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最大鉀肥產商否認鉀肥價格會暴跌 稱BPC分裂不會持續太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446

全球最大鉀肥產商POT.TO的CEO Bill Doyle表示,鉀肥卡特爾BPC的分裂不會持續太久,他否認了分裂會導致鉀肥價格暴跌的預言。

當地時間8月7日,Bill Doyle首次對BPC分裂事件公開表態。他說:

我認為分裂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理由是這樣才合乎基本邏輯,我還沒見過特別多的人故意自我摧毀的。

我們不擔心,我們曾經度過許多次更大的挑戰。

Doyle還表示,他尚未看到Canpotex會作任何改變。Canpotex和BPC並列為全球兩大鉀肥卡特爾。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

全球鉀肥兩大卡特爾之一的BPC(Belarus Potash Corporation)在7月31日出現分裂,其主要成員俄羅斯的Uralkali宣佈退出這個出口卡特爾,這使得整個鉀肥板塊的股票大跌。

Uralkali(URKA)指責其白俄羅斯夥伴Belaruskali違反協議,在卡特爾之外出售鉀肥。

Uralkali預計鉀肥價格將在卡特爾破裂後下跌25%。

在Uralkali宣佈其決定後,全球七大主要的鉀肥生產商的市值總額蒸發200億美元。BMO資本的分析師Joel Jackson將其稱為「我們當前所理解的鉀肥市場已經終結了」。

此外,Uralkali方面的態度也有所軟化。Uralkali CEO表示,他對「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和解持開放態度。所謂「共同利益基礎」,應當包含Belaruskali停止在卡特爾之外銷售鉀肥。

豐業銀行分析師Ben Isaacson認為有4成幾率,Uralkali和Belaruskali會在2015年之前重建合作夥伴關係。

換句話說,產量優先[volumes over price]確實是Uralkali的新戰略,但正如它自己所承認的,這並不是它想要的戰略,我們認為,只要Belaruskali答應建立新的夥伴關係,Uralkali就會迅速放棄產量優先的戰略。

Ben Isaacson預測,截至2014年年底,鉀肥價格每噸將下降8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99

拉攏大地產商聯手 鄭家純密謀買《新報》力撐功能組別

1 : GS(14)@2010-07-30 22:56:58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 ... ail&article_id=7751
報業又起風雲!本刊獲悉,新世界發展(017)董事總經理鄭家純,正密謀收購有五十一年歷史的《新報》,並將它辦成一張為地產商發聲、力保功能組別的報紙。
純官染指傳媒業,原來背後有更大雄心,其如意算盤,是拉攏其他三、四家地產商加盟,形成一股商界新勢力。早前他曾向中央政府打過招呼,提出他想辦報,據聞中央並不反對,他於是加速去馬。
純官向來低調,不過近年不時捲入惹火新聞,其中「梁展文事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紅灣半島」風波,他被立法會和傳媒窮追猛打,被攻擊得灰頭土臉,他曾說:「香港變得偏激,動輒以文革式作風批鬥異己,以前只是政府官員,現在就拉埋商界。」
他身邊智囊此時向他建議辦地產報這條「絕世好橋」,希望奪回部分輿論陣地,畀人鬧不如自己搞,提議他收購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旗下的《新報》,至今洽購接近完成。如果成事,幾大地產商將形成富可敵國的聯盟,財力比美國傳媒大亨梅鐸更要雄厚幾倍。
鄭家純作為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向來低調,不過為了捍衛地產商利益,站出來密謀辦報。

純官收購《新報》洽談接近完成。

由鄭家純牽頭的辦報大計,在政改方案通過前早已暗地裏醞釀,近月政改方案通過後,正式進入直路。據了解,鄭家純曾和《新報》大老闆楊受成和其他股東密斟,雙方雖仍未定案,但已接近水到渠成。
鄭家純沾手傳媒業,是想辦一份維護地產財團和商界利益、及為新世界發聲的報紙,更重要是他認為傳統功能組別對工商界有利,故亦會大力爭取立法會內保持功能組別,擺明不認同全面普選。
知情人士透露,替鄭家純出面洽談收購大計的,正是純官的「政治顧問」、在新世界專責公共事務的資深傳媒人曾景安,近月他除了跟《新報》股東商談細節外,並頻頻約晤各路人馬,拉攏其他大發展商支持,又開始準備埋班。
可能辦免費財經報據悉,曾景安還在研究不同的辦報方案,其中一個是將《新報》改為一份免費財經報紙,初步預算每日發行量三十萬份,若是這樣將和李澤楷旗下的《信報》及馮紹波的《經濟日報》對着幹,另一個可能是保留作大眾化報紙。不過無論用哪種形式辦報,主要立場都是要堅決捍衛發展商利益。
至於其他發展商是直接參股易手後的《新報》,還是私下承諾以廣告支持,細節還在商議中。而《新報》原老闆楊受成和何鴻燊的股權也未必會全數賣斷,可能會保留部分股權。
曾景安是純官私人顧問,一直是他的智囊,純官在面對「梁展文事件」和「紅灣半島」風波中,如何應對外間質詢,據說曾景安都在背後為他出謀獻策。
曾景安九九年加入新世界,成為當時新成立的公共事務部高級經理。純官重金禮聘他,就是看中他在傳媒方面的經驗和人脈,以及對政治的了解,想借助他加強輿論攻勢,「當時純官已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時移世易,營商環境愈趨複雜,立法會、不同利益的團體,甚至環保團體也構成反對力量,很需要增設政策顧問一類的角色。」知情人士分析說。
曾景安曾分別在《南華早報》、無綫電視和CNBC工作過,其後開設顧問公司,不少立法局(會)議員都是他的客戶。由於曾景安曾在大學教過書,不少傳媒中人都是他的學生,對他的工作很有幫助。
純官智囊曾景安(紅圈)近日馬不停蹄,日日跟不同人馬吃飯密斟收料,有意為新報紙埋班。


                                                                                                                                        
2 : 自動波人(1313)@2010-07-30 23:09:05

今日周顯專欄也有寫
3 : GS(14)@2010-08-08 16:32:10

補埋下半截
「絕世好橋」買《新報》

知情人士分析純官沾手傳媒的動機,認為近年新世界屢惹火頭,在「紅灣半島」風波中,純官被立法會傳召出庭作供時更被猛力質疑「利益輸送」,他認為輿論相當一面倒,力挺新世界的聲音不多,令他十分氣頂,開始考慮擁有自己的輿論武器。

就在此時,曾景安想出一條「絕世好橋」向純官獻計:與其苦惱為何傳媒不幫商界,不如地產商自己出資辦報,可以先由新世界出手,拉攏其他三、四個大地產商聯手,形成聯盟,一方面為新世界發聲,同時亦可維護地產界利益,又可成為抗拒取消功能組別的輿論力量,實行一箭三鵰。純官很感興趣,遂吩咐曾景安到處探路,最後睇中《新報》。

「純官早前曾向阿爺打過招呼,提及他的辦報意圖,會爭取立法會保留對商界有利的功能組別,據聞阿爺沒有反對。」知情人士分析說,純官覺得搞傳媒,對中央、地產界和新世界都有好處。

如果成事的話,幾大地產商聯結起來將富可敵國,財力比美國傳媒大亨梅鐸更雄厚幾倍。

地產商聯盟富可敵國

鄭家純醒悟擁有輿論戰場的重要,事實上他近年捲入「梁展文事件」和「紅灣半島」風波,被立法會和傳媒窮追猛打,但大多數輿論都不支持他,令他極為不滿。

曾是「紅灣半島」及「嘉亨灣」事件主責官員、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七年一月由政府退休,過冷河一年半後,翌年八月一日宣布加入新世界中國,出任執行董事及副董事總經理,未計花紅,單是年薪已高達三百一十二萬元。

紅灣半島招風雨

由於梁展文任職政府期間,已被批評賤賣紅灣半島予新世界,他加盟新世界消息一出,即引起社會激烈迴響,結果新世界於八月十六日急急宣布,與梁展文提前解約。

不過,此舉並未能平息輿論,立法會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九年三月正式展開聆訊時,引用立會《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簡稱特權法)傳召鄭家純及新世界中國執行董事梁志堅出席聆訊作供,令純官成為首位以上市公司主席身份,被立法會傳召作證的人。

作供不情不願

被邀到立法會作供,鄭家純明顯萬分不情願,事前已跟傳媒講笑說:「立法會議員權力好大又好惡,要鬧邊個就鬧邊個。」第一次作供,鄭家純已認定事件被政治化,他只是「錯在」於臨近立法會選舉之時,聘請梁展文,「我唔知點解,公眾對此事覺得咁大疑慮,有利益輸送。我覺得可能是某些人,利用此事作為政治本錢,利用此事做其政治平台。」不過鄭的解釋未能說服議員,還被質疑是新世界為梁展文度身訂做職位。議員林大輝就批評說:「(梁展文)只是業界新手,為何情有獨鍾?是否芸芸業界真的沒有其他合適人選,只有他是你心儀的對象?」鄭家純出席兩次聆訊,被連番質問後終於發火,在五月向立會委員會發律師信,表示新世界旗下子公司與房委會在紅灣半島的訴訟未有結果,根據《基本法》及普通法原則,立法會不應在司法機構未作判決時研訊同一事件,否則會損害審訊的公平性,並要求調查委員會考慮在官司未有裁決前,暫停傳召二人及押後涉及紅灣的聆訊。不過,立法會專責委員會「企硬」,堅持按原定計劃再傳召兩人出席聆訊。

鄭家純之後繼續出招,五度發信要求暫緩聆訊,結果委員會只肯給予新世界十四天期限,就有關問題諮詢法律意見;新世界又出律師信,指委員李永達及湯家驊於聆訊內外的言論有敵意及涉及人身攻擊,強調保留權利要求二人退出聆訊,可惜都不得要領。

出撒手鐧欲停聆訊

新世界於是使出撒手鐧,在鄭、梁二人需出席聆訊前數日,向法庭入稟申請司法覆核,更聘請排名第一的資深大律師施偉賢出馬打官司,提出只有立法會大會才有權傳召證人的權力,而立法會屬下的委員會並無此權。

此外他又指,專責委員會的調查範圍只針對梁展文處理紅灣半島的問題,不屬新世界內部管治,認為委員會的做法越權。

專責委員會亦請來資深大律師麥高義對陣,指出《基本法》第四十八條中列明「行政長官根據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慮,決定政府官員或其他負責政府公務的人員是否向立法會或其屬下的委員會作證和提供證據」,故認為草擬《基本法》的人員當時已考慮專責委員會的權力。

新世界敗訴兼付堂費

經過四天在高院聆訊後,主審法官張舉能裁定,立法會屬下的委員會絕對有權傳召證人出席任何研訊,判處新世界敗訴,須兼付立法會及律政司的堂費,鄭家純需要繼續出席立法會聆訊。

新世界死心不息,曾提出將案件「跳級」,直接上訴至終審法院,但被立法會拒絕。新世界最後在○九十月提出上訴,指訴訟關乎《基本法》的詮釋及人權等重要憲制問題,不過為免因上訴程序無意間影響或拖延專責委員會進度,二人將自願出席專責委員會的聆訊作證。

鄭家純在十一月出席立法會聆訊時發表聲明,「我們不會同意立法會有傳召權,所以今次係出於自願性質。」不過公民黨議員吳靄儀便反駁,「只要有裁決,證人憑咩講裁決唔生效?」她更不點名「暗串」鄭家純,「自己挑戰不成功,如果證人繼續爭拗,並不適宜。」令鄭家純黑面。

鄭家純在聆訊期間不斷被窮追猛打,雖然他再三強調聘用梁展文是合情、合理及合法,政府亦沒有「放水」給新世界,但其解釋未獲議員接納。立法會議員湯家驊便曾引述內部文件稱,○四年四月,當時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的局長孫明揚曾提出,政府不會阻隢私人發展商將樓宇重建,質疑是新世界先向政府提出拆卸紅灣半島,否則孫明揚不會無的放矢。鄭家純解釋拆卸是由新鴻基提出。

指議員涉利益衝突

口說自願出席聆訊,但鄭家純繼續出招,在出席最後一次聆訊時突然爆料,指有感身兼大律師的委員湯家驊,在聆訊時特別針對新世界,翻查紀錄下發現,湯及其身為律師行合夥人的妻子曾多次與新世界合作,涉及金額約幾十萬元,擔心當中有利益衝突,質疑對方未有申報。

新世界其後更向立法會提供文件,指湯家驊○二年有意代表新世界打一宗電訊官司,但因湯收費過高談不攏,懷疑因此令湯懷恨在心,在梁展文聆訊中公報私仇。

不過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最終認為有關投訴不成立,新世界不服,再向立法會發律師信,要求充分解釋「放生」湯家驊的理據。

過去鮮有跟傳媒談論政治問題的鄭家純,後來公開向傳媒批評,立法會對利益衝突問題持雙重標準。他說,立法會浪費大量公帑調查梁展文涉嫌利益衝突事件,對湯家驊事件卻只以閉門會議方式調查,又沒有向公眾公開交代原因,「我有晒證據,咁都話無利益衝突,好兒嬉。」鄭家純甚至揚言,立法會的決定影響他留港投資的意欲:「件事好影響我在香港投資的興致,現在情願去大陸好過,起碼不會動輒就說利益衝突。」

發晦氣不投資香港

他又乘機狠批泛民一眾議員偏頗,「立法會咁搞法,香港管治會好有問題,好難搞,將來由立法會去管治香港都得啦!泛民那一小撮人針對我,用特權法做藉口,為所欲為。我對香港立法會制度非常失望,惟有進行司法覆核,相信司法是公正、獨立的。」鄭家純今年三月在北京出席兩會時,又向傳媒開腔談立法會,炮轟立法會「係唔係都審一輪,會令社會大亂,成為政治鬥爭舞台」,他甚至形容情況有如文革批鬥,「但現在斯文好多,在冷氣房有位坐。」他說,擔心有人會利用特權法進行批鬥,打擊異己,「以前只是政府官員,現在就拉埋商界。」並指如果立法會一直如此下去,「香港前途好可悲。」被人連番「審犯咁審」,純官發火的同時,認為由自己搞傳媒方可以對抗攻擊他的負面聲音,如果最終收購《新報》定案,報業相信又有一番風雨。

報業減價戰僅售一元

《新報》一九五九年十月五日創刊,由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老闆羅斌創辦,後來在港上市後,被郭姓台商收購,至九二年被楊受成任主席的英皇集團收購,去年七月,獲賭王何鴻燊入股,但未透露是以個人名義入股或是上市公司投資。

《新報》曾經行銷海外,在美國及澳洲均有售。九十年代香港報業競爭激烈,曾掀起減價戰。同年十二月《新報》將售價調低至每份一元,成為減幅最高的報章,不過售價只維持了一個月,二月已將售價調升至兩元。○五年三月,《新報》在澳門免費派發《新報今日澳門》。

○七年時,曾盛傳《新報》轉為免費報紙,但該報最終宣布裁減七十名員工,重組架構及改革,未有轉為免費派發。
4 : GS(14)@2010-08-08 16:33:11

純官游說合夥搞報紙 大地產商縮沙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 ... ail&article_id=7836                                      
                
                    
                                  上期本刊爆獨家料,披露鄭家純密謀夥同其他地產商收購《新報》,有意改為免費財經報紙,中午收市後出版,每日發行三十萬份,希望成為維護地產商的「傳媒武器」。此消息一出街,立即成為傳媒界與商界最熱話題,大家都牛咁眼睇住純官如何出招。
消息靈通人士進一步打聽,索到呢單嘢更多內情,故事原來仲有下文。
鄭家純搵四大地產商聯手辦報,話「阿爺」會支持,但某大孖沙再問清楚,原來「阿爺」口氣含糊,於是退出唔玩。

該人士從地產界得知,純官早前先後接觸過長實以外的四大地產商(點解唔搵誠哥一齊搞,大家可以細心諗吓箇中玄機),游說他們合資聯手辦報,除了動之以「利」(報紙日後可以成為地產商喉舌,維護業界利益),還有另一「賣點」,就是純官近身軍師曾景安聲稱曾與中聯辦官員傾過,對方已經表示支持,換言之,「阿爺」都認為值得搞。
幾大地產商最初聽到此大計,部分人有啲意思,心諗如果阿爺好想商界咁做,又有人肯落水玩,自己跟埋玩一份亦無妨。但本刊將此事曝光後,有地產商再向權威人士詢問清楚,始知阿爺態度其實唔係好積極,只屬中性,覺得地產商搞吓報紙都OK,但並唔係必要咁做,如果因此引起傳媒之間矛盾,就唔多盞鬼,不過搞唔搞就由商家自己決定啦。部分地產商知道實情係咁,開始有啲縮沙。
據知曾景安接觸的中聯辦官員,主要是負責聯絡傳媒的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大家應該記得,郝部長在政改方案通過前不久,曾經斬釘截鐵公開指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方案「三違反」,並不符合《基本法》的原則,但冇幾耐「阿爺」就拍板接受呢個方案。
清楚表態唔想參加某大發展商私下話,佢初時誤會了辦報是「愛國行動」,以為唔支持唔係幾好,但依家再問清楚,發覺「阿爺」口氣含糊,所以佢已清楚表態話唔想參加,叫人唔好加佢個名落去。至於其他大孖沙,部分亦十五十六,開始有啲猶豫。
此外,地產商對搞報紙是利是弊亦有疑惑。某大集團的一位公關大員就指出,以往自己可以靠友好關係搵傳媒幫手,但如果老闆搞報紙與其他傳媒競爭,以後大家就係對手,對方唔會再幫你講好說話,甚至插你幾嘢唔畀你坐大,咁就慘啦!公關大員分析利害,老闆係聰明人,冇理由收唔到。
事實上,精明的大商家早有呢種智慧,例如某地產業巨頭富可敵國,收購份報紙嚟做易如反掌,但佢老哥從來冇咁做,亦冇直接創辦新報刊,原因係自己搞報紙反而會得罪其他傳媒,人哋就驚咗你,唔當你係friend,咁對自己絕無好處。佢睇得通呢點,證明佢係真正高人。
純官搵到前電視監製梁立人揸旗,已着手擬訂辦報方案。

「笨人出手」 隨時引火上身純官今次辦報仲擺明車馬要力撐功能組別,旗幟十分鮮明,這亦令部分地產商驚驚哋,因為目前政治形勢敏感兼兇險,各路激進勢力正向商界張牙舞爪,如果地產商搞報紙同激進派對着幹,必然成為槍靶被射到周身窿,甚至分分鐘引火上身,燒到焦頭爛額,所謂「笨人出手」,何必心口寫個勇字,企出嚟自找麻煩呢!
某大孖沙已打退堂鼓,睇嚟其他地產商亦唔多想玩,不過純官向來硬頸,辦報紙的意向十分堅定,據傳佢已搵到曾在電視圈打滾多年的梁立人揸旗,而呢位仁兄已着手擬定具體方案,曾景安則協助物色人馬埋班,只待交易完成,就全速去馬。
梁立人曾任職麗的電視同TVB,其後投身報界,現時向外介紹自己的身份是「某大報前主筆」。佢立場以保守見稱,經常辣民主派。以佢嘅背景,要組一個強勁辦報班底唔係好容易。
純官近身軍師曾景安(右)接觸地產商游說加盟時,聲稱曾與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小圖)傾過,獲對方支持。

政府抱冷淡態度至於政府方面,對呢單嘢態度冷淡,可以話唔多支持,一來現時政治環境複雜,地產商如果搞報紙,政府最好保持距離,置身事外,盡量唔黐埋去,無謂惹來不必要的非議;二來份報紙背景唔算好強,未必搞得好大,仲係睇定啲再算。
政圈人士初時對純官辦報的消息唔多相信,覺得佢冇理由咁蠢買《新報》做,其後知道係堅料,多數對呢個「宏圖大計」不太樂觀,認為現時不同傳媒已各佔市場位置,新報紙要搶佔陣地極之困難。
激進派對商界張牙舞爪,地產商辦報,分分鐘成為槍靶。

傳媒行家勸勿虛耗彈藥傳媒行家對純官辦報亦唔多睇好,例如某財經報紙的政治八卦專欄就咁講:「鄭家純購買報章為地產商當喉舌,在此奉勸純官,以這種心態投資在媒體上,必敗無疑,無謂虛耗彈藥,過去的教訓多不勝數,純官只需問一下他身邊的智囊就會一清二楚。」這段分析都有幾分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75

中資高價搶地起樓6大地產商市佔料跌至六成

1 : GS(14)@2016-11-16 05:08:16

【本報訊】啟德地皮早前由中資海航集團以天價88億元奪得,震撼市場之餘,更揭示本地地產界正醞釀洗牌。有分析員指,港資大型地產商如長實(1113)、新地(016)等,近年地皮招標時出價審慎,反而中資地產商卻因規避人民幣貶值,頻在港搶地,相信有關趨勢會持續,而高價搶地更可能損害本港樓市。


人幣貶值觸發走資

市場早有共識,人民幣貶值將加速中資企業到海外收購,重新分配資產,香港是首選地之一。星展唯高達研究部董事吳淑燕表示,假設人民幣未來每年貶值2%至3%,中資今天來港所購入的資產,三年後單計外滙損益而升值近10%,故此人民幣貶值成為他們搶貴地的主要理由,若將來樓盤建成,售價較成本升30%至40%,賬面上已可達到收支平衡。據本報統計過去數年住宅地皮的投標結果(見表一),中資2011年在港只投得一幅地皮,但今年截至上周止已投得六幅,比例增至30%。而近年中資出價明顯進取,他們投地金額佔比,更由2011年時的1.7%,升至目前的43%。而據團結香港基金研究顯示(見表二),估算2016年至2019年間,六大本港地產商所佔落成單位數目,將由79.8%降至62.1%。中資則由3.2%升至8.3%。但上述數據只反映過去三、四年間中資來港投地情况,過去他們較少涉足香港地產,但未來勢成本地一股新興力量。






「對樓市唔係好事」

有中資發展商前財務總監坦言,香港樓價會繼續「癲癲地」,中資明知樓市後市不明,但人民幣近月貶值加快,促使更多中資湧入本港收購資產,較易獲內地當局放行,變相滙出資金。「不止住宅地,商廈、工廠有啱嘅會成幢咁買,個泡沫越來越大」。吳淑燕表示,中資地產商不算了解香港市場,「可能計錯數都唔出奇」,但一旦地產商高價投地後,將來所推售樓盤亦相應調高售價,樓價居高不下,「對香港樓市唔係好事」。有美資行分析員稱,中資高價搶地,本港大地產商「一係不理風險跟追」,否則市佔率會一直跌。他估計本港6大地產商,以落成單位數量計算,將會由今年約70%,跌至2019年時近60%,中資佔比仍只約5%,其餘由中小型地產商奪得。記者:岑梽豪 方楚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4/198329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