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主席耶倫出席眾議院銀行業委員會聽證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77

周三,耶倫出席美國眾議院銀行業委員會聽證會,就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作證詞。耶倫今日證詞與周二參議院聽證會上證詞一致。

耶倫表示,修改前瞻指引,表明FOMC委員會認為美國經濟條件已充分改善,加息接近合適時機,美聯儲在任何會議上都可能加息。然而,這並不是說美聯儲會馬上加息。耶倫重申“耐心”措辭意味未來幾次會議上不太會加息。

美聯儲希望能更好地對經濟環境變化作出反應。耶倫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走強,美聯儲在每次會議上都會思考是否該加息。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且未來很可能會 繼續改善,當FOMC委員會對通脹有“合理的信心”時,也即認為通脹會朝著2%目標前進,美聯儲會作出加息決定。耶倫表態時機成熟時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具 有靈活性,旨在給出更靈活的加息時間窗口,為加息鋪平道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33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強勢美元阻礙經濟增長標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64

dollar

弗曼擔任奧巴馬顧問多年,是白宮資深經濟學家。他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學位,曾任奧巴馬2008年競選時的經濟政策主管。

強勢美元有利於美國經濟?

此前多位美國官員對於強勢美元持有積極看法。今年2月美國財長雅各布•盧(Jacob Lew)在接受CNBC採訪時稱,

近期美元走強是一件好事,不是壞事。最近的匯率走勢顯示出美國經濟「與我們競爭對手相比的強勁程度」。

而盧在1月參加達沃斯經濟論壇時也強調,

我會重複我以及我的所有前任一直所說的話,那就是強勢美元對美國是好事,我們的經濟相對於世界其他經濟體而言強勁很多。

美聯儲理事鮑威爾(Jerome Powell)同樣相信強勢美元不會拖累經濟,

強勢美元會對我們的出口產生一些壓力,而且短期肯定會通過進口物價拉低通脹,因此這可能是一點阻力,但我不認為會止住經濟動能。

美國公司怨聲載道

美國公司對於美元走強則是滿腹怨言,微軟、寶潔、麥當勞、卡特彼勒、聯合技術、艾默生電氣、3M甚至沃爾瑪都表示,美元升值令這些公司的利潤遭到打壓。

在最新的四季度財報中,許多公司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美元匯率上漲,那麼其季度業績會變得好得多。甚至對其中有些公司來說,美元走強所代表的是盈利與虧損之間的天壤之別。

以雅芳為例,這家公司近一半的銷售額來自於拉美客戶。雅芳最新公佈財報稱,該公司的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2%,調整後利潤同比下滑41%。但是如果去掉美元兌外幣匯率變動的影響,那麼情況就會變得完全不同:營收會變成同比增長5%,調整後利潤更是會變成同比大幅增長29%。

寶潔四季度營收同比下滑4%,但如果不計入美元匯率變動的影響就會變成同比增長2%。寶潔認為美元走強所帶來的影響尚未結束,該公司預計這一因素將導致其全年利潤減少14億美元。寶潔首席財務官Jon Moeller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道:「這是我們遇到過的匯率變動對業績影響最重大的一個財年。」

全球央行競相貶值  貨幣戰愈演愈烈

2015年至今為止,全球已經有20多家銀行採取了降息措施。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均選擇寬鬆措施,而歐洲央行則於本週正式開啟QE購債。在貨幣戰爭背景之下,美元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預期使得美元一家獨強。美元匯價因而被推高至12多年來高位,用以追蹤美元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2015年至今上漲近9%。

最新的數據顯示,在16家美國一級交易商中,有9家預期美聯儲2015年6月升息,而2月6日調查時是19家中有10家這樣預期。除一家外,其餘一級交易商全部預計今年升息一次以上。其中六家交易商表示,過去一個月他們對美聯儲三個月後升息的信心增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92

審查委員會如同橡皮圖章 美國船開了 台灣緊急放行 一顆黃豆 揭開基改食品恐怖真相

2015-05-11  TWM
 

這顆黃豆,它的父母,是國際基改公司,它的親戚,是你從未見過的細菌,它不怕害蟲,甚至不怕農藥,像是黃豆中的「鋼鐵人」,它就是基因改造黃豆;去年,台灣進口243萬噸,99%,它都進了你的肚子,它的基因,會提高你過敏的風險,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它在作怪?

醫師認為,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下基改食品,會間接提高致癌風險,基改黃豆也是台灣和美國,政治博弈的籌碼,在政治舞台上,推過來,推過去,卻沒人能對你保證,吃下基改黃豆,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你吃了多少基改產品?

玉米和黃豆,是台灣常見的基改作物,即使你不吃豆腐、不吃玉米片,只要你吃冰淇淋、醬油、沙拉油,甚至糖果,還是會接觸到基改食品,要控制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並不容易。

玉米 基改99.77%(426萬噸) 非基改0.23%(低於1萬噸)黃豆 基改98.99%(243萬噸) 非基改1.01%(2.5萬噸)註:數據為2014年進口數字

資料來源:農委會、糧商

基因改造技術

小辭典

基因改造,就是將某些生物的基因截斷,移植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上,改變其特性。全世界第一個上市的基改作物,是美國1994年上市的基改番茄。

目前已可以將來自細菌、病毒、昆蟲甚至人類的基因移植到植物體內,製造出基改作物或藥劑。利用同樣的技術,人類可以將基因植入酵母菌內,製造人類黃體素,用來生產避孕藥。

運用基改技術,以黃豆為例,就會衍生出多種不同特殊用途的黃豆,有些產油量特別高,有些能對抗害蟲,現在台灣許可多重基因改造作物,同一作物上,有多段基因被改造,同時提供多種不同功能,現在已有多達8段基因被改造的基改作物出現。

6/1起,豆漿、豆腐都須標示是否為基改食品

——台灣基改大事紀

1987 台灣第一個指標性的基因改造作物——基改木瓜,開始進行研究1994 孟山都的抗農藥基改黃豆,通過美國政府許可之後,開始輸台1996台灣廠商開始以契作方式進口非基改黃豆2003台灣實施基因改造食品強制標示制度,但並未落實基改木瓜流出實驗室,造成汙染,台中衛生局抽查發現基改木瓜流入市面2014/1/28食安問題頻傳,促成食管法修正案在立法院過關,新法通過包括基因改造的新條款2015/6/1基改食品標示新制上路,第一階段針對黃豆穀粒、黃豆粉,自2016年1月開始,攤商、早餐店賣的豆漿、豆腐等產品都必須標明是否為基因改造產品你知道嗎?台灣去年進口二四三萬噸黃豆,糧商估計只有二萬五千噸是非基改黃豆,約九十九%是基因改造,市面上卻充斥標榜「非基因改造」的黃豆製品,二百多萬噸基改黃豆,進了誰的肚子?

台灣的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我們食物中的基改黃豆或玉米在作怪?專家沒告訴你的是,基改食品裡可能含有誘發過敏的因子。

你以為吃素食健康?許多台北市的小學,固定推行「蔬食日」,鼓勵小朋友多吃蔬菜豆腐,他們卻不知道,吃進口裡的,是不是基因改造的產物?

台灣進口基改黃豆的農藥殘留標準,比本土生產直接食用的同類產品高出五十倍!誰又能保證,這些黃豆,不會變成食物,出現在你家桌上?

很少人知道,台灣是依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的實驗報告,審查基改食物的安全性。有誰敢擔保,這些基改食品,未來不會有任何風險?

在美國基改黃豆、玉米,是主要做榨油和飼料用的作物,到了台灣變身為豆花、珍珠奶茶等國民美食,一顆小小的基改種子,背後是台灣、美國和巨型跨國生技公司之間,錢與權的博弈。

台灣進口的基改黃豆,大多數是孟山都生產的抗蟲品種,經過基因改造,即使噴上除草劑,雜草死光了,黃豆仍生長茂盛,美國農夫開小飛機噴農藥,黃豆長得又大又漂亮,科學家告訴你的,是農夫生產力上升,獲利增加,卻沒告訴你,農藥殘留風險上升,要消費者承擔。

故事,要從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開始說起。

六月一日之後,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原料,如黃豆、玉米粉,都必須標示,第二階段自十月一日開始,食品業者賣的基改加工品,如豆腐、豆花都須標示,第三階段是明年一月一日,到時候,連攤商、豆漿店都要標示自己賣的是基改還是非基改產品。標示不實,可依︽食安法︾處四萬到四百萬元罰鍰。

台灣想改變基改食品的管理規則,卻牽動跨國公司的利益網,甚至影響台美經貿關係,一顆基改黃豆,揭露了一個說不出口的真相,本刊深入調查發現,光標註基因改造食品無法解決問題,台灣基改食品的把關過程,疑點重重。

關鍵1.基改食品安全大辯論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恐致過敏場景:二○○五年十二月三日基改食品安全性的研討會,一場可能引起過敏風險的大辯論。

這一天,台灣研究塵蟎過敏的專家──台中榮總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現任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康照洲,和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潘子明等人齊聚一堂,他們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專家,這場關鍵會議裡,引起最多討論的,是基改食品可能引起的過敏風險。

蔡肇基先拋出敏感問題,他直指,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導致過敏,他說,「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帶原者,不管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病毒,在體內過久就有可能嵌入肝細胞而導致肝癌(編按:指病毒基因可能進入人體肝細胞)。第二個例子就是植物經病毒感染之後,也會產生致病蛋白,這些蛋白對有些過敏體質的病人來講,就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這意味著基改食物中,人工植入的基因,可能會產生消費者預料不到的風險。一九九六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植入巴西核果基因的基改黃豆,在人體實驗中,會讓對巴西核果過敏的患者,產生過敏反應。這種大豆最後取消上市。

基改食品有塵蟎過敏原 只能靠美國公司檢驗蔡肇基更進一步說,台灣審查基改作物的過程有漏洞,審查美國基改玉米時,「發現該轉殖基因中有與歐洲塵蟎一樣的過敏原,因此我們提出,必須在國內檢驗是否會造成塵蟎過敏病人的反應。」結果,台灣的作法,是把過敏病人的血清及塵蟎過敏原寄到美國,由美國基改公司提出檢測報告。

最後,美國公司報告認定,基改作物不會引起過敏,但蔡肇基認為「我覺得台灣應有能力,且有必要自行來做這種檢驗工作,而不需要由美國來執行此檢驗。」他更直言「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絕不能用歐美的標準當作台灣的標準。」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原,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原。

這一次,本刊採訪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和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祕書長姜至剛,他們都同意蔡肇基的看法。

弔詭的是,「塵蟎事件」後第二年,美國農業部、環保署和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前所未有地派最高層官員拜訪台灣,「討論」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政策。

關鍵2.基改食品把關很嚴?

別讓美國不高興,審查還配合糧商時間場景: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裝船啟程,專家必須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趕在貨船進口前完成檢驗。

台灣究竟如何審查基因改造食物?本刊記者採訪了衛福部基改食品審議小組召集人潘子明。他透露,台灣審查基改食品的過程裡,還要小心不要成為國際貿易之間的障礙。

潘子明說,有一次,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經裝船開往台灣,「我們很緊張!」潘子明說。如果船到台灣,審查還沒有過,作物只能放在倉庫,多出的成本就要廠商負擔,而美國糧商就會透過美國政府對台灣施壓。

最後的決定竟是,由台灣政府出錢,派專家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最後審查委員還加開臨時會,趕在貨船抵達台灣之前,發出許可證。後來,台灣的基改審查委員會還會事先調查美國糧商基改食品預定上市的時程,排定審查時間,以免耽誤進口的商機。

「我們不想造成貿易障礙,」潘子明說,這些作法,是要「避免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緊張。」「為什麼這些實驗不在台灣做?」本刊記者問,潘子明表示,「沒有必要」,因為接受委託的都是通過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認證的優良實驗室,但,這就代表實驗結果不會受到人為影響嗎?潘子明說,只要實驗室通過認證,就算這些實驗室是廠商投資的,實驗結果也會被接受,「變成(就看)他們自己的良心啦」。潘子明表示,十幾年來都是用同樣方法審查。台灣生物技術早已大幅進步,卻仍然不能用自己的實驗室檢驗基改食品安全性。

廠商沒把台灣放眼裡,要二年資料只給九十天現在的評估方式夠完整嗎?連潘子明也不滿意。他坦承曾建議政府,用抽檢的方式,讓學術界抽樣評估基改食品的安全性,「但沒有被接受」。他還曾向孟山都的代表提出,「要提供二年的動物實驗資料」,但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實驗資料,說服力仍然不足。

現在,孟山都把重心放在中國市場,向台灣申請基改許可的資料,甚至是由簡體直接轉為繁體,他向對方抱怨,「錯字太多,有損食藥署的門面」,他也認為,政府應更詳細地公開基因改造食品的審議過程。

只用廠商提供的資料做審查,適合嗎?「當然不妥」,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認為,力量夠的國家一定會自主審查,「這是歷史共業」,台灣審查經常都找立場和官方接近的學者擔任,缺乏反對聲音,會讓外界懷疑審查的公正性。

一顆黃豆和政治有什麼關係?穀物商陳國慶解釋,美國會種這麼多黃豆,是因為二次大戰時發現,黃豆做的沙拉油可做生質燃料,能替代汽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平時,黃豆是可以賺外匯的產品;戰時,就是可用的生質能源。

過去台灣人慣用花生油、豬油炒菜,但戰後物資缺乏,隨著美援進入台灣,黃豆做的沙拉油才開始普及,「韓國、日本,也是一樣。」陳國慶說,戰後台灣曾經和美國簽訂協定,買賣麵粉、黃豆等大宗物資,都必須以美國為第一優先。

關鍵3.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農產品採購案,成台美關係敏感議題場景:二○○七年為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

後來,黃豆採購變成台灣和美國協商時的「籌碼」,台灣曾多次派採購團到美國採購農產品,最近一次,是○七年時,台灣為了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曾派代表團到美國,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每年,台灣的公會還會組團,表面上是參訪農業設施,到了當地,重點是參加參眾議員出席的酒會,在觥籌交錯之間,由台灣廠商當場以高於市價的價格,下單大量買進農產品,替美國民意代表做業績,台灣進口美國基改作物背後,還有濃濃的政治盤算。

陳國慶估計,進口黃豆以每噸四五○美元的價格計算,一年市場規模就高達三一三億元台幣。

三百億元的黃豆交易,為什麼這麼敏感?高志明觀察,這與美國的政治結構有關,他解釋,再小的州,也有兩個參議員席位,美國農業人口對政治有重要影響力,美國窮的州也能外銷的產品,就是農產品。「美國政府官員也要績效」,高志明觀察,農產品採購,就成了台美關係的敏感議題。

但這幾年台灣進口黃豆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

非基改食品需求增加,加拿大等國糧商積極搶攻市場,看準美國玉米、黃豆超過九成為基改作物,無法提供溯源系統,也難確保不受基改汙染;他們努力宣傳加拿大擁有黃豆非基改專區,可明確追溯黃豆來源。台灣新上路的標示制度,就將採行溯源系統。

但是美國在台協會也向本刊澄清,美國有提供溯源(IP)服務的黃豆商,雖然沒有區分基改和非基改作物,仍有自願加入的有機農業計畫,農業部不提供非基改認證,但州政府和私人團體仍會提供相關認證。

四月二十一日食品GMP協會邀各方代表開會討論基改食品的標示規範,與會的主婦聯盟祕書長賴曉芬回憶,會議一開始,GMP協會人員就表示,美國在台協會來函「如果基改的高層次加工品,像沙拉油、醬油,要標的話,會違反TPP協定。」意思是,如果台灣要求沙拉油標示是否為基改成分,就會影響台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

關鍵在沙拉油市場,根據農委會一三年的公告,台灣進口的黃豆中,絕大部分是基改黃豆。一三%用於飼料,一二%供食品用,七五%用來榨油,榨油剩下的副產品又變成醬油的原料。陳國慶觀察,路邊的豆漿店、做豆腐的小工廠,都是基改黃豆主要用戶。

強制標示上路,專家憂會造成貿易障礙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的原因,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幾乎都是基改黃豆,強制標示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

潘子明也認為,標誌是否為基改食品「這會造成貿易障礙,很麻煩……,這也是鼓勵造假。」他認為,沙拉油裡殘留的基因蛋白,根本就驗不出來。

基改食品標示受阻,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大型公司,轉向要求台灣開放種植實驗用基改作物,這是因為,為了避免基改作物汙染,美國過去將基因改造作物實驗田設在夏威夷,去年,夏威夷立法,不再允許在當地種植基改作物,大公司急尋實驗場地。

高志明觀察,在行政院領軍下,台灣差點就要開放,「這個條例差點就過了,」他生氣地說,「反對政府讓國際基改商業霸權,把台灣當試驗場。」成功了,商機是別人的,基因作物汙染,對台灣農業的負面影響,卻是要台灣農民承擔。

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只有近年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二%。

台灣市面上最常見的基改黃豆,是孟山都的抗除草劑基改黃豆RRS(Roundup ready soybean),連法國科學家一度認定有致癌風險的孟山都基改玉米品種NK603,在法國公布報告後,台灣還發給五年許可,雖然這份報告被認定實驗設計不夠完備,但在台灣,事關民眾的健康風險,在網路上,卻看不到衛福部公布相關的評估細節。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商業盤算和科學論述的層層布局,科學不只是客觀理論的討論,更是國家實力的展現。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

台灣偷種基改作物

最高罰500萬元!

——各國管理制度比較

國家 台灣* 歐盟 日本 美國管理原則 標示基因改造作物成分,讓民眾自己選擇 基改食物從農地到餐桌的所有程序,都須嚴格管理 和台灣接近 認為基因改造作物和傳統作物性質接近即可上市,無須標示

基改成分

占比標準 3% 0.9% 5% 未規定

哪些食品

要標示 初級加工品(例如豆漿)、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 全部免標

違法種植

罰則 若查到違法偷種基改作物,將課罰金新台幣100萬至500萬元 德國規定基改食品如果造成損害,最高罰款8500萬歐元,約29億元新台幣 無相關罰則 在知情的情況下進口

違反植物保護法的基

改產品最高判刑5年

註:*指台灣今年6月1日上路的新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1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最擔心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85.html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最擔心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

一財網 宋易康 2015-10-29 22:15:00

白重恩指出,利率市場化以後,最大的擔心就是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如果貨幣政策放松使得國企部門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這就與貨幣政策設計的初衷違背了。

“金融改革的核心改革現在看來,進展的不錯,比如說利率市場化。應該說這個利率市場化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就是把存款利率放開了。但是在金融市場方面有很多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2015年10月25日,在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十周年慶典上,經濟學家吳敬璉說。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利率市場化之後,不會出現商業銀行惡性競爭的局面。在這個時機將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是金融改革很好的一個步驟。

他指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對於利率市場化具有重要意義但還不是全部。利率市場化工作還在進行中,後面將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利率曲線、利率體系以及人民銀行如何執行更好的貨幣政策。在約束不像原來那麽嚴格以後,如何更好實施貨幣政策,還要繼續探索。

貨幣政策對銀行不良貸款影響正面

今年5月,央行上調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從130%調至150%。10月23日晚間,人民銀行再次宣布降準降息,同時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之前央行有窗口,基準利率可以提到1.5倍,但也很多銀行也沒到那里。這說明存款利率上限對於銀行而言已經不起到約束作用,沒有銀行把基準利率上浮到150%的上限,所以把上限取消了不會有什麽太大影響。” 白重恩說。

降息加上放開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上限,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存款從此“貨比三家”,以後銀行“躺著掙錢的日子已經結束。”商業銀行2015年半年報已經暴露,利率市場化沖擊下,息差進一步縮小、凈利潤增速明顯下降、不良攀升,陸續公布的上市銀行三季報也令人堪憂。

白重恩指出,2015年銀行所面臨的沖擊不僅僅和貨幣政策有關。例如,商業銀行不良率上升就與貨幣政策沒有太大關系。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正在經歷前期經濟刺激的消化期。前期一些不良的影響現在已經逐漸體現出來。

他認為,現在的貨幣政策對於商業銀行減少“不良”是有好處的。如果利率很高,企業的債務成本就會更大,銀行的不良就會更多。企業債務成本降下來,銀行的“不良”會稍微少一些。所以說,貨幣政策對銀行不良產生了正面影響。

擔心貨幣過多流入政策扶持部門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央行2015年進行了5次降準、5次降息以及若幹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寬松程度顯著高於往年。

白重恩指出,利率市場化以後,最大的擔心就是過多資金流入政策扶持部門。如果貨幣政策放松使得國企部門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這就與貨幣政策設計的初衷違背了。

所謂政策扶持部門,就是在政府刺激經濟過程中,產生大量基礎建設投資,投資過程中雖然很多生產活動是由非國有企業完成的,受到了政策扶持部門支持和影響。

白重恩舉例:中國經濟發展至今產生了一些“怪相”,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按慣例,實際利率應該是下降。因為經濟增長乏力會抑制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企業對資本需求比較弱。但是在中國正好相反,從2012年開始GDP的增長一直都在下降,但是利率一直到上個季度為止還在上升。

之所以會在中國產生“怪相”,白重恩認為,是因為中國的政府部門占用了大量資源,擠壓了市場部門的發展。

“中國過去幾年全要素生產率下降,資本回報率下降,同時資本成本上升。就是因為政策扶持部門占用了太多資本和勞動力,因為他們占有了這些資源,使得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白重恩說。但同時因為有這樣的新二元結構(市場部門與政策扶持部門),中國經濟效率不斷下降,GDP增速不斷下滑。

白重恩指出,作為經濟增長的一種思路,如果政府太看重經濟增長短期目標,政府不靠刺激經濟就做不到,很可能出現上述情況。

與此同時,“雙降以後,尤其是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下調之後,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但是銀行會因為風險大不願意將貨幣投向市場部門,而是更多流向政策扶持部門。”

白重恩表示,不能寄希望於貨幣政策解決所有問題,中國更需要企業改革,尤其是政府增長思路的改革。在貨幣政策積極配合的情況下,其他的改革希望可以同步加速。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84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原專職委員季剛被調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5925.html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原專職委員季剛被調查

東方網 2016-01-07 15:33:00

據中共上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消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原專職委員季剛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網絡

東方網1月7日消息:據中共上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消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原專職委員季剛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簡歷:

季剛,原任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高級檢察官,曾獲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滿意的檢察官”和首屆全國十佳公訴人,並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90

年金改革委員會 他們的共識在哪? 首次會議談不攏 三位代表退席

2016-07-04  TWM

年金改革迫在眉睫,總統府找來各界代表,組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希望提出改革版本; 但這項目標做得到嗎?《今周刊》訪問到21位民間代表,從他們的意見,可以看出端倪。

年金改革刻不容緩,不過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於六月二十三日舉行的第一次會議,即為了程序問題爭執不休,三位軍公教代表李來希、吳其樑、黃臺生還退席抗議,最後連原訂要處理的議事規則都無法定案,委員會未來能否獲致共識,令各界憂慮。

總統府於六月八日組成年金改革委員會,共有三十七位委員,由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兼執行長為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委員包括各主管機關七人、立委及考試委員各一人、地方政府代表一人、軍公教代表九人、其他代表及學者專家十六人;每周四下午開會。

林萬億說,年金改革期程以一年為目標,期待委員會能提出具體改革方案,交年金國是會議討論,凝聚共識,再送立法院修法。

委員會將研擬出攸關各項年金能否永續、甚至影響國家能否長治久安的改革方案,《今周刊》自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訪問二十四位民間代表(其中三位拒訪),整理他們的改革主張,供民眾參考。各委員均認同年金改革,但對於如何改革則各有立場;未來如何有效率的對話,獲致具體共識,任重道遠。

撰文 / 郭淑媛、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85

深交所修訂上市委員會工作細則: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執行力度

為適應市場形勢變化,保證證券上市審核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近日深交所修訂並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工作細則(2016年修訂)》。

據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修訂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工作細則》主要有以下四點變化:

一是調整完善上市委的職責範圍。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執行力度,提高暫停上市審核工作的質量和透明度,本次修訂將上市證券的暫停上市事宜納入上市委審核範圍。

二是擴大股票審核事項的適用範圍。適應市場融資手段不斷推陳出新,本次修訂將股票審核事項範圍從普通股擴大至優先股,將優先股的上市和掛牌轉讓納入股票審核範圍。

三是區別暫停上市情形實施差異化審核程序。本次修訂明確對於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和市場交易類退市指標的股票的暫停上市,適用上市委的特別審議程序;對於觸及其他類退市指標包括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的股票的暫停上市,適用上市委普通審議程序。優先股的上市和掛牌轉讓,以及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暫停上市,適用上市委特別審議程序。

四是取消公司(企業)債券上市委審議環節。根據《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2015年1月發布),取消公司(企業)債券上市、恢複及終止上市的上市委審核安排,簡化了債券上市的審核程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42

社會信用標準化提速 相關技術委員會成立

制約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大瓶頸“社會信用標準化”有望在近期實現突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5日獲悉,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簡稱“信用標委會”)已於當日宣布成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表示,信用標委會的成立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標誌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逐步規範化和制度化。

社會信用標準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技術支撐,其建設對於規範社會信用信息的征集,實現社會信用信息的共享,促進社會信用信息的管理和應用,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也要求“建立健全標準規範。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存儲、共享、公開、使用和信用評價、信用分類管理等標準”。

陳鋼介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如果沒有健全的標準化體系作為支撐,將會出現不同行業、不同地方之間信用信息面臨信息源多頭采集,數據交換共享困難,信用結果表示不統一等各種問題,難以在全國範圍內建成邏輯集中、物理分散的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

“當前以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為重點的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加快構建,與此相關的標準建設迫在眉睫,亟待加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標委會主任委員連維良在信用標委會成立大會上說。

他介紹,近年來,我國在信用體系建設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實施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共享信息超過3億條;開通“信用中國”網站;推動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在7個工作日內雙公示;40多個部門聯合分別出臺了90多項聯合懲戒措施,包括稅收征管、工商監管、上市公司、法院執行、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

“所有這些激勵和懲戒措施,最終都有一個對懲戒對象的認定的問題,具備什麽條件、程序才能被列入,這迫切需要標準的支撐。”連維良說。

陳鋼介紹,由於各部門和各行業在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上各取所需、各自為政,信用數據庫重複建設和技術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已經顯現。

連維良表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建設社會信用標準體系,不僅要充分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信用服務機構的作用,而且要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信用信息中心、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的作用,更要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和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

連維良介紹,新成立的信用標委會近期將加快建立完善信用標委會及秘書處的工作機制,加快提出社會信用標準的總體框架,抓緊研究制定一批亟需的標準,全面梳理已發布的標準。

7月15日,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90

百度回複愛奇藝私有化:已建獨董特別委員會進行評估

針對百度美股股東相關實體Acacia Partners公開致信百度李彥宏,指愛奇藝私有化估值過低,建議取消私有化提案一事,百度午間向媒體發來回應。

百度方面表示,百度一直秉持公司治理的最高標準。針對愛奇藝的交易,我們建立了一個由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進行評估,這一評估目前在持續推進中,我們將在形成相關結論後,向投資人和公眾發布。

Acacia Partners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自2012年9 月起成為百度股東,目前持有百度美國預托股逾 260 萬股,價值超過 4 億美元。此前曾公開向李彥宏強硬指出:“雖然收購愛奇藝會增加您的個人財富, 但同時您也應該認識到非常重要的另一點:整個交易的代價將不僅僅只是您對這個視頻子公司提出的28 億美元的估值,還會影響百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良好聲譽、以及您個人的名譽。”

不過,從其持股數量來看,Acacia Partners不算主要股東,持有百度股份不足1%。

 

(綜合來源:經濟觀察網、華夏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13

人工氣管失效致死 瑞典醫療醜聞波及諾獎委員會

被稱為“超級醫生”的保羅·馬基亞里尼(Paolo Macchiarini)最近陷入醫療醜聞且持續發酵,導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要求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兩位成員辭職。

該校的一個獨立調查小組8月31日發布調查報告稱,卡羅林斯卡學院及附屬醫院無視種種學術不端的跡象,在2010年雇用了當時的醫學“學術新星”馬基亞里尼,並稱他的學術研究“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這次醜聞不僅讓卡洛林斯卡學院名聲掃地,也沖擊了整個瑞典醫學界。

馬基亞里尼來自意大利,是第一個進行人造氣管植入手術的醫生,使用的材料是用病人幹細胞包裹的合成材料氣管,在當時這被認為是劃時代的重大成果。他在卡洛琳斯卡學院附屬醫院(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進行了三臺人造氣管植入手術,但結果其中兩名病人死亡,一名自2012年接受手術以來長期住院。

保羅·馬基亞里尼(Paolo Macchiarini)

目前瑞典檢方正在對馬基亞里尼涉嫌過失殺人進行調查,如果證據確鑿,將對他提出起訴。檢方在6月剛剛啟動調查的時候,馬基亞里尼就曾表示否認一切指控,並將聯系自己的律師。

因為這件醜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評審委員會近日要求兩位委員哈麗特·亨里克森(Harriet Wallberg-Henriksson)和安德斯·哈姆斯滕(Anders Hamsten)從委員會辭職,這兩位都曾擔任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副院長。外界認為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與卡羅林斯卡學院存在密切關系,在卡羅林斯卡學院醜聞纏身之際,劃清界限能夠盡量保證諾貝爾獎的權威性。

此外,瑞典高等教育與研究部長海倫·納森(Helene Hellmark Knutsson)公開表示,她已經開除了哈麗特·亨里克森,哈麗特將不再擔任瑞典高校主管。納森還要求卡羅林斯卡學院董事會中支持聘用馬基亞里尼的成員主動辭職,不然將被繼任者直接頂替。

納森在接受采訪時說:“這確實是一樁醜聞,卡羅林斯卡學院及附屬醫院的決定傷害到了無辜的人。”

2011年,馬基亞里尼由於在再生醫學方面發表了論文而迅速躥紅,隨後在2012年被卡羅林斯卡學院聘用。同年,他給一位名叫安德馬里阿姆·貝耶尼(Andemariam Beyene)的病人植入了“人造生物氣管”,主要材料是塑料和患者自身的幹細胞。當時,完成這臺手術可以說是一項突破性的成就。

“我差點拒絕了”,貝耶尼告訴前去采訪他的記者。“該項手術此前只在豬上試驗過。但是他用科學說服了我。“

但是,在2014年1月,貝耶尼體內的人造氣管變松,並最終致使他死亡。另外兩個接受了同樣手術的病人,一個去世,一個在接受植入之後長期住院接受監護。

2015年,馬基亞里尼再次登上頭版,這次不是因為研究成果,而是因為有人發現他過分誇大了自己的成果。當時《華盛頓郵報》稱:“調查馬基亞里尼研究成果的科學家發現,他涉嫌學術造假。在論文中省略或偽造了病人的術後情況,讓結果看起來更為成功。”

剛剛發布的調查報告還發現情況遠不止那麽簡單。三位接受手術的病人,只有一個人簽署了同意書。而且那唯一一份同意書也不一定能代表患者的本意,因為患者無力支付向第三方獨立醫學專家進行咨詢的費用。同時,該報告還指出,三根植入的氣管使用了不同的合成材料,這意味著可能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證明哪個材料更有效,因此不能保證植入患者體內的氣管的安全性,不具備實際進行手術的條件。另外,在至少兩臺手術中,醫生都使用了促生長藥物,但實際上並沒有取得瑞典藥物局的批準。這一切都隱隱指向一個結論,即馬基亞里尼把患者當成了小白鼠,手術成功則自己功成名就。

本周還有另一份調查報告向公眾公開,由瑞典最高行政法庭的前任主席牽頭完成。這份報告批評了卡羅林斯卡學院,並說這座久負盛名的醫學院“應該為植入手術負一定責任”。因為有證據表明,學校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手術的討論,並追蹤了手術的後續情況。而且該校也有幾次把植入手術列入自己的科研活動中,比如在評估學術經費的使用情況時,就把該手術作為正面例子引用。這份報告認為,卡羅林斯卡學院一開始就不應該聘用馬基亞里尼,因為他們在做決定時曾收到對於馬基亞里尼的各種負面評價。比如,他的祖國意大利就取消了他獲取教授職稱的資格,因為有證據證明他在自己的研究和簡歷中造假。

卡羅林斯卡醫院曾在2013年延長馬基亞里尼的合同,但隨後為避免壓力,在2013年年底中止了合約。但是馬基亞里尼直到今年3月都是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高級研究員,而且在2014年第一次出現負面報道的時候選擇支持馬基亞里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5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