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店最後一塊大重劃區吸引政商名流卡位趙藤雄高價買地 掀新店十四張獵地潮

2011-11-07  TWM




新店溪畔的十四張重劃區,原本只 是偏僻的農田,因捷運環狀線在此規畫車站,並展開低密度開發,土地市場已掀起一波獵地熱潮,吸引不少財團、政治人物提前卡位。

撰 文‧梁任瑋

房地產景氣反轉向下,上市櫃建商近期紛紛停止購地,準備保留銀彈過冬, 表面看似平靜無波的土地市場,枱面下交易卻暗潮洶湧。九月底,新北市新店區十四張重劃區成交一筆近三千八百坪的農地,以每坪行情價三十五萬元計算,總金額 逾十三億元,根據本刊調查,買主正是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

趙藤雄是向當地最老地主之一,劉氏家族祭祀公業劉毅齋買地,他悄悄大手筆在新店 獵地動作,宣告新店十四張房市搶地大戰開打。

根據了解,除趙藤雄,據傳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國內幾家壽險公司也以人頭插旗,其餘地主都是政 壇「新店幫」,包括立委羅淑蕾、劉盛良、張慶忠、新店區長王美月,以及新北市議會副議長陳鴻源的父親陳明雄。建設公司包括三重幫旗下的寶路開發、宏泰興建 設,以及新店在地的江陵、啟昇與合環建設,幾乎新店喊得出來的大人物皆全員到齊。

王雪紅計畫買千坪純投資

其 中,台灣女首富王雪紅與新店有很深厚地緣關係,位於新店裕隆城旁的宏達電企業總部明年完工,去年底她不僅買下技嘉科技廠辦大樓;另一方面,市場也傳出她默 默布局十四張重劃區農地三年多。目前只買五百餘坪,計畫買到一千坪左右,但她並不打算在此推案蓋房子,主要是純投資,價錢只要能賺一、兩倍就賣。相較之 下,獵地成績最亮眼的應當屬於趙藤雄,光是個人就擁有三千八百餘坪,與在地的江陵建設董事長林美東不相上下。

實際沿著新店中央八街往民生路 一路走,彷彿跌入時光隧道,狹窄的產業道路兩旁,景色盡是一望無際的菜園與百年古厝,與人車擁擠的新店市區相比,農田環繞又臨溪,宛如世外桃源,很難想像 這裡竟會成為大戶搶進卡位的戰場。

「新店超過二十公頃的重劃區只剩十四張重劃區,面積大約三十一.四公頃(約九.五萬坪),很多財團看好未 來發展,幾年前就進場卡位。」新店區中央里里長王志翔說。

根據政府規畫,十四張重劃區未來除了有捷運,還有低密度住宅、三座公園與一所國 中。十四張農地緊鄰「新店的民生社區」中央新村,以及小碧潭捷運共構住宅「美河市」,優質的生活環境與交通便利性,讓附近每坪房價撐在五十萬元,加上今年 九月底捷運環狀線十四張站動工,建商看好十四張重劃區未來增值性,該區土地交易又開始熱絡加溫。

十四張農地內靠著一條不到六米寬的民生路貫 穿,買家想要看地,車子開不進去,只能停在路邊走田埂,「農地雖然沒有門牌,很多投資客看不懂,但內行的都跟著大戶買,例如遠雄這類型的公司。」帶著記者 到現場實際看地的土地仲介透露,十四張重劃的確存在不確定因素。

因此,精明的大戶都是沿著較接近環河路與民生路八十六巷土地公廟附近,近十 四張捷運站出口插旗,一年來,土地交易非常頻繁。

早期十四張地價每坪只要個位數,隨著市地重劃議題發酵,價錢也愈炒愈凶,目前每坪最新成交 價是三十五萬元,跟新店其他地區的地價相比,價格相對還在低檔,大家都看好未來獲利空間會是新店最高的。

河景與捷運加持 每坪上看百萬徐姓投資客說,目前十四張農地的地主惜售心態明顯,土地開價每坪五十萬元,但因為未來分配回來的土地只有四五%至五五%,實際換算每坪地價高 達一百一十幾萬元,但買來不能馬上開發,不確定因素很多,不如去買安坑的建地,一坪只要六、七十萬元,十四張農地除非很便宜,一般投資客不會隨便去碰。

新 店區中央里里長王志翔說,雖然捷運十四張站已經動工,但周邊的農地何時重劃分配,政府沒有時間表,最主要卡在沒有錢徵收土地,早年進場的投資客,至今依舊 在等新北市政府重劃而暫時套牢,幾年前,甚至有民間業者打算結合地主申請十四張自辦重劃區,目前辦公室還設在中央新村內,但也遲遲無具體進度。

「不 過最近聽說又有不少口袋很深的財團進到十四張重劃區卡位,應該是有六、七成把握吧,不然怎麼敢砸錢下去買?」永慶房屋中央店店長楊文杰表示,緊鄰十四張重 劃區的小碧潭區域,住宅類型豐富,有中央新村的精緻公寓,還有「湯泉」集合式住宅,以及興建中的「美河市」,由於一屋難求,喜歡這個環境的買方,常要耐心 等待。

小碧潭周邊房價八、九年前一坪只有十幾萬元,目前老公寓最少要三十萬元才買得到。至於四年前開始預售的美河市,房價一路從三十五萬元 起漲,二○○八年景氣最好時,每坪最高喊到一坪六十萬元,站上新店最高價,雖然歷經金融海嘯曾經下滑到四十萬元,但目前面河景的單價至少要四十六萬元至五 十萬元,不少買家都是台北市來的企業主。

王志翔說,小碧潭捷運站通車後,這幾年來中央新村周邊住戶從原本六四四戶,成長至二千五百戶,未來 美河市兩千戶住宅完工,至少會新增一萬名以上的新住戶,商機非常可觀,因此大家都在期待美河市小型購物中心開幕,生活機能又更加完善。

房仲 業者相信,一旦十四張重劃區陸續開發完成,有河景與捷運加持,未來當地房價每坪很有機會上看一百萬元,這或許是吸引大批財團與政治人物搶進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6

最容易被當成金光黨的生技產業 路孔明為一張藥證花十四年 燒十餘億


2012-1-2  TWM




宇昌案熱炒,但台灣民眾對生技產業仍一知半解,更遑論高難度的新藥研發。近來中天生技剛取得國內第三張藥證,這場耗時十四年、燒掉十餘億元的冗長過程,正 是台灣生技新藥發展的最好教材。相較電子業快速的產品週期,生技新藥的投資邏輯大不相同。

撰文‧林宏文

國民兩黨熱炒宇昌案,「生技新藥產業」頓時成為熱門名詞,近來,新藥開發公司也一家家陸續掛牌,從德英、合一、基亞、泉盛,到興櫃的中裕、永昕、醣聯、智 擎等,許多新藥公司股價表現一鳴驚人,當電子股正陷入「四大慘業」泥淖中,投資人對新藥產業更加好奇。

有別於電子業的快速變化,新藥研發可說是一條漫漫長路,最近取得藥證的中天生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二十一個字

花了路孔明十四年開發過程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天取得國內第一張口服癌症治療新藥「化療漾」藥證,這是衛生署迄今通過的台灣第三張藥證,也是全球第一張證實 有具體效用的口服癌症藥。在衛生署核准的藥證上,載明了此藥的功效是「改善化學藥物治療之癌證病患的疲勞及食欲不振」。

「這二十一個字,花了我十四年,燒掉十多億元,頭髮全都花白,今天終於看到成果了!」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手裡緊握著衛生署通過的藥證,這二十一個字,平均算 起來每一個字至少值五千萬元,想起這段新藥開發漫長艱辛的路程,他不禁百感交集。

「新藥開發的過程,真的比大家想像的還要辛苦幾百倍!」回想十四年來的開發過程,路孔明說,「做新藥,永遠與風險在搏鬥,任何階段都可能失敗而前功盡棄,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這絕對是風險最高、成功機會最低的事業!」四十二歲前,經歷了記者、貿易、投資的工作後,路孔明曾花了三年多時間,研發出可以降血脂的 食用油,並取得台灣第一個健康食品認證後,高價賣給國內食品大廠,「那一個健康食品認證的收益,比賣掉二五○萬瓶油的利潤還多!」創新帶來的巨大價值,讓 路孔明為之心動不已。

不過,接下來路孔明開發新藥面臨的挑戰,就完全不是健康食品可以比擬。

發酵技術

失敗上百次、賠掉近一億元一九九七年,路孔明經由藥界前輩介紹,買斷一家百年日本企業的發酵技術,並開始研究這類發酵產品的特性。當時許多癌症病患都高價 從日本買藥,路孔明逐一去拜訪病患,才體會到癌症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極為痛苦,毒殺癌細胞的化療藥物,也同時會破壞身體正常細胞的運作,很多人因無法承受而 放棄。路孔明心想,既然有這麼好的效果,就應該用來幫助更多人,於是一頭栽進這個領域。

當時,路孔明先在他創辦的前一家公司進行藥物先期研發,二○○○年他集資創立中天生技,繼續開發這項技術。不過,首先遇到的就是技術移轉的問題,日本在技 術移轉過程中,看到中天規畫的產能很大,是日本的十倍,因此技術轉移到五分之三時,日本方面便毀約不再支持,中天的研發人員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做。

參與整個過程的中天生技廠長翁雅玲說,從二○○一年八月到隔年七月,中天研發人員自己摸索開發,以大豆不斷地試發酵,讓豆乳能夠順利代謝。

員工熬夜做累了,就倒在工廠內休息;若做出來是混濁的黃色,就是失敗了,只有變成透明的金黃色才算成功。六噸半的乳化槽,每次發酵失敗,就要賠掉三十萬 元,其間失敗了上百次。

路孔明說,當時光是在發酵技術上,就賠了近一億元,但這樣的虧損,他只能往肚子裡吞。倒是每次發酵失敗,他覺得剩下的東西丟掉可惜,因此都會請水肥車把這 些廢料載去給豬吃;由於次數實在太頻繁,連養豬老闆都來中天的工廠探究,「到底中天是在做什麼,為何有這麼多廚餘可以拿來餵豬?」

防技術外流

投入四億蓋廠房

○一年八月,中天投資四億多元,在龍潭蓋了一座符合GMP標準的藥廠。路孔明說,當時考量的原因是,若要生產藥物,衛生署要求在三期臨床時,公司需有三批 次生產的量化過程,雖然中天也可以找別人代工,「但把菌拿去生產,別人就學走了。」於是,中天選擇以最高規格蓋藥廠,但這個決定,卻讓路孔明接下來的三、 四年,每天都陷在燒錢的焦慮窘境中。

藥物研發過程冗長,但又看不到實質成果,「做杯子、做饅頭的人,若賣不出去,至少還看得到存貨;但我們說在做藥,什麼都看不到,股東還以為我們是騙人的金 光黨……。」有一次,路孔明大學時代就認識的太太,還不禁懷疑地問:「你是真的在做藥嗎?那藥在哪裡?」還有一次,會計師基於職責,一定要進到培菌室做抽 檢,看看桶子內裝的是什麼東西,中天的主管表示,培菌室不能受到汙染,否則就會全部報銷;但最終也只能讓會計師進去,一大群站在無菌室外面的主管,看著會 計師最後對著外面比OK的手勢,每個人心裡真是百感交集。

在中天廠房內,目前就有一個門禁森嚴的熟成室,長年保持溫度十七度、溼度六十度,裡面擺滿一桶桶發酵的菌種,總共超過一百多桶,每桶價值五百萬元,一個熟 成室總價值超過五億元,幾乎整個公司的命脈都在這裡。

○四年下半年,是中天資金最危急的時候,當時每個月燒掉一千萬元,現金只夠再燒十個月;但是,路孔明的桌上,每天仍有研發人員報上來簽不完的帳單,簽到他 都快翻臉了。

由於公司幾乎沒有營收,即使拿著土地、廠房去向銀行借錢,但總行說看不懂生技產業,無法核貸。每天深夜才回家的路孔明,躺在床上睡不著,腦子一直浮現三個 字「怎麼辦?」

開闢財源

用營養保健食品拿到大單

新藥研發沒有收入,路孔明只能先從營養保健食品著手,讓公司可以勉強支撐下去。但即使是保健品,一樣得申請許可證、建立品牌與通路,這些一樣都要花錢。不 過後來資金壓力實在太大,路孔明辭退二十多位業務員,並與當時一起創業的中天總經理陳俊宏說,「現在我們就當做重新來過,我是業務員甲,你是業務員乙,我 們兩個人分頭去跑業務,看能不能把市場打開。」接下來,路孔明開始推動品牌,以李時珍本草屋為名,陳俊宏也努力找到一筆直銷業大訂單。○五年,以大豆發酵 技術萃取的田中寶,終於拿到兩個食品許可證,總計一筆一.七億元的訂單,也陸續分成十二個月進來。隔年,中天便趕快利用這個基礎,順利完成股票上櫃掛牌。

只是,公司掛牌不過是代表一個起步,化療漾新藥在經過藥理及毒理等動物實驗後,一樣得經過耗時更長的三期臨床人體試驗,並選擇在台北榮總及新光等大型醫院 進行臨床。

負責中天新藥臨床試驗的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表示,針對接受化療之癌症病患的三期臨床實驗,病患在每日服用八西西化療漾內服液,經過四周以後,證 實對於降低疲勞、提升食欲、改善身體機能及社交活動力上,都有顯著效果。

季匡華說,新藥的研發時間及風險都高,中天要拿到一張藥證已經很不容易,竟然目前還在開發四、五種新藥,準備再拿四張藥證,「我只能說,路孔明真的很帶 種!」拿到藥證後,中天準備在農曆年後開始生產,十年前設立的藥廠,終於可以真正進入量產。由於化療漾用成藥方式販售,不須經醫師開處方,以目前台灣癌症 藥一年二百億元的市場,中天最終目標是占到一○%,加上未來大陸市場的潛在機會,成長動能相當強。

控管開銷

二萬以上的簽單會先﹁擱置﹂對於新藥研發廠商來說,新藥耗時間、投入資金大,高風險相對伴隨著高回報。

此次中天的化療漾新藥只是申請台灣市場藥證而已,因此花費金額在十餘億元;若要在人口超過三億人的美國申請藥證,由於臨床實驗規模更大,因此平均每個新藥 開發時間為十三年,資金則要十億美元以上,但成功機率也只有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因此,投資新藥的週期冗長,與電子股一般一到兩年的產品週期對比,確實要 長很多。

為了要管控這種高風險,路孔明也透露新藥公司管理的要訣。他認為,研發人員與經營者,看事情的角度是很不同的。像研發人員在做老鼠實驗時,還要觀察腳有什 麼變化,毛髮又怎麼了,但他就會說,「你不是在做肝藥嗎?你看肝就好了。因為等研究人員把全部都觀察完,我就先破產了!」為了控管開銷,超過二萬元的簽 單,他都會先放在旁邊「涼一下」,「因為,如果他很急的話,就一定會來找我,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研發人員花錢要很精準,不要有無謂的浪費。」此外,新藥 開發也不見得一定要臨床三期全部做完才有價值,在每個階段也都可能創造價值。例如,第一種是授權給別家公司的技術轉移價值;二是分割為獨立公司的股票價 值;三是取得藥證的銷售價值。這三種模式,讓具備創新及高附加價值的新藥公司,可以分階段從高額投資中取得各種回報。

以第一種技術轉移價值為例,目前國內已有不少案例,包括智擎、醣聯、台灣微脂體及早期的台醫,甚至都在實驗室階段就能授權給大廠並取得授權金。第二種的股 票價值,像中天把合一與泉盛分割出去,讓中天獲利十億元以上。至於第三種的銷售價值,則是像彥臣、懷特及中天陸續取得的台灣三張藥證。

國內發展電子產業已三十餘年,近年來全球產業出現結構性調整,許多個別企業都面臨嚴酷挑戰,但台灣生技製藥業近幾年表現突出,目前已有二十項新藥進入人體 一期臨床,四十個新藥在二期,並且有十五個新藥進入第三期,其中更有七個已在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進行三期臨床。

正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預測,未來三年內,台灣一定有機會在國際上取得一張新藥藥證,生技新藥與電子製造業很不一樣,更需要創新、耐心和時間,「我很有信 心,生技業的努力,會用時間來證明這一切的!」翁啟惠幫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下了結論。

中天生技

成立時間:2000年

資本額:27.39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路孔明

業務:營養保健食品、發酵藥物開發集團成員:中天生技(發酵藥物)、合一生技(植物新藥)、泉盛生技(抗體新藥)

萬中取一的成功率

-- 高風險、高報酬的新藥研發產業候選藥物篩選 開發與探索新藥

1~2年

投入(成功率) 1500萬美元(1/20000~1/5000) 前臨床實驗 動物毒理藥理試驗

2~4年

投入(成功率) 1500萬美元(1/2000~1/100) 第一期臨床 安全性與藥劑人體試驗

1~2年

投入(成功率) 3000萬美元(1~10%) 第二期臨床 測驗人體有效性及不良反應

1~2年

投入(成功率) 9000萬美元(10~25%) 第三期臨床 確認有效性及長期使用反應

3~5年

投入(成功率) 2億美元(50~85%) 新藥登記檢查 申請藥品上市

1~2年

藥品上市

15年

漫長的戰爭

-台灣生技新藥公司投入現況

在地台灣市場

公司名稱 主力藥品 進度中天 MS-20 (化療輔助藥) 目前已取得藥證健亞 Gra nPatch (化療止吐片) 一期臨床台灣浩鼎 OPT-822 (乳癌藥) 二期臨床台灣微脂體 藥物傳輸系統 已成功開發新藥德英 S-RT100 (皮膚癌藥) 三期臨床

泉盛 抗體新藥 研發中

進軍美國

中裕新藥 TMB-355 (愛滋病) 美國FDA二期臨床懷特 懷特血寶(癌末輔助藥) 美國FDA二期臨床合一 on101(糖尿病傷口癒合藥) 美國FDA二期臨床杏輝 STA2 (心絞痛藥) 美國FDA一期臨床因華 Gemcitabine HCI (癌症藥) 美國FDA一期臨床國鼎 牛璋芝 (肺癌) 美國FDA一期臨床

進軍中國

杏輝 天力再生(癡呆性血管阻塞) 中國上市基亞 PI-88 (肝癌藥) 兩岸三期臨床太景 奈諾沙星(肺炎) 兩岸三期臨床安成國際 AC-201 (糖尿病藥) 兩岸三期臨床

授權

醣聯 大腸癌新藥 授權日本藥廠智擎 PEP02 (癌症藥) 授權美國藥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0

台通十四倍豪賭 搶中華電生意

2012-4-2  TCW



這是一個小公司十二年內三次轉 型,決定「豪賭」,以掙得做「長生意」的故事。

去年底,台北市光纖到府委託建造營運(BOT)案開標。以台通為首的「台灣智慧光網公司」得標,商機粗估五百億元。去年九月才掛牌上市的台通成了網通股的 領頭羊,去年底開標之後到今年三月初,股價最大漲幅達四八%,遠超過大盤同期的兩成。

有趣的是,台通的資本額不到七億元,是老牌網通股台揚、合勤控的六分之一與七分之一,卻以小資本額持股七八%,與帆宣、真毅、麟瑞合組台灣智慧光網,將在 二○一五年前投資一百餘億元、完成三千公里光纖網路鋪設。此案若順利進行,台通等於是挑戰資本額一百倍大的中華電信,要提供台北市民頻寬比現行提高至少一 倍(一百Mbps)、價格打九折的光纖網路。

先不論,台通運轉一個投資金額是資本額十四倍以上的案子是否是豪賭,因為今、明兩年台灣智慧光網還會增資。這背後,成立三十一年的台通,歷經三次轉型才走 到今日的心態,更值得玩味。

首次轉型:擺脫價格戰從電線、通訊線賣到光纜

台通董事長李慶煌在二十歲時,向父親借了兩萬元,創立電線電纜公司;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李慶煌很輕易就拿到訂單,現在的大同、台塑企業總部與台北知名飯店 等大型建物內,都有他賣出的電線。需求強到賣價是成本的三倍以上,李慶煌回憶,「真是賺到半夜也會笑。」

當時台通是全台第五大電線電纜廠,但線纜廠日趨M型化。老大哥華新麗華資本額三百六十一億元,足足是台通的五十二倍。

一九九○年後,當華新麗華、太電等對手仍然固守電力線標案,且價格戰日益激烈時,李慶煌眼見電腦出貨與通訊標案起飛,立刻決定轉移戰場,不能只拚大量低毛 利的產品,以免與大廠硬碰硬。此外,他也積極投資工廠自動化,並轉以中華電信等網路通訊標案為主。

事實證明,李慶煌是對的。「後來電力線標案競爭太激烈,沒虧就不錯了!但我們做(網路)通訊線,毛利率起碼都還有兩成,」李慶煌說。

轉向網路通訊市場,讓台通與中華電信、遠傳、台固等電信服務商密切往來。

二○○○年時,李慶煌注意到,標案出現了「光通訊」這樣的新項目,而且占標案總金額很快就超過兩成,極可能是未來主流,他心想光通訊不做不行,又開始轉 型。

光通訊進入門檻高,因此,李慶煌先從瑞士進口光通訊元件接標案,當時高達一倍的獲利讓他好生得意,但不到一年,二○○一年就碰上網路泡沫、光通訊長達十年 的大蕭條期,「只是光纜的原料跌價損失,半年就五千多萬了!」台通發言人陸秀芳說。就連鴻海、台達電、華新麗華、錸德、華宇等公司的光通訊轉投資,在那一 波也多是鎩羽而歸。

洗牌的苦日子裡,李慶煌一邊小心計算獲利接單,一邊承攬遠傳等電信業者的零組件物料管理,勉力維持微薄利潤,○四、○五年甚至還出現虧損。

在虧損期間,李慶煌緊盯大廠少著墨的特殊規格線纜研發,例如國際規格光纜外徑十二毫米(mm),台通能做到九毫米,因為大廠不做的,就是他的機會。「我最 重要的三大武器,就是價格、配合度與機動性,」李慶煌說。

二次轉型:走出大蕭條星國給機會做光通訊整合

第二次轉型的機會,有部分是老天賜與。

○六年,台通在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集團公司、新科電信引荐下,承接了第一宗新加坡電信標案。新科電信會引荐台通一起承包此上百億元台幣的標案,是因為二○○ 一年納莉風災重創台北市捷運時,李慶煌僅花了一週就交出其所需要的特殊線纜元件,解決了新科搶修捷運工程的大難題。

這個標案也讓台通從光纜供應商轉型為光通訊系統整合商,大量投注研發能量,除了主動元件外的所有光通訊零組件,台通都能自行生產。接案也從新加坡一路輻射 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每股稅後盈餘(EPS)逐步提高,○八年金融海嘯時還創○四年後新高,○九年起則都超過三元。

三次轉型:想做長生意靠電信服務避開產業震盪

但,之前的經驗卻告訴李慶煌一件事:如果只能趁產業興起,搶快去吃甜頭,永遠只能享受一小段波段。他想改變。

這次的光纖標案,台通想轉型為電信服務商。陸秀芳說:「不轉型,台通可能只賺幾年;轉成功了,就可以避開產業的劇烈震盪。」在李慶煌眼中,電信服務商把網 路架設好,用戶不分晝夜使用,等於無時無刻在印鈔票,穩定獲利也讓中華電信成為高殖利率必選股。

確實,這次是個豪賭。一,未來四年得先行投資建設,每年將吃掉台通一元至兩元的每股獲利。二,目前台灣智慧光網團隊均來自硬體廠商,但電信營運商偏重軟體 服務,兩者營運竅門截然不同。

李慶煌能不能突破中小企業只能「逐機會」而居的限制,完成他心目中所謂的「長生意」的夢想,還需要時間印證。但他做出抉擇,並已在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5

台通十四倍豪賭 搶中華電生意

2012-4-2  TCW



這是一個小公司十二年內三次轉 型,決定「豪賭」,以掙得做「長生意」的故事。

去年底,台北市光纖到府委託建造營運(BOT)案開標。以台通為首的「台灣智慧光網公司」得標,商機粗估五百億元。去年九月才掛牌上市的台通成了網通股的 領頭羊,去年底開標之後到今年三月初,股價最大漲幅達四八%,遠超過大盤同期的兩成。

有趣的是,台通的資本額不到七億元,是老牌網通股台揚、合勤控的六分之一與七分之一,卻以小資本額持股七八%,與帆宣、真毅、麟瑞合組台灣智慧光網,將在 二○一五年前投資一百餘億元、完成三千公里光纖網路鋪設。此案若順利進行,台通等於是挑戰資本額一百倍大的中華電信,要提供台北市民頻寬比現行提高至少一 倍(一百Mbps)、價格打九折的光纖網路。

先不論,台通運轉一個投資金額是資本額十四倍以上的案子是否是豪賭,因為今、明兩年台灣智慧光網還會增資。這背後,成立三十一年的台通,歷經三次轉型才走 到今日的心態,更值得玩味。

首次轉型:擺脫價格戰從電線、通訊線賣到光纜

台通董事長李慶煌在二十歲時,向父親借了兩萬元,創立電線電纜公司;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李慶煌很輕易就拿到訂單,現在的大同、台塑企業總部與台北知名飯店 等大型建物內,都有他賣出的電線。需求強到賣價是成本的三倍以上,李慶煌回憶,「真是賺到半夜也會笑。」

當時台通是全台第五大電線電纜廠,但線纜廠日趨M型化。老大哥華新麗華資本額三百六十一億元,足足是台通的五十二倍。

一九九○年後,當華新麗華、太電等對手仍然固守電力線標案,且價格戰日益激烈時,李慶煌眼見電腦出貨與通訊標案起飛,立刻決定轉移戰場,不能只拚大量低毛 利的產品,以免與大廠硬碰硬。此外,他也積極投資工廠自動化,並轉以中華電信等網路通訊標案為主。

事實證明,李慶煌是對的。「後來電力線標案競爭太激烈,沒虧就不錯了!但我們做(網路)通訊線,毛利率起碼都還有兩成,」李慶煌說。

轉向網路通訊市場,讓台通與中華電信、遠傳、台固等電信服務商密切往來。

二○○○年時,李慶煌注意到,標案出現了「光通訊」這樣的新項目,而且占標案總金額很快就超過兩成,極可能是未來主流,他心想光通訊不做不行,又開始轉 型。

光通訊進入門檻高,因此,李慶煌先從瑞士進口光通訊元件接標案,當時高達一倍的獲利讓他好生得意,但不到一年,二○○一年就碰上網路泡沫、光通訊長達十年 的大蕭條期,「只是光纜的原料跌價損失,半年就五千多萬了!」台通發言人陸秀芳說。就連鴻海、台達電、華新麗華、錸德、華宇等公司的光通訊轉投資,在那一 波也多是鎩羽而歸。

洗牌的苦日子裡,李慶煌一邊小心計算獲利接單,一邊承攬遠傳等電信業者的零組件物料管理,勉力維持微薄利潤,○四、○五年甚至還出現虧損。

在虧損期間,李慶煌緊盯大廠少著墨的特殊規格線纜研發,例如國際規格光纜外徑十二毫米(mm),台通能做到九毫米,因為大廠不做的,就是他的機會。「我最 重要的三大武器,就是價格、配合度與機動性,」李慶煌說。

二次轉型:走出大蕭條星國給機會做光通訊整合

第二次轉型的機會,有部分是老天賜與。

○六年,台通在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集團公司、新科電信引荐下,承接了第一宗新加坡電信標案。新科電信會引荐台通一起承包此上百億元台幣的標案,是因為二○○ 一年納莉風災重創台北市捷運時,李慶煌僅花了一週就交出其所需要的特殊線纜元件,解決了新科搶修捷運工程的大難題。

這個標案也讓台通從光纜供應商轉型為光通訊系統整合商,大量投注研發能量,除了主動元件外的所有光通訊零組件,台通都能自行生產。接案也從新加坡一路輻射 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每股稅後盈餘(EPS)逐步提高,○八年金融海嘯時還創○四年後新高,○九年起則都超過三元。

三次轉型:想做長生意靠電信服務避開產業震盪

但,之前的經驗卻告訴李慶煌一件事:如果只能趁產業興起,搶快去吃甜頭,永遠只能享受一小段波段。他想改變。

這次的光纖標案,台通想轉型為電信服務商。陸秀芳說:「不轉型,台通可能只賺幾年;轉成功了,就可以避開產業的劇烈震盪。」在李慶煌眼中,電信服務商把網 路架設好,用戶不分晝夜使用,等於無時無刻在印鈔票,穩定獲利也讓中華電信成為高殖利率必選股。

確實,這次是個豪賭。一,未來四年得先行投資建設,每年將吃掉台通一元至兩元的每股獲利。二,目前台灣智慧光網團隊均來自硬體廠商,但電信營運商偏重軟體 服務,兩者營運竅門截然不同。

李慶煌能不能突破中小企業只能「逐機會」而居的限制,完成他心目中所謂的「長生意」的夢想,還需要時間印證。但他做出抉擇,並已在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6

漏洞篇》新版證所稅會重演二十四年前的歷史?七大漏洞透視證所稅開徵的最大挑戰

2012-4-23  TWM




新版證所稅對於境內、境外的個人 及法人課稅方式大不相同,稅制的改變對於資本市場衝擊還沒辦法預知,多位專家檢視財政部證所稅版本認為,接下來台灣股票市場將會產生七大漏洞與出現很多 「怪異」現象。

撰文‧張瀞文、葉揚甲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蔡先生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二十四年前的這一天。

當年蔡先生僅三十五歲,已經擁有上億元身價,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他帶著家人到台中遊玩,正當與家人開開心心共進午餐時,電視上突然傳來財政部長郭婉容宣 布第二年要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簡稱證所稅)的消息。

二十四年前,證所稅開徵一年後停止沒想到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一)一開盤,所有股票全部跌停,之後連續十八個營業日都是「開盤就收盤」無量下跌,投資人股票 想賣、想斷頭都賣不掉。

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蔡先生每天吃不下又睡不著,體重一下子暴瘦八公斤,由於股票沒辦法斷頭,金主開始來討債,一夕之間他從原本的億萬富翁,變成被人追 債的千萬負債大戶,他萬萬沒想到在年屆耳順這一年(二○一二年),「證所稅」又死灰復燃!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台灣六百萬股民都會記得這一天!

當天晚上六點十分,所有財經線記者都收到了財政部傳來的簡訊,「財政部長劉憶如等一下要舉行記者會宣布重大決策!」大家都在猜是不是暌違二十四年的「證所 稅復徵方案」就要出爐!

果然七點鐘一到,劉憶如在全場閃爍的鎂光燈下宣布財政部版「證所稅復徵方案」,停徵二十四年的證所稅將於二○一三年正式實施(即二○一四年五月申報一三年 所得稅適用)。

暌違二十四年,證所稅捲土重來根據財政部規畫,未來每一申報戶,股票等證券及期貨交易,年獲利超過三百萬元,要課徵二○%證所稅,報稅時與綜所稅採取「分 開計稅、合併申報」。

至於企業證所稅部分,仍維持最低稅負制,不過免稅門檻從過去的二百萬元降至五十萬元,稅率從過去的一○%到一二%,調高至一二%到一五%,財政部建議適用 稅率在一二%。

在成本計算的部分,個人採取「先進先出法」,法人則因為有明確的成本資料,所以採取過去最低稅負制的成本計算方式。另外費用的部分,在需要繳交證所稅時, 原先繳納的證交稅及券商手續費可以當作費用減除。

如果個人或是企業當年投資虧損,財政部建議提出申報比較有利,因為如果當年虧損而留下申報紀錄,未來將可以盈虧互抵。其中個人投資虧損可遞延三年,法人的 部分遞延年限則為五年,得以從交易所得中扣除。

另外,不管是個人或是法人,都可享有長期持有五年以上,則證所稅減半課徵的優惠,這對於創投及壽險公司較為有利。

根據財政部估計,在個人部分,受到衝擊的股民約有一%,至於可以徵收到多少稅收,以二○一○年營利事業採用最低稅負制約一六七六家,在最低稅負所繳的「證 所稅」約七十七億元來看,未來由於免稅額降低,稅率提高,預估將會增加。至於個人的部分,由於先前沒有申報紀錄,劉憶如說,這必須觀察二、三年才能知道成 效。

二百天變十六天,定案過程有草率之虞劉憶如表示,這次改革的原則,主要是鼓勵大家把制度健全起來,最終希望能往「量能課稅」目標邁進。她強調,「稅收穩 定」,「稽徵成本小」,「市場及經濟衝擊小」,同時維持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都是必須兼顧的。

所以選擇「簡單可行、受影響的人最少、對資本市場衝擊面最小」的方式,而「縮小打擊面」是這次改革的主要原則。劉憶如甚至強調,門檻可以調、稅率可以改, 但「法人適用最低稅負、個人適用分離課稅」的架構必須維持。

但是「縮小打擊面」、「法人適用最低稅負、個人適用分離課稅」,就真的都沒問題了嗎?︽今周刊︾訪問了多位股市投資達人、專家學者及會計師後認為,賦稅的 公平性很重要,不過證所稅復徵的決策過程似乎過於草率。

因為證所稅從提出討論到送交行政院,原本預計九月、大約二百天左右才會提出版本,結果卻短短十六天就完成定案,其中許多參與討論的專家甚至笑說自己是跑龍 套的,因為版本「改來改去」。而這十六天的紛擾,已經讓台股總市值蒸發掉接近一兆元台幣,相當於一家鴻海的市值規模。

另外,財政部版本當中對於自然人(個人)及法人課徵證所稅,且對待境內及境外的自然人及法人的課稅方式大不相同,以上種種對於股市未來的衝擊雖然還沒辦法 預知,不過了解股票市場的專家以及會計師已經預言,接下來台灣股票市場將會有七大問題發生。

一、人頭戶橫行。財政部版證所稅方案,針對個人部分,新法訂有三百萬元的免稅額,這部分足將誘使納稅人使用人頭戶。

免稅額度與對象,催生人頭戶與假外資當年前財政部長郭婉容復徵證所稅為何功敗垂成?很多人以為是因為股市十八天無量下跌所以失敗,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蔡先生回憶說,當時宣布復徵證所稅時股市暴跌僅是短線衝擊,就在宣布復徵後,台股在一九九○年還第一次衝上萬點,但是因為證所稅有免稅額的規定,引發當時 人頭戶猖獗的情況,當年很多人用老兵的名義開戶,甚至還發生有個人頭戶交易量高達一千億元,最後國稅局卻找不到人課稅的弔詭事件。

針對人頭戶問題,目前財政部新版復徵案,已宣布將訂﹁人頭戶條款﹂,抓到加倍罰。

二、市場充斥假外資。新版證所稅方案,並不對外資課稅,所以未來中實戶或是大股東可能把資金匯往海外,化為假外資再回頭投資台股。

其實當初在最低稅負制制定時,為了避免對外資產生衝擊,外資不必適用最低稅負制,因此這類外資在台灣投資股票的資本利得,本來就不必課稅。所以這次財政部 版證所稅當中,外資免課證所稅,僅是最低稅負制的延續。

但是不管是最低稅負或是新版證所稅對外資的課稅方式,卻是提供了法人或是中實戶另一項「節稅」甚至是「逃漏稅」的管道,因為未來只要把自己也變成外資,就 可以享受外資同等待遇,「把自己變成外資,再回國投資國內股市」,這類由本國中實戶或法人所變成的「假外資」,可能形成未來市場新主力。

三、期貨市場轉戰摩台指:由於期貨也被納入課稅範圍,市場資金將轉向免課證所稅的新加坡摩台指,台灣期貨市場將毫無競爭力。

一般國家大都以課期所稅為主、沒課期交稅,現在財政部版,不僅維持期交稅,還要課徵期所稅,台灣將成為全世界唯一「兩種稅」都課的市場,在兩稅都課的情況 下,對於國內期貨市場的交易量能極為不利。

另外,投資人在台灣就可以輕鬆的買進新加坡摩台指,在新加坡既不課期交稅、也不課徵期所稅的情況下,台指期將如何與新加坡摩台指競爭。若未來台灣期貨市場 「兩稅都課」可能造成資金外流,讓正努力發展中的期貨市場失去競爭力。

成本計算有邏輯上的矛盾

四、成本以先進先出法(個人的部分)計算,將與五年稅負減半優惠牴觸。

新法規定二○一三年開始,股票成本的計算以「先進先出法」為主,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投資人同一檔股票數量很多,必須按照買進的時間,愈早買的,愈優先拿來 計算成本。

這部分將會與持股滿五年以上減半課稅牴觸,怎麼說呢?比如甲君持有台積電股票五張,持有時間已達到四年,再經過一年如果賣掉台積電持股,他將可以適用持股 滿五年以上者證所稅減半課稅的優惠。

但是最近甲君因為看好晶圓代工產業前景,他又買進一張台積電,持有股數達到六張,之後股市因為全球景氣不穩定而下跌,甲君在隔年也因此出售一張台積電,那 這一張出售股票的成本,該怎麼計算?

如果以先進先出法計算,勢必要以舊股成本為計算,若是如此甲君將平白喪失持股五年減半課稅的機會,由此可見先進先出認定成本,在某種情況下將會與五年稅負 減半優惠牴觸。

五、盈餘轉增資配股,恐有重複課稅問題。

至於因為參加除權、配發股票股利取得的盈餘配股,已按面額課過綜所稅,也就是說已經納入綜所稅計算,若再採用國外股票分割的觀念針對盈餘配股課徵證所稅, 恐有重複課稅的疑慮。

因此會計師建議,盈餘配股部分,在證所稅的課徵上,若以除權後的價格為課徵證所稅時的計算成本,亦即前述的股票分割觀念,那麼,原有的盈餘配股納入綜所稅 部分,就應檢討調整。

六、未上市股票沒有公平市價為依據,成本如何計算。

因為接下來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也將納入證所稅課徵範圍,在成本的認定上,由於未上市股票並沒有公平市價,若是投資人無法舉證取得成本,今年年底成本的部 分是以淨值認定還是另有他法,這部分財政部可能必須要進一步加以說明,以利投資人參考。

七、政府大刀闊斧,最後恐仍是徒勞無功,加上過程太繁瑣,恐怕導致資金往其他更有效率的市場移動。

當年第一次復徵證所稅時,由於課徵規定太過複雜,造成各種規定隨著投資人的疑問日增而持續補充,搞得市場怨聲載道,當然最重要的是政府也沒課到多少稅,過 高的稽徵成本迫使政府不得不放棄。

這次雖然時空背景已經不同,散戶在台股的比重也已降低到約六成,不過因證所稅的繁瑣,可能導致占市場僅一%的中實大戶,將資金從台股撤出而往其他更有效率 的市場移動。

若大戶不玩,當沖也減少,台股資金動能將停滯,成交量也將低迷不前,最後不僅券商、營業員失去飯碗,散戶也會因為大戶不玩,市場凍結,而有「大象踩死螞 蟻」的情況發生。

股市成交急凍,證交、證所稅兩頭空而目前政府宣布恢復課徵證所稅之後,已經開始有聲音要求「調降證交稅」,以目前證交稅課徵千分之三,去年證交稅約九百多 億元計算,證交稅調降千分之一,政府可能短少三百多億元的稅收,如果到時候台股因為成交量小,大家都不玩,不僅僅是證所稅,財政部甚至可能連原先的證交稅 也課不到,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開徵證所稅,結果稅收並沒有增加」,那顯然就不是「健全財政」的有效方法。

況且這次復徵,因為仍有免稅額的規定,屆時人頭戶事件將難以避免;加上很多投資人可能一年進出筆數都有上千或上萬筆以上,還要自己一一核對進出紀錄,可說 曠日廢時。

未來國稅局怎麼針對每位股民的交易做稽查,怎麼去查人頭戶,以及人頭戶可能衍生的糾紛,都將帶來相當高的稽徵成本,與上次證所稅開徵的情況幾乎相同,即可 能重蹈覆轍。

證所稅該怎麼課才合理?如何防範可能的漏洞?是行政院與立法院接下來必須審慎面對的問題!

財政部版證所稅引爆 7 大疑慮

疑慮1

訂有300萬免稅額,誘使納稅人使用人頭戶,易造成人頭戶橫行

疑慮2

外資無須課稅,誘使大戶把資金匯往海外,恐造成假外資充斥台股

疑慮3

資金恐轉戰新加坡摩台指,台灣期貨市場失競爭力

疑慮4

成本以先進先出法計算,將與五年稅負減半優惠牴觸

疑慮5

股東的股票股利有重複課稅問題

疑慮6

未上市股票沒有公平市價,成本如何認定

疑慮7

稽徵成本過高,過程繁瑣,恐重蹈當年失敗覆轍

分離課稅

指將部分所得排除於每年合併申報的所得總額之外,單獨以一定稅率計課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在稅額扣繳後,不必在年度終了時併入綜合所得額中申報。

最低稅負制

為使適用租稅減免規定而繳納較低之稅負,甚至不用繳稅之高所得個人,都能繳納最基本稅額的一種稅制。目的在於使有能力納稅者,對國家財政均有基本的貢獻, 以維護租稅公平,確保國家稅收。

量能課稅

為實現公平課稅的理想,主張按照個人的經濟能力作為課稅多寡的依據。凡具有同等經濟能力者,應課徵等額的租稅;而具有不同經濟能力者,應負擔不同數額的租 稅。

財政部版證所稅

個人 營利事業

課稅方式 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最低稅負制課稅對象 納稅義務人 境內法人課稅標的 上市櫃、興櫃、未上市櫃、私募基金受益憑證、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得 上市櫃、興櫃、未上市櫃、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其他有價證券、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得實施年度 2013年實施;2014年開始報稅 2013年實施;2014年開始報稅申報門檻 每一申報戶全年獲利達300萬元者 基本所得額超過50萬元者稅率 20% 12%~15% 所得計算 交易時之成交金額-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扣除額300萬元 交易時之成交金額-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

本 計算

方法 先進先出法 (1)有價證券:個別辨認、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平均或其他方法(2)期貨及選擇權:先進先出法

成本

認定 以今年底收盤價或實際取得成本,兩者孰高認定 實際取得成本盈虧互抵 當年度盈虧互抵,扣除不足者得於後3年度扣除 當年度盈虧互抵,扣除不足者得於後5年度扣除長期優惠 持股滿5年以上者,減半課稅 持股滿5年以上者,減半課稅註:必要費用包括證券交易稅、手續費及其他相關費用

過去開徵三次的經驗法則

實施證所稅 弊多於利

針對證所稅對台股的影響,多數市場專家認為,由於明年度才開始實施,因此若國際盤上漲、台股多頭格局不變,且最後版本就如財政部規畫,那麼台股下半年至第 四季間可望順勢推升行情;若遇到基本面差的台股空頭行情,成交量急凍、行情下跌也同樣具有加乘的效果。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表示,台股過去實施過三次證所稅,雖然宣布後都曾讓台股「大地震」,但從歷史資料來看,宣布實施當年,台股整年的行情都是大漲的;但 隔年真正開始實施後,除了1989年走大多頭,1965年、1974年兩次都是走空頭,甚至成交量都萎縮到上一年度的三分之二不到。

不過,畢竟目前市場籌碼結構法人占比提高,與早期散戶及中實戶為主力的投資環境已經大不相同,杜金龍認為,課徵證所稅只要有合理的配套措施,對今年台股的 殺傷力相對影響有限;不過若大股東不看好未來行情,資金出走海外,對台股長線競爭力將可能造成傷害。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0

大時代(十四)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html
不在這裏寫文章談政事了。特首選舉系列的個人雜文已收納在個人另一博客內。

「大時代」這個系列真是沒完沒了。


港股成交連日萎縮。不少股東「抽水」,不少股份配股增發,多家民企數月以來被質疑帳目。一些增長較確實的股份創出新高,同時許多二三四線股被打入冷宮並尋底,不少企業發盈警或公布差勁的同比數據。

市場被曲折漫長的歐債危機搞暈了方向,時常憧憬着美國進一步印錢放水以便又來一波炒作,又或者時不時不知源自哪裏的聲音說國內可能再調降存準率(年初時還老寄望着減息,目前這種論調接近絕跡)。

水平有限,總是搞不明白到底美國目前整體經濟是否像該區指數顯示的那麼好,也不明白歐洲方面為何總是容忍着爛泥狀而且似乎老是聽不到讓人耳清目明的一錘定音式評斷。

中國這邊,個人肯定,中央已鐵了心不會大放水,而且會耐心地逐步微調諸種領域,期間不少企業不能輕鬆地樂觀看待其前景,面對的「坎坷」不容易在短期之內逆轉,多個行業可能殺機滿佈。房市泡沫的持續抑壓是底層的主調,經濟在這種「調整」味中極難有大作為。

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和農產品價格,並不低。中國勞工成本螺旋式上漲的步伐仍未停止。與此同時,大部分行當在金融風暴後的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擴張了相當一段時間後,發現,需求在萎縮,或害怕搶不到需求對象的芳心,無法提價,甚或要劈價削價。在「脹」與「縮」之間,許多工業股首當其衝,其他產業也似乎骨牌式地面臨着困境

美 國的超低息信貸環境延續數年後好像讓其本國一些東西好轉了,但仍未踏實。新興市場之前因過熱而大幅提升了利率,目前則因全球需求的萎縮而尷尬地有些開始了 利率的調降。但中國這邊,超大的超複雜的經濟體,泡沬的抑壓和渴望經濟模式的轉型,若說用那一年半載就能整治成功,也太不切實際了。

總的來說諸種數據飄飄忽忽,前景暗晦,沒「牛氣」可言,若想找個方向,實在找不着北。奧巴馬也許很想股市處於高位,但溫總則顯然沒這個動機而另有多種關注。國內乃至香港的上市企業,正面臨着很大的營商環境的變化,過往多年乃至近年對一些板塊和個股的估值定勢或許有待調整

昨晚美歐股市顯著挫跌。

回到較具體的板塊和個股的談議。


內房股雖 然普遍市盈率甚低,但過去數月跑贏了大市。無疑像中海外、潤置、恒大、龍湖等股以較龐大的背景和規模較能在困境中保持競爭力和市場,個人目前則較青睞中宏 和越秀,兩者分別創出了歷史和一年新高。兩家企業的「賣點」已述說多遍,在此不贅。當中難言越秀會否炒高配股,所以也不敢持倉過大。前段時間較看好的合景 一方面股價已處於近期的高位,同時因為銷售數據仍未有起色,因此暫時觀望;深控則懷疑之前的蟹貨太多,本身又缺乏大幹快上的發展活力,彈升恐怕要曲折得 多,因此個人的持倉也較小。一些投資者可能因為中央的調控關係遠離內房股,卻沒細想到中國的市場龐大,而城鎮化持續,求更高居住素質而換樓和買新房的需求 依然存在,這一點,不適宜搬用一個小小香港的地產行業冷熱規律來審斷。

汽車代理商。 估值處於近期的低位。以最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股價升降規律,估量這批股份短時間內大力反彈的可能性偏低。個人至今仍然不相信像保時捷、路虎、賓利等高 檔和超高檔進口車的銷售增長面臨打擊,不過看到相關股份的股價如此下墜,也多警惕了一點。一方面,高檔歸高檔,代理商們也代理不少中檔進口車和國內的合資 車,這方面的需求及其增長,在目前的市況下有點「懸」;另一方面,估量競爭有增無減,未知行業會否面臨或出現割價式的搶客局面,從而壓縮利潤率。同時,大 昌行最近管理層有變更,中升的大股東配股套現,原來手上現金「大把」的正通則鯨吞中汽南方後存貨劇增並急需舉債求得接續營運資金,所以,暫時淺嘗輒止,即 便加倉,也會控制在較低的比重。

內銀股。 剛看到國內民間傳奇人物之一史玉柱大手增持了民生股份。數據顯示民行似在逐步「跑出」,目前國內的信貸環境顯然對它較有利,而從長遠看,個人也較喜愛經營 手法更靈活的成員。港股目前對規模較小的放貸企業存有戒心,民行未嘗不是其中一個較穩當的替代選擇。其他同行也不見得差,近期若不是淡馬錫短線套利,恐怕 彈升之勢尚可持續,目前則是被「橫斬」而暫時斷裂了。

賭股。 濠賭股,出乎絕大部分市場參予者去年年底的意料,年初以來營業額仍然能錄得不差的同比上升。香港方面的自由行,因為有人來「厭」了,因為多了如台灣等地的 選擇,因為之前孔叫獸的「揭露矛盾」,而國內大中城市的商場恐怕也是越建越豪越好,連海南島也來個免稅區,來香港的人流量增長顯著放緩了,但居然到澳門碰 運氣和揮霍的人仍舊興致勃勃,完全沒受到經濟浪潮的打擊。股價於是數月以來走勢強橫。金界控股,柬埔寨金邊市區唯一的合法賭業經營者,心同此理,恐怕其增 長之勢仍能得以延續;而且其本國內弄出了股市這個玩意兒,真是讓「賭民」們「賭癮」大滿足,資本市場也恐怕由此得以逐步發展和提振,而且該國和周邊地區的 經濟似乎「鐵定」了處於上升軌,因此若排除管治風險不論,該企業的接續前景難以悲觀,有人還猜估金界或會考慮在其本國同步上市,而新興市場啟始時的股市通 常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起「泡」……不過這種猜估仍僅處於「亂估」的階段。

藥業股。普遍仍「弱過藥煲」。發改委對多種藥品限價(偏偏愚蠢地就不徹底清理改革一下整個醫療制度),力量無遠弗屆,招標制度雜亂古怪非理性,而原材料藥價格處於產能過剩的熊市。也有一些成員仍正或將錄得不錯的增長,但市場普遍較審慎。最近幸運地像小兵兄一樣選中了#874。資產重組,欲大有為大變身,從H股 股東的角度,廉價合併白雲山,極廉價連帶吸納其充滿未實現價值的土地,將成為廣藥集團的唯一上市旗艦,而王老吉紅罐的經營權所屬訟訴據說很快將一錘定音。 王老吉這個品牌的價值被國內有關機構評定為近一千億元,超越國內的可口可樂,紅罐企業每年的淨利最保守也有二三十億元(以飲料的特質而言,個人懷疑遠超此 數)。這宗事充滿變數,從最樂觀的角度,若母公司他朝得以把紅罐注入#874,廣藥的市值的上升不是倍數計的問題了,當然以每股的得益來算又是另一層次的東西,只是到時難言股價不發瘋。即便沒有紅罐王老吉,目前#874的股價主要是約略貼現了合併白雲山業務後的價值,而其本身業務今年的意料不到的強猛增長似未算在內,還有,那近900畝待實現價值的土地;也就是說,近日彈升近三成後的股價,其實仍應僅是一個保守的估值(即花旗所謂的8.5元目標價,可能仍未算「盡」)……所以留意到近日大量中資券商盤現身,而且搶貨跡象相當明顯,簡直是狂態畢露,很可能國內具資金實力者正要吃這餐大茶飯……

……

衡量機會成本,近日個人較重倉四五隻股份,短期內回報滿意,寄望可延續此勢頭。而回答該否「Sell in May」,似乎要看選的是甚麼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0

三十四歲黃坤鍵 敢碰豪宅法拍、冷門都更案 劉媽媽、文林苑王家 唯一信任的律師

2012-5-7  TWM



外號「劉媽媽」的知名投資客劉月釵住帝寶,也靠投資帝寶賺進上億元。在她的幕僚團中,有一位幫她處理法律事務的律師黃坤鍵,不但去年幫她打贏帝寶法拍官 司,也在投資客圈中打響名號。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文林苑,案主王家也找上他排解。

撰文‧梁任瑋

去年投資客「劉媽媽」標下帝寶法拍屋,以每坪一九八萬元成交,創下台灣法拍屋單價最高紀錄,一度還成為官方打房標的;後來前屋主霸占該屋,讓帝寶法拍案占 據各大媒體版面,也使得向來神祕的劉媽媽瞬間成了媒體焦點。

在帝寶案風波中,行事低調的劉媽媽原本拒不露面,但後來竟大方現身媒體面前,這其中轉折,全繫於一位關鍵人物︱︱劉媽媽的委任律師,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律 師黃坤鍵。

台大生 三十四歲身經百戰「前屋主一口氣告劉媽媽三件刑事官司,劉媽媽怕媒體拍照不想出庭,我對她說,『不出庭,官司會愈拖愈久』,最後她終於被我說服。」黃坤鍵 回想去年陪劉媽媽開庭的那個早上,彷彿是一場高潮迭起的心理戰。

穿著一襲黑色西裝,在白淨斯文的外表下,今年僅三十四歲的黃坤鍵已身經百戰,在房地產業闖出名號。不但深獲劉媽媽信任,就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文林苑案, 案主王家也找上他。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黃坤鍵,以榜首之姿考進台大法研所。九年前初出茅廬,一邊執業,一邊擔任房仲公司不動產營業員訓練講師,因緣際會踏入不動產業。

擔任講師時期,他為避免被刁鑽的房仲學生考倒,花很多時間充實房屋交易實務案例,例如「三角簽」糾紛、凶宅認定,「為了找答案,假日我假裝成客戶,去房仲 公司問業務員,可以算是真正的實務派。」黃坤鍵充滿自信地說。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年前房仲認定「凶宅」一詞,是請賣方勾選是或不是,但何謂凶宅並無具體定義,常因每個人主觀認知不同而有差異,進而產生買賣糾紛。

早期模糊的寫法造成許多糾紛,後期也有房仲將凶宅定義改為:「是否曾在持有期間內,於專有部分發生自殺或他殺身故之事件。」但加上持有期間的敘述,會導致 道德風險。屋主持有期間若不幸發生以上事故,為了規避,可將房子移轉給配偶等親友,再由親友名下出售。

實務上,黃坤鍵就遇過這種房子還是法院承認的、會減損價格的凶宅。所以某些仲介公司自己加上「持有期間內」這個限制,其實是沒有用的,反而會造成屋主的錯 誤認知。

斡旋都更案 遭兄弟亮槍懷著對不動產法務的熱忱,黃坤鍵執業以來,幾乎都集中在不動產領域,處理過各式各樣的房地產個案,就連沒有律師想碰的冷門都更案,他都經驗十 足。

他第一件接觸的都更案,是坐落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不少律師敬而遠之的「正義大樓」。當時一樓住戶尚未與建商簽約,雖曾找過知名律師事務所幫忙與建商談 判,但徒勞無功,於是轉而求助黃坤鍵。

「我看一樓店面屋主都是老實人,怎會一拖十幾年毫無進度?」黃坤鍵實際了解發現,屋主直接與建商談判,雙方易陷入僵局,有他居中斡旋,進度果然加快完成。

黃坤鍵的律師生涯也遇過黑道兄弟亮槍恐嚇,「你做這個可以拿多少錢?你有錢也沒命花!」回想當時處境,「我才二十六歲,說不會害怕是騙人的。」黃坤鍵懷疑 被跟蹤,壓力大到一度萌生退意,想推掉所有都更案;但最終他並沒有「落跑」,反而把自己鍛鍊得更堅強。

黃坤鍵說,參與都更最終是責任感支撐,晚上代替住戶開協調會是家常便飯,有時住戶對法令不了解,一遇到問題就打電話給他,幾乎二十四小時待命。

由於都更涉及權利分配條件,住戶往往一開始不敢說出心裡真正的期待,這時黃坤鍵會直截了當地問當事人的需求與底線,甚至會擺明地說:「你們要把我當自己 人,才能打贏這場仗。」最近連「文林苑」王家也主動找上黃坤鍵,希望讓全案有轉圜餘地。

勤耕房地產 變身明星律師都更冷灶燒熱後,黃坤鍵逐漸做出口碑,建立在房地產業的人脈。靠著客戶介紹,六年前,他開始幫台北市東區店面投資大戶劉媽媽處理房地產合約, 最經典一役是二○一○年幫劉媽媽投標「帝寶」首宗法拍案。

第一次法拍時,劉媽媽的兒子俞昌哲以二‧八億元得標帝寶,最後卻棄標收場,劉媽媽除了面對輿論壓力,還被沒收高達四七一八萬元的保證金。

由於劉媽媽有意第二次投標出手,為降低外界繪聲繪影的傳聞,黃坤鍵當時建議她,第一,不要逃避媒體,主動說清楚、講明白,購買帝寶是自住;第二,對外統一 發言窗口。也因此,黃坤鍵在投標日不但代劉媽媽到場投標,甚至主動回答媒體問題,他穩健的台風與專業的應答,加深劉媽媽對他的信任。

黃坤鍵腦筋靈活、反應快,最重要的是口風很緊,贏得客戶信任,透過劉媽媽介紹,他的客戶不乏知名房地產投資人。

任誰都未料到,昔年一塊不起眼的田,憑著一股傻勁默默耕耘,竟意外成就黃坤鍵成為東區投資客最信任的律師,也讓他從一位都更局外人,變身稱霸台北市都更界 的明星律師。

黃坤鍵

出生:1978年

現職: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經歷:至遠法律事務所訴訟部律師學歷: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研究所

家庭:未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7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徐星投资福尔莫斯 投资杂感(十四)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031060
「後來居上」和「歷久彌堅」

對投資者來說,新興產業和古老產業都有其本身的投資魅力。前者的特點或看點就在於其「變」上:改變舊的遊戲規 則因而產生不對稱的經營優勢;後者的特點則在於「恆」上:隨時間積累,經營技能越發高超,客戶忠誠度愈來愈高,經營優勢因而越發穩固。不同投資人對這兩者 都有各自的偏愛。在近代湧現出的很多給投資人帶來豐厚收益的股票中,這兩者都有其鮮明的代表。相比較而言,前者要更多一些,比如思科、戴爾、微軟、蘋果、 谷歌……。後者如可口可樂等。

當然對於新興產業來說,投資人的把握難度要大一些,正因為「變」,因而不僅對一般投資人,即使是對行業的業 內專家也是難以預料。例如,當年上世紀90年代的通信技術領域,當老牌電子通信製造商西門子花費10億美元研發出在當時被譽為「未來ISDN」的ATM後 不久,卻被當時業內完全不知名「思科」開發的「路由器」所取代;至於蘋果對於IBM電腦、谷歌對於微軟霸主的顛覆,……更像是戲劇般的演化。

這 些「顛覆者」中有一個特點:顛覆者基本都是「後來者居上」——由新起的公司以完全新型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取代業內已有的霸主。從近代世界新技術、新業務和新 行業的發展歷史看,確實很少有業內的老牌公司擔當這種行業變革的角色。這是符合歷史發展邏輯的。對於投資人來說,把握這個特點,是在那些在新興行業或行業 將發生大變革時找到那些未來優勢型公司的關鍵。此外,這類公司雖然可能在業務成功時期能保持極高的增長速度,但相對而言也較容易達到其業務的成熟期。這類 公司在其業務覆蓋了整個行業,或者行業的技術模式又將發生新的革命性變化時更應注意。

而「歷久彌堅」型公司,往往由行業技術和業務方式變 化不大,其競爭優勢更多取決於其長期業務能力和客戶認可方面的積累。但這類公司往往由於行業變化不大、市場佔有過分充分而難以維持令投資人滿意的較高增 長。此外,隨著現代像互聯網、大型交通工具等現代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新技術的湧現,試圖找到「長久不變」的行業也越來越困難或越來越少。很多被認為「不會 變化」的行業都在悄然發生著替代業務的衝擊或本身商業模式的改變。

不同的公司,投資人可以有不同的投資策略選擇。這也是投資人的一個便利 ——在付出了二級市場較高溢價的代價,相應的可以有更多和更靈活的選擇。但是,一個投資人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哪種類型的公司都能準確地把握。所謂「風 格」,就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專心致志。無論投資哪種公司,只要認識了其本質把握好,都能找到好的投資機會和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91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十四)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031060
「後來居上」和「歷久彌堅」

對投資者來說,新興產業和古老產業都有其本身的投資魅力。前者的特點或看點就在於其「變」上:改變舊的遊戲規 則因而產生不對稱的經營優勢;後者的特點則在於「恆」上:隨時間積累,經營技能越發高超,客戶忠誠度愈來愈高,經營優勢因而越發穩固。不同投資人對這兩者 都有各自的偏愛。在近代湧現出的很多給投資人帶來豐厚收益的股票中,這兩者都有其鮮明的代表。相比較而言,前者要更多一些,比如思科、戴爾、微軟、蘋果、 谷歌……。後者如可口可樂等。

當然對於新興產業來說,投資人的把握難度要大一些,正因為「變」,因而不僅對一般投資人,即使是對行業的業 內專家也是難以預料。例如,當年上世紀90年代的通信技術領域,當老牌電子通信製造商西門子花費10億美元研發出在當時被譽為「未來ISDN」的ATM後 不久,卻被當時業內完全不知名「思科」開發的「路由器」所取代;至於蘋果對於IBM電腦、谷歌對於微軟霸主的顛覆,……更像是戲劇般的演化。

這 些「顛覆者」中有一個特點:顛覆者基本都是「後來者居上」——由新起的公司以完全新型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取代業內已有的霸主。從近代世界新技術、新業務和新 行業的發展歷史看,確實很少有業內的老牌公司擔當這種行業變革的角色。這是符合歷史發展邏輯的。對於投資人來說,把握這個特點,是在那些在新興行業或行業 將發生大變革時找到那些未來優勢型公司的關鍵。此外,這類公司雖然可能在業務成功時期能保持極高的增長速度,但相對而言也較容易達到其業務的成熟期。這類 公司在其業務覆蓋了整個行業,或者行業的技術模式又將發生新的革命性變化時更應注意。

而「歷久彌堅」型公司,往往由行業技術和業務方式變 化不大,其競爭優勢更多取決於其長期業務能力和客戶認可方面的積累。但這類公司往往由於行業變化不大、市場佔有過分充分而難以維持令投資人滿意的較高增 長。此外,隨著現代像互聯網、大型交通工具等現代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新技術的湧現,試圖找到「長久不變」的行業也越來越困難或越來越少。很多被認為「不會 變化」的行業都在悄然發生著替代業務的衝擊或本身商業模式的改變。

不同的公司,投資人可以有不同的投資策略選擇。這也是投資人的一個便利 ——在付出了二級市場較高溢價的代價,相應的可以有更多和更靈活的選擇。但是,一個投資人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哪種類型的公司都能準確地把握。所謂「風 格」,就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專心致志。無論投資哪種公司,只要認識了其本質把握好,都能找到好的投資機會和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