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風雲股份大獎 warren

http://hk.myblog.yahoo.com/warren_li19/article?mid=47

        在2011年開始, 首先祝願各位讀者新年快樂, 今年股市再創高峰, 大家在股市上有賺無蝕。有人說, 股市就是金魚缸 (上圖只用了小畫家畫, 所以手工不太好) , 筆者認同此看法。不過, 各位投資者除了對股價敏感外, 有沒有留意很多股份其實相當獨特, 因此筆者完成了第一屆(2010)香港風雲股份大獎, 獎項頒給10隻有特色的股份, 以下將談談獲獎的股份名單和獲獎原因。

趣味編號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霸王集團(1338)

獲獎原因: 2010年是霸王飽受困擾的一年, 先有洗髮水被驗出含有致癌物質, 以致銷量受到影響。後來事件雖然得到解決, 但又遭到政府要求公司更正包裝上所列出的功效。不過, 霸王養髮的效用似乎早以透過成龍的廣告深入民心。其實, 筆者一直覺得它的股份編號1338(寓意一生生髮)已是最好的宣傳。就算各位不買股票, 也很容易記得霸王的上市編號, 因為「選用霸王, 一生生髮(1338)! 總而言之, 這個獎項霸王絕對實至名歸。

獨特名稱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鐵江現貨(1029)

獲獎原因: 這隻股份可算是2010年上市的新股中名稱最獨特的, 很多散戶一開始都不知道它是幹甚麼的, 後來經過很多投資專家耐心講解, 大家才知它是一間在俄羅斯遠東和中國東北地區開發礦場、生產和加工鐵礦石和鈦鐵礦的公司。當然, 今年上市的博士蛙(1698)和好孩子(1086)名稱也相當獨特, 但它們的零售品牌十分出名, 所以大家都知道它們分別從事嬰兒用品和嬰兒車製造, 不像從事金屬相關業務的鐵貨般較少人熟悉。

體育推廣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伯明翰環球(2309)

獲獎原因: 公司前稱泓鋒國際, 2009年正式全面收購在倫敦上市的英超聯球隊伯明翰, 2010年初易名伯明翰環球, 是香港惟一上市的足球會。坦白說, 這間公司經常玩財技, 所以買了這隻股份的人大多換得一殼眼淚。不過, 這間公司收入主要依靠廣告收益, 因此伯明翰球隊在英超聯的表現會對其造成很大影響。總而言之, 愛看足球的球迷可以寓投資於娛樂, 因為伯明翰在球季的表現已可預見公司業績。不過, 對股市研究不深的人還是少沾手這類公司為妙, 哪管它大升或大跌。

最知你心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莎莎國際(0178)

獲獎原因: 莎莎國際今年業績表現亮麗, 維持派發特別股息, 又派送紅股, 以致股價全年勁升。不過, 卓悅(0653)I.T(0999)今年的股價和業績都相當亮麗, 而前者也有送紅股, 為何它們又奪不到這個獎項呢? 原因就是莎莎最懂得觸摸股民的心。其實, 卓悅和I.T2010年中股價已大舉上升, 但莎莎股價到9月仍是橫行階段。及後莎莎管理層成功將銷售化妝品那種了解顧客需要的做法複製到股票上, 乘著股價開始上升時模仿卓悅派發紅股。當然, 大家都知11紅股即是將股價12, 實際上股東毫無得益, 但人總是愛收禮物, 有紅股收股價便在年尾創下上市新高, 所以莎莎這個化妝品銷售大王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開心快樂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維他奶(0345)

獲獎原因: 2010年是維他奶成立70年的日子。除了「Friend70年」的口號和廣告深入民心, 新的包裝也大獲好評。不過, 2010年不但顧客開心, 股東也很開心。公司股價今年創出上市新高, 同時派息繼續增加, 年頭買入便可收取到超過6厘股息。另外, 員工有人工加, 也能分享到快樂, 因此維他奶獲獎大家應無異議。

        最後, 剩下的5個獎項下星期才公佈, 再次祝各位新年進步。

        如上述內容有任何錯漏之處, 歡迎各位隨時提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4

香港風雲股份大獎(II) warren

http://hk.myblog.yahoo.com/warren_li19/article?mid=53

 

老闆最愛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長江實業(0001)

獲獎原因: 2010年各位經常看到一則財經新聞, 便是李超人增持長實股份。統計之下, 原來2010年李超人和相關人士接近80次增持長實股份, 價格範圍由$86$120, 幾乎每個月、每個星期都在買。即使政府九招十二式出台, 也無損他增持長實的決心, 或許公司真的如他所言前景秀麗, 現在買入待數年後大豐收。當然, 原本和黃(0013)都是此獎項的大熱, 但後來李超人和霍大班等人增持和黃的力度明顯減弱, 所以長實最終奪獎。

安全至上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港鐵公司(0066)

獲獎原因: 2010年港鐵雖然發生過一點小事故, 但整體而言鐵路服務的安全程度仍達世界的一流水平。剛剛港鐵開始在未有幕門的月台也開始加建幕門, 將來乘坐港鐵相信會更安全。不過, 2010年港鐵不但服務安全, 連股價也相當「安全」, 全年股價大多在$27$30窄幅徘徊。地產和收租股大升當然沒有它份, 但政府出辣招時其股價也不甚下跌, 甚至年尾總裁宣告明年退休它的股價也沒有反應。所以說, 港鐵的小股東真的可以全年不聞股市, 待它的股價長線上升, 加上每年8%的股息增長, 便可不用失眠也飲得杯樂。坦白說, 筆者也很喜歡此股份。

失而復得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友邦保險(1299)

獲獎原因: 友邦保險的上市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最先是金融海嘯後AIG為了減債才願意割愛分拆友邦上市, 經歷一番競爭後港交所(0388)終於說服友邦在本港而非新加坡上市。到2010年年頭, 各界已準備就緒, 迎接其上市。豈料到六月英國保誠(2378)突然橫空殺出, 迅速在本港以介紹形式上市, 然後部署大幅供股以吞併友邦, 這時友邦的上市隨時告吹。雖然保誠膽色過人, 但似乎收購行動不太可行。不但遭到部分機構強烈反對, AIG也態度強硬, 不願減價, 最終保誠鎩羽而歸。到年尾, AIG再次重新啟動友邦上市計劃, 終於友邦在20101029日成功在本港上市。是次友邦上市可謂令股民、機構投資者、保薦人、港交所等有失而復得的感覺, 而是次併購風波的惟一好處是大家多了一隻保險股(保誠)可供選擇。

萬眾期待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農業銀行(1288)

獲獎原因: 自從工商銀行於2006年上市後, 最後一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農業銀行的上市時間便一直受人關注。經歷多番注資重組後, 農行終於在2010年上市, 讓苦等4年的股民能完夢。上市當天, 農行的管理層、行政長官曾蔭權為首的一眾高官、港交所眾高層齊集交易大堂, 見證這間巨無霸的上市。農行由原審計署副審計長項俊波任董事長, 管理層可謂星光熠熠。及後農行由招股價$3.2升至現在的$4, 股民4年的等待總算沒有白費, 也藉此感謝祖國再次給了本地投資者賺錢的機會。

新聞頭條股份大獎

 

獲獎股份: 電視廣播(0511)

獲獎原因: 香港風雲股份大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由無線獲得, 相信讀者也認同。2010年初, 四大唱片和無線的風波已在各樂壇頒獎禮上表露無遺。不久後的高層風波讓無線成為各大報章的頭條, 一句「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更立即風靡全港, 成為眾人心中的金句。到10, 無線索性雙管齊下。一方面劉醒、Stone Sir等角色繼續深入民心, 娛樂大眾。另一方面, 無線自己粉墨登場, 上演一幕無線收購戰, 娛樂性十足, 但這部「劇集」最終「爛尾」收場。不過, 昨日有傳又有新買家有意提出收購, 究竟最後是四叔、李超人或是小小超入主無線, 或是另有真命天子, 或是六叔六嬸繼續掌政則不得而之。可以肯定的是無線上頭條的次數絕對不比一眾演員遜色, 而收購戰的續集相信同樣令人期待。

        恭喜上述各得獎股份。最後, 筆者成立此獎項的目的是希望帶出股市輕鬆的一面。所謂「了解的越多, 喜歡的就越多」, 不知上述的獎項能否令各位對投資市場有多一份喜愛?最後, 再次祝願各位新的一年在投資上更得心應手!謝謝。

        如上述內容有任何錯漏之處或各位有任何言論想表達, 歡迎各位隨時提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4

風雲人物李兆基親撰08搵銀術

2007-12-20  NM




要數○七年風雲人物,本刊編委會一致認定,非李兆基莫屬。過去一年,他與家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傳媒的焦點,令人又羨慕又妒忌,香港的富豪甚至草根階層無不談論着李兆基

不少中環OL,對徐子淇嫁入豪門而當上李家媳婦,都投以艷羨目光;能夠像李兆基一樣,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都是富商的願望;而由李兆基一手成立的「兆基財經」,過去一年因全面睇好國企股,這超級基金市值由一千億再滾大至二千億元;其部署更成為股民的投資藍圖。

生於一九二八年的四叔李兆基,明年將踏入八十歲,在○七年結束之時,他接受本刊訪問,不但談股論勢,而且親手撰文,對股票、地產甚至其自身抒發己見,對讀者的投資以及做人道理均有所啟示。

年關將至,在美國次按及中國宏調夾擊下,至本週二收市,恒指已由高位下挫近兩成,成交量亦由二千億,回落至八百多億,大市陰霾密布,「亞洲股神」李兆基對後市睇法亦變得謹慎。

他上週二仍重申年底恒指可保三萬點,明春可重上三萬三的預測。然而美國的次按風暴令經濟進入嚴寒,到了週日,四叔亦修正之前的預測,指恒指明年春天才達三萬點水平,再延遲至秋天才見三萬三千點。

市況逆轉,四叔動輒得咎,又被人傳已沽貨,他如今小心行事。作為二千億基金的掌舵人,李兆基公開唱好股市和披露基金投資策略,惹來利益衝突的爭議。對此,李兆基搖頭輕嘆道:「嗰啲人就係衰,教識佢就累咗自己……我一路都係買嗰啲貨,冇出貨,教你買,我仲買貴咗,邊有着數咗!」現時股市回落,股民輸錢,李兆基恐怕成為箭靶,「有啲人,好像賭錢咁,輸咗發脾氣,唔知鬧邊個,要搵個人俾佢鬧。」李兆基不慍不火地回應,一百人中或有一、兩個人,自己做錯事又不認錯。「嗰啲(怨言)唔理,小問題。」

樹大招風收斂光芒

講到揹上「亞洲股神」之名的壓力,李兆基無奈地笑謂:「以後唔講咁多嘢了,怕麻煩,我冇着數,有時未瞓醒,親戚就打來問:(呢隻股票)得唔得啊?」

外間的批評,多少影響到四叔的 言論,相比去年初登股神寶座的意氣風發,已明顯變得謹慎。「我嘅身份,唔同分析員,我只係將兆基財經運作的心得,我自己(買股票)嘅表現,公諸同好、分 享……我唔收錢,冇錢賺嘅,講得多未必啱,仲有,講嘅時間至緊要。」他解釋,自己並非日日與傳媒講股票,亦不可能提供最新的預測。「好多時,我睇好幾日 了,你哋先來問我,都唔係『新料』了,可能遲咗兩日,已唔係最低位,追唔過了;又或者個市轉咗,我都唔係咁做了。」

四叔公開論股,自言對自己無好處,但仍孜孜不倦向傳媒提供資料,這次訪問,他還親自撰文,表達他對股市及人生的睇法。

上週二在國金二期七十六樓的主席辦公室內,李兆基見到記者便說:「我有嘢俾你哋。」隨即拿出一疊「股神筆記」,「我前晚寫咗兩個鐘頭。」

由 他親自撰寫,長達兩版A4紙的筆記,分為股票、地產、公益及自身共四個部分。股票篇不但排頭位,且佔了一半的篇幅,事關他最在意的兆基財經,已有驚人的回 報。成立於○四年底的兆基財經,截至今年十一月底,資產由年初一千億倍增至二千億元,即是一年內又翻了一番。港股雖有波動,但四叔仍相信○八年是「豐收好時年」,他預計兆基財經的總資產,起碼會有一成增幅,兩至三成則最理想。言談間,李兆基首次披露兆基財經明年的投資部署,同時細選出五大愛股,公諸同好。

明年五大精選股

亞洲股神心愛的股份,雖仍是以前所選的,涵蓋金融、能源及地產三大類的十一隻中資股,但是次訪問中,李兆基再將十一隻股份左思右度,逐一比併後,終於為散戶挑選出頭五位優質國企股。他表示自己一直有買入這五隻股,直至恒指上到三萬三千點才會停手。

首選為能源股,第一、二位,分別是中海油及中國神華。「我鍾意燒得着嘅油,煤都係…中海油細隻啲,翻身快,神華比中煤好,一條龍(生產),穩陣啲。」接着是金融股,上市以來,已帶挈李兆基進賬逾一百六十億的中國人壽,穩守第三位,招商銀行則壓倒中國海外,進佔第四位,榜尾是中國海外。「中國海外呢排地,要隔好耐先好 ……中國政府仲派人查緊發展商買地問題,睇吓有冇買咗唔起,整到啲地貴一貴。」不過,李兆基表示,相比碧桂園及富力地產,中國海外以前買下很多舊地,上市時間早,「估價冇估咁盡,好過新(上市)嗰啲。」

要計兆基財經資產,其實還有勁升的A股,有私人銀行家說,兆基財經現時最少有一億美金QFII額度。不過,看好中國的李兆基卻嫌額度少,「得幾億元咁少,買中都冇用,只係佔我哋入息嘅千分之一,唔成比例。」除了直接投資內地股市,李兆基更首度承認,曾在一些國企未上市前,購入該公司的原始股,當中包括平安保險。「(平安保險利潤)比而家嘅價,十倍都唔止!仲有冇?總之有就算數啦,唔好再問了。」平安保險上市時的發行價每股只是十元三角,現價八十元水平,估計李兆基購入原始股時只在幾元水平;而據知他的老友新世界主席鄭裕彤亦持有平安保險原始股至今,兩位順德同鄉賺個盆滿鉢滿。

春天過後暫停入市

揀完股再講入市時機。○八年雖是李兆基口中的「豐收年」,他卻明言,明年五、六、七月為股市淡月,將採取「宜守不宜攻」的策略。而三萬三千點對他來說,已經是頗高的位置,李兆基笑着打比喻,說到時自己應該已經「飽到不得了!」

但他指屆時也不會大手沽貨套利,「有啲股票唔賣得o架,升咗買唔返,而且做股票嘅唔可以冇貨喺手,只係有時會減持。」提到減持他特別敏感,「唔好話我減持啊,第日報紙又話我睇淡了,我係話唔好買咁盡。」

投資要致富,買股首要睇「大局」。「唔好斤斤計較小問題,要睇時勢、大趨勢,睇長啲,一年半載,幾個月。」明年李兆基仍然是睇好中國,唱淡美國。

「美國成日話減息救市、救次按,房地產跌咗好多,供樓嘅負擔唔起。美國有雙赤唔係好嘢,未跌盡,好像美金咁,一路慢慢跌。」「而中國是新興國家中最好嘅,雖然已經起咗一、兩倍,但仲有空間,未起盡。」

在股票漲價太高,有「位高勢危」趨勢時,李兆基教路,擁有一千萬資產的「中戶」,應在買入國企的同時,沽空美股。

買國企沽美股

「股票起到咁高,個個都驚驚哋唔敢買,但買開有鋪癮,唔想收手,呢個時候揸國企,空美股最好,淡起上來冇咁危險。」李兆基表示這個方法不但可減低風險,更可以「無本生利兼兩邊賺」。

「舉 例如果你有一千萬滙豐(股票),或者有樓未做按揭,就拿去按俾銀行,再叫佢幫你買一千萬神華,同時空一千萬美國最衰的股票,那邊(中國)起賺一萬,呢邊 (美國)跌又賺一萬,呵呵……一旦遇着大起大跌,美國及恒指通常都係一齊,一邊揸一邊空,又可以平衡番,風險比揸單邊為低。」李兆基不厭其煩地反覆解釋,但強調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八年。

「○九年美國跌到夠,中國又起到夠,就唔啱用了。」

李兆基更向記者展示一份名為「奧妙表」的股票清單,共兩頁紙,第一張是「精選可揸股票」,以國企為主,另一張是「首選可空股票」,全是美股。「你抄低我剔咗嗰十隻啦。這兩張紙我用咗好耐啦,一直都係咁做。」李兆基說。

四叔講股猶勝財經演員,原來背後有一群投資銀行家「發功」。據悉,最少有十五間大行的私人及投資銀行家為四叔服務,當中不乏經驗資深、在行內地位極高的一哥一姐,他們定期到四叔寫字樓「匯報」。

當中包括跟四叔搵食多時的高盛郭德勝。郭在富豪界中相當有名,服侍過鄭裕彤、南豐陳廷驊,甚至已故的小甜甜,能夠攀附到超級富豪身上,郭德勝身家亦不菲,不但家住山頂僑福道,揸法拉利,九月更斥資二千七百萬元購入上水御林皇府豪宅,配合四叔所言明年地產升兩成的預測。

上市王國發力

股票講得太多,還惹來證券界批評四叔似乎無心本港地產業務,對恒基地產的盈利前景有壞影響。四叔今次要反擊,更特別在他那兩頁訪問資料中寫了一大段回應,又主動說:「唏,你哋攞晒我啲料,都要講啲地產,對我公司有用嘅嘢。未來恒地會加速擴大,樣樣都快啲,快馬加鞭咁跑,股價以前呆啲,以後就唔再呆!」

恒地在本港有約三千萬呎農地面積,數量是全港地產商之冠,但更改用途及補地價過程冗長,加上近年集團並未在政府賣地及地鐵(現稱港鐵)上蓋招標中,吸納新的樓面﹐令投資界擔心其售樓收益下跌;但四叔自有盤算,他解釋,恒地明年有兩幅地皮會成功換得住宅樓面約四百萬呎,另有兩幅正磋商補地價;而相比政府在○六年勾地表中,住宅樓面只有約四百萬呎,○七年只是約五百萬呎,「即係差唔多等於全部我一個人買晒!(指集團換地的面積幾乎等於勾地表內的數量)」他滿意地說。

對地鐵上蓋項目無興趣因為利潤低,「你估賺到的錢點分,佢哋(地鐵)佔八成,我哋佔兩成,我哋又出建築費、出人才又畫埋則乜嘢都出晒,好似做建築商咁,所以將軍澳嘅地買咗都無用的,你明唔明。你一百萬呎地賺兩成,我自己一百萬呎地我賺晒,賺起上嚟仲要幾個開、幾倍的!」

 

在一線地產股中,向來走勢落後的恒地,今年股價一洗頹氣,近期守在六十五元左右,較年初上升約五成,而升幅亦與新地及長實相近。主因是恒地透過連串重組先私有化恒基中國、購入美麗華酒店及香港小輪後,再於本月初完成購入煤氣,令資產價值更直接反映出來。

煤 氣一年純利五十八億元,有歐資行的分析員直言:「重組的重點是有穩定現金的煤氣,恒地日後可以更靈活運用這些現金擴大業務,亦是利好股價的兩個主因之 一。」至於另一個惹市場憧憬的,是集團近期積極拓展中國地產業務,目前在北京、上海及瀋陽等約共有一億多萬方呎土地儲備,集團短期目標是增加土地儲備數量 至二億呎,都有望成為長遠增長動力。

掌控千億上市王國的李兆基,平日生活頗有規律,每朝起床耍太極或游水或打波(高爾夫球)兩小時,看報紙、電視及股票行情兩小時,按摩兩小時,靜坐兩小時,加起來共八小時。到下午三、四點,他會返公司,打理恒基及兆基財經業務,晚上七、八點才離開。

年近八旬的他,對養生十分重視,秘書經常放一碟水果在其桌上,而且會喝從西安運到的鮮搾桑汁。記者問到接班人選,他即耍手擰頭。「我咁多生意,生多幾個仔都唔夠呀!」四叔說。

四叔的長子、現年四十四歲的李家傑向來低調,但近年在四叔積極部署下已變得高調,未來更有望晉身政協常委。人大政協明年三月換屆,政協常委的委任,明年一月底之前就會拍板揭盅。四叔已 出動人脈及在大陸慷慨捐錢為李家傑「助選」,令李家傑成為今次的超級熱門:更何況李家傑以往多次參加由中聯辦為富豪第二、三代舉辦的國情研習班,又在今年 中與福建幫頭領施子清的四公子施榮忻組成「香港青年百仁會」,講明做公益慈善、只談經濟不沾政治,中央對他亦有了信任。

家傑家誠分掌中港

被 老父讚許「一百分」的李家傑,自八五年在英國Keele大學畢業後便加入恒基,主力開拓內地市場。現任恒基副主席的他,效力家族生意二十二年以來,亦漸見 實力。其實早年恒地中國地產業務前景一般,皆因其大部分土地在九十年代中以高價購入,售樓沒有利潤,甚至出現虧損。同時,集團在管理上亦遇到問題,較為人 熟悉是北京恒基中心被大租戶走租,令集團損失以億元計。而由李家傑擔任董事長的恒基中國上市九年後,亦在○五年被恒地私有化。

如今養精蓄 銳,加上內地經濟起飛,這項由李家傑話事的業務變得有前景。今年初,他更破天荒帶傳媒到西安考察,介紹集團旗下一幅規模等於本港六個太古城的住宅項目,可 見野心不小。信奉密宗、仍然單身的他參與不少慈善工作,對防止自殺問題熱心。他個人名下有一個「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曾捐款三百五十萬元給港大香港賽馬 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至於三十六歲的幼子李家誠,一直留港跟隨父親左右,李兆基更安排林高演做太子太傅。三年前,李家誠首次在嘉亨灣活動中亮相,之後亦曾代表恒基出席賣地,曝光率漸增。

除了協助打理香港業務,相比尚未結婚,甚至與緋聞絕緣的李家傑,弟弟李家誠另一重要角色,便是傳宗接代。過去一年,李家誠搶盡大哥風頭,先在澳洲設下豪門婚禮,迎娶女星徐子淇,與老婆奉命造人。今年七月,女兒李晞彤出世,李兆基十分痛惜孫女,更稱之為觀音托世。在四叔的辦公室枱頭,亦放了孫女的照片。

篤信因果心安理得

着重家庭生活的四叔,與子女關係密切,仔女對老父十分體貼,四叔身穿的西裝,都是他們安排師傅替他訂做的。至於如何教導子女,李兆基表示,人自己「正」,自然子女都「正」。「做事合理、合法,屋企人自然會追隨。」李兆基是老一輩講人情味、念舊的人,每年生日他都請一班老臣子到其麥當勞道家中一齊吃飯,員工都以能與四叔慶祝生日為榮,即使與前妻劉蕙娟離婚廿年,但幼子婚宴上她亦有出席,所謂再見亦是朋友。

縱橫商界多年的李兆基,甚少樹敵或傳出負面新聞,在一眾富豪當中可謂十分罕見。而他作為香港龍頭地產商之一,卻仍坐在同行新地的董事局內,四叔說:「大家都是世交,又無互相揸股份,好多嘢都一齊發展,互相幫助。」在辦公室內,四叔闢了一個房間做休息室,在休息室內放了兩張照片,一為李家誠一家三口合照,另一張則是與郭氏兄弟等人合照。

談到自身待人處世之道,李兆基開懷笑言:「做人嘅嘢,有因有果,對人光明正大。有行家,賣樓嘅,喺背後篤人,我冇做呢啲嘢。做人心安理得,好多人自然喜歡你,就算神,都會保祐你。」

在筆記上講述自身的一部分,李兆基提到對「財富」的看法,認為錢財要「識搵識使」,留有適當部分給下一代發揚光大,其餘便好像「管家」般分配出去,做公益事業。李兆基更真情流露,表示希望悠悠歲月,能以活得精彩為目標。

李兆基晚年加碼投入公益事業,除了密密捐錢予本港大學,又在內地搞農民培訓。近年,中外巨富先後宣布捐身家行善,除了微軟主席蓋茨,本港首富李嘉誠宣稱捐出三分一身家,成立慈善基金。不過,李兆基回應會否捐出部分身家時,直指這種做法是「冇用嘅」,「(捐錢)要一蚊當十蚊使,出錢出力,收效多好多。」言詞間,句句有骨,「捐個基金,幾十年後先做嘢,嗰啲好慢,唔係好犀利。」商家之道,做慈事亦講求效率及成效,此為李兆基的成功之道也。出錢出力,收效多好多。」言詞間,句句有骨,「捐個基金,幾十年後先做嘢,嗰啲好慢,唔係好犀利。」商家之道,做慈事亦講求效率及成效,此為李兆基的成功之道也。

 

堪輿學家李丞責表示,四叔辦公室風水布局不算複雜。國金有無敵維港景,但四叔選擇坐西南背靠太平山,而面向東北,這個坐向與禮賓府一樣。雖然沒有真海景,但就掛上一幅巨型維港油畫,同樣旺財。李丞責亦指出,四叔的辦公桌是「坤位」,而會客的梳化椅(相中最右方)是「乾位」。所謂天即乾、地即坤,但四叔寧願自己坐第二位,反映其為人謙遜,願意以人客為先。

 

近年李兆基密密捐錢,子女均現身支持,除李家傑(右四)及李家誠(左三),還有較少露面的長女李佩雯(左二)及丈夫李寧(左一),二女李佩玲(右二)及丈夫鄭啟文(右一),以及四女李佩儀(右三)。(《蘋果日報》圖片)

四叔幕後軍師

郭德勝高盛

洋名Kenneth Kwok,高盛董事總經理,年約四十歲,曾是公司年度超級經紀,一年花紅逾千萬元。據悉他已為四叔服務近十年,負責幫四叔在國企上市時「攞貨」,今年高盛有份擔任保薦人的新股,如遠洋地產及波司登等,四叔均有認購。

李兆基在訪問中指,郭德勝並非分析員,而是負責幫公司找生意,工作是服務及交際客戶。

周慧芬摩根大通

洋名Alice的她是四叔的頭號經紀,獲得的生意額更是行內數一數二。她在美國紐約大學畢業,九五年加入摩根大通的私人銀行部門,現職董事總經理。已為人母的她,分享成功之道時曾表示,做私人銀行家不能心急,要有耐性和專業才能與客人建立互信。

吳嘉妍法興

吳嘉妍(Amy)是法興的資深董事,主力為四叔投資衍生工具。早在○五年,法興頒了個「投資者創新金融產品大獎」給李兆基;而法興一直為四叔度身訂做衍生工具產品,年回報率高達兩成或以上。Amy原來投資物業也相當有心得,與家人投資大坑及跑馬地物業均有斬獲。

郭淳浩瑞士信貸

四叔投資新股進賬豐富,背後有本港「賓架一哥」之稱、瑞士信貸(香港)董事總經理郭淳浩效力,不時向四叔提供貼士。在英國劍橋大學主修經濟,郭入行近二十年,是鮮有華人在外資大行位居要職。為人熟悉的,包括他曾經在○四年,建議立法會新增「薪俸稅納稅人」的功能組別,又曾為四叔「度橋」私有化恒發;而他的太太就是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副秘書長的郭譚佩儀。

呂璧慧高誠財富

曾 愛上賽車、近年迷上油畫的呂璧慧(Celene),○六年在中環藝穗會舉行畫展時,當時仍在世的龔如心都有捧場。呂曾成立網上貿易公司,該公司由霍英東四 子霍震宇任主席,與城中富豪關係可想而知。○五年,她與另一合夥人成立高誠財富,並擔任公司副主席。至於感情生活,市場盛傳她與李兆基的稅務顧問、恒基數碼董事Douglas Moore(穆得志)頗投契。

恒基大內總管林高演

四叔在訪問中不忘稱讚其頭馬林高演。「(大家)同心同德……最緊要係夾得埋,啱key,佢諗嘅嘢(同自己)嘅差唔多。佢做嘢我好放心,有交代,有秩序,佢幫我好多,有時啲嘢佢都幫我做晒了。」而他對林高演可謂無微不至,林高演年前眼疾需做手術,四叔成立的仁安醫院隨時候命;他現時住在市值約七千萬的寶雲道富匯豪庭頂層單位,擁有私人泳池兼無敵海景,更是四叔指定給他的董事宿舍。十二月初,四叔向香港大學捐款五億元建研習坊,並以「林高演學堂」命名,使這位港大校友面上貼金。

七三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物理系的林高演,先加入滙豐任地區專員,之後被派往英國並考獲英國銀行公會的會員資格,回港後於滙豐貸款部任職。

林高演的姊姊林小芬與四叔份屬好友,八二年他獲四叔力邀加入恒地。八二年底中英前途談判,地產市道一潭死水。八三年恒地負債急增至五億元,公司面臨歷來最大難關。

理財上位法

這正是林高演上位的良機,他利用豐富的財務經驗接連出招,為恒地安排商業票據集資兩億;又跟稅局周旋,為恒地節省近億稅項;一度減持煤氣兩成六股權至百分之六,套回一億現金,使恒地安然渡過危機的同時,他亦漸漸取得四叔信任,於八五年升為恒地董事。

身為恒地最高薪的董事,林高演去年年薪達二千六百多萬;服務公司廿五年來歷年淨袋過億。林高演的辦公室設在國金二期七十六樓,跟四叔和李家誠同層。他至今依然獨身,現時除了為四叔處理恒地事務外,亦幫四叔的私人投資「兆基財經」,定期陪同四叔接見銀行家匯報股市動向。三年來「兆基財經」由五百億滾存至二千億元,但為人內斂寡言的他並不邀功,只公開大讚四叔是「世上最好的老闆」。

林高演的胞弟林高禹是恒地的顧問,於北角威邦中心設有其顧問公司,林高禹負責恒地售樓業務,與掌管租務部人稱「大小姐」、李兆基長女李佩雯「揸旗」,分庭抗禮。

行 內都知道早在十多年前開始,恒地在香港賣樓部署都由這位「顧問」一手策劃。「以前負責售樓的張炳強傳聞因為同林高禹性格不合而辭職,依家營業部總經埋謝偉 銓測量師出身,較多負責同政府講數同見傳媒,後面策劃的仍然是『顧問』。」有認識林高禹的人說。恒地賣樓在售樓處有歌星表演就是林高禹的主意,「皆因佢的 性格愛熱鬧,又試過請一大班經紀吃成十幾萬元的日本壽司,人緣亦唔錯。」

雙李打對台

在商界,李兆基與長實主席李嘉誠的關係,一直惹來多方揣測,二人絕少在公開場合一同露面。講到影響力,李兆基獲封「亞洲股神」,李嘉誠則素有「超人」之稱,兩人的言行均舉足輕重,亦經常成為比併對象。

其實,兩人同樣出生於一九二八年。李兆基生於三月六日,李嘉誠則是七月二十九日。以星座來看,前者是溫和的雙魚座,後者則是充滿霸氣的獅子座。論身家,單以上市公司市值計,李兆基擁有一千一百多億,較李嘉誠的一千四百多億為少,但兩人均設有私人基金,如李兆基持有的兆基財經,市值已達二千億元,至於李嘉誠,則未有公布。

二人同樣靠地產發圍,白手興家,但做生意的手法、風格卻大相逕庭。李嘉誠於一九七九年,從匯豐銀行手上,收購和記黃埔後,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資產遍布全球,包括英國的港口、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及分布歐亞的3電訊業務等。反觀李兆基,本業恒基地產,多年來業務仍以香港為主。不過,近年各大發展商紛紛北上尋寶,內地已成為長實及恒基,在香港以外的另一角力場。

股票方面,李兆基及李嘉誠的取態,更是向左走向右走。年中開始,李嘉誠便多次吹淡風,警惕市民小心股市風險;相反李兆基,則頻頻唱好股市。九月開始,李嘉誠陸續沽貨,先後沽出南方航空、中國遠洋及中海集運股份,共套現九十一億元。至於李兆基,則越跌越買,上月底恒指低見二萬六時,便宣布以百億元入市。

 

美國未跌夠,中國未起夠。

—— 李兆基總結○八年股市大趨勢,繼續唱好中國,睇淡美國。

揸中國,空美國,兩邊賺。

—— 李兆基教路,擁有一千萬資產的中戶,不要只買單邊。

滙豐係好股票,空一陣好了,唔好長空。

—— 李兆基眼中的滙豐,只是暫時受大圍氣候所拖累。

(恒指)三萬三時,我都飽到不得了。

—— 李兆基表示恒指到三萬三點時,便會採取只守不攻的策略。

我教識人,就累咗自己。

—— 四叔承認「股神」不易做,說出心頭好,股價升,他變相買貴貨,最慘是股民又要跟又要賴。

你跟你嘅事,唔關我事。

—— 最近李兆基講股時,都會先發出免責聲明。

做人有因有果,有行家,背後篤人,我冇做呢啲嘢。

—— 四叔分享營商處世之道,亦因此,縱橫商界多年,甚少樹敵。

人自己正,自然仔女都正。

—— 四叔教導子女之心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3

風雲人物李兆基投資秘笈2年賺500億

2006-12-14  NM




二○○六年,相信是投資者大豐收的日子。過去一年香港股市暢旺,每日成交三、四百億元,而國企股更獨領風騷;國企指數由年頭五千三百多點,一鼓作氣升至現時的八千七百多點;升幅達六成四。到港上市的中資企業,集資額達二千五百億元,較○五年多出一倍。

而在芸芸富豪當中,懂得捕捉這個投資黃金機會的,要數恒基主席李兆基;經營逾五十年地產業的他,及時於○四年轉型,以私人資金成立「兆基財經企業」,四出在本港或海外搜羅股票、債券及地產項目;其中國企龍頭股更是他的頭號獵物。代表作是中國人壽(2628),一鋪已賺過六十七億元。短短兩年間,兆基財經的資產由五百億元翻了一番達一千億。

七十八歲的李兆基眼光奇準,成為股市升浪的大贏家,被冠以「亞洲股神」稱號,現時在投資界的一舉一動,皆成為小股民的參考指標,二○○六年風雲人物非他莫屬。投資大豐收,又娶新抱的李兆基,可謂雙喜臨門,心情大靚的他欣然接受本刊專訪,大談投資秘笈,叮囑投資者要把握機會。

踏入十二月,可說是全民皆股。前後有十七隻新股登場,截至本週二,仍有八隻新股正在招股。「熟客」李兆基當然不會「走寶」,首選仍然是國企股。包括以五千萬美元入股中煤,及早已買入九百萬美元可換股債券的興達,另外中交及已上市的招金,李兆基亦有入飛。在「四叔效應」下,多隻國企股均錄得數百倍的超額認購,令股市如虎添翼。

準備飲新抱茶的李兆基心情極佳,在本週二的恒基股東大會上大談其投資心得,並於會後接受本刊訪問。

訪問中,李兆基首次爆出一個驚人數字,旗下私人基金 —— 兆基財經企業,資產已直逼千億元。「差唔多啦,做埋呢個月,應該可以翻一個開。」李兆基一臉自信地說。

兆基財經企業成立於○四年十二月,當時資產值為五百億元,公司的投資大方向由李兆基親自掌舵,是其進軍股壇的私人投資平台,五名董事中,除了李兆基,還有兒子李家傑及李家誠,妹妹馮李煥瓊及恒基副主席林高演。「大約兩、三年前,我就開始投資金融股票,以前就由投資銀行的基金經理做,而家就自己做。」李兆基透露,現時基金主要認購國企股及投資日本市場。

三招揀股大法

李兆基教 路,選股時,有三招基本功最重要。「首先係揀國家,我最睇好中國,經濟增長最好,其次係日本。第二,揀行業,首選四大行業,保險、銀行、能源,同埋地產。 最後就係要揀龍頭股,好像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中石油,隻隻都係龍頭股,我都想買國內地產股,我睇好o架,農村的人慢慢會移居到市區,到時就鬧樓荒。但現 時冇隻龍頭地產股,其他國內地產股銀碼細都買唔得多。」

談到投資心得,李兆基越講越起勁。「股神巴菲特有樣好,就係買股都作長線投資。我買新股,都係長線投資,揀啱鍾意嘅,就揸耐啲,就算過咗禁售期,准我賣都唔賣o架。」像中國人壽,當年李嘉誠及鄭裕彤均有認購股份,但在○四年禁售期一過,便分別在五元多水平,配售手上一半的股份套現;相反李兆基長揸至今,因為他買股票是作長線投資,「起碼等佢升兩、三倍啦。」

他於○三年十二月,以每股三點五九元買入的中國人壽股份,至今股價已上升至十九元水平,單是一隻股已有六十七億元進賬;而今年三月買入的玖龍紙業,短短九個月間亦翻了近三倍,獲利超過四億元。

翻查資料,兆基財經近兩年認購的十七隻新股中,有十三隻為國企股。截至本週二,單是持有這批新股,已為他帶來超過一百二十億元的利潤,相等於恒地○五至○六年度的盈利。

兆基財經企業 部分投資項目

 

強攻日本市場

李兆基更首次公開其在日本的投資。「日本股市,有十幾、二十年冇郁過,最近兩、三年開始復甦,息口開始有起色。我之前買入日本四大銀行股份及垃圾債券,都有一至三個開(倍)賺,例如三井住友銀行債券,以前三十蚊股,而家已經升到一百三十幾蚊。」李兆基看好日本市場,曾買入日本地產股,同時沽空美國地產有關的股票,因而獲利過百億元。

他解釋,投資日本市場是看到其經濟出現轉機,但最重要是:「睇到個時機,仲要有銀紙先買到嘢喎!」相反他指出美國經濟下滑兼「周身債」,因而沽空美國房地產有關的股份,「依家用衍生工具,一邊就揸日本,另一邊就沽美國。」

炒金出身的李兆基反而沒有沾手黃金,「金只係保值,無咩增長嘅,買銅、鐵或錫都有工業用途吖,金就無水出嘅。投資嘅嘢,講眼光睇時勢,唔能夠一本通書睇到老。」

問到基金運作,李兆基表示,兆基財經與不同的投資銀行都有合作,如美林、高盛等,所以同時間全世界有幾十萬人在幫他做事。「基金經理有新的市場資料,都會通知我,我就揸住先前講嘅三大基本功做決定。」除了親自落盤,李兆基亦十分勤力,每年都會去美林及高盛的總部會見投資銀行的高層,交換意見。

御用經紀亦發達

當記者提起他的金牌經紀,在高盛任董事總經理的私人銀行家郭得勝(Kenneth Kwok)時,李兆基初時一臉興奮地說:「你又知嘅?」言猶未盡,陪同在旁的林高演已出言打斷:「我哋唔會評論個別人士,佢只係sales,唔係頭先講的專業人士。」

不過據知郭得勝「湊」四叔這個大客已有十年,凡有新上市公司股份都會介紹予他。這位富豪經紀收入亦水漲船高,曾榮登高盛top sales,年薪最少二千五百萬元,家住山頂,並以法拉利代步返工。

雖然未必人人有四叔的眼光或做到其富貴經紀,但李兆基亦奉勸年青人,特別是打工仔,第一桶金很重要,「小儉就致富,儲到第一個一百萬,然後去投資,變二、三百萬。」不過年青時的李兆基並非雄心壯志要做千億富豪,反而抱着平常心。

李兆基四八年隻身由家鄉順德來香港,最初只是寄住姑婆位於跑馬地成和道的家中。當時他口袋中只有一千大元,最初只是在中環文咸東街的金鋪銀號掛單做買賣,李兆基說:「當時無立足之地,只求溫飽,之後有車用、有樓住就已經心滿意足。要用平常心,靠自己奮鬥,發揮自己能量。」

 

就是這種平常心,令他在商場上贏得不少好友。七五年,市傳怡和與港燈要敵意收購中華煤氣,當時煤氣董事局主席利銘澤遂與董事李國寶等,經股票經紀何廷錫介紹,找來李兆基入股,買入二十萬股煤氣,化解了煤氣的危機。之後李兆基更透過莫應基等經紀,在市場上密密增持,還應李國寶之邀請,加入煤氣董事局,至八三年利銘澤過身後才擔任煤氣主席至今。

到九三年,美麗華酒店大股東楊志雲家族,因掌舵人楊志雲於八五年去世,兒子多各有發展,欲將美麗華出售,其中想保留管理權的楊秉正就接觸李兆基,當時美麗華部分股東如何添和何善衡等,則把手頭股份售予長實及中信泰富,因而產生富豪爭奪戰。最後楊氏家族對長實及中信較為抗拒,怕入主後會撤換管理層,最後還是選了李兆基,他以三十三億五千多萬,買入美麗華百分之三十四點七八的股份,並信守承諾,讓楊志雲長子楊秉正主管業務,因而贏得不少商場朋友「念舊情、守信諾」的稱讚。

對於這兩宗交易,四叔笑說:「當時買煤氣係順其自然,買買吓變成我最多。煤氣好順利,最着數,美麗華冇錢賺,買嗰時二十蚊一股,依家十蚊,呢隻眼光麻麻。」他的左右手林高演亦補充:「四叔與煤氣、美麗華的家族關係友好,人家信得過四叔唔會買咗間公司返來將佢拆骨斬件。」

三劍俠情誼細水長流

在商場上,四叔有 不少好友,如在六、七十年代合組新鴻基的拍檔郭得勝家族。「當年新鴻基呢個名,『新』代表馮景禧(來自馮的新禧公司)、『鴻』係郭得勝(來自郭的鴻昌 行)、『基』係我個名。我做新地副主席冇衝突嘅,好似我哋一齊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成本二百億,到而家估值八百億,到今日都仲係好朋友。」

李兆基的幼子李家誠的新居,亦是新地發展的山頂施勳道八號倚巒,成交價一億七千多萬,是新地特意預留給李家誠的。而郭得勝的姪兒郭炳濠亦在恒基任董事,三劍俠家族關係細水長流。

至於經常與他「孖住」認購新股的股壇拍檔,新世界主席鄭裕彤,他亦謙虛地稱呼彤叔做「大佬」。「大家都係順德人,由細識到大,我當佢大佬咁滯,時時都有傾(偈)。」聽到四叔稱他做「大佬」,彤叔笑笑口說:「我大過佢一、兩年,炒股我冇佢咁叻,我有嘢唔識,都會問吓佢,大家一齊研究。」

今年七十八歲的李兆基,身體仍十分壯健,說話時中氣十足,記者跟他做訪問,他一開始便連珠炮發,滔滔不絕地講投資股市心得,未答完的問題,絕不容記者插口。他的保養秘訣,在於做運動。

養生之道心平氣和

他說喜歡每日早上去打波,下午兩、三點才返回公司工作。以往便有傳四叔曾與李嘉誠、鄭裕彤和林建岳,在粉嶺皇家哥爾夫球場打高爾夫球,並且口頭戲言一洞注碼數十萬至近百萬,一桿二十萬,結果四叔在個多星期內,輸掉一千四百萬口頭注碼,以後都不敢再「打大波」。二千年時,四叔更與何鴻燊、鄭裕彤、何厚鏵在澳門出席國際高爾夫球公開賽,閒時又會與一眾波友去外國打波,又會請幾個教練及買錄影帶回家研究,可見四叔「波癮」甚深。

閒時愛盤膝靜坐的四叔,每次打坐超過一小時,他曾對記者表示:「養生之道在於不輕易動氣,對人開放啲,涵養多啲,性情平和啲,便不容易緊張,心平氣靜,自然健康。」

對於食,李兆基亦甚有要求,據恒基職員透露,四叔至今仍在國金的總部內,設有員工飯堂,每日都有老火湯和幾道小菜,免費讓員工享用,讓他們午膳時不用在外面逼。而他自己,則另有私人廚師,為他準備午餐。

四叔的一眾好友表示,四叔十分喜歡吃順德菜,包括炆大鱔、順德魚腐、炒雙皮奶和金錢龜湯等。其中跟隨四叔打江山的開國元老,恒基地產執行董事李鏡禹更說:「佢喜歡去上環鳳城食飯,最鍾意食一味『龍穿鳳翼』,係將菜、火腿及瓜釀入雞翼入面,好特別。」

心急望抱孫

李兆基有三女兩子,由於與妻子早年離異,他便父兼母職,假日帶子女出外找娛樂,又為了迎合子女,特意學滑雪,與子女同樂。他兩名兒子家傑和家誠,是千億王國接班人。四十三歲的長子李家傑,現任恒基中國的董事長兼總裁,主力幫四叔開拓大陸市場,由於為人低調愛靜,篤信佛教及茶道,故此甚少負面新聞。

至於三十五歲的幼子李家誠,多年來都跟在四叔身邊學習,更由林高演任太子太傅,兩年前首次在嘉亨灣亮相,初試啼聲,上月更代表恒基出席賣地。

對於兩位太子的評語,李兆基連 說五個「好」字,「咁多行業,各有各打理,家誠樣樣都有負責,慢慢學,將來愈做愈好。家傑主要負責內地業務,佢哋經驗都夠啦,希望青出於藍。」他又希望兒 子放眼中國:「大陸前途好好,廣闊好多,香港地方細、人少,個個銀碼大咗,就唔夠闊啦,而家我哋係大陸都買咗好多嘢。」

上週五,李家誠宣佈與女星徐子淇結婚,有傳徐懷有身孕,二人將於本星期秘密飛往美國洛杉磯舉行婚禮。本週二的恒地記者會,便引來大班娛樂記追問四叔娶新抱事宜,他笑笑口說:「佢哋旅行結婚,環遊世界。」更表示已選購首飾作為給未來新抱的禮物。

對於未來新抱是娛樂圈中人,與李家成員一向低調的作風有所不同,他表示並不介意:「無所謂,而家時代冇咁封建。佢結咗婚會淡出,佢有細藝,又唔使出去打工。」對於未來新抱是否有喜,他便說:「唔知呀,佢冇講喎,要返去問吓,希望係啦!」新老爺,始終都恨抱孫。

李兆基家族圖

 

李兆基事業年表

1928於廣東順德大良出生,父親李介甫經營金鋪和銀號。

1934六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從商。

1941十二歲便學識看金、化金、熔金之術,出任黃金買手,又將舊紙幣漂白翻新,被稱為「神童」。

1948帶着一千元,隻身來香港,寄居於姑婆跑馬地家中,並在中環文咸東街的金鋪掛單,及後發展貿易生意。

1958與郭得勝、馮景禧等八人合組永業企業,開始進軍香港地產業。

1963與郭得勝、馮景禧三人組成新鴻基企業。

1965發生銀行擠提及倒閉風潮,之後內地十年文革開始,香港發生六七暴動,馮景禧缺乏信心,移民加拿大,李兆基反而趁低吸納,在港買入大量地皮。

1972新鴻基企業以新鴻基地產之名上市。

1973成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大量購入乙種換地權益書,又併購舊樓。

1975與長實、新地、新世界等,合作發展沙田第一城,成為新界大型屋苑的代表作。同年購入中華煤氣,助當時的中華煤氣主席利銘澤擊退怡和及港燈提出的收購。

1980開始投資中國地產,與友人在廣州合股興建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

1981將私人持有之中華煤氣及油蔴地小輪股份轉讓予恒地,並將恒地上市。

1984中英前途談判展開,樓股皆跌。收購永泰建業,易名恒基兆業發展(恒發)。

1991安排長子家傑進軍中國地產業。

1993由恒發斥資$33.6億收購美麗華酒店34.78%股權,擊退中信泰富及長實兩個買家。

恒地及恒發在市場集資$90億。

1995成立私人投資的仁安醫院。

被美國《福布斯》選為世界第七大富豪,擁$65億美元資產(約$500億港元)。

恒地配股集資$22億,翌年再集資$35億。

1997恒地在日本上市。

1998乘地產低潮,以$24.4億向恒地購入新都城一期商場及上水中心商場連車位,現市值共值$40億。

2004成立「兆基財經企業」,資金規模$500億。

2005成功私有化恒基中國及恒基數碼,但多次私有化恒發失敗。

12/2006大量認購新股,以大陸龍頭金融股為主。

陽光房地產上市。

他們眼中的「四叔

老友 鄭裕彤

新世界發展主席,與四叔同是順德人,相識數十年。

「佢 梗係叻啦!唔叻點賺咁多錢?我哋好好朋友。第一次合作係起沙田第一城,用分期付款,合作得好開心。我炒股冇佢咁叻,有時互通消息,一齊研究吓。大家成日一 齊返鄉下,佢係大良人,我係倫教鎮,差幾個字車程啫。佢娶新抱未請我呀,佢請我梗去,一定會送禮,佢個新抱好靚女呀!」

恒地小股東 何先生

七十一歲,持有恒地股票二十年。

李兆基私人炒股賺幾百億,講炒股好過做地產,唔係幾好,如果將投資心得放喺恒地就好啦!我買咁多地產股,淨係呢隻冇錢賺,而家仲揸住六千股,近兩年派息仲少咗。反而煤氣就令股東賺錢,好彩揸住兩隻平衡番都有賺。」

恒基樓炒家 鄭躬明

玩具城董事,經常大手掃入新樓炒賣。

「恒基賣樓都君真啲,咁多發展商中,長實樓嘅價企得比較硬,恒基樓就手鬆啲,炒家賺嘅水位亦多啲。舊年九月我用一億買咗十四伙聚賢居,而家賣咗四個,每個賺幾萬到十幾萬,不過都唔夠兩年前嘅嘉亨灣和味,我用一億掃咗廿個單位,兩星期內就摩走晒,賺咗二百幾萬。」

公司下屬 謝偉銓

恒基地產營業部總經理,加入恒基兩年,之前在市建局任物業及土地總監。

「佢係執行上嘅最高決策人,睇嘢好掌握到重點,大方向佢固然睇,佢仲有興趣睇埋則。呢間公司好有人情味,過時過節有利是之外,四叔生日仲會請公司管理層返屋企食飯。有老員工話要退休,四叔就同佢講:「我都未退休你退咩休呀?」

恒基開國功臣 李鏡禹

恒基地產執行董事,八十歲,認識李兆基逾五十年。

「我未被人討厭,咪做到而家囉!四叔好勤力,返唔返公司都喺度做嘢,公司咁多年都好穩定,我對公司好有歸屬感,返屋企瞓覺都諗住公司嘅嘢。我五十年代廿幾歲就識四叔,當時佢住跑馬地,大家都係做出入口嘅行家,最佩服佢收購美麗華同煤氣,都唔會將公司拆骨斬件,好重舊情。」

觀塘訊匯股票行,散戶阿叔

阿叔股齡五、六年,自稱四年前買下恒發,賺了不少飲茶錢。

李兆基係咁多個富豪當中最忠直o架!跟佢搵食實無死!我有抽佢嘅陽光啊,九釐息喎,好過擺銀行啦!煤氣減價?梗係好啦,佢好忠直,唔會呃我哋錢o架,就算第時加價,都唔會加好多囉!」

御用收地經紀 蕭承忠

六、七十年代起,專為恒基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在新界收地和市區收舊樓。

四叔白手興家,言出必行,計數又叻。佢係超級大富豪,不過就完全冇架子,唔會睇小人。以前佢好低調,行出嚟冇人知佢係李兆基o架!佢好念舊,我請佢嚟我嘅中藥診所周年紀念,佢都肯嚟。」

報章專欄作家 曾淵滄

城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最愛講股。

李兆基投 資眼光一流呀,人哋叫佢香港巴菲特,佢當之無愧。可惜啲正嘢就自己收埋做私人投資,如果佢用恒基名義去買,我一定跟佢買恒基!自從煤氣減價一成股價就開始 跌,佢可以唔減o架,而家佢寧願自己主動減,好過要市民遊行示威叫公共事業減價,長遠嚟講係聰明之策,贏得市民好感。」

股票經紀 連敬涵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每日接觸眾多散戶。

「我有啲客人認為李兆基欣然接受自己係香港巴菲特實在太寸,巴菲特係市場上掃貨,而唔係靠關係攞貨,富豪攞一百億出嚟,人人都俾面分啲俾佢啦。而家個市咁好,冇一隻衰過,唔代表係佢眼光好,明知買咗升梗嘅,我有錢我都去買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4

撈底王徒置區殺上倚巒馬榮成10億風雲

2009-8-20 NM




漫畫家馬榮成,去年底在風高浪急的金融海嘯下,一炮過賤買山頂超級豪宅倚巒,呎價二萬二千八百元,一顯其藝高人膽大作風。事隔半年,在各國寬鬆貨幣政策下,熱錢湧港,豪宅炒賣氣氛熾烈,倚巒呎價極速反彈,馬榮成一鋪勁賺逾倍,獲封為「撈底王」。

四十八歲的馬榮成,由一名油塘徙置區出身,初中未畢業的窮小子,進身漫畫界天王,再直踩山頂,與超級富豪為鄰,絕對是獅子山下的傳奇故事。

馬榮成少年得志,二十出頭已憑《中華英雄》,成為全港身價最高的漫畫家,其後的《風雲》,更為他帶來億萬財富。他把從本業賺到的資本投到最傳統的「磚頭」上;並把收集豪宅為興趣,有如他的寫字樓內的「Figure」;單是手上物業,市值超過七億元,而且全部零按揭。

本週日,馬榮成於新屋倚巒大宅內,接受本刊專訪,揭開傳奇背後,一套化繁為簡的致勝之道。

由 新地發展的山頂施勳道豪宅倚巒,擁有兩項亞洲紀錄,包括最貴街道及最高成交呎價,成為超級富豪的身份象徵。馬榮成的單位,單是管理費每月就要萬二;週日中 午,一身黑白便服的馬榮成,赤腳挨在倚巒客廳偌大的梳化上,笑着品評這間亞洲超級豪宅,身後的落地玻璃外,是維港兩旁的港九全景。由簽約、交樓到遷入,前 後不到三個月。「一定要住吓,先知道間屋嘅優劣。」馬榮成笑說。

去年十一月,馬榮成以七千六百萬現金,兼兩個月超短成交期,即睇即買,奪得 心頭好。短短半年光景,市況掉頭向上,倚巒先後錄得兩宗成交,平均呎價超過四萬五千元,較馬榮成的「撈底價」每呎二萬二千八百元,足足高出逾倍。市況反彈 力之強勁,連馬榮成也始料未及。「過去半年個市升得太快,一下子由谷底重回海嘯前價位,超乎想像。」手上的倚巒單位,估值暴升逾倍,至一億六千五百萬元, 賬面賺近九千萬,成為馬榮成至今最得意的豪宅投資。「如果唔係,你哋都唔會來訪問我啦。」馬榮成說。

馬榮成七億物業零按揭

手持現金永無憂

回想買入倚巒當日,不少買家同樣虎視眈眈,馬榮成的王牌是「現金」。「我唔使做按揭,但人哋就要先找銀行估價、借錢,當日係星期日,最快都要一、兩日先有答覆。」去年十一月,正值海嘯最黑暗時期,銀行均收緊銀根,而大屋的前業主是做科技公司的廠家,第一手向新地購入價也要九千三百萬。馬榮成為奪取心頭好,「大拿拿」豪擲七千六百萬買樓,震驚市場。「我冇債,有咩好擔心?就算倚巒聽日跌到一蚊,對我嘅生活都冇影響,相反借咗按揭嘅,先要驚利息升跌,或者租唔出。」馬榮成表示,當時他亦鼓勵公司同事買樓。「海嘯後,樓價跌咗逾三成,但恐慌其實來自證券、基金界,我手上股票好少,所以唔驚。」

今 年五月,馬榮成再以四千七百多萬現金,買入大潭雅柏苑中層單位,半年內,豪擲過億元現金入市,實力驚人。「當中部分資金係去年海嘯前,賣咗一批股票,包括 盈富等,套返來嘅。」馬榮成表示自己八成資金均在樓市,最近樓價飛升,卻未有套現打算。「揸住資金唔知做乜,銀行又冇息,個市咁旺,貴賣貴買,一來一回, 未必着數。」

獨愛港島區豪宅

現時,馬榮成手上物業市值逾七億元,當中大部分為一級豪宅,除倚巒外,還有布力徑獨立屋、大潭雅 柏苑、大坑嘉崙臺、貝沙灣、西貢溱喬等,「收藏」豐富。「豪宅市場係世界性嘅,內地客或各國嘅基金都係買家,當中以供應量有限的港島區,升值潛力最高,有 靚貨不妨揸住。」揭開他投資豪宅歷史,買賣過的大潭紅山半島、浪琴園、淺水灣道怡峰及禮頓山等,賺過逾八千五百多萬;位置通通在港島,難怪他對港島區情有 獨鍾。對於揀樓,自稱非專業投資者的馬榮成,有自己一套原則。「一定要係自己鍾意,會去住嘅。」除了豪宅的地點、配套,身為漫畫家的馬榮成,特別留意從屋 內窗口望出去嘅畫面,以及屋內的光線。

「倚巒最值錢係景觀,位置罕有,但長方形設計,室內光線唔夠,而且出入唔方便。最鍾意大潭雅柏苑,有對流窗兼落地玻璃,地點方便,我今次買埋雅柏苑同座樓下嘅單位,足足等咗十年,就係想第日自己住就打通做複式。」

最 近司徒拔道名廈曉廬有個銀主盤拍賣,馬榮成表示曾參觀過曉廬。「咁好景觀,個廳竟然冇落地玻璃,感覺唔係好豪,泳池又唔夠大。」不過,同樣位於司徒拔道的 單幢舊樓白璧,最近一度引起馬榮成興趣。「位置一流,坐擁跑馬地全景,遠眺維港,可惜已有三十五年樓齡,又冇會所,漫畫節前開價七千萬,幾日後已加價至七 千八百萬,但月租大約只有十幾萬,即回報率只有約一釐,唔抵,老婆都反對。」

港島區豪宅另一吸引之處是供應少,反彈力強。「樓市有起有落, 新界樓一跌就好傷,且升幅好慢,九四年買加州花園,揸咗十一年,先賺得少少。(注:賺六萬元)。」相反,於九七年以八千八百八十萬買入的布力徑獨立屋,現 市值已達一億九。另外,近年名氣較大的元朗葡萄園及大埔比華利山,則因為設計古典,不合馬榮成胃口。

馬榮成強調,買樓的資金全部來自本業。今年,剛好是天下出版及《天下畫集》成立二十周年,正是這本每冊只有三十版,現為雙週刊的漫畫,為馬榮成帶來累計數億元的財富。

漫畫王國黃金十年

九 十年代是天下最賺錢的黃金十年。「當時《風雲》一期書銷量可達十五至十八萬冊,一年試過有逾三千萬盈利。」還有《黑豹列傳》及《倚天屠龍記》等,全部均有 數萬冊銷量。「當時日本漫畫亦好旺場,包括《IQ博士》、《美少女戰士》及《男兒當入樽》等,每星期一本,銷量由五、六萬至十幾萬,一本賣二十八元,扣除 印刷成本及三成發行費,仍有十多元盈利。」馬榮成表示,高峰時期,公司每年均有過億元營業額,十分和味。「九七年金融風暴,出面都好唔掂,我哋反而冇事,仍係好興旺。」

終 於,二千年開始,經濟不景以及互聯網普及,對漫畫業的影響逐漸浮現,銷量萎縮,天下的營業額,亦由高峰期下跌逾半,如今港產漫畫只剩下《風雲》及《黑豹列 傳》,每期銷量分別為七萬多及一萬多本。不過,馬榮成的工作卻沒有多大變化,仍是每天專注創作及繪製《天下畫集》,即《風雲》。

為了趕稿,馬榮成經常索性在公司過 夜,有時為追稿,一星期不回家更是等閒事。「搬入去倚巒近半年,我喺嗰度瞓嘅日子唔夠一個月。」在鰂魚涌華蘭中心的天下寫字樓內,馬榮成過千呎辦公室,備 有浴室、摺床,以及高級影音設備,已成為另一個「家」。太太趙美鳳雖沒有參與天下運作,卻在丈夫辦公室門口置有一辦公桌,天天上班,爭取與丈夫見面。「我 兩個仔女每個星期都會來公司搵我吃晚飯,見吓爸爸。」馬榮成笑說,家人均已習以為常。

九十年代,馬榮成旗下天下出版的成績,絕對可如當年玉皇圖書般,上市集資做上市公司主席。但馬榮成直言,從來沒考慮過將天下上市。「我畫嘅《風雲》係公司最賺錢嘅書,上市後,變咗唔做(畫)唔得,變相綁住自己。另外,每日要為公司做業績、寫計劃書,如果有一日唔出書,又要作狀買間印刷廠去維持業務,向股東交代。我好清楚自己一直以來最想做嘅,係畫漫畫,唔想搞到咁複雜。」馬榮成將公司維持簡單的運作,以及將心力百分百投放在《風雲》上,過去二十年確實錯失不少發展機會,但他將這套方法運用在投資上,卻仍保持頭腦清醒,除了換來可觀的回報,亦避過不少投資陷阱。

目標清晰專注本業

去年不少富豪因買入accumulator輸身家,馬榮成表示自己從不碰這類複雜的金融產品。「同呢樣嗰樣掛鈎的產品,我喺銀行都聽唔少,通常我會直接同對方講,你講明俾幾多釐定期利息我就得啦。」

身為公司老闆,馬榮成坦言自己最大弱點是「計數」,每次問到《風雲》銷量、成本,以至公司的營業額,都即時望向同場的胞妹,天下出版董事兼副總裁馬淑珠求救,由其代答。由在玉郎機構打工開始,每年的人工、花紅、出稿費予助理、報稅,已全由胞妹負責,一直到創辦天下,自立門戶後,公司行政及財務仍由胞妹打理,甚至投資買樓,馬榮成負責物色單位,計算息口及租值等任務,均由馬淑珠出馬,兩兄妹拍住上二十多年,感情深厚。

馬榮成簡歷

1961年:香港出生,祖籍潮陽,父親於三歲多時病逝,有兩姐一妹,童年與家人於油塘徙置區長大。

1975年:十四歲,中二輟學後,先後加入漫畫公司喜報、金漫畫、青報及新浪潮等任學徒或助理,76年發表第一部個人作品《白日夢》。

1982年:加入玉郎集團,編繪成名作《中華英雄》,一年後已成為全港銷量最高的漫畫書。

1989年:一月,與助手崔元發於住所停車場遇刀手伏擊,馬右手被狂斬受重創。二月,約滿後即離開玉郎。同年七月,成立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天下畫集》,長篇武俠漫畫——《風雲》誕生。

1991年:推出長篇漫畫《黑豹列傳》。

1993年:代理日本漫畫,翻譯為中文,先後出版《IQ博士》﹑《美少女戰士》及《男兒當入樽》等。開始買入豪宅投資。

1998年:推出改編自金庸小說的《倚天屠龍記》,同年,電影《風雲》上映,成為該年票房冠軍,後更製作成電腦遊戲。同年,搬入山頂布力徑獨立屋居住。

2004年: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發行內地版《風雲》,

合作於○七年結束。

2008年:國產動畫版《風雲決》在內地上畫,票房累積超過3,500萬人民幣。同年十一月,以筍價$7,600萬買入山頂倚巒十七號屋,被稱為「撈底王」。

斬手頓悟自立門戶

馬榮成還有兩個姊姊,父親在他三、四歲時已過身,一家五口,原住在油塘徙置區,屋內只有一張「碌架床」,家姐和妹妹睡上格,他和母親睡下格。

馬榮成於油塘灣樂善堂讀完小學後,升讀九龍城中西中學,因為熱愛漫畫,中二便輟學,加入漫畫公司《喜 報》任學徒,當時只有十四歲。八二年,馬榮成加入玉郎機構,因繪製《中華英雄》,一炮而紅。之後《中華英雄》的銷量一度創下一期二十二萬本的紀錄,馬榮成 的風頭甚至蓋過當時的老闆黃玉郎。八七年,快將合約期滿的馬榮成,因不滿合約條款,分紅比例不清,心生離意。當時,馬榮成是全港身價最高的漫畫主筆。「一 年薪酬約六百萬,分別係人工三百萬,花紅三百萬。」馬榮成回憶道。

到八八年,馬榮成首次遭受伏擊,幸僅為輕傷。至八九年一月,馬榮成與助手崔元發,在寓所停車場再遭刀手襲擊,右手被斬至幾近殘廢。幸得一部水壺般大的「大哥大」手提電話隔着。二月,馬榮成終離開玉郎機構。八九年七月,馬榮成自立門戶,成立天下出版有限公司

在乎擁有的感覺

提 到與黃玉郎的關係,馬榮成表示,二人是行家,不時在行內聚餐及活動上見面,亦會交換各自對漫畫界發展的意見。「就算以前,我同佢只係老闆員工關係,絕對唔 係師徒,加入玉郎機構時,我已獨立創作《中華英雄》。」不過,馬榮成表示,遇襲事件令他性格更加硬朗。「我當時好火,我冇得罪人,點解要斬我?更一怒之下 將頭髮剪短晒,唔死得,心中有團火焰,更加有心決定搞天下。」

恩怨已成過去,九六年馬榮成迎娶女友趙美鳳時,黃玉郎亦現身婚宴,與新人合照。二十年來,事過境遷,黃玉郎經歷過十億身家的風光年代,亦捱過牢獄之災,雖仍持有上市公司耀萊(前身為玉皇朝)一成五股份,但身家已大不如前,報住的松柏新邨單位,亦是租住單位。相反馬榮成,則躍升至山頂地標豪宅倚巒。

上星期,馬榮成將倚巒單位放租,月租二十八萬,雖然樓價已飛升超過一倍,但馬榮成表示會長線持有,「我鍾意擁有它的感覺,冇諗過賣。」

兩大漫畫天王大比併

九六年,馬榮成與拍拖六年女友趙美鳳結婚,並於港島香格里拉酒店擺酒,舊老闆黃玉郎(左)亦俾面出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8

竊聽風雲李福兆

2011-9-15  NM




仍在上映的電影《竊聽風雲2》叫 好叫座,很多看過該戲的觀眾,皆指曾江飾演的股壇大鱷,角色設計參照港交所創會主席李福兆而來。李福兆出身香港的世家望族,家族成員皆是不同界別的顯赫人 物,而他更親手創辦聯交所,可惜八八年因貪污鋃鐺入獄。出獄後李福兆在泰國隱居十七年,雖然鮮有返港,但八十二歲的他,對香港金融界的人和事亦掌握透徹。 記者走訪曼谷,與李福兆侃侃而談,他仍老馬有火,破口大罵港交所延長交易時間是狗屁不通,說到其姪兒李國寶管理的東亞銀行,批評「皮費過重」,意指董事收 取豐厚花紅。說到興起,又要求不要透露是他所說,硬要記者說另有渠道「聽」回來。呢次,如假包換是竊聽風雲。

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李福兆不下七八次講以下說話:「lan仔,我都八十幾歲咯,油盡燈滅,說話唔會有人理。我講好多猛料你知,你 當自己聽返嚟,咁你咪叻仔囉!」於是乎,記者好像竊聽老人家細說風雲,但另一邊廂,卻又容許記者錄音作實。李福兆定居曼谷多年,每朝起床便與香港的銀行家 傾電話,對方定期空郵香港最新的報紙雜誌給他,「最近香港政府派六千蚊,根本就唔應該,啲錢食兩餐飯就冇晒,更為未來政府帶來沉重壓力,唔俾實俾人嘈,倒 不如將筆錢發展基建。

港交所

他關注香港,其中親手創立的聯交所,更非常留意,主動提到上月有黑客入侵披露易網站,造成多隻股票停牌,他認為只屬小事,經一事便長一智;相反延長交易時 間卻是「狗屁不通」。「講交易所,我一定係權威!延長交易時間,目的是希望增加成交額,但到頭嚟成交反而縮咗,證明領導層掌握唔到情況。其實交易所好似跑 馬地賽馬,出閘頭一段肯定會衝一段,成交多啲,中段時間就留力,直到臨近終點又再發力衝刺。延長交易時間簡直幫倒忙,得個半鐘頭食飯,邊夠時間請大客食 lunch搵生意。港交所見到新加坡延長交易時間,所以腳軟照跟,其實我有獨步單方,保證可以增加成交額。」問他有什麼好橋,他不肯透露;記者假設港交所 管理層前來討教呢?他想也不想,立即回覆:「除非佢哋肯跪低求我啦!」

東亞銀行

聽到這句,一時之間記者也不懂得怎樣反應,嘗試轉移話題,見到茶几放了大堆香港報紙雜誌,醒起他剛剛提到是銀行家寄來,以為是其姪李國寶管理的東亞銀行, 豈料又換來冷言:「佢哋邊度有咁好心。」李福兆的父親李冠春,九十多年前與簡東浦創辦東亞銀行,近數十年一直由李家後人掌控東亞, 其父亦留下不少股份給他,惟他強調從未擔任東亞管理層,「東亞的皮費係全港銀行之中最貴,我都唔明點解, 唯一優點是大陸有好多分行。」翻查資料,李國寶○九年薪酬達五千七百萬元,被小股東炮轟人工太高,去年才減薪至三千萬元,仍較同年滙豐大班鄭海泉的薪酬二 千五百多萬元為多。近年國浩集團不斷吸納東亞股份,現時持股量逾一成二,有傳國浩希望進一步增持,打算向股權散落的李家後人逐個洽談收購。李福兆表示從未 收到國浩聯絡,即使對方真的出價,也斷然拒絕,「啲股份係祖宗留落,點都唔會賣。」不過,他承認與姪兒李國寶沒甚接觸,往來最多的親人,算是年紀相若的三 哥李福慶;○六年以李福慶命名的中學成立,他也專程返港撐場。李福兆出身名門望族,是家中么子,另有三兄八姊,故又有人稱他做「十二少」,特別受父親李冠 春疼愛,六歲已開始買股票,造就他對股票情有獨鍾。大學畢業後返港成立會計師樓,曾替多間公司籌備上市,但當年全港只有香港會一間交易所,對方表示事忙, 未能處理這些「股仔」,自認唔好老脾的李福兆,遂於六九年與兄長李福慶及王啟銘創立遠東交易所,打破單一交易所的局面,至今仍被證券界人士尊稱為「校 長」。

停市入獄

李福兆最令人記得的一幕,是八七年環球爆發股災,身為聯交所主席的他,宣布停市四天,有外國記者質疑停市關乎其個人利益,令他龍顏大怒,拍枱鬧該名記者: 「這是誹謗!你叫什麼名字?我現在就給你一張傳票!」即使三十多年後,他仍堅持停市是正確決定,「當年成交好大,行家之間習慣了交收不準時,假如不停市, 大部分停市前買了貨的股民,會輸了唔認賬,變得由經紀孭飛負責,經紀焗住斬倉,形成雪球效應,銀行隨時都執幾間。停市可以暫時止血,我命令所有經紀呢幾日 要如常返工,到交易所為以前的買賣進行交收。」他重申自己沒有就決定停市,有任何得益。而停市後翌年,李福兆被廉署拘捕,指他在審核公司上市過程中,非法 收受新上市公司配售的股份,從中獲利八十七萬元,最終入獄四年,後來因行為良好獲減刑,前後坐監三十二個月。他至今從未有向外講述這件事,僅輕輕以政治因 素帶過,說時面容嚴肅起來,「政治好黑暗,講出來,只會被外界覺得我自己幫自己講好說話。」據一名同樣長居曼谷的李福兆朋友所說,李福兆已寫下有關當年入 獄前後發生的事,並放在保險箱內,有待百年歸老後才會曝光。

朋友敵人

出獄之後,他兩夫婦定居曼谷,遠離香港這是非地,「我份人講嘢直得滯,得罪好多人,所以唔肯多返香港,費事眼寃。」他不肯講清楚誰是仇家,但有其朋友表 示,粉嶺高爾夫球會視李福兆為不受歡迎人物,曾有球會會員與李福兆前來打波,翌日便收到球會通知,要他不准再帶李來。李福兆極好打高爾夫球,未知是否因此 長駐曼谷,現時每星期例必打三場波,「每次打足十八個洞,一打便四個鐘頭。」撇開仇家,他其實也有不少老友在香港,由李福兆親自引薦做遠東交易所董事的李 和聲,更向本刊記者表示李福兆坐監是寃獄,希望記者代為平反。至於首富李嘉誠,原來亦與他感情深厚。七十年代,李福兆腰背常有疾痛,看了多名醫生仍未治 癒,李嘉誠知道後,親自帶他到一名隱居於香港的韓國醫師處針灸。「就算早兩年我返香港,去長江中心探KS(李嘉誠),佢都好客氣,親自在lift口接我。」

泰國生活

正所謂三歲定八十,李福兆自小開始沾手股票,如今仍緊貼大市,「我由朝睇到晚,早上留意港股,然後打波,臨瞓前會睇美股開市,現時比較睇好黃金白銀。」他現時所住的大廈,全屬自己所有,與太太居於其中一個單位,其餘用作收租,「原本我打算買大屋,但年紀大啦,始終多啲鄰居會好啲,而且大廈由我的員工負責管理,有起事都容易搵人幫忙。」三年前,他再以現金港幣約八千萬元,在曼谷興建了一幢迷你酒店,「生意仔玩吓啫,之前紅衫軍混亂,曼谷幾乎死寂,就算四季酒店,都只係得四間房入住。」記者問他既然泰國近年政局反覆,何不返港定居,他笑言不會了,早已視曼谷為家,更懂得說簡單的泰文。就算太太今年返港十天度中秋,他也不願回港,情願約友人打高爾夫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3

洋行風雲錄 怡和

http://hk.myblog.yahoo.com/scbtest/article?mid=18

一、怡和

 

 

1.1鴉片煙販

 

怡和洋行創辦於1832年,然而其歷史最遠可追溯到1782年的科克斯.賴德商號和1824

 

的馬尼亞克公司。怡和洋行的正式名稱是渣甸.麥地遜公司(Jardine, Matheson &

Co.)。1906年後改組為渣甸.麥地遜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 Co., Ltd.),

是以其兩個創辦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麥地遜的名字命名的。「怡和」是它在廣州註

冊時所用的行號,取「快樂和諧」之意。

 

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 1784-1843年),蘇格蘭人,早年畢業於英國愛丁堡的

醫科學校。1802年他離開英國前往印度,先後在東印度公司往來於加爾各答和廣州的商

船「布魯斯威克號」和「格拉頓號」任隨船醫生。當時,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英國對東方

貿易。根據英國法律,破壞這種專利權的人將被處以絞刑。不過,東印度公司對職員訂

有特別優待章程,允許每人每次夾帶私貨兩箱。渣甸眼見走私鴉片所牟取的暴利,自然不滿足區區這種優待。1817年渣甸脫離東印度公司,加入自由商人行列,開始了鴉片走私的生涯。

 

他首先和曾任東印度公司醫生、已成為富商的老南 海公司老闆托馬斯.威汀,以及盂買鴉片商弗拉姆吉.科瓦斯吉合夥,購買了一條「薩拉號」商船,從事鴉片走私活動。很快,「薩拉號」成為加爾各答至伶仃島快 速航線上的一條著名的鴉片走私船。當時,渣甸主要在孟買做生意,他把中國方面的業務委託給荷林渥爾玆,馬尼亞克代為經營。荷林渥爾玆是他哥哥查理斯的查理 斯.馬尼亞克公司的合夥人。馬尼亞克兄弟是從十八世紀以來就常駐澳門和廣州的老牌鴉片販子。1824年查理斯死後,荷林渥爾玆將公司改名為馬尼亞克公司,同時決定退休回國,為此,他物色了渣甸為公司的合夥人。1827年渣甸加入馬尼亞克公司,負責管理該公司在廣州的業務。這對於渣甸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當時的形勢已漸趨明朗,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的貿易壟斷已接近尾聲。

 

怡和洋行的另一個創辦人詹姆士.麥地遜(James Matheson, 1796-1878年),也是蘇格蘭人,早年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麥地遜亦曾在東印度公司任職,1815年他取得了自由商人的資格,並加入他叔父在加爾各答開設的公司。1818年他離開叔父的公司前往廣州,開始從事鴉片走私活動。1826年麥地遜結識了渣甸,兩年後亦加入了馬尼亞克公司,與渣甸合夥搞鴉片走私,生意越做越大。兩人不僅在廣州一帶銷售鴉片,還僱用德國傳教士沿海北上至渤海灣,走私販毒,積累了大量財富和資本。1830年,渣甸在廣州致函英國友人,聲稱鴉片走私是「我所知道的最穩妥又最合乎紳士風格的投機」。他在

信中說:「在好的年頭,我估計每箱鴉片的毛利甚至可達一千銀元之多。」走私鴉片的生財之道,不僅在於販賣,他們同時操縱市場,投機買賣,一轉手間,即獲暴利。

 

183271日,渣甸和麥地遜在馬尼亞克公司倒閉的翌日,在廣州創辦了怡和洋行。當時,公司的主要合夥人還有渣甸的外甥安德魯.約翰斯頓和麥地遜的外甥亞歷山大.麥地遜。怡和洋行的業務發展極快,1834年東印度公司退出後,怡和洋行即取代東印度公司,成為英商對中國進行鴉片貿易的主角。就在東印度公司貿易壟斷權被廢除後的3個月內,怡和洋行運往廣州的貨物達75船,佔當時廣州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到1937年,怡和洋行已擁有資本261.3萬元,其中大部份投資於船隊和鴉片等貨物上,它擁有的鴉片走私快船,包括著名的「澳斯丁號」、「楊上校號」、「海斯夫人號」、「紅色

海盜號」、「勞德萊總督號」、「希臘號」、「奧米加號」、「哈里特號」、「維納斯號」以及「珊瑚號」,等共12艘,頻密穿梭於加爾各答到廣州的航線上。

 

 

1.2經營東角

 

在英軍堅船利炮的保護下,廣州、澳門一批與鴉片走私密切相關的英資洋行相繼進入香港,搶先在香港島北岸從銅鑼灣到中環地段建立據點。原先停泊在伶仃洋海面的鴉片躉船也紛紛開進維多和亞海港。一時間,這個偏僻的漁村開始熱鬧起來。184164日,義律首次拍賣香港沿海土地,他在港島北岸劃出40幅地段公開拍賣,每幅底價為10英鎊。競投的結果,最低價為20英鎊,最高價為265英鎊,共售出33幅土地,平均每幅地段價值71英鎊。中標者包括25家洋行,絕大部份是英資洋行;其中,怡和洋行投得銅鑼灣東角地段、林賽洋行(Lindsay & Co.)投得灣仔春園地段、寶順洋行(即顛地洋

行)投得中環皇后大道中地段(今置地廣場近鄰)。根據當日的規定,「投得公地者必須在6個月內,在這塊地皮上興建房屋或其他建集物,費用不得少於222英鎊或1,000銀元」。

 

在第一批投得土地的英商中,只有怡和洋行至今仍擁有原來的(大部份)土地並不斷發展。怡和洋行的麥地遜,以565英鎊的價格投得銅鑼灣上稱為「東角」的三幅土地,面積共57,150平方英尺。該地段包括今日的東角道、怡和街、渣甸坊一帶,怡和洋行將它稱為「麥地遜角」。東角對出海面,即現在銅鑼灣游艇會一帶,是理想的輪船停泊地點。

 

怡和洋行取得東角後,即大興土木,建築起第一批 的磚石結構的房屋、倉庫,作為洋行的香港辦事處。當初,這塊殖民地是由一些臨時搭建的蓆棚和木板房組成,現在怡和洋行建造了第一棟高大端莊的樓房,鴉片倉 庫就在樓下,洋行大班就住在樓上。由於當時島上症疾和瘟疫流行,氣候濕熱,怡和洋行又在山預修建了大班的夏季別墅。此外,怡和在東角建造了香港第一個深水 碼頭,以供該行裝卸貨物之用。為了盡快獲悉來自倫敦和印度方面的信息,怡和在山頭建築了一座瞭望臺,命名為「渣甸瞭望臺」。當守望者從瞭望臺最先看見從倫 敦或印度駛來的怡和快船的桅杆在茫茫大海中出現時,便立即通知辦事處派出一艘快船去接取郵件,然後火速送回辦事處。在無線電訊業尚未誕生的那個時代,怡和 洋行憑藉這個瞭望臺,最先掌握歐洲市場的情報和信息,以便在貿易中年取最大利潤。

 

1844年,怡和洋行將總部從澳門遷至香港東角,並僱用了12名武裝人員守衛總部。其時,麥地遜已退休回國,怡和大班的職位,由其外甥亞歷山大.麥地遜(Alexander Matheson)接任。為了解決香港和廣州的交通問題,怡和洋行和香港的九家洋行組成了一支快艇隊,定期來往於省港之間,運送郵件、旅客。東角在怡和洋行的經營下,日漸繁榮,不但商店林立,而且出現了西式工廠。首家在東角出現的工廠是香港政府鑄幣廠,不過該廠於1868年 因虧損過巨結束,改建為糖廠,這也就是銅鑼灣糖街名稱的來原。糖廠建在東角,地是向怡和租的,廠房機器也是向怡和貸款購買的。不過,糖廠亦不成功,因為煉 糖廠用的是動物煤炭,燃燒時發出刺鼻臭味,而且印度人也不願買用動物煤炭煉出來的糖。由於糖廠無和可圖,不久亦告結束。

 

雖然怡和洋行在東角自成一國,形勢理想。但它卻遠離市區,交通不便。其實,怡和最初也在中區投得一幅土地,建造了一座倉庫,只是後來被香港政府收回,只餘下東角,便在那裡發展。1873年 怡和洋行在中區另建新廈作為辦事處,地址就在皇后大道中七號,毗鄰為匯豐銀行總行。當時,怡和中區辦事處和東角總部的通訊,已可依靠電報聯繫。到了十九世 紀八十年代,怡和洋行將皇后大道中七號售予英商保羅.遮打和沙宣,並在中區畢打街前寶順洋行總部對西購置新廈(即現會德豐大廈舊址),作為洋行的總部。這 一時期,怡和洋行的大班由威廉.凱瑟克(William Keswick)出任,他是威廉.渣甸的姪女瑪格麗特.渣甸和莊園主托馬斯.凱瑟克之子。自此,凱瑟克家族進入怡和洋行,並逐漸取代渣甸和麥地遜家族的位置。

 

 

1.3建立九倉

 

航運業的崛起帶動了港口的建設以及倉儲碼頭、船 塢業的發展。香港設有碼頭貨倉之前,船舶運到香港的貨物,全靠苦力及駁船卸貨,駁船靠岸後,由苦力將貨物運送到各家洋行或貨倉,頗為不便。當時,香港商界 早已渴望有完整獨立的碼頭貨倉。早期,各大洋行均自設碼頭貨倉,如怡和洋行在東角的貨倉碼頭,就是香港最早期的深水碼頭。

1863年灣仔春園的麥奇利哥公司(Mc Gregor & Co.)修築了一座新的碼頭,長達250英尺,伸入海中,潮低時水位亦達26英尺,這是港島第一座可供輪船停泊的現代化碼頭。1814年,鐵行輪船公司也在上環設立貨倉碼頭,專供旗下船隻停泊。鐵行嫌上環地點不佳,1881年遷到今日中環街市原址,其時干諾道中尚未填海,德輔道中便是海旁。稍後,鐵行貨倉碼頭繼續東移、遷往德輔道中22號。

 

1871年,英商保羅.遮打(Catchick Paul Chater, 1846-1926)創辦了香港第一家碼頭貨倉公司——香港碼頭貨倉有限公司,在灣仔海旁建設碼頭及貨倉,依照英國標準,用優質木材修建碼頭,用水泥建築倉庫,並購入起重機及手推車作卸貨之用。不過,該公司創辦後,股東僅籌集到三分之二、資金不足,經營不理想,開業不久就負債纍纍,

最後宣佈破產。 

 

保羅.遮打鑑於香港島設碼頭貨倉不甚理想,遂於1886年在九龍尖沙咀海旁創立香港九龍碼頭及倉庫有限公司(Hong Kong and Kowloon Wharf and Godown Company Limited,簡稱「九龍倉」)。1874年颱風襲擊香港,尖沙咀一帶不少倉庫和碼頭東主破產,投資者自願將地段交還政府。1885年,香港政府將尖沙咀臨海地段重新拍賣,由遮打投得。當時,該地段尚未發展,有充足的土地興建貨倉碼頭,且臨深海,可停泊大輪船,是建設貨倉碼頭的理想地點。1886年遮打和怡和洋行合作,創辦九龍倉公司,資本170萬元,在尖沙咀沿海地段建設兩座碼頭,因其形狀得名「九龍倉橋」。九龍倉的創辦,使維多利亞海港有了嶄新的碼頭及貨倉設施,奠定了這個深水港的重要基礎。

 

九龍倉除在尖沙咀興建貨倉碼頭外,又收購了鐵行輪船公司的上環碼頭及怡和洋行的上環碼頭。鐵行出售貨倉碼頭時,曾與九龍倉簽訂合約,該公司旗下輪船可使用九龍倉的尖沙咀碼頭貨倉,其收費十年不變。兩個上環碼頭後來獲香港政府批准填海,地價急漲,為九龍倉帶來可觀利潤。

 

再說1872年倒閉的香港碼頭貨倉有限公司,當時碼頭及貨倉均付諸拍賣,由匯豐銀行以8萬港元投得,隨後轉售予灣仔貨倉有限公司。1896年,灣仔貨倉有限公司發生困難,要求與九龍倉合作,以挽救倒閉危機。後來雙方簽訂合約,九龍倉在保證對方每年可取得投資8%利潤的條件下,取得了灣仔貨倉有限公司的控制權。自此,九龍倉增加了一座灣仔碼頭,以彌補尖沙咀碼頭之不足。

 

九龍倉創辦後一段時期,業務一度出乎意料的好,每年使用九倉碼頭的船舶直線上升,不少歐洲輪船公司都致函表示支持九龍倉,船舶到港時,即寄碇於九倉碼頭。1890年九龍倉的盈利比上年度增加一倍。不過,在稍後的數十年間,九龍倉屢遭颱風、火災及戰亂的破壞,加上期間香港的轉口貿易增長緩慢,故一直發展不快。

 

儘管如此,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九龍倉已成為香港一家以效率著稱的大型碼頭貨倉公司,無論在漲潮或退潮時,其碼頭都能夠同時停泊十艘吃水十米以上的遠洋貨輪。九龍倉還備有容量約75萬噸貨物的倉庫,運輸貨棚備有專門設計的充足燈光和寬敞的貨場,貨倉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的六層樓房,全都安裝了貨運電梯和起重機;其中,設有能夠貯存500噸黃金或其他貴重物品的金庫或保險庫。九倉還設有汽艇和駁船,為繫在水鼓上的船隻卸貨,並經營一般貨物的轉運業務。

 

 

1.4建立置地

 

置地公司,創辦於1898年,創辦人是著名英商保罹,遮打和怡和洋行的執行董事詹姆士.莊士頓.凱瑟克(James Johnstone Keswick)。置地的創辦,標誌著香港的地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當時,遮打和凱瑟克都意識到,香港遲早將發展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埠之一,香港的房地產業必將蓬勃發展,經營地產業將大有可為。因此,兩人攜手合作,於189832日註冊成立香港置地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Land lnvestment and Agency Company Limited),註冊資本是500萬港元,共5萬股,每股100港元,其中一半透過發行股份籌集,另一半則須徵集。

 

同年318日, 置地召開第一次董事局會議(當時董事局是清一色洋人),由凱瑟克擔任主席,自此,怡和洋行大班兼任置地大班成為傳統。董事局會議決定,為了應付日益膨脹的 華資地產商的勢力,置地將擴大股本,邀請華資富商加入。於是,當年的華資巨富李陞和潘邦成為了這家英資公司的兩位華人董事。

 

由於資本雄厚,置地創辦後即在香港島中環區廣購物業,根據1895年至1896年的登記,當時置地擁有的物業主要集中在皇后大道中、德輔道中,其他地區則包括雲咸街、奧庇利街、庇利街、伊利近街及史丹頓街。置地的投資策略,一開始就集中在商業最繁盛的中區,自此成為傅統。

 

十九世紀末,香港政府在港島北岸進行龐大的填海工程,從當時的寶寧海克(Old Praya)一直填至干諾道,這項工程於1904年完成,寶寧海旁中和寶寧海旁西亦分別改名為德輔道中和德輔道西。中區填海計劃剛竣工,置地就在填海區購買地皮,大興土木。當年的土地售價僅為每平方英尺25港元,極為便宜。到1905年底,置地至少在區內

興建了五幢新廈,包括座落在干諾道旁、面臨海港的聖佐治大廈、國王大廈,座落在遮打道的約克大廈、聯合大廈和歷山大廈,而皇室行則座落在雪廠街尾。這些大廈均樓高4層至5層,一律維多和亞時代的風格,是當時最宏偉的建築物。這時,置地擁有的物業,總值已超過30萬港元。

 

19265月,置地的創辦人之一保羅.遮打爵士逝世時,置地已成為香沽首屈一指的大型地產公司,它的資本、儲備及盈利已超過1400萬港元。這一時期,置地繼續在中區拓展它的物業王國,而在1923年,置地以換股方式與中央地產公司合作,收購了皇后行及其東北角即文華酒店現址地皮。1926年元旦,位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香港酒店發生火災,酒店北座全部被燒毀,置地以137.5萬港元的價格,購入這幅面積達2.6萬平方英尺的土地,將其重建為告羅士打大廈。告羅士打大廈樓高九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該大廈有一鐘樓,是當年中環地區的重要標誌。1927年,置地又以300萬港元的代價,購入皇后大道中的太子行。及至1938年,置地再購入公主行毗鄰的勝斯酒店,重建為公爵行。經多年苦心經營,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置地在中區的物業王國,已粗具規模。這時,置地擁有的物業,僅在中環地區,總值就已超過1,100萬港元,它已成為香港中區最大的業主。

 

 

1.5北上損手

 

怡和洋行是跟隨美國駐上海首任領事巴富爾首批到達上海的英資洋行之一,它取得了上海英租界的第一號土地登記證。1843年 底,怡和洋行在上海外灘緊靠著英國領事館的地段建築辦事處,正式掛出「上海怡和洋行」的牌子。在此後的一個世紀裡,怡和洋行在中國的勢力急劇膨脤,它以香 港為基地,以上海為總指揮部,將其經濟活動迅速伸延向中國廣大的腹地,先後在廣州、汕頭、福州、臺北、漢口、重慶、青島、天津等城市設立分行,又在廈門、 鎮江、南京、蕪湖、九江、宜昌、沙市、長沙、昆明及北京等城市設立代理行。怡和洋行的經營業務,也從鴉片貿易擴展到進出口貿易、航運、倉儲碼頭、交通運 輪、金融保險、房地產、工業及公用事業等各個領域。怡和曾在它的廣告上驕傲地宣稱:「在中國任何地方,只要哪裡有貿易活動,那裡就有怡和洋行」。憑藉著從 早期鴉片貿易積累的雄厚資本,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怡和洋行在與其他各國洋行的競爭角逐中,始終保持優勢,因而在中國,它被譽為「洋行之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怡和在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全部業務均告停頓,置地公司在香港中區的物業全部被日軍接管,九龍倉在尖沙咀的碼頭貨倉遭到嚴重損毀,怡和的船隊除部份被英軍徵用之外,其餘的轉移到印度海岸和新加坡,有的則在戰爭中沉沒。怡和旗下多達11.3萬名職員,有的離職從軍,有的遭拘禁或成為戰俘。這一時期,怡和先後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孟買開設辦事處,以維持剩餘的業務,倫敦的麥地遜股份有限公司則承擔起怡和總部的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怡和尚在觀望之中,中國市場對怡和實在太重要,不敢輕易放棄。事實上,怡和在中國的生意一度亦呈現生機。怡和的商船「永生號」仍定期駛往上海,輸入暢銷的棉紗、香煙與啤酒、小量的五金和機械,並輸出中國的土特產。當時,怡和洋行大班約翰.凱瑟克(John Keswick)經常往來於上海與北京之間,而怡和

與香港的華潤公司生意往來密切,還設有熱線電話聯絡。

 

不過,好景不常,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美關係趨於緊張。同年12月,上海政府頒佈「清查並管制美國在滬公私財產的決定」。其後,國內開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運動,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亦蓬勃開展。怡和在上海的業務漸趨停頓,1954年怡和終於關閉它在大陸的全部辦事處撒離大陸,結束它在中國大陸逾100

的歷史。約翰.凱瑟克在離開上海之,曾召開各地 分支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宣佈下旗撤退。他說:「看來,我們的好日子是過去了。將來從香港和中國大陸打交道,怕也不能按著我們的規矩辦事了。」怡和大班的 這番感慨,反映了中國時局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據怡和估計,怡和撤離大陸後,所損失的資產為數達800萬英鎊至3,000萬英鎊。

 

 

1.6重建勢力

 

美國著名的《財富》雜誌曾在一篇文章中聲稱,統洽香港的權力,「依序而列」是馬會、怡和、匯豐和香港總督。怡和的排名尚在匯豐和港督之上,其權勢及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在英資四大行中,它排位居榜首。

 

怡和集團在香港的旗艦是怡和洋行,1958年, 凱瑟克家族在倫敦三家商人銀行—霸陵兄弟、羅拔.富林明、以及威廉.奇連公司的支持下,收購了渣甸家族在怡和的所有股份,正式成為怡和洋行的大股東。長期 以來,怡和洋行一直實行舊式合股制度,此時怡和認識到這種制度已經不再適應戰後複雜的商業環境,加上部份股東對前景失去信心,希望將他們手上的股票轉售, 故在19616月,怡和以每股16港元價格,公開發售900,000份股票,佔怡和已發行股份的25%,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結果,怡和股票獲56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高達8億港元,這在當時是個驚人數字。怡和股票上市

當天,收市價為31.25港 元,差不多高出市價一倍,反映了市場對怡和股票的熱烈追捧,造成為了當時香港轟動一時的新聞。自此,怡和集團以怡和公司為旗艦,以兩家著名的地產及貨倉碼 頭公司置地和九龍倉為兩翼(傳統上,置地和九龍倉主席均由怡和大班出任),展開了它以香港為重心的經濟拓展活動。這一時期,怡和的發展戰略分雙線展開,一 方面大肆向亞洲太平洋地區拓展,力圖發展成一家跨國公司;另方面又繼績鞏固其在香港的地位。不過,重點時常傾向前者。由於連年大規模地向海外投資,到1977年,怡和在海外資產所佔比重已超過60%,而香港所佔比重已下降到不足40%。怡和已發展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約跨國公司。怡和董事西門.凱瑟克普說:「怡和公司的名字,在1975年以前,離開遠東便鮮為人知,但現在世界各地對怡和已非常熟悉,尤以美國為甚。」不過,日後的實踐證明,怡和將為此而付出沉重代價。

 

六十年代中期以後,香港經濟起飛,整個社會開始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當時中國政府已明確宣佈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份利用」的穩定政策,怡和在向海外大規模拓展的同時,對香港的投資也逐漸趨向積極,投資的重點是金融及房地產業。七十年代以後,旗下擁有的附屬及聯營公司近400家,所經營的業務,更遍及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業、銀行、保儉、金融服務、碼頭倉儲、房地產、航運、航空、旅遊、酒店及公用事業,被譽為「規模宏大,無遠弗屆」。

 

 

1.7連環互控

 

踏入八十年代,繼青洲英坭、和記黃埔、九龍倉等老牌英資公司相繼被華資財團鯨吞之後,英資財團不可戰勝的神話已徹底破產。日益坐大、噬肥而食的華資大亨,開始虎視眈眈地轉向下一個目標: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

 

置地對華資地產商的誘惑是巨大的,它在香港經濟 的心臟中環銀行區的黃金地段,擁有一個龐大的高級商廈組合,被譽為香港地產「皇冠上的明珠」。控制了置地,才真正稱得上香港地產界的「王中之王」。當時, 市場上有關華資大亨收購置地的傳言甚置塵上,有說李嘉誠正在收集置地股票,有說李嘉誠正與包玉剛聯手挑戰置地,甚至宣稱華

資大戶將直接收購市值僅40多億港元的怡和,透過怡和控制置地,種種傳聞,不一而足。當時,怡和及置地確實形勢不妙,怡和尚在海外的經營中苦苦掙扎,盈利停滯不前,大股東凱瑟克家族僅持有約一成怡和股權,而怡和及怡和證券僅持有置地20%左右股權,置地股價大幅低於其資產淨值,正是理想的捕獵目標。面對危局,怡和主席紐壁堅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強對怡和及置地的控制權:首先,於198095日,怡和以價值11.95億港元的資產,交換置地發行的約6,400萬股新股,轉移的資產包括銅鑼灣世界貿易中心五成權益及3,300萬股會德豐A股。交易完成後,怡和持有置地的股權增至27.8%,成為置地大股東。有跡象顯示,當時華資財團並未就此甘心,轉而將目標轉向怡和。為保衛怡和,同年1029日,怡和宣怖發行2,500萬股新股予置地,收取置地約7.6億港元現金。在此之前,置地又從股市購入怡和已發行股本的5%113日,怡和再以現金在股市購入置地7,800萬股股票,使它持有的置地股權增加到約40%

 

1980年底,怡和宣佈,怡和及其附屬公司怡和證券已持有40%置地股權,而置地亦持有怡和約38%股權,形成所謂「鐵三角」或「連環船」結構。這一策略可說是怡和主席紐壁堅任期內最矚目、亦最具爭議性的大動作,透過怡和與置地互相持有對方約四成控股權,怡和、置地兩公司的控股權可謂固若金湯,令覬覦已久的華資大亨難越雷池一步。

 

19833月,香港政府宣佈修訂收購及合併條例,將上市公司「控股權」的定義從過去的51%修訂為35%,規定持有35%的大股東可在一年以內增加持有量至45%,如超過此數便要提出全面收購;非大股東一旦吸入一家公司35%股權便要公開提出收購。控股權定義修訂後,外界覬覦一家公司控制權的困難增大,此舉若不是有意配合怡置互控的「連環船」策略,也至少令其大大鬆了一口氣。

 

 

1.8瘋狂擴張

 

踏入八十年代,尤其在鞏固了集團控制權之後,怡置系以乎重振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尤其是置地,在常務董事兼總經理鮑富達(Bedford)的主持下,投資策略作180度的轉變,罔顧當時香港地產繁榮時期已出現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大肆擴張,從一名保守、穩健的地產投資商迅速轉變成一名活躍、冒進的地產發展商、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大好

友」。

 

這期間,置地的盈利確實也大幅增長,1980年度因出售金門大廈及九龍倉股票,置地盈利高達6.1億港元,比1979年度增長1倍,1981年度置地盈利增至14.3億港元,再比1980年度增長逾1倍。其中,來自物業銷售的利潤超過了租金收入。這兩年出色的業績更增強了置地管理層大肆擴張的決心,到了1981年,置地的投資開始失控,投資策略更加冒進。

 

這一時期,怡和、置地管理層明顯放棄了一貫奉行 的保守、穩健、持重的投資策略,轉向冒進、急躁,投機。置地不但成為當時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大好友」,而且迅速膨脹成一家業務遍及地產投資與發展、酒店、 零售貿易、電訊、電力供應等多元化的綜合性企業集團。這種投資策略的急劇轉變,充份反映出怡和高層在九龍倉一役受挫後,試圖將置地扶植成一家超級「大 行」,與華資大亨一決雌雄的心熊。

 

可是,由於置地決策層對香港政治、經濟形勢的判斷已與客觀現實嚴重脫節,導致置地為此付出高昂代價。事實上,自1981年下半年開始,世界性經濟衰退已令香港經濟不景,利率高企,港元貶值,內部消費萎縮,公司利潤下降,再加上香港前途問題逐漸提上議事日程,種種利淡與不穩定因素已相繼浮現。其時,香港地產市道經過78年 的輾轉攀升,已達巔峰狀態,所喟位高勢危,相當危險。然而,怡和主席紐壁堅與置地常務董事兼總經理鮑富達當時對香港經濟前景仍然相當樂觀,對置地在香港地 產業的影響力過於自信,迫切希望利用這段時期充份擴張、以彌補九龍倉一役的損失。這時,怡和內部的權力鬥爭已轉趨表面化,結果加速了兩人的輕率、冒進。在 對待19829月英國首相撒徹爾夫人訪華問題上,紐、鮑似乎相信有機會透過續約方式解決香港前途問題,這種近似賭博師的心態導致了置地日後的嚴重財政危機。當時,《信報》資深股評家思聰就曾尖銳地指出置地盲目擴張的危險性,一旦中英雙方會談不理想的話,置地便十分麻

煩。

 

19829月,英國首相撒徹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一役大勝之勢訪問北京,提出了以主權換治權的建議,遭到鄧小平的拒絕、批駁,結果在人民大會堂歷史性地跌了一跤;稍後,中國政府即宣佈將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這一系列消息傳至香港,早已疲憊不堪的股市、樓市應聲下跌。隨著地產市道的崩潰,當時香港數個「超級地產大好友」相繼出現問題:1027日,置地的主要合作夥伴佳寧集團宣佈出現短期資金周轉問題,稍後更被銀行清盤;112日,另一地產大好友益大投資亦宣佈債務重組,只餘下置地孤軍作戰,其困境可想而知。據估計,在地產低潮中,置地僅中區交易廣場、美麗華酒店舊

翼、白筆山發展計劃等三大投資項目,損失就超過30億港元。

 

1988年,置地首次出現高達15.83億港元的巨額虧損(包括出售物業虧損、聯營公司虧損及利息支付),該年度置地除稅後盈利僅1.68億港元,比1982年度的8.14億港元大幅減少八成。總債務則急增到150.7億港元,其中長期債務133.53億港元,短期債務23.17億港元,債務比率(借貸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從1982年的26%急升到1983年的56%,置地成為香港最大的負債公司,被稱為「債王」。正如置地在1983年度業績報告書中所說:無論是1983年,還是1984年,對置地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年度。

 

這時、怡和與置地互控的「連環船」策略,其弊端已完全暴露:怡置互控對方四成股權,不但導致大量資金被凍結、債臺高築、削弱了整個集團運用資金的能力,而且在地產、股市低潮中形成互相拖累的局面。1983年置地嚴重虧損,令怡和業績亦大幅倒退,純利劇減八成。怡和與置地均處於危城苦守的困局,風雨飄搖。

 

 

1.9臨危受命

 

財務危機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迅速尖銳化。1983年中,怡和集團高層「大地震」,怡和主席紐壁堅和置地常務董事鮑富達先生先後宣佈辭職,大股東凱瑟克家族在中斷13年之久重掌大權,由西門.凱瑟克接任怡和主席兼行政總裁。據市場傳聞,其實自1981年起凱瑟克家族與紐壁堅的權力爭鬥已漸趨表面化,當年董事局會議上,就曾醞釀倒紐暗潮,其後雙方妥協、紐壁堅繼續連任4年,西門.凱瑟克則以董事身份從倫敦來港,後來再升任總經理。及至1983年怡和集團危機顯露,凱瑟克家族即要求紐壁堅提前離任,紐自知無法再在怡和立足,遂決定接納補償100萬英鎊的條件提前離職。

 

新上任的怡和主席西門.凱瑟克(Simon Keswick)是凱瑟克家族第六位出任怡和主席的成員,乃前任主席亨利.凱瑟克的幼弟,1942年出生,早年曾畢業於英國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1962年加入怡和,曾先後在香港、北美、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分公司任職,1982年返港出任怡和常務董事,為人精明強悍、深於謀略。西門.凱瑟克上任後即表示:我們若要從較少數可運用資本中獲取較高的利潤,就唯有努力耕耘和大幅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在凱瑟克的主持下,怡和、置地展開了一系列的挽救措施:

 

首先,是停止、推延部份龐大發展計劃。被宣佈停止的發展計劃超過10項,包括1982年與港府協商的皇后花園地段發展計劃,以及美麗華酒店舊翼,又解散與遠東發展組合的新世紀地產公司。為此,置地也作出破天荒的19.8億港元的巨額撇賬,這個數額幾乎相當於置地從1974年到1980年期間盈利的總和,難怪鮑富達需引咎辭職,即時生效。

 

其次,是大幅出售公司的非核心資產和業務,計有19833月將置地所持有的香港電話公司38.8%股權售予英國大東電報局集團,套現14億港元:同年6月,怡利將南非雷里斯公司51.7%股權出售,套現13億港元;10月再將怡和屬下金門建築公司50%股權售予英國的特法加集團(Trafalgar House PLC.),出售價為2億港元;同時將夏威夷戴惠思公司所擁有的甘蔗園以5.4億港元價格售出;19852月,怡和再將置地所持有的香港電燈公司34.9%股權售予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集團,套現29億港元。因為航運業持續不景和油價大幅回落,怡和亦決心撤消船東和離岸石油業務,怡和船隊從最高峰期的35艘輪船減至10艘。

 

接著是重整龐大債務。怡和首先取得了匯豐、渣打兩家發鈔銀行的支持,為置地安排了一宗以匯豐、渣打為首包括中國銀行等15家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數額高達40億港元,為期8年。1985年,置地宣佈委託獲多利和標準渣打亞洲安排一宗高達12.5億港元的商業票據,該宗商業票據成為香港最大額的商業票據協議。期間,置地又不斷與多家金融機構協商作出財務安排,使公司以往的淨動利率借貸轉為固定利率借貸,以減低利率波動的風險。

 

就在怡利大幅削減非核心業務、重整債務期間,香港利率開始從20厘的高峰逐步回落,這有助於減輕置地的龐大負債。1984年底,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正式簽訂聯合聲明,香港前途漸趨明朗,經濟復甦,地產市道穩步回升,怡和集團,終於順利渡過難關,進入新的展時期。

 

 

1.10遠走他方

 

1984328日,正值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進入關鍵時刻,香港投資者的信心仍處低迷之際,怡和主席西門.凱瑟克突然宣佈,怡和將把公司的註冊地從香港遷移到英屬自治區百慕達。

 

怡和所謂遷冊百慕達,實際就是在百慕達註冊成立一家集團的控股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以怡和控股的股份交換原上市公司怡和公司股份,使原上市公司股東變成新控股公司的股東,並取代原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怡和遷冊百慕達,最被被理解為「撤離香港」,消息傳出,全港震驚。有人形容像怡和這樣一家自稱「一直代表殖民地時代的香港」的老牌英資洋行,在此最關鍵時刻宣稱要撤離香港,其震撼力有如投下一枚「百慕達炸彈」。翌日,香港股市暴跌,恆生指數一度下跌逾百點,怡和5家上市公司股價在兩個交易日中平均下跌了17.4%;其中,怡和及怡和認股證分別下跌17.3%29.8%,形成所謂的「怡和震盪」。

 

不過,香港與論很快即意識到,怡和遷冊海外的原 因,是對香港前途缺乏信心,購買政治保險。美國萬國寶通銀行香港分行副總裁黃逸思就指出:怡和在另一處受英國法律管轄的地區成立新控股公司,是完全出於保 障集團的海外資產,因為香港將來一旦政治前途有任何變化,怡和縱使失去香港的資產,也仍可透過百慕達的控股公司保有海外的資產;不過,怡和實無須如此迫切 在現階段採取行動,大可在兩、三年後實行亦不為遲。黃逸思遠預測由於怡和這次已擺明對中國的不信任態度,今後怡和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必然不會如前般順遂。

 

怡和選擇在最敏感的政治氣候宣佈遷冊,普遍被認 為「不合時宜」及「不明智」,並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怡和的行動被視為英國政府在關鍵時刻向中國施壓。當時,外交部副部長兼中方談判團團長周南就代表 中國外交部拒絕接受英方談判團團長伊文思的解釋,即英國政府事前並不知情。

 

 

1.11結構重組

 

事後證實,怡和遷冊既不是完全撤離香港,亦非單 純的購買政治保險,它只是怡和整個繁複龐大的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序曲,剛顯露出「冰山的一角」。當時,西門.凱瑟克最緊迫要解決的問題,是重整集團結構,徹 底解除怡置互控這個心腹大患,同時保衛怡和對屬下公司的牢固控制權,以適應過渡時期的投資策略。從1984年起,西門.凱瑟克在公司執行董事、美國商人銀行家包偉仕(B. M. Powers)的協助下,對集團的組織架構進行了一連串錯綜複雜的重組,整個重組計劃包括3方面內容:

 

首先,解除怡置互控關系。1980年,面對新興華資財閥的覬覦,前怡和主席紐璧堅採取斷然措施,透過怡和及怡和證券與置地互控,保衛了怡和及置地的控制權。不過,到1983年,香港地產崩潰,怡置互控成為怡和與置地互相拖累,被迫出售大量海外資產及非核心業務,處於危城苦守的困局。因此,結構重組的關鍵,是解除怡置互控。

 

早在19841月,西門.凱瑟克已開始行動,置地將所持7,200萬股怡和股票,以每股12.3港元對外配售,套現8.6億港元,置地所持怡和股權從42.6%減至25.3%。同時,怡和亦將對置地的持股量從30%比減至25%19863月,怡和證券向置地購入12.5%怡和股份,置地所持怡和股權進一步降至12.5%

 

19861月,怡和集團宣佈重大改組,由怡和控股、怡和證券、置地三家公司注資組成香港投資者有限公司(Hong Kong Investors Ltd.),置地將所持剩餘的12.5%怡和股權全部注入新公司。新公司隨即與怡和證券合併,在百慕達註冊成為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Ltd.),取代怡和證券在香港的上市地位。經過連串繁複的換股後,置地不再持有怡和股份,怡和透過怡策控制置地,怡置互控解除。

 

其次,分拆置地,將原屬置地的兩家全資附屬公司—─牛奶有限公司和文華國際酒店有限公司分拆出來獨立上市。19869月及19874月,置地先後將旗下兩項重要資產,經營零售業務的牛奶公司和經營酒店業務的文華酒店分拆出來,在百慕達重新註冊,分別成立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及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Mandarin Oriental International Ltd.),在香港獨立上市,並將它們轉撥怡和策略旗下,成為與置地平行的公司。置地分拆牛奶國際和文華東方之後,已從一家龐大的綜合企業集團重新成為一家單純的地產公司,負債亦減至55.5億港元,財政狀況大為健全。自此,除置地、仁孚行外,怡和集團的4家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怡和

控股、怡和策略、牛奶國際及文華東方均全部遷冊百慕達。

 

再次,19891月,怡和成立全資附屬公司怡和太平洋有限公司(Jardine Pacific Ltd.),作為統籌和加強怡和在亞太區的綜合貿易業務的旗艦。怡和太平洋的業務包括:銷售(由怡和持75%股權的仁孚公司的汽車銷售及服務)、航運及航空業務、保安、物業管理及代理、工程與建築、財務等。

 

此外,怡和還計劃發行B股,以加強大股東凱瑟克家族對怡和集團的控制權。1987327日,怡和宣佈1股送4B股,B股面值為2角,僅相當於怡和A股面值的十分之一,但擁有與A股相同的投票權。怡和發行B股計劃立即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4日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照辦煮碗」,亦宣佈發行B股,長實的理由是,發行B股是為確保本公司的控制權延續性長遠策略之一部份,亦為本公司管理階層發展及規劃業務增長提供一個穩定之環境;同時,此項B股之發行,使本公司於未來之擴展及收購行動中

擁有更大之靈活性,在控制權結構方面亦無後顧之憂。長實將發行B股目的講得如此清晰,有人懷疑它是針對怡和的行動。結果引起一些中小型上市公司亦計劃跟風,觸發了股民拋售股票的浪潮。當時正值九七回歸的敏感過渡時期,香港各大企業宣佈發行B股,不免有減持A股增加B股,徹走資金的意圖。在強烈的反對聲中,47日長實及和黃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自動取銷發行B股計劃。翌日,香港聯合交易所和證監處發表聯合聲明,不准新B股掛牌,因此,怡和的B股計劃胎死腹中。

 

 

1.12全面撒離

 

怡和系的股票仍在香港第一上市,仍需接受香港證券條例的監管,換言之,香港仍是怡和的主要監管中心。對此,怡和高層似乎頗為不安,為豁免香港證券條例的監管,怡和與香港的證監當局展開了歷時長達5年的激烈角力,從申請「上市豁免」到最後甚至不惜全面撤離香港股市。自此,結束了怡和在香港股市叱吒風雲的時代。

 

就在護監會和聯交所商討對策時,怡和採取了連制措施:19905月,怡和宣佈在倫敦作第二上市,決定改用國際會計準則(IAS)編制公司賬項並改用美元為計算單位。其後又先後在澳洲悉尼和新加坡上市。19913月, 怡和執行董事李舒正式向傳媒透露,怡和準備將第一上市地位從香港遷往倫敦,並申請在香港「上市豁免」。怡和在向香港證監會提交的「上市豁免」申請中,建議 香港政府設立一種名為「純買賣公司」的上市公司類別,受海外的上市規則監管,但不受香港的上市規則、收購及合併守則及公司回購股份守則的約束。怡和表示, 若此建議遭到拒絕,怡和將不惜取消在香港的上市地位。

 

怡和的要求引起香港輿論的強烈反應,當時,身為 立法局監察證監會專責小組召集人的張鑑泉議員便指出,怡和的要求是不合理及不符合公平原則的,他說:「如果怡和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何不乾脆不在本港 做生意,不賺香港人的錢?」在立法局的有關辯論中,大部份議員均不贊成給予怡和「上市豁免」,認為此例不能開,否則便會有更多上市公司仿效,嚴重破壞本港 市場的完整性並對小股東造成不公。

 

為緩和社會輿論的壓力,怡和承諾在撤消香港第一上市地位後的三年內,繼續遵守香港的收購及合併守則。199297日,怡和控股在倫敦第一上市正式生效;翌日,香港成為怡和控股第二上市地區。由於第二上市公司主要依賴第一上市當地監管者監管,香港的監管機構遂退居次席。整個事件以乎暫告一段落。

 

19934月,怡和大股東凱瑟克家族向港府重提舊事,要求豁免香港收購及合併守則約束。這次比較特別的是,除了在時間上怡和因支持港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而被中國官方新華社不點名猛烈抨擊之外,怡和這次也繞過了證監會,直接向港府高層施壓,提出豁免要求。5月,怡和宣佈已主動建議百慕達當局以英國倫敦收購合併守則為藍本,修訂五條分別涉及怡和控股、怡和策略、置地、牛奶國際及文華東方的收購守則。怡和表示,這套守則將於199471日 起生效,其有法律地位,由百慕達金融管理局執行,英國樞密院為最終上訴庭,不同於香港的收購守則是,為公司及投資者在多方面提供了較香港守則更嚴謹的保 障。怡和並解釋說,是次修訂是一項技術性安排,以配合該系股份轉移第一上市地位至倫敦的政策。不過,深知內情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怡和全面撤離香港證券市 場的訊號。

 

果然,1994324日,即怡和宣佈遷冊百慕達即將屆滿十周年之際,怡和控股發表了其在香港逾一個半世紀以來最具震憾性的聲明:決定從19941231日起,終止怡和股票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撤離香港股市。怡和聲明再次對香港股市造成衝擊,恆生指數上升中一度急跌400點,其後再大幅反彈,但怡和系股價仍大幅下跌約8%。中國官方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鄭國雄直指怡和的行動「極度不負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7

[转载]投资江湖风云录(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x8t.html

证券投资江湖延亘百年,各个时代均有绝代英豪开宗立派领一时风骚,但是往往在等下一批不世高手出现之后,前面的门派便偃旗息鼓、踪迹全无。唯有价值投资 派,在开山老祖格雷厄姆创立之后,二世祖巴菲特将其发扬光大,于江湖中绵延数十年一直屹立不倒,可谓称奇!加上其他门派日渐式微,价值投资派目前在欧美几 乎有一统江湖的势头,即使后来又出现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奇才,但是依然没有撼动价值投资派江湖老大的地位。

中国大陆证券交易江湖在停滞了数十年以后,与20世纪末年重新开张。一时间在美国偃旗息鼓多年的门派,突然又在中国找到了市场,什么管道理论、K线 理论、均线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均大行其道,各派均有众多传人为自己门派擂鼓助威。且中国人具有几千年文化包融和创新的光荣传统,在引进了若干进口门 派的同时,还倚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创立出易经理论、神光理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门派,在与众多进口门派斗法中也丝毫不落下风。反而是价值投资派 由于武功修行需要循序渐进,与各家门派能够马上见效不同,价值投资派修行的初期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上场比武往往招架不住其他门派的新手的攻势,这与中国大 干快上的时代节奏太不相衬,因此从之者寡,价值投资派初始只是江湖中一个毫不起眼的三流帮派。

但是世事无绝对,各派斗法斗了20年, 也未分出个高下,反而是门派越来越多,最开始加入价值投资派的几位英雄经过若干年的潜心修炼,武功不断精进,其中有如但斌、李剑、李驰、林园者已经在投资 江湖中崭露头角,俨然已经是一代大侠的风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成功人士的事迹也慢慢吸引了众多的英雄投入价值投资门下修炼,近年来价值投资派竟然 不知不觉中成长为江湖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门派,虽然没有在欧美市场一统江湖的地位,但是和其它任何门派单挑,在帮众人数和江湖战绩上绝不处于下风。

价值投资派在开始创立之初,还是齐心合力一致对外,但是帮派发展得越来越大以后,内部也出现一些派系之争。比较有名的大派系有但斌的坚定持有派,李驰等人 的趋势价值投资派,有帮众拥戴以二世祖为代表的集中派,以及另一批帮众拥戴以林奇为代表的组合派,还有一些不太有名的小派系,如搜狐围炉圈圈主艾葳宣扬的 定性派和价值投资群的老群主GYF倡导的定量派,其他如轻资产派、集中派、组合派、成长派及价值派,派系众多,不一而足。

价值投资帮派内部学习最重要的手段是学习派内的典籍和大师的语录。但是典籍和语录都是没有注解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问时,不知道找谁问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过世的祖师爷就不用说了,即使在世的大师一般人也是没法当面请教,比如和二世祖吃一顿饭当前已经需要出付出200万美元之巨,这可不是普通帮众能够负担得起的。而且一个普通帮众如果真有200万 美元,也不用再去请教二世祖什么问题了,已经可以出师了!典籍有时候还好办一些,因为毕竟是大师们经过反复斟酌留下的精髓,但是语录这个东西就不好说了。 有些语录是大师反复推敲留下的格言警句,有些只是大师平时随便说说,就被旁人记录下来,那些大师平时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后来会当成语录来进行反复推 敲,因此也没有想过平时讲的话是否经得起推敲,要知道一个人想起来一句话是一个意思,说出来可能是变了另一个意思,再写成文字,可能原来说的人都不知道是 什么意思了。但是帮众觉得大师说的都是金科玉律,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因此对语录中的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这也是分歧众多的原因之一。由于有这样那样的分 歧,彼此之间水平相当,争论解决不了问题,大师们也找不到,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找几个新入门帮众作为自己的拥趸,一个个派系便是如此诞生的。

比如芒格大师曾经说,他从来没有看过二世祖计算企业的现金流,二世祖自己也说如果你十五分钟看不懂一个企业,十年也不会看懂。十五分钟肯定不足以算出企业的永续现金流的,这大概是定性派的最有利的证据,但是孰不知二世祖十五分钟可以看懂一个企业,是因为他看了70年的企业,他不用计算企业的现金流,是因为他已经算过成千上万个企业的现金流,如果你能达到二世祖的高度,你当然可以十五分钟就可以决定是否买下一家企业了。所以作为帮派3,5年 的新人,做一定的定量功课是必须的,不要被一些老资格的帮众所忽悠,什么不用称一个人的体重,就可以知道谁是胖子,问题他已经看了成百上千的人,才知道谁 是胖子,你让他看一只鹈鹕的胖瘦他能看出来吗?不过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如果看的企业多了,当然能够一眼分辨出企业的好坏,但是要等你看透了1000家 企业再说吧。当然定量派以此反对定性派也大为不妥,因为如果你纯粹依靠定量分析来选择企业,似也不太靠谱,因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但是未来的可变因素太 多,这些可变因素在定量分析中便变成一系列的变量,而且每一个变量的变化对估值的影响都可以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精确的估值确实是不太可能的实 现。那这样说,是不是定量分析就一点用没有呢?那也不是,大量的定量分析是抽取定性分析要素的手段,你没有做过一定量的定量分析,你就不知道什么因素对企 业的未来是最重要的,而定性分析是对定量分析中变量的把握,所谓定性定量不可偏废,才是价值投资修炼的正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2

福布斯:50岁以下的亚洲商界十大风云人物 东方愚:愚者一虑

http://www.dongfangyu.org/?p=4622

这是美国时间10月13日,Forbes发布的一篇文章。有两个标题,一个是Asia’s Rising Business Stars Under The Age Of 50,若称作“明日之星”,马云似乎是旧面孔,当然也可以理解阿里系仍可能再一次引领革命,但至少现在的马云有些力竭,“占领淘宝商城”行动正让他头疼 呢。而打开Forbes的链接,标题刚变成了Ten Big-Hitting Asian Businessmen Under the Age of 50,Big-Hitting,风云人物。新浪迫不及待转载了这一新闻,直接译为了“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真是简单干脆,但味道似乎变了。但 十个人里,中国人占了一半,确实够抢眼的。

原文链接:http://www.forbes.com/sites/karlshmavonian/2011/10/13/ten-big-hitting-asian-businessmen-under-the-age-of-50/

1.曹国伟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现年45岁的曹国伟是中国新浪网总裁,新浪微博被视为中国版Twitter。

  2.丁伍号

  361°国际公司总裁丁伍号的目标是中国年轻消费者,45岁。

  361°国际公司总裁丁伍号的目标是中国年轻消费者,45岁。

  3. 高振东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中国宝时得机械公司创始人兼CEO高振东,45岁,他的公司还是一家私人持有公司。1994年他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开始了艰苦创业。

  4. Garibaldi Thohir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印尼第二大煤炭企业Adaro Energy CEO托希尔(Garibaldi Thohir),45岁,他的公司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

  5. 马云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47岁,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47岁,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6. Monis Rahman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巴基斯坦Naseeb Networks公司创始人Monis Rahman,41岁,他所有的Rozee.pk是巴基斯坦最大招聘网站,独立访问人数达50万。

  7. Tony Fernandes

  马来西亚AirAsia和Tune Group创始人兼CEO,47岁。   

  马来西亚AirAsia和Tune Group创始人兼CEO,47岁。

  8.Vikram Chand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Vikram Chand是新加坡Vega Foods公司CEO,47岁,其公司产品销往20几个非洲国家。

  9.前沢友作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他是日本Start Today创始人,现年35岁。他的时装零售网站Zozotown已让他成为亿万富翁。

  10.周鸿祎

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曹国伟居首

  奇虎360科技公司创始人周鸿祎,41岁,他的公司开发网络安全软件,该公司已经在3月成功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4

電台燒銀紙風雲 富豪圍剿大班

2011-10-20  NM

大班鄭經翰蟄伏五年,籌辦全港首個數碼電台,唯開台日期一拖再拖,外界只聞樓梯響,未聞大班聲。上週四,大班終於對本刊表示,香港數碼廣播將於十二月正式開台,他更會在十二月尾重開金咪,主持新節目「大班風波」。 正當大家引頸以待這位「十點前特首」評論時政,一場真實版的「大班風波」正在電台內的董事局上演。本刊發現,自公司成立起已任主席的大班,竟已失掉主席一職,而取代他的,正是有「深圳李嘉誠」之稱的黃楚標。失去主席銜頭的大班,只好在卡片上印上「創辦人/台長」。 這邊廂被富豪孖沙逼宮,那邊廂,大班好友、人稱「紅色大狀」的全國政協胡漢清又在開台前突然退股。胡接受本刊專訪,直指數碼電台發展不明朗,所以拒絕再玩。 大班亦親口承認至今電台已花掉一億多,每月燒銀紙一千萬。這位被嘲「煲呔針」的影子特首,不約而同與真特首曾蔭權的夕陽政府一樣,面臨四面楚歌。


大 班鄭經翰自從○八年離開立法會後,一直專注發展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下稱香港數碼)。電台由○六年開始埋班,但「大班開咪」傳足五年,近日才略見眉目。 新電台現有四條頻道開始試播,本月更開始有著名DJ如陳海琪、梁繼璋、李麗蕊等陸續登場開咪做節目,預計在年底正式啟播。 大班上週四與常務董事何國輝出席一公開活動時,風騷地向記者表示自己將於十二月底正式開咪。電台更正式公布時間表,介紹大班將與昔日「風波裡的茶杯」舊拍 檔林旭華,一同主持新節目「大班風波」。但原來風波二字不離身的大班,所辦的電台尚未開台,先在董事會內掀起一場風波。本刊發現,當日代表旗下香港數碼出 席公開活動的大班,原來已退任主席一職。 從大班的卡片上所見,大班的中文銜頭為「創辦人/台長」,而英文的銜頭則再附加「Chief Content officer(內容策劃總監)」及「President(總裁)」。知情者指:「幾位董事已分庄,大班仍然負責在外做大公關、公司營運由何國輝負責,而 董事局話事人則是黃楚標。」 香港數碼的幕後股東,幾乎全是水頭充足的大孖沙。公司初成立時,黃楚標持大股,佔兩成,其次是大班的一成三。其餘富豪股東,包括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董事 李國章、行政會議召集人夏佳理、偉易達集團主席黃子欣、已故前信興集團創辦人蒙民偉、前《信報》行政總裁何國輝、全國政協兼資深大律師胡漢清,各持股份百 分之六至一成不等。這個極建制派的王牌陣容,無人想過會傳出突變,而取代大班擔任主席的,是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

香港數碼廣播股權分布

「深圳李嘉誠」接任主席
現年五十三歲的新任主席黃楚標,在潮陽出生,三歲來港,任東海聯合集團主 席。 黃九四年以投資內地房地產發跡,加上曾住徙置區白手興家,被深圳人稱為「深圳李嘉誠」,傑作是深圳香蜜湖旁邊興建的高尚住宅區「東海花園」。房地產起家 後,黃於○六年染指航空業,注資一億人民幣創立中國首家民營航空企業「深圳東海航空」。一○年,他再創立公務飛機業務。而黃在港亦有東海聯合(集團)及東 海航空兩間公司。 一如其他紅色商人,黃發跡後開始活躍於左派圈子,○五年起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曾捐錢興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小學及中學。○六及○七年,人大委員長 吳邦國及國家主席胡錦濤先後訪港,皆「御用」黃楚標小學學生到機場迎接。 據大班所言,黃楚標與他認識了五、六年:「我同佢一路都係朋友嚟,都係朋友介紹㗎啦,主要係社交圈,唔係政協識。」二人與立法會議員石禮謙份屬老友,同在 一馬主團體中合養馬匹「最着數」,齊齊拉頭馬。 根據本刊獨家得到的一份八月份公司內部員工指引顯示,董事局主席,已由鄭經翰換成黃楚標出任,其餘董事則包括鄭經翰、黃子欣及何國輝。而董事局旗下的管理 委員會,同樣由黃楚標出任主席,其餘成員則包括鄭經翰、黃子欣、李國章及何國輝。

李慧玲成導火線
曾經與大班一同拉頭 馬的好友,為何到頭來會將大班拉下馬?本刊得到多名消息人士證實,大班與董事局有意見,其中一條主要導火線是他極力想找商台「左右大局」的主持人李慧玲過 檔。但董事局內有反對聲音,不太認同李慧玲的評論作風,更用減少投資來「說服」大班。消息人士稱:「有董事揚言,如果大班堅持要找李慧玲,便會關水喉。」 另一消息人士表示,李慧玲不被董事局接納,據聞有中聯辦人士不滿她在商台節目的風格,例如:她○八年發起聲音黃絲帶行動,發動公眾留言支援在內地囚禁的新 加坡《海峽時報》記者程翔。程翔被指犯間諜罪名於○六年八月被判囚禁五年,○八年二月提早獲釋。而她在節目中不時批評考慮參選特首的唐英年,也令唐營支持 者不是味兒。 香港數碼的股東中,有三位來自東亞銀行,包括: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副主席李國章及黃子欣。據悉他們擔心李慧玲的節目引起中央不滿的話,會影響東亞在內 地的發展。其中李國寶更被指是唐競選團隊之一。因此,大班邀請李慧玲加盟,成為董事局火併的引爆點。 外界傳聞曾指大班開價三年七百五十萬請李慧玲過檔,記者問大班李氏過檔傳言是真是假時,他承認事情曾在董事會內討論過。但他不肯正面回應提議是否被否決, 只大談「社會多元化」:「嗱,呢個比較尷尬嘅,有兩個睇法嘅,佢係商台icon,即係比較民主派,咁如果將佢拉埋嚟,聚埋一齊係唔係好事呢?我當然希望佢 嚟,但係此消彼長嘛,對個社會多元化聲音又係唔係有幫助呢?」是否董事局就此施壓?「如果佢請得鄭經翰,唔使擔心李慧玲啩?我都唔會妄自菲薄,如果佢驚李 慧玲唔驚鄭經翰,對我嚟講可能係一個侮辱,哈哈!」 話雖如此,但知情者表示,大班有名「煲呔針」,大家早已視大班為自己人,認為他會在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例如在○三年七.一,當五十萬市民遊行表達對特區 班子不滿之際,曾鼓勵市民上街的大班,被發現與曾蔭權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地庫的翡翠拉麵午膳。

大班開台事件簿

大班台DJ開咪時間表

高薪挖DJ惹討論
至 於被指對大班表現有意見的黃楚標,接到本刊致電查詢時,緊張地問:「你點知我係數碼電台嘅主席呢?呢個係我哋董事會內部嘅事,我哋未正式講㗎喎!」對於大 班想請李慧玲,他反問記者:「係咩?大班同你講㗎?邊個提過?佢無講喎,可能嗰兩個(董事)會我唔係香港啦!」主角李慧玲回覆查詢時稱:「不願置評。」 單是一個李慧玲,未至於令董事局變天,事件其實只挑起了董事局內的「深層次矛盾」。有知情者指,董事對大班高薪挖角手法頗有意見。「大班早期高薪聘請一批 DJ過檔,有董事認為花了太多錢。黃楚標揸旗後,公司盤數睇番緊。」外界曾傳,前港台節目《風騷快活人》主持梁思浩過檔,三年合約盛惠一千五百萬元。知情 者續稱:「而家要添置新器材,要睇過諗過,唔似之前咁易拍板喇!」知情者估計公司每月開支要一千萬元,一日未有廣告,亦未知何時才有收入。 新人事新作風,為了節流,有董事局成員透露,本以時事節目為主的香港數碼廣播,將不會有任何新聞時段。有知情者指:「公司要慳錢,暫時沒有計劃聘請記者採 訪自家新聞,聽說會與now新聞台合作,採用now的新聞資訊,略作修改在電台播放。」香港數碼常務董事何國輝曾打理李澤楷有份投資的《信報》,加上大班 與小小超友好,李澤楷旗下的now電視提供新聞內容給大班台亦不為奇。

黃楚標:希望不用揼錢
董事局是否介意大班大花 筒,從黃楚標解釋為何要出任新主席可見端倪。「我哋覺得行政同編輯同董事會應該分開,你唔覺得咩?咁佢(鄭大班)咪太多嘢(做)囉?」他又續指,「我哋都 係分工啦,希望大班佢哋,各方面大家專注啲,剛剛開新台,又無財政收入,未有廣告收入,我哋分工啫,無存在特別嘅想法!」是否因有董事使錢太勁?「邊個使 錢使得厲害呀?董事即係指住呀大班啦,哈哈!你有無問佢呀?我想知佢點講呀。佢有無話使錢使多呀?哈哈,講笑啫!」 黃重申股東希望支出最少,收益最多:「我哋嘅立場希望(電台)捱多一年啦,明年多番啲廣告啦,咁可以平衡番個財政,我哋唔使揼錢等佢(電台)自己運作啦, 都要一、兩年時間㗎!」 對於電台被指燒銀紙,大班毫不諱言:「發射站都用咗幾千萬啦,直播室又幾千萬啦,人工呢?咁多人嘅使費都用咗幾千萬。」他又指,現時電台未有任何廣告收 益,但每日開支已達三十萬,股東們亦由本來預算開台初期注資一億四千萬,增至二億元,以維持電台開支。多次搞傳媒生意皆虎頭蛇尾的大班更笑言:「我唔識睇 數啦,咁辛苦,我又唔識做生意。你睇我同Morris(何國輝),我哋只係識使錢唔識賺錢。(換主席)無乜陰謀,so far so good!」

大班:我有壓力
現 時,香港數碼廣播的董事局已分成兩大陣營。黃楚標跟李國寶、李國章、黃子欣等同一陣線,這班大富豪共佔電台逾五成股權。鄭經翰、何國輝是同營,但兩人股份 加起來約三成,難以跟黃李營匹敵。 董事局轉為紅色商人任主席,對於電台定位及編採有沒有壓力?大班答得巧妙:「未開台,唔會有干預,開咗台我唔擔保呀!真係唔知,呢個世界好複雜!你都知 啦,一定會有壓力,我認為最worst 嘅情況我唔出嚟做節目。」至於當初老友黃楚標加入成最大股東,是否想借此平台有政治目的,大班說得委婉:「我唔排除一樣嘢呢,作為一個傳媒嘅投資者或者老 闆,係有少少政治影響力,呢個係附帶利益!」

胡漢清:拖得太耐
風波裡的董事局,近年可謂一波三折,先有去年七月股東蒙民偉逝世,復又出現內鬥疑團。而離年底正式開台前兩個月的關鍵時刻,董事兼股東之一的胡漢清突然宣布唔玩。他向本刊表示在五、六月時,已全面賣股並辭任董事,並埋怨電台發展過慢。 胡漢清接受本刊專訪,大談跳船原因:「第一個理由我係覺得吃力,因為到底我係一個專業人士,我唔同佢哋有生意背景……儲得幾多錢啫?」 「我知道個投資係幾長線嘅,但我都要養妻活兒,唔可以就咁一路填落去,同埋呢樣嘢唔係即時有回報㗎喎。」 談及當初預計的開台時間,他說:「搞咗好耐喇,到而家都已經五年喇,○六年開始埋班,○七年申請,○八年俾咗個AM(牌)我哋……我哋去坪洲(起發射塔),大家反對我哋,又停咗喺度……」 大班○六年開始埋班籌備搞電台,○八年年尾獲發廣播牌照及一條AM頻道,曾經希望○九年九月開台。當時大班想在坪洲建一個AM頻道發射站,結果遭當地居民反對,整個AM台計劃擱置,改為用數碼廣播試播。


說 罷他又大彈數碼廣播前景,認為市場未成熟,很少人車內會裝數碼收音機:「你而家點去氹一個用戶買digital radio呢?……又加埋金融風暴個啲咁嘅嘢,大家消費都慢㗎!」 據知情者透露,胡漢清原已答應為大班台開咪!「胡生應承咗大班,入到去會開咪,可以有兩把聲音喺度,但而家都唔知等到幾時,胡生又唔方便喺第二度開咪!」 胡是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有個電台宣傳總是好事,但他說得隱晦:「我哋有基本法研究中心,都好多嘢要推出,我需要一個平台,但我出去開咪好難,第一次開 咪,個處男俾咗人哋。」 原來從○九年起,胡漢清已開始減持股份至百分之三,其餘全數賣給大班,老友胡漢清要止虧離場,大班顯得不在乎,更玩踢爆:「唔係,佢只係因為離婚,佢無同 你講咩?我唔怕講,佢唔係無錢,因為佢離婚,影響咗佢個現金流,同埋佢係有啲無耐性,無所謂。我哋仲有個股東死咗添(指蒙民偉),我哋其他股東買佢留下的 股份。」大班指自己以原價購入胡的所有股份,更計埋額外利息。胡漢清承認「離婚對退股有些影響, 但不是最大影響。」 胡漢清睇淡數碼前景發展,同為電台董事兼股東的何國輝無奈指:「幾多人相信數碼廣播會賣到呢,呢樣嘢有人信有人唔信,可能question mark更多,呢樣嘢唔會有共識……胡生係一種選擇。」

數碼電台前景不明
上週四,大班及何國輝一同出席政府舉行的數碼聲音網絡系統共用安排簽署儀式,與其餘三個數碼電台 (新城廣播、鳳凰優悅、香港電台)簽署協定,合共斥資近五千萬,出錢在七個山頭發射站加建數碼廣播系統。 幾經波折,現在才算「傾掂數」興建發射站,大班無奈道:「我哋四個台要一齊起一個平台,如果我自己一間公司起,老實講我舊年已起好,四個台一齊,難聽講就 係分贓不均,所以夾錢呀買咩嘢器材呀,跟住又有香港電台參與呢,佢樣樣跟足政府程序去招標呀,總之就阻咗好多時間!」 提及數碼電台發展前景,大班說:「而家收音機唔夠,我哋自己生產十二月先有三萬套。」數碼收音機成本近百五至二百元一部,零售價二百六十元。而香港數碼亦 準備向全港的士免費派發共一萬六千部小型數碼收音機,每部成本約一百六十元,單是派機也要花費二百五十多萬。 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導師梁麗娟表示,眾多數碼廣播的投資者中,大班的香港數碼壓力最大,「它的頻道最多,又沒有既定班底.而對手都是在沒有壓力下擴展 市場。」 外國於九十年代起已發展數碼聲音廣播,但多鎩羽而歸。英國九○年起推行數碼廣播,二十年後的今天,亦只得百分之三十九家庭擁有數碼收音機。芬蘭的市場亦反 應欠理想,○五年已停止數碼聲音廣播發射。而澳洲於○九年在部分地方推行,截至今年五月統計,悉尼、墨爾本等五個大城市只有共九十四萬人收聽。 香港新批出的四個數碼電台中,鳳凰台的投資僅次於香港數碼,預計未來六年投資二億三千萬元改善設備。台長于盈表示鳳凰台棄用名嘴,改為訓練自家新秀,並會 以普通話廣播主攻內地客。而新城投資相對較少,未來六年投資約一億三千萬元。新城發言人表示估計要三年,數碼廣播才能普及。 數碼電台今年底陸續啟播,但覆蓋率仍然欠理想,本月中政府公布,明年年底才會於四條隧道,包括香港仔、紅磡、獅子山及將軍澳安裝數碼廣播系統,其餘七條隧 道,最快要到二○一三年底才完成。而港鐵的工程則遙遙無期,要求四家電台夾錢才肯安裝天線。

大班靠富豪上位
65歲的 鄭經翰一直在傳媒打滾,但他出身是飛機工程師,22歲已移居加拿大。星島集團主席胡仙在加拿大度假時認識大班,並於83年邀請他加入星島擔任業務拓展總 監,展開大班上位之路。86年大班自立門戶,成立三思傳播,引入《Playboy》在香港出版中文版,三年後將雜誌以三千多萬元賣給林百欣長子林建名。 87年他又創辦《資本》雜誌、《Forbes》中文版及《星期天周刊》等。 隨後他涉足幕前工作,93年在亞視主持清談節目《龍門陣》,95年在商台主持節目《風波裡的茶杯》,聲名大噪,「名嘴」稱號因此而來。 乘科網熱潮,他於2000年創辦36.com在創業板上市,集資1.1億元,李澤楷的盈動、替李嘉誠做過多單交易的前高盛亞洲主席曾國泰,分別認購4%及 6%,集團出版《茶杯》雜誌,月刊創刊號由李嘉誠做封面。 可惜科網潮瞬間即逝,兩年虧損1.3億元,但與李嘉誠稔熟的「殼王」陳國強出價2.5億元買殼,替大班收拾殘局。 大班在電台仍然吃香,但04年遭商台解僱,與俞琤決裂,他跳入政治圈,當選立法會議員。不過從政未能滿足大班「開咪癮」,08年他卸任議員後,籌辦新電台 「雄濤廣播」,今年初終取得數碼廣播牌照,改名為香港數碼。 百足咁多爪的大班,80年代曾加入狄娜的顧問公司,擔任副總裁競投屯門輕鐵工程,後來又創立公司代理滅蚊磁場機,02年登革熱時大收旺場,客戶包括新鴻基 地產、長實、康文署等。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