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派股息的藝術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76


早幾天和友人討論派股息的問題。的確,派股息是一個很複雜的課題,當中不但牽涉到股市供求模式,企業管理層的決策方向,企業的資金水平等等。

在不同的情況下,就算是同樣的派股息水平,套用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公司背景、不同的投資策略也可以有不同的結論。

在討論不同派股息水平的利與弊之前,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

企業的老闆不是傻子,言則,他們為什麼要派股息和你們分享利潤呢??

歸根究底,還不是供求效益。不能否認,不管多少人也總是有貪念的。要投資者買入和持有你們的股票,就當然要給他們好處。除了股價升值的憧憬,派股息 就是最直接的方法,這也是最初派股息的動機。所以不難發現,大部分股價較穩定的大藍籌,大部分都會派高股息的。

好了,知道了股息的動機,那麼再考慮有機會影響派股息多寡的因素:
  1. 企業本年度/季度盈利
  2. 企業手持現金量
  3. 企業管理層的派息習慣
  4. 企業大股東的結構
  5. 宏觀經濟環境

1及2相信大家也明白,不用多說。

3) 則是說企業管理層在歷年以來的派息習慣,有些企業的管理層 (HSBC) 傾向與股東分享利潤,因此通常也會多派股息。

但亦有一些企業的管理層 (如股神巴菲特) 會傾向運用公司的盈利再投資,擴大公司未來的盈利規模,以公司增長(股價上升) 去銷低股息/無股息政策 。

最後一個可能性當然就是 "老千",一般"老千"怎甘心和你分享利潤,除非其背後有更大的陰謀/"陽謀"。 (不知不覺又想起 8號仔 既世紀股息。)

4) 如果公司大股東比較分散,而本身的規模就比較大,又有一定的投資銀行股東(HSBC)。那麼他們派的股息還是會比較高。畢竟,人家投資銀行也要賺錢呀!!

5) 在宏觀經濟環境差下 (如2008 / 2009),很多企業傾向多留現金以作不時之需,股息亦會比平常少。

 

這就到了本文的核心,怎樣去判斷期內的派股息的數量對你的投資是利還是弊呢? 又或者再進一步,公司派股息的多寡是否適合閣下的投資方針呢?  (對呀,派高息也不一定是好的!!!)

暫時想到的,有下面幾個考慮點。(有其他建議歡迎提出)
  1. 派息後企業手持現金量是否足夠應付未來增長需要
  2. 派息後會否為企業的現金流帶來風險
  3. 企業目前的發展空間
  4. 適量派息可以反映公司的現金流及盈利狀況,減少存在水份的憂慮
  5. 投資組合的策略

1) 及 2) 比較明顯。如果派息後會抽掉公司現金,令到公司的現金水平下降到低下的水平,那麼這個一定是弊端。 (哎呀,說到這裡,還是想起8仔的報仇式派股息。)

3.) 企業的增長及發展往往需要龐大資金去支持。例如增設廠房、增添機器、加強研發、收購、市場推廣等等。對於大型企業來說,這些資金開支可能是綽綽有餘。但對 於小型企業來說就不是同一個故事了。

要把企業持續地保持高增長,當然需要市場的需求配合,但它亦必須長期保持足夠的資金,才可以適時地按市場的需求發展去擴張,把生意做大。只要做出成 績,股價上升自然指日可待。

所以如果公司投資在業務的資金能帶來長線增長,那派息少點也沒關係。特別是當企業處於爆炸性增長的時候,企業把賺回來的現金再投資的得益長遠絕對比 派股息多。

但相反,當企業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再巨大,增長亦開始放緩時,或企業手上拿著大量現金苦無出路時, "還富於民",派更高的股息會是更合適的作法。

4.) 習慣做數的公司不可能長時間派息,因為本身現金流和盈利水份多,拿不出真錢。做老千,騙子的也通常不會派高股息。如果公司能夠在不無故增債下,長時間而穩 定地派適量股息,公司的現金及盈利水平必定有所保証。現金流及盈利存在水份的機會亦較少。

5.) 如果投資策略是以穩健的長線投資為主,那麼高股息的股票是閣下的不二之算。高股息故然可以幫投資者減低損失風險及提早鎖定盈利,其複息效應才是奧妙所在。 正所謂 "利疊利",股息之下再生股息,無窮無盡。如果再算上股價長線的上漲趨勢,在"財息"兼收下,最終的利潤可能更為驚人。

當然若能冒點風險,投資於高增長股的話,那派太高的股息反而會令我卻步。

 

總括而言,香港的股票市場在派股息方面來看,絕對是個天堂。因為它不會對股息徵收稅款。扣除了手續費股息就直接下袋。

所以派股息總是件好事。但派息多寡是利還是弊,還是得按公司的業務發展來判斷,因時制宜,沒有絕對的金科玉律。

畢竟,買股票就是個業務分析的遊戲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1

從低價傳產股挑選高配息公司 葉君璋長抱興農 退休領百萬股息

2010-7-19 今周





從聽消息買股,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兄弟象老將葉君璋,將棒球場上捕手特質徹底發揮,在股市中成長茁壯。他說,自己不會講什麼投資大道理,但有邏 輯、理性的思考,從低價傳產股中挑選高配息公司、長期持有,就能在股市中穩健獲利。

撰文‧葉揚甲、歐陽善玲

一位好的捕手,要能掌握投手狀況,並熟記對方打擊者習性,頭腦冷靜、觀察敏銳、有耐性,是必須具備的特質,向來有「場上教練」之稱。兄弟象老將葉君璋,人 稱「無敵鐵金剛」,將這種特質發揮在股票投資,十多年下來,意外成了棒球界的「巴菲特」。

葉君璋踏入股市,是受姑姑的影響。﹁進入職棒後,自己開始學著投資。因為手氣不錯,嘗到一些甜頭後,就拿錢請姑姑代操,還聽她的話去融資。後來發現,姑姑 坐在VIP室聽內線消息的買股方式,並不適合我。我比較喜歡理性、有邏輯的選股。」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四原則投資股票,葉君璋只有四項原則。一、只買低價 股,「超過五十元的股票不碰」;二、只買傳產股,因為「高科技產品看不懂」,且深信「愈簡單的東西,愈難被取代」;三、高配息公司,每年可領現金當作保護 傘;四、不相信未來獲利,只專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攤開他的投資組合,持有時間最長的一檔股票,是以農藥、肥料產銷為主的興農,也就是葉君璋的前東家。他認為,相較其他個股,投資興農最大優勢,在自己對公 司經營團隊及產品內容較了解。有時,還會直接和老闆討論經營方面的問題,甚至看到公司股價被低估,就建議老闆買回庫藏股。

「有人說,傳產股因為不夠時髦,股價才這麼低。但,相較於高科技產品,我在工廠看到一包包農藥裝起來、賣出去,感覺比較實在。」他說,現在很夯的科技業, 未來幾年可能就過時、甚至被淘汰。

身為興農牛前球員,葉君璋對公司熟悉度高,股票一抱就超過十年。「開始認真研究股票時,我曾向一位會計朋友請益。他教我三件事,就是投資股票要看公司淨 值、盈餘及現金股利;還有,要想像它是一筆生意,自己就是老闆。」他回想,多年前看到興農股價跌到三、四元,只剩下淨值的三分之一,覺得價格已明顯被低 估,就開始大量買進、建立部位。再透過長期觀察,發現興農股價波動區間在三到八元,以進貨成本角度,葉君璋波段操作、進行低買高賣,這樣就能用較便宜的成 本,累積更大部位。

把自己當老闆,低成本買進股票部位「我把自己當作老闆,思考如果要進貨,一定希望成本愈低愈好。如果我要長期投資,也會希望盡可能壓低股票成本,就這麼簡 單。」葉君璋計算,興農每年穩定配發現金,一張股票能配到八百元。如果能在股價低檔時大量買進,持股一千張,一年的現金股息就能領到八十萬元。

只買自己熟悉的公司,是長線投資基本原則;但股價要「夠便宜」才買進,就需要無比的耐心。葉君璋為了在股價低檔進貨,可以長時間忍受價格波動,不為所動。

他認為,平常逛街知道要貨比三家,周年慶拍賣就會造成熱烈搶購;買股票更要有耐心、等到市場「跳樓拍賣」時進場,才有價值。

最好的例子,是二○○四年葉君璋看上了專業縫紉機大廠高林股,為了等到股價「夠便宜」才進場,就花了兩年的時間。「高林股基本面不錯、獲利穩定,每年都配 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股價在相對高檔,投資風險高。」他耐住性子,鎖定這檔股票,就等股價跌到「超值」價位,好大咬一口。

等了兩年,高林股股價果然從五十六元,一路下跌至十五元。「當時股價接連破底,我認為後面可能還會有低點。一直到價不跌、量縮情況出現,才判斷底部可能已 到。」葉君璋逆勢操作,在市場最悲觀絕望時大舉進場。最後證明,耐心等候買點,不但每年享有穩定配息,還能賺到倍數價差。

後來,他開始研究氣動打釘機代工大廠鑽全。「如果我會賣股,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看到更好的標的。」葉君璋發現,過去鑽全獲利算穩定,配息率約四.五%,比 高林股二.七%還要好;像這樣股本只有一、二十億元,且會買回庫藏股的公司,最能吸引他的目光。

多年來,葉君璋照著自己的投資邏輯,穩穩獲利。不過,這套模式並非憑空得來,剛開始進入股市時,他也曾犯了「全天下投資人都會犯的錯」,聽內線消息買賣股 票。「以前不懂投資,買股票都是聽人家說什麼好就買,自己沒研究、也不懂,就跟著進場。」葉君璋以過來人經驗下了一個結論,就是聽消息買股票注定會失敗。 「過去因為聽到消息,而買了台鳳、味全兩檔股票。前者現在已經下市,後者也讓我虧損不少。」嘗過失敗滋味後,他重新調整腳步,從基本功出發。後來發現,投 資決策必須經過理性思考,才慢慢摸索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因為練球時間很長,比賽地點也不固定,沒辦法每天看盤。所以投資股票,一定要找能讓自己安心的公司,獲利穩定又配息,對我來說就是很好的選擇。」葉君璋 說,股票套牢、不願認賠殺出的人會說服自己,以為這樣就叫做「長期投資」,其實是自我欺騙。

他認為,這種不願實現長期虧損的鴕鳥心態,不但扭曲長期投資的意義,也是很不好的習慣。「我面對虧損時,會先反問自己,如果現在沒有這檔股票,跌到這種價 位會不會買?」葉君璋說,要是不會,那就沒什麼好留戀,趕快認賠出場。永遠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不拖泥帶水,是他在股市中「轉大人」的關鍵。

除了找到符合自己個性及生活作息的長線投資法,選股部分,他也有一套低價策略:不碰五十元以上的股票。「一檔股票要從五百元漲到一千元很困難,但要從三元 漲到十元就比較簡單。」葉君璋說,同樣的報酬率,當然要選容易達成、且投入成本低的標的。但,絕不會買低價的科技股。

「輕科技、重傳產」是他選股基本方針。道理很簡單,葉君璋是保守型投資人,沒有把握的事,他不會甘冒風險。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變化快速,沒抓到市場潮流很 快就變成夕陽產業,不像傳統產業與景氣循環有關,股價低迷時可乘機累積部位,等到景氣回春、自然帶動價格回升。

「什麼生技股、面板股有多好,看不懂我就不會投資。」他也不相信預估獲利,「股價是反映未來,但未來會怎樣又不知道。」葉君璋說,高科技產業表面看起來新 鮮,但實際上在做什麼,一般投資人根本無從了解。反觀股價遭市場低估的傳產類股,就值得進場撈寶。

選好標的長線布局,讓退休無虞「長期投資的好處,是等到以後退休,每年領取百萬現金股息,以支應日常生活所需」。葉君璋說,股市沒有專家,像地震一樣,無 法預知未來。但,很多人迷信未來獲利,對無法掌握的事預設立場。說穿了,連公司老闆買股票都會賠錢,投資人還是要回歸看得到的、已經發生的事,選好標的、 長線布局才最實在。

葉君璋有感而發表示,周遭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選股邏輯,而這些方法都足以獲利。但,獲利的關鍵不僅要有策略,還得在股市行情波動劇烈下,堅持買進的初 衷。可惜的是,十個人中有八個人無法忍受帳面上的虧損,而將股票出脫。他堅信,投資時間拉長來看,股價下挫常常只是短期的過度反應;若要長線致富,得先練 就信心堅定、不人云亦云的功夫才行。

葉君璋

現職:兄弟象棒球隊球員

股市資歷:15年以上

投資狀況:

1. 持有興農股票超過十年,每年股息近百萬元2. 鑽全,股價超跌時進場

長線投資心法:

1. 只買低價傳產股,價不跌、量縮是買進訊號2. 重視公司股利政策,高股息是投資保護傘3. 不聽預估獲利,不買看不懂的產業4. 用做生意心態買股,盡可能壓低投資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2

專注企業獲利、現金股息兩道保險鎖 丁萬鳴押寶大聯大八年賺四倍

2010-7-19 今周





中鋼、大聯大是丁萬鳴十多年經驗累積,得到的長線致富法寶;前者投資十七年,後者投資約八年,長期下來獲利二至四倍。他堅信,企業獲利及現金股息,是股票 投資的兩道保險鎖;長期持有,是最穩當的作法。

撰文‧歐陽善玲

第一次買股,很多人是聽消息決定。但兩年前從報社退休、跑財經新聞近二十年的丁萬鳴直言:「想靠內線消息發財,再精明的記者也會受傷。」丁萬鳴不相信市場 消息,倒不是曾為此吃過虧。生性保守的他,對投資相當謹慎,除非自己很熟悉,否則不會輕易嘗試「馬路消息」。

「財經記者聽公司老闆的話去投資,很少有賺錢的。」他認為,如果老闆靠內線就能把股價炒上去,那誰還會在乎EPS(每股稅後純益)?

有一次,丁萬鳴在跑新聞時,聽到當時主跑財經部會的長官報了一支「明牌」。「那是一家特用化學品公司,實際上做什麼產品,我不是很清楚。但聽長官推薦,心 想應該可靠,於是買了兩張。沒多久股票套牢,我就再也沒去注意了。」他說,這是唯一一次聽消息買股的經驗。從此,他便深信「EPS才是王道」。

買進中鋼,嘗到安穩賺錢的滋味別人投資,是看公司未來獲利;他像股神巴菲特一樣,只看過去數字。因為對他來說,往年獲利水準、配息條件等數字,比公司宣稱 未來要賺多少錢,更有參考價值。「例如科技業,只要新的電子題材出來,就會吸引市場目光。法人開始預估全年獲利,但這些數字會不會實現,根本沒人知道。」 真正體認到「長期投資」才最保險,是丁萬鳴在跑新聞時悟出的心得。中鋼是國營企業模範生,十七、八年前釋股,當時很多人是抱著穩健、儲蓄心態,參與中鋼釋 股。他則是因為主跑中鋼,為了湊熱鬧,才來參一腳。

沒想到,中鋼股價不但穩,每年現金殖利率還有七%到八%,比放在銀行好太多。幾年下來,嘗到安穩賺錢的滋味後,丁萬鳴就決心建立長期持股,只要中鋼股價在 二十二、二十三元附近,他就五張、十張地買進。

二○○○年之後,原物料行情飆漲,加上中國大陸快速崛起,龐大的基礎建設需求,使鋼鐵業進入景氣高峰,中鋼股價最高來到五十四元。丁萬鳴長期投資,持有中 鋼十七、八年,平均成本還不到二十元。不考慮資本利得部分,光是現金股息累計下來,他就領了一百五十多萬元,整體獲利翻了快三倍。

他憑著「現金股息是硬道理」這句話,再投入IC通路商大聯大,同樣賺到一筆可觀的財富。「這家公司不缺現金,股息配得很有誠意。去年每股賺超過三元,獲利 九○%全配給股東,符合我的高配息選股原則;另外,去年初大聯大股價只有十七元,本益比還不到六倍,股價這麼低,也符合我的價值投資原則。」丁萬鳴在大聯 大股價十七元時大量買進,一路抱到六十多元,獲利近四倍。原本打算長期持有,但因短期漲幅已高,衡量股價未來要再成長的空間不大,才陸續調節出場,實現獲 利。他強調,雖然大聯大是好公司,但一定要耐心等到價格跌到二十元附近,才可能再出手撿便宜。

口袋黑名單內的股票絕對不碰中鋼、大聯大,是丁萬鳴十多年投資經驗累積,得到的長線致富法寶;前者投資了十七年,後者投資約八年。他堅信,企業獲利及現金 股息,是股票投資的兩道保險鎖;而長期持有,則是最穩當的作法。相較下,短線波段操作不但心臟要強,也很容易因判斷錯誤而發生虧損。

除了專挑獲利穩定成長,股利配發豐厚的公司長期持有外,丁萬鳴還有口袋黑名單。「絕不碰的股票包括:一、公司老闆行為有爭議,像官司纏身;二、本業經營不 佳,轉投資項目一堆;三、喜歡吹牛,卻看不到獲利;四、愛放消息炒股的公司」。

如果現在要挑選值得投資十年以上的公司,他認為有三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一是中國概念,其次是原物料相關,再來是通路族群。丁萬鳴說,未來十年,大陸經濟成 長仍會是全球第一,以中國市場為主的公司,占據絕佳攻擊位置。

另外,全球爭奪資源情況明顯,新興市場有天然資源作後盾,長期來看,相關標的也具吸引力;最後是通路股。「建立通路,比成功創造品牌容易。而未來,誰掌握 住通路,誰就能獲得最大利潤。」丁萬鳴認為,未來只要把握中概、原物料及通路股,長線投資就能無往不利。

丁萬鳴

現職:《汽車百科》社長

股市資歷:近20年

投資狀況:

1. 中鋼持有17年,股息超過150萬元、總獲利至少2倍2. 大聯大持有8年,股息、價差賺4倍

長線投資心法:

1. 不聽內線,不看預估獲利,只看過去財報數字2. EPS及現金股息是投資的兩道保險鎖3. 判斷趨勢,挑選值得信賴的經營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3

看大股東持股成本與股息政策挑選個股以關大戶致富心法嚴選當前好股

2010-8-9 TWM




透過關大戶的絕對低價投資法,在當前股市中能夠找到不少大股東仍被套牢的金融股,在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後,這些低價標的值得追蹤。

此外,每年穩定配息的高股息傳產股,也是投資人長線投資的好標的。

撰文‧周岐原

「會買股是徒弟,會賣股才是師父。」這句股市名言,充分表達賣股時機的重要性。然而,即使適時退場,獲利程度往往不是由賣出價格決定的,反而在買入時就已決定。也就是說,買進成本才是左右投資股票能否賺錢的關鍵。

投資經驗長達二十多年的關大戶,就利用「股價低於大股東成本」這一記簡單招式縱橫股海,為自己賺得二億元的可觀財富。由此可以看出,跟隨大股東腳步行動,進而發現股價被低估的標的,確實是長線投資者重要的參考指標。

讓大戶為自己抬轎

《財訊》雜誌創辦人邱永漢曾說,「股票獲利,是耐心的報酬。」以台股來說,大幅崩跌的歷史經驗幾乎每十年會重演一次,當風暴來臨時,投資人若能做好基本研 究,確定公司沒有倒閉或下市的危機,那麼盡量壓低買入價格,便可避免在「你丟我撿」的資本市場中,成為大股東高價倒貨的對象。

進一步看,透過觀察籌碼面的價格趨勢,幾乎篤定能帶來獲利,甚至能賺到數倍的價差。因此,學習如何研判一檔股票的「絕對低價」,是投資人該好好練習的功課。

衡量股價的高低程度,資本市場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數據。但四十五歲才開始做股票的關大戶,將這些指標全數捨棄,專心從研究大股東投資成本著手,得到驚人的績效。

關大戶的核心理念是,散戶對公司經營實力、獲利前景的了解,絕對不如公司大股東;但散戶只要在股價劇烈下跌時,用低於大股東的成本買進,那麼就等於搭上必勝列車,讓大戶為自己抬轎。

還有一種情形,是當上市櫃公司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時,私募的成本價格是公開的。只要在公司體質完成調整、獲利能力開始顯現前,用低於私募的價格吃貨,也能達到「絕對低價」買進的效果。

當前,大盤的位置比十年線所在的六千三百點高出甚多,更有許多個股持續大漲,想找到股價低於大股東成本的標的,已頗不容易。

但換個角度,從歷來公司透過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的價格來看,還有許多金主正被套牢在高點。透過這個方法找到的特定標的,可作為投資人選股的比照參考。

低於私募價格的好標的

若從低於私募價格的條件來篩選個股,可發現金融股是上榜家數最多的產業,族群性相當顯著。

過去曾有許多金融股,引進國外避險基金或壽險投資,然礙於國內金融政策變遷,及○八年猝然爆發的金融海嘯,金融股互相整併、出售的進度並不順利,這些意在獲利的資金,只好繼續停泊。其中,就有許多投資案的大股東,至今仍處於套牢狀態。

從一般散戶角度觀察,這些股價低於大股東成本的個股,顯然存在著超額利潤;如果能擇優買進,以兩岸金融業開放的潛在機會,加上金融股長期股價盤低累積的爆發力,長線持有的利潤,將以倍數計算。

例如國內的老字號行庫彰銀,就是這波金融股大漲的領頭羊之一,即使近來股價由十二.三元爆量漲到十七.四元,足足漲了四成;然而在大股東的眼裡,這筆投資還是嚴重套牢,原因是台新金控在○五年吃下的彰銀二二%股權,是以每股二十六.一元高價買進的。

即使以波段高點計算,目前股價仍只有台新金出手成本的六折。由於大股東套在高點,加上彰銀被金管會列為可率先設置對岸分行的四家金融機構,投資人趁回檔布局彰銀的風險,確實小得多,未來上檔也有龐大的想像空間。

另一方面,台新金自己也算是被低估的標的。○六年入股台新金的日本野村證券及新橋資本,買進的成本是十八元,這和目前的十四元股價還有一段距離,投資人也可觀察。

在金控股中,日盛金與兆豐金值得留意。當初看上日盛金的日本新生銀行,在○六年投資一百億元,因減、增資影響,原始成本為七.二五元,仍比目前約五元的股 價高出近五成。另外與建群投資吃下的增資股則定在四元,只獲利二五%,也還沒達到滿足點。對照日盛金月KD值出現突破、即將逼近五○臨界點的情況,股價表 現大概還沒走完。

至於兆豐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初買下一五%股權的中信金,成本價約在二十二元,如今股價僅十九元,也比大股東成本還低,未來走勢同樣值得追蹤。

除了金控股,銀行股中與兆豐合併不成的台企銀,目前股價仍不到兆豐買進的成本價。此外,私募基金進駐的萬泰銀、大眾銀和安泰銀,都在大力調整體質;今年第一季大眾銀和安泰銀的營運,更是率先回到獲利的行列。以這三家銀行大股東尚未回本的情況來說,爆發力相當可觀。

關大戶心法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不買電子股,只投資產品簡單、股東能夠徹底了解的傳產、金融與中概股。儘管如此,投資人還是能在眾多電子股中,篩選出現價低於大股東成本的例子。擅長操作電子次族群者,也可將找到的標的當作參考。

例如聚光片廠嘉威,當初被友達入股的價格是三十五元,但目前股價才三十元不到;更明顯的例子是受華映資金挹注的矽創,當初私募價格高達七十五元,目前股價才五十四元。

至於引進華碩及仁寶集團資金的類比IC公司迅杰,當初認股成本是在五十元,如今股價約五十五元,比大股東的買價只多一成,未來若跌破五十元,也可算是不錯的買點。

買進成本比大股東低,需要長時間耐心等候才能驗證投資眼光;相對地,為了穩健獲利,關大戶也透過投資高股息的標的,每年穩穩收取現金股息。

例如,關大戶持有熱門的未上市股上海商銀,除了今年配發二.五元股息,還是連年配息的優質標的,如此長期持有下來,也能賺到可觀的股息收益。

不碰電子股 選高股息個股關大戶選擇高股息標的的原則是,產品應有獨特的競爭利基,且股利政策最好以配發高現金為主。在此原則下,長年配發穩定股息的大統益、永記、中碳、台橡、明安、豐泰及中保等,可以考慮投資。

綜觀這些高股息傳產股,可以發現二大共通特色,就是產品具有獨特性,又能保持穩定的獲利能力,因此才能在利基市場中生存,並配給股東優渥的股息收入。

例如具有寡占性的中興保全,在國內市場競爭者不多,因此能占有近六成比率,是最大的保全業者。而中興保全的配息水準不錯,近四年來每年都配發至少三元的現金股息,算是一檔相當穩健的定存概念股。

生產油漆塗料的永記造漆,也是一家長年配發高股息的老牌傳產公司,每年的股息都在二元左右;即使是金融海嘯當年,仍配息一.八元,獲利能力頗為穩定。

近來永記為了進一步擴大產品出海口,已經與台船合資成立台船防蝕科技,目標是切入每年近百億元的塗裝市場。未來投資效益能否為股東帶來更大的股息收益,值得持續追蹤。

關大戶致富心法嚴選

股價接近大股東成本的標的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大股東 大股東每股成本(元) 第一季稅後

EPS(元) 收盤價

(07/30,元)

1441 大 東 陳建州等 6.25/5.90/5.80 -0.04 7.28 2801 彰 銀 台新金 26.12 0.29 16.90 2834 台企銀 兆豐金 12.68 0.09 9.47 2837 萬泰銀 奇異資融 14/私募16 -0.66 7.10

奇異資融、

SAC 13.26

2847 大眾銀 凱雷 17.00 0.13 7.71 2849 安泰銀 隆力集團 21.00 0.42 12.25 2884 玉山金 保誠集團 20.00 0.29 14.85

淡馬錫 21.00

2886 兆豐金 中信金 22.00 0.36 19.15 2887 台新金 新橋資本 18.00 0.36 14.30

野村證券 18.00

3557 嘉 威 友達集團 35.00 0.08 29.60 4703 美克能 寶嘉機構 7.50 0.09 7.37 5432 達 威 所羅門集團 3.80 0.15 3.99 5820 日盛金 新生銀行 22.80 0.12 4.99

新生銀行、

建群投資 7.68

6243 迅 杰 華碩、仁寶集團 50.00 0.74 53.10 8016 矽 創 華映 75.00 1.16 54.60 8941 關 中 頂新集團 11.00 -2.11 11.60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關大戶致富心法嚴選

長年穩定配息的傳產族群

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98年度

股息(元) 第一季

稅後EPS

(元) 前六月

累計營收

(億元) 累計營收

年增率(%) 收盤價

(07/30,元)

1232 大統益 3.00 0.96 72.2 4.6 38.90 1465 偉 全 0.50 0.24 6.6 5.6 14.50 1717 長 興 2.20 0.53 93.3 32.5 31.90 1723 中 碳 5.60 1.79 37.3 85.2 96.30 1726 永 記 2.50 1.22 29.3 13.3 43.60 2103 台 橡 3.20 0.99 73.3 53.1 46.55 2412 中華電 4.06 1.24 917.7 1.6 67.90 3045 台灣大 5.03 1.21 288.0 1.4 63.20 8924 大 田 2.50 0.48 21.8 37.5 41.70 8938 明 安 3.60 1.56 52.0 34.2 57.50 9910 豐 泰 1.80 0.81 58.1 15.9 28.90 9917 中 保 3.00 0.95 28.9 0.0 49.10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1

股息再投入之威力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1592

一般散戶買賣股票只注重股價升跌,對持股收息並沒有多大興趣,但如果投資者實行長線持股,每年再把收到的股息投入股市,回報會相當驚人,不相信嗎? 今天我用港股過去廿年的實例加以說明。

網友pkho2004提醒我,恆指服務公司出了一個恆指股息累計指數,指數基點追溯至1990年1月2日,當時恆生指數是2838點,至2010年 8月,恆指升至20537點,升幅7.23倍,但如果累計各藍籌公司的股息派發進恆生指數,至2010年8月,恆指股息累計指數是44161點,升幅 15.56倍,比恆生指數升幅高115%,證明如果廿年來,投資者把手上持有股票派發的股息再投入,會產生驚人的複利增長效應。就算是短短五年時間,恆指 由2005年8月15000點,升至2010年8月20537點,升幅只有36.9%,但如果看恆指股息累計指數,指數由同期26497點升至44161 點,升幅66.7%,比恆指升幅高出80.8%,這就是股息再投入之威力。如果大家好似我咁,長揸盈富基金,再把每年收到的股息再投入,回報就會與恆指股 息累計指數升幅相近,未來就可以年年月月跑贏大市。

當然,長線持有中人壽或建行這些優質股票,再每年把股息投入,長線一樣可以跑贏大市,不過大部份年份會跑贏,少部份年份會跑輸,正如中人 壽,05-09年都跑贏大市,但今年卻跑輸,這是長線投資必然要受的心理壓力,但以類似中人壽這種優質股票而言,未來的高回報就是最佳補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8

VIP大戶的長線投資布局策略 詹成美高股息族群將是主流

2010-12-20  TWM




台股來到相對高點時,投資達人詹成美選擇將資金布局在金融股。她同時推薦,具有配發高股息、董監持股逾一○%以上、今年獲利不錯的公司,都是值得注意的標的。

撰文‧周岐原

來 到詹成美位在新北市新店山區的家,沿途是蜿蜒的山路。與券商豪華的VIP室相比,這間設在自家的「VIP室」,顯得簡單許多;六、七坪的書房,書桌上擺放 三台電腦,這就是她每天看盤、進出股票的基地。書房雖然不大,但電腦看累了,屋外就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景,正可紓解激烈的股市交戰。

每天看盤 股票漲跌有感覺擅長長線投資的她,不見得每天都會殺進殺出的買賣股票。「感覺很重要。」詹成美說,她已養成每天早上八點半進操盤室的生活模式,等待八點四十五分期貨開盤,一天的股市進出生活,就此展開。

「我 都會待到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台股期貨收盤後才離開書房。」等到台股現貨、期貨收市,解除戰備狀態,才開始吃午餐,「一定要養成看盤習慣,股票會漲會跌的那 種感覺就會出來。」曾經在證券業服務過二十七年的詹成美,在選擇標的時,都是先觀察個股的基本面,並檢視歷年來的股利政策,若有相近的多檔個股,則選配息 較高者,藉由股息提高收益。此外,還會同步檢視技術線形,由月線的MACD值偏多或偏空來決定買進時機。一旦跌破買進價,且大盤月KD下彎時,她就會先出 清一半持股。

在年底買進的標的,詹成美通常會等到隔年除權息後再賣出,有了除權息行情拉抬,勝率至少在八成以上。

看好後勢的詹成美,目前對大盤抱持樂觀態度。「盤勢也許要回檔,但方向沒有變,會持續緩漲。」詹成美指出,除了對金融股長多看法不變,部分獲利佳、籌碼穩定的電子股,今年來股價頗受壓抑,也是她認為較優質的換股操作選擇。

讓詹成美最注意的第一個多頭訊號,就是公司實施庫藏股。從率先宣布買回自家股票的高價股立錡、宏達電開始,實施庫藏股的消息接二連三;連漲幅較大的長榮航,也由集團的長榮國際吃下五萬多張股票,為股價畫下底線的意味濃厚。

第二個多頭訊號則是權值股整齊的上漲趨勢。詹成美分析,大波段行情正式啟動前,權值股都會扮演率先起漲的角色;這次台股站穩八千點,不少權值股就很有當年指數準備衝鋒的味道。

「台積電近一個月竟上漲一○%,連台化、中華電、廣達也有類似漲幅。」詹成美表示,這種由大型股領軍的行情,除了代表景氣進一步復甦,更是行情將發動的前奏。

高配息股成為市場焦點

另外,獲利佳、董監持股達一○%以上的個股,因為籌碼相對穩定,代表董監事利益與小股東一致,投資人抱起來才安心。

現階段,詹成美持有最多的還是金融股,例如彰銀、合庫、第一金,及台產、新產、第一保,就是她資金聚焦的標的。詹成美解釋,不少公股銀行的技術線形,都已在底部整理了二十年;一旦獲准讓中國金融機構參股的實際利多出現,爆發力勢必更大。

以詹成美最看好的彰銀和第一金來說,除了董監事持股都超過二成,歷史最高價也都曾達到一一○○元。儘管她買進的彰銀迄今,股價已上漲逾五成,但對股價有更大的想像空間,詹成美仍堅持不賣。

她也說,若擔心漲幅過高,股價淨值比僅一.二倍、董監持股達三八%的合庫,也是血統純正的公股銀行,後勢值得追蹤。

此外,今年因出售土地獲利亮眼的產險股,也是詹成美的看好對象。她指出,未來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實施後,產險公司原來的特別準備金不必再提列,這就能拉抬EPS(每股稅後純益)。

同樣屬於高董監持股的產險股,歷年來均配發現金股息,能讓小股東分得實質回報。以台產、新產今年售地挹注高額獲利來說,明年的股息收益值得期待。

由於物價上漲,類似產險的高股息標的成為市場焦點。詹成美就認為,部分前三季獲利出色,且長期採高配息比率的傳產股,明年將較受關注。

她舉航運業中的中航為例,今年前三季EPS已達六.四七元,預估明年至少可領三元股息,殖利率約有四.四%。還有中鋼的周KD、月KD,正準備「黃金交叉」,配合鋼價正築底反彈,因此每年都穩健配股、配息的中鋼,不失為保守投資的好選擇。

電子股方面,詹成美認為這次由廣達帶動的筆電族群反彈,氣勢令人眼睛一亮。

此外,獲利轉佳且盤整許久的電子股也有不少選擇。像數位相機大廠佳能、工業電腦廠飛捷、手機按鍵廠閎暉,以及生產連接線、獲利能力佳的禾昌;這些公司今年前三季EPS都已超過三元,董監持股也都在一○%以上,以這些個股具有的獨特競爭力,明年可望持續有不錯的表現。

詹成美 Profile

出生:1948年

現職:退休族

(27年投資資歷)

單月交易量:數千萬 元

VIP大戶詹成美五檔推薦股

公司

名稱 公司

代號 前11月

累計營收

(億元) 累計營收

年增率

(%) 前三季EPS(元) 12/14

收盤價(元) 看好理由

中鋼 2002 2195.4 48.9 2.50 32.00 周KD、月KD將黃金交叉,配合鋼價即將反彈,可望股價、股息兩頭賺。

中航 2612 14.4 11.9 6.47 67.00 前三季獲利不錯,明年有高股息收益可期。

新產 2850 194.3 11.2 4.73 26.30 IFRS實施後不再提撥特別準備,EPS將提高。

合庫 5854 294.5 -1.0 0.97 22.75 低股價淨值比,是公股金控中少數仍便宜的個股。

彰銀 2801 226.9 14.9 0.71 23.10 股價打底接近完成,長線反彈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9

光買台塑四寶 年賺百萬股息

2010-12-20  TCM




靠三檔股票就能養活一家人三十年,還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短期投資的獲利來源,這是怎麼樣的一門投資學問。

今 年,上市公司聯發紡織靠著投資台塑四寶中的台塑、台化兩檔股票就賺兩億元的業外收益,幾乎與本業的獲利相當。聯發紡織總經理王豐岳攤開了今年整體紡織業前 三季的毛利說:「今年算是紡織業景氣很好的一年,但賺錢的紡織公司,毛利率最好的也頂多就是一成多,但投資台塑四寶就是淨賺一成,公司的現金放在這裡最安 全、報酬率也最高。」

王豐岳說,會選擇台塑四寶做為投資目標,是他跟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多年摸索出來的心得,也體悟到他岳父如何靠著投資三檔股票,三十年如一日,並且養活一家人的投資學。

第一堂課:用耐心找好股 岳父花兩年跑股東會,才壓寶台塑 王豐岳的岳父是出生在山東省的韓國華僑,在民國六十年來到台灣,沒有背景也沒有特殊際遇,而且到台灣時又已經是年過四十的中年人,想求職或是在台灣重做生意,相對都比較困難。

手上有的,就是當時結束韓國生意留下的資產,於是他把這個資產分為兩部分,四○%做為定存,其餘六○%做股票投資。這樣配比的意義很簡單,當股票有損失的時候,也還有定存,可以勉強靠利息過生活,避免所有的資產都賠了下去,最終讓生活出了問題。

靠三檔股票就能讓一生財富源源不絕湧進來,其實很難,第一堂課就是要有耐心找好股票。王豐岳說,當時,他岳父六○%的資金就買進台塑三寶的台塑、南亞以及之後上市的台化。

為何剛剛好挑中這三檔?其實買台塑三寶,並不是憑空想像而來的,岳父告訴王豐岳,長年在韓國生活的他,剛剛到台灣的時候,誰也不認識,更不知道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是誰,而且,當年台灣還有很多企業的規模,並不輸給台塑集團。

買 錯股票的下場,不僅是沒有辦法護一生,甚至連生活都有問題,於是,他岳父很有耐心的從民國六十年到六十二年,足足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參加了所有台灣上市公 司的股東會,一個個看完了所有台灣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發現王永慶是所有上市公司負責人中,最勤儉也最樸實的一個,才決定投資王永慶。

認真找好公司,這是在投資上做對的第一步。用兩年時間找出值得投資的好公司,證明一件事情,買好股票值得等,並不急著隨便出手。

第 二堂課:鎖定報酬率 以一二%推算合理股價,高出低補 只是股票選好了,不是一輩子都不動的,第二堂課是鎖定報酬率,還要看這三檔股票有沒有辦法維持長時間的成長與獲利。特別是一般人很難判斷股票買進與賣出的 時機點,但王豐岳從他岳父身上學到了用報酬率鎖定進出的參考點。

簡單的說,在六輕投資興建之前,台塑、南亞與台化這台塑三寶,就是維持股息均衡政策,每年配發的股票股利與股息各半,而且每年每股盈餘(EPS)也非常穩定,王豐岳說,約在兩到三元這個區間上下。

於是,從每年拿到的股息加股票股利換算現價加總之後的總額,把報酬率鎖定在一二%,那麼股價就是在五十元左右,所以,當遇到台塑三寶股價超過五十元以上時就賣出,低於這個價位就買進,成為穩定的高出低補的方式,開始長期操作台塑三寶。

第三堂課:不貪心追高 每年只要賺一○%,風險極低

當然,五十元絕對不是通則,一定會遇上景氣大壞與全球危機時,也可能碰上股市大好,所以,王豐岳的岳父曾經在中美斷交的時候,買到南亞每股十二元,也曾經在股市上萬點時,以一百零二元賣出南亞,接著,又在六十八元買回南亞。

但不管景氣好壞,別認為自己總能夠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第三課堂就是不貪心,只求賺設定好的報酬率。

王豐岳說,他一開始並不是非常相信三檔股票就能夠護一生的投資學,在民國七○年代全民瘋股票時,他曾經買過一百多元的東雲,接著又買股價破百的中興百貨,更曾經一大清早去銀行開了一張五百萬元的支票,打算去買當時還未上市,一股高達三百三十元的中國信託股票。

結果,到了下午對方反悔,要求提高價錢,於是交易沒有辦法完成,王豐岳說:「幸好沒買,不然現在中國信託一股才剩多少錢。」就是這樣跟著全民炒股運動,追求明牌與飆股,更迷信未上市股票一夜致富的傳奇,王豐岳賠了上千萬。

慘賠也讓他逐漸信服了岳父理念,想追一年三○%以上的報酬率,就必須承擔高風險,結局可能就是什麼都沒有,但追求一年一○%以上的報酬率,風險很低,鎖定台塑三寶就能夠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目標。

王豐岳分享現在台塑從三寶變成四寶的投資學,他說,自從六輕擴建完成之後,台塑集團多了台塑化,也從中下游跨足了石化上游,讓獲利大幅成長,每股盈餘最高時可以達八元以上,跟以前三元上下,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接著,因為六輕投資金額大,台塑四寶的股本因此大幅擴張,不可能再像過去會配發股票,因此改採高股息政策,給股東的現金更多,所以平均股價比以往要高出許多。

因此,他上調了台塑四寶的買進與賣出價位,以今年為例,台化估計可以賺八元以上,於是今年他買進的價位是六十五元,報酬率仍然鎖定在一○%到一二%的區間,這個就是合理買股的價位,接著在接近九十元出脫,因為股價已經偏高不合理了。

一般投資人很難馬上去判斷一家公司今年營運好壞,來決定買進賣出的價位,所以一開始可以嘗試定期定額,固定時間分批買進中鋼、中華電與台塑四寶,這種穩定獲利的個股。

接 著他認為,錢在哪裡,心就在哪,會開始關注這些公司營運的好壞與景氣循環週期,長期下來就能掌握股價的高低點與合理價位。舉例來說,買台化就要從紡織業的 行情好壞,追蹤台化的營運狀況,所以棉花大漲,台化就會因為有替代棉花的效果而賺錢。同樣,中鋼可能會被營建工程的行業影響,景氣會出現波動,但不管怎 樣,有買股票就是會比別人更關心。

「三千萬的財產是住不起豪宅,」王豐岳說,他這樣年紀的人,求的是安全,每年只要賺一○%,就有三百萬的收入,退休生活就很好過了,重要的是,這樣的投資方式的風險是低到微乎其微。

【延伸閱讀】王豐岳3股操作策略台塑──報酬率鎖定10%~12%,買進價70元以內,賣出價90元台化──報酬率鎖定10%~12%,股價65元買進,90元以上賣出中鋼──報酬率鎖定10%,不看股價,定期定額買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1

股息再投資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7039

年期
本金
股息
再投資股息
回報
1
100,000.00
7,000.00
7,000.00
107,000.00
2
107,000.00
7,490.00
7,490.00
114,490.00
3
114,490.00
8,014.30
8,014.30
122,504.30
4
122,504.30
8,575.30
8,575.30
131,079.60
5
131,079.60
9,175.57
9,175.57
140,255.17

在長線投資策略上,本人經常建議大家以增長股與收息股作50/50的配置,今天又再講收息股的投資策略。昨日Stockresearcher.net 問我有關收租股的問題,REITS是其中一種,這類公司會把大部份盈利以股息派發,例子如領匯(0823)、冠君(2778)、越秀(0405)等等,其餘一類是地產發展公司,除了出售物業外,會保留大量優質物業作收租用途,例子有瑞房(0272)與恆隆(0101)。除了收租股外,有許多企業都有能力長期派發高息,我最近買入的中國動向(3818)就是一例,以昨日收市價$2.91計,往績股息率達7厘,有人會認為國內體育用品公司正面對成本上漲與銷售減速之影響,未來盈利會繼續走低,但財務報表顯示,動向手上淨現金60億,市值160億,派7厘股息實在卓卓有餘。
假設你用$2.91買入本金10萬的動向股票,並持有5年,其間動向每年派7厘息,股價就算5年內沒增長,只要把股息再投入加碼動向股票,5年後本金+回報已經超過14萬(上表),這就是股息再投入的策略,長線股票投資,除了股價上升外,股息收入也非常重要,股息再投資就是加強複利增長的一種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3

台積電退休工程師寫下投資傳奇 抱一檔好股每年坐享五百萬元股息

2011-5-23  TWM




四十歲從台積電退休時,劉邦正還只是月薪五萬元的工程師。退休後,靠著摸透一檔股票,長線持有,每年光是股息收入就高達四、五百萬元,他的投資經歷饒富傳奇,也令人驚豔!

撰文‧林心怡

月薪三、五萬元的上班族,要賺到上億元的身價談何容易,但今年五十二歲、台積電工程師出身的劉邦正,卻花了近十三年的時間,靠著聚焦投資一檔股票,就賺到 數億元的身價。有趣的是,目前是「專職」投資一家公司的他,不但逢年過節送魚丸、柚子、餅乾禮盒慰勞該公司的員工,還與公司的重要幹部、發言人建立了好交 情,且自掏腰包每年組團去參觀公司設在大陸的生產線,儼然就像公司的經營者。

「健鼎真的是值得長線投資的好公司」初次見到劉邦正,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相當推崇自己長線投資的公司,尤其是當記者看到他遞出印有「健鼎股東」字樣的名片時,更能充分感受到他對這家公司的「熱情」。

的確,從健鼎每日成交量均量最多不過千餘張來看,目前少說也有二千多張、市值約莫二.六億元的他,名片印上「股東」字樣其實並不為過,進一步問他為何要把「健鼎股東」大剌剌地印在名片上,得到的答案卻是,「方便把好公司推薦給別人。」

確認投資模式

一開始就決定長線投資抱大波段除了逢人就推薦公司的好,成為健鼎專職投資人的劉邦正,還義務為公司處理校園徵才的活動,他會幫忙爭取好的位置、提供蛋糕與點心為工作人員加油打氣、主動招攬優秀的人才等事宜,認真的程度不輸實際經營者。

「我覺得投資股票要能獲利,除了要專注研究公司基本面、找好的產業、定期檢視獲利與訂單動態外,還必須擁有過人的耐力。」劉邦正笑著說,自己陸續投資健鼎 長達十三年,平均成本在二十幾元,目前每年光是現金股利收入就有四、五百萬元,年收入不但遠超越任職台積電工程師期間,也讓他賺到了健康與生活品質。

時序來到一九九○年,劉邦正剛進台積電的時候。「當時也僅是位月領二萬七千元的工程師。」劉邦正回憶,當時他跟絕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小家庭一樣,夫妻倆為了 還房貸,曾省吃儉用好一段時間。劉邦正笑著說,為了存錢,教書的妻子還兼職夜間部的課程,而他則往往在十點多妻子回到家時,仍在公司加班。後來聽岳母提到 投資股票比較好賺,讓劉邦正除了手中持有的台積電股票以外,也興起了投資台股的念頭。

「但比起我岳母當時傾向短線進出的台股操作模式,我覺得長線投資抱大波段,還能賺到配息的股票,才是長線致富之道。」有了這樣的體認後,劉邦正就常常在工 作忙碌之餘,學習如何檢視一家公司的各種技巧與觀察重點。比方說,在公司的休閒時間裡,大部分同事都把時間花在打電動上面,他就去公司的財會部門串門子, 請益評估一家好公司的祕訣,勤練基本功做好準備,也會蒐集產業的相關資料做好分析評估。

善用人際網絡

打探公司及經營者的競爭力與風評一九九七年底,當時還是擔任設備工程師的劉邦正,總是可以從設備商處知道很多未上市櫃公司的訊息,而他也深信,長線投資一 家股本不大、成長性高的公司,才是獲利數倍的最佳標的,在因緣際會接觸到PCB(印刷電路板)廠商健鼎,這家技術還算不錯的公司,開啟了劉邦正想長期投 資,提早從台積電退休的念頭。

「台積電工程師工作壓力大,他(劉邦正)有陣子天天鬧肚子痛,健康亮起紅燈的同事也不在少數,後來我們商量的結果,乾脆提早退休算了。」說話的是陪在劉邦正一旁的劉太太。

「一開始我兒子與老婆娘家的人,對我放棄台積電工程師,提早退休當專業投資人相當不諒解!」劉邦正苦笑著說,岳母總是擔心地詢問他:「這樣你能養活一家子嗎?」而當時就讀國中的兒子,也曾因父親失去「台積電工程師」頭銜,而在學校母姊會上明顯被老師「冷落」。

「但我那時很有自信地告訴岳母跟兒子,我未來的年收入至少會超過五百萬元。」劉邦正笑著說,後來他真的做到了,因為現在光是健鼎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就有四、五百萬元之多,其中還不包含股價價差的獲利。

滿懷著「長線投資一檔股票,做個快樂的專業投資人」的期望,劉邦正除了研究PCB產業,也開始打聽起健鼎董事長王景春的為人,「畢竟要長線投資一檔股票, 公司CEO的誠信相當重要。」「比方說當時我營業員的一位叔叔,是王董兒時的玩伴,我就會想辦法從中探聽一些關於他的為人與公司的消息。」一九九七年在健 鼎還未上市時,劉邦正就透過簡易財報發現,當年資本額不大的健鼎年營收達八.二五億元,較前一年的二.八億元成長近三倍,淨利達五七七○.七萬元,較前一 年的一四三二.七萬元,成長近四倍,在在說明獲利正處於起飛的階段,研判是家小而美的成長股。

另外,他還會利用工程師的人際網絡,請益相關業界的專業人士,打探健鼎在業界的風評與產業競爭優勢,來強化他後來陸續布局的持股信心,算算掛牌前後加碼持有近千張,初次布局股價約二十元出頭。

二○○○年健鼎掛牌後,公司的財報揭露更透明化,劉邦正亦開始定期檢視健鼎的諸多財務數字,包括公司的月營收變化、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數字等評估公司獲利成長性,並且定期閱讀印刷電路板協會出的周報、相關產業的研究報告,通盤了解產業趨勢的變化。

崩跌冷靜評估

回歸基本面 低檔時勇敢加碼「我們每年的股東會他(劉邦正)一定都會來參加,而且相當積極地提問。」健鼎發言人林修立笑著說,比起來來去去的法人拜訪,劉邦正對公司關心的熱度,多年來絲毫不減,還跟公司很多主要幹部維持良好互動。

但即使是長線持有,且大多「只買少出」的操作模式,還是有股價跌到讓劉邦正吃不消,被迫調節持股的時候。「例如前波金融海嘯時,健鼎股價一路下滑,從百元 一路下跌,我就曾在股價跌破六十元時,一度從一千四百張陸續砍到只剩七百張。」劉邦正心有餘悸地說,「當時算算帳面持有市值至少蒸發一半!」「自己虧錢心 裡還沒那麼難過,反而是親友的錢跟著賠,讓我比較難受。」原來專注投資健鼎的劉邦正也樂於推薦親友投資,因此當股價下滑造成損失時,也讓劉邦正格外難受, 還曾恍神地把妻子反鎖在車裡而不自知,直到妻子大聲呼救才回過神來。

「我記得當時有親友故意在我面前,跟別人大聲說,『都跌這麼低了,就算要撿便宜,也別買健鼎!』」即使面對自己的壓力與親友們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劉邦正依舊想辦法冷靜地找出股價崩跌的原因。

「後來看籌碼變化,與多方蒐集資料才發現,當初股價崩跌,是因為AIG財務危機事件導致外資大賣所致。」劉邦正回憶道,自己甚至打電話向發言人詢問公司未 來虧損的可能性,「當時公司很乾脆地回應,『只要月營收不低於十八億元就不會虧錢』。我不但相信了公司,也成為低檔勇於加碼的觀察指標。」後來,當健鼎股 價跌破四十元,劉邦正就開始分批加碼,直到三十幾元附近,張數也從七百張,快速累積到二七○○張。如今,健鼎股價已來到一百三十元附近,從低點算起至少大 漲逾四倍之多。

只是,目前健鼎是否仍具長線投資價值,劉邦正仍持正面樂觀看法,他認為,在PCB產業需求持續上升趨勢下,具備較佳技術能力的健鼎,後勢仍值得期待。的 確,綜觀日前高盛證券亞太區策略分析師劉勁津看好的十一檔熱門「蘋果概念股」中,PCB產業就占了兩家公司,分別為健鼎與欣興。另外,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 析師陳柏齡也看好健鼎獲利表現優於同業,以今明兩年預估EPS(每股稅後純益)十一.一元與十二.四元、目標價一百四十三元來看,均顯示健鼎未來仍具有基 本面支撐。

簡單波段操作

「一.一三法則」設定停利停損點至於健鼎長線最好的買進價位是多少?劉邦正信心滿滿地回答:「六十八至七十元附近布局,長線來看是穩賺的!」從劉邦正長期 觀察股價與籌碼變化的經驗來看,他認為這個價位為外資長線持股成本的區塊,也是股價下檔支撐的鐵板區。此外,除了長線持有的核心布局,劉邦正偶爾也會波段 操作,但他從不看技術面,除了研究基本面外,最常使用簡單的「一.一三法則」來操作,也就是以買進價位上下檔的一.一三倍作為停利、停損點。

其實,自工程師退休後,劉邦正雖然下單次數很少,但每天依舊一大早就在券商VIP室看盤,閒暇之餘除了與老婆到處遊山玩水,目前還進修新竹教育大學人資所的學業。

劉邦正笑著說,比起當年在台積電超時工作所帶來心理的極大壓力與身體健康的耗損,他覺得自己現在很快樂,因為憑藉精準的投資眼光,他不但賺到了數億元的身價,也贏得了幸福的生活。

劉邦正的投資心法

出生:195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台積電工程師

學歷:成功大學

投資資歷:13年

劉邦正的投資心法

冷靜堅持

波段操作以買進價位上檔下檔1.13倍,做停利與停損點。

誠信優先

透過參加股東會、報章媒體報導,或自己密集與公司重要幹部聯繫,了解公司經營狀況。

側面關注

定期上人力銀行網站,如公司擴大招募技術人員,可推測新訂單增加;擴大招募研發人員,可能是有新產品正在醞釀。

客觀檢視

勤讀相關專業趨勢刊物、研究報告,維持對產業趨勢掌握的敏感度。

目前看好的標的:

健鼎(3044)PCB產業需求持續上升,健鼎具備較佳技術能力,且屬「蘋果概念股」題材,後勢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9

股息稅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50892

最近股票市場熱門話題,就係持實物H股股票之股東,要扣起20%股息稅。一向以來,香港人買賣股票都不須要繳交資產增值稅與股息稅,但從 2009年開始,H股之「非居民企業股東」須繳股息稅10%,但以個人名義登記的股東除外,即持有實物股票之股東,無須繳付股息稅,條例實施了兩年,今年 又有更改,事件起源於國航(0753)在日前宣布,由於近期內地稅務法律規定變動,擬為個人名義持有的股東,代扣代繳20%的股息稅。原來國家稅務總局在 年初廢止了《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取得股票(股權)轉讓收益和股息所得稅收問題的通知》,亦即該通知中有關「持有B股或海外股(包括H 股)的外籍個人,從發行該B股或海外股的中國境內企業所取得的股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自今年一月四日起失效。但稅務總局只表示已取消個人 股息稅務豁免安排,未有解釋重新徵稅細則與頒布針對H股股息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正式文件,跟我一樣持有大量實物H股股票的網友們,宜靜觀其變,其實就算持實 物H股須要繳交10%股息稅,都是與國內居民和存倉的小股東看齊,持實物股票較寄存股票在證券行安全,而且又節省了存倉費與每年倉租,所以持實物股票之小 股東,無需要做任何改動,就預計每年收少10%股息好了。

香港是全球少數沒徵收股息稅的地方,最近來港上市的PRADA,就要扣減27%股息稅,而且持股量高的大戶更要徵收14%資本增值稅,抽咁高稅額, 香港人好唔習慣,但全球大部份國家都徵收股息稅,香港人買美國股票,股息稅率是30%,加拿大股息稅率是25%,台灣都抽20%股息率,如此看來,國內抽 10%股息稅不算太高。我一向主張買入收息股,以股息作為穩定收入來源或再投資用途,如今持有建行、中人壽這類H股要少收10%股息,未來投資策略可能要 略為修改,或加入一些非H股的本地收息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