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淡馬錫增持工行股份 再次接手高盛拋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49

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增持中國工商銀行股份,買入了週一高盛出售的部分工行股份,再次成為高盛拋售工行股的接手方。

週二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顯示,淡馬錫已經買入價值1.98億美元的工行股份,購入價格為每股5.5港幣,共計2.8億股。

此次購買工行股份之後,淡馬錫所持工行股份已經達到7.04%,此前為6.71%。

淡馬錫一直以來都頻繁購入中國銀行股,並且一直保持對中國的看漲態度,其對中國股票的投資已經佔其對中國大陸投資組合的20%,比例僅次於其持有的新加坡股票佔比。

回顧以往淡馬錫對中國銀行股的收購。2011年,美國銀行出售中國建設銀行股票,淡馬錫就是接手方,但2012年5月,淡馬錫出售建行股票和中國銀行股票,籌得了24.8億美元。

而在2012年4月高盛出售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時,淡馬錫也買入了價值23億美元的工行股份。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對高盛清倉工行股份做了詳細報導:

高盛啟動對中國工商銀行11億美元股份的拋售,這也意味著高盛將清倉對工行的全部持股。

據IFR引述該筆交易的條款清單,高盛拋售工行股份的價格定於每股5.47港幣至5.50港幣之間,以週一工行收盤價5.64港幣來計算,高盛的售價要低3%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80

(轉)工行董事長說「餘額寶」(馬云:啊?還需要資本金啊?) 凌云_v

http://xueqiu.com/3098924638/24203837
昨天聽了一個講座,主講人是工行董事長姜建清,主題是關於利率市場化的,講座內容很充實,以至於不得不犧牲深度,最後,大家都意猶未盡。在提問環節,有人提了這麼一個問題:姜董事長怎麼看馬云最近搞的「餘額寶」?

  姜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馬云和他跟美國前財長某某某一起吃飯,馬云對那個老美說,他要搞一個銀行,拯救中國的小微企業。然後,那個老美就嘿嘿一笑(那個老美搞過銀行),就問姜怎麼看。姜問,打算出多少錢搞這個事情。馬云說,他打算出5個億,但是,央行希望他們出10個億。然後,老薑對他說,工行搞的小微企業的貸款大概有一萬億,按10%的比率粗略估算,就要消耗1000億的資本金。馬云當時就懵了,驚訝地說,啊?還需要資本金啊?

  並不是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是銀行,銀行的特殊性就在於可以吸收存款,但這意味著一系列的監管,尤其是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馬云要搞「餘額寶」,那麼,客戶在裡面的餘額算不算存款?如果算存款的話,那就意味著,他要受到央行、銀監會的監管,需要按照央行、銀監會的章程辦事兒:把資本金補上,接受指導利率,他也就無法給出那麼高的「活期存款利率」。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它不是存款,它是淘寶上賣的貨幣基金,是某家基金很聰明地利用淘寶的渠道賣基金罷了。

  哎呀,又是政府在裡面橫插一槓子!!!OK,你覺得政府的條條框框都是王八蛋,馬云的初衷是好的,政府不應該管這些美好的創新者。我們假設政府不管他了。那麼,我悄悄地問你一句,如果馬云把支付寶的錢都借給了小微企業,那麼,你還敢把錢都放在支付寶裡麼,你不需要他有些擔保麼?這可是給陌生人借錢啊。如果他不拿著這些錢給小微企業,你又希望他做什麼?干跟其他銀行一樣的事情?那無非是多了一家馬字頭的銀行罷了。

  attheverylast,我要說,馬云要拯救小微企業,初衷很好,你沒那麼多錢,只能拿別人的錢,所以,你得吸收存款。嗯,很高興,你也是銀行了,所以,請把資本金交出來,請接收央行和銀監會的監管。

  銀行挺不好幹的——表面上是存款和貸款的緊缺,但實際上不是。它最缺的,一個是資本金,另一個是信息。沒資本金你有錢也貸不出去,沒信息你有客戶也不敢貸。

  其實,馬云好好幹還是挺有前途的,他掌握的客戶信息可以幫助他從小微企業中甄別出優質的潛在客戶。他缺少資本金,而且網點,ATM等基礎設施也很費錢,沒關係,與其重複建設,不如跟現存的大銀行合作,這樣會更有效率。

  所以,我覺得,馬云做貸款擔保還是蠻有前途的——不是馬云打倒了銀行,而是,馬云讓一些肯動腦筋的銀行活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12

專訪:中國工行稱願做流動性穩定器

http://cn.reuters.com/article/wtNews/idCNCNE95P07K20130626


* 工行願意在市場出現波動之際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 希望將來政策的預期能更清晰更穩定

* 這次不是「錢荒」是「心慌」

* 加快存量貸款的周轉,提高信貸資產使用的效率

記者 畢曉雯/謝衡/簡森

路透北京6月26日 - 以資產計全球第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601398.SS: 行情)(1398.HK: 行情)董事長姜建清表示,作為大銀行的工行願意在市場出現波動之際,發揮自身流動性實力雄厚的優勢,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希望將來政策的預期能更清晰更穩定,以利於該行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整個市場狀況。

姜建清週二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中國商業銀行整體資產負債結構仍較傳統,存貸比同國際橫向比較處於低位,且在資產的分佈上更偏重於支持實體經濟。而未來,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方式,必將由新增信貸投放拉動,向重視存量信貸結構調整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轉變。

受貸款增長較快、企業所得稅集中清繳、端午節假期現金需求、外匯市場變化、補繳法定準備金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銀行間市場自5月下旬起缺錢狀況逐漸升級,資金價格反覆高漲,而央行並未如市場期盼施以援手。上週四銀行間市場隔夜及七天質押式回購利率創出歷史新高。

「我看這次不是『錢荒』是『心慌』。」姜建清說。

「那幾天對我們來說,也確實有一點緊張,我們也在觀察市場,在看市場到底產生了什麼變化,我們的流動性未來走勢會怎樣,我們的交易對手到底有什麼問題。我們也是用了幾天的時間最後把風險弄清楚了,知道市場波動的根源是什麼。」

中國央行上週一就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發函,要求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在加強自身流動性管理的同時,還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央行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本週二央行確認,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貨幣市場利率已回穩。

「這一次所有因素疊加,加上中央銀行公開市場的做法改變,突然地使市場流動性短缺。但是這個問題,我認為它只是造成流動性市場出現時點性的波動,中國銀行業的流動性總體上是正常的、充足的。」姜建清說。

 

截至5月末,工行持有的高流動性資產有4.6萬億元人民幣,在全世界同業中亦屬非常領先。

姜建清表示,大銀行的流動性相對充沛,在市場緊張的時候,可以拆出一些資金。但大銀行要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時,也希望政策的預期更加清晰,更加穩定。

他還提到,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非常迅迅速,包括錯誤的信息和謠言。而等到市場非常清晰地知道這是一個錯誤信息或謠言的時候,已經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

所以在這方面,將來要做好市場的穩定工作,做好預期的穩定工作。同時,對於市場傳謠甚至是操縱市場的行為監管方面要給予懲罰,當然還包括及時的解釋澄清,「像中央銀行這樣權威機構的解釋澄清是非常重要的」。

針對6月以來不斷升級的流動性困局,中國央行週二終於發出將維護市場穩定的清晰訊號。央行稱將積極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及常備借貸便利(SLF)等創新工具組合,適時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平抑短期異常波動,穩定市場預期,保持貨幣市場穩定。

**提高信貸周轉率**

中國國務院和央行過去一週相繼強調金融資源配置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信貸投放「用好增量」是銀行比較容易操作的,而「盤活存量」恐知易行難.

對此,姜建清表示,提高信貸的周轉率,即蘊藏著「盤活存量」的巨大潛力和空間。提高貨幣的周轉速度就可降低對貨幣的需求量,這是提高中國經濟運行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認為,從宏觀層面來講,在資本充足率、風險管理能力、存貸比等多重約束下,商業銀行信貸總量不可能持續的高速增長。而愈見龐大的信貸餘額,對商業銀行而言,管理的難度和壓力亦非常大。

「要加快存量貸款的周轉,提高信貸資產使用的效率。這一塊我覺得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姜建清說。

他進一步解釋稱,現在全社會信貸資金餘額已經達到67萬億元,如果每年提高信貸周轉率0.1次,大概縮短貸款平均期限一個月左右,相當於通過存量周轉多增加貸款6-7萬億元。



姜建清表示,企業流動性貸款的期限比較短,短期票據貸款周轉性在加快。此外,有一部分貸款雖然是長期貸款,但歸還是短期的,比如個人按揭貸款,每個月都在還款。

「現在有些比較好的項目貸款,也是每個月都在還。我覺得這是一個令人可喜的現象。所以這一塊資金務必要高度重視,重視盤活信貸的存量。」他說。

他表示,要加快整個貸款的周轉速度,就要求銀行自身提高信貸投放的質量,加強風險防控,退出潛在風險貸款,釋放低效率資金的佔用。而銀行不僅要對過剩產能的新增融資嚴格控制,對一些存量的貸款也應及時退出。

工行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該行主動壓縮和退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領域、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等融資總量4,000億元,清退轉化各類生產無效率、產品無市場、長期經營虧損企業8,000多戶、貸款6,477億元。這些壓縮出來的資金規模,將重點投入到續建項目、小微企業、新興產業和個人消費信貸等領域。

央行此前要求,商業銀行在保持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的同時,從嚴控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但不搞「一刀切」。

** 貨幣」空轉」? **

對於央行此次收緊資金面的努力,分析人士認為,是決策層有意整頓社會融資規模過快擴張與銀行同業業務期限錯配風險,旨在打擊「資金空轉」,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工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的該行新增貸款4,061億元。同比多增116億元,增幅為5.14%。其中工行的票據融資增加了193億元,佔了新增貸款的4.7%。

「坦率地說,大家對票據融資的看法不一,有人說是貨幣空轉,也有許許多多的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確實通過票據融資來解決短期的融資性需求。」姜建清說。



姜建清表示,工行的非信貸資產主要投向了債券、上繳央行的存款準備金,以及庫存現金等。同業融資僅佔該行非信貸資產的3.3%,拆借給一些確實資金緊缺的商業銀行,亦間接地提升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這些工行的資金投向全部都與宏觀經濟與實體經濟相關,我看了半天不知道哪裡有『空轉』。」姜建清說。

他並認為,與國際大銀行比較,工行同業融資的比例是比較低的。很多西方大銀行在14%-15%左右,更多地依賴於同業資產。

他表示,確實有些中資銀行的同業業務發展很快,特別是以票據支持或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的買入返售類業務增長比較快。這類業務收益率較高,風險權重又較低,所以貸存比較高的銀行都較青睞於此類業務。而在銀行資金來源比較有限的情況下,同業業務就依賴於同業拆借。

這種期限的錯配在過去正常情況下並沒有及時地暴露出潛在風險。這一次所有因素疊加,加上中央銀行公開市場的做法改變,突然地使這個矛盾暴露出來。

「這個情況也是提示了各家商業銀行,可能要改變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要在流動性和安全性、效益性之間合理地做一些匹配,不能為了利潤而繃得太緊,不能光想賺錢把自己繃得很緊,拆東牆補西牆,錢是賺到了,但是會產生很大的風險。」姜建清說。

央行週二表示,商業銀行要統籌兼顧流動性與盈利性等經營目標,按宏觀審慎要求,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等的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謹慎控制信貸等資產擴張偏快可能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加強同業業務期限錯配風險防範。

對於今年以來社會融資猛增而經濟增長乏力,他列出了幾個重要原因。首先,中國現在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期間,調整沒有完全到位。「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覺得就有可能產生佔用兩套、或者說一套半資金。」

同時,融資和投資之間還存在一定時滯。姜建清表示,工行連續幾年來,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的90%以上都是投向了在建、續建項目。「在建、續建項目的完成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它們產生的效益有一定的時滯。」

此外,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將更多民間融資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範圍,加大了社會融資的總量。加之,企業經營的總體狀況現在並沒有根本好轉等亦是影響因素。

而受累於疲弱的經濟表現,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以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均乏力,與此同時,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雖稍有回落,但依然遠高於13%的目標水平,高貨幣投放並未帶來相應的經濟拉動效果。(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70

中國工行首次涉足商品交易 收購南非標準銀行倫敦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689

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稱中國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倫敦市場業務的談判已經進入尾聲,這意味著工行將首次踏足商品交易。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已經完成盡職調查。

兩位消息人士中的一位表示: 中國工商銀行可能收購的標的還包含標準銀行倫敦的匯率及利率業務,以及包含銅鋁交易在內的原物料交易事業。

多位分析師表示,對於工商銀行而言,這項交易是其取得商品交易經驗的機會,而未必會大舉提升獲利。

路透社稱在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場,已經有許多中國貿易公司的身影:

不過,雖然中國快速工業化引發對資源的大量需求,支撐了從石油到鐵礦石等各類資源的全球市場,但中國的銀行業者在進入大宗商品交易領域方面一直相對緩慢。

以資產計中國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落後於中國銀行。中國銀行去年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首個中國會員。

下面看下來自路透中文網的原文

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工商銀行(601398.SS: 行情)收購南非標準銀行(SBKJ.J: 行情)倫敦市場業務的談判已經進入尾聲,顯示中國交易大宗商品的興致不亞於消費這些商品。

兩名消息人士中有一位表示,中國工商銀行可能收購的標的還包含標準銀行倫敦的匯率及利率業務,以及包含銅鋁交易在內的原物料交易事業。

兩名消息人士中的一名消息人士補充道,交易盡職調查已經完成,可能在幾個月內宣佈這項交易;這些消息人士不願具名,因這些訊息尚未公開。

在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場,已經有許多中國貿易公司的身影。

不過,雖然中國快速工業化引發對資源的大量需求,支撐了從石油到鐵礦石等各類資源的全球市場,但中國的銀行業者在進入大宗商品交易領域方面一直相對緩慢。

以資產計中國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落後於中國銀行(601988.SS: 行情)。中國銀行去年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首個中國會員。

「目前中國佔基本金屬需求的40%以上,這是市場的關鍵,因此對許多中國的銀行來說,完全有必要參與此類交易,」Natixis駐倫敦大宗商品研究主管Nic Brown說。

標準銀行一直在剝離非洲以外的業務,旨在專注於非洲大陸上快速增長的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市場。工商銀行持有標準銀行20%股權。

標準銀行是LME的重要會員。LME是全球最大的工業金屬交易所,去年被香港交易及結算所(HKEx)以22億美元收購。

其他地方發生的一些事情,正在給中國的銀行業進軍大宗商品交易領域提供機會。

在花費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建立起大規模業務後,華爾街在原材料交易方面的角色面臨政治和監管壓力,摩根大通(JPM.N: 行情)成為最新一個謀求出售其實貨業務的機構。

一名消息人士說,工商銀行正在接受花旗集團(C.N: 行情)提供顧問服務,可能為此支付最高7億美元。

標準銀行一名發言人在聲明稿中表示,兩家銀行「正在共同探討擴大合作的領域,包括全球型市場及大宗商品。」

工商銀行並未回覆置評請求,花旗集團也拒絕評論。

**中國對金屬的需求**

目前尚不清楚標準銀行在倫敦的市場部門僱員有多少人。該銀行去年11月表示,打算將倫敦900名正職員工數量縮減多達15%,以節省1億美元。

多位分析師表示,對於工商銀行而言,這項交易是其取得商品交易經驗的機會,而未必會大舉提升獲利。工商銀行去年營收達880億美元。

瑞穗證券亞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銀行業分析師James Antos表示,「工商銀行的規模在全球名列前矛,而倫敦的這個小事業部門只是全球最小者之一,因此對工商銀行的獲利前景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這可能是中國在這塊領域進一步擴張的前奏。

Natixis的Brown指出,「中國商品市場非常活躍,因此對於中國金融機構有意在商品交易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他補充道,「搞不好中國業者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找到大量待售的實貨大宗商品事業。」

標準銀行去年敲定將80%的阿根廷事業賣給工商銀行。兩家銀行4月表示,已經同意對南非200億蘭特(20億美元)再生能源項目提供融資。

標準銀行週三股價收高逾1%,工商銀行則收在平盤附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64

工行6.5億英鎊投資曼徹斯特機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816

中國工商銀行將斥資6.5億英鎊投資英國曼徹斯特機場,英國政府認為這將開啟中國在英國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

FT,10月中旬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訪華期間,中國工商銀行將與英國簽署投資協議,以緩和兩國數月來的緊張關係。

FT透露,Osborne有望與中國簽署數宗大額基礎設施投資,如新的核反應堆項目等。

據美國智庫Heritage基金會稱,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累計在英投資178億美元。中國隊曼徹斯特新機場城市「企業園區(enterprise zone)」的投資將是中國在倫敦之外最大的投資之一。

在曼徹斯特項目中,工行將與投資房地產開發商Argent和建築公司Carillion合作,致力於將150英畝灌木叢和停車場改造成一個500萬平方英呎的辦公室、商場和公園。一些中國企業將參與到項目中來。該項目預計將在未來的15年中創造1.6萬個工作崗位

對工行來說,對曼徹斯特的投資只是其近年來擴大海外投資的一個案例。2012年,工行的海外資產同比增加了30%至1600億美元,增長速度是國內的2倍。

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和英國財長Osborne分別將於10月12日和13日訪問中國。英國首相Cameron也將在不久後訪華,以期結束其會見達賴喇嘛造成的兩國長達一年的對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43

工行加入「大而不倒」銀行名單,將強制提高資本金要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166

全球銀行監管機構將中國工商銀行列入了「大而不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之中,這預示著對工行附加資本金要求將提升,以防止又一輪金融危機降臨。至此,工行和中國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為1%,後者是去年被加入「大而不倒」名單的。

金融穩定委員會週一公佈了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工行是此次唯一新增的銀行。

去年以來,附加資本金要求降低的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與此同時,附加資本金要求增加的有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監管機構根據各大銀行可能導致全球金融風險的潛力進行排名,並根據這個名單來要求金融機構增加其資本金,以避免2008年那樣的全球信貸凍結。

「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目前是全球利潤最高的銀行,然而,儘管如此,中國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也值得擔憂。

此外,對於監管機構降低了一些大銀行的資本金要求,市場人士表示有些驚訝,彭博引述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否意味著這些銀行之間的系統性關聯沒有一年前多了?看上去並沒有。我認為監管機構還需要從其他角度對這些銀行進行審查。」

更新後的名單中還有摩根大通(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歐洲市值最高的銀行),這兩家銀行的附加資本金需求是2.5%。

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降到了2%。

工行和中國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為1%,中國銀行是去年被加入「大而不倒」名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3

工行姜建清:小企業貸款增加,工行壞賬必然上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329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隨著政府放鬆對經濟的管制,中國銀行業的壞賬將不可避免的上升,一些弱小銀行也將被淘汰。

姜建清反擊批評者稱,工商銀行準備好迎接挑戰,但是不應採取難以忍受的高標準。

姜建清稱,工行目前的不良貸款比率為0.91%,狀況不錯。但是,隨著向小企業和家庭等高風險群體增加放貸,工行的不良貸款必然會增加。

在政府2008年實施刺激政策後,中國銀行業出現放貸狂潮。現在,中國銀行業的壞賬已經開始上升,但是全行業的壞賬比率仍然低於1%

在一個異常坦率的採訪中,姜建清告訴FT稱:

「看看其它國際大型銀行。它們的壞賬比率都是1%或2%,但是沒人對它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中國的銀行而言,這是種奢望。」

「全世界似乎都認為,中國銀行業的壞賬比率必須低於1%,並要求以後每年遞減。我們能否真的把壞賬比率降至零呢?這在經濟上是不可能行的。」

姜建清補充表示,加快放鬆對利率的管制也使銀行面臨嚴峻挑戰,擠壓中國銀行業傳統的「擔保」利潤

因為政府也允許銀行破產,因此姜建清認為,銀行不能夠繼續指望從國家那裡獲得支持他稱:

「如果你經營失敗,你就會被淘汰。」

「問題的關鍵是,銀行的壞賬準備金是否充足。我們行的壞賬準備金非常充裕。」

姜建清還表示,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借款的風險在可控範圍內。他舉例稱,在買房付款中,抵押貸款僅佔一半,剩下的用現金支付。

姜建清認為,因為政府鼓勵貸款給小規模私營企業而非大型國有企業,因此銀行資產質量面臨更大問題。他還稱,這種貸款的收益高,風險也高。

針對國外的批評,姜建清稱:

「你不應該對別人家的孩子要求過高。你應該看好自己的孩子。」

姜建清也不認為操縱數據。他稱:

「我們已經做出了最大努力,定期向分析師和投資者公開所有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69

工行謀中環插旗使689做經紀

2013-12-19  NM
 
 

 

689梁振英上台後,一直想伸手到財金範疇,早已係公開秘密。小宗收到風,689之前帶埋傻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訪京拜見財金官員,有工行(1398)高層同689呻,話國家四大銀行中,中行(3988)、農行(1288)同建行(939)喺中環都有總部,偏偏工行無份,要689幫手搵塊地俾工行起總部。

呢啲咁嘅建議,香港官員一般都會以應酬式口啓敷衍了事,一來做唔到,二來政府唔應該介入。點知689竟然話會考慮,返來仲喺政府內部開會時,話「我哋要諗吓點樣幫佢哋搵幅地」。有知情官員形容,689咁認真,擺到明係為咗「找人情數」:「中區仲邊度可以搵地俾人?不如俾門常開,或者喺添馬艦軍營挖地囉!九龍有地呀,工行又唔鍾意嘛!」貴為四大銀行之首嘅工行,06年來香港上市,依家仲租緊金鐘花旗銀行大廈做寫字樓,確實幾失威。睇番另外三間內銀,中行最威水,舊中銀大廈早喺1950年落成。90年,再搬入新中銀,由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操刀設計,曾經係全亞洲最高嘅大廈。當年,有指新中銀和旁邊嘅花旗銀行大廈頂層形成尖角,「邪住」滙豐。獅子行於是喺大樓頂層加裝兩座炮台,炮口對住中銀,反擊對方嘅殺氣。99年落成嘅長江中心,亦刻意設計得四四方方,抵擋中銀嘅「刀鋒」。05年上市嘅建行亦好快手,同麗展(488)嘅林建岳合作,重建舊麗嘉酒店做商廈。去年底,改名做中國建設銀行大廈。10年上市嘅「初哥」農行,知道好難喺中環搵地,去年豪擲近四十九億,向樂聲電子(213)及花旗旗下Apollo投資基金買入干諾道中50號全棟,變身農業銀行大廈。依家中環插針都插唔入,工行慢咗咁多拍,睇怕都要學農行「借殼」先得啦!

壹計就明妹仔大過主人婆?

本欄找來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及鄔碩晉,每期踢爆一間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股民入市前睇清睇楚,一計就明。新股熱潮還未退卻,今次談一下趕乘尾班車的海螺創業 (586)。海螺創業從事節能環保方案的業務,當中包括餘熱發電及垃圾焚化等項目。全球環保意識大增,應有一定作為,可是上市文件內列出的營運數據,並不特別吸引。營業額由2010年的18.1億元(人民幣,下同),輾轉下跌至2012年的12.5億;同期的毛利率亦由35.9%,下跌至32.2%;兩項主要數據的走勢均不利。然而,海螺創業2012年的稅後溢利竟是14.2億。溢利比營業額還要高,倒不是常見的情況。實際的緣由,是海螺創業經聯營公司,間接持有18%海螺水泥(914)權益。海螺水泥2012年的溢利是64.9億,18%約為11.7億,這部分以權益法納入海螺創業的合併收益表,便令溢利數據立即亮麗起來。可是,海螺創業對海螺水泥沒有控制權,納入合併收益表的聯營公司利潤,理論上只是會計上報表處理的方法,不能直接運用作派股息之用,計算營運現金流的時候亦會被剔除。實際上,海螺創業從海螺水泥收取的股息收入,是對現金流唯一有幫助的項目。若只專注海螺創業本業的話,溢利水平便會大縮水。2012年除稅後的本業經營利潤是2.5億,只及11.7億應佔聯營公司利潤的2成多,差距十分明顯。再看營運現金流,淨流入更只有1.5億。營運現金流及不上經營利潤的狀況,是持續發生,不是個別情況。2011年是3.2億利潤對1.6億現金流,2010年是4.5億利潤對2.2億現金流。大家的眼球若只被大額的應佔聯營公司利潤所吸引,便無法理解海螺創業實際的營運弱點。(鄔碩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13

工行董事長:14家銀行集體"破凈"是人為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90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行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整體下跌達5.06%,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為4.21%。截止今日收盤,兩市16只銀行股僅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和寧波銀行股價勉強在每股凈資產之上。其中,交通銀行成為破凈最高的銀行股,其市凈率僅有0.6796。 央視記者采訪了正在瑞典參加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面對工商銀行股價跌破資產凈值的事實,姜建清說:“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非常漂亮,但14家銀行集體"破凈"原因在於有人不停講未來預期,用不良貸款、影子銀行等一個個壞的故事造成銀行業巿值下跌,嚴重背離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他還提到:與美國、日本等比較,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比例低很多,社會過度渲染中國影子銀行的嚴重程度完全是一種歪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65

工行擬以7.7億美元收購標銀公眾60%的股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172

更新:工商銀行29日晚間公告,公司擬收購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已發行股份的60%,本次交易對價將根據目標銀行交割日的凈資產值乘以收購股權比例60%進行確定,並減去約定折扣8000萬美元。按目標銀行2013年6月末凈資產值估算,本次交易對價約為7.7億美元。 標銀公眾是南非標準銀行子公司標準銀行倫敦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銀行機構,持有全面銀行業務牌照,全球市場業務活躍,對新興市場較為了解,在商品交易和提供滿足客戶需要的全球市場解決方案方面經驗豐富。  根據股份購買協議,目標銀行將在本次交易交割前剝離與全球市場業務無關的業務,剝離完成後將成為一家專註於全球市場業務的銀行,通過其在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迪拜、東京和上海的分支機構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工商銀行將於交割日收購目標銀行60%的股份。此外,工行還擁有一項行權期為5年的期權,可自交割2年後收購目標銀行額外20%的已發行股份(簡稱購買期權)。 工行表示,通過本次交易與標銀倫敦成立的合資公司將依托工行的中國及全球客戶基礎、人民幣業務能力,以及標銀集團的全球市場業務能力和客戶資源,穩定發展現有業務,開拓具有較強收入增長潛力的新業務機會,積極滿足工行和標銀集團客戶及中國客戶對全球商品,外匯、利率、信用、股權交易和風險對沖的服務需求,成為符合本行和標銀集團戰略需要的金融市場業務平臺。 根據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本次交易還需取得標準銀行股東大會批準,標準銀行預計將在今年3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尋求此項批準。 1月27日:工行接近收購南非標準銀行部分控股權,涵蓋標準銀行英國大宗商品和外匯業務。據熟悉內情人士估計,出資額可能為7億美元。 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金融業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銀行。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 工行即將收購南非標準銀行倫敦分部大宗商品和外匯交易部門60%的股份。根據擬定協議議案,在收購完成後,工行有權在未來兩年內將股份份額提高至80%。 然而,本次收購仍然存在交易障礙,包括收購之後能否保留核心員工。最終的收購細節仍在商討中,未來具體交易條款仍然可能發生變化。 若收購成功,將成為中資銀行第一次在境外(港澳地區以外)控股收購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主流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在2008年已入股南非標準銀行,目前持有後者20%的股權。 由於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和外匯市場交易非常活躍,工行此舉或被認為是中國銀行業加速進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全力爭取大宗商品國際業務更大話語權的新標誌。 早在2013年7月華爾街見聞就曾報道,工行可能收購的標的包含標準銀行倫敦的匯率及利率業務,以及包含銅鋁交易在內的原材料交易。 不過,大宗商品業務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利潤豐厚。而國外監管部門稱銀行涉嫌控制大宗商品市場,其監管日趨嚴厲,迫使部分投行退出該領域。那麽,中國的銀行是否應該參與衍生品交易也受到關註。一些分析者還質疑中國的銀行是否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立大宗商品交易部門。 多位分析師此前也表示, 對於工行而言,這項交易是其取得商品交易經驗的機會,但未必會大舉提升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