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泥辜成允 如何擦亮辜家大宅門 我要讓別人知道我是個 !

2011-9-29  TWM





六年多前,原本應該在鎂光燈下出 場的小王子,卻在父兄相繼離世後,無助中接下重任,外有強人覬覦、內有權臣惡鬥;辜成允,這位台灣百年家族的繼承者,只得背起家族的十字架,一路前行。

他在辦公室的牆上貼起大大的中國地圖,想像自己如成吉思汗般攻城掠地於大漠之間;如今,台泥坐穩中國第六大水泥廠,把台灣的同業遠遠拋在腦後。

回首來時路,他說:「一切磨難,都成了最好的養分……。」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攝影‧攝影組、台泥提供

我已準備好,您放心的走吧!這裡有我。」這是六年前,父親辜振甫過世時,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在一份沒有對外公開的追悼文中,親筆寫下給父親的話。

只是,當時的辜成允是否真的準備好了,沒人曉得,但前台泥董事長、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二○○五年一月過世時,卻是這個台灣百年家族最危急的時刻。

台泥辜家曾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自日治時代發跡以來,財力富可敵國,但最近二十年來,一來因轉投資事業虧損累累,二來長子辜啟允在世時過度揮霍,早已埋下 家族盛極而衰的轉折;而後,辜啟允、辜振甫相繼過世,王國終於瀕臨崩解。

父兄過世

他別無選擇 承擔重振家族的使命台泥過去在民營化的過程中,由辜家、新光吳家、高雄陳田錨家族等好幾個大家族共同持有,辜振甫在世時大家相安無事,但辜老走了,其他股 東就有不同的意見。加上當時台泥因為轉投資太多,從電信、媒體、地產無所不包,績效不佳,帳上負債比逼近五成。財務不佳,自然也成了其他股東討伐的最好理 由。

「當時我算了算,不會有人支持我的。」就在辜家企業王國岌岌可危之際,辜成允別無選擇,在敵人虎視眈眈、家族殷殷期盼下,承擔起重振百年家族的重責大任。 那一年,辜成允剛滿五十歲,寫下「這裡有我」一段話時,內心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六年半多過去,二千五百個日子之後,辜成允接受本刊專訪,他難得敞開心胸,對外暢談一路走來的所有磨難。「我要讓別人知道我是個『咖』!」捲起襯衫長袖, 辜成允目光堅毅地說。

矗立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如城堡般的台泥大樓中,辜成允位於十四樓的辦公室裡,一張大大的中國地圖就貼在牆上,上頭細細載明台泥在中國市場的攻城掠地,每購併 或興建一座水泥廠,辜成允就在上面註記,如今整個華南地區,早已插滿台泥的旗幟。今年以來,台泥更是快馬加鞭,戰線向北方快速拓展,如成吉思汗般馳騁沙 場,「一月一併」,七月買下貴州凱里瑞安廠、八月併賽德水泥、九月購併重慶科華控股,今年已經購併了四家中國水泥廠。

從谷底翻升

甩富二代包袱 他埋頭一路往前衝如今,台泥已是中國第六大水泥廠,也是前十大水泥廠中,唯一的一家外資企業。至今年年底前,台泥將順利達到中國年產量五千萬噸的目標,這 個數字,是台泥在台灣經營五十年的五倍。如果從○三年台泥首度登陸算起,八年的辛苦經營,眼前這張旗幟不斷增加的中國地圖,就是辜成允最好的成績單。

股價會說話。如果撇開八月以來的股災影響不看,台泥股價從○五年辜振甫過世時的二十元起漲,今年七月曾來到五十元的波段次高點,漲幅一五○%,市值更從○ 五年的六百多億元一路成長到逼近一五○○億元,市場直接給了辜成允最好的肯定。

然而,從谷底翻升,到征戰中國,辜成允獨自承擔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有別於外界對「富二代」的既定印象,背負著家族沉重使命的辜成允,只能埋頭一路衝。 只要在台灣的日子,他每天早上準時八點上班,晚上十點半下班,只要是台泥的員工都知道,「十四樓」到了半夜還燈火通明是常有的事。

因為自己每天上班時間超過十五小時,為了不讓司機、祕書超時工作,辜成允只好各請兩班,輪流上班,才足以應付他長期又超時的工作時間。周末時為了不耽誤司 機休息,他常常一個人開車進公司繼續加班,這樣的日子,一晃眼已經超過六年,未來呢?「當然繼續下去。」辜成允毫不猶豫地說。

中國征戰苦

先觀察後了解 他自信無人能比目前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中國,外界總以為,中國市場只要靠著「辜振甫」三個字,台泥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對此,辜成允臉上掠過一絲尷尬 的笑容,說對,好像抹殺了自己所有的努力;說不對,好像父親的庇蔭不夠。因此,他乾脆開門見山,直接談起打入中國市場的艱苦。

從踏上中國開始,所有水泥同業的相關聚會,無論大小,再遠他都趕去,再不重要他都出席,原因無他,「這個市場我想來、我願意學,我願意花所有心力來融入市 場,來了解這個市場的遊戲規則,態度很重要。」辜成允語氣略帶激動地說:「所以今天,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為什麼中國水泥市場只剩我們一家外資,因為在這 段過程中,沒有人真正認清中國水泥市場的規模、速度和必要性,除了我!」台灣另一家征戰中國水泥市場的高階主管說,「很多毫不起眼的場合,我都遇到辜成 允,除了意外,老實說,我很佩服。」但中國市場又何止是親跑就足以征服?初來乍到,水泥業又是最最本地的產業,辜成允深知自己需要太多當地同業幫忙,因此 擬定戰略,第一步就是不與任何人為敵,先觀察、先了解,謀定而後動。

這一觀察,就是整整七年。期間雖然陸續有小規模的購併與蓋廠,但辜成允深知,要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成為真正自己口中的「咖」,一定要有最好的團隊,才能 深耕本地市場。

為此,辜成允布局七年,終於搶下關鍵戰役,「昌興一戰,花了我整整七年的時間,但絕對值得。」辜成允首度向外界說明台泥在中國的致勝關鍵。

收購昌興

產能大幅提升 成為廣東第一大廠前年底,台泥轉投資在香港掛牌的台泥國際,宣布以四十億港幣收購中國昌興礦業的水泥部門,這一場購併,台泥的年產能將大幅增加一六○○萬 噸,光是這個案子,就超越台泥過去五十年來在台灣的總產能,也成為廣東第一大水泥廠。

但這只是當時報紙上登的內容,外界看不到辜成允口袋裡真正的盤算,以及為了這一役所付出的代價。故事要從○三年登陸的第一天說起。

一開始,辜成允就很務實地面對自己的戰略位置:以台泥的規模,縱使連三級跳,至今中國年產量不過五千萬噸,這個數字只是中國水泥業龍頭一哥「海螺水泥」的 一半不到,加上對中國政府政策的深入了解,辜成允算盤一撥,「登陸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與海螺競爭,而且還要做海螺的最佳盟友。」去年初,辜成允訪問海螺水 泥,海螺董事長兼總經理郭文參親自接待,當時,辜成允就以「兄弟公司」形容海螺與台泥之間的密切關係。

台泥的第一步對了,於是,跟在海螺身邊,辜成允很快相中了海螺外圍的外銷與新興部門,台泥近距離耐心看守,等著海螺決定將其切割出售的一天。

這一天終於來了,○七年海螺董事會決定出售這個部門,但遺憾地是,海螺相中的買方不是當時還不太成氣候的台泥,而是將其賣給了昌興礦業。辜成允不死心,決 定繼續守在昌興身邊,這一等又是二年。

一月一併

重金養人才 不與人為敵戰略成功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九年,昌興礦業在市場上找尋買主,想要切割水泥部門,辜成允知道這次絕不能再錯過,一舉以四十億港幣的高價買 下,七年的時間等待,終於買下這個重要的部門,不只產能大躍進,「更重要的是,從此台泥在中國的團隊,幾乎都來自昌興這批年輕、了解中國水泥市場,又沒有 傳統老中國水泥市場包袱的精英部隊。」例如這批團隊中,有一組過去海螺採礦的人才,在採用海螺一條龍的採礦模式後,一噸石灰石的採礦成本立刻就下降三分之 一。」昌興一役,為台泥的中國布局,打下漂亮的基礎。如今台泥在浙江杭州有一個營運總部,除了一位從台灣去的財務長外,全數是昌興的團隊,辜成允自己每月 至少飛一次杭州,台泥在這裡砸重金培養人才,也從杭州看中國,九年之後台泥在中國展開一連串的快速購併,包括今年以來被外界稱為「一月一併」,市場策略都 是從杭州這個總部出發。

如果要追本溯源,這個購併案的成功,要歸功於一開始辜成允「不與人為敵」的戰略成功,但細究這個策略的背後,其實很有其父辜振甫的影子。辜振甫在世時,一 直以其優雅、與人為善的行事高度著稱,當年才會被欽定為兩岸會談的不二人選。

辜成允顯然承襲乃父風格,「台泥帶著誠信而來,例如購併出價,我們絕不反悔食言。」這在由本土企業壟斷的中國水泥業中,簡直是異數,但日子久了,大家也發 現,台泥是可以談生意的對象,業務也才慢慢鋪展開來。

擠進前段班

擴廠和購併 分進合擊策略奏效第一階段的規模有了,「接下來,就是要如何擠進前段班。」說這話時的辜成允,忍不住握緊了拳頭。

為此,台泥不只砸錢購併,還要同時間蓋六座廠,資本支出不斷增加,但短期立刻直接影響每年的財報數字。

「擴廠和購併,一定是兩者並行,因為不自己蓋廠、自己跳下去做,不會懂得這個市場的『眉角』;但光是自己蓋廠,速度肯定來不及,如果不購併,不可能跟得上 前段班的速度。」辜成允細數不同戰略下背後的思考。瑞士信貸資深分析師葉昌明就十分支持台泥分進合擊的作法,「正確的戰略,比爸爸是誰重要多了。」辜成允 估計,中國的水泥市場還有十年好光景,但不待十年,未來三年就將是決定「誰是前段班」的關鍵時刻,台泥的購併引擎已經點燃,未來在中國只會一路挺進。

「我們希望二○一六年底前可以到一億噸的產能目標,」辜成允斬釘截鐵地說。事實上,檢視過去辜成允開出的「支票」,全部提早兌現,無論是「二○○八的二千 萬噸」或「二○一○的五千萬噸」全數達陣,這一次,擠進前段班的關鍵一役,辜成允能否再次演出精采戰役?

在這位小公子的眼神裡,已經不若六年前接班時的惶恐,當年那段「我準備好了,這裡有我。」的話語,如今聽來,堅定而令人安心。

一路走來,挑戰沒有少過,辜成允一路背著家族的十字架前進。如今,有了第一份成績單,辜成允回首過往,然而,他只是一再強調:「所有的磨難,如今都成了最 好的養分……。」辜成允:愛,就是讓孩子完全自由選擇辜振甫的修養是出了名的好,連同在對兒女的教育上亦然。辜成允在給父親的追悼文中寫下,辜振甫一輩子 「以嚴正不容侵犯的態度說話」只有三次:一次是辜成允小學放學回家,問爸爸為什麼有同學對辜家頗有微詞;一次是辜成允赴美讀書前的行前叮嚀;另一次則是辜 振甫最後在病榻前,交代辜成允要「好好照顧媽媽」。

辜成允說,這三次嚴格說來,也都不算生氣,基本上「爸爸一輩子沒有對我發過脾氣」。

「但我的脾氣就沒這麼好。」辜成允說,兒女從小就被立下規矩,做三件事一定會被打:第一是不誠實一定打;第二是認為可以用家裡的錢或勢來解決事情,以為自 己與別人不同,也一定打;第三則是出賣朋友也會被打。

辜成允有一對子女,女兒辜萱慧學設計,兒子辜公愷學的是資訊,都在台灣完成完整的大學教育。頭上頂著「辜」字,辜成允當然理解姓辜帶來的所有便與不便,他 說:「我給孩子最多的愛就是,我讓他們自己完全自由選擇。」這位永遠背著家族十字架的台灣百年家族繼承者,顯然內心依然希望子女能卸下重擔,走出一片自在 的天空吧。

辜成允

出生:1954年

現職:台泥企業集團董事長

經歷:台泥總經理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家庭:妻子侯天儀,育有1子1女

台泥(1101)

成立時間:1946年

負責人:辜成允

資本額:369億元

近三年營收、獲利: 單位:新台幣億元年 2011(2Q) 2010 2009 2008 營收 572 1062 868 785 獲利 69 134 117 65 辜成允布局中國9年,

創造在台6倍成績

1997 台泥國際(香港水泥集團)成立2000 和平水泥廠啟用,但網通泡沫牽連,台泥股價創下歷史新低7.1元2001 辜啟允去世,留下百億元負債,股價只有10元2002 中信集團與和信分家,辜成允決定切割和信事業2003 進軍中國,台泥第一件投資案英德廠動工2005 辜振甫去世,台泥蕫監改選,辜成允結合外資,守住過半董事會席次2008 台泥購併嘉新水泥(中國),啟動中國購併之路2009 購併中國昌興水泥部門,提前完成產能目標2011 中國題材發酵,股價三個月從30元漲到45元,大漲50%

台泥在中國的

產能布局 單位:公噸

四川 廣安長興:200萬重慶 台泥重慶一期:200萬貴州 貴州安順廠:200萬

賽德水泥:600萬

雲南 安寧廠:80萬

寶山廠:50萬

廣西 貴港廠:900萬

柳州廠:140萬

遼寧 台泥遼寧廠:200萬

江蘇 句容廠:450萬

安徽 朱家橋廠:70萬

福建 福建廠:225萬

廣東 台泥廣東廠:900萬

英德龍山廠:600萬

廣州南方廠:3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9

進軍中國 它堅持比別人慢十年

2012-02-27  TCW




二月十八日,中國海南島三亞由一 個落後小城鎮,變成國際關注焦點,因為這裡從超過一百個申辦城市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體育賽事之一的「富豪環球帆船賽」(Volvo Ocean Race),本屆十個停靠站之一。這一天西班牙休閒鞋品牌Camper創辦人兼總裁羅倫佐‧佛朗薩(Lorenzo Fluxa)帶著妻子,從西班牙地中海的一個小島馬約卡(Mallorca),飛了二十個小時到三亞。因為Camper是本屆的主要贊助商,贊助了一整支 隊伍。

不急著展店找合作夥伴像談戀愛

這也是該品牌成立三十七年來,投資金額最大的一項行銷活動。

「這次和中國 有很大的關係,」Camper副總裁米蓋爾‧佛朗薩(Miguel Fluxa)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讓我們的品牌被更多人看見。」

相較於LV、Gucci等時尚品牌, 或是Puma、Nike等運動品牌,幾乎都在十年以前就進入中國,Camper卻是去年底才開出第一家店。在搶灘中國這個大市場上,Camper的腳步明 顯慢了許多,但就像這個來自地中海小島的品牌標語「Walk. Don't Run.」一樣,他們認為,做得對遠比做得快重要,而做對的事情,永遠不嫌晚。

「我們習慣站穩腳步再出發,」米蓋爾說。例如,Camper 一九九二年開始跨入國際,但從不急著擴張。一九九七年引進Camper、成為台灣代理商的喜事國際時尚集團執行長馮亞敏表示,通常都是各國的代理商或合作 夥伴主動找上Camper,而他們還不一定會答應。馮亞敏形容,就像談戀愛一樣,他要先確認你很喜歡他們家品牌,而他也喜歡你,雙方要有共通的特質,才有 合作的可能。

不先卡位等市場成熟才進入

可以說,如此慎選合作夥伴,也是Camper「站穩腳步」的策略之一。二○○六 年,Camper全球總營業額為一‧五億歐元,這個數字在二○一一年成長到二.三億歐元。去年歐洲經濟局勢不好,Camper還逆勢成長七%。

如 今,Camper已經行銷全球四十七個國家及地區,超過三百間專賣店,即使去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他們也不急著開店。「因為,每開一家店我們都希望它是能 夠長久經營的,不希望貿然進入一個市場,開了店然後又關掉,這會對品牌造成很大的傷害。」

所以,他們的策略不會是「先進入市場卡位」,反而 是等市場成熟了,才評估開店,「所謂成熟,不光是經濟方面,還有當地消費者對生活文化的體驗。」米蓋爾說,奢侈品品牌是針對少數的金字塔頂端,所以可以較 早進入中國市場,但是Camper鎖定的是中高階層,需要的是更成熟市場。

舉例來說,台灣就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十五年前,馮亞敏希望引進 Camper,羅倫佐甚至親自來台灣,請馮亞敏帶他去逛每個重要商圈。羅倫佐逛百貨公司,不僅看它的位置,也會問主要賣什麼?客層為何?有沒有書店?馮亞 敏說,Camper是非常注重人文深度和素養的企業,最後還是她用毛筆寫企畫書,才感動了羅倫佐。而第一家店也不是開在熱鬧的大馬路,而是開在鬧中取靜的 台北市安和路上。她認為,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懂得Camper的價值,產品才會被欣賞。

所以,亞洲最早進入的市場是日本,再來是台灣、香 港,而這些地區都有不錯的業績表現,米蓋爾說:「相反的,南美洲就是太早進入的市場,所以銷售狀況較差,當地人還是偏好本土品牌。」

目前 Camper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開了專賣店,因為在米蓋爾眼中,他認為在中國,這三個城市才算已成熟市場,進入的時機點到了。他不看人民平均年所得,也 不委託專業市調機構做市場調查,他觀察的指標是當地百貨公司類型、家數、營業額的成長,以及觀光人數,「這才能顯示當地的生活水平和消費層次,」他說。像 是北京在奧運之後,觀光方面建設得更完善,人民的消費意識增長,社會媒體創造出消費的氛圍……,這些偏向生活消費面的觀察,讓Camper這種定位為 「urban casual」(都會休閒)類型的品牌,覺得時機對了。

不受他人影響,維持自己的步調,是這個品牌的最大特色。佛朗薩家族打 算用最慢的速度,走最長的距離。就像這次,他們雖砸了大錢,增加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但今年也只打算在中國開四家新店,「未來五到十年,還有很大成長空 間,我們不用急,」米蓋爾說。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也許Camper的擴張速度會加快,或是策略也會有所調整,但不變的是,「我們會站穩腳步 再出發,」米蓋爾再次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6

面對別人炒股的難題(2012年06月04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6ms.html
    布商朋友H生意清淡,聽蠱惑,想到股市裡撈一把,遂拿出50萬元,全部買了盤江股份(600395)。

    買入後的第二天,該股漲至前一波的最高點(34元多)!於是乎,H興奮了一天!此後,這個「盤江」似江水滾滾下瀉!H那個懊喪啊!

    一天,H得知其他幾個買這股的朋友都已割肉出逃,他心急如焚,慌忙跑來,連叫:「咋辦?咋辦啊?

    別動!我答。

       就在我回答H的第二天,該股跌至最低點(19元多)!於是乎,H只繼續痛苦了一天!此後,這個盤江」似潮水上漲,現在差不多漲回到了他當時的買入價!H那個高興啊!

    前幾天H突然又興沖沖地跑來。

      「對於這個『盤江』,我接下去該咋弄?H問我,是繼續拿著呢?還是落袋為安呢?或是另外換股呢?

    好傢伙!H所問的看似只是個如何操作的問題,實質上,卻是考問我如何對待別人炒股的是非問題!這可把我徹底給難住了!

    1、叫他繼續拿著吧,那就要保證該股繼續上漲,而且還得負責叫他什麼時候拋出,不然漲得再高,一旦大幅回落,一切白搭!總之,最終要讓他賺得滿意才是!

    2、叫他落袋為安吧,那倘若這股票持續大漲呢,H還不腸子悔青?!他雖然嘴上不會說什麼,但肚裡非把我臭罵死不可!

    3、叫他調倉換股吧,這等於是薦股了,那我得做到,換進的股票必須立馬大漲,而且接下去又要如同對待第一個問題一樣,必須負責叫他拋出,最終保證他大賺!

    我滴兄弟哎,你以為我是哪路股神啊!先前我叫你別動,是因鐵定可讓你減少損失,但現在要保證讓你賺得滿意,我哪有這等能耐啊!這簡直是逼我背起死亡十字架啊!呵呵!

    我直愣愣地看著H,半響沒聲,呆如木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8

如何更快更好的學習別人的思想 噬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0zvd.html

 

知識的海洋無邊無垠,百家論點各有千秋。

每種思想,都有它的核心(它的精髓)。

每家的具體論點都是由這個核心發展出來的。(由它推導出來的)

學習時只要抓住這個核心,就能掌握它的思想。

 

這個核心就是這種思想的精髓,也被稱為是它的靈魂。

 

 

 

噬就是吃。

吃的時候要吃精髓(敲骨吸髓),只吃最好的部分,吸收它的精華。

大口大口的吃(吞噬),使勁咀嚼吞嚥,不挑食,才能長得壯。(吸收百家的精華)

 

吃的目的是滋養自己。

老虎吃了牛,可不會長出牛蹄子來,它只會長出尖牙和利爪。(不是模仿)

吸收別人的精髓,成就自己。

 

 

 

噬魂

 

就是吃別人的靈魂。

快速吸收各家思想中的精髓,成就自己。

 

 

高階段:能夠吃人類的靈魂,捕食人類。

        脫離人類的角度看事物,超越人類的思想和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88

早別人一步跨進十三億人口市場台灣大學生 赴中國實習去!


2012-7-23  TWM




赴中國實習去!

正當多數大學生享受夏日暑假時光時,有一群大學生早在四、五月就開始尋找暑假到大陸實習的機會。

希望善用這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球矚目的十三億人市場小試身手,搶得先機,為未來職涯鋪路。

撰文‧孫蓉萍

七月九日早上七點半,多數大學生因為放暑假而還在睡大頭覺時,台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梁凱傑,因為參加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 研習」活動,已經穿著畢挺的西裝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與來自全台各地大專院校的四十五位同學會合,準備搭機前往上海,展開為期六周的研習。有些人第一次出 國,有些人第一次到中國,但從每一張青澀的臉龐看得出來,對於赴大陸研習,有許多興奮和期待。

比照社會新鮮人研習規格

一○四資訊科技集團二○一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求職期間,比沒有實習經驗的人快三周,起薪也高四分之一。此 外,九五%的企業會因為新鮮人有實習經驗而增加聘雇意願,最主要的原因是實習可以彌補工作經驗的不足,而且也證明他們有較高的企圖心。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三十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八成有意願到中國就業,於是乎到大陸實習,成為台灣大學生就業的新跳板。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台灣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的活動已經六年,院長陳明璋說:「我們不但要找台商企業提供研習機會給學生,也要招募台灣的學生,同時 要對企業主、學生、甚至學生家長負責。」因此,這個行前研習活動特別安排了兩天的講習,請政府官員、台商企業代表、學者、曾經參與過活動的學長姊等人來分 享經驗,並且注重紀律,對服裝儀容也有要求,完全是比照社會新鮮人的高標準來進行。

帶給陸企新刺激、新想法

主辦單位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性,並考量費用不能超出學生負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收穫。這項工作充滿挑戰,但陳明璋堅持要做。如光晟玩具、艾美特電器、上海大潤發等七十四家台商企業,也抱著回饋鄉里、提攜後進的心,希望多給台灣年輕人機會。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祕書長陳祥順指出,今年參與這個活動的總人數達到一六八人,依上海、福州等實習地不同而分梯出發。和往年最大的差異在於,由於台商產業必 須升級,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升高。另外大陸工資上漲,台灣員工的忠誠度又比較高,使得台商企業雇用台灣人才的意願愈來愈強烈。

除了到台商企業之外,大陸企業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至大陸暑期實習活動(玉山計畫),提供北京資訊科技、金融、媒體等各行各業的實習機會,為期六周至八周。

二○○七年即開始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汪明生說:「兩岸交流非常重要,中國科協提供實習的單位都是數一數二的企業,例如方正 科技、中央電視台、中國銀行等,對年輕人來說,是難得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傑青會)去年開始,也提供大陸浙江暑期實習,為期三十 天,實習單位包括娃哈哈、加西貝拉壓縮機等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義烏和舟山六個城市二十八家企業,共一○一人。

傑青會理事長馮國華說:「我們和浙江省人力交流中心合作,他們相當重視這個計畫,而且台灣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尤其在文創和幼教領域,可帶給大陸企業一些 新的刺激。台灣同學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體驗對岸民情的不同。」學生西進實習,為的是往後入職場預做準備,但除了職場上的專業技能,汪明生強調:「台灣學 生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相較於當地人並不遜色。我反而認為,重要的是下班以後的生活。在台灣,下班後可以回家;在大陸,則要想辦法融入當地,適應在地化的 風土民情。比起職場上的專業,能自力更生,忍受離鄉背井這種心理層面的苦,是更重要的能力。」

健全企業實習制刻不容緩

知名國際貨櫃航運公司人力資源課專員陳則斌也認為,「有企業實習經驗的新鮮人來會有加分的印象,主因是具備基本的職場禮儀和基本應對。」至於工作上的專業能力,並非企業的首要考量。

大學生捨棄暑假遊玩時間和打工賺錢的機會,選擇去企業實習,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期許。一○四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指出,其實台灣一些精英分子 對生涯早有規畫。「一般人覺得台灣同學缺乏企圖心,事實上一些學生、尤其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很有想法,他們根本不透過社團或學校找實習機會,而是依據自己的 興趣和專才,很早就透過網路搜尋實習機會,鎖定目標,直接向各企業投履歷應徵,甚至多次自費飛到國外參加面試。」對學生來說,赴大陸實習為他們的職場生涯 預開一扇窗;但是對國家來說,大陸等國外的實習機會,可能讓好的人才外流,甚至畢業典禮也不參加,就急忙趕赴國外就業。

陳力孑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也能有一套實習政策,「美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學生九月進大學後,就開始找隔年的暑假企業實習機會,經過面試等多道關卡,六月學期 一結束就開始實習。而且實習不是虛晃一招,學生真的會從中了解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況,企業則默默觀察學生各項能力,優秀的同學畢業後,自然會成為這家企業的 生力軍。」陳力孑指出,台灣人才、尤其是在半導體和醫護人才的實力非常強,若能健全企業實習制度,讓學生早日與職場銜接,企業也能錄用合適人才,不但能避 免人才外流,也對提升國家競爭力有所貢獻。

開拓新視野!—— 2012年暑期舉辦赴大陸實習單位與內容主辦單位 實習單位 費用 期間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大陸74家台商企業,如上海大潤發、上海麗嬰房、達芙妮、上海一茶一坐、捷安特中國、緯創資通、建大工業等。 研習費10000元、保證金2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 六周,7月初至8月,依地點不同而有不同出發時間。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北京30多家企業,如方正科技、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訊網、信諾觀典傳播顧問等。 約38000元 六周,6月29日至8月12日。

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 浙江省六個城市28家企業,如「Do都城」少兒社會體驗館、娃哈哈、寧波金田銅業、奉化市溪口旅遊、嘉興佳利電子、海力生集團等。 21500元、保證金5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另有獎學金。

30天,7月5日至8月3日。

註:對象皆為大學三年級以上在校學生,均不支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8

張化橋:別人質疑我算什麼?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80
張化橋,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1989年被公派到澳洲國立大學學習。1993年來到香港,後來加入瑞銀華寶證券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曾連續 兩年獲《機構投資者》雜誌評選出的排名第一的中國分析師。2009年任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副總經理,後任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最近出版新書《避開股市 的地雷》。

 


1.顧雛軍出獄了,表示「草民完全無罪」,你有什麼想說的?


  2001年,我還是瑞士銀行的研究部主管。對他的公司(香港上市的格林科爾)我寫過負面的報告。顧雛軍到香港高等法院告我和瑞銀誹謗。瑞銀要跟他庭外 和解,雖然當時我不情願那樣做,但是訴訟費用一直是瑞銀出的,所以我也就答應了。他的格林科爾公司後來煙消云散了。你知道為什麼?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 了!11年前的事已經是橋下的水。我祝願顧先生身體健康,開始享受新的生活。至於他是否有罪,我不知道。但他有跟大家一樣的公民權。我們應該尊重他。


2.許多人稱讚你為「最敢講真話和有良知的分析師」,同時你也遭遇了許多質疑,怎麼確認自己說的是對的?


  連我都質疑自己。別人質疑我又算什麼?我有時對,有時錯。這有什麼?


3.感到最荒謬的觀點是?


  我感到最荒謬的事是,中國人老是覺得我們之所以窮,就是因為八國聯軍和日本侵略。後來,我們把罪過推到林彪和四人幫,現在,我們怪美國。


4.對於股票投資,你說「你越折騰虧損的概率越高,股票投資越簡單越粗獷越好」,那對於現在的股市,你有什麼建議嗎?


  我一直反對買A股。十多年來一直如此。即使我在投行工作時也是旗幟鮮明地說這些話。我把我45歲和46歲的弟弟妹妹罵得狗血淋頭,因為他們不聽我的 話。他們買了A股。我建議大家買債券,買理財產品,買銀行的定期存款,買土地,買企業。通脹會傷害大家。可是你我有什麼辦法呢?通脹是國難,是天災,是人 禍。


5.為了讓周圍人滿意,你做過的比較大的妥協是什麼?


  做的妥協太少。我太自私,但我正在改進。我才50歲,改進的機會很多。


6.如果開一個「深惡痛絕list」,哪幾樣會佔據榜單前三甲位置?


  最痛恨中國上上下下說假大空的話。你看政府文件,報紙,電台,公司招股書,年報,廣告等等。我跟我的小孩談起這些,我兒子甚至拒絕學中國歷史!他說歷史書都是胡編的,為什麼要學?我無法說服他,打了他幾下。我很後悔。


7.對你的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人是?有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時刻?


  1981年,我的表兄為了一件小事,被公安局打得死去活來。沒有制衡的政權太可怕了。


8.什麼是你早年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懷疑的東西?


  我對政府的經濟目標最懷疑。以前學大寨,後來搞四個現代化,收入翻兩番,西部大開發等等。我深信的是,中國在十年內會把水價提高五倍。我們在水方面的浪費太驚人了。


9.你怎麼看待另一個以敢說真話著稱的人,郎咸平?


  我不認識郎咸平,也沒看過他的文章,所以沒有什麼觀點。


10.你23歲辭掉人民銀行的鐵飯碗,直接原因是什麼?


  我當時並沒有從總行辭職。是百里挑一,經過考試,被保送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學位的。人民銀行總行一直付我工資付到5年以後(1993年)。我欠中國納稅人的很多情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12

別人聚會我在吃 黎智英

2012-12-27  NM
 
 

 

好友張敏儀在上海總會宴客,我和老婆會合台灣大作家同往。不知飯局還有誰,但我估計會有她的好友董橋夫婦、林青霞和汪玲。到埗時,張敏儀、董橋夫婦已在,果然不久便見大美人匆匆趕到。遲了五分鐘,她蠻不好意思的不斷向我們道歉。林美人大方、親切,得體的魅力親和了氣氛,霎時,那飯局再沒有了大明星大美人,只是個尋常的日子,平凡的聚會,隨和異常。

林青霞見到大作家就單刀直入;我今晚來就是有事要跟你說!他們是很熟的朋友,林美人責問大作家為什麼常常寫文章罵她做大官的好朋友,他們講話時是笑呵呵的,我坐在旁邊煽風點火,當八卦聽,好過癮!但我是看得出美人是非常認真的,有幾次捉住大作家的手腕扯扭了一陣子,彷彿非要大作家答應不再罵大官不可。美人對朋友的擔當和熱情,除了是義氣,沒有份天真是做不來的。她一往無前保護朋友,赤子之心是她的伊甸園,一塵不染。在保護朋友的剎那,她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世俗紅塵官宦,作家,民意都顯得太俗氣了。林美人的名氣和財富沒使她失掉赤子之心,這才是她最大的福氣。上海總會的菜我認為是現時最好的上海菜,以前我認為很好的那間突然在這幾個月跌了watt,不想再去了!要吃上海菜就來上海總會,而且經理丁先生擬菜一流,招呼周到,吃得我賓至如歸。今晚的菜很清淡,不錯。來之前,我期待今晚會有紅燒肘子,或元蹄,但沒有。張敏儀是個食肉獸,假如你請她食飯卻沒有肉,你一定是五行欠鬧,這次她自己請食飯卻沒有紅燒肉東坡肉等,我真是猜不透。好吃的紅燒肉是吃了之後會做夢的。我們家裡紅燒肉是這樣做的:五花腩出水,過冷河後切塊,滾油落鑊先爆香,再落冰糖薑片兩粒八角及豉油(生、老抽各半),加上湯滾透調至中小火,三十分鐘左右後煮好,冚蓋熄火至涼,將面頭的油撇去,食前再用慢火煮熱,然後猛火收汁,令汁稠濃而色潤,才上桌。因為早落糖,煮時要小心燒焦,肉帶點焦糖味,咬口軟滑中紮實,特別可口馥郁。這是我家過時過節都有的大菜。汪玲姐的廚藝在她的朋友間聞名得很,張敏儀更說她的紅燒肉頂瓜瓜。我請教她,她的做法如下:先將腩肉在滾水烚十分八分鐘出水,然後放冰水中二十分鐘,若腩肉肥肉多可能要出水多一兩次,總之到腩肉如汪玲姐說「好似塊玉石咁透明」便可。晶瑩透心的腩肉在鑊中大火爆過,加適量花彫酒,(千萬不要落水,否則肉煮來會變硬。)幾片薑、冰糖和豉油,豉油宜淡,日本的最好用。冰糖不可一次下,否則肉易燒焦。先下三分一,快好了再下其餘,這令上桌時紅燒肉更光澤晶瑩,特別惹人垂涎。大火煮沸後調慢火煮個多小時,大功告成。最後揭鑊蓋下糖時,一朕熱辣的肉香撲面攻來,滿堂馥香;這已是種享受。

第二天中午,我們在家試做了。我和汪玲是用不同方法做紅燒肉的人,一試她的方法便非常成功,而這方法也實在簡單。好吃的菜都是簡簡單單做出來的,除非你煮的是京都懷石料理,因為那不僅是好吃,簡直是個飲食文化的體驗。一般的菜,好吃的大部分是做法很簡單的。試問,一塊煎得剛好的神戶牛排(油脂少,肉味濃那種),除了海鹽和橄欖油,什麼都不下已是上上品!世上有多少個菜比它更好吃?更簡單而又更好吃的,是兩隻半生熟荷包蛋(日本靚蛋最好),加兩湯匙頭抽,放在熱辣辣的日本靚米煮成的白飯上面,撈幾下一啖入口;Wow!是神蹟的味道!我做生意一開始就從最簡單的方法去做,因為我打工當經理時知道自己功夫有限,不用最簡單的方法自己不會明白,不明白的事又怎能勝任?自己出來創業更負擔不起太多的撞板,因此額外不敢冒險做複雜的事情。自己從來未學過管理,因緣際會坐上個經理的位置,硬着頭皮上陣,明知自己學識少,怎不戰戰兢兢用最簡易的方法辦事?

講到運氣,我算不差。不是有高人指點,也不是智慧特別高,但我竟墮進了人生其中一個寶藏。經歷過無數的錯誤和妄想,幾十年驚濤駭浪的耕耘,才領略到簡單是美這道理。當年我不識這道理,命運給我選擇了一條簡單的路。你說我是自卑作祟,還是順理成章也好,總之那時我就是不敢碰複雜的事情,總覺得沒有學問的我與複雜的事情無緣,只好做簡單而懂得做的事情。我那時候的想法是,將事情弄簡單到連笨蛋都懂得做的時候,若然我不是笨蛋我必定勝任。我不是個謙卑的人,但出身與環境迫使我謙卑,也讓我不知就裡hit中個jackpot。謙卑你便知道簡單的好處,從低處看事情最清楚,清楚便簡單。我年輕時做了卻不懂,現在懂了便知道這道理是寶;但來得太遲了,寶都不能用到老,老了也頓悟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連簡單都覺得是徒勞,一切順其自然,放下才最美!但對於吃,我就是放不下,那裡有太多母親的影子,太多家庭的溫暖,太多的溫情,太多的朋友,太多的記憶,最重要的,是我實在太愛吃了。我母親是個廚神,小時候雖然家貧,母親的高超廚藝就是簡簡單單芋頭炆腩肉都可煮成珍饈美味,自小給佳餚美食縱壞了,雖不至於揀飲擇食,食物卻是我最大享受。一生受母親的美食薰陶,看見她煮食時她實在太開心了,我便知道她一生在烹調中的付出全都是得着。她實在太幸福了。她不是因為吃得好而幸福,是因為她一生都感到幸福因而吃得好。她完全是用愛去煮食,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懂得愛。我沒有烹調的天分,但我希望能承繼母親享美食的福分。跟別人飯聚,別人天南地北談笑風生,聚會於他們是主題,我偶爾插口,但我專注的是食物。別人在講得天花龍鳳的時候,我往往都在默默埋首吃着。有如此母親在前,吃佳餚時我不僅好過癮,還往往吃出親情的快樂,吃於我是義無反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72

別人不做 散裝船大王撿來做到透


2013-02-11  TCW
 
 

 

台灣航運業二○一二年度的最新獲利數字陸續揭曉,慧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藍俊昇在一片不景氣中異軍突起,交出了稅前每股盈餘超過五元的每股獲利王成績;還在短短十四年內建構了台灣散裝航運界最大的船隊,繼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之後,成為台灣第二個船隊規模突破百艘(含現有、建造中)的航運大王。

特別的是,出生澎湖政治、航運世家,藍俊昇是台灣航運界最後一批創業、而且是年過了半百才創業者。

在一九九九年全球航運界陷入不景氣中,藍俊昇趁著船價低迷之際危機入市,開啟他的創業之路,卻也成了航運界話題;因為在這之前,他曾跟哥哥藍俊德(四維航業董事長)一起創立了四維航業。

切入最沒效率的印度一創業就找到生存空間

一樣都以散裝業務為主,從四維共同創始者變成自立門戶,航運界議論的是澎湖藍家兄弟為何不能共治,還走上競爭之路?藍俊昇很坦然的說:「不是一加一就是大於二,一加一也可能小於一!」跟哥哥共同創業,卻長期意見不合,終究走到分手與二度創業。

慧洋主要業務是經營散裝船隊,跟長榮海運、陽明海運的貨櫃船隊不同。貨櫃船只運輸貨櫃這項商品,散裝船運輸項目則包括木材、穀物、棉花等規格不同的民生物資散貨,甚至包括汽車,經營複雜度更高;而且,「慧洋在台灣是船型最多、數量最大的散裝航運集團,」元富證券投資銀行處協理朱世逸指出。

數量大、船型多,代表藍俊昇管理的是多又雜的船隊。由於他創業時,好的市場早被卡位,他從日本收購一艘二手、不到一萬噸的輕便型散裝船,跑到印度經營一般業者不願意做的市場;因為印度常要運輸大米、木材、鋼材與棉花等等,簡單的說,就是什麼都得載。

還經常遇到了不講效率的印度客戶,「印度人說等一下,就是三小時後;說明天辦,就是等一個禮拜;如果說下禮拜,那麼是一個月後,」藍俊昇笑著說。航運公司的經營,講求效率與速度,遇到這樣的客戶往往都是放棄。

因此,台灣多數老字號散裝船商,例如裕民、中航、新興這些公司,專營十萬噸以上的海岬型(Capesize)船隻,主要承攬的貨物是鐵礦砂、煤炭;但藍俊昇卻建立了四萬噸以下的輕便型(Handysize)船隊,還在新加坡成立辦公室,專門服務印度客戶。

「由最困難進入簡單的,很簡單;從最簡單的要進入困難,命都沒有!」藍俊昇說。散裝航運界是越大的船越好做,大型船只運鐵礦砂和煤,巴西到遠東往返一趟要八十天,裝卸貨之後又立即返航,市場穩定、經營複雜度低。

但小船則像「區間車」,貨物種類繁雜,往往一艘船裝好幾十種散貨,常常載煤完了,裝穀物,接著載鋼材,每一次換貨都要裝卸貨與洗艙、掃艙。

所以藍俊昇的船隊沿岸停靠、大小站都停,什麼貨都載,甚至連中國的探油設備也能承攬。因此,人口多、市場大,產糧食、棉花,又產煤炭、鐵礦砂的印度,成了他的主力市場,讓他一創業就找到能生存空間。

承攬最費工的業務每天要為十艘船找新貨主

但問題來了,藍俊昇跟同業不同,經營區間車船隊的缺點就是,每天一起床,平均就有十艘跑近程的船把生意做完了,必須再找新貨主;每天要從早上找到下午,每次找的貨都不一樣。「我們全世界都會去,東非、南非、北非,我們都攬貨裝貨;冰島前陣子國家財政垮掉,船照樣在那裡裝卸貨,」慧洋總經理鄭俊聲說。

「這代表慧洋賺的是管理財,而不是機會財,」朱世逸觀察。能賺管理財,背後還有藍俊昇特殊的用人哲學:要找比自己能幹的下屬,睡覺才能安穩。

別小看傳統產業,慧洋團隊中有美國柏克萊大學碩士、加拿大一流大學或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平均每五名員工就有一名是國外留學背景,也因為這樣,才能繞著全球在各個港口找貨主、找生意。

二○○七年,台灣散裝航運界因原物料大漲,一艘運煤、運鐵礦砂的海岬型船,一天就能賺近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 百四十萬元),足足是藍俊昇主力船隊的十倍以上;這是全球散裝航運大賺的一年,但這一年也能看出藍俊昇個性的不同。

藍俊昇選擇不賺這筆機會財,不跟著別人大量造海岬型船,一場人性的考驗又看到了他的不同。

「齊大非偶,」他扳起手指頭一個個數,海岬型船在景氣好時是大賺,但全球賣鐵礦砂、賣煤炭的,就是那幾個大礦商,買主也就亞洲這幾個大鋼鐵廠,市場被這些大客戶控制;小航商對上大集團,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空間,當景氣變差時,就會被予取予求,甚至大賠。

所以,藍俊昇不羨慕裕民、中航在當時一個個每股稅後賺超過十元、股價破百元;他看著市場的統計,發現全球輕便型船的舊船占比最高,超過二十五年船齡的比率仍達二九%,等於有八百五十艘老舊船隻會陸續退出市場,船隻越來越少,運費就相對抗跌。

發掘最少人看見的商機不景氣逆勢收購輕便型船

別人不要的小船市場,藍俊昇危機入市,趁景氣不佳時四處收斷頭船(拍賣船或違約船),奠定規模經濟的基礎。

「每個人都清楚要危機入市,但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你敢不敢?」鄭俊聲透露,哪怕是金融海嘯時期,慧洋仍繼續造新船、甚至購入八艘二手船,最便宜一艘還以接近拆船價(拆除廢棄船的費用)的二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萬元)買到,「那時候人家看到我們在買船都嚇到,在一片不看好情況下,別人根本不敢跳下去!」

大規模收船、造船,背後是藍俊昇斤斤計較的個性。他一邊談經營前景,一邊也談成本;他細算著目前旗下船隊數量,以及每艘船平均兩年半要進船塢維修,一個月下來,慧洋就約三條船有維修需求,相較於同業三個月才修一艘船,他因此跟修船廠談判大量維修的折扣,連同零件、保險都是一次購足以降低成本。

撥打最精明的算盤赴日造船都能砍價四六%

而且藍俊昇只在日本船廠造船、船隊只用BMW引擎,看似造價、成本都較高,但納入耗油與維修等成本,反而便宜。

例如,日本船身搭配德國引擎的巴拿馬極限型(Panamax,可載重六到十萬噸),比中國造的一天能省到八噸燃油;以一噸油價六百五十美元、最低折舊二十年計算,就算造價比中國製造貴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但一年下來反而比中國製造的船省下八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

接著,藍俊昇還算到了日本製跟中國製的二手船價等問題;精算到每一個細節,一本帳倒背如流,這個來自澎湖地方望族、早期小航運公司的第二代說,別以為他是富貴人家,當初父親給的錢是連一艘舊船也買不起,今天買船創業的錢,都是他自己努力賺來的。

所以,二○一二年全球不景氣,造船市場陷入低迷,藍俊昇又趁著此時進場造船,成了日本船廠的大客戶,光船價又拿到了最多四六%的折扣。算到每一分的成本,做別人不要的市場,這是他能讓慧洋營收、獲利年年穩定並成長的原因。

不過,快速擴充船隊到百艘,聽起來似乎永無止境的擴張,我們問他,一百艘之後會挑戰兩百艘船隊嗎?「冬天不打俄羅斯!」藍俊昇說,拿破崙在冬天攻打俄羅斯,做了超過能力的事,才自取敗亡,他理想中的船隊是一百到一百二十艘,規模經濟剛剛好。

二○一二年,對於藍俊昇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不僅每股獲利第一,營收更是四維航業的兩倍多,證明了兄弟分家能讓一變成二。不過,快速建構了數量第一的散裝船隊,也讓慧洋擁有約七五%的偏高負債比;該怎麼降低負債比?這是藍俊昇創業成功之後,下階段最重要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7

「壯士怎麼才能斷腕? 把刀交給別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09

從十八大到2013年兩會,改革重新回到熱議的話題中心,整個社會現在都在期待政府的行動。

2013年3月31日,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與財新傳媒主辦的第二屆嶺南論壇在廣州召開。為期一天的論壇上,改革、中國夢、增長質量成為最熱門的關鍵詞。

GDP與中國夢

「GDP是重要的,沒有GDP就沒有財富。但是我們獲得GDP的代價有多大,GDP分配得公平不公平,這是一個問題。如果說GDP不重要就是歷史虛無主義;如果不考慮獲得GDP的代價,那麼實際上是不為子孫考慮。」

「我主要講三個觀點:一是實現『中國夢』,不發展經濟不行;二是發展經濟,不可持續不行;三是環境保護是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說話的是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聲音洪亮,鏗鏘有力。

他的演講基本上由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組成,但現場觀眾似乎並不滿意,會場兩邊的「微博牆」上,有人抱怨道:「萬總,能不能說點實在的,到底怎麼保護環境啊?」

環保,美麗中國,中國夢,這幾個詞被嘉賓們一再提起,組合使用。輪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發言時,他將槍口指向了「萬惡的GDP」:「我們的『中國夢』是什麼?大家都比較看重GDP,我覺得中國夢不是GDP的夢。」

與他同在台上的,共有7位嘉賓,其中一位是官員——深圳市副市長唐傑。提問環節,觀眾給他出了個難題:「你是體制中人,能不能點評下鄭教授的發言?」

問題還沒說完,現場便掌聲雷動。

「不要說唐傑副市長,要說唐傑教授,我就回答。」唐傑笑道。頓了幾秒,他舉起話筒,「GDP是重要的,沒有GDP就沒有財富。但是我們獲得GDP的代價有多大,GDP分配得公平不公平,這是一個問題。如果說GDP不重要就是歷史虛無主義;如果不考慮GDP獲得的代價,那麼實際上是不為子孫考慮」。

「我是廣東省算GDP的,」在另一場對話中,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滿臉堆笑,第一句話便開門見山:「我知道大家對GDP有一些看法,但是借國家統計局馬局長的話,有GDP不一定幸福,但是沒有GDP一定不幸福。」

有趣的是,他的發言主要談及江蘇的GDP為何超過廣東。江蘇的平均稅率比較低,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們跟地稅局搞過調查,他們不承認收稅比較多,但是跟江蘇的平均稅率相比,我們是高的。」

他分析的另外兩個原因則是:第一產業佈局得早,石化工業結構不一樣;固定資產投資廣東滯後,2005年低了2%,近幾年低了4.7%,「現在的投資跟江蘇的差距是多少?他們是3.2萬億元,我們是1.9萬億元」。

關於GDP的對話實際上延續了整整一天,一些人在爭論GDP與幸福感,另一些對話則圍繞著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唐傑講述了深圳的挑戰。

30年前,深圳的經濟總量是香港的1/30,2012年結束後,深圳的經濟總量按美元結算是香港的97.6%。這30年裡,深圳的平均增長速度是28%。

到現在,深圳的經濟總量超過了2000億美元,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已經進入了標準的高收入。

「我們要把高速增長逐漸下降,下降到一個什麼地方合適?深圳未來的模式應該是怎麼走?」唐傑說這是進入高收入時代後,深圳面臨的重要問題。2013年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他進政府以來起草的第10個政府工作報告,但耗時最久,改動最多次,「大概改了45次」。這個報告最終的主題是「有質量的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不僅是深圳,整個中國都面臨著質量與增長之間的挑戰。

「質量、增長,這兩個詞,可以有四種組合方式,有質量的增長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還有一種是有質量沒有增長;還有就是有增長沒有質量;」這場對話的主持人,財新傳媒主編王爍說,「最差的就是既沒有增長,也沒有質量。」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政府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是法律法規。」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貫穿這一天的另一個話題。

「市場上很多的埋怨是『前世造孽,所以今天干企業』。政府天天講改革兩難,進難退難,改革深水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席劉明康如此描述了現在的情狀。

他講了一個船的故事。

在過去十年中,日本的造船業從打得一塌糊塗,到重塑了自己的現代造船業,而且影響著全球造船標準。

日本原來有六十多家工廠,現在只有幾家。歷經幾次削減產能,產能只剩下原來的30%,但是賣出去的船反而價格更高。在此期間,日本國內的產業體系進行重組,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做環保型的船舶;二是從造船到鑽井和海洋石油開發向附加值更高的地方延伸。

「日本巧妙地運用了政府有限的支持,和行業協會的重大力量的影響,居然今天可以操控全球各類船的標準。」劉明康感慨說。而在中國,造船在十年裡增長了2000%。全世界現在過剩的產能達到七八千萬噸,都在這裡。

「政府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是法律法規。」劉明康特別強調,這些標準與規定等都要與時俱進,「不能生活在昨天,要適應今天發展的情況」。

在他看來,政府必須在變化的世界中,建立和培育有力的夥伴關係。而如何才能培育起強大的產業與企業?他舉了稅收的例子:韓國名義稅收是27.5%,但因為投資可以抵扣,LG每年只交19.2%,三星是15.7%。台灣跟我們一樣的稅率是25%,但是華碩只交了12%,台積電只交了13%,奇美也沒有超過10%的稅。新加坡名義上只有18%,但是新加坡通訊公司只交11.5%。「我們交稅十幾種,交費五十多種。」

如何處理眼下產能過剩的問題,則成為討論的焦點所在。因為無論是造船,還是鋼鐵、玻璃、電力……在許多產業中,這都是個嚴峻的問題,並且造成了價格戰、環境污染等沒有底線的競爭。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的「藥方」是環境評價政策:「通過環境評價的政策進行限制,必要的話還要採取區域限制的手段。」

「化解矛盾的當務之急是嚴格市場的准入。」工信部部長苗圩說。但他強調,從長遠來看,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轉向更多的依靠落實和強化規範政策標準等措施,從源頭上遏制企業進入產能過剩的階段。「我們應該增強用市場機制來調節,減少政府干預。」

不過,中歐商學院許小年教授卻開炮說,「當時我要是在的話,就會說,苗部長,先用行政干預手段製造過剩的產能,製造一個亂攤子,然後就用市場機制解決過剩的產能?」

「政府干預必須非常謹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則說。

在他看來,許多長時間支持高增長的領域和產業,如住房、基礎設施、鋼鐵、建材等產品,已經或在近幾年都會達到歷史需求峰值,產業調整將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但他的建議是要有進有退——「進」應主要靠企業和市場的選擇,政府應當把注意力放在「退」上,創建和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頂層設計VS摸石頭

「現在的問題是頂層通過怎樣的設計,減少對頂層改革的阻礙。」

關於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則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提及,吳敬璉等中國經濟界著名人士曾經透露,全套改革方案將在2013年秋天召開的三中全會上成型。不過,她目前還沒聽到有關頂層設計的進展。

她注意到的一個積極動向是,國辦最近發的22號文,亦即《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裡面有不少改革的具體佈置,有步驟,有分工,也有時間表,稱得上是「相當積極的舉措」。但是,這個舉措激起的反響卻並不大,她認為那說明大家都在等待一場重大的真正的改革。

在她看來,改革的策略安排,需要摸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的結合,而且在中央政府層面,需要長短打的配合。也就是說,對重大改革需要總體設計規劃,形成「最小一攬子方案」;一些已經確定方向、建立共識的基本改革,需要鼓勵基層創新;而對那些明顯不符合市場經濟取向的政策措施,可從現在著手「清零」。

不過,現場的經濟學家們卻並不是全都贊同。

「頂層設計,我本人就從來不相信。」許小年就在隨後的互動環節中直言不諱地說,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從來就沒有頂層設計。「農業改革是頂層設計嗎?不是的,是小崗村幹出來的;城鎮改革開放是頂層設計嗎?不是的,是想賺錢和想發財的民營企業家啟動的。」

許回憶說,他也曾做所謂的頂層設計工作。1981年,研究生剛畢業的他來到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工作,這個機構專門負責對國家重大的項目進行論證。在這裡,許參與了三峽工程、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設的論證等。那時候,這個中心還有一個項目組,任務是預測「2000年的中國」,為中央決策做參考。

這群青年意氣風發,對未來做了很多設想。然而,2001年,當他們再聚首,回頭看當年的預測時,發現基本上是「十萬八千里的離譜」。「唯一一個做得比較準的,就是中國的人口」,許小年調侃道。

會場上笑聲一片。

「預測是無法測準的,人類的歷史發展有很大的偶然性,加上人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侷限性,任何聰明的大腦或者是聰明的人,都不可能對未來進行準確的預測,在此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許正色道。在他看來,鄧小平沒有做頂層設計,而是將民間智慧集中起來,正是其偉大之處。他說,「小平同志講的都允許試,不要設置障礙,這就是頂層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也持類似觀點。他說,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在呼籲頂層設計,但現在感覺越來越渺茫。誰是頂層?頂層是否有權力?

在他看來,中國進行的改革就是體制改革,而每一個體制背後都是龐大的利益集團。很多改革一到上層,就遭遇官僚利益集團抵制。

鄭永年說,「沒有頂層設計,改革就無法進行。現在的問題是頂層通過怎樣的設計,減少對頂層改革的阻礙。」

「將刀交給別人」

「這個刀就是13億中國人。把關權力的籠子交給13億人,不僅僅使得改革有公信力,而且是改革成功的唯一希望。」

有觀眾提問,政府說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動力何在,路徑何在?許小年很乾脆地回答:壯士斷腕是不可能的,「不信,自己做一個試驗,右手拿刀砍自己」,他在台上比劃著,「不要說斷腕,砍一個指頭都不行」。

「王安石失敗了,張居正失敗了,光緒皇帝失敗了,他們斷腕的決心大不大?」會場突然一片安靜。「鄧小平的成功在於什麼地方?在於他突破了現有的格局,依靠民眾來推進改革,依靠小崗村的農民,依靠年廣久這樣的民營企業家推動中國的改革。」

「怎麼才可以斷腕,必須將刀交給別人!」許小年在空中畫了一個圈,「這個刀就是13億中國人。把關權力的籠子交給13億人,不僅僅使得改革有公信力,而且是改革成功的唯一希望。」

在許小年看來,這個「刀」是泛指社會公民對政府的監督和制衡,比如說要讓大家知道政府在做什麼,也要讓市場經濟得到司法體系的有力支撐。

而在鄭永年看來,在中國當前的體制下,創新比改革來得更加重要。

他舉例說,在國有銀行體制改革中,如果讓大型的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失敗的機會多於成功的機會,因為沒有動機。但如果允許民間的金融機構產生,它們自然會給中小企業貸款。

「改革是很難的,」他認為創新才是最大的紅利,「在既得利益之外培養新的利益,這樣做是很容易的。這將對既得利益構成巨大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9

微信的「買路錢」 「請踩著別人的肩膀而不是屍體前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79

微信收費事件已經釀成了一場網絡風暴,人們擔心自己是否需要為微信付費,並且紛紛譴責三大具有壟斷地位的電信運營商利慾熏心。

事實上,這是運營商向微信收費,而非微信向用戶收費。運營商發難,拿出的理由是個技術問題,但背景卻是微信日益對其形成威脅。

微信確實過多佔用了信令通道,使落後的電信網絡不堪負累。但收費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升級網絡才是電信運營商們應該採取的行動。

「再見,微信!在工信部、運營商雙重壓力下,小馬哥最終沒能頂住,微信收費終於要開始……」

從2013年3月中旬開始,關於微信將要向用戶收費的傳聞先後出現了三個不同版本,迅速擴散,然後又一一被微信團隊、騰訊公司闢謠。

消息流傳的時候,網民們一邊表示如果收費就不再使用微信,一邊將矛頭對準了電信運營商和工信部。儘管,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工信部,從頭到尾就沒有提過要向用戶收費。

但到了3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的表態讓微信收費一事浮出水面。當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參加第二屆「嶺南論壇」時表示,微信有收費可能,但不會大幅度收費。工信部正在協調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一事,他們會考慮運營商的合理要求。

主管部門的介入,讓網絡民意沸騰起來。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裡,網友們轉發微信收費的消息,表示「若微信收費將不會繼續使用」;《京華時報》發表評論《微信收費叫不醒裝睡的壟斷者》稱,即使對微信運營方收費,而對用戶暫時免費,「最終也難以避免騰訊通過其他途徑把成本分攤給用戶」。

4月5日-7日中午12點30分,《瞭望》週刊社旗下系列刊物就「微信類OTT服務是否該收費」進行了一個新浪微博網上調查,一共3923人參與的調查結果顯示:71%的參與投票者認為「都不應該收費,畢竟騰訊還未從微信盈利」。

「一個從業三十年的技術專家,居然打不過一個毛孩子。到工信部打官司,實在是下下招。」一位接近中國移動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儘管有懲罰騰訊對電信運營商語音、短信業務侵蝕的嫌疑,但信令衝擊影響通信網絡安全也是事實,中國移動其實並不完全被動。

4月7日,中國移動業務支撐系統部副經理寧宇撰文質問,《誰把黑鍋扣在中國移動的頭上》。中國移動高層先後5次就OTT問題表態都強調共贏合作,從未涉及對用戶的收費問題,但互聯網圈和媒體一擁而上對中國移動進行缺席審判,一致認定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砸了中國移動的飯碗,所以中國移動夥同工信部對騰訊下黑手。

2G網絡,架不住智能手機

在電信運營商和OTT(Over The Top,繞開電信運營商、基於互聯網提供的服務)之爭中,OTT佔用信令資源,是被電信運營商拿出來為收費辯解的核心問題。

2012年12月5日,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在「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率先拋出信令問題,稱「騰訊QQ佔用運營商信令資源非常大,原來的一些機制不太適合傳統運營商的網絡設計」。

此後運營商一直沒有從技術上解釋清楚信令問題。南方週末記者向中國移動新聞發言人核實信令問題,得到的回覆是「OTT業務的運行需要持續佔用通信網絡信令資源,容易造成通信網絡擁塞,不僅影響基礎通信業務的質量,也給基礎通信網絡的安全運行帶來隱患」。

2013年4月9日晚8點45分,微信團隊在微博上發佈消息,稱正在啟動2.5G網優計劃,和運營商運維部門共同探討信令解決方案。微信團隊認為,從本質上說,信令問題是上一代的2G網絡不能支持智能手機時代的App長期聯網特性而產生。

拋開晦澀的通信術語,不妨把無線網絡傳輸想像成公路運輸。無線頻譜資源是有限的,即公路總數是有限的,同一時間裡一條路上只能跑一輛車,由控制中心根據收到的發車請求自動分配道路。當你打開微信編輯好一條信息按下發送鍵,相當於向道路控制中心發出了請求(信令),中心根據各條道路的忙閒情況,為你分配一條通道(信道),相應的內容以數字形式從信道傳輸完畢,這一通道又可以騰出來跑別的車輛了。

網頁瀏覽、FTP、視頻點播等數據業務的上路請求不多,一旦上路運輸量很大,視頻點播動輒幾兆;微信上路請求很多,但每次運輸量很小,一個笑臉、一個字,只有兩個字節而已。控制中心收費是以運輸量(流量)來計算的,如果說視頻點播是大貨車,微信就像是小三輪。

小三輪運輸量小不說,還總是要保持在線,不斷發出上路請求佔用通道(心跳信號),尤其在2G、2.5G網絡裡,語音和數據共用信道,微信類OTT應用影響到其他業務,這就是運營商意見之所在。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2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約11.3億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只有約2.6億戶,還有8億多2G用戶(主要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跑在GSM網絡上。

GSM是2G時代最主要的移動通信標準,其設計理念始於1990年代初,主要為語音通話服務,雖然也有後續演進,但只是針對新業務做的修補,真正在設計之初就將數據業務納入考慮的,要到3G網絡。

一位來自海外知名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OTT帶來的問題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保持在線的心跳報文,另一個是更有殺傷力的業務報文。心跳是個顯性問題,電信運營商和OTT可以協商,將心跳頻次可約定為雙方都可接受範圍,但由用戶發出的業務報文是無法控制和限制的。GSM無法預料到現下OTT的威力,無法實現支持7億用戶基礎通訊業務的同時,還能滿足6(信令):1(業務)的微信業務。

其實,OTT帶來的信令問題,從手機QQ時代就存在了,2010年李躍曾專程去深圳協調此事,有知悉此事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騰訊為手機QQ向中國移動補交過一筆信令費。南方週末記者向騰訊公司公關部門求證,他們沒有回應這個問題。

另一個令電信運營商不爽的問題是,其自身的語音通話、短信、彩信業務受到來自OTT的極大衝擊,並日漸有被替代之勢。於是,中國移動計劃把飛信和飛聊合併,升級為融合通信產品,而中國電信也計劃於近期推出「翼信」產品,對微信展開攻勢。這是佔用信令資源這個技術問題背後不可忽略的商業背景。

網絡升級,還是收費?

運營商向公眾拋出了技術問題,但並沒有給出相應的技術解釋,更不用說技術解決方案。

倒是騰訊先發聲。2013年3月31日,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在深圳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表示,微信對信令的佔用更多的是在2G、2.5G網絡上,在3G網絡應該遊刃有餘。4月7日,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博鰲論壇上也表示,在中國2G、2.5G的網絡上心跳確實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3G/4G上這個問題更容易解決。

上述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3G有針對短包低速率業務的特別信道設計,不會佔用過多系統資源,GSM沒有這個機制。從理論上講,4G信道容量相對巨大,載頻資源是GSM的100倍(200KHz vs 20MHz),再加上3G用戶目前不飽和,所以還看不出問題。

3G並不一定能保證不出事。2012年1月25日,日本電信運營商DoCoMo出現WCDMA網絡癱瘓,就是因為VoIP發出的信令太過頻繁。而在2008年iPhone3G剛問世的時候,AT&T也出現過類似問題。

在海外,GSM已經陸續開始退網。歐洲、美洲3G網絡展開比中國至少早5年。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加起來至少八億GSM用戶,這樣一張大網,「目前看,真正退網過渡到3G/4G,至少還需10年。」上述人士認為。

正視GSM網絡存在的客觀現實,是解決運營商和OTT之爭的前提。顯然,收費並不能從技術上徹底解決問題,所以運營商提出的收費一說,受到普遍質疑。其中,來自中國計算機學會的聲明對此進行了全面反擊。

4月6日,成立於1962年的中國計算機學會就「微信收費」事件發表聲明,反對三大國有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未經有關法律程序的情況下試圖增加收費名目。如果開啟對微信的收費,則所有中國增值電信業務(如電子郵件、網絡遊戲、網上交易、搜索等)都可能被強制收取所謂的「信令費」或其他名目的費用,這顯然不妥。

學會認為,在全球僅有的數例「信令風暴」事件後,國外基礎電信運營商均通過技術創新、加強自身基礎建設解決,而不是通過收取「信令費」的方式解決。

這項聲明指出,對微信收費涉嫌雙重收費;以「信令」造成基礎電信網絡癱瘓為藉口而收費沒有依據;對微信收費本質上是壟斷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利益之爭;建議國家加強對電信領域壟斷行為的監管,盡快開放電信市場。

重訂規則?

儘管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要在市場競爭當中,企業間「一對一」地談判形成一個定價,堅決反對佔據壟斷的地位串通定價;但是主管部門介入,已經被想當然地貼上了政治標籤。這時,運營商和微信之爭,已經明確地從技術之爭轉到商務層面——收費。

前述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人士認為,此舉不是為了補齊運營商在業務上的損失,就算有十個騰訊也補不回來。中國移動這幾年TD手機的滲透率不高、網絡建設也不全面,移動還是靠GSM維持。而GSM已經進入生命週期的晚期,再追加大幅投資既無法根本滿足用戶的數據業務需求,也不划算。TDS靠不上,所以中國移動近幾年的重點是WiFi分流和TDD/LTE的推廣。

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的目標,是要建立新秩序,要讓大家認清楚「管道」不可濫用。利潤分配的規則要重新制定。

但2010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通過的網絡中立原則,就要求運營商網絡服務管理透明,不得屏蔽合法內容,不得進行不合理歧視。這被認為是解決運營商和服務購買者爭端的法則。

按照這一中立原則,電信運營商只負責按流量付費,不管你跑的是視頻還是微信,都不能以信令為由再收費。

而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楊景在微博上稱,「要把微信建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優化與基礎通信網絡的契約關係應該是它的基點之一。傳統上簡單、互不相關的中立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結果可以預料,收費會是象徵性的,但一定會發生。」上述接近中移動的人士表示。

一位ID號為「我和小寶的互聯網生活」的網友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請踩著別人的肩膀而不是屍體前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