萬投資損失,其中有三億四千萬來自達鴻。

加上去年第四季提列的投資損失,宸鴻為了這個投資,至少損失十七億六千萬元,約當於二○一三年近四分之一的稅後淨利;內部人士認為,這件案子友達聰明出場,而宸鴻買貴了。

綜觀宸鴻近三季財報,投資損失金額都超過淨利,未來會不會再損失,得看觸控筆電的滲透率是否提升,否則iWatch再紅,恐怕也救不了宸鴻的沉重包袱。

【延伸閱讀】淨利連3季被投資損失拖累!——宸鴻稅後淨利與投資損失數據

2013年Q1稅後淨利(億元):46.42投資損失(億元):1.3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 3%

2013年Q2稅後淨利(億元):31.40投資損失(億元):1.31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4%

2013年Q3稅後淨利(億元):10.13投資損失(億元):2.32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23%

<<以下投資損失金額大於淨利>>2013年Q4稅後淨利(億元):-16.08投資損失(億元):14.22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NA

2014年Q1稅後淨利(億元):1.29投資損失(億元):1.7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1.38倍

2014年Q2稅後淨利(億元):3.23投資損失(億元):4.28投資損失約當稅後淨利:1.32倍

註1:稅後淨利為扣掉投資損失後的金額註2:2013/Q4淨利虧損,不計算投資損失對比稅後淨利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07

關於iWatch 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39

周三,美國科技博客Re/code報道稱,蘋果可能在發布新一代iPhone的同時,發布iWatch。(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該報道還強調,以往他們曾提及,蘋果將在9月9日發布兩款新的iPhone,並將配合推出新的智能配戴裝置,也就是外界所傳的iWatch。

蘋果公司已在7月獲得一項智能手表專利。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iWatch的發布日期提出不同觀點。《經濟日報》援引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說法稱,蘋果iWatch的推出日期可能要延到2015年。

與現有的產品相比,且作為蘋果進軍穿戴式裝備的處女作,iWatch的難度更高,尤其是對一家重視零件與系統設計、制造與軟硬體整合的公司而言。我們雖然看好iWatch前景,也相信這款產品的背後擁有設計與商業模式上的優勢,所以難以模仿,但我們認為,基於前述種種挑戰,推出日期可能延到2015年。

《經濟日報》報道還稱,這份分析師經常對未經證實的蘋果產品發表評論,事後證明他的看法大致準確。

實際上,蘋果迷們有很多關於iWatch的疑問,比如下面這些:

●iWatch究竟是什麽?

這才是最基礎的問題。不過,拜蘋果公司神秘的、饑渴營銷策略所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信息能夠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連它大體長什麽樣都只能靠YY。

Re/code文章稱,可以預見的是,它將幫助人們更好地使用蘋果公司的新產品HealthKit。HealthKit是一個用於身體健康和健身的智能系統。

不過,它果真是一個可以戴在手腕上的類似手表的帶狀物麽?真的會配一塊屏幕嗎?

●為什麽人們要買?

有了iWatch,以加班聞名的中國金融或者非金融民工們就真的會集體關註起自己的健康或者健身狀況了麽?因此,這個產品的真正賣點是功能還是時尚?

●iWatch需要多久充一次電?

顯然,這個產品不怎麽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也需要經常充電——除非有一些新奇的充電方式。

●貴嗎?

如果iWatch真的是和新一代iPhone同時發行,那它有可能作為iPhone的可選配件。同樣為iPone的配件,Apple TV流媒體播放器價格為99美元。如果iWatch也是這個價,那真是太美好了。因為,如果拿起基於安卓系統的谷歌可穿戴產品價格標簽,你會發現上面標價是200多美元……

●iWatch會搭配什麽軟硬件呢?

和最新的iPhone搭配? 或者搭載iOS系統?再或者,只需要配個有心跳的人?(此處N多問號)

●它酷嗎?

實際上,嚴格來說,iWatch不能算是蘋果公司的第一款可穿戴產品。十多年前,這家公司就推出了入耳式以及別針式iPod。它們中的一些甚至已經成為傳奇。

蘋果公司聘請了一些時尚界和奢侈品產業內的人。理論上,這有助於蘋果的產品外形符合新時代的審美觀。至於新的產品能否帶給我們奢華的、高科技的感受,一起拭目以待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32

思考的碎片---20140914 iWatch之降維攻擊 Pune的碎片哥 Pune的碎片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v13w.html

我是這樣考慮的  瑞士鐘表商業 把手表變成男人的首飾 變成男人奢侈品 這一個idea很漂亮 這個改變了很多 60-70前的男人的思維。
石英表以後 機械手表的計時功能已經荒廢。不可能有機械表比石英表準的
這個不存在了。 所以 icon 品牌 這類歐洲人擅長的東西發揮作用了。也很成功 基本上我見過的無論哪里的商業領袖都會帶至少一款所謂的瑞士名表。
因為腕表本身的功能性已經被替代 變成炫耀性。變成階層認同。

問題是 Apple的iWatch 讓腕表的功能性重新恢複。
用一個時髦的用語 這個屬於 降維攻擊。
iWatch 的實用性和功能性 完全可以替代 所謂的炫耀性。

未來帶iWatch屬於時髦階層,反而帶瑞士名表會變成老古董。

奢侈品從來是 很多人知道少部分人擁有的。還要大部分人羨慕的。

現在足後一點改變了。沒有人羨慕瑞士名表 所有人都選擇類似iWatch
so 世界開始改百年
swatch今年跌18% 雖然瑞士指數漲了30% 我看路透的報道這樣寫的。

我看 跌是才開始 估計5-10年內會腰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36

沒有他 就沒有iPhone、iPad、iWatch…… 蘋果新機風光亮相 幕後的設計天才(050-054)

2014-09-15   TCW
 
 

 

Apple Watch來了!等了兩年多,蘋果備受矚目的智慧手錶Apple Watch,終於在年度新品發表會登場。這個被喻為將讓瑞士人麻煩大的Apple Watch,發表前左挖豪雅錶行銷大將、右找知名澳洲工業設計師幫忙,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義夫。

撰文‧賴筱凡

一年一度的蘋果新品發表會終於登場,累積了蘋果史上最長時間未發表新品的能量,這次消費者對蘋果新品發表會的期待,幾乎可用「望眼欲穿」形容。

然而,在新一代iPhone的消息大量曝光下,市場焦點在發表會前夕,反倒轉移至蘋果首款智慧手錶Apple Watch上,甚至在發表會前一周,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義夫(Jonathan Ive)更重炮預言:「(當Apple Watch現身)那批瑞士人的麻煩就大了!」這不是喬納森.義夫第一次針對Apple Watch發表意見,半個月前,他也不避諱地在一次專訪中,直接對外預告Apple Watch將在這次發表會現身,更令外界好奇,這個將讓瑞士人有大麻煩的智慧手錶,將是什麼樣子?

二○一二年智慧手錶Pebble在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颳起旋風後,市場就不停流傳蘋果將推出專屬智慧手錶Apple Watch。

流言到去年更是甚囂塵上,眾家分析師還在瑞士時尚手錶大廠Swatch法說會上詢問公司執行長海耶克(Nick Hayek),蘋果是否會跟Swatch合作?海耶克也給了一個很妙的答案:「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跟蘋果有互動,主要是在一些產品的新材料上,像是那些新能源的技術等。」海耶克的話自然引起諸多遐想,蘋果找Swatch合作開發Apple Watch的傳言自此沒有停過。

瑞士人的麻煩大了?

Swatch至少三%營收被吃掉今年六月,蘋果更是直接從瑞士挖來經典老牌錶商豪雅(TAG HEUER)行銷總監普魯尼奧克斯(Patrick Pruniaux),全面點燃蘋果與瑞士錶商們的大戰。海耶克更一反過去的曖昧說法,公開表明:「Swatch從來就沒有興趣要跟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共同開發智慧手錶。」隨著發表時間越近,蘋果與瑞士錶商的口水戰也隨之增加,不只喬納森.義夫設計團隊的成員透露,Apple Watch一問世,將嚴重衝擊瑞士錶商,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以年輕錶款著稱的Swatch,造成其股價今年以來下跌近八%。

由於Swatch營收裡約二三%來自中低階錶款的貢獻,市調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就預估,Apple Watch上市後,勢必將衝擊Swatch營收向下再掉至少三%,在在都顯示出蘋果Apple Watch的現身,將對瑞士鐘錶產業造成不小的震盪。

蘋果Apple Watch遲遲無法問世,外傳就是蘋果最偉大的設計師喬納森.義夫太挑剔。其實,這已經不是喬納森.義夫首次挑戰設計PC以外的產品。去年十月,喬納森.義夫與好友、知名澳洲籍工業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合作設計的限量徠卡相機Leica M,就是一大代表作。

背景》英國銀匠之子

從小愛設計 靠天分賺學費結果,蘋果發表會還沒登場,馬克.紐森被網羅進蘋果的新聞倒先曝了光。不意外,自然也是受到喬納森.義夫力邀,勢必將繼續為Apple Watch的時尚設計捉刀。

過去,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還在世時,就經常與喬納森.義夫討論產品設計,包括第一台Mac電腦、iPod、iPhone到iPad,幾乎都是出自喬納森.義夫之手。但誰能想到,如今站在全球工業設計頂端的喬納森.義夫,曾經是有閱讀障礙的英國少年?

今年四十七歲的喬納森.義夫,出生於英國銀匠之家,承襲了父親的手藝,喬納森.義夫從小就展現了他的繪畫與設計能力,他拆解了家裡的收音機和錄音機,了解內部的機構件設計後,再將它們重新組裝,只是並非每次都能成功。

喬納森.義夫的設計才華,很早就顯現在外,這份才華,甚至替他謀得企業獎學金的資助,不僅供他念完大學,還成了他畢業後的工作。但他的職涯也不是一路順遂,他在英國設計公司時,也經歷過做出漂亮設計、產品卻達不到客戶預期的低潮期。直到蘋果設計團隊首席設計師布倫納(Robert Brunner),將一項名為「破壞神(Juggernaut)」的專案,交給了喬納森.義夫所屬的「橘子」設計團隊。

喬納森.義夫就曾在去年出版的自傳裡提及這段故事,因為當時他與設計團隊以驚人的速度開發了二十五款模型,其中還包含了一款類似現今平板電腦的產品,稱之為Macintosh Workspace。儘管這些設計後來並未成功商品化,卻成了喬納森.義夫加入蘋果的契機。

當時的喬納森.義夫已經完成了設計師想要的夢想:自由且成功的個人事業;既不受公司制式拘束,合作的又是LG、日立這些國際大客戶。然而,蘋果的專案讓喬納森.義夫認知到一件事,「作為公司外部的設計師,很難對產品計畫產生深遠影響,也很難實現真正的創新,如果想要創造出一件史無前例的新事物,就需要從組織內部徹底地改變。」於是,喬納森.義夫離開「橘子」,加入蘋果。

難題》給我一體成型電腦!

iMac問世 獲得賈伯斯信任喬納森.義夫進入蘋果後的路途,也不是馬上就一飛沖天,最關鍵也最挑戰的一次,應屬賈伯斯重回蘋果時期,賈伯斯砍掉了喬納森.義夫負責的牛頓(Newton)掌上型電腦產品線,反而丟給團隊一個需求:「我要一款價格低廉、具有上網功能的電腦,而且是一體成型的產品。」那時,喬納森.義夫帶著團隊成員,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開始畫草圖,把他們能想到蘋果一體成型電腦的樣子,都畫了出來,再試著做出3D模型,不停地重複試驗,一毫米、一毫米地調整所有細節,直到他在一九九八年做出蘋果的第一款All in One(一體成型)桌上型電腦—iMac。

喬納森.義夫把所有的線路都收納到螢幕後方,半透明的外殼,用的是車尾燈的靈感。這樣簡潔的設計,隱含著喬納森.義夫對八○年代極簡主義的狂熱。就連命名也帶有一點喬納森.義夫的風格,這點他在自傳裡就透露,他從小就很討厭為電腦取一個類似ZX75的名字。儘管賈伯斯不太喜歡iMac這個命名,但無疑地,iMac開啟了賈伯斯與喬納森.義夫攜手合作的黃金年代。

風格》白色、崇拜水

他的堅持一點一滴滲透蘋果從iPod、iPhone到iPad,其實處處潛藏了喬納森.義夫的獨特風格。例如,他從大學時代就熱愛把產品設計成白色,白色iPod就是一項代表作。喬納森.義夫也很崇拜水,因為他認為水在未來會成為罕見資源,所以,水是必須高度榮耀的物質。

喬納森.義夫的理念,一點一滴滲透進蘋果,以iPod為例,在iPod問世之前,他對音樂播放器的想像,重新定義了iPod:它要能「裝進口袋」、只能有四個按鈕。

音樂播放器要能裝進口袋,就代表螢幕、晶片、電池必須堆疊在一起,裝在一個盒子裡;只能有四個按鈕,使用者介面要簡化再簡化,簡單到只用四個按鈕就能完成所有指令。

喬納森.義夫對設計有著獨特的堅持,像是iPhone設計初期,他就希望它的呈現方式是方形、由兩片玻璃所形成。可是,曲線形設計才能將更多線路藏在中間,不用塑膠機殼改用玻璃,就必須要有塑膠介質將兩片玻璃黏起來。這些堅持,從第一代iPhone到iPhone 4,都能看得見。

然而,喬納森.義夫也不是十足傲慢的人,在技術未能突破之時,讓設計妥協是常有的事,但他總會在技術一步步演進之時,再將自己的設計放進去,一點一點地去挑戰。

他在自傳裡曾經這麼寫道:「必須要尊重工作,這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去尊重它,又如何要求別人呢?」如今,喬納森.義夫與團隊一手設計的蘋果首款Apple Watch,將重回當年第一代iMac登場的弗林特藝術表演中心(Flint Center),勢必將再度揭開蘋果新時代的來臨。

喬納森.義夫

(Jonathan Ive)

出生:1967年

現職:蘋果設計總監

經歷:橘子設計工作室

學歷:英國紐卡斯爾理工學院當Apple Watch現身智慧手錶大戰開打!

三星Galaxy S

螢幕大小:2吋

特色:首度設計可插入SIM卡,具有聲控、GPS功能,並可防水。

索尼SmartWatch 3

螢幕大小:1.6吋

特色:主打記錄生活,支援GPS定位,並可防水。

Pebble Watch

螢幕大小:1.2吋

特色:最早的智慧手錶,螢幕為電子紙,沒有觸控功能,但可擴充各種App應用。

華碩ZenWatch

螢幕大小:1.3吋

特色:可與手機ZenFone結合。外觀採皮質錶帶,較似於傳統錶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3

Swatch勝訴 蘋果無法在英註冊“iWatch"商標

細心的蘋果粉絲應該註意到,蘋果的電子產品大多數以i開頭,如iPhone,iPad,iMac,iPod等,但蘋果推出的智能手表卻以Apple Watch命名,這是因為蘋果身陷“iWatch”的商標權之爭。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英國知識產權辦公室(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在經過4月的聽證會後,本周正式通過了瑞士手表制造商Swatch(斯沃琪)提交的上訴材料,蘋果將無法在英國註冊“iWatch”商標。

早在2014年3月蘋果公司尚未推出智能手表之際,Swatch就提出“iWatch”與本公司的"iSwatch" 和"Swatch"商標過於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向英國提出反對蘋果註冊"iSwatch" 商標的請求。同時Swatch向蘋果已註冊“iWatch”的所有國家的商標局接洽,並表示抗議。綜合考慮之後,2015年蘋果推出首款智能手表時,為其取名 "Apple Watch"。9月7日,蘋果在舊金山舉行新品發布會,推出了Apple Watch Series 2。

根據美國政府的備案,Swatch過去曾采取過行動阻止其他公司註冊iWatch的商標,目前蘋果已在日本、墨西哥、土耳其等國註冊iWatch商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7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