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收了多少包裹?前1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大漲超五成

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五成,業務收入也快速增長。

1-11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8.9億件,同比增長52.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544.1億元,同比增長44.3%。

其中,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04億元,同比增長41.4%;異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877.8億元,同比增長39.6%;國際/港澳臺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83億元,同比增長16.5%。

此外,在11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37.6億件,同比增長44.5%;業務收入完成464.2億元,同比增長42.6%。

據悉,2016年1-11月份,在快遞業務量前50位城市中,廣州市以25.8億件排名第一;在快遞業務收入前50位城市中,上海市以633億元遙遙領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19

阿里新財報透露菜鳥網絡“運力” 日均處理包裹量已達5700萬個

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去年12月份的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其旗下大數據平臺菜鳥網絡日均處理包裹量已經達到5700萬個。

菜鳥聯盟智能倉配網絡已經可以為超過1000個區縣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去年“雙11”期間,五天內發貨超過1億件。

菜鳥跨境物流業務也增長迅速。菜鳥出口單量最大的5個國家,平均物流時效大幅提升,菜鳥保稅進口的時效已經快到3天多。

而在去年“雙11”期間,菜鳥的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等大數據產品助力包裹全面提速,每個包裹送達時間縮短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38

拆了百億件包裹,留下百億個廢棄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259

快遞包裹有毒有害物質檢驗,目前尚無標準。(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拆了百億件包裹,留下百億個廢棄物》 )

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於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

作為一項非政府強制性要求,多家公司發起的“青流計劃”“綠色行動”“漂流箱計劃”正在嘗試推動快遞包裝材料綠色化、減量化。

2017年6月5日,京東物流聯合寶潔、雀巢、惠氏、樂高、農夫山泉、聯合利華、屈臣氏、伊利等品牌共同發起了一項針對綠色供應鏈的統一行動“青流計劃”,預計3年內或少用紙箱100億個,這相當於2015年中國全年快遞紙箱的使用數量。

據《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於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但那些被遺棄的包裝袋或紙箱去向何處,鮮有人問津。

如果將它們看做垃圾的一環,那麽它們只是攝影師王久良拍攝的四百多座垃圾場中的一個微小分子,但借助於電商和物流體系的發展,它們每年正以超過45%的增長率侵蝕原本健康的土地和環境。

據《2016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

2016年春節,廈門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自曝因口撕快遞包裝袋,出現皮膚過敏癥狀,甚至出現潰爛,引發輿論對於快遞包裝袋材質的關註。

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公益共識。

在2016年6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網絡和包括“四通一達”、中國郵政、當當、蘇寧等物流企業在內的32家合作夥伴聯合啟動了“綠色行動”,旨在從快遞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減少碳排放和快遞汙染。無膠帶紙箱和全生物降解快遞袋作為菜鳥網絡“綠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綠色行動”)的一部分,2016年12月在天貓企業購綠色包裹專區上線。

綠色行動不是電商行業和快遞企業的第一次環保行動。2014年8月,當當網曾在福州倉推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但由於材質薄,韌性不足,影響用戶體驗等原因,在投放市場3個月後停止使用。2016年蘇寧、1號店等商家則開展了以積分獎勵快遞包裹回收的環保行動,但未能實現持續有效的模式。

針對包裝箱、膠帶、快遞袋等包裝耗材造成的汙染問題,現在,菜鳥網絡、京東、蘇寧、當當等都在共同發力,試圖破解包裝汙染困局。

一個紙箱的誕生史

作為綠色行動的合作夥伴,北京一撕得物流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撕得”)CEO邢凱曾有一段做化妝品電商的經驗。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發現用戶對化妝品的感知並非全部來源於產品本身,其包裝也特別重要。

“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同樣的一瓶水,它們之間的差異是通過包裝產生的,用戶感覺不到水的差異。包裝是用戶感知到你品牌最重要的手段。”邢凱和合作夥伴們認為找到了一個有巨大需求空間的行業。2012年,在化妝品包裝上嘗試了緞帶、領帶、中式盤扣後,他們找到了紙拉鏈這一最佳的開箱方式。

按傳統方式包裝,一個電腦機箱大小的紙箱至少要使用一米長的膠帶。一撕得紙箱使用自主研發的波浪雙面膠代替不可降解的膠帶,從而實現箱口的黏合。用戶想拆開包裹,直接撕去箱子上的拉鏈形狀的撕條即可。撕條雖小,卻是紙箱不可複制的產品細節。而在撕條背後,有一處長度不足一厘米的塑料細條,它為用戶的撕拉行為提供了足夠的拉力支撐。

一撕得也參與了綠色行動另一個產品——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的研發工作。邢凱說:“這個產品的主要成分是PBAT(石油基降解塑料),占比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另一種是PLA(生物基降解塑料),來自玉米澱粉,是生物基降解塑料。”

綠色行動負責人範佳則透露,該包裹180天內可以降解90%以上,“真正地被土壤吸收”。

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楊彪教授說:“PBAT是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目前其原料也可以部分來自生物合成。PLA是聚乳酸,其原料(乳酸)一般經生物發酵得到,屬於生物基降解塑料。”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雲宣簡要解釋了降解塑料的原理:“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化學結構里有一些含氧的基團,它們作為薄弱點,可以被微生物所攻擊,微生物利用碳鏈上面的有機碳作為它的碳源,從而造成它的生物降解。傳統聚乙烯的碳是直鏈結構,微生物很難進行攻擊,所以它不太容易進行生物降解。”

根據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生物分解塑料需要在堆肥等有介質存在的條件下最終降解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等物質。

參與了綠色包裹標準研發工作的翁雲宣介紹:“按照GB20197標準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實驗室環境下,180天實驗周期內可以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到了自然界以後,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4-5個月應該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017年3月,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成立,未來計劃投入3億元,用於在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等方面展開研究。4月21日“阿里地球日”這天,美的、海爾、飛利浦等12個商家和菜鳥網絡合作,承諾捐出阿里電商平臺銷售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推廣綠色包裹。

範佳告訴南方周末,目前阿里市場部已有員工對接大型商家,“可以想象,未來能有更多的商家來使用這種包裝箱,因為商家也已經意識到,使用綠色包裹後,品牌形象會更好”。

中山大學東校區一處菜鳥驛站網點內,兩名學生正在綠動計劃回收臺旁拆開快遞包裹。(馮佳雯/圖)

垃圾分揀余毒未清

廈門口撕快遞嘴角潰瘍事件後,一個說法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灰黑色包裝袋,是回料材質。綠色款是半新材質,一半回料一半全新料。而白色款為全新料制成。”

以快遞耗材等為主營業務的廣東天元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負責人白娟告訴南方周末,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快遞包裝袋的顏色可以通過色母的添加進行改變,灰黑色也有可能是全新料,但因為回料大多為灰黑色顆粒,且雜質多,制成白色會有較多的顆粒狀斑點清晰地呈現出來,因此使用回料的包裝袋一般不會制成白色。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快遞包裝系列的標準僅有GB/T 16606.1-2009《快遞封裝用品》系列標準,分為封套、包裝箱和包裝袋三部分,該標準僅對包裝拉伸力等物理性能做出限制。

“現在在快遞包裝有毒有害物質檢驗檢測這塊沒有相關標準可以參照。”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朱磊介紹,他們曾對快遞材料做過相關研究,“市面上的塑料包裝問題不像人們想象當中特別嚴重,有問題的也是個別的”。

“部分包裝產品雖然也有相應的國標及行業標準,但均為推薦性標準,”白娟說,“由於行業和市場因素,在具體實施中沒有完全按照相應標準(執行)。”

邢凱及其團隊成員曾對快遞包裝做過市場研究,並對研究結果感到震驚:“一些快遞包裝袋使用的回收料基本來源是醫療垃圾、工業化工廢物、農藥桶化工原料桶等沒人要的垃圾,因為沒人要,所以價格低廉,最便宜的可以達到兩三千一噸。”

在白娟看來,使用回料本身並無問題,“但由於中國塑料廢料分類回收體系的缺陷,導致回收化學廢棄物、醫療垃圾、洋垃圾被大量用作再生料快遞袋的原材料,危害性問題非常嚴重。”

“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之後回料的純度就更純,更純的話使用效果就更好。”朱磊說。

綠色包裹所使用的全降解快遞袋屬於生物分解塑料,根據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生物分解塑料是在自然界堆肥等環境下,由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並最終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等物質的塑料。

環保部2016年針對《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 塑料包裝制品》等三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征求意見稿,對可降解類塑料的生物分解率要求由12年前《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 包裝制品》(HJ/T 209-2005)的≥15%提高到≥60%。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負責人回應南方周末,該標準仍在向社會征求意見階段,還未落實實施。

誰來承擔成本之殤?

率先使用澱粉基可降解快遞包裝袋的當當網沖在了包裝綠色化的前線,然而,他們面對的是成本上漲20%的困局。在使用這類包裝袋的3個月時間里,當當網承擔了65萬個圖書塑料袋的上漲成本。

帶有“綠色包裹”標識的天貓香外香麥芽糖旗艦店的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自2016年12月店鋪改用綠色行動的綠色包裹發貨以來,平均每一個包裹的成本比之前上升了七倍。“原來的袋子一兩毛就買到了,這個袋子要一塊錢。”

楊彪稱,全降解快遞袋的高昂成本一方面源自生物降解樹脂材料本身的高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生物降解聚酯的密度大於傳統原料聚乙烯,“同樣規格條件下,生物降解聚酯的用量要大於聚乙烯”。

翁雲宣認為可以通過擴大產業規模來降低生物塑料的成本。“假如說是幾萬噸的規模,擴大到十萬噸以上,它的價格就會下降到現在的一半左右,這樣成本就下降了。”

對於一撕得而言,阿里只是他們的合作夥伴之一,而和阿里合作的全降解快遞袋上市之後的銷量也不樂觀。盡管12家響應綠色行動的商家承諾未來給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基金捐出一部分平臺銷售收入,補貼中小型商家因購買綠色包裹而上漲的成本。但對於香外香麥芽糖這樣早期點亮綠色包裹標識的商家來說,仍需要自己承擔上漲了七倍的包裝成本。

在談及成本問題時,範佳說:“我們希望政府、商家、消費者、快遞公司、綠色包裝生產商共同出力,解決成本上升問題。”

為了降低生物降解材料的高成本,各國政府也采取了相應對策:美國規定聯邦政府優先采購生物降解材料;德國對傳統塑料征收處置費,而有降解認證的產品則可申請免稅或減稅,此外對傳統塑料回收重複使用也給予免稅優惠。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出要“提高生物技術服務對產業的支持水平”,“鼓勵生物技術在水汙染控制、大氣汙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質降解、廢物資源化等領域拓展應用”。並將“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作為重點工作展開。

參與了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調研工作的朱磊介紹,目前,國家日漸重視快遞包裝行業的綠色化發展。“這個(綠色包裝)是純粹市場化的行為,要走研發,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到地方政府、科技局,都有支持研發的體系。”

國家發改委2016年8月公布的《循環經濟引領計劃》和工信部、商務部兩部委2016年12月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分別對快遞包裝回收和綠色包裝研發工作給出指導性意見,後者提出要“推廣綠色包裝技術”,“推行簡約化、減量化、複用化及精細化包裝設計技術,扶持包裝企業開展生態(綠色)設計,積極應用生產質量品質高、資源能源消耗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小、便於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

被忽視的末端

“綠色回收”是綠色行動的另一個主題。綠色回收基於菜鳥校園驛站網點,架設了環保回收點,對學生丟棄的包裹進行二次回收利用。

2017年5月10日,南方周末在中山大學東校區明德園附近的一家菜鳥驛站站點看到,店內一臺面旁掛有綠色行動標誌牌,並放置有兩個回收垃圾桶。半小時內,有四名同學在這里拆件,丟棄快遞垃圾。在該站點投放快遞的一名如風達快遞員告訴南方周末,如果有合適的廢棄紙箱,該站點工作人員會聯系他們做二次回收利用。

綠色回收項目作為綠色行動的另一維度,將在2017年內覆蓋全國1000所高校,這占到了目前菜鳥校園驛站總量的55%。

然而,菜鳥校園驛站只是快遞末端的一個整合分支,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快遞的派送點零散分布於大學校區各個角落。在華南師大大學城校區東門外的一處天橋下,快遞散落一地,學生正在其中挑揀自己的快遞。從這些派送點流出的包裹,仍然難逃被遺棄後成為垃圾的結局。

在2016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上,四川蘇寧雲商銷售有限公司和眾享天下蜀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眾享蘇寧環保行”廢舊包裝循環再生公益行動,在成都28家門店落地啟動。

不同於以往的紙箱回收利用,這次回收打通了物流和造紙廠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借助蘇寧物流系統,由快遞員回收後的紙箱直接運輸至專業造紙廠打漿再生,真正暢通了循環利用渠道。

北美紙箱理事會(Carton Council of North America)自2009年在美國開展紙箱回收工作至今,已經覆蓋了60%的美國居民,超過5800萬的居民可以將紙箱丟棄在路邊回收設施,以待後續的循環企業接手紙箱再生工作。

“紙漿再造也存在很多問題,”朱磊說,“主要是咱們國家的垃圾分類沒有做得徹底,垃圾分類做得不徹底的話,紙箱跟其他東西混在一塊再進行回收,會影響紙箱再生利用的質量。”

然而,紙箱再生並不能實現100%的回收利用。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估算,1噸廢紙回爐後能生產0.8噸的再生紙,仍有0.2噸的缺口要靠砍伐樹木來解決。

“即使建立了密閉的回收體系,也會有一部分(汙染物)釋放到環境中,不在密閉體系里的那一部分如果用生物降解材料,也能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翁雲宣說。

當當網、蘇寧等電商目前都針對快遞包裝回收做出了自己的新舉措——當當網使用回收紙類填充物以替代塑料制品填充物,蘇寧則在2017年4月推出了新的“漂流箱計劃”,在北上廣深等八個城市投放一萬個可循環使用的塑料箱,以替代原有的普通紙箱,塑料箱內物品完成送貨任務後,再由快遞員帶回,進行下一次的循環利用。

“隨著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綠色低碳是一個可以預見的重要趨勢,”當當網公關部負責人說,“綠色行動提升了行業和社會對綠色包裝的關註,我們期待更多的社會力量甚至政府參與,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更綠色的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379

10億包裹的焦慮!快遞月薪過萬仍招不到人,雙11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8/165884.shtml

10億包裹的焦慮!快遞月薪過萬仍招不到人,雙11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品途商業評論 品途商業評論

10億包裹的焦慮!快遞月薪過萬仍招不到人,雙11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快遞公司之間的搶人大戰如箭在弦。

來源 | 品途商業評論

一年一度的快遞“搶人大戰”又開始啦,而今年卻比往年來的更早了一些。

從10月中旬開始,諸如“××物流急聘快遞”、“公司直招,不收取任何費用,就近安排”、“誠招快遞,提供車輛”、“包住宿,最高月薪9000元,此外還有飯補、通話補助、冬季補貼”等招聘信息就已經見諸於各大招聘平臺,而到了11月初這樣的信息更是幾乎每天都在平臺和快遞員之間傳播。

據某知名招聘網站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各主要物流企業的分揀員、倉儲員相關崗位的需求數量環比上月增長超過三成。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雙11”不少快遞公司甚至開出“萬元”月薪來招攬快遞員。

為了配備好人手,公司在薪資上做了大幅上調,從去年雙11的每小時16到18元,直接暴漲到了每小時25元,而且還包食宿,這才勉強把人手湊齊”,中通快遞位於馬各莊的快遞站點人事主管對品途商業評論表示。而類似於中通快遞這樣的情況,幾乎在每家快遞企業都在上演。

“搶人大戰”一觸即發

如果說每年的雙11都是對物流業的大考,那今年的這場大考將史無前例。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初步預計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郵政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達到3.4億件,日均處理量達2.5億件,是日常處理量的2.2倍。

為了應對如此巨大的物流運輸需求,各家快遞企業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在11月7日品途商業評論走訪中通快遞位於馬各莊的配送站點,記者看到,在雙11還有幾天就要到來的時候,中通快遞位於馬各莊的站點已經提前進入了備戰狀態,諸如“中通快遞,備戰雙11”的橫幅清晰可見。

一位在場負責調度的站點管理人員告訴品途商業評論,“之前這個站點負責配送的快遞員大約有十幾個,主要是負責東五環通州一帶地區的配送需求,在前幾天他們緊急發布了招聘啟事,又招來6個人,但目前來看人手還是有些不足”,而為了招來這些新的快遞員,不少快遞公司都實行了加薪,派件的提成也相應提高了。

百世物流的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今年上半年他們在58同城上花了很高的月薪來聘請配送員,效果還算不錯,人手也充足,但是到了下半年就感覺出運力明顯不足,目前還在緊急招人。”

微信圖片_20171108103921

某快遞公司在某招聘網站發出的招聘啟事

為了能更快吸引到配送員,老牌物流企業德邦在招聘帖中就表示:歡迎曾經任職過的優秀員工重返公司任職;有快遞工作經驗者、退伍軍人優先錄用;公司提供電動三輪車,自帶四輪車可提供油補。

前幾天朋友圈流傳甚廣的關於京東招聘前離職員工的公告被證明也是為了備戰雙11物流高峰,而向物流快遞人員發布的招聘啟事(在招招聘啟事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京東給出的1000元的召回獎勵)。

與京東物流相類似,不少快遞招聘帖中也做到了“明碼標價”。諸如“第一個月試用期底薪5000元,第二個月轉正底薪7000元“,“公司為每個員工繳納人身意外險、醫療保險、失業險、生育險、養老保險(五險),每月報銷話費200元”,“出車中午如趕不回來的情況下公司每餐補助30-50元”等豐厚的薪水福利更是不在少數。

微信圖片_20171108103925

雙11前夕,京東發布的招聘快遞員的公告

而除了“囤人”,不少快遞企業都為了雙11推出了特殊的工作機制,據順豐位於北京馬駒橋配送站點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順豐的全部網點將進行夜間配送,做到晚班第一時間到貨,第一時間送出”,百世物流的送貨員楊某也對品途商業評論表示,“去年雙11自己站點的配送員都是拿著兩輪電動自行車來進行配送,今年則增加了十二三臺三輪車,還特意換了一批新電池。”

“雙11”並不賺錢

微信圖片_20171108103930

然而,與“搶人大戰”的狂歡形成鮮明對比,“雙11”對於快遞企業和配送員來說卻並不是一個十分享受的過程。

以中通快遞為例,現在快遞員的派送提成仍然為每單一元,而這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不少站點雖然明面上說會提高‘雙11’的提成,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接到通知說會漲”,一位韻達快遞的一線配送員工對品途商業評論抱怨,而據了解,目前韻達快遞的很多站點在雙11期間確實不會提高配送員每一單的提成。

雖然對於現狀很多快遞配送員表示不滿,但是對於快遞企業來說也是”有苦說不出”。每年“雙11”期間,快遞企業的實際作用就是突破新的快件量指標和出盡全力為電商及電商平臺做“嫁衣”。盡管快遞量在不斷沖新高,企業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快遞企業卻並沒有獲得更多實際利益。

“雖然在外界看來這會讓快遞行業大賺一筆,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中通快遞位於馬各莊的配送站點的相關管理人員對品途商業評論表示,”有時候利潤甚至比不上平常,拋去花大價錢招聘員工、租賃場地以及加大補貼,這樣的利潤屈指可數,很多時候是賠本賺吆喝。”

對於此,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每年超大量的短期物流高峰,對行業來說,就像“過年”,大吃大喝並不是健康的模式。

“物流高峰,雖然快遞員收入階段性增加了,但是要應對短時間內的業務激增很辛苦,對身體和精神的壓力都很大。”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徐勇如此表示,“雙11過於集中的物流需求,一定程度上其實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物流行業需要進行特定階段的投入和調整,包括短期用工急漲,集中物資配備調度,以及特別階段的員工福利發放等方面。”

“搶人”不是長久之計

雖然關於“搶人大戰”的戲碼幾乎每年都要在快遞業上演一次,但是今年這樣的戲碼卻尤為激烈,面對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和日趨嚴重的用工難題,“雙11“狂歡背後,快遞行業的日子卻著實不太好過。

盡管官方數據顯示“雙11”的快遞簽收時間已經從2013年的9天下降到2016年的3.5天,整個中國快遞業正在完成系統和結構的大升級,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整個中國的物流成本依然很高,這也一定程度上壓低著企業的經營利潤。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物流科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了11.1萬億元,同比增長2.9%,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9%,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雖然已經連續下降四年,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物流效率)

微信圖片_20171108103936

對於這一現象,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院楊達卿就表示,“貨主需求碎片化、運力結構不合理、物流集約度不高等因素都是現階段中國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公路運輸為例,現階段中國的公路市場碎片化生態普遍,楊達卿說,“雖然養活了近3000萬貨運司機就業群體,但龍頭公路貨運企業的在全國一張網的物流構築上不足,包括德邦、佳吉等公路網覆蓋都不能構成絕對領先。”

而由於優質物流設施的供不應求,租賃的價格也在近年來持續增長,據報告顯示,從2011年至2015年,中國物流企業的倉儲租賃價格增長了約1.2倍。

與優質物流供不應求的情況相反,目前中國仍有不少地方存在大量落後的基礎倉儲設施,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滿足不了倉配一體化的倉儲要求被空置,高租金和高空置率的供需矛盾同時存在。

據了解,隨著用工成本和快遞包裝、倉儲租金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上漲,在近兩年內,各主要快遞企業的成本都上漲了20%甚至30%。中國紙業網的統計數字顯示,包括銅版紙、白卡紙、雙膠紙,以及制作快遞紙箱的瓦楞紙和白板紙在內的各類紙制品,自2016年底價格就已開始上揚。

其中銅版紙、雙膠紙和白卡紙在今年6月價格一度達到6724元/噸、7002元/噸、6991元/噸。而為了應對水漲船高的物流成本,不少企業都在近些年都在不斷嘗試著新思路。

為了緩解紙箱、人力等價格的上漲,蘇寧、京東,菜鳥近些都在不斷加碼綠色物流和無人配送。據了解在今年“雙11”期間,蘇寧會在北京、成都、南京、杭州、濟南等13個城市投放使用這種共享快遞盒。

而菜鳥也將聯合物流夥伴和商家推出20個“綠倉”,今年“雙11”期間,京東北京、青島、上海、廣州、武漢等13個“亞洲一號”智慧物流中心也將全面啟用,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日處理訂單的能力超過20萬單,助力化解“雙11”潮汐性訂單。

成本壓力下,

眾包模式或成為未來配送主流

為了應對成本的上升,在今年10月份,中通快遞、韻達速遞紛紛發布消息稱將上調快遞價格,一位接受品途商業評論采訪的中通快遞的快遞員就表示,“一個不超過1公斤的快遞如果從鄭州發往廣州的話,以前收費是10到12元,現在的價格是15元,超過1公斤的,每公斤還要加5元錢。”

但即使這樣,卻仍然無法阻擋傳統快遞企業配送人員的流失。

隨著外賣平臺的以及同城即時配送的崛起,正有越來越多的原本屬於傳統快遞企業的配送員選擇離職,而加入到利潤更高,工資更高且相對輕松的外賣和即時配送平臺。“諸如人人快遞,閃送,達達等即時配送平臺一單的派單提成就有7,8塊,而且相對於傳統快遞行業動輒每天工作10個小時,即時配送平臺的配送員明顯要輕松很多。”一位物流行業的業內人士對品途商業評論表示。

而且隨著同城物流需求量的不斷增大,這樣的情況似乎正在加劇。

據了解,去年即時配送行業的整個訂單規模在各季度的增速都在40%-60%之間,已經超過了目前增速較快的傳統快遞行業(30%左右),成為物流領域里面增長最快的行業。物流沙龍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即時配送行業訂單規模已達20.33億件,增長44.08%。

微信圖片_20171108103941

“在新零售的趨勢之下,消費者對時效和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沙龍專欄作者小周伯通表示,“傳統同城配送是基於商圈和站點運營的,每一單的配送都要經過收、集、倉、揀、配、派的模式,難以做到全城範圍的靈活配送。而以眾包模式為核心的即時配送則擁有比快遞更高效率、更快配送速度和個性化的服務。”

現階段快遞行業最大的需求量在末端一公里,即時配送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眾包模式下能夠很好的解決快遞行業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未來的幹線運輸交給傳統快遞企業,末端配送交給即時配送的眾包物流企業”,這是小周伯通認為解決目前快遞行業成本和配送效率最好的解決辦法。

而據了解,從今年年初開始已經有部分即時配送的企業開始幫助傳統快遞企業配送末端快遞,人人快送在今年3月份已經展開“落地配”業務,通過與傳統物流企業合作,與各家快遞公司系統進行對接,連接數據庫或者輸入相應的訂單信息,並將此批快遞放置到人人快送的自建站點,通過共同配送的模式,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派件難問題。

物流行業都在擔心“每天10億件”時代很快就會到來,到時物流怎麽辦?事實上,人人快送正在做的新零售業務已經在回答了這個的問題。面對“10億包裹”的時代焦慮,選擇與眾包物流合作對眾多物流企業來說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快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97

菜鳥發布2017年快遞包裹“最”排名:粵浙蘇奪前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58.html

剛剛過去的2017年,物流業再創新歷史,快遞進入1天1億件時代。菜鳥網絡5日聯合快遞企業發布2017年包裹大數據排行,通過智慧技術和行業大協同,各大快遞企業畫出了一條中國快遞業特有的神奇曲線。

“剁手”技術哪家強?菜鳥數據顯示,廣東、浙江、江蘇收到的包裹排名前三,上海第六,北京卻未能擠入前十。第四至十名分別是山東、河南、上海、福建、四川、湖北和河北。從城市來看,杭州已經穩坐一線,北上廣深杭購買力最強。前十名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蘇州、重慶、成都、東莞和武漢。

按代際劃分,50後人群雖然大多年過花甲,但包裹占總量1.03%,甚至超過00後的0.77%。其中,80後、90後是絕對主力,各占近四成和三成多,再次是70後。

大學生群體最愛買買買,在快遞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江蘇的高校在前四中占據三席。十所學校分別是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南通大學、湖北經濟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南昌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和南京大學。

菜鳥數據顯示,海淘風靡,國際剁手黨方興未艾,海淘快遞包裹總量排名前五的包裹分別來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和德國;中國商品同樣行銷世界,購買國貨最多的國家和地區排名是俄羅斯、美國、西班牙、法國、巴西。

2017年,快遞包裝越來越綠色。隨著1500萬環保快遞包裹、數百億電子面單投入使用,數千萬紙箱進入二次循環,累計減少碳排放13.6萬噸,相當於省出16個北京奧體森林公園。

隨著1天1億快遞包裹的到來,快遞派送最後100米面臨巨大壓力,多元、可選擇的服務成為趨勢,代收點、智能快遞箱、2小時上門寄件等服務讓消費者越來越方便。

(來源: 新華社 記者趙文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57

忤逆孫斬甩嫲嫲頭 膠袋包裹扔落河

1 : GS(14)@2016-08-07 02:13:34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星期三早上發生恐怖倫常血案。上林縣大豐鎮雲城村塘冷莊一名25歲李姓男子,將自己72歲祖母殺害後,把對方的頭顱裝入膠袋丟入村頭河中。廣西公安廳星期四在官方微博稱,疑兇已於星期三中午12時30分被捕,並親口承認持刀殺人。外傳,李XX是因毒癮發作而弒祖母。不過,警方調查後指,李XX並無吸毒紀錄,當日對他的尿液進行檢測,結果亦呈陰性。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6/197255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64

網購、送禮包裹隨時被偷!五招防「陽台大盜」

1 : GS(14)@2017-01-07 00:28:59

現今線上購物方便又迅速,已經成為許多美國人買東西的第一選擇;簡單上網幾個步驟,商品便會出現在家門前陽台,便利的程度已經大大地改變了美國國民的消費模式。然而,這樣的模式不只對顧客方便,對小偷來說也容易了許多。許多匪徒尾隨郵局、UPS、或是FedEx的貨車,找尋有價值的商品偷竊。速遞人員一離開,賊人馬上下手行竊,這群人又被稱為「陽台大盜」(Porch Pirate)。洛城警方日前就表示,陽台大盜日益猖獗,而新年期間正是華人送禮的高峰期,可能會在這段時間成為犯罪者的目標。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上月中,南帕薩迪納(South Pasadena)有市民家裏的監視器錄下一名陽台大盜的身影,影片中這名賊人身穿工人的反光背心,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將訂購剛到門前的彈彈床,連拖帶拉的搬上車逃走。過程中這名竊賊不但表情自然,也不在乎發出巨大聲響,行徑十分大膽。《蘋果》記者走訪警局,希望能夠了解相關訊息。蒙特利公園市負責相關案件的警員透露,雖然沒有確切的數字統計,但這種模式的案件在近年來的確有增多的趨勢,「除了尾隨速遞公司貨車之外,竊賊也可能隨機在區內兜圈,觀察有否可下手的對象」。他又表示,竊賊要脫手這些物品十分容易。曾經有小偷拿了消費者在梅西百貨(Macy's)訂購的貨品之後,直接拿到梅西店退錢。事主打電話向梅西百貨報失時,對方卻表示已有人退貨,並拿了現金離開,事主才發現自己遭竊。為了讓市民安心過好年,蒙市警方也給出幾個建議,讓市民更有效的預防陽台大盜。親自領收包裹:警方強調,市民最好是能夠親自在家收件。市民其實可以要求速遞公司在特定時段送貨,確保自己在家簽收。除此之外,也可以要求速遞公司由鄰居簽收,避免將包裹直接放在前園。如果上述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出點力,親自到速遞公司或郵局領取郵包,也許麻煩一點,但是卻安全許多」。裝設監視器:裝設監視器有時可以有效的阻嚇賊人,因為他們可能會避免自己被拍下。就算有些大膽的陽台大盜依然上門偷竊,錄下了面貌、衣着、車牌、甚至只是車色,都可以成為警方追緝疑犯的有效線索。善用業者提供的服務:Amazon在許多地點都設有自助儲物櫃(Amazon Locker)。消費者可以要求Amazon不將包裹寄到家中,而是放入這些電子儲物櫃。包裹抵達後,只要輸入Amazon提供的隨機密碼就可取得包裹。除此之外,FedEx和UPS也有手機程式,有效追蹤包裹,透過這些app亦可以更改送貨時間及地址,確保自己的東西有人領取。安裝能夠上鎖的大型郵箱:能夠上鎖的大型郵箱也是防盜的好選擇。速遞公司可以將包裹鎖在這些郵箱中,避免遭人覬覦。除了傳統使用鑰匙的形式之外,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使用密碼的電子郵箱。挑選一個適合自己消費模式的上鎖郵箱,就能省去遭竊的煩惱。善用科技: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許多相關科技也應運而生。除了上述的電子郵箱之外,也有業者推出感應式的電子裝置保護包裹。市面上目前有就一款叫「包裹護衞」(Package Guard)的裝置,速遞送達時可將貨品放在包裹護衛上,屋主也會收到短訊通知。除非透過app將護衞模式解除,否則包裹只要一離開原處,裝置就會發出巨大的警報聲,並且發送短訊通知。那如果不幸撞見了陽台大盜時,該怎麼處置呢?蒙市警局人員強調,就算提高警覺,也要保持輕鬆自然的態度,千萬不要與對方正面衝突,「很多賊人都有暴力前科,你不知道他們會做出甚麼事情」。針對日前曾有市民將狗糞放入包裹、企圖報復偷包裹慣犯,警局人員也建議盡量避免,「你不會想惹這些罪犯,他們不但知道你住在哪,從包裹上的資料也可取得你的姓名,如果惹怒他們,說不定他們會做出報復行為。打電話給警察就對了,沒有事情是小事,就算包裹內的東西很便宜,你也有權利報警,不要姑息這些犯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6/198883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25

葛柏包裹引起學者興趣

1 : GS(14)@2017-03-04 00:23:52

【本報訊】歷史學者李家豪醉心香港歷史、尤其1977年警廉衝突事件,這份好奇源於小時候看過一則舊報道:被廉署緝拿歸案的外籍總警司葛柏,出獄時手拿一個包裹,當時盛傳內有他在獄中寫的自傳,包括涉貪警察名單,但隨着葛柏迅速跟家人移居西班牙,包裹的內容已無從稽考,李立志當歷史的偵查者,還原不為人知的史實。李家豪是80後,小時候隨家人移居加拿大,一直在當地升學,但他最大的興趣仍是香港歷史;他早年回流、於一間自資高等院校任通識教育總監,但改變身份,轉任猶太大屠殺及寬容中心教育總監。上周警察集會中,有警員自比被納粹德軍迫害的猶太人,險釀外交風波,李家豪接受多間傳媒訪問,指警察言論對歷史不敬,寄語不論何人都要培養尊重歷史的態度。


將警廉衝突研究出書


集會當晚,李家豪正在家準備關於猶太大屠殺的教材。他收看電視轉播集會情況,感覺微妙,研究期間看過的舊報章、舊畫面,如幻燈片般在腦海閃過。李嘆謂,從未想像過事隔40年、相似畫面竟再次出現,故決定提早公開部份研究內容,讓公眾加深了解。他的警廉衝突歷史研究已完成,料今年內著書出版。■記者周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3/199461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36

南韓大學爆包裹炸彈傷教授

1 : GS(14)@2017-06-16 01:47:36

南韓首爾延世大學昨日有可疑包裹爆炸,一名教授受傷,目前情況穩定,襲擊動機未明。當局之後拘捕一名研究生,事件涉及私怨。


學生涉報復被捕


事發於當地早上8時40分左右,一名姓金的教授在工程學院實驗室的門柄上,發現掛着一個購物袋,裝有一個紙皮盒,他帶到四樓的辦公室後打開,繼而發生爆炸。目擊者指,爆炸突如其來,看到有多枚螺絲激射飛出。金教授頸、胸、手部灼傷送醫,能向警方交代事件。當局事後疏散和封鎖大樓,派出爆破小組和鑑證科到場調查。警方消息指,該爆炸品是由真空壺、火藥、電芯和螺絲製成(圖),最終打開時僅側面爆炸,非常粗糙,爆炸威力亦不大,爆炸後部份紙皮被熏黑。警方之後拘捕該教授一名25歲學生,他一直對該教授心生不滿。韓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