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洛希尔家族经营250年之谜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0024.html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对于欧洲传奇金融家族——洛希尔家族来说,财富却已传承六代总计超过250年。

在19世纪的欧洲,洛希尔几乎成为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这个传奇的家族近年来与中国联系频仍。吉利收购沃尔沃、中石化联手壳牌收购澳大利亚Arrow,以及阿里巴巴收购美国电子服务商Vendio等企业 并购案例中,均出现洛希尔家族身影。

该家族为何能成功经营两个世纪?如今家族影响又是如何?

为解开此谜,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专程拜访了洛希尔家族代理人——家族旗下私人银行(Banque Privee Edmond de Rothschild)香港首席代表冯雅格(Bruce Von Cannon)。

冯雅格指出:要了解洛希尔家族,势必要了解家族财富的积累过程。同时,延续200年的洛希尔家族家训(family motto):团结与协调(concordia)、伦理与平衡(integritas)和勤奋与创新(indusria),贯穿并成就了家族辉煌历史。

建金融帝国基石

这一过程充满了历史和传奇色彩。如今,在洛希尔家族徽章上,仍可追溯家族原始财富积累的历史。徽章左上角的鹰代表着发迹地德国;右下角站立的雄狮, 则是向为家族提供原始资本金、名为威廉的黑森公爵致意;五支箭则象征着打下江山的五兄弟,意喻家训中的团结。

从16世纪起,这一犹太家族便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并以洛希尔(Rothschild,德语意为“红盾”)作为家 族姓氏。整个金融帝国家族的创始人,是梅尔·洛希尔(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原本应成为一名拉比的梅尔显示出天生的经商能力。18世纪60年代,梅尔开始从事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兑换早期用于贸易的货币。1769 年,梅尔成为黑森公爵(Duke of Hesse-Kassel)的专用代理人。当拿破仑决意将反对法国的黑森家族彻底清除时,黑森公爵选择了逃亡,并将价值300万英镑的所有身家交给梅尔保 存。

正是这笔巨款,成为洛希尔家族的“第一桶金”,令该家族一跃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个国际银行家。1836年,梅尔将300万英镑连同利息交还给了黑森公 爵,更凸显了当时已在欧洲声名显赫的洛希尔家族颇具信誉,为家训中的“伦理与平衡”写下注脚。

迎合政府金融需求

在打下坚实基础后,梅尔将五个儿子,洛希尔家族第二代分别派驻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和法兰克福,形成最早期的跨国银行系统和私人信息网络。

同时,19世纪的欧洲战争和天灾频发,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曾出现财政赤字。瞄准这一商机,洛希尔家族专注于政府金融,并迅速在政府金融业务上取得绝 对性地位。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英国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凭借着家族早已建立的、横跨欧洲的私人通信网络,内森比英国政府更早知道了法国 战败的消息。这位年轻的银行家迅即赶往伦敦交易所,坐在其固定席位上不动声色地抛售英国债券。内森的行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交易员们都认定:既然 内森抛售英国国债,英国人肯定战败了。

恐惧立刻席卷伦敦交易所,所有交易员都拼命跟风,抛售手中英国债券。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英国债券价格进一步暴跌。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至谷底,内森 则迅速令其代理人买入英国债券,令跟风抛售的人们不知所措。

就在此时,英军大获全胜的消息终于传来,英国国债价格也随之上涨,内森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并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兄弟同心创金融帝国

内森的成功,为其他几位兄弟树立了典范。而通过延续至今的交叉控股的合伙人机制,洛希尔家族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利益团队。

家训中的“团结”与“勤奋”,在内森这一代家族成员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内森在给兄弟的书信中多次写到,他不玩牌、不去戏院,唯一的兴趣就是生意。 五兄弟之间书信往来频繁,并经常互给建议、互相敦促,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予最大支持。

作为共同利益体,在法国和奥地利的詹姆斯(James de Rothschild)和所罗门(Salomon de Rothschild)将家族生意拓展到其他行业,包括修建铁路、矿藏特别是黄金的开采等。

1840年,洛希尔父与子公司(N M Rothschild & Sons)成为英国银行金银经纪人,洛希尔家族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开设代理,引领了18世纪的“淘金热”。除黄金开采外,19世纪中期,该家族还一度 垄断了水银采矿业,并涉及铜以及其他宝石行业。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开创与经营,洛希尔家族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达到了巅峰。1848年在欧洲兴起的革命,并未对该家族造成影响。然而1861年意大 利王国的成立,令家族在那不勒斯的银行最终关闭至今。

1875年,家族第三代传人列昂内尔·洛希尔(Lionel de Rothschild)秘密且迅速地帮助英国政府筹款购买苏伊士运河。控制苏伊士运河,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亦瞬间成为英国 国家英雄,洛希尔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可见一斑。

1868年,詹姆斯·洛希尔的逝世,标志着家族第一代创始银行家的结束。在他去世前的1865年,他写信提醒下一代必须要团结:“我告诉你们,所有 人都知道我们的力量来自团结……我们必须保持一致。”

生活方式与家族企业文化

对于家族两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冯雅格认为部分是家族刻意选择使然,家族成员现在更看重生活方式,并且希望能够保持家族企业的文化,即团结与协调 (concordia)、平衡与伦理(integritas)和勤奋与创新(indusria)。

家族第六代掌门人大卫·洛希尔(David de Rothschild)去年低调访华接受CCTV专访时曾坦言:“其实我们平时走的路离悬崖也就一步之遥,只因我们家族秉承的谨慎的理念和团结、正直、勤 奋的原则,才能让我们从历次的危机中化险为夷。”

团结与勤奋,洛希尔家族当仁不让。对于如何理解家训中的“integritas”,另一重要家族成员、家族旗下私人银行董事会成员阿莉亚娜·洛希尔 (Ariane de Rothschild)曾说:“由于金融海啸,伦理的理念开始重新兴起。之前几乎没有人再提,现在却人人都在说。我们认为,正直应是伦理与平衡。”

曾在其他国际投资银行工作多年,加入洛希尔家族三年的冯雅格认为,洛希尔家族专注于客户,眼光长远,对客户和员工真诚与信任。他透露,家族旗下员工 人数少而精,每位员工均有自身的发展蓝图,完全承继了欧洲家族企业由学徒做起,并服务至退休的传统。

“我们一直在寻找珍珠而不是钻石。一颗珍珠能与别的珍珠辉映,让整个团队即整条项链更漂亮,而巨星般的钻石却不一定与团队相衬。”他透露,现在家族 主要日常业务都由职业经理人处理。

如今,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财务顾问咨询、资产管理服务是洛希尔家族的主要金融业务。大卫·洛希尔曾表示,正在和中国证监会洽谈在中国与其他机构展开合 作的可能性,并希望与中国商业银行展开合作。

“我们对中国投资的承诺是:长期投资,找到趋势,兢兢业业。这也是我们发展200多年历史的秘诀。”大卫·洛希尔曾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20

雅巴“五年之局”大猜想:反购雅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0/4MMDAwMDE5ODI4Mg.html

布局如下棋。多年之后,10亿美金的价值已漂洋过海显山露水,但同时,也蛰伏着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现在,雅虎、阿里巴巴和软银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如果以朱德庸漫画《上下》做个不恰当对比,雅巴就如时间跷跷板上的女A和女B。五年前,雅虎以光芒四射的美国互联网鼻祖身份照耀东方;但五年后,即使在西方语境下阿里巴巴也显示出了更美好的身段;

软银——是中间那个男主角。现在,女A和女B各自嚷嚷当仁不让,未来局势的关键取决于男人,而男人沉默不语。

不过,商业故事经常讲述一些比风月佳话更为神奇和俏皮的结局。换言之,尤是关键时刻,媒体尤容易沦为最无辜和扰乱视听的平台,等十月答案揭晓,两位女主角原来掷地有声的发言和立场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也未可知。

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三人行”关系的新平衡中,没有一方会成为真正输家,这不是你死我活的产品市场,而将是资本逐利性和通融性的再一次体现。除非想象 力突破了中国人惯常思维而放眼世界——它不再是一场“三人游戏”,执著的阿里来一次彻底偷袭和破局,那就是反收购雅虎。

“软银”先生

在此端棋盘中,首先需明确的是,如果不是女A自愿退出,没有谁可能强行要求其“离场“,除非当年交易协议还有相关”补充条款”。

而据雅虎CEO巴茨的最新发言,雅虎将继续维持其在阿里集团的39%股权不变。这也意味自2010年10月始,阿里巴巴董决策将受到影响——雅虎势必影响阿里巴巴决策,尤其是否决与雅虎相冲突的决策。

这“一子”,五年前埋下。

2007 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业务在香港上市公布的招股书透露: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由四名董事组成,分别由阿里巴巴集团管理股东指派两名,雅虎和软银各指派一 名,但自2010年10月起,“雅虎可委任的董事总数将为于该日期可委任的董事人数及阿里巴巴集团管理股东于该日期可委任的董事人数两者之间较高之数 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投行高层告诉记者:“理论上总董事人数并无限定,但现实是,这种时候雅虎和阿里巴巴双方都不可能让对方再多增设席位。”

换言之,雅虎董事席位将由一名变为两名。

9月16日,巴茨明确表态:可能于年底加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而据招股说明书中三方于2005年的交易协定,阿里巴巴集团(包括旗下子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时,董事会投票数需达到50%。

也就是说,在没有进行董事会增选前,阿里巴巴管理层基本能拍板决定,但增选后,尤其是当阿里管理层与雅虎发生意见分歧时,软银将成关键力量。

对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对于巴茨参与董事会,并没收到通知,也没收到通知她是会代替杨致远或者是增加多一个董事会位置。

前雅虎CEO、奇虎董事长周鸿祎认为,董事会增选不会影响管理层,“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以马云为首的管理层,作为大股东,能做‘傻股东’,就没道理废掉最有价值的资产”。

五年前,同是在这样一个神秘兮兮的盛夏,全中国媒体可谓绞尽脑汁进行着疯狂的猜谜大赛,只有少数指向了雅虎以雅虎中国资产置换阿里巴巴股权的交易方式和软银(孙正义)作为背后推手的可能性。尽管事后谜底揭晓,软银并非是那个“月下红娘”,但此次聚光灯下,软银无处可逃。

见招拆招

“可以肯定的是,在阿里巴巴董事会席位重新调整后,软银任何一次对投票权力的行使,首先都会以满足其根本利益为先,这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游戏之基础。”上述外资投行高层指出,而几种情况又可细解如下:

第一种情况,阿里巴巴董事的决策从市场和业务本身出发利于阿里巴巴集团且不伤害任何两位股东时,投赞成票;第二种情况,当阿里巴巴董事的决策利于阿里巴巴集团但伤害雅虎时,软银会如何抉择?

事实上,小荷已露尖尖角。

2005年当马云、孙正义、杨致远三人携手之际,即已划定各自边界,马立足中国,孙立足日本,杨立足欧、美。不过时过境迁,如今雅巴都有突破边界的冲动与迹象。

几天前的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阿里巴巴与eBay总裁兼CEO约翰·多纳霍宣布合作,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卖通”客户可直接通过PayPal向遍布全球的8400万名活跃用户出售商品,阿里巴巴的网络批发平台也将接受eBay旗下PayPal用户的付款。

8月25日,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加州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Auctiva,这是一家以帮助客户更好在eBay发布产品、管理产品和达成交易的主营业务公司;此前7月,阿里也已收购硅谷一相关企业Vendio。

根据双方2005年协定,于中国市场外,阿里巴巴及其旗下子公司不能在海外开展B2B业务之外的业务,如电子支付、搜索、新闻资讯及所有面对个人消费者业务。当然,从目前的这些举动来看,尚不能因此就说阿里巴巴举动违背了相关协议。

而按照上市招股书说法:2010年10月后,如果阿里巴巴想收购作价超过1亿美金的企业,则须获董事会批准。换言之,在未来阿里巴巴的“增地”运动中,软银将成关键一票。而同样,这一票也将影响雅虎的扩张。

虽 然据本报记者此前在硅谷获悉,目前雅虎已成立的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其初衷类似从中国到印度的对人力资源成本结构的再调整,属于雅虎全球技术力量结构的 再调整,同时记者从美国市场和雅虎消息源方面也未获知雅虎有单枪匹马再闯中国的计划,但国内舆论都认为雅虎行动不会这么简单。

佐证之一是该中心总经理张晨此前对媒体的公开讲话“雅虎在中国业务发展顺利,保持赢利”;9月9日,雅虎子公司雅虎香港表示,“正考虑”吸引内地客户到雅虎香港网站上投放广告,加强了这一信号。而来自周鸿祎的消息源则透露:此前,雅虎已在华南开展广告营销服务。

有舆论指责雅虎上述作为违反了2004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时的相关协议:按照该协议,雅虎今后不得在中国从事与当时的雅虎中国相竞争的业务,包括新闻门户、搜索、拍卖、邮箱等业务。

“这 种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考虑到软银同时持有雅虎少量股份和阿里巴巴股票。”上述外资投行高层认为,此时软银会综合判断,而原则仍是不损害和满足自身利益出 发,“但有一点很重要,通常这种局面下,小股东的利益其实很容易被伤害。换言之,当阿里巴巴认为这个业务对集团有利时,其实未必对雅虎和软银有利”。

“根据2005年协议四个董事席位的摆设看,同为投资人的软银和雅虎是一种‘战略同盟’的默契关系,而这种默契和关系,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下继续维持。”上述外资投行高层说。

也有观点认为,无论从商业利益还是感情上,孙正义显然不会轻易放弃阿里巴巴而去迎合雅虎。今年6月,孙正义旗下的雅虎日本与淘宝日本合作,在淘宝上开通“淘日本”,在雅虎日本网站开通“中国商城”。

反收购雅虎?

在记者所有采访中,认为十月后马云或被弹劾而被迫离开阿里巴巴集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有一个惊天大猜想是——马云是否可能反收购雅虎,并通过控制美国雅虎来控制阿里巴巴集团?

据记者观察,目前中国互联网界正呈现出一种反收购趋势,以盛大和九城今年在美国和亚洲其它各地的动作为例,网游界成为这种趋势的第一代表,但身处电子商务行业的马云是否可能铤而走险?

以马云和阿里巴巴团队惯有的狼性文化和行为方式,好像未必没有可能。而在这一猜想上,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吞吐量是否可能掌控,以及对雅虎未来价值的判断上。

有关第一个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团队或可选择先保留雅虎美国团队,后适时进行资产重组,就如当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分支对雅虎中国的“资产重组”,而若阿里巴巴集团成为雅虎大股东,美国人一般也较唯股东是从,“但是,从长期看,这种业务的整合仍有很大风险”。

“现在美国雅虎市值仅200亿美元,以50亿美元收购25%的股权即成为雅虎第一大股东,控制成本更低。“对于这一话题,周鸿祎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在美国雅虎市值仅200亿美元,以50亿美元收购25%的股权即成为雅虎第一大股东,控制成本更低,因此可行。

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投行高层认为,这也是唯一可能让软银皆大欢喜的议案,“除非软银和雅虎股东之间有禁止类似事情发生的相关协议;而雅虎若不想在这种情况下成为输家,除非巴茨成为被阿里收购后的老大,那就是商业无间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6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三)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6772

我地今年第一場大戰,喺由22400左右揸期指好倉開始。

我地下一步嘅策略喺先分析一下今次同上次賺左好多錢嘅2010第二役:18811大戰的分別。

上次五月,及之前一月嗰次,同今次嘅主要分別,喺之前兩次,仲有雙底嘅疑慮;大家都仲好驚海嘯有第二波,萬一仲要大跌一鑊,咁就要有充足準備;所以阿牛嘅底線都要定在13000點。

                          Picture 

到左今時今日, 除左超人仲喺著兩條底褲,肯認喺『雙底』之外,其餘冇人再講雙底,之前講過嘅人,全部都側側膊,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四)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7096

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大作登场,投资界热望,同行艳羡,但能否真正商业化运作仍是最大挑战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宇哲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开金融)作为主发起人之一的超级母基金终于呱呱坠地。

  2010年12月2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宣布,由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作为主发起人之一的第一只国家 级股权投资复合基金国创母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国开金融与苏州工业园区下属的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创投)联袂发起设立,总规模600亿 元,首期150亿元,期限12年,主要投资于中国市场上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下称PE)。

  “这600亿带有种子基金的性质,希望起到杠杆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典礼间隙,陈元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兼任了国开金融的董事长。

  国开行是中国最大的基础建设银行,截至2010年10月末,资产总额近5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工农中建四大行。自2007年底正式踏上商业化转型 之途以来,国开行搭建了商业银行加国开证券、国开金融所谓“一体两翼”的全能银行架构。2009年8月,国开金融成立,注册资本350亿元;2010年8 月,国开证券成立。

  此次国开金融旗下国创母基金的成立,被视为国开行商业化转型之后的开局大作,深受业界瞩目:PE界对此翘首以盼,银行界则对国开行有了直接投资的大平台而艳羡不已。

  当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巡视员吴相仁,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均出席了 庆典。国开行善于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的特点可见一斑。“所谓开发性金融的特点之一,就是市场化机制和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一位金融专家如此评价。

  “国开行的不良资产率多年保持低于1%,在国内银行业保持领先。未来国开金融也会坚持审慎的理念,对投资人负责任。”陈元说。

  “这是一个角色的转型。国开金融将从单纯的财务投资人,转变为资产管理的战略性投资机构。”国开金融总裁张旭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称。

首期募集150亿

中国人寿、社保基金、中再保险、国开金融、苏州工业园区政府、深圳华为等均已承诺出资

  在宣布成立之时,国创母基金首期资金150亿元已募集完毕。

  所谓母基金(Fund of Funds)顾名思义,即基金的基金,是指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特殊基金。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股权投资基金已超越股票二级市场,成为与银行、 保险并列的三大金融业支柱之一,而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20%以上来自于母基金。与国际上母基金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同,中国的这一行业还处于起步 阶段,缺乏专业的、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管理机构。

  国开金融在2009年8月成立后不久即开始酝酿成立国创母基金。

  母基金的模式首先受到保险机构的欢迎。2010年9月底,保监会正式开闸,宣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可以不超过保险资产5%的比例投资PE。目 前,中国人寿、社保基金、中再保险都承诺了对国创母基金的出资。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业内预计,中国人寿至少有500亿到600亿元资金可用于 委托投资PE,占到保险业可投PE资金规模的一半左右。不过,中国人寿和中再保险对国创母基金的具体投资均需经保监会批准。

  业内预计,中国人寿对国创母基金的承诺总出资将在百亿元左右。中再保险的承诺出资也将以十亿元计。

  庆典当日,社保基金副理事长王忠民到会。据知情人透露,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已亲自面试过国开金融的管理团队。国开行和社保基金彼此已是合作多年的老搭档,两者同为中国最早涉足PE领域的先行者,共同投资了中比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弘毅投资等。

  “一期融资社保基金具体到位多少,目前还在走内部程序。”国开金融的内部人士表示。业内人士透露,社保基金此次对国创母基金的投资预计在50亿元左右。

  国创母基金分为PE和风险投资(VC)两个板块,采用有限合伙制,注册地在苏州,由国开金融和苏州创投分别依托国开行和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发起设 立。其中PE板块名为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一期规模为100亿元,国开金融承诺出资50亿元。VC板块名为国创元禾创业投资基金,一期规模为50亿元, 国开金融和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分别承诺出资50亿元和30亿元。“国开金融的净资产约400亿元,资本很雄厚。”国开金融一位内部人士说。

  苏州创投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30亿元,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直属国资公司,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11月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 有限公司(CSVC),双方现为母子公司。CSVC和国开金融早有渊源,CSVC早期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开行的贷款。早在2006年,国开行和 CSVC曾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额为10亿元。目前,该基金已承诺出资16只子基金,带动了33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对子基金的投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华为此番也成为国创母基金的投资人之一。据本刊记者了解,深圳华为的承诺出资额在5亿元。深圳华为是一家民营背景的全球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一位国开金融人士表示,眼下PE比项目还多的“全民PE热”,意味着融资不易,且行业风险在加大。“国创母基金将延续国开行审慎的经营理念,坚 持商业化可持续,追求长期、相对稳定的收益,同时促进国内PE市场的规范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他强调,“我们不会去赌。”

600亿的“种子”

国创母基金将通过自己的选择,树立成熟机构投资人行为标杆,给市场传递信号,什么样的PE是拥有资源的资金愿意进入的

  “国开行的品牌,吸引了众多PE,如过江之鲫。”一位PE界资深人士如此形容。庆典当天,各类PE大大小小至少来了几十家,包括厚朴投资的创始 合伙人方风雷、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春华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胡祖六、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兼CEO刘乐飞、KKR投资集团全球合伙人刘海峰等业内人士。

  “600亿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总规模相比,数目不算大,但是对于PE行业来说意义比较重大。这600亿元的资金将会带动更多的基金,比如可以撬动 几千亿的信贷资金,而被投资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后登陆资本市场,又会带来上千亿甚至几千亿资金的融资规模。”这是陈元为本刊记者描述的前景。

  陈元更表示,目前市场的流动性虽然非常充分,但资本市场需要有几年连续盈利的业绩才能融资、银行贷款也需要抵押物,因此,创新企业和新兴产业的 发展仍缺乏融资渠道。他表示国创母基金要“填补这个空白,将借鉴国际上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及金融原理”,“精挑细选,投资那些注重创新型驱动、对各地经济 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金”,以支持中国的一些重点企业发展,强化竞争力,加快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积极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国创母基金将主要投资于中国地区注册的PE,并要求所投PE的投资符合整体发展战略——两只母基金将共同关注未来5年—10年国家重点扶持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偏重于成长和并购重组类基金,但在企业发展阶段和投资规模上有明显区别。“我们会选择一个较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可以平衡不同产业周期的风 险。”国开金融有关人士表示。

  “我们对投资对象的参考指标包括团队的历史业绩、团队稳定成熟度、项目储备资源等综合因素。”张旭光告诉本刊记者,“国内最好的PE团队均在我们锁定的视野之内。”

  本刊记者同时了解到,国创母基金的投资标准不会采用主管部门备案、有三年历史业绩等硬性条件,对PE的挑选会更加灵活。

  国创母基金也要求,被投资基金管理人具有清晰的商业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愿景,并对被投资基金对高风险地区、行业的投资设定严格限制,同时,被投资 基金不得进行以获得短期收益为目的的股票投资,也不得对外贷款和担保。“基本的指导理念就是不参与泡沫风险比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张旭光表示。

  “我们特别欢迎母基金模式,因为一来专业吻合性高,二来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把精力更多用于投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开金融是弘毅一期人民币基金的出资人。

  “要钱的很多,但找到与中长期战略投资理念相匹配的PE并不容易。”一位国开行高管说。

  国创母基金要求被投资基金的内部收益率不低于20%,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业绩标准。虽然目前中国一些PE的收益已经达到35%以上,特别是单一pre-IPO项目收益率更是居高不下,“后者是不可持久的。”赵令欢表示。

  “国创母基金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树立成熟机构投资人行为标杆,给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合格投资人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PE又是拥有资源的资金愿意进入的。”国开金融有关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国字头PE争议

国有机构介入投资和管理,最大的缺陷就是约束激励机制不到位带来的代理问题,不负责任的投资,其后果可想而知

  此次国创母基金的成立也是自身角色从投资人向管理人过渡的一个起点。“从被动投资向管理资产及主动投资转型,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张旭光称。此前,从资金成本、管理成本、机构能力等角度考虑,国开行时代对旗下基金大多限于参股的财务投资人角色。

  不过,对这一“转型”,业界也有不同看法。

  “国际上PE的发展是以Private(指私有、私募)为主要特征,而中国的PE主要以国有制为基础,投资人大部分来自国有公司,所投资的企业很多也是国有控股的。”在母基金的成立仪式上,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表示。

  谢平点到即止,没有往下展开,台下众多PE们对此心有戚戚焉,并对国有机构直接介入PE管理的冲动感到不安。“国有机构应该只做到母基金为止,委托专业机构来投资,而不应介入具体的管理。”一位PE界资深人士私下直言不讳。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国有机构介入投资和管理,最大的缺陷就是约束激励机制不到位带来的代理问题,不负责任的投资,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这 一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不让国有机构介入PE的管理,是审慎的作法,可以说利大于弊。比如近期保监会规定不让保险公司做PE管理人等。

  但前述分析人士也表示,从长远看,也不应阻拦机构自身培养投资能力的正常取向,关键是机制设计要到位,要完全按市场化的原则走。“国开金融这次设立国创母基金的制度框架,看起来是符合市场原则的。”他说。

  “国开行的基金需要专业化管理,放在银行体系之内操作,还有很多不顺的地方,因为PE的运作方式、机制、目标、导向、激励机制,和银行的差异很 大。”前述人士称,国开金融单独成立公司则基本解决了这一专业化分工的问题。“从监管的角度,也可以隔离风险。”银监会有关人士对此回应。

  中国现有的母基金均为行政色彩浓厚的区域性政府引导基金,主要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重点专注于当地经济发展和转型,政府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对引导基金的管理,与国际通行的商业化母基金有很大区别。

  这次国创母基金的设计将走一条市场化道路。国开金融和苏州创投两家机构已拟联合国际知名母基金管理公司尚高资本(Siguler Guff)共同成立相应两家母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金均为5000万元,未来拟增资到1亿元。尚高资本旗下管理基金80亿美元,是最早在中国大陆设立分支 机构的国际知名母基金管理公司,早在2005年就募集设立了全球首只投资于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投资母基金(BRIC FOF)。

  张旭光认为,苏州创投对中国VC行业和人民币基金领域有较多的实务经验,尚高资本团队则拥有国际领先的母基金投资管理经验。“这是一个优势互补组合,不仅可加强各自原有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可以在行业研究、策略判断、管理人数据库、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信息互享。”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非常重要——基金为主,政府为辅。”英菲尼迪合伙人鲁东成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地方创投基金都很相似,政府参与决策不参与日常管理。但理念上苏州创投集团更为开放,不限制投资区域,这样给投资人很大的灵活性。

  “国开行在很多领域的改革都是走在前列。此次母基金的创立再次涉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谢平最后表示。

PE之路13年

13年来,国开行已经投了17家大大小小各类PE,积累了经验,也付过学费

  “在所有国有金融机构里,国开行可能是最有条件在资产管理方面做成功的。”一位大型投资机构的资深人士表示, “国开行已经投了17家基金,积累了经验,也付了学费。”

  陈元表示,国开行的优势在于布局全国的网络,并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搭建了政府信用和市场机制之间的桥梁,与各个产业部门、大型国企,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投资讲究的是人和,在中国做PE就是做关系、做影响力、做资源整合能力。”一位国际大型PE人士直白地说,“国开行拥有潜在的对政策的影响能力,这是其他任何PE无法比拟的。”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国开金融已形成包括国家战略性投资、基金投资、直接股权投资和城市开发四大板块并辐射海内外的综合性战略投资平台。

  国开行设立之初就积极开展了基金投资的业务,创业内之先。目前国开金融基金投资板块包括17只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国开行自身承诺 出资金额近160亿元。其中包括中外政府背景的合资基金——中瑞、中比、中以华亿、中国—东盟投资基金、中意曼达林基金,也包括国开行全资出资专注于非洲 投资的中非发展基金以及渤海产业投资、开信创业、弘毅、中信绵阳、新远景成长等境内基金。

  其中,中瑞基金经营得并不顺利,虽然成立最早,但投资进度较慢,至今12年来整体仍未实现盈利。2004年成立的东盟基金是目前国开金融旗下业 绩最好的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投资决策机制、管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收益分配机制都相应市场化,管理人是新加坡大华银行风险合伙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末,基金年化投资收益率(净IRR)达到40%。

  “可以说各种类型——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政府背景的、市场化的,各种管理方式——契约制、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包括有期限的和永 续性的),大大小小、境内、境外的都尝试过。这13年有经验、有教训,在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更深刻。”一位很早就参与设立基金的国开行人士深有感慨,“比如 有的合同签得很被动,权利要的太少;也有投资失败的企业,但后来开行自己都处置了。”

  国开金融的直接股权投资板块包括即将成立的装备制造基金和筹备中的夹层投资公司、城市发展基金等。

  其中,装备制造基金总规模200亿元,由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办、辽宁省政府和国开行于2006年筹备发起,一期规模为40亿到50亿元,国开金 融出资30亿元,目前已获得有关投资机构的出资承诺,完成一期募资目标,未来主要投资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高科技行业等领域。

  夹层投资公司拟注册资本金50亿元,初期由国开金融全额出资,主要投资于经营稳健、现金流充裕但缺乏资本金的优质企业。夹层投资有些类似于优先股,收益和风险居于债权和股权投资之间。

  正在筹备中的城市发展基金总规模500亿元,计划主要投资于中国前景稳定、潜力巨大的城市化发展领域。

  装备制造业基金、城市发展基金都是全国性基金,分属国开金融未来倾力打造的服务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两大主力板块。 “国开行希望多方面尝试、多探索一些路径,中国缺的是有创新能力的银行。”前述国开行人士表示,“以前做的事是房东,让中介出去帮着找房客。现在自己要做管理人了。”

  本刊记者陈慧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五)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7180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

Picture 

揾多左錢,點解仲唔算免費午餐呢?

答案喺因為我地要冒險。

                         Picture  

例如:

個市唔聽話,彈上彈落,萬一彈返落去我地嘅入貨點,恆指22436,咁我地買左嘅股票就要『賣肉養孤兒』,即喺忍痛賣晒佢用嚟做番期指按金。

我地23500點時HKD3.82買鐵鈦番嚟,如果跌到22436時,個價就得番HKD3.6(1220日紀錄),即喺蝕HKD0.22

                         (0.22 ÷ 3.82) X 100% = 5.8%

又即喺5.8%,而四萬蚊就喺HKD2315

                                 40000 X 5.8% =$2315

個影響就喺,第一是按金少左兩千幾,又即喺231點。

兩百幾點,雖然只喺好少,但萬一上落唔止一次,咁次次唔見幾百點;唔怕一萬,只怕佢萬一………

第二就喺當個恆指升番,我地再一次買入股票,再買番鐵鈦時,就已經冇四萬元,只喺剩番HKD37685。所以當升到24500點時,我地都喺賺19.77%,但喺錢就只喺賺HKD7450

                            37685 X 19.77% =$7450

咁加埋期指的HKD17500,就共賺HKD24950,即喺41.6%

                           24950 ÷ 600000 = 41.6%

和未經蝕本的版本比較,少賺0.7%

你會話:車好少啫,豪俾佢喇!

阿牛都喺咁諗,唔喺買嚟托呀。

不過大家要知道,唔喺免費嘅,只不過喺0.7%13.3%,制得過咁解。

 

早前十二月行動,買期指嘅時候,阿牛賣左好多股票去做按金,包括全部嘅中信泰富,同埋一半嘅中國鐵鈦。

 

而家就揸住全部嘅南航同埋一半嘅鐵鈦。

咁究竟喺咪就買番鐵鈦同南航呢?

答案喺:NO

       Picture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六)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9728

Picture 

 

話說鐵鈦,南航同中信泰富,都喺2010年中的產品。阿牛嘅Blog開始時是三月,當時剛剛過了一月的大調整,其實當時個倉已經包括有南航,但喺鐵鈦同中信泰富就喺到五月嗰一浪,新揀出嚟嘅。

當時除左南航,仲有碧桂園。但喺就因為國家開始留意樓市的升溫過急,開始出手打壓,於是乎碧桂園foul出局。

       Picture 

如果唔喺有政治因素,碧桂園2007年時股價高達HKD13.7,和今天的HKD3相比,尚有四倍多上升空間,十分亮麗。但喺千古不變的定律喺:

                              民不與官爭

何況今次形勢,國家都喺迫不得已;因為咁樣炒樓法,實在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換轉邊個做領導人,都一樣要打壓,諗都唔駛諗。

於是乎阿牛嘅注意力轉移到一啲其他抵買嘅股票身上。當時其實鐵鈦同中信泰富都經歷左唔尋常嘅跌幅。鐵鈦因為被基礎投資者拋售,於是破左發行價,慘絕人寰。

     Picture 

中信泰富就在四、五月時股價忽然間跌左,跌到 13元樓下,成為市場上最落後嘅藍籌。

      Picture

於是乎,一鎚定音,就揀左呢三隻股票嚟做五月至十二月的主角。

但有時世事難料,二月嘅調整,四月頭已經升番上頂,但喺五月嘅調整,要到921日先上番平水位。

      Picture 

於是一等再等,原本抵買嘅鐵鈦同中信泰富,已經變左唔喺咁抵買,在今次嘅調整浪,僅僅不過不失,毫無刺激。

個故事就喺咁嚟嘅。

當日揀股嘅原則喺:

1) 之前2007要有往績可尋,最好仲有四、五倍升

2) 最好喺啱啱當衰,搏佢反彈,升幅又比人多少少

3) 分分鐘驚雙底重臨,要『穩陣至上』

4) 2009年比較,就可以進取一啲啲,可以揀定啲下次牛市嘅潛質股。

1) +2)+3) = 南航同中信泰富

4) = 中國鐵鈦

咁今次點樣,又喺咁呀?

當然唔喺。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八)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02667

Picture

當今個牛市升到牛二嘅後半,就開始將啲股票分開左唔同嘅級別。

第一類:藍籌,佢地同恆指冇乜分別,雖然當中都有啲靚,有啲唔靚。去年最跛嗰隻就喺富士康,跌左40%。最叻就喺和黃同國泰,升50%。藍籌當中阿牛睇緊嘅有一隻,遲啲睇吓用唔用得著。

Picture

 

第二類:喺曾經經歷2007一浪的股票,所謂『07前』。當中有啲升左新高,嚇壞人咁貴,例如六福集團。有啲斯人獨憔悴,好似3328天津港,一遍寂靜。有啲就跟住上一浪一樣升番一啲,亦步亦趨,『做緊嘢㗎喇』,好似我地隻南航。

第三類: 新股上市,喺『07後』,當中有一支獨秀嘅,例如海東青。有啲雷聲大雨點少,例如國藥控股。有啲喺徹頭徹尾失敗之作,例如1007環球乳業。

第四類:喺阿牛唔會考慮嘅股票,好多股仔,創業板,神仙股,牛熊証,ETF。既然唔買就唔好舉人地個名出嚟喇。

阿牛睇股票,喺分『007前』,同『007後嘅』。

Picture

股市,其實就好似細路仔讀書咁,上年就喺讀小學,個個


退出曹妃甸:河鋼與首鋼的七年之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5/3OMDAwMDIyMjQ3OQ.html

中國首鋼集團與河北鋼鐵集團的6年姻緣,終還是走到了盡頭。

2月24日,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河鋼將退出與首鋼合作建設的曹妃甸精品鋼基地。」

「這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其實我們內部對此並不意外,」河北鋼鐵集團內部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當雙方在戰略目標和利益分配上出現不一致時,分手也就很自然。」

6年前,國家發改委批准首鋼搬遷至河北省唐山曹妃甸,並與河北省唐鋼(河北鋼鐵集團前身)共同組建「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首鋼京唐公司」),共同開發曹妃甸精品鋼材基地。其中,首鋼佔股51%,唐鋼佔股49%。

時過境遷。6年間,唐鋼經歷省內聯合重組併入河北鋼鐵集團,首鋼搬遷將業務重心傾注於曹妃甸,雙方的心態和外部的市場都已發生巨大變化。

對受困於行業低谷的河北鋼鐵來說,放棄曹妃甸這一「家門口」基地的原因,既有「不控股能圖什麼」的無奈,又有避免巨額虧損的現實壓力。

從2002年至今,河北鋼鐵業的重組始終貫穿著強烈的政府意志——無論是河北鋼鐵集團的組建,還是在招商引資大旗下首鋼與唐鋼的短暫聯姻。

大鋼企之間「強強聯手」的實驗,又一次以分手而告終。首鋼京唐公司的未來命運仍未可知,只留下一個失敗的剪影,投射在中國鋼鐵業重組聯合的道路上。

市場之力:七年之癢

「近500億的投入,折舊支出太高,儘管只需出資49%,但對河北鋼鐵來說包袱的確是太重了。」

鋼鐵企業間的「牽手」,也逃不過七年之癢。

河鋼提出分手,「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曹妃甸項目目前虧損特別大,去年虧損額可能在10億至20億之間。」2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學治金學院教授、鋼鐵行業專家許中波也向本報記者表示,河北鋼鐵近期退出曹妃甸鋼鐵基地「可能性非常大」。

市場的巨大變化,也是合作失敗的重要誘因。

2005年2月,出於環保搬遷的需要,國家發改委批准首鋼「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工業調整,在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

當年10月,「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在唐山市註冊成立並揭牌,首鋼佔股51%、唐鋼佔股49%,共同投資曹妃甸鋼鐵生產基地。

2007年3月,首鋼京唐公司正式開工,預計總投資486億,一期工程800萬噸。

但時至2008年6月,河北省內鋼鐵業格局出現巨變:唐鋼集團和邯鋼集團聯合組建而成的河北鋼鐵集團正式掛牌,而曹妃甸項目,也順勢成為了首鋼和河鋼這兩位「大佬」之間的喜事。

曹妃甸項目原本定位於高端薄板產品,計劃50%的產品出口國外,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歐美市場萎縮,而國內競爭又非常激烈,曹妃甸項目起步時就異常艱難。

上述河北鋼鐵集團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回憶道:「剛投產的產品在質量、價格、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都需要突破。最關鍵是,近500億的投入,折舊支出太高,儘管只需出資49%,但對河北鋼鐵來說包袱的確是太重了。」

2010年,河鋼集團營業收入達到2200億元,但利潤僅40億元。儘管產量連續兩年保持全國第一,但河鋼區區40億元的利潤,尚不及寶鋼股份128億利潤中的1/3,河北鋼鐵「由大到強」的壓力顯而易見。

行政之變:從「邯寶」到「首唐」

河北省鋼鐵業「防禦性」、「排他性」的內部重組,也一度為該省的投資環境蒙上陰影。

6年後,跟隨市場腳步變化的,還有地方政府的思路。

「當年留住首鋼,因為它是河北省最重大的招商引資項目,於情於理也需要本地企業的配合,這一點唐鋼積極支持。」上述河北鋼鐵知情人士這樣告訴記者,「但現在雙方發展側重點不同,首鋼沒有退路需全力經營,而河北鋼鐵經營重心並不在曹妃甸。那就沒有必要繼續強扭一處。」

2月24日,原首鋼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鋼鐵業專家戴國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並不清楚這一事件,但如果雙方真的根據市場狀況自由選擇進退,我想應該也和政府的放手相關。」

他所指的,是兩年前寶鋼退出河北事件。

作為中國鋼企龍頭,寶鋼一直寄望進軍環渤海地區。2007年5月,地處河北的邯鋼集團與寶鋼合資組建邯寶鋼鐵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20億元,兩家各佔50%股權。雙方計劃總投資193.68億元,建設460萬噸鋼的精品板材基地。

其中,寶鋼全「真金白銀」出資,邯鋼則以現金加實物的方式出資。熱情背後,是河北省領導曾許諾最終讓寶鋼取得對邯寶的控制權。

但時至2009年,唐鋼、邯鋼合併成河北鋼鐵集團。無奈之下,寶鋼將邯寶鋼鐵公司股權和新上的生產線等項目,一併轉讓給河北鋼鐵集團,黯然撤出河北。

這一我國鋼鐵業的重大重組事件以失敗告終,而河北省鋼鐵業「防禦性」、「排他性」的內部重組,也一度為該省的投資環境蒙上陰影。

模型之辯:「平等聯合」的優與劣

如果沒有多方平等聯合型的重組作為補充,中國鋼鐵企業重組的範圍和步伐仍然會有很大侷限。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兩家鋼企「大佬」幾乎平等持股的聯合模式,也為日後「分手」埋下了禍因。

上述可靠消息人士還告訴本報記者:在曹妃甸項目中,首鋼51%的持股比例雖然只比河鋼的49%多出兩個百分點,但是首鋼京唐公司中的管理、經營等主要角色,都由首鋼把持。

「這些年,雙方因戰略和理念不同,多少都會產生一定的摩擦。河北鋼鐵方面越來越覺得,自己付出很多,但從中得到的實際利益卻太少。」該人士說。

記者也通過河北鋼鐵內部知情人士獲悉:「京唐公司從董事長、總經理到工廠車間管理層人員的配置,都是按照首鋼為正、河鋼為副的模式。而且目前合資公司1000萬噸的產能,都是算在首鋼名下,並沒有列入河鋼的產能統計。」

鋼鐵行業投資回報週期長,是眾所周知的定律。儘管目前曹妃甸項目已經形成1000萬煉鋼煉鐵的產能,以及800萬噸軋鋼產能,但河北鋼鐵已經不願再等下去了。

戴國慶向本報記者分析認為,如果兩家鋼企的聯合,由一方主導,或雙方各有優勢、願意結合併發揮各自特點者,結果會相對較好。「但當雙方產品構成、發展階段差別不大,股比又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他同時強調,由大股東佔據絕對控股地位的吞併型併購,雖然在我國現實情況下仍有其合理成分和成長空間,但「如果沒有多方平等聯合型(如安賽樂、新日鐵、JFE式的聯合)的重組作為補充,中國鋼鐵企業重組的範圍和步伐仍然會有很大侷限。」



中環在線:黃遠輝工銀掛靴7年之癢 李華華


2011-8-15  AD




 

繼本地「卡王」梁永祥請辭恒生(011)後,華華收到風,另一位資深銀行家兼財資交易專才黃遠輝(Stanley),原來做埋呢個月底,會離開工銀亞洲。無獨有偶,兩位賓架都話發展個人興趣。

在銀行界打拼37載

華 華打畀行內向有「好好先生」稱譽嘅Stanley問吓,甚少托傳媒手踭嘅輝哥,好誠懇話,自己行年都五張五,加入工銀亞洲亦已經7載,比原來計劃做5年嘅 時間更長。舊年底該行完成私有化,行務將踏入新一頁,自覺亦係時候退下火線,過吓一直想過而無暇享受嘅生活,包括讀書耕種、推動環保,同埋繼續出任公職回 饋社會。

下任特首開始「跑馬仔」預賽,江湖傳聞,擁有豐富金融經驗嘅Stanley,會協助其中一名黑馬候選人出戰。輝哥即刻否認:「梗係無咁嘅事啦」,仲頻頻話自己「何德何能」。

Stanley 係最早一代本地外滙專才,聽前輩講,佢睇日圓走勢好拿手。自74年加入渣打,迄今從事銀行界已經37載,95年佢獲升做渣打銀行東北亞地區司庫,01至 03年轉戰內地,出掌渣打中國區總裁。04年轉投工銀亞洲任副總經理,同年8月獲委任為該行執行董事兼替任行政總裁。

與剛宣佈年底離職嘅恒生執董梁永祥一樣,Stanely亦係周身才藝,泡茶看書,下田種菜,瓣瓣皆有研究,身居銀行要職外,亦曾任房委會委員,現任城規會成員、香港舞蹈團主席同地球之友榮譽司庫。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斯金格:索尼七年之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04/100386775_all.html

 無論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七年來曾為索尼做過多少變革和努力,從結果來看,這位日本電子巨頭的美籍CEO無疑是失敗的。根據索尼公司發佈的財報,預計2011財 年(截至今年3月31日)淨虧損5200億日元(約合64億美元),創成立66年來的最大虧損紀錄。這是該公司連續第四年虧損,總虧損額累計9193億日 元(約合113億美元)。

  今年2月1日,索尼做出了一個在業界看來「延誤太久」的決定,由平井一夫接替霍華德·斯金格出任新CEO,斯金格於4月正式卸任。在斯金格掌管索尼期間,除2008年外,索尼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公司股價「腰斬」。

  2005年,63歲的斯金格從執掌索尼十年之久的出井伸之手裡接過權杖時,被賦予了顛覆性、革命性改造索尼的期望。人們曾希望,這位外籍CEO能夠像卡洛斯·戈恩拯救日產一樣,給索尼帶來新生。

  「斯金格的失敗,既是他個人的領導能力無法與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相比,也是整個日本電子工業全面落敗的時代悲劇。」中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對財新記者表示。

  斯金格的變革也並非全無是處。索尼公司給財新記者的回應中評價道:「索尼很多員工都是保守、遲疑不決的,但霍華德無疑已經震動了他們。也許他已經比一個日本老闆讓索尼變得更加安全。」

  事實證明,力挽狂瀾的故事多為傳說,斯金格在索尼的這些年,在矢志不渝改造索尼的同時,也切身地感受著索尼的「糾結」。

「外來和尚」

  和卡洛斯·戈恩一樣,霍華德·斯金格有著多元化的生活背景。他出生於威爾士,加入索尼之前,他已經在美國三大廣播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工作了30年,歷任記者、新聞節目製片人和總裁。

  在此期間,斯金格曾獲得了九座艾美獎盃;他跟另一位知名主播合作的CBS晚間新聞,曾是全美收視率最高的新聞節目。1988年-1995年,斯 金格擔任CBS總裁。夢工廠的聯合創始人大衛·格里芬,形容斯金格是美國娛樂界和新聞圈裡「最有魅力和最受尊敬的管理者」。他曾在20世紀80年代末操刀 裁掉CBS新聞部200多人,但他不僅沒有成為眾矢之的,反而贏得了「溫柔殺手」的稱號。

  1996年,斯金格和剛出任索尼全球CEO不久的出井伸之在紐約見面,旋即加入索尼任美國公司總裁,主要負責索尼在美國並不賺錢的娛樂事業。 1988年和1989年,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以生產消費電子硬件起家的索尼陸續併購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音樂和電影部門,進軍內容市場,但之後持續虧 損,被好萊塢傳為笑柄。

  憑藉在新聞和娛樂界的資歷和人脈,斯金格很快就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帶出困境。同時,借助於2001年推出的《蜘蛛俠》等佳作,索尼的電影業務開 始走上正軌,並於2004年展示出了實力。當年,時任索尼美國總裁的斯金格吞併米高梅,躍身全球第一大電影公司。在斯金格的領導下,索尼在美國的大部分業 務都非常成功。

  這一切,都被正在物色接班人選的出井伸之看在眼裡。當時的出井伸之,由於戰略失誤和業績壓力,正面臨市場普遍質疑。

  索尼過往的CEO都是日本人,且日本公司也有重用本土高管的傳統。儘管此時戈恩已經在日產表現出令人信服的手腕,提前完成「日產復興計劃」和「180計劃」,但斯金格更大的爭議還在於,他對消費電子技術一竅不通。

  出井伸之找到斯金格時,後者和市場的反應一樣,很是驚訝。後來,斯金格說:「我總是在危機中被委以重任,而且很少有人能預料到我會被選中。」

艱難的「手術」

  斯金格接掌索尼,讓外界看到了這家公司渴望變革的決心。然而,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研究員秦合舫看來,與戈恩在日產面臨困境時候的大刀闊斧改革相比,斯金格獲得的權限和變革的力度都不是足夠大。

  「索尼儘管不同尋常地起用一個西方人當CEO,但戰略沒變。」他說,「出井伸之力推斯金格,是為了執行一個延續性的戰略。」

  從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末,索尼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在管理學名著《基業常青》裡,吉姆·柯林斯篩選出了18家「高瞻遠矚」 的標竿公司,索尼是惟一入選的亞洲企業。當年的索尼總能開發出令消費者喜出望外的產品,從隨身聽、CD播放機、特麗瓏彩電到PlayStation遊戲 機,莫不如是。

  然而,在出井伸之治下,由於錯判產業趨勢,索尼沒有完成從家電業到信息業的轉型。到2004年左右,面對內憂外患,索尼難有招架之力。對外,液 晶面板和數字電視不敵三星,電腦和音樂播放器難比蘋果,遊戲機受制於任天堂和微軟;內部,傳統的日式管理風格遏制了企業對外競爭的反應能力,內部協商機制 失靈則導致產品體系過於臃腫和資源配置的混亂。

  2004年,當出井伸之找上斯金格,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斯金格能複製他對索尼美國公司的成功改造。上任以後,斯金格的確拿出了更大的魄力。斯金格 堅信「仁慈最終會害了公司」,為了使索尼能在短時間內扭轉頹勢,他頂住壓力,打破日本終身僱傭制度進行裁員,關閉工廠,收縮戰線,出售了價值7億美元左右 的業務和資產。

  索尼(中國)一位總監級幹部對財新記者說,斯金格與索尼之前的管理者不同,他幽默、務實、開放,雖然大幅削減開支曾惹來索尼內部不滿,但他在員工和中層管理者當中依然很受歡迎。

  為了加速索尼內部變革,斯金格對索尼重新定位,提出索尼將以電子、娛樂、遊戲三大核心業務為中心,通過內容來拯救技術。不過,斯金格所推崇的 「內容為王」策略似乎並未在索尼內部得到廣泛認同,尤其是曾讓索尼引以為豪的技術工程師們對此並不認同。斯金格曾表示,只要他一提內容,人們就會質疑: 「索尼說到底是一家消費電子公司,內容只佔次要地位。」這樣的文化,造成了日本工程師和美國加州電影音樂部門間的緊張氣氛。索尼在日本本土的製造部門,甚 至不願意給位於加州的娛樂部門提供拍攝設備。

  斯金格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為了實現企業內部的業務和文化融合,斯金格要求娛樂、電子和遊戲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辦公。他自己也有意識地在多個場合表達對重視技術的工程師團隊的肯定。不過,這些努力並沒有換來索尼內部各個產業集團之間的共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斯金格著力推動公司變革方案,即將市場部門、軟件開發以及其他產品的生產整合為一體。斯金格的前任出井伸之,也曾試圖將內容服務和硬件設備結合起來,但終因索尼的內部派系鬥爭無功而返。

  經濟衰退,給了斯金格一個改變現狀的機會。除瞭解雇1.95萬名員工、將大部分電視生產業務外包,斯金格還提拔了一批年輕且傾向於學院派管理方 式的管理人員。不過,已經做大的索尼內部依然派系林立,斯金格的變革收效甚微。日本公司特有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緩慢的結構流程,使得斯金格的變革極其緩慢, 很多都無疾而終。

  「作為一個曾經的王者,索尼儘管遭遇困境,但一切似乎看起來還遠沒有到糟糕的地步,各個業務板塊依然強大。」秦合舫認為,斯金格試圖發動根本性的變革,反而比在徹底陷入困境的企業要遇到更大的阻力。

  比如,索尼在數字音樂播放器上本來具有巨大的實力,但由於索尼唱片公司是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發展MP3播放器會直接危及其利益。在索尼遲疑之際,蘋果卻牢牢地抓住了機會,從iPod開始,爆髮式的成功一直延續到後來的iPhone、iPad。

斯金格的成績單

  斯金格這些年在索尼的職業生涯,一直在面對一家處於悖論中的企業。秦合舫說:「本質上索尼還是一家日本企業,它的優勢基於日本文化,但是它一直渴望變成一家去日本化的公司,可最終又沒能放下。」

  無疑,這樣一個「糾結」的發展階段,這樣一種既渴望變革又抵制變革的文化,在此後多年裡,讓斯金格對索尼的「手術」也變得愈加艱難。

  除了在強勢的日本文化面前,作為外來者且不懂技術的斯金格,其各項變革被執行層打了折扣,斯金格設想的「融合戰略」,最終也是事倍功半,被認為 不符合行業競爭的發展趨勢: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模塊化生產的普及降低了電子產品工藝製造上的難度和差異化,並在摩爾定律的驅使下,轉變為一個升級和速度的競 爭,而索尼以及各日本企業所擁有的高端製造技術優勢,反而被擠到產業鏈上相對次要的位置,在硬件製造這一端,關鍵競爭要素發生了變化,索尼沒趕上;而在內 容一端,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帶來的信息內容的膨脹和開放式的生產-消費模式,讓索尼自產的唱片和影視內容,與開放體系產生的龐大內容資源相比簡直如滄海一 粟,不足以產生讓用戶溢價購買索尼硬件產品的足夠吸引力。

  有分析師總結說,斯金格「以內容為核心、內容帶動技術」,整合內容和硬件的一體化融合戰略,看起來宏大,但在兩個競爭點上難以互相支持,反而陷入了互相掣肘。

  「時不利兮騅不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讓索尼不得不斷臂求生,大幅裁員;到了2011年,原本有望盈利,卻又遭遇3月11日大地震。 2011年4月,索尼網絡遊戲賬戶遭遇黑客攻擊;7月,泰國洪水再次讓索尼的供應鏈遭遇重挫;8月,倫敦的CD和DVD庫房在暴亂中被燒燬⋯⋯索尼的 2011年盈利預期變成了32億美元的淨虧損。

  不僅是天災人禍,索尼更本質的問題在於轉身的緩慢,正如斯金格的反思:「索尼是在沉睡中錯過了數字媒體時代的黎明。」

  不過,英國《經濟學人》也溫和地為斯金格辯護:「如今的索尼已經比斯金格2005年剛接手時健康得多。這家公司大部分僱員是保守的日本人,但是斯金格震撼了缺乏生機的體制。即使索尼未來再由日本人掌舵,也不用太擔心。斯金格已為此做了最好的準備。」

  過去的七年,也是消費電子、互聯網和通信產業融合性創新、破壞性創新最為猛烈的時期。斯金格給索尼帶去了變革的因子,卻沒能帶領這家日本公司成功完成變革。和出井伸之一樣,斯金格將航船交給了自己親手提拔的繼任者平井一夫。

  霍華德·斯金格

  1942年2月出生於威爾士,1985年加入美國國籍。1976年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先後任記者、製片人、新聞執行副總裁,總裁。1997年任索尼(美國)公司總裁,2005年6月起擔任索尼公司董事長兼CEO,2012年4月正式離任。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