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士康的“百万雄兵”计划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4/140222.html


编者的话/

  10万?20万?有关富士康深圳工厂裁员的话题,在外界看来俨然成了一个数字谜题。

  在深圳当地,富士康内部熙来攘往,并没有明显收缩的迹象;深圳观澜两座启建的富士康新厂,更无法与裁员相联系。

  兵分三路,《中国经营报》记者再次深入深圳、成都、太原进行调查走访,惊人地发现富士康的更大企图。在饱受诸多外界质疑和抨击之后,“被围追堵截”的富士康却在日渐强大,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百万雄兵”计划已然成形。

  富士康“百万雄兵”计划之一

  深圳式扩张:富士康的“青苹果”乐园

  深圳观澜,7月的黄昏,太阳落下后的天空是紫蓝色的。

  暮色笼罩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宝源工业区厂前大路边上,一条水泥小径平行通往1公里外的居住区。晚上7点左右,挂着富士康厂牌的工人摩肩接踵地往来于这条小径,西边一座小山坡下,是富士康宝源工业区的厂房。

  紧邻宝源工业区东的一块荒地上,两栋新厂房拔地而起。其中一栋内部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一些穿着富士康制服的工人三三两两地进出此间。记者看到他们的衣服上的标记为“SHZBG”,即鸿超准事业群。

  除了已经在观澜占了近70%员工的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鸿超准事业群是代工苹果产品机械及表面部件的主要事业部之一。有员工向记者透露,已经开工的生产线,主要是注塑压制等生产线,生产机壳、机架等配件,也是为苹果产品供应配件的部门之一。

  一边新建厂房,一边却在将一些厂房搬空。据记者调查,深圳龙华园区D5、FIH等厂区门前堆放了一些机器设备,有些车间内已将设备封装打包。此前,还有G区、E区等也有部分厂房有过搬迁情况。

  富士康深圳究竟在作怎样的调整?

  来与去的逻辑——业务重新梳理是关键

  按照富士康对外的说法,一些部门计划将部分产线迁移到内地。而产线搬迁计划即服从于“跟着客户走”的策略。比如,惠普在重庆落户,富士康的相关事业部便跟随客户落户重庆。

  不过,事实显然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

   在武汉,由于客户及配套厂商并不愿意在当地落户,富士康在当地的项目规模一直难以扩张,人员规模在14000人左右。有消息人士透露,郭台铭曾多次动员 上下游厂商落户武汉,但是收效甚微。直到今年7月中旬,才有消息称,武汉富士康今年计划再招17000人,但这部分人员是否一定在当地工作,也是未知数。

  来自太原的张龙(化名),现在是SHZBG观澜新厂房车间工人。前段时间,张龙因为在富士康太原园区与众多同事一起针对涨薪问题顶撞了工厂领导,结果与200多名工人一道,由带队主管监督一起被“遣送”到深圳来“支援建设”。据他说,3个月后他们会被再度送回。

  而在7月间,富士康这种“乾坤大挪移”在深圳当地频繁上演。

   当前富士康由于人员紧缺,因此不断从全国调派新员工来支援深圳。记者在龙华园区南门随机就能碰到来自武汉和湖南的新员工。据观澜厂区一名员工向记者透 露,目前富士康深圳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空缺,他们还在通过从学校招聘的方式来填补,还有很多是从省外各个园区调派的新人。而除了从全国各地将员工调入深 圳,也有一些事业部门规划将部分员工转移到四川、河南等地。但是,“在当前的生产计划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只可能少数部门迁移,根本难以实施全面迁移计 划。”一位课级干部告诉记者。

  正因为这样,深圳各园区之间,深圳与全国各园区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员流动关系。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富士康的战略并非迁出深圳那么简单,在其人员调动的过程中,梳理内部业务部门并为内销铺路,才是关键。

  iPad现身工厂——鸿超准暗线布局

 自2010年5月26日的媒体开放日以后,富士康先后爆出系列消息,导致公众对其战略问题推测不断,但公司内部却对此守口如瓶。

   其实,早在2008年,对于富士康北迁计划,就有一个官方版本,即当下所说的“深圳留10万人的研发机构与出口产品产线”,其余外迁。但由于金融危机, 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实施。直到今年5月,跳楼事件让郭台铭加速了北扩进程。而目前,外界传言的富士康深圳裁员20万,也概出于此。

  事实上,从富士康人员的频繁调动不难看出,裁员、北扩并非富士康战略核心。郭台铭的真实想法是,理顺其大陆的各个板块布局,进而集中最大的优势兵力出击。而深圳下一步即是建立以苹果为核心的事业集群。

  目前,在深圳龙华和观澜园区,补充进来的人员,大部分为鸿超准事业群。此前,观澜园区大部分事业部门的人员属数位产品事业群——苹果的核心部件生产基地集中在这里。相比之下,鸿超准事业群在产能上略显不足。

  当前产销两旺的iPad成为记者采访中频繁听到的一款产品。包括鸿超准在内的大部分苹果生产线上的员工,都知道自己参与生产的是一部当下俏销的机器。具体描述的配件形状,则与苹果公司前不久发布的新品iPad拆机配件相吻合。

  目前,iPad生产线设在富士康数位产品事业群和鸿超准事业群已是公开的秘密,这款产品当前在富士康正满负荷生产。这与媒体报道所称的“目前苹果产能严重不足”相对应。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SHZBG部门最初规划增加15000多台设备,后经高层决定压缩,实际准备增加9000台。参照这样的扩张规模,观澜两座新厂房的投产,也只是冰山之一角。

  “出口产品的事业部门将在深圳集中,然后将内销产品的事业部门向内陆分散,并为当地渠道进行战略上的配合。”深圳一位观察人士表示,所谓的大迁移,纯属误传。“富士康不可能迁出深圳!”

  由此,涉及到苹果等产品的事业部门如SHZBG鸿超准事业群,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PCEBG企业资讯系统产品事业群,在深圳的规模不仅不会缩减,反而会扩张。

  全面捆绑苹果

  从错综复杂的事业部门重构布局来看,富士康实际上在试图为苹果产品走向中国市场提前布局。

  鸿超准事业群一名员工告诉记者,该部门参与研发的一款苹果产品预计需求量很大,产品将要在四川生产。然而,这款产品处于刚刚测试完毕的阶段,并没有上线生产,它区别于已投产的iPad和已经上市的iPhone。但是,该产品具体是什么名称,不得而知。

  “近期有消息说,苹果正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内移动通讯巨头谈合作,准备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富士康除了为苹果产品做代工之外,还在考虑在中国开设苹果专卖店的可能。”深圳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6月中旬,有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内地由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市场,包含鸿海、正崴和蓝天集团等台湾电子企业均积极布局中国渠道事业。由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 控股的正崴电子,准备经营苹果专卖店Studio A,已经得到苹果核准,可在上海和江苏做第一阶段的准备,今年开设10家店、未来3年开100家苹果专卖店。蓝天旗下的百脑汇店面则要提高到50家。

  苹果究竟什么时候进入国内市场,虽然各方只字不提,但无论是苹果还是富士康,都将这视为未来掌控话语权的阵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8

马明哲启动“超人”计划 “摩天楼”揭秘平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khha.html

    2014年,一座高达588米、造价90亿元的亚洲新地标将在深圳诞生。

  建在深圳中心区的这座摩天大厦是中国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与在建的总部大厦形成平行线的,还有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董事长马明哲“金融帝国”狂飙突进的雄心。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本报记者获悉,中国平安目前已在内部悄然启动“超人计划”———产险超人保、寿险超人寿。任汇川、李源祥分别是“超人计划”的实施者。两年前,任汇川就制订了平安产险的“超越市场”计划,而李源祥也向平安寿险各分公司负责人密授了“超人计划”。

  排兵布阵已在展开。短时间内组建47万人的平安寿险团队,平安产险上半年高达60%的超常增长,显示平安已经发起登顶之战。2010年中,随着收购深发展(000001.SZ)的完成,刚刚考察归国的马明哲又在内部提出了银行板块超越计划。

  然而,面对平安的咄咄逼人,人保、国寿乃至太保岂肯袖手旁观?

  2014平安产险超人保?

  截至7月1日,平安产险累计实现报表保费收入302.72亿元,同比增长60%。而这一业绩是在2009年年度保费刚突破300亿元、2008年年度保费刚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达成的。

  据保监会统计数据,以产险三巨头来看,人保、平安、太保截至6月底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为814.06亿元、299.75亿元、270.4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73%、61.1%、45.2%。而市场平均增幅为33.47%。

  “今年上半年的超量增长,是基于2009年的超太保之战。”一位平安产险的人士称,与人保、太保原来基础厚不同,平安产险在2009年之前始终处于产险三强末位。2008年,平安产险市场占有率为10.9%,2009年的超太保之战将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2.9%。

  “要想超人保,必先超太保。超了太保,增加了底气,去年底定下了今年约460亿元的目标,上半年计划达成65.8%。”该平安产险人士称,起初大家也觉得目标太高,现在来看,完成全年目标甚至冲500亿都有可能。

  虽然试图打翻身仗的太保以45.2%的增幅可谓表现不俗,但从持续增势来看,太保翻盘有难度。近年增幅一般、市场份额不断被稀释的人保才是平安产险超越的目标。

  

  如果上半年双方增幅能持续下去(事实上,平安产险已经持续了两年半时间),平安产险在2014年有可能超人保,正是马明哲的摩天大厦竣工时间。

  事实上,因全国网点远不及人保,平安产险目前采取的战略是城市包围农村,也就是说,平安产险试图先拿下若干核心城市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

  从全国原保费收入最高的广东、江苏,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来看,人保产险与平安产险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在上述地区的同比增幅差距较大(数据见表1),双方差距进一步缩小。

  其中,平安广东产险上半年原保费收入为35.97亿元(不含深圳),落后人保17.61亿元。平安广东产险日前制订的内部目标是超人保之战在2到4年内完成。

  而在上海,平安产险上半年以76.72%的超级增幅(市场平均增幅28.88%)已经追平人保、太保,人保只剩下了0.03%的市场份额优势。如果不考虑近1.6亿元世博保险的保费进账,人保上海第一的位置已然不保。

  而就深圳市场而言,平安产险上半年增幅41.15%,原保费收入超人保1.31亿元、超太保4.01亿元。

  城市战略的背后,47万平安寿险人员的交叉销售可谓助推平安产险连年跃升的人海背景。深圳某平安寿险员工称,“我们销售产险,可以直接获得不菲的佣金 收入,而在车险电销完成后,集团也会直接把车险客户交给我们维护,我们进而从这些车险客户那里获得其他业务。”而对刚刚履新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 务执行官的任汇川而言,其在掌舵平安产险的数年时间里,更是完成了关乎未来的若干改革。平安产险总部权威人士称,“2007年改革项目17个,明确了超越 市场的短期手段和中长期规划;2008年主要是制度建设、预算改革、渠道为主的三大改革;2009年到2010年主要是优化组织架构,充实三、四级资源配 备等。”事实上,平安产险超越计划也有不少困难,关键是大跃进后的偿付能力。为此,2010年5月,平安产险在2009年发行20亿次级债基础上,再次发 行25亿次级债,资本金提升至85亿元。

  寿险“超人”折戟新准则

  与平安产险的“超越市场”计划相比,平安寿险更是在内部秘密喊出了“5年超人寿”口号。2008年底,在平安大学召开的深圳寿险主管大会上,平安寿险董事长兼CEO李源祥提出了“5年超人寿”计划。

  一位与会的平安寿险人士称,李源祥后来还到全国各地分公司巡讲。为达成目标,寿险代理员团队加速扩容。“就平安深圳寿险而言,当时约有8000多人, 现在是1.7万人,扩容1倍。”2009年底,任过马明哲秘书的饶劲松升任平安寿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饶随即提出2010年的高增幅计划。据深圳保监局统 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的深圳寿险市场,平安、国寿、太保的保费收入分别为41亿元、21.35亿元、13.1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1.96%、 -10%、215.63%。而在2009年,平安深圳寿险的保费收入仅比国寿多8亿元,而现在差距则扩大到近1倍。

  平安深圳寿险的一位销售员称,“我们现在做销售,不仅在深圳市场上没有区域限制,还可以做到周边城市,市场上基本是平安寿险内部的人在争夺客户。”除 深圳外,在上海寿险市场上,平安寿险也雄踞第一,其上半年保费收入为73.54亿元,远超国寿、太保、人保寿险。而上海是太保的总部所在地。在国寿、人保 的总部北京,平安寿险上半年也以74.67亿元的原保费收入,远超国寿、太保、人保寿险。

  当然,平安寿险和国寿的大数差距仍大。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国寿、平安原保费收入分别为1929.99亿元、904.96亿元。“其实,我 们的首年新保单在5月份已经首次超过了国寿,超过58亿元。”平安寿险总部某部门人士称,“这已是不俗的业绩。而面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寿险规模缩水,我们也 渐渐提得少了。”该人士所言的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2009年12月22日发布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按照新准则,万能险和投连险不计入保 费收入。这意味着万能险和投连险占比较高的平安寿险受影响最大。而平安寿险2008年开始大推的万能险,就有扩大市场份额之意。

  据平安财报显示,平安寿险2008年及2009年全年,投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合计分别为410.42亿元、622.09亿元,分别占当年所有产品保 费收入的49%和54%。其中,万能险保费占比分别为40.1%和49.6%。而国寿则以分红险为主,受新准则影响不大。2008年、2009年,国寿投 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合计分别为121.57亿元、83.08亿元,仅分别占当年所有产品保费收入的4.4%和3%。

  然而,当2010年投连险和万能险不再计入保费收入时,平安寿险已经无法突然刹住持续两年的市场快车。2010年前两个月,平安寿险的投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亿元、128亿元,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保费收入缩水四成。

  国寿日前披露的财报显示,旧准则下上半年保费收入的1930亿元,换算为新准则下则为1836亿元,累计寿险保费确认率达到95.1%。同样,在旧准 则下,国寿市场份额降至36%,在新准则下份额则高于40%。虽然保监会对6月时限已经延期,但平安寿险尚未对外公布在新准则下的保费收入,但其相应的保 费收入大幅缩水,保费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势在必然。

  银行板块押宝深发展

  寿险版图的因保费统计政策变动失利,让马明哲加速了对银行版图的预期。在马氏看来,未来的业务板块要实现保险、银行、投资的均衡发展。

  平安集团的一位权威人士称,年中,因收购深发展业已完成,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马明哲在内部提出了银行5年超越计划,这让平安银行代理行长叶望春等人很 是惶恐。6月底,刚任深发展代理行长不久的理查德根据马明哲的预期,制定深发展规模扩张时间表。深发展某内部人士称,这份时间表就是深发展资产规模排名5 年内进入同业前十名,8年内进入前八名。“如果将即将整合的平安银行计算在内,深发展的超越计划未必不可行。平安已经给了我们40%的年规模增长计划。” 两个细节可以看到平安集团在超越计划中试图孕育的能量。一是通过平安寿险员工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交叉销售,截至7月中旬,平安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经突破 500万张,这意味着平安银行用3年时间就步入中等发卡银行行列。二是从7月起,平安集团启动了个推银俱乐部会员制度。在全国寿险团队中按4%比例选拔出 近2万名人员成为个推银俱乐部会员。

  某平安寿险人士称,所谓个推银,就是寿险员工个人助推银行业务。此举相当于让平安的银行板块一下子增加了2万名兼职员工。“我们通过挖掘我们的客户资 源,协助银行人员办理各类银行业务。”从更大的战略布局来看,此番由中信证券、麦肯锡参与的深发展、平安银行整合方案迟迟未出笼,恐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 平安银行如何计价并入深发展的问题。

  早在2009年末,美国新桥投资和平安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不久,时为深发展董事长的纽曼就对外称,“深发展欲反收购平安银行”,后来,此般言论再未提及。而纽曼放言的背后,则是获知了平安对日后整合的战略谋划。

  深圳某金融人士称,从商业角度来看,平安以2.99亿H股从新桥那里获取了对深发展的控制权,而转通过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平安则可获得100亿元至200亿元不等的真金白银收益。这意味着平安通过左右手倒换,极有可能在最后获得对深发展超低价格收购。

  该人士续称,“正因为此,平安银行的计价是个关键。如此一来,平安有了进一步做强的新的资金基础。两三年后,深发展再更名为平安银行,更是顺理成章的 事。”而有了深发展的平安,其银保合作有了更广泛的全国平台,产险、寿险、银行互用平台、网点、员工实现交叉销售的格局即可实现升级,并助推产险、寿险、 银行各板块超越计划的早日达成。

    2014年,马明哲构想中的金融帝国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诸多竞争对手同样关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05

富士康计划大幅增加大陆雇员人数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20/144746.html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生产商——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8日表示,计划大幅增加中国大陆雇员人数,以促进业务增长。鸿海精密在深圳举行的一 次新闻发布会上称,今年将把中国大陆雇员人数增加9%,至100万人。该公司还计划在2011年将中国大陆雇员总人数进一步增加20%-30%。

   此前,受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事件的影响,社会舆论群起而攻之,政府也不断加大问责的力度,一时间令富士康备感煎熬。郭台铭在各方压力之下甚至曾威胁撤 资,将把部分大陆生产线撤回台湾,并研究加大越南的生产线,更会迁至印度等低成本地区。他当时强调,员工跳楼自杀属社会责任,企业无法承担太多的社会责 任,并称要把大陆的宿舍管理权、员工照顾权交还地方政府。

  郭台铭更于股东会上表示,集团正在台湾寻找合适地点建设机械化的无人工厂,将 大幅减少流水线的作业员。不过,从近期来看,随着富士康的内迁,其招聘的员工也越来越多,单在郑州厂区就已经举行了9次专场招聘,每次招聘人数都大概在 200人以上。现在,富士康又开始高调宣布大规模增加大陆员工数量。这些都说明,国内工人吃苦耐劳的素质和低成本的优势,以及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根本就是 鸿海精密这个“代工帝国”离不开的大树,他的威胁撤资基本上就是在向政府撒娇。对于如此大的制造企业而言,根本撤不出大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93

富士康披露内迁计划 深圳保留30-35万员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9/3NMDAwMDE5Mjk3NA.html

富士康8月18日晚间向媒体披露内迁计划,深圳员工数量将从现在的45万降低到30-35万。同时富士康计划明年在中国大陆再招40万名员工,约占公司目前员工总数40%。

在18日晚间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富士康副总裁程天纵说,富士康不会搬离深圳,在深圳的员工会从现在的45万人降低到30到35万人,深圳的厂区会逐步转型为研发、试产、内销、物流中心。

程天纵向外界澄清,富士康正在进行的“西进和扩展”工程,不是外界所说的迁移,而是因为业务本身发展进行的扩张。今年上半年,富士康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未来富士康希望能够将员工总数增加到130万人。

另一方面,富士康的“西进和扩展”工程,是为了员工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工作,和自己的亲友生活在一起。在过去的坠楼案例中,大部分都是和家庭失去联系或者很少回家的。将来富士康的扩充和发展,将以招聘当地员工为主。让家庭的温情网、亲情网取代富士康布置的防护网。

而深圳厂区方面,富士康会推动员工“减量增质”,即减少一部分员工的数量,但是要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加他们的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9

黄光裕妻子杜鹃本周计划赴港拜访机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2MMDAwMDE5NjI2Mw.html

黄光裕的妻子杜鹃当庭释放,被视为争夺国美控制权最有分量的一块砝码。随着9月28日股东大会的日益临近,黄光裕和陈晓双方均对机构投资者展开了攻势。

据网易财经报道,杜鹃将于本周赴港约见多家机构投资者,为股东大会拉票。

“杜鹃被释放后非常低调,主要待在家中跟孩子们在一起,并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黄光裕方面人士表示。

目 前,杜鹃拜访机构投资者的最终时间和地点还有变化的可能。根据中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判缓刑人员若需出境需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若没有经考察机关批准,擅自 离境,将会被法院撤销缓刑,而改判实刑。杜鹃要约访的投资机构位于香港。杜鹃若不能顺利通过报批,也可能在内地约见机构投资者代表。

8月30日,黄光裕案二审判决,杜鹃的刑期由一审时的3年6个月改判为3年缓刑,并当庭释放。

香 港一家投资机构的高管处表示,杜鹃此次赴港之行,将为即将于9月28日进行的股东大会寻求机构的支持。目前,黄光裕方面已耗资7亿港元增持国美电器 2.97亿股,增持比例达1.98%,已接近2%的增持上限,而黄光裕方面要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罢免陈晓等议案,机构的态度成为关键。

该高管认为,杜鹃此次改为缓刑,使黄光裕家族有了“主心骨”,在股东大会上,他会投票给黄光裕家族,若黄光裕此次能赢,会将非上市公司374家门店注入上市公司,这将会使国美上市资产迅速增值,是一个投资机会。

该 高管还称,现在持有国美股票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像陈晓描述的支持国美现有管理层,许多机构都在观望,不做任何表态。杜鹃改为缓刑后,一些机构更多倾向于黄 光裕家族这边。杜鹃以前一直主管黄光裕家族的投资事宜,包括与国际机构交流、签订协议等,都是杜鹃一手促成的。杜鹃在投资界,有丰富的人脉关系,此次或许 会大量应用这些人脉。

目前,陈晓方面也在对股东们展开争夺。8月30日起,陈晓方面陆续向持有国美股票的股东们以实体信件的形式发出信函,寄出的对象主要是香港股市中的“零售股东”(即大陆俗称的“散户”)。陈晓方面表示,跟机构则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了更为直接的沟通。

9月28日的股东大会将对8项决议进行投票,其中,陈晓方面希望股东们投票支持前3项,反对后5项,而黄光裕方面的诉求则与之相反。

在国美的股权争夺尚未尘埃落定之时,投资者对持有还是卖出国美的股权出现分歧,联交所股权资料显示,8月份,摩根士丹利和富达基金均不同程度地减持国美股份,摩根大通则于8月3日和12日连续增持国美股票。

有分析称,机构持股中相当一部分是受投资人委托持股,他们的意愿将决定票权去向,这也是国美和黄光裕争夺舆论的重要原因。

为争取舆论的支持,黄光裕自2008年11月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以来首次直接向公众发出题为《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公开信,向亲友致歉,并感谢帮助过他的人。虽然黄光裕在这封公开信中对9月28日的股东大会只字未提,但此举被认为是其打出的一张感情牌,为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

附9月28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上将要投票的8项决议:

1. 重选竺稼先生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2. 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先生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3. 重选王励弘女士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4. 即时撤销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

5. 即时撤销陈晓先生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之职务;

6. 即时撤销孙一丁先生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之职务;

7. 即时委任邹晓春先生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

8. 即时委任黄燕虹女士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7

中環在線:郭台銘退休計劃乖女嫁人先實行 李華華


2010-9-6 AD




 

工人跌(跌落 樓)、業績跌、股價跌,台灣首富郭台銘(圖)當富士康(2038)呢半年真係無乜好嘢發生,嚟緊又有咩跌呢?就係增長跌嘞!郭董喺深圳接受彭博訪問嗰陣自 爆,佢就快會將富士康年度銷售增長目標,由十幾年嚟嘅30%降到15%;郭董咁樣講真係嚇親啲分析員,事關佢哋唔認為投資者有心理準備增長會cut咁多 嘛!

出年就夠秤搞大壽嘅郭董又話,佢可能喺三年內宣佈接班計劃,之不過咁,直到佢個一歲寶貝女嫁人之前,佢都會留守喺自己嘅工作崗位!咁大家不妨幫郭董計一計,假設佢打破新一代遲婚嘅風氣,18歲就走去嫁人,咁郭董最少都要做到77歲!

By the way,台灣嗰邊流傳緊,郭董老婆又有咗,流傳預產期最快下個月,分分鐘喺10月8日郭董生日嗰日……唔知郭董稍後喺咪又會同傳媒講,等個細仔娶埋老婆先退休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0

张房有马尔乔内推翻领雅方案 广汽菲亚特首发五年计划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2/wOMDAwMDE5ODgwOA.html

在人人都渴望一展拳脚却瞬息万变的中国战场,两年后才能正式投产的广汽菲亚特临时调整了它的全盘计划,包括推翻领雅方案及重新制订时间表。

9月19日,在接近两个小时的媒体见面会上,成立不过半年的广汽菲亚特全体高层首次面对公众,表达了其五年内“重建菲亚特品牌、铺设经销商渠道及每年推出一款产品”的决心。

从领雅方案到2012全球首发

“我 们现在就必须考虑两年后的竞争情况,意大利菲亚特总部对此已有安排。”广汽菲亚特总经理郑显聪透露,今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总经理曾庆洪前往都 灵与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一同修订了第一款车上市计划,“我们原本计划引入领雅,现在我们决定引入一个全新的平台及产品——C-medium,以显示 对中国市场的尊重。该平台将融合中国元素,但也是意大利风格和新技术的。”郑同时担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

这是马尔乔内领导下的菲亚特第二次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1999年,菲亚特公司就牵手南汽,组建南京菲亚特。由于双方在关于产品引进,市场开拓、公司管理、文化等多个层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公司一直无法在市场上取得主动。2007年,双方最终分手。

菲 亚特目前在国内销售三款车型——博悦、朋多、领雅,博悦和朋多因为属于小众车型,现阶段并不适合用来国产,因而媒体普遍猜测A级轿车领雅将成为广汽菲亚特 的首款国产车。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菲亚特造型中心已将国产领雅的车身设计宽度由1730mm加宽至1775mm。并且在其它设 计上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不过上述消息,被郑显聪否定了。“我们要强调这是一个重新设计的平台,我们已把这个平台3-5年的计划考虑进去了。我们的生意不是只做到2012年,我们的平台会持续贡献什么,我们已有一个清晰的五年计划。”

广汽菲亚特原定于2011年底上市第一款车,但现在推迟到了2012年上半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第一款车做了重新设计,思路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彻底改变。”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菲亚特执行副总经理蒋平说,原本在广州的项目转移到长沙也是时间表推迟的原因之一。

郑 蒋二人透露,第一款车C-medium属全新中高端车型,2012年将在全球首发,但中国与欧美外形会有区别。C-medium采用全球全新平台全新设 计,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1.4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DDCT)。此后,公司将根据市场需要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品,产品系列将涵盖小型车、 中级车、中高级车、SUV等重要细分市场。

据称,广汽菲亚特一期将形成年产14万辆整车和年产2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并将根据市场需求,争取在2014-2015年形成年产销25万-30万辆整车的规模,建成集乘用车、发动机生产等业务于一体的具备全球领先水平的汽车生产基地。

“我们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东西奉献给中国甚至全球消费者。”郑显聪表示,他们希望在2015年达到2%的市场份额。

面对年销量达上百万辆的众多竞争者,蒋平认为只有锲而不舍才能达至上述目标,“千里行始于足下,我们希望从十四万辆开始。”而面对汽车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趋势,公司计划拿出最有竞争力的服务,“我们将花很大力气来改善这方面。”

广菲与广汽、克莱斯勒的关系

事实上,为了让沉寂了两年的菲亚特品牌尽快回到市场,在2012年真正国产化之前,合资公司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其中包括渠道建设及进口车战略。

在战略发布当天,广汽菲亚特同时推出首款新车2011款博锐,该车型是两厢设计,完全采取整车进口方式引进,推出的1.4T 120马力和150马力共6款车型,售价在16.39万-20.79万元之间。不过,公司并没有透露今年该车型的销售计划。

广汽菲亚特销售部高级副总监Marco Napodano称,关于进口车战略,公司正在深度研究市场机会,“事实上为适应中国市场,我们将博锐进行了细分再细分。”“我们决心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进口方式先引入中国。”

广汽菲亚特已取得了菲亚特品牌总经销商资格,公司副总经理闫建明称,目前已审核准备了20家经销商,其中有10家是原南汽菲亚特的经销商,今后广汽菲亚特工厂建成正式投产后,还将在全国大量发展经销商,规模在150-200家。

作为一个年轻的合资平台,公司的两大投资方均有着重大的战略动作,外界关于三者间的互动存在着多种猜想。菲亚特与克莱斯勒的合并对广汽菲亚特意味着什么?广汽乘用车与广汽菲亚特的技术同源如何影响双方未来的发展?

对此,19日,郑显聪及蒋平都做了直率回复。

今年四月,马尔乔内公布了菲亚特的未来五年的商业计划,将汽车业务及非汽车业 务折分,以便实施与克莱斯勒的下一步合并。这一举动对于中国市场目前还没有造成什么影响。郑显聪称,到2010年底菲亚特与克莱斯勒才能定下双方的品牌策 略,“在中国,未来双方互通平台应该没有问题,就像美国和欧洲两个品牌即将展开的平台合作一样,”但“目前,广汽菲亚特还是专注菲亚特产品,以后可能共享 零部件供应”。

而在半个月前,广汽集团的首款自主品牌传祺正式下线,其发动机及平台技术均源自菲亚特,但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表示,国产发动机技术已做出了超过500项改进,可以视为完全知识自主的技术,获得意方的首肯,甚至考虑过运用在未来广汽菲亚特的国产车型上。

对此,蒋平称,“如果这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为什么不呢?”郑则解释道,“我们之间的互补概念是很清晰的”,广汽菲亚特原定在广州,与广汽乘用车相邻而建,当初肯定是有上述设想,现在移师长沙后,与广汽集团成为更“具弹性的合作伙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8

百胜餐饮集团:无增持小肥羊计划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8/2032982.s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从入股到增资成为第二大股东,百胜餐饮集团究竟何时发起对小肥羊(0968,HK)的新一轮股权收购?近日有消息称,百胜高管日前赴小肥羊集团总部进行考察,更有媒体报道称,百胜是否增资控股可能会在2011年初举行的小肥羊公司董事会上揭晓答案。
昨日(10月27日),百胜餐饮集团就此传闻向《每日经济新闻》做出独家回应,称百胜没有增持小肥羊股权的计划。小肥羊方面也回应称,公司目前无意向其他企业出让控股权。
2009年3月,百胜斥资4.9亿港元入股小肥羊,去年10月又以3亿港元代价增持,目前手握小肥羊27.3%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10月25日,小肥羊创始股东、董事会主席张钢称目前公司发展形势良好,无出让控股权、再融资等计划,与百胜餐饮集团也属于正常的股东合作关系。他表 示,百胜餐饮集团入股以来,除安排了3位非执行董事外,并未参与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工作和日常决策,充当的是投资人角色。
不过,业内仍 有不少声音认为,百胜控股小肥羊是迟早的事。一位熟悉百胜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几年百胜中国一直在寻求其他新业务以突破业绩增长压力,于是创立了中式快餐 品牌东方既白,但东方既白的经营状况并不是特别好。“于是,入股小肥羊成为百胜突破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该人士看来,百胜决不会甘于仅仅做个投资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6

扭亏艰巨 中铝不改百亿募资逆市扩产计划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8/2NMDAwMDIwMzI2Nw.html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定向增发承销商瑞银证券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铝业A股定向增发计划正在筹备当中,但目前尚未确定最终增发方案。

一位接近中国铝业的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定向增发的资金投向不会改变,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增发价格及额度可能会有相应调整。

去年7月,中国铝业宣布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A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铝业公司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

上述计划的批文已于10月14日到期。中国铝业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董事会已延长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和授权决议的有效期十二个月。

然而,在全国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铝业上述募资扩产计划遭到市场质疑。

此外,继今年二季度出现亏损后,中国铝业刚出炉的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铝业亏损1.18亿元,每股亏损0.0087元。

经历了二、三季度的连续亏损后,1-9月份,中国铝业净利润减至4.1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的业绩对中铝实现全年扭亏目标至关重要。

逆市扩产

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兴县氧化铝项目、中州分公司选矿拜耳法系统扩建项目建成后,中国铝业将新增230万吨氧化铝产能。

这 一扩产计划,与当前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相悖。据上海有色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根据目前中国新建项目,至2010年年底中国氧化铝产能将达到4200万吨/ 年,同时未来三年仍将有超过500万吨/年的电解铝项目和800万吨/年的氧化铝项目建成投产,氧化铝作为从铝土矿直接加工出来的初级产品,也是电解铝生 产的重要原料,目前,氧化铝的扩产速度已经超过电解铝的产能增速,因此,控制产能的任务非常严峻。

中铝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氧化铝总体存在过剩现象,但局部依然有需求。“国内有将近一半的氧化铝依赖进口,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新建呢?”

以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为例,该项目“将改变重庆氧化铝长期依赖外地进口的现状”,以前重庆的氧化铝主要依靠进口或从青海等地购买,“成本比本地产的氧化铝高两成”。

负责兴县氧化铝项目招商引资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于2007年引入中铝作为投资方,当时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可缓解中铝位于西部的电解铝冶炼厂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上述中铝内部人士反对“中铝不顾行业产能过剩一味扩产”的说法,“我倒是认为,这些项目能够完善公司铝产业链,降低电解铝的冶炼成本,帮助中铝获得更多资源。”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重庆市除了引入中铝投资80万吨氧化铝项目,还计划发展配套的电解铝项目,而电解铝全球产能过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氧化铝扩建同时伴随着电解铝扩建,我认为这不会有很大市场前景,新建的氧化铝产能应该用于降低进口比例,而不是电解铝扩产的依据。”光大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扭亏艰难

即便中铝扩充氧化铝产能有益完善其产业链,但中铝的经营形势依然不乐观。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尽管现在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涨势,但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铝是最不被看好的有色金属。

不久前,中铝总经理熊伟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今年要克服的困难很多。

中 铝最大的困难依然是降低成本。据本报记者了解,氧化铝和能源价格是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解铝生产成本中,氧化铝原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 33%,能源成本则占比重更大达到了39%,人工成本只占6%,其他生产原料成本占13%,其余9%则是生产必须的其他成本。

在上述几项成本中,中铝的人工成本不但较同类企业偏高,氧化铝原料及能源成本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除了氧化铝原料进口程度较高,各地取消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的优惠电价,提高限制类与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并对超能耗产品制定惩罚性的电价,另外,国家拟推行的直购电试点工作也暂停实施,都为中铝居高不下的成本雪上加霜。

但中国铝业预计2010年全年公司将实现盈利。

多位分析人士对此并不抱乐观态度。“即使盈利,幅度也不会太大,四季度电解铝和氧化铝价格都有望提升,但在国家调控房地产的背景下,铝业的需求有限。”上述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另一位分析人士则认为,股份公司在账面上实现盈利并不难,但放大至集团层面,利润会打折扣。

转型短期难见效

正是由于铝业的市场空间备受挤压,中铝谋求向多金属公司转型。

面对缺乏增长想象力的行业形势,中铝开始转型。熊维平曾表示,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战略转型,已进军煤炭和铁矿石领域。

上述两块业务的拓展未来主要由上市公司中国铝业来完成,其中煤炭方面拟用三年时间建成2-3个资源利用率高、与下游铝产业链合理配套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形成完善的煤电铝产业链。

铁矿石方面,7月29日公司与澳大利亚力拓签署正式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经营位于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

10月27日,本报记者从中铝获悉,中国铝业将参与山西介休煤炭资源整合,与山西铝厂、介休路鑫煤炭气化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股东共同成立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中国铝业出资约5.37亿元,持有煤业集团34%的股权。

此外,中铝还计划进军江西稀土业,整合南方稀土。

但上述转型计划难以在短期内见效。据本报记者了解,几内亚铁矿项目尚处于前期调研阶段,中铝对进军江西稀土业也抱着半遮半掩的态度。

中铝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过程艰难,但中铝转型的决心很大,路径清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66

投資港股:B計劃(二)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3991

 

投資港股:B計劃(二)

阿牛今朝得Blog友毛仔兄提點,先記得原來唔記得講一樣重要嘢,於是唯有學董建華個X人講嘢:

乜你地唔知八萬五冇左喇咩?冇左好耐喇!

乜你地唔知道而家喺牛二咩?牛三嗰個推論冇左好耐喇!

冇錯,而家證實喺牛二,而且喺繼五月之後嘅最大一次中期調整。

照茶餐廳理論,即喺午市未完,大家繼續賣快餐。

       

                                                ㊣!

按照昨日嘅分析,其實祖國加保證金,已經幾次和港滬股市的調整,息息相相關。今次1110日加50點子,上海已經250天線都穿左,不過香港尚算硬淨,比起上海下跌的7.3%,港股只跌3.5%。一個可能喺跌得較為緩慢,下星期續跌。亦有可能喺QE2之故,憧憬緊會有新資金到港,所以跌幅較慢。但喺前日第二棍朴落嚟之後,應該都要跌足10%if not more,因為阿牛都未同佢計埋樓市嘅不利因素。

大家如果睇睇下面幅宏觀圖,就會比昨日的放大圖更加清晰;阿牛為左方便起見已經將三次下跌的起點mark左出嚟,以供各位參考。

       

如果以第一棍之前的24500點為頂點,跌10%就喺:

 

                                            22050

所以和星期五的23605相比,『可能』尚有555點下跌

阿牛都贊成大家暫時由『駱駝』轉抽『555』。 

→  

之前阿牛定嗰個45%55%65%65%最勁都喺預跌到22286點,和22050比較都仲高236點。呢三個percentage其實喺參考港股呢一兩年嘅中期小調整計出嚟,以作參考。所以前兩日有Blog友問阿牛,跌唔到2295545%第一關,仲好唔好入市,阿牛都勸大家,『稍安無燥』,雖然阿牛都明白大家入唔到市的失望心情。到左今日,阿牛呢個45%55%65%已經功成身退,因為佢地已經成功帶領我地『忍、忍、忍』到今天都尚未仆入市撈底。既然今天已經明朗化,我地就『貪新忘舊』,以22050為準。

等阿牛去小個便,番嚟再講……

                  

幸得Redhot兄提醒:

            23605 - 22050 = 1555

至啱。

555喺阿牛計錯,僅此致歉,及感謝Redhot君提醒。原來一包駱駝,換三包555至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