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翻了20多年的文獻專利,我們從中發現了虛擬現實的這些秘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5/161479.shtml

翻了20多年的文獻專利,我們從中發現了虛擬現實的這些秘密
張笑容 張笑容

翻了20多年的文獻專利,我們從中發現了虛擬現實的這些秘密

逢人必談人工智能。

本文由張笑容(微信 ID:zhangxiaorong1609)授權i黑馬發布。

到大家在朋友圈各種曬虛擬現實(VR)的酷炫體驗,感覺VR“忽如一夜春風來”似的進入大眾視野。

但是仔細一想,我好像只能將VR和遊戲、電影聯系起來,鬼知道“高大上”的VR技術到底經歷了什麽。

VR電影不用說了,傳說中的那種片子看不到,能看到的都是《西遊伏妖篇》這種偽3D。去找個VR遊戲室體驗一把黑科技吧,結果頭暈眼花吐苦膽,真是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這VR技術到底什麽時候才能走進家門?我的腦海中閃過了技術生命周期理論、各種專利數據、國內外各種大牛生產的文獻……

於是驅鼠殺奔CNKI官方網站,調出了庫里存在的文獻,驚訝地發現有許多文獻都發黴長毛了,原因是它已經歷了30多年的風雨。

文獻已人老珠黃,那麽專利情況如何呢?

經過反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查找VR的專利數據,你猜怎樣?最古老的專利已經塵封了21年。21年前,電腦還是486\586的天下,這跑滿了21年的VR技術還會有多少應用價值呢?

2014-2015年短短3年時間,國家專利局公布了2585項專利,在這漫長的21年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前,1996-2013年的18年時間一共才公布了934項專利。這是一個產業爆發的信號啊。

此信號跟市場/公眾反饋是一樣的嗎?我們可從熱搜關鍵詞中查驗一下VR的搜索熱度。

於是,我們收集了三組數據,定量的分析VR技術發展的生命歷程,並嘗試對其未來發展進行預測,結論如下:

1) 中國人對VR技術的認識經歷了從基礎研究到科技產品研發,時間長達30來年。

2) 1996年至2014年期間我國的VR技術處於起步階段,2015年以來的這兩年,雖然有突飛性發展,但依然不夠成熟。

3) 許多媒體說VR技術已經開始在教育、體育鍛煉、遊戲和醫療等領域布局和應用,但要市場真正接受,至少是從2019年起。

這是怎麽發現的呢?來看幾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VR文獻,一只“倒扣的碗”的寓意

首先,我們查的是文獻,文獻數量的變化往往能反映出研究熱點的變化。文獻數量開始減少暗示著相關的理論研究比較成熟,開始轉向實際應用。

結果發現“虛擬現實”文獻數量的變化竟像一個“倒扣的碗”!這個軌跡刻畫了理論研究文獻經歷了高峰後逐步的下滑,往往暗示著實際應用的醞釀開始。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我們分別以“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技術”和“虛擬現實系統”三個關鍵詞在CNKI中進行文獻查找,發現自1993年第一篇有關VR的文獻在國內發表以來,歷年有關VR的文獻數量持續增加,並在2008年登上它的“珠穆朗瑪峰”,隨後開始走“下山之路”。

db75230fe0b2b6fc88b28d1c606a709d

為什麽虛擬現實的文獻數量統計圖形狀類似一個倒扣的“碗”呢?

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是,VR首先得到學術圈的關註,但是隨著科學研究領域對VR技術的研究相對成熟,VR從2008年開始由基礎轉向應用,所以學者們對VR的關註度日漸降低。

這個解釋靠譜不靠譜?不妨驗證一下。

我們又采用另外一個指標驗證上述解釋,即虛擬現實的文獻在各相關學科中的分布情況。以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學科為例,2013年之前該學科的文獻數量一直居於榜首,所占百分比也都在60%以上。但是,從2009年開始,該學科的相關文獻數量所占比例總體上開始下降,相應的,其他應用學科的占比上升。這也說明VR技術由基礎逐漸轉向應用。

a7b94e1b5e4e0e2bf34fb92ba83121b7

文獻反映了技術發展的一個側面,其實,專利數據反映的情況更為直接。那麽,專利情況如何呢?我們又將目光從科學研究領域轉向科技產品研發領域,繼續驗證。

第二組數據:專利的歷史數據,2016崛起

國家知識產權局於1996年公布了第一個有關VR的專利,此後相關專利的數量雖有增加,但增速一直較慢。而從2015年開始至今增速迅速提升(2015年的增速為129.18%,2016年的增速為195.25%)。

換句話說,國內的科技產品研發領域從1996年開始關註VR技術,2015年是個重要拐點,此後VR專利技術指數級暴增。在虛擬現實專利數量20年的統計圖中,出現一個左躺著的L型。專利數量暴增,符合前面的假設。

982eeb2078bd3b1f02f7a18125258599

既然理論文獻和專利發展兩者的統計,都表明技術發展符合產業預期,那麽市場為何又是吐槽不絕消費者又是噴個沒完呢?

因此,我們需要研究一下作為消費者的普羅大眾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關註VR的。

第三組數據:百度指數呈現的真相,2016大崩盤

依“VR”和“虛擬現實”這兩個關鍵詞,根據百度指數提供的數據,可以發現,二者的搜索指數,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起飛,在第四季度達到了最高。這大概可以說明許多網民是從2015年冬季才開始關註和了解VR技術。

而媒體指數則進一步展示:“虛擬現實”自2016年開始逐漸升高,即“虛擬現實”是在2016年後才成了大眾傳媒上討論的熱點。這大概是廠商們為了推廣自家產品,猛烈公關的結果吧。

總之,2016年,“虛擬現實”到達了一個高峰後就崩盤了,一瀉千里。

   

65f5cb62906a57ff5fc0addc7c001dfc

 VR和虛擬現實在百度指數中的搜索熱度變化

梳理以上三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

早先,學者們首先進行有關虛擬現實的基礎研究,2008-09年達到了一個高峰,此後一路下行,2016年衰減到了20年前的水平,這是符合行業規律的;

然後,科技公司和部分學者在此基礎上開始進行相關科技產品的研發,即由基礎研究轉向應用研究,2015年產生了一個爆炸式增長,2016年指數級崛起;

2015年下半年,關於虛擬現實的概念和相關產品大規模進入大眾視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6年卻出現了崩盤。整個行業,在一年光景,就回到了解放前。

技術的生命周期理論提供了一個解釋:虛擬現實/VR尚處於發展期,還沒進入成熟期。

這個結論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技術生命周期的判斷標準,結合統計數據和生命周期圖可對技術的發展階段作出的判斷。

技術生命周期分為五個階段:起步、發展、成熟、衰退和再發展。

第一,當專利申請數量和申請人數量都比較少時,表明技術處於起步階段(實驗開發階段);

第二,若專利申請數量和申請人數量大幅提升,說明該技術處於發展階段;

第三,若專利數量繼續增加,而申請人數量維持不變,表明該技術處於技術成熟階段,以商品改良設計型專利為主;

第四,當專利數量維持不變,申請人數量大大減少時,說明該技術處於衰退階段,此時以小幅改良型專利為主;

第五,當專利數量開始增加,申請人數量也有所增長時,說明該技術進入再發展階段,此時通常有新的技術發展方向出現。

判斷階段,依賴於兩個指標:專利數量和申請人數。

好吧,先看一下專利數量。2015年以來,專利數量大幅上升。符合第二階段特征。

3385802a5992ec022bae105e041416ad

數據顯示:199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一個有關虛擬現實的專利,此後的專利數量雖有增加,但是速度緩慢,1996-2013的18年時間一共才公布了934項專利;從2014年開始專利數量快速增加,僅2014-2015短短3年時間就公布了2585項專利,占專利總數 的73.46%。

再看一下專利申請人數的歷史情況:2015年後大幅增長,符合第二階段特征。

數據顯示:專利申請人數跟專利數量的變化幾乎同步。2014年之前,專利數量和申請人數量都比較少並且二者的增速都較慢,說明VR技術在2014年及其之前處於技術起步階段。但是此後,專利數量和申請人數量均大幅提升,VR技術進入發展階段。

兩組數字擱在一起,就構成了生命周期圖。

1d08b9264acc26667c82b96b91803eb4

因此,從20年歷史數據來看,虛擬現實現在正處於第二階段,即發展階段。

4 VR技術成熟期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

值得關心的重點是,從發展階段到成熟階段,還有多少時間?預測不能像諸葛亮那樣掐指一算,我們可根據虛擬現實(VR)的專利類型變化趨勢,預測其技術成熟階段將於何時到來。

我國專利主要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第二類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第三類,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即產品的樣式。

數據顯示:除2007年發明類型專利的比例低於80%(為78.72%)外,2014年及其以前,發明類型的專利所占比例均高於80%,此後發明類型的專利比例開始下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類型的專利比例開始快速上升。

圖示如下:

15e1510e0491a42afcc6ff77d891485e

按照歷史數據進行預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組數據出現了兩個交叉點:

第一個交叉點在2018年,由發明和實用新型兩條線交匯而成;

第二個交叉點是2019年中,由發明和外觀設計兩條線交匯而成。

兩個交叉點揭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專利數量將於2018和2019年中超過發明專利數量。這意味著,從2019年開始,我國與虛擬現實相關的專利將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為主。

0a4f2a36d54bd21658d974d4b9d65d1e

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的判斷標準,若一項技術處於成熟階段,則以商品改良設計型專利為主(主要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因此,我們推測VR技術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即技術成熟階段最早將於2019年到來。

分析了一大堆,再濃縮一下,其實就一句話:1996-2014年是我國VR技術的起步階段,2015年至今,VR技術處於發展階段,預計2019年左右,才能進入技術成熟階段。如果再濃縮一個詞,那就是:不成熟。

其實,老司機都知道,虛擬現實/VR技術在市場上的表現,也太不成熟了。這些不成熟的表現幾乎天天被吐槽。包括:

一是產品功能有缺陷,比如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無法克服的眩暈感、看到的圖形發生畸變、屏幕畫面有顆粒感和霧化現象等。

二是產品外觀不完美。高性能的VR設備存在體積大、重量大、不透氣等問題,導致用戶在使用時容易出汗、容易累,用戶體驗差。

三是內容缺失。目前VR的遊戲、電影等資源十分有限,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所以,很多曾經被視為明星一樣的產品變成了流星,最後變成了垃圾桶里的貴客。

一個問題:VR未來是光明的嗎?

都說VR技術應用領域廣泛。

分析“發表過有關虛擬現實文章的學科分布”可以發現,除了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外,VR還涉及自動化、建築、教育、自然地理學與測繪學、機械、礦業、醫療、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武器工業與軍事技術、電力工業、美術、新聞與傳媒、航空航天、汽車工業等學科(按發文數量排序)。

但現實很骨感。近兩年的技術領域構成顯示:目前VR的專利還是以提高技術水平為主,目前只在教育、體育鍛煉、遊戲和醫療等領域綻放了一點點光彩(數據略)。盡管如此,眩暈感、畫面畸變、畫面顆粒感等產品缺陷仍是阻礙VR應用的骨癌問題。

骨癌問題能克服嗎?

翻閱了20多年的專利&文獻,我們發現,中國人歷時20多年才從VR的基礎研究走到科技產品研發。

目前國內VR技術發展速度,可謂是相當的快,但它仍然不是天仙,預計2019年我國VR技術才會進入成熟階段,由此不再帶有翔的味道。屆時會出現一個樂觀的前景:現存的眩暈感、圖形畸變等骨癌難題,或將得到完美解決。

V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52

我翻了王興一萬條飯否,發現他這些癖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7/163801.shtml

我翻了王興一萬條飯否,發現他這些癖好
創業家 創業家

我翻了王興一萬條飯否,發現他這些癖好

保持好奇,研究經典,觀察生活,不怕向外界暴露自己,並一直對此保持旺盛長足的精力,或許是王興在社交網絡上留給天天滑屏的年輕人的寶貴建議。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牛油果

 編輯 | 王根旺

十年間,王興在飯否上一共發布了一萬多條動態。如果你大致看下,基本能對他的飲食習慣、穿衣風格、文學品味、性格特點、愛好興趣、和家庭成員及員工的關系等等略知一二。你還會發現王興前些年的小癖好:喜歡下片。

61.webp

前兩天《財經》寫王興的文章很火。雖然美團最近沒什麽新聞,但大家還是在訪談里讀出很多新料。最引人註目的是他對阿里的態度,直接而鮮明。其次就是他一些對外界的態度,如,我們不需要別人允許我們能不能成,雲雲。

王興一直是和BAT的大佬們很不一樣的存在,當然王興也提醒大家B和AT早已不是同一量級。最大特點是他有極客範兒,另外就是創業歷程曲折複雜,而且每一次“失敗”都廣為人知。讓人在想樹立一個不屈的創業榜樣時,總會想到他。如果他去參加什麽電視臺的訪問,主持人通常最感疑惑的,問得最多的大約是,你為什麽一再地創業?同樣是這個問題,另外一種不懷好意的問法是,你為什麽屢敗屢戰?

王興也是目前少有的,還要在A和T之間周旋的大公司領導者。棋局未定,大家也都饒有興致地看著美團點評接下來會去哪兒。

除了極客範兒、創業歷程外,他還有個特點是,不神秘。

如果你熱愛玩飯否,關註了王興,並從2007年一直堅持到了現在,你基本可以很順手地就寫一篇《社交網絡上的王興》這種作文了。

十年間,王興在飯否上一共發布了一萬多條動態。如果你大致看下,基本能對他的飲食習慣、穿衣風格、文學品味、性格特點、愛好興趣、和家庭成員及員工的關系等等略知一二。甚至如果你善於觀察總結,還可能會發現王興前些年的小癖好:喜歡下片。以至江湖有這種傳說,某段時間飯否服務器崩潰時的文案是,不好意思,王興又在下片了,我們會馬上恢複服務!

我倒不至於很險惡地揣測王興是在下載什麽不該下的片,而很容易推斷的是,他很有可能是在下一些正常的影片。他對電影的愛好很廣泛,早年看片渠道還不豐富的時候,他已經看過許多經典影片,包括一些難找的西部片。且在某個時間節點後,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在貓眼上標記“想看”。總體來講,王興對美國大片還是保持著興趣。但也會看《十二公民》這種認真的國產片(創業家&i黑馬註:徐昂執導,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

記者們發現了王興這個特點,所以那篇文章中有個問題,為什麽別人都說你內向,但在飯否上你卻是個話癆?

確實很少有互聯網leader像他一樣在網絡上頻繁記錄自己的生活。他的更新頻率一般是一天五到八條,內容所涉範圍很廣,常常是間隔兩三小時就發一條,完全打破了坊間“老板們都很忙”的這種虛假傳言。他有時記錄些名人語錄,討論下“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有時對“用刀能做的所有動作”產生濃厚興趣,並像發彈幕一樣對此羅列很久,有時會唏噓一個作家的一生,有時點評陳粒的新歌,有時又驚恐於“媽媽又要從龍巖來北京指導我的生活。”——當然,最後這種信息是比較早年間的情緒表達了。近年他更喜歡發的親子互動類消息是,跟爸爸討論老家的一些事情。

對此行為,他的飯否簽名解釋了一切,大意是,如果我每天沒什麽值得拿來發的東西,那說明這一天過得太渾渾噩噩了。據說飯否上最大的V也是王興本人,有十幾萬粉絲。簡直一個網紅撐起了一個平臺,十年鍵盤不輟。

王興

王興熱愛金句,而在網絡上流傳著的王興語錄,有一些其實也是他的再改造。

如他曾說,大多數人為了逃避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是他2008年對一名叫約書亞·雷諾茲的英國畫家的名言再改造。這句話的原文是,“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人們是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的。”這句話也是他從好朋友張亮那兒聽來的。

王興喜歡了解名人軼事,愛讀書,這很多人都知道。在《財經》采訪中他也提到了兩本書,一本是談論領導力的英文原版書,《The Mission, the Men, and Me》,另一本是沒有透露名字的“關於一戰的書”。

他熱愛談論的書確實有很多看似和商業、管理不相幹。

中西文明經典類書籍看起來是他最喜歡的,在中華文化方面,他最喜談論的是《道德經》、《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曾感嘆《道德經》全文只有五千字,發飯否的話40條就能寫完。而唐詩也是他尤其喜歡的部分,經常會結合自己的心情對經典唐詩進行點評,如贊嘆“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這種詩句真是大氣。偶爾也會對“不知攜妓重來日,幾樹鶯啼谷口風”這種詩句進行“古人真豪放”的點評。《孫子兵法》看來是他熟讀的管理書籍,經常單獨引用,並不進行點評,使人懷疑他是在運用其中理論解決美團的問題。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方面,他喜歡談論的作家有張愛玲、郁達夫、余華等。並曾找尋過張愛玲的一本非知名小說《秧歌》,並了解她的名字實際是英文名Eileen的音譯。可見對張是真愛。

有興致的時候,他也熱衷研究《追憶似水年華》、《仲夏夜之夢》的中文譯名問題。在語言翻譯、跨文化交流方面,王興也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並坦言自己對中華民族的移民史很有興趣,因為自己家里就是很多“移民”。

說到語言問題,這里還有個趣事。早年王興參加一些訪談時有個特點,他會刻意帶有一些卷舌音,如果一句話很長,開頭和中間部分不大會聽出來他的卷舌音,但最後的一些落音,他肯定會明顯地卷出來,讓人聽見。如他在《波士堂》節目中說到“互聯網是個先進生產力的方式”,“式”字卷舌就十分明顯。考慮到福建地區人民普遍會忽略卷舌音的發音,王興很有可能是在研究了自己的語言特點後作出了有意識的改變。

在以上這些並不屬於他專業的領域,很容易看出他的研究方向是“行業的經典”,同時也會夾帶一些自己的趣味。如看過村上春樹的獲獎致辭後表示很欣賞,也會表揚作家石康在某篇文章中有態度,“盡管自己並沒有看過他的書” 。

在他的專業方面,他喜歡看克萊·舍基(創業家&i黑馬註:《認知盈余》作者)的英文原版書,如《Here Comes Everybody -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即我們所熟知的《未來的濕的》一書原版。王興認為克萊是他所知道的“關於互聯網,最有想法的人之一。”當然,他也會在kindle上買買《德魯克精華》(英文)這種大眾讀物。

他還常常會對自己的英語水平進行自測,標準是看外文書是否順利。曾在一封不重要的郵件里發現了非英語文字,他還饒有興致地用英文解讀了一下,結果發現自己能看懂大意,為此興奮不已。

坐火車、飛機時發生的事也是他樂於書寫的。他描寫過的幾個青年讓人印象深刻,一位是他坐火車時在他旁邊放“馬雲演講視頻”的普通青年,還有認出了他並在機場問“人人(創業家&i黑馬註:原校內網)賣得值嗎?”的首都機場安檢員,還有一位在等車的間隙給他不停遊說“你的蘋果一定要越獄”但未果的無聊青年。

他把許多這種生活上莫名其妙的事也po到了飯否上。十年間竟無間斷。如果說王興此舉沒有什麽別的目的的話,那只能證明一件事:他對萬事萬物都有著濃厚的好奇心,且是個精力旺盛的人。聽說他上網的時候常常要打開幾百個tab才罷休。坊間也有傳言說他在辦公室從不走路,要麽小跑要麽快走,解釋是這樣效率更高。

王興在飯否上肯定了這個傳言。

這就很好地從邏輯上解釋了為什麽像他這樣的人,會不停地創業。他似乎對任何一個自己不明白的事都有搞明白的興趣。而且很多時候這種事看上去是那麽不相關,有時簡直類似於孔乙己執著於“‘茴’字有幾種寫法”一樣。如上文提到的,那個“用刀能做的所有動作”的問題,他竟連著發了幾條信息,用近百字來列舉。

王興豐富廣泛的興趣,和美團豐富廣泛的業務之間,有多少聯系?這一話題也是王興訪談出來後被業內人士所廣泛探討的問題。攜程梁建章甚至撰文反駁王興的“多元化”理論。

這便是社交網絡上的王興,飯否暴露了他,也呈現了他。一個或許是30%真實的美團創始人。

小朋友

而保持好奇,研究經典,觀察生活,不怕向外界暴露自己,並一直對此保持旺盛長足的精力,或許是王興在社交網絡上留給天天滑屏的年輕人的寶貴建議。

附:文中提到的書籍

Pete Blaber所著The Mission, the Men, and Me

老子《道德經》

中國現存最早兵書《孫子兵法》

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

中華文明文學瑰寶《唐詩三百首》

張愛玲小說《秧歌》

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

Here Comes Everybody -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中文版即《未來是濕的》)

《德魯克精華》英文原版

王興 飯否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76

我們翻了今日頭條、知乎、豆瓣的用戶協議,發現了這些秘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1/165249.shtml

我們翻了今日頭條、知乎、豆瓣的用戶協議,發現了這些秘密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

我們翻了今日頭條、知乎、豆瓣的用戶協議,發現了這些秘密

既然是秘密就分享一下吧。

來源丨科技唆麻(ID:techsuoma)

文丨唆麻

有的時候輿論真的很奇怪,大家能對和自己毫無關聯的翟欣欣窮追猛打,卻又對海底撈糟糕的廚房表現出極大寬容度。

比如說這次的微博條款事件,大家對微博條款的質疑迅速化解為對微博公關得力的褒獎——微博很快修改了條款並作出了解釋和回應,雖然我覺得這是某種層面的公關手段轉移視線——但其實從本質上說,從開始到結束,可能很多人對於條款里的細則和內容並不了解。

微博的條款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核心點,其實就是“微博用戶在微博平臺上發布的一切內容,微博都將享有獨家發布平臺權益,用戶只能在微博上獨家展示,未經微博書面允許,用戶不得自行授權第三方直接或者間接引用任何內容。”

簡單來說,你只要在微博上發了東西,版權就不歸你了。

微博上有段子手說,你在微博發個照片,這個照片版權就歸微博了。

條款意味著用戶和平臺之間的契約,這在用戶註冊賬號時,勾選“我同意”時就已經生效,而每個內容平臺對於生產者的約束和保護力度也並不相同,但99%的人,其實不會仔細閱讀冗長的條款,更鮮有對條款的內容,提出質疑。

微博條款事件其實也讓我們對用戶條款以及著作版權這件事引起了重視,事實上,除了微博之外,互聯網上有大量的平臺,他們之間和用戶的條款,以及對著作權的保護又是怎樣的呢?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清楚。

為此,我們翻閱了互聯網上幾個比較著名的平臺,比如知乎、豆瓣、今日頭條以及大眾點評,來看看他們對用戶生產內容又是怎樣定義和保護的。

豆瓣:你用喇叭唱歌,唱完歌歸你,但是出了事兒你也自己搞定

作為中國文青第一集中地,豆瓣不論是電影還是讀書以及小組,即便是在現在依然保持很高的活躍度,而豆瓣本身“我們的精神角落”的定位,使其在商業和文藝中捕捉到合適的尺度和定位。

0

我們來看看豆瓣的條款是怎麽寫的。

2)

用戶在豆瓣上傳或發布的內容,用戶應保證其為著作權人或已取得合法授權,並且該內容不會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用戶同意授予豆瓣所有上述內容在全球範圍內的免費、不可撤銷的、無期限限制的、可再許可或轉讓的非獨家使用權許可,據該許可豆瓣將有權以展示、推廣及其他不為我法律所禁止的方式使用前述內容。

這段話什麽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用戶生產的內容歸你,但平臺享有非獨家的版權的使用權(比如轉載、推廣之類的)。

豆瓣也代表了絕大多數平臺的做法, 版權歸你,但我有使用權,如果涉及到商業收益,那麽分成怎麽分,咱們具體談。但用戶在豆瓣上發表的內容,還是有基本保障的。

有人會問,如果發現自己的內容被侵權了怎麽辦?豆瓣也給出了答案。

0

若您認為您的作品的著作權遭到侵害或您的知識產權被侵犯,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規定,您需及時向豆瓣聯系並提供詳實的舉證材料。或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下載《要求刪除或斷開鏈接侵權網絡內容的通知》(下稱“刪除通知”)的示範格式,如果您不明白“刪除通知”的內容,請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查看《要求刪除或斷開鏈接侵權網絡內容的通知》填寫說明。

相對來說,豆瓣對用戶版權保護還是比較落後的,一旦發現你的內容被侵權,要麽自己手動去國家版權局下載材料,要麽告訴豆瓣,但平臺對用戶版權保護的力度來看,還是比較松散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到了版權局填資料這個階段,就會自動放棄了。

說的也是,文藝青年的事,能叫抄襲嗎?

時光網:你用喇叭唱歌,唱完歌歸你和喇叭共有

時光網的條款很有意思,他規定了著作權是作者和平臺共同享有的。

任何

任何用戶在Mtime.com時光網所發表的原創言論、文章、圖片、視頻等版權歸原作者和本站共同所有。Mtime.com時光網有權免費將用戶在站內發表的原創言論、文章、圖片、視頻等用於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於網站、電子雜誌、期刊雜誌等。公司有使用權、改編權、紙介質出版權以及授權第三方轉載權,公司有權根據公司業務需要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使用用戶發表在時光網上的文章,並且無需再次經過用戶同意。公司行使上述權利無需向用戶支付任何費用。任何組織或個人如果需要轉載社區內文章,必須征得原文作者或公司授權。

既然是共同所有,肯定會保護用戶的版權不被第三方侵權,但是同時也保留了自己使用文章的權利,最關鍵的,還不用付費。

今日頭條:你用a的喇叭唱歌,唱完歌可能也被b的喇叭扒走

我們來看看今日頭條的用戶協議。

10.2

首先,今日頭條對於內容的版權還是不錯的,包括今日頭條上的內容,以及悟空問答的內容,版權都是屬於用戶個人的,並且針對侵權提供了維權的服務。

事實微博之所以會推出這個條款,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今日頭條。我們都知道今日頭條之前推出了一個微頭條,直接對標微博,並且還從微博那挖了不少大V,而今日頭條為了增加自己的內容,讓用戶授權自己的微博內容同步到微頭條上,相當於直接抄了微博的後路,這才導致微博一下急了眼,為了把版權捏在自己的手里,出臺了這麽個被人吐槽的條款。

而且,平心而論,微博版權相對來說比較好操作,比起之前今日頭條因為版權的事情和媒體打官司,讓用戶授權同步內容要簡單的多,不過我們在翻看今日頭條的用戶協議時也發現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

今日頭條

簡單來說,今日頭條的賬號你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你的頭條號閱讀量10億,你可以分到廣告分成,但你不能轉手賣掉,也不能出租,如果被平臺發現了,平臺可以直接把你的的賬號銷毀。

一句話,賬號做的再牛逼,也逃脫了不了打工的命運。

知乎:你用喇叭唱歌,唱完歌歸你,出了事兒喇叭幫你處理

我們來看看知乎的用戶條款。

知乎是

別的不說了,至少知乎關於知識產品的篇幅是我見過幾家中最大的。

現在你隨便複制一段知乎的回答粘貼到其他地方,開頭都會有一段說明文字。

知乎對於用戶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最好的,力度也是最大的,隨便舉三個例子。

一,用戶在知乎上發表的全部原創內容,著作權均歸用戶所有。用戶可授權第三方以任何方式使用,不需要得到知乎的同意。

二、第三方如果要轉載知乎上的內容,不好意思,首先得在作品開頭顯著位置寫上原作者姓名以及原始鏈接,然後著名“發表於知乎。”

如果想抄襲?等著吃律師函吧。

像知乎之前起訴微博上營銷號“知乎大神”,基本上杜絕了外站通過抓取方式盜取版權的行為。而且在16年,知乎又和微信公眾號合作,實現了跨平臺維權。

總結

其實還有很多沒有列舉到的,比如微信公眾號、大眾點評等等。這些平臺都有用戶參與生產內容,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這麽幾類:

一類是作者所有+非獨占許可,這也是比較良心以及主流的方式,比如豆瓣、知乎等等,好處是有利於內容的傳播,因為平臺可以拿你的內容去進行資源推廣,從而形成大規模的傳播,對用戶來說,是好事情。

另外一類是獨家轉讓或許可,這類比較少,但也有,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在該平臺的內容是具有排他性的,平臺對你的內容具有獨家的權益。比如大眾點評的條款就是“許可大眾點評有權利就任何主體侵權而單獨提起起訴。”

還有就是著作權共同所有。也就是平臺和作者同時享受這個版權。但總的來說,這類條款極其極其少。但是也有,比如時光網。

有人說啊,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我說,衛生間是一個公司的良心,那麽從行業來看,這些你或許從來不會看的條款,就是一家公司的良心。

今日頭條 知乎 豆瓣 用戶協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