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央行QE登場 “全球貨幣大戰”正式吹響號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86

JVG6-Currency-war_web

隨著歐央行宣布QE,全球央行的貨幣大戰正式吹響了號角。事實上,這場不宣之戰早已大張旗鼓地展開:僅在過去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令人擔憂的是,這場貨幣大戰註定是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

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Gary Cohn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全球國家已經在參加貨幣戰爭。“我們正處於貨幣戰爭中。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簡單的方法是讓貨幣貶值。”

歐央行“不能說的秘密”:歐元貶值

盡管德拉吉一直否認歐元是央行目標,但不可否認,歐元貶值將是QE抵達實體經濟的最有效渠道。而且,歐央行宣布QE後,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歐元對美元迅速貶值了2%以上,創下11年來新低。

歐元走弱將刺激出口,更關鍵的是,推升通脹。正如日本央行那樣,歐洲央行正間接利用歐元這一重要的全球儲備貨幣作為政策武器。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瑞銀首席經濟學家Art Cashin一針見血地說,歐央行實現的只能是歐元貶值,並無其他。

“這些國家一直在輸出通縮,但還沒有演變為海嘯。當達到那個地步時,你才會看到全球央行決定,他們最好還是更加合作些才好。”Cashin說

貨幣戰: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

全球貨幣大戰註定是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貨幣戰爭不可能善終,從來都不。”Cashin表示。

瑞士央行一周前決定“舉起白旗”放棄瑞郎對歐元的上限,導致瑞郎大幅升值,讓瑞士經濟面臨衰退風險。更糟糕的是,瑞郎風暴席卷全球金融市場,引發了一場損失慘重的金融海嘯。

瑞士的情況突顯了貨幣戰爭的徒勞。因為其他央行總會采取行動來應對歐洲央行的QE計劃。

日本央行仍然掙紮著試圖說服投資者,它將實現通脹目標,而日本汽車出口商的最大競爭對手恰恰是德國——可想而知日本央行將面臨更大的寬松壓力。

帶著非常明顯的火藥味,丹麥央行為了維護丹麥克朗與歐元的掛鉤,在周四歐央行QE後立刻宣布降息。這已是丹麥央行本周第二次降息。

事實上,過去短短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而如果從2014年以外算起,全球主要國家中,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了降息周期;僅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由於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的困擾,仍處在加息通道。

另一方面,全球貨幣寬松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固定收益市場計入價格了。與其說是提振市場信心,不少人擔心,極低的借貸成本將讓央行喪失控制能力,進一步扭曲金融市場。

美聯儲是否會推遲加息?

當全球央行寬松正酣之時,已經結束QE且正計劃加息的美聯儲會如何反應?

美國經濟複蘇強勁,美元正不斷走強,自從去年年中開始進入升值通道以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幅度已經高達10%。而美聯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容忍美元升值,是值得註意的問題。

許多美聯儲官員們預計將在今年年中左右開始上調接近於零的基準短期利率。然而,隨著美國通脹持續疲軟,市場投資者越來越相信,近期經濟和市場形勢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推遲加息。尤其令美聯儲官員們擔心的一件事就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2%。

新的貨幣協議?這一次很難

歷史上的全球貨幣緊張局勢,導致了一些協調政策利益的國際協議,並載入了世界經濟史。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元的強勢催生了三十年前在紐約廣場酒店簽署的《廣場協議》。而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時任美國財長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在聲稱強勢美元對美國有利的情況下,讓日元升值。同樣,如今美國對人民幣匯率低估的批評聲始終不絕於耳。

那麽,如果這場全球貨幣戰愈演愈烈,是否有希望全球能就政策協調再次達成一項新的協議?這一次可能很難。

目前為止,美元升值幅度遠遠不及1980年至1985年的90%。匯豐銀行的策略師在近期報告中稱,對於美元升值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目前美國國內的不滿聲音與三十年前相比幾乎聽不見。

更何況,今非昔比。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協調各國利益要比如今容易。現在的全球大國——代表先進工業國家的七國集團(G7)已經擴展到了代表全球二十大經濟體的二十國集團(G20),市場規模也大得多。

上世紀80年代時,日本和歐洲還在遏制美元升值上擁有共同利益,因為他們的貨幣升值抗擊通脹。而如今一切都變了,日本和歐洲正在通縮中掙紮,政府債務高企不下,財政刺激幾無余地。只有央行還剩下些政策彈藥,而且現在歐洲和日本也不在一條船上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50

歐央行萬億歐元QE登場 標普收盤創年內最高 黃金創五個月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87

周四,歐央行QE規模超預期,標普四連漲收盤創年內最高,德股創歷史新高。黃金五個多月來首次收1300美元上方。美國原油庫存超預期,美油大跌。歐元創11年新低。

標普500指數漲31.03點或1.53%,報2063.15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259.70點或1.48%,報17813.9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82.98點或1.78%,報4750.40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暴跌13.00%,收16.40。

20150122_EOD13_0

周四,美股高開,此後震蕩走高,收盤時三大股指全線上漲,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受國債收益率走高推動,金融股領漲,因投資者認為利率走高利好銀行。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為30.7萬人,多於預期的30萬人,環比減少1萬人,為連續第三周超過30萬人。油價大跌可能開始明顯影響美國產油州就業,德州等五州首申持續上升。美國11月FHFA房價指數環比增0.8%,高於預期的增0.3%,10月數據從環比增0.6%修正為環比增0.4%。美國11月FHFA房價指數同比增5.3%,10月為同比增4.5%。

美債收益率上漲,黃金上漲,WTI油價下跌。歐央行宣布QE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先是下跌,但隨後走高,收盤上漲4個基點,收報1.90%。歐央行QE規模多於預期,黃金上漲0.5%,收於1300美元/盎司上方,為五個多月來首次。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增加1007.1萬桶,預期為增加270萬桶。美國原油供應量達3.979億桶,是EIA有周度和月度數據記錄以來,1月同期最高水平。受該數據影響,WTI油價跌幅擴大,收跌3.1%。

歐洲股市普遍上漲。德拉吉宣布,2015年3月起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成員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QE總規模有望近1.2萬億歐元。歐央行強調,如有需要將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QE的風險主要由歐元區各國央行承擔,但歐洲機構債券部分風險共擔。歐央行下調TLTRO定價10個基點。受歐央行QE提振,歐股大漲,泛歐績優300指數創7年新高。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大跌。10年期意大利、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大跌超10個基點,創歷史新低;同期德債收益率跌5個基點,達到0.45%。歐元暴跌2%,創11年多新低。丹麥央行四天內第二次降息,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為歷史最低;維持貸款利率0.05%不變。

亞洲股市大多上漲。滬指漲0.59%,創業板再創新高。多元金融、航空、船舶、有色漲幅居前,銀行股下跌。中國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釋放流動性,為一年來首次,7天期逆回購的中標利率為3.85%,低於銀行間市場5%左右的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房屋不動產有望納入稅務抵扣範圍,改革或帶來超8000億元的減稅規模,進一步刺激投資。恒指漲0.70%,博彩股、中資電訊股、內銀股漲幅居前,華潤創業領漲藍籌。日本股市漲0.28%。

原油市場走勢:

oil

美債市場走勢:

treasury

外匯市場走勢:

forex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漲1.53%;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1.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1.78%。

泛歐績優300指數收漲1.6%,收報1453.28,創7年新高;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02%;德國DAX指數漲1.32%;法國CAC40指數漲1.52%。

日本股市漲0.28%,恒指漲0.70%,滬指漲0.59%。

富時環球指數漲0.67%;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漲2.04%。

美元兌歐元暴漲,美元兌日元上漲;歐元創11年多新低。

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0.5%,收於1300.7美元/盎司,創五個多月新高。

2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下跌3.08%,收報46.31美元/桶。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4個基點,收報1.9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51

希臘新總理強勢登場 德國官員“驚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48

joey-surprise-face-gif

希臘新總理上任“三把火”,開局便震驚了德國朝野。

本周一,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Kaisariani戰爭紀念館,該館紀念的是1944年被納粹殺害的200名希臘抵抗戰士。

幾小時後,齊普拉斯決定會見俄羅斯駐希臘大使,這是他會見的首位外國官員。這些德國都看在眼里。

隨後,曾將德國要求的緊縮政策比作“財政水刑”的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Yanis Varoufakis被任命為希臘財政部長。作為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談判的關鍵人物,Varoufakis自歐債危機開始以來就宣稱,希臘應該債務違約,但要留在歐元區。

無論是齊普拉斯的順利組閣還是上任後的所作所為都讓德國官員感到震驚。

據路透社,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助手們在周日舉行的希臘選舉前曾預測,左翼政黨聯盟Syriza領導人齊普拉斯將險勝,並艱難地組建聯合政府。

結果是,齊普拉斯大幅領先並迅速與右翼獨立黨達成執政聯盟協議。然而,才剛上任幾天,他便已讓德國官員感到吃驚甚至不安。

一名要求匿名的德國高級官員告訴路透:

毫無疑問,我們對Syriza獲勝的程度和齊普拉斯組建執政聯盟的速度感到吃驚。

另外一名德國官員指出,齊普拉斯選擇的執政聯盟夥伴和財政部長“不是好兆頭”。第三名德國官員承認被齊普拉斯上任頭幾天的行為“驚”到了。

然而,希臘新政府“驚呆”德國官員的行為可不止於此。

迅速逆轉財政緊縮路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希臘新政府迅速逆轉了債權人為該國規定的改革和緊縮路線,使歐洲對該左翼政府采用柔和方式的希望落空。

在上臺後的數小時內,希臘政府官員即表示,將終止出售國內最大港口及主要公用事業多數股份的計劃。周三,新政府中止了前政府啟動的出售該國最大港口Piraeus 67%股權的交易,而出售包括該港口股權在內的國有資產正是當初希臘獲得援助貸款時答應的條件之一。

他們還承諾,將重新雇傭數以千計的公共部門職員,並重開國家廣播機構。此前,希臘的國家廣播機構已被上屆政府關閉。  

此外,希臘還在是否就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上與歐盟領導人產生分歧。

反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

歐盟國家外長今日將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談話,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再度升級的沖突。

“鑒於局勢惡化,委員會同意延長2014年3月開始的對目標個人及機構的限制性措施,因這些人或機構威脅或破壞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延長時間直到2015年9月。”路透援引本次會議的決議草案顯示。

然而, 據彭博社,希臘新外長Nikos Kotzias連歐盟各國外長的面都還沒見上,就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表示了反對。

最近幾個月,Kotzias 在其Twitter上寫道,對俄制裁並非出於希臘利益考慮。在一篇博文中,他表示,希臘的新外交政策應該註重於防止歐盟繼續轉變成“一個順從德國規則的特殊帝國”。

金融市場重挫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投資者擔心,齊普拉斯所領導的新政府正在將希臘引向德國和其他歐洲大國的對立面,這是危險的,最終可能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

希臘金融市場周三再次大幅波動,股市暴跌逾9%,國內四家主要銀行股價的跌幅超過25%。隨著希臘國債價格大幅下挫,2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2.63個百分點,至16.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99

證監會唱罷 保監會登場:計劃開展險資兩融檢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51

201401264851390699871010

據大智慧通訊社,多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表示,周四(29日)收到保監會《關於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督導的通知》,稱將開展險資兩融業務檢查,日期未定。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開展兩融檢查應該是為了確保業務合規,此外險資兩融業務規模較小,對市場影響有限。

一位大型保險資管投資經理表示,險資的兩融業務在市場占比中非常小,即便是禁止開展也難以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此前保監會也對禁止險資參與兩融業務進行了辟謠,因此,保監會只是希望業務合規,完善風控。

華爾街見聞網站1月11日援引《中國保險報》介紹過,保險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於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目前相關業務正常運行。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於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

截止1月28日,滬深兩市兩融業務規模達到1.13萬億,險資兩融業務占比不到3.5%。

近期證監會也將開展對第二批證券公司的融資類業務檢查。

路透周三援引三位消息源稱,中國證監會將於近日再次啟動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檢查。消息人士還透露,多家銀行接獲監管層通知要求加強信貸管理,嚴控信貸資金流入股市。

證監會當晚證實了將對券商融資類業務進行現場檢查的報道,但表示屬日常監管工作,不宜過分解讀。

證監會新聞辦昨日向新華社記者表示:

1月16日,我會曾向市場通報對45家券商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根據整體安排,近期將對剩余46家公司融資類業務開展現場檢查。這屬日常監管工作,不宜過分解讀。

證監會表態後, 新加坡交易的A股期貨新華富時A50指數跌幅大幅收窄,此前一度暴跌5%。

廣州萬隆指出,從監管層一次比一次快的澄清公告可以看出,減杠桿是為了防範未來更大的風險,政策面上並沒有轉"熊"的意圖。不過當前市場的壓力在於,雖然場內資金有惜售意願(縮量),但增量做多資金卻十分匱乏。短期內難以大幅推高股指,先震蕩蓄勢再繼續上行或是後市概率較大的演變方向。

因此策略上,該機構認為,一方面投資者在短期的震蕩調整階段內,宜避免重倉,留意在震蕩上下軌之間的波段交易機會(目前參考3100-3400)。但是另一方面值得強調的是,當前市場仍普遍對改革推進存在較強烈的預期。因此對於受益改革推進的個股,仍然有望受到大資金關註。同時眼下正值年報預告期,投資者可重點關註行業成長前景廣闊、增速超預期的白馬股,特別是與政策結合明顯的穩增長預期(核電、PPP)等政策題材,在震蕩中逢低關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703

說史150218冬天(五十三)艾森豪威爾登場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2/18/%E8%AA%AA%E5%8F%B2150218%E5%86%AC%E5%A4%A9%E4%BA%94%E5%8D%81%E4%B8%89%E8%89%BE%E6%A3%AE%E8%B1%AA%E5%A8%81%E7%88%BE%E7%99%BB%E5%A0%B4/

說史150218
最寒冷的冬天(五十三)艾森豪威爾登場
蕭律師執筆

即使是最精明的人,也常常不知自己一生最輝煌的時間何時是終章,甚麼時候應離開舞臺,麥克阿瑟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他在仁川登陸成功的第二天退休,那麼不知多少美國城市的街道與學校會以他的名字命名。可惜的是,他留下的時間愈長、說得愈多,對自己的傷害就愈大。

他終究沒有抓住事情的政治意涵。他從日本回國時享受的那種歡呼是為了什麼呢?他一直以為這些掌聲是獻給他的,卻沒意識到他只是觸發更大事件的導火線而已。即使到此時,他仍在追逐自己的夢想,在所有美國人面前宣揚自己的夢想。人群愈來愈少,而他的聲音也隨之變得刺耳。很多以前他的追隨者悄然離開,尋找新的崇拜偶像。右翼保守派的政治遊戲從來不以他為中心;他只是用來傷害政敵的工具。一旦情況有變,他們就棄他而去,以 鮑伯‧塔夫脫Bob Taft來取代他。

情況到1952年依然沒有變化。此時,比麥克阿瑟更堅持孤立主義路線的 塔夫脫成為共和黨保守派的總統候選人。 那年,麥克阿瑟作為塔夫脫的副總統競選夥伴,又一次出現在集會的演講臺上,而且發表了關鍵性的演說。不過,一年多前那位意氣風發、魅力無窮的老兵不見了。此時他是一個平民、一個政治家;他現在黨派性更強烈、更老態龍鍾,在代表另一個人說話,扮演著他一生中最殊異、最不舒服的角色。 他顯然對自己的每句話都感到不自在,極沒自信。因此與會代表們很快就變得不耐煩,燥動不安,紛紛離開座位。 此時幾百萬美國民眾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他讓會場空空如也。 麥克阿瑟知道自己最後一次的努力失敗了。第二天,他連電話都不去接。

如果說麥克阿瑟替他一生的終章嵌入了一個更大的嘲諷, 就是他的行為自己的兩名對手帶來的有利影響。 如果說麥克阿瑟的傲慢—- 在威克島和總統會面時,麥克阿瑟拒絕向三軍總司令的總統敬禮—- 讓總統暫時受到傷害,也讓杜魯門因此贏得一場更大的賭局。 杜魯門相信歷史輪迴反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儘管他在卸任時的民意支持率降到最低點,但離任後他的聲望反而一路飊升,被國人認為是最值得尊敬的總統之一,也是在那個時代被嚴重低估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源於他與麥克阿瑟對抗的勇氣和策略。 一直視杜魯門為小人物的麥克阿瑟,以一種奇異的方式,強化了杜魯門的勇敢和正直形象,顯得杜魯門更高大偉岸。 杜魯門認為這次對抗,痛苦卻不艱難,因為它的核心是最基本的信仰:維護憲法尊嚴與文人政府對軍隊的控制。

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受益者是 艾森豪威爾Eisenhower。 如果說1952年人民呼喚一位將軍出任總統的話,那是艾森豪威爾而不是麥克阿瑟。 艾森豪威爾的政治崛起更能說明四十年來的政治與社會變化,已令麥克阿瑟徹底落伍。 與麥克阿瑟相比,艾森豪威爾更像二十世紀的人,而麥克阿瑟還停留在上一個世紀,他的語言還屬於那個精神至上的時代。 艾森豪威爾曾說,麥克阿瑟的文筆和言談散發出「紫色的光輝」。

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平等主義者,一個更出色的傾聽者,一個更識時務的折衷主義者。*** 雖然同為將軍,但艾森豪威爾不像麥克阿瑟那樣飛揚跋扈,從不在別人面前耀武揚威。他樸實無華,更像是穿著軍服的平民。美國人認為,這個最謙遜的人就是能帶領他們步入昏暗而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核武時代的人。他富有思想,意誌堅強,不過分強調軍國主義,公正而務實,是一個能對蘇聯軟硬兼施的理想人選。此外,他本人也擔心政府受到孤立主義者的攻擊。一旦塔夫脫執政,美國可能會放棄其國際責任。隨著這種可能性不斷增加,他頗為勉強地接受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06

新制登場 新創公司與投資人還在學 股權群募能成台灣企業推手?



2015-07-27  TCW

撰文•何佩珊

在國際股權群募金額頻頻創高的火熱氣氛下,台灣的股權群募平台也在七月十二日正式上路,成為亞洲區第二個啟動股權群募的國家。不過相比啟用速度,台灣未來能否在成功籌資的規模和數量上領先,真正成為企業推手,更是關注焦點。

從太陽花學運、太白粉路跑、割闌尾計畫,到近期的台大學生募資登山事件,群眾募資登台三年多,對多數台灣人而言已經不陌生。

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在行政院、金管會和相關業者奔走下,股權群募辦法也已經在七月十二日正式上路。現在就連股權都可以群眾募資了!

簡單來講,股權群募的本質和目前大家知道的群眾募資相同,都是藉由網路集眾人之力完成目標,只是過去募資成功後,提案者只能以商品、講座等方式回饋,而現 在則是可以提供有價的公司股權。在國際上,中國最大叫車平台「滴滴打車」、英國知名酒廠BrewDog等,都是股權群募的受益者。

資訊透明 偏向賣方市場國際研究機構Massolution指出,全球股權式群眾募資的募資金額在二○一四年已經達到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四十四億元),年增率高達一八二%,顯見市場正快速成長。

群募顧問公司貝?放大執行長林大涵指出:「(股權群募)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企業和創投)交易和估值的時間,營造出一個偏向賣方的市場。」提案方可在平台上 明訂要釋出多少股份,用什麼規則、賣多少錢,投資者要做的就是決定是否參與,以及要參與多少。同時,藉由這樣半公開的平台,也可以減少投資掮客的出沒。

此外,群募平台群募貝果執行長陳威光認為,新創公司可藉此增加曝光度,同時藉由募資人氣吸引更多天使和創投注意,甚至作為談判籌碼。

而且適用股權群募的企業類型相當廣泛,除了比較常見的科技新創公司,陳威光指出,規模較小的文創型創業、農業型創業,一般都很難爭取銀行貸款或創投關注,這時就可以考慮透過股權群募平台募資。

又或者,如果一家台中知名飲料連鎖店想要到其他縣市擴點,或是經營多年的小工廠想擴大生產線等,也很適合這樣的募資管道。而且這類公司已有多年營運紀錄和獲利,不僅比新創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資者信任,可被期待的股利也會是吸引投資者的一大誘因。

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認為,相比於台灣過去非常狹窄的募資管道,現在股權群募上路可以說滿足了台灣更多層次、更多面向的募資需求。

然而,各界對於台灣成為亞洲領先推出股權群募辦法的積極度雖給予高度肯定,從實際動作來看,卻似乎少了點信心。如一路促成股權群募上路的台灣最大群募平台flying V,就不在首波平台申請者之列。

flying V執行長鄭光廷不諱言,法規出台是一回事,整個社會有沒有準備好才是重點,「我們一定會參與股權群募,但我認為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 益鑑也直言:「這件事值得做也應該做,但此時此刻台灣是否有這個空間?可能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或許從台灣為股權群募訂下的規則可看出端倪:一家公司一 年的募資上限為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而一般投資人對單一公司的投資上限為五萬元,對單一平台投資上限為十萬元。

林大涵話說得直接,「一千五百萬元就注定了一家公司的估值。那種讓人家覺得看起來好像很興奮、估值幾億元、未來會成為『獨角獸』(指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的那種公司,就不可能出現在這個平台上面。」目前台灣的股權群募平台恐怕缺少強大誘因。

須耐心等待新創公司成長

另一大顧慮是,股權群募平台和台灣多數投資人較熟悉的股市或基金市場不同。在股權群募平台提案的新創企業可能才剛起步,而投資人要期待一家新創公司開始獲利,甚至是上市,很可能會是數年,甚至是超過十年以上的等待。

一般投資人是不是有跟著新創公司一起成長的心理準備?陳威光相信,「這樣的投資觀念是需要一點時間去教育。」同樣地,對提案者來說,股權群募確實可以解決 不少籌資麻煩,但陳威光提醒,「所有籌資都有成本」,就像銀行貸款要利息、上市櫃公司每年做報表也要費用。股權群募取得資金的新創企業除了要支付平台費 用,也不能忘了將來面對大量分散股東的溝通成本。

舉例來說,若要集資一千五百萬元,若都是由一般投資人認購,以每個人上限五萬元計算,那麼股東人數至少達到三百人。「大家認知不一定一致,這就可能是風險。」鄭光廷說。

而且政府規定非證券商承辦股權群募業務,須設立資本額五千萬元的獨立公司。這或許就是為什麼flying V等群募平台希望等到市場更成熟後,再加入戰場。據了解,目前有業者打算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推出「非政府版」股權群募平台。

整體來說,目前台灣市場氛圍雖保守,但股權群募終究是國際趨勢,而且蘇拾忠指出,台灣的股權群募辦法屬於行政命令,不是法律。換言之,現行規則或許不完美,但未來因應現況進行調整也不會太困難,所以業者普遍仍看好股權群募在台灣的長期發展。

台灣股權群募實施要點

提案者規定

1.申請股權群募的公司資格限制:資本額低於3000萬元2.單一公司1年內在平台上的募資上限:1500萬元

投資者規定

1.一般投資人對單一專案的投資上限:5萬元2.一般投資人1年內在單一平台的投資上限:10萬元3. 專業投資人不限投資金額

整理:何佩珊

台灣股權群募平台業者比較

公司名稱 特色

第一金證券第e金FUN •與群眾募資平台群募貝果合作•有輔導企業上市櫃的承銷經驗•既有金融業務客戶為潛在客群•金融機構背景可提高一般投資者的信賴•目前已經有4個案件準備 上線元富證券 •有輔導企業上市櫃的承銷經驗•既有金融業務客戶為潛在客群•金融機構背景可提高一般投資者的信賴創夢市集 •既有創業育成中心和群募平台的客源為潛在客群

•熟悉網路行銷

•為五大遊戲公司共同投資,有來自高科技和網路圈的投資人脈與案源尚未取得資格,但已表態參與的業者,包括預計今年年底前揭露相關計畫的flying V、最快今年第3季上線的貝殼放大

整理:何佩珊

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左四)、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右四)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右三)都是股權群募平台在台灣火速上路的重要推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33

希拉里最大對手登場?美國副總統拜登或48小時內宣布參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768.html

希拉里最大對手登場?美國副總統拜登或48小時內宣布參選

一財網 孫卓 2015-10-20 20:55:00

當地時間19日,美國的各大媒體、國會山的走廊里、首都華盛頓地鐵站外的報紙取送點,都在關註一則新聞:副總統拜登是否會在24小時或者48小時內做出正式參加下屆總統選舉的聲明。

當地時間19日,美國的各大媒體、國會山的走廊里、首都華盛頓地鐵站外的報紙取送點,都在關註一則新聞:副總統拜登是否會在24小時或者48小時內做出正式參加下屆總統選舉的聲明。

美國副總統拜登(左)會宣布參選下屆美國總統嗎?

拜登即將參選的消息無風不起浪。有賓夕法尼亞州民主黨眾議員19日援引一個推送說,副總統拜登將會競選下任總統。這個推送來自於一個與“喬(拜登)關系很近且非常好的幕後人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在當天早晨也援引了兩個“好的信源”報道稱,拜登會在24~48小時內有一個正式聲明。隨後,福克斯新聞網也在中午援引三個“好的信源”稱,拜登預計會宣布競選總統,但不一定是在48小時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在中午援引“一個信源”稱,拜登團隊已經開始著手面試工作人員。

不過,美國廣播公司(ABC)下午報道稱,一位“與拜登系接近的人”說,拜登其實還沒有做決定(是否參加競選)。

盡管各大媒體陷入“拜登是否參選”的無限猜測中,但到19日晚間,拜登還是沒有做出正式的聲明。不過,毫無疑問的是,一旦拜登宣布競選,下屆總統競選的政治版圖將發生徹底改變。

根據最新的NBC與《華爾街日報》的共同民調顯示,有40%的美國人對拜登印象頗佳,比當前民主黨和共和兩黨陣營中的任何一位候選人都要高,包括民主黨炙手可熱的候選人希拉里。

希拉里怎麽辦?

盡管希拉里在首次民主黨電視辯論中的表現幾乎無懈可擊,證明她仍然是民主黨總統競選的領跑者,但辯論後很多民眾問的問題是:拜登到底是否參加競選?

盡管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拜登的競選會如何影響希拉里的黨內提名?誰才是民主黨以及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更青睞的候選人?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在今年4~9月所做的民調顯示,在“誰是更強有力的領導人”上,希拉里和拜登一直不相上下,盡管希拉里一直以微弱的優勢領先拜登,但在9月,拜登卻領先希拉里1個百分點。

同時,民調顯示,選民在民調中似乎總是“更喜歡”拜登。在9月的最新一次民調中,當被問到對每一位候選人是“喜愛”還是“不喜愛”時,只有1/3的人表示他們對拜登“不喜愛”,而對希拉里的“不喜愛”比例達到一半。

當被問到哪位候選人“更誠實可信”時,拜登領先希拉里30%,只有32%的選民認為希拉里誠實可靠,而62%的選民傾向於選擇拜登。

在“誰更在意選民的需要和問題”上,有61%的選民認為拜登更在意他們的訴求,而站在希拉里一邊的只有43%。

何時宣布參選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爬上這座高山並且登上頂峰的話,這個人就是拜登。”一位民主黨分析人士指出,“然而誰都知道這並不容易。”

該競選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所面臨的挑戰包括,當前一直在民主黨陣營領跑的希拉里在首輪辯論後更夯實了自己的實力和競選基礎,同時還有當前深受大批左派年輕選民追捧的候選人桑德斯。可以說,除非拜登可以讓自己的競選無懈可擊,否則很有可能會功虧一簣。

對拜登來說,他要克服的障礙和希拉里類似:那些認為希拉里年齡太大的人,會認為拜登的年齡更大;而那些認為希拉里“一生”都在華盛頓度過,永遠都會受到華盛頓政治影響的人,也會拜登好不到哪兒去。

“對拜登來說,他必須要在正式宣布競選後立即與希拉里的民調支持率拉開5%左右才行。”民調問題專家默里(Patrick Murray)表示,“他一旦宣布參選,支持率可能會立即獲得一個‘跳躍’式的上升,但如果同希拉里的差距仍然會在10%~12%,這仍然是不夠的。”默里說道。

競選資金從哪兒來

一旦宣布參加競選,拜登到各地要參加競選時所乘坐空軍二號的費用、特勤人員的費用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工資都將由拜登競選團隊自掏腰包,這也意味著拜登的每次競選出行都要耗費數萬美金。這還不包括競選團隊的工資以及租賃競選辦公室的費用。當然,做電視廣告、競選網站的經營等都需要投入大筆競選資金。

這也意味著,到本月底為止,拜登必須在競選帳戶上有數百萬美元入賬,因為希拉里和桑德斯總共籌得的款項已經超過6000萬美元,而拜登則要從當前仍然為零的賬面開始。

同桑德斯承諾“不和‘有錢的人和組織’攪在一起”相比,拜登從未做過類似承諾。民主黨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拜登希望在這個已經比較遲的時間組建一個競選團隊的話,他需要的是那些能夠一次性一擲千金的捐款大戶,特別是那些還沒有把支票寫給希拉里陣營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

這也意味著,要想和希拉里競選對陣,拜登至少需要他的“大富翁”朋友每人劃撥至少100萬美元的支票給他,這些人包括曾經公開表示將會支持拜登參選的巴爾的摩棒球隊金鶯隊的老版安吉勒斯(Peter Angeles)、對沖基金經理查諾斯(Jim Chano)、同性戀群體權利人士米勒(Scott Miller)和他的丈夫企業家基爾(Tim Gill)等。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78

美聯儲官員連番登場:12月加息合適 利率路徑或平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546.html

美聯儲官員連番登場:12月加息合適 利率路徑或平緩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11-13 20:06:00

美聯儲官員連番登場。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指出,通脹有望回升,失業率已足以加息,需要不斷重申美聯儲利率路徑平緩。

11月13日淩晨前後,美聯儲官員連番登場。對於12月加息的可能性以及此後的利率走勢,他們究竟釋放了什麽信號?

加息後利率路徑或平緩

談及加息時點,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對USA Today表示,“有很充分的理由證明,12月加息是合理的。我並不認為國內存在太多脆弱性或者經濟缺乏動能。”

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表示,“美聯儲使貨幣政策正常化(加息)的條件可能很快即將滿足,勞動力市場不斷複蘇,預計通脹將回升。”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指出,通脹已經有望回升,失業率已經足以加息。

對於利率路徑,布拉德也表示,需要不斷重申美聯儲利率路徑平緩,但美聯儲無法勾畫每次會議之後的利率水平,利率路徑將取決於經濟數據,再來一場沖擊可能導致加息暫停。

里士滿聯儲主席傑萊克(Jeffrey Lacker)則認為,美聯儲加息的理由現在很強大,但也擔心FOMC陷入每次加息25個基點的套路,循序漸進加息是個預期,FOMC可以改變主意。

萊克今年曾兩次在FOMC會議中投票贊成加息,他對於實現通脹目標最具信心,而當時其余委員都支持按兵不動。他認為,在首次加息後,加息的進程很可能將循序漸進。他也重申,美聯儲應該在加息後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

不過,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比很多同僚更傾向於晚一些加息,他也敦促美聯儲強烈傳遞出逐步加息的路徑計劃。埃文斯認為,美聯儲加息時間的重要性不如加息路徑,且聯邦基金利率在2016年底低於1%可能是合適的。

美國能應對強美元的影響

自2014年7月以來,美元上漲幅度已達15%,而加息可能促使美元進一步走強,市場一度認為這將成為制約美聯儲加息的因素之一。早前便有不少如微軟等大型跨國企業抱怨強美元打擊了其海外利潤。不過,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表示,“盡管部分對海外敞口較大的部門受到一定影響,但美國經濟似乎較好地應付了這些沖擊。”

對於12月加息與否,費歇爾仍表現得滴水不漏。“10月FOMC會議提及,美聯儲在12月加息可能是合適的,當然這還要取決於屆時已經實現的和可預期的進展,我們需要確保能夠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的雙重法定使命。”

值得註意的是,費歇爾認為15%的美元升值幅度並非史無前例,他也在演講中對強美元給經濟造成的影響做了量化說明。

就出口而言,他指出,美元上漲10%對於美國實際出口在一年後的影響為-3%,而在3年後的影響可能為 -7%。“出口的滯後反應也表明,家庭和企業如果要找到其他替代品來代替變貴的美國制造產品,這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

此外,就進口而言,強美元使得外國商品對美國消費者而言變得更便宜,因此這也將促進美國實際進口。“盡管如此,文獻顯示,匯率對於進口價格的傳導度較低,因為外國出口商更傾向於維持其在美銷售價格穩定。例如,一個典型的測算就顯示,美元上漲10%將在一年後導致(非能源)進口價格下降3%,此後降幅將小幅擴大。可見,較弱的傳導機制也導致進口上升幅度較小,美元升值10%將使得實際進口量在3年後僅上升3.75%。

就通脹而言,強美元也對低通脹產生了一定影響。強美元使得進口價格受到抑制,從而壓低了通脹。費歇爾引用的模型顯示,美元升值10%後,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在兩個季度內下降0.5%,隨後又將逐步回歸基線情境。模型顯示,美元的大幅升值今年將通過該進口通道對於核心PCE造成約0.25-0.5個百分點的負面影響。

不過費歇爾表示,隨著美元及油價影響減退,且若通漲預期保持可控,2016年通脹率將回升,並有望重回2%的目標值。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67

台灣拍賣會登場 短短1.5個月,四大半導體廠,一家下市丶三家插上紅旗

2015-12-21  TCW

中國大買家說,好魚貴一點沒關係,買條臭魚,再便宜都沒法吃。兩個交易日四起購併案,台灣企業顯然是那條「好魚」,當中國資金有益競爭力,市場又無可捨棄,我們要學的是如何當聰明賣家。

台灣拍賣會正式登場!

二○一五年十二月,將被標記在台灣企業購併史上,因為它正式宣告一個大時代的來臨。

台北一○一國際金融中心三樓的台灣證交所,十二月十一日與十四日短短兩個交易日裡,這裡就宣布了四起重要的購併案,總購併金額超過三千三百億元,約當是台股總市值的一.四%。

不僅如此,這四起購併案還創下幾個新紀錄:

陸企最高金額:來自中國的紫光集團(下稱紫光),計畫以五百六十八億元取得矽品近二五%股權的金額,創陸企收購台灣上市公司最高紀錄。

頻率最高:兩個交易日裡,四起購併案都鎖定台灣半導體公司、業界首見,而紫光接連宣布入股矽品與南茂,也創陸企入股台企最密集紀錄。

刷新全球紀錄:十二月十四日下午,短短不過四個小時裡,兩宗分別以DRAM華亞科、與封測矽品為主體的一〇〇%股權收購案被提出,購併金額恰好都約一千三百億元,分別刷新全球DRAM與封測業的新高紀錄。

兩個交易日,四起購併案,來自美國、台灣與中國的買家,全都衝著台灣半導體而來,霎時間,台灣三十多年來、用一片片矽晶圓築起的「矽屏障」,似乎一夕間瓦解,除了政府明令限制的項目之外,再也沒有什麼購併案是「不可能」了。

「台灣怎麼一下子都被買光了?」擁有三千家台商客戶的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在上海辦公室與我們連線時難掩驚訝。

中國無疑是台灣這一波購併潮中,攻勢最猛烈的發動者。

截至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中,陸企對台企發動的購併入股案就有七件,除了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半導體之外,還有金融、通訊、有線電視等等:相較於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一四年這六年問,陸企在台發動的購併案不過才八起。

三起購併案讓台灣困境現形:可怕的不是被併,而是沒有方向

台股市值第三十六名的華亞科賣掉了,預定明年中下市:全球封裝測試第三大的矽品,賣掉了;全球LCD驅動晶片封測第二大的南茂也賣了。

這三張骨牌推出了台灣困境和機會。

第一個困境:不管你想不想賣,中國都買定了。「大陸應該硬起來,台灣既然不讓我們投資,我們就禁止台灣生產的產品在大陸銷售,它馬上就軟了。」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十月底在北京微電子會議上就嗆聲:「都是同胞,我認為台灣政治家在這方面過於短視。」

第二個困境:台北股市的市值將會逐漸縮水。隨著華亞科下市,矽品若也跟著下市,台灣股市將減少約三千億元市值。台股市值一步一步走下坡的命運已經是無所逃脫。

第三個困境:台灣重要的公司被連根拔起,下一個產業在哪裡?「我們沒有更高階的方向、產品,才會害怕,」劉芳榮說:!台灣正在結構轉型,可怕的不是被購併,可怕的不是紅色供應鏈,而是我們沒有方向。」

《商業周刊》嗅到這樣的氣氛,率先在十二月十日出刊的封面故事中喊出了「竹科ON SALE」的口號,當時,有超過三位半導體董總直白的說,台灣IC設計想賣公司,好光景可能只剩三年。

一位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前台灣電子業高層透露,中國工程師在智慧型手機上鍛鍊出了系統整合與軟體開發的能力,現在他們還需要台灣的硬體設計能力,但再過不久,這個能力也會被中國追趕上:反之,台灣IC設計產業遲遲無法跳脫舊有的硬體設計思維,跨不進軟體整合領域,才是真正的危機。

十一月中旬,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在交大演講,他在台上說「你們不要以為大陸比你差」時,台下一位聯發科工程師舉手反駁,潘健成問他:「你跟幾個人比?」對方回答說,三個,潘健成再說:「那你比三十個看看!人家人數是你三百倍,你知道嗎?」

面對中國鋪天蓋地的買下台灣具有指標性意義公司,很多人心中的第一個情慼衝突是:不能接受!

問題是,我們有實力對中國說「不」嗎?

丟出幾個問題。聯發科已經是你情我願公開表態,紫光如果迎娶,願意接受,未來對台灣IC設計業會有什麼衝擊?如果依照趙偉國強悍的思路,之前中國供應台灣成長的奶水,未來中國要購併生產基地、消費市場在中國的台灣企業,例如巨大是全世界自行車營收龍頭,中國的市場占了二七%,中國想要入股它,巨大能不接受嗎?

先不說中國要不要用類似霸王硬上弓的手法,逼台灣企業釋出最寶貴資源,就現今台灣與中國在經濟上的對等關係,已經來到「養、套、殺!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殺」。

第一部曲,中國開放勞動市場,台灣以其生產成本降低、勞力充沛的條件,營造了近二十年的出口黃金期。第二部曲,中國開放消費市場,讓台灣企業嘗到龐大內需市場的甜頭。第三部曲,中國希望藉助台灣長期人才培育的「腦力資源」,也是台灣最珍貴的技術和專利時,台灣在生產基地、消費市場都形同被中國綁架的情況下,已經沒有太多的抵抗能力。更何況,以中國在技術上急起直追,台灣被趕上也是早晚的事,能在剩下的殘餘價值中,找尋最大的槓桿效益,在商言商,也未必是壞事。

中資買下台灣,短短一年就幾乎追平先前五年的紀錄,趙偉國的野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短短一個半月裡,他就主導了三個對台購併案(詳見九十六頁),而台灣高科技業更因為這位大買主的出現,人心浮動。

這一波賣公司的趨勢不僅確立成形,甚至比想像中更快更猛。短短兩週就從「竹科On SALE」躍升到「拍賣台灣」的境界。

購併的大時代正要如火如茶,這對台灣到底會有什么影響呢?我們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一、總體經濟數據三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表示,最常被使用的GDP算的是國內生產毛額,不考慮企業持有者的國籍,因此只要被購併後工廠沒有遷出台灣,就不會有任何影響;甚至反而可能帶來好處,以美光購併華亞科為例,預期會因而強化供應鏈、增加訂單給台灣。

少數會被影響的經濟指標是GNP(國民生產毛額),因為是以企業持有者的國籍區分計算,被整併後的華亞科產值就會併入美國數據了,但此指標不常使用。

若矽品、華亞科陸續下市台股市值將少三千億元二、股市:影響較大的是台股,如果收購提議都順利進行,可能明年矽品、華亞科就得陸續下市,以近期股價概估,台股將減少約三干億元市值。

然而,比起這些經濟數據的變化,更多人想要知道,究竟應該如何面對這一波購併大潮?哪些門應該開,開多大?

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台灣長年以企業內部有機成長為主,去年台灣海外購併件數只有十八件,只有韓國的二六%、中國的六.六%,甚至也只有新加坡二百二十件的約八%。

顯然,「購併」這門學問,對我們而言非常生疏。

因此我們會看到,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會因持股偏低、遭頭號競爭對手日月光的突襲,氣憤、流淚;我們也會看到,一宗購併案的提出,不只是商業價值、產業合縱連橫被一一檢視,買方的國籍也成為影響台灣社會觀慼的關鍵因素。

然而,購併不應該被妖魔化,西方企業史上,有許多曾經叱吒風雲的龍頭企業,最後也都以購併收場,功能型手機龍頭諾基亞(Nokia)、個人電腦創始者IBM都是。再者,台灣和新加坡一樣,是典型的島型經濟,沒有不開放、不走向國際的本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修「購併」這堂課,如何成為聰明的賣家?

劉芳榮認為,對法治與市場機制的尊重,應該凌駕於一切之上。

眾達國際法律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說:「不能說我不要(開放陸資),不要就是對殺,殺到最後這個產業沒有了,早年太陽能我們就是堅壁清野,不給它來,這樣有比較好嗎?」

面對敏慼的陸資,政府則要有策略的知所進退,民進黨團立院總召集人柯建銘就公開表示,開放晶片設計是否有國安戰略評估,其實可以學習美國審視先前紫光提議購併美光時舉辦公開聽證,中央有核心戰略、執行時有公開公正的流程。

接二連三,一些相對具有競爭力的公司被買走,從務實的一面來看,未必不是台灣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手上資產可以賣到一個好價錢,正是告別舊經濟,迎來新經濟的好時機。

中國的資金登堂入室,你可以解讀為攪亂一池春水,但是相對於台灣目前產業困境形同一池死水,有人丟出一顆震撼彈,挑動台灣敏慼神經,未必不能讓死水轉活水。

別再只靠電子業獨挑大梁乘機搶人搶錢,反攻紅色經濟圈台灣科技業三十年創造了歷史,但是很多技術已淪為舊經濟的一環。美國市值前十大企業裡,蘋果、臉書、亞馬遜、Google等都是新經濟企業,不再依賴舊經驗,才有辦法取得創新的動能。

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拉高技術門檻,先從培養人才出發。像是日前德國研究隱形冠軍權威、管理大師西蒙(Hermann Simon)來台,就建議政府從技職教育下手,培養各行各業專業技術士,類似德國的學徒制度。

他認為過度集中在電子業並非好事,只要能提升生活品質的都能是台灣發展的機會,因此分散化在各地培植中小企業,當各地都有頂尖企業,對於國家的發展會是較好、較均衡的,就像德國雖然沒有做出消費電子品牌,但許多生產鏈上所使用的精密工具卻都是來自德國,即便消費端產品價格壓低,但卻不會壓縮到精密行業的毛利。

特別是台灣目前最有前景的生技產業就是很好的舞台,像今年七月史丹佛大學名譽教授費茲格羅(Peter Fitzgerald)來台時也提到,台灣應該逐步放下代工產業,轉型到高毛利率產業發展,台灣就很適合搭上全球生技產業的列車。

此外,國際行銷學大師科特勒(PhilipKotler)則認為,台灣更須具備說故事能力,像是韓國把泡菜、化妝品、娛樂影藝結合,成為韓潮文化就是一種品牌加分,也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地方。

在這一波購併潮中,很多原本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及企業,會隨領頭羊的公司被購併,變成「購併孤兒」,乏人問津,慢慢凋萎,這股競爭力大洗牌在未來三年內會更激烈;你的老闆變成了大陸人,如何用大陸思維想事情,也將成為職場的顯學。而資本市場隨著企業購併、下市,台北股市未來一段日子內線明牌也會滿天飛,大家一起猜,「中國狼」相中的獵物,下一個會是誰?這或許也是另一個創造財富的機會。

更積極的做法是,如果對岸是中國狼,台灣在心態可轉換成當獵人,我們不只搶錢、搶人,還要搶市場;具體的做法就是藉由中國想要壯大技術的需求上,爭取兩岸資本市場的差價,就算要賣公司,也要賣出一個天價,凸顯台灣真正的價值;另外也藉由兩岸聯盟的重要轉折,利用中國國際薪資規格的優勢,把A級人才握在手上,這將會是攻占紅色經濟圈的最佳時機!

購併大戲,讓沉默已久的台灣突然變成有活力了,從股民、學界、產業界到政府也都投入產生熱烈的激盪,各自拿捏賣與不賣之間的學問。這股活力如果能夠轉化成台灣下一個轉型的爆發點,台灣可以學習到更多彈性的智慧。

「台灣怎麼一下子都被買光了?」十二月十四日,華亞科(圖)、矽品收購案分別被提出,三十年來的矽屏障,四小時內瞬間擊破,台灣拍賣會序幕揭開。

不管想不想賣,反正中國都買定了......市場在大陸、資金不如人,紫光趙偉國嗆聲:!台灣不讓投資,我們就禁止台灣產品在大陸銷售。」

面對大買家,台灣沒有不走向國際的本錢中國對台經濟來到「養、套、殺」的第三部曲,如何找尋最大槓桿效應,才是首要之急。

購併群狼襲來,台灣要學當聰明的獵人一場兩岸最劇烈的整併潮才開始,這,也正是迎接新經濟的好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2

六大關鍵 為電子股暖身續添柴火 CES、MWC展登場 台廠新商機浮現

2016-01-11  TWM

當電子股陷入本益比下修的結構性困境,近期舉辦的兩大消費性電子展,透露多種新趨勢,將是電子股搭上新成長列車的機會所在。尤其是蘋果與谷歌進軍汽車產業,對台廠帶來效益將最大。

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於二○一六年元月六日,在拉斯維加斯展開;緊接著二月二十二日,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相關題材發酵,國內的受惠股擁有利多題材,對電子股可望有所激勵。

汽車新應用

一六年電子股最夯關鍵字

當舊題材難以拉動股價,如何搭上新興產業的順風車,甚至繳出一定成績,就是電子族群的挑戰。從CES、MWC展望一六年,新興產業將為電子股營造哪些題材?「汽車、機器人、虛擬實境、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雲端應用」是六大關鍵。

居首的當然是汽車。外界預期,國際品牌的無人車及車聯網,可能在CES期間陸續亮相;傳聞已久的谷歌等網路龍頭跨足汽車領域,將有實際進度。這項趨勢,最有利台灣電子業者從3C正式跨足第4C:汽車〈Car〉,堪稱是轉型、獲取新商機的重要里程碑。

機器人也會是熱門產品,從最初索尼推出的機器人、達文西手術機械、掃地機器,到近期鴻海幫軟體銀行代工的「Pepper」,機器人運用在日常生活甚至精密 操作越來越普遍,人工智慧的大量應用,開始走出奠基階段。包含鴻海集團、華碩、微星、仁寶、廣達,及眾多工業電腦廠商,對此一領域均積極投入,至於IC設 計龍頭聯發科,當然不會在人工智慧所需的CPU市場缺席。

另一方面,虛擬實境及3D感測產品,可滿足消費者模擬許多無法親身達成的活動與情境。儘管目前只是發展初期,但隨著許多軟硬體廠商持續投入,一六年虛擬現實技術有機會取得突破,實現人們模擬許多戶外活動的需求,進而打開市場。

這一方面,最具企圖心的是宏達電。公司積極以虛擬實境產品翻身,矽創、原相、義隆、聯詠、新唐等IC設計商,也在3D感測IC及無人飛機努力著墨。

至於穿戴式產品,近兩年叫好不叫座,主因穿戴眼鏡不符合人體視覺,還衍生出偷窺等隱私權疑慮;智慧手錶則是螢幕太小、電池續航力不足,導致淪為手機附屬品。不過,一六年許多廠商仍將捲土重來,推出螢幕更大、電池續航力更佳、運用功能更多及更有效率的產品。

第五個趨勢是智慧家庭、居家照護。這也是近幾年如火如荼發展的新商機,但不可諱言,智慧家庭市場仍處在百家爭鳴階段,尚未有大廠領導出標準模式,或者成功結合現有的軟硬體,因此成本居高不下,短期內無法普及。

不過,隨著網路聯結越來越發達,至少蘋果與谷歌已經各自推出智慧家庭平台「HomeKit」,及代號「Brillo」的物聯網作業系統,預料會有不少廠商 推出兼容兩平台的產品,把現有家用電子設備,逐步整合為單一系統,落實方便的生活。這一方面,台灣的網通廠商可望受惠。

行動支付及雲端應用也值得期待,這是方便消費者、進而培養使用習慣的好方法。加上中國春節假期及MWC期間,是許多手機廠推出新機、避開蘋果產品的時機,手機業者積極備貨,對相關代工業者有久旱逢甘霖的意義,這也是台積電等半導體廠,近期開始出現庫存回補的由來。

蘋果也看好

進軍汽車業 四大台廠受惠在這些發展趨勢以外,一六年科技界購併及合作將不乏震撼彈,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訊息,莫過於蘋果可能購併特斯拉(Tesla)。

雖然還未證實,但因為兩家公司的確各有所需,未必全是空穴來風。畢竟特斯拉財務狀況不是很好,需要找更大的資金支援;至於蘋果若不能在短期內推出新的殺手級產品,購併特斯拉即可直接跨入電動汽車及無人自動車,未嘗不是好事。

若此交易成真,蘋果勢必再創高峰,對承接零組件的公司更是一大利多。因為iPhone 6s售價太貴、銷售平平,已經拖累蘋概股股價,傳聞將推出的6C或7C,可填補一六年第二、第三季業績空窗期,有機會帶動蘋概股反彈。但蘋概股想要風雲再 起,非有一件重量級產品亮相,或公布一樁大型購併不可。

蘋果無論自行造車,或者如傳聞購併特斯拉,台股首要受惠者都是台積電、日月光、鴻海集團、新普四家。其中,汽車電腦CPU及其他微控制器〈MCU〉可能由 台積電代工;日月光有機會取得CPU及MCU的系統級封裝〈SIP〉訂單;鴻海集團則早已默默投資汽車領域、機器人,透過自動化、組裝廠遍及全球,有本錢 擔任組裝廠,及由旗下F-訊芯承接低階系統封裝;至於電動汽車的核心:鋰電池,這是新普的強項,接下來才是其他蘋概股受惠。

〈作者為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

撰文 / 陳冠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