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泡沫從那斯達克開始破滅 假帳風暴引發美國全面追殺中國概念股

2011-6-20  TWM




大陸企業的假帳正如同黑心食品,是人盡皆知的祕密,但大量的假帳公司被戳破,究竟只是「少數不法分子的行為」,還是會擴大成全面的危機?中國泡沫會不會從那斯達克開始破滅?

撰文‧乾隆來

最近,在美國上市的中小型中國概念股突然全面崩潰,中國泡沫的破滅,會不會就從美國開始?

美國紐約證交所與那斯達克(NASDAQ)近年發展出龐大的中國概念股族群,千里迢迢跨海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家數已經超過二四○家。「中國概念」是美國投資人追捧的對象,「中國概念股」的總市值,到今年三月,已經突破四百億美元。

但是,亮麗的中國概念股卻爆發假帳風暴,特別是一五九家在美國紐約證交所與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小型「中國借殼股」全面崩潰。從今年三月至今,已經有十八家中國公司被那斯達克與紐約證交所停牌,四家遭到勒令下市。

中小型股崩盤 大型股紛重挫這些公司大量涉及財務報表作假,引發美國股東發起大規模的訴訟,簽證會計師紛紛自動請辭,公司財務長逃跑或辭職,美國國會、會計監管委員會、 證監會則啟動史無前例的調查。六月初,包括富達在內的多家大型券商,將一百三十多家中國概念股列入黑名單,停止對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

大量中小型股崩盤,也拖累市場對中大型績優中國概念股的信心。端午節過後,剛上市不久的中國網路股如人人網(大陸的Facebook)、優酷網(大陸的YouTube)、當當網(大陸的Amazon)紛紛重挫,出現一天暴跌一○%的跳水走勢。

至於追蹤總市值五千萬美元以上中國概念股的指數︱︱ 赫特中國指數(Halter USX China Index,代碼:HXC),也受到這波股災的衝擊。HXC從去年九月的五千二百點起漲,今年四月中旬最高來到六七九九點,之後一路下挫一千一百點,上周 收五六八八點,一個半月跌幅近兩成。

中國上市公司財報造假的問題,並不是新聞。早在去年八月,著名的財經權威︽霸榮︾周刊(Barron's)就已經以「小心中國出口品(Beware this Chinese Export)」為題專文報導。為了說明借殼上市的操作,︽霸榮︾周刊一開始就點名叫作「杜慶松」的中國掮客,這名住在紐澤西的中國人,在一九九九年因為 金融犯罪遭到判刑,卻以不同的管道與身分,協助中國企業到美國借殼上市。

今年六十五歲的杜慶松,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掌握到機會,成了陝西省最大國營肥料廠的廠長,優異的經營能力,讓他成為製造電視機的咸陽偏轉集團總經理。九七 年,他將咸陽偏轉集團成功在深圳上市,令人訝異的是,當年九月他竟然把集團旗下所屬大明電子與永新電子兩個獲利的子公司,在沒有向中國證監會報准的情況 下,改組成亞洲電子控股,直接送到那斯達克上市,而且一口氣就集資了四二○○萬美元!

︽霸榮︾點名杜慶松借殼詭計但是亞洲電子一上市只撐了九個月,九八年的六月杜慶松突然消失,股價暴跌,中國證監會在九九年一月一日發布當年第一個處罰令, 禁止杜慶松從事任何證券交易,並且移送法辦。中國證監會更發現杜慶松在深圳上市的過程中,送股給上市部主任五千股,涉及行賄;杜慶松隨後在美國遭到逮捕, 以詐欺罪入監服刑。

杜慶松出獄之後並沒有脫離這個行業。○九年三月九日,中國綠色農業公司(China Green Agriculture,代碼:CGA)成功從OTC市場「轉板上市」,成為紐約證交所下屬美國證交所(Amex)的上市公司。中綠農是大陸的肥料公 司,○七年十二月,透過一家紐澤西的公司,以借殼的方式買下原本在堪薩斯州的Videophone公司股權,而這家紐澤西的公司負責人稱為陶大為。陶大為 有幾個名字,也可稱為陶新淮、或者杜正海,不管叫哪個名字,他的父親正是杜慶松。

借殼、炒作再重挫的陰謀

杜慶松與兒子杜正海協助這家大陸的肥料公司,重組中國的業務,借殼美國公司,先以OTC的身分進入美國股市,接著聘用會計師、律師與投資銀行,美化財務報 表,轉板成為上市公司。○九年,中綠農轉板上市的價格是每股三美元,一年後最高炒到每股十八美元,最近在風暴下重挫到每股四美元,總市值還有一.二億美 元。

杜慶松一個人無法在美國完成這麼龐大的工作,如果都像中綠農那樣,上市之後股價有上漲六倍的機會,許多中國人與美國人都會出手相助,一同分享。前任那斯達克中國區主席、首席代表潘小夏的太太夏美儀,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霸榮︾周刊的報導,擁有美國證券交易員執照的夏美儀,在九八年與杜慶松一同創立「亞太證券公司」,不久之後杜慶松遭到逮捕;夏美儀登記住家的地址, 就在杜慶松兒子進行中綠農借殼上市所登記的紐澤西公司,後來杜慶松自設的艾迪投資(AiDi Investment)也設在同一個地址。

潘小夏在中美金融圈內是響噹噹的名人,一九六一年次的潘小夏在九四年前往美國紐約,成立了中資背景的「亞太金融資本公司」。九九年,正在積極拓展中國業務的摩根士丹利,因緣際會合併了亞太金融資本公司,潘小夏成了摩根士丹利中國部門的銀行家。

五年之後,潘小夏成為那斯達克中國區的首席代表,他擔任這個職位前後只有二十八個月,卻完成了驚人的成績︱︱ 成功引進二十五家中國企業到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其中包括百度、如家(平價旅館連鎖店)、分眾傳媒等重量級的新興企業。令人驚訝的是,○七年五月,潘小夏卻 在事業高峰時突然退出,自動請辭。

金融掮客 有如黑心塑化劑杜慶松與潘小夏夫婦扮演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的推手,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金融操作,充滿了開創性,不畏法規與客觀環境的限制,衝刺的力度 極強,卻也大量使用了令人質疑的灰色手段。這些灰色手段,猶如黑心塑化劑,將原本賣相不佳的產品,以低廉的成本轉換成為高檔貨。

這樣的操作,在大陸與美國之間形成了產業鏈,產業鏈的源頭是熟悉金融操作的掮客,他們在中國各地找「原料」︱︱ 通常是業績不怎麼樣的企業,訴求是「只要花三百萬元人民幣,加上七%的股權」,就可以買到美國那斯達克OTCBB(場外櫃台交易系統,又稱「布告欄市 場」)的殼,將來如果成功轉入主板,再付二百萬元人民幣。這筆錢,對於這兩年資金寬鬆的國營或省營企業來說,從銀行借貸出來輕而易舉。

接著,掮客就找來承銷商與會計師,通常是美國二、三線的證券公司,這段過程,是「金融黑心塑化劑」的關鍵。簡言之,美國證券商委託美國會計師提供報表,美 國會計師再複委託中國會計師查帳,而中國會計師則根據公司提供的底稿製作報表,至於安排上市的中國公司,幾乎都必須進行收購新業務、資產灌水、業績膨脹的 美化程序。

在一連串複委託、工作外派、資料傳送、蓋章的過程中,一家原本不甚了了的企業,就不斷被塗粉與美化,完成了符合那斯達克要求的財務報表。

正如同台灣的食品大廠,堅稱不知道黑心工廠放入塑化劑,牽涉假帳的券商與會計師也堅持,他們內部的程序完全合法,如果出問題一定是授權簽約的上游會計師、 財務顧問出錯。問題爆發後,簽證會計師則以拒簽公司財報、主動辭職來表示自清,而美國證管會與中國證監會,則堅稱他們對於跨國公司沒有監管權。

美化過程的最後,是要戴上讓眼睛閃閃發亮的假睫毛。也就是說,不論公司的業務為何,名稱一定要冠上「中國」二字,這波爆發假帳遭到停牌的公司,就有中國高 速傳媒(CCME)、中國教育集團(CEU)、中國綠色農業(CGA)、中國閥門(CVVT)、中國清潔能源(SCEI),以及加拿大上市的中國森林。

接著,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就會進入這家公司成為戰略股東。他們入股的成本幾乎等於零,以可轉債等方式確保穩賺不賠,公司上市只要在半年之內不出事,根據 美國︽證券交易法︾一四四條的規定,這些投資人就可以解除閉鎖期,包括對沖基金、私募股東、承銷券商,都可以拋股走人。當然,在此之前,公司業績必須創出 新高,有高速成長的獲利預期。

最大的利多當然是轉板,而不論是那斯達克或者紐約證交所,都在強大的業績壓力下,轉板上市的門檻不斷下調。例如那斯達克轉板上市的指標,主要包括公司淨值 超過五百萬美元、當年稅後純益超過七十五萬美元或總市值達五千萬美元、股價四美元以上,以及股東超過四百人的股權分散,門檻可以輕易達到。

一連串財報造假問題將引爆一位美籍華人徐傑,創辦中美橋樑資本、中美戰略資本兩家公司,促成了九家中國公司以借殼的方式在美國掛牌。其中四家從OTCBB 成功轉板到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全部涉及假帳問題。其他五家還沒有轉成的公司,現在股價也都淪為每股不到一美元的「仙股」(以美分cent計價的水餃 股)。

徐傑的公司還是小打小鬧,號稱中國最大公車廣告商的「中國高速傳媒」(China Media Express Holdings,代碼:CCME)卻捅了馬蜂窩。

中國高速傳媒主要業務是「中國最大的長途客運車上電視廣告商」,這家那斯達克上市公司,委託「福建分眾傳媒」進行廣告招攬與客車簽約,︽華爾街日報︾形容它「一度是中國概念股中閃亮的寶石」。去年六月,公司執行長李濤親自到那斯達克主持上市儀式,風光無比。

然而,中國高速傳媒現在卻成了「做假帳」的代名詞。今年三月,公司會計師德勤(Deloitte Touche)請辭,理由是「發現公司有隱匿的銀行帳戶與貸款」,四月底,那斯達克通知公司「不再符合上市資格」,並且在五月十九日停牌。在此之前,以放 空中國概念股出名的幾家投資公司出具報告,說他們在上海等地親自搭乘長途巴士,這些中國高速傳媒所宣稱的合約巴士上,根本沒有裝設CCME的電視廣告。

投資CCME的大股東名單中,有一位非常知名的悍將,就是當年一手打造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葛林伯格(Hank Greenberg)。葛林伯格一狀告上聯邦法院,同時也在香港提出仲裁。CCME的財報造假已成定論,葛林伯格的訴訟只是開始,後面還有一連串基金、投 資公司與私募股權的訴訟將要爆發。

著名投資人踩到中國地雷的案例比比皆是,對沖基金大師約翰.鮑爾森(John Paulson)買了加拿大上市的中國森林控股(Sino-Forestry),中國森林的執行長李寒春在今年元月因為挪用公款遭捕,公司股票停牌至今,鮑爾森慘賠五億美元。

此外,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旅程天下(代碼:UTA)被發現,公司的網站根本無法購買旅遊產品,過去一連串購併的旅遊公司也無法提供服務,公布的帳務都是造假,四月底停牌,至今編不出去年的年報。旅程天下出事之後,媒體赫然發現馬丁可利、貝萊德、高盛、施羅德都是大股東。

中國概念股的假帳風暴越演越烈,六月九日美國證監會罕見的發布「投資人警示」(Investor Bulletin),提醒投資人特別注意借殼上市公司的風險,證券公司全面停止對借殼中國概念股的交易。而遭受損失的投資人則紛紛提起訴訟,去年全年美國 投資人對中國概念股提出十二起集體訴訟,今年才過四個月,集體訴訟案件已經暴增到二十起,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在去年已經組織特別小組進行調查,證監會的 調查也雷厲風行地展開。

大陸企業的假帳,正如同黑心食品,是人盡皆知的祕密,但是,大量的假帳公司被戳破,究竟只是「少數不法分子的行為」,還是會擴大成全面的危機?中國泡沫會不會從那斯達克開始破滅,著實令人擔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7

中國概念股有那麼糟糕嗎?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502

做做空的「做空」這也許是投資者的一個機會。



 

  最近,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的處境還真有些難堪,財務欺詐成為籠罩在他們頭上驅趕不散的陰影,股價全面大幅受挫。近一個月以來,USX中國指數下跌約10%,納斯達克中國指數下跌近14%,跌幅遠超美國三大股指。
即便是那些被認為極具成長潛力的好公司,也沒能從這場災難中倖免,百度、新浪、搜狐的股價在一個月內的跌幅均超過10%。IPO公司紛紛破發。
就在不久以前,中國概念股還是備受追捧的明星。2010年12月9日,優酷網登陸納斯達克時大漲161%,漲幅創美國證券市場近5年之最。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幾乎全線上漲,平均收益在130%左右。當年有5家中國概念股累計漲幅超過1000%。
然而,在國外投資者看來,目前的狀況是,只要跟「中國」有關的概念股,便和「liar」脫不了干係,彷彿多少都會存在財務欺詐的行為。市場的變臉是多麼殘酷啊。
這場災難的起因,源於一些機構對反向收購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調查。當談論到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的話題時,有一家公司被反覆提及—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這家成立於2010年7月的公司,原本就是為調查反向收購上市的公司而生的。
創始人Carson Block,最開始發現了東方紙業公司的現實情況與財報披露情況出入較大,於是對東方紙業展開調查。2010年7月,這家渾水公司成立,他將「渾水摸魚」 當成了中國企業的普遍特徵,而他們的任務就是打擊那些渾水摸魚的企業,曝光它們的錯誤報表和欺詐行為。
當然,渾水公司也不是公益機構,他們坦言自己就是靠做空獲利,先調查並撰寫報告,與此同時便建立空頭頭寸,等報告發佈後,股價暴跌後再買回股票平倉。有消息稱,卡森·布洛克的報告公佈以後,做空這幾家公司的投資者後來都獲得了兩位數的回報。
至今,渾水公司一共調查了五家公司,只要發出報告,必然引起股價大跌,基本不用等到造假得以查實,渾水在財務回報上已經獲勝。其中,它最好的記錄是用23天,便使綠諾科技被勒令退市,打破了安然在24天內退市的記錄。
渾水公司最新的報告是關於嘉漢林業的。6月3日,報告出爐,正如Carson Block所期望的,嘉漢林業的股價下跌64%,公司市值在兩個交易日中蒸發了32.5億美元。
試圖依靠做空中國概念股掙錢的機構與個人還多著呢,於是一時間,反向收購上市的公司暴露出了大量問題,緊接著,SEC警告投資者要警惕來自中國的反向 收購公司,並對那些公司進行持續調查,美國最大的非銀行券商也禁止客戶用保證金買入130家公司的股票,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國中小公司和網絡概念公司。據新 華社報導,2011年3月至5月期間,共有16家反向收購上市的中國公司被停牌,有7家停牌的原因是涉嫌財務造假。
就這樣,整個市場陷入對中國概念股的恐慌之中。可是,中國概念股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糟糕嗎?
在美國市場上投資者被連篇累牘的財務醜聞帶來的股價暴跌給嚇怕了,以至於對中國公司全都失去了信任。也許價值投資者們這會兒應該做的是利用一下現在美國投資市場上的「偏見時刻」。

 

關注那些不錯的反向收購公司
對於中國概念股來說,反向收購已經成為財務欺詐的同義詞。一般投資者幾乎都對它們離得遠遠的。
其實反向收購是比較常見的上市方法,也就是借殼上市,省去了IPO的繁瑣,巴菲特便是通過購買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進而借殼上市的。1962 年未,伯克希爾股價跌破8美元,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運營資本都高達16.50美元,因此公司股票看上去實在屬價值窪地,於是巴菲特通過合夥公司 買進了一些股票,買到1963年,巴菲特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大的股東。反向收購妨礙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成為一間偉大的公司了麼?也許投資者應該 關注那些同樣是反向收購的上市的公司,從它們中挑出那些誠實者,如果這些公司能搭上中國經濟這個快速列車,那就更好了,它們的價值遲早會恢復的。

 

財務欺詐公司都該死麼?
如果一個人是個「投資潔癖患者」—就是那種認為自己投資的公司應該像穿著白袍並且長著翅膀的聖女一樣純潔的那類投資者,糟糕的是,很多初級投資者都是 這樣的—那就根本不該來投資,因為資本市場在某些地方就像革命導師馬克思說的那樣,充滿了血和骯髒的東西,但在有的情況,一些骯髒是不用太在意的。
舉個例子,2008年,中國晶澳太陽能公司曾從雷曼兄弟附屬公司購買3個月短期票據,價值1億美元,但當時給這一票據做擔保的雷曼兄弟公司已破產。由 於晶澳太陽能未能及時披露這筆票據投資,於是便因「對財務表現、前景和盈利預期的報告存在虛假信息和誤導」被起訴。在當時,晶澳太陽能的股價曾經因為這個 非經營事件的影響跌到過1.55美元,但是它現在的股價即使也受到了中國概念股危機的影響,有了大幅度下跌,但價格還是維持在5美元多。如果一個投資者在 2008年投資這家業績一般但價格卻足夠便宜的公司,年化收益率也將達到35%。當然最著名的這種例子是網易,在2001年網易也曾經涉嫌財務欺詐,那時 候網易的價格只有不到1美元並遭遇停牌,但是你看看現在。
在美國涉嫌財務欺詐的中國公司,還有一些是因為中美兩國的會計準則差別造成的信息披露不完善,這類公司如果它們的業務並沒有什麼問題,二期價格足夠便宜,也應該成為投資者的選擇。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在美國財務欺詐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之類的財務欺詐大多數都不會導致嚴重後果,在2009年,美國相關的事件有九成都以和解了事。所以投資那些被拋棄的中國概念股,獲得不錯的利潤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23

中國概念股接連退市 投資者索賠困難

http://news.imeigu.com/a/1312324587697.html

依靠反向收購上市的山東昱合已被納斯達克退市轉至粉單市場交易。美國券商質疑公司業務注水、資金去向不明等,股價從6美元跌至1美元左右。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有16家中概股在美被退市,還有多家企業長期停牌,如未能按相關規則及時披露財務及審計信息也會被退市。

另一方面,由於市況仍未出現明顯好轉,近期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已難以重現「優酷響噹噹」時的高市盈率和估值,多家企業爆出投資者認購不理想,承銷機構謹慎對待的消息。出於對估值和股價的擔心,不少企業延緩了赴美IPO的進程。

大多中國企業無力抵抗

昨日,2007年通過借殼上市的江波製藥公告稱,已收到納斯達克發來要求其退市的信函,於8月4日正式退市。理由是江波製藥及其董事長阻撓審計委員會授權的內部獨立調查,且未遵照相關法規組建審計委員會。

對此,部分企業通過回購股票、舉行電話會議等回擊,澄清質疑。如展訊通信面對渾水的質疑報告,第一時間站出來進行反擊。但更多中國企業則毫無招架之力,股價一瀉千里,一些公司則是選擇放棄,等待「退市」。

據瞭解,部分企業出於宣傳自身、融資目的,或被風險投資驅趕,為的是粉飾業績上市後「賣個好價錢」離場。記者在多家退市企業的官網上看到,很多信息的更新時間還停留在2010年。

投資者

對退市企業追償鮮有成功

與國內資本市場仍舊在摸索退市的方式迥異,美國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數百家企業退市。而在中概股退市大潮中,更為關鍵的是,一些企業因財務造假退市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美股分析師梁劍對記者表示,國外退市分為主動退市和被動退市。主動退市多是公司認為目前的市值和股價被低估,通過回購股票私有化的形式實現,這也會刺激股價上漲。而被動退市後,投資者仍舊持有公司股權,股票轉至粉單等市場仍可交易,但投資價值已嚴重縮水。

據瞭解,粉單市場對企業的財務要求很低,且並不需要公司發佈定期信息披露,一些缺乏投資價值的公司長期在此「掛牌」,對外界宣稱仍是「在美上市」賺得眼球。但由於信息缺乏,投資風險更大。

梁劍認為,針對因企業造假或醜聞而被摘牌退市,投資者可進行集體訴訟追償,但成功獲賠的案例較少。「不少公司虛構業務和利潤才得以上市,能否補償取決於公司的實際價值。」再者,不少企業的業務市場都不在美國,也加大了投資者索賠的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5

「中國概念股」要丟掉什麼幻想

http://news.imeigu.com/a/1312332860997.html

一度風光無限的「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股市遭到重創。一夜之間,投資者們彷彿忽然間看穿了他們的「皇帝新裝」,眾星捧月般的追捧變成了「老鼠過街、人 人喊打」。多年來一直把到華爾街上市當作企業奮鬥目標的中國公司一時間失去了方向——「裸體」的皇帝們被遊街示眾,那兩個編織騙局的織衣工卻跑得無影無 蹤。

「皇帝新裝」被看穿,騙子織工哪兒去了

對於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還沒有從「紅5月」的利好狂熱中醒來,一個血腥的「黑6月」就撲面而來。幾個月前,人人網以市盈率440倍的戰績登陸 美國資本市場,市值74.82億美元,一躍成為中國公司排名第二。可到6月中旬,它的股價已跌去一半。6月第二周,中國概念股指數單周暴跌15.39%。

不僅如此,去年在美股登陸的中國視頻公司優酷,發行日漲幅達曾161.25%,而在半年後股價也不到30美元,不及最高點的一半;上市首日漲幅高達 87%的噹噹網,6月初一度跌破16美元的發行價;作為龍頭股的新浪,股價在4月中旬沖高至150美元,到6月一路跌到了80美元。

伴隨股價下跌,今年3月以來,中國概念股不斷傳出財務作假、違規操作等負面消息。據統計,至今已有24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師提出辭職或曝光審計對象財務問題,19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一家叫做盈透證券的美國機構甚至發佈了一份「黑名單」,擔心某些中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會計違規行為,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他們的股票。被列入 「黑名單」的中國公司超過130家。這些公司大多是去年以來上市的中國中小公司和網絡企業,包括麥考林、噹噹網、博納影業、世紀佳緣等,新浪、搜狐等老牌 中國上市企業也赫然在列。

早就有人警告中國赴美上市公司有「泡沫破裂」的可能。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4月曾說,現在中國概念股的火熱很像1999年泡沫時期的情況,「沒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貴,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貴」。

兩年來,中國公司是復甦的美國股市難得的「亮點」。2009年中國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佔美國2009年IPO總數的17%;2010年中國 概念股則大放異彩,比如,神舟礦業上漲1083%,以驚人的10倍漲幅被稱為「中國最牛概念股」。有人評價,美國的基金經理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瘋狂炒 作中國概念股」。

繁榮放大了貪婪。據市場人士稱,火熱的市場氛圍使得上市公司泥沙俱下,那些存在問題的中國企業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面向國內和國外的財務報表差別較大、頻繁更換審計員、缺乏分紅和反覆多次增發、公司運營不透明等等。

針對中國一些上市公司暴露出的造假問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表示,「這些犯事的中國企業,只代表大部分中的一部分。他們缺的,肯定不是對法則的理解,而是對法則的尊重……這是信仰危機!」

不過,這位2007年就將公司推到美國上市的企業家認為,中國海外上市公司遭遇如此境地,與華爾街的貪婪不無關係。他曾這樣回應一位華爾街人士對中 國公司的誠信質疑:「為何短期內允許這麼多不合格中國公司密集性上市?全是美國投行、經紀商和審計公司做的擔保和推薦。是什麼讓美國投資人那麼快就忘了安 然事件、2001年網絡泡沫和當下的金融危機?中國企業問題顯而易見,華爾街又出了啥問題?」

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被吃了很多遍」

中國上市公司在美股瞬間由「紅榜」被打落到「黑榜」,的確有蹊蹺的地方。據熟悉美國資本市場的證券業人士反映,一家中國公司要到海外上市,必須要有 幾個關鍵角色來「抬轎子」——會計師、律師、投行(PE)、保薦人(承銷商)、財務顧問公司和公關公司。這些角色相當於上市公司的「把關人」,是他們要對 上市公司進行盡職調查並推薦給投資者。而經過層層把關後仍問題不斷,就不是單個公司或單個企業問題,而是「系統問題」。

據稱,過去兩年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熱潮」中,出現了「一條龍」式服務的上市輔導類財務公司,他們熟悉兩國間的市場情況,專門「忽悠」中小型中國公司 到美國「圈錢」。在美國市場,也出現了很多由金融業專業人士成立的「殼公司」,專門幫助中國企業在美「借殼上市」(反向收購),尤其在納斯達克市場,本來 對上市企業的利潤率就沒有嚴格要求,更成為中小企業試圖渾水摸魚的天然場所。

可是,這些中國上市公司沒想到,他們想在華爾街鑽空子圈錢的貪念,反而正好給了市場中的「金融鯊魚」們大開殺戒的機會。

「獵殺」中國概念股的手法主要是「做空」。比如,市場研究機構渾水公司(Muddy water)對兩家中國上市公司大連綠諾和中國高速頻道,就採取此類戰術:事先買入相關公司的空頭倉位,隨後發布質疑研究報告,造成市場恐慌,導致公司股 價大跌,他們可從賣出股票,獲取巨額利潤。據透露,這類「做空」機構本身就與多家「鯊魚一樣聞腥而來」的對沖基金有協同關係,早在發佈負面報告之前就相互 知會,並提前實施大規模做空佈局。

問題公司遭「做空」襲擊後,緊接著面對「集體訴訟」的絞殺。據知情人士稱,此類訴訟官司通常會庭外和解,但上市公司要支付很大一筆取證和訴訟費用, 這些費用主要是支付給律師的。相關機構統計,近期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訴訟案數量激增,今年已發生近20起,佔美國該類訴訟案的1/4。

有媒體援引不具名的美國市場分析人士的觀點認為,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被吃了很多遍」,先是發行價估高,承銷商們大賺一筆;然後股價做空,對沖 基金們饕餮一番;隨後律師們來了,靠訴訟賠償打官司「再把殘羹冷炙吃掉」。根據美國法律,這一套上市產業鏈上的機構都「賺得合法合規」,只有被耍弄的中國 公司背負上不誠信的十字架。「就像你被別人騙了,別人還說你是騙子一樣。」

易凱資本CEO王冉就此表示,中國概念股在美股引發的風波,反映了「中國企業的誠信危機正在蔓延」,但除了公司自身急功近利之外,相關中介的助紂為虐也是造假氾濫的重要原因。「雖然我們自己也做投行業務,但對那些唯利是圖的幫兇中介,我們難掩厭惡。」

不過,即便美國資本市場相當「險惡」,值得反思卻是為何中國公司會成為做空者的主要目標,而且一打一個准?按照業內人士說法,許多赴美上市公司都可 以用「水土不服」來形容,巨大的融資誘惑使得他們倉促地衝向美國市場,但是並沒有對市場規則、相關法規、審計制度、披露要求有清楚的瞭解。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來一直對中國企業的各類「不法行為」保持沉默的美國監管部門,幾乎與做空機構發佈不誠信報告一起,忽然變得嚴厲起來。6月9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發佈了一份長達6頁的公告,警告投資者投資反向併購公司(借殼上市公司)所面臨的巨大風險,公告中列出的違法公司幾乎 都來自中國。

儘管紐約證券交易所主管公司上市事務的執行副總裁斯科特·卡特勒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目前出問題的公司還侷限在一些特定的企業中,並不是中國公司的整體問題,「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大門並未關閉」,但他同時強調,中國公司的估值可能會受到這場「信任危機」的影響。

有國內證券業人士認為,這次針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獵殺」行動,給中國企業貼上了「不誠信」的標籤,很可能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必須丟掉幻想

數據顯示,近3年間有159家反向收購上市的中國公司總市值為128億美元,56家中國IPO公司的總市值為272億美元,他們都在本次「中國概念股」風暴引發的集體下跌中損失慘重。

從宏觀經濟格局看,金融危機之後美國資本市場雖有所恢復,但實體經濟一直不景氣,尤其是許多力圖復甦本土製造業的政策,並沒有起到作用。最近美國房 價進一步下挫和失業率居高不下,仍在嚴重困擾美國經濟。而中國作為製造業新興大國,各類企業卻保持了相當的活力,尤其是趕赴海外上市的公司,即便有個別公 司有誠信問題,總體看都是中國經濟體中資質較為優良的企業。

中國概念股的危機還在發展中。目前,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如哈爾濱泰富電氣、大連傅氏、同濟堂等選擇退市。噹噹網等公司則通過管理層回購股票來增強市場 信心。還有不少企業赴美公關,通過多種渠道來為自己洗刷清白。另外,不少公司原計劃赴美上市,如今也要等待和觀望一下。業內人士預計,要想消除中國在美上 市公司的負面影響,將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事實上,中國企業在這次中國概念股危機中已經開始吸取教訓。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必須丟掉許多既有的「幻想」。

其一,圈錢幻想。優酷網CEO古永鏘就公開表示,中國企業應從這次教訓中再次提醒自己,上市不是圈錢,更不是短期行為,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好公司會 利用上市帶來的資金及品牌提升,迅速增加技術投入、改善用戶體驗、擴大用戶規模,拉開與對手的差距。而「勉強上市、流血上市或者造假上市」的結果,可能是 名譽掃地、血本無歸。

其二,鍍金幻想。不少國內企業將美國資本市場「想像成天堂」,華爾街金融機構完善、周到、細緻的服務更讓他們趨之若鶩,甚至以為在美國上市後,企業 就有了「金字招牌」。事實上,從高價發行到做空牟利,美國資本市場更像一個合規、合法的「賭場」。那裡擁有高度發達的金融技術和金融工具的各類機構如同 「食肉動物」,在他們眼裡,客戶是「上帝」,也是食物。在這個環環相扣的「食物鏈」中,上市公司如不能表現優秀,恐怕只能變成別人的盤中餐。

其三,「抱團取暖」幻想。金融危機後,中國公司成群結隊赴美上市,使「中國概念股」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一道風景。某些企業在市場的追捧中失去方向,從 眾心理嚴重、隨大溜,以為罰不責眾,忽視了上市公司必須恪守的誠信原則。但如果僅把這看作「貪婪者的結局」,還不足以令中國企業警醒。

在海外市場,每家上市公司都要為中國企業的整體形象負責,因此誠信已不單是企業信譽,還涉及國家榮譽。而當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抱團取暖」,通常只是 綁在一起賺錢的利益紐帶,而沒有上升到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精神紐帶。正因缺乏這種精神紐帶和崇高感的維繫,在突發危機面前往往「樹倒猢猻散」,一盤散 沙,被對手各個擊破。

對某些中國上市公司修改財務報表、股權變更、擅改運營數據等造假行為,古永鏘就大聲呼籲,「中國概念股的誠信傷不起」,這最終會拖累「中國概念」,害自己更害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6

塑膠工廠 搶進蘋果概念股前段班


2011-8-29  TCW




只要走進蘋果專賣店,不管你買的 是iPod、iPhone還是iPad,每個蘋果包裝盒都附有一個白色專用耳機,平均每三個,就有一個出自新至陞科技。

預計第四季在台灣掛牌的新至陞,保守估計至少四成營收來自蘋果,躋身以宸鴻(TPK)為首的蘋果概念股前段班,更是目前亞洲最大雙色塑膠射出廠。

靠著蘋果產品熱銷加持,即使在金融海嘯最嚴重的二○○八與○九年,新至陞仍交出每股盈餘十三‧七六元及十.○二元佳績。不但二○○九年合併營收逆勢成長超 過五成,毛利率更達三成,比上市櫃同業高出不只一倍。

除了大口咬蘋果之外,事實上,新至陞也是微軟遊戲機、Nike(耐吉)計步器等產品的指定供應商,不管組裝廠怎麼換,雙色射出的塑膠組件都來自新至陞。

從桌上琳瑯滿目的樣品中,拿起了一個電話按鍵板,新至陞科技董事長陳標福指著黑底白字的數字鍵說道,「早期用雙色射出,是單純希望字體不要(像印刷般)脫 落。」

所謂的雙色射出,就是同時將兩種不同顏色或不同材質的塑膠在一台機台中一體成型。成品看來簡單,但是背後卻有著一點一滴,只有靠不斷嘗試,才能找出解決方 法的學問在裡頭。

挑戰一:克服熔點塑膠呈現出鋼琴烤漆質感

早在二○○一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時,因為對產品外觀設計的創新堅持,尋尋覓覓,終於透過iPod組裝廠英華達找上新至陞。

一般而言,客戶會直接給塑膠射出廠3D圖檔,但這款產品對蘋果來說是新技術,所以在繪圖前,就先跟新至陞進行多次討論。

「客戶希望表面是透明的,底部是有顏色的,」陳標福回憶著,「這不是透明的跟有顏色的黏在一起就可以,因為會有粘著痕跡。」要毫無縫隙瑕疵的精美質感,須 要採用雙色射出。

為了符合設計感,蘋果在透明材質選擇PC(聚碳酸酯樹脂),有顏色材質選擇PCABS(加入ABS樹脂的PC),且希望透明材質在外,顏色在內,呈現立體 層次。

沒想到理想材質的物理特性,卻帶來大難題。

依照傳統製程,一定是內部的材質先射出,接著再射外圍的材質,這樣才能包覆起來。但是,蘋果指定的外圍材質熔點比內部材質高出攝氏二十度,一包覆,內層就 會融化。

除了物理特性的難題,蘋果還希望透明塑膠表面能做到如鋼琴烤漆一般的質感。

「客人是拿在日光燈底下照,」陳標福將樣品舉到燈光下示範。細微的表面波浪正面看不出來,要透過燈光折射才會顯現。「若是有一點摺痕,馬上打掉重做。」 「當時我們開玩笑,說照顧這產品比照顧老婆的臉還花心力,」他笑道。

這個產品的超高難度,讓新至陞與蘋果,光前置討論就花去近四個月時間,解決方案顛覆了傳統模具做法。

和新至陞有多年合作經驗的英華達採購處長林從強,對新至陞的研發拚勁印象深刻。「別人修模具要兩天,他夜以繼日,一天就修好了,」林從強說道,「塑膠件的 困難在,外觀變化很多,客人一直改,你又不能delay(延遲),」他進一步補充。

但,要克服種種不可能的任務,光靠努力當然不夠。

「模具的精度、材料特性的掌握,都是關鍵,」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邱政文經理分析。「一般來說,模具精度一條(業界慣用,指正負○‧○一公釐)已經很不 錯。」

○‧○一公釐,等同七分之一根頭髮的直徑,肉眼幾乎無法分辨,但新至陞卻能夠做到○‧五條,也就是○‧○○五公釐,精度高出一倍!

此外,雙色射出常牽涉軟硬兩種不同物理特性的材料,參數的調整又是另一門學問。

挑戰二:結合軟硬材料一體成型包覆,業界先驅

例如,軟料的流動性很好,模具若有○‧○一公釐間隙就可能流出來,形成毛邊,產品美觀大受影響。但軟料易產生氣體,若為減少毛邊而把間隙壓得很緊,氣跑不 出來,產品又會霧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事實上,新至陞正是業界突破軟硬料共同射出技術的先驅,它能夠咬下蘋果訂單,憑的是一九九四年一個來自滑鼠滾輪的挑戰。

當時,國際滑鼠大廠羅技找上新至陞,希望突破滑鼠上方操作滾輪的製程。原本的做法,滾輪的橡膠軟外圈和內殼塑膠是分開做好再組裝。「你會看到一條生產線, 很多人在幫滾輪穿衣服,」陳標福笑說。

新至陞大膽嘗試當時業界少見的軟硬料結合,軟硬材料先後射出,包覆起來一體成型。不但替客戶簡化製程,也為自己累積了第一筆經驗參數。

「客戶有比較難的東西,都喜歡找我們,」陳標福語氣謙虛中不掩信心。

一步步累積經驗值,目前新至陞在複雜產品上,已擁有高出同業十到二十個百分點的良率。而且,單色塑膠若不良還可以粉碎回收使用,但雙色粉碎就全混在一起, 無法回收,因此對雙色射出廠商來說,良率在成本端的影響力更大。

「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林從強點出在雙色射出行業內,經驗值的重要性。

新至陞的亮眼獲利,近年雖不免受到原物料及中國人工成本上漲的影響,但透過越南布局及不斷提升技術能量,迎接下一階段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2

它從六艘船起家 進階資源概念股

2011-10-17  TCW




原本只是家族企業中年營收不到新 台幣二千三百萬元的最小事業,七年後,竟躍升為一門年營收十五億元的生意,不只成長破六十倍,也成了家族第一家上市公司。

演出「逆轉勝」的主角,是預計第四季在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指第二上市)的星商馬可波羅海業。

它,最早從六艘運煤船起步,接連買新船、建船廠自己造新船,截至今年六月船隊規模已達一百零六艘,包括全球最大原物料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 澳洲第三大石油天然氣公司桑托斯(Santos)與印尼國營電力公司PT PLN等都是客戶。

人脈豐厚跟星國、印尼政要友好

切入船舶租賃、造船與維修等資源運輸領域,馬可波羅上半年營收新幣四千一百五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九億七千萬元)、稅後淨利新幣九百四十三萬元(約合新台幣 二億二千萬元),躋身印尼市場前五大,可說是台灣極少數的印尼資源概念股。

馬可波羅執行長李云峰的印尼華僑父親過去白手起家,先在房地產市場賺到第一桶金,再朝礦業發展,握有不少當地土地與資源開採權,儘管鮮少在媒體曝光,不難 想像他家族在新加坡與印尼的政商人脈。新加坡馬可波羅執行長辦公室牆上,就掛著超過二十張李云峰與新加坡前總理、副總理、部長級官員與印尼前首富林紹良等 政要的合照。

一九九一年,為運出自家開採煤礦成立馬可波羅。「千島之國」印尼狹小河道多,噸位較大的遠洋船無法航行,煤礦等資源得透過拖(拖曳船隻用)、駁船(運輸貨 物用)運送到外海。公司成立時人在澳洲讀中學,李云峰每逢寒暑假,當澳洲同學放假都在玩,他卻回印尼,三個月有兩個月睡礦場,從挖掘、火藥製作、開工程車 等基層歷練。

二○○三年,父親將這個家族事業最小的船運公司交給李云峰經營。「當時他(李云峰)主動說要做大,想上市,大家都想才幾艘船,怎麼上市?」李云峰的大姊、 馬可波羅財務長李淓淓回憶。

嗅出商機買地蓋船廠,發資源財

不論新加坡或印尼,船運或造船業幾乎全是年過半百的經營者,當年不到三十歲的「毛頭小鬼」李云峰卻喊出要蓋船廠甚至上市,周遭多不看好。

「父親白手起家,什麼事都可以從零開始,已經證明在我面前,」想得到父親肯定的李云峰認為,凡事起頭難,一旦放棄,一切只有結束。

除了企圖心,學工商管理的他,也隱約嗅出了商機。二○○五年,他借助父親資源,在印尼巴淡島買地發展船廠;沒造船背景與人才班底,他用家族人脈當敲門磚, 說服新加坡第三大上市公司吉寶高層引薦人才,專業經營。

不過,馬可波羅這幾年的成功,除汲取家族資源,最關鍵的原因是受惠印尼「實物強權」的崛起。

澳洲農業與資源經濟局(ABARE)統計,二○○五年印尼煤礦輸出為全球之最,領先澳洲近三個百分點,二○○九年擴大到八個百分點,代表全球對印尼煤礦需 求居高不下。

事實上煤礦運輸只是其一,印尼的銅、錫、鎳礦,以及黃金等蘊藏量都排名全球前十;其他如石油、林木、棕櫚油等天然資源也無不吸引國內外業者搶進。

以拖、駁船租賃為主要業務,馬可波羅船隊最適合在上萬座大小島嶼遍布的印尼海域運輸。只要資源開採越旺盛,商機就越大。

而且「印尼(海域)航運要求特許權,馬可波羅船隊是新加坡上市企業中,唯一一家擁有印尼旗的船隻公司,」卓越中華財務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廖鈞德指出,為保 護國內業者,印尼航運業限制外國投資人持股超過四九%,印尼籍的林云峰,在地優勢勝過國際企業。

市場倍增石油探勘,下個新生意

乘著大環境順風前行,二○○七年,李云峰順利讓馬可波羅在星國掛牌,那一年,他二十九歲,是新加坡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執行長。

展望未來,李云峰透露,印尼政府打算五年內在基礎建設投資二千五百億美元,其中兩年內建完三十五座火力發電廠,印尼現有兩千多艘拖、駁船,至少還要增加一 倍,才能滿足全市場需求。

寶來證券承銷部執行副總經理王永順補充,隨印尼經濟成長,電力不足與分布不均問題漸浮現,煤礦需求只會更多,和當地同業比,船齡多在五年以下的馬可波羅也 有優勢。

九月三十日,印尼巴淡島,占地三十五公頃的馬可波羅船廠,眼前,二○○九年建好的兩座乾船塢,停著毛利上看四成的維修船,不遠處,正趕建此次TDR募集資 金用途的第三座船塢。

另一端,一艘新完工、造價兩千萬美元的自家岸外補給船緩緩駛離,準備到西澳協助岸外石油探勘,這是繼拖、駁船租賃後,馬可波羅下個新商機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6

中國概念股美國退市潮來臨了嗎?

http://news.imeigu.com/a/1321000563290.html

最近12個月,在美上市的11家中國公司正式啟動了私有化的程序,同時還有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考慮私有化的選擇。

11月9日發佈的湯森路透研究報告顯示,自2010年10月以來,共有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向美國證交委(SEC)遞交了啟動私有化的程序,同期在倫敦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分別只有一家宣佈了私有化。

這 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6家來自納斯達克,紐交所2家,泛美交易所1家,以及2家來自OTC。其中,已經完成私有化的有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康鵬化學有限公司、樂語通訊。正在私有化程序中的是哈爾濱泰富電器(HRBN), 首安工業消防(Nasdaq: CFSG), 傅氏科普威(Nasdaq: FSIN),普達煤業(PUDA), 西藍天然氣(Nasdaq: CHNG), 新奧混凝土(Nasdaq: CADC), 淄博嘉周化工(OTC: CHCC)。

這些公司的市值從940萬美元到7億美元不等,尚未出現較大市值規模的中國概念股的私有化。參與私有化的私募基金有Abax Global Capital, 拜恩資本(Bain Capital)、春華資本(Primavera Capital)。

從宣佈私有化的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2011年,從1月開始陸續9家中國公司啟動了私有化程序;另外2家分別在2010年的10月和11月宣佈了私有化程序。

湯森路透的交易研究分析師王千芸告訴《財經》記者:「我們分析這些公司中,主要是因為股票業績的表現不佳而尋求私有化,我們認為這個有別於因為涉嫌財務欺詐而責令退市的一波。」

2011年的3月至6月,中國概念股的財務欺詐案件集中爆發;短短4個月內,24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因為各種披露紕漏、財務欺詐的問題,遭停牌或摘牌。

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譚敏亮對《財經》記者表示:「尋求私有化的中國公司中,有些是因為會計違規問題遭到摘牌、訴訟等各種問題,而更多的則是中國概念股受挫美國,並且公司管理層不看好未來幾年在美國市場的表現。」

《財經》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尋求股價被低估的出入,而資質尚好的那些公司正在成為投資銀行家、私募基金,以及上市律師們追逐的對象。

美國GT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漆俊告訴《財經》記者:「我們手頭上接觸的退市在到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就有3-5家,一般都是管理層和私募基金的共同收購,也有銀行貸款的參與。」

譚敏亮表示:「最近半年多來,在私募以及投資銀行圈內,比較活躍和熱鬧的是做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私有化業務。處在各種情況以及階段的公司都有,但是能夠成功實現私有化的還是那些資質尚好、股價被低估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7

人口概念股首重品牌與通路成效 龍年帶動兩岸出生率 嬰童用品股看俏


2011-11-21  TWM




在人口快速成長,以及明年龍年的 預期效應下,具備必需消費特性的嬰童用品可望成為逆勢成長的產業,通路遍及中台美三地的KY東凌,與在大陸耕耘有成的麗嬰房,都值得觀察。

撰 文‧周岐原

十月底,全球第七十億人口誕生,十二年間,世界人口成長十億人。龐大人口固然對環境、資源造成壓力,但背後的商機也十分驚人。這 股趨勢連帶創造相當可觀的嬰童服飾及用品需求,使相關企業的業務越來越受到青睞。尤其是二○一二年適逢農曆龍年,由以往出生率調查來看,新生兒數量預料將 高於歷年平均,對嬰童用品股的挹注效應值得觀察。

政府資料顯示,台灣今年前十月累計新生兒十五.九四萬名,年增長一七%,預計明年龍年出生 人口將更可觀。中國國家統計局則預估,二○一六年(民國一○五年)將是中國這一輪人口成長的高峰,目前每年出生約一千七百萬新生兒,屆時數量可能進一步上 升。中國嬰童產業研究中心調查指出,目前中國嬰童用品市場規模達一.一五兆人民幣(約五.五兆新台幣),年增率一五%。商機之龐大甚至超過服裝業。

必 需消費用品 戰勝不景氣嬰童用品商機有多大?從最近一樁國際交易的競標熱度,可以觀察風向。醫療保健品大廠輝瑞(Pfizer)先前就宣布,準備將旗下嬰幼兒營養食品 業務出售。去年一整年,這個部門為輝瑞貢獻十九億美元(約五七四.八億新台幣)營收,所以市場分析師預期,最後拍板敲定的出售金額,可能高達一百億美元左 右。

儘管全球景氣有趨緩疑慮,賣方開價又不便宜,這樁交易仍吸引國際大廠競標;達能(Danone)、雀巢(Nestle)、美強生 (Mead Johnson)和亨氏(Heinz)等大廠,都表達投資意願,正與投資銀行洽談購買事宜。可見在經濟下滑時期,嬰童用品受惠於必需消費性質,保有戰勝衰 退的投資吸引力。

國內嬰童用品產業,原來只有麗嬰房一家掛牌公司,隨著KY東凌(以下簡稱東凌)與儀大陸續進入資本市場,嬰童用品業前景逐 漸受到投資人注意;另一方面,香港股市也有多家嬰童用品公司上市,族群效應日益顯著。由於每檔個股主要業務各不相同,投資人可從獲利、產品等面向,發掘屬 意的標的。

由許復進與妻子林寶霞共同創業的東凌,是國內少見、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系列嬰童用品的企業,包括「黃色小鴨」、「艾比熊」等卡通造 形商標,均是自創的形象產品。

二十年前,原本從事禮品文具業的許復進,發現國內缺乏一站購足的嬰童用品通路,消費者採購相對不便,產品使用 的便利性也有待提升;但嬰童用品市場發展穩定,如果能占有一席之地,比常受景氣影響的禮品業務更有前景。抱著這樣的觀點,許復進在一九九四年時,正式進軍 嬰童用品業務。

許復進指出,早年代工經驗讓他了解,惟有掌握自有品牌,才能維持訂單不受牽制,而且他發現,外國客戶所下訂單裡,鴨子造形的 洗澡玩具,幾乎每次都是出貨量最大的產品;加上受到迪士尼卡通啟發,許復進靈機一動,朝人性化卡通設計商標。於是第一個註冊的商標品牌||黃色小鴨才誕 生。

為了配合自有品牌的卡通圖案,當其他業者考量成本、以公用模具生產時,東凌堅持自行開模,並在自家工廠生產,不外包給其他廠商,目的就 是掌握品質與生產速度,進而與對手劃出區隔。由此可見東凌獨特的經營策略。

東凌一站購足 與對手區隔從創立品牌開始,東凌就強調提供消費者一站購足商品的差異化服務。許復進舉例,目前東凌旗下約有一千二百種商品,幾乎涵蓋各種用品。產品線盡量 分散的好處,是不容易因為單一產品衰退,導致營收或市占大幅滑落。無論是中國或歐美,各大廠多集中主打特定幾款商品,目前還找不到像東凌一樣,透過專櫃與 經銷商,提供一站購足所有商品的企業。

從財務結構觀察,東凌由於經營自有品牌,不須向其他廠商付出授權金,加上童裝與嬰童用品占營收比例約 為一比一,兩者分布平均,獲利能力相對較佳。例如今年前三季,東凌合併營業利益率穩定在一二.四%左右,比去年略增一%,稅後EPS達二.三八元。由於前 三季合併營收七.九四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五.二億元增幅達五○%,法人估計,全年EPS應有機會上看三元。

對品牌而言,通路經營成效無疑是 業績關鍵。在中國市場,東凌已拓展達二八三個銷售專櫃,目前正計畫搶占美國的實體通路;另一方面,大型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也可能與東凌洽談合 作,若在人口超過三億的美國市場取得實際進展,美國出生率較高的少數民族裔商機,也有機會成為挹注東凌業績的來源。此外,公司也計畫將品牌形象以文創商 品、卡通漫畫創作,拓展到較高年齡層,未來多角化經營策略成效值得觀察。

不過台灣的嬰童用品已屬於成熟市場,成長力道相對有限;規模較大的 中國雖在高速成長,但是各地消費者需求不盡相同,市場又有眾多競爭者,例如在華東地區的嬰童服飾市場,東凌的主要對手就有近十家廠商,因此還沒有出現全國 性的嬰童用品品牌。面對這種劇烈競爭,東凌能夠繳出何種成績單,有待時間逐一證明。

除了東凌之外,第三季績效明顯上揚的麗嬰房,因兩岸市場 繳出亮眼成績,財報獲利不錯,也是觀察嬰童用品股的焦點股。今年上半年麗嬰房受營運成本上升影響,獲利能力衰退不少。但是在撙節費用開銷後,第三季獲利改 善,不僅合併營收成長,稅後EPS○.四九元也高出單季平均不少。

以市場分布來看,今年前三季中國占整體營收比重約六二%、台灣占三三%、 東南亞地區則占五%,因此中國市場的斬獲,對麗嬰房業績表現頗為重要。

在中國市場方面,上海麗嬰房受到人事、租金成本調漲的影響仍然不小, 因此公司透過調整展店速度,來控制營業費用。法人預期,今年第四季麗嬰房將在中國通路新增約三十七個據點,使全年總通路數達到一八六○個。在今年第四季零 售銷售旺季帶動下,麗嬰房今年EPS有望達到一.五二元。

麗嬰房節省開銷 獲利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麗嬰房上海總部預計在明年年中完工啟用,大樓內共有約兩萬餘坪面積可供出租,若順利找到客戶承租,有機會貢獻EPS達○.五元。在 本業遇到龍年旺季,加上資產收租題材的帶動,麗嬰房明年表現應不寂寞。

至於另一檔興櫃股||儀大,則是以「百事特」童裝通路在國內立足的業 者。由於嬰童服裝競爭極為激烈,品牌集中度較低,儀大今年上半年的營業利益率就從五.七%下滑至三.五%。在經營集中童裝的情況下,未來儀大的發展仍然要 再觀察。

對嬰童用品商而言,中國市場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樂土,但是中國幅員廣大,如何設定有效的通路經營策略,直接關係到營收成長與庫存去 化的速度。香港博士蛙公司董事長鍾政用便指出:「通路,仍然是整個行業最弱的一環。」因此投資人選股時,應多加留意相關個股的通路布局效益,才能找到勝過 行業表現的贏家。在香港股市中,近一年來有不少家嬰童用品公司分別上市,在中國家庭有「六個長輩養一個」的情況下,對未來這些嬰童用品商的前景,以及其選 擇的利基市場,都可作為投資參考。

例如在港股掛牌的好孩子,主要生產嬰兒推車及汽車座椅;青蛙王子將主力產品設定在肌膚護理產品;博士蛙則 著重服裝、鞋具與配件等,主要產品占營收比率都高於六成。

今年和東凌一樣在中國通路有所斬獲的,是港股掛牌的青蛙王子,該公司的經銷商數 量,已由一六○家成長到一七三家,在乳液、護理產品分類中,青蛙王子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品牌,僅次於外商強生(Johnson & Johnson)。

目前,在中國二線以下城市的超市、便利商店與嬰童專賣店等通路,大都能見到掛著青蛙王子品牌的護理產品。而在今年公司使 出兩手策略、同步進軍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後,青蛙王子的營收可望有進一步成長空間。

龍子龍女招財神──台港嬰童用品概念股起飛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合併營收

(億元) 年增率

(%) 營業利益率(%) 今年稅後EPS

(新台幣元) 收盤價

(11/15, 元) 主要產品

(營收比重)

2911 麗嬰房* 55.7 14.8 5.0 1.08 32.90 童裝(54%)

用 品(29%)

2924 東 凌* 7.9 50.0 12.4 2.38 77.00 童裝(50%)

用品 (50%)

9961 儀 大 20.9 -0.1 3.5 0.98 16.75 童裝及用品(100%)1086.HK 好孩子 77.0 8.5 7.2 0.43 7.62 嬰兒車、汽車座椅及配件(62%)1259.HK 青蛙王子 26.7 59.0 16.1 0.45 8.13 嬰幼童肌膚

護理產品(62%)

1698.HK 博士蛙 42.5 47.4 21.3 0.30 7.97 兒童服裝、

鞋具及配件(67%)

備註:1. 麗嬰房與KY東凌財務數據為第三季資料,其餘為半年報資料;2. 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1:4.847;港幣兌新台幣匯率1:3.91。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公司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3

看看美股市場上的博彩概念股

http://news.imeigu.com/a/1312169296544.html

金色的房間,桌面上擺著一摞摞籌碼,荷官(賭場工作的發牌員)熟練的將牌派發到賭客面前,氣氛略顯嚴肅而凝重,原本簡單的翻牌比運氣遊戲,一些忘我的賭客卻慢慢的將牌捲開,讓牌面一點點的顯露出來,似乎整個過程能改變牌桌上的結果。

上面的描述不是電影裡的場景,卻真實地發生在金沙、永利度假村經營的賭場中,本文將根據相關公開資料對博彩業的產業鏈和相關公司的估值做一解讀。

博彩行業生態結構

美股中的博彩公司經營地點主要集中在拉斯維加斯和澳門,拉斯維加1905年建市,30年代內華達州決定讓其賭博合法化,從此拉斯維加博彩行業迅速發展起來,「賭城」之名也就此傳開。

澳門自澳葡政府正式宣佈博彩業合法已有100多年歷史,經歷過壟斷專營到現在多家企業共同競爭,隨著博彩專營權的打破,國際資本進入和大陸經濟發展,2006年澳門博彩收入超越拉斯維加,成為按收入計的全球最大賭城,2010澳門博彩收入達拉斯維加斯的4倍。

博彩行業大體上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博彩設備製造商,主要負責博彩設備和系統的設計、製造、銷售(租賃)以及售後運服務,代表公司有國際遊戲科技(NYSE:IGT)、巴利技術(NYSE:BYI)等

賭場經營者,主要從事賭場度假村的開發和運營業務,代表的公司有金沙集團(NYSE:LVS)、永利度假村(NASDAQ:WYNN)、新濠博亞娛樂(NASDAQ:MPEL)、米高梅 (NYSE:MGM)等。

博彩代理公司,主要分佈在澳門地區,通過從賭場經營者手中承包貴賓廳,與賭場經營者分成獲得營收,代表的公司有亞洲娛樂資源 (NASDAQ:AERL)。

如上圖所示美國拉斯維加斯和澳門在賭場的經營形式上存在一些差異,拉斯維加斯以中場為主,賭客主要在中場投注,賭場經營者直接面對賭客,而澳門的博彩收入主要來自貴賓廳,佔比70%左右,中場佔比30%左右(中場指博彩大廳,一般接待10萬澳元以下的散客)。

與拉斯維加斯的直接經營不同,澳門的貴賓廳主要交予如亞洲娛樂資源這樣的博彩代理公司經營,博彩代理公司從賭場經營者按轉碼數的比例獲得佣金,並通過旗下的疊碼仔(擁有客源關係的代理人)招攬貴賓。

轉碼數指賭客用現金碼兌換泥碼的金額,在澳門賭場經營者發行現金碼給博彩代理公司,同時向賭客發行現金碼,中場接受現金碼投注,而在博彩代理公司承包的貴賓廳賭客必須先用現金碼兌換成等值的泥碼,再用泥碼投注,實際上轉碼數代表著博彩公司和賭場經營者的結算金額。

賭場經營者在博彩產業鏈中扮演著中樞作用,那對於博彩這樣的零和遊戲,賭場經營者如何盈利?

首 先來自賭桌,即賭場經營者和賭客的獲勝概率之差(贏率),不同的博彩項目(主要有桌面項目和老虎機)贏率不同,不同的賭場因品牌和服務的差異贏率也有所不 同,大體上賭場的贏率在4%-8%之間,例如金沙集團澳門威尼斯人的老虎機業務2009年、2010年的贏率分別為7.4%,7.1%,贏率的變化總體上 保持平穩。

其次來自住宿、餐飲、娛樂、零售以及商務會展等其他配套的經營業務,如永利澳門引進了勞力士、阿瑪尼等國際頂級品牌,為賭客提供博彩、住宿、旅遊、餐飲、購物等一站式服務。

美國的博彩業和澳門的博彩業的業務構成比例存在較大差異,在拉斯維加斯來自住宿、餐飲、零售等博彩以外業務佔據較大比重,而在澳門收入的絕大部分來自賭桌本身(其他業務外包)。

例如業務分佈在澳門的新濠博亞娛樂,2010年來自賭場的收入佔毛收入的93.6%,而米高梅來自非賭場業務的收入佔比達一半以上。

二.博彩行業走勢與估值

如 上圖所示(按年末點位計算,100為初始基準點),道瓊斯博彩行業指數走勢與宏觀經濟形勢成較大的相關性,在2007年年末以前,隨著經濟的持續繁榮,博 彩行業指數和S&P500均成上升趨勢,並且博彩行業指數明顯強於S&P500,2008年次貸危機的衝擊下,博彩行業指數快速下滑,全 年跌幅73.3%,而同期S&P500指數的跌幅不到40%。

2009年初至2010年末,在全球經濟刺激計劃和經濟復甦的驅動下,博彩行業指數漲幅高達167.7%,而同期S&P500指數漲幅僅為39.1%。

綜上所示,博彩行業的走勢與全球宏觀經濟形勢高度相關,與基準指數走勢基本一致,但波動性比基準指數更大,在資產組合中扮演著進攻而非防守角色。

博彩設備製造商

博彩設備製造商的營收主要來自博彩設備的出售和後期維護(另外設備商還和賭場經營者採取按盈利分成的模式)、遊戲內容的更新、賭場系統軟件的設計和支持,設備的出售主要取決於新開賭場的數量和原有設備的更新速度,盈利分成的模式主要取決於設備的安裝基數。

據有關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國際遊戲科技享有新開賭場博彩設備份額40%左右,是巴利技術市場份額的兩倍以上,但面臨著國內博彩市場接近飽和、增長趨勢放緩的影響。

國際遊戲科技2008年、2009年、2010年的營收分別為25.29億美元、21.14億美元、19.87億美元;巴利技術2008年、2009年、2010年的營收分別為9億美元、8.83億美元、7.78億美元,均程小幅下降趨勢。

巴利技術市銷率、市盈率和淨利率均高於國際遊戲科技,巴利技術近三年(2008年7月-2011年7月)累積上漲34.46%,而國際遊戲公司累積下跌18.18%,主要得益與巴利技術淨利率的改善,盈利出現上升,S&P 500同期漲幅為3.2%。

但市場擔心巴利技術來自產品銷售(老虎機和賭場軟件系統等)佔比較高(2010年佔比達63%左右),而按盈利分成的收入佔比較低,隨著賭場經營者資本開支的減少,公司未來不確定性較大。

賭場經營者

美股中按市值排名前四的賭場經營者依次為金沙集團(346億美元)、永利度假村(199億美元)、新濠博亞娛樂(85億美元)、米高梅(75億美元),其2010年的營收分別為68.63億美元、41.85美元、26.42億美元、60.19億美元。

美股中的賭場經營者資產負債率平均水平在61.53%左右,其中米高梅的資產負債率遠高於平均水平,高達84.19%,主要因為city center項目所致,2010年利息開支高達11.14億美元,2010年平均債務金額為173億美元。

米高梅的市銷率只有1.2倍,遠低於其美國同行金沙集團的5.2倍、永利集團的4.4倍。市場擔憂米高梅的流動性問題,其EBITDA/現金利息比率只有1倍,而金沙集團和永利度假村的EBITDA/現金利息比率分別為6.5倍、6.0倍。

因其債務規模較高,我們使用EV/EBITDA企業實體價值模型比較各公司的相對價值,2010年金沙集團、永利度假村、新濠博亞娛樂、米高梅的EV /EBITDA比率分別為19.2倍、18.5倍、19.7倍、16.4倍(EV=市值+債務價值-現金及等價物、EBITDA為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 攤銷前的利潤)。

米高梅EV/EBITDA比率較低部分因為其澳門業務表現不佳,米高梅的澳門業務只貢獻其EBITDA的20%,而2010年永利度假村澳門地區業務貢獻 其EBITDA的76.8%, 不過米高梅中國(米高梅持有IPO後51%的股份)的澳門市場份額保持穩定上升,由2007年的0.18%上升至2010年的8.8%左右。

自 澳門賭場專營權開放後,賭業巨頭們紛紛通過子公司或者合資公司進入澳門,在大陸經濟的發展和簽證的放寬(2010年澳門地區來自大陸的遊客佔比達 53.0%)的驅動下,澳門博彩業增長迅速,2008年-2010年博彩收入增長57.4%,而同期拉斯維加斯的博彩收入卻出現下滑。據摩根士丹利預計 2011年-2015年澳門的博彩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而同期美國只有2%左右。

2008年-2010年金沙集團、永利度假村、新濠博亞娛樂的營收分別增長了56.1%、40.1%、86.6%,而米高梅同期營收卻出現16.5%的下滑,其中新濠博亞娛樂的經營地點全部位於澳門,擁有新濠天地、新濠鋒酒店、摩卡俱樂部等經營場所。

2008年7月-2011年7月間,米高梅出現48.6%的大幅下跌,金沙集團、永利度假村、新濠博亞娛樂分別上漲3.9%、62.6%、160.1%,S&P500同期漲幅為3.2%。

博彩代理商

博 彩代理制度最早開始於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澳娛)專營時期(2002年澳娛專營權結束,澳門博彩行業從專營轉為6家企業共同競爭),一般情況下高端 賭客不會使用現金,而是從賭場獲得一定的信用額度,賭完後再按輸贏多少結算,但澳門的賭客絕大部分來自境外,信用體系不完善讓收賬困難程度遠高於美國的拉 斯維加斯。

為招攬來來往往的高端客流和降低收賬成本,博彩代理制度80年代開始在澳門出現,並衍生出博彩代理公司、疊碼仔(代理人)等依靠 佣金生存的澳門博彩代理體系,澳門的賭場經營者也曾嘗試過拉斯維加斯直接面對高端賭客,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很快賭場經營者法現根本無法招架來往的賭客, 壞賬激增,最後不得不又請回博彩代理公司。

博彩代理公司從賭場經營者主要基於兩種方式獲取佣金:

1、盈虧分成,即博彩代理公司和賭場經營者共同分享賭桌上盈利或者虧損,賭客贏錢,兩者就共同虧損,賭客輸錢,兩者就一起盈利,如博彩代理公司亞洲娛樂資源與美高梅按43%的共享盈虧。

2、固定比率,即盈虧由賭場經營者承擔,博彩代理公司按轉碼數獲取固定佣金,一般在1.2%-1.3%上下。

2010年亞洲娛樂資源85%以上的佣金收入來自固定比率模式(2011年6月15日,亞洲娛樂資源結束了其在美高梅酒店賭場中的貴賓廳業務,至此亞洲娛樂資源的所有收入都按轉碼數比例)。

雖然盈虧分成模式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但上市公司更願意選擇固定比率模式,這樣更有利於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亞洲娛樂資源創始人林文寶在面對《財富》的採訪時開玩笑的講到你不能告訴投資者,這個月運氣不好賭桌上輸錢,所以業績不佳。

博 彩代理公司亞洲娛樂資源2010年7月份登陸納斯達克,股價波動較大,從5美元最高漲至12.41美元,漲幅高達150%左右,主要受業績驅動,2010 年營收較2009年的增長110.04%至1.27億美元,運營利潤較2010年增長139.01%至3729.6萬美元。然後股價又大幅回落至5美元附 近。

亞 洲娛樂資源承包貴賓廳運營業務,並通過旗下疊碼仔(代理人)招攬貴賓,2009年、2010年亞洲娛樂資源向旗下代理人支付的佣金分別佔總營收的 64.7%、60.3%,代理人掌握賭客資源,資源豐富的代理人成為各家博彩代理公司競爭的對象,亞洲娛樂資源旗下的代理人在1500左右,目前澳門島上 活躍著100多家博彩代理公司,絕大部分為非上市公司。

截止2011年7月28日收盤,亞洲娛樂資源市值2.07億美元,2010年營收1.27億美元,淨利潤3296.7萬美元,TTM市盈率4.98倍。

最後

博彩行業的增長最終取決於經濟發展和人們閒暇時間的增長,更具體點講博彩設備製造商的增長空間來自新產品的開發、自身利潤率的提高和賭場經營者資本開支的增長(新賭場的開設和設備更新率的加快);

賭場經營者需要控制自身的債務規模,提高經營效率(2010年米高梅銷售及管理費用佔比高達45.0%),另外考慮到澳門市場的比重和增速,賭場經營者在澳門的業務表現也將成為各家公司增長的主要因素;

而對於博彩代理商,因澳門博彩業特有生態形式,短期內業務模式將不會有太大改變,業績增長主要取決承包的貴賓廳數量、澳門博彩業的增長和自身經營效率的提高。

(i美股 申文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0

日圓概念股 蔡東豪

2013-04-04  NM
 
 

 

朋友告訴我,精電(710)榮升日圓概念股。日圓自去年年底開始下跌,至今跌幅兩成,不少業務跟日本有關係的公司,都從中受惠。精電物料成本佔營業額逾半,而從日本採購的物料,佔總物料成本四成,日圓下跌,精電的確受惠。不過,匯率上上落落,今日賺,明日可變蝕,我不想詳談。我有興趣談另一個問題:點解精電這麼依賴日本物料?

這問題我也須反思,因為買日本貨是一個有其他選擇下刻意作出的決定。電子零件中,很大部分是由日本企業發明,或率先以高質素生產,成為行業標準。往下發生的事,好像是一個改不了的劇本:日本先行,南韓和台灣開始模仿,以較低成本做出質素相差不遠的產品,然後港商把產品搬到內地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最後,內地企業搶去市場,連港商也沒立足之地。日本製造成為奢侈品的象徵,只有小部分高檔產品才有資格採用。提起日本製造,即時聯想到的影像,是一塵不染兼寬敞的工廠,穿着整齊制服的工人整齊有序地工作。可是,在成本至上的電子業,過去二十年日本企業走上恐龍之路,內地和台灣企業的品質水平不斷提高,日本製造因種種問題,成本高企不下,競爭力快速蒸發。在這背景下,精電為何刻意依賴日本製造?先說一個真人故事。二○一一年日本311地震,精電其中一個主要供應商,工廠在震央不遠處,受到破壞,交貨短期出現混亂是難免,問題是程度,以及工廠怎補救。事發後,精電客戶陣腳大亂,不停要求提供具體交貨資料,七嘴八舌地給予各種意見,我們跟工廠緊密聯繫,儘量為客戶提供資料。在災難性情況,面對萬般不確定,我近距離觀察日本企業的應對方法。最令我深刻是日本人的冷靜和有條不紊地應對方式,所有人都立即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但答案未必存在。整個過程中,日本人態度不卑不亢,處理客戶關係進退有據,在混亂中製造出難得的秩序。沒有搏同情,沒有趁火打劫,沒有藉詞推搪,我們感覺到在跟一些可信賴的人做生意。

二○一一年六月,我去日本訪問這間工廠。工廠管理層做了一個詳盡介紹,解釋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怎樣在有限資源下解決問題,我感動至眼濕濕。跟日本人做生意,交換禮物是指定禮儀,我代表精電送給工廠的禮物,是一幅書法,寫了五個字:患難見真情。跟很多港商一樣,精電近年致力提升產品檔次,不希望以打價格戰為唯一武器,我們不停想辦法提升產品品質、可靠度、技術等。我們需要的,是高檔次的供應商伙伴。真正伙伴最基本條件是願意看長線,着眼點不可以是稍縱即逝的着數。提升檔次,我們認為重點,是需要如日本檔次的長期伙伴。然而,日本檔次不便宜,精電客戶雖然不單看價錢,但當價錢相差太遠,什麼檔次也是空談。客戶不斷提醒我們,精電的競爭對手把部分物料轉至內地供應商,品質相差不遠,價格卻便宜許多,假如精電不轉換供應商的話,有可能失去訂單。我們也曾經困惑過。後來我從Prada身上想通了。一個賣一萬元的Prada手袋,物料成本可能是一千元,其他成本主要是廣告、宣傳、形象設計等,全部都是為提升檔次,令Prada可以把一千元成本的東西,驕傲地賣一萬元,而顧客須排隊買。Prada管理層終日在想的,是找一條便宜二十元的拉鏈,抑或是怎樣把手袋提價至一萬二千元?答案很明顯,精電要做Prada,需要做的事,是提供客戶渴望的價值。我們煞費思量的地方,是怎樣提升品質和可靠性、改良技術,令我們可說服客戶,他們支付由日本製造的產品,是物有所值。還有,競爭對手轉去內地供應商,其實提供另一個讓我們表演的機會,因為人轉我不轉,比較變成蘋果和橙,客戶衡量精電或對手產品時,須作出一個根本性決定。當然,我們要不停調整這個蘋果和橙的策略,因為客戶接受能力,隨着環境不停在變。日圓概念股很可能是短暫的,我更希望精電成為一隻日本質素概念股。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