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歐抗拒移民源於排他歷史

1 : GS(14)@2015-09-25 01:14:26

中歐國家普遍抗拒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移民,很大程度跟她們的歷史排他因素有關。國際歷史學家利比希認為,德國、法國、英國等西歐國家,過去長期在海外殖民、吸納外來文化,民眾已很習慣跟不同種族或宗教的人共處。中歐國家歷史上大舉接納外來者的經驗較少。巴黎政治學院教授萊克斯尼亦指,西歐在後殖民時代接納大批移民,中歐沒有這種「世界主義」經驗。此外,中歐在蘇聯時代深受共產主義影響,傾向封閉,也是對難民態度保守的原因之一。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4/19307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87

六四館源於林行止專欄

1 : GS(14)@2016-06-01 11:16:58

【六四的足迹】【本報訊】由維園到深水埗,再從九龍塘到尖沙嘴,六四紀念館的源起,要由林行止說起。這名《信報》創辦人,六四20周年在其專欄發表題為〈往之不諫變生不測來者可追為後人謀──六四二十周年建議設立資料館〉文章,提出設立六四資料館,「讓後來者看到最接近真相的事實根據,才是一樁更能發揮『薪傳』作用的實事。」



法團打壓 閉館覓址


那年六四集會破紀錄20萬人出席。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說,當時支聯會也討論過林行止的建議,有人擔心營運開支大,加重負擔,包括已故前主席司徒華,「支聯會一直都係低成本運作,咁多年都冇正式會址,華叔認為即使面對低潮都頂得住」。但也有人贊成,認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有需要讓下一代認識六四,延續運動。司徒華2011年離世,李卓人接任支聯會主席。當年六四支聯會在維園首創紀念館,其後在全港各區作流動展覽。翌年獲社區組織協會借出深水埗汝洲街唐樓單位,開設為期約兩個月的臨時六四紀念館,有逾1.8萬人次入場。第二年則與學界合作,移師城市大學舉辦。直至前年六四25周年,支聯會斥資976萬元購入尖沙嘴富好中心5樓全層作永久六四紀念館。惟成立至今,大廈法團主席不斷以官司和行政手段滋擾,迫使支聯會再覓地方,料今年六四後會閉館。■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59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38

Niantic 任天堂幕後功臣 《Pokémon GO》意念源於兩年前一套短片

1 : GS(14)@2016-07-17 15:28:15

【明報專訊】任天堂的寵物小精靈系列手遊《Pokémon GO》自本月6日供美國、澳紐市場下載以來,在全球掀起捕捉精靈熱,上周更已登陸德國和英國。開發商稱,這款手遊將很快在全球約200個國家及地區推出,現正擴大伺服器容量應付玩家需求。這款手遊結合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玩家須依照GPS地圖提示,在現實世界以手機鏡頭拍攝虛擬小精靈,然後以能量球或道具等捕捉精靈。遊戲大熱突顯AR可望成為手遊的發展趨勢,且有別於戴着頭盔、追求立體畫質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技術。

明報記者 黃展翹

科技調查機構Jackdaw Research指出,《Pokémon GO》的成功是AR的重要時刻,它毋須VR頭盔等昂貴的器材,只要主流通訊設備即可,毋須投入大量資源營造虛擬的立體視像效果。福布斯專欄作家Ollie Barder和路透社專欄作家Robert Cyran也有類似見解,認為VR雖然備受創投資金追捧,但作為一個平台並不突出,主要是提供純粹視覺的體驗,玩家戴上頭盔、把熒幕貼近在眼前的投入虛擬世界,但其手握操控桿的操作方式,與Wii和其他傳統電玩分別不大。反觀AR讓玩家與處身的真實環境互動,以《Pokémon GO》的捕捉精靈遊戲設計為例,自然地與周遭環境結合,深受玩家歡迎。

將接受商戶贊助地圖坐標

與任天堂共同開發《Pokémon GO》的遊戲開發商Niantic,其行政總裁John Hanke稱,將接受商戶贊助虛擬地圖上的地點。由於玩家需利用GPS地圖在現實世界追蹤小精靈,料將可為這遊戲帶來大量贊助收入。美國投資銀行Jefferies稱,商戶將願意付廣告費,鼓勵玩家來到特定建築物或商店增加客流量,這是巨大的商機。

早在Niantic與任天堂開發《Pokémon GO》前,Niantic已推出深受歡迎的手遊《Ingress》,玩家也需要在GPS地圖尋找「能量塔」(Portals)。據報藥房Duane Reade、餐飲連鎖Jamba Juice和汽車租賃商Zipcar等,也有份贊助在美國的「能量塔」位置。在日本,Ingress也大行其道,羅森便利店和東京三菱銀行也有份贊助地圖坐標。Hanke稱,廣告收費將按到訪人數計算,類似Google的搜尋廣告以點擊量收費。當Google於2014年愚人節推出用Google地圖尋找寵物小精靈的短片,Hanke隨即萌生與任天堂合作的念頭。Hanke本身也是發展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的核心人物,2010年帶領成立Niantic,當時的目的是在Google Maps的基礎上發展新技術,不過隨着它逐漸朝向遊戲方面發展,當Google去年重組成Alphabet後,Niantic也被分拆出來獨立發展。目前《Pokémon GO》遊戲中,決定精靈出現的數據不少來自《Ingress》。

Google重組時獨立出來發展

為決定小精靈的棲息地,Niantic團隊也研究了很多地理資訊,例如噴泉、溪流、公園的所在,研究了特定地區的氣候土壤,以配合各種小精靈的生活習性,例如要找棲於水中的小精靈,就不能跑到草地找。團隊會以「行人可安全抵達的地方」,作為小精靈出沒的地點。對於Hanke來說,精準的地圖定位是其手遊的成功關鍵。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23&issue=20160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86

選民心聲:港獨源於中央干預

1 : GS(14)@2016-09-06 04:35:28

汪先生(港島選民):希望用選票發聲,揀候選人會睇政綱、同中央政府嘅關係、勝算比例同港獨立場。雖覺得港獨不切實際,但唔反對港人透過自決表達立場,港獨嘅情緒主要係中央對香港太多干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5/19760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47

獲邀源於機場遇「第一先生」

1 : GS(14)@2017-07-05 03:45:22

【本報訊】新一屆司、局長人選近七成沿襲梁班子,湯家驊坦言對新班底有點失望,但指「你揀人、人揀你」,「呢個政治環境唔容許更多民主傾向嘅人走入新班子,大家都唔會負上一定程度責任」。


「目標唔係律政司長」


他指林鄭從未邀請他加入問責班子,但確有不少朋友問他為何不做律政司司長,湯家驊指律政司司長絕非目標,透露早在衛奕信任港督時已邀請他入政府,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首個華人律政司,坦言:「律政司係咪我唯一想做嘅嘢?始終從政第一日開始,我目標都唔係做律政司,都係爭取民主做政改。」反而新政府找不到一個較接近民主派的人擔任律政司司長,是促使他加入行會原因之一,「我唔入行會,係咪就冇人去影響特區政府關於法治嘅問題?可能我會更艱難、聲音係更加孤單,但係有一把聲音總比冇聲音好。」湯更透露早前到北京出席一個法治研討會,在機場滯留8小時期間碰見「第一先生」林兆波,及後林鄭傳短訊給他談及此事後邀約見面,才邀他加入行會。■記者陳雪玲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3/20076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58

【辦公室政治學】所謂奮鬥精神,只是源於恐嚇的「港式奴性」而已

1 : GS(14)@2018-01-08 01:29:31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近年「奴性」兩個字經常出現,大家都在嘲笑香港人的奴性重,而當然被笑的一群又感到不滿,終於又掀起了罵戰。


究竟「奴性」大概是如何定義呢?網上有無數個解說,但很多其實都不完全切合香港人的,因為當「奴性」是來自資本主義,而剛好香港97之前的成功,正正就是來自與內地完全相反的「資本主義」時,論調就會變得很矛盾。下一代笑上一代為權貴打工是奴性時,上一代又會反過來說下一代甚麼都追求平等其實才是共產。對於香港,我認為真正奴性的源頭,是對「勞力」的過度歌頌。我們小時候就聽螞蟻與蟋蟀的故事,唱勤勞的小蜜蜂,之後又要背「李白小時很懶惰,天天不願去上課」的鐵柱磨成針,到長大了,所有電影電視劇的人物傳記奮鬥故事,都是講堅定不移,誓不低頭,總有出頭天。終於有一班人長大後,就會有一份「做得不夠多就會不安樂」的感覺。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式努力的特色,是香港人的不安樂,不是來自主動的責任感,而是來自被動的恐懼感。那些昆蟲故事,不勤力的下場是死;李白如果不勤力的下場,是變成廢青;所有名人勵志故事不勤力的下場,就是失敗。那一代人的勤力,其實不是由心而發的努力奮鬥,而是怕被降成社會最底層的恐懼,所以他們的「勞力」是希望可以被上司看到的(所以當不會被看到的時候,他們就會還原基本步地走精面,貪小便宜),而聰明的老闆早就看穿這一點,於是會不斷地製造一些假象讓員工覺得「老闆會看到我的辛勞」。那些勤工獎、最佳員工獎,甚至對員工說:「你做咗嘢公司會知嘅!」之類的廢話,都是同樣地欺騙員工「努力」工作,甚至付出比薪酬更多的「勞力」的招式。而員工呢?在沒有能力改變命運,又或者源於懶於改變而自欺欺人之下,終於都選擇了相信,於是他們就會有一份「我不要成為在老闆面前做得最少的一個」,所以放工不敢做最早走的一個,有OT他們不敢不開,明知工作做不完,他們不會去人事部投訴,而會選擇拿回家犧牲家庭時光繼續做,然後罵自己的子女騷擾自己工作。記着,我們的文化一直以來,都沒有歌頌過最好,只歌頌最多(童話故事書裏,有讚過採花蜜最叻的那隻蜜蜂嗎?沒有,一直只有讚揚牠們採了很多花蜜而已),於是盲目的勞力,崇尚聽話與付出,就變成了香港那一代人的價值。這,就是港式奴性的根源。有機會打破嗎?奴性早就入了血,冇得救。更恐怖的是,他們這班港式奴性的追捧者,還在希望下一代可以走着他們相同的舊路。所以年輕人,長輩的話,諗清楚,先好聽。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8/202568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71

同股不同權源於服務特權

1 : GS(14)@2018-03-19 05:00:01

港交所4年後捲土重來,力推「同股不同權」,以吸引創科公司作為賣點爭取業界支持,並以這類型的公司創辦人的專業技術、市場知識和遠見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作為他們能成為「特權階級」的理據。

美車廠Dodge Brothers開先例

事實上,港交所最喜歡引用的美國不同投票權架構,並非特意為創科公司而設,更不是出於尊重創辦人的貢獻。首次使用不同股權架構的美國公司是一家在創辦人離世後生意走下坡的車廠Dodge Brothers,在創辦人離世後,創辦人遺孀在1925年將Dodge Brothers以1.46億美元出售予華爾街投行Dillon, Read& Co.(後來成為UBS一部份),是當時史上最大宗的現金交易。Dillon, Read& Co.馬上將Dodge Brothers上市,發行首批無投票權股份,轉手便淨賺1,400萬美元。打從一開始,不同股權架構就是單純為了鞏固特權而設,與特權人士對公司的貢獻無關。往後3年Dillon, Read& Co.多次重施故技,直至僅持有1.7%股份但保留對車廠的絕對控制權,終招致股東不滿及惹來監管機構注意,一度禁止上市公司再設不同股權架構。直至八十年代紐交所才重開此門,但至今不同股權架構仍備受批評。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9/203365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