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波司登倫敦關店 服裝公司出海並非易事 | 曉說消費

國內服飾品牌想開拓海外市場並不那麽容易,尤其是在那些歐美國家。

波司登(03998.HK)關閉了其在英國倫敦唯一的一家專賣店。波司登稱,考慮到英國脫歐後未來幾年的經濟不確定因素於是選擇關門。

細數一下,中國的服飾企業跑去海外開店的不在少數,但開得風生水起的卻寥寥無幾。

那麽,為什麽會有企業想要去本土市場以外的國家開拓?總結起來無外乎是以下幾點:

首先是本地市場飽和、競爭太激烈,於是企業就開始尋求海外的機會來增加收入。以日本知名的服飾企業迅銷集團(優衣庫的母公司)來說,日本本土的人口和消費力就那麽一點,在發覺市場達到飽和公司銷售增長放緩後去海外開店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迅銷早在2001年的時候進駐了英國,隨後中國、美國以及其它歐洲城市也開始相繼開店。

 

其次是樹立品牌形象。若是自己國家的遊客,跑去國外旅遊看到有這個品牌的旗艦店,無疑對品牌的好感會增加。而反過來,企業在本國做廣告宣傳時,也可以稱自家的業務已經涉及多少國家等等,也是一種實力的彰顯。

我隨機找了幾個在國內的做服飾公司的企業家做了個小調查,得到的反饋是對於中國本土市場已經很大,中小規模的企業若能在本地健康發展可以活得很滋潤,只有稍大的企業在發展成熟後才會想要去拓展海外市場。而這些到海外開店的大公司出海的原因目前看來無疑是是第二個:樹立品牌的形象。

2012年波司登選擇在英國開店並非隨性,正巧2012年倫敦舉辦奧運會,公司也是期望向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展示其品牌,同時帶動國內市場的銷售。波司登方面也曾對外表示:“能在倫敦西區這黃金地段置下物業,加上奧運在倫敦舉行,將為公司提供向世界各地旅客宣傳的機會,增加公司曝光率。”

但一家服飾公司要在一個新的市場發展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迅銷創始人柳井正當年就把優衣庫在英國市場的表現描述為“一個慘絕人寰的開始”,在進入英國最高峰時,優衣庫一共開出了20家店,但最終全部關閉,宣布退出英國市場。到2004年再度回歸英國市場。但目前看來,優衣庫在英國的業務也不大,只有十來家店。

 

我從一些熟悉英國的朋友處大致了解一下市場情況。外國品牌想要在英國立足不容易,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對於服飾穿著自成風格且以本土品牌為榮,如果是平價的高階品牌(指價錢實惠、緊跟潮流的服飾),本地的就數不勝數,Topshop、New Look、Next、Primark價格又便宜風格又符合當地人的口味,競爭那叫一個激烈。所以,當年優衣庫在回歸英國後調整戰略稱不再只做“價廉物不美”的產品也可以理解。但要做高檔的,怕是傲慢的英國人又不買賬。

回到波司登這件事情上來。這家公司的英國旗艦店當初選擇服務是中產階級男士,所以定價不能便宜。公司倫敦業務的負責人早在2012年接受我們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店里的襯衫價格從85到100英鎊,不同材質的羽絨服價格為125到400英鎊,每套成衣價格約為500到900英鎊。服裝都是限量生產,每件最多50件。彼時在倫敦開店的波司登選擇了英倫設計風格。但乍一聽還是會覺得有些奇怪,一方面在英國的中國人基本不太會選擇購買(考慮到先入為主的心理),同等價位的衣服還不如買英國當地品牌;另一方面,這一價位在倫敦可以找到許多同樣的服飾品牌,後者歷史更久一些,當地人為何要冒險購買一個新品牌?此外,這個中國品牌並沒有額外的特色,它僅僅是試圖在風格上做的與英國品牌並無二致而已。

綜上所述,想要在海外市場特別是一個和我們國家文化差異那麽明顯的市場拓展業務很難,想要盈利更是難上加難。這其中的原因複雜,比如企業沒有在當地市場找到適合的員工、在新市場沒有影響力和號召力、還有就是沒有做好調研進入後才發現在當地水土不服根本沒有人買等等。

波司登的“失敗”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對於企業來說,這樣的經營算是一次試水,對於主體業務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個人以為,這一次的投資對於波司登未必就是虧的。波司登2011年買入的這棟樓時值英國市場低迷,從位置來看這家店地理位置不錯,位於倫敦南莫頓街,對著倫敦最熱鬧的商業街牛津街,同時又是一線品牌雲集的邦德街入口地—距離邦德街地鐵口僅為20米。如今該地段的物業應該有所回升。

波司登方面回複我關店的理由的有兩個原因,除了前述的英國脫歐外還有後半句說加上出於投資回報的角度才決定將該店暫時關閉,打算將物業轉為出租。

公司稱不排除回歸,只待合適的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40

“新司機”美團花樣補貼 想翻盤並非易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6/166921.shtml

“新司機”美團花樣補貼 想翻盤並非易事
騰訊深網 騰訊深網

“新司機”美團花樣補貼 想翻盤並非易事

盡管美團打車迎來了自己的小高峰,但與滴滴相比實力依舊懸殊。

來源 | 騰訊深網(ID:qqshenwang)

作者 | 相欣

“價值11萬的美團打車券,分享給各位夥伴,大家速速來領吧!”

去年12月的某一天,王飛(化名)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發布了這樣一條指引消息,用戶打開美團或者大眾點評APP,進入打車頁面後點擊右上角的“兌換碼”,並輸入專屬紅包口令,即可獲得價格不等的快車紅包(限首單)。

timg (2)

王飛就職於南京一家汽車租賃公司,隨著美團入局網約車,他所在的公司也展開與美團打車的業務合作。他告訴騰訊《深網》,他在當天早上接到公司布置的任務,被要求和其余30名員工一起,在三天內將11萬元紅包發放出去,為此內部還進行了紅包數量PK。

曾在2014年初掀起打車紅包大戰的滴滴和快的,讓補貼成為成為中國互聯網出行市場各個玩家的必殺技,就連“外來者”Uber在進入中國市場後也學會了這一招。如今,這一幕或將再度上演。

今年2月,美團在南京上線網約車的舉動攪動了原本歸於平靜的網約車行業,大量司機湧入新的平臺,為了獲取用戶,美團毫不吝惜地向車主和乘客拋出補貼“橄欖枝”。隨後,美團打車將輻射範圍拓寬至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

有業內人士對騰訊《深網》透露,美團打車單均補貼在20元左右。對此美團方面暫未回應。如果按照美團打車近日宣布的日單量破10萬來計算,其在南京一天的補貼就達到2千萬,上線十個月補貼則可能達到6億元。

若按照計劃,美團將於近日登陸北京。面對美團打車的圍剿,出行巨頭滴滴會如何應對?美團打車能靠高額補貼在網約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嗎?

加速拓寬輻射範圍

“北京終於要上線了!”“朋友們,六合江浦有沒有翻倍獎勵?”“昨天都是短單子,今天有單單獎了,都是長單子。”

相比較於滴滴,南京美團打車的車主交流群異常活躍,怎麽跑能拿到高補貼、哪個地區單子多、哪里有“便衣”查車等等,成為他們日常交流的內容。隨著美團宣布開啟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廈門等7個城市的用戶註冊,交流群里的外地用戶顯得十分興奮,對於補貼充滿期待。

相較於當年滴滴、快的、優步中國的開城速度,美團的節奏並不算快,甚至在外界看來顯得十分緩慢和謹慎。直到在南京上線的十個月後,美團才決定在包括北京在內的7個城市開通打車入口。

timg (5)

除了上述七城外,一位負責美團打車南京拓展業務的合作方告訴騰訊《深網》,美團打車目前的計劃只做到今年4月左右,預計將在今年初開放江蘇的更多城市。

對此,一位網約車行業人士對騰訊《深網》分析稱,一方面,網約車前期門檻相對較低,但後期運營難度與用戶數、單量數等正向遞增,美團很有可能是希望在南京將業務完全跑通並積累經驗,為後續開城的城市打好基礎;另一方面,美團打車最早在南京取得相關運營資質,其他城市還在辦理中,一旦拿下資質,美團的圈地速度也會明顯加快。

在拓寬領地的同時,美團打車受到了來自政府層面的監管。1月9日,美團打車接到南京客管處約談,提醒美團打車按照現有法律法規,來規範經營,約束外牌網約車。

而在網約車重鎮,北京市交通委也發聲稱美團打車尚未依法在本市申請開展網約車業務,並不具備在本市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資質。對此,美團打車方面稱將依法展開運營。

根據天眼查顯示,美團點評早在去年1月12日註冊了上海路團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為王慧文,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股東王興持股比例為95%,股東慕榮均持股比例為5%,王慧文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該公司經營範圍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交通運輸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汽車租賃(不包含操作人員)、貨運客運場站服務、道路客運及貨運經營等。

2017年6月14日,該公司進行過一次經營範圍變更,新增出租汽車經營(網絡預約出租車客運)。

花樣翻新的高額補貼

“這幾個月(車主數量)上升速度太快了,因為運營證還能辦理,大家都在搶名額。”王飛對騰訊《深網》表示。

為了爭取到更多用戶和訂單,美團打車在司機端和乘客端分別發放了高額補貼,合作的租賃公司也會幫助車主完成相關運營資質證件的申請和辦理。隨著南京本地競爭的白熱化,美團提供的補貼水漲船高。

據騰訊《深網》了解,去年2月23日美團打車的滿單獎勵機制為,完成5單獎勵25元,完成10單獎勵50元,完成15單獎勵100元,完成20單獎勵150元。

而到了12月26日,美團打車滿單獎勵金額提升至完成8單獎勵60元,完成13單獎勵100元,完成20單獎勵150元,此外,在用車早晚高峰階段完成訂單還有額外獎勵。

獎勵的名號也多種多樣,比如新人獎、優質服務獎、連擊獎、寒冬溫暖獎、工作日翻倍獎、在線時長獎等等。

不僅是補貼,美團甚至打出了“零抽傭”的底牌。據騰訊《深網》了解,南京地區6月前註冊的司機將享受永久免抽傭待遇,而在新開的七個城市里,對前五萬註冊的車主也將給予前三個月零抽傭的優待。

為了對美團打車這一輪圈地運動進行反擊,滴滴在今年初先是推出優享業務,隨後相繼提高了南京當地快車司機、優享司機的補貼。

timg (4)

一位車主向騰訊《深網》提供的截圖顯示,去年7月19日,滴滴開啟南京四周年慶,並向車主發送400元專屬回歸獎勵。此外,另有滴滴發給車主的短信中顯示,23天內完成12單(含拼車單)可獲150元額外獎勵,完成30單獲400元額外獎勵。

親歷過打車大戰的車主們心里清楚,對於任何一家平臺來說補貼都不會是永久的。“美團打車剛上線時對司機肯定會有紅包優惠,等司機和乘客吃到點甜頭後就會出臺一個正規模式,優惠不會太久。但(美團)提成少,逼迫滴滴提成也得降下來,不會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兩家公司都是為了賺錢,就是不合並也得妥協,不可能繼續燒大錢了。”一位南京美團打車車主如是說。

猛龍戰隊計劃

美團打車為車主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晉升體系,這套體系對車主收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騰訊《深網》了解,最初註冊跑單的車主被稱為“萌芽司機“,在加入萌芽車隊,參加猛龍晉級賽、經過猛龍考核周期後,可以享受更高額的獎勵。

猛龍戰隊獎勵包括車費獎、階梯獎、雙周獎。車費將類別中,車主周車費達2500元,獎勵1100元;周車費達3300元,獎勵1700元;周車費達4000元,獎勵2300元。符合車費獎後,每多跑200元車費即可獲得對應階梯獎,獎金依次為30元、50元、70元。連續兩個考核周期車費超過2500元,即可獲得1000元雙周獎。

王經理對騰訊《深網》透露,目前臨牌車主(註:指的是那些通過汽車租賃公司購車的車主)接單量超過30單/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左右,晉升萌芽司機、猛龍戰隊司機後,接單量都會更多。

不過由於美團打車提供的高額補貼,吸引了大量外牌車輛接單。外牌中以安徽居多,其余還有來自浙江、河南、山東等地的車輛。據南京市客管處統計,目前每個月在南京街頭查處的非法網約車約在三百輛左右。

騰訊《深網》還發現,在美團平臺進行車主註冊時,需提交個人信息、身份證信息、駕駛證照片,網約車從業資格證照片為非必填項。

“平臺註冊時不會要求這些,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被查到就沒辦法了。”在各大美團車主群中,大家也會就糾察信息互通有無。

產品方面,美團打車也在進行小步叠代。9月,美團打車對部分做單和出勤表現出色的車主更新了派單模式。根據美團打車方面介紹,派單模式下,系統自動極速接單,收入更高。

實現翻盤暫不現實

回顧過往,滴滴、快的、優步中國的補貼大戰已經成為網約車行業濃墨重彩的一筆,2015年初入中國的優步甚至憑借補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市場份額從2%到35%的驚人增長。

“大家以為我們是喜歡打仗的公司,但這是對我們的誤解。”美團點評CEO王興在回應業務擴張擴張帶來的影響時曾如此回答。

但事實上,支脈龐雜的美團無可避免的掀起了多個行業的激戰,網約車無疑是其中之一。雖然背後都有騰訊的身影,但美團與滴滴的博弈愈演愈烈。

但在滴滴已經形成絕對優勢時,美團打車若想翻盤並非易事。

獵豹全球智庫數據顯示,美團打車在南京試點10個月後,終於從去年12月開始出現爆發趨勢。與12月初相比,美團打車司機端日活滲透率翻了一倍。

盡管美團打車迎來了自己的小高峰,但與滴滴相比實力依舊懸殊。

該數據顯示,滴滴車主App(主要用戶既有出租車,也有私家車司機)在南京的周活滲透率為0.3644%,滴滴司機App(主要用戶為出租車司機)為0.0508%,而美團打車司機端為0.0173%。

滴滴曾披露,目前平臺上專車快車數量是出租車規模的4.5倍以上,如果司機人數也按照4.5倍來估算,那麽刨除滴滴車主App中的出租車司機,美團打車司機數量約為滴滴的6%(南京地區)。

對於如今的美團打車來說,判斷其能否憑借補貼實現市場份額翻盤還為時尚早,畢竟移動互聯網已經由過去粗放式的增長轉向精細化運營,除此之外,美團還要面臨外賣、酒旅等多業務挑戰。

美團打車 補貼 滴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64

騰訊、京東、蘇寧等巨頭聯手救樂視,恢複元氣並非易事

新樂視智家引來頂級互聯網企業參與增資的傳聞,終於落定。

據18日晚間樂視網(300104.SZ)公告,騰訊子公司林芝利創、京東邦能、蘇寧體育、TCL集團、深圳佰億投資擬分別向新樂視智家註入3億元,此外,世嘉控股、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弘欣等也有參股。

此次多個互聯網、零售業、制造業巨頭一起參股新樂視智家,頗有聯手拯救樂視的味道,減少了樂視網破產的風險,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對它們而言,既可以分別獲得一定的資源,進入智能家庭多了一個路徑,又出資不大、分散了風險。但樂視能否真正複興,還需觀察。

2016年底,樂視整體危機爆發,樂視品牌嚴重受損,關聯公司的應收款回收困難,導致公司現金流極度緊張。樂視網2017年預虧116億元,樂視電視業務瀕臨生死存亡的邊緣。2018年3月,樂視網董事會通過議案,新樂視智家估值由此前120億元縮小至90億元,並按此估值以現金及債權增資的方式,引入新一輪資金不超過30億元。

近期,新樂視智家本次增資方案達成新進展。截至目前,已確定的投資方(已簽署增資協議)及增資金額為:樂視網以現有債權作價投入3億元;融創旗下的天津嘉睿以現金增資3億元;江蘇設計谷公司以現有債權中的2.40億元進行增資。

截至目前,已達成投資意向的投資方(尚未簽署正式協議)及擬增資金額為: 林芝利創、京東邦能、蘇寧體育、TCL集團或其控股子公司、深圳佰億投資擬分別以現金增資3億元;世嘉控股、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弘欣分別以現金增資2億元、0.5億元;深圳金顯銳以現有債權作價1.46億元及現金377萬元合計投入1.5億元。

本次增資完成後,新樂視智家的註冊資本預計由3.125億元增至4.076億元,股權結構變為:樂視網控股33.46%;天津嘉睿持股28.23%、樂視控股持股14%、寧波杭州灣新區樂然投資持股約3.1%、TCL集團持股2.56%、林芝利創持股2.56%、京東邦能持股2.56%、蘇寧體育持股2.56%、深圳佰億投資持股2.56%;江蘇設計谷、世嘉控股、鑫樂資產、深圳金顯銳、華夏人壽、北京貝眉鴻科技、弘毅弘欣分別持股2.04%、1.7%、1.52%、1.28%、0.87%、0.51%、0.43%。

樂視網認為,本次增資可一定程度緩解新樂視智家資金緊張狀況,有助於恢複公司及新樂視智家品牌、信譽,提升新樂視智家經營實力,為新樂視智家引入戰略投資者,同時優化新樂視智家的債務結構。

完成本次增資後,新樂視智家的董事會人數為4人,其中樂視網有權提名3名董事,天津嘉睿有權提名1名董事,因此樂視網對新樂視智家仍具有實際控制權。事實上,樂視網對新樂視智家的持股比例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為其第一大股東,並對它合並財務報表。

從上述新樂視智家的增資方案看,騰訊、京東、蘇寧、TCL、聯想等互聯網和制造業巨頭聯手拯救樂視的意味很明顯。樂視風波影響很大,在資本市場牽動了樂視網以十萬級計算的投資者;在產業層面牽動著千萬級的樂視超級電視機的用戶,還牽動著樂視電視上遊的供應商、下遊樂帕數以千計的經銷商。如果樂視真的被迫走到破產這一步,對整個社會都會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所以巨頭們聯手救樂視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

那麽為什麽要采取現在的方式呢?首先,此輪融資各家共同出力,總融資額約27.4億元,可以緩解新樂視智家、即樂視電視業務目前資金極度緊張的局面;其次,騰訊、京東、蘇寧、TCL、聯想分別能獲得一定的資源,像騰訊視頻、蘇寧體育的內容就多了樂視超級電視這個分發的窗口,京東線上線下的渠道就多了樂視超級電視的貨源,TCL旗下華星光電的液晶面板多了一個出海口,聯想進入智慧家庭多了樂視電視的途徑;第三,各家巨頭的出資額都不超過3億元,對它們而言都是小額投資,分散了風險。

有意思的是,此前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樂視網前董事長孫宏斌,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唱衰”樂視,強調自己“願賭服輸”,平抑資本市場遊資對樂視網投資的賭博心態。現在看來,既是向社會發出拯救樂視的呼喚,也是為新樂視智家新一輪融資鋪路、降低融資門檻。

獲得近30億元的新融資,並且得到騰訊、京東、蘇寧、TCL、聯想等巨頭的“加持”,對樂視電視業務的重新激活、品牌信譽的恢複會有幫助。但是,經過2016年、2017年的動蕩和波折,樂視如今在中國電視行的的地位與高峰時期無法相比,許多份額已被對手搶去,因此要恢複到2016年約400多萬臺的年銷量水平,估計至少要兩三年,樂視電視能否真正複興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一位證券市場的資深分析人士則認為,新樂視智家成功增資有利於企業今後正常經營發展,對樂視網而言,影響偏正面,利於穩定股價,但影響有限。

4月19日上午,樂視網的股價上升6.02%,至4.93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