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無止境》從外商金融界轉戰本土電子業 海英俊:做事要有「回不去」的決心!

2014-02-03  TCW
 
 

 

是一種想親身參與台灣經濟奇蹟的企圖,是一股應該多做些什麼的動力,讓一位金融界大將決心改變。沒有科技背景、卻能出色地帶領台達電子,海英俊用「學習」讓改變後的人生新局更精采。

撰文‧施禔盈

職場的道路上,五十歲大關該是收割期,該是理所當然等待退休的穩定期,「改變」太冒險,也太不切實際了。尤其如果在原有的領域已經做得有聲有色、已經做到頂尖,那麼,在外人來看,「改變」似乎多餘了些。

二○一二年六月,台灣少數還站在浪頭上的電子大廠:台達電子,舉辦了一場記者會,創辦人鄭崇華把董事長的棒子交給原執行長海英俊。這一年,海英俊六十三歲,是他進入台達電子的第十三年;換句話說,海英俊是在五十歲時加入台達電子的行列,而在這之前,他可是一位西裝筆挺,曾在美國華爾街歷練過的banker(銀行家)。

是的,從金融圈到產業界,這麼大的職場轉彎,發生在海英俊五十歲之時,「Take the road less traveled.(走一條少有前人走過的路。)」是海英俊很喜歡講的一句話,事實上,他也是這句話的實踐者。「人生總是應該多做些東西、多看些不同的風景。」海英俊用一貫沉穩的語調,解釋這一段對於常人來講,不太尋常的決定與選擇。

對於海英俊,外界是這麼形容的:溫文儒雅、值得信賴、謙虛有禮;員工是這麼說他的:包容性強、善於溝通、經常能發揮關鍵角色折衝不同意見,而他從不曾發脾氣,「溫和與謙遜」幾乎是他的代名詞。

熱血保釣青年

赴美轉攻MBA,走務實路線很難想像,溫和的外表,藏著難以撼動的民族情感。七○年代釣魚台事件吵得沸沸揚揚,當時就讀台大社會系的海英俊,也起而抗爭,一張歷史照片可以見證他的熱血,海英俊就站在第一排,他是當時活動發起的重要成員之一。

大學畢業後,海英俊拿到獎學金到美國求學,他形容那是一段「讀書讀到眼珠快要掉下來」的歲月。一個小小的研究室,堆滿書本,念德國人用英文寫的馬克思,他得去找出美國人寫的馬克思,才能讀懂內容。後來他發現,這條充滿抽象理論的「社會學」之路行不通,才轉往花費最便宜的德州,念起「務實」的管理學。

拿到碩士學位後回到台灣,海英俊進入花旗銀行(Citibank),他幽默地說,這是誤打誤撞的結果,原來他以為銀行都是金飯碗;還有一個要命的「誤會」是,他印象中銀行三點半就關門了,所以工作應該很輕鬆、很舒服才是,「沒想到根本不是這回事,天天都要到晚上九點、十點過後才能下班。」雖然因為錯誤的想像才踏入金融圈,但也算是個美麗的錯誤。而當時他與古台昭(前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張孝威(現任TVBS董事長)、宋學仁(高盛亞洲區副董事長)並稱「金融圈四公子」,「頗為不可一世。」一位熟知這段過去的友人這樣描述。

華爾街銀行家

金融界資歷完整,卻不甘舒適圈後來有個機會,海英俊跳槽至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並且任內被派往美國華爾街工作,他見識全世界可觀的金錢流竄,也第一次接觸往後造成風暴的衍生性商品,「有一天帳對不攏,Morgan甚至把這個業務停了半年的時間在清帳,我當時就知道這東西很複雜,風險很難控制。」這一課,海英俊印象深刻,而務實的他,一股不對勁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

隨著Morgan將台灣分行降為辦事處,不希望業務執行上一成不變的海英俊轉往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任職,此時的他,同時存有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歷練,嚴格說來,金融圈的閱歷已臻完整。

不過,「Take the road less traveled.」的想法縈繞。緊接著,海英俊想辦法在不變的金融圈尋求改變,他來到了奇異資融(GE Capital)這家非銀行的銀行(沒有銀行執照,不能接收存款),於是讓他再添上個人融資的業務拓展資歷。

這一戰,他打得精采,最知名的一役是奇異資融與裕隆汽車合夥成立裕融,事實上,奇異資融在海英俊擔任總經理的任內是全盛時期,而這也奠下了海英俊五十歲職涯大轉彎的契機。

五十歲換跑道

鄭崇華一對一面授,從零學起一九九四年,鄭崇華已經聽聞海英俊的財務長才,因此邀請他出任台達電子監察人,海英俊則笑稱,擔任監察人不難,「蓋蓋章而已」。

不過,當他與台達電子的接觸越深,企求改變的渴望就越強烈,「金融圈裡,商業、投資銀行,外加個人融資都做了,接下來也就是這樣,是應該到產業界看看了,成就成,不成也沒辦法。」海英俊回想當時心中的聲音,於是他向鄭崇華毛遂自薦,表達加入台達電子的想法。

九九年,海英俊正式從外商金融界轉戰到本土電子產業,「人生是應該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海英俊再次強調。另外,讓他做出改變的最大動機是,他想要親身體驗台灣經濟奇蹟的推動力,「在外面看是看不出門道的,所以一定要進來看,我想要知道這家公司如何從一家四、五個人的新莊小廠,做到全球最大電源供應器廠商。」他笑說,有一點「觀察員」的味道。

從全然的外行,到現在一手訂定台達電的策略方向,海英俊強調,世界一直都在改變,新東西不斷冒出來,除了持續學習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其實,海英俊要加入台達電,不是沒有掙扎,他也擔心對電子業的「零」知識,會是很難跨越的門檻,不過,鄭崇華一句:「你就來吧!」並且讓海英俊動容的是,鄭先生曾花費好幾個下午的時間,一對一面授,講解產品內容與台達電策略。

這讓海英俊鐵了心,他說,他從來就沒有做不來就回頭的想法,「金融或產業,已經不是一個選項;既然決定往前走了,就走下去吧!」此時海英俊堆滿笑容地補上一句:「我回不去了!」

再創職涯顛峰

勇於變革,帶領公司市值衝破百億美元就像他在○四年接任執行長時,於記者會上所發表的談話,「做了過河卒子,只能奮力向前。」這是海英俊不為人知的堅持,而強大的堅持下,也果真創造了一番新局。如今,台達電的市值超過一二○億美元,相較他剛接任執行長時的二十億美元,成長六倍,其中外資持股比率,更是超過七成。

「勇於變革,永續經營」這是台達電子上自創辦人、下至作業員,都嵌在心裡的企業文化,體現在個人身上,海英俊正是因為勇於改變,所以即使已屆一般人心中的退休年齡,還能經營自己繼續創造顛峰。

海英俊曾說,擔任董事長從不在他的生涯規畫中,事實上,他也不是個凡事都一定要規畫妥當的人,但正如觀察他許久的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所說,「海先生的『修身』很到位,做什麼像什麼,當他一直都把自己經營得很好,又何必擔心或惶恐下一步的改變呢?」有一句話是「活到老,學到老」,在海英俊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他的徹底履行,還見到「改變」不分年齡的可能性。

海英俊

出生:1949年

現職:台達電子董事長

經歷:台達電子副董事長暨執行長、奇異資融台灣區總經理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台大社會系

從紀錄片看盡大千世界

海英俊有個廣為人知的興趣:看電影。他說大學時代花最多時間在「東南亞」,當所有人都用疑惑的眼光看著他時,他才帶著微笑緩緩說出「電影院」這三個字。這是海氏幽默。

他喜歡看紀錄片,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教育?教育!》一系列影片,其中一部描寫中國甘肅省鄉下,孩子為了改變命運苦讀的故事,更讓他感觸頗深,「銀幕的開始是一片黑暗,漸漸出現一些亮點,我以為是螢火蟲,鏡頭一拉近,才知道那是一個個學生拿著手電筒照路去上課的畫面,因為那是清晨五點。一到學校,他們進到有燈光的教室讀書,等到天亮了,就跑到操場上讀,他們這樣苦讀,為的是將來可以考上大學,改變貧苦的命運。」海英俊描繪。

這是一個沉重的議題,對這群孩子來說,改變命運要付出的代價很可觀;但不改變,就無法從農村出走,所以成不成,都得一拚。

很多人都會問海英俊退休後要做什麼?「我最大的心願是來個影展,然後我就從早到晚一直看電影。」看電影也是學習,海英俊這樣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68

學無止境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b9.html

    團隊成員之一面試時,我問了很多宗教問題。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奇葩的面試了。

    然後我給了她一本宗教書,看完後上班。

    我們團隊的成員都是極其聰明的人,在自己的領域都很傑出,然而我仍覺得不夠知識儲備,買了很多書。包括數學、金融工程、算法語言、搜索技術、數據挖掘、社會心理學、語言學、宗教、歷史等等,放在辦公室的書架上,每個人都可以去讀。

     我們每個人都似乎不善於與人溝通,因為都執著於智商上的工作,對於人際關系處理一般。

     如果硬要找一個,那可能就是我了。

    今天,我又定了的書到了,一邊往書架上放,一邊對同事說,當這個公司成功生存下去,我們每個人都像讀了幾個博士。

    如果上天給我一個機會,我二十年前有足夠勇氣,放下自卑,不去一些低層次的行業廝混,專註於科技領域,我可能已經在學術或者高科技生意上有巨大成就了。

    只是,我自小被教育的過於怯懦了。

    人活著,需要智慧,還有勇氣。

    堅持和學習,可以達到。

    今天還不晚,是不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83

油價跌無止境 真正的“底線”到底在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52

周五布倫特原油價格觸及五年新低讓市場對於油價的討論再度活躍起來。市場最為關心的不外乎一個問題:油價到底什麽時候能夠觸底反彈?這個答案或許就在沙特能容忍的最低油價“底線”之中。

60美元,不能再低了?

對於一些沙特傳統垂直井而言,10美元/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運營,但是這絕對不代表沙特能夠接受的底線。過去5年的時間內,沙特整體的“盈虧平衡價”只增長了10美元/桶。即便如此,隨著布倫特原油周五跌破70大關並刷新5年新低,油價距離沙特的保本價也並不遙遠了。60美元/桶很有可能是沙特的底線,也是引發油價反彈的關鍵焦點。

screen shot 2014-12-05 at 3.01.02 pm

事實上,原油市場的歷史已經證明,油價出現快速反彈並不罕見,因為原油的開采和產能一直無法保持相對的平衡狀態。舉例來說,目前一些美國德州的頁巖氣公司已經無法盈利——75美元/桶是他們的底線。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證發放數量銳減近40%,暗示2007年左右開始的美國頁巖油氣繁榮陷入停滯。

而許多以來原油出口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在油價65美元的情況下也無法保持財政平衡。這就意味著油價再跌,市場可能被迫做出回應。

本周早些時候,沙特態度已經有所緩和。在沙特政壇極具影響力的王子Turki周二表示,“除非伊朗、俄羅斯和美國願意一起減產,否則沙特不會考慮任何減產措施。沙特不會主動放棄市場份額。”雖然看起來態度強勁,但是其實也從側面說明如果其他國家“服軟”的話,沙特也願意減產以抑制油價下跌。

極度超賣 恐慌即將結束?

除了基本因素之外,油價的技術面和歷史走勢也暗示油價已經進入超賣區域。

Global Resources Fund基金經理Brian Hick表示,“油價已經遠離合理價格太遠了,我認為他們會有機會緩慢回升至80-85美元的均衡價格。”

過去10年以來,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代,油價均沒有出現過很誇張的波動。而目前油價也正在進入潛在的買入信號區域。

screen shot 2014-12-05 at 3.00.46 pm

雜誌Barron本周則指出,通常而言,油價持續下跌的周期是20周左右,而這一次的下跌已經達到24周之久,歷史現實恐慌可能正在接近尾聲。

先行指標PMI?

判斷油價何時止跌的另外一個現行指標可能是觀察全球PMI的變化。

本輪油價下跌除了頁巖油革命之外,另外一個核心因素就是全球經濟的放緩。雖然美國正在穩步複蘇,但是中國和歐洲的數據表現明顯令人失望。

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數顯示,1個月周期和3個月周期的PMI如果出現死叉(1月下穿3月)的話就意味著經濟在走弱。而今年6月出現的死叉節點和油價大跌的開端也剛好契合。

222

此外,大宗商品類股票也有類似的傾向。1998-2013年的數據顯示,當PMI指標出現死叉之後的三個月內油價下跌的概率為100%,而如果PMI出現金叉(1月上穿3月),則未來6個月內油價上漲的概率高達83%。

screen shot 2014-12-05 at 3.00.24 pm copy

想抄底油價?緊盯全球PMI的表現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64

“股神”巴菲特的兩大利器:學無止境與自我反省

5月6日,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在美國奧馬哈舉行,將近5萬名投資者從全球各地趕來“朝聖”。外界傳聞,這或許是8月即將年滿87歲的“股神”沃倫·巴菲特和他的合夥人——現年93歲的查理·芒格最後一次親自參加股東大會。

據早前發布的致股東信稱,201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凈值大增275億美元, A級和B級兩種股票的每股賬面價值漲幅都達到了10.7%。在現有管理層接管公司後的52年間,公司每股賬面價值已經從19美元漲至172108美元,複合年增幅達到19%。

財報顯示,得益於投資收益的增加,伯克希爾去年四季度利潤增長15%。不過,由於保險業務的業績波動較大,2017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增速放緩,再保險集團和General Re部門均陷入虧損,不包括部分投資利潤的營業利潤下滑4.8%,至35.6億美元。

雖然一季度表現略不盡如人意,但巴菲特卻顯得波瀾不驚,他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短期內投資回報的波動其實根本不意味著什麽,伯克希爾可以承擔很多這方面的損失。“我們並不是很執著於短期業績問題,因為我們更看重內在價值。截至3月31日,公司已擁有超過900億美元的資金,我希望用這些收益繼續進行投資。”

從伯克希爾過往的出色表現來看,巴菲特的“底氣”顯然其來有自。一直以來,巴菲特註意保持資產、負債和現金流三者間的有序平衡,正是因為他長久堅守的資金分配原則,使他穩站於“金融浪潮”之上。伯克希爾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奪得美國企業美元收益保有量的第一名,其收益要比排名第二的企業多出數十億美元。

GMBP Capital公司創始人兼CEO Howard Che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後,巴菲特依舊持有約230億~250億美元現金做緩沖墊,而現在已經達到837億美元,與資產總值保持一定的平衡。“巴菲特對價值投資、風險控制和現金流的優秀控制,正是他成為成功投資者的原因之一,是他留給我們每一個投資者的寶貴經驗和財富。”

學無止境從來都不是老生常談

不管是誰都有持續學習的必要,巴菲特也不例外。巴菲特曾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註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而他確實身體力行地做到了,一生都致力於學習和研究股票投資。

巴菲特在今年回答股東問題時笑稱,世界的變化總是千奇百怪,在慢慢學習的過程中或許會發現自己犯了錯,之前學習的知識可能並不是正確的,因此必須適應新的觀點,當然這個過程很艱難。“我覺得美國所發生的一切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包括政治等諸多方面,整個世界不斷向我們展開一幅幅畫卷,並且節奏很快。而我能夠不斷學習而且享受其中,至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我並沒有特別的見解。”

在HBO拍攝的關於巴菲特最新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Becoming Warren Buffett)中,巴菲特說,自己比大部分孩子讀的書都多,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不僅讀遍了父親所有的收藏,大部分時間都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里度過,直到現在,他依舊每天花大量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芒格曾經評價:“我這輩子遇到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上海銀杏資本共同創始人與投資組合經理張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個人都希望有好的投資回報,但這應該是投資智慧的結果,複利回報率與學習的複合速度成正比。張峰認為,投資之“道”是一個哲學性課題,投資者應該擺脫“股價是否過高”、“什麽值得買”這一類具體結論式的發問,學習思維體系。

“能否舉一反三越學越快,有所進步進而投資有道,和學習息息相關。”張峰對記者稱。芒格亦在會上提到,伯克希爾成功的關鍵不是比市場上大多數人有更為特別的想法,恰恰贏在比別人理性。正所謂“守正出奇”,芒格表示,當人們總想一次性掙快錢的時候,風險就會尾隨而來。

“理性、持續學習、對政治價值觀的堅持、保持長期的視角、懂得創新,這就是成功的幾大DNA。”張峰進一步表示。

投資都會犯錯,而他卻“錯”成了“股神”

在巴菲特的身上可以看到許多“變”與“不變”。“不變”的其中之一便是,多年來股東大會開場洋溢著熱情、幽默感和正能量的企業宣傳電影。“除此之外,巴菲特還一直追求高純度的企業文化,追求企業做正直的事,著眼做長遠的正確的事,自我學習和超越,這是他堅持的不變。”張峰表示。

而其中的“變”則指巴菲特在錯誤中的反思與改變。巴菲特並非從投資生涯的一開始便是受到上帝眷顧的寵兒,哪怕是馳騁市場數十年後的今天,巴菲特依舊在錯誤中不斷學習,比如最近他就改變了對科技股的態度。

張峰曾在2011年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直面“股神”,今年已經是他第七次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他認為,自己一直從巴菲特身上獲得啟發,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投資就是要獨立思考,不僅從成功中思考,也從失敗中思考”。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承認自己對亞馬遜的判斷有誤,其坦言,沒有預料到亞馬遜發展得這麽好,也沒有覺得它會像現在這樣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亞馬遜做的這些像雲方面的業務,都是具有很大潛力的。巴菲特說,當我們打造零售帝國的時候,發現亞馬遜會帶來顛覆性的變化,而自己確實低估了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才華,不僅是他的遠見卓識,還有執行力,“(但此前)他成功的可能性一點也不明顯。”

不過,芒格立即補充道:“我不感到任何遺憾。”他指出,想要在當初發現亞馬遜的投資價值比發現谷歌還要困難。芒格說,盡管錯過了亞馬遜,但他們也收獲了一些其他的投資。

張峰表示,一直以來巴菲特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投資決策和結果,這從側面反映“股神”也是人,而人的投資思維就有局限性。“在公開表示意識到錯失了亞馬遜的同時,對蘋果公司的不斷大舉進倉證明巴菲特調整速度很快。”公開資料顯示,“股神”的繡球從2016年開始便不斷拋向蘋果,每一季度數據皆顯示加倉。

今年年初,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2017年以來他已將投資蘋果的倉位提高了一倍以上。若算上今年新增持的7000萬股,目前共持有蘋果1.33億股股票,持股比例達到了2.5%。

巴菲特認為,雖然自己並不使用iPhone,但蘋果銷售的不單是手機概念,更是一種“非常具有黏性的產品”。他對蘋果很有信心還表現在,此前曾公開澄清,伯克希爾買入蘋果股票是他本人的決定,而非如市場猜測般由其副手之一“擅作主張”。

蘋果公司股價近日來屢創歷史新高,5月9日單日漲幅0.64%,報153.99美元,市值達到8029億美元,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30%,市值穩居全球上市公司第一。

人無完人,“股神”也有馬失前蹄、投資失敗的時候。據外媒5月5日消息,巴菲特已經決定拋售伯克希爾旗下所持有的四分之三IBM的股票,並且已從一季度開始陸續拋售。他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伯克希爾對IBM集團已經喪失信心,目前已經出售大約三分之一的持股。

自2011年巴菲特看中IBM以來,股價一直不甚理想,而IBM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181.6億美元,創2002年一季度以來新低,同比下滑2.8%,是連續第20個季度下跌。

巴菲特已經為“解套”早作打算,但依舊抵不住損失的不斷擴大。據公開數據,伯克希爾在2016年底累計持有8120萬股IBM股票,占比8.61%,持倉價值約在130億美元。

雖然外界有質疑巴菲特是否不懂科技類公司,但Howard對此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巴菲特當時並不是以價值投資的角度或出於對科技公司的青睞投資IBM,而是因為看好IBM在高科技領域的8000多項專利,幾乎占據了行業內超過70%的專利份額,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而做出的選擇。

Howard表示,IBM僅靠授權專利給其他公司就能夠取得足夠穩定的現金流,然而,IBM的經營出現巨大判斷性失誤,錯失了高科技轉型的節點,十年以來並沒有重視雲計算、個人使用(B2C)等領域的發展,去年更是將占公司營收50%的consulting業務出售。因此,Howard認為,對IBM的投資失敗,並不是巴菲特投資理念出了問題,而是IBM的領導決策和經營不善所導致。

“一位87歲的投資家,犯錯的時候敢於當著全世界的面自我總結和批評、不戀戰、不鉆牛角尖,所以他才具備成功的素質。”張峰對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的自我反省表示非常敬佩,“是人都會失敗,在失敗中反思,哪怕下一次再跌倒,這次的失敗也會好很多(fail bet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15

人在中環 - CK 電郵無止境 (2012年11月02日)

1 : GS(14)@2012-11-03 11:50:1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8155&d=1881
【am730專欄】跟舊朋友吃午飯,朋友把blackberry放在桌上。席間我看見那blackberry上的燈閃過不停。我忍不住問:「老友,查實你一日收幾多個email呢?」
「千幾個左右啩……」朋友說得輕鬆:「我其實自己都唔係好肯定個數目,不過我唔算多啦。我啲上司收得仲多呀。」
我假設一個人平均只用30秒去閱讀一個電郵,一日有一千封要讀的話,即是就要用上8個小時以上。一天的「官方」工作時間也不過是8個小時,難怪香港人的OT情況那麼嚴重。電郵是近20年才流行起來的工具,它的出現,為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但當一件發明帶來太多方便,每個人事無大小有理無理都send一大堆電郵出去傳達消息,到達了一個人根本無法完全消化的地步,那麼這件「發明」還剩下多少價值?
「一千個電郵裡面,起碼有九百個你係唔會睇啦!」朋友說:「響大公司裡面工作,個個都怕孭鑊,所以為咗自保,凡親有乜稍有風險嘅動作,就電郵CC晒俾全世界。CC咗俾人,等於同人講:『嗱,我通知咗你啦,有乜事你唔好賴我呀』咁囉。電郵係推卸責任嘅工具之嘛。你唔用就笨啦。」
類似的講法,我聽過許多在大機構工作的人講過。經過多年的演進,「電郵」的真正價值,大概已從一個快速「互通消息」的工具,變成另類Black and White的自保工具。萬一遇上訴訟,這堆永遠都讀不完的電郵,分分鐘變成救命的呈堂證供。

周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