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莞模式走到頭?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5578&time=2011-07-30&cl=115&page=all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符燕豔 實習記者 呂凱霏 林浩植

 

  7月下旬,南方酷暑,具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南方城鎮——東莞,陽光普照。但對於生活在這裡的商人和工廠老闆而言卻如臨嚴冬。在金融危機的衝擊後,他們苦熬數年,前面仍不見曙光。

 

2011年7月14日,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韓國老闆跑路,工廠將倒閉,工人無奈捲鋪蓋走人。方光明/CFP


  就在一兩個月內,兩家具有數千員工規模的廠商相繼倒閉。亦有更多不知名的小企業悄悄關停。由此引發東莞企業重現2008年「倒閉潮」的熱議。東莞官方這邊廂急於闢謠,稱不存在「倒閉潮」,那邊廂卻也難掩焦慮,稱現在「更困難」。

  「2008年金融危機,只是外部市場惡化。而如今,外部市場未見好轉,國內成本大幅提高,東莞面臨雙重打擊。」東莞一名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說。

  東莞的產業形態,既是出口導向型,又以中小企業為主力軍,對外部環境變化最為敏感。對企業主而言,經營上起起伏伏已是常態。有人想著:「熬過了 這段時間就好了。」不但要熬多久,他們心裡無底。亦有人選擇撤離:「這已經不是用一般意義上的經濟調整週期可以解釋了,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東莞到頭 了。」

   以東莞為代表的低端製造業產業被逼入轉型期已無懸念。業界掙扎將難以避免,營商環境的徹底變更亦被迫切期望:「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當的發展環境,而不是中國特色的發展環境。」

雙重打擊

  表面上,東莞官方數據暫未體現經濟的巨大波動。據東莞外經貿局數據,其關停外資企業數量處於正常水平,上半年共關停266家,同比減少11家。並由此得出結論,「未發現企業大量倒閉。」

  但這並不意味著東莞企業的生存狀態樂觀。距2008年已經過去三年多,但在東莞廠商看來,金融危機並沒有過去,國外國內經營成本的雙雙上升,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快倒閉了。我的客戶倒了,三個月的貨款回收不了,又要墊錢給供應商。」一名電器行業外貿公司的老總說。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受訪廠商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當前困難的直接原因是國外市場惡化,國內成本上升。

  東莞是外向型經濟體,其產品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銷往海外。據東莞外經貿局數據,今年1-4月,東莞出口總額為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9.5%。

  然而,外經貿局的一名官員絲毫不感安慰。這些出口數據具有一定滯後性,而外經貿局監測到的一些先行指標已出現惡化。該局調查顯示二季度以來,超過30%的企業表示訂單下降,原因是「歐美市場經銷商庫存大量積壓,現在正處於去庫存化的狀態」。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也指出,東莞外部環境表面比2008年穩定,但背後有著不穩定的因素。「歐美經濟離復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將 直接導致東莞的加工出口企業接不到訂單。」即使接到訂單的,也未必是好事,「訂單的價格不僅上不去,還有可能下降,且訂單主要是三個月的短期訂單居多,長 訂單減少。」

  而經營成本的持續上漲令東莞企業雪上加霜,甚至導致企業有訂單也不敢接。受訪者普遍指出,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加上匯率因素,今年以來, 企業經營成本普遍上漲30%左右,而跟石油、棉花有關的行業,其原材料成本上漲100%。「東莞製造業的利潤也就是5%左右的水平,成本一上漲,大部分企 業基本是零利潤或虧損,即使接單,也只是為了勉強維持生存。」

  與此同時,企業回籠資金速度普遍放緩。一名東莞當地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老總表示,「以前回款一般是三個月,現在是六個月,以前是現金,現在是票 據。總的週期可長達九個月。」林江指出,回籠的資金用於經常性支出(如支付給原料供應商),由於利潤較為微薄,又不能獲得銀行信貸,企業基本上沒有錢去做 新的訂單。

東莞模式末路?

  理論上講,生產成本上漲,可以通過產品漲價的方式轉移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但在東莞這個「世界工廠」,企業卻是有苦難言。正是東莞傳統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模式,令他們面對外部環境時,陷入被動局面,並越陷越深。

 

無論如何,以東莞為代表的低端製造業產業被逼入轉型期已無懸念。圖為東莞一家玩具廠,工人分類包裝生產的蠟筆。於連/CFP


  「東莞企業以來料加工型為主,兩頭在外,原材料掌握在外國人手裡,漲不漲他們說了算;銷售市場也同樣掌握在外國人手裡,降不降也是他們說了算。」上述電器行業外貿公司的老總顯得非常無奈。他指出,低價訂單你不做,自會有人來做。

  一名在東莞經營十幾年的台商也深有體會。他曾經是一家電子製造廠的股東之一,於去年底便賣掉了工廠的股權,轉戰深圳發展第三產業。「我們的利潤,從最初的30%,下降到15%,再降到5%甚至是零利潤,別說漲價了,幾乎產品每年都是在降價。」

  在林江看來,東莞現在面臨的困境,正是由於加工出口本身的競爭力不強,勞動力價格上漲,加之外商討價還價,且面臨著越南、印度、柬埔寨低廉勞動力所帶來的競爭,「這些因素都壓迫著東莞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林江說。

  面對困境,企業的選擇則不盡相同。

  一種比較突出的觀點是:東莞模式已經到頭。持有這種看法的廠商不少。「不敢說東莞會就此沒落,但它的頂峰早已過去。」上述台商指出。他選擇了撤離。他的說法是,「不賺錢的生意,可以做一段時間。但現在到了谷底,必須要止損。」

  對於以東莞為代表的加工貿易模式,他說道:「以前,我在華強北(註:位於深圳的全球電子產品集散地),看到一群群的『螞蟻貨軍』,很感動,覺得中國在崛起;可現在再看,想到美國有條有理的貨運物流模式,想著中國憑啥能趕上人家?」

  據其透露,他認識的台商約30%已撤離東莞,約有一半心裡想著撤離。一名商業銀行東莞分行的職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過去東莞的塘廈是台商的聚集地,「現在整個都撤出去了」。

  但亦有不少企業認為東莞模式雖然艱難,但仍可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們原來那種方式,還是可以繼續維持和發展下去。」上述電器行業外貿公司的老總說。為了掙扎圖存,他採取的做法是減衣縮食。「裁減外籍員工,換更簡陋的辦公室,賣掉汽車等。」

  一家東莞企業的管理人員指出,現在大家考慮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一些企業為保證資金鏈鋌而走險,「去貸一些高利的款。」但是,「如果訂單收不到回報,就會虧本,甚至倒閉。」

  官方的數據更為支持後一種選擇。東莞外經貿局數據表明,超過90%的企業明確表示希望紮根東莞。同時,上半年雖有外資企業關停,但亦有外資企業 進入,新簽項目846宗,同比增加過半。據外經貿局的官員透露,之所以有新增投資,主要是日本核洩漏事件的影響,令一些日本廠商做出轉移。

  不過,幾乎所有受訪廠商都指出,願意留在東莞的一個前提,「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當的發展環境,而不是中國特色的發展環境。」一名廠商稱,如扭轉目前這種被動的現狀,中國的外部環境必須改善。

癥結待解

  在廣州泛珠三角城市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王廉看來,目前困境背後仍有正面意義。他指出,前述出口先行數據增速放緩,顯現出來的其實就是東莞經濟結構性調整的趨勢。

  對於廠商的撤離和倒閉,王廉認為,國際上企業的死亡率通常為13%-15%,香港在轉型前更是達到了18%。「相當大一部分企業應當被淘汰掉, 不適應的企業應該考慮轉行。」東莞市發改局副局長王釗鴻也稱,即使是倒閉的企業也可說是升級轉型的一部分,適應不了市場而被淘汰屬正常。

  事實上,多年前東莞官方和企業主都已經將產業轉型提上日程,企圖避免目前這種困局。提出的思路,或轉內銷,或做品牌,或做研發,方向明確,也用心良苦。前述東莞外經貿局官員表示,近期的調查已表明,轉型越早的企業受影響越小,經營狀況越好。

  從量化指標上看,東莞目前有外資企業1.3萬家,加工貿易型大概1.1萬家。以前約有6000-7000家屬於「三來一補」型企業,不具備法人 資格,只有車間概念。現在這類型企業數目已降至3000-4000。由車間企業轉型法人企業,註冊為有限公司形式,企業能更好轉向內銷,發展自有品牌。這 也是政府層面對轉型的一個重要定性衡量。

  資料顯示,1998年前,東莞的GDP和廣東省的南海、順德、中山相當,而2010年,東莞的GDP幾乎相當於三個地方的總和。而現在,作為農村城市化典範的東莞,加工業發展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依靠外單拉動發展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已經進入到平穩期。政府沒有必要以出口量來衡量經濟增長。」王廉說。

  但在實踐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轉型都面臨重重困境。林江便指出,在政府層面,鎮一級政府與市政府對轉型就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鎮級政府而言,轉型是可轉可不轉,因為企業轉型將有可能帶來勞動用工、土地租用的減少,對當地的餐飲也有影響。

  轉型也不只是東莞一地之舉。以轉向內銷為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成本很高, 林江說,地方保護主義(非關稅壁壘)、配額等問題都需要解決。此外,國內的稅、費都很高,流通環節相當複雜,加上政府成立的獨家代理公司的擠壓,轉為內銷並不是那麼容易。

  來自企業界的反饋更為直接:「轉型不了,沒人才與資金呀。原材料與核心技術都控制在歐美手中,不是由中國說了算的。轉型不過是專家理論,需要50年。」一名受訪者不客氣地說。

  上述台商也指出,早在五年前利潤被削薄時,台商便有轉型動力,但發現不可行。其一,「東莞沒有研發人才,如果有,我們也願意將台灣的研發基地搬 遷到東莞。」其二,「東莞乃至國內,營商環境太差。除稅收高外,每個政府部門都可以找你收錢,收費名目諸多。以前利潤高,跟他們分享無所謂,但現在利潤這 麼低,根本就沒法打點他們了。」其三,「政策不透明,不敢投資更新設備,數千萬元的設備投進去,不放心。」

  基於此,他指出,企業手裡有錢,寧願投資中國的房地產,外資企業也這麼幹。 他甚至提出「企業空心化的現象很明顯」。

  政府導向和職能的修正,成為企業界和學界迫切的訴求。王廉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對於企業升級轉向,政府應該只管兩頭:高端的一頭是想辦法提升創意和技術,低端的一頭管民生,如企業倒閉以後對於工人討薪和再就業的處理。

  他提出,政府應當加強風險管理,通過委託第三方諮詢機構對市場進行摸底調查,對整個城市的行業、企業進行評估,以確定重點監測的企業對象並公佈 這批目錄,同時要實現從政府管理向社會管理的過渡。政府還應當成立三個基金,分別是轉移升級基金、扶持基金(扶持向新行業發展的企業)和市場引導基金(通 過資助、委託第三方諮詢機構發現有增長點的新的行業方向,為企業提供引導方向。)

  一名台商則認為,政府應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改善東莞的經營環境。「如果轉型有利可圖,企業自然會想辦法轉型」,他說,「刺激內銷市場不是長遠之策,2009年刺激了一次、2010年又刺激,現在已無成效。要想有個長遠的發展,政府必須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7

浪花淘盡 東莞依然燦爛?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6%B5%AA%E8%8A%B1%E6%B7%98%E7%9B%A1-%E6%9D%B1%E8%8E%9E%E4%BE%9D%E7%84%B6%E7%87%A6%E7%88%9B/

演化生物學領域的名著《雀喙之謎》,講述一對普林斯頓大學夫妻檔教授,花費畢生精力守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研究促成達爾文導出進化論的一群芬雀。書中高潮,是1983年的「超級厄爾尼諾」。該年空前充沛的雨水,誘發出史上最瘋狂的繁殖季。芬雀瘋狂地進食、繁殖,原本一片荒蕪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四處都是初生雛鳥的啾啾聲。當降雨量、食物供應量回到正常水準,過剩的芬雀族群開始快速崩潰,島上隨處可見「餓死骨」。

狂歡的盛宴結束之後,大自然接續演出的物競天擇,是殘酷又寫實—如同最近幾年廣東東莞三萬名台商的處境一般。在1990年代至今,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已不復,加上歐美外銷市場也榮景不再,雙重煎熬之下,「外來製造商⋯⋯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東嶽實業董事長葉春榮,兩年前擔任東莞台商協會會長任內,在內部刊物寫著。

珠三角是「世界工廠」大趨勢的第一波受惠者,但隨著中國製造優勢不再,廣東各地都出現了關廠、裁員、生產線往內地各省轉移的失落景象。繼續留戀珠三角的港商與台商們,則面對轉型與升級的挑戰,如果跨越不了這門檻,訂單就會被東南亞更便宜的工廠給分食。

的確,目前整個珠三角正在產業升級,耗工、高污染的產業都不歡迎。不過就是八、九年前,深圳特區政府裡頭都說:我們可以沒有龍華鎮,但不能沒有富士康!但現在,富士康也不是那麼受歡迎了,只能到鄭州、成都、重慶尋求溫暖。

前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指出,「中國政府現在面對的大問題是:轉型不成功,經濟就會垮。」他強調,過去對製造業來說,享有低勞工成本、低利率、低匯率、幾乎沒有環境成本等好處,但現在對港商、台商來說,製造業肯定萎縮,沒有什麼好搞了。

好比30年前,台灣也是全世界雨傘、鞋子、成衣的代工重鎮,但在中國崛起後,許多留在台灣的工廠怎麼辦?他們勢必要用更新的技術、更強的研發,來留住歐美大客戶的心,積極掌握更高端的產品與零組件代工訂單,這樣才能預約下一個十年的利潤榮景!同樣的戲碼,如今也以東莞為中心,輻射擴散在整個廣東省上演。

從深圳羅湖火車站搭乘廣深和諧號火車,只要20分鐘就到達東莞樟木頭。過去十多年,火車站是樟木頭吸引外資一個最令人心動的條件。樟木頭火車站是廣深高速鐵路、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和莞惠公路、東深公路的交匯點。在還沒有設立東莞站前,樟木頭和石龍是東莞的兩個大站。對於香港人來說,樟木頭是下火車的第一站。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因此吸引了很多港人來此投資、置產,樟木頭也因此博得「小香港」的美名。

「最初我們考察的是汕頭,但路程太遠了,要十幾個小時,太累。而到東莞,從深圳過來連堵車算一起只要三、四個小時,」童裝品牌小豬班納創辦人、港商良發集團董事長張良勇回憶說。他最初考慮在深圳寶安設廠,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來到東莞樟木頭,碰巧與當時的鎮委書記坐上同一輛計程車,書記聽說他要找地方落腳建廠,建議他到樟木頭看看。最終決定在樟木頭落腳,最吸引他的理由,「就是這個火車站。」

至今由於業務壯大,良發集團已經更名為香港恆生基業集團,旗下有超過十個子公司,除了擁有小豬班納、珂尼蒂思等服裝品牌外,還涉足房地產市場。但如今不是所有到樟木頭投資建廠的港商,都像張良勇這麼幸運,世界最大的玩具代工企業之一合俊集團,就在金融風暴中倒下。尤其珠三角來料加工產業投資條件惡化,很多港商都離開樟木頭了,關廠聲不絕於耳,也有一批又一批打工仔選擇離去。合俊倒閉時,有超過7000名員工突然失業領不到薪水的消息,傳到了樟木頭每一個員工的耳裡。「當時員工情緒有波動,我們只能儘可能地跟他們解釋,公司貨單、價格沒什麼大的變動,讓他們安心做下去,」張良勇回憶說。

港人的撤資、外來人口的離去,小香港已不復以往的繁華熱鬧,2012年底還傳出樟木頭鎮因負債16億人民幣無法償還,「政府破產」的新聞,迅速傳遍了全中國。根據《東莞日報》統計,目前東莞有超過300個村落與鎮市「收不抵支」,佔全東莞將近六成。

曾經星光燦爛,如今的景像有多失落?在台商密度最高、往日以燈紅酒綠的「台灣一條街」聞名的厚街鎮,尤其明顯。從廣深高速下交流道,還沒進入厚街鎮區,一大片破敗工廠令人怵目驚心,上面貼著:「廠房出租」,那是一家早已人去樓空的台商鞋廠。據說這家老牌鞋廠已轉進內陸。這種或因遷廠、倒閉留下的空廠房,在厚街隨處可見,周邊則伴隨著髒亂、蕭條的街道,和殘破的「桑拿」、「KTV」霓虹招牌,像是風華已逝的酒家女。這些景象,也吻合之前「一個月倒80家鞋廠」、「十多個鞋老闆集體跑路」的傳言。

不過,同樣在厚街,沙漠中長出了鮮花。來到厚街最大台商—廣澤汽車飾件的廠區,看到另一個光景。去年剛建好的氣派新總部,廠內高度自動化的產線,由機械人手臂靈活的從工具機中拿出、運送以廣澤擁有的特殊技術印刷的仿木紋塑膠件。這些毛利高達三成以上的高檔飾件,接下來將出現在豐田、本田的高級車的車廂內。

《雀喙之謎》主角葛蘭特夫婦發現,從厄爾尼諾的淘汰賽倖存下來的芬雀,有著與一般芬雀迥然不同的「贏家特質」,例如喙嘴較小、體態較靈活等。同樣的,在東莞,面對這個外銷市場陷入衰退,中國勞力成本又年年飆高的「新常態」,猶能因應自如的,則是一批「新品種」港商與台商。廣澤董事長余澤民,便是此間代表。余澤民辦公室牆上雖然掛了張裝了框的聘書,說他是台商協會厚街分會的「名譽會長」,但不喜應酬的他,其實極少與其他台商往來。「他們是希望跟官員談判的時候,我也一起去比較有份量。」

還有一點,其他台商招呼客人便是一句:「來喝茶吧! 」接著便泡起老人茶邊談邊聊。今年41歲的余澤民則說:「要咖啡還是可樂? 」然後自顧自地打開一罐可口可樂往嘴裡灌。「泡茶?太花時間了。」雖然當日一路忙到下午2點,余澤民才有空草草扒個便當充飢。但見到我時,他卻是精神抖擻,對自家公司、產業未來都極為樂觀,「情勢一片大好啊! 」余澤民的年紀在台商算年輕,但論資歷絕對資深。

他十多年前就來到厚街,在他大哥的禮品筆代工廠負責烤漆。幾年之後就自立門戶,以他拿手的精細表面處理技術,在大哥公司對面創立廣澤,切入當時還方興未艾的中國汽車市場。拿到東風汽車的一筆訂單時,他還不滿30歲。余澤民的轉行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距離東莞半小時車程的廣州,在本田、豐田、日產等三大車廠競相設廠後,竟然短短幾年躍為年產百萬輛汽車的華南汽車重鎮。廣澤因緣際會之下,成為這日本三大車廠的高階零件供應商,跟著日系車廠的中國業蹟一同高速成長。

前中華汽車總經理、現從事創投的黃文成便認為,以目前年均20%到30%的高速成長,廣澤的規模可望在幾年之後超過台灣最大的汽車零組件集團—年營收超過200億元的東陽集團。2012年底,廣澤得在台灣證交所以「F-廣華」的名稱成功上市,從創立到上市只花了短短13年。這在余澤民所從事的噴漆、塑膠射出這類最傳統的「黑手」行業,可說是項壯舉。他還成功從外銷轉內需,打入世界級大廠供應鏈;這兩件事當中任何一件,無數台商前輩努力多年仍無法達成,余澤民卻在短短幾年間一一做到,讓不少年紀多出他一、兩輪的東莞資深台商,都相當驚嘆。

但這個眾人眼裡的「幸運兒」,這幾個月,卻反常的皺著眉頭,待在廠裡與幹部招開小組會議,有時一天就在生產線旁站上幾個小時。原因是,年初東莞市政府公佈,5月起,東莞每月最低薪資將漲到1310元人民幣,上漲幅度高達19.3%,讓不少台商都嚇了一大跳。「壓力大了! 」聽到消息的余澤民尋思。因為受去年保釣事件影響,日系客戶銷售大跌,至今元氣未復。

過去中國勞動者在市場上沒有議價能力,勞動者所得遠遠比不上GDP增長,反倒是企業利潤比中國GDP上漲的多。對台商來說,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勞動力相對短缺的狀況已經爆發,從五年前的沿海地區短缺,演變為全國性短缺,這跟台灣在1980年代碰到的狀況一致。

短期內整個供應鏈勢必無法調價;飆高的人力成本,看來得自行吸收了。生性樂觀的他,打算自己想辦法突破困境。「沒有關係,有壓力才有動力!」於是,過去專注業務,多數時間花在拜訪車廠客戶的他,從3月中旬開始,每天早上8點,便和生產線工人一起上班,親自進生產線,用學自日本汽車業的「現場改善」(Kaizen),從生產流程的點點滴滴改進,擠出生產力。兩個月下來,他信心十足,估計塗裝、塑膠射出各產線的生產效率,各可提升兩到四成。

「我應該下半年會交出很驚人的業績。」這也是以余澤民為代表的這些「新生代台商」的特色,他們賺的不是「機會財」,而是「管理財」。遇到經營上的挑戰,便捲起袖子,親自到第一線解決;不會投機取巧、想找關係,讓政府官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了台商之外,港商也在積極找出路。天虹玩具執行董事邱天明經營玩具代工事業30年,美國孩之寶是他的大客戶。過去,他是合俊的下游外判商之一,也就是說,合俊接到大訂單後,會分一部份給他來做。金融風暴來襲時,合俊其實沒有大幅虧損,每個月還有1、2億人民幣生意,最終是黑字倒閉的。邱天明透露說,合俊經營團隊在上市後,荷包現金滿滿,志得意滿也不認真經營玩具本業,後來聽信顧問公司饞言,做了一個錯誤決定:到福建開採銀礦。這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錯誤決策。不僅把公司現金流用罄,合俊甚至還把該給供應商的貨款,也全部挪用了。

合俊倒閉後,東筦各地政府,只要聽到有工廠一個月沒發薪資,立刻就派人來查廠,風聲鶴唳的程度,大家都很緊張。往往是聽到一間工廠有問題,周邊供應商立刻派人去圍廠。如果是台灣人開的工廠,立刻把工廠幹部軟禁,台胞證押下來,不讓他們出境,直到台灣老闆來解決問題為止。以東莞長安來說,當時甚至有工人跑到市政府前,舉白布條抗議工廠惡性倒閉,要政府懲治黑心老闆,甚至還有到高速公路上,把路都堵住、不讓車通行的。

但合俊也製造了機會。原本合俊的小型供應商,像是天虹,開始學著直接跟歐美客戶直接面對,承接原來的這些訂單。雖然壓力變大,也要學著去瞭解歐美客戶細微需求,但他們也因此學到了更多,也因此活下來了,規模開始竄升。

邱天明手上把玩著的寶劍玩具,這兩年在歐美市場非常受歡迎。他透露說,為了找到不會造成小朋友傷害的原料,他還去跟製鞋工廠討論很久,最後才調和出新的橡膠原料,做出這把寶劍。他自豪地說「原本他們都要倒閉了,是我救了他們。」

的確,製鞋、製傘、成衣,這些必須人工、必須擇水草而居的傳統產業,是最早一波在東莞被淘汰出局的玩家們。他們有的往內陸省份、遷,有的往越南、印尼走,有的乾脆不做了。

如今在東莞行走,明顯可以感覺到台商地位的江河日下,現在連出租車司機都敢帶點挑釁的問道,「台灣人現在好像不大行了? 」最具象徵性的,莫過於目前東莞第一高樓—樓高68層、高289公尺的「台商大廈」(正式名稱:環球經貿中心),即將被對面預計兩年後完成、338公尺高的「莞商大廈」超越。

如從深圳搭出租車到東莞市區,勢必會經過一條綠帶包圍的氣派八線大道,這條「東莞大道」,一路直達東莞的商業中心東城區。到達時,迎面而來的,便是高聳入雲的台商大廈,其弧形的外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台商大廈」的源起頗為戲劇性。一開始,只是時任東莞台商協會會長、現任台企聯會長郭山輝號召會員集資興建的台商會館,後來計劃越滾越大,還得到東莞市政府大力支持,變成了一棟耗資10億元人民幣(郭山輝個人出資過半)、樓地板面積相當於台北101四分之三的東莞新地標,也成為台商在東莞政商影響力的新見證。

但興建「台商大廈」計劃一宣佈,便傳出東莞當地民營企業憤憤不平,要讓外界知道,東莞不是只有台商。於是,包括當地著名房地產、酒店、製造業等23家「莞商」,合組一家開發公司,拿下台商大廈斜對面一塊土地,要蓋的「莞商大廈」,目標只有一個:要比「台商大廈」高。

原本預計2010年底完工的「台商大廈」,雖然主體結構早已完成,因為金融風暴、消防檢查等種種原因,完工時間一延再延。東莞台協常務副會長翟所領表示,台商大廈會趕在今年10月29日、東莞台協20週年慶典啟用。翟是內定的下任台商協會會長。

說起「莞商大廈」,翟所領略帶無奈,「我們也不能不讓人家蓋啊! 」但他接著強調,台商大廈的綠建築設計,比「競爭對手」來得先進。「高沒有用,我們的大樓會呼吸,我們的樓,十年內一定還是東莞最好的。」

樟木頭過去最盛時,是整個東莞的地產龍頭。尤其房價只要香港的十分之一,讓港人趨之若鶩,一窩蜂的跑進來搶房。香港的地產商也順勢進駐,找地建房,樟木頭因此建起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天際線變得很有港味。當時香港人買地,一買就是一整個山頭,十幾個地產商一起進來炒,大家都興致勃勃,也把房價都炒起來了。

1990年到1995年,港人在樟木頭買了4萬套房子,平均每個週末,有6萬港人乘火車進來遊玩。他們紛紛用香港買一個洗手間的價錢,在樟木頭買了三個房間的樓房。

現在香港人少了,香港地產商更少了。只有不到30%的房子,是外地人來買的,貴的別墅,都是本地人在買。甚至在樟木頭市區內外,因為有香港建商資金撐不下去,可以看到好幾處爛尾樓,成了都市景觀毒瘤。鼎盛時期大大小小超過1000家工廠的樟木頭,保守估計數量如今已經縮水大半,外來人口約減少了三分之一。小香港確實黯然失色了。

無論如何,港商、台商在東莞不再優越,已是不爭事實。去年底出爐的2011年廣東最大100家企業,東莞首次入榜的兩家公司,東莞三星視界和東莞創機電業,一家是韓商,一家是本地陸商,規模都超過包括金寶、寶成在內的東莞「大款」台商,更可看出大陸企業的勢力快速成長。但無論如何,翟所領認為,台商最艱辛的局面已經過了。雖然中國經濟狀況不佳,但歐美經濟已經步入復甦,由於東莞台商仍以外銷歐美為主,「因此今、明年只會更好。」

觀察香港股市中的「東莞三寶」,世界最大運動鞋代工廠—寶成旗下的裕元、世界最大高級女鞋代工廠—興昂、世界最大家具製造廠—郭山輝的順誠,也可得到類似結論。三家公司的股價,在過去半年間,分別漲了三到五成不等。香港DBS證券分析師Galant Ng便寫著:「儘管我們認為距離歷史高點還有一些距離,但我們認為對順誠控股而言,最壞已經結束。」

然而,隨著景氣回春,這些僱用數萬員工、一路拉拔東莞茁壯成長的大型台商,也開始和工資飆高的東莞說再見,低調地將產線遷到人工較便宜的湖南、廣西等鄰近省份。例如,極為低調、專門代工Prada、LV等高檔女鞋的興昂,雖然遷廠動作較同業寶成為慢,但現在正積極擴充廣西、湖南和印尼等地新廠,並在東莞關閉部份產線。根據Vickers證券,位於大嶺山鎮的東莞老廠,在2011年還佔到興昂七成產能,但在今年底將降到五成。

在此同時,另一波寧靜革命正悄悄進行。1980年代最早一波來到東莞打天下的台商,現在多數已年過60,到了交棒接班的關鍵時刻。尤其以製鞋業最多。寶成集團董事長蔡其瑞長女、現年34歲的蔡佩君,剛在去年接任寶成集團副董事長兼CEO。這位擁有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碩士的天之驕子,上任不久,便「杯酒釋兵權」,逼退不少資深老臣。

「很殺! 」一位寶成前主管搖頭形容。這位老臣感嘆,儘管蔡佩君接班後,也積極到工廠第一線巡視,表示關心;但其實更關注的是南山人壽的投資,甚至台中的土地開發。「她們的思維已經與上一代大不相同,鞋業本業對她們來講沒有那麼重要。因為金融、房地產更容易賺錢。像華一銀行,輕輕鬆鬆就賣了200多億元。」

類似蔡佩君的案例,此時正在東莞陸續發生。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鞋二代台商」,多半有亮麗的海外學位,觀念新潮。一旦接棒,處理不好,便與老臣甚至其他家族成員發生衝突。不久前一個中型鞋廠甚至鬧到東莞廠和越南廠從此切割。更重要的是,這些二代台商,多數對於治安不佳的東莞普遍缺乏認同感。

如今東莞為了轉型發展高科技行業,每年都提撥7億人民幣以上預算,供企業專案申請。但每年卻都花不完,因為留下來的企業,都做低端生意,轉型不易,高科技行業在東莞真正深耕的也不多,因此形成了一個斷層。

以前在東莞,工廠裡放眼望去,都是女性作業員。現在,年輕女生都不想灰頭土臉的待在工廠裡,個個都想做服務業。這是東莞的現狀,不論你是香港人、台灣人,肯定都聽過很多類似的辛酸血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34

東莞制造業面臨危局:折射創新企業對傳統制造業的倒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183.html

i黑馬觀察到,中國經濟的轉型,創新企業對制造業的倒逼,多重困局讓制造業舉步維艱,而這些危機都在東莞這個倍受爭議而制造業又空前發達的地方爆發。東莞,濃縮了五年來,中國制造業的變遷史,凸顯了中國經濟體系的變化――創新,將倒逼傳統制造業!2008年的金融危機,東莞的制造業,十停去了三停,產業工人一年中喪失160萬人,但東莞仍然維持著龐大的制造規模。事實上,2008的危機,只能算是一場急病,來得快,去也快,真正令企業難受的是現在,以及將長期需求不暢的未來很多很多年。簡單講,這一次,是一場慢性病,無法治愈,只能靜養。東莞的制造業規模,將會持續縮減。不必要驚慌,事實上,浙江區域比東莞難受得多,溫州的打火機,十停已去八停。未來幾年的東莞的將會如何?1、制造業的小微化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當老板的時代,制造業的門檻已經變得很低,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以及技術門檻較低的領域。原先有規模的這種類型的制造業,將難以為繼。2、企業的數量將大幅增長,但制造業的規模將大幅縮小。現在,跟任何一個老板談未來,沒有一個希望把企業做大,最多是想把企業做強,知識產權受到空前重視,產品創新也被倒逼不得不提上日程。低端加工業的小微化將化解供應的矛盾。3、外資將持續看空中國制造,規模化制造業將持續縮減規模及數量。除了歐美資本的回流,臺資及港資本就是低端制造的始作俑者,將會大批量倒閉。臺資曾經在07年空前地達到60萬家(全國),現在只剩35萬家左右,未來或許10萬,或許5萬,臺資在大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港資更不用講,比臺資更不如,管理能力低下同時制造水平更加低下,加上港人較臺灣人懶散,所以將來是全軍覆沒的概念,這里基本不用再談港資。外資的撤離帶來的是配套企業的大量倒閉,比如合俊玩具的倒閉或者金臥牛的倒閉,都連帶拖累數百家供應企業或倒閉或縮減規模。現在在東莞,最便宜的是二手機械,CNC,註塑機,火花機,磨床銑床都是最便宜的時候――要創業來東莞,這個時候是進入門檻最低的時候。4、出口受阻。事實上東莞制造甚至中國制造,所堆砌出來的出口數據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制造的產品走了一趟海關,然後得出的數據,真正的國內企業出口量,事實上很有限的,東莞制造中的本土,出口能力十分弱小,甚至不值一提。5、內需持續擴展,東莞獲益不多。企業小微化將壓低制造利潤,國內工資將持續上漲,消費能力有所增加,因為產品價格的再次下探,將令消費能力提升,所以國內需求會有一定程度上漲,但東莞制造得益不多。比如網購所涉產品,東莞獲益的將基本集中在數碼產品,但又遠遠比不上深圳。至少東莞基本沒有開發能力。6、企業轉型難上加難,並不占據產品創新領先水平的東莞基本無法突圍。所以未來,東莞制造將風光不再!但制造業規模仍然較大,盈利能力持續低下,創新受阻。(i黑馬:在一個以創新為經濟驅動力的國家,制造業的衰落是一種必然。在未來,制造企業只會淪為創新型企業的下線。i黑馬觀察到,很多創新企業已經用數據化等方式去控制制造工廠,讓他們成為滿足自己的各種設計需求的代工地,而不是像前30年那樣,成為制造工廠的承銷商。制造工廠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流水線”,設計、品牌、流程將完全被創新企業牢牢控制在手中。私家裁縫創始人鄒好運對i黑馬描述了這種未來:現在的很多工廠就相當於在為我們服務。以前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和設備,但是現在我的工人越來越少,我直接把工人派到別人的工廠,包一條生產線進行生產,成本就更低了。一般工廠產能過剩,而且那些品牌訂單又不足,所以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因為有大量數據,未來我們不會只有一個生產車間,一個工廠,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工廠。比如說這個工廠適合生產這種版型,那我就會把這種版型放到這個工廠生產。以前我們有自己的設備的時候,一年的設備維護費就很高,而現在我們通過在別人的工廠里包一條生產線,用他們的設備進行生產,就省去了很多費用。在他們現有的生產流程上,我們只需要增加裁剪的環節。所謂剪裁,也就是數據傳輸過去之後,我們按照數據進行剪裁。)舉一些實際的例子:A、前幾天去一個朋友那里,他專收二手設備,意外的發現,他的氬弧焊機堆滿了一個倉,足了一百七八十臺,都是日立松下林肯及三社,問他怎麽搞了那麽多,他說現在倒閉的企業太JB多了,收都收不過來,問我要不要,1000塊一臺,自己拿去修,或者拿兩臺同型號的去拆機組裝一臺好的出來,壞的還給他買廢鐵。我說你自己拆,變壓器也值1000多了,他問誰要,堆在這里要付房租。無語了,原先一臺最便宜的松下,也要2.5萬,原來三社林肯這些,沒三萬四萬下不來。B、另一個朋友,專搞法院拍買的整廠設備,上個月收了一個註塑廠42臺機,250T的20多臺,300T的10幾臺,200T以下的有幾臺,350T的有幾臺,原來這些設備全新要值1300萬,拍賣價格100萬拿到手,平均一臺4萬元的價格往外賣,一周之內就處理完――創業的人大把人,原來在註塑廠里當師傅的,租個小門面,可以放三四臺機,就開始創業了,所以機臺非常好賣。前幾天跟他去看一個港資廠,800多臺註塑機,連同原料1500余萬元(現價打7折),總共3000萬出售,要現錢,他自己沒那麽大實力,沒收,被一群廣東佬組合起來收購了。原先這800臺註塑機投資超過1.8億。C、從前每個鎮都有數家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現在基本已經很難見到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僵屍工廠現在也不少。一個朋友做塑膠原料,前幾天被港資客戶告知工廠難以為繼,所欠145萬被要求按3折還款,同樣的經銷商有300多家,涉及貨款4000萬元,去到工廠處理,設備已經被法院查封,這個老板還算有良心,沒有跑路,積極配合處理後續資產,工人的工資及村委的房租以及政府要收的各種稅費是不能拖的,只能坑供應商。D、用工量持續降低,臨時工、暑期工對象用工量加大。原因是定單不穩定。E、廠房分租的越來越多。D、房地產繼續成為支柱,政府樂此不疲的開始打“三舊”改造的主意,目標對象基本都是工廠,特別是有價值地段的工廠。這在靠近深圳的幾個鎮尤其明顯。騰籠換鳥壓根就是個笑話。搞地產能換什麽鳥進來,換的只是一些鳥人進來。F、今年下半年經濟有些許回升,但整體來說仍然十分困難。深圳廠往東莞搬遷的多,制造了投資蒸蒸日上的傳奇,實際這是深圳房租大幅上升的必然結果,情況更令人擔憂。但深圳即便這樣仍然較有活力,深圳人才密集,山寨能力強,創新能力也不差,所以仍有活力。但深圳是職業環境最差的一座城市,所有去深圳的人都想著人生的奇跡,所以只要能夠撈到機會,立即想著價值最大化,這方面體現在企業的人才流動性大,技術幾乎無保密可言,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在深圳基本就是狗P,我認識一個老板做太陽能控制器,嵌入式芯片是這里面的核心部件,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幫他寫的,這個老板可憐到每一次拿芯片都自己晚上12點以後到我朋友這里來拿,怕人跟蹤,至於快遞什麽的,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一個芯片,也要自己上門來拿,他怕他的業務員及技術員知道供應商,分分鐘自己跑出去搞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他說他只需要賺三年就夠了,以後再不開工廠,他的產品早就有人盯上,只不過這個芯片的程序――我的這個朋友在嵌入式芯片的編程方面在深圳絕對是頂級的,一時沒有人能夠破他的程序――其實呢,他用匯編編的,現在這些剛出道的軟件工程師恰恰不懂匯編,東想西想以為這里面有什麽高深莫測的東西。這就是深圳的職業環境,看看艾默生就知道,這家公司里出來的人,辦出過百家搞變頻器的企業,直接把普通低功率變頻器的價格拉到底――這行業也沒得玩了。華為是做系統集成,所以被人模仿也不會產生什麽影響。應該說深圳公司的開發能力在國內還是第一流的。哪怕山寨,現在也越來越有水平。G、如上所說,東莞的大多數公司都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制造,未來公司小微化會進一步阻止創新能力――沒有團隊組合怎麽創新?任何一項產品都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識,不是一個人坐在屋里想就能夠把全部事辦明白的。現在要養一個技術團隊,好難啊。我同學的企業,173號技術人員,每年光薪水要2400萬,七七八八每年要花掉4000萬。幸好他的產品已經做到國內一流,年銷售額也差不多達到4億,尚能支撐。小微企業是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實力去支撐創新的,華為開的價碼就算是應屆生萬元月薪,放到小型企業哪里付得起。所以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不大。H、創新的另一個風險是職業道德,我的一個朋友,開發一款產品,試驗成功之後,開始寫專利,等他把專利文件遞上去,以為沒什麽問題了,過兩個月去查詢,發現與他一模一樣的權利要求,產品說明,就是一樣的專利文本,而且寫都是他自己寫的,在國家專利網上被公開了,一下傻眼了,被福建的一個人率先申請了,經一調查,竟然是在申請準備期間辭職的一個技術人員,讓他十八歲的兒子作為權利人申請的。把他眼都急綠了。後來他仔細留下了這個人的工資記錄,當初的勞動合同,以及後來詢問這件事情時候的電話錄音,等到專利生效之後,要打一場官司。這就是我們的職業環境。幾乎已經無語了。人與人之間更加缺乏信任感,尤其是企業在下行環境當中的時候。老板對員工,員工對老板,均缺乏信任,企業可以做大做強的時候,員工與企業之前是可以有信任的,這個階段就比較難。這樣的從業環境,也同樣令制造業難以為繼。J、人工成本仍然不斷提升。在東莞,現在一個普工,包吃住沒有3000,基本上是沒人給你幹的。加班固然是較長一點時間,但即便每天八小時五天工作制,你不付出2500以上同樣沒人給你幹。身負一點技術的師傅、工位操作工,5000是最基本的。至於管理人員,這不好講,你工位操作工拿5000,管理人員該拿多少?沒8000你管得住這幫人?更重要的是:普工工資肯定還要上漲,這是根本沒辦法的。我常說,現在幹制造業,比在老家種地都不如,每天早上醒來,一兩萬就不見了,工資,房租、水電、稅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單做完了,下一單在哪里。養幾個業務員,但凡是建立了好的關系,自己一腳把老板踹了。現在二手設備到處都是。制造業,不要說東莞,整個國家,都會面臨一場很大的危機,我涉身其中,了解較多,以我體會,看待東莞的前途。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天涯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3

對2014的臆想 東莞周散散

http://xueqiu.com/1118502510/26800232
作為一個入市近六年的投資者來說,這幾年著實不易!作為一個看好中國,並踐行長線價值理念的投資者來說,這幾年就更為不易!

相較去年年底定下的目標,今年再次沒有完成。雖然今年交出的成績和大盤指數差不多,但確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沒有太多值得說道的地方。一直以來,堅持持有優質標的、崇尚價值決定價格、講究逢低介入的策略在今年再一次落敗!今年是垃圾年、題材年、趨勢年,價值投資在今年幾乎全軍覆沒,包括這幾年牛氣衝天的白酒、醫藥、消費都紛紛走下神壇,黑天鵝不斷。

對於我的選股方式、投資理念、投資邏輯,我已窮心竭力地摸索了好幾年,我認為思路已非常情晰,邏輯也愈加嚴密,對於預設的目標我認為一定會達到的,需要的只是時間。

曲折的2013年,對於重倉題材股、垃圾股、小盤股、創業板的投資者,今年是超級大牛市,不需要任何大邏輯,不需要講估值(今年講估值就輸在起跑線上嘛),看著趨勢,順勢而為就行了,今年一定不會太差。除此之外,今年的A股市場還是淚水多過汗水,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來沒虧錢就算不錯了。對於這個市場,我目前真能想明白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還持續有投資價值且當下又嚴重低估的行業只有金融、地產、白酒了(註:白酒是今年暴跌後才進入我的標的行業,前兩年老覺得不便宜),其它的我真是看不透、看不懂、沒重點研究或不在我能力之內,也許他們中間未來會出現很多偉大的公司,但那不是我的菜,我看不清,我也不介入。我一直固執地認為,作為長線投資者(哪怕短線客,只要你不離開這個市場,最好要有長線視角),所選標的一定要在未來一二十年內有強大的投資邏輯,另外當下一定要足夠便宜才行!當然有些行業、公司確實不錯,但太貴了,哪怕未來他們真能連續10年複合增長50%以上,但我現在還是不太敢信,因為這個概率是千分之幾的,我等凡夫俗子,真不敢奢望能有這個法眼!我雖然這些年做得不太好,但我堅持做我能力範圍內的東酉,其它的我堅決不重倉,堅守底限、嚴防風險,我失去的只是一兩年的時間,但沒輸本錢。在這個思路下,我堅守我看得透的行業及標的,當然這些大板塊沒有機會,我的業績肯定是出不來的(也許是本人功力不夠,價值挖掘能力還不行吧),但這與我的邏輯及我的研究沒有關係,我只要真正弄清楚金融、地產、白酒為何這些年沒有機會,或他們未來到底有什麼風險或機會就行了,當前的成績不是我最看重的,未來才是!

今年創業板、小盤股的牛市,趨勢市,也是結構分化最嚴重的一年,我一直在反思今年這個行情背後真正的邏輯和支撐點。後面發現還是有其深厚的底蘊所在,我當初沒有足夠重視,當然也沒逮到(我的邏輯也輪不到我逮到),這證明還是我的思路或能力不夠,有些事沒徹底想明白而已,當然這也確實不是我的菜,這個錢也確實不是我能賺的。當然,我不是說重倉這些股的投資者思路有問題、不是價值投資,相反我更尊重他們,他們看到了屬於他們的機會!在這個市場都是用贏利來說話的,市場是永遠是無錯的,賺錢是硬道理,我沒賺錢,那不足的是我,我該反思,我該學習。也正基於反思,我理出了這背後的邏輯:1)今年是改革之年、轉型之年,轉型無牛市,那證明只有結構或局部的行情;2)今年同時是調結構的一年,資金不可能太寬鬆,僅靠存量資金是不可能發動大行情的,因此注定是中小板的結構性行情;3)新股停發,對中小板是最有利的,沒有活水進來,中小盤籌碼有相對有稀缺性;4)從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基石就是市場化,這對民企或中小企業是利好,他們終於名正言順,預期有機會分食以前壟斷的市場;對於國企而言則是分出利潤、破除壟斷的顧慮;5)今年是新任領導者上任初年,一切都懸而未決,方向不明,不可能有大行情,大資金袖手旁觀,池子裡也只有小魚小蝦活蹦亂跳了;5)地產調控不斷,銀行利率自由化讓這兩巨頭的投資預期降到了冰點,這兩大板塊沒有機會,藍籌也就成了「難愁」!

不管怎樣,今年反正過去了,今年失利的原因也臆想出來了,那明年又該如何佈局呢,也該規劃一下吧,權當再次臆想。

也許明年比今年好不了多少,至少按順勢而為的思路從趨勢上最直觀的分析能得出這個結果。也許大盤明年再熊一年,再跌個10%,基本上是創了A股歷史以來開天闢地的熊市記錄了,也真正的連續N年熊冠全球了!但對我又能怎樣呢,連續幾年了,一年比一年極端的行情,我不照樣還活著嗎,也沒虧什麼本金,從來沒幹題材、中小板、創業板、垃圾股,不也活下來了嘛,該幹嘛幹嘛,短期的淺套,稍微波動一下就自己漲回來了!幾年了,我總結這種逢低介入優質股票的策略還真出不了問題,我現在越來越淡定了,認為成功已是必然的了。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如果在劣勢時用防守能阻擋你的任何進攻,且無論你使出何等絕招也攻不下來,那最後必勝的一定是他,因為不敗就等於必勝!至於啥時我的春天來臨,這是無法預估的,但一定會來!我當前能做的就是設好足夠大的安全邊際,加強風控,逢低不斷地配上我想要的優質籌碼,然後要做的就只有:忍耐+等待!

至於我為何選擇金融、地產、白酒為主力呢,下面再說說我的理由,有些以前在微博及雪球上也碎片地談過,這裡再整理一下:

這三大行業目前是極低估值的,無論是PB、PE都低極了,古今中外同比也低極了!且未來的ROE及行業增長都能想清楚的。你別說我用這些指標太低級甚至土掉渣了,對我來講這幾個是最實際、最靠譜的指標了,關鍵是你能否看透行業,如果一個行業都看穿了,財報都弄清楚了,未來也弄清楚了,這幾個指標就是最終的結論,相當於體檢時測的血壓、血糖、血脂一樣,足以讓你依此判斷出一個標的是否足夠便宜及優質了。

首先說金融吧,我主力是持有銀行,也有些中國平安,中國平安40塊以下當枕頭睡就行了,沒必要討論了,只談下銀行。銀行當前最大的擔憂是利率自由化,作為中國這樣的大國我們可以參考美國自由化的過程,他們中間確實死了一大批銀行,但你看哪個大行、優質銀行是在自由化那時死的,那時死的都是些小蝦米而已,自由化後美國的大行、優質銀行都漲了十幾倍到幾十倍,最後到2008年因次貸盛極而衰。中國離美國的2008至少還有30年的路要走,但中國人這次確實被次貸嚇壞了,這是這些年來銀行、地產股走勢羸弱不堪的核心原因,但在2006-2007這些可還是中國標竿式的價值藍籌,怎麼幾年時間讓人們的看法徹底逆轉了,其核心原因還是大家在用次貸危機對號入座!但中國畢竟是中國,現在所處的進程及時點與美國08年完全不同,因此當所有人認為有風險,那當前一定是沒有風險;真正的風險來了,一定是所有人都認為沒有風險!這在歷史上被證明太多次了!關於金融股的其它細節不多闡述了,大家有空去看下雪球@釋老毛的觀點吧,這傢伙對金融股的投資邏輯講得入木三分。

再說下地產。目前關於中國地產泡沫的論述是上至黨中央下至販夫走卒,空前絕後的全民大討論!中國人對地產泡沫的擔憂,一個來自上世紀80末的日本,另一個還是美國次貸,但地產泡沫在中國被預警十多年了,一直沒見破,反而越炒越高、越炒越實!那當前是否真是最後一棒呢,就像李超人說的是最後一個銅板了呢?做地產股首先要確認好這個行業目前是否是健康的,還有沒有持續發展的空間,這是做這個行業投資最大的邏輯所在!那有空請你先去系統研究下@任志強、王健林、@余英@陳寶存、秦虹的觀點吧,這些人我認為都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肚子裡確實有乾貨,要數據有數據要案例有案例,觀點對比古今中外、全面而系統。我總結認為:三四線有一定風險(但可控),局部有供過於求的問題,但稍長時間都能消化,一二線問題更小,特別一線城市那是鐵板一塊,否則也不要什麼限購加限貸了(只要有這個政策存在就證明是供不應求的)。從當前所有的行政政策去分析,實際都是與控房價背道而馳的,你仔細去想想,政府這隻手實際上是在幫著房價越調越高、穩健增長,避免大起大落!現在前沿觀點甚至認為這是政府最希望的結果,否則地方債、民生保障、經濟轉型誰去支撐?!房子甚至是分配和剝削廣大高淨值人群的最佳的手段(兵不血刃、自願奉獻啊),75%的房價變成了稅金回流政府手中,政府依靠這個工具少花了幾十年的努力和積累,由全國的富裕人群自掏腰包幫政府去幹政府想幹的活,這是中國城鎮化如此快捷的根本原因!目前貨幣仍維持兩位數的超發,農地流轉、集約發展、保障農戶利益,又會讓徵地成本暴增,另外像北京目前推出帶大體量自住房的地塊,純商品房面積佔出讓地塊不足25%,但開發商承擔了所有另外75%的自住房免費建設任務,一切都靠那25%的商品房來支撐,以後純商品房的房價將會高得不可想像!這是為何三中全會後,純商住地價如此飈升的核心因素!我堅信一切價格最終是由地價及供求決定,現在政府卡住供給,且越卡越少(一線確實用地緊張),供給越緊,價格越高,只能漲,甚至暴漲!未來只能向高房價投降,沒有別的出路,一線的房價不是普通人玩的,是全國的高淨值人群的遊戲!你別用當地的房價收入比去估一線的房價是否過高,這犯了形而上學的基本錯誤,中國的一線房價要按全國最富有人群的平均收入去比房價才行,你見過北京的房子只有北京市的人買嗎?另外,貴也有貴的好處,董潘不是說房子貴了,交通問題也就解決了!房價低的城市確實沒競爭力嘛,證明沒吸引到高素質、高收入人才,所以說低房價城市丟人!對於沒錢的,以後有廉租、公租、保障房嘛,這能讓所有人都有房住啊,非常不錯了!最終,肯定是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銀行對地產放貸也已釜底抽薪,二套已是七成首付,地產泡沫就做實做死了,這才是符合政府及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且能保證金融穩定!另外房價穩健的上漲,經濟繁榮持續,保障及民生有錢支撐,經濟順勢完成轉型,這是最完美的結局。因此,地產股我認為優質龍頭及一二線城市有海量土地儲備的公司,這些都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你也許會說,短期可能會漲,但地產做不成百年老店啊,遲早崩盤啊。我也思者了這個問題,一線龍頭像萬科、保利這種企業,越有危機他們份額越大,比如格力、美的、海爾,如果不是家電行業的殘酷洗牌就不會誕生出今天這類優質的企業,地產行業的集中度這些年也愈發明顯地在大幅提升,證明行業肉搏早已開始,哪怕未來地產業務整體萎縮,那優質的地產份額也未必萎縮,他們在這麼大的總額裡再維持幾十年高增長也不是問題,他們能不斷地吸收兼併,最終形成寡頭壟斷嘛(參考香港、美國樓市發展),因此我認為這些優質地產企業未來不僅不會亡,相反將會越活越滋潤!另外再講一個邏輯,格力的市值已超過萬科、保利這類企業了,從邏輯上來講這不會太長久,同樣是龍頭企業,地產龍頭的市值一定會遠超電器龍頭,按一間房一個空調或一件電器算,房子值多少,電器值多少,現在不是本末倒置了嗎?!你可能還會說電器可以做全球的生意容易成為國際化的大企業,地產走出去很難。你去看下王石說的,美國的項目比中國更易操作,人家太規範了!地產走出去沒想像那麼難,而且萬科不是已經走出去了嗎?因此,我認為優質的地產企業活100年是小CASE,總之我認為我們有生之年要看到萬科、保利被滅掉太難了!

再說說白酒。我的投資思路是逆勢的,因此說的都是今年暴跌的,肯定也不受大眾待見的,但我就喜歡這些,這時才是大潮真正退去了,看誰裸泳沒穿內褲的黃金時點。我一直用這個思路指導投資,做真正人棄我取的事。當然,別人恐懼我貪婪的話人人都會講,但事臨頭能知行合一的又太少了!另外,逆勢投資也確實有一個問題,就是短套是避免不了的,但短套一年能贏後面十年也是個划算的生意。白酒的長線邏輯不用多講了,網絡上太多高手講過了,@董寶珍@但斌 的資料很詳細,講得太透了,去看他們的博客吧,雖然人家腰斬了,但堅信他們以後能賺大錢的,當然前提是現在要能挺住!白酒的未來是很明晰的,用很簡單的邏輯就能判斷出來,比金融地產的邏輯清楚多了,也沒那麼複雜,一想就能想清楚的行業,財報也是一眼能看透的,因此一直是價值投資的首選,這些年我一直嫌太貴而沒買過,但從去年到現在我認為大機會漸行漸近了。現在的貴州茅台、五糧液便宜得簡直讓人流口水,我感覺自己像只盤旋長空好幾年的老鷹伸出了長長的爪子在等待捕獲獵物的最佳時機,這是我2014增量資金全力出擊的地方。如果白酒行業明年再有大的跌幅,我不排除出些金融、地產換過去,這個行業雖說漸時受困,但長線的收益更為確定,絕對風險係數更低!上述三個行業按目前價格我認為已極具長線價值,另外他們還有以下一些共性,注定易出百年企業或偉大企業,逢低介入必有巨大投資收益(投資關鍵是逢低,抓低極了的目標才安全,具體參考@佐羅投資札記 的深度價值吧)。1)沒有庫存壓力,不用提大額庫存減值,經常是庫存越來越值錢,很少出現庫存呆滯、減值或庫存報廢(做製造業的人都知道這個痛苦!);2)沒有大規模的產品研發,無需要產品換代風險,不需要百分之幾十的研發創新費用,也沒有研發失敗;3)有獨到的行業壁壘及護城河,這些行業的優秀者已擁有強大的經營特點及壟斷性資源,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新來者對他們要造成衝擊不是三兩年積累就能做到的;4)有穩定的產品利潤和平穩的增長,不致於大起大落;5)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習相關,他的客戶不是三兩個人,是廣大民眾,因此建立龐大的客戶群不容易,但也不至於頃刻失去所有客戶;6)強大的品牌及客戶粘性是經營產生的,日積月累出來的,不是刻意花巨資請幾個明星扭幾下屁股就能突擊出來的,因此廣告費不會太高,但品牌的沉澱與積累確非一日之功;

消費端需求巨大,經常供不應求,佔國計民生比重巨大;9)不會因為一個經營者或一個團隊的能力不夠就迅速被滅掉,這就是@林園 所說的傻子也能管好的企業(銀行不是被說成叫條小狗做行長也是暴利嘛)。因此這些行業沒有大的產品換代問題、夕陽行業問題、嚴重產能過剩問題、黑天鵝事件、產品安全問題等。5)   最後說說醫藥、服裝,醫藥行業在未來肯定會有非常偉大的企業,除了幾個頂級中藥企業外,我實在看不出其它醫藥股未來誰會偉大,而且整體估值太貴了,因此一直看著、等著,一股也沒買,如果一定讓我買,我首選中藥類的,但一定要像貴州茅台那樣跌過才行!服裝今年是暴跌過一年了,因此也進入了我的視線,我是不暴跌不買,暴跌了才考慮的主!暴跌了的行業,他的風險才能真正看清,隱藏問題才會明晰,雖短期屬逆勢而為,免不了淺套,但長線風險大幅降低,因此這是我長線的核心邏輯。服裝中,我目前只看上了七匹狼,明年小倉位配點,不屬於我主攻範圍(畢竟是製造行業,我天天做個,知道要管好不容易)。

別的行業不一一列舉了,大部分不是能力圈的菜了,雖然天天見面,但實在想不出長線安全持有的大邏輯,另外就是太貴了!我寧可不賺錢,但堅決不虧錢,沒到我安全邊際內的東酉,哪怕再好我也不碰,就像前幾年的貴州茅台一樣!雖然我認為A股中比茅台好的公司鳳毛麟角,但茅台貴的時候我照樣不看,今天落下來了我才有大興趣!     總結:上面講的是行業,但同行業中的個股差異極大,甚至魚龍混雜,因此要選出其中的優質且絕對低估的個股才是關鍵的關鍵,以下再附上我2014的持倉計劃(同行業按倉位大小排序):金融類: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華夏銀行、光大證券(2014小配些);地產類:首開股份、保利地產;白酒類:貴州茅台、五糧液(這兩個2014全力出擊);其它類:七匹狼(2014找機會小配些)。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吉星高照、心想事成、宏圖大展、發大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85

互聯網公司該向東莞學什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9/58465.html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東莞到底有何值得學習的呢?首先是如何找到用戶的剛性需求。在i黑馬觀察到的所有成功的互聯網產品之中,滿足剛需是基本要求。而所謂的剛需無非是人類自身角度最實際迫切的需求。這就要求互聯網公司創業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善於從人類本源本質需求出發。

第二,互聯網創業者應該像東莞學什麼?學競爭的手段。競爭手段有一個最著名的規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如果東莞的服務只是一個單純的「性」,那麼東莞也不可能這麼名氣。而在於圍繞著基本的需求滿足為出發點,不斷地優化自身的產品結構。看看東莞,多達上百項的服務,基本滿足了所有可能擁有的需求。這給互聯網公司的啟示是千萬別一招鮮,當你確信你已經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的時候,立刻要成為行業領頭者,成為行業領頭者之後,如果還有人來模仿,你就要學會改變方向。

第三,互聯網公司要像東莞學什麼?學快速迭代的產品思維,學產品細節與服務的分解。服務業最高的精髓是什麼,是標準化,怎麼標準化,就是要善於將一個服務的步驟分解為多個小的服務,同時不斷優化每個服務的精準與優質度,然後反覆的分解,反覆的練習,直到所有的流程都一致了,再練習下一個環節,任何好的服務都是這樣煉成的,日積月累,就能形成競爭差異,互聯網公司也要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分解為標準的細節,然後反覆演練,這樣才能標準化,而標準化到極致是壁壘。

第四:互聯網公司要跟東莞學什麼?學營銷與粉絲經濟。東莞這樣的產業是灰色產業,是無法公開與見光的,但是為何幾乎全國中國男性都知道東莞,原因是東莞形成了品牌的心智定律,並且擁有了粉絲。而又粉絲的前提是一群去過東莞來的人的口碑傳播。互聯網公司要重視第一批用戶,只有讓第一批用戶用的極爽,自然口碑傳播,口碑勝過一切行為。而口碑的關鍵在於心智,從而形成心智-口碑-粉絲-在傳播。而東莞通過t台秀的方式,並且標籤化每個服務者,讓用戶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選擇。所以互聯網公司要善於標籤化自我的產品。

第五:互聯網公司要跟東莞學什麼?給用戶榮譽感。東莞為何能紅,其中視頻的細節可以看得到,當用戶走進去第一瞬間就是喊老闆好,這就是榮譽感,不管你是不是老闆,當你進去,你就先滿足了男性的內心的自尊心。這就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當把你當做老闆的時候,男人出於面子,往往就會大手花錢。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不管是面對屌絲用戶,還是高富帥用戶,你一定要給其榮譽感。遊戲中為何那麼多人熱衷於升級打裝備成國王,那就是榮譽感在背後支撐。

第六:互聯網公司要跟東莞學什麼?學體驗式銷售。先想想為何它的產品不是一個價格,為分為幾個不同的價位,因為他們深刻運用了價格的炮灰理論。只有對比過才能產生差異,如果不給以視覺衝擊,單純靠文字推銷和介紹有用嗎。先讓用戶免費視覺體驗,再導入銷售,這是多麼高明的招數,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要善於用各種視覺衝擊和傻瓜似的方式讓用戶試用你,只有讓用戶用,你才可能產生真正的付費,我突然想起婚戀網站了,你一上來就讓我付費我真不願意,但是你讓我嘗試爽了我肯定會付費的。

當然這些都是互聯網公司可以學習的精華,任何事物都有可學習的,當然也要區分事物本身的糟粕,如此可為幸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36

東莞制造業面臨危局:折射創新企業對傳統制造業的倒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9/58464.html

中國經濟的轉型,創新企業對制造業的倒逼,多重困局讓制造業舉步維艱,而這些危機都在東莞這個倍受爭議而制造業又空前發達的地方爆發。東莞,濃縮了五年來,中國制造業的變遷史,凸顯了中國經濟體系的變化――創新,將倒逼傳統制造業!2008年的金融危機,東莞的制造業,十停去了三停,產業工人一年中喪失160萬人,但東莞仍然維持著龐大的制造規模。事實上,2008的危機,只能算是一場急病,來得快,去也快,真正令企業難受的是現在,以及將長期需求不暢的未來很多很多年。簡單講,這一次,是一場慢性病,無法治愈,只能靜養。東莞的制造業規模,將會持續縮減。不必要驚慌,事實上,浙江區域比東莞難受得多,溫州的打火機,十停已去八停。未來幾年的東莞的將會如何?1、制造業的小微化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當老板的時代,制造業的門檻已經變得很低,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以及技術門檻較低的領域。原先有規模的這種類型的制造業,將難以為繼。2、企業的數量將大幅增長,但制造業的規模將大幅縮小。現在,跟任何一個老板談未來,沒有一個希望把企業做大,最多是想把企業做強,知識產權受到空前重視,產品創新也被倒逼不得不提上日程。低端加工業的小微化將化解供應的矛盾。3、外資將持續看空中國制造,規模化制造業將持續縮減規模及數量。除了歐美資本的回流,臺資及港資本就是低端制造的始作俑者,將會大批量倒閉。臺資曾經在07年空前地達到60萬家(全國),現在只剩35萬家左右,未來或許10萬,或許5萬,臺資在大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港資更不用講,比臺資更不如,管理能力低下同時制造水平更加低下,加上港人較臺灣人懶散,所以將來是全軍覆沒的概念,這里基本不用再談港資。外資的撤離帶來的是配套企業的大量倒閉,比如合俊玩具的倒閉或者金臥牛的倒閉,都連帶拖累數百家供應企業或倒閉或縮減規模。現在在東莞,最便宜的是二手機械,CNC,註塑機,火花機,磨床銑床都是最便宜的時候――要創業來東莞,這個時候是進入門檻最低的時候。4、出口受阻。事實上東莞制造甚至中國制造,所堆砌出來的出口數據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制造的產品走了一趟海關,然後得出的數據,真正的國內企業出口量,事實上很有限的,東莞制造中的本土,出口能力十分弱小,甚至不值一提。5、內需持續擴展,東莞獲益不多。企業小微化將壓低制造利潤,國內工資將持續上漲,消費能力有所增加,因為產品價格的再次下探,將令消費能力提升,所以國內需求會有一定程度上漲,但東莞制造得益不多。比如網購所涉產品,東莞獲益的將基本集中在數碼產品,但又遠遠比不上深圳。至少東莞基本沒有開發能力。6、企業轉型難上加難,並不占據產品創新領先水平的東莞基本無法突圍。所以未來,東莞制造將風光不再!但制造業規模仍然較大,盈利能力持續低下,創新受阻。(i黑馬:在一個以創新為經濟驅動力的國家,制造業的衰落是一種必然。在未來,制造企業只會淪為創新型企業的下線。i黑馬觀察到,很多創新企業已經用數據化等方式去控制制造工廠,讓他們成為滿足自己的各種設計需求的代工地,而不是像前30年那樣,成為制造工廠的承銷商。制造工廠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流水線”,設計、品牌、流程將完全被創新企業牢牢控制在手中。私家裁縫創始人鄒好運對i黑馬描述了這種未來:現在的很多工廠就相當於在為我們服務。以前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室和設備,但是現在我的工人越來越少,我直接把工人派到別人的工廠,包一條生產線進行生產,成本就更低了。一般工廠產能過剩,而且那些品牌訂單又不足,所以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因為有大量數據,未來我們不會只有一個生產車間,一個工廠,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工廠。比如說這個工廠適合生產這種版型,那我就會把這種版型放到這個工廠生產。以前我們有自己的設備的時候,一年的設備維護費就很高,而現在我們通過在別人的工廠里包一條生產線,用他們的設備進行生產,就省去了很多費用。在他們現有的生產流程上,我們只需要增加裁剪的環節。所謂剪裁,也就是數據傳輸過去之後,我們按照數據進行剪裁。)舉一些實際的例子:A、前幾天去一個朋友那里,他專收二手設備,意外的發現,他的氬弧焊機堆滿了一個倉,足了一百七八十臺,都是日立松下林肯及三社,問他怎麽搞了那麽多,他說現在倒閉的企業太JB多了,收都收不過來,問我要不要,1000塊一臺,自己拿去修,或者拿兩臺同型號的去拆機組裝一臺好的出來,壞的還給他買廢鐵。我說你自己拆,變壓器也值1000多了,他問誰要,堆在這里要付房租。無語了,原先一臺最便宜的松下,也要2.5萬,原來三社林肯這些,沒三萬四萬下不來。B、另一個朋友,專搞法院拍買的整廠設備,上個月收了一個註塑廠42臺機,250T的20多臺,300T的10幾臺,200T以下的有幾臺,350T的有幾臺,原來這些設備全新要值1300萬,拍賣價格100萬拿到手,平均一臺4萬元的價格往外賣,一周之內就處理完――創業的人大把人,原來在註塑廠里當師傅的,租個小門面,可以放三四臺機,就開始創業了,所以機臺非常好賣。前幾天跟他去看一個港資廠,800多臺註塑機,連同原料1500余萬元(現價打7折),總共3000萬出售,要現錢,他自己沒那麽大實力,沒收,被一群廣東佬組合起來收購了。原先這800臺註塑機投資超過1.8億。C、從前每個鎮都有數家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現在基本已經很難見到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僵屍工廠現在也不少。一個朋友做塑膠原料,前幾天被港資客戶告知工廠難以為繼,所欠145萬被要求按3折還款,同樣的經銷商有300多家,涉及貨款4000萬元,去到工廠處理,設備已經被法院查封,這個老板還算有良心,沒有跑路,積極配合處理後續資產,工人的工資及村委的房租以及政府要收的各種稅費是不能拖的,只能坑供應商。D、用工量持續降低,臨時工、暑期工對象用工量加大。原因是定單不穩定。E、廠房分租的越來越多。D、房地產繼續成為支柱,政府樂此不疲的開始打“三舊”改造的主意,目標對象基本都是工廠,特別是有價值地段的工廠。這在靠近深圳的幾個鎮尤其明顯。騰籠換鳥壓根就是個笑話。搞地產能換什麽鳥進來,換的只是一些鳥人進來。F、今年下半年經濟有些許回升,但整體來說仍然十分困難。深圳廠往東莞搬遷的多,制造了投資蒸蒸日上的傳奇,實際這是深圳房租大幅上升的必然結果,情況更令人擔憂。但深圳即便這樣仍然較有活力,深圳人才密集,山寨能力強,創新能力也不差,所以仍有活力。但深圳是職業環境最差的一座城市,所有去深圳的人都想著人生的奇跡,所以只要能夠撈到機會,立即想著價值最大化,這方面體現在企業的人才流動性大,技術幾乎無保密可言,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在深圳基本就是狗P,我認識一個老板做太陽能控制器,嵌入式芯片是這里面的核心部件,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幫他寫的,這個老板可憐到每一次拿芯片都自己晚上12點以後到我朋友這里來拿,怕人跟蹤,至於快遞什麽的,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一個芯片,也要自己上門來拿,他怕他的業務員及技術員知道供應商,分分鐘自己跑出去搞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他說他只需要賺三年就夠了,以後再不開工廠,他的產品早就有人盯上,只不過這個芯片的程序――我的這個朋友在嵌入式芯片的編程方面在深圳絕對是頂級的,一時沒有人能夠破他的程序――其實呢,他用匯編編的,現在這些剛出道的軟件工程師恰恰不懂匯編,東想西想以為這里面有什麽高深莫測的東西。這就是深圳的職業環境,看看艾默生就知道,這家公司里出來的人,辦出過百家搞變頻器的企業,直接把普通低功率變頻器的價格拉到底――這行業也沒得玩了。華為是做系統集成,所以被人模仿也不會產生什麽影響。應該說深圳公司的開發能力在國內還是第一流的。哪怕山寨,現在也越來越有水平。G、如上所說,東莞的大多數公司都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制造,未來公司小微化會進一步阻止創新能力――沒有團隊組合怎麽創新?任何一項產品都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識,不是一個人坐在屋里想就能夠把全部事辦明白的。現在要養一個技術團隊,好難啊。我同學的企業,173號技術人員,每年光薪水要2400萬,七七八八每年要花掉4000萬。幸好他的產品已經做到國內一流,年銷售額也差不多達到4億,尚能支撐。小微企業是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實力去支撐創新的,華為開的價碼就算是應屆生萬元月薪,放到小型企業哪里付得起。所以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不大。H、創新的另一個風險是職業道德,我的一個朋友,開發一款產品,試驗成功之後,開始寫專利,等他把專利文件遞上去,以為沒什麽問題了,過兩個月去查詢,發現與他一模一樣的權利要求,產品說明,就是一樣的專利文本,而且寫都是他自己寫的,在國家專利網上被公開了,一下傻眼了,被福建的一個人率先申請了,經一調查,竟然是在申請準備期間辭職的一個技術人員,讓他十八歲的兒子作為權利人申請的。把他眼都急綠了。後來他仔細留下了這個人的工資記錄,當初的勞動合同,以及後來詢問這件事情時候的電話錄音,等到專利生效之後,要打一場官司。這就是我們的職業環境。幾乎已經無語了。人與人之間更加缺乏信任感,尤其是企業在下行環境當中的時候。老板對員工,員工對老板,均缺乏信任,企業可以做大做強的時候,員工與企業之前是可以有信任的,這個階段就比較難。這樣的從業環境,也同樣令制造業難以為繼。J、人工成本仍然不斷提升。在東莞,現在一個普工,包吃住沒有3000,基本上是沒人給你幹的。加班固然是較長一點時間,但即便每天八小時五天工作制,你不付出2500以上同樣沒人給你幹。身負一點技術的師傅、工位操作工,5000是最基本的。至於管理人員,這不好講,你工位操作工拿5000,管理人員該拿多少?沒8000你管得住這幫人?更重要的是:普工工資肯定還要上漲,這是根本沒辦法的。我常說,現在幹制造業,比在老家種地都不如,每天早上醒來,一兩萬就不見了,工資,房租、水電、稅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單做完了,下一單在哪里。養幾個業務員,但凡是建立了好的關系,自己一腳把老板踹了。現在二手設備到處都是。制造業,不要說東莞,整個國家,都會面臨一場很大的危機,我涉身其中,了解較多,以我體會,看待東莞的前途。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天涯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38

東莞為何能成為性都?行業聚集在某地形成規模的“潛規則”解讀!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9/58463.html

東莞的地理位置-北接廣州南臨深圳,離香港不到兩小時路程,虎門港直通珠海澳門。這地理位置太NB了。出來賣的說到底是個服務業,服務業要紅火,就一個原則--地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況且廣州深圳這種大城市,不論什麼都查的比較嚴,東莞地理上沾著廣深的光而天高皇帝遠,這是其一。

其二,這個很少被人提到過,我生活過的地方比較多,所以感受比較深刻, 就是氣候問題。 你想想,黑龍江佳木斯它能成性都嗎,小姐穿的暴露點冬天那還不凍死。東莞一年到頭冷不了幾天,適合這種需要視覺刺激的行業。古語有云飽暖生淫慾,東莞吃好喝好天氣好!東南亞性行業發達,大抵如此。以前有長輩分析說為什麼北方人習慣吃飯早點,而廣東人天黑了才出來晃悠,除了文化之外,和氣候有很大關係,廣東氣候潮熱,最適合這種大家晚上出來的這種夜幕行業。(阿姆斯特丹不暖和,但他們那邊有很多人為的外部因素促成了這個行業,暫且不表,請自行學習。)

說完天然因素,就得分析一下社會因素,兩點--第一是妞源,第二是客源。

先說妞源- 東莞是世界工廠,早些年間每年來東莞打工的新廠妹以十萬計,出來做性服務的數不勝數。在機械化生產不那麼現代的時候,很多細活需要大量手巧心細好管理的女工,可是工廠做工辛苦報酬也低,一些頗有姿色的妹子難免就棄暗投明了。回到地理方面,廣東周邊就是湖南江西廣西這些窮地界,再往內陸點還有四川云南貴州,這都是出美女的地方啊。以湖南為例,人口大省=妞大省=靚妞大省(重慶分出去以後,現在廣東本身常住人口也全國第一了,廣東還是有一些窮地方的,這些地方過來東莞的也不少),而且湘妹子的外型那都是剛剛的。另外,甚至很多東南亞的同胞們也過來賺RMB。

再說客源- 說東莞是台灣殖民地毫不為過。光是世界大鞋廠全部被台灣人和韓國人控制,而台灣人的好色是出了名的,韓國人更不用說了。至於近在咫尺的香港現在可以忽略不提了,一個內蒙的旅遊團過來就頂好幾個香港了。 至於廣東本地男人,通常是比較家庭型的,但無奈兜裡錢實在是太多了。廣東人喜歡實際的感官享受(想想廣東人最愛幹嘛),又沒有北方爺們們每天遛鳥養魚招貓逗狗種種2B愛好,難免出去消消費。工廠裡大量荷爾蒙過剩的年輕屌絲們就更不用說了-什麼?消費太高?這你不用擔心,花五百有五百的玩法,花五千有五千的玩法。不光是工廠的搞體力勞動兄弟們,就算是別的行業,北京有北漂,東莞有莞漂,出門在外漂的總是男孩子多一些,這個階層的人,男女數量嚴重失衡,所以。。。

最後就是政治因素,開始已經說了,北上廣深這種對外窗口型城市,國家不可能放手不管的。所以經濟發達的東莞就算是性產業特區了,中國人擅長搞特區世界聞名,再深入就不說了。第一國事不想談,第二咱們普通人知道的也太少。

為什麼美帝能成霸權,當然和美國位置優越,土壤肥沃,資源豐富分不開,種種因素需綜合考慮。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東莞在社會大浪潮中能脫穎而出成了性都,不是一句需求大就能概括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39

東莞的青樓經濟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at5.html
東莞:向丹麥學習!

據統計,2月9日統一清查行動中,東莞市公安局對全市所有桑拿、沐足、卡拉OK歌舞廳進行清查。行動中,共檢查各類娛樂場所1948間,其中,桑拿220間、沐足672間、卡拉OK歌舞廳362間、其他娛樂場所694間,發現存在問題場所39間,帶回162人審查。

簡單估算,中獎率正好2%,東莞自從騰籠換鳥失敗後,全靠青樓經濟挺著,我估計gdp要佔到20%以上,因為中國東莞gdp5000億人民幣,妓女從業人員至少10萬以上,按每天招客3個,每個嫖客綜合消費1千塊計,單個妓女年創收100萬,全市合計1000億,佔gdp的20%。看來領導還是清醒的。趁著春節淡季抓2%,實際上是給莞式服務做廣告啊!

對比國外,韓國GDP1.12萬億美元,排名全球15位;人口5千萬,人均GDP全球35位。它的色情行業佔GDP4%,一半男人有嫖妓經歷,成年男性平均1月1次;近一成女性從業過妓女,多數為勤工儉學或改善生活。在職妓女三五十萬,其中出口近10萬,一半在日本,每月收入15萬人民幣。


韓國最便宜的是水原地區,針對中國人開放,低至200元人民幣/次,平台400元/次,韓國國內平均大概是1000元/次。出口到美國日本較高,可能要2000元,溫哥華在1000元以下。

歐洲經濟差,德國有的地方甚至推出70歐元包幹不限妓女人數。而丹麥的妓女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倍受尊敬,經濟條件不好的男人可以向政府申請,免費嫖妓,這是一項福利。所以丹麥的治安很好,基本沒有強姦案。

東莞:我們不出賣靈魂

人們常說存在的事物總有它的合理之處,東莞的青樓經濟現象,我認為無論是從妓女、嫖客,還是收保護費的領導的利益,甚至是東莞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考量來看,都有合理之處。

所以昨天廣東省政府新聞中心發了「我們的莞式服務、東莞你好」的正面宣傳微博,最後一句話「東莞你好,不要害怕抵毀,請告訴他,因為摯愛,我們不會出賣靈魂」,耐人尋味!

首先,從妓女的角度看,這麼多的從業人員,應該說被逼被拐的比例肯定不會太大的,你讓她們去工廠做普工或是去餐廳商場做服務員,每天十多個小時才拿3000塊的工資,她們肯定不願意去。回內地做正規服務業工資只會更低,她們又不能去做泥水匠。

其次,從政府的角度看,東莞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整個人口呈淨減少趨勢,本身沿海地區過去5年的經濟增長就遠不如內地,出口對GDP基本是0貢獻,全靠投資。東莞以前的定位就是承接深圳的低價值產業,在金融危機前提出騰籠換鳥的大躍進戰略後,經濟受到自身調整和金融危機的雙重衝擊,色情業消費對東莞經濟的貢獻就突顯出來了。

第三,從嫖客的角度看,除了東莞本身的台資廠,整個珠三角包括香港,對色情業有正常的消費需求,正所謂繁榮娼盛。從心理學來分析,男人在承壓很大的時候,往往會從性的方面進行渲洩,無論是事業迷茫、競爭激烈還是家庭感情不和等等,都會引發性渲洩。如果是壓力非常大,甚至會導致扭曲變態,你看那些領導,白天道貌岸然,晚上衣冠禽獸。反過來,生活幸福的人或心如止水的出家人,對這方面的需求就小很多。

黃賭毒的邏輯很有類似之處,都有點反經濟週期。所以金融危機以後,澳門的博彩股會走出超級大牛行情,這是我當年沒有研究,沒有想明白的東西,讓我錯失了人生一次重大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75

2000億華為帝國:從深圳到東莞不得不說的故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13
華為已然成為深圳的名片,多年品牌深入深圳人心中。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華為卻選擇遷都東莞松山湖。

2013年7月24日,華為子公司員工@傅曉獨孤 曝光了幾張華為松山湖基地的圖片,歐洲小鎮的建築風格蘊含在低密的松山湖之中,美不勝收,而據他所言「裡面還有輕軌電力小火車當做穿梭交通工具」,則不由讓人想像一個新的華為王國的誕生。

很快,傅曉獨孤的曝光松山湖總部基地的消息,也得到華為終端總裁余承東的認同,笑言「大傢伙這麼快就把消息放到網上」的同時,也解釋了部分華為遷都東莞的原因。

「東莞松山湖離深圳較近,開車約50分鐘,未來深圳中心北移則更近,周邊環境很優美,房子便宜很多,員工安居樂業的好地方!」在這些美麗的照片中,在華為人輕鬆的互動中,作為關心深圳,關心華為的人,在高興的同時,漸感不安:華為,終將要撤離深圳了嗎?
雖然近幾年頻傳華為在南京、廊坊等地拿地的消息,但是,真正讓人感覺到華為有撤離深圳跡象的,無疑是東莞總部基地的建設。這不僅是因為東莞和深圳是連襟,更重要的是,松山湖總部基地的定位以及華為發展的需求。

可以看一下華為與東莞發展線索,從2005年的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到2012年的拿地並被要求2015年建成,以及當下2013年的內部曝光,華為和松山湖越走越近愈發甜蜜的過程,怎麼說也值得讓龍崗提起心思留意。

從這個時間線來看,華為對松山湖總部基地的倚重,越來越大,也因此網上對華為的松山湖總部的定位猜想也更傾向於他將不僅僅是一個終端總部基地,很可能將承擔更多的職能。當然,華為對松山湖的倚重以及阪田現實的困境,也為我們留下一窺華為撤離端倪的空間。

華為撤離原因猜想:

a)任正非理想主義式的個人願望?

據傳,任正非一直希望華為擁有像蘋果公司或谷歌公司那樣的環境,絕佳的環境和舒暢的場景,一種低密度的城區。但很明顯這樣的要求在深圳,土地成本太高了。

由於「華為科技城片區」內基本是以舊改為性質的項目,暫不說區域格調和規劃是否合任正非及華為的口味,就周邊高樓林立,俯視華為的氣勢和糟糕的環境,也注定很難讓他接受。

反觀東莞,松山湖為華為總部提供容積率為0.5—0.8左右的低密屬性,也難怪華為人自己都為此慶幸。

b)松山湖竭盡所能地全力支持?

在2009年,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冷曉明就表示,東莞將在項目建設、生產運營、交通和後勤等方面全力支持華為公司在莞發展。

2012年,東莞市政府在松山湖核心區南部環湖路以北,劃分出1900畝環湖生態建設用地指標,用於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終端總部的建設。

不得不提的是,為了安置華為終端總部在松山湖的落子,松山湖為此還「騰出」了約606畝的生態保護用地。根據東府辦復「2012」101號文,為統籌落實華為終端總部項目用地,對項目內生態綠線控制範圍進行核減。經調整(核減)後,項目用地內約606畝生態保護用地調整為建設用地。

不僅如此,東莞也一直致力於將松山湖區域打造為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聚集區,完全契合了華為的屬性,這和龍崗一直對區域定位舉棋不定形成明顯的對比。

c)深圳尷尬困局力不從心?

松山湖和阪田(龍崗)就華為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也許就是深圳城市瓶頸所在。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從剛開始的狂飆突進式發展,到現今則反映出深圳在土地、空間、資源、環境方面的瓶頸,這就是深圳的「四個難以為繼」。而對於華為,最需要的自然是土地問題。
其實在2011年的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我國第一部促進自主創新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有所突破,《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開發項目用地,依法可以採取協議出讓等方式取得。但對於華為而言,貌似只是一紙空文。

除過華為企業方面的土地需求,目前華為阪田總部基地人員大約有5萬多人,對空間,資源和環境的要求也更高,深圳對華為,也有可能是力不足。但是不是心有餘呢?

d)深圳對華為:更多的心不在焉?

華為這麼大一個企業,甚至一座「城」,卻始終無法得到地鐵的眷顧。有網友曾發帖稱「華為基地有員工5萬人,華為作為深圳的繳稅大戶,並沒有得到政府的關照。華為科技城片區不僅有華為、神州電腦等利稅大戶,還有中海、萬科的樓盤。」但是周邊卻沒有地鐵!並反問深圳是否拋棄了華為!

從目前看,和華為關聯最近的地鐵,要數5號線——環中線。環中線呈半環狀,將深圳北站、布吉、黃貝嶺等幾個重要樞紐連接起來,東西走向,以期減輕特區內東西走向1號線(羅湖線)和2號線(蛇口線)的壓力。但是這條線路依舊沒有華為站,原因據稱是由於設站將繞行太遠,也增加單程時間和運營成本。

除地鐵外,梅觀高速從2011年就有報導說從市規劃國土委獲悉,深圳市決定將梅觀高速南段主線收費站北移至華為立交與清湖立交之間,但三年過去了,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以上是交通的不重視,自然還有配套的不重視,在華為總部的旁邊,除了有個樟坑徑燃氣基地外,白鴿湖垃圾焚燒廠和華為的直線距離也不足5公里。

e)人居成本及居住品質差距太大?

余承東說,「東莞松山湖離深圳較近,開車約50分鐘,未來深圳中心北移則更近,周邊環境很優美,房子便宜很多,員工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從安居樂業的角度出發,松山湖的房價太誘人了。

稍微做個調查,目前萬科城的房價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東莞豪宅售價也僅僅在11000元/平方米左右,因此,從直觀的購買成本來看,萬科城高出整整一倍以上。

在阪田華為總部附近,買個90平的簡裝二手3房,在東莞就可以買個240平的豪宅。曾在南方都市報《給華為建座城,值嗎?》的一份報導中,華為員工置業寶安龍華等地貌似也是常態。如果搬遷至松山湖,對於華為人來說,更加凸顯出更小的生活成本和更高的生活品質。

f)「華為科技城」另有說法?

2010年「華為新城」浮出水面。一開始規劃面積為華為周邊7平方公里,等到12月下旬擴大到21.9平方公里,名稱也改為「華為科技城」。但據南方人物週刊的報導,任正非表示「造城可以,但不要用華為的名號」。

任正非更想保持低密度屬性,希望將周邊雜亂的建築物推倒重來,以華為基地的高標準進行改造,甚至拿出葡萄牙的里斯本作為規劃建設的參照標準。但深圳的土地,太稀缺了,有關人士明確表示過這樣土地過於浪費。

畢竟從面積算,「華為科技城」中屬於華為的地肯定是一小部分——華為阪田總部基地佔地不過1.3平方公里。

因此,雖然名字是華為科技城,但華為佔面太少,且不符合任正非及華為構想和要求,形成了華為「被造城」的感覺。

最新的方案規劃表明「華為科技城」不再提及,新的設計方——具有市政規劃甲級資質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深圳分院給出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深圳特區擴容示範區」。

這樣看,一直被炒作的「華為科技城」就有點有名無實。也許這也是一個信號,可能華為不想最終因為企業搬走後,讓一座城冠以一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也不一定。

華為若真的撤離,深圳會怎樣?

第一問:華為撤離之後,科技城還建不建?

華為科技城,雖說有點有名無實,但其最初的定位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功能的城市複合型片區。對區域以技術產業為導向的戰略方向是定下來的,那麼如果華為撤離深圳之後,科技城還建不建?

一篇名為《華為科技城能否保住「科技味」》的報導中龍崗區相關負責人所表述,華為科技城劃出一個面積約為7.8平方公里的核心啟動區。「其他重點發展片區的核心啟動區一般只有兩三平方公里,華為科技城初步定了7.8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大約用5年的時間完成約7.8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城市更新方面的項目。」

照此說,建設是繼續的,但是從09年到建設到現在,這科技更新換代好幾撥了,但科技城並沒有明顯的新氣象。

第二問:華為是納稅大戶,走後龍崗怎麼辦?

毫無疑問,華為一直以來是龍崗的納稅大戶,全國工商聯2012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華為以230億元位居首位。深圳國稅統計顯示,2012年度華為的綜合納稅和增值納稅分別排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華為所創造的產值和出口分別約佔到龍崗區工業產值的40%和35%。由於華為的強大和對區域的貢獻,因此也有這樣的說辭:「華為咳嗽,龍崗區就開始打擺子。」

如果華為真的不僅僅是一個終端總部搬過去,而是大規模的搬至松山湖,業務中心也全部落到松山湖總部基地,對於龍崗區政府而言,後果會將如何?

第三問:搬至松山湖之後,阪田總部基地會如何?

阪田總部基地會留下什麼?一位自稱是華為終端員工在網上發帖稱:內部管報已全刊說明華為新基地,終端內部員工納稅及社保等已部分切換到東莞,2015年切完,並開始逐步搬遷。

不過,外界認為不僅僅是終端內部員工,根據此前透露的消息,華為計劃將部分採購、研發、中試和銷售業務併入聚信公司,並有意將新能源板塊研發業務遷入松山湖,包括通信電源、新能源、儲能、智能管理等。

從目前看,阪田總部含華為培訓中心(亦是華為大學)、研發中心、中試中心、行政中心、生產中心、數據中心、機加中心等,很可能也會大量搬遷,阪田總部將有可能成為一個以培訓為中心的基地。

當然,有些員工可能並不樂意遷移,不過根據《國際電子商情》孫昌旭的爆料,可能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離開深圳,去松山湖;或者離開華為,留在深圳。

第四問:深圳網友為何一邊倒的支持華為搬離深圳?

翻看網絡上關於華為可能撤離深圳的相關帖子,發現網友對華為撤離深圳體現出一邊倒的支持。作為深圳土生土長的企業,可以說深圳看著華為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很多人因為深圳有華為、騰訊、萬科這樣的本土大企業而驕傲,更有人言「沒有華為,深圳市就拿不下自主創新城市這塊牌子。」但是,為什麼華為撤離,民眾是這樣的支持?難道真的如「華為現狀,政府有愧?」

第五問:下一個要離開深圳的,會不會是比亞迪?

如果華為撤離深圳,下一個會不會是比亞迪?今年以來,深圳一直追求產業結構的轉型,力圖轉型為一個億第三產業為重心城市,因此,也造成了大批製造業企業的逃離,比亞迪製造業代表,在城市經濟結構轉型的浪潮下,會不會也有可能逃離深圳,遷址惠州?
華為來到松山湖之後的猜測

東莞GDP或超越深圳?

在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規劃綱要新聞發佈會上,松山湖管委會定下了到2015年,松山湖高新區將力爭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7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48%左右;工業總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50%左右;稅收收入達到1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41%左右的目標。

如果華為真的撤離深圳,投入松山湖建設中,勢必成為東莞移動產業的引擎,帶動城市產業發展,同時,松山湖區域聚集了正大集團、生命人壽、中集集團、漫步者以及華為等跨國集團或科研總部意在此,可能帶動東莞GDP的激增。

近年來,除過北上廣之外,蘇州、天津、重慶等地均有超過深圳GDP,那麼在華為幾期周邊企業的聯合帶動下,東莞GDP有沒有可能趕上甚至超越深圳?

結語:
毫無疑問,華為是深圳的一面旗幟,華為的撤離,對龍崗甚至深圳無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爭取留住華為這樣的企業,將配套建設再快一點,服務檔次在高一點,真的不要等到發展到被「用足投票」之後,再去反思和追悔。

(21CN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399

從保安到39億身家,一個東莞富豪的商業密碼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6/146809.html

i黑馬導讀:20年前,一個小保安,從老家帶了500元到深圳闖蕩。現在,他是都市麗人的老板鄭耀南,每年營業額達60億元。20年間,他是如何上演屌絲逆襲記的?
 
註意,鄭耀南是右邊那位。

十幾年,很多人營營碌碌一事無成。都市麗人的老板鄭耀南卻從社會底層,變成了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屌絲逆襲記。
 
一、看門也要看得跟別人不一樣
 
1995年,鄭耀南20歲,那時正是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候。鄭耀南從福建古田老家帶了500塊錢,跑到深圳。只有中專畢業的他,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沃爾瑪中國總部做保安,看門。
 
即使看門,他也要做看門人里面最優秀的。他會留心記住每一個進出的人的名字,見面時能直接叫出來。由於他的聰明,幾個月後,他從總部大門的保安調到賣場做保安。對別人來說,這不過是換個地方看門。對鄭耀南來說,卻是他人生一個很大的轉變。
 
在 賣場做保安的時候,他用心觀察學習,研究消費者買東西的心理,研究銷售員是怎樣把東西推銷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麽管理商品的。當他知道一瓶小小的化妝品可 以賣到300塊的時候,他內心受到巨大的沖擊,堅決改行做了銷售。兩年後,他辭職創業,憑借自己手頭的2萬多元,開了第一家化妝品店。一年後就開到了8 家。
 
日子似乎過得不錯。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賣文胸的小攤,一件10元的內衣,一小時營業額竟然賣了差不多1000元!他又坐不住了,創辦了都市麗人風內衣公司,也就是現在都市麗人的前身。
 
鄭耀南的成功,與他身上這股鉆研勁分不開。如今鄭耀南每年至少上課40天,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每天晚上寫日記。他身上隨時帶著一個本子,跟別人聊天時發現有用的點子就記下來。見過鄭耀南的人都說,他說話非常有水平,誰能想到他竟然只有中專畢業呢!這都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鄭耀南一直相信四個字:天道酬勤。這也是他給創業者的最大經驗。
 
二、他的擴張策略:逆勢抄底
 
鄭耀南做事頗有李嘉誠的風範,他的擴張策略就是逆勢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麗人終端銷售額接近60億,門店數量超過5800家。其實,他最重要的擴張時機就是兩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那時鋪位成本低,鄭耀南借機從十幾家門店擴張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鄭耀南發現國內市場並沒有真的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收購成本卻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來一半的價錢就買了廠房,還收購了幾家企業。
 
三、他的開店策略:抓四個要點
 
開店本來就不容易,把店開成功更難。鄭耀南總結了開店成功的四個要點:一是選址,二是貨品管理,三是店長和員工管理,四是有效的開店指導。
 
選址,鄭耀南的秘訣是開到社區、商業街、大學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他很少打廣告,每個店本身就是廣告。
 
貨 品管理上,他會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做調研,制定相應的貨品供應計劃和營銷計劃。這也源於他一次失敗的經歷,當年他將廣東的經驗直接複制到湖南,卻發現當地 消費者並不買賬,原來兩個地方顧客對貨品的選擇和購買習慣很不一樣。現在,通過聯網系統,他在總部已經可以掌握全國每個店的銷售情況,從而判斷出不同地方 消費者的偏好。
 
鄭耀南還有一整套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比如一個店到底配幾個員工,可以利潤最大化。
 
四、他的發展策略:輕資產重設計
 
都市麗人原來是一家產銷一體的企業,現在,鄭耀南已經向“輕資產”的方向轉型了。他逐步剝離制造環節,把工廠逐步賣掉了,將資源投入到研發設計等領域。目前東莞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用在研發上的。
 
每一年,鄭耀南的公司都要研發1000多款新品。在鄭耀南看來,好的設計和好的品牌才能賣錢。他的目標,是將都市麗人打造成內衣界的耐克,蝶變成品牌運營商和中國商業零售領導企業。
 
五、他的創新絕招:好創意獎100萬
 
鄭耀南在創新上很有一套。除了充分用好自己的設計師,他還很重視來自一線的意見。都市麗人在2008年就成立了創新委員會,拿出30萬到100萬,獎勵員工的一個創意。
 
有 一次鄭耀南巡店,有員工向他建議,能不能在店鋪賣男士用品,因為很多女顧客到店里來都會問起。鄭耀南一聽,當即就找了部門調研,確實有90%的男士內褲內 衣襪子都是女士購買。最終敲定,每個都市麗人的門店都有10%的男性用品。這個創新的作法為公司增加了10%的利潤,當初提建議的員工也得到了重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