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Hard Lock工業社長若林克彥 讓全球高鐵都少不了的小螺絲公司

2012-11-12  TWM
 
 

 

即使生產的只是一顆小螺絲,日本中小企業廠商Hard Lock工業公司,因為堅持品質要達到「絕不鬆脫」,產品受到各國青睞,競爭力傲視全球。

撰文.孫蓉萍

五十二年前一場商品展示會,改變了Hard Lock工業社長(總經理)若林克彥的命運。

當年他才二十七歲,在大阪一家閥門製造公司擔任設計工程師,參加一場商品展示會時,像多數訪客一樣,他沿路拿了許多資料和樣品,其中有一個螺絲、更精準地說是「螺帽」,讓他端詳了許久。它的價格比其他家的產品貴很多,原來是因為有防鬆動效果。

成立至今從不曾虧損

向來對發明就很有興趣的若林,在仔細觀察一小時後,認為「我一定可以讓它的結構更簡單、更便宜!」經過改良,若林克彥開發出U形螺帽,又催生了Hard Lock螺帽,對全球的安全貢獻很大。

Hard Lock工業公司生產的螺帽,應用在台、英、德、日等地的高速鐵路上,核能電廠、橋樑等要求高安全性的建築物、及今年開始營運的東京晴空塔,也都指定使用它的產品。很難想像,它只是一家位於日本東大阪市的中小企業,資本額一千萬日圓,員工不到五十人。

日本中小企業在全國企業總數中,占比逾九九%,它們沒有大企業雄厚財力,很容易被削價競爭逼死。近年來,來自中國的威脅尤其嚴重。不過Hard Lock一九七四年成立以來,從不曾虧損,主因在於商品獨一無二,別人無法模仿,而且長年暢銷,並非曇花一現。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商品,所以每個人創新的機會就在這裡!」若林克彥指出:「任何人每天看到的、摸到的東西,無論看起來是如何無懈可擊的產品,完成度只有六○%、頂多八○%,只要努力去找到剩下的二○%到四○%,稍加改良,創造附加價值,就能賦予商品新的生命。」例如他早年設計U形螺帽,耐震度已比傳統產品提高許多,沒想到用在打樁機上,螺帽竟然還是鬆脫了,就表示還有改善的空間。

要看出商品哪裡不足,若林的建議是凡事充滿好奇心,多觀察、多關心。他在苦思如何改善螺帽功能時,有一次去神社參拜,看到入口處,由支柱與橫樑構成的鳥居,發現接縫處都嵌入楔子避免鬆動。他把這個原理應用在螺帽上,因此成功開發出不鬆動的螺帽。

若林對產品有想法後,一定會畫下來,否則光靠想像不會成形。因此他家中到處都有便條紙,讓他隨想隨畫。他還馬上試作,投到市場上,讓顧客來告訴自己,這是不是一項好商品,因為發明只是開始,距離商品化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他說:「發明一百種商品,其中可能只有一樣會成功。」憑藉好奇心、靈光一閃想到了某個概念後,要把它在紙上具像化,且實際製作,再拿到市場上接受挑戰,直到顧客下訂單,這才算是禁得起考驗的好商品。所以接到客訴的電話很痛苦,卻不是壞事,若林認為「客訴是激發新創意的好機會」,激勵自己不斷改進。

相較大企業的豐厚資源,中小企業每一個人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例如給員工看一個螺帽的樣品,他就要能把它畫出來,「圖不能畫得像小學生,因為記錄自己看到的東西,是最基本的技能。」若林認為要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中勝出,須做到「SUJ」,也就是順從(sunao)、接受(ukeire)、實行(jikkou)。聽到指令,不要先反抗或找藉口拒絕,而是先答應下來,做做看,遇到問題再設法解決。若林應邀到松下政經塾對一百多位精英分子演講,對於企業業績不振該何去何從的問題,他提出的解決之道也是「確實執行SUJ」,做就對了。

解決問題之道:做就對了

不但要做,還不能輕言放棄。「日本俗話說『桃栗三年柿八年』,也就是桃子和栗子開花結果要三年、柿子要八年。播種後要享受果實,須花長時間培養適合生長的好環境。同樣的,新產品推出後要讓市場接受,也需要時間。」若林當年設計出U形螺帽,熬了兩年多,幾乎快要把公司收掉,還好終於有訂單進來。

除不懈的努力,若林從出社會開始,抱持的哲學一直是心存善念。「人生就像水盆裡的水,你愈想把水往自己的方向舀,水就愈會往相反方向流;相反的,若你把水向對方推過去,水反而會向自己的方向流過來。」經營也是如此,若只想自己賺錢,毫不留餘地給別人,就愈賺不到錢;如果也替對方著想,創造雙贏,事業才會愈做愈順利。小企業資源有限,要維持這樣的理念並不容易,但是若林認為別無選擇。

Hard Lock規定早上八點半上班,所有員工八點就會到公司,花十五分鐘打掃,目的就是淨化心靈,累積「正念」。鍛鍊意志之後接著鍛鍊身體,一起做早操,再由若林講一、兩分鐘的話,這一切作為都是為了保持正面能量,進而生產好的商品。

儘管已七十九歲,若林依舊堅守崗位,經常假日也到公司。「因為這是我喜歡的工作,所以完全不覺得累。不來公司,反而會打亂我的節奏!」找到自己的節奏,旁人看來充滿挑戰的工作,他依然能甘之如飴,繼續為振興中小企業而奮鬥。

若林克彥

出生:1933年

現職:Hard Lock工業創辦人暨社長經歷:富士產業公司創辦人

學歷:大阪工業大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6

石頭的2012年投資總結 愛數錢的小石頭

http://xueqiu.com/1947129382/2273825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總結時間,以下為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的倉位及表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a00a30101aky0.html

總體來看,投資組合在2012年較大幅度的跑贏上證指數,得益於最後一個月金融股的強勁反彈。但我想凡是在最近兩年超配金融股的投資者,應該都沒有錯過年底的糾正行情,甚至有更佳的表現,所以沒什麼特別。

跟去年相比,投資組合的最大變化是大幅降低了招商銀行的配置(2011年65%倉位至當前約20%的倉位)並清倉了蘇寧電器(僅留100股做觀察)。雖然金融板塊仍舊佔據最大比例,但基金的倉位有所增加,主要是ETF和封基,約佔總倉位的30%。

投資理念的成長:

去年我將自己的投資理念歸納為:好股好價,倉位管理。
今年,我將其修正為:價廉物美,倉位管理。

先說「價廉物美」和「好股好價」的區別。「物美」和「好股」其實是一個意思。而「價廉物美」,是把價格放到了第一的位置,這也是我今年學到的最重要的事,然後才是「物美」。甚至可以說,如果價格足夠低廉,物美不美,都沒那麼重要了。

判斷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的好壞,有沒有護城河,在博客上有很多高手,高手到我實在沒有辦法出來獻醜。有些大師對銀行股如數家珍,有些大師對消費板塊面面俱到,有些人甚至只研究一兩隻股票,對手中股票分析的無比透徹,我很感謝這些朋友的分享,我從他們的博客上學到了很多,他們對這些股票的能力圈遠遠大於他人。但請務必小心「能力圈」這個詞,它背後隱藏了太多的陷阱。

能力圈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感念,正如《投資最重要的事》中所言的認知的侷限性,沒有人的能力圈可以足夠大到覆蓋所有的未知,而對未知最好的緩衝,就是安全邊際,即價格。當我認識到這一點後,我不再對自己非常有限的能力圈耿耿於懷,再選擇股票時也似乎變得更輕鬆了,15倍PE以上的股票會令我不放心,2倍PB以上的股票會讓我覺得不划算。能力圈可以慢慢提高,便宜的股票也要多多買。

再說說「倉位管理」,其實也包含兩層含義,分別是「倉位的比重」以及「買入股票的方法」,「倉位的比重」是個老話題。有人會選擇把所有的錢買入一隻或兩隻股票,理由是這兩隻股票在他們的「能力圈」之內,我曾經也是這樣。還有一些人,會設定買入單只股票甚至行業的上限,比如單只股票15%,行業不超過30%等。博主@管我財 在我去年投資總結的第一條評論中就說:過度集中於一隻股票是不好的。那時我不認同他,現在我非常感謝他。

這其實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命題,因為每個人會根據自身的經驗來嘗試說服對方。我自己的感覺是,在分散還是集中的討論中,許多人忽略了資金量的問題。
如果一名投資者只有10萬元或20萬元的資金在股市中,那麼他把這筆錢買入一兩隻自己看好的股票的可能性就很高,因為此時適度分散的好處難以體現,而投資者很迫切的希望這筆「賭注」能幫其盡快擴大本金。
但試想如果你的資金量有1000萬,你會拿600萬去買招行一隻股票嗎?我想這樣的投資者會有,但可能會比較少。再加上我剛才說過,「能力圈」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確定性,而適度的分散則是除了價格安全邊際之外的另一層保護。

「倉位管理」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買入股票的方法」。也許有人會問,買入股票需要什麼方法?看好了買入就是了,可這樣的方法我並不認同。當經過分析判斷並決定買入股票之後,曾經的我也喜歡一筆頭殺進去,比如看好招行,就直接買入自己的極限,事實證明,這也是對未來不可知性的不尊重。現在的我更喜歡慢慢的建倉,尤其是發現自己經常買在半山腰後更是如此,慢慢建倉的好處就是可以不斷攤薄自己的成本。可如果買少了但股票開始漲怎麼辦?那便繼續等待好了。買少了並不會讓我虧錢,買多了卻可能讓我沒有迴旋的餘地。關於建倉,我從sosme的博客裡學到了很多。

價值投資的謊言與誤讀:

在剛剛接觸投資之時,許多人會熱衷的尋求前輩們的指點。老巴,格雷厄姆,彼得林奇這樣的大師自不必說,博客中也是臥虎藏龍,有許多民間高手。但是在接觸民間高手的博客時,我認為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盲信。

我觀察到價值投資中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當一個人形成一種觀點,他常常不顧一切的去捍衛這種觀點,能夠真正敞開胸懷博采眾長的投資者鳳毛麟角。所以各個投資論壇常常就會形成各類的「銀行幫」,「保險幫」,「基建幫」,「白酒幫」等等。我想這背後既有思維模式的問題,也有一個人成熟度的問題。就拿年底的白酒塑化劑事件來說吧,小小塑化劑,一個大舞台,多少價值投資「高手」現了形,這市場的精彩和美妙,如果不參與其中,又怎麼體味?

個人認為,價值投資者之間的交流,很重要的兩點是「尊重」和「開放」。觀其文,察其言,如果一個投資者在市場中摸爬滾打許多年,並且有據可查其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那我想這樣的「倖存者」首先該得到應有的「尊重」,他們一定是做對了一些事情才能活下來,無論他說的話你喜不喜歡,多聽聽也不會有害處。再比如,有一位投資者對海螺水泥有著非常細緻的研究,但對金融股的分析我實在是不敢苟同,那不妨用「開放」的心態去瞭解一下他背後的邏輯。投資者的交流不是擂台賽,大家都是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去下注,未來只能「師母以呆」。當然,還有一些投資者,以一些私募大佬為甚,基本說的不是人話,這種情況下把他們忽略即可,千萬別當真。

那麼看大師們的著作是否就一定正確呢?這也未必。就拿巴菲特大神來說吧,其實巴菲特的每句話基本都是對的,但要看你如何去理解。如果理解不當,反而會成為投資的羈絆,當我發現這一點時,已經付出了不少的學費。所以讀大師的東西,要常讀常想,切勿形式主義。

舉例來說,誤讀第一名「長期持有」。所謂「長期持有」,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因為價值反映到價格上常常需要很久,所以為了等待價格回歸,大部分情況下必須「長期持有」,但許多投資者就以此為信條,死拿住自己的股票不放,基本面改變了不放,價格高估了也不放,硬是放棄了作為個人投資者靈活進出的優勢。

誤讀第二名「人生打孔機」,巴菲特說這句話是為了強調在買入股票時應該謹慎分析,而不能盲目。許多大仙將這句話奉為至理名言,要麼不買,要麼買了不賣,好像自己的人生真的只有20個孔,這也是對個人投資者靈活優勢的放棄。

誤讀第三名「能力圈 / 護城河」,這兩個詞在過去幾年在各個博客中可能都要被用爛了,我常常看到幾位大俠用幾萬字的長文來分析招商銀行的好,民生銀行的不好,又或者反之。有理有據,讀來大快朵頤,寫得的確是非常贊。又或者深入分析萬科A的好,保利地產的不好;中國平安的好,中國人壽不好;江鈴汽車的好,長城汽車的不好等等。首先我很佩服這些作者,因為他們的確有很強的能力圈,很專業的精神,讓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全面的瞭解這些公司。但我不認為他們能比這些公司的CEO更好的經營公司,就如同我也不認為這些公司的CEO本身能清楚的知道公司5年之後會怎樣。「能力圈」在一定範圍內是必須的,但超過了這個範圍,很可能陷入「能力圈」的陷阱。在認識自己的侷限性後,我做出了自認為很英明的決定,就是別再糾結,只要覺得好風險又可控就可以買。例如:買入20%的招商銀行,買入15%的民生銀行,我覺得兩家銀行都不錯,哪裡會有公司經營起來沒風險呢?反正倉位都在可控範圍內,漲了我都開心。倘若招行真的那麼好,漲了四倍,民生風險那麼大,虧個精光,最終我還是賺錢的。但我想實際的結果是兩個都會給我賺錢。若要我真的再花幾十個小時甚至十幾天的時間去分辨哪家銀行更好再動手買入,第一我仍舊做不到,第二我不如花這些時間再去瞭解一下別的我不懂的公司或機會。別忘了,這也是個人投資者的優勢,靈活一些吧。

關於這種誤讀還有很多,我推薦大家去看看一個叫@微光破曉 的朋友寫的博客,有一個系列叫被誤讀的巴菲特,我覺得寫得非常好。裡面有一個例子我很認同,他說如果有一天巴菲特跟你是對手盤,你怎麼辦?即假設巴菲特賣出你持有的股票,你還會拿著嗎?我想我的選擇也是會立刻賣光。也許會有人說你太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了,但我想在獨立思考之前,更重要的是「自知之明」。反過來想,這與跟著史玉柱買民生是一樣的道理。

當前持倉的一分鐘分析:

老規矩,又到了彼得林奇的一分鐘自問自答時間(每隻股票自言自語為何買入,記得買入的理由,這樣將來就知道是否該要賣出),讓自己看看,手裡的股票是否能繼續買,還是應該賣掉。

1,招商銀行:

2011年一分鐘自問自答我是這樣寫的:「銀行業本身是一座金礦,其商業模式是絕對賺錢的買賣,整個行業仍將分享未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該行業目前所有的風險經過分析都屬於可控制的範圍。銀行業的核心優勢是能夠持續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招商銀行在這一點上具有競爭護城河。股價仍舊低估,買入時五年四倍的目標仍可實現。」目前看來,我沒有什麼好補充的,五年四倍的目標似乎不需要改變,由於已經是20%以上倉位,不打算再加倉。

2,民生銀行:

作為2012年新持有的股票,民生銀行一直是市場爭議的焦點。我認為其在小微企業貸款領域的優勢非常大,這種先發優勢並非其他的股份制銀行可以輕易追趕。更重要的是,這一領域帶來的回報可能會遠遠超過看衰民生銀行者的想像。我認為民生銀行在風險管理和穩健程度方面的確遜於招行,但是這世間上沒有穩贏的賭局,關鍵看的是賠率。而且在當前中國討論銀行業的風險我覺得就像討論房地產泡沫一樣,只要民生在小微領域維持領先優勢並且不良率可控,我願意長期持有。只可惜我認識這一點晚了些,明年擇機可能仍會加倉。

3,金融ETF:

平安好還是人壽好?民生興業浦發還是招商?中信證券能不能買?看了太多這樣的爭論,但一個共識是金融板塊的低估。在認識到自己能力有限之後,減倉招行的部分買入了這個由29只金融股組成的ETF,作為不敢繼續加倉銀行個股但是又想分享金融股價值回歸的投資者,我感覺非常好。

4,萬科A

2011年一分鐘自問自答我是這樣寫的:「房地產業目前只是進入調整週期,並不是該行業已經沒有未來。相反房地產業在我國的發展空間仍舊很大,龍頭企業將受益於本次調整。萬科股價低估,未結算收益已經可以支撐未來兩年業績,買入並陪伴其走出寒冬,將來賺錢是大概率事件。我願意繼續持有並加倉。」今年看來,我覺得仍舊沒什麼好補充的,甚至寒冬都沒看到。2013年仍打算擇機加倉,並考慮在加大地產倉位時分散一些個股配置,包括保利地產,招商地產,富力地產都可進入考慮範圍。

5,蘇寧電器

2011年一分鐘自問自答我是這樣寫的:「蘇寧的大幅度下跌來源於市場對其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總體來說,我認為未來中國一定會有一家霸王級別的零售業尤其是家電零售業公司。電子商務僅僅是一個渠道,這個渠道無法吃下整個零售業的大餅,更重要的是其本質仍舊是物流和商務。蘇寧的重置成本非常高,其已經打下的堅固物流基礎和優秀的管理層使其維持競爭優勢是大概率事件,這同時也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未來發展的如何,蘇寧的敵人只有自己。我願意繼續持有蘇寧,賭一把中國的家電零售業。在未來進一步情況確定時,會考慮加倉。」現在看來,在蘇寧上我錯了,第一錯在倉位過重,第二錯在用個人經驗誤判了電商對實體渠道的衝擊(我個人不太在網上購物),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層今年的行為讓我看不懂,管理層似乎什麼都想做,進一步讓我對蘇寧的未來看不懂,這種感覺和招行不停下跌我卻勇於不停加倉是完全不一樣的。蘇寧曾經佔我倉位的20%,並與買入價相比讓我實打實虧損了接近40%,極大拖累了賬戶的表現。今年做的最正確的事情是在蘇寧大幅下跌之後當機立斷的賣出(僅留100股紀念),而不是幻想著反彈,然後把這部分錢買入了萬科A和格力電器並攤薄了損失。我不認為這樣的錯誤在未來我可以避免,但吸取教訓,以後我將不再用個人經驗去判斷公司的情況(尤其是到公司轉一圈看看生意旺不旺這種),此外我也已經開始使用倉位控制的方法來減少此類錯誤帶來的衝擊。

6,格力電器

2011年一分鐘自問自答我是這樣寫的:「空調製造業本身不是一個讓人最舒服的行業,但是目前該行業的情況是想賺這個錢的沒能力進入,有能力進入的不願意把錢投在這個領域。這個辛苦錢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同時,格力電器在專業領域精耕細作,已經連續多年通過不可撼動的數字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並將持續這一優勢。不同於美國,未來中國最有可能形成國際大型企業的行業是科技製造業,這是中國的優勢。空調市場仍舊有較大潛力,格力的股票價格也非常好,可謂難得的好股,我願意繼續持有並加倉。」去年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幾次增持後,格力已經接近我持股的上限。從大方向上來說,我仍舊看好格力,也算是跟城鎮化搭邊了。但當前的主要問題是格力有點熱,價格雖然不算高估但也不低,關於格力強勢佔據上下游資金吃利息的問題看了許多分析也看不懂到底是安全還是危險,基於此,不打算加倉了,拿住吧。

7,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是今年新增加的股票,我認為水泥行業是無法被取代的行業,尤其在中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水泥的需求仍舊是剛性的。水泥業最大的問題是競爭激烈,利潤較低,並且有較強的地域性。海螺水泥的核心優勢是其良好的管理,超低的成本,地理位置優越,可以保證其在激烈的價格戰中仍能賺錢。尤其是當前水泥已經形成兩大巨頭壟斷的情形,這筆錢賺起來很辛苦,但確定性很高,再加上行業處於低谷,配合未來行業景氣度的提升,有機會形成一次確定性較高的戴維斯雙擊。海螺水泥只是象徵性的買入了少許,買入後就直線上升使我沒機會加倉,2013年或許會擇機增持。但由於整體估值已經反彈不少,所以增持力度應該有限。

8,中國神華

中國神華是今年新增的股票,能源股其實是很棒的投資標的,誰又能離開能源呢?與兩桶油受政府強烈管制以及海外油價影響虧錢不同,煤礦的自由度高很多,且中國的煤礦儲備非常豐富,在可以看見的未來,中國能源對煤的依賴仍舊很強。煤礦當前處於行業景氣的低點,買入不景氣的行業本身就是我喜歡做的事情,再加上神華獨特的競爭優勢:產業鏈完整(包含大量的火電廠),抗週期性強,其銷售主要是合同煤等等。神華的估值仍不算高,2012年表現最差的就是它了,2013年我會找機會增持,相信大宗商品再次起舞的那天(一般是在股市升天之後),神華也會有不俗表現。

9,其他

上證50ETF和基金裕隆完全是對自己缺乏信心而買入的低估值高確定性品種,自己的投資歷史仍舊很短,還不敢自信滿滿的說我已經找到了在市場活下來的方法,所以我仍舊需要這些穩健的品種來分攤我的倉位。基金裕隆2014年中即將到期,可能接下來會適度減持。上證50ETF就安心拿著吧,反正裡面的許多股票如神華,大秦和各家銀行等也是我喜歡的東西。

剩下的話和2013年:

2012年在投資上花的時間不多,連年報都沒怎麼看過,一些書也是隨便翻翻,主要是工作太忙了,所以寫出來的東西是定性為主,定量的沒有。最大的投入可能是每天晚上2個小時看看各位高手的博客,但這2個小時其實對我來說完全是種休閒的美好時光。想要感謝的投資前輩有很多,一如既往的如小兵,@管我財 兄等等。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只要別是「時間的玫瑰」),讀他們的文章讓我學到很多,但他們自己也許並不知道這一點。心中一個小小自私的念頭,就是希望他們可以繼續長久的寫下去。因為自己當前還很菜,怕誤人子弟,所以以閱讀為主。未來隨著能力的增強,我也會多多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

2012年終於開了港股賬戶,接下來可能會加大在港股的試水。2013年希望把美股賬戶也開了,今年工作上的最大收穫是增長了全球的視野,資本市場無國界,哪裡便宜就去哪裡,自己的投資也應該如此。另外,希望2013年能夠多讀幾份財報,把手頭幾本好書認認真真的讀一下,做一個合格的價值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56

遙遠的小漁村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zhc.html
      (這是一篇發表在QQ空間裡的文章,寫於2013.4.10)   
      
      我與鴻毅已有30餘年不相見矣。去年11月18日那一天,我突發奇想,在百度中搜索「鴻毅」的字樣,不久,鴻毅的新浪博客映入我的眼裡,但我不能斷定就是鴻毅本人。我審視他的博客,其中有一篇《別夢驚斷處,依舊是半山》的文章,那是一篇同學紀念冊的卷首語。雖然只是卷首語,卻讓人情不能已,感概至深,很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意味。我試著在博客中給他發紙條,怯怯地問,鴻毅,你是79級中文2班的嗎?第二天晚上,鴻毅回覆說,是的,你是哪一位,該是我的同學吧?於是我們就這樣聯繫上了。失落了30年的時光就這樣重新對接了,人生中肯定再也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了。只是這樣的穿越時空的對接,又使我覺得十分悵然,「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用在這裡可能不合適,但我認為沒有什麼比這一句更貼切的了。 
      回想30多年前,我們都風華正茂,青春年少,一起跨入西山的大門。那一代人的一小部分,也正因為有幸上了大學,而曾被譽為「天之驕子」。那時候的鴻毅正是翩翩美少年,才華出眾,是「少膺瓊蘭之美、長有聖賢之智」的人物,像我一樣真正的喜愛文學,不過那時他的文章
我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真正掀起我情感閘門的是在30年以後他的博文,我很詫異像我這樣年齡的人竟然還存有如此的情感。
     鴻毅的文章裡經常瀰漫著一層如輕霧般淡淡的憂傷:那可能是一種「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的憂傷;也可能是一種「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的憂傷;還可能是一種「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的憂傷是的,我的思念應該與鴻毅相似,但是卻只能「任憑滄海冷月空照,任憑遙遠的濤聲嘆息在耳畔」而無人知。三十年果然如一夢,與鴻毅不同的是,許多應該忘卻的,我卻沒有忘卻,並且這樣的記憶,總是縈繞在我的心靈深處而無法揮去。鴻毅能夠把如歌如夢的年華交給了半山,半山也把一廓未經修飾過的生活原裝原樣地交還了他,而我卻不知道把那個燦爛的年華交給了誰,空有凌云志,喋血黃昏空喋血,只是不見了舊日雄風。
     於是我把所有的情感都寄託在陳蓉暉的小提琴演奏曲《遙遠的小漁村》裡。陳蓉暉的演奏細膩柔美,音色純淨明亮:隨著海潮湧浪,主旋律以樸素的獨奏開始,緩緩地拉開了小漁村的序曲。悠揚而渺遠的曲調,表現出對小漁村的無限深情。那是一個真實而又虛無的漁村:或者是晚霞夕照,或者是春花秋月,或者是山巒疊翠,或者還是炊煙裊裊.....那個小漁村我肯定從未生活過,但我能夠想像鴻毅卻可能生活過。
      果然,當我把這首琴曲的視頻發給鴻毅的時候,鴻毅竟然說,
那個視頻中許多畫面,正是他的半山邊上的海邊景象。那些舢板,還有海上的漁台,在他曾經的十多年中是多麼的司空見慣。只是這首《遙遠的小漁村》,如此有感染力的音樂,現在才聽到,確實遺憾。鴻毅的這種說法,讓我徹底的心旌搖動:世間的一些事情就是這樣的神奇。我從未到過半山,但是我欣賞的畫面卻是半山而我卻不之知,並且,這個半山竟然就是鴻毅日思夜想的故鄉。鴻毅所說的半山就是嘉池山。嘉池山上有一處地方叫「招手岩」,據說那是黃岐半島最亮麗的風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先生曾經到過那裡,留下了「和暖如春意欲融,嘉池山上鼓東風,東西犬島波濤外,南北竿塘煙霧中」的美好詩句。
      鴻毅在那篇文章裡說,他希望自己在將來的某個黃昏或夜晚,在萋萋蓑草和蟋蟀彈唱的世界裡,能再一次獨臥老屋牆角,看半山低垂的暮云,或凝望蒼穹迷亂的星空,想著曾經在這老屋裡住過的每一個人,想著在這裡發生過的每一件事。因為每一個在這裡住過的人,都有過關於這裡的往事。是的,理當如此。鴻毅說我很感性,他說得很對。現在我想的是,即使將來我更老了,或許老成了秋天的一片葉子,那片葉子上的脈絡只要能連接上好的音樂,希望依舊是《遙遠的小漁村》。到那時,我希望仍然可以讓它音調忽高忽低,似風鳴琴聲;我希望仍然可以讓我忽然渾身顫慄,淚流個不停;我希望我那時彷彿已經鐵硬的心中,仍然充滿了溫情。我確信,人世間有時真的需要這樣的真情與實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28

清空瑞房(00272),不想做她的小股東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ssbf.html

配股集資前跑了部分,配股後再跑了部分,今天把剩下的全部賣完。總之,不想做她的小股東。反正我也沒虧,只是嚴重跑輸同期買進的內房股。賣出部分再加倉買進富力(02777),剩下做現金。

 

市場偏不看好富力大筆資金進軍馬來西亞。東南亞和歐美國家都基本去過,個人覺得馬來西亞是最適合中國人度假(是度假,跟旅遊有點區別)的地方,環境保護得很好,風景也不錯。華人多,飲食很接近廣東。資源豐富,馬幣可是資源性貨幣。東南亞那麼多國家,去的最多的就是馬來西亞,東馬,西馬基本走遍,很是喜歡。政局政策穩定的話,理想的第二國度---可惜這國家不歡迎移民。第二家園計劃其實挺好的。富力的負債率還是太高了,市場不給於高估值。她跟瑞房簡直是內房股的難兄難弟,更樂於偏向做她的小股東。

 

今年由於繼續押注磚頭,成績肯定不好看了。我猜對了磚頭繼續升,實體磚頭的確繼續飆升,但資本市場卻安靜得一潭死水,看看我的深控和路勁就知道了,很無奈。反而投機股還不錯,之前說從心理層面清空了現代美容,但在她公佈年報後又以0.57買回來,而且買的比之前倉位更多(在雪球做了記錄,沒在博客,那是忙著玩樂,無心戀戰股票),連同已收取的股息,輕鬆跑贏我的投資組合全部個股---買的低,的確是王道。她業績飄忽應該和之前的核數師有關係,現在已經換了畢馬威。畢竟是投機股,不多,對整個投資組合變動不大。

 

如果磚頭股這個月依舊沒有起色,今年的成績有點失望,失意。

今年日子過得太逍遙了,結婚,蜜月,多次長途自駕旅遊,吃喝玩樂不亦樂乎~~看開點吧,我的價值觀無所事事好吃懶做並不是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40

【小敗局】窮創業案例解析:沒有錢的小團隊如何生存!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0/57002.html

我從2012年7月開始創業,當時我感覺傳統出版一定會向數字出版轉型,所以想與傳統出版社合作,我們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轉型。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可視化編輯器,通過這個編輯器可以讓出版社編輯很方便地做出富媒體的出版內容,並且發佈到任何設備上,這也是與iReader、多看的區別。

我不想讓我的夥伴在項目還沒有看到希望時就投入得太多,所以我決定大家先以人力投入為主,所以團隊從一開始就沒有資金,後來這成了我們最大的阻礙。

在最初的幾個月,我們都在全力做這件事,大家雖然沒錢賺,但是每天都幹到凌晨,當時我們已經搭建好了整個架構,實現了很多功能的模塊化,雖然沒有變得可視化,但是已經能開發數字出版物了,也就是說可以把紙質內容轉化成可以帶視頻、音頻,可點擊的數字出版物了,於是我開始挖出版社。

當時我找了國內幾家基礎教育做得最好的出版社,和他們的基礎教育分社領導見了面,都覺得數字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想開始有小規模的合作,一切看似都挺好,但是後來都沒用消息了。

到了2013年3月,我們覺得項目推進太吃力了,前期投入了很大的經歷,但是並沒有取得理想的市場效果。我們的設計師突然退出,因為一直沒有資金,也沒接過項目,賬上一分錢也沒有,去外面找合適的設計師又很貴,導致整個項目陷入了停頓。

還是因為沒有資金,當時團隊成員除了我以外全都是兼職的,開發的進度也很慢。這時有幾個夥伴陸續退出了團隊。我們人最多的時候,包括外圍夥伴,一共有12個人,到這時只剩下3個了。

我們剩下的3個人決定堅持下去,這時我們見了一位投資人,聽了他的建議後,我們決定開始接外包項目養團隊。然後就開始各處找項目。在找項目時,我們發現在其他的領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目前給我們合作量最大,帶來利潤最多的幾家大的客戶其實都是傳媒領域的客戶,我發現對我們的Html5技術需求最大的並不是傳統企業,他們並不像我們一開始設想的那樣將會向數字出版轉型。

我在開始找項目後沒過幾天就接到了第一個單,這是一家國際上很牛的傳媒集團,他們要做電子雜誌,我們負責其中兩個關鍵控件的開發。項目進展很順利,我們兩個禮拜就完成了項目,並且拿到了第一筆項目資金(數萬元)。有了第一筆資金後,我招聘了一位全職程序員,平時就是我負責拉項目、做產品經理,主要的開發工作都由這位全職程序員承擔。

然後我們的發展思路就基本確定了,就是利用技術優勢接外包項目,保證現金流,另外接的項目一定是在我們自己產品的框架內的,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

反思

因為一直很喜歡出版,教育出版又是很大的一塊蛋糕,大家都想分到一塊,但是並不是那麼簡單能夠吃掉的,因為這個市場本身的運作是有自己的基因在裡面的。所以我們運作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進展。

我覺得與傳統出版社合作,有兩個問題是我當時沒有考慮到的。

第一個問題是傳統出版的基因。我見的人是分社長,並不是這個出版社的大社長,沒有最高決策權,而傳統出版社的分社長因為三個原因不敢讓這樣的項目上馬。第一,像數字出版這樣的項目,是會動很多人的奶酪的,比如傳統印刷、排版,一旦數字出版發展順利,他們就沒飯碗了。第二,數字出版在國內過去都是轉成PDF格式在網上發行,這樣做的出版社、雜誌社很多,但是都不能盈利,因為把紙質內容照搬到互聯網上必死,這是大家現在的共識,但是因為以前這麼做的人太多了,給人一個感覺就是,數字出版不能盈利。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出版社也不例外,分社長讓項目上馬,這個項目一旦虧損,分社長面臨各方面的壓力會很大,所以他們不敢讓這樣的項目上馬。

第二個問題是內容的改編。就像剛才說過的,把紙質內容照搬到互聯網上必死,所以必須對內容改編,比如錄製視頻,做美術設計,而傳統出版社的現有資源很難完成這件事,他們現在賺錢賺得挺舒服,幹這種事情就太費勁了,沒有動力。

所以我覺得,創業者必須要對所在行業深入瞭解,知道它的具體的需求在哪裡。很多的時候我們可能看著一個東西火了,它不是表面上看,做一個東西就能火的,可能是解決了這個行業某個痛點。但是這個點能不能挖掘出來,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在這個行業沉澱很長時間。

最近有一個旅遊產品融到了一個多億,就是因為他們本身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十多年了,知道這個行業的癥結在哪。他們的網站從2000年開始運營,直到2013年才推出了這個產品。所以我們也不再把自己定位得那麼高,改從一些基礎的服務提供開始做起,因為畢竟我們在行業內的資源,還有對行業的理解程度都有欠缺。這麼做一方面可以在行業內建立和強勢資源的業務聯繫,搭建商業上的信任關係,也可以在給他們提供服務時發現,到底這些行業內比較大的企業他們需要什麼,進而分析出這個行業內的用戶他們需要的是什麼。這種東西提供得越多,定位就會越準,而且自己掌握的技術資源,以及外圍的渠道資源、客戶資源也會越豐富,這樣即使自己打造的產品在推廣上或者運營上出現一些問題,創業也不會死掉,因為有這樣的客戶資源在支撐著,那麼就允許自己有一定的犯錯誤的空間,這樣創業彈性會比較大一些。

另外,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就是打死你都不放棄,因為不管誰創業,都會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艱辛過程的,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64

從德州撲克的小籌碼(SSS)策略看創業公司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6/57412.html

i黑馬了解到,現在有不少人喜歡德州撲克。Aston Motes,這位 Dropbox 的第一位員工也是,他去年下半年已離開 Dropbox。Motes 曾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過一篇從德州撲克 SSS 策略的角度來看創業公司的文章,思路有點意思。德州撲克里有個小籌碼策略 (short stack strategy,以下都簡稱 SSS),SSS 主要是針對當只帶少量籌碼入場的玩家,打法激進。玩家只玩勝率較高的手牌,選擇加註甚至 All in。手牌不好就直接棄牌。創業公司其實和剛上牌桌的小籌碼玩家類似。他們都是滿懷期待入場,和已經在場上積累了很多籌碼的玩家相比,他們的籌碼很少,資源很少。可能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有很多籌碼的玩家。但是,在一個有著巨大不確定性和收益的高度波動性的牌桌上,掌握多籌碼而所能有的多策略並不一定就是好的。這一輪中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是要棄牌 (fold),跟註 (call),加註 (raise),先 check 再加註,還是 check 後對手加註就棄牌等等。舉個例子。對於 Dropbox 來說,它最初在市場中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很少籌碼的玩家。而 Google 則是典型的大籌碼玩家。據 Motes 的說法,他 2006 年在 Google 實習時,就已聽過 Google 在做 Google Drive 了,而這個產品直到 2012 年才面市。無從知曉 Google 內部發生了什麽,一個可能原因是 Google 對這個產品有太多不同方向的策略可選擇,才致使產品成長速度變得很慢。比如 Google 內部的可能思考方向包括:一個基於 web 的公司有沒必要做一個桌面 app?數據備份這事是不是早就是一個泛濫的市場了?而在 2007 年至 2012 年這期間,Dropbox 這個少籌碼團隊唯有的動作就是 coding。在大籌碼玩家在不同策略選擇中徘徊時,Dropbox 已完成了公司成立、產品發布直至獲得百萬用戶的歷程。這期間 Google 都是能發布 Drive 並啃食到屬於 Dropbox 的蛋糕的,畢竟 Google 有豐富的開發運營資源。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唯一能與巨頭抗衡的,很可能就是速度和專註。這與 SSS 類似之處就是,SSS 策略本就是專註自身的,看自己的手牌是否足夠好,而不是去分析對手的風險偏好。Dropbox 和 Google 不同,對於要做出一個什麽樣的產品它是明確的,並沒有像 Google 一樣有多種方向的策略選擇。即便 Dropbox 團隊想去追求別的 idea,可他們的資源也不能支撐他們去做。Motes 說如果當時他們有更多資源,也會在不同方向上試錯,考慮多種策略,但很可能徘徊試錯後選定的策略仍然是錯誤。SS 策略之所以能奏效,主要是因為它避免玩家輸掉太多錢,而只押寶在那些勝率很大的手牌上。而且這種策略也會得到一些 fold equity。Fold equity 可以簡單理解成對手針對你的加註而棄牌的概率,你在攤牌前就有獲利的潛力。為什麽這手牌能有這個 Fold equity?本質原因就是你和你對手 (尤其是那些大籌碼玩家) 有著很不一樣的效用曲線。如果你是小籌碼玩家,那麽所能贏得的任何一點小收益都你來說都是大勝利。絕大多數創業公司都會死掉的,如果你能在其中一個細分領域闖出哪怕一點點小天地,就總比什麽都沒有要好得多。換另一角度說,就是大公司一開始是不會 care 這些小玩家, 丟掉一些小市場對它們來說也沒什麽。不幸的是,這些被他們疏忽放掉的小領地很可能就成為它們未來衰落的起點。使用 SSS 策略的話通常你遊戲會很快結束一局。因為通常來說,就只有這麽幾次你手牌很好可以一直加註的,然後贏大滿貫或是輸光光,其他情況都直接棄牌了。撲克里都是不確定性,即便你有一對 A,也沒法保證勝利,創業公司也是如此。實際上 SSS 策略奏效概率也就一半,而創業公司失敗率遠要高得多,創業失敗是件平常的事。另一方面,其實創業公司失敗後果也比撲克中失敗後果小得多,尤其是在你不是用自己錢創業的時候。並且,只要你是個靠譜團隊,最大效率最充分用好這些資金而不是隨意對待,即使失敗了下次項目他很可能還是願意投你的。對 Dropbox 來說比較幸運的是它能壯大沒死掉。在某個時刻 Dropbox 團隊也會意識到公司終於不像創立之初那麽資源緊缺了,隨著提名度提高公司也會獲得更多各方各面的資源,這些資源也使得公司可以比較沈著地應對更大的挑戰。從這些角度看成為大籌碼玩家是很爽的,有點小缺憾就是當你成為大籌碼玩家後,以前那些小勝利所帶來的喜悅會被即將迎接和正在追逐的大勝而沖淡。作為 Dropbox 第一名員工的 Motes 是在今年年初分享這套思路的,他在去年下半年已離開 Dropbox 了。離開原因是他很想念項目最初時,那種正在打造一個自己堅信會增速超猛的產品的興奮感。所以他離開去尋找下一個自己願意 All in 的東西了。不知道讀到這里的你,有沒有找到值得你 All in 的東西?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36氪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44

【每日一黑馬】只有20多人的小漫畫公司憑什麽獲千萬融資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24.html

近日,網絡文學漫畫制作與發行商快樂工場宣布完成A輪千萬級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麥頓投資。“麥頓看中的主要是我們在漫畫行業的模式創新,我們是以編輯為核心,打造漫畫的工業化生產流程,同時建立起了‘線上+線下’的漫畫發行渠道。目前快樂工場20多人,簽約的網絡小說超過100部,每月同時創作的漫畫作品超過30部”談及獲得麥頓投資的原因,快樂工場CEO曾龍文對i黑馬表示。多元化的漫畫發行渠道目前,國內的漫畫行業集中在出版領域,優勢在於強大的線下渠道。“我們的作品也需要通過出版渠道發行,跟他們合作分成。但是通過各門戶網站的動漫頻道連載以及跟移動運營商分成的線上運營和發行模式,是我們的優勢。”曾龍文提到。但他也指出,快樂工場目前跟出版社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因為整個漫畫行業的盤子還太小,需要所有人把蛋糕做大”。談及快樂工場的商業模式,曾龍文提到,出版和無線業務是目前能“看到錢的”。“互聯網用戶已經習慣免費了,付費比較困難。而且,只要我們的漫畫作品公開發行過,就一定會出現在盜版網站上。”盜版一直是困擾漫畫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他舉例,快樂工場把作品給出版社後,出版社通常會在刊物出刊後5個工作日把樣刊寄過來。“按理說我們應該是最早拿到刊物的,但實際上漫畫刊物發行的當天,網站上就有了盜版內容,而且全部是免費的。”對此曾龍文很無奈。“跟國內的整體環境有關系,沒辦法。這些盜版網站的犯罪成本太低,如果政府抓的嚴一點,提高懲罰力度,或許盜版會減少。”值得一提的是,快樂工場在移動運營商方面,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發行渠道,同時在福建搭建了自己的無線運營團隊,在獨立運營自有產品的基礎上,同時也代理發行第三方的漫畫作品。在無線業務領域,快樂工場已經建立了“自研+代理”的業務模式。“三大運營商的動漫基地,在今年會有超過30個億的市場規模,這塊市場很值得期待”曾龍文表示。除了在運營商的業務合作之外,快樂工場也在移動互聯網進行新的嘗試,“年後我們會嘗試在微信上推送我們的漫畫內容。”曾龍文稱。曾龍文對i黑馬表示,國內的漫畫產業目前在移動端發展比較緩慢,主要跟漫畫的付費群體有關。“首先,目前漫畫的付費人群以二三線城市居多,而且都是10到18歲的青少年。以中小學生為主,由於這些用戶年齡層偏低,他們也沒有銀行卡和信用卡,無法自主完成線上的支付環節。其次,學生在學校期間,上網環境不是特別好,而且很多學校要求學生上課不能拿手機,移動收費問題太難解決。”曾龍文指出,等移動終端真正普及的時候,就能考慮自己開發客戶端。給讀者推送付費內容,背後需要有好的作品支撐。如何畫出十幾歲的孩子們喜歡的作品?曾龍文提到了幾點。首先選擇小說作品的時候會到各大網站看排名,只改編最受歡迎的小說。另外就是看小說的內容是否適合動漫化。“首先主角的出場年齡必須小於15歲,上來就是40歲的大叔小孩子基本不會看。第二,是否有團隊角色,有些網絡小說從頭到尾都在講主角一個人,那肯定是不適合動漫化的。第三,男主人公有沒有女性特征。”i黑馬小編表示對“男主人公的女性特征很感興趣”,曾龍文解釋,現在看漫畫的以女性為主,“所以如果一個主人公是男的,能力很強,同時又長得秀氣,皮膚白,會非常受女生喜歡。”(小編表示還是不能理解,只能用不在一個次元解釋。)關於未來,曾龍文希望快樂工場能創作出更多的原創作品,並且擴展到產業鏈的上下遊,涉足動畫、遊戲等。“我們不會著急擴張,在找到下遊的玩具廠商之前,我們不會輕易做動畫、拍電影。在中國,動畫片只能靠後續衍生品生存,但是衍生品是個圈子,很難進入。”為什麽會這麽說?以下是曾龍文口述:我為什麽選擇做動漫我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做社區廣告的公司,後來誤打誤撞,進了一家動漫制作公司,這家公司是負責CCTV-3《快樂驛站》的制作,可以說就此紮進動漫圈了,這一紮就是近8年時間。後來,我又經歷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平臺,一個是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主要負責動漫版權業務;在這個國家級的平臺,我在獲取政策的第一手信息相對較快,可以從政策的角度去更好的理解這個產業。另一個就是在投行,我主要是參與動漫產業相關的投資業務,這個經歷能讓我從資本的角度更好的去看待這個產業。期間我能感受到政策和資本越來越關註文創產業。所以,在2012年初,我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我認為動漫產業最缺失的是創意環節,所以我的著手點就是解決創意。首先,我不認為我有很好的創意能力,所以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業,這個主要是通過知名作品進行動漫改編,實現動漫的產品化。其次,在作品的選擇上,我認為可改編的內容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要在開放的信息化平臺連載過,只有互聯網平臺。第二,必須有海量用戶的驗證,用戶說好,內容才是好。第三,內容表現形態越初級,越容易改編(文字形態是所有內容產品,最初級的表現形態)。因此,符合這三點要求的內容,就是網絡文學,所以,我做的事情就是把網絡文學動漫化。動漫行業其實是“動畫+漫畫”,我之所以選擇漫畫,而沒有選擇動畫。主要是因為動畫行業有它的特殊性。目前動畫行業的重要發行渠道是電視臺,一般一部動畫片是52集,需要全部做好之後到廣電部門送審,一旦審核不過,就要全部修改,要知道,一個動畫成片修改起來,可是非常困難的。而漫畫行業,就相對市場化一些,我畫了第1話內容,就可以把作品拿到刊物上去連載,每個月漫畫產量更新是24頁。一旦反響不好就立刻下線,可以馬上止損。同時,作品上線後,我們會在刊物或網站留下我們的聯系方式,會跟讀者加QQ群,與他們深度互動,甚至下一話的內容都可以根據讀者的互動結果來進行創作。從這個角度來說,漫畫是以用戶的角度來生產內容,以市場為導向,更容易操作。融資完成後,我們會在漫畫產品創新、編輯團隊擴建和發行渠道完善三個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是我們的第三年,還屬於創業初期階段,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渠道建設,更多的還是需要積累和沈澱。另外,我們也會在今年嘗試開發動漫衍生品,前期主要是以紙質周邊衍生品為主,比如海報、卡貼、同學錄等。漫畫的周邊產品不適合玩具,而動畫片做玩具衍生品比較常見。當然,是要有下遊的玩具生產廠商做支撐的前提下,我們才會考慮,否則我們自己投入生產成本太大,很難從電視臺等傳統電視發行渠道回收成本。動畫電影在未來也是我們考慮的方向之一,不過,這個需要等我們的漫畫作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之後,再考慮找知名的影視公司來合作運營。2012年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我的天使投資人由於自己的生意出現了資金缺口,在公司成立不到3個月的時候,就把投資款全部撤出,我們的現金流一下就斷了。但是公司已經成立了,小說版權也簽下來了,作品也在開始畫了,這事肯定不能停。那個時候是真著急,公司每天都在花錢,我幾乎天天都去外面跑,到處找錢,還要不斷的躲著債主,同時還要安慰我的員工,讓他們堅持下來。我們有將近6個月的時間,發不出工資,很多員工都支撐不住了,走了。最後留下來的,只有7個員工。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真的很難。當然,後來很慶幸,我們順利的把危機度過了,也在去年拿到了麥頓的投資。其實,我最開心的,不是拿到了多少錢,而是我們整個團隊經過逆境,成長起來了,並且得到了認可。我相信在經歷了這樣的逆境還能如此頑強生存下來的團隊,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會更有韌性,更具狼性,更有殺傷力。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寧詠微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30

索羅斯大賺55億美元後的小“煩惱“:法庭遭前女友掌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010

幾日前,現年83歲的金融巨鱷索羅斯在法庭上被前女友Adriana Ferreyr掌摑。2011年,Ferreyr將索羅斯告上法庭,指控他不遵守“愛的承諾”,未能將一棟位於美國紐約價值190萬美元的公寓如約贈送給她。Ferreyr要求索羅斯賠償5000萬美元,起訴理由是“故意對其精神折磨”。 Ferreyr在法庭上勃然大怒,舉動過激: 她先朝索羅斯的頭部猛摑一掌,把他的助聽器都打飛了,然後轉手要打索羅斯的臉。 這時,索羅斯的律師Marty Singer抓住了Ferreyr的手臂,讓她遠離索羅斯。 就在Singer放手之際,Ferreyr又給了Singer一個巴掌,把他的眼鏡都打到地上了。 Ferreyr走向Singer眼鏡摔落的地方,感覺要踩上去的樣子,Singer 再次抓住了Ferreyr的手臂,制止了她。 Singer再次松手,Ferreyr不罷休,開始拉拽Singer,試圖踢他。 索羅斯的安全助理Jose Santos過來了,Ferreyr又給了Santos一巴掌,還踢他小腿。 Ferreyr還大罵索羅斯另一位律師William D. Zabel“你應該去坐牢,在那被痛打“。 Ferreyr現年30歲,是巴西肥皂劇演員,曾與索羅斯相戀5年。但後來索羅斯移情別戀,最終與Tamiko Bolton於去年9月結婚。Bolton是索羅斯的第三任妻子。 2013年,索羅斯量子基金大賺55億美元 ,重回史上最賺錢基金寶座,這是該基金歷史上第二高的業績。 LCH Investments指出,從1973年成立至今,量子基金已經大賺了約400億美元。 作為金融界的投資傳奇,索羅斯一直以精準而敏銳的投資嗅覺著稱,20多年前他因成功狙擊英鎊而一戰成名,在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量子基金更是出手狠辣,令人聞風喪膽。 2011年年底,為了規避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審查,量子基金對外部客戶關閉,索羅斯也將日常交易管理移交給了首席投資官Scott Bessent。當前量子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為286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16

Facebook買下Whatsapp的小把戲:老店對面開新店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20.html

北京時間2月20日上午消息,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統計,Facebook對WhatsApp約190億美元的收購,是有史以來針對風投支持的創業公司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資深媒體人王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為他的分析,i黑馬分享本文,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一次令人意外的收購。昨晚冠哥剛寫了一篇互聯網巨頭軍備競賽的,今天淩晨Facebook就宣布160億美元買下移動社交應用Whatsapp――算上支付給員工的限制性股票,總金額高達190億。查詢FB的最新股價,這家公司的市值為1700億美元。也就是說,他們用十分之一的身家換回來一個新的移動互聯網入口。盡管互聯網巨頭們的軍備競賽一直沒有消停,但在分析師腦海里FB可能的長長收購名單中,Whatsapp並不在前列。收購發生後,國外媒體快速給出了連篇解讀,敬業精神和反應能力令人欽佩。但如果真的如外媒所說的這麽美好,為何收購發生之前很少聽到有人把這兩家公司聯系到一起?存在即合理,我們都習慣了根據論點找論據,而不是從大量信息中預知真相――因為前者更容易。最新數據顯示,Facebook在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超過6億,旗下的Instagram月活躍用戶超過1.5億,因此與其他互聯網公司比較,FB在移動端的表現並不差,當然,也不算太好。Whatsapp移動月活躍用戶差不多有4億多,但它的產品形態與FB並不契合――兩者之間除了簡單的賬號打通,幾乎沒有更多產品層面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做一個不太精確但比較直觀的類比:微信和QQ空間有多少合作機會呢?兩者在產品文化上甚至也矛盾。FB越來越複雜,而Whatsapp崇尚簡單簡潔---當然反過來看這也算是一條理由:Facebook已經“不酷”了,需要另一種文化來補救。一個合理的局面是,FB買下whatsapp後,會繼續放養它,不幹預不整合,把它看作一個獨立的應用存在。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質疑這筆交易,因為whatsapp對紮克伯格的意義和價值,也許不再眼下,而在於未來。Facebook收購的最大目的,或許是希望留住年輕人。冠哥老家有一條購物街,里面有兩家規模最大的體育用品點,分別代理不同品牌,競爭非常激烈。冠哥的小夥伴們也因此分化,喜歡不同品牌的學生進不同的店,然後再互相鄙視對方的老土。只是這個故事的真相後來讓人很惱火:原來兩家店是同一個老板開的,所謂的競爭,其實一個用戶都沒流失。Whatsapp對FB的意義也在於此。FB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社區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Whatsapp卻日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對紮克伯格而言,如果用戶註定要流失,那也肥水不能進了外人田。FB買下了Whatsapp,相當於在自己對面盤下一家風格不同的新店。唯一的風險是,街對面不止有這一家新店。微信、Line、Snapchat,這些競爭者對年輕人同樣有著強大吸引力――擺在Facebook面前的最重要挑戰已經不是如何從Whatsapp身上獲得什麽,而是Facebook的社交平臺能給對方提供怎樣的給養。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冠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39

暢捷通4年成功上市:欲成為全球領先的小微企業管理云服務與軟件提供商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38.html

暢捷通的發展歷程

4年前,隨著金融危機後中國加快產業升級及轉型,國家和社會各界都在關注推動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相關的軟件服務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此外,放眼亞洲,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速,一個富有競爭力的亞洲在國際舞台上迅速崛起,亞洲業已成為繼美國和歐洲之後,全球第三大經濟貿易體系,在亞洲一定能夠產生出一家世界級的針對小型企業管理軟件服務和提供商。用友正是基於以上兩點考慮,暢捷通從母公司用友獨立出來,專門服務於小型微型企業。在與小微企業接觸過程中暢捷通注意到小微企業的成長當中碰到幾個比較關鍵的難題,生意,管理,金融服務。未來暢捷通就做管理和金融服務,所有產品和服務都圍繞這兩塊來做。圍繞企業管理,之前我們是提供軟件包的形態,未來我們將通過云的模式,面向小微企業提供公有云服務,希望能夠覆蓋更多的小微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並在這個基礎上提供金融服務。。在積累了客戶、數據後,提供更多的SAAS的服務,暢捷通上半年陸續推出的工作圈、易代賬、客戶管家、會計家園,就是這樣一些云的服務。企業的社交圈建立起來以後,暢捷通就可以提供第三方面的服務,從業務服務到平台服務到數據服務,建立這種數據之間的關係,比如金融服務,類企業理財的服務等。目前就只做跨行業、跨領域最通用、最標準的服務產品,比如類似像財務等管理方面的應用,其他的應用我們就交給第三方開發商在上面做。自主性越大,客戶越多,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開發商。平台戰略就是使其自身能夠自育。

上市情況

在保持原有標準的小微企業管理軟件的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和發展管理云服務,暢捷通站在了國家利好中小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下,這也使得暢捷通成為首家從A股分拆成功上市H股的企業。

在選擇去哪上市的問題上,曾總表示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面向全球的資本市場,並且暢捷通的目前最主要面向國內的小型微型企業用戶,未來可能會面向東南亞市場,上市後香港維護成本比美國低,所以選擇在香港上市。至於選擇這個時間上市,從受理函到批准等等因素趕到了這個時候,並沒有特定意義。

對於暢捷通上市後的情況,行情利好。這幾天的交易量基本上還是不錯的,增持最大的一個是瑞銀,他們在當天大概增值了1個多億。全球配售期間曾超額了認購200多倍,也是近幾個月比較好的一個股票。從發行上來講,按照券商告訴我們,主要成交的數還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有很多重量級的投資人,包括像瑞銀等很多投資機構都是比較活躍的在高科技群裡邊。曾總很自豪,笑稱上對得起老闆下對得起兄弟們。

上市後規劃

暢捷通對未來規劃稱為是全球領先的小微企業管理云服務與軟件提供商。其募集資金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向。

第一塊是傳統的軟件包的業務,大概佔募投的34%,主要在推廣上面。第二大塊主要在云的平台和云的應用的研發,佔募投的22.7%,云的推廣是23.3%,加起來差不多46%,也就是說接近一半是投向云的業務。另外有一個10%想做併購,圍繞小微企業管理云服務的應用的,技術或者是說團隊的併購方向,

。另外10%就是補充一般的運營資金。未來希望能變成一家真正的互聯網公司,這個是暢捷通矢志要去做的。

總結:

暢捷通儘管實現率先上市,但並不是沒有競爭。目前騰訊包括阿里也在做企業,但是曾總覺得企業的架構和個人架構還是有很大差異。BAT缺少做企業的基因,企業移動的時代現在已經來了,在面向企業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暢捷通有機會也有方向繼續走下去。

暢捷通目前傳統的T3、T6、包括T+增長還是不錯的,特別是T+增長非常地快。CHANAPP平台技術在全世界都是跟最新技術同步的。對於未來,曾總自豪的說:「未來三年在中國小微企業市場上,一定會有一家平台廠商出來,是誰我不知道,但肯定會有一家出來。暢捷通公司最有可能,我只能這麼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