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哈繼銘:「現在不能把子彈都打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24

編者按

一場銀行間「錢荒」,其實更像央行掌控中的一次壓力測試。

市場的過激反應,是人們對經濟增速乏力、以往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的擔憂的集中體現。而此次央行的態度變化,既給了那些不守規矩的銀行一個警告,又向市場發出了逼迫中國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

南方週末本期專題,詳解這場「錢荒」鬧劇的來龍去脈,以及其間展現的中國經濟深層次隱憂。

政府不托市的原因是,現在不能把子彈都打完,而且目前投資效率的下降也意味著子彈威力下降了。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GS)中國策略師哈繼銘在2013年6月10日發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基本告別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8%的時代,即便統計數據沒有低於8%,但實際增長動能已經降至這一水平。

6月21日,哈繼銘在上海詳細解釋了報告觀點,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已成定局,未來經濟將更多依賴於市場調整,而非政府干預救市。但還要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潛在衝擊。

沒有破,哪來立

哈繼銘詳細論述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幾方面原因。

他說,不久前中國政府制定10年到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實現GDP翻番,2011年GDP增長是9.3%,2012年7.8%,2013年即便是7.5%,剩下7年也就需要6%-7%。所以要達到翻番目標,政府並不需要追求8%甚至更高增長速度。

其次,從市場規律來看,以名義GDP來計,現在投資佔GDP比例達到48.3%,是歷史最高。這是什麼概念?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佔比的最高點是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42.8%。

如果橫向比較,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儲蓄較高國家相比,也過高。韓國比例最高是1990年代初,達到了40%,日本在1970年代也是40%。

問題是不僅佔比的水平過高,而且持續時間過長。

從2001年至今的12年,從35.3%一路上升到48.3%。在2005—2008年期間實際有一次調整窗口,但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巨大財政刺激政策又把投資佔GDP比例從當時42%左右推到現在48.3%。

還應當看到,在過去20年間,投資效率發生明顯下滑。在2008年前,1塊錢投資差不多可以帶來3毛5額外經濟增長,現在不到2毛。這意味著,經歷12年擴張後,低效投資對經濟拉動越來越力不從心。

因此,調整隨時有可能發生,而且調整越晚,經濟可能越慘烈。接下的問題是,如果往下調,調多深,調多久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2年擴張,想在短期內得以糾正,並非易事。

哈繼銘繼續談到,即便考慮到在此期間中國經濟發生重大改革,經濟增長出現新亮點,經濟增速下滑的判斷依然成立。

以新中國成立後最重要的兩次改革為例,一次是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推出農業改革開始,那時候解散人民公社,實行包產到戶,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先破後立的過程,沒有破,哪來立?

在這一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是先放緩,因為剷除舊生產力、解放新生產力不一定能使經濟在短期內大幅上升,這是為未來更長遠增長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另外一次重大改革是1993年,十四屆四中全會,同樣也是先破後立。先緊縮宏觀政策,然後是工人下崗,國企倒閉,三角債清理,銀行壞賬剝離,注資乃至最後上市。這一次經歷的時間相當長,從1993年一直到2000年,所以改革是做減法,目的是為了將來更多做加法。因此不能指望說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完之後經濟突飛猛進地增長。

對於不轉變模式、實行增量改革來拉動經濟增長,哈繼銘認為有兩個難點使增量改革無法實現。

他說,如果固有的利益集團或者代表舊生產力的生產方式不加以解除的話,先進生產力很難站住腳。

其次,即使可以進去,整個資源和環境能否允許呢?世界銀行報導全世界污染最嚴重20個城市當中中國就佔了16個,如果再來百花齊放式新舊市場力齊頭並進,同時開足馬力推動經濟,資源環境的壓力也承受不了。

他認為,在經濟下降過程中,政府不托市的原因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將來需要政府花錢的地方很多,例如,中國即將迎接人口老齡化到來,社保缺口會很大。

現在不能把子彈都打完,而且目前投資效率的下降也意味著子彈威力也下降了。

歷史是否會重演?

隨後,哈繼銘特別強調了美國貨幣政策的未來調整,將對中國經濟運行發生影響。

美國從2007年時候開始降息,從5%-6%,下降至接近0%,如果失業率從目前7.5%降到6.5%左右,美聯儲就有可能加息。在加息之前,美聯儲可能就會減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力度。這些都讓市場擔憂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對全球經濟以及資產價格帶來的影響。

他強調,歷史上有過類似先例,美國先減息後加息,先放鬆再收緊,最近一次就是在1994年。從1980年代末到1994年,美國利率大幅下降,使得大量資金湧入到新興市場以及大宗商品。

美聯儲從1994年1月開始加息,這像抽水機一樣吸走之前的流動性,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抽逃,並且追逐美國新經濟增長亮點——IT革命,所以美國股市、西方股市大幅上揚,而新興市場股票一落千丈。

這給外匯市場同樣帶來巨大波動。由於許多新興市場當初執行的是釘住匯率值,和美元掛鉤,所以美國加息時,那些國家依然是硬撐,沒有讓自己的貨幣貶值,這樣一來出口競爭力受損,導致經常賬目赤字不斷增長,最後外匯儲備枯竭了,「熱錢」的流出使得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到了1997年匯率出現一個斷崖式下降,貨幣大幅貶值。

至於大宗商品,也上演了同樣一幕,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不久,俄羅斯在1998年主權債務就毀約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是大宗商品出口,那時候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原油大幅回落,使得俄羅斯的財政和外貿狀況急劇惡化。

哈繼銘提醒,歷史會不會重演?因為從貨幣放鬆力度來看,這次的力度比1994年以前要大多了。

從目前一些新興市場自身情況來看,原來外貿是逆差,現在逆差更大了,印度逆差超過了10%,原來即便是順差的國家,現在也出現了逆差,比如說印度尼西亞,持續好多年順差,去年變成一個佔GDP2.7%的逆差。但奇怪的是,它們的外匯儲備居然還在增長,那只有一個原因,資本下降,大量資金流入。這個流入背後跟西方寬鬆貨幣政策是不無關係的。

中國最近一段時期也有大量資金流入現象,資本賬戶在一季度出現一個巨大順差,從這幾年情況來看,資本賬戶的資金流入量也是很大。一旦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時刻到來,相信會有許多資金撤離新興市場,債市、股市以及大宗商品都會受到衝擊。

他說,回到中國來看,如果預感到暴風雨到來,那麼,要做好準備工作,就是率先主動調整,被動調整往往會很慘。在1994、1995年,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之後,中國確實是經歷過一場政策緊縮,採取了一些主動調整,才得以在1997、1998亞洲金融風暴時,受影響較小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