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许家印:豪赌首富的代价


From


http://www.p5w.cn/newfortune/fmgs/200805/t1670731.htm


  恒大地产借壳琼能源却未能实现大笔融资,许家印转而启动恒大赴港上市征程,并为了追求IPO时的高额融资而大举拿地,其土地储备一年左右增长近7倍。然而,受资本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恒大被迫中止上市,反要应对大量土地储备所带来的资金紧张隐患。
恒大面临的考验显示,碧桂园式大规模拿地融资的战略模式需要向土地与资金并重调整。


  孕育富人热土的房地产行业具有典型的资金密集型特征,业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做大做强成为一条通用的捷径,从全国性 开发商到区域性开发商,概莫能外。作为广东“地产五虎”之一的恒大地 产,从借壳琼能源到赴港IPO,路径悠长。然而,就在赴港IPO的最后一程,恒大地 产却宣布中止上市,这不仅使其创始人兼主要股东许家印只能坐二望一,与内地首富的宝座失之交臂,更为紧要的是,2007年的急速扩张,留给恒大地产和许家 印的是资金链全面紧张的严峻考验。

  借壳琼能源
  许家印的上榜是当今中国典型的从农民到 开发商的奋斗故事。相关资料显示,许家印出生于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幼年家贫,母亲早逝,父亲节衣缩食令他不至于辍学。作为年轻的“老三届”,许家印于 1982年从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毕业,然后在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了10年。1992年,许家印南下打工,进入深圳中达集团,历任该集 团办公室主任、深圳全达公司总经理,1994年,中达组建广州鹏达集团进军广州,许家印被调任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其地产事业开疆拓土,并开发了 珠岛花园项目。1996年,许家印创办了恒大实业,开始了创业生涯。
1997年,恒大实业在广州工业大道开发了第一个楼盘—金碧花园。 1999-2000年,该楼盘销量上升到广州市第二名,为许家印带来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后,金碧系列楼盘在广州遍地开花。恒大实业“开盘必特价、特价 必升值”的口号在2001-2005年风靡广州楼市。除了房地产业务,有钢铁情结的许家印还投资了钢铁冶金产业,而被市场称为另类:从2003年开始,恒 大钢铁集团在广东茂名建设了年产量1000万吨的大型钢铁基地,首期200万吨生产线现已投产。
恒大实业初具规模后,许家印开始了上市的尝试。其时,由于企业IPO名额有限,众多公司只能借壳上市。2000-2002年,房地产业内只有天房发展、栖霞建设等5只股票直接挂牌上市,同期则有40-50家公司通过借壳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恒大实业也不例外。
2002年8月22日,恒大实业宣布受让琼能源(000502)4186.45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26.89%,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上市公司更名 为恒大地产。据许家印透露,恒大借壳琼能源的速度惊人:与原股东只用了1个小时就基本谈定,办理相关手续也仅用了一个星期。
借壳上市的目的是 获得融资功能,许家印对此寄予了厚望。2003年上半年,许家印将旗下广州花都绿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的股权置入恒大地产,并将其主业变更为房地产 开发。资产置换后,恒大地产2003年上半年就成功扭亏:实现营收1.21亿元,净利润达4698万元。然而自此以后,恒大地产的业绩每况愈下。2003 年实现营收2.33亿元,净利润仅为5203万元;2004年营收2.75亿元,净利润为3890.41万元;2005年营收1.88亿元,净利润525 万元;2006年第一季度,营收4709万元、净利润235万元。恒大地产对业绩变动原因的解释为:受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公司控股开发的商品房项目销售 收入下降,相应成本上升导致净利润下降。
事实上,恒大地产业绩下滑的真实原因是:许家印对于通过A股市场融资开始失望,并逐步萌生退意。一方 面,其时国内股市长期低迷,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而在恒大地产借壳上市期间,同为广东地产五虎的富力地产和雅居乐,却通过赴港IPO,实现了巨额融资并由此 获得大规模发展,这给许家印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反思。另一方面,绿景下属的海口鄂海大厦卷入了债权拍卖纠纷,这进一步刺激许家印退出国内资本市场,转而谋 划海外上市。
2006年5月,许家印将恒大地产改名为绿景地产。完成股改后,即2006年8月12日,绿景地产的公告显示,恒大实业将所持有的绿景地产所有股份全部转让给广州市天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7888.99万元。
豪赌IPO
借壳融资受阻后,许家印逐渐将融资方式定格为海外IPO。自2006年起,恒大实业开始了豪赌上市的“重组、融资、拿地、上市”四步曲。
第一步:重组。招股书显示,为筹备全球发售,恒大实业于2006年进行重组。重组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转让绿景地产股权,撇清与国内资本市场的瓜 葛;二是将钢铁业务剥离出上市主体之外,塑造纯地产开发商形象;三是对原有股权结构进行调整,增设多层级的股权架构(图1)。



重组的三项内容中,对原有股权结构进行调整是最主要的一环。重组前,许家印主要通过恒大实 业直接或间接拥有89家子公司,业务涵盖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钢铁制造等,同时,下属各公司间交叉持股非常普遍,股权结构设计复杂。重组中,许家印肃清了 交叉持股的情况,并通过划转等方式将各子公司股权集结在恒大实业名下。与此同时,为适应赴港上市需要,许家印在恒大实业与各子公司间增设了两级股权架构。 2006年6月26日,许家印分别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注册安基(BVI)有限公司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地产),前者作为中介控股公 司、直接持有国内各子公司的股权,后者作为上市载体,为旗下所有营运及项目子公司的最终控股公司。
第二步:融资,即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战略 投资者往往成为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前的必要准备。2006年11月29日,恒大地产将法定及已发行股本由5万股每股面值1美元的股份拆细为500万股每股面 值0.01美元的普通股,同时,将法定股本由5万美元增加至5000万美元,分为42亿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普通股及8亿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优 先股。此举为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好了准备。
同日,恒大地产除向许家印配发及发行16亿股普通股外,还与德意志银行、美林及淡马锡签订战略入股协 议。根据协议,恒大地产以1/3股权作押,三家机构投资者以总价4亿美元认购其8亿股可换股优先股。这次融资条件十分苛刻。按照约定,恒大地产若在 2008年之前实现上市,投资者的回报将不少于股票发行总价值的30%;若在2008年6月6日前完成上市,其回报则不少于40%;若至2009年方完成 上市,则承诺回报将上涨至不少于70%。倘若保证最低回报出现任何差额,许家印将向战略投资者转让一定数目的股份,以确保对方获得投资的最低回报。同时, 若上市募集资金低于5亿美元或上市后市值低于20亿美元,则三家战略投资者均有权指派一名非执行成员加入董事会。2007年12月11日,恒大地产与战略 投资者通过重组、贷款转资本形式,将上述8亿股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8亿股普通股,但约束条件不变。
除股权融资外,恒大地产还通过上市保荐人实现了债权融资。2007年8月,恒大地产通过上市保荐人瑞信担保,筹得4.3亿美元境外贷款及2000万美元境内贷款。2007年9月,恒大地产通过抵押恒大御景半岛项目,再次向美林贷得1.3亿美元。
第三步:拿地。由于土地储备被海外投资者作为对地产开发商持续经营能力与估值评判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碧桂园通过扩大土地储备获得IPO巨大成功后,这 一路径更为后继者效仿。资料显示,恒大地产上市前大规模扩张拿地近乎疯狂:2006年底,恒大土地储备不足600万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3月12日招 股时,其土地储备达到4580万平方米,一年左右时间增长近7倍。按照建筑面积计算,恒大地产目前的土地储备约14.9%位于广东、26.1%位于江苏启 东、6%位于重庆、8%位于武汉、4.2%位于成都、6.9%位于沈阳,其余33.9%位于国内其他地区。许家印颇为自豪地表示:“我们的土地储备是在香 港IPO时土地储备最大的企业的2.4倍,也是其他企业在IPO时土地储备量平均值的5.8倍。”
然而,疯狂拿地背后是对资金链的一次考验。由于 地产牛市的催化,2007年土地招拍挂市场近乎疯狂、常常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恒大地产如何在众多实力派房企大鳄的嘴中夺下近4000万平方米的 土地尚待解密。招股书显示,在2007年10月国家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之后,大多数地产公司面对信贷紧缩形势选择观望,恒大地产却依旧频出重手高价拿 地:2007年10月,其以14亿元收购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一地块;以约5.69亿元收购南京汉典地产全部股权;以约4.65亿元收购湖南雄震全部股 权,借以取得长沙一地块;以约3.73亿元收购南宁银象地产全部股权;2008年1月,恒大地产以41亿元取得广州天河区绢麻厂地块,成为广州新地王。
事实上,大规模拿地对于恒大地产而言,无异于上市的一次豪赌。如果成功上市,超大规模的土地储备量,能够迎合海外投资者的喜好,而拿地的能力和决心也能 让投资者对未来发展有充足的预期。同时,资金链也有望得到一定缓解,招股书显示,融资总额的53.6%将用于支付未付土地出让金及现行项目资金,9.1% 用于部分偿还瑞信借取结构担保贷款。
第四步:上市。在高盛、美林和瑞信三位保荐人的帮助下,恒大地产的上市工作较为顺利,2008年1月,上 市申请获得香港交易所批准。然而,由于全球股市暴跌,恒大地产被迫将上市路演的日程延后。2008年3月6日,恒大地产公布上市日程:3月7-12日路 演,3月13-18日公开招股,3月20日为预期定价日,3月28日正式挂牌交易。
据招股书披露,恒大地产此次共发售约29.61亿股份,其 中28.5亿为新股,招股价为每股3.5-5.6港元,募集资金103.6-165.76亿港元。同时披露,按3.5港元/股发行,许家印、公众股东、淡 马锡、美林及德意志银行持股比例分别为66.46%、29.32%、4.26%、4.22%和4.22%;若按5.6港元/股发行,则持股比例分别为 69.23%、27.47%、3.33%、3.30%和3.30%。
恒大地产预测,其2008年盈利将达77.57亿元,是2007年的近8 倍。据此,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发布估值报告。其中,瑞信称恒大地产估值水平介于1208-1321亿港元,美林称估值介于810-1300亿港元,中银国际 则估计估值介乎912-1148亿港元。按照估值水平及持股比例测算,许家印有望问鼎国内首富。
然而,时运不济。恒大地产招股期间,受美国次 贷危机和中国信贷紧缩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出现动荡低迷、恒生指数更是大幅下跌,同时国内房地产行业也陷入销售与资金的寒冬,这一切均使投资者趋于保守谨 慎。在上市路演期间,恒大地产未获得任何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恒大地产试图通过延长申购日期、降低入场费等方式吸引散户投资者认购,但收效甚微。3月20 日,恒大地产被迫宣布暂停上市。

  资金链面临考验
  事实上,豪赌上市给恒大地产带来了种种经营隐患,如果上市成功,这些隐患或许均能在短期内掩饰或化解,但是,随着上市折戟以及银行信贷政策紧缩,恒大地产的这些隐患立刻暴露出来,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开发模式的隐患。以开发大型住宅项目为特色的恒大地产,在2006年以前的开发模式为:规模化低成本运营,项目同步迅速推进,低开高走的销售策略,以规模化、均好性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快速开发。许家印多次强调,恒大之所以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依托的就是这一模式。
然而,为了追求上市效果,恒大地产的开发模式已发生变化。恒大地产原有的开发模式有点类似于碧桂园,特点是单一项目低成本低盈利快速销售。然而,为提升 盈利水平、强化IPO效果,恒大地产逐渐改变了这一开发模式,将单一项目由低盈利向高盈利模式转变。这一转型从财务数据上得到佐证:2004-2006 年,恒大地产营收分别为14.43亿元、13.22亿元及19.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860万元、1.86亿元及3.26亿元;而2007年1-9 月,恒大地产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3.23亿元和10.01亿元。可见,2006年起,恒大地产逐渐由微利项目向高利润率项目转型。招股书预测,2007 年恒大地产营收增长约50%,但净利润增幅却达到234%。
开发模式的调整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调整之后能否得到企业原有经营理念、人才储备的认可和支持,尚有待观察。同时,现阶段银行信贷处于紧缩状态,高盈利项目的周转速度远低于低盈利的项目,恒大地产能否持续推进项目开发尚面临考验。
资金链隐患。豪赌上市的过程中,恒大地产疯狂扩张,致使资金链紧绷(表1)。上市折戟留给许家印的是沉重的资金链压力:111.334亿元的银行贷款及 其他借款;近6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借款;至少25亿元的拖欠土地出让金;此外,458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所需的开发资金。



为缓解资金链的压力,恒大地产应对之策为私募融资和加快销售回笼资金。据了解,恒大地产目 前正考虑以增发新股方式,向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募集5亿美元。同时,恒大地产在广州的项目,已在打折销售,其中,多个项目最低价已在8000元/平方米以 下,并送3000-4000元/平方米的装修。另外,恒大地产将旗下40个房地产项目的销售代理权分包给世联地产、合富辉煌以及易居中国,希望通过专业机 构的帮助加快项目销售速度。
然而,5亿美元的私募金额对于恒大地产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据国家对房地产企业不得囤地的要求,这些土地储备 至少要以每年800万平米的速度进行开发。以2500元/平方米的建筑成本算,恒大地产每年的建设成本就约达200亿元。”一位分析人员表示。同时,国信 证券经济研究所地产分析师方焱认为:“2007年恒大地产举债拿地,地价就已经是100多亿元了,加上建筑成本200亿元及此前111亿元的借款,其负债 达到了400多亿元。”
同样,通过降价方式加快项目销售、实现资金回笼的路径也并不一定有效。由于长期的地产牛市,房价虚高现象较为普遍,即便近期有所回落,但观望依然是当前的首选。即便降价策略能够缓解资金链紧张局面,也是以牺牲盈利能力为代价。
“重组、融资、拿地、上市,是许家印的上市四部曲。如果市场一直维持着2007年10月之前的牛市,恒大地产有望超过碧桂园,成为最大的地产公司,许家 印也可能一跃成为首富,机构投资者同样获利颇丰。但是,恒大地产却在最后一步遭遇市场动荡、泡沫破裂,既可以说是运气不好,也可以说是为一场赌博付出的代 价。” 一位投行人士分析说。
事实上,恒大地产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内地产商中具有普遍意义。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不计成本拿地的运作模式显 现了极高的风险,地产商们已纷纷开始调整战略,一方面如恒大般通过拓展融资渠道、降价求售等手法保证资金供应,另一方面,对于土地储备的追逐也大为降温, 近期多个地区均出现土地流拍现象。由碧桂园上市所带动的抢地风潮,正随着恒大IPO受阻所透露出的资金链紧张趋势而使地产商由注重土地储备向土地与资金并 重的格局演变。至于那些未能挺过资金逆境的地产商,或将如孙宏斌一样,成为新一轮并购中的猎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2

身價超越郭台銘 台灣真首富 林堉璘傳奇


2010-03-08  今周刊





2月25日,林堉璘出手標地!他的三房太太邱寶慧以每坪602.73萬元、總價7.31億元天價,標下宋楚瑜父親的官舍,驚動地產界。

林堉璘手握全台最精華鑽石級土地,經過《今周刊》委請港商戴德梁行專業鑑價,這位全台地王,身價赫然超過鴻海郭台銘,他才是台灣正港的首富!

撰文.劉俞青 攝影.聶世傑、陳永錚 研究員.黃筱雯除夕夜,二月十三日的晚上十一時整,這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光。但位在台北縣蘆洲得勝街附近的湧蓮寺外頭,早已人聲鼎沸,因為當地的居民都知 道,每年此時,宏泰集團的大家長林堉璘,都會以湧蓮寺主委的身分,親自率領五個兒子,來到這裡插頭香,祈求地方平安、生意順利。

平地起高樓

從蓋﹁販厝﹂起家到打造﹁帝寶﹂但今年顯然不太一樣,不僅湧蓮寺內的上香民眾比往年來得多,林堉璘的臉上也流露出滿意地笑容。因為過去一年,台灣的土地價 值飛漲,手上握有全台最精華土地的林堉璘,也隨著身價暴漲,甚至超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儼然成為﹁台灣新首富﹂。

但這位﹁新首富﹂眼裡沒有一絲驕傲,他依然按照三十三年來的慣例,在除夕夜晚上十一時,驅車來到這座香火鼎盛的湧蓮寺上香。

蘆洲當地的民眾都知道,這是﹁林董仔的財神廟﹂。

說是﹁財神廟﹂其實並不過分,因為林堉璘在湧蓮寺當了足足三十三年的主委兼董事長,這三十三年來,宏泰集團早已不是當年那位在三重市、蘆洲一帶蓋﹁販厝 ﹂(便宜平價住宅)的小建商。如今,台北市仁愛路、建國南路路口高高矗立的台灣第一豪宅﹁帝寶﹂,是宏泰集團近年來的代表作,而林堉璘目前的身價也像帝寶 一樣,穩坐台灣第一的寶座。

一般坊間的富豪排名,多是以股票市值作為計算基礎,卻忽略個人土地資產的計算,尤其在房地產飛漲之際,極易成為價值計算上的疏漏。例如林堉璘名下雖有宏盛 建設為股票上市公司,但由於重要的土地幾乎都不在宏盛名下,因此在國內的富豪排名上,﹁林堉璘﹂三個字,始終未能名列前茅。二○○九年的︽富比世︾雜誌 (Forbes)台灣富豪排行中,他才名列第九,但真實的狀況並非如此。

更上層樓

身價早已凌駕科技、金融產業大老為此︽今周刊︾歷經二個月時間,搜羅宏泰集團名下長期持有的所有土地,再委由專業的地產鑑價機構港商戴德梁行,並諮詢信義 房屋、台灣房屋及永慶房屋三大仲介機構重新以市值鑑價,赫然發現,近年來在台灣房地產價格﹁驚驚漲﹂的帶動下,宏泰集團的資產增值幅度驚人,如今林堉璘資 產總值至少高達一四三一.六五億元,相較之下,如果以二月底的收盤價計算,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的身價約為一三九二.五四億元,林董的身價猶在郭董之上。稱 他為「台灣真首富」絕不為過。

而且,這樣的計算顯然還有不少遺珠之憾,因為根據了解,林堉璘還有許多私人轉投資的土地,未在這次的計算之內,包括近幾年來在台北縣新店推出﹁湯泉﹂、﹁ 玉上園﹂等大案而聲名大譟的寶路建設(或稱之湯泉團隊),以及對外以家美建設董事長蔡竹雄為首,實則以林堉璘為主的寶徠建設等等,都屬林堉璘資產的一部 分。不過,即使如此,林董近幾年的身價也早已扶搖直上,凌駕於台灣許多科技、金融產業大老之上。

二月二十五日,這位真首富再度出手標地!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標售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前省長宋楚瑜住過的國防部宿舍,得標人邱寶慧以每坪六○二.七三萬元、總價七.三一億元得標,這位邱小姐不是別人,正是林堉璘的三房,而林堉璘當然就是幕後操盤人。

據房地產資深人士估算,這塊土地位在仁愛路的﹁帝寶﹂與信義路的﹁勤美璞真﹂兩大豪宅之間,地理位置很好,加上過去官舍土地釋出,推案皆百分之百達陣的紀錄,未來規畫以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五年

相中明星地段 直取地王心臟林堉璘能有今日財富實力,絕非如一般建商炒作地皮而來。一位跟隨林堉璘多年的老臣透露,和一般資本家不同的是,林堉璘一生賺進的驚人財富,關鍵是在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八年的五年內,拍板決定的幾個重要決策,頗具傳奇色彩。

而這個傳奇的奠基點,則來自於全台的﹁地王心臟﹂︱︱信義計畫區。如今漫步在信義計畫區,沿著松壽路的﹁紐約紐約﹂百貨,一路走到隔壁的﹁威秀影城﹂,接 著是﹁NEO 19﹂大樓,再左轉到松仁路上的群益金融大樓(交易廣場二號)、及隔壁的交易廣場一號,這整個丁字路口,步行大約五到八分鐘,總計一萬一千多坪土地,唯一 的地主,正是林堉璘。

如果說信義計畫區是全台北市心臟,那麼這塊﹁寶地﹂無疑就是﹁心臟中的心臟﹂,尤其有一○一大樓加持後,這塊土地更是閃耀著如鑽石般的光芒,全台北市民無論逛街、購物、看電影,甚至是上班,幾乎都與這塊土地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信義計畫區,在開發之前,不過是一片稻田和荒蕪之地,任誰也想不到,如今成為台北市最貴的地段,不但商業發達、百貨公司林立,也是全台北市豪宅的集中地。而林堉璘早在二十年前就相中了這個未來的﹁鑽石寶地﹂。

民國六十幾年至七十年間,林堉璘的宏泰集團在三重市、蘆洲一帶興建大量的販厝出售,在當時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賣這種房子,興建期短、毛利又高,短短幾年的時間,就為林堉璘打下不錯的基礎。

抓住重劃區

報酬率十倍至百倍 奠定首富基石民國七十年開始,台北市的土地開始進入都市計畫,大量重劃區開始研擬、規畫,敏銳的林堉璘嗅到了商機,開始跟著政府政策的規畫走,拿著賣販厝 賺來的現金大量購地。他認為重劃區之所在,就是商機之所在,靠著這個概念,民國七十三年,買進大直重劃區上,包括如今的薇閣汽車旅館、典華飯店及遠東愛買 等共計八五○○坪土地,根據本刊多方了解,林堉璘當時買進大直重劃區土地的價格,約當一坪兩萬元,總價僅僅一億七千萬元。

當時的兩萬元有多大?如果以當年基層公務人員月薪大約六千元計算,不過三個月薪水多一點,換算成如今的物價,最多不會超過二十萬元,換算總價也不超過二十億元,如果和戴德梁行重新鑑價後的市價大約二五○億元相較,二十六年的時間,﹁實質報酬率﹂超過十倍。

過了三年,林堉璘又出手,買下當時還是一片眷村用地的﹁松基一村﹂六千多坪土地,也就是現在位於台北市敦化北路、民生東路路口的﹁宏泰世界大樓﹂與﹁宏泰 世紀大樓﹂兩棟指標性大樓。宏泰內部人士表示,當時還是前中華賓士董事長劉玉波先介入,後來因故未能買下來,林堉璘才後發先至,收購整合成功,每坪單價和 大直土地買價差不多,也在每坪兩萬元左右,和現在戴德梁行重新鑑價後的市價三五○億元比起來,同樣有超過百倍以上報酬率。

根據透露,這塊地至今仍是這位一生浸淫房地產的全台地王,最得意之作。

從民國七十三年起的五年之內,台北市許多土地進入重劃,林堉璘看準趨勢,幾乎一路都在買地,土地只進不出,直到民國七十八年買到了信義計畫區,成為扭轉林堉璘一生的關鍵,也為今日的首富地位,奠定穩固的基石。

有了這塊﹁寶地﹂在身,有如﹁黃袍加身﹂,是林堉璘坐穩全台首富的基石,曾有友人提醒林堉璘,﹁只要這塊土地不賣,無論誰來插旗(執政),就算是共產黨來 了,你都是贏家。﹂林董當然不會不懂這個道理,才會穩穩抱住這塊土地二十年不賣。據了解,民國七十八年,林堉璘慧眼獨具,僅以每坪大約十萬元、一萬一千坪 共十餘億元的價錢,在些許的爭議與紛擾中買下這塊土地後,如今房價驚漲,根據戴德梁行的估價,至少六百億元,當年一坪約十萬元買進,如今每坪已高達六百萬 元,但總經理顏炳立強調,﹁這只是一塊、一塊土地加起來的價格,如果是整塊大面積一起出售,天曉得?只能說肯定是天價。﹂土地價值從十餘億元到如今至少六 百億元,市場人士戲稱,林堉璘這筆投資早已是﹁新台幣變歐元﹂。

長期養地

耐住寂寞不躁進、等待時刻才出手林堉璘出手時,當時的信義區已經重劃完成,也就是俗稱的﹁肉地﹂,根據宏泰集團內部一位跟了林堉璘多年的老臣表示,主動上門來表示過對這塊地有興趣的人,﹁足以把門檻踩平﹂,但林堉璘打定主意,﹁不賣就是不賣﹂。

事實證明,林堉璘對趨勢判斷正確,出手更是精準,更重要的是,﹁咬到之後絕不輕易鬆口﹂,堅持下去,才有今日的財富。

根據戴德梁行的鑑價,光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八年間所買進的三大區塊土地,包括敦北民生、大直與最重要的信義計畫區,當時的買入總成本不到二十億元,但如 今市價就高達一千二百億元,幾乎讓林堉璘立於不敗之地。十多年前,林堉璘曾向友人表示,當時宏泰集團每年租金收益已高達三十億元,等於一年回收一.五個資 本額。

即使地產人士估算,近年來台灣的租金收益增幅遠遠不若房價的增值,但林堉璘的口袋深度,仍然令人不敢輕忽。

和一般建商大不相同的是,林堉璘只買地,卻不急著開發,顏炳立說,﹁這得有兩大要件,一要口袋夠深,二要是精華重地﹂,以大直土地為例,從買進到著手計畫 開發,中間至少閒置十年,十年期間,要耐住寂寞不躁進,等待精準時刻才出手,﹁林堉璘其實是土地投資人,不是一般建商﹂。

積極開發

看準郊區土地、景氣谷底反轉推出但精華土地畢竟有限,即使不躁進,然而陸續釋出後,﹁好貨出光﹂,林堉璘的操作手法也跟著改變,他不再長期養地,最近十 年,林堉璘的目光開始轉向郊區的大面積土地,而且積極開發。市場聲名大譟的﹁湯泉﹂一案,在新店郊區買進數萬坪土地,在景氣谷底反轉之際推出,漂亮結案, 至今被房地產人士稱之為﹁湯泉奇蹟﹂,根據林董向友人坦承,﹁湯泉幫我賺進一百億元。﹂林董的出手沒有停歇,三年多前,他又一次大舉出手,買進淡水新市鎮 的土地,宏泰集團名下共買進四萬三千多坪淡水的土地,而如果連同林堉璘個人相關的寶路建設等共計買進七萬坪,目前﹁台北灣﹂等已經陸續開始推案。根據市場 人士估計,如果淡水的土地逐步完成開發,林堉璘在淡水賺的錢,﹁絕對不會比湯泉少﹂。而林董最近一次出手,則是三房邱寶慧以天價標下前省長宋楚瑜住過的舊 舍。

和台灣早期的商界聞人一樣,多金的林堉璘也多情,他正式納入族譜的共有三房太太,總共為他生下五子四女,林堉璘一視同仁,無論兒子、女兒或是大房、二房、 三房,每個小孩都在帝寶擁有一戶,如今林堉璘自己為家族在帝寶保留十二戶(亦有傳言還有更多),這也是為人父的林堉璘疼愛子女的一面。

但只要是宏泰員工都知道,在教養上,林堉璘絕對是﹁嚴父﹂,即使早已長大成人,但只要提到爸爸,每個小孩都是正襟危坐,不敢有絲毫放鬆。

林堉璘在家中無比威嚴,據透露,在林家餐桌上,林堉璘沒有拿起筷子之前,大家都不敢開動,即使開動,也必須是林堉璘筷子掃過的那盤菜,其他人才可以跟進夾菜;如果吃到一半,林堉璘突然想起什麼事情,開口說話,所有人一定立刻全部放下筷子,專心傾聽爸爸的教誨。

而早期孩子們赴美讀書,遇到寒暑假回台,進林堉璘辦公室報告,只要稍微衣著不整,如少扣一個釦子等,門外立刻可聽到高分貝訓斥聲。從此以後,要進董事長辦公室前,祕書小姐總會提醒﹁衣服要穿好﹂。

教子嚴格的林堉璘,對待員工就寬厚許多,只要是宏泰蓋的房子,員工可依﹁底價打九五折﹂購買,而只要課長以上層級,買車分期付款,﹁公司、個人對半付款﹂。

林堉璘曾對家人說,我們可能有十家公司,每家公司只是我們心裡的十分之一;但對員工而言,工作卻是他們的百分之一百,當然要用心對待員工。

對於員工,林堉璘有一番獨有的看法,他常教子女說:﹁要會用人,要會用鼇(ㄠˊ,意指能幹的人)人,要把人用鼇(把部屬變得能幹之意)﹂,意思是在教育員工的過程中,得鞭策自己,要有識人之明、用人之能,才能﹁把人用鼇﹂。

民國二十五年出生的林堉璘,今年已經七十四歲,雖然帝寶已經完工交屋多時,但他自己並未搬進帝寶,至今還住在宏泰世紀大樓的頂樓、宏盛建設的樓上,問他為 什麼?他說:「習慣了,方便就好。」每天早上十時,林堉璘走下樓,就等於進辦公室開始上班;這幾年逐漸交棒之後,他一周會有三、四天出現在淡水球場打高爾 夫,到了晚上,酒量很好、喜歡小酌的他,常會現身宏泰民生大樓地下室的台北聯誼社內吃飯喝酒,有時還請那卡西來伴奏唱歌,生活恬淡有味。

看好房價

目前只是穩定 ﹁可能還會更高﹂林堉璘算是國內第一代的企業家,低調、嚴厲,是其一貫的特色,但除此之外,林堉璘目光精準、腦筋靈活,對當前資訊的蒐集、媒體的報導十分 注意,尤其具備房地產業對土地取得成本、建造成本的精確計算;早期幾筆土地的取得,其實都有灰色空間,但林堉璘拿捏得當,全身而退,頗懂得﹁富貴險中求﹂ 的箇中道理。

二月二十五日,林堉璘再次出手,以高價標下精華區土地,用行動證明這位台灣地王仍看好台灣的房市後勢;早在今年一月底,宏泰集團尾牙,林董也曾對員工發表 看法,他說,目前的房價﹁只是穩定而已,可能還會更高﹂,在如今能見度不高的房市走勢中,林董的動作與見解,或許已經為台灣房地產的下一步,指出方向。

年年插頭香 林董仔的「財神廟」嚴格說來,台北縣蘆洲得勝街上的湧蓮寺不僅是林堉璘的財神廟,其實更是在此發跡的「三重幫」財神廟。

台灣早期有名的地方派系,最早從蘆洲發跡,後來才轉進三重市發展的「三重幫」,最早是從林堉璘的父親林建生經營碾米廠開始,後來由林堉琪、林堉璘、林榮三兄弟和其姊夫陳萬富接手,由於三兄弟陸續在國內地產界大放光芒,才被冠以三重幫之名。

如今只要一走進湧蓮寺,就會看到牆上用金漆刻寫著「林謝罕見捐款二百萬元」的字樣,林謝罕見是林堉璘大哥林堉琪的妻子,也是宏國集團大家長;而寺內佛像背後的牆壁上,也寫著林堉璘另一位弟弟、聯邦集團董事長「林榮三重建本廟」等字,足見三重幫對湧蓮寺的付出。

但自從民國66年之後,林堉璘任主委兼董事長,至今33個年頭,比起其他兄弟,林堉璘更是出錢出力,維護這座財神廟。根據總幹事鄭瑞銓表示,即使事業體龐 大,「但林董幾乎每個月都會撥空來廟裡開委員會」,而每年除夕夜的11時整,林堉璘更是一定親率兒子,到廟裡上香,33年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不少蘆洲民為了能沾染到林堉璘的好財氣,也會在除夕夜在寺外等待林董的到來,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湧蓮寺逐漸成為蘆洲重要信仰中心,而林堉璘主掌下的湧蓮寺提供蘆洲當地免費公車、設立圖書館等,一路以來盡心盡力,也成為蘆洲地方上的佳話。

林堉璘身價超越郭台銘

林堉璘身價

持股(%) 價值(新台幣億元)土地 100 1317.74 安泰商銀 40 62.89 宏盛建設 50 51.02

總價值 1431.65

郭台銘身價

持股(%) 價值(新台幣億元)鴻 海 11.44 1246.57 鴻 準 1.17 11.288 群 創 6.99 103.74 廣 宇 2.40 5.62 富士康 8.23 19.12 信義富邦 300坪 4.7 鴻禧山莊(別墅) 200坪 1 徐州路舊公寓 80坪 0.5

總價值 1392.54

林堉璘養地26年有成之五大黃金地段

——信義計畫區

交易廣場一 (B3)

購入時間:民國78年

購入成本:10萬元/坪

土地面積:2591坪

目前市價:126.57億元

交易廣場二 (B4)

購入時間:民國78年

購入成本:10萬元/坪

土地面積:2616坪

目前市價:79.01億元NEO 19 (A19)

購入時間:民國78年

購入成本:10萬元/坪

土地面積:1692坪

目前市價:101.57億元威秀影城 (A16 A17)

購入時間:民國78年

購入成本:10萬元/坪

土地面積:2629坪

目前市價:170.99億元

紐約紐約 (A14)

購入時間:民國78年

購入成本:10萬元/坪

土地面積:1664坪

目前市價:124.8億元林堉璘養地26年有成之五大黃金地段——大直、士林、淡水、敦化民生

淡水淡海段

購入時間:民國96年

購入成本:15萬元/坪

土地面積:20352坪

目前市價:34.4億元

淡水新市段

購入時間:民國96年

購入成本:15萬元/坪

土地面積:22729坪

目前市價:51.6億元

宏泰世界

購入時間:民國73年

購入成本:2萬元/坪

土地面積:2068坪

目前市價:

119.4億元

宏泰世紀

購入時間:民國73年

購入成本:2萬元/坪

土地面積:1950坪

目前市價:

78.06億元

典華飯店

購入時間:民國76-78年

購入成本:2萬元/坪

土地面積:1618.1坪目前市價:41.22億元

薇閣汽車旅館

購入時間:民國76-78年

購入成本:2萬元/坪

土地面積:3236.1坪目前市價:90.35億元

士林特力屋

購入時間:民國87年

購入成本:10萬元/坪

土地面積:4575坪

目前市價:

93.25億元

遠東愛買

購入時間:民國76-78年

購入成本:2萬元/坪

土地面積:3759坪

目前市價:111億元

鑑價機構:戴德梁行

整理:黃筱雯

營建起家跨足金融——林堉璘的企業王國

營建類

宏盛建設(上市)

董事長:張根籐

資本額:55.6億元

宏泰建設

董事長:林堉璘

資本額:2.07億元

助群營造、

堉寶建設…等

金融類

宏泰人壽

董事長:周國端

資本額:73.4億元

群益證券(上市)

董事長:陳田文

資本額:161.1億元

群益期貨(上櫃)

董事長:孫天山

資本額:61.5億元

安泰商銀(上市)

董事長:丁予康

資本額:195.8億元

整理:黃筱雯

購地心法 地產界「老先覺」 心中自有一把穩定的尺 軸線買地學 成功率百分之百




四年多前,︽今周刊︾採訪團隊曾經專訪林堉璘,記者問他最看好哪塊區域未來發展,他回答:﹁大直、內湖、南港﹂。這位老先覺四年多前看似隨意的回應,如今市場印證,一字一字,有如千金難買的投資箴言。

撰文‧劉俞青

林堉璘買地、養地成為首富,其實他的心中有個不敗的祕密,根據跟在他身邊超過二十年的人士透露,林堉璘喜歡沿著台灣西部的地理軸線買地,從新莊、內湖、淡水到士林,都不脫這個基本原則,至今成功率百分之百。

林堉璘的想法是,所有的政策、交通運輸,長期一定會沿著此軸線開發,所以沿著軸線買準沒錯!

要和林堉璘學買地,不是容易的事。這位人士觀察多年分析,最困難的不是口袋深淺問題,而是個性。

林堉璘平常和朋友吃飯、喝酒時很隨和,回到家裡教育子女則很嚴格,但無論是輕鬆還是嚴格的一面,﹁其實都沒有碰觸到他內心極穩定、極穩定的一把尺。﹂就是 這異於常人的穩定性格,讓林堉璘買到一塊又一塊的好地,都能長抱不放,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轉變,絲毫不會動搖他心中那一把穩定的尺。

地王絕學一:凡事講求平衡選對地方、做好規畫 就有利可圖舉例來說,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深信並且奉行這套軸線買地學,一方面,從市場經驗不斷印證他的想法正確,二方面他對自己在地產上的心得,有著絕對信心。

又例如他也常跟員工說,都市更新只是賺小錢,重劃區帶進的商機才是長期、源源不絕的大錢。從信義計畫區、到大直、淡水,他自己多年來也深刻執行。

﹁但這一面,許多與他往來多年的好友都還不見得觀察得出來。﹂這位人士觀察,以信義計畫區這塊﹁鑽石寶地﹂為例,民國七十八年林堉璘買下之後,不只是對外 說不賣,即使面對不斷上門表示收購意願的人士開出的誘人條件,林堉璘連一秒鐘都不猶豫,直接拒絕,﹁我跟在林董身邊這麼多年,沒見過他為這塊地的去留煩惱 過。﹂如今二十一年過去,﹁想想看,如果你在台股兩千點時進場買股,能一路抱到一萬兩千點的,全台灣有幾人?﹂甚至民國八十七年前後,因亞洲金融風暴造成 房市長期低迷不振時,他還是不為所動,堅持不賣地,當時他說:「我不悲觀,只要選對地方、有好規畫,就有利可圖。」事後驗證他的看法是對的。

地王絕學二:保持判斷力

隨時注意市場訊息 鍛鍊敏感度這位人士認為,﹁這不是普通生意人的智慧﹂,林堉璘曾對員工說過,﹁凡事要講求平衡﹂,心裡平衡了,這把尺才能夠長久穩定的把持住。從軸線兩邊講求平衡、到家庭的經營,林堉璘其實都奉行不渝。

也因此有人說,林堉璘其實是﹁土地投資人﹂,而非一般建商,這句話說得頗為精準。他買地之後,不會把素地賣出,他自己就曾經說過:「我買土地都是要開發 的,從未把素地賣掉。」林堉璘的目光一直都在遠方,而非腳下。四年多前,︽今周刊︾採訪團隊曾經專訪這位地產界的「老先覺」,也是近年來林堉璘唯一接受過 的一次採訪,當採訪結束前,記者趨前問他,最看好哪塊區域發展時,他回答:﹁大直、內湖、南港﹂,這位老先覺四年多前看似隨意的回應,如今經過市場印證, 一字一字,有如千金難買的投資箴言,這三大區域正是這波房地產多頭,最快創新高的區域。

即使已經高齡七十四歲,但依舊耳聰目明的林堉璘,仍時刻讓自己保持對長期趨勢的判斷力。只要看到媒體上對房地產的報導,有他認知以外的訊息時,他會立即要部屬去研究,然後向他報告,隨時留意對房地產市場的敏感性,數十年如一日。

日前林鴻南說,爸爸看到︽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撰文提及,高雄房地產有上漲空間,幾乎不曾赴中南部購地的林堉璘,立刻興致頗高地找人研究。顯示這位全台地王對市場上的變化,隨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與關注。

此外,宏泰集團內部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禮不是不能收,但要﹁按市價加兩成回禮﹂,這是不占人便宜的林堉璘。

地王絕學三:低調、厚道

不上台面不躲責任 永遠是商人林堉璘對自己嚴格,依序往外,對越外圍的越客氣,所以最好的是朋友、客戶,對朋友比員工好,基層員工又比主管好,主管比女婿好,女婿又比兒子 好,對兒子最嚴格,所以每位兒子都非常怕爸爸,尤其林堉璘罵兒子從不看場合,經常在一堆員工面前就開罵,就算關了門罵,也是罵到門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完 全不留情面。

此外,外界常會以為從﹁湯泉﹂一案,林堉璘才開始以暗股做個人的轉投資,但是其實不然。

早在十幾年前,林堉璘就已私下投資某位時任台北縣建商公會理事長名下的一家建設公司,但後來這家建設公司爆發了一樁非常嚴重的疏失案,公司負責人遭法院判 賠高額的補償金,林堉璘雖然因為是私下投資而逃過了一劫,但根據了解,高額的賠償金幾乎都是由林堉璘支付,並沒有因為是私下投資而閃躲責任。這是厚道的林 堉璘。

對林堉璘這種老一輩的企業主而言,能不在台面上就盡量不要,但如果真的﹁非他不可﹂的時候,也願意出來為大家貢獻服務。早期他的妻舅陳萬富、和弟弟林榮三 都曾參與選舉,林堉璘都是幕後操盤手,對政治環境的熟悉度,絕對不亞於任何人,但他自己堅持不躍上台面,他曾經私下說,﹁我永遠是個商人﹂。

以擔任建商公會理事長為例,其實早在民國六十年初,首任理事長殷之浩要卸任時,就力邀林堉璘接棒,但林堉璘考量當時營建署長多為外省籍,如果理事長也是外 省籍,在溝通上或許比較容易,因此在以幫會員爭取更多福利的前提下婉拒出任,直到後期,時空環境逐漸開放,林堉璘才在會員簇擁下,點頭擔任理事長一職。這 是低調的林堉璘。

全台最大房東

內斂謙虛、回饋鄉里 不忘本如今,早已家財萬貫、三代吃穿不盡,而且這些資產報酬(租金收益)幾乎是最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無論颳風、下雨都能穩穩帶進收入。但即使如此,林堉璘 卻還是對家人說:﹁我們經過這麼多年打拚,才有﹃點薄﹄(台語,些許之意)基礎﹂。這是內斂、謙虛的林堉璘。

事實上,林堉璘的父親林建生發跡自蘆洲,幾十年來,林堉璘沒有忘記對家鄉的回饋,他在蘆洲蓋﹁林建生紀念圖書館﹂、對湧蓮寺的長期付出、提供免費公車等 等,不少蘆洲民都點滴在心頭,這個時候的林堉璘,不再是那位拿著計算機、精明勝過電腦的全台首富。這是一位默默愛護家鄉的林堉璘。

是不是首富,對林堉璘而言,或許不是那麼重要,他其實也曾經抱著這些土地資產,走過民國八○年代、長達十多年的房市大空頭。當時產業外移嚴重,台灣房地產 幾乎陷入谷底,一蹶不振,林堉璘也不曾動念賣地。而如今房地產多頭再起,他的身價急速增漲,他還是一樣:二十多年來,無論外界如何天搖地動,始終不變的是 全台大地王林堉璘!

真首富語錄

1. 「土地升值要看政府的政策,政府要在哪裡大建設,才是土地升值的主力。」---(2007年)2. 「我買土地都是要開發,但要等機會開發。」3. 「如果不是台灣政治環境這樣天翻地覆,這個案子就不會只有小賺,一定是大賺的啦。」----指帝寶(2007年)4. 「我們金融沒做好,即使賠錢也要做下去。」---(2005年)5. 對集團幹部說:「不留一點事情給你們做,萬一有一天我不管事了怎麼辦?」---(2005年)6. 「望子成龍是每位父母的盼望,但是以他們現在的年齡來看,如果要他們做到最好,孩子的壓力會很大,做父母的也不忍心。」「如果孩子有興趣,也想做事,我就 幫他關心一下,也不要期望太高。」---(2005年)7. 他常教子女說:「要會用人,要會用鼇(ㄠˊ,意指能幹的人)人,要把人用鼇(把部屬變得能幹之意)。」

整理:黃筱雯

林堉璘代表作,「帝寶」無可匹敵!

坐落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與建國南路口的宏盛帝寶,是林堉璘在地產界的代表作,站穩全台第一豪宅的寶座,無人能敵。

帝寶基地面積高達5642坪,2005年完工後,台北市中心精華地段至今尚未有豪宅基地面積超過它,是其能在豪宅市場維持第一的關鍵因素,社區房價更隨著 賣一戶少一戶的效應下,從最低點每坪85萬元,去年底已站上每坪178萬元,最新每坪開價已跳升至200萬元,五年漲一倍以上。

有房地產業者形容,宏盛帝寶就像是股票市場的大型權值股,在多頭市場股價漲得特別快,而且是法人優先壓寶標的,同樣地,只要房地產景氣持續高檔,宏盛帝寶 的房價不但是豪宅市場率先起漲的領頭羊,而且不論台灣富豪想換房子,或想買豪宅,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宏盛帝寶有沒有貨。

此外,投資興建宏盛帝寶的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更保留12戶給家族成員自住,光登記在第二代子女名下的市值就將近30億元。

除了硬體設施至今仍為台灣豪宅市場典範,宏盛帝寶的軟體服務,如今已成為國內高檔住宅學習的標竿。宏盛帝寶聘請的物業管理公司怡盛物管,共派駐50位專業 人士常駐社區,不但有專業管家服務168戶住戶的大小事,還有經過嚴格維安訓練的保全人員管理門禁安全,據了解,宏盛帝寶的物業祕書不但熟背所有住戶背 景,連住戶家裡養的狗都認識,但對外一律守口如瓶,為的就是保護客戶隱私,這些隱形的附加價值,都是讓帝寶身價水漲船高的重要關鍵。

(梁欣儀)

 
 
集團接班 上擋兩兄長 下阻二、三房 林鴻南接班? 考驗林堉璘智慧




在本刊追擊下,林堉璘的二房兒子林鴻基、三房兒子林鴻森首度曝光!

林鴻南上有二位兄長,下有二房、三房夾擊,在這場﹁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馬拉松競賽中,箇中變化牽一髮動全身,誰會最後攻頂?考驗林堉璘的大智慧。

撰文‧劉俞青

宏泰集團的走廊上流傳一則故事:外界原本以為大家長林堉璘以個人轉投資大賺一票的新店﹁湯泉﹂一案,其實原本林堉璘是先把這塊地交給三子、宏泰建設總經理 林鴻南做評估,但林鴻南精算之後,覺得成功機率不高,林堉璘才轉交自己轉投資的寶路建設開發。最後證明﹁薑是老的辣﹂,此案結清,大賺上百億元。

而意外撿到寶的寶路建設,其實是林堉璘以三房太太邱寶慧的名義投資,這個案子也讓邱寶慧的財力因此大增。

﹁湯泉﹂失算 錯失﹁帝寶﹂個性急 ﹁吃緊弄破碗﹂林堉璘共有五子四女,其中元配林陳寶月為其生了三子四女,而就屬三子林鴻南最積極,也最得林堉璘寵愛。但自古以來,接班就是敏感大事,這場涉及親情倫理的接班大戲,林鴻南無疑是最佳男主角。

除非標地等大事,否則目前宏泰集團內部的一般例行事項,幾乎已經以林鴻南為首,尤其二年前,原本頗受林堉璘重用的大女婿許東隆退出宏盛建設之後,林鴻南在集團內更是建設、金融兩大領域一把抓,越來越有逐步接班的架式。

但在龐大的宏泰集團中談接班,豈是容易的事?尤其林鴻南並非長子,上有二位兄長,大哥林鴻彬目前是宏泰人壽董事,二哥林鴻熙則赴大陸管理當地事業,下面還 有二房、三房,在這場﹁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馬拉松競賽中,誰會最後攻頂?一位對林堉璘了解甚深的人士表示,﹁最後結果,是林堉璘大智慧的考驗﹂。

林鴻南當然深知這場大考驗的難度之高,據宏泰內部人士表示,﹁林鴻南其實非常認真,也很想把事情做好﹂,但從小得天獨厚的他,個性急,容易我行我素,不諳與員工溝通方式,在集團內風評兩極。

例如林鴻南與主管開會,他常會不自覺仰起頭閉起眼睛,許久不作聲,甚至有些高傲,讓正在向他報告的員工非常尷尬,覺得﹁一定是自己報告不好﹂,但久了才知道,其實這只是林鴻南的﹁習慣動作﹂。

善於精算 頗有乃父之風回國多年 仍未交出代表作也有極高階主管抱怨,「鴻南的腦筋動得快,一轉眼他就推翻掉自己剛剛的說法了」,但這樣的結果卻讓專業經理人無所適從,據說這位主管後來為 了作業方便,許多與林鴻南間重要文件往來,一律都出具律師信函,以求確認無虞。

林鴻南的個人風格極強,又想急著做出成績,難免「吃緊弄破碗﹂。

﹁湯泉﹂一案失算,已經令他扼腕,他與﹁帝寶﹂一案再度失之交臂,讓林堉璘將這個大案交由許東隆負責,最後﹁帝寶﹂和﹁湯泉﹂一樣開低走高,看在林鴻南眼 裡,其實很不是滋味;四年前,決定全心投入林口的﹁法國小鎮﹂一案,這個案子總銷一百億元,在當時也是不小的案子,雖然後來也結案,但宏泰事後內部評估, 其實只有小賺。這對回國多年,遲遲未在爸爸面前交出代表作的他,壓力頗大。

也許就在這種壓力下,三年前,林鴻南拍板決定從市場上買回群益證券的主導權。群益證券本來是林堉璘二女婿陳田文全心經營的事業,績效一直表現不錯,宏泰只 是大股東,林鴻南突發奇兵、成功收回群益證券的主導權後,本意或許想要建功,但沒想到招來市場評價不一,據悉有友人曾經當面向林堉璘提醒:﹁不該趕盡殺絕 ﹂;這個原本是林鴻南的苦心布局,最後是林堉璘親自跳下來收場,讓陳田文繼續坐穩董座的前提下,才勉強讓事情平和落幕。

在這場接班大戲中,外界常以﹁鴻南最像爸爸﹂形容林鴻南在爸爸心中的地位,事實上也如此,尤其在地產業,常要精算許多建案的可行性,林鴻南計算功力絲毫不比爸爸差。

有一次,林堉璘、林鴻南和幾位主管開會,根據轉述,林鴻南整場會議心不在焉,只顧拿著計算機拚命按,結果爸爸當場念他:﹁開會就開會,不開就出去。﹂隔沒 幾天,同樣的場景,只是開會的人多了二房兒子林鴻基,結果這次,換成林鴻基拚命按計算機,沒想到,前幾天才被念的林鴻南開口:﹁開會就開會,不開就出去 ﹂,當場讓與會人士會心一笑。

這幾年,林鴻南的兩位弟弟,包括二房兒子林鴻基與三房兒子林鴻森(原名林坤達)逐漸長大,其實也給林鴻南帶來不少壓力。尤其林鴻基為人謙遜有禮,在集團內 評價頗高。過去曾在安泰銀行基層歷練,現在轉任宏盛建設的董事長特助,主要工作是接手大姊夫許東隆留下來的﹁帝寶﹂一案。但面對記者的詢問,林鴻基絲毫不 敢居功,只說:﹁帝寶最困難是在初期,我接手之後,大環境已經容易多了。﹂把功勞全歸給許東隆。而三房兒子林鴻森今年二十六歲,剛從國外讀書回來,目前由 於三房邱寶慧並未納入宏泰集團之中,因此林鴻森也未在宏泰集團任職。

二房、三房均有好評價

接手帝寶不居功 轉進大陸財力增林堉璘個人轉投資的寶路建設、寶徠建設等等,其實都是以邱寶慧的名字進行投資,換言之,等於是三房的資產。這幾年,寶路建設在﹁湯泉﹂大賺 一筆之後,資金轉進大陸推案,標榜建設公司是來自台灣的﹁湯泉團隊﹂,結果銷售狀況很好,在上一波的宏觀調控前出清結案,再賺一筆;如今又在新店推出﹁玉 上園﹂千戶大案,市場預估應該賣得不錯。

三房近幾年的推案順利,也讓其財力大增,根據市場人士估計,五年來至少進帳超過二百億元。對大房或林鴻南而言,不啻是個威脅,二月二十五日,邱寶慧以個人 名義、以每坪六○二萬元高價,買下位在台北市建國南路前省長宋楚瑜住過的國防部宿舍,儘管市場人士都預測,背後自然是林堉璘操盤投標,但也讓人見識到三房 的實力與魄力,在房價高點依然勇於進場。

林鴻南當然清楚箇中的微妙變化,但在爸爸林堉璘主政下,彼此間仍維持和諧的局面。也許只要宏泰集團繼續持有如此龐大的土地資產,基石穩固,林鴻南的接班地位一時之間就難以撼動。

林堉璘家族表

林堉璘

大房 林陳寶月

長子林鴻彬 妻王菁菁

次子林鴻熙 妻蕭如淨

三子林鴻南 妻王婉玲

長女林碧玉 夫許東隆

次女林碧蕙 夫陳田文

三女林碧華 夫李孔哲

四女林碧真 夫何宗龍

二房 四子林鴻基

三房邱寶慧 五子林鴻森

整理:黃筱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6

成了首富 當地主


2010-03-11  TNM





上 週最熱門的新聞之一應當屬於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成為台灣的「真首富」了吧? 據媒體估算,他所擁有的土地市值將近新台幣1,431.65億元,超越郭台銘所持有鴻海股票市值1,392.54億元。不過,我不免要小小吐槽一下,這個 計算方式的草率。因為再有錢的人買土地也不可能全部用現金,如果把貸款扣掉的話,誰的「淨資產」能登上首富,可就還在未定之天了。

地主首富 房市警訊

雖 然什麼人當上首富,對於一般老百姓甚至於當事人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不過,他們是如何當上首富,可就充滿許多含意。首富就像是台股股王一樣常常在輪替, 什麼樣的企業當上股王,往往都是產業最好賺的時候,多半也意味著距離股價高峰已經不遠,接下來就是逐漸往下走,過去的被動元件、博奕概念以及太陽能無一不 是如此。那麼,當地主成了首富,是否也就意味著台灣的房地產距離高峰已經不遠了呢?我認為,機會相當高。

近期除了首富的新聞之外,許多話題也都圍繞著房地產市場,包括國有地的禁售、課徵豪宅稅、金管會要求壽險業別炒樓等,然而,這些被戲稱為「花拳繡腿」的禁令,就好似在為房巿的329檔期熱身一樣。

日 前媒體報導的台北市建案開價動輒每坪70~80萬元起跳,有些位於傳統豪宅區的建案,每坪開價更是直接站上150萬元。以台灣近幾年來,平均國民年所得 15,000美元(約新台幣48萬元)的水準來看,一般老百姓工作一年,然後,不吃不喝,可能連台北市的1坪房子都還買不起。

資產泡沫 鑑往知來

台 灣最近一次大型房地產泡沫是發生在1990年,當時會發生資產泡沫是因為央行阻止台幣升值而釋出許多「新」的新台幣所引發。1986、1987年,貨幣供 給額M1b年成長率分別是為51.4%、37.7%,這是自央行有統計資料以來,第一次突破30%。台股由1987年的1,735.7點開始上漲,直到 1990年2月衝到台股的歷史高點11,983.5點,台北市房價指數則是從1987年的基期100點上漲到1992年的238.4點。

然而好景不常,1989年2月,央行調升存款準備率並對銀行的住宅放款實施管制措施,使得貨幣供給快速緊縮,1989年的M1b年增率僅剩下4.97%,而1990年更是出現6.6%的負成長;台灣股市在1990年全年跌掉了9,071.3點,是的,你沒有看錯!

隨後,房地產在1992年見到高點之後,在4年之內下滑了20%,一些郊區或二級城市的房價甚至出現40%以上的跌幅,若以貸款的槓桿效果來看,其所造成的損失甚至還遠超過於股票市場。

回 顧這段歷史的時候,突然出現一種似曾相識的「既視感(Déjà vu)」,包括央行阻升台幣、M1b創新高、股市資金行情、房地產創新高…這些用語好熟悉啊!沒有錯,現在台灣重新走上20年前的路,而2009年正是自 1986~1988年以來,台灣第二次M1b年增率突破30%的年度。目前,全世界進入緊縮資金的循環,當台灣央行開始加入後,很可能也就是首富要換人做 做看的時候了。

所有的泡沫就像是地震一樣,你可以知道它一定會發生,但卻無法準確預測發生的時間點。台灣也是一樣,我認為,房地產泡沫終究 是要破的,也因此,我不會建議大家隨著媒體起舞,在目前房地產熱到最高點時,進場購屋,而當央行敲響緊縮資金警鐘之時,也請各位降低手中持股比重,特別是 高負債比與存貨週轉速度較慢的營建公司,將會是泡沫破滅後最大的輸家。

艾利克斯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具證券分析師CSIA執照,擁有十三年台股投資經驗,

目前以Kinopio為名經營搜股網部落格,並擔任聯合新聞網理財會客室專欄作家。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8

女首富的独舞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316756.html


 


从2003年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三年后成为中 国第一位女首富,再到两年后遭遇滑铁卢以及2009年重返富豪榜前茅,张茵在“七年之痒”中划出了一条“N”型曲线。在其耀眼的成功背后,她与中国本土企 业家的行事方式极其相似,是一个强势管理者,但不愿抛头露面,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能力。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北京、东莞  http://www.infzm.com/content/42409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如果你在2008年10月底买入了代码为02689的港股,然后于2009年12月初卖出。你一定是个遭万人嫉妒、偷着乐的家伙。

因为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近0.7港元到逾14港元,它翻了整整20倍。

这一股票是玖龙纸业,没错儿,就是2006年制造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的那台“机器”。

在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100周年之际,CNN推选出亚洲最具权力的8位女性,来自中国的“纸业女王”张茵荣登榜首。

“麻涌镇的不少村民去年都买玖龙的股票呢!”3月2日中午, 53岁的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穿着白衬衣、黑色毛背心,绿色羽绒服,与2008年底全球经济陷入泥潭的焦灼以及不久后父亲去世时的悲恸相比,如今的张茵和她的股票一样神采奕奕。

麻涌镇位于东莞市,是玖龙纸业大陆总部所在地。这是一个人口只有10多万、且外来人口近半的“小镇”,2009年利用外资额却达2.5亿美元,小镇红人张茵更是以330亿元身家重回胡润百富榜前茅。

从“第一位上富豪榜的东莞企业家”到“废纸女皇”,从“两会炮手”到“血汗工厂女老板”,抑或今日甚为时髦的“低碳富豪”,张茵从进入公众视野那天起,就开始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她脚跨中西,其成功缘于在美国发现了废纸生意,并巧妙地利用了南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在其耀眼的成功背后,她与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行事方式极其相似,是一个强势管理者,但不愿抛头露面,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能力。

 

 


“我不习惯抄近道”
    当玖龙走出泥潭,业绩节节攀升,众投行与投资机构纷纷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的并购方案,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


“我们绝不能上什么富豪榜。”2003年10月3日,玖龙公司收到胡润发来的关于核实张茵财富数字及相关信息的邮件后,张茵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劝阻。

这种情绪并不难理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东莞企业主进入过富豪榜,东莞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二线城市之一,从来都笼罩着一件神秘的面纱。藏富于 民一直是它的一大特色,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茅(2009年GDP近3800亿元),但人们却很难看到所谓的“富豪”或“企业家”主动出没在 形形色色的论坛、峰会或是镜头前。

第二天,张茵托丈夫(玖龙集团副董事长、行政总裁)刘名中回复胡润。邮件是用中文写的,口气甚为含蓄:“贵公司关于中国大陆百富榜的传真收悉,非常感谢。经研究,有关贵公司要求敝公司给予答复的内容,我公司不考虑出版。谢谢!”

胡润没有回复,张茵心急如焚。10月6日深夜,以为胡润不懂汉字,张茵敦促刘名中给胡润又发了一封英文邮件:“…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只好对簿公堂了。”

胡润最后“辜负”了张茵,张茵以25亿元的财富排在2003胡润百富榜第17位,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

不过当时鲜有人关注她,因为那一年的首富是32岁的青年才俊丁磊。直到2006年她也“晋升”为首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张茵不是“黑马”,亦 非“土鳖”——她1985年怀揣3万元跑到香港捞世界,3年后在东莞建立自己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1990年又跑到美国创始美国中南公司,一中一美, 倒买倒卖,搞得有声有色。成立玖龙纸业是1996年,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现在已是东莞、江苏、天津、重庆四个基地,逾800万吨的产能 了。

“她总是风风火火,冲劲十足。”一位玖龙的职员说。1990年前后纸业市场规则混乱,这成为她异军突起的契机。而她从创业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中虽多有磨难,但整体而言顺风顺水,这从另一方面又加固了她偏执的脾性。

中国经济最疯狂年份之一的2007年,似一场近乎癫狂的盛宴,众上市公司股价升天,万马奔腾,有人揶揄彼时的公司“没事儿就融点资”——个中心态有二:一为趁热打铁,一为未雨绸缪。这一年,A股市场融资额超过8000亿元,与港股市场旗鼓相当。

在这一年中,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玖龙纸业,只是发行了两期4亿港元的短期融券。

“我们当时并不缺钱,”张茵回忆称。

事实确实如此。2007年玖龙股价最高升至逾27港元,加上银行授信充裕,张茵虽亦忙着跑马圈地,但没人会相信玖龙有一天也会缺钱花。于是,张茵多次对外声称不会通过增发或配股融资。

问题是缺钱花的那一天不久就来临了。2008年底,坊间甚至传出“玖龙濒临破产”的传闻。张茵先前不搞股权融资的承诺,此时被不少人拿来作笑料,有人称她“好傻好天真”。

然而,当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举措时,张茵仍不认为自己犯过傻。在她看来,未来股价可能会更高,“急于图一时之快而稀释自己的股权的行为未必明智”,她振振有辞地对南方周末记者称,“我们(家族)现在还牢牢掌握着玖龙70%的股份呢。”

张茵家族在2009年通过出口转内销等策略调整,以及延续之前通过回购公司股票、提前偿付部分银行贷款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法,使玖龙走出了泥潭。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之下半财年盈利超过13亿元,相比前半个财年增长了3倍。

于是从花旗到大摩,众投行像令人爱恨交织的墙头草,一改先前的看空,重新将玖龙调高至买入评级。由于行业复苏与并购重组被普遍预期为造纸业的两大关键词,不少投行与投资机构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美轮美奂的并购方案。

“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张茵说,“我不习惯抄近道。”

 

 


不合时宜的偏执
    绝大多数时候,舞台上的张茵表现得与一般的东莞企业家无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做事,有时喜欢“认死理儿”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张茵而言,商业上的偏执让她受益匪浅,但对外交往上的偏执却使她差点栽了大跟头。

两年前,香港一家民间团体发布的一份《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中,玖龙纸业赫然在列。舆论哗然,张茵大怒。她斥责这一民间组织是“无良组织”,加上后来广东省总工会的介入,她陷入了更大旋涡中。

这件事让张茵焦躁的脾性,不愿正视自己、急于反驳批评者的软肋,一股脑儿地暴露在人们面前。最糟糕的是,彼时已上市两年的玖龙纸业,竟然没有一个维系公共关系的部门。“公司一直做的是B2B的业务,所以很少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玖龙集团一职员对南方周末记者称。

“在我面前,张茵哭过。”广东总工会副主席孔祥鸿说。风波的最终,以张茵合作的低姿态收场。

不过佟剑(化名)并不认为张茵当时真的意识到自己态度的不得体。佟剑是一家大型传播顾问公司的负责人,“血汗门事件”后他找到张茵,为她梳理各个环 节,并最终说服她签下一纸合作合同,“结果合同执行了一半时,事件平息了,张茵觉得再合作下去意义不大,于是提前终止了合约。”

如今的张茵已不愿提及此事。当南方周末记者和她聊起这一话题,她有意回避,“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她说,“那是一场战斗,更是宝贵的一课。”

和王石、冯仑、李东生等出生于1950年代的企业家相比,张茵的国际化程度貌似更早一些——1990年代她挥师美国,是日后对其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步(1996年,张茵的美国中南公司在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位列第四),眼界和胸怀应该更宽广一些。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舞台上的张茵表现 得与一般的东莞企业家无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做事,钟爱一些“笨方法”,甚至有时喜欢“认死理儿”。这一方面与她所在的行业——制造业有关,更与她 执拗的性格有关。

不过,从2008年至今,张茵并非没有改变。一边是成立公关部,一边是搭建成熟的SAP企业管理系统平台,她开始提“百年玖龙”这一口号,那意味着家族从“企业”到“事业”的理念转变,和与合作伙伴从“生意”到“朋友”的角色认知。

尽管现在张茵和她的玖龙重新回到了顺风顺水的轨道上,再度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但她当下的挑战同样不小:中冶集团在京成立中冶纸业集团公司,组合国有大型“林浆纸一体化”企业。中冶等央企进入造纸业,未来的硝烟无疑将更浓烈。业界惊呼:“国进民退”向纸业袭来。

张茵显得甚为坦然。她称“国进民退”不足惧,专注度和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是玖龙的两大法宝。这种回答虽很像外交辞令,但与两年前相比,她从容了许多。

“我现在不向朋友推荐玖龙股票,且看五年后玖龙的发展吧!”张茵嗓音提高了几度。经历过几场大风大浪后,张茵的柔韧性远胜当初,似乎又在释放着“首富即将回归”的信号。以2010年3月9日收盘价计,张茵家族持有的玖龙市值超过360亿港元。

张茵的疲惫有时会溢于言表。“我其实更看重家庭,”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招聘员工或经理人的时候,首先看的是家庭责任感。”

2010年春节,张茵在国内过春节,小儿子也从美国回来了,在巴西呆了30多年的公公婆婆首次回到大陆,一大家子济济一堂。张茵说,她找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家中亦强势
    与当当网的李国庆之于俞渝,新光饰品的虞云新之于周晓光等“管家+谋士”类型不同的是,刘名中更多扮演的是管家的角色,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执行者。


但在家庭之中,张茵依然扮演着最强势的角色,她的丈夫刘名中只是个兢兢业业的“贤内助”。

刘名中出生于台湾、成长于巴西,牙医出身(与张茵结合前是她的牙医),精通葡萄牙语、英语,曾在巴西做过钢铁贸易。他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只有 玖龙发布财报,或如2008年遭遇“血汗门风波”时,他才出席会议,但几乎一言不发。“在年终总结上他也会讲话,但相对简短一些。”玖龙太仓公司职工孙继 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刘张夫妻二人感情甚笃,他们习惯早起晚睡,许多时候事务太多,二人不约而同到玖龙食堂就餐或是打盒饭,“常看到他们一起吃盒饭的情景,”玖龙(东 莞)公司一位中层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每年春节前玖龙四大基地都要举办有颇具规格的‘春晚’,董事长和总裁场场必到,董事长有时兴致来了,会挥舞着荧光棒 在台下为演员们喝彩。”

记者看了玖龙太仓公司2010年“春晚”的录影,龙狮争辉,四位主持人站成一排,十足的“CCTV春晚企业版”。“每年的央视春晚我们全家必看,这没得说。”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此时,她已经离开自己的老家黑龙江20年了。

刘名中对内控管理很精通,他被称为张茵的“贤内助”。与当当网的李国庆之于俞渝,新光饰品的虞云新之于周晓光等“管家+谋士”类型不同的是,刘名中 更多扮演的是管家的角色,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执行者——张茵偏执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家庭中的强势地位——这从二人应对胡润来信的作法即可见一斑。

刘名中有时又是张茵的“外交官”,2008年6月初,张茵以私人(香港凤凰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与云南省政府签下一项种林协议,投资金额高达 60亿元人民币。在签约仪式上,张茵缺席,取而代之的是刘名中。“从张茵表示出来云南投资的意愿到现在锤子落地,刘名中先生一年来是云南的常客。”云南省 一位官员对记者称。

张茵的两个儿子分别生于1982年和1992年。大儿子刘晋嵩从美国加州留学回来后到玖龙,金融危机成为了他最好的实习课程,2009年8月初,他获得300万份购股权,由非执行董事升至执行董事。

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女儿刘畅30岁后才能接受媒体采访”类似的是,张茵与大儿子刘晋嵩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即为必须避开传媒,低调行事。

2009年11月底,由国侨办主办、广东省侨办承办的“第七期华裔新生代企业家研修班”的30多名学员中,有香港富豪之女,有马来西亚国会议员之 子,张茵为刘晋嵩报了名。研修班的其中一站是到东莞调研,刘晋嵩开心地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到玖龙喝茶。而学员们到达东莞当日的宴席上,刘晋嵩只是在席间 露了一面。

随后,研修班抵京后,有一次受国侨办一位副主任接见,刘晋嵩再一次“迟到早退”。当南方都市报一位记者向其他学员打听“刘晋嵩是否很傲慢”时,学员 们加以了否决,称刘其实性格很开朗。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晋嵩外向的性格开始显露并道出原委:我妈妈不让我与媒体太多接触,“我妈妈超能干,是一个直 性子。”

“晋嵩有接班的义务,我从小就锻炼她吃苦耐劳和踏实做事的能力。”当被问及是否觉得自己太过强势时,张茵抛出这样的回答。

“那晋嵩什么时候结婚呢?”去年坊间曾传出张茵为儿子相亲的消息。

“他的婚姻他作主,” 张茵大笑:“他不会学悄悄结婚的刘德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0

从女记者到女首富:吴亚军的冠军路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2489408.html


 


     就像中国很多出身低微却突然变得富有的人物一样,很多人并不相信,吴亚军这个昔日的女记者,16年间能够无所依托地创下这么庞大的家业。在吴亚军的创业史 上,确实藏着很多问号。


南 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香港、重庆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房地产商们天天过年的情形是不可持续的。”今年4月12日,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在香港露面时这么说。

这是龙湖地产的年报发布会。一身素衣、略胖、圆脸的吴亚军始终在脸上保持着一种得体的微笑。因为做过记者,她更知道如何面对媒体。

地产界有两位超级女富豪曾做过记者,一位是人和商业的戴秀丽(后随英国夫姓改名秀丽·好肯),曾在《哈尔滨日报》和《珠海特区报》做过记者,另一位 便是龙湖地产的吴亚军,曾于1988年至1993年期间在《中国市容报》做记者,这是一份创办于1982年,隶属建设部(现住建部)城市建设司的报纸,现 已停刊多年。

 相较之下,46岁的吴亚军更为富有,也因身处地产业而更引人注目。如果从1994年下海算起,吴亚军在16年里的财富积累速度惊人———如今她已 是39亿美元(约27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福布斯》今年3月发布的“2010全球富豪排行榜”,将其列为“中国大陆女首富”。

 除非迫不得已,吴亚军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许正因为她刻意低调,当龙湖地产以黑马的姿态从重庆一隅冲向全国、声名鹊起之时,外界对这个神秘的女人 普遍感到好奇。杭州绿城的老板宋卫平甚至带领高管团队飞到重庆去讨教秘诀。

另一个业界熟知的故事是:深圳万科高层林少洲参观龙湖样板房,脱下皮鞋换上拖鞋进屋,当他出门再穿自己的皮鞋时,发现自己的皮鞋掉了个方向:先朝房 间里的,现在有人将鞋摆放成向外。林少洲感叹:龙湖这个企业很可怕。

但就像中国很多出身低微却突然变得富有的人物一样,很多人并不相信,吴亚军这个昔日的女记者,16年间能够无所依托地创下这么庞大的家业。

 

 



不明来路的第一桶金
创业短短一年时间,吴 亚军和蔡奎就能够再拿出750万元的真金白银,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吴亚军至少在出身上并没有显赫的背景。1964年,她出生于距离重庆五十多公里的合川县(2002年成为重庆合川区),这里因古代战场“钓鱼岛”而 闻名。如电影《岁月神偷》中的场景,住在合川营盘街一大院中的吴家并不富裕,大院十多户人家多年共用一间厨房。

1980年,她考入西安工业大学,学的是航海工程专业,对鱼雷控制系统颇有研究。而她的丈夫蔡奎,当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的是通讯专业,熟悉导弹 制导,后任重庆机场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以致公司内部有人开他们夫妻的玩笑说‘一个指得准,一个炸得狠’。”龙湖集团执行董事秦力洪说。

20岁大学毕业后,吴亚军进入一家国营仪表厂做技术人员,一干便是4年。直到1988年进入《中国市容报》做记者。一位曾于1990年前后与吴亚军 同在这一报社呆过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吴在做记者和编辑期间并没有太出众的表现,未曾引起同事们的关注。

但也许是在媒体历练过的原因,吴亚军口才甚佳,爱读书。在龙湖没有向全国扩张时,龙湖公司手册及墙壁上的“警言名句”,几乎皆出自她手。一位熟悉她 的朋友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吴亚军从小喜欢看书,“中学时期常被抓住课堂上偷偷看小说,只是由于成绩优秀,老师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1994年,她借助报社平台,成立重庆佳辰经济文化促进有限公司,正式下海经商。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当时有四个股东,中国市容报社、 蔡奎、吴亚军的母亲高超和重庆亚泰工贸发展公司,各出资50万元,分别持股25%。而亚泰工贸的法定代表人是蔡奎。

据招股书称,第二年,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至1000万元,其中吴亚军和蔡奎分别增加了480万元和270万元的投资,使得他们二人持股比例达到了 85%,中国市容报社的持股量被大大稀释,几年后被两人全部收购。

创业短短一年时间,吴亚军和蔡奎就能够再拿出750万元的真金白银,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当时有十来个人左右,主要做装修、卖进口建材,”吴亚军在接受重庆一家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称,“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做这个公司?先是生存,然后是 挣钱,挣钱完了就是发财,我发财完了就是大家发财……”

 

 


龙湖借壳而生
谁也不知道,中建科为 何在其投资的一家地产公司声名鹊起时,却开始出让股份。重庆地产圈人士惊愕之余,大都对吴亚军的“借船出海术”叹为观止。


吴亚军真正染指房地产业其实是在1995年。事实上,彼时的经济形势并不好,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当地的地产龙头国企———重庆市房地产开发股份有 限公司(现为渝开发,000514.SZ)这一年的竣工面积只有5万多平方米。

而那一年,重庆佳辰公司一边增加注册资本,一边与一家颇有来头、名叫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建科)的国企合资成立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 司。公司成立伊始便将房地产业作为未来主业。合资成立的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中建科占比55%,吴亚军夫妇的重庆佳辰公司出 资450万元占比45%。

 中建科来头可不小,它隶属建设部和国家科委,成立于1994年3月26日(与重庆佳辰成立时间仅相差1个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注册地为北 京,股东分别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宁波鄞州新华投资有限公司、大鹏证券有限公司和重庆天河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重庆朝华科技有限公司等。

有意思的是,这五大股东中的两家后来都遭关张———大鹏证券于2005年破产清算,经纪业务被长江证券托管,而朝华科技股票至今已停牌近3年,“大 鹏系”徐卫国和“朝华系”张良宾等均锒铛入狱。

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然后吴亚军开始谋划第一个项目,即1997年4月动土的龙湖花园南苑。这一建筑 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打了漂亮的一仗,项目品质、绿化及配套等均获得较高评价,于1998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第一名。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时候,大股东中建科开始分步退出,1999年7月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11.25%的龙湖股份给吴亚军夫妻的重庆佳辰公司,使得 后者成为控股超过50%的大股东。2003年10月,在多次转让之后,中建科将持有龙湖最后的5%股份转让给自然人吴亚军。

一直到2008年,中建科几乎成了一个空壳,营业收入不足600万元,亏损近160万元。

谁也不知道,中建科为何在其投资的一家地产公司声名鹊起时,却开始出让股份。重庆地产圈人士惊愕之余,大都对吴亚军的“借船出海术”叹为观止。更为 蹊跷的是,这些股权转让事宜在龙湖招股书“公司历史、重组”栏中均无踪影。只有重庆佳辰公司于2005年才更名为“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等寥寥数笔 介绍。

从首战告捷的龙湖南苑,到两年后的南苑,再到凭借“北城天街”进入商业地产领域,龙湖地产在短短的5年间就成为了重庆地产界的标杆企业之一。在这期 间,近20位中央、部委及外省(市)重要官员都曾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视察龙湖项目。

龙湖俨然成了当地政府的宠儿。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除了上市计划被迫延后外,其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反 而从上一年的6%升至9%,销售收入也增长了16%。

“金融危机吓了我们一跳。”吴亚军在接受一家重庆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一百多年的公司说倒就倒了(指美国雷曼兄弟),我担心哪一天我们也被撞倒 了,挺紧张。还好我们手头还有钱,负债在可接受范围内……”龙湖彼时主要做的应对策略是1个月内完成所有项目的预算调整。不过吴亚军也提到,庆幸当地银行 没有“雨天收伞”。

龙湖在度过金融危机之后继续蒸蒸日上。今年4月12日,龙湖地产在香港发布的年报显示,2009年,龙湖的平均售价由上一年的不足5000元人民币 升至逾9000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150%,土地储备超过2500万平方米,主要城市为重庆、北京、成都、西安,若加上上 市后及今年一季度新进入的杭州、青岛、无锡、常州、大连等地,龙湖在全国11个城市都有项目。

重庆地产界对龙湖的看法则趋于两极化,一些“外来者”甚至私底下称要“拆解龙湖”,而本地的一家地产企业却在当地一家媒体打出半版的广告,赫然称 “向龙湖地产学习”。

 

 

 


抢地抢人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领导甚至前来宽慰她,表态称会“撑着龙湖”。



龙湖在地产业迅速崛起之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吴亚军的秘诀是什么。

当被南方周末记者问到龙湖的“诀窍”时,吴亚军提到两点,一是“进入目标城市较早”,二是“密集投资,兼做商业,获得当地政府支持”。

重庆“北城天街”是吴亚军一个重要的加分项目。据重庆另一位地产商称,2001年他拿下重庆观音桥这一地块时,市场普遍不看好,没想到几年后成为了 重庆重要商圈。2009年全年的租金收入超过1.2亿元。

龙湖也因此成为当地政府青睐的对象。引人注目的是,龙湖的拿地成本甚低,2009年平均成本仅为每平米1869元。

这样的低成本拿地策略被吴亚军复制到其他二三线城市。龙湖于去年底掷下35.7亿元拿下杭州四块地。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对南方周末记者称,这几块 地皆位于杭州下沙区,相对比较偏远,几乎不会推高杭州地价或房价。杭州去年通过招拍挂卖地900多亿元,“老大”绿城集团和“老二”滨江集团的拿地成本分 别约90亿元和67亿元。

龙湖密集投资的一个典型城市是常州。去年下半年龙湖分三次在常州拿地共耗费45亿元。在去年年底常州的一次共4块土地的拍卖会上,“外来者”龙湖独 得两块,剩余两块分别为本地企业所得。一位参与竞拍的常州房地产商则称,龙湖进常州是当地政府重要的招商引资事件,“谁知道是不是打过招呼了呢?”

但这样做,不可避免会发生与同行的冲突。2009年初,龙湖和央企保利地产就在广东掐起架来。导火索是保利地产副总经理余英在博客中写下的题为《龙 湖地产不受业界尊重的理由》,痛斥龙湖在广东省阳江市与保利抢地的“不道德”,并称保利地产总经理宋广菊曾在电话中一再向吴亚军表示,对于阳江市委市政府 给予保利的承诺,“希望龙湖地产不要横刀夺爱”。

这一口水仗无意中暴露了地产龙头们与地方政府勾兑资源的行业潜规则。而吴亚军自始至终保持沉默,最后选择离开阳江,息事宁人。不过龙湖高管们心有不 甘,私底下对记者坚称,“龙湖进入阳江比保利要早一年半。”

 除了争地,抢人也是吴亚军的一大特色。龙湖向全国扩张,每到一处,必掀起一轮“挖角旋风”,连市场份额超过15%的常州地产龙头新城地产也倒吸一 口凉气。新城地产常州公司总经理助理阙东岳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去年龙湖进入常州后,通过猎头公司和高薪诱饵,从我们公司挖去不少优秀人才。”

吴亚军常称一些熟识的好友甚至被她招来的高管为“兄弟”或“哥们”,有人视之为亲切,有人则觉得太过江湖气。龙湖重庆公司负责人周德康等老部下是龙 湖向全国扩张之前被吴亚军纳入麾下的,龙湖总部(北京)四个主要部门的头目,皆为吴最近几年的商场朋友或合作伙伴。“我当初从安徽飞到北京和吴亚军聊了三 个小时,告诉她我有心加盟,但不懂房地产。”公司品牌部负责人秦力洪说,“最后她竟当场拍板同意。”

除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银行与吴亚军的关系也非同寻常。吴亚军曾在接受一位重庆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说,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主要领导前来宽慰她,表态称会“撑着龙湖”。而龙湖上市前后,农行和建行又分别给予了龙湖170亿元和18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

 


  
上市的诱惑
“2006年就有人来‘忽 悠’我了,我也没想到公司会这么早上市。”


在做大之后,龙湖何时上市也成为重庆当地政府关注的焦点。而最早预言吴亚军将成为“女首富”的竟然是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据《重庆日报》报道,2007年4月,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黄奇帆在会见花旗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施瑞德先生时透露,龙湖地产年内可望在香港上市。他预 测说,此次龙湖如果上市成功,中国内地首富的位置可能再次易主。

 但黄奇帆的话当时并没有应验,龙湖此次上市最终因金融危机而搁浅。而在2009年龙湖再次冲刺并成功上市时,保荐人行列中增加了花旗银行(其他两 家为摩根士丹利和瑞银)。

在吴亚军的棋盘中,龙湖于2011年上市为宜。而实际的上市时间却是2009年11月。“2006年就有人来‘忽悠’我了,我也没想到公司会这么早 上市。”吴亚军说。

上市前夕,一位重庆当地媒体的记者问吴亚军,龙湖上市的同时失去了什么?吴的回答是:失去了不发展的自由。记者又问:“你对现在的人生满意吗?” “求仁得仁时就很满意,”吴亚军用了孔子的一句话说,“反之就不满意。”

吴亚军从拖着伤病的身体开始卖建材,到初尝地产业甜头并获得纷至沓来的荣誉时,也曾有过“小富即安”的想法,但后来龙湖加速扩张特别是上市之后,她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发展就是使命”。如在交往过程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最大房地产商森信托(MoriTrust)社长、八十多岁的森章一样,吴亚军 也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前两年平均每年单程乘机超过200次,她很少关注公司的股价,但不断在和投资人吃饭,且很多时候是一对一。

当年和吴亚军一起打拼天下的丈夫蔡奎,在龙湖上市前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后来辞去这些职务,“他现在很潇洒。”吴亚军说,“我和他有个私人公司, 他现在在做一些一级土地开发整理、高尔夫等项目。”

大多数民营企业淡化家族色彩的做法都能赢得业界认可,而蔡奎辞去龙湖职务却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关注。也许是因为吴亚军夫妇一直刻意保持低调,又或许 是因为人们自始至终关注的仍然是,吴亚军背后还有无其他“神秘人物”或权势家族。这一尴尬令吴亚军甚为烦恼。

南方周末记者在重庆采访期间,几乎每次乘坐出租车驶过“北城天街”时,司机都会指着林立的高楼,甩下一句话:“这公司的女老板背景很深。”重庆当地 另一位身家数十亿的民营企业家也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说:“她只是个代言人而已。”但没有人能为此提供证据。

今年3月,龙湖一位高管受吴亚军之托与南方周末记者聊天时说,“吴亚军肯定没有什么大背景,否则我们也不用这么累了。”这位高管开门见山,“龙湖进 入北京和上海的第一个项目都是拿的当时的地王,谁愿意当地王呢,地王都是先烈,利润率不到5%。”不过在北京一些同行看来,这只是龙湖“放长线,钓大鱼” 的一种策略而已。 

 

 


【旁观富人圈】两个女记者和一个摩托男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重庆

戴秀丽和吴亚军年龄只差1岁,家族资产都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应是迄今为止中国做过记者的人群当中最富有的两个女人了。戴秀丽嫁给英国丈夫后随 夫姓,又名秀丽·好肯。

两个都曾在媒体混过5年的记者,后来都搞起了房地产,不同的是,戴秀丽大学期间学的是中文,吴亚军学的是鱼雷控制。其次是各自产业形态的不同,前者 是搞“地下商城”的,后者是搞普通的商业地产及住宅开发。

人和和龙湖可共用“凶猛”一词来形容。今年前几个月,人和商业在虎门、鞍山、赣州、武汉等地的项目全面开工,气势凌厉;而龙湖地产从4月份开始,开 售楼盘的城市也新增了多座,其CFO林钜昌在香港的年报发布会上还告诉我们,龙湖今年会拿100亿到200亿元的资金去拿地。

戴和吴本人呢,也都是外柔内刚的风格。在为浐灞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戴家产业)鼓劲的宴会上,东北女人的豪爽劲儿在戴秀丽身上暴露无遗。吴亚军亦如 是,前不久龙湖的年报发布会上,她始终是一笑乐呵呵的模样,以至于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香港记者扭头和我接耳:用内地的口吻来说,吴亚军真是谨慎乐观啊。

围绕戴秀丽家族和吴亚军家族的坊间质疑从未曾间断过,人们质疑前者所依托的人民防空洞工程竞争的不充分性,同时对后者的发家过程始终充满好奇。

与吴亚军的风光相对应的是同城的宗申集团创始人左宗申的失落。在左宗申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手写的小黑板,上面是一幅表格,内容是他旗下两家上市公 司(宗申动力和宗申派姆)每天的股价和市值情况———这里的市值指的是左宗申家族及职工持股部分的市值,小数点后皆保留两位数字。

与吴亚军的龙湖地产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类似,左宗申张口闭口都是“产业和资本的结合”,借助资本市场的助推,他的团队正在全国甚至全球找“种子”, 搞并购和整合。他告诉我,胡润前些时间还曾跑来重庆,向他介绍“猎物”。

但左宗申突然间又很失落地说,“还不如把企业卖给哪家国企呢!”

“这是玩笑吗?”他说不是,“又是禁摩,又是国进民退,有多少人在乎我的呐喊呢?”

左宗申失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女儿、今年28岁的左颖由于从小在国外受教育,现在即使回国了,也是全世界各地跑,不愿接老爸的班。

不过,左宗申比吴亚军年长10岁。谁也不知道,再过十多年,戴秀丽家族和吴亚军家族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他们又会是何等心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2

「一日首富」許家印任劏

2001-05-13  NM





一眾金融大戶,上週四在恒大上市 六個月的禁售期解封即日,隨即拋售套現;加上恒大率先發難,全國樓盤八五折斬貨套現,恒大股價當日大瀉一成。

曾在恒大上市時當過「一日首 富」的主席許家印,身家暴升至四百八十億元,超過○九年《福布斯》中國內地首富比亞迪主席王傳福的身家。半年過後卻落得非常狼狽,許家印發茅四出叩門;望 富豪手下留情,忍手沽貨,恒大的生死存亡,就操控在持有近半成恒大股份的周大福老細鄭裕彤手上,一旦他按捺不住,在市場沽貨,恒大股價將跌個四腳朝天,隨 時被拆骨斬件。

上週四即五月六日,正是恒大地產上市六個月禁售期剛屆滿的「大鑊日子」,股價一開市隨即插水,最多跌一成有多,全日成交額 達五億元,週五未止瀉再跌半成,低見兩元四角八仙,較高位四個七,大跌近五成。同日恒大高調宣布全國樓盤八五折大減價,一時之間風聲鶴唳;市場人士都四出 打聽誰在沽貨,就連富豪飯堂——灣仔福臨門外的泊車仔,都加把嘴談論恒大割價賣樓的新聞:「何止八五折呀,同啲恒大相熟嘅人開句聲,七折都得呀。」

隔 日,設於廣州恒大御景半島會所(恒大酒店)的銷售中心人流雖然較多,但大部分只是已入住的住客,甚至有住客坐在銷售中心閒聊。全日睇樓的人估計有三十人, 而埋枱傾價的就只有五組客戶,廣州人金小姐亦被八五折吸引來睇樓,埋枱傾價近一小時仍未有成交:「折咗仲要萬五蚊一平方(約等於一千三百九十元一方呎), 太貴啦,個樓市仲有得跌,我會等到一萬蚊一平方(米)先買,現在先睇環境。」

昔日上市富豪捧場

半年前恒大上市時,認真星光熠 熠,鄭裕彤、大劉、張松橋、楊受成等人都俾面出席;大劉更是瞓身力撐。去年十一月,大劉以五千萬美元認購恒大股份,今年更兩度認購恒大優先票據共七點五億 美元,合共押注逾六十億港元。上週四、五兩天恒大股價累跌一成半,大劉如常到福臨門午飯,記者問他有否沽售恒大股份,他聽到後雖未有回應,但表現從容而且 微微嘴笑,心情大靚,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另一有份力撐恒大的闊佬鄭裕彤,以他的私人錢包周大福名義持有恒大逾半成權益,記者致電予他查詢, 鄭裕彤說:「我無沽貨噃,我長揸嘅,佢(恒大)做得唔錯啦。」據知上週四除大劉外,有份沽貨者包括中東投資基金、新加坡的淡馬錫、德意志銀行、美林旗下的 房地產基金等等。這班金融大戶持有的恒大地產股份,成本價一元三角一仙至一元六角半,於禁售期滿後以二元半沽貨,絕不為奇。

許家印最擔心 的,莫過於這班金融大戶繼續沽貨,將股價繼續質低至某水平,連周大福的鄭裕彤也加入沽貨行列,到時他就真的一身蟻。事關周大福與許家印有協議,除非恒大跌 至某水平,否則不會清倉套現。周大福入股恒大成本價為一元六角半,估計協議沽貨價略高於此水平。

上週四、五兩日的二億多股成交,已令恒大股 價急跌一成半。若然持有逾百分之五、約八億股恒大的美林房產基金繼續拋售,觸發亦持逾百分之五恒大的周大福加入拋售行列,恒大將面臨災難,分分鐘遭瓜分。

難 怪當金融大戶上週沽貨後,主席許家印四出向眾位富豪,包括大劉及鄭裕彤,懇求維持秩序不要沽貨。事關恒大股價在上市後一年內,若然股價大跌,眾位債主賺不 到獲保證的近倍利潤,主席許家印還要私人作出賠償,最多可達十七億元,所以他須四出想辦法維持股價,包括向金融機構叩門按股套現,在市場買股托價。

肉 隨砧板上

「一日首富」落得如斯田地,並非一朝一夕;事關打從恒大上市前的數年間,公司一直向金融大戶及富豪舉債,以債養債,而且瘋狂擴展。 ○六年前,恒大的土儲不足六百萬平方米,但由於許家印好大喜功,一年間於中國的二線城市南征北討,把恒大的土儲增加八倍,至四千五百多萬平方米,接近五十 個房地產項目,資金緊絀可想而知。許家印唯有四出找美林、德意志及淡馬錫等金融機構為恒大舉債,並隨即安排恒大上市集資。當年恒大共發四億美元可換股優先 股予這班金融機構;及至○七年美林及瑞信又向恒大分別借十億及二十九億港元,並以恒大御景半島及金碧天下作抵押,「恒大未上市前,公司財政已經好有問題, 美林有個地產基金嗰陣都好頭痕。」一基金經理說。

金融大戶洗濕頭

金融機構願意借錢予恒大,無非憧憬着公司上市後馬上能償還債 務,大賺一筆。不過好事多磨,恒大○八年上市大觸礁,許家印唯有跟這些金融機構重訂更具吸引力的續借條款,並找來新水源周大福鄭裕彤,取得巨額貸款。

由 於當時恒大資金非常緊絀,一眾大孖沙的借錢條件當然辛辣無比。他們的借款以恒大股份償還;入股成本價只是一點六五元,以及上市一年內達不到近倍以上回報, 許家印就要私人轉讓股份給他們以作補償,而且財團還與許家印簽下認沽期權,恒大一旦被催債,許家印必須先行買回各投資者的股份。

恒大才上市 兩個月,馬上又乾水,要四出撲水。事緣該公司公開發售上市集資所得三十二億,近十億已用來償還瑞信的結構性擔保貸款,其餘廿億用來支付土地出讓金及項目所 需資金,所以馬上又要撲水。恒大於是找來鄭裕彤的老友大劉。計及今年一月及四月,大劉合共認購共七億五千萬美元(約五十八億港元)恒大的優先票據,最觸目 者莫過於是年息十三釐,大劉對傳媒宣稱自己及華置投資在恒大的資金之巨,是「人生第一次」,有投資銀行家表示:「以現時的市況,十三釐息恒大都借唔到錢 咯。」事實上恒大的優先票據二手市場價格已跌至九十三點六,反映市場人士認為該票據風險上升,按此計算,現時市況需要十四點八釐息才能借到錢。眾富豪見到 恒大水乾到如斯田地,不禁心裡發毛,亦不敢再隨便借出資金!

押股按地習以為常

恒大不單公司要撲水,主席許家印亦然。雖然恒大 去年上市,許家印售舊股套現廿一億,但其中十二億估計已用於償還周大福當初替他老婆贖回一批股份的款項,以及其他貸款,資金所剩無幾。今年初,他就把手頭 百分之一點八恒大股份按予工商銀行,借來四千萬美元(約三億港元),數天後許家印在市場掃貨買入恒大股份,涉資約三億,把恒大股價「頂住」三元五角的招股 價以上。近排許家印又再向金融機構叩門,商討按股事宜,但以他手頭持有六成恒大股份計,現市值二百二十億,最多可按到兩成,即四十多億元。但對於許家印來 說押股按地不足為奇,以往就一直是以債養債來經營恒大的。

今年五十二歲的許家印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在武漢鋼鐵學院冶金系畢業後,被 分配到河南一間鋼鐵廠工作。至九二年,他南下到深圳一間叫中達的貿易公司工作擔任業務員,聲稱入職後不久,便為公司賺到十萬元,一年間便升任至辦公室主 任。九三年,他代表中達到廣州開發房地產市場,成立鵬達房地產公司。當時廣州的樓盤都以大單位為主,他反傳統建細單位,故十分暢銷,替公司賺了二億多元。 許家印夫子自道,幫公司賺大錢,自己卻只有三千元月薪,遂跳出來創業。

金碧花園成名

但據本刊查到恒大九六年成立的股東名冊, 當時董事有許家印的老婆丁玉梅,但卻找不到許家印股份。公司資本有一千萬,由天帝實業及凱隆實業各佔九成及一成股份。直至○二年,許家印才出現在恒大的股 東名冊上。九七年恒大以一點三億投得廣州市工業大道一塊前身為農藥廠的地皮,每平方米樓面價才七百元。許家印投地後,把其發展為金碧花園。當時的廣州人一 般不喜歡住在農藥廠上,住在那兒的黃太指:「個時賣二千幾元人民幣一平方米,我比較過係成個海珠區最平,同埋呢個花園有好多五、六十方米的小單位,都適合 啲年輕人買,我個時都係剛剛結婚,唔係好多錢,就揀呢度。」而金碧花園亦獲廣州市政府「特別眷顧」,外省人買金碧花園就可以拿得藍印戶口,住滿五年可以入 籍,故即使只是農藥廠的地皮,亦有不少人排隊要買,這亦成為了許家印的成名作,兼為他帶來第一桶金。

以債養債露危機

許家印借 三百萬元人民幣發展金碧花園之後,同期開發金碧華府、金碧御水山莊等十三個樓盤。恒大的經營模式以借貸來經營,○三年公司註冊資料顯示,恒大的負債比率已 達七成九,過去幾年國內樓房價格不斷攀升,透過預售樓花所賺的資金來還債,再以新項目向金融機構融資的營運模式尚可維持。

有投資銀行家說: 「大陸人搵錢容易,信心爆棚,未見過風浪。」許家印終於因過度擴張的借貸,形成了今天命懸一線的地步。以往面對資金困難之時,許家印會把「舞台」搭得更豪 華,高調宣傳以證實其「實力」;他初次認識本港富豪時,經常相約到澳門賭錢,上落以數百萬甚至千萬元計,藉以「充大頭鬼」,輸錢之時,又總是「有拖無 欠」,又例如○八年首次申請上市前夕,恒大不單以四十一億元人民幣投得廣州絹麻廠地皮,一時之間聲名大噪,只是地皮長期曬太陽未有發展,今年已被政府收回 兼殺訂一億五千萬元人民幣。到去年秋第二次上市前夕,恒大又以年薪五百萬元人民幣,聘請郎平出任廣東恒大俱樂部女排的教練,為公司製造聲勢。無獨有偶,在 恒大金融投資者的半年禁售期前夕,上週一,國內的《南都周刊》以許家印作為封面,報導他的「首富成長史」,以往如何經歷風浪及危機都可以安然渡過云云。

以 往許家印面對記者時總是口不停,帶記者睇樓盤時又風騷唱卡拉OK,但今年兩會期間,他在北京一反常態,藉詞中央打壓房地產,不便發言。事實上,許家印作為 恒大地產主席的角色甚為被動,公司的前景一切要看金融大佬及富豪能否忍手「掟貨」。

恒大地產債台高築

*負債比率是以總負債除 以總資產計算,數值愈高,代表公司資金愈倚重借貸。當經濟轉差,公司去貨套現出現問題時,就會對股東利益造成愈大傷害,負債比率愈接近100%。當遇上資 產貶值,便可能造成資不抵債。

^酸性測試比率(Acid-Test Ratio)是一項嚴謹的測試,以現金、應收賬款及短期投資這類短期資產,除以短期負債來計算。若該比率小於1,代表該公司的短期資產不足以在無需出售存 貨的情況下,解決其短期負債。數值愈接近零代表情況愈差,情況最差可能導致清盤。

恒大股權架構

△:股份禁售期為上市後半年, 即2010年5月6日為止。

周大福的每股投資成本為$1.65,美林每股投資成本為$1.31及$1.65都有。

*:這筆股 份大部分已按予PMA Capital Management。這筆股份原本由德意志銀行持有,09年6月周大福替許太贖回股份,涉資$12億,後來許太又向周大福買回股份,但須向PMA Capital Management按股以獲取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7

李锂和吴亚军:渝产首富一走一留的隐喻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95


 


就算李锂当年没有从重庆出走,重庆也未必会诞生今日之海普 瑞和首富李锂;就算吴亚军当年不是留在重庆,而是选择到别的省市,今天的龙湖地产和女首富吴亚军也一定会诞生。


文/东方愚  上海证券报“商业PK堂”专栏    2010年7月2日

最近两个月,我接触到了两位风格均十分低调的两位“首富”级人物(家族)。一位是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她以39亿美元(约270亿元人民币)的身 家,成为今年3月《福布斯》发布的“2010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中国“女一号”;一位是海普瑞董事长李锂家族,以海普瑞发行价计,其身家就超过420亿 元人民币,上市首日更是超过500亿元,一度被冠之以中国新首富的称号。

吴亚军和李锂有不少共同点:都是1964年生人,同属龙——前者出生于重庆合川县(2002年成为重庆合川区),后者出生于四川仁寿县;发家地都在 重庆——前者在《中国市容报》做了几年记者后于1994年下海经商,成立重庆佳辰经济文化促进有限公司,后者在成都肉联厂搞了几年研究工作后于1991年 辞职下海,进入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都爱看历史方面的书,吴亚军今年春节读的是《帝国的崛起与没落》,而李锂偏重于中国历史,对帝国将相一类书爱不 释手,甚至深陷其中。

吴亚军和李锂今天分别是地产界和肝素钠行业的枭雄,产业特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当初从国有单位到自行创业路径的不同。吴亚军要曲折一些,刚创业时是搞 装修、卖进口建材的,离入主房地产业还有一定距离。而李锂贼聪明,主营业务就是肝素钠的重庆通达公司,是他还没有从成都肉联厂辞职前一年的1990年,和 人合资成立的。

尽管如此,这两人有着本质上的相通之处——均选择了借船出海,此“船”并非原先的国有单位,而是实力更为雄厚的“新船”。吴亚军借船是创业次年 (1995年)的事,与一家名叫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建科)的国企合资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龙湖地产前身),并将房地产业作为主业(吴亚军 的重庆佳辰公司占45%股份),中建科来头不小,它隶属建设部和国家科委,大股东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再看李锂,他的重庆通达公司的大股东是重庆市建设 投资公司,这是家市属国企,董事长吴连帆曾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为重庆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1990年代初是中国民营经济野蛮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借船出海”是一条时髦的路子,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初兴的契机,也是埋下原罪种子的时刻,如虚 增注册资本金等深为日后所诟病。有趣的是,中建科和重庆通达均有股东后来在江湖上臭名昭著——中建科股东之一的大鹏证券于2005年破产清算,朝华科技股 票至今已停牌3年;重庆通达股东之一的深圳中贸源则是已于2009年被强制注销的一家皮包公司,它曾使上市公司ST磁卡陷入债务泥潭,至今仍未抽身。

1998年同时是吴亚军和李锂的分水岭。对前者来说,其第一个住宅项目——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龙湖花园南苑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第一 位,她在重庆政商两界声名鹊起、如鱼得水的日子开始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锂于这一年撤出重庆,迁至深圳,第一原因是他受不了重庆官员对他的“太多关 照”,第二原因是公司股东之一的杨向阳将他介绍至时任深圳市简称高新办主任、现任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的刘应力的屋檐下,后者在土地、税收和银行信贷等方 面给李锂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并承诺他深圳各级政府不会像重庆一样有无没事来“关照”企业,但同时也向李锂开出了一个条件:将重庆通达公司注销。

一家名叫龙湖地产的地产企业从此在重庆崭露头角,而一家名叫海普瑞的高科技医药企业从此与重庆擦肩而过。直到今天,重庆医药产业也很难拿到台面上 来,12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但进入全国百强的仅有两家,重庆医药业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最好的排名是第12位,但2009年已跌至第20位。

就算李锂当年没有从重庆出走,重庆也未必会诞生今日之海普瑞和首富李锂,因为“有形之手”伸得太长的市场一定制造不出伟大公司,当然,由深圳市政 府、中投证券、美国肝素钠产业变局和高盛共同缔造的148元“天价发行价”的海普瑞是不是一家伟大公司,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但是,就算吴亚军当年不是留在重庆,而是选择到别的省市,今天的龙湖地产和女首富吴亚军也一定会诞生,一来,吴亚军当年借的“船”是部委下属企业, 而非重庆市属企业,二来,第一个项目获得盛誉之后、成为重庆地产标杆企业之前的五年间,能受到近20位中央、部委及外省(市)重要官员的视察和问候,此等 礼遇是任何一个地方民企所无法想象和企及的。

可谓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基于此,海普瑞2008年后开始业务出现井喷,但始终没有向重庆伸过触角,当然这也与其为提防上游供应商、去年在成都彭州县 与一家四川农业龙业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有关;而龙湖地产将总部搬至北京,吴亚军“出走”(此出走非彼出走)重庆,并有意深耕京津及大长三角地区等举措,丝 毫不会导致她在重庆受到隐形的钳制,相反,吴亚军成为女首富的最早预言者其实是重庆市长黄奇帆。

使吴亚军和李锂站在首富队列的重要一环是登陆资本市场。意味深长的是,龙湖地产上市后,吴亚军的丈夫蔡奎,辞去了此前所任的执行董事和副董事长等职 务,转而到和吴的一间私人公司做一级土地开发整理、高尔夫等项目;而海普瑞上市后,家族企业的架构没有任何变化,李锂任董事长,妻子李坦任副经总经理,李 坦的哥哥单宇任总经理。公司一切业务和交易合同由李坦这位强势贤内助签定生效。我问单宇有无考虑过聘请一个曾在经验丰富的欧美医药行业的经理人来做 CEO,一来逐渐“去家族化”,二来“师以长技以制夷”——海普瑞产品99%出口。他说没有。从风险规避意识到拿捏政商关系等层面来说,李锂家族始终逊色 于吴亚军家族。

想起来吴亚军和李锂的两个细节。上市前夕,有人问吴,你对现在的人生满意吗?“求仁得仁时就很满意,”吴亚军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回答:“反之就不满 意。”而海普瑞上市前,偶尔到KTV唱歌,李锂首选歌曲总是《将进酒》,最后一句歌词是“今宵有酒今宵醉,莫再提起那人世间的是非。”他们形似而神不似的 “首富路径”,是中国地方民营企业“乌鸡变凤凰”的两处写照,他们的幸运与尴尬,他们的愿景和担心,也都有着鲜明的代表意义和时代印记。

(发表时有删节,链接: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0-07/02/content_30617.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59

“福建首富”陈发树10亿买一个“资本帝国”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9/5OMDAwMDE4NTk5OQ.html


新 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左)与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右)

 




编者按

2008年 4月15日,“微软终身荣誉总裁”、原盛大网络总裁荣誉等身的唐骏,以中国第一经理人的身份,踌躇满志地投奔刚刚从紫金矿业里大发其财的福建新晋首富陈发 树旗下,唐骏当时的豪言壮语是:“未来3-5年内将推动旗下5家公司上市,以圆老板陈发树进富豪榜前三名之梦”,其后,又表示“已经为新华都做了5年规 划,要从16亿元发展到100亿元”。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陈发树除了因为号称捐赠83亿,受到广泛质疑,被放在公众舆论的 火山口烤了一把之外,新华都集团旗下并无新增上市企业,唐骏承诺的100亿帝国现在看起来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微博上有人说“你的成功很难复制,但是,你的学历可以复制。”

如今,唐骏“博士门”丑闻曝光,当时豪掷10亿请来“中国第一经理人”的陈发树依然躲在幕后,不肯透露只言片语,只有唐骏的秘书 对外宣称,唐骏不会从新华都集团辞职。“福建首富”和“中国第一经理人”之间戏剧化的结合,如今看上去像不像一个“土财主”和一个“老军医”之间的离奇故 事呢?

同题报道:唐骏又一谎言: “联游三个月登陆纳市”

专题策划:真假唐骏

一向擅长娱乐的“打工皇 帝”唐骏,正在品尝被娱乐的滋味。

连日来,“打假斗士”方舟子一路穷追猛打,旁征博引直指唐骏学位造假、创业经历不实等“皇帝新装”,一石 激起了千层浪。

饶有意味的是,唐骏举证从PacificWestern(太平洋西部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方舟子却也有证据表明这是一所没 有获得认证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

“为什么在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他的论文?”方舟子指出。

但唐骏对方舟子的进一 步发难已不再理会,并且明确表示:第一,今后我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后。第二,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

而 此番唐骏被推上风口浪尖,亦牵涉了其此前任职的盛大网络(SNDA)和目前服务的新华都集团。

上市公司牵涉其中

此 次大肆吸引眼球并引发热议的方舟子质疑唐骏事件,已呈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势。

据方舟子举证,盛大网络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 布的招股书中,称唐骏是太平洋西部大学电子工程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学的双料博士。

而唐骏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却声称,由于没有在日本获得 博士学位,感到很遗憾,所以要在美国读一个博士学位。在其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唐骏也提到他放弃了将到手的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去了美国。

“如 果招股书提供了虚假信息,问题严重了。”方舟子认为,“如果唐骏并没有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学位,却在招股书中声称是名古屋大学的博士,那么是向美国证监会 SEC提供了虚假信息,依据美国法律,将会被追究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文件造假被认为是严重的过错, 即使是非故意的瑕疵,也容易引起股东集体讼诉。但也有律师表示,总裁学历介绍存在纰漏,毕竟和业绩关系不大,不同于专利或者商标,不足以引发公司的法律责 任,要处罚也是针对提供虚假信息的本人。

资料显示,唐骏离开微软后,于2004年2月加入盛大网络任总裁,当年5月13日,盛大网络在纳斯 达克正式挂牌交易。而盛大网络给予唐骏的薪酬是,约250万股的期权,分4年执行。

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版本是,在盛大网络4年,唐骏三次 赴华尔街路演,每次都演绎出一段股价翻倍的故事,他自豪地称其路演为“唐骏模式”。

不过,方舟子质疑盛大网络招股书关于唐骏的信息披露问题 已有两天,截至发稿,盛大网络及美国监管部门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事实上,新华都集团实际控制人陈发树为第三大股东的青岛啤酒 (600600.SH,00168.HK),唐骏亦代表其出任董事一职,但该公司在2009年9月15日公布的董监事候选人简历中,对唐骏只是简单提到 “分别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受聘为北京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聘教授”的模糊介绍,与另一董事候选人山崎史雄和监 事候选人小路明善均公布毕业院校及专业的简历,存在明显差异。

但影响更大的无疑是唐骏担任总裁兼CEO的新华都集团,而唐骏秘书已明确对外 宣称,唐骏不会因此从新华都集团辞职。

“新华都集团旗下已有企业正在运作上市,唐骏事件或多或少都会给其上市进程带来负面影响。”福建一位投资界人士认为。

5 月29日,唐骏在参加2010年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时透露,上海联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于3个月内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

联游网络官网资料显 示,唐骏为董事长,曾任盛大网络旗下浩方在线CEO的梁永伦为该公司CEO。

唐骏还是港澳资讯董事长,此前,唐骏亦公开表示,未来3年让港 澳资讯成为国内上市公司,已经在与券商进行接触,希望能尽快上市。此外,唐骏6月10日在长沙说,在3到5年的时间内,将新华都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运作上 市。

“按唐骏的说法,新华都集团将要上市的企业至少已有3家,联游网络的目标是登陆纳斯达克主板,这种做法显然就是唐骏在复制当年盛大网络 的经验。”上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方舟子质疑唐骏事件是否对新华都集团构成影响,在不到两个月后即可见分晓,因为按唐骏说法推 算,联游网络在8月底之前就可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其成功与否就是一块检验结果的试金石。

“偶像”的坍塌

“唐 骏更像娱乐明星,而非他的职业经理人角色。”一位多次与唐骏接触的媒体人士认为,“他比一般娱乐界明星做得好是,只要采访过他,基本都会记得你,只要有开 新闻发布会,就会往你的邮箱发邀请函,甚至一家媒体重复邀请好几个记者,有些重大节日还会寄送小礼品。”

唐骏更是在其著作《我的成功可以复 制》中表示,2008年4月15日,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发出邀请的每份邮件、每条短信、每个电话都出于我自己之手,应 邀前来的媒体记者,我能叫出绝大多数人的名字。

但与对待媒体记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新华都集团人士透露,唐骏极少与公司其他高层沟通,也 几乎不到各部门走动,即使是高层聚餐,他大都一言不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10亿元天价“转会”新华都集团后,据唐骏自称,2009年, 合计青岛啤酒和云南白药(000538.SZ)两笔投资,新华都集团的股权投资回报30亿元,投资收益高达84%。

公开资料表明,2009 年5月7日,A-B Jade向陈发树出售其所持青岛啤酒约7.01%的H股股份,每股作价19.83港元,总价2.35亿美元,该交易于当年6月24日完成过户手续。

2009 年9月10日,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云南红塔集团将其持有的占12.32%的65813912股国有股,转让给陈发树,每股价格33.543元,转让总价款 为2207596050.22元。

至7月8日收盘,青岛啤酒H股和云南白药股价分别是36.85元与64.83元,陈发树的投资账面收益已 接近翻倍,这表明当初陈发树减持紫金矿业转手这两家公司堪称明智。

不过,据云南白药一季报披露,陈发树受让的股权尚未得到国资委批复,且股 份转让协议约定这笔股权过户至陈发树名下之日起20个月内,不通过任何方式转让或委托他人持有、管理所持有。

“从时间上看,青岛啤酒和云南 白药的投资应与唐骏有关,但港澳资讯就与其宣称的有出入,一些新闻报道皆称是唐骏主导。”前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2008年4月21日公布的 新华都(002264.SZ)招股书申报稿表明,新华都集团持有港澳资讯1706万股,占比51.7%,法定代表人是陈发树。以此推算,早在陈发树聘用唐 骏之前,新华都集团就控制了港澳资讯。

而在2008年6月30日举行的收购港澳资讯新闻发布会上,唐骏放言,将用3年时间,将港澳资讯成功 打造上市,“上市地点应在国内,创业板或A股”。

实际上,唐骏加盟新华都集团之初,曾承诺“未来3-5年内将推动旗下5家公司上市,以圆老 板陈发树进富豪榜前三名之梦”,其后,又表示“已经为新华都做了5年规划,要从16亿元发展到100亿元”。

但时至今日已经两年多时间,新 华都集团旗下并无新增上市企业。

不仅如此,虽然投资收益明显,但新华都集团的实业经营却不尽如人意。

2008年7月31日挂 牌交易的新华都,首日开盘暴涨136.1%,成为当月开盘涨幅最大的上市新股,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2007年至2009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1 元、0.71元、0.64元,呈现逐年递减之势。

“业界对唐骏的质疑还很多,比如新华都慈善基金在福建注册成立,属于地方性的基金会,约束 不小,但其第一项捐助基金是建立100所希望小学,却没明确建在哪里,而据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却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小学校弃用。”上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虽然投资青岛啤酒和云南白药的账面收益看得见,但唐骏前后矛盾或摇摆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声称要将新华都集团打造成 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企之一,可是其之前所说的战略是多元化投资,后来又改为多元化实业经营。

或许对于唐骏来说,正如其所说的“我经营我自 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这个企业在打工”。

一份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唐骏演讲片段可以互为映衬:唐骏要离开微软时,比尔·盖茨打 电话给其——你真的不可以留下吗?我可以给你任何位置,随便你选。而唐骏回答,我离开中国太久了,我得回去参加祖国的建设。随后盖茨立即召开董事会会议, 一致同意授予唐骏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称号。

“这是历史上唯一的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称号,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就因为 我曾经给盖茨讲了一个八卦的故事……授予我终身荣誉总裁,盖茨就可以一辈子把我留在微软了。”

而唐骏,很大程度上依靠那本被指称前后版本 博士学位表述不一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成为青年导师。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的管理可以复制,我把微软的经验,复制到了盛大,复制到了 新华都。”唐骏说,“我相信我的这些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中国的任何一个企业,在中国、全世界任何一家企业,我都可以去做管理。”

而唐骏和 陈发树的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他们之间戏剧化的开始,如今又有了戏剧化的插曲,是否也会有戏剧化的结局呢?陈发树真的掏了10个亿吗?又或者 只是又一场瞒天过海的炒作而已?








首富浮沉錄

2010-7-12 商周





在登上世界首富的前一年,比爾. 蓋茲(Bill Gates)被記者問道,「你知道自己此刻身價多高嗎?」他給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請記住,我擁有的不是美金(鈔票),我擁有的是微軟股票,人們是透 過乘法運算,才把我的財富變成驚人的天文數字。」

過去十年,全球股票市場蓬勃發展,創造出許多新的首富面孔。成為一國首富,也許不那麼難 了,但要一直獲得股票投資者的肯定,蟬聯首富,仍舊不簡單。不過,在二十一世紀,無論日本或全球,總是有些人能像比爾.蓋茲一樣,成為首富榜上的長青樹, 即使財富一時因股票下跌而縮水,仍有機會東山再起,這些人又是何以致之呢?

首富新常客 趁全球化浪潮,傳產業崛起

中國作 家吳曉波,以二○○五年《富比世》富豪榜榜單為準,研究了三十個國家的首富,觀察到一個現象:當今歐美各國的首富中,幾乎沒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財團,反倒是 一些經營傳統行業的公司,不管賣的是衣服或是飲料,因為順利搭上全球化浪潮,異軍突起,成為各國首富榜的新常客。譬如,西班牙首富,是服裝品牌ZARA的 經營者。荷蘭首富,則是啤酒商海尼根(Heineken)的繼承人。

以此為準,回頭看看二十一世紀的日本首富,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

二十世紀八○、九○年代,日本富豪榜是房地產大亨的天下,但進入二十一世紀,曾經登上日本首富者,除了森信託的森章外,已經不再有房產大 亨了。其中,Uniqlo的柳井正、任天堂(Nintendo)的山內溥、三得利(Suntory)的佐治信忠、軟體銀行(SoftBank)的孫正義, 他們都在各自的專業上建立起難以挑戰的地位,將觸角跨到海外,御著時代之風而上。

柳井正,經營的是服飾店,卻能做到全球聞名。他早先一 步,將產業鏈布局至中國和東南亞,取得成本優勢,終於雄霸日本。之後,能否更上一層,就看海外的營收戰果能否繼續擴大,做到柳井正目標的世界第一。

山 內溥,帶領一家經營紙牌、撲克牌的老商號任天堂,轉型成功走入電玩產業。他曾走過早年紅白機的成功,也經歷過被Sony、微軟聯手壓制的低谷,卻能帶領任 天堂在電玩產業上堅持下去。一九九○年,山內溥首度進入《富比世》富豪榜,新的世紀,他仍在榜上,當任天堂開發出全球市場都埋單的Wii遊戲機後,山內溥 榮登日本首富。

軟體銀行的創辦人孫正義,當年靠著經銷軟體業務累積了第一桶金。但孫正義不局限自己於日本,抓準了網路時代的新潮流,跨出 海外不斷進行投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美國雅虎,中國阿里巴巴兩大網路公司草創初期,就入股投資。雖然網路泡沫的破滅,讓他不再如二○○○年時一樣 風光,但持續耕耘海內外的網路市場,仍讓他在二○○七年時,重溫日本首富寶座。

佐治信忠,是飲料事業三得利的繼承人,儘管不是白手起家, 卻跟隨父執輩的腳步,不斷在全球化的時代找尋機會,壯大自身的飲料事業。自上世紀末起,三得利走向全球,搜購英、法的酒廠,德、美的葡萄園、新加坡的食品 公司、紐西蘭的飲料品牌。當年,三得利創始之初,夢想是「要做屬於日本的威士忌」,三代傳承下來,幾十年來堅守飲料業,不僅完成了當年的夢想,也將子嗣推 上了日本首富。

富豪榜洗牌滿 靠土地發財,終隨房市泡沫隕落

與這些新首富形成強烈對照的,是上個世紀的日本首富堤義明 (Yoshiaki Tsutsumi)。當年,堤義明和他掌管的西武集團,靠著土地開發大發利市。一九八七年,《富比世》第一次公布全球富豪榜時,獨占鼇頭者,就是堤義明。 然而,這位曾經的全球首富,雖然在日本稱王,大至日本國土重建計畫,小至一間二十平方英尺的雪糕店,都屬他事業經營的範圍,但隨著日本房地產泡沫的崩潰, 無法創造新核心事業,游走法律邊緣的堤義明,僅僅二十年的光景,已全然掉出富豪榜外,○五年還因為偽造文書、內線交易、逃漏稅等罪被捕入獄,晚節不保。

靠 家電零售業發達的中國前首富黃光裕,曾經感嘆:「做PE(私募股權投資)、玩資本,比賣家電賺錢快多了。」從此投入金錢遊戲的他,最後也落得和堤義明相仿 的下場。做對一件事、一項專業,可以讓一個人成為首富,但要維繫住這個榮耀,需要的卻是將那一件事、一項專業,持續做對到底。

延 伸閱讀:近十年日本首富

柳井正 年份:2010、2009 產業:服飾業 現況:日本首富

森章 年份:2008 產業:房地產業 現況:日本第3富豪

山內溥(註) 年份:2008 產業:電玩業 現況:日本第7富豪

孫正義 年份:2007、2000 產業:資訊業 現況:日本第4富豪

武井保雄 年份:2006、2001 產業:個人消費信貸 現況:晚年醜聞纏身,遭判刑入獄,於2006年過世

佐治信忠 年份:2002至2005 產業:飲料業 現況:日本第2富豪

註:《富比世》除全球富豪榜外,每年會另外公布日本富豪榜,由於股價統計時 間有出入,'08年山內溥和森章,分別在不同榜單上成為日本首富。唯除該年外,以上統計皆以全球富豪榜為準。

資料來源:《富比世》網站




玖龙纸业张茵:偏执女首富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30/141229.html


 从2003年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三年后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 富,再到两年后遭遇滑铁卢以及2009年重返富豪榜前茅,张茵在“七年之痒”中划出了一条“N”型曲线。在其耀眼的成功背后,她与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行事方 式极其相似,是一个强势管理者,但不愿抛头露面,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能力。

  如果你在2008年10月底买入了代码为02689的港股,然后于2009年12月初卖出。你一定是个遭万人嫉妒、偷着乐的家伙。

  因为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近0.7港元到逾14港元,它翻了整整20倍。

  这一股票是玖龙纸业,没错儿,就是2006年制造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的那台“机器”。在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100周年之际,CNN推选出亚洲最具权力的8位女性,来自中国的“纸业女王”张茵荣登榜首。

  “麻涌镇的不少村民去年都买玖龙的股票呢!”今年3月2日中午,53岁的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穿着白衬衣、黑色毛背心、绿色羽绒服,与2008年底全球经济陷入泥潭的焦灼以及不久后父亲去世时的悲恸相比,如今的张茵和她的股票一样神采奕奕。

  麻涌镇位于东莞市,是玖龙纸业大陆总部所在地。这是一个人口只有10多万、且外来人口近半的“小镇”,2009年利用外资额却达2.5亿美元,小镇红人张茵更是以330亿元身家重回胡润百富榜前茅。

  从“第一位上富豪榜的东莞企业家”到“废纸女皇”,从“两会炮手”到“血汗工厂女老板”,抑或今日甚为时髦的“低碳富豪”,张茵从进入公众视野那天起,就开始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她脚跨中西,其成功缘于在美国发现了废纸生意,并巧妙地利用了南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在其耀眼的成功背后,她与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行事方式极其相似,是一个强势管理者,但不愿抛头露面,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能力。

  “我不习惯抄近道”

  当玖龙走出泥潭,业绩节节攀升,众投行与投资机构纷纷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的并购方案,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

  “我们绝不能上什么富豪榜。”2003年10月3日,玖龙公司收到胡润发来的关于核实张茵财富数字及相关信息的邮件后,张茵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劝阻。

   这种情绪并不难理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东莞企业主进入过富豪榜,东莞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二线城市之一,从来都笼罩着一件神秘的面纱。藏富于民一 直是它的一大特色,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茅(2009年GDP近3800亿元),但人们却很难看到所谓的“富豪”或“企业家”主动出没在形形 色色的论坛、峰会或是镜头前。

  第二天,张茵托丈夫(玖龙集团副董事长、行政总裁)刘名中回复胡润。邮件是用中文写的,口气甚为含蓄:“贵公司关于中国大陆百富榜的传真收悉,非常感谢。经研究,有关贵公司要求敝公司给予答复的内容,我公司不考虑出版。谢谢!”

  胡润没有回复,张茵心急如焚。10月6日深夜,以为胡润不懂汉字,张茵敦促刘名中给胡润又发了一封英文邮件:“……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只好对簿公堂了。”

  胡润最后“辜负”了张茵,张茵以25亿元的财富排在2003年胡润百富榜第17位,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

   不过当时鲜有人关注她,因为那一年的首富是32岁的青年才俊丁磊。直到2006年她也“晋升”为首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张茵不是“黑马”,亦非 “土鳖”——她1985年怀揣3万元跑到香港捞世界,3年后在东莞建立自己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1990年又跑到美国创始美国中南公司,一中一美,倒 买倒卖,搞得有声有色。成立玖龙纸业是1996年,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现在已是东莞、江苏、天津、重庆四个基地,逾800万吨的产能 了。

“她总是风风火火,冲劲十足。”一位玖龙的职员说。1990年前后纸业市场规则混乱,这成为她异军突起的契机。而她从创业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中虽多有磨难,但整体而言顺风顺水,这从另一方面又加固了她偏执的脾性。

  中国经济最疯狂年份之一的2007年,似一场近乎癫狂的盛宴,众上市公司股价升天,万马奔腾,有人揶揄彼时的公司“没事儿就融点资”——个中心态有二:一为趁热打铁,一为未雨绸缪。这一年,A股市场融资额超过8000亿元,与港股市场旗鼓相当。

  在这一年中,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玖龙纸业,只是发行了两期4亿港元的短期融资券。“我们当时并不缺钱。”张茵回忆称。

  事实确实如此。2007年玖龙股价最高升至逾27港元,加上银行授信充裕,张茵虽亦忙着跑马圈地,但没人会相信玖龙有一天也会缺钱花。于是,张茵多次对外声称不会通过增发或配股融资。

  问题是缺钱花的那一天不久就来临了。2008年底,坊间甚至传出“玖龙濒临破产”的传闻。张茵先前不搞股权融资的承诺,此时被不少人拿来作笑料,有人称她“好傻好天真”。。

  然而,当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举措时,张茵仍不认为自己犯过傻。在她看来,未来股价可能会更高,“急于图一时之快而稀释自己的股权的行为未必明智”,她振振有辞地对南方周末记者称,“我们(家族)现在还牢牢掌握着玖龙70%的股份呢。”

  张茵家族在2009年通过出口转内销等策略调整,以及延续之前通过回购公司股票、提前偿付部分银行贷款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法,使玖龙走出了泥潭。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之下半财年盈利超过13亿元,相比前半个财年增长了3倍。

  于是从花旗到大摩,众投行像令人爱恨交织的墙头草,一改先前的看空,重新将玖龙调高至买入评级。由于行业复苏与并购重组被普遍预期为造纸业的两大关键词,不少投行与投资机构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美轮美奂的并购方案。

  “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张茵说,“我不习惯抄近道。”

  不合时宜的偏执

  绝大多数时候,舞台上的张茵表现得与一般的东莞企业家无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做事,有时喜欢“认死理儿”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张茵而言,商业上的偏执让她受益匪浅,但对外交往上的偏执却使她差点栽了大跟头。

  两年前,香港一家民间团体发布的一份《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中,玖龙纸业赫然在列。舆论哗然,张茵大怒。她斥责这一民间组织是“无良组织”,加上后来广东省总工会的介入,她陷入了更大旋涡中。

   这件事让张茵焦躁的脾性,不愿正视自己、急于反驳批评者的软肋,一股脑儿地暴露在人们面前。最糟糕的是,彼时已上市两年的玖龙纸业,竟然没有一个维系公 共关系的部门。“公司一直做的是B2B的业务,所以很少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玖龙集团一职员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在我面前,张茵哭过。”广东总工会副主席 孔祥鸿说。风波的最终,以张茵合作的低姿态收场。

  不过佟剑(化名)并不认为张茵当时真的意识到自己态度的不得体。佟剑是一家大型传播顾 问公司的负责人,“血汗门事件”后他找到张茵,为她梳理各个环节,并最终说服她签下一纸合作合同,“结果合同执行了一半时,事件平息了,张茵觉得再合作下 去意义不大,于是提前终止了合约。”

  如今的张茵已不愿提及此事。当南方周末记者和她聊起这一话题,她有意回避,“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她说,“那是一场战斗,更是宝贵的一课。”

   和王石、冯仑、李东生等出生于1950年代的企业家相比,张茵的国际化步伐貌似更早一些——1990年代她挥师美国,是日后对其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1996年,张茵的美国中南公司在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位列第四),眼界和胸怀应该更宽广一些。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舞台上的张茵表现得与 一般的东莞企业家无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做事,钟爱一些“笨方法”,甚至有时喜欢“认死理儿”。这一方面与她所在的行业——制造业有关,更与她执拗 的性格有关。

 不过,从2008年至今,张茵并非没有改变。一边是成立公关部,一边是搭建成熟的SAP企业管理系统平台,她开始提“百年玖龙”这一口号,那意味着家族从“企业”到“事业”的理念转变,和与合作伙伴从“生意”到“朋友”的角色认知的转变。

  尽管现在张茵和她的玖龙重新回到了顺风顺水的轨道上,再度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但她当下的挑战同样不小。中冶等央企进入造纸业,未来的硝烟无疑将更浓烈。业界惊呼:“国进民退”向纸业袭来。

  张茵显得甚为坦然。她称“国进民退”不足惧,专注度和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是玖龙的两大法宝。“我现在不向朋友推荐玖龙股票,且看五年后玖龙的发展吧!”张茵嗓音提高了几度。

  张茵的疲惫有时也会溢于言表。“我其实更看重家庭,”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招聘员工或经理人的时候,首先看的是家庭责任感。”

  2010年春节,张茵在国内过春节,小儿子也从美国回来了,在巴西呆了三十多年的公公婆婆首次回到大陆,一大家子济济一堂。张茵说,她找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