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補習社上市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6.html

現代教育上市,坊間有個頗負面的說法:公司先前不惜舉債派息,然後借上市集資來還債。整個行動,其實是「明益」舊股東。

也有說,教改令兩次公開試合而為一,補習市場將急劇萎縮,上市,是趁收爐前撈一筆。

有沒有哪麼悲觀,言之尚早。更準確的估計或許是,教改對補習市場來說,有辣有唔辣,上市就是攤分不明朗因素的最好方法。

少了一次考試,市場不一定縮小。新學制下,添了許多新科目,有一些,從前聽也沒聽過。父母不懂教、沒空教、教了不安心,惶恐了,就回到補習社來,尤其一些主力操卷、貼題目的補習社。

從前,不合格才補習,要應付公開試才補習。今日,有些孩子自出娘胎便補習。有人的地方,便有補習。公開試少了,補習的人卻愈來愈多,年紀也愈來愈輕。

孩子年紀小,補習社的選址就未必處於人流旺的地區,反而依附屋村屋苑而生,租金也相對廉宜。

上述這些,都是機會。但,隱憂是甚麼?

小孩子的補習,「托兒」成分重,功課輔導為主,師生比例不能太大。相較於幾百人一起看投影的操卷特訓,成本效益望塵莫及。再者,由一個大中心轉戰較偏僻的地區,租金下調了,但分店散落,人手支出卻增加了。一來一往,賺蝕也未可知。

更核心的問題是,制度改,牌局變,以往的贏、輸家重新洗牌,混沌期至少延續至明年第一屆文憑試之後。今日的長勝將軍,不一定是將來的贏家,不如先攤分風險才賭下去。

進軍國內,又行麼?可能。但那是個更大的未知之數。

教改的震盪,逐步浮現。補習社上市,看來不過是各界摸底探路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7

活着每天,都是第一天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4.html

我不是蘋果迷。

沒有iPad,沒有iPhone,手提電話是早己絕跡的舊款。「i」產品變化之快,遲鈍的我連「i」和「p」是大楷抑或小楷都未搞懂,已經更替了好多輪。

然 而,喬布斯逝世,仍然牽動情緒。他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禮的演辭,在youtube累積逾九百萬人次。而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年躊躇應否捨棄鐵飯碗,友人給我傳 來短片,第一次聽到那激盪人心的演說:「人生有崖,別把時間用來過別人的生活。不要讓別人的聲音,蓋過自已心底的聲音。」

震撼,不但因為他鼓勵年輕人「從心所欲」,而是他真的花上一生去開墾自己相信的。沒有付出的喜歡,不是真的喜歡。而只要義無反顧去付出,再不看好你的人,最終都會反過來欣賞你的堅持。

時光荏苒,近年開始教書,學生問我:「你總叫我追隨理想,但你怎確保我不會餓死?」然後,我又把短片拿來。連喬布斯也沒想過,當日輟學後,閒着學來的書法,多年後竟變成了電腦內秀麗的字体。他說,路,要回望才能看出端倪。預見不了不打緊,相信就是。

或許,喬布斯對世人的思想啟廸,甚至勝過蘋果產品對生活的改造。你我他與喬布斯無任何關係,但他的經歷,卻反覆在人生不同階段,啟發了我們。人大了,開始面對生離死別,喬布斯說,要把每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因為,人之將走,便會明白,甚麼對自己最重要。

我 最近不住在想,是不是還有這一步:死過翻生,活着每天就是重生。重生,也就是萬事的開始。抱着初上工的心情去工作、帶着初戀的心情去戀愛、以初生的好奇眼 光去看世界...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以最後的心情選最愛,以最初的心情去活着。活着每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這,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7

學理財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15.html
敝教育中心搞理財班,林本利博士看不過眼我吊兒郎當,捉我來上課。三個月下來,發現學理財如學做人。

Sir問同學,想知甚麼。年輕的說,如何買樓;年長的問,儲多少錢才夠退休。

目標清晰,老師好辦。林Sir說,買樓的關鍵是:不要儲花剩的,只花儲剩的。

大學畢業生,首十年平均工資萬多二萬元,消費前,先儲起三成,連4%投資回報,三十出頭應有60100萬積蓄,可以負擔一個小單位的首期。

上了車,拿來出租。他日結婚,賣了屋,拿升值賺回來的,付新房的首期,公一份婆一份,合住合供。

退休,更簡單。把估計退休後的每月開支乘以300,就是所需資產值。例如每月開支2萬,儲夠600萬,按每年投資回報約4%,一年就有24萬利息,剛好每月2萬。

錢會貶值,所以資產組合要有對沖通脹的元素,例如樓宇、股票、黃金。通脹時,靠它們保值。通縮了,花現金。那麼,不管壽命多長,長花長有。

每上一課,我就愈發明白,林Sir一直跑贏大市,靠的,其實不只理財智慧,而是紀律。學理論不難,堅持實踐,最難。林Sir少年老成,由掙第一塊錢起便鎖定目標,堅毅前行,輸不到哪裡。

態度,決定高度。技巧只是輔助,例如令你擅選投資組合,或者擁有不貪心的穩定回報。

我崇尚自由,賴皮卻樂天,比較同意林Sir的另一翻分享:財富是祝福,不是咒詛。如果理財搞到失眠,就不理算了。萬大事,都不要跳樓,股災最多一、兩年,捱得過又是一條好漢。財富是相對的,一個大浪捲過來,窮人輸很少,有錢人輸得最多,我們跟李嘉誠,又拉近了一點距離。做人,不必太悲觀。

Sir,這方面,我深得你真傳,算不算滿師下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1

取捨還是許願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9.html
或許這是風涼話,但我有時會想,社會有矛盾,未必是壞事。問題只是,矛盾最終如何化解。

有種東西,在世界各國,一直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唯獨香港例外。它,是理念(ideology)。

理念,令大部分人的取向,持續而穩定。例如我們鮮見支持工黨的英國公民,心血來潮選保守黨;或者台灣民進黨的粉絲,竟愛上小馬哥。

為什麼?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套理想,究竟社會該如何運作,人民才有幸福。不同性格、經歷的人,擁抱不同價值觀,那不是忽然的激情,而是長期的體會。

理念的最大優點,是理性。意即選擇甚麼,便得包容甚麼。極權而高效,抑或民主卻費時;精英主義自求多福,抑或重稅高福利…… 政策可以調整、修正, 但取捨必須合乎邏輯。

每有社會矛盾,其實都是一個醞釀理念的平台。不過,大部分時候,香港人都不是用取捨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大包圍地許願的。

聲討政府不派錢,同時希望減稅的,很可能是同一個人。高呼民主,同時懷緬殖民時代的,分分鐘也是同一班人。

可惜,政治理念不能大包圍,反之必須獨立運作至少十年八載,才見成敗。否則,互相併存,互相抵銷,萬事不成。

馬兒要好又要不吃草,順境時人人有得分,尚且過關。逆境中,針無兩頭利,沒有理念的社會,優次不分,注定吵鬧收場。

近年,吵鬧太多,終於開始有人講理念。不過我們不叫它作理念,叫作「核心價值」。究竟甚麼才最重要,搞清楚了,人民自會按遊戲規則生存。

不過,人所共識的核心價值,能否愈辯愈明,視乎公民社會有多活躍。每念及此,就覺眾聲喧譁,儘管煩厭,總比一廂情願的許願,來得真實而可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5

平到「飛」起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5.html
我認識的大部分香港人,都不是早起的鳥。

早起只有兩個原因,一為兩餐,二為玩。最近,多了第三:為了預備去玩。

國泰推出了一個CX Fanfares,搞到我等愛飛一族神經兮兮。周一晚有覺不睡等預告,機票跳樓價,唔買都睇下,去唔到都恨下。

$490去台灣、$990去日本、$1990去巴黎……每逢周二清早優惠開售,我們像師奶買股票落盤般,輸入遲一秒都怕走雞。

聞說,有些朋友,每周一度,連預告都未出,同事間早己四四六六夾好,誰誰誰何時放假。蓄勢待發,一買即中。有時忘了信用卡密碼,還會互相借用找數。

平機票,不稀奇。但龍頭公司,廉航價錢,就好出奇。就像巨人被打敗不出奇,但哥利亞敗給弱小的達味就好出奇。

國泰這一着,志不在賺錢,而是賺對比、賺話題。反正坐位限量,有數得計,總好過以十份一價錢賣給員工,除笨有精。

旺淡季貨品價錢有別,各行各業都試過,連茶餐廳都有比正餐便宜的下午茶和消夜時段。不過,它們的策略通常是,寧可旺季加價,而非淡季減價。

賺得一元得一元,及不上製造話題本小利大。非繁忙時段,不單要減價,還要是跳樓價,得回廣告效應,值回票價。

記得多年前國泰辦了一個「萬張機票贈全城」,萬萬聲,好巴閉。不過,冷靜算一算,如果全港一半人有興趣,也只有1/300機會抽中,機會率跟考AO差不多。但是,全城的確為了那渺茫的萬一,瘋狂了好一陣子。

品牌酒店、戲院集團、高檔旅遊點……其實都應該效發國泰。大公司,小財不出,大財不入。哪怕雨點小,只求雷聲大。順便益下我等格價算死草,疏導逼爆人潮,功德無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03

標準工時的真正敵人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6.html
CY語出驚人,搶了討論中的最高工時的風頭。其實,研究最高工時,遠比最低工資有趣。

最低工資是下限,無打工仔會反對工資下限。但最高工時是上限,爭議就大得多。

有了上限,有人慶幸終於有作息平衡,可以準時放工尋歡拍拖親子去。有人卻苦惱,無兒無女無朋友無興趣,連工作都不許,心理更加不平衡。你有自由爭取休息,為什麼工作狂就沒有自由瘋狂工作?

香港人喜歡選擇,一個「限」字,很嚇人。所以,工會說,不如不設最高工時,只設標準工時。一但超標,加倍補水。

保安員一天工作十二小時,立法後,八小時以上要付1.5倍人工,即是整體人工多了六份一。

但也有可能,僱主把兩更變三更,多請一人,每人八小時。結果每位保安的實際收入,反倒少了三份一。

中高層的處境,更有趣。嚴格來說,無人介意你何時放工。不過上司都喜歡黃昏五時才來敲門:「這個,明早九時做好放我枱面。」然後,很貼心的補一句:「不要幹得太晚喲。」

工時有限,工作無限。真正的問題,不是工時過長,而是工作量太多,但法例又規管不了工作量。標準工時的真正意思是,以往在公司開OT,立法後在家中開。

很沮喪吧。不不不,如果--即管想像這個很大的「如果」--打工仔有膽團結起來,堅持不作無償超時,有法律作後循,僱主也無可奈何。最多,像多請一個保安般,加人手,減人工。

那又除非--另一個很大的「除非」--打工仔減了人工也能生活。生活艱難的人,最負擔不了的,又是甚麼?當然是租金或房貸了。噢,怎麼所有政策討論,兜來兜去,最終都得回到地產霸權的老調上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84

外國才有的東西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363.html
上回談及,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就算有標準工時,最後的分別,可能只是打工仔由在公司開OT,改為在家中開OT而已。

因為,標準工時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重整勞資秩序和關係。有標準,是沒有用的。要大家都出於真心去尊重標準,才水到渠成。

所以,我們常常都聽到類似的論調:標準工時,外國就行得通。作息平衡,外國就有。勞工保障,你以為我們是外國嗎?香港未準備好,立法都是多餘。

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好吧,那就值得想想,標準工時在外國是不是石頭爆出來的。

標準工時始於工業革命年代,工廠的產量直接與工時掛,更無所謂「帶工作回家」這回事。超時工作,很容易就量度得到。

無人喜歡有返工無放工,人之常情就會爭取。「反剝削」的概念,是從當時開始萌芽,繼而植根。潛移默化,即使以後步入知識型經濟,勞資關係都是建立在人道和尊重的基礎上,無人夠膽走回頭路。

反觀香港的工業年代,大家都是難民心態,有份工已經很好,無人想過要爭取權益。然後一晃眼,變了知識型經濟。別人用幾百年走的路,我們都壓縮在幾十年裡。經濟行得快,很多人文關懷卻未發酵。

今日,社會少靠勞力,多靠食腦,何謂超時工作就更難定義。勞資關係和諧還好,走到敵對的田地,一切從頭開始,步步維艱。如此想來,相對於外國搞標準工時,我們不是「未ready」,而是開始得太遲。

所以,縱然標準工時的立法,象徵意義該遠比實際意義大,我還是支持政府先起一個帶頭作用。有了方向,慢慢追,我們這生看不到,可能我們的孫兒看得到。總好過沒有第一步,孫兒的孫兒都不用旨意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85

麻將運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11.html
新年流流,少不免打返幾圈。

人生第一回麻將,究竟是何時學回來的?聽說上一輩的小時候,都是在麻將桌旁長大的,打牌的基因都在血液裡,哪用學?

大家庭的熱鬧早成歷史,我輩卻成長於忙碌的小家庭別說齊人開,人齊吃頓飯都好難。麻將都是在友儕聚會中,偷偷學會的。

求學時期搞課外活動,不知何故,最後總是由幾圈麻將作結。記得第一次,幾十人窩在天,開了足足八麻雀來打。生手的我,專當站長。麻將如輪轉,轉眼輸清光。

我像敗鬥小雞般拱手向高人請教大名,對方說,高章明是也。我笨笨的信以為真,後來方知,他叫阿明,但不姓高,「高章」是用來揶揄小女子「水皮」的,可惡!

學生打麻將,光切磋不賭錢。輸了沒後果,當然沒進步。踏足社會後,一年只一次,大年初一在親戚家打牌,人人愛找我「戥」腳,因我是超級魚腩。

而我,總是好生羨慕別人每每入章,次次「叫幾飛」,福至心靈,隨時食出。麻將腳都說,運來的,恨不來。

直至某年雀局後,我看見小舅舅和舅母對牢麻將桌,捨不得收拾。隨手撈起十隻八隻牌,互問 :「有糊?無糊?叫邊隻?」,鬥快砌鬥快度,仿彿這是世上最好玩的遊戲般。

原來如此。運者,工多藝熟也。不是他倆特別聰明,只是把要動的腦筋,一早動好而己。

走筆之際想起某攝影師朋友說,他的眼,就是鏡頭,看見甚麼,條件反射就知該怎麼拍。也有填詞人說過,詞寫得多,人就像水,遇上甚麼形狀的旋律,都能順勢而為將之填滿。

看來,新晶頭的最大反省,大概是為甚麼鄙人由打牌到寫稿,都只能以花的速度去完成。欠缺的,該不是運氣與靈感,而是熟練的手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25

無私與否,重要嗎?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3/03/blog-post.html
很多人都說,反國教之成功,全賴一群無私的學子和家長走出來,發揮帶頭作用,感動了香港人。

「你試下由政黨發起丫嗱,有無咁多人響應?」──是大部分人的論調。繼而推論,「佔領中環」若要成功,也必須有「無私」的帶頭者。

坦白說,我不認同這個想法,卻又不得不同意,這是一個現實。

如果某些行業,注定被標籤,政治這一行,必然是重災區。

某人對醫理有興趣,他學醫、行醫,賺取可觀收入,別人通常誇獎他一表人才。

但是,喜歡政治的人出來從政,抱負未必有人欣賞,卻往往惹來「利用民意上位」、「政客個個有私心」等指控。

究竟甚麼叫私心?如果是指利益回報,試問哪個行業是完全不求回報的呢?

而回報,又該如何介定呢?嚴格來說,推翻國教,免受洗腦,都是「回報」。去到極端,我們一樣可以說,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才走出來,也是「自私」,而非無私。

當然,我不認為反國教的參與者自私,因為猜忖任何人自私與否,於群眾運動來說,根本沒有意義。

有人行醫,為了利益。有人行醫,為了懸壺濟世。重要的,不是背後的動機。而是,他能不能把人醫好。

有人從政,為自己。有人從政,為社會。重點是,他爭取的,是不是你認同的制度,例如普選。

老老實實,對公共事務有興趣的人,已經不多。不問情由把這些人抹黑,對推動社會改變,有幫助嗎?

香港人常常強調對事不對人,其實大部分人都是對人不對事的。只要是政治人物提議的,一律覺得居心叵測。然而,無私與否,重要嗎?

行動,比動機重要。何必揣測背後的「為什麼」,反正咱們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答案。(佔領中環.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83

雲端辦公室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2.html
老人痴呆,愈來愈嚴重。交稿,少不免有烏龍事。

文友試過,一時錯手,一稿多投。為幾個地盤,寫了幾篇文,發送那刻,誤click同一篇。

也有人試過,甲專欄的稿交了去乙專欄,還好兩者字數相約,題材不限,神不知鬼不覺。

聽得多,我學精,每個檔案均付註報章名稱欄名和見報日期,自己烏龍,編輯一眼關七。

托賴,交錯稿未試過。試過更弊的,寫好,就以為交了。編輯追到,才想起文章平白躺在電腦內。趕回家發送,死線早過,仍能出街,一額汗。

現在都流行雲端科技,在電腦設個drop box,另一端在手機存取,救急扶危。我反而想起,曾幾何時,為自己發明的山寨版dropbox。

唸大學人人在電腦室趕功課,完事就複製到USB存底。烏龍的我,存了底卻忘記帶回USB,帶了出街又忘了帶回家。做一份功課就丟失一隻手指,好肉赤。

多隻香爐多隻鬼,索性連手指都省掉。開數個電郵信箱,每學科一個,把功課都當成電郵發給自己,到哪裡都用得着。山寨版的雲端科技,重點是,雲端不會忘記帶自己出街。

開始寫稿後,就想過是不是要故技重施。想想又不妥,如果我記得發電郵去備份,不如索性交稿給編輯。Drop box可以,但容量有限,掛一漏萬,每每最需要的,就偏偏不存在。

反而一直幻想,如果有個搖控,可以跨地域跨時區,操控家中電腦,隨時工作隨時存取隨時修改,超迷你不佔空間不佔重量,才是智能產品的終極目標。

聽說,科技是有的,只是未能蛻變成電腦白痴都懂得用的商品。誰想得出,就是下一個Bill Gates或SteveJobs。不大鍾情智能手機的我,倒很期待一個全自動的雲端辦公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