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鐵道部一季度虧損近70億 負債率超60%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3/1MNTQzXzQyNzQ1Mw.html

鐵道部一季度虧損逼近70億,負債率居高不下,令剛剛微弱回升的市場信心,一下子又涼了大半截。

「怎麼還是沒有一點好轉?看來只能寄希望於改革了。」深圳一鋼材投資者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到位資金不夠「填窟窿」

昨 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旗下中國貨幣網披露《鐵道部2012年一季度彙總財務報表審計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鐵道部利潤 總額為100.78億元,扣除156.07億元稅後建設基金和14.50億元所得稅後,其稅後利潤轉為負值,虧損69.79億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鐵道部今年一季度的虧損接近去年兩倍,其去年一季度利潤總額為負37.6244億元;而2011年全年,鐵道部的稅後利潤則為0.31億元,而負債率高達60.62%,同去年年底基本持平。

自2008年大規模興建高鐵以來,鐵道部負債率連連攀升,2010年末為57.44%,到2011年年底突破60%。

與此同時,受動車事故影響,到去年年底,全國鐵路在建項目九成陷入停工,規模的「冰封」令中國鐵路發展跌入近年來的最低谷。

但 自今年年初開始,隨著國務院的幾度「暖風」以及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表示4000億投資已有著落等消息釋放,鐵路發展似乎有回暖跡象。緊接著,各地在建陸續復 工。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稱,截至4月,全國鐵路約有八成已復工。與此同時,各地高鐵的上座率亦在攀升,部分城際鐵路甚至實現了盈利。

這一系列跡象令不少業內人士判斷,鐵路發展或迎來轉機,甚至在未來進入新的春天。不過,雖然傳言鐵道部暫時「不差錢」,但投資者更關心的問題:投資資金到位多少,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等,官方一直沒有披露。

在這一微妙時刻,昨日的《報告》,令期待轉向了焦慮和更強的改革呼聲。

北京鐵路局一人士昨日向本報透露,鐵道部的到位資金還不夠「填窟窿」:「去年就留下了工資和材料款等許多急需填平的窟窿,目前到位的資金只夠填平其中的一部分,只能先保證重點項目。」

據該人士分析,就目前鐵道部的負債狀況來看,除非將欠款一次結清或一筆勾銷,或者化整為零,分割處理,否則鐵道部無法徹底擺脫巨額債務的壓力。

今年投資繼續放緩

鐵道部一季度負債總額增長主要源自其長期借款增加。《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鐵道部長期借款為19174.93億元,較去年年底增加918.71億元。

更棘手的是,鐵道部的現金流也較去年年底出現下降。截至去年年底,鐵道部手中還有現金2001.46億元,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其現金減少231.18億元,僅餘1770.28億元。《報告》還顯示,今年一季度,鐵道部僅還本付息就用了284.30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航空鐵路分析師李磊此前表示,按國外鐵路企業的債務情況來看,鐵道部60%左右的負債率不算太高,但關鍵是鐵道部這兩年固定資產鋪的攤子太大,按其規劃目標和未來趨勢來看,其負債率可能還會進一步提高。

鐵道部深陷債務泥潭的直接後果是,今年鐵路基建投資繼續放緩。

根據鐵道部此前發佈的2012年全年工作計劃,今年基建投資為4060億元,低於去年全年的5601.67億元。

《報告》也顯示,今年一季度,鐵道部支出的基建投資為1131.38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20.2%。

鐵路基建投資的放緩對相關公司的業績亦產生一定影響。中國北車(601299.SH)和中國南車(601766.SH)兩大列車供應商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均出現下降:其中中國北車同比下降5.54%;中國南車同比下降4.90%。

與此同時,分析機構還預計2012年鐵路全路運能增長將比較有限。國金證券日前發佈研報指出,2011年鐵路客運周轉量增長9.7%,貨運周轉量增6.6%,而預計2012年鐵路客運周轉量增長將低於4%,貨運周轉量增長約為3.5%。

改革是根本出路

眼看鐵路發展復甦無望,投資者的眼光又回聚到鐵道部改革上來。

一直以來,眾多專家和市場人士認為,體制改革是解決鐵道部資金危機的根本出路。

3月18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明確提出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要求,研究制定鐵路體制改革方案;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等領域。

這一表態曾令市場相信鐵路改革「箭在弦上」。但迄今為止並未見有具體方案或措施出台,令市場的觀望氣氛濃郁。

「本來想在西南那邊入股投資鐵路,但現在因為改革的前景不明朗,看看再說。」上述深圳鋼材投資者說。

「實現政企、政資分離,是鐵道部吸引外部資金的關鍵改革點所在。但這一改革,將徹底從根本上改變鐵道部幾十年特有的狀況。」深圳知名投資人士王斌昨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如果這一改革能夠成功,而且是徹底的,鐵路對資本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畢竟中國是個鐵路大國。」

但眼前高築的債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改革的不確定性因素。昨日,本報致函鐵道部新聞處處長王濱,詢問鐵道部對債務問題有何對策,截至發稿時仍未收到相關回覆。

王夢恕則建議,讓鐵道部有關債務成為壞賬、死賬:「資金已經投入鐵路建設,成為基本公共設施。這個錢應該可以不用還的。」他認為,只有將這筆債務抹掉,才能讓鐵路發展輕裝上陣。

國家發改委運輸所專家陳元龍則認為,此番披露的《報告》有可能成為改革的催化劑。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也認為,鐵道部在經過「自身摸索」的過程後,最終還是只能走上體制改革的道路:「這個『毒瘤』要從根本上動手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1

賈伯斯 最關鍵的70分鐘訪談

2012-10-01  TCW




這支1995年的紀錄片,終於完成賈伯斯秘密的最後一塊拼圖,最經典的現身說法,整整70分鐘賈伯斯訪談的精彩摘錄。

不要懷疑,我回來了!我是賈伯斯(Steve Jobs),去年十月我離開了這個世界,走得太匆忙,以至於有些話還來不及跟你說。那是十七年前的故事。一九九五年,我的職業生涯面臨低潮,我先是被趕出 了蘋果(Apple);連我自己都沒想到,再過一年,我回去接掌蘋果。我接下蘋果時,蘋果只剩九十天就要破產,接下來,我把我對創新的想法全帶進蘋果,全 力一搏……。喔,還有一件事,就是這卷紀錄片,被導播丟在車庫裡十六年,直到去年才找出來。透過這卷紀錄片,讓我直接告訴你,一九九五年,我心裡真正的想 法。(以上是模擬賈伯斯的出場,在他逝世一週年前夕)

會製造噪音的團隊,才會磨出美麗的石頭

每次(新產品計畫)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很棒的想法,團隊對他們的想法深信不疑。這一刻,我總會想起我小時候的一幕。

街上有個喪偶的男人,他已經八十歲了,我記得他花錢請我幫他除草,有一天他說,到我的車庫來,我有東西給你看,他拉出老舊的磨石機,架子上只有一個馬達、咖啡罐和連接兩者的皮帶。

我們到後院撿了一些石頭,一些普通、老舊、不起眼的石頭,我們把石頭丟進罐裡,倒點水,加點粗砂粉,把罐子關起來,他打開馬達說,「明天再來看看。」

我第二天回來,打開罐子拿出的是令人驚豔,美極了的石頭!

本來只是尋常不過的石頭,經由互相摩擦,互相砥礪,發出些許噪音,結果變成美麗光滑的石頭,這件事我一直記在腦海裡。

在我心裡,這個比喻,最能代表一個為理想奮鬥的團隊。集合一群才華洋溢的夥伴,讓他們互相衝撞、爭執,甚至大吵,這會製造一些噪音,但是,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會讓對方變得更棒,也讓點子變得更棒,最後就會產出這些美麗的石頭。

之後我加入惠普(HP)的一個團體,我十二歲時致電惠普的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惠普創辦人),這又透露出我年齡來了,當時電話簿上沒有隱藏的號碼,所以我打開電話簿查他的名字。

他接電話時我說:「嗨,我叫史帝夫.賈伯斯,你不認識我,我今年十二歲,我在製作頻率計數器,需要一些零件。」

他就這樣跟我談了二十分鐘,我有生之年不會忘記這件事,他不只給我零件,還給我工作。

那年夏天十二歲的我在惠普工作,對我影響很大,惠普是我那年紀唯一看過的公司,形塑了我對公司的概念,也讓我體認他們如何善待員工。

當時人們還不曉得膽固醇,他們每天早上十點,會推出一大車的甜甜圈和咖啡,每個人都會休息吃甜甜圈配咖啡,都是像這樣的小事。很顯然該公司體認到,公司真正價值在於其員工。

A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呵護

我很早便在蘋果觀察到一件事,我常常想到,但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人生中大多數事情,平庸與頂尖的差距,通常差距只有二比一,假如在紐約搭上一般司機的車,與最棒的司機比,最棒的司機也許能讓你快三○%的時間到達目的地。

普通汽車和頂尖汽車的差異有多少?也許二○%吧。頂級CD播放機和一般CD播放機的差別?我不知道,也許二○%吧。因此,二比一在人生中已經是極大差異。 但是,就軟體而言,平庸和頂尖的差異,可能達五十比一,甚至是一百比一,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少見,我很幸運的能把我的人生,花在這樣的領域上。

因此我大部分的成功來自於,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才。不是B級、C級人才,而是真正的A級人才。

當你聚集足夠的頂尖人才,你千辛萬苦才找到五個人,他們真的喜歡一起工作,他們以前從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就不想再和次級人才共事,這變成一種自我約束的行為,他們只想聘請更多頂尖人才。

假如你找到真的很棒的人才,他們知道自己真的很棒,你不需要悉心呵護他們自尊心,真正重要的是工作表現,這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工作表現。

我想,你能替他們做最重要的事,就是告訴他們哪裡還不夠好,而且要說得非常清楚,解釋為什麼,然後把他們拉回正軌。

你必須用不會讓他們覺得你質疑他們能力的方法說,但是你也不能留給他們太多空間,解釋為什麼東西不夠好。這很難,所以我一向用最直接的方法,如果你跟和我共事過的人訪談,那些真正傑出的人,會覺得這個方法對他們有益,有些人的確很痛恨這種方法。

我有時會罵某人的工作成果像大便,這通常就意味他們的工作成果就像屎(It usually means their work is shit),有的時候是,我覺得像屎,但我錯了(Sometimes it means I think your work is shit and I'm wrong),但通常表示,他們離夠好,還差得很遠。

若問麥金塔團隊成員,很多人會說他們不曾如此賣命過,有些會說那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不過所有人都會說,這肯定是他們人生中,最強烈也最珍貴的經驗。

真正的魔法, 是用五千個點子 磨出一個產品

我離開後,對蘋果最傷的一件事,是史考利(蘋果前CEO)犯了一個很嚴重的毛病,那就是認為只要有很棒的想法,事情就有了九成,你只要告訴其他人,這裡有個好點子!他們就會回到辦公室,讓想法成真。

問題是,好想法要變成好產品,需要大量的加工。

當你不斷改善原來那個「很棒的想法」,概念還會不斷成長、改變,結果通常跟你開始想的不一樣;因為你越深入細節,你學得越多。

你也會發現,你必須做出難以兩全的取捨,才能達到目標;有些功能就是不適合電子產品做,有些功能就是不適合用塑膠、玻璃材料做,或是工廠就是做不到。

設計一個產品,你腦海中可能要記住超過五千件事,把這些概念組合在一起,使勁讓這些想法在一個全新的方式下一起運作,達到你要的效果。

每天你都會發現新東西,這同時代表新的問題,和新的機會。讓最終的組合有一點點不一樣,這才是真正的「流程」,也是真正的魔法所在。

做出好產品的關鍵因素,不在於 很會管理流程

(一九八四年)我們從惠普聘請了一堆人(設計圖形介面電腦),我記得跟一些人大吵一架,他們認為最酷的用戶介面,是在螢幕底部加上軟體鍵盤,他們沒有等比例間距字體的概念,也沒有滑鼠的概念。

他們對我大吼大叫,說滑鼠要花五年來設計,成本高達三百美元,最後我受夠了,我就去外面找到大衛.凱利(David Kelly)設計,要他給我設計一個滑鼠,九十天內就有了成本十五美元的滑鼠,而且功能可靠。

我發現蘋果某方面缺少這種人才,能多面向掌握這個想法,的確有一個核心團隊可以,但由惠普人馬組成的團隊卻不行。

這和專業的黑暗面無關,這是(因為)人們失去了方向(指惠普團隊無法多面向思考),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他們便想複製最初的成功,許多人認為當初成功的過程,一定有其奇妙之處,於是他們開始嘗試把當年的成功經驗變成制度。

不久人們便感到困惑,為什麼制度本身變成了答案,這就是為什麼IBM會失敗(編按:一九九二年IBM虧損八十一億美元)的原因,IBM擁有最好的制度管理人員,但他們忘了找(設計流程的目的),是為了找最棒的答案。

蘋果也有點這種狀況,我們有很多人很會管理流程,卻不知道如何找答案,我體認到最好的人才能找到最棒的答案,但他們是最難管理的人。但你不得不容忍他們,因為他們很會找答案,這就是好產品的關鍵因素,不在管理流程而是答案本身。

我們不羞於竊取偉大的想法

你問我對產品的直覺從哪裡來?終究可以總歸為品味,這是品味的問題,重點是讓自己接觸人類的精華,努力將之融入你在做的事情裡,我的意思是,畢卡索曾說過,「好的藝術家懂得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則擅長偷竊,」而我們不羞於竊取偉大的想法。

我覺得麥金塔成功的原因,在於其創造者是音樂家、詩人和藝術家、動物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們正好也是全球最棒的電腦科學家,如果沒投身電腦科學,他們在其他 領域都會有傑出成就,而我們都為電腦帶來了人文氣息。這種人文的態度讓我們,從其他領域引進想法,眼光狹隘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們能做出一個小東西,來控制巨大的東西

我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十、十一歲,我是去美國太空總署,他們的艾姆斯研究中心看到的。當時的電腦根本沒有圖像顯示,那實際上是印表機,是有鍵盤的電傳打字印表機,你可以鍵入指令,等一會兒,機器會開始運作,然後告訴你答案,但即便如此還是很了不起。

後來的故事你也聽過,我們在《君子》雜誌上讀到,有個叫切奇隊長的傢伙,據說他可以打免費電話。我們又被這個給迷住了,怎麼有人做得到這種事?

有一晚在史丹佛線性加速器中心,在他們的技術資料庫深處,某個角落最後一個書架上,我們發現AT&T的技術期刊,上頭列出了整個原理來。那也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刻……。

但這實在很神奇,我們製作了這些小盒子,這種裝置被稱為「藍盒子」,我們在底部加了張小紙條,我們的標語是「一手掌握全世界」。

你可以利用公共電話,透過網路主幹到白原市(White Plains),然後接衛星到歐洲再到土耳其,然後經由電纜回到亞特蘭大。你可以環遊世界五、六次,因為我們學會如何連接衛星,你可以打給隔壁的公共電 話,然後對著話機大喊,一分鐘後聲音會出現在隔壁電話裡,就是這麼神奇。

你可能會問,這哪裡有趣了?有趣的是我們很年輕,我們學到可以一手打造出能控制數十億美元建設的裝置。我們學到就憑我們兩個人,你知道我們懂得不多,我們 可以做出一個小東西來控制一個巨大的東西,這是無比寶貴的經驗,假如沒有這個藍盒子,我不認為會有蘋果電腦的存在。

(為測試藍盒子可以打免費國際電話)我們的確有撥給教宗,他(沃茲尼克,蘋果創辦人)……,假裝自己是季辛吉,我們找到梵蒂岡的電話,然後撥電話給教宗, 結果驚醒整個教廷,我根本不曉得樞機主教是什麼。他們派人喚醒教宗時,我們終於忍不住大笑,他們才意識到我們不是季辛吉 ,我們從來沒跟教宗講到話,但實在很有趣。

如果你願意問問題,你很快就能學會做生意

公司早擁有獨占性的市場地位,不可能再成功了,所以能讓公司更成功的人,是業務和行銷人員,最後變成他們經營公司,而產品人員被趕出決策圈,公司忘記做出 好產品的重要性,當初是對產品的敏銳和創意,讓他們獨霸市場,卻因經營公司的人而消失殆盡,他們對產品好壞沒有概念,不懂將好構想變成好產品的工藝,他們 也沒有真的想幫客戶的心……。

在業界打滾這麼多年我發現,我常問別人,你為什麼做某些事?得到的答案都是,事情就是這樣,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做生意沒有人會真的深思熟慮,這就是我的體認。因此如果你願意問問題,仔細思考,認真努力,你很快就能學會做生意,這不是多難的事情。

我身價超過一百萬美元時,才二十三歲,二十四歲身價超過千萬美元,二十五歲就超過億萬美元,但錢沒那麼重要,因為我創業從來就不是為了錢(I never did it for the money)……,我認為有錢是很棒的事情,因為它讓你有能力做很多事。

你可以投資短期無法回收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公司、是人、是我們製作的產品,以及產品對人們帶來的好處,所以我不常把錢放在心上。你知道我沒賣掉一張股票,我真的相信公司長期會很有發展。

我小時候在《科學人》雜誌讀到一篇文章,測量地球上各物種的運動效率,有熊、黑猩猩、浣熊、鳥類和魚類,牠們每公里花多少大卡移動?

人類也接受了測定,結果由兀鷲勝出,牠是最有效率的物種,而萬物之靈的人類表現不怎麼起眼,排名只到前三分之一左右,不過有人很聰明,懂得測量人類騎自行車的效率,這讓兀鷲甘拜下風,稱霸整個排行榜。

我記得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我謹記住人類是工具的建造者,我們所建造的工具,可大幅增強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早年在蘋果真的有這樣的廣告,說個人電腦是心 靈的自行車,我衷心相信,在人類所有的發明中,電腦的排名一定高高在上,日後看來必定如此,它是我們發明過最棒的工具。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躬逢其盛,能在矽谷親眼目睹它的成形,太空旅行中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出發時若能稍微調整航向,到了太空中便有極大差別,我覺得我們仍在 航道的開始處,假如能夠朝正確方向調整,它會發展成更好的東西,我們有這機會做出幾次調整,這帶給所有相關人士極大滿足。

我很顯然是嬉皮,與我共事的人也都是嬉皮

如果不得不選擇,我很顯然是嬉皮,與我共事的人也都是嬉皮。

什麼叫作嬉皮?這是個含義豐富的古老字眼,對我而言這代表六○至七○年代初期,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那是我成年的年代,所以我見證了許多事情。

很多就由我們這裡開始發生,對我來說最精彩的是,生命裡還有更多東西,不僅僅是工作和成家立業,還有其他更多的東西。

人生有人們不常談到的一面,人生出現空隙時,我們才會體驗到,那種時候一切都顯得混亂,彷彿出現了缺口。

歷來許多人會要你找出那是什麼,無論是梭羅或印度的神秘主義者,而嬉皮運動有那麼一點味道,他們想找出那是怎麼一回事(人生的答案)。

人生並非走父母的老路,有思想因此萌芽,因此人們才會想成為詩人,而非銀行家,我覺得這是件美妙的事情。

我想把同樣的精神放進產品裡,這些產品出來後到人們的手上,他們便能感受到這種精神。

使用麥金塔的人都會愛上它,而你很少聽到人們會愛上商品,這一點你知道的,但你能感覺到它的存在,裡頭有著某種奇妙的精神。

與我共事過的頂尖人才,大部分都不是因為電腦才入行,他們進電腦這一行是因為,這是最能傳遞感覺的媒介,因為你想要與他人共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21

長江商學院邊八卦邊漲價 明年學費漲到70萬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yONDIwXzU1MzkyOA.html

「長江商學院EMBA 2013級報名結果出來了,沒有男生!」昨日,這條被稱為「商學院悲劇」的段子在微博上不脛而走,引來轉發過萬次。

長江商學院「躺著中槍」。因地產大亨王石與女演員傳說中始於在這裡的一場「豔遇」,高高在上的長江商學院墜落八卦界,成為坊間調侃的對象,被冠以「單身女青年福地」的稱謂。

不過,「純女生」的陣容應該是網友的惡搞。昨天,記者就2013級報名結果向長江商學院求證,被告知2013級EMBA班報名尚未開始。「報名預計這個月開始,你關注下我們的網站,截至2013年3月31日。」商學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成為各種緋聞的發源地,對長江商學院利弊兼有。被調侃沒有男生,隱藏著「嚇退」某些生源的可能。不過,長江商學院顯然並不為此擔心。在長江商學院官網上,2013級EMBA班的學費是68.8萬元,再加上2000元申請費,總計近70萬元。而據資料顯示,長江商學院EMBA班2009年學費為52.8萬,2010年為58.8萬,2011年為62.8萬,2012年為65.8萬,學費年年看漲。

與長江商學院風格迥異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學費漲價這件事難得地與對手保持了一致。據瞭解,中歐2012級EMBA班學費為53.8萬元,而2009年學費僅為36.8萬元,3年上漲了17萬。

高昂的學費並不能阻擋人們對商學院的熱情擁躉。 「去那裡不是讀書的,是建立關係的。」一位知情人士一語道破天機。該人士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班深造,擁有美國紐約斯特恩大學金融碩士學位,年僅33歲,身家上千萬,是當時班裡最年輕的學員。上述人士透露,自己能夠被錄取很大一部分源於名校背景和央企工作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4

湖北第二大民企瀕臨破產 逾70億銀行貸款被套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0/wONTg5XzU3NDEwOA.html

湖北第二大民企、宜昌市最大招商項目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已經瀕臨破產,而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中國建設銀行、漢口銀行、中信銀行及中信信託、廣西北部灣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十餘家銀行,總計逾70億元貸款或將面臨打水漂的境地。

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一位內部人士處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在10月16日、19日,宜昌政府方面已與梁士臣等管理層進行兩次談判,而初步結果是由政府介入控股接盤,「具體控股方案正在談判中」。

恢復生產需要至少12億元資金

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湖北第二大民營企業,作為宜昌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其產能大躍進的背後是資金鏈早已崩盤。

網易財經此前曾報導,該公司已對90%以上、超過3000名員工進行「長期放假」處理。而原本許諾的11月底陸續復工亦未實現。在三峽全通目前已建成的全部工廠總共90條生產線中,截至目前,依然僅只有2條生產線斷斷續續生產。

兩年內上馬90條生產線,建設620萬噸產能,三峽全通創造的速度被稱作「全通速度」,而為其提供支撐的「金主」則是十餘家銀行提供的逾70億元融資,在三峽全通全線停產之時,這些資金或將面臨打水漂的風險。

三峽全通的流動資金的巨大缺口在今年年初就已出現。網易財經獲悉,在2012年4月底,三峽全通還款到期的借貸資金就已達到22.5億元,涉及貸款超過30筆。

三峽全通董事長梁士臣告訴網易財經,目前三峽全通從銀行借款的金額規模約為70億元,而若要恢復正常生產需要至少12億元的流動資金,「目前企業確實非常困難」。梁士臣向網易財經透露,目前中國建設銀行對於三峽全通的的貸款規模在11億元左右,漢口銀行的貸款規模則在5到6億元之間。

梁士臣表示,三峽全通目前的兩項工作就是一方面是從一些大央企拿加工單子以獲得「微薄利潤」,另一方面從政府、金融機構爭取獲得資金支持。但是,其坦誠,由於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出現撤資行為,三峽全通獲得新的借貸變得更加困難。

三峽全通總經理趙大河則向網易財經透露「對三峽全通提供貸款的銀行有十多家,目前公司資金壓力確實比較大,正通過銀行貸款及企業自籌等方式解決。」

趙大河此前擔任總部位於宜昌的國企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11月中旬出任三峽全通總經理。「政府及金融機構對他的能力比較認可」,梁士臣如此表示。

資金鏈崩盤去年早有徵兆

「2011年下半年以來,歐債危機波瀾頻起,國內銀根緊縮不斷。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三峽全通也面臨了前所未遇的困難與挑戰:資金短缺、融資艱難、人心浮動 。」2012年5月18日,梁士臣曾在該公司的內部大會上如此表示。

而事實上,三峽全通資金鏈的捉肩見肘在2011年三季度即已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網易財經調查到,在2011年8月份,三峽全通即已出現生產線全線停產的危機。

「如果沒有漢口銀行,生產線就斷炊了。」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融資總監易新躍曾對外坦誠此次危機。

而當時對三峽全通施以援手的漢口銀行採取的緊急措施是:一週之內通過信託貸款2億元。此後,漢口銀行又通過承兌匯票,為三峽全通融資數億元。

根據中國民生銀行科技開發部總經理、武漢分行行長張金順透露的信息,其在2011年8月份曾到三峽全通調研。而其得出的結果是「目前的困難是資金鏈緊張,二期項目產能得不到釋放。」而企業「融資成本過高,貼現利率超過百分之九。」

網易財經瞭解到,早在三峽全通一期工程投產時,民生銀行即已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參與其中。事實上,在梁士臣已「金蟬脫殼」的唐山恆通項目產能大擴張時期,民生銀行即已作為最大金主,為其提供巨額信貸及授信。不過,梁士臣稱,在三峽全通項目上,民生銀行借貸的資金規模並不大。

資金鏈的緊張在普通員工的工資發放上在此時亦顯露出來。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尚在職的多個信源處證實,實際上從2011年年中開始,三峽全通即開始對員工長期拖欠工資。「從2011年年初開始,工資就沒能按正常時間發過。」三峽全通多位員工向網易財經證實,「兩到三個月連續不發工資的情況經常出現」。

而目前工廠員工今年8月份到11月份長達4個月的工資至今尚未發放。梁士臣亦對此坦誠屬實。

網易財經獲悉,2011年年底三峽全通工資發放的資金並非來自金融機構貸款,而是同在宜昌市的兄弟企業湖北宜化,借貸資金2億元。網易財經就此事向湖北宜化董秘強煒求證此事,對方未作答覆。

此外,多位三峽全通員工告訴網易財經,從2011年10月份起,三峽全通既已停止為員工繳納社保,而每月卻正常從員工工資中扣除社保款項。此消息亦得到梁士臣證實。

多家銀行逾70億資金被套牢

網易財經調查瞭解到,在三峽全通大步邁進的進程中,為其提供融資及貸款的銀行包括漢口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及中信信託、廣西北部灣銀行,此外,中國民生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亦伴隨其後。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0年5月三峽全通一期工程投產時,中國建設銀行即與三峽全通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在三峽全通的兩次訂貨會上,中國建設銀行三峽分行代表亦悉數出席。

此外,網易財經查詢到,2011年12月月底,在中信信託成立的期限為18個月、總計4期,募集資金規模達13.4億元的「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中國建設銀行即承擔了其中兩期、總計2.697億元的資金募集任務,而中信信託募集的資金規模為10.703億元。

資料顯示,此信託計劃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向三峽全通補充其流動資金」。網易財經從中信信託該信託計劃負責人處瞭解到,三峽全通信託計劃將在今年年底陸續到期,而對於能否按時足額償付本金和利息,其表示「目前此企業資金確實有點緊,處於一個艱難時期,可能會啟動3個月延長期,以處理抵押物。」

而中信銀行宜昌分行在2011年10月即已與三峽全通簽訂銀企合作協議。中信銀行總行副行長、武漢分行行長徐學敏對外表示,其時,該行對三峽全通在內的宜昌重大項目貸款授信總額已達28億元。

為三峽全通提供巨額信貸的還有廣西北部灣銀行,這家總部位於廣西南寧的地方商業銀行對三峽全通表現出了難以捉摸的熱情。據該銀行官網消息顯示,廣西北部灣銀行曾在10天內即對三峽全通發放了一筆4億元的貸款。而在今年5月初,在申報、考察、談判到審批簽約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這家銀行又為三峽全通提供了規模達20億元的授信額度。

著手為三峽全通提供貸款的還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公開信息顯示,在今年4月份,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副行長率隊的管理層即已赴三峽全通調研,在6月份開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總行評審局及湖北省分行行長等管理層均頻繁赴三峽全通調研。

在更大銀行提供融資或信貸的背後,也浮現出政府的身影。網易財經瞭解到,在今年6月,宜昌市有關負責人曾率30多位市直各部門領導及三峽建行、湖北銀行宜昌分行、三峽工商銀行等11家金融機構負責人赴三峽全通現場辦公。但是,對於宜昌政府財政提供的資金支持,三峽全通總經理趙大河以「涉及到企業機密」未作答覆。

宜昌政府正欲接盤控股

在三峽全通爆髮式的產能擴張背後,宜昌市政府近乎完美的「服務」無處不在。而在三峽全通當前境況之時,為其埋單的或亦將是宜昌政府。

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一位內部人士處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在10月16日、19日,宜昌政府已與梁士臣等管理層進行兩次談判,而初步結果是由政府介入控股接盤,「具體控股方案正在談判中」。

對於此消息,梁士臣表示「目前還是以企業自身為主」,趙大河表示「未聽說過」。

「我們可能將變成國企」,該位人士透露,三峽全通管理層都已收到相關的正式郵件,而管理層也已公開向各部負責人表示「談判過程很愉快」。

事實上,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瞭解到,早在今年2月份,宜昌市委市政府就已向三峽全通派出了兩位官員擔任要職,此二人分別為宜昌市市長助理王萬修以及宜昌市財政局副局長韓慶順,後者目前在三峽全通任職財務副總監。在4月份,在兩位政府官員的作用下,三峽全通甚至從宜昌市政府財政部門獲取了2億元的借貸資金以暫時解決部分到期貸款。

此外,在上文中提到的中信信託「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網易財經也注意到,為該信託計劃提供擔保的是宜昌國資所有的「夷陵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而抵押物為該公司擁有的估價為30.7億元、面積達2800畝的兩塊住宅和商業用地。

而出乎意料的是,宜昌市招商局重大項目科科長趙勇在回應網易財經詢問時表示,三峽全通項目最開始的招商、管理、服務均不是由宜昌市招商局負責,該局對此項目自始自終均未參與,而對於該項目是由哪個政府部門管理,趙勇諱莫如深。

在「全通速度」的背後,宜昌政府財政為三峽全通項目提供的扶持資金規模以及政府接盤將以何種方案進行尚不得而知。而目前的情況顯示,梁士臣的三峽全通或將走向與中冶恆通一樣的「脫殼」線路。

對於宜昌市政府定下的三峽全通三期工程,梁士臣表示現在已經沒有能力上三期工程。「市場沒有起色,首先要保證企業能生存下去,能夠恢復30%的產能也許就能度過難關,也就是說要回覆15萬噸產能,目前的產能在8萬噸以下」。

梁表示如果得不到資金,至少要等到明年2月份左右才能緩過氣來。對於三峽全通出現目前境況的原因,其感慨「企業剛剛創業,還沒有產生造血功能,卻遇到糟糕的宏觀經濟形勢,市場變化太快。」

對三峽全通公司的進一步發展,網易財經將繼續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90

三年花70萬 連機器人比賽也要補

2012-12-16  TCW
 
 

 

十二月八日下午,大雨加上攝氏十三度低溫,但新北市的華夏技術學院體育館卻擠進近三百多人,包含來自菲律賓和中國十四隊學生,更多的是家長、補習班老師帶著孩子從苗栗、新竹趕場,就為參加國內公辦規模最大機器人比賽。

業者推特色班招生寒假班一開百人名額就滿

「從一九八九年第一屆開始,參加隊伍不到五十隊,今年暴增到一千零五十八隊,還要分三天、三個學校比賽才比得完。」長期觀察台灣機器人教育以及主辦比賽者、現任東南科技大學機電科技系教授謝澄漢認為,大學甄試比例提高以及十二年國教招生,有推波助瀾之效。

相同熱潮,也出現在台北市精華地段的補習班。夜晚,預售屋每坪售價百萬元起跳的台北市仁愛路四段,新搬遷的補習班人員忙招呼來參加國中升學制度重大變革座談會的家長。

搬遷不到一週,五場座談會有四場額滿,會中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基北區特色高中招生考試將採類似PISA(見小辭典)模式。據業者表示,PISA特色招生剛開班,一學期學費約二萬五千元,縱使比許多大學畢業生月薪高,寒假班百人名額卻已額滿。

十二年國教二○一四年上路,除了原先就已補得熱呼呼的學科外,補習新顯學亦應運而生,其中尤以更優化「學習履歷」的科學展覽(即科學實驗課)、機器人比賽,以及因應明星高中特色招生的「仿PISA考試」補習最夯。

父母寧願先補再說學科外也要拚漂亮成績單

翻開教育部統計資料,全台補習班數從二○○三年的七千六百七十三家,今年暴增到一萬九千多家,九年成長達一四八%,根據補習班說法:「教育部的政策,就是我們最好的『推手』。根本不用宣傳,家長還主動要求增加英語聽力課程比重。」

點閱十二年國教政策說明,其特色包括「挑戰精熟」及「邁向特色」,前者是指會考國、英、數、自、社五科都要達精熟程度,後者則為特色招生。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以及面對不確定的入學指標,父母在恐懼下先補先贏,也讓國中小升學補習班在少子化中反而異軍突起。

若以一個國中生為例,補習學科外,加上參加科展或其他比賽補習以及英聽、機器人檢定,寒假還要充實課堂外的經驗,提供未來在甄試時,能夠舉出學習不忘娛樂的「證明」。

這是場昂貴的教育軍備競賽,家有國中生的父母,若要孩子有漂亮「學科外成績單」,保守估計,三年須支付補習費達七十三萬元!假設第一屆十二年國教適用國中生約二十七萬人,其中兩成採上述方式補習,補習班的國教商機就逼近四百億元。

學生四處參加比賽為推甄認真「集點」獎牌

這波補習新顯學的推力有二。推力一、各式獎項成了學習履歷上重要標章。在機器人比賽現場,一位早上六點就起床,從苗栗搭火車北上參加比賽的私立國中學生即表示,「老師說有入選佳作就可寫在學習履歷中,對甄試有幫助。」

這位同學坦言,只要有機器人比賽活動,不管大小他一定不缺席,甚至還參加今年第一屆舉辦的機器人能力認證考試。這麼認真「集點」獎狀和獎牌,無不就是為了在推薦甄試申請入學時,脫穎而出。

各區特色招生,是新顯學另一項推力。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表示,二○一四年基北區特色招生將模擬PISA評量,要考閱讀理解素養及數學素養,明年五月底將公布題型,現在國二生是試行第一屆。「希望以PISA考題帶動教學活化,但與過去傳統口試教學和測驗不同,恐慌下家長選擇先補再說,」北政國中前國文老師梁虹瑩觀察。

十二年國教上路,四百億商機可期,新顯學陸續出籠,其中隱含許多迷思。「不管是實驗或PISA,強調推理和判斷力訓練,補習仿題學到的是招數而沒有教內功心法,」擁有二十年補教經驗的簡杰說得坦白。

此外,師資也是問題。「PISA教學是一種合作教學法,光閱讀素養教導從理解到評論就分六個層次,並不好教。更何況連體制內學校教師都還在培訓中,補習班哪來的師資教?」早在十多年前即投入合作式教學的台藝大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謝如山提出他的疑問。

不管是科展、機器人比賽,或者PISA推動,其立意莫不希望下一代所受教育更好、教學現場也可以不再僵化。

然而,從一言堂到師生教學合作共同體的突破,政策的推動需要配套與方向,匆促上路恐怕只會更肥了補習班業者,而父母與孩子過著「集點」和補習趕場的人生,卻無益實質教育競爭力的提升。

【延伸閱讀】12年國教意外帶來近400億商機!1. 5項主科:補習費=5科 x 2,400元(註1)x 3年 x 12個月 = 43萬2,000元2. 主科之外:科學展覽、機器人、PISA等補習費(含比賽報名費與檢定報名費),擇一補習3年 = 取最低值約25萬3. 寒暑假營隊:取平均約8,000元x6個學期(3年)= 4萬8,000元

1 + 2 + 3 = 1人國中3年補習費 = 73萬12年國教商機= 73萬 x 27萬人(註2)x 20%(註3)= 394.2億元

註1:5科為國英數自社,每科平均月補習費2,400元註2:目前國二生(12年國教實施第一屆)入學人口數為27萬人註3:全台15區特色招生比率不一,取2成比率為最低值資料來源:補習業者、教育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46

讀《股市真規則》有感(70)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gk9d.html

第二十三章  生活消費品行業

 

打開自家的冰箱、雜物室看看這些生活消費品,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很多熟悉的家用品牌都是值得投資的公司,這些公司也是在經濟低迷時很好的避風港,因為那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生活消費品市場是由食品行業、飲料行業、家庭和個人用品行業以及煙草行業等組成。生活消費品市場變化很緩慢:它沒有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快,有時甚至慢很多。儘管增長緩慢,但是消費類公司的股票還是有相當穩定的業績表現,這使得此類股票可以成為你投資組合中極好的可長期持有的品種。

 

消費品公司是怎樣賺錢的?

 

它們以傳統的方式賺取利潤:公司製造產品,通過超級市場、大型市場零售商、倉儲式會員店以及便利店等渠道把產品賣給消費者。

有些公司通過它們自己的渠道銷售產品,比如飲料公司,會產生一種平衡(灌注機器的銷售和啤酒配送銷售),不含酒精的飲料公司比如可樂,為最終的飲料產品生產濃縮液和糖漿,然後它們的灌注夥伴把濃縮液、糖漿和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包裝成成品,把它賣給零售商。

 

成長的重要策略

 

因為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大多數生活消費品公司已經經歷了併購階段,結果,大多數行業被少數在銷售品種和銷售收入上有絕對優勢的特大型公司所控制。

在這個成熟的市場上要實現增長,只有幾個基本的策略可用,而且大多數公司依賴於這些策略的組合。

(1)      使用引入新產品的方式從競爭對手那裡竊取市場份額

這種策略可能是花費最高的辦法。因為創新的投入費用是很高的。另外,不幸的是這條通往新產品的道路也充滿了失敗,達不到在最初的試銷期預定銷量,就要撤架。即使強大的新產品陣容提升了營業收入,其增長率也僅僅比GDP增長率略高一點,因此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企業增長率處於收入增長的中間位置。

(2)      收購其他生活消費品公司來實現增長

一些公司選擇通過收購其他公司來獲得活力,遺憾的是這種策略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公司的實力和花費的成本。有沒有通過磨合解決存在的問題,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有沒有產生協同效應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一旦達不到要求或者離開目標過遠,則會大量浪費時間和精力。

減少營業費用上,增長很快的消費品公司(不管是來源於創新還是收購)都不可能大幅度超越整體經濟的增長,因為盈利增長必須更多地依賴經營結構的改進而不是依賴營業收入的增長。比如沃爾瑪一直致力於保持極低的存貨和較低的售價來作為核心競爭力,消費品的製造商必須有瘦身的生產組織結構,大規模重組是必須的,雖然可能短期花費很大,但是對長期效率而言是值得的。所以看到消費品公司每隔幾年來一次重組應該不要奇怪。通過消減費用、推動銷售收入的增長來實現利潤的增長。這樣做就提高了毛利率。但也有危險之處,公司過度關注於消減費用一定會很少尋找增長的其他路徑。

拓寬海外銷售方面:面對本國的市場,很多消費品公司選擇擴大國際市場來彌補國內市場增長緩慢的策略。但海外銷售會帶來貨幣兌換的新風險。所以多數公司會選擇對沖手段,不過水平有高有低。

消費品行業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什麼?

 

初看某家消費品公司有100年的歷史,行業大整合後也繼續生存了下來,而且可以期望未來有穩定(也許緩慢)的增長,這一定是好的投資選擇嗎?還得考慮很多潛在的風險。比如:

(1)      零售商實力的增長:如沃爾瑪的壟斷地位使得它有強大的定價能力,這令消費品的製造商不爽的同時,也令其他競爭者不得不改進自己的成本結構與之博弈。結果呢?

(2)      訴訟風險:這一般涉及煙草公司,而且是個大麻煩;

(3)      外匯兌換的風險:海外業務佔比高的公司這方面風險會很大;

(4)      昂貴的股票估值:強大的品牌和可靠的財務業績往往會令股票高估,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消費品公司的防禦性體現令其價格被人為抬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00

我的投資框架——選股70問 付羽_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9335803133/23139626
作為投資人應該要有自己的投資框架,不過前段時間我一直挺迷惑,、就是什麼是投資框架?這裡要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投資經歷,以前看得窄,看得細,往往不知道什麼是重點,不知道往哪使勁,所以經常在些不必要的細節花較多時間,但是效果並不是太好;後來有前輩建議我看廣點,於是前段時間把時間花在是涉獵,很多股都看,但是看得並不深。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泛泛而讀不代表沒有作用,看得多,確實能培養出一些感覺,就是找到個股閃光點的感覺,而且選股也更有思路。但是,自己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有的個股,看後感覺不錯,但是到底有多好,其實心裡是沒有什麼把握,通過反思後,認為和自己工作做得不夠細有關,雖然知道什麼是重點,知道勁往哪使了,但是華而不實,不踏實。後來,覺得如果還想繼續提高的話,需要再經歷一個從廣再望窄聚焦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要充實自己的思路,要用一個個論據來把選股思路撐起來。
   總之一句話:充實的論據+選股思路才是投資體系。兩者缺一不可,一個是骨架,一個是血肉。而這篇帖子的目的,就是在選股思路的指引下,提出了70個問題來進行充實,只有做到這點並進行實踐,才能稱之為投資框架。這70個問題顯然不一定很完備,肯定會有重要的方面有所疏漏,歡迎大家指正補充。並且,從這70個問題能夠得到什麼結論,恐怕也是見仁見智。

以後每看一個股票,都必須從這70個問題來把標的過一遍,如果沒有經過這個步驟,嚴禁自己對其進行買賣。

讀書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投資,從窄做到廣,再從廣聚焦回窄。我相信這是條正確的路。

(一)  公司經營部分

1.1   採購

1、公司的原材料在總成本的佔比有多大及近幾年變化趨勢。

2、公司的採購集中度如何?前五大供應商佔比如何?

3、公司採購付款方式,現款還是有一定的信用賬期,有多長?

4、公司採購地離公司有多遠,物流成本有多高?

5、公司的採購額度佔供應商及整個行業的收入比例有多大?

說明:如果比例很大,公司將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如果比例很小,公司沒有議價能力。例如有的公司上游是大宗商品,而公司的佔比又很小的話,上游的價格漲跌和公司的需求關聯度不大,上游跌價有時候是公司的利好。

1.2   存儲

1、公司的存貨存儲成本大不大?

2、存貨有沒有保質期,期限有多長?

3、原料、在產品、產成品佔存貨的比例分別有多大?

4、公司的庫存周轉率怎麼樣?

5、說明:原料的庫存周轉率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變化,例如魯泰,原料棉花一般有半年的庫存期限,如果半年內棉花價格波動過大,就會影響魯泰的盈利能力;而產成品的周轉率影響了公司的現金流,且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公司的銷售狀況。

6、存貨有有沒有較大跌價風險?

7、說明:不同的商品跌價風險是不一樣的,例如女裝的風險就比男裝要大;保質期較短的食品也有較大風險;而酒類,則風險相對較小。

1.3   生產

1、公司的生產時間有多長?

說明:即公司把原料變成產成品的時間有多長,時間越長,面臨著越大的經營風險,例如造船業。

2、公司的生產人員效率如何?每個生產人員人均收入及人均產量多高?機械化程度多高?有沒有提升效率的可能?

3、公司的產能利用率近幾年的變化情況及原因。

4、公司的產能利率變化對業績的彈性如何?

5、公司的產品結構如何?波士頓矩陣分析。

6、折舊在公司的生產成本中佔比如何?一般高折舊的公司,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產生規模效應。

7、公司的產能擴張邊際投入什麼趨勢?人員配套能否有規模效應?產能擴張速度如何?

說明:有的行業產能擴張邊際投入是下降的,例如電子器件;有的行業則難以做到下降,例如重工業。有的公司人員配套具有規模效應,例如電科院,產能不斷擴張,而操作人員基本保持不變;有的公司則必須要通過新招工作人來實現,一是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二是影響速度,招聘、培訓、熟練等都需要時間。

1.4   銷售

1、公司的銷售方式如何?直營和經銷的比例,商超、流通、大宗等銷售方式的比例。

2、公司的客戶集中度如何,前五大客戶佔總收入比例多高?

3、公司的銷售網絡如何?是地域性的,還是全國性的,且在銷售網絡的銷售狀況分佈是否均勻?

4、公司和下游經銷商的結算方式?

5、公司經銷商的層級如何?即從公司到最終端消費者要經過多少個環節,且每個環節上的庫存狀況如何?

6、公司的銷售戰略如何?是薄利多銷,還是專注高端維持高毛利率?

7、公司的銷售效率如何?銷售人員人均產出,經銷商平均產出等,能否有規模效應?

說明:如果能做到產品延伸,就可能在銷售渠道以及銷售人員上產生共用的規模效應,例如歌爾聲學的一站式銷售,上海家化的渠道共用,很多醫藥公司也容易形成銷售的規模效應。

8、公司的銷售半徑如何?物流成本有多高?是否需要去異地建廠以減少銷售物流成本?

9、公司的銷售對象狀況如何?是同質化還是比較多樣性?需求端對公司產品的迫切程度如何?公司銷售佔需求端採購比例多大?公司的提價能力如何?

說明:越同質化對公司越好,例如系統集成商一般不如軟件商;需求端對公司產品需求越迫切,公司的毛利率具有提升空間;公司銷售佔需求端採購比例越小,也具有提價空間。

10、             公司的銷售對象轉換成本如何?

說明:轉換成本高的行業能有一定的壁壘和護城河,因為下游的客戶如果更換供應商會增加自己的成本;但是同時,這樣的行業公司也很難提高自身的行業集中度。例如塑料軟包裝行業,下游具有一定的轉換成本,龍頭永新股份經營非常穩定,但是作為龍頭卻一直很難提高市佔率。

1.5   投資

1、公司的資本支出狀況如何?前幾年投資佔淨利潤及經營性現金流的比例如何?

2、公司的投資支出結構如何?有多少自建固定投資,有多少用於外延式併購?

3、公司的投資資金來源如何?有多少銀行借款?有多少股權融資?有多少是自有現金流?

4、公司的在建工程情況如何?有沒有及時轉固,有沒有存在財務處理的情況?

5、公司前幾年的投資是輔助性的還是直接性的?

說明:以天士力為例,2009年相當部分投資是產業鏈的完善,例如建設中藥種植基地,研發基地,該部分投資不能直接提升公司業績,但是對公司的發展有長遠的發展,輔助性的投資雖然在短期無利於公司業績,但是估值時需考慮長遠一些。

(二)  行業部分

2.1    行業格局


1、行業的集中度如何?這幾年集中度是何趨勢?

2、行業的分佈是分散的?還是重疊的?

說明:例如很多公用事業,水廠、機場等,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是分散的;有的行業的競爭則可能是重疊的,例如乳業,同一個地方可能有好幾個品牌競爭。

3、行業的發展階段如何?是導入期,還是成熟期等等?

4、行業的需求空間如何,行業容量測算,行業需求是穩定性的還是週期性的(受宏觀經濟週期影響)?

5、行業的產能擴張狀況如何?有沒有產能過剩的風險?

6、行業三維分析。

說明:三維指的是集中度、行業發展階段、行業空間。有的行業集中度低,發展階段已經進入成熟期,行業空間也不大,所以行業看起來不是很好,例如生豬屠宰行業,則需要進一步分析造成如此格局的原因,並分析未來原因是否可能改變而值得行業的集中度有提高的可能;再例如有的行業集中度低、發展階段還在發展期、且行業空間比較大,例如醫藥行業,則需要分析發展期有沒有可能向成熟期邁進,以防止盲目樂觀。

7、行業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如何?

說明:有的行業需要特別注意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技術的改變則意味這行業的變化,例如膠卷行業,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消失;再例如,行業的技術更新,容易引起龍頭的更替,例如巴氏奶向常溫奶的轉換,使得伊利超車光明;平板電視的出現,使得海信電器成為了上一波電視的龍頭;清潔能源的應用,使得比亞迪一段時間成為汽車股龍頭。

8、政策對行業的影響。

9、行業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

10、             國內外行業橫向比較。

說明:如果中國某行業整體或龍頭的盈利能力(例如roe指標)遠遠超過國外同行業,則需要考慮造成差異的原因。例如張裕,roe最高時接近40%,超越國外葡萄酒行業龍頭,未來可能面臨著roe下降的風險。

11、             行業需求的釋放障礙。

說明:有的行業空間測算很大,但是需求的釋放可能存在一些障礙,例如中國的人均乳品消費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6,但是因為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存在障礙,因此人均乳品消費提高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人均收入提高的前提下進行;葡萄酒人均消費量也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潛在的消費人群,90後,00後還未成為消費主力。

2.2    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

1、公司的市佔率以及近幾年市佔率的趨勢。

2、公司的淨利潤佔行業整體淨利潤的比例。

3、公司最近幾年的增速和行業整體增速的對比。

4、公司相比較行業其他公司有沒有技術優勢及品牌優勢?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營銷上的持續投入有多大?是不是行業標準的倡導者和制定者?

5、公司相對於行業其他公司戰略上有沒有什麼顯著不同?

說明:同一個行業,不同的公司的戰略可能大有不同,例如啤酒行業,雪花啤酒以快速擴張,跑量為主,而青島啤酒,則比較注重自身的盈利能力。

6、行業及公司綜合分析。

說明:是大行業小公司(低市佔率),還是小行業大公司(高市佔率)或小行業小公司?前者如果行業本身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那麼公司未來的增長以提高市佔率為主,例如豬肉屠宰行業;中者則要看行業的整體發展空間,如果行業有快速增長,該類公司一般也能獲得至少行業整體增速的增長,例如江南高纖,佔據了行業60%的市場份額;後者潛在空間最大,但是不確定也最高,例如檢測行業,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相對較大的公司的市佔率還非常低,然而絕對龍頭還沒完全確定地位,未來誰能做出來還存在疑問。

(三)  公司財務分析

3.1    杜邦分析

1、負債率、毛利率、淨利率、周轉率的變化趨勢及原因。

2、以上四指標的變化對ROE的影響。

3、杜邦分析和同行業公司橫向比較。

3.2    成本費用財務分析

1、成本及費用在總營業成本裡的比例,折舊、原料成本、人工、水電、租賃、物流、廣告等

2、各分類項的趨勢分析,找出未來一段時間壓力最大的項、可能縮小的項、即使收入增長也可以保持不變的項。

3.3    資本支出財務分析

1、資本支出的比例,固定資產支出、研發費用資本化支出等。

2、資本支出的效率趨勢,例如產能擴大10%所需資本支出佔淨利潤比例歷史趨勢。

3.4    現金周轉財務分析

1、公司佔款能力分析

2、公司現金周轉週期趨勢分析

(四)  公司增長方式分析

4.1    增長方式的分解分析

1、可以把公司的增長分為外延式增長和內生式增長,外延式增長還可以分為自身增長和併購增長。外延增長主要表現為隨著資本投入的增加而增長,內生增長則表現為隨著效率的提升而增長。

說明:早年的蘇寧就的典型的外延式增長,通過對外不斷融資,並迅速將資金變為資本支出,淨利潤=淨資產*ROE,在ROE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迅速擴大淨資產讓淨利潤迅速增加;而前十年的張裕就是典型的內生式增長為主,在大筆分紅的情況下,公司淨資產增加速度並不快,而主要依靠ROE的提升來增長。

2、增長方式特點分析。

說明:不同的增長方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外延式為主的增長主要看資本投入的週期,例如前幾年一些連鎖經營類的企業,外延加盟商開店在短期內不受時間限制,能迅速完成擴張;大華股份,資本投入非常小,投資週期也非常短,在需求短期旺盛的情況下,能迅速把現金流變為有效產能。而內生式增長主要看公司的品牌度,具有較強大品牌的公司在短期無替代者的情況下,可以提價內生增長,例如東阿阿膠,幾年內將淨利率從20%提升到了接近50%,還有一種內生增長方式就是規模效應,通過規模效應將成本迅速降低,例如歌爾聲學,這種方式往往和外延增長同時進行。

4.2    增速預測

1、外延增速預測

說明:下一年淨利潤=下一年淨資產*ROE=今年淨資產*(1+ROE)*ROE,在理想狀態下有以上公式,因此先假設ROE保持穩定,且行業空間足夠大時,則在不對外融資,不分紅的情況下,理想狀況下的外延增速近似為加權ROE。

2、內生增速預測

說明:通過橫向比較來進行預測,在差不多行業競爭和行業地位的情況下,和成熟市場的標的進行橫向對比。例如張裕,ROE較國外葡萄酒龍頭偏高,且目前競爭加劇,因此張裕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負的內聲,ROE很有可能從近40%往20%-30%回歸;例如青島啤酒作為啤酒行業龍頭,ROE只有15%,而國外同等地位龍頭普遍在25%-30%的ROE,因此未來若干年,青島啤酒可能在行業進一步穩定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ROE提升空間。

3、綜合預測

說明:將外延增速和內生增速加成,則大致可以對公司未來的增速有一定範圍內的預測,不過做綜合預測時,需根據行業的狀況,對外延式的增長方式進一步現實化,例如九陽股份,ROE高達20%,卻因為行業空間有限,大部分的現金只能派掉,對於這種公司就不能認為其具有大致等同於ROE的外延增速了。

(五)  綜合分析

5.1    屬性分析

1、重複消費品或耐用品或一次性消費品

2、輕資產和重資產

3、週期性和非週期性

說明:任何行業和公司都具有週期性,只有強弱之分。一般有,重複快速消費週期性較若,耐用品較強;靠近終端產品較弱,靠近上游較強;難以保存產品較弱,依保存產品較強,特別要注意易保存的產品在價格上漲的時候,各個流通渠道都有存貨待漲的傾向,能加大加強加長週期性,例如白酒;高門檻行業較輕,低門檻較強;需求端為消費且自然釋放的較輕,需求端為固定投資且受政策影響大的較強。

5.2    競爭力分析

1、波特五力分析:供應商、購買者、潛在進入者、替代品、同行業其他公司。

2、競爭戰略分析:低成本戰略、細分行業戰略、差異化戰略。

3、護城河分析:技術壁壘、資金壁壘、規模壁壘等。

4、擴張力分析:擴張阻力,例如地方保護主義、沒有規模效應、競爭對手退出成本過高等等;擴張試錯成本,例如早年蘇寧試錯成本較低,而有的重資產行業試錯成本過高;行業空間大小,如果行業整體還有發展空間,擴張相對較為輕鬆,如果需要提高市佔率,則可能要經過價格戰等手段並通過較為痛苦的行業洗牌來完成。

5.3    估值分析

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91

中銀和大摩將為雙匯併購案提供70億美元融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55

中國銀行和摩根士坦利一共向雙匯提供了70億美元貸款,以供雙匯國際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Food。

湯森路透旗下貸款刊物Basis Point報導說,雙匯已經授權由中國銀行,為其收購美國豬肉商Smithfield Food提供40億美元融資。這筆貸款期限不超過5年。

雙匯週三同意以47億美元現金收購Smithfield,並承擔後者24億美元的債務。

摩根士丹利也將為這筆交易提供融資。WSJ引述知情人士說,摩根士丹利將為雙匯提供30億美元融資。

知情人士還透露,70億美元貸款中,將有49億美元支付給Smithfield,餘下的錢將用來支付Smithfield的債務。

湯森路透數據還顯示,Smithfield有34.5億美元未償債務,其中包括公司和高收益債務。另外,Smithfield還有10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

雙匯對Smithfield的收購案,將面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目前,至少有一位美國國會議員表示,這筆交易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

另據WSJ報導,泰國Charoen Pokphand Foods(以下簡稱CP Food)公司也曾關注過Smithfield Food。前者是泰國億萬富翁Dhanin Chearavanont所有。

在一份聲明中,CP Foods稱,Smithfield的機會是在「一個非常有限的時間框架內」[本意約為,CP Foods收購Smithfield的機會很渺茫。] ,並祝賀雙匯在這筆交易中取得的成果。

Charoen Pokphand Foods還稱,收購Smithfield Food,會加劇CP Food的債務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83

70歲歐吉桑 買冷門股大賺術

2013-06-10  TCW
 
 

 

淡江大學五月份突然收到一筆創校以來,最大筆的鉅額捐款,捐款金額達一億二千萬元,捐款校友叫作徐航健。

他不是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也不是有錢的富二代,只是一個七十歲,天天進出元大寶來證券VIP個人看盤室的歐吉桑。以現在台股的成交量,能在元大寶來證享有個人VIP包廂,行情是每個月進出股市交易量至少超過一億元。

讓徐航健賺最多的,是蘋果供應鏈之一的台表科。若以檯面上來看,徐航健個人名義持有的台表科股票張數高達四千六百六十七張,讓他成為僅次於台表科董事長伍開雲的最大個人股東之一,這檔股票的價值就超過二億三千萬元。若再加上他長抱的興櫃IC通路股聚興,以及今年來飆漲的紡織股儒鴻等三檔股票推估,徐航健身價超過六億元。

一棟房的慘賠教訓》他上遍技術分析課,找不到獲利保證

徐航健會決定捐給淡大一億二千萬元,除了紀念父親,也因為三十四歲那年,他從淡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這一年是他踏進股市,買人生第一檔股票的開始,股市一開始讓他賠了兩棟房子,卻也是現在讓他賺得至少六億財富的人生開端。

外省軍人家庭出身的徐航健,從小看著軍人父親微薄的薪水,為了要養活家裡六個小孩到處兼差的辛苦。他人生的第一雙皮鞋,是到高中軍訓課,媽媽才在地攤買給他。

他進入股市的故事,就像一般普通的上班族,他買的第一檔股票,消息來源是朋友,那是他不懂的產業,做聚酯絲的聯隆公司(編按:已被華隆合併,而華隆現也已經下市),更不知道股價為什麼漲?為什麼跌?

那時聯隆股價正從二百五十元跌到一百二十元,徐航健進場買了之後,連續的漲停板,讓他心中想「股票的錢也太好賺了」。

於是,他決定更大膽的投資,加碼買更多,資金不夠的他,商請太太借錢標會讓他去買股票,結果聯隆反彈到一百五十元就開始反轉向下,徐航健就一直抱、一直抱,抱到股價腰斬,「那一次,不僅我太太跟我翻臉,我也賠掉了一棟房子,」徐航健說。

年輕的他想從股市「翻本」,於是跑到台北重慶南路書店街把所有的股市書搬回家研讀、晚上也到補習班上課,幾乎把台北股市投資、技術分析的課都上遍。他心想只要可以讓他找到一個準則或方法,以後只要套用這個方法就可以「保證獲利」,那花再多錢上課都是值得的。

一本三十年K線筆記本》他從買賣紀錄,揪出錯誤再修正

但之後一九八八年的證所稅風暴,台股無量下跌十九天,他又再度賠掉一棟房子。股市沉浮十二年,賠掉近兩棟房子的學費,這時候他才恍然大悟,股票投資根本沒有準則可言。於是他開始每天記錄自己買賣股票進出狀況,檢討自己「到底錯在哪裡,」慢慢的,他逐漸從錯誤中摸索出「對」的方法。

徐航健除了從筆記上檢討「為什麼這檔股票的走勢,跟他當初想的不一樣。」也會從筆記上反省自己,「人總是會給自己找藉口。」他曾經從筆記當中發現到,同樣的錯誤自己竟然犯了四次,可見得「一個人要克服自己的頑固,征服自己,真的很困難!」

徐航健說,一個人如果可以看到自己的缺點,經常檢討就會進步,買股票也一樣,如果經常檢討自己「錯在哪裡」,慢慢的修正,犯錯的機率少了,對的機率增加,當然贏的機率就越來越多了,「對的機率高,贏面就會大。」

拿出過去抄寫了三十多年的K線筆記本,透過一張張上頭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徐航健慢慢的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股市成功方程式。

不怕選冷門!》他投資聚興,七年賺三倍

一般散戶喜歡聽信市場或朋友報明牌,買熱門股或是看著投信、外資等三大法人在買什麼,自己也就跟著買什麼,總期待著買了股票,股價就會開始飆漲,但徐航健不會去追逐熱門股。

為什麼不選擇熱門股?徐航健說,投信、外資、主力等市場高手,人多勢眾,資本又雄厚,「跟這些老手玩,就跟你選擇與林書豪一起比賽打籃球一樣,怎麼會有勝算呢?當然找自己的強項來一較高下,贏面比較大。」

因此,他反其道而行,到人煙稀少的興櫃市場尋找獲利好,且還沒什麼人注意到的冷門黃金股來投資,而聚興就是最好的例子。

七年前,徐航健從財報當中發現在興櫃掛牌的IC通路股的聚興獲利不錯,每年都至少配一.五元的股息,以股價二十多元左右計算,現金殖利率約六%,不僅比銀行利息多三倍,抵扣率也高達三○%,是相當穩健的投資標的。

但是因聚興股本不大,成交量很小,每天僅有二十多張左右的成交量,並不是很容易買賣,於是徐航健每天盯著聚興的走勢,只要股價跌到盤下時就買一些,慢慢的累積下來,這幾年持有聚興一千二百九十二張,占聚興資本額五.一二%。徐航健不僅因此成為僅次於聚興董事長林子淵以外的個人最大股東,聚興穩定的獲利以及配息,更讓徐航健投資七年大賺三倍。

不一次買足!》他抱台表科,創六倍獲利

散戶習慣看到好的投資標的,就一次重壓加碼到滿,如果手上有一百元,就會一次把一百元的額度用來全部買滿股票。徐航健認為,這樣的投資方法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因為股票市場何時是高點?何時是低點?永遠沒有人可以預測,如果一次加碼到滿,到時股價一跌,手上都是股票,口袋沒有現金,一定會心慌,後繼無力是投資失敗的開始。

徐航健舉這些年來他長抱的台表科為例。當年他從財報上看到台表科每年大約都有兩元左右的獲利實力,於是在未上市盤以每股五十元買了台表科股票,結果買了之後股價竟然一路跌到十六元,當時徐航健很生氣,他就像一般被套牢的小散戶一樣,打電話到公司罵老闆。

當時台表科董事長伍開雲告訴徐航健,「如果公司業績不好,我願意負責,但是股價真的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徐航健一聽覺得有道理,他回頭一算,當時台表科股價十六元,每年配股配息都有兩元以上,現金殖利率至少比銀行利息好三到四倍。從那天開始,他不僅沒賣掉台表科,還把手中剩餘的資金拿來加碼買進台表科,十三年來,徐航健持有台表科的成本已經很低,光這一檔就為他創造了六倍的獲利。

徐航健說,他投資台表科時,有一位朋友也跟著他一起買股,結果台表科當年從十六元,在一年的時間裡股價飆漲到九十五元時,這位朋友在股價漲到六十元時就很高興的把全部持股都賣掉,這位朋友當時投資台表科一共賺了三倍。

不亂動持股!》他只用一%,拿來試水溫

但是就在朋友賣掉台表科後,台表科股價竟然還持續上漲,朋友想追又不甘心,於是去買了其他的股票,但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他之後買進的股票,買了之後沒多久就開始跌,最後導致朋友從台表科賺來的錢又都吐了回去,「當年我如果同樣的隨便換股操作,下場可能跟這個朋友一樣,」徐航健說。

徐航健這幾年已將大部分的資金都投資在台表科上面,長期持有,每年賺很穩定的配股配息利潤,他認為,世界上有錢的人有兩種,一種是開公司靠人賺錢,一種就是「用錢賺錢」,他帳面上有四千多張台表科,相當於「四十多人」在幫他賺錢,利滾利、錢滾錢的威力實在真的很驚人。

所以每年穩穩賺股息的他,九九%的股票就是長抱的賺股息,並不會隨便去更動持股, 只有一%他會常常變動,來試試水溫。徐航健說,經常變動的這一%,主要是為了做績效給券商,畢竟他在券商的看盤室,享受了很多VIP看盤室的福利「不下點單,不好意思」。

不賣金雞母!》他認賠千萬,砍掉弱勢股

當然徐航健不是神,他的投資也是會有虧本的時候,但是他在面對虧損時,處理股票的方法又跟一般大多數人不大一樣。

如果你現在亟需用錢,但是手上現金不夠,持有的股票當中,有部分帳上算起來是獲利的,有部分帳上是出現虧損的,這時候的你,會選擇賣獲利的個股?還是出脫賠錢的個股,來解決資金需求?

相信大多數的人會選擇賣掉賺錢的股票。因為散戶總是會認為,就算是帳面上賠錢,股票只要沒有真正賣掉,就不算是真的賠,總會有一天,可以等到股票再重新漲上來。但結果可能是越套越久、越套越深、股價越來越低,直到最後通常變成滿手剩下的都是賠錢股。

對於要賣掉賠錢的股票,很多人可能會「砍不下手」,但是徐航健就是可以忍痛砍掉虧損四成的股票,拿回僅剩的資金,重新再來過。

徐航健說,過去幾年他曾經投資了奇鋐,買了之後大跌了四成,「判斷失準沒關係,就是認錯,」當他發現奇鋐業績沒有達到當初買進時所預期,就算是大賠四成,虧了好幾千萬,他也是一樣照砍,把錢拿回來重新布局買進儒鴻,之後奇鋐表現仍不佳,儒鴻大漲四倍,證明「賣掉手中弱勢股」、「汰弱留強」的操作方法是制勝的方法。

【延伸閱讀】徐航健4大投資法則

法則1:精挑冷門黃金股YES:從未上市、興櫃找獲利好的標的NO:追逐市場上的法人、主力吹捧的熱門股─容易成為被出貨的對象

法則2:分批買進標的YES:留住實力,不一次買足NO:有錢就買滿,容易因股價大跌,而後繼乏力

法則3:99%持股不變動YES:1%持股靈活運用NO:緊抱虧損股票,或賺個蠅頭小利就快閃─容易賺小錢、賠大錢

法則4:只賣賠錢股YES:有資金需求,先賣弱勢股票,保留獲利股NO:亟需用錢時,賣掉賺錢股票換現金,最後剩下滿手賠錢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03

嘉能可Xstrata或最多減記70億美元資產,並向中國鋁業出售銅礦項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414

當Glencore Xstrata Plc公佈上半年財報時,市場預計該集團會減記從Xstrata獲得的資產,減記最大規模為70億美元

路透援引分析師們和一位業內人士稱,該集團減記資產的規模在50-70億美元,大部分是從Xstrata獲得的資產

鎳資產和Xstrata在New Caledonia地區的50億美元的Koniambo項目可能會首當其衝,因為鎳的價值已經比2007年峰值時的1/3還低,且供給持續大於需求。

但是,銅項目等其它資產價值也可能被減記。銅項目是Xstrata未來礦產和擴張的重要途徑。

之前,彭博的兩位消息人士稱,中國鋁業旗下銅業務子公司正在考慮標購Glencore Xstrata Plc在秘魯的一個項目。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在為中鋁礦業國際可能收購Las Bambas銅礦提供諮詢服務。

Las Bambas銅礦定於2015年投產,至少前五年的設計產能為每年40萬噸。Xstrata在1月份表示,正投入52億美元建設該礦

與中國簽署的協議規定嘉能可到明年9月30日之前將Las Bambas項目售予中國商務部批准的買家。

Glencore同意出售秘魯這一項目以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其290億美元收購Xstrata Plc的交易,這項交易已在三個月之前完成。BMO Capital Markets對該項目資產的估價為65億美元,而Liberum Capital Ltd.的估價為44億美元。

截止7月底,中鋁礦業的負債權益比率已達到77%,它可能需要使用銀行貸款來完成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