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圓剛獲利可望重返3年前高峰

2010-7-01 Smart





什麼樣的電子零組件公司,面對金融海嘯,當年度毛利率還能維持49.4%高水準?答案是電視卡龍頭圓剛科技(2417)。今年第1季圓剛毛利率更上衝至 49.9%,今年隨歐美電視卡業務復甦、日本市場開發見到成果、加上轉投資公司圓展(3669)獲利挹注,圓剛副董事長李淼盛說,今年業績「百花齊放」, 有機會重回3年前高峰。

利多1》東歐訂單回籠電視卡營收年增率達6成

圓剛營收50%來自電視卡,隨著歐美消費力道逐漸回復, 李淼盛表示,雖然單價下跌,但到4月底止,量比去年增加。消費成長最大市場在東歐和俄羅斯,因為訂單回籠,今年第1季圓剛電視卡營收年增率高達6成。

除 了原有的歐美市場訂單回復外,日本市場開花結果,也是推升首季營收獲利成長的主因之一。長期以來,提高筆記型電腦(NB)、桌上型電腦(PC)內建電視卡 比重,一直是圓剛的努力目標。但是要在電腦上看電視,等於是要改變消費者的行為,過去一直很難突破。這使全球NB內建電視卡的比重一直只有2%~3%,不 過,在居住空間狹小的日本,現在看到了改變的機會。

在類比訊號時期,日本市場PC內建電視卡比重曾達100%,NB為35%。轉成數位訊號 後,日本政府為了保護著作權,對硬體設下重重規範,使得日商Pixela以高價產品獨占國內市場,但內建電視卡的PC比重掉到只剩下10%,NB只有 5%。

利多2》進軍日本有成PC內建電視卡比重提高

圓剛經3年研究,於去年中旬終於重回日本市場。李淼盛說,單是日本政府 數位智慧財產權保護規範就厚達70幾公分,但圓剛幾乎摸到熟透,才得以和微軟合作,讓Win 7內建圓剛的電視卡驅動程式,再者,加上硬體價格比對手便宜50%,去年光日本業務占圓剛營收比重已跳升到5%~10%,今年估會占比重到 10%~15%。

他推算,未來日本PC內建電視卡比重有機會提高4~5倍,達到40%以上,NB內建比重則有機會回到15%~20%,受益 最大廠商將是擁有價格競爭力的圓剛。

圓剛電視卡獲利一直很穩定,就算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本業電視卡業務也只衰退10%。富邦證券研究員黃大 仁分析,今年NB因高價商務機種陸續上市,NB內建電視卡滲透率會慢慢提升,只要滲透率提升1個百分點,對圓剛來說,都是大利多,整體來說,2010年圓 剛單是電視卡業務,有機會成長3成。

不過,電腦內建電視卡,涉及品牌廠意願、政府規範和消費者行為改變,推動速度不可能太快。李淼盛指出, 圓剛了解業務單壓內建市場風險太大,因此去年提高研發支出,積極找尋新產品。

圓剛提出「三螢一雲」策略,計畫利用雲端技術,讓消費者在任何 時間、地點都可以看電視,希望做到「TV Everywhere」,這也是圓剛成立以來最大的業務目標。

今年預計推出新產品包括:人在國外 也可以看國內電視的IPTV電視棒、藉由無線傳輸在家裡各處都可收看電視的Home Free機上盒。

李淼盛很有信心的表示,不計算新產 品,公司內部已定下將以3年前高點:2007年每股稅後盈餘4.77元為今年獲利目標。

利多3》轉投資表現佳圓展EPS達8元

此 外,圓剛另一個賺錢來源是從事實物攝影機和安控產品的轉投資公司圓展科技(3669),去年圓展每股稅後盈餘達8元,毛利率高達58%,比圓剛高出9個百 分點,目前興櫃價格20日均價已經來到143元,但因為證交所對其釋股案要求補件,近期股價滑落到130元左右,但仍是圓剛手中的金雞母。

圓 展原來只是圓剛的一個部門,過去明星商品為視訊轉換器(key lite)(編按:可將電腦畫面輸出至電視或投影機),是將電腦螢幕投影到大銀幕的產品,以自有品牌贏得美國市場7成市占率。但因功能逐漸被投影機取代, 因此轉向開發實物攝影機――只要對準實體,馬上可將影像顯示在白板上,用來教學。

此產品的最大廠商是日本廠,價格昂貴,圓展切入的利基就是 降低售價。實物攝影機涉及機械構造、光學、電流的整合,電的部分為圓剛擅長,但是機械構造和光學必須從頭學起。

經過5代、6代改良,目前美 國市占率已達9%,已經領先日商,但成長空間仍大,今年還計畫推到英國市場,法人預估圓展的營收獲利都可能往上成長3成。

李淼盛指出,「圓 剛或圓展的擴張策略就像是在踩梯子,舊的市場會有新需求,根據新需求發展新的技術,新的技術又可能用在新市場。只要舊的部分沒放掉,新的一直加進來,業績 自然成長。」

圓剛今年第1季已經處分部分股票,一次性獲利4億多元,外界擔心在出脫圓展股票後,是否影響圓剛獲利?李淼盛表示,第1季確實 有靠賣圓展股票賺了一些錢,但是扣除掉後,還是成長60%(編按:指非合併營收)。「我不認為這會對圓剛造成問題,未來圓剛集團還是會維持5成以上持 股。」

黃大仁則認為,今年圓剛營收應該可成長2成以上,每股盈餘有機會達4.8元。

圓剛(2417)◎成立:1990年◎資 本額:22.5億元◎董事長:郭重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37

中宇獲利 將連續第6年創新高

2010-07-1 Smart





 

全球景氣混沌, 但是,有一家公司卻能連續8年維持獲利成長、目前手上訂單甚至已經排到2年以後,這家公司就是中鋼旗下、台灣水資源龍頭中宇環保工程(1535)。

「中 宇業績從不會暴起暴跌,要在穩定中求成長。」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獨家專訪時,中宇環保董事長杜金陵不斷提到「穩定成長」這4個字。他強調,投資 大眾偏愛投資中鋼,因為中鋼有穩定的股利政策,中宇在經營上也是如此,延續中鋼集團一貫特色。

不過,比起中鋼,中宇過去8年,就算碰上全球 金融風暴,獲利卻是年年成長,8年來,營收合計成長2.24倍,獲利則大增18倍。去年營收58.65億元,雖較2008年衰退19%,毛利率卻從9%提 高至11%,每股稅後盈餘衝上3.71元的歷史新高。搭配海外市場拓展,杜金陵自信地說:「今年獲利一定會比去年更好。」公司獲利將是連續第6年創下歷史 新高。

體質健全》股權集中在中鋼配息率5年維持55%以上

不僅獲利穩定成長,中宇穩定的配息率和高殖利率也讓人眼睛為之一 亮。過去5年來,配息率都維持在55%以上,目前股利殖利率則達5.7%。而且中宇股權集中,中鋼持股高達49%,穩健的財務體質,搭配安定的籌碼,使其 成為最佳的防禦股。

中宇獲利穩定成長,連中鋼總經理鄒若齊都說,因為中宇等子公司獲利優異,讓他對中鋼今年第4季收益相當安心,因為就算本 業受到鐵砂價格調漲影響,利潤可能會被壓縮,但靠這些業外收入挹注,中鋼仍能繳出不錯的獲利成績。

大都會人壽投資長邱華創則分析,目前全球 經濟前景不明,美國10年期公債成交殖利率因為資金湧入,從3.6%交易到3.1%。這股求安定的氣氛,使得投資選股強調flight to quality(優質),要挑基本面佳且安全性高的股票,中宇在這類防禦性股票中就特別亮眼。

技術整合》投入熱門水資源處理後起之秀一躍成 龍頭

因為流通籌碼少,使得中宇股性較冷。但是,中宇投入的環保工程業務目前卻是大熱門。尤其在水資源處理方面,台灣業者無人能出其右,「台 灣全方位水資源處理公司,我們是No.1。」杜金陵說。

中宇成立17年,在環保水資源市場算是後起之秀,卻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台灣水資源龍 頭。為什麼能大幅領先同業?中宇環保總經理洪福亮說,中宇發展初期選擇和全球水資源領域前一、兩名的外商技術合作,在技術轉移過程中,又加以整合,使中宇 技術能貫穿上、中、下游,再加上機電工程能力支援,相較於台灣同業多只能做其中一段,中宇因此能幫客戶降低成本,訂單才能排滿滿。

工程公司 與製造業不同,採取標案式接單。「我們這兩年接的案子,會分配在未來幾年內完成,屬於滾動式,像明、後年的案子已經在手上了。」中宇環保副總經理李俊生 說。因此,觀察工程公司業績,除了要看在建工程數量,更重要的是接單能力。今年中宇不僅在建工程比去年多,到5月底為止,接單量也已達到去年6成。

但 是,不同於其他工程公司接單不穩定,中宇因為有母公司中鋼的業務挹注,因此訂單年年穩定增長。最近兩年,由於中龍鋼鐵擴產,中宇絕大部分人力都在配合中龍 的業務,估計中鋼集團業務約占中宇營收的55%以上。

除了中鋼挹注的訂單,包括國光生技、自來水公司、中油、台塑等大集團,都是中宇客戶, 像國光生技案子於第1季入帳,就占中宇銷貨比重35%。

此外,為改善獲利結構,中宇近年接單策略跟著調整,針對機電、環保工程,該公司因為 訂單滿載,因此近兩年均慎選案源,專挑高附加價值的案子做,毛利率因此拉高至11%。

「做200元生意如果跟做1,000元生意,賺得一樣 多,為什麼要做1,000元的生意?」杜金陵分析。例如地下汙水道管線工程,技術含量不高,工程利潤微薄,儘管業收金額高,但這類案子中宇選擇不接,因為 殺價太凶。但是,像汙水處理這種技術性高的案子,中宇則列為首選案件。

中鋼集團擴產,到今年中將告一段落,屆時中宇成長是否會受挫?未來獲 利仍能保持穩定成長嗎?針對外界的疑慮,中宇環保副總經理李俊生說,中宇已經布局海外市場超過7年,預計2年後,海外子公司就能接棒演出。

布 局海外》積極搶進中國、越南2年後可望收成

中國跟越南是中宇布局海外的兩大重點。杜金陵認為,中國市場餅雖大,但當地業者技術能力也很優 秀,如果中宇單槍匹馬投入,風險很大。因此,中宇目前是與武鋼集團合資成立武漢華德環保工程公司,持股3成,角色跟中宇類似,專接武鋼工程。洪福亮說, 「武漢華德提供武鋼設備改良、廢水回收等服務,去年業務量大幅成長。」去年中宇共認列1.12億元投資收入,比前一年度成長35%,其中,武漢華德貢獻 11.6%,未來仍會穩定成長。

除了這項合資案外,中宇在拜訪大陸華中地區廢水廠、淨水廠後,評估當地市場仍有擴張空間,因此目前正在思考 是否單獨成立汙水處理公司,全力搶攻中國市場。

比起中國,越南市場更令中宇期待。6月中旬,中宇越南公司已經拿到執照,母公司中鋼要在南越 建鋼廠,需要中宇支援,位處北越的台塑集團、以及越南中部的義聯集團也都向中宇招手。

杜金陵認為,越南不像中國競爭那麼激烈,中宇會更積極 在越南布局,因為現在進軍越南,算是搶先機,至於大陸,則是「百花齊放,要拚很難」。越南由於尚在經濟發展初期,交通及基礎建設都不完整,雖然不方便,卻 是商機所在,有許多新市鎮、工業區,都需要工程公司介入。他因此評估,2年後,就能看到中宇在越南布局的業績成長力道。

對中鋼集團了解深入 的ING安泰投信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分析,依中宇目前股價,股利殖利率在5%以上,算是高殖利率族群,加上目前在手訂單已經排到2年後,明年獲利仍可 持續成長,以機電股平均本益比在12~15倍之間,中宇目前本益比僅13倍,加上有環保題材加持,本益比還有調漲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40

全台農漁會信用部平台大整合 詹庭禎、劉松齡力拚農業金庫獲利

2010-7-5 今周刊





在金融風暴的谷底接手燙手山芋,詹庭禎和劉松齡連手把虧損上百億元的農業金庫重新擦亮招牌。這家全台擁有三○一個通路的最大金融機構,今年可望開出十億元 獲利,迎接黑暗後的第一道曙光。

撰文‧徐介凡

六月二十八日,農業金融局局長詹庭禎與農業金庫董事長劉松齡興奮地攜手宣布,農業金庫即將正式啟動整合全台三○一家農漁會信用部的平台,隨著未來代收業 務、ATM等金融系統的完成建立,不僅今年就可望繳出上看十億元獲利水準,未來更有機會挑戰每年都出現獲利倍數成長的目標。

不過就在不久之前,二○○八年詹庭禎與劉松齡才扮演救火隊,當時的農業金庫幾乎只剩一口氣在,包括投資雷曼兄弟債券以及投資玉山銀行發行的CDO︵債務擔 保憑證︶與CBO︵債券抵押受益證券︶,總共造成超過百億元損失,兩人接手後,從頭開始,為求獲得農漁會股東諒解,並懇請持續增資藉此改善體質,一步一腳 印走遍全台農漁會,卻也因禍得福,最終不僅獲得資金挹注,更因此得到最佳切入點,藉機大力宣傳整合平台對於農漁會的重要性,化危機為轉機,順利完成建構。

劉松齡表示,相較於全台擁有最多二九九家分行據點的合作金庫,農業金庫整合平台的據點不但有一一五四個,市占率達到二四%,而且還有集中在中南部為主的據 點,可以補強以北部為主的銀行通路,藉此爭取更多合作機會與空間。

回憶建構過程,詹庭禎表示:「農漁會信用部就像燕群,方向雖然一致,但每一個單位都是主體,想要全部都整合起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每個信用部 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以及各自的獲利來源,一經整合後,反而可能造成獲利損失等情況產生,意願自然低落。

詹庭禎進一步分析,主管金融業務的農漁會信用部,過去一直想和銀行、中華電信等機構洽商代收業務,「但一個區也不過才三、四十個據點,對方甚至連談都不想 談!」但隨著平台業務架構完成後,據點增加下不僅談判空間大幅提升,讓信用部可拓展業務範圍,對擔當整合者角色的農業金庫而言,獲利能力亦可望明顯提升, 絕對是三贏局面,也因此爭取到所有人的支持。

儘管整合平台並非扮演如銀行分行的角色,所能從事的業務有限,但詹庭禎強調,「農漁會信用部在當地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未來肯定大有作為。」由於農漁會多以 鄉鎮地區農、漁民為主要客群,民眾多半不喜歡與銀行往來,客戶基礎相當扎實,這正是農業金庫的最大發展利基。

「體質改善重回獲利之後,未來前景一片樂觀。」農業金庫獲利能力已明顯展現,未來金融產品等業務範圍逐漸擴大,勢必大有可為,目標民國一○一年包括資訊、 金流等整合平台可完成建構,成為重要的獲利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43

專注企業獲利、現金股息兩道保險鎖 丁萬鳴押寶大聯大八年賺四倍

2010-7-19 今周





中鋼、大聯大是丁萬鳴十多年經驗累積,得到的長線致富法寶;前者投資十七年,後者投資約八年,長期下來獲利二至四倍。他堅信,企業獲利及現金股息,是股票 投資的兩道保險鎖;長期持有,是最穩當的作法。

撰文‧歐陽善玲

第一次買股,很多人是聽消息決定。但兩年前從報社退休、跑財經新聞近二十年的丁萬鳴直言:「想靠內線消息發財,再精明的記者也會受傷。」丁萬鳴不相信市場 消息,倒不是曾為此吃過虧。生性保守的他,對投資相當謹慎,除非自己很熟悉,否則不會輕易嘗試「馬路消息」。

「財經記者聽公司老闆的話去投資,很少有賺錢的。」他認為,如果老闆靠內線就能把股價炒上去,那誰還會在乎EPS(每股稅後純益)?

有一次,丁萬鳴在跑新聞時,聽到當時主跑財經部會的長官報了一支「明牌」。「那是一家特用化學品公司,實際上做什麼產品,我不是很清楚。但聽長官推薦,心 想應該可靠,於是買了兩張。沒多久股票套牢,我就再也沒去注意了。」他說,這是唯一一次聽消息買股的經驗。從此,他便深信「EPS才是王道」。

買進中鋼,嘗到安穩賺錢的滋味別人投資,是看公司未來獲利;他像股神巴菲特一樣,只看過去數字。因為對他來說,往年獲利水準、配息條件等數字,比公司宣稱 未來要賺多少錢,更有參考價值。「例如科技業,只要新的電子題材出來,就會吸引市場目光。法人開始預估全年獲利,但這些數字會不會實現,根本沒人知道。」 真正體認到「長期投資」才最保險,是丁萬鳴在跑新聞時悟出的心得。中鋼是國營企業模範生,十七、八年前釋股,當時很多人是抱著穩健、儲蓄心態,參與中鋼釋 股。他則是因為主跑中鋼,為了湊熱鬧,才來參一腳。

沒想到,中鋼股價不但穩,每年現金殖利率還有七%到八%,比放在銀行好太多。幾年下來,嘗到安穩賺錢的滋味後,丁萬鳴就決心建立長期持股,只要中鋼股價在 二十二、二十三元附近,他就五張、十張地買進。

二○○○年之後,原物料行情飆漲,加上中國大陸快速崛起,龐大的基礎建設需求,使鋼鐵業進入景氣高峰,中鋼股價最高來到五十四元。丁萬鳴長期投資,持有中 鋼十七、八年,平均成本還不到二十元。不考慮資本利得部分,光是現金股息累計下來,他就領了一百五十多萬元,整體獲利翻了快三倍。

他憑著「現金股息是硬道理」這句話,再投入IC通路商大聯大,同樣賺到一筆可觀的財富。「這家公司不缺現金,股息配得很有誠意。去年每股賺超過三元,獲利 九○%全配給股東,符合我的高配息選股原則;另外,去年初大聯大股價只有十七元,本益比還不到六倍,股價這麼低,也符合我的價值投資原則。」丁萬鳴在大聯 大股價十七元時大量買進,一路抱到六十多元,獲利近四倍。原本打算長期持有,但因短期漲幅已高,衡量股價未來要再成長的空間不大,才陸續調節出場,實現獲 利。他強調,雖然大聯大是好公司,但一定要耐心等到價格跌到二十元附近,才可能再出手撿便宜。

口袋黑名單內的股票絕對不碰中鋼、大聯大,是丁萬鳴十多年投資經驗累積,得到的長線致富法寶;前者投資了十七年,後者投資約八年。他堅信,企業獲利及現金 股息,是股票投資的兩道保險鎖;而長期持有,則是最穩當的作法。相較下,短線波段操作不但心臟要強,也很容易因判斷錯誤而發生虧損。

除了專挑獲利穩定成長,股利配發豐厚的公司長期持有外,丁萬鳴還有口袋黑名單。「絕不碰的股票包括:一、公司老闆行為有爭議,像官司纏身;二、本業經營不 佳,轉投資項目一堆;三、喜歡吹牛,卻看不到獲利;四、愛放消息炒股的公司」。

如果現在要挑選值得投資十年以上的公司,他認為有三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一是中國概念,其次是原物料相關,再來是通路族群。丁萬鳴說,未來十年,大陸經濟成 長仍會是全球第一,以中國市場為主的公司,占據絕佳攻擊位置。

另外,全球爭奪資源情況明顯,新興市場有天然資源作後盾,長期來看,相關標的也具吸引力;最後是通路股。「建立通路,比成功創造品牌容易。而未來,誰掌握 住通路,誰就能獲得最大利潤。」丁萬鳴認為,未來只要把握中概、原物料及通路股,長線投資就能無往不利。

丁萬鳴

現職:《汽車百科》社長

股市資歷:近20年

投資狀況:

1. 中鋼持有17年,股息超過150萬元、總獲利至少2倍2. 大聯大持有8年,股息、價差賺4倍

長線投資心法:

1. 不聽內線,不看預估獲利,只看過去財報數字2. EPS及現金股息是投資的兩道保險鎖3. 判斷趨勢,挑選值得信賴的經營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3

跟著彼得.林區、巴菲特、葛拉漢選股邏輯 精選二十五檔好股 投資大師:選好股才是獲利關鍵

2010-7-19 今周





彼得.林區、巴菲特和葛拉漢三人,是最受尊崇的價值投資派大師。

他們的共同特色是精研企業本身的價值,是否與股價水準相吻合,並用最多精力分析營運情況。

︽今周刊︾根據三位大師的選股邏輯,找出二十五檔符合長線投資條件的個股。

彼得.林區:

請用一○○%精力研究企業!

「過去七十年,股市跌幅超過三三%以上,但這些無損股票報酬率的龍頭地位;因為股票投資年報酬率平均為一一%,國庫券、債券及定存單均不及其半。」聚焦企 業營運狀況,從生活找標的被稱為「史上最傳奇基金經理人」的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暢銷著作︽征服股海︾中這麼說。他寫道:「就算發生多少大小災難,投資股票報酬還是債券的兩倍。」這段簡短心得,充分反映彼得.林區精選 個股的操盤特色。

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年,彼得林區操盤富達(Fidelity)麥哲倫基金;在這段期間,麥哲倫基金資產規模每年成長七五%,原本○.一八億美元的規模 增加到一四○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股票型基金。

可見彼得林區精闢的選股手法,是值得投資人反覆體會的心法。

彼得.林區從分析紡織、化工和金屬類股的研究員做起,一路升上研究部主管,儘管已有不少經驗,但剛接掌基金時,他的操作手法還是不甚高明。

因為他和多數散戶一樣,犯了頻繁買賣的毛病;他回憶,自己反覆進出特定產業的股票,「像月亮盈虧一樣時進時出」,績效自然不好。

由於多次賣飆股、買弱勢股,讓彼得.林區深自檢討投資策略。他發現,自己對於公司了解不夠,是看走眼的主因。於是,彼得.林區堅定地抱持信心,聚焦企業營 運情況,不讓非基本面因素左右投資決策。

對彼得.林區而言,公司經營條件是影響股價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高度重視企業的營收、現金流量和股息水準。

他認為,營收與股息均持續成長、現金流量也維持穩定的小型股,是最理想的選擇;若這家公司還是生活周遭用品的製造商,那就再美妙不過了。

運用這種「從生活找標的」哲學,彼得.林區發掘了女兒鍾愛的保養品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後來更因為投資該公司大賺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區也會運用「每股現金」指標來選股。每股現金較同業高的公司,代表流動性較好,一旦遇到擴張產能或購併的機會,將能有更多成長的空 間,也較不易受緊縮銀根困擾。

如果運用每股現金、營收成長及營業現金等指標,在台股當中篩選,將能發現中橡、美律及永記等公司,符合彼得.林區的選股條件。其中,生產金屬罐的大華,觀 光旅館業的第一店,和生產建築塗料的永記,都是可從生活周遭直接察覺的標的,這些老牌企業值得投資人多加關注。

如今,外資、投信法人雖已成為台股的主要玩家,但早在十多年前,彼得.林區就勉勵一般投資人,應該利用靈活優勢,發掘被法人忽視的小型股,創造長線的驚人 獲利。

用盈餘評估股價,適時賣出他強調,投資股票最大的機會在於等待,他舉例:「即使錯過沃爾瑪業績爆發的第一個五年,但接下來的第二、第三個五年,它還是很好 的公司」。

想做成功的投資人,彼得.林區認為,一定要用企業的盈餘比較股價是否偏高。假設沒有更多刺激盈餘成長的因素,那麼投資人就該果斷地將股票賣出,換取現金等 待下一次機會來臨。

股票上漲時要懂得適時賣出;相對地,下跌時也要懂得撿便宜。雖然多數投資人都不喜歡股價下跌,但在彼得.林區眼中,這就好像「冬天氣溫比較冷」一樣,沒什 麼好大驚小怪。

他認為,投資人如果想從股市致富,除了選擇業績出色、股價相對低估的好公司,定期檢驗企業的經營變化也很重要,最適合的期間,應該是每半年檢視一次。

代號 公司 每股現金

(元) 股價

倍數 股價較每股

現金高出(元) Q1營業淨現金(億元) 前六月營收

年增率(%) 收盤價

(07/09,元)

2104 中 橡 25.57 1.2 5.43 5.5 61.5 31.00 2439 美 律 25.38 1.9 22.52 3.4 48.6 47.90 1726 永 記 24.43 1.8 18.47 0.8 13.3 42.90 2473 思 源 16.52 1.8 13.83 0.3 8.5 30.35 2706 第一店 15.62 1.7 10.17 0.6 1.5 26.35 9905 大 華 14.87 1.6 9.63 0.5 2 24.50 2355 敬 鵬 13.97 1.7 10.33 0.8 51.9 24.30 2504 國 產 10.71 1.3 3.49 2.9 13.2 14.20 跟隨彼得.林區選股邏輯——找出價值型股票篩選條件:每股現金值為正(越高越好)、07/09收盤價低於每股現金值2倍、連續四季營業現金流量為正、股息 政策以現金為主、今年營收為正成長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巴菲特:

想獲利?你得耐心等待﹁好﹂公司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算是受全球最多投資人青睞的長線投資大師。他和投資夥伴孟格(Charlie Munger),一起透過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進行投資,近四十年來,他們讓波克夏的年複合報酬率超過二○%,空前的績效讓波克夏每股股價高達十一萬美 元。

好公司也得價格合理才買進巴菲特為了貫徹低價買進、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即使已擁有數量驚人的資金作為後盾,他仍不願違逆原則、用較高的價格買股;反而是 持續觀察,直到股價修正的時機來臨。

但光是耐心等待股價跌深,並不足以在漫長的投資路上勝出,巴菲特獨到的選股眼光,也是打造股神財富的重要關鍵。例如他在○三年投資中石油,賣出後暴賺五 倍;○六年布局韓國浦項鋼鐵,也整整賺了一倍,可見他選股眼光相當精準。

此外,讓巴菲特身價大幅成長的持股,則要歸功於他一路相中的好公司。巴菲特的核心持股從可口可樂、沃爾瑪、寶鹼到︽華盛頓郵報︾,全都是長期維持良好 ROE(股東報酬率)、產品經久不變的大型績優公司。

如果用連續五年ROE高於一五%、握有獨特利基產品、穩定配發股息等條件篩選,可以在台股找到中碳、精華、台積電、大統益等十三檔個股,這些企業的共通特 色就是獲利穩健,在營收持續成長下,股東權益報酬率自然能維持出色表現。

但應該牢記,巴菲特即使相中好公司,也會耐心等待合理價格才會買進。

如果在股價高點投資好公司,不見得就能夠獲利,股神這一記等待絕活,投資人還是得牢記在心。

跟隨巴菲特選股邏輯——找出價值型股票

代號 公司 5年

平均

ROE(%) 董監持股

(%) 09年稅後

EPS

(元) 09年股票

股利

(元) 09年現金股利

(元) 07/09收盤價

(元)

1723 中 碳 29.2 35.93 5.64 0 5.60 98.00 1565 精 華 28.8 12.15 12.38 0 10.50 265.50 9940 信 義 28.5 30.35 4.88 2 2.60 62.90 1733 五 鼎 24.3 11.63 3.42 0 3.10 62.20 6121 新 普 24.2 12.37 10.67 1 5.00 182.50 2912 統一超 22.6 46.24 3.9 0 3.60 97.50 2103 台 橡 22.0 13.87 3.59 0 3.20 46.50 9930 中聯資 21.7 70.36 3.31 0 2.80 38.85 2330 台積電 21.5 7.11 3.45 0 3.00 60.40 9921 巨 大 21.5 16.9 6.71 0 4.50 105.00 6505 台塑化 19.9 82.75 4.11 0 3.80 76.40 4103 百 略 18.4 45.61 4.4 0 3.00 49.50 1232 大統益 17.9 78.17 3.68 0 3.00 38.15 篩選條件:產品經久不變,握有獨特利基產品或市場競爭能力,產業具高進入門檻、連續五年(2005~2009)年股東報酬率(ROE)平均高於15%、發 放現金股息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葛拉漢:分散,再分散!

身為一位老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最大的成就,應該是教出巴菲特這位「投資界的超級巨星」。然而進一步了解葛拉漢的投資理念,就會發現他和巴菲特之間的差異實在不少。

葛拉漢主張等待低價時機買進,用五毛投資價值至少一元的優質股票,這些價值投資觀點都被弟子巴菲特發揚光大;但是曾經歷過一九二九年美股「大崩壞」的葛拉 漢,也主張分散投資、平均風險,而持股買進價不應高於本益比的十倍、漲幅若達五○%就賣出。

這些小心的手法,巴菲特不僅無一採用,更反其道而行,以集中持有看好公司股票來擴大獲利。原因是巴菲特多次發現,自己遵照老師的教導,但那些停利賣出的股 票,紛紛因為經營得法而繼續上漲,痛失大好的獲利機會。

像是葛拉漢要求巴菲特為其買進Geico(蓋可保險公司)股票時,巴菲特就趁機出清手上的許多持股,用這些現金加碼自己也看好的蓋可。若是葛拉漢本人操刀 這次買賣,他就肯定不會做出巴菲特的決策,因葛拉漢始終認為,分散標的對投資股票的重要性,遠超過選擇個股是否精準。

分散標的重於精選個股

除了要求標的多元化,葛拉漢選擇股票的條件也相當嚴苛。在著作︽智慧型投資人︾一書中,葛拉漢主張防禦型投資者的良好標的,應該有強勁的財務狀況,盈餘及 配息均穩定而且企業營運規模不能太小,股價也不應高於淨值的一.五倍、本益比應低於十五倍。若排除台灣企業規模較小的條件,將其他條件列入篩選,則可以找 到聯華食、滿心、光明和大華金屬等四家公司。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色之一,是過去十五年來年年獲利,就算亞洲金融風暴、網路股泡沫和金融海嘯打擊,它們也都沒有虧損。此外,這四家公司毫不吝嗇配息,每年 都發放現金股利;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目前股價還不到淨值的一.五倍,如果遇到回檔,這四家企業或許是信奉價值投資者不錯的選擇。

學習三位大師的心法與選股邏輯,你也有機會成為長線投資贏家。

跟隨葛拉漢選股邏輯——找出價值型股票代號 公司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比(%) 股價淨值比(07/09) 長期負債/2倍股東權益比(%) 09年現金

股利

(元) 09年稅後

EPS

(元) 07/09收盤價

(元)

1231 聯華食 112 1.31 39 0.70 1.03 20.55 2916 滿 心 120 1.43 23 0.80 0.95 24.20 4420 光 明 539 1.04 5 1.10 1.03 18.50 9905 大 華 341 1.33 7 1.00 1.77 24.50 篩選條件: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2倍以上、長債低於流動資產、負債不可超過股東權益的2倍、過去10年不可虧損、穩定配息、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資料來 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

快速成長或穩定獲利重要?

2010-8-30 TCW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國企系教授李吉仁(以下簡稱李):快速成長(top line)重要?還是穩定獲利(bottom line)重要?

理論上,企業會重視營收的成長,主要是希望以規模的擴張降低平均營運成本,同時,只要自己的成長率大於整體產業,不僅可以壓制對手的成長空間,也可以改變 自己對上下游廠商的議價實力。反觀,重視獲利率的企業,則認為獲利率高代表企業特定資源的不可替代程度,反映了企業的相對競爭力。

實務上,企業訂定高成長目標,往往透露出領導者的企圖心,對內,可提高組織戰鬥意識,對外,則對資本市場傳遞正面訊息。如果目標設太低,你未來可能失去競爭地位,但若目標因設太高而沒能達成,則也會有副作用,組織內的管理紀律較不易建立。

若以台灣主要企業過去十年的營收與獲利資料觀察,營收總額大約成長三倍,然而,總獲利額卻只有成長兩倍,顯見維持獲利比追求成長相對不容易。您如何看待成長與獲利之間難以得兼的問題?

營收和獲利翹翹板,哪個該重一點?

聚陽實業董事長周理平(以下簡稱周):我們給(組織內)所有人的瞭解,一直都是秉持「先做好、再做大」的原則,做好是偏向「獲利」,從這句話來看,似乎是 把獲利能力放在比較優先的位置,但其實,我們把成長和獲利當作是同向的,獲利能力要提升,關鍵還是在成長;但如果(兩者)不同向時,我們才先追求「做 好」。

李:打個比方,公司設的目標,成長達成不了,可是獲利到得了;另一種是,成長到得了,可是獲利到不了,這時,你怎麼評價經理人的表現?

周:我們是看一個「綜效」,這兩者乘起來是否大於你之前的績效。像這陣子的趨勢是國際原物料上漲、亞洲貨幣值上揚,所以對出口業者的成本壓力較大,相對獲利自然會調低,但如果成長這部分你能夠拉高,超過獲利下降的幅度,那綜效是大過的。

李:聽起來是獲利的總量比獲利率來得更重要?

周:對。總的獲利量,其實就是你的成長能力。

調整客戶結構,就能平衡兩端?

周:成長與獲利基本上是一個「翹翹板」,它是一個變動的平衡概念。

我們每年會透過一個預算機制,把整個營運計畫設計出來,有總體的,有每個營業單位個別的。我們會畫出一個「四均分」的象限:有一條水平的線,一條垂直的 線,(分別代表營收)成長率以及獲利。以組織內部平均值做為基準——我們會看,不同的客人,他們在哪個位置,是成長很大、獲利能力很高的位置?還是它在那 種成長很小、獲利能力也不好的位置?我們從整體的觀點就很清楚,哪些是我們比較要更聚焦的,哪些又是我們應該要去減少的,哪些是要調整的。

這些計畫都根據去年、今年的表現,然後,對於未來一年、兩、三年之後的期待來訂定。

所以,(經理人)一個是跟整體比,另外一個是跟自己比,這個客戶,是在進步?還是退步?進步與退步看的就是營收與獲利。

從趨勢來看,(紡織)產業的毛利是逐步下降的,成長相對重要,所以我們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我們希望用比較高的成長來彌補。

經理人如果夠瞭解客戶,可以為客戶加值,賣掉的很快補貨,賣不好馬上減少庫存,才可能去創造出剛剛講翹翹板上的綜效總和。

沒有獲利的訂單,為何還能接?

李:然而,開發新客戶、新業務、新產品,這些對公司來說,可以創造下個成長曲線的東西,營收與獲利上相對會吃虧!因為它可能需要兩年的時間去籌備,當老闆要看成長、要看獲利的綜效,啥都沒有,這怎麼解決?

周:我們會把它定位成「策略性接單」。新業務開始時,投入資源最多、產出是較少的,它不一定能夠賺錢,但它創造了一個未來。評量時,它(一方面)會被放在 四均分的象限之中去看,但(另一方面)我們會再把它單獨拉出來,看我們講的「策略價值」到底是什麼?譬如說,今年接這個單是為了未來,結果第一年虧損,第 二年虧損,第三年也虧損,那你的到底是指未來五年?十年?還是什麼?我們也希望將策略價值予以量化。

我另外再舉一個例子,像沃爾瑪(Wal-Mart)這一、兩年的狀況,我們很難從它的訂單獲利。也就是說,它給我們的是策略性價值,因為它的訂單大,讓我們在淡季還有量,可以減少我們的損失。

成衣的淡旺季非常明顯。旺季如果要營業部門去接賠錢的訂單,他們都不願意,因為他的KPI(關鍵績效衡量指標)跟這個背道而馳;然而,在淡季,要是一個月 少接了五萬打訂單,那可能要賠五百萬,可是如果接了一個賠三塊錢的訂單進來,可能只要賠五十萬,所以五十萬跟五百萬,這件事情是要被拉出來講清楚。

我們就把這個當作是策略性接單,是「減損」。而業務部門創造的邊際貢獻,就用加分的方式,附加上去。

就營收與獲利的取捨來講。剛開始我們談的是整體正常的狀況,但淡季的時候,取的是營收,捨的是獲利;旺季的時候當然以獲利為優先。

市場在變,成長和獲利如何平衡?

李:成長與獲利同步成長的關鍵,最難的是在新的業務模式出現時,還能維持舊業務的動能,同時達到整體成長與獲利目標。聚陽在一九九六年接到沃爾瑪訂單,從 純OEM模式(代工生產),逐漸轉型成為為通路私有品牌產品提供設計製造服務模式,是聚陽在後來十年能達到高成長、高績效的關鍵。然而,在○八年金融海嘯 後,所有業務都集中在單一市場(編按:九成五以上在美國),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明顯衝擊到聚陽的成長和獲利,股東權益報酬率從○七年超過三五%,下滑到 ○八年的九‧ 一六%,營收負成長一一%。金融海嘯之後,您怎麼調整成長與獲利的翹翹板的戰略平衡點?尤其當聚陽在發展像ZARA等快速流行服飾連鎖店的業務時,控制成 本的壓力是否也更為加劇?

周:成長來自於機會,然而,能否掌握機會要看能力。舉ZARA的例子,它那麼大,那麼多供應商在做它,不可能會是賠錢生意,別人能接,那麼我們也要能接。 所以如果說,我們去做ZARA不能獲利,那就是我們的能力有問題。它剛開始規模小,你投入比較多,獲利比較差,但隨著規模的成長,會越來越好。但降低價格 的壓力仍在,我們做的,就是怎麼樣能比其他同業更有競爭力?

至於Uniqlo(優衣庫)的模式則要求高度整合,所以我們不在它的第一線供應商名單裡,因為我們比較不是垂直整合(的營運模式),而是聚焦在中下游。

金融風暴過後,我們更注意發展我們的第二(成長)曲線,過去我們強調「多元彈性」(以適應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但是現在我們也同步發展「大型專精」(以應付強調垂直整合業者的需求),因為不同的客戶,追求不同的東西。

李:但這兩者的資源配置、管理邏輯都不一樣,你會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周:還是要各自有不同的KPI啊!因為大型專精強調高效能、高產出,它的(管理)結構跟我們過去習慣的多元彈性是不同的,所以它(在組織上)必須要獨立。

李:所以我們可以預期,聚陽未來的組織結構一定會改變?

周:對,它有一部分會拉出來,大型事業部會拉出來。

李:就跟台積電現在會切成兩大事業群一樣,一塊就叫作先進製程,一塊叫作主流技術。

周:(笑)所以你開始時要先去定義它的定位,要把策略性業務與一般業務有個區隔,讓你在中長期的成長有動力。追求中長期的成長,短期獲利表現上一定是比較差的,那這樣的事情一定是要由企業內的高階來推動。

結論:針對成長和獲利目標的可能衝突,聚陽是以成長驅動獲利,並以長期可獲利性,做為檢驗成長方向與資源配置的競爭力指標。也就是說,成長與獲利必須要能 整體兼顧,兩者形同是翹翹板一般,犧牲了一邊、必須有另一邊的提高來確保總獲利量的提高。若成長與獲利均低於平均時,必須進行業務的策略性價值檢視,並採 取必要的業務╱客戶取捨。成長與獲利,是動態平衡的概念,必須透過內部管理機制形成經理人的決策共識。

除此之外,經營者仍須時時注意環境結構變化而產生的經營風險。金融海嘯帶給聚陽實業的經驗顯示,企業即使短期成長與獲利均無虞,仍必須策略性的檢視營運結構的風險性,主動的創造短期失衡,以導引另一個長期的成長與獲利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2

紡織老店拚獲利 市值逆勢攀升 力麗集團營建、新事業撐起江山

2010-8-30 TTW




紡織業起家的力麗集團,走過三十五個年頭後,發展成為以紡織、營建、新事業三足鼎立的完整架構,旗下並有力麗、力鵬與力麒三家股票掛牌公司。在ECFA簽署與營業所得稅調降利多挹注下,紡織業前景持續看好,加上觀光、環保工程等新事業,成了集團再躍起的祕密武器。

撰文·吳美慧

當 大多數傳統產業出走到海外設廠,力麗集團卻逆向思考,堅持固守台灣。不到海外設廠,倒不是力麗集團特別「愛台灣」,而是力麗主力產品的聚酯加工絲或是力鵬 生產的尼龍粒,生產線幾乎已全數自動化。加上電費占生產成本達三成,相較之下,在台灣生產的成本還低於中國。因此,力麗集團決定利用台灣的優勢持續擴大產 能,從成績單來看,策略是成功的。

「過去十年,每年我們的產線都在擴充。」力麗集團第二代掌門人郭銓慶說。之前因涉及前第一家庭弊案辭去力麒建設董事長職位,如今走出弊案陰霾,重回工作崗位,儘管未在集團中的公司掛名,但身為長子,各公司的布局與規畫仍瞭若指掌。

重研發才有競爭力

「除 了研發,還是研發!」許久未接受媒體專訪的郭銓慶說,憑藉這點,力麗與力鵬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下來。其中,力鵬打敗德國成為全球尼龍粒最大生 產廠,日產量一一○○噸;力麗的聚酯加工絲月產量九四五○噸,在國內排名第三。由於產品品質優良,縱使單價較同業高,下游廠家依然願意多花錢向力鵬、力麗 購料,以增加產品的產出率。

在產業位置上,力鵬與力麗同屬於化纖領域,因此,兩家公司在二○○七年進行產品整合,並以LIBOLON︵力寶 龍︶為核心品牌,是目前亞洲地區唯一橫跨尼龍、聚酯領域的公司。整合不到三年,今年剛好天候變化激烈以致天然棉歉收,人造纖維需求大好,加上中國限電,供 給量不足,只好轉向台灣下單;因此,激勵尼龍粒與聚酯加工絲售價一度大漲兩成,今年力鵬、力麗業績表現不俗。抓到絕佳難得的機會,力麗與力鵬今年每股獲利 有機會創近十年新高。法人估上述兩家公司今年每股獲利上看一.八元,因此帶動股價上漲,推升市值。

在集團中,力麗與力鵬扮演著傳承紡織本業的角色,獲利隨著景氣而波動。相較之下,以營建為主的力麒建設顯得活潑許多。從營建為出發點,並延伸到觀光、休閒與環保工程領域,發展迄今頗有集團的架構,儼然成為力麗集團中的新興集團。

力 麒長期深耕台北市,推案也以台北市為主,奠下立於不敗之地的優勢。「未來三年的推案大致都敲定了。」郭銓慶自信地說。七月,力麒推出在中正博愛特區牯嶺街 豪宅案「力麒麒御」。加上完銷的「力麒太和」及尚未認列的「力麒蕭邦」與「力麒麗麒」等,下半年推案總金額九十億元。另有天母西路、中山北路六段都更案, 以及新莊等地的新推案,因此郭銓慶對力麒未來兩年營運表現充滿信心;法人推估力麒今年每股獲利將達二.二元。

力麒觸角深入中台灣

除深耕台北市,力麒也嘗試跨出台北縣市。去年十一月,該公司以每坪三百萬元高價,標下台中七期、歌劇院旁三八八坪土地,未來將推出超豪宅,這一役能否讓人耳目一新?除測試力麒在其他縣市的推案能力,也攸關公司的獲利表現。

力 麒從營建為出發點,也積極尋找事業的新天地,觀光休閒以及環保工程,成了事業的另一片天。力麒規畫出不同的營業項目,利用不同的轉投資公司作為區隔。在環 工部分,從汙水處理到海水淡化,都是業務範圍,並成立了綠山林與東山林兩家公司來營運。其中,綠山林在○四年與高雄市政府簽約「楠梓汙水下水道系統BOT 案」,已從去年底開始營運,全能運轉時的汙水日處理量約七.五萬噸,可帶來年營收六.五到七億元,淨利約一.六六億元。東山林則在二○○五年與宜蘭縣政府 簽訂「羅東汙水下水道系統BOT案」,該案將分三階段開發,第一期已在去年七月營運,日處理量一.五萬噸,可帶來年營收一.五億元,獲利五千萬元。

在 觀光事業方面,則交由轉投資的儷山林公司負責,並區分為儷山林、日月潭儷山林、花蓮儷山林等公司來負責;其中,儷山林是為北投纜車而成立的特許公司,力麒 持股四八%,該纜車全長四.八公里,不到三十分鐘就可以從北投到達陽明山。由於北投纜車能否興建還處在爭議階段,若能過關,有機會成為力麒的金雞母。

飯店方面則以「哲園」為品牌,在日月潭有「日月潭哲園會館」,同時還規畫在墾丁與花蓮插旗,一旦多點式的飯店陸續開張後,將成為國內新興的飯店集團。環工與飯店都是目前最夯的行業,力麒有機會成為集團中,最有「錢」景的公司。

力麗集團07年年底至今年8月中市值變化2010/8/20集團總市值:296.77億元1/19~8/20市值波段增幅:15.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9

避免追高殺低 三度致富、三度賠光的震盪人生 因破產苦果領悟的穩定獲利鐵則

20108-30 TTW




以「八敗人生」等金融小說開創出自己文學道路的吳英魁(筆名鬼股子),原是一家上市公司總經理,曾在股市與期貨市場輝煌過,也曾三次破產失意過。

如今走出「追高殺低」魔障,走出人生挫敗的陰霾,過程與小說一樣地精采。

撰 文·謝富旭 攝影·林煒凱二十六歲當上台灣上市公司最年輕的總經理、二十九歲公司破產下市、還因違反《票據法》而鋃鐺入獄,三十一歲出獄後在股市東山再起 賺到三億元身價,三十五歲時再因股市操作失利而家產盡失??。這是怎樣的人生?主角吳英魁,自稱這樣的人生叫「八敗人生」。

比股市還震盪的人生起伏

經歷過人生數次大起大落、財富驟增暴跌,但吳英魁的心從未冷卻過。聊起數年前過世的愛人,他老淚縱橫不能自已;談起從小與他疏離現已長大成人的子女,也不禁黯然神傷。

可 能是這種豐富的情感,使吳英魁寫出《八敗人生》、《龍騰中國》、《決戰中環》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商業金融小說。他以筆名「鬼股子」發表的小說,不僅有驚心動 魄的金融市場對決場面,有陰險機詐的商戰人性刻畫,更有纏綿的兒女情長,文學與娛樂價值兼具,可說是華人圈目前最受矚目的商業金融小說作家。

擅長在小說中描寫金融市場曲折詭譎的吳英魁,在現實金融市場的操作情況又是如何?頗讓他的書迷們好奇。他坦言道,他一輩子在金融市場打滾,大體而言可說是「九勝一輸」,儘管輸的次數少,但每次輸都極為致命,生命中僅有的三次股市操作大輸,都讓他付出傾家蕩產的代價。

吳英魁出身商人家庭,父親經營銅合金生意,後來跨足電線電纜市場,搭上台灣一九七○年代經濟起飛建築業榮景而致富。吳英魁接班時,更一舉把公司推上市。公司名為新豐電線電纜,股市代號為一六○四(現已下市)。吳英魁也以二十六歲之姿,成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經理。

新豐上市沒幾年,遇到十信風暴。加上台灣經濟也因十信風暴陷入蕭條,在訂單減少情況下,新豐財務惡化股價大跌。吳英魁為了挽救公司股價,向金主借錢展開護盤,最後仍無力挽回頹勢,而他也因違反《票據法》而入獄。

一 次又一次 致富後賠光一九八七年,《票據法》刑責廢除,吳英魁坐了一年多的牢後提早出獄。他憑著股市操作的豐富經驗,被延攬入大信證券,後來還出任該證券公司總經 理。因為操作績效卓著,再被挖角進入投資公司擔任投資總監一職,短短二年內,吳英魁身價累積至三億元,並在天母購置豪宅,出門以賓士車代步,再度重回上流 社會。

八九年,某家上市電子公司董事長找上他密謀拉抬股價,希望藉此逢高出脫部分持股。當時大盤正走多頭,吳英魁金主圈人脈豐沛,加上他自有的三億元資金,以及公司派的配合,他認為十拿九穩。

在 股價拉抬初期頗順利,該檔電子股從六十幾元價位一路上漲至百元以上,並吸引市場散戶的目光紛紛加入追逐行列。吳英魁隨著股價一路走高,一路加碼,資金不足 時,不僅把房子、車子拿去抵押,還向金主借錢吸納籌碼;就在離目標價僅有一步之遙時,中國爆發學運,打亂了所有的布局。

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軍方派出坦克鎮壓學運,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隔岸的台股也大受衝擊,股市在「六四」事件後開始恐慌性下跌,吳英魁在該檔電子股的部位,每天以數千萬元的金額在損失之中。

台 股暴跌數日後,吳英魁深怕槓桿操作部位會演變成天文數字的負債,趁著股市止穩反彈出脫所有持股。這檔電子股最後結算下來,在扣掉還給金主的錢後,吳英魁原 本投入三億元的資金僅剩三萬多元。當天晚上,他與朋友把這三萬多元在北投一家酒店唱那卡西全部花光光,他再度一無所有。

在股市賠光家產後,吳英魁跟在父親以前的舊識旁邊,再度做起老本業——銅材買賣生意。有一次,他把一批銅材運到中國廣東省販賣時,無意中接觸到了銅期貨市場。剛開始他以少量的資金操作銅期貨,賺了一些錢,使他對金屬期貨產生濃厚興趣。

他 開始鑽研中國銅期貨市場,慢慢加大投資部位,賺多賠少的交易不僅讓他財富再度快速累積起來,也讓他倍中國某金屬加工國營企業延攬為公司期貨交易部的操盤 人。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吳英魁已成為中國銅期貨市場的實戶,在一九九五年時,他的資產突破二億元,重新嘗到財富的滋味。

九五年時,全球銅期貨交易市場風雲四起,準備展開一場史上最激烈的期銅多空對決。代表多方的,是從八○年代,就主宰全球期銅交易的日商住友金屬集團期貨交易部操盤手濱中泰男。

而以量子基金操盤人索羅斯為首的西方避險基金集團,看到銅期貨被日本財團長期刻意拉抬已經偏離基本面,於是布下空單企圖「狙擊」。兩大集團展開多空對決,在幾次慘烈的交戰後,濱中泰男居於上風。

吳 英魁回憶,「濱中有『五趴男』之稱,因為他掌握全球至少五%的銅期貨交易量,那一役,我選擇站在濱中那邊,全力作多銅期貨!」然而,就在索羅斯等人與濱中 交手後數次敗陣,傳出準備退守之際,吳英魁順勢加大作多部位。但卻料想不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倫敦商品期貨交易所,竟連手對住友金屬展開調查, 引爆銅價暴跌。銅期貨價格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從一公噸三千美元暴跌至一千七百美元,吳英魁財富短短一個月內蒸發二億元,令他再度元氣大傷。

九五年在銅期貨投資大傷,時隔十五年後,吳英魁迄今仍為恢復元氣。他自承:「目前吃喝不愁,但與昔日已不可同日而語。」經歷數次追高殺低的慘痛投資教訓後,操作上,他以兩個方法避免重蹈覆轍。

痛定思痛歸納出穩定獲利原則首先是,不要貪,嚴控資金配置,有賺就先抽身,不再全部梭哈。比如說當投資人的投資本金是五百萬元,如果出現五十萬元獲利,就先把五十萬元抽出,用原本的本金繼續操作。吳英魁說自己老了,一隻腳已經踩進棺材裡,無法再承受一次傾家蕩產的打擊。

第二點則是不要急,等確認訊號出現再出手。

目前擔任中國某家期貨公司投資總監的吳英魁,在操作上以KD指標為主。他的操作原則是:KD出現黃金交叉,作多;KD出現死亡交叉,作空。

不過,吳英魁提供避免追高殺低的小撇步是,當KD出現黃金交叉時,不要急著出手,待下一盤的收盤價仍沒有低於黃金交叉點再買進。

同理,出現死亡交叉時,待下一盤收盤價沒有高於死亡交叉點再作空。這樣作雖使獲利減少一些,不過,卻可避免陷入經常出現的假黃金交叉與假死亡交叉的陷阱中,減少追高殺低的錯誤。

吳 英魁目前投資重心放在中國,利用KD值操作,他避開了○八年崩盤與今年一月以來的劇烈修正。他提醒,從滬深三百指數的月KD值觀之,中國股市已經整理告一 段落,並在七月出現黃金交叉;如果八月滬深三百指數沒有跌破七月收盤價二五六二點,代表黃金交叉得到確認,中國股市即將展開一波上升行情。

「我會選擇買進中國一些龍頭股與作多滬深三百期指,至於台灣的投資人則可投資中國基金搭上這波列車。」他建議道。

吳英魁

出生:1953年

現職:中國某期貨公司投資總監經歷:新豐電線電纜(已破產)總經理,大信證券總經理吳英魁避免追高殺低2 心法1.不要貪,嚴控資金配 置,有賺就先抽身比如說當你的投資本金是500萬元,如果出現50萬元獲利,就先把50萬元抽出,用原本的本金繼續操作。

2. 不要急,等確認訊號 出現再出手舉例:鴻海(2317)月KD值在2008年8月時,出現一個因跌深反彈的月K穿過月D值的黃金交叉,不要急,最好等9月鴻海收盤價能高於8月 收盤價160元時再進場。9月鴻海股價再破底,收112元,代表8月是「假交叉」。如果貿然進場將蒙受重大損。

同樣是鴻海,在去年3月出現月KD黃金交叉,3月收盤價為76.7元;4月收盤價為95元。確認後,可進場。月KD、周KD與日KD則可分別套用在長、中、短期的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6

聚紡》受惠ECFA獲利將成長3成 掛牌後可望登紡織股后

2010-9-1  Smart




你知道嗎?1件登山用的「機能性」外套,要價上萬元,不怕雨淋、又能排出身體熱氣,因為採用的布料,可是具有透濕、防水功能的高科技產品。

銷售這種外套的業者,主要是全球兩大競爭品牌Gore-Tex及The North Face,而後者的布料,正是預計9月中掛牌上櫃的聚紡所代工。除了The North Face,聚紡也長期為與Nike、Columbia等國際大型運動品牌商,共同合作開發高單價機能外套。

透濕防水布料是1976年由化學工程師Gore(戈爾)所研發,用聚四氟乙烯(PTFE;俗稱鐵氟龍)為材料,並成立Gore-Tex公司。

專精透濕防水布料 品質全國居冠,直逼全球第2

聚紡董事長蔡秋雄,從亞東工專(現為亞東技術學院)紡織科開始,一路到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就負責透濕防水布料專案的研發。生產這種布料最大的麻 煩在於環保問題,特別是歐美市場對此的規範極嚴。蔡秋雄以本身10年實驗室經驗的知識優勢成立聚紡,決定朝環保及無溶劑釋放發展,在2005年取得瑞士環 保標章Oeko-Tex Standard100的無毒認證,2009年還取得藍色標誌(bluesign)環保製程及生產環境認證。

聚紡目前擅長的濕式塗佈產品,不但耐水洗、搓揉,且超輕薄、手感佳,品質為國內第1,可達日本Toray(東麗,全球市占第2名)水準。為了達成與環境百 年共生的目標,今年起聚紡還預計投入總計畫2,000萬元,與美國杜邦公司合作,研發用可分解玉米生質材料,取代原來化學塗料。蔡秋雄說,用生質材料成本 不會比原來高,只要石油價格高於80元,用玉米來源生產就具有誘因;他訂下3年內百分之百取代現有塗料的目標。

搶攻軍護產品市場 降低消費市場起伏影響

1999年蔡秋雄開始創業時,只有員工4個人,資本額1,800萬元,蔡秋雄不但要打樣、跑客戶、泡料、開鍋爐、包裝,還兼送貨員和保全。11年後,資本 已膨脹到2億4,000萬元、員工近200人,最重要的是,聚紡交出亮麗的獲利成績,除了金融海嘯影響使2009年EPS小幅下滑到3.17元,已維持5 年EPS穩定在4元以上的營運成績,與紡織同業高下立見。8月18日聚紡在興櫃市場收盤價53元,在已上市、櫃紡織類股中,股價僅次於聚陽(1477), 掛牌後可望挑戰「紡織股后」寶座。

紡織業訂單lead time(前置期)需要半年,下半年的訂單都是上半年談定的。聚紡每年旺季在第2季,今年4~6月營收比第1季暴增近30%,法人推估聚紡上半年EPS約 2.5~2.8元左右;下半年進入淡季,全年EPS約在4.5~4.8元間。由於創業艱辛,上櫃前法人說明會不開在豪華的五星級飯店,只準備向承銷證券商 借一個會議室來舉辦,可以看出蔡秋雄務實求是的經營精神。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後,為台灣紡織業帶來第二春,今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關稅從14%降到5%,明年可降為零;中國愈來愈富,以及龐大的內 需市場,讓蔡秋雄很看好明年中國市場對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聚紡之前已有少量出貨給中國第1大運動用品商,也接觸其他知名廠商,明年因關稅大幅下降,聚紡 營運成長,可望由中國市場的需求來推動,2011年營收、獲利成長可望上看3成。

此外,由於機能性紡織品需求多隨著民生消費型態起伏,聚紡也積極介入軍護產品市場,目前這塊的出貨營收占比約25%;聚紡已把軍用防水外套市場開發列為策略目標,可望逐步降低營運受消費市場起伏影響。

聚紡(4429)● 股本:2.44億元 ● 預計掛牌日:2010.09.15 ● 產品組合:機能性紡織品加工收入99%、其他(係指原物料及商品等銷售)收入1%

操作建議:本益比13倍內具買進價值,股價40元有撐

依法人推估聚紡今年每股盈餘逾4.5元來計算,8月18日收盤價53元,本益比僅11.7倍,建議在本益比12~13倍之內,皆具有買進價值。由於聚紡配 股配息穩定,在外流通籌碼僅約2成5,2007年引進的智融、華鴻、中盈投資等外部法人股東的買進成本皆在40元以上,且此次上櫃前承銷價亦暫定為40 元,因此股價在40元位置有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93

力麗林文仲:今年獲利將逾10億

2010-9-1 SMART




7月1日,連虧2年的東和紡織,關掉旗下聚酯絲生產線,同業之中,南亞和日本東麗(TORAY)也持續減產。但在上游原絲減產同時,下游聚酯加工絲今年下 半年卻兩度調漲售價,龍頭公司力麗企業(1444)今年每股稅後盈餘甚至將本訂單乃是力麗集團未來成長重點,由於日圓升值,讓東麗這些日本大廠陸續減產、 或是退出市場,使力麗看到成長空間,目前包括聚酯和尼龍產品都將考慮擴產。對台灣紡織業來說, 過去10年,中國紡織業快速擴張,在聚酯挑戰13年來的高峰。

力麗集團旗下力鵬(1447)兼力寶龍公司總經理林文仲告訴《Smart智富》月刊記者,今年聚酯跟尼龍產品的訂單都在持續增加,新開發的機能性產品更吸 引歐美、日本訂單上門,其中,搶攻日本訂單乃是力麗集團未來成長重點,由於日圓升值,讓東麗這些日本大廠陸續減產、或是退出市場,使力麗看到成長空間,目 前包括聚酯和尼龍產品都將考慮擴產。

對台灣紡織業來說,過去10年,中國紡織業快速擴張,在聚酯絲領域,讓台灣業者的市占率不斷下滑。資料顯示,去年中國的全球市占率已拉高到71.5%,台 灣則減到5.15%,產量更只有中國的7.2%。儘管原絲產量被中國遠遠超越,可是下游聚酯加工絲業者因為產品做出差異化,競爭力卻是不減反增。

今年EPS可望達1.85元 創民國86年來最佳成績

以力麗為例,在台灣同業大舉外移時,該集團不但未去大陸投資,在台灣的聚酯粒、聚酯加工絲和尼龍系列產品產能全都大舉擴增,靠自動化生產線,力麗今年第2季營收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突破25億元。去年第4季毛利率則創下10年來單季新高達17.96%。

今年上半年第1季,力麗因為少了營建案入帳獲利,毛利率稍微下滑至15.42%,但第2季毛利率也還有14.5%,自結上半年稅後獲利7.18億元,每股 稅後盈餘達0.97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預計第3、4季毛利率將會拉高,由於聚酯產品需求強勁,尤其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通過後,受惠 聚酯加工絲產品關稅明年將降為零,未來銷往大陸比重將增加,正評估將持續擴產。

台灣工銀證券投顧研究部評估,在基本面強勁、供應量減少、售價上揚以及ECFA效應加持下,聚酯加工絲景氣有機會旺到明年。而力麗在營建收入挹注下,毛利 率可望維持高檔。預估力麗今年每股稅後盈餘可達1.85元,將比去年成長1倍,可望創下自民國86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獲利看好,加上持有逾2 萬3,000張的中石化(1314)股票,該股價今年以來大漲53%,而擔任力麗監察人兼國內尼龍絲龍頭力鵬企業總經理的林文仲,在接受《Smart智 富》月刊獨家專訪時透露,中石化生產的CPL(己內醯胺)是尼龍絲主要原料,如果上游原料能穩定供應,對集團長期發展當然會有助益。

8 月初, 投信開始大舉加碼力麗,總計5個交易日加碼2萬9,925張,持股數占公司股本達3.7%左右,投信為什麼大買力麗?未來還會再加碼嗎?引發外界好奇。以下就是林文仲針對力麗今年紡織本業與轉投資狀況,接受本刊專訪的摘要:

轉單效應》日圓升值、東和關廠 帶動業績大幅成長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力麗去年毛利率回到2位數,紡織業景氣有這麼好嗎?

林文仲答(以下簡稱答):台灣聚酯絲產量在1998年是全球第1,後來被中國和印度追上,到2007年變成第3名,但是產能還是比韓國、日本和美國要高。

先談聚酯的部分,今年市場需求確實強勁,聚酯加工絲價格也看漲,另外歐美訂單回流、日本訂單增加,尤其日圓升值,加上東和關廠帶來了轉單效應,這些都是業績成長的原因。

我常說:「西進、南進、不如上進。」所謂上進有3個涵義:第1,要往產業上游端走;第2,就是要提升品質;第3,就是要打入日本市場。我認為今年聚酯產品的毛利率至少能維持在10%以上,力麗今年獲利有機會超過10億元。

迎戰中國》生產技術品質遙遙領先 客製化服務具競爭力

再看尼龍的部分,雖然中國聚酯產量持續增加,但在尼龍產品的競爭力,還是比不過台灣,因為我們的生產技術跟品質還是遙遙領先。我們(指台灣)尼龍絲的生產力,目前是中國的60倍。

全球尼龍產量1年只有400萬噸,沒有新增產能。而國內像是正大尼龍、華隆等同業都陸續退出市場,日本的三菱、東麗也都沒有增產了,相對會為力鵬帶來新訂單。

問:所以若你們能掌握尼龍的主要原料CPL,力鵬的獲利會更好,對嗎?

答:台灣的CPL沒有辦法擴產,因為蓋一座廠至少就要花掉160億,所以目前還是只有一家中石化在做,1年產能差不多就是28萬噸,其他一半的原料還是要依賴進口,而且CPL的價格還是跟市場需求和原油價格有關。

CPL影響力鵬獲利比重達85%~90%,2008年力鵬大虧,就是因為CP L價格從當時7月的每噸2,620美元跌到只剩1,100美元。去年市場需求逐漸反彈,CPL價格開始回升,今年最高漲到2,800美元,現在約在 2,300美元左右,對公司獲利當然有幫助。

問:你們主要的競爭優勢還有哪些?

答:我們現在要把單一廠做到極大化,讓成本降低,並提高進入門檻。我們希望把產品做到「日本品質,台灣價格」,先搶下日本市場,再拿下德商巴斯夫(編按:巴斯夫是全球化工龍頭)訂單。

目前巴斯夫把生產廠移到中國,但我認為未必會占到便宜,因為考量到技術、品質跟生產運送等成本方面,還是我們比較有優勢。力麗與力鵬在2007年以力寶龍為單一品牌,整合了聚酯、尼龍、長纖梭織布產品,提供給客戶垂直整合式的服務以及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是只賣產品,還賣技術跟服務。如果你不會織布,我就教你織布;如果你不會染整,我就教你染整,這是別人沒有的,也是我們的競爭力。現在,中國聚酯產 能雖持續增加,但台灣仍能維持穩定,我常比喻他們像大象,我們像是小老鼠,雖然大象體積大,但小老鼠靈活又有彈性,在這個市場上,大象不見得能夠贏過小老 鼠。

延伸閱讀:為掌握原料,力麗大舉買進中石化

國內唯一的CPL生產商中石化,到今年4月底為止,單一最大股東為好樂迪KTV前董事長盧燕賢,持股比率達3.21%。力麗則是第9大股東,持股2.3萬張,持股比率1.28%。

由於CPL為生產尼龍球的主要原料,CPL價格直接影響力麗集團尼龍產品的獲利,過去,力麗集團為了穩定原料來源,向全球10~15家公司買進這項關鍵原 料。隨著力麗大舉買進中石化,市場解讀,力麗有意藉由入股中石化,掌握最關鍵的CPL原料來源,避免受到產量不足及價格波動的干擾。未來力麗集團是否會持 續加碼中石化?甚至取得經營權?市場正密切注意。不過針對相關話題,林文仲均不願評論,只說:「這要問我們董事長(編按:力麗、力鵬董事長均為郭紹 儀)!」

力麗(1444)◎成立日期:1979.01.15◎資本額:76.79億元◎董事長:郭紹儀◎總經理:郭紹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