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離開權力巔峰,他們將會做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602

相較於希拉里,她的黨友、前總統奧巴馬的心情要輕松很多。當地時間2017年1月20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第45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就職典禮舉行。(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2016年是國際局勢發生劇變的一年。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特殊時刻,很多領導人離開了政治舞臺。他們的再就業之路,各有各的難處,也各有各的精彩,其中折射出來的,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境遇和悲歡,也是所在國家政治文化和政治現實的縮影。

2016年是國際局勢發生劇變的一年,英國公投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兩個“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敲響了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警鐘,昭示了現行國際體系在駕馭新經濟和新科技方面的困境。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因此認為“20世紀的舊秩序已經結束,21世紀的秩序以及將來世界會是怎樣還未確定,一切都有可能出現”。

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特殊時刻,很多領導人也離開了政治舞臺。有的是民眾不惜代價求變心理的犧牲品,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民眾和體制拋棄,例如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和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有的是碰巧任期結束,按規定無法繼續連任,例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還有的是因為自然原因離世,例如泰國前國王普密蓬和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

除了最後一種情況外,因為前兩種原因離開政壇的領導人,都面臨著接下來幹什麽的問題。他們各有各的難處,也各有各的精彩,其中折射出來的,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境遇和悲歡,也是所在國家政治文化和政治現實的縮影。

卡梅倫:不情願的離開者

北約秘書長的年薪雖然只有22萬英鎊,而且要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去生活,不過對於卡梅倫來說,這是重返國際政治舞臺中央的絕佳機會。

2016年6月27日,在英國公投決定退歐的第三天,卡梅倫辭去了首相一職。在妻子陪同下發表講話時,他在鏡頭前強忍情緒,但當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的門關上後,他終於忍不住在親信面前傷感落淚,眼淚里有難過,想必也一定有後悔,後悔指向的是自己糟糕的政治判斷力。

“他輸掉了一場自己設的政治賭博,在其中他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名譽,他不得不離開。”《衛報》一篇文章直指要害。9月12日,他又宣布辭去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職務,徹底退出英國政壇。

卡梅倫1966年10月出生,家庭背景優渥,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保守黨的研究部以及一個傳媒公司擔任高管,30多歲當選議員,39歲成了保守黨的領袖,5年之後成了英國的首相。當時不足44歲,是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順風順水的經歷,使得卡梅倫一方面政治歷練不足,過於自信,另一方面抗壓能力不夠,當事情不遂心意時,很容易選擇甩手離去。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涉險過關後,他似乎對用公投來決定國家大事的方式著了迷,最終在脫歐的問題上折戟。而在這之前,他一直堅信公投肯定能過關,所以一早把它和自己的首相生涯捆綁起來,聲言失敗就辭職,最終不得不硬著頭皮履行諾言。

在前幾天舉行的達沃斯會議上,受邀演講的卡梅倫說,“我重新開始打獵了。”“我發現,當我射中好幾個‘鮑里斯’和‘邁克爾’時,我的心情棒極了。”卡梅倫口中的“鮑里斯”和“邁克爾”,指的是英國外交大臣、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和英國前司法大臣邁克爾·戈夫,他們原本是卡梅倫所在保守黨的兩員大將,但在“脫歐”公投之前紛紛倒戈,助推了卡梅倫最後的失敗。英國《每日郵報》援引卡梅倫朋友的話稱,卡梅倫的這句話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因為他直到現在,依然對自己遭好友背叛難以釋懷。卡梅倫曾說,兩人在公投前都向他表過忠心,稱會“絕對忠誠”。

沒有官方職務的卡梅倫此次到達沃斯發表演講,是應國際頂級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邀請前往的,僅僅在晚宴上發表一次演講,就有5位數英鎊的報酬。事實上,憑借11年保守黨黨魁和6年首相的經歷,像大多數其他前總統、前首相一樣成為演講高手,這也是下臺後卡梅倫的主要工作和生財之道。2016年11月,他在美國紐約黑石地產公司作了1個小時關於英國脫歐公投影響的演講,便輕松進賬超過12萬英鎊。10月,他到貝恩投資公司作演講,酬勞跟在黑石的差不多,這和他當首相時14萬英鎊的年薪差不多。按照1小時入賬12萬英鎊折算,每分鐘就能賺2000英鎊,是很多英國人1個月的收入。

不過,對於只有50歲的卡梅倫來說,這樣了此一生似乎也不甘心。2016年底,英國《每日郵報》媒體援引內閣官員的話報道稱,卡梅倫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重返國際政治舞臺,成為下一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的有力競爭者。顯然,如果英國希望繼續在歐洲安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向盟友證明英國希望在脫歐之後仍然願意在歐洲大陸扮演建設性角色的話,那麽任命英國籍的北約秘書長就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北約秘書長的年薪雖然只有22萬英鎊,而且要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去生活,不過對於卡梅倫來說,這是重返國際政治舞臺中央的絕佳機會。

希拉里:政治前途意外被腰斬

種種跡象表明,希拉里並不打算就此退出政壇。保守派媒體福克斯新聞網猜測,希拉里可能在2020年第三次進軍總統大選。

和卡梅倫一樣,政治前途意外被腰斬的還有希拉里·克林頓。從1993年擔任美國第一夫人開始,希拉里縱橫政壇已超過20年,經歷過參議員、國務卿等多個要職的歷練。要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這是希拉里的人生目標,美國和全世界人民也都心知肚明。

然而,在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具備的情況下,希拉里卻在大選中意外輸給了特朗普,盡管她的普選票還多了兩百多萬張。任何人在結果公布那一刻,都會對希拉里的心碎和不甘感同身受。她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公開露面,顯然是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一結果。

不過,一天之後,當她站在公眾面前發表正式的敗選演說時,她展示了一個成熟政客的胸襟、氣魄和風度。她承認自己很痛苦,但生活仍要繼續;她承認自己與自己的支持者都非常失望,但表示自己的競選活動不是為了一個人或是一群人,而是為了將美國建設成更加美麗的國家,她希望大家能給特朗普一個機會,讓他證明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美國總統;她向所有年輕人提出建議:“盡管人生中總有失敗,但為了理想,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業而奮鬥絕對值得。”她對所有的女性表示,“你絕對配得上你努力獲得的一切成就。”

希拉里顧全大局的舉動,得到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高度擁護。《名利場》雜誌盛贊她是“從總統候選人到遊蕩在外的民間英雄”。《紐約時報》稱她是“擁有熟悉面孔的全新的民間英雄”,“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被擊倒後,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重歸平靜”。《時代》周刊將特朗普選為2016年年度人物,同時將希拉里比作“美國的摩西”。

不過,68歲的希拉里顯然不準備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在敗選後的短暫沈默之後,她重新開始拋頭露面。日前她出席了特朗普的就職儀式,神情自若,並在推特上寫道:“我來參加總統就職典禮是尊重我們的民主和持久的價值觀。”針對特朗普就職後全球女性的抗議浪潮,她在推特上引用自己的競選口號寫道:“謝謝你們為了女性的價值站出來發聲和遊行。這至關重要。我相信一起更強大(Stronger Together)。”

種種跡象表明,希拉里並不打算就此退出政壇。保守派媒體福克斯新聞網猜測,希拉里可能在2020年第三次進軍總統大選。希拉里的支持者似乎也是這樣想的,他們目前正在對希拉里進行勸進,鼓動她參加2017年11月的紐約市長選舉,通過這種方式留在公眾的視線里,待特朗普鑄成大錯後再卷土重來。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曾說過,紐約市長是世界上最棒的4項職業之一,與美國總統、國務卿、世界銀行行長並列。在2016年大選中,希拉里在紐約獲得了近八成的支持,如果她要選市長,肯定手到擒來。

然而對於希拉里來說,她最致命的缺陷並不是公職經驗,而是年齡問題,屬於她的時代也在漸行漸遠,追不上了。她要通過紐約市長再沖擊總統寶座,差不多已經不可能了。民主黨已經給了她一次機會,按慣例不可能再有下一次了。在《紐約時報》網站有關她參選紐約市長報道下面,有一條評論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克林頓夫婦是時候退出政治圈了。去做他們最擅長的事吧:賺錢。民主黨給了希拉里足夠多的機會,但她失敗了。我們已經受夠克林頓夫婦了,是時候來點新鮮血液了,但不包括他們的女兒切爾西。

奧巴馬:有學術能力的卸任者

奧巴馬卸任後,將通過撰寫新回憶錄的方式獲得2000萬美元稿費。米歇爾也將通過寫書大談自己的婚姻生活等話題,獲取2500萬美元的酬勞。

相較於希拉里的不甘和掙紮,她的黨友、前總統奧巴馬的心情要輕松很多。兩屆8年總統生涯,這是美國憲法規定的頂限,沒法再多了。而因為特朗普的種種不靠譜行為,很多人已經提前開始懷念奧巴馬了。奧巴馬離任時的支持率,要遠高於接任他的特朗普,後者的支持率創下了美國歷史上候任總統支持率的新低。

事實上,自9年多前宣布參選總統起,奧巴馬就一直是媒體眼中的寵兒,多次登上過《時代》《新聞周刊》《名利場》《財富》《滾石》等雜誌的封面,單《時代》周刊封面就登上22次,《滾石》封面9次。2015年,奧巴馬登上同誌雜誌Out周年刊封面,成為首位登上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雜誌封面的美國總統。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非洲裔身份,另一方面也因為他一直保持的精英趣味和做派。

然而,正是因為奧巴馬在LGBT這類社會議題上的過分執著,和對“鐵銹地帶”工作機會轉移、失業率上升現象的忽視,使得民主黨在觀感上已經變成了一個只關心變性人上廁所、同性婚姻合法化等不接地氣主題的政黨,引發了中西部受教育程度較低、價值觀保守的男性選民的報複性反彈。這些人在2016年大選中離棄了代表左翼的民主黨,轉身擁抱傳統上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從而斷送了希拉里的總統夢,也讓民主黨在與此次總統選舉同步進行的州和國會等各級選舉中遭到了慘敗。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奧巴馬,就沒有特朗普。

特朗普是以顛覆性的姿態上場的,對奧巴馬醫改、TPP等一系列政治遺產采取了全盤否定的態度。所以可以預料,奧巴馬在卸任後要花很多時間來和這種走回頭路的做法做鬥爭。事實上,他已經這麽做了。從2016年7月開始,他陸續在《科學》雜誌、《哈佛法律評論》和《美國醫學會雜誌》3家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分別涉及能源、司法和醫改領域,目的就是在學理上闡述自己的觀點、捍衛自己最在意的幾項政治遺產。

而有能力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文,充分證明了奧巴馬的學術能力。鑒於他只有55歲,精英氣質滿滿,又有法學博士學位,未來到某一流大學法學院任職是完全有可能的。另據《紐約時報》報道,奧巴馬卸任後,將通過撰寫新回憶錄的方式獲得2000萬美元稿費。第一夫人米歇爾也將通過寫書大談自己的婚姻生活、與希拉里的恩怨、如何教育兩個女兒等話題,獲取2500萬美元的酬勞。寫暢銷書其實一直是奧巴馬的強項,自從1995年以來,他已經通過3本暢銷書賺了1500萬美元的稿費。而因為年富力強、口才氣質絕佳,他一旦殺入商業演講市場,必定會大受歡迎。

此外,2016年6月奧巴馬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采訪時透露,卸任之後他有興趣於科學和技術創新領域的投資,“在與矽谷以及風險投資者的談論中,使得我對科學以及管理感興趣,例如精準醫學,這項仍在進行中的工作,將會取得重大突破,未來人們獲得個人基因組只需1000美元,而不是10萬美元,針對於個人進行藥物設計由此得以實現。”

由於退休時年齡相對較小,奧巴馬的選項似乎比其他人都要多。不過可以肯定,他在未來一兩年還會待在華盛頓,為的是讓小女兒在這里完成高中學業。

潘基文:在政壇再攀高峰

在韓國目前的混亂局面下,潘基文的清白履歷無疑對選民是有吸引力的。盡管他至今沒有宣布參選,但媒體早把他當成總統候選人納入各種民調了。

與奧巴馬的不確定相比,剛剛離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目標要清晰很多,那就是在政壇再攀高峰,成為新一屆韓國總統。因為身陷閨蜜崔順實的幹政醜聞,韓國總統樸槿惠日前已經被國會彈劾,正等著憲法法院發落,看起來兇多吉少。事件還牽涉到韓國最大的財團三星,加上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集團申請破產,目前韓國處於政治經濟等多重危機之中,混亂局面前所未有。各政黨和政治勢力都在摩拳擦掌,為可能的總統補選做準備。

而潘基文過去10年一直在聯合國任職,遠離韓國政壇,形象較為清新,又在10年間獲得了國際性的政治經驗;擔任秘書長之前是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職業生涯全部在外交系統度過,和韓國政壇牽涉不深。在目前的混亂局面下,這種清白的履歷無疑對選民是有吸引力的。此前,潘基文也表達了為民服務、許身報國的誌向。因此,盡管潘基文至今沒有宣布參選,但韓國媒體早把他當成候選人納入各種民調了。

從回國後這短短兩個多星期的表現看,潘基文在政治上確實比較成熟,他向樸槿惠打電話致意,拜訪前總統李明博尋求支持,到訪自殺的前總統盧武鉉的家鄉,這說明他深諳韓國儒家社會的人情世故。在日韓慰安婦問題上,潘基文的表態也是滴水不漏,段位顯然比其他候選人要高出很多。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他的支持率卻在持續下滑,已經從第一位滑落到第二位。這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他盡管長期不在韓國,但並沒有擺脫親屬涉嫌貪腐的政壇痼疾,兩個弟弟都被揭發有行賄等不端行為。其中一個弟弟潘基祥在韓國建築公司京南企業出售越南河內的物業時,聲稱可以幫忙牽線說服中東某王室成員以高價購買,為此向中間人行賄,沒想到中間人是個“大忽悠”,不僅沒兌現諾言,還將50萬美元中介費揮霍一空後潛逃。目前,潘基祥父子已經因為行賄被美國檢方起訴。另一個弟弟潘基浩則被美國媒體揭發利用潘基文的影響力在緬甸獲得商業合同。

對親屬的醜聞,潘基文的回應是“毫不知情”,然而這一表態是否能說服韓國民眾就是另一回事了。加上若有若無的關於他本人受賄的傳聞,潘基文的競選之路恐怕遠沒有他設想的那麽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52

蔡東豪:「佢點會做得唔開心,退休後轉工好正常啫。」

1 : GS(14)@2012-02-07 21:41:1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07/50550

「佢點會做得唔開心,退休後轉工好正常啫。」
新世界(017)主席鄭裕彤

新世界老臣子梁志堅退休後,加入會德豐(020)出任副主席,成為近期地產界話題。梁志堅在新世界做了幾十年,一直是新世界地產業務的發言人,外間的感覺是他位高權重,深得鄭裕彤信任。據資料顯示,會德豐不算是重金禮聘,梁志堅在會德豐的收入跟新世界差不多,他指這次退休後復出不是為了錢,可信程度甚高。
不是為了錢,是否為了啖氣?傳媒自然從這方向炒作,指梁志堅跟鄭家第二代和第三代不和,離開新世界的時候不大開心。
我不清楚八卦內情,反更有興趣去思考彤叔所說,退休後轉工的問題。
高層退休後,加入其他機構打工,容易引起尷尬,最經典例子是警務署署長退休,加入富豪的私人機構。富豪花些少錢,可向朋友炫耀,前「一哥」隨傳隨到,好不威風。
這不是堅叔和「一哥」的錯,這是醫學昌明的現實。以前60歲退休,已周身病,過多幾年告別人世,現在60歲跑馬拉松濕濕碎。
醫學科技太昌明,退休年齡太早,製造退休後轉工帶來的問題。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99

【醫委爭議】副局政助立會做「知客」對講機通報拉議員開會

1 : GS(14)@2016-07-09 06:21:49

立法會昨日續議《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早上未到審議草案程序時,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已繼續不停點人數,政府為防如上周般出現流會,除食衞局派出40人「狗仔隊」監察議員出入、確保有足夠人數開會避免流會,食衞局副局長陳肇始、政治助理陳凱欣今日在立法會一開始,即長駐立法會走廊等位置,在點人數時催促議員返回會議廳。陳肇始更罕有地帶備耳機和對講機,猶如酒樓「知客」一樣,通報議員出席會議情況。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稱,轉達看立法會直播的病人組織及家屬的意見,指梁家騮多次點算法定人數,斥對方早前指不想對著空氣發言才點鐘傳召議員,但今早尚未恢復有關法案審議,希望梁本著醫者父母心,回頭是岸。該黨黃國健批評泛民「配合」梁,昨早多人不在席;王國興則譴責梁是要刻意製造流會。不過,其實大批泛民議員正在立法會會見病人組織,了解對醫生註冊條例的關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7/19685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31

【又玩命】文化中心天台當滑板場 90後板仔:諗咗就唔會做

1 : GS(14)@2016-10-11 08:12:30

尖沙咀文化中心外型像一個U字,遠看像是一個滑板場裏的U型斜台。上星期,網上出現了幾張在文化中心天台玩滑板的相片,惹起一輪熱議。有人覺得相中人「型」,實現了大家的「兒時夢想」,也有人覺得行為太危險。



相中主角Steven是一名九十後青年,從事創作。他玩了滑板多年,但上文化中心的重點不是玩滑板,「其實只是剛巧那次有帶上去。」四年前開始,Steven愛上尋幽探秘,「想上去不同的大厦天台看看,上去後發現感覺真的很不同。原來從上往下看,九龍是這個樣子。這是平時不會看到的,我想再多找一些這種位置。」
Steven最享受的是「潛入」的感覺,「不要被人發現,我們經常會被捉,但那個過程,我覺得是我最大的興趣。」不過闖入私人地方,對方可能會報警求助,也可能會觸犯法律,「我知道是犯法,但不用想那麼多。很多事都犯法,衝紅燈都犯法,但有誰沒有衝過?喜歡就是沒話說。人們說這是犯法,但我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上天台拍照玩滑板,除了法律,也令人擔心安全問題。「我沒有刻意去想,你想了就不會做。一想,人就會驚,如果驚就不如不做。不要想,上去玩了再說。」他分享,文化中心的天台有很多條坑,好像很多條滑梯,「很斜,感覺刺激。」
Steven自己沒料過相片放上網會追成迴響,對他而言,文化中心「很矮」,沒甚麼特別,「facebook、instagram我只當是相簿,放上去有人看就看,沒人看就算。」對他而言,他覺得有人去發掘這種特別的地方很好,「起碼有相片可看看,發掘過程比獲得刺激重要。」記者:李珮禎


不少玩滑板的香港青年都幻想過,文化中心是巨型滑板斜台。(網上圖片)

Steven分享,文化中心的天台有很多條坑,好像很多條滑梯。(受訪者提供圖片)

文化中心的斜度十足,畫面驚險。(受訪者提供圖片)


四年前開始,Steven愛上尋幽探秘,從不同角度看世界。(受訪者提供圖片)

談到安全問題,Steven指他沒有想,「你想了就不會做。一想,人就會驚,如果驚就不如不做。」(受訪者提供圖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1/197969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