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挑戰大師的樂趣

曾幾何時這裡會分享一些名人投資語錄,以前就有分享過芒格東尼林奇林森池等,這些分享停止了一段日子,今天又找來一些巴菲特與其師傅Graham的名句來分享一下。



由於價值投資已經面世多年,今時今日大家可能都對這些名句耳熟能詳,就當溫故知新。由於這裡分享價值投資日子有功,受過不少批評挑戰,突然想到一個好玩法,不如我於每一句語錄下加入一些思考題,讓大家反思討論一下吧。


1. 從短期來看,股市是一個投票機。而從長期來看,股市是一個秤重機。

思考題:何謂短期?何謂長期?如果股市一直在造「投票機」而沒有變回「秤重機」的話,怎麼辦?投資者如何明瞭是市場錯還是自己錯?


2. 最聰明的投資方式,就是把自己當成持股公司的老闆。

思考題:大家都會明白「當成」與「真正」持股公司老闆在本質上是有分別的,這分別如何影響著價值投資者?


3. 投資的原則:第一條,千萬不要虧損;第二條,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

思考題:大家對這句話有否錯誤演繹呢?一位會止蝕的投資者看見這句話的想法會如何呢?


4. 個人投資者如果有正確的投資原則及投資建議,日積月累下來,投資績效一定遠勝於機構投資人。信託投資公司的投資選擇通常不超過300個,但散戶卻可以有多達3000個。真正潛力股的流通數量通常有限,達不到法人一次購買的規模;從這個角度來看,機械法人反而不見得是散戶的競爭對手。

思考題:這是涉及投資範圍的問題,由於規模問題,散戶選擇看似比機構投資者更多,但若計及門檻,結果又會如何呢?不少投資機會是散戶永遠不能接觸到的吧。


5. 定價周期性的公司要依據它們的「平均利潤率」,一定不要為某一年的利潤支付過高的溢價。通過計算公司在過去7-10年間的年度平均利潤,你同樣可以對未來的平均利潤有一個相當準確的估計。

思考題:投資於過去7-10年的數據有兩大盲點,第一,你不會買到創新科技爆升的公司,只能買入一些已經有成績的公司。第二,有機會遇到7-10年利潤強勁但又剛巧變質的公司。投資者該如何是好呢?


6. 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思考題:有多少人看這句話時,把它演繹成「凡眾必錯」,扒冷求勝,這樣對嗎?


7. 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思考題:不少名言教人不要放棄,但這句話則相反,到底如何拿捏才好呢?


8. 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投資操作就是基於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

思考題:這些話對投資與投機作了簡單區分,可是,投機行為到底有什麼不妥呢?


9. 對待價格波動的正確精神態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資的試金石。

思考題:是否單單不理會市場波動就是成功的股票投資呢?


10. 對於投機者,時機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為他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筆利潤,在他的證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適合他的,而等待的時間對投資者而言則無關緊要。

思考題:這是否代表,投資者從來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巨富,而投機者卻可以?


11. 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但價格大幅下跌後提供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當價格大幅上漲後提供給投資者出售的機會。

思考題:價格下跌是否與價值本身全無關係呢?相信市場有效論的投資者會怎樣想?


12. 股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理論收益並不是那些處於連續繁榮的公司所創造的,而是那些經歷大起大落的公司創造的,是通過在股票低價時買進、高價時賣出創造出來的。

思考題:這是很好的「錢從何來」習題,然而,為何我們不能賺取那些經歷大起大落的公司所創造的價值呢?


13. 過去的數據並不能對未來發展提供保證,只是建議罷了。

思考題:這個道理不難明,難就難在如何判斷其數據的可延續性,對不?


14. 在正常條件下,為投資而購買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邊際在於大大高於現行債券利率的期望獲利能力。

思考題:在有效的市場之下,真的經常有這樣的東西嗎?還是有些風險只是被視而不見?


15. 很多投資人會把注意力由可見的固定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例如經營能力和企業的本質,而這會暗中為投資者帶來具有風險的思考模式。

思考題:按這一套,就只能買入折讓股,今時今日的騰訊、facebook、Apple等增長股大概都不可能買入了,是嗎?


16. 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之時,就是有眼光的投資者獲利之時。

思考題:問題又來到「遲早」二字,這代表何時?又怎分辨市場錯還是自己錯?


17. 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股票機上,而要放在股票背後的企業身上。通過注意盈利情況、資產情況,未來願景等諸如此類的因素上,投資者可以對公司獨立於其市場價格的「內在價值」形成一個概念。

思考題:市場所給予的價格,若不是基於內在價值,是基於什麼呢?


18. 無法抑制的樂觀主義能導致狂熱的投機,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特徵是它無法汲取歷史的教訓。

思考題:很多時,價值投資者賺錢最多之時正是於大眾狂熱投機時,避開這個時段真的好處多於壞處嗎?


19. 做個有耐性的投資者,願意等到企業的的價格變得有吸引力時才購買股票。

思考題:或許不少經驗告訴我們,多數優質股都很難會有便宜的時候,怎麼辦?


20. 你是正確的,因為你的事實是正確的,你的邏輯是正確的,而這也是唯一證明你正確的東西。

思考題: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事實與邏輯都是正確的呢?


後記:

拋磚引玉一下,大家有心機看畢的話不妨發表一下個人意見,談談對以上那些思考題的看法,只有反思才有機會知道自己真的明白大師所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789

對沖人生:有錢佬揸的士為樂趣 錢志健

1 : GS(14)@2013-06-29 16:59: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8/18315113

                  臨近7.1,不少人會選擇去遊行,表達訴求。我們對香港現時不公義的現況或會感到無力,一撮人已麻木。

新加坡中產 駕車過日晨

                落筆一刻,剛和友人Joe通電,Joe說:「搭今晚夜機去台北relax吓,不需要抗爭了,還可改變甚麼?」Joe是財爺定義下的「高級中產」,在投行後勤(Back office)當上執行董事,英文叫Executive Director,好景時每年人工連花紅高達50萬美元,真的可以看「N」套法國電影,無限杯Starbucks咖啡。
監管(Compliance)及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部門近年很吃香,只要不是想更上一層樓,即坐老闆個位,我見到有友人真的已無欲無求,香港政治行情無論幾差也好,心想,又關我乜事?
Joe曾對我說,他的立場是:「Extract as much before I die.」Joe做後勤,和數年前「還可以」的坐盤交易員(Proprietary trading)不同,年尾真的靠花紅,努力賺他的400萬港銀,換BMW5系,由山腳搬上半山,空想搬到「天比高」,他想實驗及編寫在香港的「可能性」。
在另一個領域,彭博資訊指,根據勞工部資料,現在無學位要求的工種,也有大量大學生真的落手做。加拿大也有研究指出,有高學歷的畢業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也甘願嘗試「下游力」,走去做一些低級文員或售貨員,這又是否社會的錯?
同樣來自彭博資訊報道,指高學歷、大學畢業生也要「揸的士」,那是否很丟臉?Well,聽落很心酸,但我認為真的「No big deal」,我相信在不太順境時可能屈能伸的人,在職場上反彈力可以更高。

                  數年前在新加坡公幹,在機場買了一本自傳,名叫《Diary of a Taxi Driver: True Stories from Singapore’s Most Educated Cabdriver》。作者是蔡明杰,1952年在內地出生,1990年取得美國知名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生物學博士銜頭。長話短說,他移居了新加坡,在一知名研究所工作了16年,2008年11月他被「殘酷一叮」,失去研究員工作。2009年9月他重出江湖,當上了的士司機,寫了人生第一部自傳,講述他揸的士的心路歷程及有趣事。
有一部份的讀者可能問,55歲不是應該退休的年齡嗎?我相信有人會以工作為樂,沒有限定自己的退休年齡,工作無論回報有多少,最終目的也是回饋社會吧。
我有跟進蔡明杰的動向,他再次返回更專業的工作領域,離開揸的士行列。我有認識新加坡中產人士,其實他們退休後真的有人當上的士司機,當中有跨國公司高層、金融業人士、上市公司前行政人員。
他們不是無錢開飯,駕車是樂趣也,揸的士只為「過日晨」,why not?有人覺得星洲太嚴肅,但我相信每個地方都有美妙之處。有位新加坡朋友Boon Kiat曾和我說:「有些揸的士的勁有錢,你們香港人唔好那麼stupid又無遠見啦,還有,永遠冇啲幽默感又唔懂得笑。」「Stupid」這個字,Boon Kiat說出來「高八度」,新加坡style,我多謝他的意見。

七一上街 願明天會更好

                最後,返回香港現實世界,你可能問,香港人7.1為何要上街?在我字典裏,可能有怨氣,但沒有仇恨。不少人上街要表達訴求,也有人認為本年7.1是「佔領中環」預演,無論如何,星期一,7.1我上街!願明天會更好。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錢志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78

智能樂器提示指法 輕鬆享受彈奏樂趣

1 : GS(14)@2017-01-06 08:16:46

【明報專訊】內地電視節目主持人孟非曾經在節目《非誠勿擾》上表示,他這輩子特別遺憾的,是一種樂器都不會。這句話很多人都有同感。畢竟,樂器的學習涉及樂理、個人的音樂感,以及長時間練習,能夠真正學懂樂器的人不多。有內地公司就看準普羅大眾玩樂器的興趣,推出一系列不用學樂理的「智能樂器」,希望開闢出一個新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智能落點」彈琴如打機

廣州音樂貓樂器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馮山認為,玩音樂應該是簡單的,銷售經理霍應豪也有同樣理念,「我們要讓高雅藝術普及化」。

應記者要求,馮山先後彈奏了《上海灘》、《Last Christmas》,還和同事合奏《大約在冬季》,一個彈主旋律,一個彈和弦;驟耳聽來,想不到馮山原來不懂樂器。事實上,他既沒有看五線譜,亦沒有死記任何指法,只是使用了該公司的「智能鋼琴」。這部鋼琴的琴蓋內藏一個顯示屏,馮山選好歌曲之後,顯示屏會出現發光的落點,他順着這些提示按琴鍵。他的手指動作純熟流暢,與一般彈奏無異。馮山將這個他引以為傲的設計稱為「智能落點」,玩家純粹根據光點指示按琴鍵,其實像打機般,就能夠彈奏出一首歌。

音樂貓:研發4年多始成功

馮山說,音樂貓成立於2012年,最初全公司只有4個人,分別負責硬件設計、軟件設計、外觀設計及生產工作。2013年初,該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樂器,那是一部49鍵的「智能電鋼琴」。在此之前,他其實已用了4年多研發。

2014至2015年,該公司推出了「智能電子鼓」、「智能電結他」和「智能小提琴」。去年,再研發出一款88鍵的「智能電鋼琴」、兩款88鍵的「智能鋼琴」,以及「全家歡智能琴蓋」。

馮山最初只是在朋友的圈子中出售該公司的智能樂器,故銷量有限,後來才決定參加展覽會,以及自行開設零售店。2014至2016年,該公司連續3年在「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中參展,每屆都獲獎。去年更拿了兩個「優秀產品獎」及一個「優秀展示獎」。而在去年10月的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的首屆「行業科技創新產品評選」活動中,該公司的產品更獲得「最佳人氣獎」。

主打店中店 現有20零售點

現時,該公司已在廣州自行開設了兩間「音樂貓專賣店」及一間「音樂貓咖啡吧」,並在淘寶開設官方網店。此外,該公司還和其他零售商合作,以店中店的形式,在廣州、湛江、上海、哈爾濱、寶雞設立了17個零售點,包括國美的4家廣州分店。該公司多數是以寄賣及分帳的方式和其他零售商合作。該公司不用支付租金,亦不用派駐員工;而零售商亦不用入貨。當賣出產品後,雙方才分帳。

現時和該公司合作的零售商,以往都未曾賣過樂器。其中,有些是專賣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有些是機場免稅品店;更有一間是茶館,因為茶館東主認為,其顧客對音樂感興趣,智能樂器能迎合客路,因此也將之引入。

其實,馮山早已經和一些琴行商討過合作,琴行的東主也很有興趣。只是很多和琴行合作的鋼琴老師擔心,若琴行大力推銷智能樂器,將會令很多小孩放棄學習鋼琴,影響到老師的收入。琴行東主顧慮到鋼琴老師的反應,故暫時未能合作。馮山表示,正研究以甚麼形式和琴行合作,以減低鋼琴老師的憂慮。其中一種可能是,只重點向曾經學過琴,但卻學不懂、家中已有一部封了塵的鋼琴的人來宣傳,避免向初次學琴的小朋友宣傳。

手機App夾band 擬辦音樂會宣傳

馮山又表示,暫時來說,若幾名玩家想分別使用幾部智能樂器夾band,是要靠大家各自在智能樂器中啟動同一首歌。為解決時間誤差問題,該公司正在研發一個手機App,預計在今年中推出。這個App推出後,就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機,透過藍牙同步控制多部智能樂器,啓動相同的歌。該公司計劃,屆時找來一群不懂傳統樂器的人使用智能樂器,包括較年長者,在不同地區巡迴舉行多場音樂會,以作宣傳。

[生意眼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16&issue=20170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47

南豐紗廠巿集扶助初企 品嚐親手製作禮物樂趣

1 : GS(14)@2017-11-26 14:26:14

【明報專訊】不少初創企業資源有限,付租能力不足,苦無展示作品的平台,南豐紗廠有見及此,特別邀請這些初生之犢參加快將舉行的市集,希望幫助推動初企發展,並冀藉此讓消費者搶先體驗明年營運的荃灣南豐紗廠獨特理念。

南豐紗廠指出,作為香港故事的延續,南豐紗廠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由60年代開始的黃金時代,在紡織工業中向著「承先啟後」目標進發。南豐紗廠各大支柱之間的配合,可以為作坊公司以及相關機構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平台,藉此推動本地產業,鼓勵有志之士踏出第一步。

南豐紗廠指出,是次巿集主題秉承集團的永續理念,旨在提供有意義的禮物選擇,就如初企Unspun利用電腦程式計算配合激光切割製作牛仔褲,務求令每件衣服都合心合意,減少過量生產和庫存過剩的問題,且將在市集中讓客人體驗15秒3D掃描度身訂造牛仔褲。讓消費者可以在巿集中了解製作過程之餘,同時為環保出一份力。

而六廠基金會「香車製造」的4合1多重防護技術圍裙,具備防水、防油、防污、防皺多項功能,項目由六廠基金會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主導,亦有荃灣香車街街市中不少社群、六廠的車縫姐姐及設計師參與,可說是創新科技與社區的結合,絕對意義非凡。

市集中另一具意義項目是由中學生設計的「MFB5.0多功能背包」,在「南豐紗廠暑期作業」計劃贏得大獎後,將在紗廠及一眾專業營銷人員支持下於明年年初進行眾籌,幫助同學將興趣變為可發展的目標。

「南豐紗廠‧好匠店坊」手作坊及禮物市集將於11月25至26日,在中環Nan Fung Place 2樓的The Annex舉行,全場設有25個攤位,提供環保再造、個人化以及手工製造的衣飾、家品及食品等多元化禮物,售價由數十元至上千元不等。該巿集亦提供各種手作工作坊,讓參加者親手製作不怕與別人「撞款」的禮物。

■「南豐紗廠‧好匠店坊」手作坊及禮物市集2017

日期:11月25至26日(星期六及日)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8時

地點:The Annex,中環德輔道中173號Nan Fung Place 2樓

部分品牌或產品:EONIQ、Unspun、六廠基金會、made in sample、 MFB5.0 多功能背包

(此專欄為明報及南豐作坊的合作項目)

www.themillsfabrica.com

相關文章

Jumpstarter突圍初企 以運動為切入點

兩雄心聲:深化研發引進資金

時裝網購平台Goxip 集資拓泰國市場

ORII骨傳戒指啟動 Kickstarter眾籌行動

阿里呂紹勇:創業一念之間 南豐紗廠撐Jumpstarter

零售游擊戰 Pop-up愈演愈烈

港初創企業發展堪借鏡矽谷模式

牛津博士生禤彥勳籌780萬 研發醫療保健機器人

內地網購時裝市場大 Whoolala冀集資拓業務

ORii骨傳藍芽戒指 手觸耳窩即可通話

南豐紗廠預計2018開幕 前期活動鋪路 成就日後地標

吳燕玲:擴物料想像空間 跨越紡織設計界限

史丹福尖子砌表闖天下 EONIQ冀籌39萬拓業務

Snaptee 項偉倫:手機料成時裝新消費模式

譚慧怡:香港人流物流匯聚 冀籌780萬拓線上時裝平台

新經緯產業 香港經濟新路向南

[初創企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64&issue=20171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39

【有個台灣家】領略台灣旅行真樂趣

1 : GS(14)@2018-01-08 01:29:34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聖誕節台灣沒有假期,惟有靠我們自製假期放假!上星期我們香港的家人和朋友,來了一趟高雄本島輕旅行!從我們家開車到高雄,差不多要四小時!在香港哪有這樣的機會開長途車?在香港不用兩小時已經可以繞一圈,所以這一趟本土長途車自駕遊,對我們來說也挺辛苦的!

貼心的高速公路服務站

從前常常羨慕外國人,可以駕着自己的車,一家人隨手牽個背包,隨時隨地就在自己的國家旅行,我們住在台灣不知不覺已經半年了,這還是我們移民後第一次在本土旅行!我們設定行程時,已經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說實在台灣值得遊玩的地方也真的很多,隨心定個三天兩日的假期,可以選擇北上,經過台北跑到宜蘭花蓮,也可以選擇南下,從苗栗、台中、台南到高雄,甚至殺到墾丁!只怕我們假期不夠,否則來個台灣環島遊也太痛快了吧!「我們去高雄途中要不要去一轉阿里山?或在台南玩一天?」由桃園開車到高雄,途中經過很多不同景點,最後我們偶然發現,彰化有一間很不錯的特色貨櫃親子餐廳,所以乾脆走一轉彰化,吃午餐做中途站,也可順道參觀彰化有名的扇形車庫。我們第一次踏足台灣中部城市,一路上聽到更多人說台語,慢慢用心細味,相比起我們住的北部,感覺更簡樸、鄉下一點。這種說停就停、說去就去的本土旅行,不用搭飛機、不用預先準備很多東西就可以出發的旅行,沿路看到路邊新鮮的本地水果,便停下來買一堆,看到特色小吃也順便帶一份,這種邊走邊看的隨心旅行,對香港人來說也太爽吧!路程開到一半快三小時,尤其是午飯後的長途車旅程,King Kong爸爸的眼皮快要掉下來了,看到路上有服務站的大型指示牌,心想到服務站去洗手間休息一下也好,便把車轉入服務站。原來台灣的服務站設計完善,除了有大型洗手間之外,還有很多賣小吃、飲料、手信、便利店等商店,更有一些小型的兒童遊樂設施!這些服務站簡直可媲美日本公路旁的休息站,我們在服務站逗留了好一會兒,大人小孩每人吃了一杯雪糕提神,又再買了一些當地小吃,滿足地繼續我們的高雄之旅!有一刻彷彿覺得,我們去了外國甚麼城市遊覽,我們這些大鄉里少有出城,遇上台灣長途高速公路旁的貼心服務站設施,都更令我們愛上在台灣旅行呢!


在彰化特色親子貨櫃餐廳吃午餐!誰說台灣是個鄉下地方!這樣的貨櫃設計,香港也找不到!

閒來來個台灣本土輕旅行,可為心靈治療呢!


自療心靈的輕旅行

過去一直生活在彈丸之地的香港,沒有太多本土長途旅行的概念,放假去哪裏也有人滿之患,要找個安靜的地方放假休息,就是越來越困難。台灣可能不是一個比香港先進文明的地方,但台灣確是地大物博,地方大、空間多,頭頂上的一片天也更藍更廣,原來真的可讓人的心境隨之而開闊,人生不就是一場尋找快樂的旅途嗎?或許城市人被太多無奈和壓迫所纏繞着,身上都是滿滿的負擔,閒來一家人出走,來一場輕旅行,調整自己生活的軌迹,和孩子一起經歷和感受身邊的新事物,生活不就正是這樣嗎?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8/202568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