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菜鳥飯碗不保 二十年資歷月薪只剩三萬 證所稅衝擊 營業員悲訴血淚心聲

2012-11-05  TWM
 
 

 

證所稅正式定案後,台股至今出現千億量能僅五個交易日,顯見台股失溫已成常態。在證交所都無法正常營利、券商傳出裁員潮的慘澹環境下,政府難道還要無所作為,將一切推諉於國際景氣不佳嗎?

撰文‧葉揚甲

「前幾天,我一如往常來到辦公室,發現隔壁那個還來不及熟悉的年輕同仁的辦公桌,早已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其實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類似的狀況在金融海嘯後已不知凡幾。現在空在旁邊的已經有四張桌椅,年底前恐怕還有人會撐不下去。」說這話的是一位擁有證券經紀資歷逾十年的營業員鄭煜暉。

「不只菜鳥要熬出頭的機率微乎其微,連年資三到四年的營業員,遇到這波長期低量,都只能領底薪二十三K(二萬三千元)。」鄭煜暉苦笑說,自己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在證所稅三讀過後,也至少差了一半以上。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下半年某個成交量僅四百多億元的交易日,那天他只接到一張三百萬元的單;正在苦惱業績如此低落,沒想到收盤後一結算,竟然高居當天該分公司的業績排行榜第一名,這種業績在成交量好時,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

大戶觀望 下單金額也縮水然而,鄭煜暉的公司是台灣前十大券商,所屬的營業據點總共有二十多位營業員,而且鄰近台北市內湖區美麗華百樂園,並非窮鄉僻壤。

依鄭煜暉的觀察,過去交易態度積極、動輒下單千萬元的大戶,現在幾乎都是看得多、做得少,可能一個禮拜才會做一次交易。但在好不容易等到大戶的委託單時,卻又發現大戶下單的金額明顯縮水,從原來千萬元的頻繁進出,變成現在百萬元的謹慎操作,甚至有不少大戶直接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對於靠手續費為生的營業員來說,如此煎熬的日子已好一陣子了。

一九九○年入行至今,年資已逾二十年的福邦證券營業員王瑞錩感受更深,「今年三月前都還能領得到月薪八、九萬元,但九月卻只剩三萬元,而且勢必還會往下縮減。」二十多年的耕耘,似乎真的要被政府自以為是的公平正義毀於一旦。

王瑞錩的營業員朋友更慘,這陣子薪資縮水的程度,已經讓他負擔不起房貸,只好被迫在房屋被法拍前先行求售。原本能夠按部就班的人生理財計畫,就這樣被「好心」的政府給輕易打亂。

「證所稅議題持續發燒的同時,已經超過十個同仁被資遣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營業員指出,對於專營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證所稅的殺傷力最強,辦公室雖然多達一百多位營業員,但悲哀的是,真正有事情做的寥寥可數。

「如果不自己進場灌績效,每個月就只剩一萬八七八○元的最低工資。」如果是剛加入證券業的年輕同仁,這種薪資,剛好打平台北市的房租與拮据的生活所需,「在證所稅的影響下,一定還會有更多人被資遣。」迫於低薪的無奈,這位營業員還聽說,很多同仁在兩點收盤後,都不像從前去享用一頓中午沒時間吃的午餐,反而是積極地爭取兼差或打零工的機會。「說實在的,衷心呼籲政府研擬一套讓這些每個月只領得到最低薪資的年輕人,還能對證券業未來抱持希望的計畫。」大勢所逼之下,其實券商的核心單位,像承銷部、研究部及自營部的人事凍結消息,今年以來亦未曾停歇過。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大概在兩個多月前,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證所稅制度後,不少重量級的客戶皆選擇在此紛擾之際,將全權委託操作的資金一舉抽離,讓全委代操的金額規模瞬間縮減兩成,影響甚巨(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本國自然人委任全體投顧的總契約金額,三月至九月縮減超過四億元,為原來規模的九.七%)。

由此可見,證所稅間接影響所及的,不只局限於第一線的證券經紀人員。

主力轉往香港 成交量更低更糟的是,資金撤出後,就沒有回流的跡象,好似對台灣的未來有股莫名的絕望感。當《今周刊》提及人事問題,劉坤錫只簡短答道:「擴編是不大可能,能夠度過就不錯了。」一語道盡當前券商所處的艱困環境與無奈心情。

底薪領不下去的營業員,選擇離開;經營難有起色的券商,選擇被併。券商合併的案例,在證所稅宣布復徵後,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例如,永豐金證券併太平洋證券、鼎富證券主動求售於元大寶來證券、宏遠證券甚至出售信義大樓總部,只求被證所稅造成的災難滅頂前,還可抓住一片浮木。

不論這些券商是主動求售,還是被迫接受,都很明白直指著同一禍首,就是政府在景氣低迷不振時,仍執意推出無疑是對券商再補一槍的證所稅。

政府對資本市場不甚友善的態度,外資不會想來,內資則拚命想外逃。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道,資金在自由經濟體系間的流動是無法控管的,特別是即將被證所稅桎梏的台灣,在國際間將不再有足夠的誘因吸引「聰明錢」進駐停泊。

過去在股市呼風喚雨,重要性不亞於法人的主力作手,也都積極尋求海外的投資管道,據傳,香港是這些主力所嚮往的新戰場。鄭煜暉想起有一位大戶向他提到,想要將資金從台灣撤到香港,「直接在香港開國際性戶頭,不僅免付複委託的手續費,更不用繳台灣的證所稅。」由此可見,成交量的萎縮恐怕並非金管會所言,一切都只是「全球經濟未見明顯復甦導致」這麼單純的原因。政府對於實施證所稅的態度,愈是堅決不肯退讓,一般股民對於台股的未來,就愈感到無奈黯然。

「沒有量,就沒有價。」黎方國直言,在三月證所稅議題拋出後,讓台股高周轉率的特色發生質變,對比韓國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周轉率,台股明顯遜色。一旦證所稅正式在明年上路,預期台股周轉速度會持續失速,這絕非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台灣,所能忽視的重要警訊。

額外業務增 達不到就被裁此時此刻,主政者是否應該站在人民的角度,將當前的局勢納入,重新評估,究竟證所稅復徵追求的「公平正義」,是不是仍遠大於已經造成的、或者未來可能受到波及的個人及產業傷害。

最後,姑且不論原因,只要台股低量的現象無法改善,就勢必有更多的第一線經紀從業人員迫於無奈而離開。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對台股當前的窒息量同樣備感憂心,他坦言,這種量能,市場大概有一半的營業員都只能領底薪。有些逼得緊的券商,營業員為求生計,甚至不惜自己下單灌業績,還有的乾脆在下班後另覓打工機會,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聽到這種狀況,不禁讓鄭煜暉回想起剛入行時,恰好是網路泡沫後結束沒多久,那時台股單日成交量最低僅二百多億元,只有目前的一半,但鄭煜暉竟認為現在的情況比那時還差。「當年網路股的高股價,很明顯是空中樓閣,隨時崩塌沒人會懷疑;現在台灣卻是實質經濟全面陷入無解,高科技做不贏韓國,低成本又做輸中國。有人說這次會重蹈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單論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見過台股大風大浪的王瑞錩更直言,「這不是大環境的蕭條,這是一個產業將被消滅。」而消滅的動作正在持續進行,鄭煜暉舉例,其所屬的金控最近針對賦閒的營業員,加諸許多「集團業務」,包括信用卡、產險及基金銷售,都已訂出明確罰則,「做不到,就等著被列入裁員名單。」可見政府若不展開積極作為,金管會「券商不會大裁員」之說,恐怕會成為官員不食人間煙火的另一經典語錄。

裁員風起!

今年3月證所稅議題起 成交量、營業員薪資一路下跌月分 集中市場成交量(兆元) 經常性薪資(萬元) 非經常性薪資(萬元) 受雇

人數

2月 2.78 5.3 1.1 51118 3月 2.30 5.9 1.7 51055 4月 1.52 5.8 0.2 50827 5月 1.61 5.4 0.4 50925 6月 1.34 5.4 1.4 50574 7月 1.45 5.4 0.7 50542 8月 1.67 5.2 0.4 50285 註:調查行業別為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0

他用兩百個燙疤 換120K月薪

2013-01-21   TWM
 
 

 

十年來,有一個月薪可高達兩百K(二十萬元)的工作始終缺人,還要花半年才找到人,這是怎樣的一份工作?

攝氏一千三百度、有如岩漿般的爐火,電爐師傅黃正賢將整爐鑄鐵金屬原料熔解成通紅液體鐵水,兩、三公尺高的火星不時濺起,和吹起的粉塵一同滿天飛舞。這是永冠集團旗下鑄造廠永誠亞太在桃園觀音生產線的現場,這樣的溫度不只讓人皮膚發燙,甚至有刺痛感,但他一待超過二十五年,二○一二年平均月薪一百二十K。

當黃正賢脫下左手工作手套,手背上近十個至少米粒大小的泛白燙疤清晰可見,「酒喝下去(疤)會全部出來,更明顯,」他說得舉重若輕,這樣的傷口他身上大大小小約有兩百處。

十年來,永冠在人力銀行和觀音工業區廠房門口張貼徵人啟事,現場作業人員直接給二十二K的近三倍起薪,但新進者大多待不住。最短的,看到工作環境惡劣直接說不,或早上上工、吃過午餐從此消失;個人有意願的,父母一來看到兒子身上一身黑,怕他娶不到老婆,堅持把人拉走……。

我做,死我一個;不做,死全家!

員工來來去去,台大法律系畢業、永誠亞太總經理張文龍曾試著照料高溫的電爐一次,「像在烤箱裡面烤,半個小時就受不了,喝多少罐舒跑都沒用,這種錢不是自己能賺的。」

鑄造是機械工業基礎,可生產各式機械底座的鑄鐵,從風力發電的大型零構件到精密的iPhone專用工具機都需要它。「只要熔解製程成功,鑄造件也就成功了三、四成,」永誠亞太生產部副理劉世宏說,負責原料調配、熔解與澆注的電爐師傅,居重要核心技術關鍵。

因此電爐師傅最高月薪能有二十萬元(按鑄鐵重量計酬),是黃正賢上一個卡車地磅工作的五倍,讓他願意在高溫且危險的環境中工作。「我做,死我一個;不做,死全家!」黃正賢為了家庭經濟而犧牲。

這份高薪不講究高學歷,卻要用兩百個燙傷來換,黃正賢首先要依客戶要求材質的物理特性,調配好須熔解的原料,包括生鐵、石墨、鎳、鉻、銅等貴金屬在內,至少有上百種不同配方組合,就像炒菜,該辣要辣、該鹹要鹹,材質跟溫度也一定要適合。熔解過程一旦出錯,小則一爐原料報廢,損失數十萬元,大則產生氣爆,危及安全。

張文龍透露,鐵水原料基礎成分配方須經驗控制,光是主原料生鐵就至少有三種,特性隨產地與矽含量而不同,加上客戶另有耐磨、耐腐蝕或拉伸等要求,不只比例有學問,澆注溫度也會隨鑄件大小、厚薄等冷卻過程熱脹冷縮與流動性不同。

這本事是累積而得來的,學會按照SOP(標準作業流程)操作之外,突發狀況得依賴經驗處理,至少要在火爐旁蹲三年、甚至十年才能練成。

但一般人在電爐旁必須穿上防護衣,不用半天,只要兩小時就會中暑,也不能穿透氣舒適的聚酯材質上衣,因為石化產品有助燃性,火花濺出恐怕會直接黏在肉上,只能穿不透氣的厚重棉布材質,「鐵水會噴,夏天看到衣服一個洞、一個洞會怕,一般人哪受得了。」

越怕越會被燙到,我不怕它

「越怕越會被燙到,我不怕它,」黃正賢解釋,俗話說鐵水會追人,但只要了解它的特性,看到火花不要跑,閉上眼睛、手放身後,真的噴到就抖一抖。他認為,辛苦是有代價的,「人總要生老病死,讓我家庭沒了經濟煩惱。」他用這份薪水把三個子女養大,夫妻不曾為錢爭吵。

儘管如此,高溫造成的傷害與壓力仍不計其數。攝氏一百度開水燙傷,只有一層皮膚受損,一千多度卻是穿透三層皮膚;最嚴重一次,他為了繼續工作,只能膠帶綁一綁、套上塑膠袋,下班後再用一手洗澡,然後一手開一小時車回台北板橋,隔天才看醫生。

常燙傷甚至讓他成了「處理專家」,「燙傷絕不能用雙氧水,要用黃藥水,不然米粒大傷口會變指甲大,」他說,他還有獨門的特殊燙傷藥。

早期只有黃正賢和另一位小他八歲的師傅輪班,以每月生產三百公噸計算,一個人一天十二小時就要搬運五公噸重的原料,且一週得輪一次晚上八點到早上八點的夜班。他曾因值夜班走不開,連小兒子出生都是老婆自己去生產,「把太太培養成女強人,原來我要做的,她幫我做,我才能在這……。」

人一定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料

「人一定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料,」國中念放牛班的黃正賢說,每個人天生適合吃的飯不一樣,「我不想讀書,也不會讀書,不讀就是要認命!」

如今,黃正賢靠著這份薪水,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宏達電工程師,小兒子則在技術學院念外語。只不過,當他一邊說這份工作「有心就不難」,一邊又不希望兒子和他一樣,因為「憑什麼領這麼多,你來做就知道!」

【延伸閱讀】平均月領120K代價1.在超過1,300℃的電爐旁工作2.全身有200個燙傷疤3.夏天不到1小時就全身濕4.每天最多搬運5公噸原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46

《生存術三》第一位拚到餐飲連鎖開發總監的台灣人 小助理「和諧」融入當地 月薪飆五倍

2013-04-15  TWM 
 

 

他原是公共電視節目助理,這份工作做了三年半,月薪只有三萬元;三十歲時,決定到中國放手一搏。六年後,月薪翻升快五倍。

撰文‧方德琳

上海,十里洋場。作為中國最早現代化的城市,上海灘開放,但上海人卻不容易親近。知名作家余秋雨曾說:「不設防的上海文明,卻滋生處處設防的上海人。」當年洋場裡的爾虞我詐,上海人不得不防。

在上海,你只和外地人往來,做外國人生意,也能過得很好;但如果要和上海人做生意、當同事,那就得有天天被「教訓」的準備。

融入上海人並不容易,現年三十七歲的Tim花六年才辦到。他笑笑說:「套句當地人的話,我已經被『和諧』掉了!」現在的他是上海最熱門的展店開發人才,負責連鎖品牌拓點,這種工作在過去只有中國當地人才可能做到。

三十歲那一年,Tim決定到中國發展。當時他正在公共電視擔任節目助理,「那工作做了三年半,常常沒日沒夜,但又升不上去,實在……太可怕了!」Tim嘆了一口氣。

初來乍到

連講話都被討厭 開始理解當地人的想法他自剖自己有企圖心,可以吃苦,也願意學習,但薪水卻老是停在三萬元,讓他很沮喪。在三十歲的人生關卡上,他只能放手一搏到中國闖天下。

「現在回頭看,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說,公視同事多數還在相同位置、領相同薪水,而他的薪資早已從新台幣三萬元,變成人民幣三萬元以上。而目前,他正和朋友籌組新公司,下一步就要自己當老闆。對於未來,他充滿期待與拚勁。

他不諱言,一開始到中國,是靠親戚關係被安排在深圳太平洋章家旗下一家商業開發顧問公司。只不過剛去不久,原本預定的開發案因土地取得不順利而停擺,將近二十名台幹一夕間全部被開除。「這些台幹有的回台灣,有的就留在當地浮浮沉沉。」這個震撼教育讓Tim深自警惕,想在中國發展絕不能只靠台灣企業庇蔭,一定要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才行。

透過親戚幫忙,這次Tim又被安排到上海,一家以開發購物中心為主的諮詢公司上班。「老實說,我是靠關係進來的,沒有專業,又沒有主管罩著。」Tim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這家公司從總經理到副總的一級主管都是台灣人,而他只是課長。「我的身分很奇怪,這家公司的一級主管是台灣人,課長這種中低階主管都是中國人,只有我是台灣人。」最尷尬就是中午吃飯時,一級主管的台灣人吆喝一下就結伴去吃飯,沒人理他;他只好硬著頭皮加入中國同事團隊。

Tim回憶:「一開始,他們很不能接受我。」現在中國媒體會報導,台灣人很有禮貌,常說「謝謝!」Tim說,當時他說「謝謝!」時,只會被認為是娘娘腔。

「尤其是來自北方的中國女生,她會直接對我說:『我實在受不了你講話的調調。』連一開口都被人討厭。」Tim只能打哈哈,慢慢調整改變。

不像台幹會去高級餐廳,中國當地人多半到一般餐館。「小餐館都很髒,他們的筷子看起來像沒洗過,怎麼辦?同事都在吃,你還是得吃。」有潔癖的Tim為了和同事融合,也只能入境隨俗。

上海人如果和主管開會,他們會說普通話;但如果會議沒有主管,上海人在一起就講上海話了。「我不是他們的主管,和我開會,他們都講上海話,才不考慮我是台灣人。結果,上海話我從完全不會聽,到現在可以聽得懂。」他笑笑說,這也是被「修理」後得到的收穫。

他的「課長」位置恰巧給他一個從上海人觀看台幹的視窗,慢慢理解當地人的想法。他觀察,很多台幹在中國確實沒有成長,都在自己的圈子裡轉,幾年下來都拿一樣薪水。「中國當地人雖然表面上不說,但私底下會不服氣,憑什麼你當我主管?就因為你是台灣人嗎?」大家都現實冷眼看,「你可以撐多久?」Tim從這視窗看到,惟有更加在地化,多與人交流,累積人脈與專業,將來才不會變成台流。

幸運跳槽

進入金錢豹平台 迅速拓展重要人脈隨著一群幹部被挖到金錢豹餐飲集團,Tim也跟著到當時上海最紅的這家餐飲集團。「金錢豹是個很好的平台。」他分析,因為很幸運地搭上當時最知名的餐飲品牌,在其他城市都想拉攏金錢豹去設點時,身在其中的他,視野與人脈也隨之拓展不少。

由於集團很大,內部也有不同派別。「內鬥免不了,當時我們在裡面最常討論的話題就是,今天又有誰走了!」派系傾軋,稍有不慎就有人淪為犧牲品。看在Tim眼裡,非常有危機意識,他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把專業展現出來,得到有力人士保護。

當時金錢豹總經理是畢業於瑞士洛桑餐飲管理學院,曾經在西華飯店擔任十年總經理的蔡充。雖然Tim並非餐飲本科,但因為他在美國念大學,英文程度好,邏輯能力也強,蔡充請他負責集團企業識別系統的改造。「我把原來很土的東西改成很洋氣。」他的工作受到蔡充肯定,也開始受到提拔。

後來,只要有其他城市來找金錢豹談生意,Tim就參與其中。加上比起其他台灣人,他更融入當地,和中國人聊得來,最後,他還代表公司和各省政商人士談生意。

緊接著,他就被上海餐飲連鎖品牌巴貝拉義舟挖角去擔任展店的開發總監,薪水跳升到人民幣三萬元以上。「很多連鎖餐飲品牌的開發副總雖然是台灣人,但在第一線打仗的總監都是中國當地人,沒有台灣人坐這個位置。」他要負責與當地公安、政府單位打交道,即使是台灣連鎖餐飲,都把這個位置放給當地人。

Tim已經站在中國現在最熱門的位置上。今年,預估中國服務業產值將首度超過製造業,各式各樣的餐飲、服飾等國際連鎖品牌進入中國,都需要展店人才。Tim在職場炙手可熱,但他選擇另一條路,決定和別人合夥開公司,專做展店服務。從前期找點到最後裝修施工,一站服務到底,「今年的發展會很好。」在上海,處處充滿創業成功的氛圍,Tim對未來很樂觀。

Tim說,中國一年一個變化,他們看到全球最先進的商場就複製過來,已經跳過台北經驗。「我想,我之所以還在這裡,應該是我一路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會想因為我是台灣人就有什麼優勢。」或許Tim的話聽起來很殘酷,但到中國工作確實是如此。放下身段融入當地,是他這六年來能夠快速成長的唯一準則,也是他最深的體悟。

Tim

工作地點:上海

出生:1976年

現職:創業中

經歷:金錢豹(中國)餐飲集團總監、上海巴貝拉義舟餐飲管理開發總監

學歷:夏威夷基督教大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7

從領22K月薪到操作八位數資金 科技男專挑「三力成長股」 散戶升級成達人

2013-05-13  TWM
 
 

 

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工程師開始做起,蕭非凡三十九歲就當了專職投資人,他很早就不需為五斗米折腰,至今離開職場十三年,已在股市累積了數千萬元的操作規模,並且建立一套屬於自己「三力成長股」操作心法。

撰文.林心怡

平常日的晚間九點,站在小小會議室前方教課的蕭非凡,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投資邏輯。小班制的課堂上,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沒有一個學生中途離席,其中還有幾位是專程從高雄搭高鐵來台北聽課的「粉絲」。這位學員口中的「蕭老師」,不僅熱中教學,也是位手上操作規模逾八位數字的股市達人。

「其實剛出社會時,我壓根兒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靠股市投資,加速累積財富。」蕭非凡笑說。原來,家中有五個兄弟姊妹、出身公務員家庭的他,也曾當過十幾年的平凡上班族。大學念的是交大資訊工程系,喜歡舞文弄墨的他說,嚴格來說自己只對「算術」有興趣而已。「退伍後,我曾在電子公司當過一年的工程師,當時起薪二萬二千元,但我嫌工作內容整天寫程式、修正電腦錯誤實在太無趣,想說報考商研所換跑道,挑戰一下自己的能耐。」買對趨勢股 賺到人生第一個二百萬元只是,他第一次買股票,就遇上一九八八年的「郭婉容事件」,台股萬點崩盤的大修正,讓他初試啼聲就慘遭滑鐵盧。「還記得我第一次買的股票是麗正,花了二十幾萬元,買了三張成本價約在七十七元左右,沒想到後來股市崩跌,最低還一度跌到十幾元,雖然後來股價漲回六十幾元,但還是賠了七、八萬元。」一九九四年至九五年期間,當時任職電子公司行銷企畫的蕭非凡,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有機會認購尚未掛牌的旺宏電子。「當時從友人那裡得知,他們的認購價是面額十元,且若無掛牌上市還會付息買回,我那時就相當看好半導體產業前景,不但標了會,還向姊姊借錢,湊足五十萬元買了五十張,不到二年的時間以股價五十元賣出,獲利二百萬元,賺到了我的第一桶金。」經歷第一次美好的股市投資經驗後,蕭非凡開始迷上股價偏低,但有機會大爆發的成長股,「我的投資經驗是,與其短線殺進殺出,還不如看對產業趨勢,長抱大波段賺得比較多,畢竟一開始,上班族白天還是要專注在正職上。」蕭非凡笑著說,自己一度想換跑道去廣告公司當「創意人」,但沒進成廣告界,倒是在友人引薦下進了創投公司任職,「在一次又一次的Call公司經驗中,讓我累積了對產業研究的興趣與功力。」聚焦「三力」 買美磊、信音、濱川翻倍研究股市期間,蕭非凡看了不少股市的書,「像是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給我最多的啟發,《蘇黎世投機定律》則是我放在床頭隨時翻閱的金科玉律,其他如費雪的《非常潛力股》、《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與威廉歐尼爾的《笑傲股市》,都是成長型投資的葵花寶典;技術分析方面,我從《股票K線戰法》、《股價趨勢技術分析》受惠最深。」因此,從基本面挑成長股,成了蕭非凡的核心選股主軸。例如讓他大賺數倍的信音、美磊,都是他的經典代表作,而他口中的成長股,必須具備「三力」:「產業有成長驅動力」、「企業有競爭力」、「投資具吸引力」。

而這些成長股,首先絕大部分是公司股本小於三十億元、成長動能強,其次是近三年營收或獲利成長率高於產業同業,且獲利呈跳躍式成長,至少三至五成以上,營益率接近或大於一○%。

最重要的是,公司在該產業技術、通路等競爭力中,至少有一項領先者,至於符合上述條件且股價在二十至三十元者,更是他的投資首選。

例如,○六年讓他股價大賺三倍的信音,就符合上述投資邏輯。他分析,信音當時生產的音訊連接器,正逢由筆電應用跨入手機應用的熱門題材,加上該公司在確定接獲華寶及富士康等訂單後,未來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二元出頭大幅跳升,讓他在○六年三月股價二十二至二十三元間分批布局,並設定目標價六十五元(約本益比十七倍左右)。後來,同年十二月,信音股價來到目標價後,他開始陸續停利,最高價賣在七十元附近。

「如果我當時對技術面與籌碼面能更著墨些,或許就會續抱到九十元以上再出場。」有了這次「賣太早」的經驗,讓蕭非凡開始搭配技術面找賣點。

另一個讓蕭非凡津津樂道、倍數獲利的經典代表美磊,也是同樣的投資邏輯,○九年三月,他從股價二十元以下開始買進,主力產品為電感、射頻元件的美磊,並一路加碼至接近三十元,直到六十五元才出脫持股,倍數獲利。

「當時為因應薄型筆電與高階智慧型手機興起,相關元件微型化規格升級趨勢形成,美磊不但投入研發早且適時擴產並打入蘋果供應鏈,此舉讓美磊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不到二元,出現倍數跳升的機會,這些都是我持續布局加碼的理由。後來我在本益比十五倍,與周線形態的滿足點六十五元開始停利出場,最高賣在六十六元。」至於○九年布局大賺的濱川,則是搭上當時筆電興起第一波輕金屬機殼風潮,使得公司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一元出頭成長三倍以上。○九年九月,他在濱川股價三十元以下積極買進,一路加碼到三十元附近,當股價來到六十七元(約十五倍本益比)附近,隔年的四月,股價在七十元附近全數出場。

從失敗驗中 學會「不與市場作對」至於一一年八月布局的立端,他則是看好雲端趨勢的題材,「網路安全為雲端成長關鍵,因此我很看好主力產品為網路安全平台的立端。且該公司掌握國際大廠客戶訂單後,營收及獲利也逐季出現明顯成長訊號,公司每股獲利可望由前一年的損益平衡跳升至二元以上,加上技術線形轉佳,讓我開始試單布局。」雖然蕭非凡於一一年八月在立端股價二十元附近布局買進,且九月歐債惡化時股價仍逆勢上漲超過二十七元,但他考量大盤風險,還是在股價二十七元先行出場。

隔年元月總統大選完股價反彈後,因成長力道未減,當股價突破二十七元後,蕭非凡再度進場,雖然三月創四十一元波段新高,有陸續減碼,但因看好長線趨勢,至今仍持有部位。

不過,投資股市多年,蕭非凡承認也曾因「與趨勢對作」以及「先入為主」的堅持,無法即時順勢操作而錯失獲利良機,甚至蒙受損失。「例如金融海嘯就讓我好好上了一堂總體經濟的課,只不過學費很昂貴!」蕭非凡指出,當時台股指數頻頻破底,最低跌到三九五五點的期間,他卻因為「猜測底部」,一度賠掉了三成的資金,「那次經驗讓我學會了,當全球總經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就不要妄自猜測底部,最後只會越套越深!」此外,他也曾因過度「迷戀」電子股,而錯過了布局傳產股大賺的機會。「因為我長期在電子產業工作,與電子股高倍數的獲利經驗,讓我對該類型股票情有獨鍾,卻一度忽略了部分電子業走向微利時代的事實。在聽聞友人從十幾元開始布局潤泰全,長抱五年最多達一百元的經歷後,改變了我對傳產股的思惟,特別是對中國內需成長股的看法。」蕭非凡表示,「近二年來,我開始研究超過二十檔中國收成股的次產業,從產業集中度、市場占有率、長線觀察籌碼變化,讓我也曾抓到大華金屬、全家等股大賺一倍的獲利報酬。」持續看好「TSMC」概念股至於展望台股未來走勢,蕭非凡直言,大盤指數的低度波動將是常態,在低經濟成長率、大盤指數的低度波動,以及大盤陷入低量狀態的「三低」行情下,資金會朝更有效率的強勢股靠攏。「我認為,強勢股的核心特色大都是贏者全拿,或者建構了跨客戶、跨平台、跨應用的競爭優勢,我在晶圓代工、光學鏡頭、觸控面板,以及記憶體封測等產業就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因此,蕭非凡在今年的投資主軸定調在「TSMC」上,也就是行動裝置的輕薄化︵Thinning︶、零組件的去三星化︵Samsung-away︶、中國收成股︵Mainland China︶與生技醫藥股︵Medicine︶,以及雲端運算︵Cloud-computing︶。

其中,所謂的﹁輕薄化﹂與﹁去三星化﹂趨勢則是發生在面板產業、晶圓代工、載板、記憶體與相關的設備廠商都可望受惠,包括TPK宸鴻、鎧勝、牧德都是他持續看好的股票。

另外,中國收成股可參考產業集中度高且市占率領先的汽車零組件廠商宇隆、汽車用印刷電路板敬鵬、成衣上游廠商東隆興,都是值得留意的標的。至於雲端運算概念仍以網路安全為首選,其中彩富則有機會搭上安全監控產業升級換機潮商機。

「其實,股市不是賺偏財、橫財,是正財、是恆財!」在蕭非凡的股海字典裡,「投資是藝術,也是哲學。」好為人師的蕭非凡,喜歡教學也喜歡寫作,目前的著作包括《沒人教你的基本面投資術》、《散戶升級的必修課》等書籍,並且在網路上以暱稱﹁股海奇兵﹂經營他的﹁史坦部落格﹂,廣受好評,甚至開設股市教學課程,希望以教學相長的方式,分享他多年的投資心得。

蕭非凡

出生:196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台股會客室」講師學歷:台大商研所、交大資訊工程系著作:《沒人教你的基本面投資術》、《散戶升級的必修課》

蕭非凡

成功選股6心法

心法1 股本小於30億元甚至10億元。

心法2 產業成長動能明確。

心法3 近三年營收或獲利成長率高於產業同業,且獲利呈跳躍式成長,至少是30%~50%以上,甚至是超過100%以上者尤佳。

心法4 營益率至少接近或大於10%。

心法5 產業具領先地位,在技術、通路等競爭力中,至少有一項領先。

心法6 股價在20元~30元者優先布局考量。

蕭非凡從基本面持續看好的5檔個股個股 5月7日收盤價(元) 看好理由

F-TPK宸鴻

(3673) 599.00 產業競爭力強,具有「贏者全拿」的基本面優勢。

F-鎧勝

(5264) 175.00 受惠供應鏈洗牌的利多,股價仍有上漲空間。

牧 德

(3563) 60.60 受惠自動化資本支出增加的利多,本益比相對偏低。

敬 鵬

(2355) 37.75 業績持續看好,本益比相對偏低。

東隆興

(4401) 55.00 成衣上游廠商基本面持續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6

我寫部落格 滾出百萬月薪

2013-11-04 NCW
 
 

 

在台灣,有一個新職業類別,正在興起當中。

在這一行裡,有人一天的收入就超過二十二K,有人可以打扮美美的就月收入破百萬,也有人可以年營收破千萬。

更重要的是,從事這一行,你不用高學歷,也不用填履歷,但你卻能擁有比明星更大的影響力,就連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消費性電子品牌大廠三星,都要來討好。

Google現場》對抗臉書,拉攏部落客加持:九月十三日中秋,夜幕低垂的台北文創大樓,兩百多人陸續進場參加一個聚會。這可不是什麼名媛貴婦的派對,而是Google和部落客們拉近距離的聚會。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孩說:「Google每年按照三節,春節、端午及中秋,和部落客交心!」

插畫家部落客「人2」,整晚戴著招牌大眼頭套和新朋友拍照,重頭戲在Google行銷副總經理利啟正一身「吳剛」打扮出場,揭開序幕。隨後,利啟正身後投影片秀出Google+的市場現況與新功能,「照片會自動把人像擺在前面,很適合部落客需求。」原來,Google也想藉由部落客強大傳播能力,讓Google+能和臉書(Facebook)抗衡。

三星現場》新品代言,部落客跟明星同台:九月二十四日,三星在台灣秀出最新產品,發布會上,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總經理杜偉昱的左右,分別站著女藝人艾莉絲和作家褚士瑩,在艾莉絲身旁有個陌生臉孔,引起在場媒體不解,紛紛詢問「他是誰?」三星公關人員回答:「四小折,他很有名唷!」

四小折何許人也?他是個插畫部落客,每天有上萬人拜訪他的部落格,三星因為一款大螢幕手機主打觸控筆,因此,透過他的「畫」來凸顯產品特色。去年九月,三星也把四小折請到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現場,他第一時間就把當地的發表會化成圖片,放在部落格上,雙方合作已久。

這就是台灣的「第三百六十一行」:部落客。

他們影響網友喜好提供消費指南,廣告商加碼

部落客靠寫文章賺錢,不新鮮,早在「無名小站」二○○三年崛起,一直到二○○六年宣布被雅虎奇摩收購,短短三年,部落格寫手顛峰突破六百萬人,創造出彎彎、女王、貴婦奈奈等「明星級」的部落客。如今,單日人氣破萬的部落客,月收入百萬不是夢。

但部落客發揮的影響力,和以前相比已大不相同,「那時只有少數人可以淘到金,廣告主把預算放在部落客身上的金額不大,」一位任職國內前三大公關公司主管「馬克」,觀察部落格行銷趨勢七年。二○一○年開始,有越來越多客戶提出部落客行銷需求,剛開始只是產品交換,後來就是一篇文章出價上萬元,現在還要安排部落客參加產品發表會。

據統計,全台十二歲以上的上網人口,已有一千 六百四十五萬人,超過台灣總人口七成。對這七成以上的台灣人來說,部落客已是他們獲取訊息不可或缺的管道。光台灣第一大部落格平台「痞客邦」,一天就生產五十萬篇文章,每天創造二千八百萬次PV(pageview,頁面刷新次數)。根據網站流量監測公司Alexa統計,痞客邦和Google的流量數相當,分居全台第三和第四名。

只要會上網,你都可能遇到他們。煩惱明天和朋友聚餐吃什麼?新上市的智慧型手機評價不知好或壞?「上Google(搜尋)吧!」多數人第一時間一定這樣做,表面上是Google幫你搜尋,背後其實是部落客給你答案。

部落客掌控台灣七成以上人口的消費決策,嗅覺靈敏的廣告主因此捧著銀子找上他們。

業界與部落客最相關的預算叫作「社群口碑行銷預算」,據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統計,今年這筆金額將首度突破新台幣十億元,來到十一億一千六百萬元,比四年前成長一三一%,今年的成長率也超過傳統的網路廣告和關鍵字廣告。

和二○○六年高峰相比,現在寫部落格的人大約少了一百萬人,但目前全台灣仍有約五百七十萬名部落客,也就是說,每五人就有一人擁有部落格、有機會吃到部落客經濟的大餅。

走入「達摩媒體」位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的辦公室,這裡有四十個員工,每天要和四十萬個部落客打交道,其中有五萬個是他們的黃金寫手,這是台灣網路圈最會靠部落客賺錢的公司。

達摩預估今年營收八千萬元,比起二○○六年草創當年只有五百萬元,等於七年翻出十五倍成長,靠的正是四十萬名網路隱形軍團。

達摩做的事情,就是幫部落客和廣告主媒介,成立七年來,有一千家客戶找上他們,利用部落客做行銷,「我不叫他們部落客,而是稱為『達人』,」三十七歲的執行長許景泰說,連豪宅都有建商登門要他們幫忙找部落客寫文。

他們收入包羅萬象萬元稿費、廣告、出書多頭賺

以痞客邦為例,全站共有二億三千萬篇文章、二億五千萬張照片。茫茫字海與圖海中,在這一行裡,你收入的多寡依據,就是人氣。

痞客邦手上有一份名單,裡頭不只有各領域的人氣王,還有價碼行情表,在表中,部落格單日人氣(點閱人次)三千是個基本門檻,破萬更是廠商的最愛,只要破萬,不管接什麼案子,寫一篇文章都是萬元起跳。

每天都在和部落客交手的許景泰估計,全台灣五百多萬名部落客,大概只有一百人每日人氣會破萬,且集中在美妝穿搭類,可說是身價最高的部落客,「比以前擠進大學窄門還難一百倍!」

中游位置的部落客,其門檻則為平均單日人氣三千到一萬之間,許景泰預估,此區段人數約有一百萬人左右,往往是「劈腿」的兼職者,腳跨傳統職場與此新職場,投入下班後時間,荷包一個月可以多進帳數千到上萬元。

而人數最多的後段班部落客約有四百萬人,吃不到肥肉,但隨著廠商提供產品交換文章的意願提高,也可玩票性的用文章換得「體驗」。這四百萬個寫手,圖的是什麼?身為過來人,人氣部落客藥師吉米說:「成就感其實是寫部落格的初衷,」並非所有部落客都追求名利雙收。

隨著部落客經濟崛起,以部落客為核心,已經形成一個職業生態系統,賺錢的來源包羅萬象,你可以出書、演戲、演講、上電視、拍廣告,還有專業的經紀人、廣告主、公關公司、出版社及電視節目等著幫你賺錢。

他們代言比藝人有效信任度與專業,刺激商品銷量

為什麼廠商會開始捧著鈔票找部落客宣傳呢?

第一、「精準銷售」。馬克表示,當客戶花預算的目的是「增加銷售」,而非提升企業或產品「知名度」,部落客絕對比小模或通告藝人還有效。因為部落格就是「個人媒體」,每個部落客背後有上千、上萬個粉絲,還會增加流量。

身為公關人員,馬克幫客戶找大咖藝人出席產品發表會時,最怕的就是「模糊焦點」,因為當紅藝人很容易因私人問題凌駕產品之上,隔天打開報紙,講的都是明星本身私事,代言什麼產品都不知道。

第二、「信任度」。早年部落客寫商業文遮遮掩掩,現在則是大剌剌在標題旁邊註明「邀稿」,他們不怕讀者反彈嗎?曾出過專書談部落客賺錢術的網路專家于為暢表示,經營部落客長期下來就像篩子,留在篩子上的就是粉絲,就是要看你推薦的產品。

小資女小青每天晚上都要看完穿搭部落客「花猴」的最新文章後才上床睡覺,「她們就是一般人,不像麻豆(模特兒)又高又瘦,原來一百五十八公分穿起來是這樣子!」每當在購物網上看到心動的產品,小青就會先看過部落客推薦文再下手。

三、「專業」。部落客往往專攻特定領域,有人專寫美妝,有人專寫美食,有人專寫3C。長期下來,都知道產品的寫作「眉角」是什麼。譬如藥師吉米寫飯店文,一張床、一顆枕頭都描述得巨細靡遺;而有美食部落客專門在電視節目介紹美食後,立刻在部落格提供該餐廳或小攤販的地址和菜單。

因為這三個原因,靠部落客行銷,就很容易出現廣告主最樂見的「N倍奉還」。國內3C周邊商品代理商先創國際產品經理石秉鈞,舉其代理的一款智慧型健康手環為例,一次找十位部落客寫試用文,短短不到一個月就賣到缺貨。

在出版社工作的「電腦玩物」站長黃鍾毅,本身也是部落客,日前出版一本介紹萬能筆記軟體Evernote書籍,他辦了一場簽書會,會中邀請五位部落客座談,現場來了七百人,當中有五百人就是從這五位部落客的關係而來。此書已經五、六刷,總銷售上萬本,在3C類叢書成績亮眼。

部落客要賺錢,不是只能寫文章而已,根據本刊向各領域、各層級部落客明察暗訪,得出十六種收入來源(詳見上圖)。除了靠「手」寫文章外,部落客還可以用「腦」經營粉絲團或提供廣告連結,靠「演」幫產品代言,靠「說」演講授課。收入也可從寫文章以「篇」或「案」為計價單位,到依「小時」計價變成電視名嘴或授課講師。

他們改變市場規則傳統行銷式微,網路推文影響更大

深入來看,「部落客經濟」的崛起,背後有重要意義,那就是在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難確定的今日,可靠的產品「訊息」變得越來越珍貴了。

消費者直接蒐集這些訊息,往往要付出極高代價,透過有「口碑」與「專業」的部落客,節省了消費者蒐集訊息時要付出的大量成本,只要看有口碑與專業的部落客鐵口直斷,就可大略判斷出產品質量。因此,部落客本身賺的,正是節省消費者蒐集訊息代價的「訊息財」。

部落客因為自己的興趣,而能賺到大錢,還改變了市場的遊戲規則。

對仍然仰賴傳統管道行銷產品的企業來說,所賣的產品如果仍要靠消費者花成本蒐集相關訊息,相對於其他對手透過部落客行銷,節省消費者的訊息費用,那麼以傳統管道行銷的效果就會打折扣,仰賴這種方法行銷的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

然而,部落客未來的影響力還會比現在更大嗎?經濟學有個理論叫「馬太效應」,出自聖經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指的是一種正向回饋的過程,在部落客這個生態圈,正可看到這個效應:越來越多人依靠部落客獲得訊息,企業就捧著越來越多錢請部落客行銷,部落客影響力因此越來越大,又回過頭來使更多人依賴部落客獲得訊息,如此不斷循環下去。

部落客影響了台灣七成以上人口的消費與行銷決策,可以預見的是,部落客的影響力還會繼續擴散下去。

【延伸閱讀】完整揭露部落客生態》商機發威!創造11億廣告大餅

部落客:產出部落格文章,有的基於興趣,有的是商業邀稿全台約有570萬名部落客,每天產出70萬篇華文文章

第一層商機:

部落格平台包括痞客邦、Blogger、Xuite、udn、中時電子報等,提供免費網路空間給部落客.痞客邦全站有2.3億篇文章

廣告主企業透過代理商或平台,或直接找部落客替產品寫文.今年分配在部落客身上的金額預估至少有11億元

廣告代理商服務廣告主,找部落客進行社群口碑行銷,例如公關或網路行銷公司

經紀人協助部落客接案,或安排參加活動

第二層商機:

社群網站以臉書為主,和網友互動,粉絲數也成為人氣指標.全台有逾2.2萬個臉書粉絲團

購物網站網友看完部落格文章,點選連結直接購買.台灣今年預估網購產值7,600億元

內容網站新聞媒體網站轉載、編輯部落客文章,流量帶進廣告

App平台知名部落客推出個人App,多為免費下載

第三層商機:

出版社挖掘部落客出專書,部落客得到知名度

電視台邀請部落客上談話性節目或新聞評論

網友(讀者)上網搜尋食衣住行、吃喝玩樂資訊,遍及全球華文人口.全台有1,645萬上網人口,中國上網人口5.64億

資料來源:痞客邦、台灣網路資訊中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likeboy、資策會MIC

【延伸閱讀】單日人氣破萬,錢撈更多!—部落客人氣行情

平均單日人氣:破萬 邀稿文╱篇:1萬~7000 電視通告╱次:7,000~5,000 商品銷售分紅╱月:5,000~3000 報章邀稿╱篇:3,000以下

平均單日人氣:2萬~7萬元 邀稿文╱篇:1.5萬~2.5萬元 電視通告╱次:1萬~1.5萬元 商品銷售分紅╱月:5,000~6,000元 報章邀稿╱篇:3,000~0元

平均單日人氣:5,000元以上 邀稿文╱篇:3,000元 電視通告╱次:1,000元 商品銷售分紅╱月:— 報章邀稿╱篇:—

平均單日人氣:1,500~2,000元 邀稿文╱篇:1,000~1,500元 電視通告╱次:1,000元以下 商品銷售分紅╱月:— 報章邀稿╱篇:—

平均單日人氣:3,000~5,000元 邀稿文╱篇:1,000~2,000元 電視通告╱次:1,000元以下 商品銷售分紅╱月:— 報章邀稿╱篇:—

資料來源:痞客邦

【延伸閱讀】美妝類稿費最高!—部落格文章價碼

美妝穿搭:1.5萬~4.5萬元生活綜合:1.5萬~4萬元旅遊:1.5萬~3萬元3C:1萬~2.5萬元美食:5千~1萬元

資料來源:痞客邦

【延伸閱讀】1篇文章,滾出16種賺錢機會!—部落客多元收入案例

賺稿費:

部落格商業文(核心)收稿費或以產品換文,多為開箱文、試用分享文萬元起跳╱篇

受邀寫稿報章雜誌露出,單篇或專欄約5千元╱篇

出書出版社邀請出書版稅收入,約是定價7%至10%

徵文比賽媒體、政府或業者針對部落客舉辦的徵文活動前3名獎金約上萬元

作品授權文章、照片或插畫,授權商業使用1張照片授權1次約3千~5千元

賺廣告費:

網路廣告網頁橫幅(banner)與側邊欄約5千~1萬元╱月

臉書粉絲團貼文發短文或圖片推薦商品1則計價約粉絲數1%~2%

臉書粉絲團代營幫業者經營臉書粉絲團按月收服務費

導購分紅在部落格寫試用文置入商品連結到購買頁面約5千~1萬元╱月

當名嘴:

電視通告上健康、科技談話性節目3千元╱小時

演講到校園或民間論壇約2千元╱小時

開課到企業或民間機構開課,通常是短期多堂課約3千元╱小時

評審當活動或競賽評審約3千~5千元╱小時

當商演咖:

站台到產品發表會分享使用經驗5千~1萬元╱場

出席活動出席產品發表會採訪,回頭寫文5千~1萬元╱場

拍廣告(個人品牌已建立)網路或電視廣告網路廣告約2萬~3萬元,電視廣告約3萬~4萬元

註:此以部落格單日人氣破萬者為例

【延伸閱讀】你適合當專職部落客嗎?

想轉行當部落客?先衡量自己是否具有潛力!如果你在以下選項中勾選超過10項以上,恭喜,你有機會成為專職部落客!

個人特質□ 夠愛!對一個領域能1年365天都泡在上面研究。□ 愛分享!願意讓私生活曝光,讓其他人分享,而且每天至少1次。□ 有耐心!即使網友相同問題反覆出現10次,還是能耐心回答。□ 能忍!出去玩時,能忍受吃喝玩樂的欲望,先拍到好照片再說。□ 若只想寫政治、社會評論等與消費產業無關的主題,最好抱著不營利的覺悟(因不會有廠商上門)。

自備能力□ 對拍照略有涉獵,熟悉Photoshop等修圖軟體。□ 習慣寫作,而且同件事,能寫出別人看不見的觀點。□ 能跟上時事脈動。□ 具企畫能力,例如寫穿搭,便能規畫出「1條裙子的10種穿搭法」「1,000元以下的穿搭術」等。□ 擁有實際社交能力,能打入部落客圈子,和同業、廠商維持良好關係。

工作模式□ 下班後,在沒有稿酬的情況下,1天仍至少願意花3~5小時寫文章。□ 1週最少可發表2~3篇以上文章,若為專職,1週至少5篇以上。□ 懂得經營粉絲,願意每天花1小時以上回覆留言,且內容最好客製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92

為什麽谷歌實習生月薪是5678美金?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79.html

最近,互聯網上有個帖子很火,一個說的是“矽谷各大公司的實習生月薪”,引發了各種羨慕嫉妒恨,比如:蘋果實習生月薪4914美元,全職起薪106913美元;Google實習生月薪5678美元,全職崗位年薪起薪為113100美元;雅虎月薪5191美元……;另一個則說“矽谷不是天堂”,加班也非常嚴重雲雲,比如很多公司每天都會加班,晚上加班到9-10點也屬於正常現象。其實何止是矽谷呢?整個IT業就是一個靠著發展速度、靠著技術弒父、靠著自我壓榨而崛起的一個行業。我們也不妨做幾個小小的盤點,看看IT人的生態。400萬人主導的龍頭行業!美國無疑是全球IT行業的翹楚,如果不算互聯網行業,全球十大IT公司中8家是美國公司;而在互聯網行業,除了BAT,美國企業也占據其它七強――全球IT看美國,毫不誇張,這是一個美國創造、美國引領、美國壟斷的領域。但是,如果,問問你,美國的IT行業有多少人呢?可能很多人就不那麽了了。按照美國勞工局和第三方機構的多方統計,這個數據大約是400萬人。沒錯,僅僅有400萬,而且這400萬當中,包含了100萬左右的電信從業者、傳統企業的IT經理……美國真正的程序員不足100萬人,從事架構設計、產品設計的頂級人才無疑更少。然而,恰恰是這400萬人,決定了美國上萬億美金的“信息產業GDP”(全球約3萬億美金),而且其中包含Google、蘋果、微軟、思科、Intel、高通 IBM這樣的頂級公司和一大批創業企業。這些企業人均創造的價值是極為驚人的。比如,Google的年營收約600億美金,卻只有7萬員工,人均創造的價值近百萬美金;微軟約10萬員工,營收超過700億美金,人均創造的價值也超過60萬美金――而且這些公司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產業增加值極高。就算人均年薪15萬美金,為股東創造的價值也是極為驚人的。這樣一批人、這樣一個創造極高增加值和利潤的行業,其收入水平更高,其員工收入遠高於美國人均3萬-4萬美金的年薪也毫不奇怪。在入職薪資比較高的背景下,是競爭的激烈性。美國最牛高校的畢業生、那些最具創造性的人向充滿機遇的IT業擁擠,其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其激烈程度超過了金融行業。即使是實習生,也是百里挑一,看看Google、Facebook等公司的招聘規則就能從中看到端倪。加之IT行業技術叠代迅猛,這種激烈的競爭也必然折射到公司之間、公司內部,這種情況下,矽谷公司加班情況眾多,毫不奇怪。也由於類似原因,中國的IT公司競爭也同樣激烈。無論是最低端的富士康,還是電信領域的華為,抑或互聯網行業的BAT,以及更多的創業型公司,加班情況都極為普遍,這是IT行業的宿命。技術進化所致的改變我們跳出IT行業,可以看到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特點,並且會發現更有趣的事實。比如,在美國最富有的1%的人,占據了總收入的40%財富,25%的收入;5%的人控制了60%的財富,20%的人控制了87%的財富。這些人是怎麽組成的呢?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在前1%的家庭當中,31%是大型企業管理者或者私營企業主,15.7%是醫生,華爾街金融從業者占13.9%,還有一部分是富二代、富三代等食利階層,合計近七成,其它行業零散分布在IT、律師等領域。如果我們不只看IT行業,我們看收入前20%的人群,大約占美國就業人口的2000萬-2500萬人是怎麽組成的呢?其中,400多萬IT從業者中很多都在這個範圍內,因為低端產業大多通過外包轉移到了中國、印度這樣的國家,是服務外包和硬件OEM;而金融從業者中的400萬-500萬人很多也在這個群體中;在美國的1000萬左右制造業從業工人,制藥、汽車、航空航天、石油等也有半數在這個領域中;再加上美國近2000萬小企業主中的一部分,構成了這個群體的大多數。所以,當你看到IT業加班繁重、工作比較勞累的時候,其實你看看這些行業,多半工作也比較繁重,而且競爭也相當激烈。就算幾年前比較滋潤、競爭較少的底特律三大汽車廠商,薪資收入和福利下降明顯,競爭激烈程度也遠超前幾年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收入金字塔的狀況,IT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觀測口。比如,雲計算出現的時候,大量傳統的存儲服務、服務器廠商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背後不僅僅會導致大量的傳統IT業人員失業,更多的傳統行業IT維護人員失業。所以,如果我們看美國的IT業,2001年高峰期的從業人口就有近400萬,最近兩年就業人數才追平十年前,但是,它創造的產值、增加值已經增加了2-3倍。這種情況在金融、軍工、汽車等行業也先後出現過,它們都是廣義的“技術”領域,技術的進步,讓更少的人從事更高端的工作。最終結果是,少量資本家、創業者、頂級工人站在了1%的高度,19%的技術工人、小企業主站在了中高端,其他大多數人被擠出“技術領域”,從事零售、物流、看護等低端人工性工作,自然在財富分配的時候也難以得到很多。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技術進步導致了就業結構的巨大變化,這種改變是不可逆轉的。而處於前1%的人、處於前20%的人,除了少數食利者,多數人也是殘酷競爭、運氣、才能綜合效應所致,這是資本主義的本質,也是技術進化所致,怎麽能不忙呢?Google實習生月薪5678美金不奇怪!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盧愛芳 辛苑薇) | 編輯:zhouxiaohong | 責編:周曉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5

為什麽谷歌實習生月薪是5678美金?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79.html

最近,互聯網上有個帖子很火,一個說的是“矽谷各大公司的實習生月薪”,引發了各種羨慕嫉妒恨,比如:蘋果實習生月薪4914美元,全職起薪106913美元;Google實習生月薪5678美元,全職崗位年薪起薪為113100美元;雅虎月薪5191美元……;另一個則說“矽谷不是天堂”,加班也非常嚴重雲雲,比如很多公司每天都會加班,晚上加班到9-10點也屬於正常現象。其實何止是矽谷呢?整個IT業就是一個靠著發展速度、靠著技術弒父、靠著自我壓榨而崛起的一個行業。我們也不妨做幾個小小的盤點,看看IT人的生態。400萬人主導的龍頭行業!美國無疑是全球IT行業的翹楚,如果不算互聯網行業,全球十大IT公司中8家是美國公司;而在互聯網行業,除了BAT,美國企業也占據其它七強――全球IT看美國,毫不誇張,這是一個美國創造、美國引領、美國壟斷的領域。但是,如果,問問你,美國的IT行業有多少人呢?可能很多人就不那麽了了。按照美國勞工局和第三方機構的多方統計,這個數據大約是400萬人。沒錯,僅僅有400萬,而且這400萬當中,包含了100萬左右的電信從業者、傳統企業的IT經理……美國真正的程序員不足100萬人,從事架構設計、產品設計的頂級人才無疑更少。然而,恰恰是這400萬人,決定了美國上萬億美金的“信息產業GDP”(全球約3萬億美金),而且其中包含Google、蘋果、微軟、思科、Intel、高通 IBM這樣的頂級公司和一大批創業企業。這些企業人均創造的價值是極為驚人的。比如,Google的年營收約600億美金,卻只有7萬員工,人均創造的價值近百萬美金;微軟約10萬員工,營收超過700億美金,人均創造的價值也超過60萬美金――而且這些公司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產業增加值極高。就算人均年薪15萬美金,為股東創造的價值也是極為驚人的。這樣一批人、這樣一個創造極高增加值和利潤的行業,其收入水平更高,其員工收入遠高於美國人均3萬-4萬美金的年薪也毫不奇怪。在入職薪資比較高的背景下,是競爭的激烈性。美國最牛高校的畢業生、那些最具創造性的人向充滿機遇的IT業擁擠,其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其激烈程度超過了金融行業。即使是實習生,也是百里挑一,看看Google、Facebook等公司的招聘規則就能從中看到端倪。加之IT行業技術叠代迅猛,這種激烈的競爭也必然折射到公司之間、公司內部,這種情況下,矽谷公司加班情況眾多,毫不奇怪。也由於類似原因,中國的IT公司競爭也同樣激烈。無論是最低端的富士康,還是電信領域的華為,抑或互聯網行業的BAT,以及更多的創業型公司,加班情況都極為普遍,這是IT行業的宿命。技術進化所致的改變我們跳出IT行業,可以看到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特點,並且會發現更有趣的事實。比如,在美國最富有的1%的人,占據了總收入的40%財富,25%的收入;5%的人控制了60%的財富,20%的人控制了87%的財富。這些人是怎麽組成的呢?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在前1%的家庭當中,31%是大型企業管理者或者私營企業主,15.7%是醫生,華爾街金融從業者占13.9%,還有一部分是富二代、富三代等食利階層,合計近七成,其它行業零散分布在IT、律師等領域。如果我們不只看IT行業,我們看收入前20%的人群,大約占美國就業人口的2000萬-2500萬人是怎麽組成的呢?其中,400多萬IT從業者中很多都在這個範圍內,因為低端產業大多通過外包轉移到了中國、印度這樣的國家,是服務外包和硬件OEM;而金融從業者中的400萬-500萬人很多也在這個群體中;在美國的1000萬左右制造業從業工人,制藥、汽車、航空航天、石油等也有半數在這個領域中;再加上美國近2000萬小企業主中的一部分,構成了這個群體的大多數。所以,當你看到IT業加班繁重、工作比較勞累的時候,其實你看看這些行業,多半工作也比較繁重,而且競爭也相當激烈。就算幾年前比較滋潤、競爭較少的底特律三大汽車廠商,薪資收入和福利下降明顯,競爭激烈程度也遠超前幾年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收入金字塔的狀況,IT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觀測口。比如,雲計算出現的時候,大量傳統的存儲服務、服務器廠商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背後不僅僅會導致大量的傳統IT業人員失業,更多的傳統行業IT維護人員失業。所以,如果我們看美國的IT業,2001年高峰期的從業人口就有近400萬,最近兩年就業人數才追平十年前,但是,它創造的產值、增加值已經增加了2-3倍。這種情況在金融、軍工、汽車等行業也先後出現過,它們都是廣義的“技術”領域,技術的進步,讓更少的人從事更高端的工作。最終結果是,少量資本家、創業者、頂級工人站在了1%的高度,19%的技術工人、小企業主站在了中高端,其他大多數人被擠出“技術領域”,從事零售、物流、看護等低端人工性工作,自然在財富分配的時候也難以得到很多。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技術進步導致了就業結構的巨大變化,這種改變是不可逆轉的。而處於前1%的人、處於前20%的人,除了少數食利者,多數人也是殘酷競爭、運氣、才能綜合效應所致,這是資本主義的本質,也是技術進化所致,怎麽能不忙呢?Google實習生月薪5678美金不奇怪!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盧愛芳 辛苑薇) | 編輯:zhouxiaohong | 責編:周曉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6

小資族月薪25K 6年滾逾400萬

2014-02-10  TCW
 
 

 

剛入社會,月薪不到三萬元的小資族,錢都不夠花了,怎麼理財?怎麼可能存到一百萬?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財經作家、滙豐銀行前副總裁楊偉凱說,對畢業不到三年的小資族來說,首要目標是至少拿出四分之一薪水來理財,可先從定期定額基金入門,正常情況下約五到六年可賺到一百萬元;至於有投資經驗者則可進階到股票,但要注意今年選股的難度比以前更高。

事實上,二○一四年股市,對敢冒險的小資族來說,是累積第一桶金的好機會。此次《商業週刊》調查三十位億元富豪的理財看法,有九成受訪者看好今年台股的表現,更有逾半有錢人會加碼股市。

心法一:挑老牌成熟股股價在二十至五十元,上市櫃七年

「我們的股票投資」部落格共同版主艾蜜莉(本名張紫凌),就是一個小資族投資股票,累積人生第一個百萬的故事。她一開始年薪不過三十萬元,卻用贖回基金加存款的五十萬元本金投入股票,六年來,獲利逾四百萬元。

對她來說,受限資產規模,小資族買不起高成長、高獲利的高價股,不過每股二十到五十元的老牌成熟股,就是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所謂老牌成熟股,是指上市櫃超過七年,且營運穩健、從未虧損的老牌企業。她在二○○八年底,從台灣市值前五十大個股中裡挑中矽品來研究,「量化很重要,可是質化更重要,」她投資股票的第一個心法,就是先瞭解企業財報,並掌握產品組合、原料、客戶在內的商業模式等基本功。

艾蜜莉說,自己也會透過觀察企業老闆在媒體上的發言、經營團隊實際因應做法等資訊綜合檢視,不斷累積產業知識。如此,當有低價可撿時,才能判斷究竟是「好學生開始變壞」的真正利空,還是「好企業遇麻煩」的短暫衝擊,若是後者就是可買進的好機會。

心法二:逢低買進近十年平均股利十五倍,就是便宜價

她的第二個心法,便是逢低入場。艾蜜莉找便宜股價的方法,是從歷年股利、歷史股價等方法估算,如近十年平均股利的十五倍就是她所謂的便宜價,再加入安全邊際概念,也就是便宜價再打九折。

矽品就是她當時看中的投資標的,她設定在二十八元以下可分批買進,前後共買了十三張,平均持有成本二十三元,半年後以四十六元賣出,獲利一倍出場。

儘管在金融海嘯時,不論任選哪一檔台灣五十個股都有差不多報酬,但她接著在二○一○年時,用同樣邏輯再操作矽品、豐藝和台灣五十指數,平均每筆獲利都超過二五%,因此更奠定了信心,也證實自己設定的便宜價選股法可行,「你選二十支績優股組合總是每年都有機會遇上便宜價,這支不能買,你可以買下一支,不一定都要等同一支,」艾蜜莉解釋。

「這家公司最近發生什麼事?它不會無緣無故到達便宜價,」她認為,反而股價過低時多數投資人不敢進場,此時必須回到第一個心法。

心法三:信心與耐心股價下挫時加碼,一檔仁寶賺三○%

對自己的持股有信心和耐心,則是她第三個心法。一般股票投資人只想買到就漲,最好還能一路漲,因此容易受消息面左右;艾蜜莉卻把投資股票比喻成百貨公司週年慶購物,「如果真的是好公司,不是瑕疵品,就像平常有品牌的商品,當然是越便宜時越要買!」

所以對於到達便宜價的好標的,儘管股價下挫,她還是篤信自己的判斷分批進場。以去年三月開始陸續買進的仁寶來說,她從每股二十元一路跌到十六元還是繼續買,到現在已累積到六十張、股價達到近二十四元價位(至一月二十四日),以平均成本十八.九元估算,帳面上報酬率已達三○%(含股息),預計股價二十八元後陸續停利出場。

信心與耐心來自做好一切準備,清楚自己設定目標與方法的艾蜜莉總是分批買,但一到合理價又開始一路拋,如果還未達合理價,除權息時則可再坐收約五%至六%的殖利率,其後又回到便宜價再進場,如此持續循環,滾出更多獲利。

「很多人希望買了就上漲,往下跌二○%就開始害怕,」艾蜜莉強調,一旦沒有信心和耐心,不是在下跌過程禁不起打擊,後悔當初進場,就是沒跌、但盤整時間太長,於是換股操作;或稍微上漲五%到一○%就忍不住賣掉,通通賺不到錢,「事後才想當初為什麼這樣決定?有的人會跟你講一堆理由,實際上只看價格。」

但她提醒,萬一買進當時覺得很好,從股東角度看,卻發現企業長期下跌沒起色,和事先判斷不同,也要停損。

在新的一年學有錢人的賺錢計畫,股市變成有錢人今年的投資最愛,只要學好穩健的投資法,月薪三萬元的小資族也能跟艾蜜莉一樣,靠股市賺到第一桶金。

【延伸閱讀】艾蜜莉給小資族2014賺錢作戰計畫

投資目標:存第一桶金100萬元操作心法:1.瞭解欲投資個股的財報、商業模式等基本面表現2.在安全邊際下價格買進3.持股要有耐心跟信心建議標的:仁寶、緯創、豐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80

月薪20萬的天上酷工作養成揭秘

2014-04-28  NCW  
 

 

在台灣,有一份工作,只要大學新鮮人、不限男女、科系、近視(矯正視力須達一‧○)都可以做,經過兩年培訓、通過考試,就能享有平均月薪二十萬。

這份工作叫「培訓機師」。華航現有的一千一百位機師中,超過七成都出身於此,雖然薪資高,仍一直缺人。

馬航墜機事件真相全球矚目,外界開始意識到機師這份令人嚮往的多金「夢幻工作」背後,沒看到的心理素質在內的種種考驗。這是怎樣一份工作?

華航航務處飛行訓練組波音七三七訓練組長丁常晧解釋,和開車、開船相比,飛機是三度空間,手眼協調等難度更高,「二○%靠天分,八○%靠努力,」守紀律、抗壓與持續學習的態度,是機師必備特質。

難度高,考驗也很嚴苛。去年,報考華航培訓機師的有上千位,共錄取三十位。

對從未接觸過飛行的學員,得先從航空英文、空氣動力學等基礎學科學起,才進入飛行課程。「每天至少要念四小時的書,比大學還辛苦,」台大財金系畢業、曾任滙豐銀行儲備幹部的華航學員樓思強透露。

飛行學校受訓約歷時一年,這段期間只有訓練,每週上六休一、不放長假,也不能回台,喝酒、開車都在禁止範圍,被校方聽到說中文還要罰錢,淘汰率超過一成。

培訓成本六百萬元起跳

通過飛行學校種種考驗,不過只是取得機師資格的一張入場券。回台後,還得再花一年時間,完成大型客機各種銜接教育、機種訓練與航路飛行考驗,才能成為人人稱羨的民航機師。

一○四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洪廣禮觀察,機師一方面年薪動輒兩、三百萬,享有高空駕馭的操控快感;另外也要面對機件安全物性、高空氣候未知等不可預測情境,又承載數百條生命安危,每趟飛行都要在極度專注與高壓下完成。

華航訓練一名培訓機師成本約六百萬元,為成為正式機師,算一算從開始錄取率不到三%,過了第一關後,兩年下來還要通過大大小小一百個考試,原則上每關只能有補考一次的機會,兩次不過就退訓,要想享受翱翔天空之前,面對壓力的能耐,才是拿到這個新鮮人最高起薪的工作最重要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37

月薪過百萬, 還是月光族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uxn8.html
六月底,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7%。某記者打來電話,讓我評論。我不肯回答。

後來,他再次糾纏,我就說,"這個數字裡面隱含著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什麼?"
"按這個速度,要不了多久,你的月薪就可以漲到百萬元以上!"

"真的?借你吉言,那太好了!壞消息呢?"

我猶豫片刻,"壞消息就是,雖然你未來有了百萬月薪,但你還是個月光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