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心法分享》運用聯想與推理 找出財報上看不到的優勢祕密 避開地雷 專挑有機會衝刺的長跑股

2014-09-22  TWM
 
 

 

在雅雯的選股哲學中,挑中好股票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在好股票漲勢發動前,漂亮地卡位進場。牛市可能是好股票上漲的重要原因,其次,則在於好股票本身有沒有衝刺的動力。

撰文‧謝富旭

自認數學不好的雅雯說:「數學好絕對不是投資能贏的關鍵。」「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聯想、推理與形成看法。」「有看法,還要堅持不動、有耐心。」她分享了一則從《一個投機者告白》一書中讀來的故事:在一個西班牙小鎮裡,一個夜班警衛在市場的崗哨值夜班,漫漫長夜讓他不禁打起盹來。突然,有一道刺眼光線使他醒來,睡意仍濃的警衛,仍捨不得睜開眼睛,心裡開始想著……。

是街燈的光線嗎?警衛直覺這樣想。想想不太可能,因為街燈光線不太可能強到照進屋子。警衛接著猜測會是月光嗎?但這時還只是新月,月光應不可能那麼刺眼。接著警衛把手伸出窗外,外面正下著雨,所以星光也不可能讓他醒來。他腦中一直過濾這些想法,想著想著,突然蹦出一個字:火。發生火災了!

雅雯說,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絕大部分投資人的「能見度」,就像那名西班牙警衛一樣是有極限的。「一件事發生時,我總是在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推理正確時,很有成就感。」即使如此,數字分析對雅雯而言,也不能說不重要,因為透過財報數字選股,可以大大降低踩到地雷股的機率。就像一個成績一向優秀穩定的好學生,因某些內、外在因素,偶爾會考差,但最差就是從九十幾分,變成六、七十分,突然考不及格或抱鴨蛋的機率就小得多。

好學生股:獲利要維持、配息率六成以上雅雯挑「好學生股」的數學原則很簡單:獲利維持一定水準,即每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純益÷公司淨值)過去五年平均值能維持在一五%以上,可以有波動,比如有時候一○%、有時候二○%,但不宜過於劇烈。其次,在賺錢之餘,對股東也不能太小氣,配息率要能在六成以上。她對產業沒有偏好,只要財報數字符合上述兩原則,當過老師的她都會給予「好學生股」的評價。

判斷是不是「好學生股」只是最基本的功課,而且這項功課也不困難。如同她在演講所言:「有些投資人喜歡短跑衝刺型的股票,有些則偏好長跑毅力型的股票,而我專挑有機會衝刺的長跑型股票!」準備衝刺的長跑型股票正是雅雯挑選股票的核心所在,挑這種股票,單看財報數字是選不出來的,而是需要上述所提到的聯想力與推理力。而財經新聞與資訊就是發揮聯想力與推理力的最重要素材來源。

雅雯舉二○一二年曾經投資過的信義房屋指出,中古屋房市因受到一一年政府推出的奢侈稅嚴重衝擊,加上歐債危機風風雨雨,即使ROE一向表現優秀且配息大方的信義房屋,股價在一一年與一二年亦大幅走軟。

然而,當她讀到奢侈稅閉鎖期(一一年推出奢侈稅,購入須持有二年以上,賣出才不用課徵奢侈稅)將在一三年六月到期,房屋供給將大量釋出,可能令房價雪上加霜的新聞時,她反而認為這是長跑型股票信義房屋,獲利在一三年有機會衝刺的好消息。

她的推理是這樣的:奢侈稅閉鎖期一到,或許兩年前購入的房屋大量釋出會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但是,信義房屋獲利是以中古屋買賣仲介費為主,房價漲跌並不是其獲利消長重點,重點在於中古屋的成交量能不能放大。因此應該這樣推理:閉鎖期二年到期↓房屋釋出↓房價可能會跌↓但成交量會增↓信義房屋獲利會提高。

從推理獲得結論的雅雯,正好遇到信義房屋股價最疲軟的時候,一二年以僅三十八至三十九元的成本,抱到隔年五十元以上,因奢侈稅出現閉鎖期可能從二年延長至三年的雜音而獲利了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推理式投資。

衝刺機會:找出營收增加或成本下降的線頭過去幾年來,雅雯能成功投資,聯想力與推理力扮演重要角色。如一○年以六十幾元投資的正新輪胎,當時她住上海,看到新聞上對中國汽車年產量衝破一千萬輛,以及中國汽車銷售量超越美國等報導,據此判斷汽車產業將有幾年不錯的光景。經研究後,發現正新輪胎是深耕中國市場最久的台灣輪胎公司,其ROE與配股也是屬好學生股等級,而決定大力買進,並持有至一一年的八十幾元,基於大勢可能轉空原因獲利了結。

導致長跑型股票有衝刺機會,有兩大原因:第一是新市場或新產品,上述的信義房屋與正新輪胎是屬於這一類。第二個原因則是,或許營收表現平平,但因某種原因導致成本下降,獲利提升上來,○九年投資的大統益則屬後者。

○九年雅雯從保單質借出來的現金,押寶的第一檔股票即是沙拉油大廠大統益。大統益除了具有ROE穩定與配息大方的好學生股特質外,當時外資大舉湧入台股,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由貶轉升的趨勢明朗,是讓大統益有機會進行衝刺的重要原因。

大統益的主力產品是沙拉油與黃豆粉,黃豆占了總成本九成以上,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如果新台幣兌美元升值,代表大統益可以用一樣的金額,買進更多的黃豆製成沙拉油與黃豆粉,成本得以降低,公司利潤就會提高。

○九年新台幣兌美元從三十四元一路升至三十二元出頭,大統益獲利明顯提升的同時,股價亦水漲船高,從雅雯買進的二十五元一路漲至隔年的五十幾元(目前已來到七十幾元),雖然賣在四十幾元,錯失後面漲幅,但這是靠自己挑股、聯想、推理而成功的第一檔股票,對雅雯而言別具意義。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聯想與推理都會成功,過去五年來,她曾因看好經濟復甦,推動鋼價回升而投資中鋼;推論石化原物料下跌有助成本下降,而投資南帝化工;推論中國租賃前景佳而投資中租,但均以虧損認賠收場。不過因秉持挑好學生股的原則,又堅持在多頭走勢中操作,即使誤判情勢,虧損也有限。「我總是把虧損視為成本,而且相信下次會贏!」正面思考的性格讓雅雯得以從容面對虧損。

目前雅雯投資重心轉移至上海A股,除了大勢多空原則,更順著以往投資推理脈絡,押寶中國汽車市場大躍進概念的福耀玻璃與寧滬高速、預期煤價跌深後可能止穩而受惠的中國神華,以及打貪導致中小型白酒廠出現倒閉潮,未來可望受惠的貴州茅台等股。一位國文女老師,證明只要有聯想力、推理力、邏輯思考清晰,即使數學不好,也能在股市創造獲利。

如何挑選與操作「衝刺」績優長跑股?

步驟1.兩大標準判斷是否為長跑股1.獲利好:過去5年股東權益報酬率維持在15%且表現穩定的個股2.配息好:配息率6成以上,以現金為主步驟2.兩大面向觀察獲利短期上

是否有「衝刺」跡象

1.成本因某種原因大幅降低(可能是原物料價格、匯率、製程改善等)例如:大統益因2009年新台幣升值,進口黃豆成本大幅降低2.業績因某種原因可以顯著增加(可能是新市場或新需求、競爭對手

退出、政策等)

例如:正新輪胎因中國車市需求大躍進,業績獲利跟著起飛步驟3.不往下攤平,而是採用60%、20%、20%向上加碼法★即使因上述兩項原因鎖定的個股,買進價格仍須嚴守低於過去3年平均EPS的12倍以下原則★先拿計畫買進金額的60%做第一波買進後,股價如預期上漲5%~10%,再加碼20%資金;如再上漲,再加碼20% 發現衝刺跡象,大膽押寶——雅雯目前所投資的長跑股

股票

名稱 股東權益

報酬率(ROE)

過去5年平均

(%) 2014年股息

殖利率

(%) 投資理由

(衝刺跡象) 股價

(9/16)

信義房屋

(9940) 26.0 8.9(含配股2.2元) 布局中國房仲市場積極,配息好,股價便宜 38.55元

新台幣

貴州茅台

(600519) 39.0 2.8 中國打貪政策導致中國中小白酒廠出現倒閉潮,有利大廠後市 157.46元

人民幣

寧滬高速(600377) 13.4 6.3 中國車輛增長快速,高速公路使用更趨頻繁 6.05元

人民幣

福耀玻璃(600660) 27.6 5.0 中國車輛增長快速,福耀的擋風玻璃業績後市看好 9.98元

人民幣

中國神華(601088) 19.4 5.9 煤炭價格重挫走勢後,跌深反彈有利獲利提升 15.21元

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7

聚美優品到底有沒有造假?財報上寫著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7/148419.html

i黑馬:半年前還是中概股嬌子,現在卻遭萬人圍攻,聚美啊優品,它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做錯了什麽?
\12月9日,一美國事務所說,正調查聚美是否發布虛假、誤導性信息,包括當前業務、業務前景、供應商數據行為。4天後,又一幫律師發聲明,說要代表股票投資者起訴聚美,觀點濃縮成3句話:

■聚美優品改變其營收模式,即從市場服務轉型為商品銷售;

■這一轉型對聚美優品此前的成功財務業績構成巨大風險;

■而且,聚美優品並未像其承諾的那樣擴大市場服務。

現在數數,起訴聚美的律師事務所有5家了,其中有一家國內公司參與——郝俊波事務所。

郝俊波告訴黑馬哥,現在起訴的理由還太籠統,律師獲得的信息並不比投資者多。懷疑的依據是聚美最近的第三季度財報,總凈營收為1.5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33億美元增長28.0%。業績比預期太差,引起多家事務所懷疑。

但他也表示,這說明不了什麽。美國跟中國不同,即便沒有充足的證據,只要是合理懷疑,都可以立案,也許聚美並沒財務造假。

現在還是尋找原告階段,接下來才是搜集證據。郝俊波稱自己可能會向被告索要證據,比如會議記錄、與高管談話等。

財務是否造假?業績太差 應當合理懷疑

先把律師起訴的焦點用白話翻譯一下:聚美,你為毛要轉型做自營?做自營後,就維持不了之前招股書里的業績,你這不是騙人嗎?況且你當時也沒說自己要做自營啊?

從這一點看,聚美是有錯的,在招股書中,他是堅定要走開放路線的。

好,來看看聚美當時是怎麽描述的。

\此前的優勢描述中,他說聚美已成為國內第一大化妝品電商,為此第一項策略就是不斷擴張商品品類。這給投資者無限想象空間,擴張品類的大多做法是走開放平臺路線。

\繼續往下看,這就是重點了。聚美說,要繼續擴大與第三方商家數量。到這兒基本能理解律師說的,你為毛沒告訴我你要做自營?這里明明說是要擴大嘛。

\在業務介紹中,黑馬哥還找到這樣一句話。截至去年9月30日,我們已擁有1400家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又給投資者無限想象。

\他說,如果聚美不擴大與第三方商家數量,公司增長的業務、規模增長會受到影響。言外之意,就是要狠狠發力開放業務了。同時,他又時不時透露出對開放業務的擔心。這讓投資人非常惱火。

\在風險因素里,他說隨著第三方商家數量增多,很難確保它們提供的服務是否能滿足用戶,如果它們賣次品、賣假貨或是非授權商品,公司可能面臨索賠。

針對第三方商家,後面還有幾個專門描述的。

\這是說,要是第三方商家賣非授權商品怎麽辦?

\這是說,要是第三方商家賣假貨怎麽辦?

由此可見,聚美是非常糾結的,第三方商家入駐,能給他帶來更多的sku、更大的流量、更多的收入,但同時又可能造成體驗降低、假貨增多,供應鏈管理難度增大。

果然,賣假貨的事兒就發生了。今年騰訊科技報道,聚美涉嫌銷售偽劣名表。一經證實,是一家小第三方商家幹的,規模50個人,屬於開放業務。事後CEO陳歐一怒,把整條業務全砍掉了。

\陳歐有點偏激。當時聚美已經大擴品類,但主要是服裝,表中多是女裝、鞋類、內褲、手提袋等,手表是邊緣性中的邊緣業務。當然,越邊緣也就越容易忽略,所以假貨出現了。

這一點從陳歐的文章中也提到,對於這些業務,他只需商家提供授權書+在其他平臺上運營規模即可。信中他提到,已經把所有奢侈品第三方業務全部砍掉,有授權的也停了。

他解釋稱,一條業務沒了,業績自然就會差。但黑馬哥與律師們心情一樣,是不是至於差到這個地步呢?

於是11月底,聚美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凈成交額約2.73億美元,同比增長31.4%;凈營收為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28%,遠低於預期。

回顧今年第二季度,凈成交額約2.89億美元,同比增長64.3%;凈營收為1.54億美元,同比增41.9%。差距是不是有點遠?

再從環比看,就會發現幾個問題:

■凈成交額反而下降了0.16億美元。

■凈營收微增約370萬美元。

聚美上市前的業績是怎麽樣?2011年營業收入為2180萬美元,2012年為2.332億美元,同比增長900%;2013年為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盡管隨著盤子的增大,增速放緩是理所當然。但上市後的兩份季報,確實與預期相差太遠,尤其是第二份財報。正如陳歐所說,奢侈品業務線砍掉了,對業績有所影響,這影響究竟有多大?

\表中Marketplace services指的是開放業務帶來的收入,奢侈品歸在其中。2011年開放業務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達84.8%,自營收入很少。到2012年就迅速降低到10.4%,2013年又回升至14.5%。也就是說去年4.83億收入中,僅7000萬美元是開放業務。

問題來了,即便這7000萬美元全砍掉,對聚美業績影響也不過如此。況且開放業務中,奢侈品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核心品類服裝並未砍掉,業績怎麽會變成這樣?

這些確實值得那幫事務所律師懷疑,聚美應該主動站出來解釋。

自營路線有沒有錯?策略正確 但溝通有問題

為了避免別人說黑馬哥寫軟文,還是要幫陳歐說幾句好話。撇開財務造假嫌疑,砍掉開放業務,全面轉向B2C自營,這是正確的策略。

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既做B2C自營又做開放業務的電商,贏家基本上沒有,亞馬遜也在探索。為何?若把自營業務當成一個商家,開放業務當成許多商家,中間會產生許多悖論。

1、成本悖論。聚美自營體量4億美元,哪一個第三方商家能拼得過它?它可以靠規模拿到最低的采購價,若是同類sku,誰拼價格都拼不過他。其次,它可以依靠規模攤薄各項費用。為公平起見,以下用招股書數據舉例。

■隨著規模增大,聚美的履約成本是下降的,去年占凈成交額的12.3%,包含倉儲、物流費用;

■市場費用也在下降,為10.4%。而2012年同期為15.6%,包含營銷、廣告費用;

■技術研發、行政管理費用分別為1.9%、1.8%,微增,主要是人員增加,福利薪資提升。

■綜上,聚美的費用一共才26.4%,毛利率達到這個數就能盈利,而聚美自營毛利達40.8%。

因此,聚美自己賣的貨永遠是最便宜,永遠最賺錢,哪個第三方商家都競爭不過。

2、利潤悖論。上面也提到了,自營業務毛利潤能達到40%以上,不再贅述。

3、質量悖論。聚美的自營品類商品是要入公司庫存的,他可以自己抽檢,控制商品質量。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聚美透露已在10月份自建光譜實驗室。

\如圖中所述,該實驗室每個月能檢查300個sku。

但第三方商家就不行了,他們自己有庫存,自己發貨,質量無法保證。聚美只能查看授權書,讓他繳納保證金,做一些事前預警,但並不能杜絕問題,因此假貨頻現。

以上三點說明,沒有一個第三方商家能比自營更賺錢、商品質量更好、成本更低。既然如此,何不專心B2C自營業務呢?

有人說,純自營規模怎麽上去呢?黑馬哥說,運動員裁判只能當一種,要選擇規模你就去學阿里,不做自營全部是開放業務。

策略上看,聚美走自營路線並沒有錯,錯在溝通問題上。為何不及時跟投資者披露,為何不及時向媒體公開?這一點聚美應當反思。

文| i黑馬 王方

看完文章後,如果你是電商領域的創業者(或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個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後續,我會拉你拉入相關創業者群。驗證時,不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這個美男紙不會搭理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