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自貿區周年慶:部委表態支持 外商投資限制進一步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66

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將滿一周年。

國務院今日調整自貿區規定,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鹽的批發,物探、鉆井、測井、井下作業等石油勘探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投資與高鐵、城鐵配套的服務設施的研發制造,航空運輸銷售代理業務及鐵路貨物運輸等。

近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和發改委集體表態,中央部委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複制推廣為基本要求,繼續全力支持自貿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

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表示,自貿區在市場準入方面有重大改革。目前,商務部正配合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平臺和相關執法體系建設。

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稱,自貿區成立一年來,海關共推出23項監管服務新政。“凡市場能調節、社會能管理、行業能自律、企業能自主的,就要有序地‘放’。”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表示,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一是放寬市場準入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緊迫性凸顯,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協調性的“嚴管”制度體系尚未建立,社會共治環境有待加快形成;二是工商部門與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方式需要創新突破。這些都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稱,發展改革委全力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為強化上海自貿區的事中事後監管,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將在自貿區內試點外商投資安全審查機制。

國務院今日發布通知,宣布從多方面放開或放松外商投資限制以下為國務院暫時調整相關法規後的部分實施情況: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集裝箱站和堆場業務

允許外商以合資、合作形式從事公共國際船舶代理業務,外方持股比例放寬至51%

取消對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認證公司的限制,取消對投資方的資質要求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鹽的批發,服務範圍限於試驗區內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工程服務形式)及相關新技術的開發應用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物探、鉆井、測井、錄井、井下作業等石油勘探開發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植物油、食糖、化肥的批發、零售、配送,糧食、棉花的零售、配送,取消門店數量限制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鐵路貨物運輸業務

取消對外商投資郵購和一般商品網上銷售的限制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業務

取消對外商投資房地產中介或經紀公司的限制

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攝影服務(不含空中攝影等特技攝影服務)

暫時停止實施相關內容,允許外商以合資、合作形式(中方控股)從事中國傳統工藝的綠茶加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76

北京放開限購?官員表示需要謹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62

最新消息顯示:北京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尚未獲悉限購調整的消息,目前北京仍將繼續執行限購。”一位大型開發商負責人稱,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年內,北京不會放松限購。

各地政府為了抑制樓市的走跌趨勢,已經有41個城市陸續解除了限購令。不過做為為數不多幾個維持限購的城市代表,北京是否也會放棄限購依然不太明朗。

一位接近北京市建委的人士向界面記者透露,一份北京房地產智囊制定的退出限購方案已經提交給北京市政府高層官員。內容涵蓋逐步廢除二手房交易20%差額稅、下調契稅,以及放寬非京籍五年納稅資格的審核。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政府的官員們對樓市政策有分歧,以至於在最近的房地產工作會議上,限購突然成了一個沒人願意提及的敏感詞。

在7月28日北京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曾要求北京黨政官員冷靜觀察,不輕易出臺新的政策,甚至采取放松限購等措施。此後兩個多月,北京對於房地產調控再無其他表態。

上述接近北京市建委的人士稱,盡管退出限購的方案北京市政府高層官員均已看到,但他們無法判斷放松限購後的樓市走向,因而在調控政策應該放松多少的問題上十分謹慎,“他們左右為難,限購讓民眾的不滿和失望情緒蔓延,政府聲譽面臨風險。但不限購放任房價暴漲的話,他們可能更會遭到斥責。”

目前,除三亞外,中國執行樓市限購城市就只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

9月底中國央行放松首套房認定標準及貸款利率,並增加房地產商融資渠道等,更預示著中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正在放松,這些措施正逐步對樓市帶來支撐作用。

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曾向界面記者稱,在北京推行四年後,限購政策已經達到社會、經濟和政治所能容忍的極限——限房,限車,限行,限得整個經濟都垮下來了。他認為北京的高房價歸根結底與非均衡的城市發展有關,因此,根子是要把首都的非中樞管理功能分散給周邊城市,“北京的限購應該是會逐漸取消的。”孟曉蘇曾經擔任過中央書記處書記萬里的秘書,1991年他還和其研究生同學李克強、李源潮聯合撰寫出版過《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

但北京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陳誌則向界面記者稱,限購對於北京市政府來說是政治問題而非經濟問題。近年北京財政收入對於房地產的依賴程度在不斷降低,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6%,從財政角度來講北京並不像其他二三線城市那樣有著迫切的動力放松調控。他認為唯有等深圳和廣州放松限購後,北京和上海才有可能逐步放松調控,或者廢除二手房交易20%差額稅,或者放寬非京籍五年納稅資格的審核。

一些投資者仍在大膽押註樓市將快速複蘇。十一期間,網絡上流傳出包括恒大、綠城、綠地在內的幾家開發商“內部漲價文件”。一時間,關於“限貸放松,房價將漲”的傳聞甚囂塵上,一些二手房主也在乘勢漲價。

10月8日,界面記者依次向恒大、綠城、綠地三家開發商求證此事。上述三家開發商均給予辟謠,稱從未發布過任何關於價格調整的內部文件。

盡管放松了限購限貸政策,中國許多城市的住宅市場依舊面臨供應過剩的境地。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百城房價指數報告顯示,2014年9月,全國有79個城市房價環比下跌,21個城市環比上漲。該報告稱2014年中國代表城市可售面積已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信證券研究報告也稱,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01

中國繼續放開投資領域 引入更多民間資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34

10月2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會議要求在更多領域向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敞開大門,以改革舉措打破不合理的壟斷和市場壁壘。

會議決定,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水電、核電等項目,建設跨區輸電通道、區域主幹電網、分布式電源並網等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

中國還將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引入民間戰略投資者,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寬帶接入網絡建設運營,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等國家民用空間設施建設,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

此外,國務院要求加快實施引進民間資本的鐵路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港口、內河航運設施及樞紐機場、幹線機場等建設,投資城鎮供水供熱、汙水垃圾處理、公共交通等。

會議稱,市政基礎設施可交由社會資本運營管理。

會議還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運營農業、水利工程,與國有、集體投資享有同等政策待遇。落實支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對教育、醫療、養老、體育健身和文化設施等加大投資。

會議要求,要大力創新融資方式,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使社會投資和政府投資相輔相成。優化政府投資方向,通過投資補助、基金註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創新信貸服務,支持開展排汙權、收費權、購買服務協議質(抵)押等擔保貸款業務,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熱、發電、汙水垃圾處理等預期收益質押貸款。采取信用擔保、風險補償、農業保險等方式,增強農業經營主體融資能力。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為重大工程提供長期穩定、低成本資金支持。發展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政府可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等方式給予支持。支持重點領域建設項目開展股權和債券融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57

發改委醞釀史上最大規模藥價改革: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95

6348383288545634004

本文首發於一財網。作者 王蔚佳。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轉載。

中國價格管制體系中的堅冰——藥品價格,正在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采訪確認,國家發改委本周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

本報同時獲悉,甚至包括取消主管藥品價格的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也成為本周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的正式建議之一。

藥價放開成共識

“這是建國以來對藥品價格監管最明確的一次市場化表達,雖然還沒有最終成文,但是放開的思路已經確定了,大家也基本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市場化。”昨日,有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這份已經下發至各省和部分企業的征求意見稿提出,2014年年底前,將最先放開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以及專利藥等四項藥品價格。

事實上,因為安全性和社會影響等因素,血液制品、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和疫苗等,在藥品監管中一直被列入安全監控等級最高的“特殊藥品”,從生產經營到倉儲物流等都較一般藥品更為嚴格,是市場化最難的領域之一。此次竟最先入選價格放開序列,引發市場廣泛關註。

對此,征求意見稿表示:“在放開的藥品中,血液制品因隨著市場發展,生產企業不斷增加、競爭加劇,醫保目錄內已有可替代藥品”、“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是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理,定點生產,使用環節幾乎不存在濫用情況,市場價格穩定,市場銷量小”;而全國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主要是實行統一采購並免費提供給特定的人群使用,其價格可由財政與有關企業通過協商或招標的辦法確定。

對於此前市場普遍呼籲的專利藥價格市場化問題,該征求意見稿的表述為:“專利藥屬於創新藥,上市時間短,市場銷量小,放開價格有利於提高研發創新的積極性。”

根據《價格法》、《藥品管理法》及《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現階段中國對藥品實行三種定價形式: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及少數生產經營具有壟斷性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其中,由財政購買免費向特定人群發放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目前約有100種,占已批準上市藥品數量的0.8%;其他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具體形式為最高零售限價,約2600種,占22%左右;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以外的藥品,實行市場調節,由企業自主定價,占77%左右。

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格,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體制——在上述定價範圍內,屬於國家基本藥物及國家醫保目錄中的處方藥,壟斷生產經營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定價,約1900種;屬於國家醫保目錄中的非處方藥,及地方醫保增補的藥品,由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定價,約800種。

與此同時,對於藥企最為關心的醫保目錄內品種的價格調整,發改委方面在上述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也明確稱:“擬改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實際購銷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具體工作方案2014年11月報國務院審批,2015年1月起實施。”

由於數量龐雜,且牽涉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導致的醫保支付能力懸殊的問題,同一種醫保藥品的價格在不同地區的定價和隨後的招標並不簡單;而另一方面,由於屬於國家付費、用量巨大且定價空間充足,對企業來說,進入醫保是保證銷量和打通市場的黃金選擇,也歷來是爭奪最為激烈的領域。

“客觀地說,這些年發改委對藥價的思路基本是對的,但是因為價格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價格問題,牽涉到招標采購的衛計委,醫保結算的人社部,解決起來並不容易。”前述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表示,“早在這次之前,他們(發改委)內部就已經多次討論過價格放開的可能性。”

《第一財經日報》還在昨日拿到的征求意見稿中註意到,發改委方面在解釋這一高度敏感的醫保目錄藥品價格放開時強調:“我國醫藥生產、流通環節競爭充分,藥品品種多、質量和成本差異大。在‘以藥補醫’體制沒有根本轉變的情況下,現行制定最高零售價的辦法既不科學合理也不可能消除‘藥價虛高’的問題。在全民醫保體系已經建立,且招標采購制度逐步完善的情況下,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已具備放開價格的條件。”

藥價處“存廢”成疑

“除了藥價的問題,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還有一個提議——取消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而且這個建議不是下面的局長們提出來的,是(發改)委里自己的領導提出來的。”昨日,有接近發改委方面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截至今年10月,包括原司長曹長慶、副巡視員郭劍英、剛剛接任曹長慶任司長的劉振秋,以及兩名副司長周望軍和李才華等5名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被先後帶走調查。在這波震蕩中,5名當事人都曾直接或間接管理過醫藥價格。

“權力本來就過於集中,加上這兩年新醫改後,基本藥物目錄等一系列政策又賦予了更廣泛的定價權,包括藥品的定價,能不能進醫保,能不能進基本藥物,哪些品種降價,哪些品種可以適當給予政策浮動的價格空間,要做的事情太多,權力也太大了。”前述接近發改委方面的知情人士認為。

但本報采訪發現,更多的觀點認為,即便醫藥價格處的“存廢”已無懸念,但現今醫藥領域內面臨的價格問題並不能因此就迎刃而解——歸屬衛計委管轄範圍的藥品招標采購,仍然是決定終端藥品價格的關鍵一環,而這一環目前狀況更為複雜。

“2006年轟動全國的齊二藥事件和華源欣弗藥害事件,其實就是企業為了省幾分、幾角錢——如果不把成本降到招標線以下,它的產品一瓶都賣不出去,但是招標線定得又已經完全背離了實際成本。”有相關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即便是到了現在,招標依然是幾乎所有企業面臨的最大門檻。

在每年“兩會”醫藥代表委員的座談會上,招標問題已經連續6年成為最核心的討論議題。

江蘇康緣藥業(600557.SH)董事長蕭偉就曾稱:“國家定價,有些企業甚至按照10%扣、20%扣去招標,實際成本都比招標價格低,藥品質量恐怕根本無從保證。”

陜西步長也退出了部分地區市場的招標,放棄了市場。“我們按照那個招標價格,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牌子砸不起。”步長集團總裁趙超說道。

市場的另一層擔心來自價格放開後與社保支付限額政策的配套。

“如果付費方不支持,那價格放開沒有辦法落地,真正的價格市場化必須要和招標采購的市場化,以及支付改革的市場化結合,否則還是空中樓閣,所以大家現在還在觀望。”前述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告訴本報。

今年上半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推行的新政中包括解禁處方藥網上銷售,該舉措被認為是從渠道上松動既有藥品價格的嘗試;而此前,江西在全國率先放開省管的全部601個非處方藥品的價格,對原省管價格的非處方藥,江西省價格主管部門不再制定最高零售價,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將根據市場需求自主定價。

那麽,價格放開後會不會出現價格普漲?采訪中,企業和業內專家均表示,短期內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產企業眾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

即便以國內創新企業和跨國藥企為主的專利藥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調高,但鑒於目前外企在國內競爭激烈,除非領域獨占品種,跨國藥企對這一調價也會采取試探性分階段的策略,不會猛漲丟掉市場。

業內同時認為,市場化的定價方式,尊重專利藥等創新藥物的知識產權,毫無疑問將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擺脫低檔次競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藥品質量提高和專利藥物研發的本質上,長遠有利於制藥工業和整體市場秩序的發展和整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20

藥價改革上海破冰 非政府定價藥品放開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121/268956.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溫鈊 昨日晚間,經濟觀察網記者從接近上海發改委人士處獲悉,上海發改委對藥品價格管制已經開始松動,首先是政府定價範圍之外的藥品價格將改變為市場調節價管理,由生產經營單位自主定價。這標誌著近日熱議的藥價改革在上海已經破冰。

關於這項破冰之舉,事實上2014年11月7日就已經形成實行文件。據這份文件顯示,上海發改委(物價局)計劃對在上海地區內銷售的醫療器械和政府定價範圍之外的藥品價格放開。

該文件同時強調,各醫療器械和藥品銷售單位,包括藥店、醫療機構等應做好“明碼標價”工作,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或網站等公布所銷售產品的名稱、規格型號、生產企業、計價單位、價格等信息,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醫藥領域,關於價格的制定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政府定價,另一種為市場定價。其中政府定價有兩個類別,一個是政府指導價,一個是政府定價,這一領域如計劃免疫疫苗類,也就是說政府采購的幾乎都是政府定價類。而如512基本藥物,采用的就是政府指導價。

此次上海的藥價改革顯然尺度非常大,除了政府采購的藥品外,其他類別藥品都實行了改革,從行政的管控走向了市場。

關於上海的改革,多數醫藥界企業人士認為未來的價格變化不會太大。政府定價藥品外的藥品分類還有基本藥物和非醫保類藥物,在目前的醫藥市場結構中,醫保類藥物實行招標采購,在各地的招標采購政策中,價格也都被壓制,“如果招標采購政策不改變,藥品價格變化不大。”一位藥企人士稱。

而自費藥,在企業人士眼里,這部分就應該讓企業自主定價,目前是各地都設了門檻,產地物價、當地省份物價等等報價過程中的條件,無形中已經限制了企業對自身產品價格的決定權。

“充分競爭的領域,如基本藥物價格不會上去,單獨的品種可能提價。”藥企人士認為,藥品價格放歸市場後價格會回歸到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狀態。

“藥價,終於由計劃經濟形態在向市場化經濟形態轉變了。”醫藥企業協會一位人士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44

新電改方案落定 配電側和售電側增量部分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58

2014917161749258222

中國證券網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新電改方案已基本落定,方案核心內容是確立電網企業新的盈利模式,不再以上網及銷售電價差作為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同時,放開配電側和售電側的增量部分,允許民間資本進入。

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網表示,因涉及複雜的成本核算,僅核定電價就需要一個過程。而核定完後原本要推“交易獨立”,但目前的草案只提到“交易平臺相對獨立”。盡管如此,新電改仍較以往推進了一大步。

今年以來,發改委已多次召開新電改方案征求意見會。部分受邀參加的電力專家透露,未來電改將進行頂層設計,或成立獨立於電力行政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及組織以外的專業化電改委員會。經過改革後,電網將實現公用事業化。

方正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售電放開後,有三類公司有可能加入這個領域的競爭。第一類是從電網剝離出來的供電局,對人員和資產改制後成為單獨的售電公司。第二類是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火電企業,直購電試點時,發電公司就已經具備了售電功能。第三類則是做電力工程或設備的公司,甚至另一些離電力行業更遠的第三方資本,包括PE也有可能參與。

申銀萬國認為,電網不以上網及銷售電價差作為收入來源有助於使低成本、低度電能耗、高效率的電力企業獲益(長江電力、國投電力、桂冠電力)。而售電業務的放開將使得已有配電資源的企業和區域性的發電企業受益,因為它們的競爭優勢較大(文山電力、郴電國際、樂山電力、天富能源)。

按照2013年出版的《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綱要》,中國電改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十年之內,在能源領域特別是電力產業,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導模式取代電力壟斷經濟體系;以生態文明的管理方式取代高碳、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方式;實現從不平等的電力公社模式轉向柔性生態化的電力社會模式;實現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體制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生產力的大解放;為電力工業向生態文明的轉變提供助推動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2

史上最大藥品價改將至 最高零售價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98

6348383288545634004

藥品定價機制正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1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透露,對藥品價格進行改革是相關政府部門的重點工作,總體改革思路是未來的藥品價格更加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政府降低對藥品價格的行政管制,該政策的出臺不會太久。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放開最高零售限價。並且,其他的藥品價格的制度也會盡快出臺。

原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告訴上證報,本輪藥品價格改革,取消政府定價已成定局。政府定價效果不盡如人意,不能及時反映和引導市場需求,取消政府定價的條件基本具備。

該報指出,除了血液制品、一類精麻藥等五類品種率先改革外,能從藥品價格改革中獲得重大政策利好的當屬創新型中藥上市公司。

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介紹過,國家發改委上月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

“這是建國以來對藥品價格監管最明確的一次市場化表達,雖然還沒有最終成文,但是放開的思路已經確定了,大家也基本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市場化。”有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2014年初,發改委主導的中成藥降價事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藥品評審中心開始啟動中成藥調價的調查,緊接著召開中成藥成本審核企業溝通會、中成藥價格醫保專家評審會等。

但是,據上證報調查,中藥材等原材料的價格最近5年內都處於歷史高位,中藥企業的各項成本不斷增加,如果終端價格再降,企業可能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及供應。值得關註的是,與會人士向上證報透露,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中藥降價的可能性很渺茫。

該報援引券商醫藥研究員分析稱,相比競爭更激烈的化藥市場,擁有獨家、創新品種的中藥企業有望從價格新政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76

藥價大放開

2014-12-08  NCW

 

藥品價格改革即將動真格,發改委革自己的命,還差幾步解決“看病貴”?◎ 財新記者 李妍 文liyan.blog.caixin.com

新一輪醫改啓動以來,“醫”改動作頻頻,“藥”改終於在長期沉寂後破冰。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向八個行業協會下發了關於徵求對《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下稱《藥價改革意見》)意見的函,方案顯示,此次藥價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廣超出預期。方案稱,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讓藥品實際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價或出廠價格。同時,備受關注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出現人事變動。前兩任司長相繼落馬後,素有“鷹派”之稱的許昆林出任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同時仍兼任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反壟斷界以作風強勢、雷厲風行著稱。他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網“領導致辭”欄目中表示,要有序推進價格改革,並給消費者更大的選擇權利。這兩個信號被視為藥品價格改革即將動真格。一位發改委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這是一次改變醫改路徑的改革,這是一次罕見的“發改委自己革自己的命”。定價體系之困2000年,為解決藥品採購中泛濫的折扣回扣之風,國家發改委的前身——國家計委于2000年7月發佈《關於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建立政府藥品價格管理體制,希望擠除藥品價格水分。與之相配合,新版《藥品管理法》于2001年發佈。其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藥品以及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以外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對其他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2000年,由政府管理的藥品從200種擴大為1500種,至2005年範圍擴大至2400種。基本定價原則為,國家發改委負責醫保目錄中處方藥的定價,省級價格主管部門負責醫保目錄中非處方藥的定價。各省還可以根據國家醫保目錄增減15% 藥品,由各省醫保部門付費,並由省級物價部門來定價。同時,藥品集中招標採購體系逐漸建立,直至2010年,省級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模式正式通過多部委文件固定下來,省級衛生部門自建非營利性機構,代表醫院與藥企議價。總之,根據《價格法》《藥品管理法》及《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現階段中國對藥品實行三種定價形式: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藥品及少數生產經營具有壟斷性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其中,由財政購買免費向特定人群發放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目前約有100種,占已批准上市藥品數量的0.8% ;其他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具體形式為最高零售限價,約2600種,占22% 左右;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以外的藥品,實行市場調節,由企業自主定價,占77% 左右。其中,政府定價和指導價,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體制,全部的國家基本藥物及國家醫保目錄中的處方藥、壟斷生產經營的藥品,都由國家發改委定價,約1900種;屬於國家醫保目錄中的非處方藥,及地方醫保增補的藥品,由各省( 區、市) 價格主管部門定價,約800種。不幸的是,“以藥養醫”難題未破,醫院缺乏控制藥品費用的動力,醫藥企業給予醫生的“回扣”並未消除,同時,藥品定價和招標部門成為權力尋租重災區。一方面,近年來,一批物美價廉、臨床使用需求大的藥品產生短缺危機,甚至面臨消失困境;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從1997年至2014年間曾連續30余次出招力圖降低藥品價格,但群衆用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節節攀升。國家發改委的降價已形成惡性循環。上述發改委人士表示:“市場藥價過高、老百姓反應強烈,然後發改委發文降價、安撫百姓,零售商停止銷售降價藥,藥企換個名稱或劑量申請‘新藥’,‘新藥’以更高的價格上市,發改委再啓動降價手段,如此循環而己。”與此同時,負責藥品和醫療服務定價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爆出腐敗窩案傳聞。截至今年10月,包括原司長曹長慶、副巡視員郭劍英、剛剛接任曹長慶任司長的劉振秋,以及兩名副司長周望軍和李才華等五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被先後帶走調查。在這波震蕩中,五名當事人都曾直接或間接管理過醫藥價格。上述發改委人士說:“發改委壓力很大,希望全面退出藥品價格體系,探索市場定價。”早在2013年,國家發改委就表示,未來藥價改革將探索“藥品基準價格”。2014年4月,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司原司長李鐳也公開表示,“藥品基準價格”是“保留政府必要管理又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有益探索”。所謂“藥品基準價格”,就是參考藥品的成本、以往招標價格和社保的支付能力確定的一個價格。基準價確定之後,藥企可以自主定價,患者也可以自行選擇,但醫保只按基準價格埋單。這一模式與國家發改委最新下發的《藥價改革意見》極其相似。價格部門淡出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的《藥價改革意見》指出,藥價放開後,醫保基金支付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支付標準,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形成;專利藥品(包括醫保目錄外專利藥品)、獨家生產的中成藥等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建立多方參與價格談判形成機制;目錄外血液製品、國家統一採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採購或談判形成市場交易價格;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低價藥品,按現行政策執行,仍繼續執行日均費用上限標準控制。為保證價格管制放開後價格不上漲,方案指出,要建立四條價格監督機制。第一,從完善採購方式,生產企業多的競爭,生產企業少的引入談判等;第二,醫保在確定支付價的同時,還要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總額控制的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等綜合支付方式;第三,衛計部門加強對醫院診療的監督,防止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等;第四,對藥品價格也會建立實施管控,一旦價格變動頻繁或者提價較高,可以啓動成本調查,對壟斷等進行依法處罰。價格改革實施的時間為2015年1月1日,可見高層對於推進藥價改革決心。在此之前,2014年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在全國物價局局長會議上公佈徵求意見稿,意圖將藥品價格全部放開,實現藥品價格市場化;並列出明確時間表,計劃今年底放開血液製品、全國統一采購的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醫保類藥品的價格方案將于11月報國務院審批,有望于2015年實施。醫院醫事服務費價格確實太低,但藥價虛高現象仍然存在,因此,要通過改革,逐步理順這種不合理的價格機制。此番表態被看作為藥品價格全面放開開綠燈。地方上已先行試水。10月22日,江西省已率先宣佈放鬆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管制,放開省管的全部601個非處方藥,企業可以完全自主定價。11月10日,廣東省衛計委發佈《關于徵求對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交易規則相關辦法修改意見通知》,擬對該省基藥與非基藥交易辦法、藥品採購與配送、藥品結算、交易監督管理及交易機構管理六方面進行修訂,明確將促使價格主管部門淡出價格制定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藥品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權力幹預。目前,廣東省發改委已取消省級和國家發改委定價範圍內低價藥的最高零售價,近7000品種劑型的低價藥品已經放開價格。廣東此舉被視作對國家發改委擬放開全部藥價管制等消息的回應。上述發改委人士表示,“現在的思路已經很明確了,價格部門淡出,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在醫保控費的情況下,調整藥品價格。但問題是,醫保標準怎麼制定,超過醫保限額的部分怎麼支付?”藥價真的能降?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產企業衆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多位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藥價放開對於藥企及藥價而言,意義不大。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對財新記者表示,衛計部門主導的藥品招標採購仍然是決定終端藥品價格的關鍵一環,所謂的放開藥價並不能解決問題。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醫藥合伙人史立臣對財新記者表示,藥品價格牽涉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等多部委利益,真正放開仍待觀察。“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產企業衆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衛計部門集中招標採購決定的低價中標價才是最終決定因素。”史立臣說。湖北一家藥企老總也表示,“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放不開,也不可能放開,全國那麼大的招標系統怎麼辦,衛計部門怎麼辦,真正放開難度太大。”“以藥養醫”不變,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低價藥最高零售價雖有所放開,但漲價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藥企的生產積極性,僅從生產環節還是不能解決低價藥的困境。假如藥商不願代理,藥店不願進貨,醫生不願開藥,這些低價藥也照樣不能到患者手中。申銀萬國方面的分析也指出,就發改委取消最高零售價管理,對醫保內與非醫保產品影響需要區別看待。醫保目錄內藥品取決于配套機制的設計,目前尚難以進行詳細分析,核心關注醫保承受能力與新機制對於醫生處方行為的影響。醫保目錄外藥品不涉及醫保,定價機制比較靈活,但銷售放量核心關鍵不在價格,如醫保目錄外專利藥,在現行藥價管理制度價格所受限制原本不大。但也有觀點認為,藥價放開會帶來樂觀轉變。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對財新記者表示,藥品價格放開後,醫療保險可通過集體談判的方式與藥品生產商博弈,藥品價格可穩降不升。前述方案指出,專利藥品(包括醫保目錄外專利藥品)、獨家生產的中成藥等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建立多方參與價格談判形成機制。多方談判會造成目前享受特殊優待的產品,包括專利藥、原研藥、單獨定價藥、優質優價的藥品出現大幅價格下降。據財新記者瞭解,低價藥目錄包含化藥品種283個、中成藥品種250個,共533個品種1154個劑型,其中,中藥獨家品種占中成藥品種約16%,化藥獨家品種、獨家劑型更少。一位不願具名的藥企負責人表示,“多方談判意味著藥企要與多部門博弈,最後肯定是要降低價格。”他認為,原研藥價格過高早有爭議,應大幅下降,以保證老百姓受益,並為仿製藥留下競爭空間,但專利藥、優質優價藥等不應降價。“這就相當于否定知識產權和創新的力量,以後誰還願意花大錢做研發,這對於藥企成長很不利,對於長遠市場培育也不利,對老百姓是長久損害。”大多數品種將迎來藥品價格放開後的價格競爭。華潤三九的一位銷售經理認為,藥品價格放開後,市場將充分競爭,品牌、質量、價格、渠道作用更突出。大企業因為產品銷售基數大、營銷體系完善,將是價格戰的贏家,並且強者恒強;一些規模小的企業將受到較大的衝擊,甚至難以生存。首仿藥可能借自主定價的機會主動降價,用“地板價”同進口藥物爭奪市場份額,從細分行業來看,大輸液、心血管、消化系統等化學藥集中的行業競爭可能會加劇。亟待配套制度之變藥價放開贏得了大多數學者支持。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認為,採取較多藥價管制措施的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及日本,其藥品費用的增長率並不低於那些較少採取藥價管制措施的國家,如瑞士、英國及美國,且藥價管制不但沒有起到控制藥品費用的目的,往往還會扭曲醫藥行業的資源配置和醫藥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中國的藥價管制實踐也證實了這一研究結論。十餘年來,國家發改委多達30多次覆蓋數千種藥品的降價行動,並沒有起到控制藥品費用的政策意圖,卻導致將療效可靠的廉價普藥擠出藥品市場的負面效果,同時還催生了大量價格虛高的虛假創新藥品。但放開藥價也並非一勞永逸。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認為,放開藥品價格需要慎重,醫藥價格改革是個系統工程。對於藥品來說,消費者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醫生的診斷和建議有決定性的作用。當決策權由醫生來掌握的時候,很大程度就取決于醫生的動機。目前藥品價格越高,醫院加成收益就越多。如何切斷“以藥補醫”,如何真正降藥價,讓老百姓享受到實惠,還需要配套設計。放開藥價的同時,藥品招標採購仍將進行。國家發改委取消最高零售價限制,低價藥品價格會有上浮,招標價格很可能超過原政府定價,其中的上浮空間就很可能成為醫院進一步獲利的機會。多位藥企負責人擔心,藥品價格放開後,潛規則或暗箱操作會加劇,作為採購主體的醫院將更傾向于在招標價格確定的進貨價基礎上進行二次議價。“在現行藥品招標中,決定招標入圍和價格的是招標辦,醫院如果二次議價的話,可以價格為主選擇藥廠及使用量。如此一來,藥企為進入醫院和提高銷售量,有賄賂醫院的動力,而醫院相關人員也有可能利用這樣的權力尋租。”一藥企銷售經理甚至認為,藥品價格放開後,藥企將更加強化政府事務管理,對政府事務的投入更大,腐敗可能更嚴重。藥價改革追根溯源還是要回歸到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衛計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傅鴻鵬認為,在“以藥補醫”機制未能破除、醫院績效和醫生薪酬制度改革未能突破之前,即使實施支付價改革,仍然存在著醫生誘導需求、推高藥價和費用的風險。尤其隨著互聯網售藥等政策出台,誘導門診患者選購超出支付價的高價藥品,從而獲得其中部分回扣現象極有可能出現。實施藥品價格幹預的主體是廣義的衛生行政部門或社會保障部門。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同時,衛生、醫保、藥監等部門應共同參與藥品市場的建設和管理,方能形成完善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放開藥價管制後,如何與社保支付限額政策配套成為難點。上述發改委人士認為,政府不應該作為主體進行藥品招標,而是應該直接放手由醫保部門招標,既可以繞開地方招標價的限制,使市場發揮定價作用,還可以避免藥價放開後藥品價格瘋漲。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也表示,醫保接手藥品和耗材的採購,充分體現了“誰埋單誰採購”的原則,有利於藥品費用控制。“一般來說,拿自己的錢給自己買東西,金錢使用效率是最高的。醫保是買方,藥品和耗材的提供商是賣方,買賣雙方直接談判, 效果肯定比第三方與賣方談判更好,買方會有比醫療機構更強烈的議價動力,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也會相對提高。”目前,醫保機構在醫院藥品採購環節基本沒有發言權,因此,盡管監管部門在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政策和實施環節不斷“出招”,但藥價虛高問題卻長期未能解決,甚至由此滋生出藥價虛低甚至藥品質量下降等諸多“副作用”。不少研究人士指出,多年實踐證明,在實施醫藥分開改革的基礎上,在藥品採購中,建議體現醫保機構作為付費方代表的權利,參與品種、數量和價格談判,才能切實保證藥品使用安全,增強醫藥控費動力。劉國恩認為,政府主導的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越來越完善,醫療保險已可以通過集體談判的方式在藥品需求側形成力量,代替行政管制與供給端的藥品生產商進行博弈。而且,醫保支付手段的改進也有助于改變藥品市場的亂象。過去醫保對藥品的支付是按照單一藥品的價格來進行。“但是現在,醫保的支付可以以病種甚至人數為單位來進行。” 劉國恩分析說,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的收入水平就取決于醫生能否利用其專業水平,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藥品。藥廠如若肆意漲價,自然不會被醫院選擇。藥價放開已呈現必行之勢,但相應的配套政策調整仍需努力,藥品從價格制定到進入到消費者手中,經歷了重重關卡,藥品集中招標體系、醫保支付都既要成為控制藥品利潤的利器,又要成為扶持廉價藥生存的良藥,藥價放開,只是藥品價格改革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92

券商牌照管制有望全面放開 最早年後實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26

據證券時報懷新資訊,證券公司設立及業務牌照申請相關管制將全面放開。相關人士透露,相關管理規則即將全面修改,目前征詢意見稿正在監管部門會簽中,流程即將走完,最快元旦前後公布征詢意見稿進行公開意見征集,年後有望正式頒布實施。

懷新資訊是證券時報旗下收費資訊產品。

目前券商牌照管理尚屬於特許經營範疇,申請不僅需要一定的資金實力,對申請方其他資質都有嚴格的門檻要求。在征詢意見稿,這些門檻都有望取消。

金融界援引分析人士認為,券商牌照管理的松綁,將徹底改變目前以國資券商為主的行業格局,對全行業估值產生重大影響,給最近瘋炒的券商股進行極速降溫。

今天早盤滬深股指雙雙低開,券商股在小幅上漲後大幅回落,中信、華泰等一度跌幅達5%,廣發更是跌去7%。收盤時券商跌幅紛紛收窄。

此前大公網報道稱,與綜合性券商有別的是,持有專業券商牌照的公司,業務僅限於並購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自營及投資顧問,而無法從事證券承銷、衍生品投資、基金管理等領域。

本月初,路透報道稱國泰君安獲得首塊外匯牌照。此前還有媒體報道稱,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及廣發證券也有望率先進入外匯試點名單。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的團隊評論稱,牌照放開是大趨勢,近年來就有預期,影響不宜誇大。

羅毅認為,牌照全面放開不可行,預計是專項牌照放開。新牌照大概率是5選2,只給予部分專項牌照。難以對現有券商格局形成挑戰。而且按照政策落地周期,最快16年才能落地。

羅毅還稱,行業牌照紅利已逐漸被市場紅利替代,市場化改革的優秀券商影響很小。我國龐大的家庭財富資產和豐富的企業資源是券商發展的最大紅利。牌照放開對行業影響有限,行業分化趨勢不變,他建議投資者堅定持有新龍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74

券商牌照管制有望全面放開 最早年後實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26

據證券時報懷新資訊,證券公司設立及業務牌照申請相關管制將全面放開。相關人士透露,相關管理規則即將全面修改,目前征詢意見稿正在監管部門會簽中,流程即將走完,最快元旦前後公布征詢意見稿進行公開意見征集,年後有望正式頒布實施。

懷新資訊是證券時報旗下收費資訊產品。

目前券商牌照管理尚屬於特許經營範疇,申請不僅需要一定的資金實力,對申請方其他資質都有嚴格的門檻要求。在征詢意見稿,這些門檻都有望取消。

金融界援引分析人士認為,券商牌照管理的松綁,將徹底改變目前以國資券商為主的行業格局,對全行業估值產生重大影響,給最近瘋炒的券商股進行極速降溫。

今天早盤滬深股指雙雙低開,券商股在小幅上漲後大幅回落,中信、華泰等一度跌幅達5%,廣發更是跌去7%。收盤時券商跌幅紛紛收窄。

此前大公網報道稱,與綜合性券商有別的是,持有專業券商牌照的公司,業務僅限於並購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自營及投資顧問,而無法從事證券承銷、衍生品投資、基金管理等領域。

本月初,路透報道稱國泰君安獲得首塊外匯牌照。此前還有媒體報道稱,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及廣發證券也有望率先進入外匯試點名單。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的團隊評論稱,牌照放開是大趨勢,近年來就有預期,影響不宜誇大。

羅毅認為,牌照全面放開不可行,預計是專項牌照放開。新牌照大概率是5選2,只給予部分專項牌照。難以對現有券商格局形成挑戰。而且按照政策落地周期,最快16年才能落地。

羅毅還稱,行業牌照紅利已逐漸被市場紅利替代,市場化改革的優秀券商影響很小。我國龐大的家庭財富資產和豐富的企業資源是券商發展的最大紅利。牌照放開對行業影響有限,行業分化趨勢不變,他建議投資者堅定持有新龍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