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CEO高聞:高速成長的市場更需要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如果外資機構只是一個小股東,往往在戰略的制訂和執行方面是被動的角色。想要完成資金配置、資源配置、流動性管理、推動業務發展,都需要擁有一個更大的話語權。”5月31日,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聞(James Gorman)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專訪時,多次表達了對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開放的興趣和信心。

 

高聞在采訪中透露,摩根士丹利將逐步提高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希望提升到51%,進而最終實現100%持股。去年,摩根士丹利已經將持股比例從33%增持至49%。

他稱,中國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穩健的政治體系、不斷開放的金融和資本市場等,是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有利因素,摩根士丹利亦將積極投入這場開放大局之中。

擁抱金融業開放,看好中國財富管理市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是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的第11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和金融業再開放的重要轉折之年。高聞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長,中國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市場開放是必然的選擇。

從年初至今,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等等,一系列開放政策接連落地,中國金融業開放之門大舉放寬。

摩根士丹利對此已是翹首以待。高聞在接受記者采訪中透露,摩根士丹利將逐步提高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希望提升到51%,進而最終實現100%持股。

2010年末,摩根士丹利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與中國本土機構華鑫證券成立合資證券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按照當時的政策要求,摩根士丹利持有其三分之一的股份。去年9月,公司進一步增持合資公司股份至49%,這是去年監管允許放寬至49%持股比例以來,唯一一家增持的外資銀行。

高聞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金融業開放是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利好,開放將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機構“走進來”,正如摩根士丹利這樣全球化、富有經驗的國際機構,可以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成長,豐富中國金融市場。

“如果外資機構只是一個小股東,往往在戰略的制訂和執行方面是被動的角色。想要完成資金配置、資源配置、流動性管理、推動業務發展,都需要擁有一個更大的話語權。”他說,這不但不會削弱中國金融機構本身的競爭力,反而會激發出更多的實力,這在其他市場已經得到驗證。

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也有突破性進展。近年來,中國加快開放資本市場的步伐,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相繼開放。今年,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放寬,滬倫通也已在路上。

如今,通道已經打開,摩根士丹利又將以何種姿勢擁抱中國市場?“財富管理。”高聞表示,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中國百姓越來越富有,財富管理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項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務,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布局這項業務時機成熟。

除此之外,高聞眼中具有開拓潛力的業務板塊還包括,一是中國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高科技公司,它們有大量融資需求,還有一些希望登陸國際資本市場。這方面摩根士丹利作為國際投行具有優勢;二是正在經歷改革的中國國有企業,未來國企會更加商業化,摩根士丹利願意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跟國際資本市場對接;三是能源、采礦、制造、消費、零售等行業的一些優秀公司,它們有意向去國際市場做並購,摩根士丹利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點贊中國金融監管改革

高聞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他關註到,中國為實現去杠桿的目標所進行的金融監管改革,這和金融開放一樣,對中國市場都是利好。

“中國監管的環境越來越成熟,監管者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中國監管是有遠見卓識的,為他們點贊。”高聞這樣評價。

高聞對記者稱,在高速成長的市場,監管者的決策尤為艱難,它比慢速增長的市場對監管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中國監管層正在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整體的經濟政策,最終希望建立一個更公平、誠信、透明的市場。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中國金融強監管下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不論是將銀行理財、同業業務納入MPA監管,出臺資產管理新規,還是升級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核心都在去杠桿、去通道、去非標,讓表外回歸表內,讓金融業務回歸金融服務本源。

“中國的監管層更多的關註一些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尤其是他們的貸款去向和貸款質量。”高聞建議,面對嚴監管,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應該建立更好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資產質量,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包括中國正在快速成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嚴監管下的變革:穩健+實力

眼下,中國商業銀行在新的監管規則下,傳統業務受到沖擊,需要尋找新的盈利點。實際上,這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銀行業所走過的道路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時一些投行沒有挺過危機,而活下來的金融機構則面臨更嚴標準的監管,有的機構大大縮減交易業務,有的則將重心轉至消費零售等業務上,最終投行整體的杠桿率從危機前的30、40倍,降到目前普遍維持在10倍左右。

“整個投行的業務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高聞在回憶那次危機時表示。

高聞恰於2010年執掌摩根士丹利,他於2006年加入公司,此前歷任全球財富管理部總裁及首席運營官、聯席總裁,他幫助摩根士丹利實現了後危機時代的轉型。

當時,摩根士丹利的危險境遇需要改革,高聞提出了包括削減獎金支出和設置風險底線等措施。

他在收縮公司高杠桿、高風險的業務同時,擴大資產管理的業務。2009年,摩根士丹利達成交易,控制了花旗銀行擁有的美邦(Smith Barney)和他的一萬一千名咨詢師,最後把剩下的股權也全部收購。得益於花旗美邦,目前財富管理貢獻了摩根史丹利接近一半的營收,卻只占用了四分之一的資本。客戶資產從2010年的1.6萬億美元增加到如今2.4萬億美元。那次收購後,公司毛利率從6%提高到現在的26%。

摩根士丹利於近期發布了2018年一季報,凈利潤和收入都創了紀錄。公司的季度凈利潤增至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漲幅逾40%。其中,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從去年的5.17億美元增長至6.26億美元。

“我認為現行的戰略是正確的,增加了結構的穩定性,但不增加風險。”高聞表示,穩健和實力是“新摩根士丹利”的“銘牌”。

全球主要風險不在資本而在政局

近期,國際資本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尤其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匯率遭遇重挫。在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軌跡下,市場擔心下一次危機或在悄然醞釀中。

“我沒有看到危機的苗頭,也沒有看到資產泡沫。當下包括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等市場,都表現良好,這種局面罕見。”高聞在回答第一財經記提問時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最大的危機並不在資本層面,而在政治局勢。比如,當下正經歷著的意大利政局動蕩,即將到來的西班牙大選,歐元區震蕩,以及中美貿易爭端。

談及中美貿易戰,高聞比較樂觀,他認為,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兩國之間不應發生貿易戰,也不會發生貿易戰。“摩擦不可避免,但真正的戰爭是不會發生的。”

在他看來,中美兩國的交往不僅在經濟上,已經深入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目前,中美之間的核心問題是是否存在貿易不均衡問題。事實上,美國跟中國的貿易摩擦,跟其他經濟體也有,比如歐元區、泛太平洋地區的一些貿易夥伴等。對於美國來說,貨物貿易方面是赤字,但服務貿易方面有順差。對於美國而言,需要通過溝通、交流找到好的解決方案。”他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