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務部:可以預見二手車市場將越來越活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7/1077079.html

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16日表示,近期,環保部和商務部兩部門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幹意見》,明確了除國家要求淘汰的車輛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外地區都應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隨著這些政策逐步落實到位,可以預見,二手車市場將越來越活躍。”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94億輛,二手車市場消費潛力巨大。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活躍二手車市場。此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幹意見》,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活躍二手車市場的根本前提就是二手車能夠自由流通。”孫繼文說,取消二手車限遷,就是要讓二手車真正按照市場規律自由流通,才能把二手車市場蓄積的強大勢能轉化為二手車流通的巨大動能,充分釋放二手車市場的潛力,進而拉動新車銷售,並帶動維修、保險等相關服務業發展。

來自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辦理了汽車轉移登記業務1602萬筆,同比增長達19%。

“由於對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理解不一致,出現了執行標準不統一、不到位的問題。”孫繼文說,《若幹意見》則對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做出進一步明確。“通俗地講,就是除黃標車外,當地允許上路的車,就必須允許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09

專家談天津兩幼童墜樓事件家長應預見危險,並盡到註意義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232

天津南開區大悅城。(視覺中國/圖)

“作為一名成年男性,孩子的父親應當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並對這種危險盡到註意義務。”

2017年2月27日晚21時許,天津市南開區大悅城商城內,一對兄妹從4樓的共享空間處墜落至地下一層,當場身亡。

據媒體公開報道,有目擊者稱,大人抱著兩個孩子在護欄上,一個孩子沒站穩掉下去了,大人想要抓住孩子時另一個孩子也掉下去了。現場民警也表示,事發時兩名幼童均由家長抱著,家長失手導致慘劇發生。

有媒體現場測量了商場4樓事發處的玻璃防護圍欄,高度約1.3米。

類似慘劇,並非第一次上演。

2012年12月31日,北京一名1歲2個月的女童從14層樓道的窗臺上墜落,掉在3層平臺上,因顱腦損傷死亡。女童父親楊某稱,事發時窗戶是開著的,女兒面朝窗外。“我左手扶孩子,右手拿著超市打開的孩子沒喝完的酸奶,之後我想吐口痰,就把頭扭向右邊,再回頭就發現孩子沒了。”楊某表示,以前也把孩子往窗臺上放過幾次,也沒出事。他承認這個舉動很危險,但他認為自己站在孩子身後又用手扶著,完全可以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2014年6月,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楊某有期徒刑6年。法院認為,楊某未盡到監護責任,將年幼的女兒放置於明顯的危險環境之中,造成年僅1歲多的女兒從幾十米高空墜落致死,後果嚴重。由於犯罪情節並非較輕,不符合減輕或緩刑條件,且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特殊關系亦不能作為減輕楊某罪責的法定理由。

楊某不服提起上訴。2015年7月,北京三中院維持原判。

“回到商場的案子。父親對孩子是有法定的監護責任的,這不僅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確保子女的人身安全,這是最基本的內容。”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從目前警方、媒體披露的情況看,此次事件已不是簡單的監護問題。作為一名成年男性,孩子的父親應當預見到可能發生的危險,並對這種危險盡到註意義務。

姚建龍認為,在類似案件中追究家長的法律責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角度。第一個是民事角度,依據《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可以適時剝奪家長的監護權、另行指定監護人。但本次事件中,兩名孩子均已死亡,此責任很難追究。第二層是行政責任,在《治安管理處罰法》中也有關於監護的規定。在一些後果較輕的案件中,可以適用治安拘留等行政處罰。

“而這個案子造成兩個孩子死亡的嚴重後果,我個人認為可以從刑事的角度去評價。可能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至少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姚建龍說,至於這名父親如何傷心、家人要如何應對等,那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法律評價只看行為,不看道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52

“技術預見”下一創新爆點:信息時代後將是“生物時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2/1153610.html

每經記者 楊棄非

三年投入超千億,直指基礎科學和顛覆性創新領域布局——阿里巴巴於昨日(10月11日)成立的“達摩院”,再次將技術創新推向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風口浪尖。其原因正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所言,“未來一定是技術帶來利潤,未來市場規模的取得,是靠創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但如何能先人一步,搶得創新的先機?今日(10月12日),第十二屆全國技術預見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行,正是為科技創新探索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下一輪創新的引爆點將在何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在會上指出,在“信息時代”引領發展後,取而代之的將是以生物醫療帶動創新的“生物時代”。而成都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劉攀則向記者透露,在技術預見起步較早的成都,接下來預測的重點將放在新經濟領域。

生物醫藥產業正站上發展風口

“召開技術預見學術研討會,主要是為了探討未來科技發展的熱點與前沿,為國家與地方層面的科技發展提供戰略發現的建議,並交流相關研究方法。”作為主辦方之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副所長李萬如是介紹。

在研討會現場,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技術預見專家齊聚一堂,各抒己見。包括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無人駕駛這些正不斷進入日常生活的新技術自然成為會議討論的焦點,而更顯超前的預測也得以湧現——作為科技部直屬的戰略問題研究機構,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在發言中指出,根據現有的預測,在現階段“信息時代”過後,將迎來“生物時代”的到來。

依他所言,生物醫藥產業是否將引爆下一輪科技創新?盡管能否引領時代發展還尚需驗證,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勢頭已顯示出其背後科技創新的巨大可能。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際知名咨詢公司湯森路透就曾發布報告指出,生命科學產業正取代科技產業帶動全球創新。而王宏廣給出的數據更加直觀:在全球發布的自然科學論文中,有50%有關生命科學和醫學。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已達到60%。同時,“專利達到40%,政府研發經費則達到50%”。

放眼中國,已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也成為各大城市搶先布局的重點。一個例子是,率先布局的上海張江藥谷,現已吸引多家國際知名藥企設立研發中心。而在研討會所在地成都,也有包括成都醫學城、天府國際生物城等多個生物醫藥園區先後落戶。

值得註意的是,科技創新正是多個生物醫藥園區布局的重點。以張江藥谷為例,在自貿區與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以及多項改革措施落地下,張江創新藥頻出。根據此前統計,國家食藥監總局每批準3個一類新藥,就有一個來自張江。而這也是張江藥谷受到來自全球的企業和人才青睞的重要原因。

成都將制定新經濟發展技術路線圖

在研討會上,也有人提出疑惑:盡管業內對技術預見確實關註有加,但這是否只是一種學術界的“自high”?如何能夠讓預測的結果真正指導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具有引領性的科技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誌堅就在發言中指出,要讓技術預見增加“經濟思維”,使其“為新舊動能轉換服務,為未來5到10年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服務”。如果僅僅有科學技術國際前沿為坐標,而不加入國情因素,那就只能是“瞎預測”,沒有實際收效。

針對這一情況,成都已率先邁步,使技術預測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據劉攀介紹,成都此前正是運用“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形式進行技術預見。“這是一張產業的全景圖,通過科學的預測,可以看到產業從頭到腳長什麽樣,了解發展哪些技術來促進產業發展,同時還將涵蓋‘招商鏈’,對招引哪些企業給予指導,因此,這實際上是一個‘尋寶圖’。”他說道。

而這種以產業的思路進行技術預見的方法也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劉攀舉例說到,“在我們做的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技術路線圖時,當時我們分析得出,成都產業的發展重點將是軟件,特別是遊戲領域。現在,遊戲產業已成為成都比較有代表性的產業之一。”

據他介紹,下一步,成都將著重在新經濟的技術預見上發力,為其在該領域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將根據成都選定的未來產業制作相應的技術路線圖,並希望通過技術路線圖的預見,挖掘新產業、新技術領域可以突顯的企業,為成都尋找未來能夠引領成都發展的獨角獸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