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好的商業模式就一定成功嗎, 兼論CFO商業模式洞察和盈利模式創造過程中的職責

1 : GS(14)@2012-08-27 15:57:36

bbs.esnai.com/thread-4830171-1-1.html
從VC和PE對於中國企業家和財務人員不再陌生之後,「商業模式」這個詞就變得很流行了,幾乎有點無所不能、無往不利、見魔殺魔、見佛殺佛、所向披靡的味道,似乎只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資本、利潤、現金就會滾滾而來,企業的價值就可以一路高歌!很多企業似乎也在證明著這是一條真理。我自己一直研究的房地產行業,萬科過去十幾年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模式,還有中海、華僑城、SOHO、碧桂園等都有自己鮮明的商業模式;還有幾乎照搬當年順馳模式的幾家企業這幾年也是風光無限。在所謂的新經濟領域則更能證明「商業模式」的威力,如已跨過幾十年發展的微軟、蘋果;稍近點的亞馬遜、Facebook等,當然也有國內的國美、蘇寧、百度、QQ、阿里爸爸、噹噹、京東、360等。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那麼當年德隆帝國的龐大平台是怎麼轟然倒下的?中國概念股是怎麼在華爾街丟盔棄甲的?一年多前如雨後春筍的團購網還有幾家好好的活著?順馳當年是怎麼倒閉的?綠城這兩年是怎麼甩賣項目的?萬科現在又遇到了什麼問題,某些號稱毫無問題的企業面對境外單個做空者的時候卻要全體董事和高層嚴陣以待、草木皆兵。
漸行落幕的電商大戰,幾乎就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對舊的商業模式的大戰,雖然招術太小兒科,但是挑戰者無疑認定了一點:網絡平台的模式已經可以全面戰勝實體平台,儘管實體平台曾為國美蘇寧等企業帶去源源不斷的現金。有人說劉強東先生燒的是境外VC和PE或者戰略投資者的錢,旁人操哪門子心。但是在真正的財務管理者眼中,不管錢到底是你我納稅人的人民幣還是夷狄資本家的dollar;總之這樣子燒就是暴殄天物!撇開他們是否明降暗升、把消費者當水魚的行為,我們只從財務的視角來看看,誰能勝出?
恐怕誰也不能勝出,一定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只是漁翁還沒有出現或者不能確定是誰而已。據說京東至少要燒50億RMB,如果加上明的、暗的同夥和對手,再放大10倍,500億夠不夠?燒500億就能置對方於死地嗎?就算實體店真的一蹶不振,那麼參戰的網絡平台就能以自己的商業模式所向披靡了嗎?那真是太不瞭解資本市場了!
馬克思同志說:"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不說全球資本市場有多大,光國內的沒有好的投資路徑的民間資本就可以支持百次千次這樣的價格戰,所以一兩次價格戰的勝者注定不能獲得期望的天下六合,四海歸一,最終都是為人作嫁衣裳。網購在中國遠未成熟,此時就急著搞價格大會戰,結果恐怕只能是出身示捷身先死!
如果我們深入對比一下表面上商業模式相同或類似的企業背後的差異,就會發現,那些真正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將成功「商業模式」轉化為成功「盈利模式」的企業。商業模式可以讓企業迅速長大,但是如果不能把商業模式轉化為盈利模式注定還是會轟然倒下的,如果不能實現收入規模與利潤、現金流的平衡,睡個覺起來可能就全軍覆沒了。馬云先生早期曾說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馬先生當時不瞭解財務的理念,說的是CFO可能缺乏遠見(後來馬先生在多個場合改變自己的說法)!可是你看這次燒錢,你見著CFO沒有?財務估價最根本的一個理念是,任何一項資產(可以表現為一個企業、一個項目等任何可以帶來未來現金流量的實體)的內在價值都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財務具有與生俱來的前瞻性和遠見,缺少遠見的是會計,只對歷史負責!
據最新報導,劉強東先生後院已經起火了,說是有戰略投資者為了撤資,只收回了自己的本金。不知這是不是大會戰變成小戰役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我們看看蘋果,皮特·奧本海默先生(CFO),週二(2012/1/31)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第一財季季末現金餘額已經達到976億美元!還有微軟,其現金餘額也長期保持在幾百億美元水平,最高時也曾超過700億美元!難道他們的股東、他們的管理者、他們的CFO就不知道現金放在那裡是有機會成本的?做這樣的企業的CFO真是爽呀,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而發愁。而我們的企業融到了一點點VC和PE就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了,這種企業是典型的增長雄心過大症狀,倒閉風險相當的高,如果華山一條道走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再好的商業模式也經不起現金斷流的衝擊!再看看奧本海默怎麼說,「截至第一財季末,976億餘額里約有640億美元現金存放於海外。雖然公司高管正在討論如何最好地利用這筆現金,但尚未制定具體計劃。他說:『我們不會亂花錢』。」
保守的財務政策是過去100年卓越企業的四大特徵之一,我想在未來越來越浮躁的經濟大潮中,保守的財務政策只會變得更重要。在此小小預測一下,我所提到或者似乎提到的一些企業,未來向年,別說變優秀、變卓越卓越,生存可能都是問題。有的模式存在的問題是先天深入骨髓的,根本不可能在陽光下轉化為盈利模式!企業不能將商業模式轉化為持續的盈利模式,也就失去了資本與生俱來的使命---賺取比自身更大價值的利潤。
而將商業模式轉化為盈利模式,是CFO的天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