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小SP的非典型死亡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28/100318480.html

  一紙遣散通告,貼在杭州市聚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聚合公司)的公告欄上。這家以醫療信息服務為主業的創業型科技公司,是浙江省醫院預約診療平台的承建商,也是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下稱浙江移動)的合作夥伴。

 

  聚合公司成立於2007年,以開發和運維預約診療平台為核心業務。後受衛生部門限制,其民企身份無法直接進入公益醫療服務領域,聚合公司只好變身SP(Service Provider,無線增值服務商),與浙江移動合作承建該平台。

  這一旨在解決掛號難問題的預約診療平台,曾是浙江省乃至衛生部的醫改樣板工程。自去年9月底上線以來,已積累了近35萬用戶資源,日均預約 3000餘人次。然而今年10月1日,這個平台突然暫停服務,引發當地市民大量投訴。直至10月10日,系統恢復上線,而原本由聚合公司開發並運維的系統 已被強行替換為中國移動新系統。隨後,聚合公司被迫宣告停止運營,50餘名工作人員相繼遣散,公司開始清算。

  什麼原因讓一個科技公司從繁榮突然意外死亡?其背後實質是一個在壟斷夾縫中寄生與求生的複雜博弈。公司雖死,殘局未了。

求援移動

  國慶期間,浙江在線的醫療預約網站上突然掛出「系統升級,暫停服務」的公告。事實上,系統中斷並非真的是因為「升級」,而是源於平台共建方——聚合公司和浙江移動互掐線路,人為卸載端口,導致系統服務中斷。

  與此同時,聚合公司卻在醫盟網上發佈公告:「目前浙江省預約診療平台數據後台因移動與我司(總平台承建商)發生衝突,導致暫時不能實現預約(12580、114、浙江在線、96365均無法預約)。我們無法預計還需要多久才能恢復。」矛頭直指浙江移動。

  這場交惡事件的緣由要追溯到聚合公司和浙江移動的最初「聯姻」。

  由「80後」CEO何航掌舵的聚合公司,成立之初分別為義烏市衛生局、杭州市三院、杭州市中醫院等提供了預約掛號系統服務,建立了名為「無憂醫保」的預約入口和網站平台。

  知情人士向財新《新世紀》介紹,聚合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算是「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結合,這也是其能夠在當地衛生部門拿到資源的基礎。但好景 不長,2009年衛生部啟動醫改,浙江省衛生廳率先推出省級醫院預約診療服務平台方案,整合省內醫院資源,實現跨區域預約診療服務。這對聚合公司來說意味 著沒有退路:如果不能參與該項目,就將失去浙江省的所有業務,其早期開發的「無憂醫保」平台也將被叫停。

  為此,何航找到了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希望作為服務商承建該平台,但得到的答覆很明確「衛生廳這個項目不可能和民企合作」。

  接近省衛生廳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碰壁後的聚合公司做了一個「高明之舉」:引入一個重量級董事——省衛生廳一位領導的家屬。新董事給聚合公司指出一條明路,找浙江移動合作。

  2009年下半年,何航帶著成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找到了時任浙江移動政企部負責人的陳鑑鋒,後者對該平台提供的電信增值業務很感興趣,於是與何航約定合作,參與省衛生廳的平台項目。

  按照聚合公司的設想,診療預約平台盈利前景可觀,幾乎每個省都能做出一個上市公司。

  浙江移動參與後,浙江省衛生廳將上述平台的服務商確定為四家,分別是中國移動12580、浙江在線、中國電信114和浙江生活96365。各家 分工為:省衛生廳負責協調醫院以及服務商的配合工作;四家服務商則分別承擔平台建設的軟硬件投入。其中,浙江移動是主要承建方,負責該平台系統的建設、日 常運維成本以及一個節點建設;浙江電信負責主節點建設,提供IDC機房、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等;浙江在線提供一套正版Oracle數據庫和同步備份軟件;浙 江生活96365提供兩台PC服務器。浙江移動在其中的作用最核心。

  聚合公司副總經理李鴻東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稱,聚合是以浙江移動的名義拿下服務商資格,是實際的技術操作方。聚合和移動的合作內容主要分為兩 塊,一是合作共建預約診療平台,主要由聚合公司提供技術以及運維服務;二是合作開發預約平台數據庫的電信增值服務,雙方按不同比例利益分成。這類似於神州 泰岳(300002.SZ)就飛信業務與中國移動的合作關係。但根據衛生部門的要求,診療預約平台具有公益職能,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因此雙方的興趣點更多 地放在了第二點上。

  聚合公司首席戰略官吳炅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回憶稱,在雙方蜜月期,浙江移動曾在一次會議上評估該商業模式,稱運營成熟後,聚合公司每年可分到上億元。

  但上述合作內容並沒有落實到書面協議文件,僅形成了多份會議紀要。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一份加蓋了移動公司公章的會議紀要顯示,雙方就該平 台的合作建設達成共識:浙江移動12580與聚合公司就該平台的運營服務及醫療健康延伸增值服務開展多方面合作,包括:移動信息化應用、彩信、手機 WAP、客戶端軟件應用以及其他相關業務。

  診療預約平台2010年9月27日上線後不久,聚合公司即成立了增值業務部,聘請了十餘個工作人員,針對數據庫的病患信息先後開發了三款手機套餐產品,但均被浙江移動增值業務部「槍斃」,理由是「產品不夠吸引人」。

變故與衝突

  李鴻東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隨著陳鑑鋒從杭州調任寧波,聚合公司發現,後續的增值業務合作難以落實。最初雙方合作談判由陳鑑鋒分管的政企部牽頭,12580、融創公司(浙江移動的全資子公司,負責該平台技術對接)是與聚合公司進行具體業務合作的部門。

  而這背後,也有中國移動自身內部結構調整、領導人更換後管理思路轉換諸多原因。2010年5月,李躍升任中移動集團總經理,之後從2011年初 開始對公司合作夥伴管理模式做了帶有顛覆意義的調整。同時,隨著中移動原主管增值服務的馬力、葉兵先後落馬,也極大地衝擊了增值服務領域,很多業務都因數 據部門沒人拍板而進展緩慢或擱淺。

  「本來以為12580、融創公司都能代表移動,但後來發現他們各管各的,沒人能拍板讓我們的增值業務合作上馬。」李鴻東坦承,因此聚合公司在後期為12580、融創公司提供平台服務時帶著情緒,導致雙方合作並不愉快。

  但真正導致雙方關係決裂的導火索,是浙江移動對預約診療平台系統技術知識產權收購計劃的失敗。

  作為預約診療平台的開發建設方,聚合公司掌握該平台的技術以及數據庫資源,並擁有包括門診預約掛號中心處理系統軟件、網絡預約診療服務軟件、門診預約掛號醫院HIS統一交互平台軟件等在內的多份軟件的知識產權。

  然而,根據浙江移動與省衛生信息中心簽署的合作協議,該系統的軟件知識產權必須由浙江移動與省衛生信息中心雙方共享。因此,浙江移動要求盡快簽署購買聚合公司平台項目的協議。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中標浙江省醫院預約掛號服務系統建設項目定向採購的函》顯示,2011年4月,浙江移動以融創公司的名義,對浙江省醫院預約掛號服務系統建設項目進行了定向採購,並最終確定由聚合公司中標此項目。

  浙江移動採購部負責此項目的聯繫人翟高葉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回應稱,中標之後,浙江移動就數次發函催促聚合公司簽署採購協議。

  並不想靠賣技術得利的聚合公司,在談判初期曾表示用一個象徵性的低價(50萬元),將項目過戶至移動公司名下,但浙江移動要將後續可盈利的增值 業務合作模式及合約落實,以此來彌補開發費用。但融創公司總經理徐孟強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稱,並非不想跟聚合簽署協議,而是融創無權承諾增值業務合作。

  從2010年開始即為中國移動提供支撐服務的聚合公司,也因此遲遲不敢簽署定向採購的低價轉讓協議。

  2011年7月,聚合向浙江移動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要麼兩個協議(即平台技術知識產權的採購轉讓協議、成為中移動長期SP的合作商及分成協 議)一起簽;要麼以800萬元的價格買醫療預約平台,即系統技術的知識產權。移動方面不願意接受這兩個方案,此後雙方再無實質性的溝通。

  直至9月26日,聚合公司獲悉省衛生廳召集四家服務商召開了會議,欲停用現有的聚合平台系統,替換為浙江移動開發的新系統。隨後,省衛生信息中 心向53家醫院和HIS廠商發送了切換系統的安排表,確定了在10月1日至16日間切換掉聚合的系統。得知此事後,聚合公司在9月30日晚間,將移動公司 與平台的數據接口卸載,導致12580不能進行預約掛號,其他三家則繼續暢通。

  「移動第二天找到衛生廳,要求另外三家也暫停服務,結果只有浙江在線停了,後來,移動將整個數據庫平台關閉,導致四家預約渠道全部中斷。」李鴻東說道。

  預約掛號平台癱瘓了九天,市民投訴不斷,直至10月10日,浙江移動搶修恢復平台,將新系統上線。「我們沒有想到,真的會把我們的系統強行切掉。」李鴻東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是他們誤判了形勢和自己的「地位」。

  聚合公司以為掌握著核心技術和系統端口,外部強切會導致系統不穩定,影響用戶使用,「衛生廳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但是,就這樣發生了。」

殘局

  還有一件聚合本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發生了——聚合公司存儲在電信服務器上的主數據庫,也被浙江移動全盤挪走。聚合公司選擇將數據庫存放在 「每次開會都和移動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中國電信114的服務器上,為的是保證相對安全,掣肘移動,可是聚合公司的這層保險也失效了。

  「由此可以推斷,電信已基本上放棄了這項業務。」李鴻東說,因為平台技術一直掌握在移動這一邊,在四家服務商裡,與移動12580同質競爭的電信114對推廣這項業務的積極性不高。

  「電信一是擔心自己的客戶流失,二是擔心掛號的號源分配不公。」熟悉平台操作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掌握了後台技術後,就可以進行很多 暗箱操作:如將優質號源分配給某個特定的服務商,而其他服務商不會知情;或優先從數據庫裡挑選有價值的病患資源。如今,浙江移動既是服務商,又將整個診療 預約平台收歸自己,成為了完全的系統承建商。聚合公司認為,只有獨立於服務商之外的公司來做系統承建商,才能保證這個公益平台的透明公正。

  聚合公司從移動的增值業務合作受挫之後,就開始謀求自己的第三方地位,甚至向省衛生廳表示,願意免費贈送該平台的知識產權,只求承認其承建商的 身份,但仍被衛生廳以其民企身份為由拒絕。這意味著一旦離開浙江移動這樣的國有大樹,聚合公司必然無資格參與任何承建,尤其在遭遇系統替換之後,以此為惟 一業務的聚合公司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一開始催我們開發軟件、上項目,當我們埋頭幹完活,發現自己已被一腳踢開,什麼都不是。」李鴻東說。他堅持認為移動新上的系統,是剽竊他們的 舊系統,「只是換了一個IP地址,裡面的源代碼和手機端口數據都和以前一模一樣。」10月13日,聚合公司委託浙江秦簡律師事務所向浙江省衛生信息中心和 浙江移動分別發送了律師函。浙江移動新聞發言人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此次事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

  參與談判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其實如果聚合公司示弱,願意無條件接受移動公司的安排,浙江移動也會分一杯羹給聚合公司,畢竟這個項目他們也需要有人來執行,聚合公司也不至於淪落到現在一無所有的地步。

  創業四年多的聚合公司,從200萬元起步,到兩年前與中國移動建立合作關係後,引入了杭州華盈創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天使投資人,到去年平台確認將要上線之後,又引入了VC投資,有了上千萬元的融資。

  然而,從VC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失去知識產權、依附移動運營商、無法成為獨立第三方的聚合公司,已失去了投資價值。

  聚合公司投資失敗,天使投資人華盈創智派駐聚合公司的首席戰略官吳炅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他對目前惡劣的投資環境感到憤慨,「壟斷企業強權加上行政不作為,讓聚合這樣的微小創業型公司發展難上加難,早期投資的風險越來越大。」

  10月19日,財新《新世紀》記者來到聚合公司,門口仍立著「歡迎進入中國醫療健康服務的大航海時代」的大幅宣傳牌,而辦公室內只有寥寥幾個善後小組人員在清理物品和資料。

  目前,聚合公司的創始人們又準備另起爐灶,承包浙江在線在診療預約平台中的一些技術支撐,並繼續創辦醫盟網。從最初的「無憂醫保」被叫停,到與中移動合作終結,又開始設想新的平台,正應了SP行業的那句老話——「鳥槍換炮,狡兔三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2

經濟放緩與房價狂跌是否死亡交叉?謝國忠:擠破房市泡沫是帖苦口良藥

2012-1-9  TWM

混亂的中國房市,到底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這波房市動盪會持續多久?房市還會再上漲嗎?
《》特別以越洋電話專訪中國經濟學家謝國忠,幫讀者解惑。 撰文•楊卓翰 眼見近來中國房價狂跌,房地產業者倒閉潮一波接著一波,唱衰房市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當屬玫瑰石顧問公司
董事謝國忠最為大膽。他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喊價」,從「一線跌二成五」一路喊到「全國平均跌五成」,儼然成
為中國房市的末日預言家。然而,事實上謝國忠是最看好中國的經濟學家之一。

「中國人老喜歡說誰唱多、誰唱空,但是一切分析都要回歸基本面。」心直口快的謝國忠在接受《》電話 專訪時,分析他對中國房市的最新觀察。「這個房市的泡沫是一定要破的,對經濟當然也有負面影響。但是這個影 響,不一定是件壞事。」

房市跌是好事 這個調整來得剛好!

「一個國家經濟不是說成長得快就是好,成長趨緩就是壞。有些人擔心中國經濟沒辦法承受這波衝擊,但以之前 中國的高速成長,我說,這個調整來得剛好!」謝國忠認為,經濟發展越快速、爬得越高,掉下來就越慘。

而中國政府在高速成長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讓房市泡沫持續擴大。而房地產對資金的過度需求,也造成企業 信貸利率高漲,甚至超過二○%。泡沫,已經到了不得不破裂的程度了。

「所以說,與其讓房價在最高點的時候崩潰,重創經濟,不如現在用強硬的調控政策,來抑制房價。現在上海、 北京的房價已經跌了二五%,所以在泡沫破裂時,所受到的傷害自然就少了。」換言之,雖然中央的房市調控對經 濟帶來了衝擊,但考慮到中國超過一○%的經濟成長率已有過熱之虞,這波房價調整短期雖然痛苦,但對長遠的中 國經濟,也是一帖苦口良藥。

但是房價下跌,政府收入短少,沒了經濟建設國家怎麼會好?謝國忠反問:「房價跌,那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是不 是增加了?當然的呀!」原來,這幾年房價高漲,受苦最多的就是中產受薪階級,「而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和其他地 方不一樣,中國的房地產是政府在收稅,人民買房子的錢都是交給政府的。所以房價跌,就會有一個變相的減稅效 果。」再加上,購屋成本降低,一般家庭就可以在其他的商品投入更多消費。因此,謝國忠認為經濟的動能不會因 此而減少,反而可以將資源轉往中國十二五規畫主力發展的內需產業。在謝國忠眼裡,短期經濟的陣痛是不得不挨 的:「這可能是未來十年,中國內需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也因此謝國忠認為中國政府不會、也不應該救市。「 很多人以為最近人民銀行調低(儲蓄銀行)準備金率,是緊縮政策轉為寬鬆的跡象,我認為這個機會不大。」謝國 忠特別指出,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以緊縮為大政策方向,因為通貨膨脹仍然是政府頭痛的問題。

救房市是壞事 要將價格調至合理的水準

「中國現在的貨幣供給年增率控制在一五%,如果經濟增長率在八%,那麼每年通貨膨脹還有七%的程度,這是 相當高的,因為現在中國經濟成長沒有那麼快。」所以謝國忠不認為在短期內,政府會改變貨幣政策,甚至是放鬆 銀根來救房市。

他強調,這次中央的調控政策展現了「無比的決心」,不將價格調至合理的水準,是不會停止。大家最關心的是,合理的房價是多少?而這次調整會持續多久?

「一般泡沫崩潰的時候,商品的價格最後會調整到能支持基本面的水準。」謝國忠回答:「以房屋的資產價格來 說,它的基本面由『租金回報率』及『房價收入比』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公寓租金回報率應該在七%;而一平米 的房價,合理價格應該在不超過城市兩個月平均工資的水準。」而現在中國住屋的租金回報率僅僅不到三%,在一 線城市甚至只有一%,房價也遠遠高出謝國忠的指標。因此,謝國忠認為中國的房市調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全國房價腰斬也十分合理。

「至於多久,是要用經驗來判斷的。美國從二○○六年到○九年,調整了三年;香港是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三 年,中間還反彈過一次,總共調整了六年。所以每個地方都不一樣。」不過謝國忠指出了一個基本法則,「在調整 的過程中,波動怎麼走是跟心態有關。例如有些人覺得現在房價很便宜,就去買,這時就會出現一個激盪性的反彈。」


想撿便宜要小心

別只看房價,要看基本面謝國忠接著警告現在想趁著房市出現崩跌時,進場撈底的投資人:「這個反彈要特別小 心。很多人在買房的時候只看相對的房價,卻沒看到基本面。中國的供需不會那麼快恢復正常,整個市場還沒有回 到平衡。我看這輪調整至少三年,也就是到二○一三年才會結束。」「不過就算熬過了這一次調控,我看中國房地 產要上漲還是很困難。」雖然謝國忠認為中國經濟長遠會受惠於房市調整,但是對於房地產本身,他還是持有一貫 的悲觀態度。為什麼?關鍵就是二個字:人口。

原來,中國人口減少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都來得快。「人口老化會對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人口下降之後,房地產也會變得越來越便宜。」謝國忠甚至斷言,十年之後,中國人口就會開始下降,屆時,也就是房地產上漲的終點,以後房地產趨勢將會是一路向下。

謝國忠戳破中國房價不墜的迷思,幾乎為它判了死刑,但中國經濟卻有喘息的機會。中國能否度過這次難關,端 看當局者能否咬緊牙根,勇敢地戳破這吹了十幾年的房地產泡沫。

巴曙松:中國房地產面臨史上最大洗牌產業弱化、整合 將是2012年的大戲對於因這波房市調整而倒閉的房地產業 者,「溫和調整」可能無法形容他們看到的景象。但是,雲霄飛車正要往下疾行!伴隨著泡沫破裂,「中國的房地 產也將面臨大規模的洗牌,進入中國房地產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調整。」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 長巴曙松說。

他指出,中國房地產的高成長模式已經開始轉變,「過去十多年,開發商藉著寬鬆的信貸和較低的利率,以高槓 桿操作,仰賴地價與房價的上漲而獲利。」今天,面對政府嚴厲的調控手段,開發商也面臨了惡果:賣不出去的房 子,以及高財務槓桿帶來的巨大風險。

「到去年10月,九大一線城市還有5000萬平米的可售面積!」這麼龐大的庫存量無法消耗,結果只有一個:降價。巴曙松預測,未來幾年一線城市降幅最高將達3成,銷售額也會大大減少。因此,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投資甚至可能負成長,導致房地產在中國經濟的地位持續弱化。

而政府信貸緊縮的政策下,小型企業融資困難,也將逼迫產業進行整合。他預測,未來中國房地產不但會「以大 整小」的模式整合,「過去十幾年過度擴張的大型企業,可能也會因為無法消耗庫存土地而被洗出局。」中國房地 產龍頭綠城集團就是一例。

至於市場期待,政府因為房地產衝擊經濟穩定而將調控由緊轉鬆的情況,巴曙松也不否認這個可能性。「但是,考慮到房地產未來的經濟地位越來越輕,恐怕也很難看到為了救市而政策急轉彎。」也就是說,這波房地產的結構性轉變,將是2012年擋不住的一場大戲。
謝國忠 現職: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歷: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學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7

清明節,聽巴菲特十大笑談死亡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3xj.html
核心提示:對待你的身心,應該和對待這輛車一模一樣。你只有唯一的一顆心,只有唯一的一個身體,你得用上一輩子。

清明節,我們緬懷逝去的親友,同時也會多多少少思考一下自己必然面對的這個人生結局——死亡。

研究巴菲特十多年,我發現巴菲特始終笑對死亡,經常笑談死亡。

1、巴菲特死了也要繼續管理公司。

有人問巴菲特有什麼退休計劃,巴菲特回答說:「退休計劃?等我死了 5 年到10 年之後再說吧。」

1994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說:「我曾經公開宣佈:我打算一直管理伯克希爾公司直到我死後 5 年或10 年。伯克希爾公司實在太容易管理了。」

1985年,有一篇文章談到伯克希爾公司與其收購的公司簽訂了長期協議,巴菲特特別說明:「企業經理人有一份與伯克希爾公司簽訂的協議,因此沒有必須擔心我個人可能過早停止管理伯克希爾公司事務(我給自己制訂的管理年限至少是三位數)。」

2、巴菲特死了也不賣自己公司的股票:

1986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說自己死了也不會賣出一股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眾所周知,每年股東大會上都會有人問我這個「卡車問題」。如果我今天突然被一輛大卡車撞了,芒格將會接管伯克希爾公司,我持有的公司股票一股也不會賣出。所有投資繼續照常運作。」

巴 菲特在1993 年致股東的信中公開宣佈自己死了也不賣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我死之後,如果我太太蘇茜比我長壽,我所擁有的所有伯克希爾公司股份將會交給她擁有,萬一她 在我之前去世,我所擁有的全部股份就交給一家基金會。不管任何一種情況,都不會發生由於遺產和遺產稅而必須賣出相當多股份的問題。」

巴菲特如此推測伯克希爾未來股價:「我離開人世的那一天,伯克希爾的股價將會上升 4 分之1 到半個百分點。如果我死那天公司股價大漲,我會非常傷心的。」

3、巴菲特死了也要給自己的保險公司省錢:

每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都會有投資者問巴菲特卡車問題:如果巴菲特被一輛卡車撞了,會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巴菲特每年會給出不同的機智回答。

1996年股東大會上,一位投資者問:如果巴菲特被一輛卡車撞了,會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股東們經常提出類似的問題。巴菲特有時會用一句俏皮話回應:「我經常會回答說我為那輛卡車感到難過。」

2000年股東大會上又有人問,巴菲特說他可不希望被汽車撞,除非……「只有不是我們旗下 GEICO 汽車保險公司保險的汽車就行。」

1995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有位股東說:「我正在考慮買入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但是我非常擔心你會發生什麼意外,我可受不了你出現重大意外事件的風險。」巴菲特回答:「我也受不了。」

4、巴菲特死了也要打牌。

橋牌是巴菲特一生最愛的遊戲。他甚至專門找了一個世界冠軍專業教練指導,讓他的橋牌技術上升到了新的水平。他如此酷愛橋牌,以至於他說:「任何一個年輕人,不會玩橋牌,就是犯了一個大錯。」

巴 菲特酷愛橋牌到死了也玩的程度。他的牌友《福布斯》雜誌的出版人馬爾科姆·福布斯( Malcolm Forbes )是一位生活奢華喜歡炫耀的大亨,就在他死於心臟病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在和巴菲特等牌友們一起打橋牌。牌局安排在福布斯在倫敦的豪宅裡,由美國對陣英國國 會議員代表隊。美國隊成員包括:巴菲特,福布斯,貝爾斯登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阿倫·格林伯格( Alan 「Ace 」 Greenberg,) CBS 的董事會主席勞倫斯·( Laurence Tisch),以及其他幾個美國人。他們從上午一直打到下午,美國隊先是輸給了英國上議院隊,後來雙輸給了英國下議院隊。

巴菲特說:「我打橋牌時專心致志,其他什麼事也不會想。」「我經常說:如果關在同一間牢房的三個犯人都會打橋牌,就是和他們一起坐牢,我也心甘情願。」

5、巴菲特死了也要吃美食。

巴菲特最喜歡點的一道菜是一種名為「 Dusty Sunday 」的菜。他在香草冰琪淋上倒上很多好時巧克力槳,然後又在上面撒上麥芽奶粉。他用數學計算飲食的卡路里,以此作為他合理飲食的依據:

「我 這樣混合調製出來的食物所產生的卡路里數量多少並不重要。假設你的基礎代謝是每天消耗 2800 卡路里。簡單的數學運算表明,你能夠,事實上你必須每年至少吃下具有 100 萬卡路里的食物,才能避免由於飢餓而過早死亡。這意味著,如果再活上 25 年左右,我就需要至少吃下約 2500 萬卡路里的食物。既然我需要吃下這麼多,為什麼我不能享用只有這樣一頓只有這麼一點卡路里的美食呢?」

6、巴菲特死了也要私人飛機和可口可樂陪葬。

巴 菲特曾經買下一架公務機,起名為「無可辯解」(「 The Indefensible. 」)號的公務機。他曾經考慮把飛機命名為「查理•芒格」號,以向芒格致敬,因為這個傢伙每次坐飛機時堅決只坐經濟艙。巴菲特說:「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這架飛 機。我死的時候要用這架飛機來陪葬。」

巴菲特說:他的死亡甚至會為伯克希爾的一些企業部門帶來很多好處:「可口可樂的銷量將會短期大漲, 因為我要把我的公務機裝滿可口可樂給我陪葬。」可口可樂的銷量大漲,飛機的銷量也會提高:「只要我一死,伯克希爾公司的利潤馬上會增加 100 萬美元。因為芒格這傢伙肯定不顧我要讓我的公務機無可辯解號陪葬的願望,我死的第二天他就會把飛機賣掉。」

但是,再深的愛有時也會終止。 1995 年巴菲特收購的 NetJets公司之後,他就把自己的私人飛機賣掉了。他和芒格都開始使用這家公司提供的公務機分享產權分時使用服務。現在巴菲特經常高聲讚美這家公司,肯定不會再用公務機陪葬了。

不過,可口可樂,巴菲特肯定是死了也要喝的,陪葬越多越好。

7、巴菲特死也不願意去的地方。

巴 菲特在2010 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很久以前芒格立下了自己最大的願望:「我唯一想知道的是我將會死在什麼地方,一旦知道後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芒格這番話是受到了 偉大的德國數學家雅各比 (Jacobi) 的智慧啟發,雅各比將『逆向逆向總是逆向』作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運用了芒格的這個思想。」

8、巴菲特死了也不願意霸佔住領導位置做蠢事。

巴 菲特提前和董事會安排好自己的繼任管理者繼任問題,這不僅僅是預防自己突發意外離開人世,還要預防自己儘管還在人世由於年紀衰老思維和精力衰退得無法正常 管理公司,他寧願死也不願意自己明明沒有能力管理公司卻還霸佔住領導位置做蠢事。我們來看看巴菲特在2005 年致股東的信中首次公開對自己繼任者作出妥善安排:

「作為伯克希爾公司的所有者,你們自然會十分關心,如果我的精力開始日漸衰退之後是否會繼續堅持擔任 CEO ,以及如果果真如此,董事會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你們也想知道如果我今晚突然與世長辭公司將會如何?」

「第二個問題十分容易回答。我們旗下絕大多數公司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強勁的發展動力、非常傑出的經理人。伯克希爾獨特的企業文化已經深植於下屬每個企業之中,即使我去世這些公司的業務經營也不會半點差錯。」

「此 外,在伯克希爾我們擁有三個相當年輕而且完全勝任 CEO 的經理人。這三位經理人中的任何一位在我的工作範圍之內的某一管理方面都要遠勝於我,但是不利的一面是,他們之中沒有一人具備我所獨有的交叉性經驗 (crossover experience) ,這種經驗使我在商業和投資領域都能從容地做出正確決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要組織內部指定另一位人士專門負責有價證券的投資工作。在伯克希爾這是一件 十分有趣的工作,新的 CEO 毫無問題將會選擇出一位聰明能幹的人士來負責這項投資工作。實際上,這正和我們過去 26 年在GEICO 公司所做的完全一模一樣,我們這樣做的結果簡直好極了。」

「伯克希爾董事會已經充分討論過這三位 CEO 候選人中的每一位,而且就在如果現在必須接替那麼接替我的最終人選已經全體一致達到決議。董事們就此問題繼續根據最新情況對決議進行更新,如果情況變化可 能將會改變他們的看法,新的管理明星可能會升起,原來的管理明星則會衰落。重要的一點是董事們現在完全知道,而且未來也總是會完全知道,如果需要的話他們 應該做什麼。」

「另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是,如果更換 CEO 的需要不是由於我的去世而是由於我的衰退,尤其是與這種衰退隨之而來的是我虛妄地認為我正處於個人管理才華的一個新的高峰時,董事會是否將會準備好做出變 化。在伯克希爾下屬企業中,我和查理一次又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人老化的速度差別非常大,但或早或晚他們的智力和精力都會衰減。有些經理人在進入 80 高齡之後仍然生龍活虎 ----查理本人就是一個 82 歲的神奇經理人 ----但其他經理人剛剛年滿 60 歲之後就明顯衰退。當他們的能力衰退之時,他們自我評估的能力也往往相應衰退。有些經常還需要在其耳邊鳴笛警告。」

「當這種情況出現在我 的身上之時,我們的董事會將不得不出面接替我的工作。從財務的觀點來看,董事會成員很少有此動機如此行動。據我所知在整個美國沒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董事會 中的董事與股東們的財務利益如此完全緊密地結盟在一起。少數董事甚至關係更為緊密。可是在私人關係層面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告訴別人尤其是一個朋友他 ( 她) 已經能力不濟實在是特別難以啟齒。」

「如果我開始成為得知這一信息的候選人,我們的董事會將善意地實言相告。我所擁有的每一 股股票都已經事先指定捐贈給慈善事業。我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從這些生前贈予和死後遺贈收穫最大限度的好處。如果由於我的合作夥伴們逃避責任沒有告訴我應該離 開了 ( 我希望他們說得溫和一些 ) ,那將是一場悲劇。但不必為此擔心。我們擁有一群非常傑出的董事,他們總是能夠做出對於股東來說最為正確之事。」

「當我們談及此事時,我感覺好極了。」

讀到這裡,我們中國人會緬懷鄧小平身體力行帶頭退居二線多麼難能可貴!

9、巴菲特死了也要愛

我們日日夜夜和金錢打交道,非常容易為錢所迷,過不了金錢關,一生難以真正幸福。很多人痴迷到死了也要錢。

巴菲特的投資工作全部是和金錢打交道,他過去追逐的成功目標也是賺錢、賺更多的錢。但他選擇投資工作並不只是為了錢,更是為了自由:「吸引我從事證券投資工作的原因之一是,你能夠自由自在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你不用天天為了成功而打扮。」

巴菲特確實非常喜歡錢,但他比賺錢更喜歡的是不斷戰勝市場的快樂:「並非是因為我只想得到錢,而是因為我覺得賺到錢並且看到錢生出更多的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天早上去辦公室時,我就感覺我要去西斯廷大教堂畫壁畫一樣。」

巴菲特只做自己愛做的事,前提是自己喜歡,而不是為了別人喜歡:「我有一個內部的記分牌。如果我做了什麼事,別人不喜歡,但我自己很喜歡,我會感到高興。如果我做的事,別人紛紛誇獎,但我自己並不滿意,我不會感到高興。」

巴菲特年輕時確實非常重視金錢,但後來受到他的妻子蘇珊的影響,他開始轉變:「金錢在某種程度上有時會讓你的處境更好一些。但金錢既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愛,也不能改變你自己的健康。」

2003年他妻子重病手術後兩個星期, 73 歲的巴菲特到喬治亞州理工學院演講時說:「等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明白,衡量你的人生是否成功的真正標準,是看看你希望愛你的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愛你。」

「我認識一些非常有錢的富人,有人為紀念他們舉辦盛大的宴會,有人在醫院大樓的外牆上刻上他們的大名,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人真正愛他們。如果你活到我這把年紀,卻沒有人發自內心地說你好,不管你銀行賬戶裡的錢再多,你這輩子都活得太失敗了。」

「愛, 這個東西,最麻煩的是你有錢也買不到。你可以用錢買到性,買到宴會,買到媒體對你的讚美和宣傳。但是得到愛的唯一方式是讓你自己值得被愛。擁有很多錢是很 令人討厭的事。你總以為自己可以隨時拿出一大把金錢:我要買幾百萬元的愛。但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你付出的愛越多,你得到的愛越多。」

正 因為愛,巴菲特才會在 2006 年宣佈,把自己 99%的個人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事業。所以他才會在 2010 年和比爾蓋茨公開號召所有富人生前捐獻出一半的財產給慈善事業。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要想心理健康,就一定要明白,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愛: 「所謂成功,就是得到你想要的人的愛。」

很多人死了還要錢,巴菲特卻活明白了,死了也要愛。

10、巴菲特死前最大的願望

在1995 年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有位股東問巴菲特:「現在你已經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巴菲特回答:「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美國最長壽的人。」

看來這是巴菲特有生之年最後一個也是最大一個目標。

2010年 8 月30 日,巴菲特 80歲大壽,不但不言退休,還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我打算工作到超過 100 歲。」

你有沒有想過,巴菲特 1930年出生,現在 82 歲了,還在第一線管理總資產超過 2 萬億人民幣下屬公司幾百家員工總數超過 27 萬人的伯克希爾公司,為什麼他的身體和大腦還如此健康呢?原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巴菲特非常重視保持身體健康。

巴菲特給大學生演講時,經常用一個比喻:

假如我只能擁有唯一一輛車,我要用上一輩子,那麼我會如何對待這一輩子唯一的一輛車?

巴 菲特給大學生演講時經常講這樣一個故事 : 「16 歲時,我只關心兩件事:女孩子和車子。和女孩子交往不是我的強項,於是我把心思都放在車子上。 16 歲那年,一天晚上,一個神仙出現在我面前,對我說:『不管你想要什麼樣的車,我都會給你。明天一大早,這輛車就會紮上紅綢綵帶送到你家裡。』聽了神仙的 話,我謹慎地問:『會有這樣的好事,有什麼條件嗎?』神仙回答:『只有一個條件。這是你這一輩子能夠得到的唯一一輛車,你要用上一輩子。』」

「要是真的發生這種事,我會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照顧這輛車,因為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輛車,我得用上一輩子。對待你的身心,應該和對待這輛車一模一樣。你只有唯一的一顆心,只有唯一的一個身體,你得用上一輩子。如果你好好對待自己的身心,很容易會用上很多年。」

「我 會把操作指南仔仔細細研究五六遍,我絕對會老老實實把這輛車停在車庫裡,決不會隨便把它停在外面風吹日曬。哪怕稍微碰了一點點小坑,或者稍微有一條細細的 刮痕,我都會馬上去修補好,因為我擔心會進一步生鏽腐蝕。我會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照顧這輛車,因為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輛車,我得用上一輩子。」

「對 待你的身心,應該和對待這輛車一模一樣。你只有唯一的一顆心,只有唯一的一個身體,你得用上一輩子。如果你好好對待自己的身心,很容易會用上很多年。但是 如果你不好好照料自己的身心,過了 40 歲之後,你的身心就會成為破銅爛鐵千瘡百孔,就像一輛開了 40 年卻沒有好好保養的老爺車一樣。」

最 後,劉建位要「胡說巴道」一下:我們都知道自己必然會死亡,但我們卻很少思考這個必然的問題,總是只關心如何生存生活的問題,好像我們會永遠活下去一樣。 但是巴菲特卻能理性地看待死亡,妥善地應對死亡,樂觀地面對死亡,讓我們一起學習巴菲特,好好保持身體健康,儘可能長久地戰勝死亡。死亡,必然的,但是金 錢、快樂和愛,必須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6/3OMTI1XzQxNTc3O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1

生命的唯一確定性是死亡,思想的唯一確定性是無知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1g.html
經濟的增長,最終的來源都會是自然資源的消耗,包括人類智慧增長帶來的效率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得比歐美快,主要原因並不是我們的效率提升得比他們快,而是我們自然資源消耗得比它們快,或者說是對自然的破壞比他們快,環境衛生的負作用比他們大。

就算表面上我們的效率提升得比他們快,那也是因為我們以前有壓抑的效率未釋放而造成現在的人口紅利,並且這種人口紅利未來很可能還要以人口負債的方式償債,包括養老、健康、教育、道德等等負債。

所以,如果說GDP的持續增長,其來源不是投入的增長,而是效率的提升,那麼其名義增長率就會大於貼現率,結果是貼現值變成無窮大,這顯然是錯誤的。

按照熵增定律,生命的唯一確定性只能是死亡,包括宇宙。我們所謂的可持續增長,包括所謂的可再生能源消耗,其實都是不可能再生的。比如我們把內蒙的風,轉化為電輸送到南方使用掉,這難道不是人為推動了熵增嗎?

人類一來到這個世界,就對地球予取予求,經濟增長越快,伴隨的環境惡化、資源消耗也在加快,某些人還狂妄的叫囂著人定勝天。上帝最大的錯誤,是創造了人 類,人的折舊年限太長,而且越來越長,這最終導致了人類對地球的槓桿消費。人類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挖掘墳墓,區別只在於輕重緩急。萬事萬物最終的結 局,都是滅亡,我想,這就是天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18

一個地產大佬的非典型「死亡」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2059.html

我應該是史上最悲催、最鬱悶的房企HR(人力資源)經理吧。」宋鑫(化名)是南方某中型房地產開發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上級領導要求他和同事在近期拿出一份妥善的遣散方案,準備遣散近千名員工。

宋鑫無奈地說:「我們剛剛結束全國校園招聘宣講會,費盡心思在各大高校招兵買馬,下半年又讓我費盡心思把人都遣散了。」

根據宋鑫和同事們研究的方案,公司將支付幾千萬元「遣散費」。「其中包括一些剛入職不久或即將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宋鑫稱,由於公司此次下定決心撤出房地產開發業務,無論員工們願去願留,公司都將強行「終止勞動合同」。

幾千萬元遣散費,近千人大撤離。至此,這家曾經風雲一時的房地產大佬轟然倒下,倒在很多業內人士所期盼的樓市調控「寒冬」即將遠去、「春天」漸行漸近的路上。

宋鑫所在的房企雖然不是行業龍頭,但也是集房地產開發、酒店運營管理等於一體的全國性房企,業內排名也比較靠前,在北京、廣州、重慶等多個大中型城市擁有房地產開發、持有型物業投資、裝飾工程、物業管理等各類項目,此前已開發建設完成上百個房地產項目。

宋鑫稱,自己當初雄心勃勃地進入房地產開發行業,正是因為看中行業前景。可惜好景不長,自己剛進公司沒多久,就趕上房地產宏觀調控。「這段日子確實 難熬,公司高管們個個愁眉苦臉,希望能找出一條活路,可誰想到結果是這樣。」就在一個多月以前,該房企的高層決定解散公司所有的房地產開發人員團隊,轉賣 和出讓手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地塊等。此後,這家房企將徹底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和市場,轉行做資本運作、風險投資、運作房地產金融項目等。

一位接近該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雖然這家房企近期的資金狀況出現一些問題,但絕對不至於到突然「死掉」的程度。該房企之所以選擇這種「自殺」的極端 方式退出房地產開發市場,就是想迅速抽離房地產開發市場,並最大程度獲得現金,盡快投入到新的資本運作領域中。一方面,由於該房企自房地產宏觀調控以來, 幾乎沒有拿到適合做開發的地塊,同期資金回籠出現問題,導致資金鏈緊張;另一方面,該房企高層判斷當前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利潤率已不可與2008年、 2010年相比,而未來在資本運作、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利潤和機會可能更大。

這家房企近年來在資本運作、併購領域收益頗豐,也迫使公司高層毅然「斷腕」,「置之死地而後生」。除遣散員工、轉讓地塊之外,該房企還將出售旗下的 酒店等商業地產項目,以獲取現金進入到資本運作市場。知情人士稱,「這家房企此前就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開發商,他們拍地買地,真正叫得響亮的住宅 項目沒有幾個。公司管理層喜歡運作資本,並且具有一定資源。」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該房企此次徹底退出房地產開發市場,可以看作為「死亡」,但更大的意義在於「重生」。「房地產行業已揮別 暴利時代 ,利潤率水平將不斷回歸到與其他行業一樣的正常水平。」在房地產行業「渾水摸魚」的、資質差的房企一定會被市場淘汰,而那些無法在行業整合中持續壯大的中 型房企也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而房地產金融領域可能成為許多中型房企的選擇。

張大偉進一步表示,目前以「招保萬金」等龍頭房企為代表的第一梯隊房地產開發商的市場佔有率迅速擴大,接下來中小房企將遭受到調控政策、市場規律的雙重「夾擊」。跨界經營房地產開發、或不擅長做房產項目開發的企業,儘早退出或轉型將是不錯的出路。

接下來的房地產行業併購將進一步加劇,中小型房企的倒閉和轉型也將愈演愈烈,類似的「自殺」式非正常死亡恐絕非個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22

理大研究院為何突然死亡? 林本利

2012-10-18  NM




今年九月開學前,理大的工商管理研究院突然解散(dissolved)。近日,有報章報導研究院前院長徐林倩麗,涉隱瞞校外工作收入和拖延向大學上繳部分收入,情況與港大醫學院高層林兆鑫及黃健靈案類似。

徐林倩麗是在2002年由城大過檔理大,出任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一職。筆者有幸,和徐太共事了9年,直至去年八月提早退休為止。徐太上任後,隨即重整工商管 理學院架構。一年後,成立新的會計及金融學院、酒店及旅遊學院、管理及市場學系、物流學系,以及工商管理研究院。架構重整後不到幾個月,酒店及旅遊學院便 脫離工商管理學院而自立門戶,不再聽命於徐太。

徐林倩麗特意成立的工商管理研究院,負責統籌及營運所有授課式及研究式的碩士及博士課程。她兼任研究院院長,把原先由各院系負責的課程歸入她管轄,並增聘數十名職員負責行政及教學工作。但研究院成立後,員工流失率特別高,影響到各課程的行政和教學工作。

未加入理大前,徐林倩麗是城大會計系主任,出掌理大工商管理學院後,自然對會計及金融學院的發展特別關顧。2004年,她的博士論文導師 Ferdinand Gul,亦由城大過檔理大,出任會計及金融學院院長,成為我的上司。自從架構重組後,會計及金融學院的教員人數不斷膨脹,由80多人增至接近130人。學 院內印籍同事數目大增,當中包括一名全職客席教員(visiting fellow),名叫Abdul Majid,以及Gul教授的兒子。理大近月發表的內部審計報告,工商管理研究院的評級是「D」級,而會計及金融學院的評級是「C」級,兩者的評級都偏 低。工商管理研究院的評級更是21個接受內部審計的部門中評級最低的。若個別教職員的表現被評為「D」級,早已被大學「炒魷」。理大審計報告揭出內部賬目 極之混亂,會計及金融學院人數過多,有28%教員工作量少於校方指引,個別教員更毋須負責任何授課工作。有全職教授及客席教員花費大量時間教授有額外收入 的研究院課程,擔任上市公司董事和顧問,卻沒有向校方申報和上繳部分收入。一名教授在研究院與其他人「合教」一個科目,竟然獲得超過60萬元的酬金,是正常酬金的十倍。

理大對全職教職員從事校外活動(包括參與大學的自資課程)有嚴格管制,要求員工切實遵行有關守則,守則是前常務副校長曾慶忠在1996年所制定。員工要申 報校外工作及上繳部分收入,違反守則者可被視作行為失當(misconduct),可被革職(dismissal)處分。此外,守則清楚指出理大屬公共機 構(public body),受《防止賄賂條例》約束,員工收受利益除了要報稅外,還應向校方申報,避免出現利益衝突。院長及系主任不時發出通告,提醒同事遵守申報守則。 理大已成立三人獨立調查小組跟進事件。作為理大的退休員工,筆者期望小組應全面審核自2003年以來,工商管理研究院數以十億元計的學費收入的去向,以及 解釋工商管理研究院為何突然解散。這除了要向過萬名研究院學生作個交代外,亦可給予當事人一個申辯機會。今次事件,是一個關於公司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和商業道德(business ethics)的個案,這方面的專家和學者不妨研究一下。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14

比亞迪因試車死亡事故暫停路試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3-04-07/100510463.html
【財新網】(記者 符燕豔)因日前發生試車場安全事故,比亞迪(002594.SZ/01211.HK)相關人員4月7日向財新記者表示,已暫停路試,需要等事故原因調查清楚後才恢復。不過,他強調暫停路試對相關產品的推出計劃並沒有影響。

  3月19日,在比亞迪汽車坪山基地,一輛公司內部測試用小車在路試過程中與另一輛路試大巴車相撞,小轎車主駕駛員現場搶救無效死亡,其副駕駛人員送醫院搶救亦無效死亡。

  比亞迪內部一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路試小轎車車型是比亞迪F0。路試大巴則是純電動大巴K9。「之前公司路試從不發生這種事,這次真的是很偶然的意外事件。跟公司產品和流程應該沒有關係。」

  據其透露,試車當天正好下雨。小轎車失控衝向高速環形跑道。而電動大巴K9當時正在高速環形跑道上試車,車速很快。」因為在高環必須跑到100公里/小時,而兩輛車對撞,即使是沃爾沃的車也會出事。」所以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比亞迪F0和K9均為已上市產品,路試的車輛路試時間也已有多年。其中純電動大巴K9幾年前已經在深圳投放並擴展到其他城市以及進入英美等海外市場。F0銷量較好,據搜狐汽車數據,2012年其在微型車市場份額是2.41%。

  一名汽車工程師告訴財新記者,一般汽車公司,在產品上市前都會進行路試。通過上市後,路試仍會繼續,直到產品的生命週期結束。「通過路試,公司可以對產品不斷完善和加強其性能。「

  比亞迪相關人員表示,事故發生後,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事故專項責任小組,組織對傷者進行搶救,並積極安排死者家屬到公司處理相關善後事宜。公司安排專人與死者家屬溝通,全力安撫家屬情緒。

  同時,比亞迪也召開安全生產緊急會議,停止車輛路試工作,開展全廠安全隱患排查,加強工廠的安全管理,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目前,比亞迪正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事故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核查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97

火殤 120人死亡的吉林寶源豐火災悲劇緣何發生?

2013-06-10  NCW  
 

 

◎ 本刊記者 任重遠 鄭道 謝海濤 文東北 的 夏 日, 天 亮 得 很 早。

2013年6月3日5時30分左 右,45歲的車允武吃完早飯,與平日一樣走進了工廠車間。

這是位於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的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下稱寶源豐)的操作車間。在被稱為“中國肉雞之鄉” 、亞洲最大肉雞加工和出口基地的吉林省德惠市,寶源豐是當地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

從南面的兩扇大門走進車間後,依次是更衣室、安全通道,安全通道西北面是負責宰殺肉雞的一車間,東北面是負責分解的二車間。在兩個車間之間是預冷池。兩個操作車間北面,是存放肉雞產品的冷庫。製冷用的液氨罐,架設在冷庫屋頂東北角,液氨通過管道聯通冷庫四周。

車間的兩扇安全門平時一開一閉。

沒有人知道,那扇關閉的安全門,將會決定上百人的生死。

“開工剛十幾分鐘,我就聽到有人喊‘快跑’ 。 ”在二車間上班的車允武回憶稱,他先向南跑向安全通道,見附近安全門緊閉,便掉頭經更衣室跑向廠方大門,發現依然上鎖,只得打破窗戶躍出。安全通道內當時黑煙滾滾,期間他還聽到一聲爆炸。

“我應該是第一個(破窗跳出室外的人) 。 ”車允武說。

起火時間大約在凌晨6點左右。一車間一位女工告訴財新記者,當時她正偷偷用手機上網聊天,剛發完一個“嗯”字,就聽到人喊快跑。之後查看聊天記錄,時間是6時7分。

廠區聯通外界的九個出口,只有四個可以正常通行,其中只有一個位於二車間附近。緊鎖的安全門,堵住了慌亂的工人們的逃生之路。多位逃生者確認,起火點在一車間更衣室方位。有人也在一車間屋頂見到火光,並聽到刺拉拉的聲音,疑因電線短路起火。廠長蔣鐵由曾領人舀水救火,但沒有效果,反喪性命。工廠里用來製冷的液氨在火災中泄漏、燃燒並引發爆炸,幾分鐘後,濃煙與烈焰將整個廠房吞沒,外人再難進入。

隨後的一個小時內,附近居民聽到了十幾聲爆炸。一位退伍老兵告訴財新記者: “最響的三聲,像82式山炮的聲音那樣響。 ”6月3日凌晨,米沙子鎮刮的是西南風,火借風勢,勢頭難擋。來自國家安監總局的消息稱,截至6月4日晚8點,事故當天刷卡上班的395名工人中,確認死亡120人,77人受傷。

這是中國近十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火災。

絕望逃生

不少工人已逃到了各個大門邊,卻逃生無路——大門是緊鎖的寶源豐于2009年9月建成投產,是一家以飼料、種雞養殖、雞雛孵化,肉雞放養回收、屠宰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

工廠大院緊鄰102國道,在米沙子鎮中心往東約2公里處,坐北朝南,主要有三處建築——辦公大樓、職工宿舍和廠房。食堂位於辦公樓和宿舍中間,每天早上5點鐘準時供餐。

住宿的工人大多早晨4點半起床。

通勤工人則可乘坐工廠班車過來——他們大都是附近村民,近的兩三里地,遠的二三十里路。

由於生鮮產品要及早供應給市場,屠宰行業的工作時間比較特殊。凌晨5點半左右工人們便陸續進入廠房。在更衣室換上工作服後,打卡,進入操作車間。班長點名,安排好當日的任務後,一天的勞作就此開始。工人們站立在生產流水線兩旁,將傳送過來的肉雞屠宰、分解、包裝。

兩個車間內分別有循環鏈條,上面掛著雞。一車間負責殺雞、脫雞毛、刨內臟、洗雞血; 然後,鏈條轉到預冷池,宰殺好的雞從鏈條上卸下,預冷後重新掛到轉往二車間的鏈條上。二車間工人負責分割,分為脖架班、鏈條班、腿班和翅班。

車允武因為在二車間工作已近兩年,熟悉地形,反應也迅速,破窗後成功逃生。但大部分二車間員工沒有他那麼幸運。就在車允武逃出去不久,二車間連接安全通道的三個門便因火勢太大無法通過。人們只能向北,經冷庫逃難。

大火同時導致了停電,摸黑出來的工人們,也在擁擠中引發踩踏。

25歲的袁岳平剛來不足十天,還不熟悉出口位置,他很幸運地尾隨同事經冷庫逃出,稍作鎮定後,和車允武跑到被封的安全門邊,準備救人, “肯定好多人就在門口堵著呢” 。

一位目擊者告訴財新記者,發現失火後,保安隊長冷雪飛拿著一把大錘過 來,把安全門打開。車允武等人剛把門口的五六個人拉出來,火勢和濃煙讓他們無法繼續入內救人。

“肯定有什麼東西著起來了,如果只是紙啊、被褥啊衣服什麼的,肯定沒有那麼快。我當時知道,再稍微往裡面一點兒,就能多拉出來幾個人,都在通道里堵著呢,就是進不去。 ”車允武說。

事後,有目擊者告訴媒體,更衣室的櫃子都是木制的,廠房各個工作區域之間用苯板和玻璃框隔開。苯板外層是鐵皮,裡面是泡沫,屬於易燃品。工廠里用來製冷的液氨也在火災中泄漏、燃燒並引發爆炸。幾分鐘後,濃煙與烈焰將整個廠房吞沒,外人再難進入。火苗騰起四五米高,現場濃煙滾滾,寶源豐的廠房變成一片火海。

不少工人已逃到了各個大門邊,卻逃生無路——大門是緊鎖的。

據逃生的車允武、劉雲波等多位工人介紹,工人從南面的兩個入口進入車間,開始工作後,二車間南面的入口大門會被鎖上。一車間南側、東南側的兩個大門,因為緊挨配電室,為了方便機修人員進出,所以長期處於開啓狀態。

一車間東側靠北有個小門,圍欄沒有完全封閉,可容員工進出。冷庫北側的後門,事發時並未關閉。

冷庫東西兩側是兩個進貨卸貨門,為了防止冷氣外泄,平日處於關閉狀態。

二車間西側大門為產品鏈條末端的成品出貨門,經常關閉。安全通道西面的大門,是專設逃生安全出口之一,但常年緊閉。

四個關閉的門靠近二車間,事實證明,雖然一車間燒毀程度遠重于二車間,但二車間工人死傷情況遠比一車間嚴重。二車間的幸存者,大都是通過北側的冷庫後門逃出。一車間的員工相對幸運,附近有四個出口可供逃生。除了後來折返回去救火或取物,以及年紀太大、腿腳不便的,基本都已順利逃出,冷庫車間的工人多數順利逃生。

致命鏈條

消防能力不足 - 缺少救災經驗 - 危險物品管理不嚴 - 企業消防通道、消防措施不到位—應急訓練不足為什麼廠房要長期緊閉部分逃生之門,尤其是二車間西側的出貨門及逃生通道西側的安全門?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正式調查結論。撿回性命的工人們對財新記者表示,這麼做可能是為了防止工人隨意進出,方便廠方管理。

死里逃生的車允武說, “這邊工作制度比較嚴,除了預冷池的工人,其他兩個車間平時上廁所都要跟班長打報告。 ”劉雲波也佐證了前述說法, “我原來也在二車間,但有尿頻的毛病,後來申請調到了預冷池那邊。 ”米沙子鎮有限的消防能力,也成為此次災難被人們詬病的原因之一。米沙子工業集中區盡管升級為省級開發區,但畢竟只是從農業鄉鎮開始急速工業化的,消防能力遠遠跟不上現實需要。

據逃生的工人回憶,6時30分許,有人撥通了米沙子鎮消防火警電話。大約7時許,終於來了一輛小消防車。 “澆起來跟撒尿似的,眼瞅著這邊澆水,那邊火又起來了。 ”多位目擊者稱,第一輛“小消防車”開始救火的時間,大概是早上7時20分。

官方的消息稱,6時40分許,德惠市消防大隊接到了報警電話。隨後,40 名官兵駕駛8台消防車由德惠南下趕來。

6時44分左右,接到報警的長春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又調集臨近轄區14 台消防車趕來支援。

目擊者證實,7時30分到8點間,大型消防車及救護車才到達。消防隊伍最先搶救的是一車間。此後的數小時內,102國道上,從長春增援的大型水罐消防車飛奔往米沙子鎮;一輛又一輛的120急救車,則從米沙子開往長春市區。

中午11時許,大火才完全被撲滅。

更缺乏的是還有救災經驗。在廠房東面的工地上,當時停放著幾台挖溝機。

彼時,沒有人想到它們能起到什麼作用。

事後,有附近的村民說, “如果救援時有人開挖溝機,把廠房那些關著的門抓開兩個洞,困在裡邊的人估計都可以出來了。 ”前來救援的消防官兵,當時似乎並不知道廠區還有危險的液氨。6月3日上午9時過後,消防車仍在滅火的同時,前來支援的警察才將警戒線拉到了離廠區有200多米遠的地方。10時許,下風口的附近村民被通知注意疏散。

火災過後,經長春市官方證實,火災現場一共有13個液氨罐,裡面共裝有50噸液氨。火災發生時,有一隻液氨罐泄漏,剩餘12個罐中還有47噸液氨。

對於寶源豐的廠房,官方的初步結論是,企業消防通道、消防措施不到位;廠房建設材料幾乎都是可燃物質,火災隱患大。

實際上,寶源豐的廠房車間曾兩次起火。大約在2010年,寶源豐發生了第一起起火事故。一位曾在該廠二車間打工的周邊村民說,當時他們發現黑煙,接著就停電了。往外跑的工人們被班長叫回來幹活。後來電來了,有人過來維 修,但廠里沒有告知起火原因。第二次是冷庫起火。據冷庫車間主任陳應龍介紹,在2011年左右,因施工隊裝修時不慎失火,但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依據大型液氨製冷的相關安全規定,液氨製冷設備必須全天候巡檢,但據工人反映,寶源豐並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定。陳應龍對財新記者說,廠房車間禁止吸煙,違反者罰款,視吸煙位置的危險程度,罰款金額也不一樣。氨氣則有管製冷的人專門負責。

前冷庫員工柴進也確認,對於冷庫的液氨管道,他們並沒有每天檢查的習慣, “如果哪裡製冷出了問題,製冷的人肯定會去查,所以也沒有必要(每天檢查) 。 ”造成重大傷亡的另一個原因,與進廠打工的農民沒有相關的消防應急培訓有關。據幾位進廠多年的老員工介紹,寶源豐從未進行過消防演練,只是因為日常工作中鏈條、刀具鋒利,容易傷人,常提醒注意這方面的安全,並為職工買了意外傷害險。

一位冷庫車間女工向財新記者介紹,當時和她同一車間的工人不少都已經跑到室外,但因為錢物未隨身帶走,有人又折回廠房,被困喪命。事發後,一名員工跑出來後感嘆, “我手機還在裡面吶。 ”旁邊的人罵道, “命保住了就不錯。 ”還有不少人因返回救人或救火而死亡。寶源豐的工人多數來自周邊農村,不少都是夫妻、姊妹或婆媳等一起進廠。

有一位女工返回去找姐姐,再也沒出來。

二車間主任顏君本來也跑出來了,後來又跑了回去,有人說她是去找自己的母親,也有人說她是去救別人。災難過後,她的丈夫陳應龍悲慟地說, “她是去找

死!”

未了

“農民沒有地種,只能打工,這個廠(寶源豐)相對已經不錯了”原系德惠市最大鄉鎮的米沙子鎮,1994 年被確定為吉林省“十強鎮”綜合試點鎮。2005年8月被劃入長春市寬城區,但除了土地規劃、審批等少數權限,其他多數行政職能仍由德惠市代管。為了將米沙子鎮建成長春市未來工業發展的外延地,成為長春市周邊的衛星城,2006年前後,米沙子工業集中區成為省級開發區。

在“加快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實現雙項一體化,打造長春市衛星城”的目標下,米沙子鎮有5個村、22個自然屯、2639戶農民的土地被徵收。

2008年,寶源豐被作為招商引資項 目引進。這家公司的關聯企業,系遼寧省開原市開原勝利牧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是遼寧鐵嶺人賈玉山、 張豔春夫婦。2009年建成投產之後,寶源豐同時獲得吉林省“百強農產品加工企業” 、長春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

對於周邊的村民而言,這家工廠的待遇還算不錯, 每個月能拿2000多元錢,而且從不拖欠工資。

2013年3月,寶源豐再次大規模招工,這吸引了周邊不少村民前來應聘。不少人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對此, 《吉林日報》的報道稱, (農民) “樂得合不攏嘴” 。

“農民沒有地種,只能打工,這個廠(寶源豐)相對已經不錯了。 ”一位寶源豐員工說。依據官方材料,寶源豐為當地直接和間接安排就業人員可達1500人。

寶源豐為通勤工人提供早午兩餐和班車,住宿的人管三餐和住宿,分別在工資基礎上按照每天1元和2元的標準扣錢。火災發生前近一段時間,工人大都是每天早上5點左右開始吃早飯,5點半左右開始進廠殺雞。

火災之後,120條生命,再也沒能走出寶源豐的廠房。

6月4日上午9點,沒能找到家人的死難者家屬們,堵住了102國道經過寶源豐的路段,只允許救護車通過,要找領導要個說法。

此前,為了平復死難者家屬情緒,“職工家屬接待處”已在火災現場不遠處的一座廠區設立。吉林省官方宣稱,將對每位死者家屬都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開展家屬安撫、撫恤政策落實、解決困難等工作。

當日下午,收治傷員的各醫院門口,貼出了傷員名單及傷情。隨後,DNA 檢測和失火原因調查工作也陸續展開。

6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新華社的消息稱,會議認為,寶源豐“6 · 3”特大火災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教訓極其深刻,將徹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規嚴肅 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6月6日,吉林省官方通報,寶源豐禽業公司董事長賈玉山、總經理張玉申已被刑事拘留,企業賬號已被查封凍結。

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確定火災事故善後和賠償事宜。當天上午,由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樑任組長的國務院調查組正式成立,並承諾事故原因調查確認之後將及時向社會發佈,事故的相關責 任人也將受到嚴肅處理。

如今的米沙子鎮,依舊籠罩在一片悲傷之中。6月5日下午,寶源豐工廠大院外的路邊草叢中,前來祭奠的人們留下的花圈,跟附近執行任務的警察們留下的飯盒、水瓶、塑料袋等物夾雜在一起。工廠旁邊500米處的空地上,還扔著幾件逃生工人丟下的衣服。

廠房外的102國道邊上,仍有三三兩兩的男女走走停停。不少人眼圈通紅,凝望著廢墟,一陣唏噓。

一些劫後重生的人,仍不失東北人樂觀粗獷的本色。在廠外看見對方,打招呼的第一句話便是 : “我還活著吶!

現在再見你們,特別親。 ”本刊實習記者林綺晴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9

如何擁有引爆用戶貢獻內容的三板斧,不讓社區變為死亡之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052.html

【導讀】如果沒有用戶貢獻內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無生機。創業公司要想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平台,就必須緊緊抓住內容創造者,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

昨天的案例《對話王珂:PC是流量為王,手機是產品為王》,引發了不少人關於移動互聯網打法的吐槽。有刀友說:他說的的,1/3是干貨,1/3是錯的,1/3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錯的。 宗旨,這是你不得不看的三句移動互聯網的狠話:1、手機不是試驗田,而是PK主戰場。2、凡是不以用戶體驗出發的手機APP都會成為耍流氓行為。3、移動電商的最大痛點是用戶的個性化難題,商戶的流量魔咒難題,不要考慮淘寶封殺與否,而要考慮能否深度搞定用戶與否!你夠狠嗎?

今天說說UGC。用戶貢獻內容(UGC)一直是個燙手山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網易的跟帖文化,唱吧的分享極致。當然更多的是失敗案例,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坑裡,運營難度和壓力太大。但是,一個社區如果沒有UGC也是死亡之城。

如何引爆UGC的能量?看到一個國外一個創業顧問的經驗,很給力,能很好的回答這三個疑問,就擁有了引爆UGC能量的3板斧:

1、比起現有的平台,你的產品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能讓用戶更好地創造內容?

2、平台上產生這些內容之後,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篩選內容機制?

3、除了自我表達外,平台上還有沒有別的激勵?

=======活躍之城的分割線

像Dribbble/Instagram/Vine等創意類內容平台都採用典型的UGC模式,但怎樣才能打造一個比較良好的用戶貢獻內容的系統引擎?Sangeet Paul Choudary是專欄作家,也當過一些創業公司的顧問,他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用戶貢獻內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無生機。內容創造者則是平台上很重要的角色,創業公司要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平台就需要做好三件事:1. 弄清楚這個平台上的內容創造者的動機是什麼; 2. 製作一套體系和規則去迎合這樣的動機,給他們激勵;3. 儘可能地擴大內容貢獻者的數量。

從產品角度看,以下就是可幫助形成平台式思考的六個維度:

一、你的產品是只有工具還是只有社區,還是兩者皆有?或者說,你是提供易用的工具還是為這些內容創造者帶來觀眾?(是Tools還是Pipe?)

Tools: 如果工具好用的話,可降低生產內容的門檻,可幫助好作品的產生。比如 Instagram 就讓照片拍攝和處理變得簡單很多,而像 Vimeo 則為用戶提供了存儲高質量視頻的服務。

Pipe: 有些平台為內容創造者提供渠道,幫他們找到受眾。比如 Dribbble 上就匯聚了大量的設計師,大家就可互相瀏覽作品並討論。

Tools+Pipe: 最有競爭力的平台可能就是那些既提供工具也形成社區的。比如 Instagram 在提供好用濾鏡的同時也有了圖片為主的社交網絡,這也讓 Instagram 取勝了過去只提供工具而沒有社區的應用Hipstamatic。而最近 Hipstamatic 也推出復興之作Oggl,也是 Tools+pipe 模式,你可調用社區裡其他用戶的濾鏡來用於自己的照片。

在唱吧之前也有一些「手機 KTV」類的應用,但它們就是單純的工具,並沒有社區。做 Tools+Pipe 的唱吧的成長性就比其他玩家要好得多。

二、 比起現有的平台,你的產品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能讓用戶更好地創造內容?

網絡服務的切換成本是相對較低的,用戶不會死認一個選擇。在這種情形下,能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的平台會更具吸引力。比如 Twitter 的模式就在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現在發推的人比寫博客的人要高出好幾個量級。

Twitter 不僅是提供了易用的工具,它還在幫這些內容創造者找來觀眾,也就 Tools+pipe 的形式。Instagram 也是類似的。

三、平台上產生這些內容之後,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篩選內容機制?

在平台產出內容之後,內容策展和篩選就該發揮作用,畢竟你需要區分出哪些是很水的內容而哪些是干貨。一般內容篩選和策展有以下三種模式,而規模化的平台普遍都把這三種方式綜合利用:

靠算法:這種就是靠一定的規則和算法去做內容策展,比如所謂的熱門排行。但它也會給下面將提到的社會化策展和編輯推薦這兩種方式特定的權重。

社會化策展:這是現在幾乎所有平台都在使用的。平台會提供工具,讓用戶可以參與到內容篩選的過程中,比如可以轉發、標記、Like、贊以及投票等等。內容列表則是更深一層的內容策展,它可找到內容間的串線,比如知乎的收藏夾或是豆瓣裡的豆列。

編輯精選:雖然大家都希望整個系統能夠自動有序地運轉。但在產品早期,平台沒有太多內容貢獻者,整個系統沒跑起來,編輯力量是重要組成,承擔助推器的角色。

四、熱點榜有無清晰的規則,是否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登上熱榜?

在你開啟這個平台之前,最先要瞭解的就是用戶產生內容的動機。自我表達和曝光通常都是動機之一。但是,一個平台也得有策展和篩選機制去區分優質和平庸的內容,並且登上熱榜會帶來更大的曝光度。在這兩個因素存在的情況下,你得讓用戶知道這其中的規則是什麼,給大家平等的機會。

就像很多站長都會研究 SEO,為的就是能在搜索結果裡排個 」 好名次 「。但如果某個搜索體系裡它沒有明確規則的話,那用戶會對此困惑並不會再花時間去研究它。類似熱門榜裡就是呈現 」 獲得轉發最多 」 的內容就算是比較明確的規則。

五、除了自我表達外,平台上還有沒有別的激勵?

雖然說自我表達以及在平台上收穫社會資本 (如粉絲) 已經是很大的激勵,但是,如果一個平台還能提供其他的激勵那它就會更有競爭力。比如說創意設計類社區不少,但下面兩個就很有自己鮮明特色和競爭力:

Threadless: (內容貢獻者的)自我表達+(圍觀用戶的)社會化策展+潛在金錢收益。(它是一個T恤設計社區。如果你的圖案得票最高的話,就可把它印製成t恤並出售和參與分成。當然它現在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展到別的商品類別了。)

Dribbble: 自我表達+社會化策展+可接觸到高質量的工作機會

六、 你能不能把普通用戶也轉化為內容創造者?

90-9-1 法則說明了內容貢獻者總是佔用戶群體裡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智能手機和產品體制設定其實都是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內容貢獻的有利因素。

一個可持續可規模化的平台它在早期就是要努力地找到那些內容貢獻者,有了內容之後會吸引 」 普通圍觀用戶 「。一旦這群用戶達到一定量級後,就得有重要的一步,即儘可能把這群人裡的一部分也轉換為內容貢獻者。如此下來才能有良性循環。

但話說回來,受眾和內容貢獻者間也是有雞 – 雞蛋問題。如果沒有聚集受眾,平台上用戶缺少交互,用戶貢獻內容的慾望也會變小。社區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做起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7

傳統發行渠道的消亡,是紙媒死亡的前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614.html

盛夏的北京,紙媒行業卻散發著冬天刺骨的極寒,蔓延到繁華街道、尋常巷陌。往年白天折射著陽光,晚上有點點光芒的報亭已淪落到靠賣水、飲料、電話充值卡來勉力維持的境地。那些隨處可見鏽跡斑斑、鋪滿塗鴉的廢棄報刊亭告訴我們:中國紙媒的寒冬一天冷似一天;那些在報刊亭中堅守的男男女女們的游移目光告訴我們,一個行業正在急速下滑。

如果你還在報紙工作,趕緊考慮一下跳槽的可能性吧。雖然中國還沒發生美國《新聞週刊》、《個人電腦世界(PC World)》、《德國金融時報》等著名紙媒停刊的標誌性事件,但那只是維持的表象,這種麻木的鈍痛對你未來的傷害更大;如果你還有身家壓在報刊發行的生意上,趕緊想辦法脫身吧。當報亭上時尚類雜誌不贈送禮品就一本也賣不掉,當攤主無奈地接受購買者對售價僅4元的當期《讀者》、4.5元的《知音》討價還價時,你似乎已無法等到這個行業的復甦。

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一直是紙媒行業最主要的基地。最高峰時,中央級部門就出版有報紙220種。而作為首都街頭的名片,北京的報亭在2008年奧運會前後達到了鼎盛時期,遍佈全市的鋼結構報亭風格統一,美麗大方,色彩明快。銷售著550多種期刊和110多種報紙,總數量超過了2000個,無疑是中國報刊亭領域的標竿與晴雨表。

然而因為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門戶網站、網絡視頻、微博、微信的相繼崛起,導致了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雜誌的衰落。即便是曾經的第一大媒體電視為例,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40歲以上的消費者成為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

雖然網絡對於紙媒的衝擊是普遍的全球現象,但在中國,由於知識產權與版權保護的現實環境與條件,紙媒的處境更為尷尬,這尤其表現在幾大綜合新聞門戶網站的強勢地位上。本來,由於特殊的國情,中國政策並不允許中國的商業門戶網站自採新聞,並對新聞來源作了嚴格的限定。商業門戶網站沒有採訪權,只有編髮的權利。然而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獨有的門戶網站借助強大的平台力量,很快在新聞傳播中佔有了優勢地位。幾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從紙媒攫取寶貴的新聞內容與信息資料。許多媒體人慨嘆:網絡異化了中國大陸的紙媒,紙媒是用自己的內容資源喂養大了網絡門戶媒體——自己所屬行業的掘墓人。

內憂外患之下,紙媒的寒冬到底有多冷多漫長,已經不僅僅是媒體圈流行詞「報紙死亡」那麼簡單。筆者走訪了北京各區的多家報刊亭,切身體會到了紙媒的窘境。2013年北京的報刊亭日均營業額較去年下降超過50%,而報亭從業人員對行業前景的絕望,就像曾經的打字員與Call台傳呼員,這是一個即將消失的職業。

2013年以來,北京各報刊亭營業額均再創新低,日均營業額100元左右,即便是位置甚佳、人流量不小的核心地區,日營業額也不過300元左右。某些位置相對較為偏僻的報刊亭,日營業額甚至低於100元!報刊亭的主要收入早已不是賣報刊,而是依靠飲料、零食、電話充值卡等維持。即使在人流高峰期,各個報亭的常態也只是偶爾會有一名老年男性購買文摘報,更多的人只是購買飲料、礦泉水與充值卡。

報刊雜誌利潤微薄,各報攤售賣最好的是《環球時報》、《北京晚報》等價格極為低廉的報紙。一份報紙的利潤只有2分錢,一本雜誌賺不到1元錢,報紙雜誌本就是薄利多銷之物,日均營業額僅100元,其利潤讓人無法想像。

無利不起早,微薄的利潤讓大量的報刊亭相繼關門。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每一家報刊亭附近都至少有一個競爭對手退出,而多個受訪業主也計劃在近期轉行。

當問到報刊亭慘淡經營的原因時,業主們表示「主要還是受到了網絡的衝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獲取信息」而報刊亭比較穩定的消費群體是老年人和中小學生,但他們消費能力有限,20元以上的雜誌極少購買,甚至連購買4元的《讀者》都要討價還價。

慘淡經營之下,紙媒轉型,傍上網絡勢在必行。但紙媒的轉型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化,默多克旗下眾多報紙在數年前就轉向了互聯網,甚至與蘋果公司合作,IPAD推出定製版報紙,但在苦心經營後依然以失敗告終。

中國大陸的紙媒在應對網絡衝擊方面乏善足陳,更多地是只建立了一個官網。相比之下一些境外傳統媒體在網絡化生存方面取得了成功,重視年輕讀者的興趣與關注點,電子訂閱戶數的不斷上升,實現了更快捷、更方便地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精彩內容。這些媒體以傳統品牌為平台,重新定義了傳統紙媒網絡化的方式、時間和互動形式。

由此可見紙媒網絡化轉型並不是簡單地建個網站,將報紙雜誌上的內容搬到網上就萬事大吉了。紙媒必須確定「數字優先」的發展戰略,以數據庫營銷為基礎,整合紙媒的內容優勢與網絡的渠道平台優勢,注重與讀者的互動性,才能實現「記者+小編」式的網絡和紙媒的成功跨界。

由於紙媒的衰退和網絡的興起,對於廣告主而言,報紙廣告不再是必需品,他們更需要的是整合了紙媒、網絡的一套整合營銷傳播。隨著媒體的碎片化,單一平台的傳播已經過時也不在有效。因此,從銷售層面而言,紙媒如何能打破部門限制,實現整合銷售也關係到報紙能否走出寒冬,因為紙媒的主要收入就是廣告。但由於銷售部門牽扯了太多利益的歸屬問題,如何解決整合銷售所產生的利益糾葛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