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悟空傳》上映前三天資源遭泄露,誰是“偷走”3億票房的始作俑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1/164069.shtml

《悟空傳》上映前三天資源遭泄露,誰是“偷走”3億票房的始作俑者?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悟空傳》上映前三天資源遭泄露,誰是“偷走”3億票房的始作俑者?

畢竟,盜版資源的危害不應該是出現在誰頭上,誰”自認倒黴”,而應該是整個行業攜手共同維護電影市場的“生態發展”。

來源 | 娛樂獨角獸

作者 | 龐宏波

距離《悟空傳》上映僅剩3天,然而近日電影卻意外遭遇“麻煩”。7月8日,網絡突然瘋傳電影的盜版資源,雖然該資源為無特效版本,但電影的時長和官方公布的時長相差無幾,其可信度和完整性都相對較高。

此次盜版事件對於《悟空傳》的影響不言而喻,據該片營銷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接受娛樂獨角獸采訪時表示,針對此次盜版事件,正在協商擬定一個最新的聲明,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此次盜版事件對於該片票房成績或許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此次盜版資源的泄露對於電影票房可能會造成2到3億元的損失。

3.webp

其實盜版資源一直被認為是全球電影產業發展的“毒瘤”,之前《加勒比海盜5》上映前夕疑似被黑客“勒索”,隨後好萊塢30多家影視公司共同成立了“創意與娛樂聯盟”來打擊盜版資源。

相比好萊塢遭遇黑客攻擊的“天災”,《悟空傳》盜版資源泄露看起來更像是“人禍”,而且相比好萊塢成熟的產業鏈開發,內地電影更加依賴票房。作為暑期檔有望突破10億大關的超級大片,如今遭遇映前資源泄露,是否會成為業內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讓打擊盜版成為行業的新風口呢?

“環環相扣”變“環環可漏”,

暴露行業最大短板?

如今電影制作的成本不斷升高,制作流程也更加繁瑣。“環環相扣”的流程中,難免會存在資源泄露的風險。不過在此之前,盜版資源大多是在電影上映後流出,由於界定困難等原因一直難以對其有效根治。

此次,《悟空傳》在上映前就提前流出盜版資源,則充分暴露了行業內的最大短板。此次流傳的版本為無特效完整版,視頻左上角印有“R6_To_派華_20170327”的水印,右上角則印有“To_繆旭”的水印。

4.webp

5.webp

所以事件一出,很大程度上將矛盾紛紛指向後期特效制作公司。但截至目前,並沒有相關負責人公開表態。而出品方也在商量對策,但面對網絡瘋轉,“亡羊補牢”的效力微乎其微。

其實內地電影工業進一步成熟,對於所謂的資源保密也逐步完善。按照電影制作的流程,一部電影素材完後,會經過多方“運送”,從最開始的跟機員到後期制作再到密鑰公司制作密鑰,素材需要經過多方合力才能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

值得註意的是,制作方為了保護電影版權,會和每一個環節的合作方簽署保密協議,明確責任人和賠償金額。而近年來,無論是制作方還是後期公司,都增強了安全保護措施。但看似“環環相扣”的制作環節,卻恰恰存在“環環可漏”的風險。

因為國內普遍對於版權意識較差,而極少有可能在前期制作中就有盜版資源泄露的案例,所以“自認為”的安全就讓盜版資源有了“可乘之機”。況且在諸多流程上,缺乏實質性的監控,也不可否認存在競爭對手故意流出資源,形成惡性競爭的可能。所以,“嚴密”的安保外殼下,出現盜版的可能性極高。

從美亞柏科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發布的一組數據看到,僅就2015年來說,幾乎沒有一部院線電影逃開被盜版的厄運。據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影視監測管理中心檢測的數據顯示,計劃2016年春節上映的《美人魚》《澳門風雲3》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電影,在大年初一早上6點左右就出現盜版資源鏈接,且畫面模糊,很明顯是影院盜錄的。

而《港囧》之前的資源泄露,在樂視給出的回複中得知是內部員工泄露高清盜版資源。而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則是報審流程出現紕漏,《煎餅俠》和《萬萬沒想到》則是在點映時被盜錄。

從後期制作到報審流程、從點映路演到影院“槍版”,盜版資源幾乎無處不在。而缺乏足夠的版權意識和強硬的監管措施,讓盜版資源成為了電影行業的最大短板。

侵權和維權成本成反比,《電影法》未來能否讓盜版侵權“有法可依”?

在今年3月,《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在其中對於許多電影行業的弊病進行了強有力的說明和規定,尤其是對近年來電影行業爆發的“偷滿票房”行為的懲罰成為了《電影產業促進法》的一大亮點。

且在該法實施後就成功打響“第一槍”,一個月內326家影院因涉及“透漏票房”被處罰。但在《電影產業促進法》中也不免有些“遺憾”,例如呼籲許久的內地電影分級制度,例如對於打擊盜版資源的相關處罰決定。

根據之前的媒體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視頻盜版引發的直接損失為21.0億元,間接損失高達130.3億元,合計151.3億元,這組數據彰顯問題的嚴重性。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第二章第三十一條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但這樣的條例規定,其處罰程度遠遠不及電影的損失,這就暴露了打擊盜版資源最大的“痛點”即打擊程度過輕。

而相比之下,對於維權的取證程度則十分複雜,維權成本也相對較高。映前泄露資源的案例較少,對於電影出現資源泄露的相關賠償難以得知。但經常出現的“影院槍版”,一旦發現偷錄行為,一般只會讓其個人刪除偷錄內容,即便是報警處理,也因為缺乏實際損失,難以進行有效維權。

相比之前,在一些版權意識相對較高的國家,對於盜版資源的打擊就較為嚴厲,會根據其行為的危害性進行處罰。例如25歲的應該籍男子菲利普·丹克斯,之前曾吹噓自己是全球第一個為《速度與激情6》盜版提供下載資源的“第一人”,由於其傲慢的盜版行為,在隨後的法庭審判中,因上傳《速度與激情6》盜版資源對於判處33個月監禁,其妹夫參與盜版電影分銷,將強制參加120個小時的社區勞動。

6.webp

既然內地已經正式實施《電影產業促進法》,如今《悟空傳》盜版資源泄露事件同樣影響十分惡劣,未來是否會因此為契機將打擊盜版,做到“有法可依”呢?

盜版助推“灰色產業鏈”,“標誌性”事件能否做到深度打擊?

其實在內地,盜版資源的問題一直較為猖狂。因為內地影迷對於 “版權意識”和“知識付費意識”都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階段,所以盜版資源一直以各種“變種”形勢存在。

在十幾年前,DVD光盤在內地大行其道。中國“盜版光碟”的數量一度非常“可觀”,無論是天橋、寫字樓、學校門口都能看到擺攤或者售賣DVD盜版碟的“出租屋”。

這在當初,一度被很多人當做“事業”來經營。隨後,隨著網絡容易發達和平民化,人們已經不再“付費“觀看盜版光碟。在網絡上,各大盜版資源的電影網站層出不窮,雖然國家一直在嚴厲打擊,但卻很難取得實質性效果。

如今,影視代理成為了新的名字。伴隨著微商的集體井噴,在網盤、朋友圈等大量散發影視資源,而因為和電影票價相比價格相對低廉,又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所以其“銷售量”同樣十分可觀。

去年被稱為國慶檔“黑馬“的《湄公河行動》上映當天就流出大量盜版資源。博納影業於冬表示,《湄公河行動》損失的票房高達3到5億。

上個月,好萊塢30多家內容制造商共同成立了一個名為“創意與娛樂聯盟”的全球性聯盟,希望以此來打擊“盜版對創作者、消費者以及經濟所帶來的持續傷害”。

該聯盟表明,依據P2P分銷商的計算,上一年對於寬幅影片、黃金時段電視劇,以及高清視頻點播節目的盜版下載量大約為54億次。據悉,這個聯盟將通過各成員的自我監控,以及美國電影協會的“全球反盜版資源”,來幫助執法官員打擊盜版者。

此次事件的嚴重性,或許對於內地電影行業打擊盜版資源來說是一個“良機“,無論是對於網絡監控還是反盜版資源的民間組織,都應該發揮效力,共同打擊盜版資源。畢竟,盜版資源的危害不應該是出現在誰頭上,誰”自認倒黴”,而應該是整個行業攜手共同維護電影市場的“生態發展”。

7.webp

《悟空傳》 票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28

乳牛偷走舌功開鎖

1 : GS(14)@2011-06-20 23:01: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3569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931

被告稱見屋中無人 偷走存摺

1 : GS(14)@2012-07-25 12:04: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5/16544709
被告吳雅倫(53歲)否認於前年11月9日在馬鞍山井頭村謀殺獨居長者鄧路來(74歲)。被告昨在高等法院繼續自辯稱,他於前年11月8日入村探望姓盧朋友,摸門釘後想小便,路過死者住所時想借用廁所。他行至鄧宅大門外,見鐵閘沒關上,叫喊亦無人回應,遂自行入屋。
被告見到茶几上放有三本銀行存摺,頓起貪念,見廁所及睡房無人,遂入廚房打開雪櫃取出一包檸檬茶飲。他邊飲邊揭開存摺,發現死者有逾百萬元存款,存摺夾着死者身份證。被告四周張望後,將存摺放入袋帶離現場,估計逗留屋內約30秒。
戴假髮到銀行 三次冒簽不獲接納
離開鄧宅後,被告兩度因遇見認識的村民而掉頭行。他隨後分別到旺角女人街及鴨寮街買假髮和紫外線燈,接着到公廁戴上假髮,並在廁格內用紫外線燈照出存摺上死者的簽名樣式,再到荔枝角道的滙豐銀行冒充死者,試圖提走18萬元。
被告指,職員見提款單上的簽名與紀錄有差別,兩度要求他加簽,「佢話(簽名)唔啱,我好驚㗎嘛,我話後面好多人排隊,唔好阻住人」。
被告取回身份證及存摺後行到一旁,伺機離開,返回前女友的住所。他當晚趁前女友睡覺,帶存摺及紫外線燈入廁所練習死者簽署,「簽熟咗我就瞓覺」。被問及為何在鄧宅取檸檬茶,被告解釋是為了假扮等人,「好奇怪,無端端走入人哋屋企,事主返嚟見到你揸住包嘢,只會覺得我係等人」。案件編號: HCCC414/11
2 : GS(14)@2012-08-01 11:20: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01/16565368
身形肥胖、留有鬍子的被告吳雅倫(53歲),自17歲起犯法,有多項盜竊及爆竊案底。今次的謀殺罪指他於前年11月9日,在馬鞍山井頭村謀殺原居民鄧路來(74歲)。死者是被告的前包租公,被告於92年跟女友林燕搬入井頭村的自置物業同居,後來向獨居的死者租屋,讓另一女友蕭佩斯入住;雖然在同一條村有兩頭住家,但林對被告「租屋藏嬌」並不知情。多情的被告更於08年在香港認識了女黑工鄭小女,在同年結婚;林和蕭因得悉婚事提出分手,被告之後轉到江西南昌市跟鄭生活。
控方指被告知悉死者生活簡樸、身家豐厚,在村內擁有六個單位,一個自住,其餘出租,因而萌生謀財念頭;但要從死者的銀行戶口提款需出示身份證,加上死者認識自己,被告謀財同時必須殺人滅口來自保。
扮老人提走60萬

前年11月初,被告花逾10小時坐車搭船,由南昌市到達鄰近珠海的桂山島;11月6日,他坐快艇到大嶼山東涌上岸,避開入境處耳目,兩日後利用蕭的個人八達通到井頭村「踩線」,11月9日用硬物猛擊死者頭部致死。翌日,被告戴上漁夫帽及手持枴杖喬裝老人,到銀行提走死者60萬元存款,11日沿水路秘密返桂山島。
被告離港前將23萬元藏於蕭的住所,並指示她將其中20萬元滙款至兩個內地銀行戶口,其中一個戶口屬於內地妻子鄭小女;當日陪同蕭往滙款的,竟是昔日鬧不和的情敵林燕。被告留港期間住在蕭家,家中還有蕭替他所生兒子,但被告在庭上卻拒認是生父,反指蕭「有少少低能」、曾在夜總會任職兼多次墮胎,多年來他只是出於助人之心而經濟援助她兩母子。
看似完美的殺人計劃,卻因被告在案發現場的雪櫃留下一個掌印,加上閉路電視拍下他喬裝到銀行提款,成為有力罪證;警方在井頭村調查期間,曾向村民展示被告喬裝老人的照片,有村民認出相中人正是被告。警方順藤摸瓜下尋獲蕭,查出被告曾借用她的八達通往井頭村犯案,罪證逐一浮現。去年2月,內地公安將被告移交港警,他當時仍力撑有不在場證據,其妻隨後持雙程證來港,結果被警方拘控洗黑錢罪。律政司終基於證據不足,決定「放生」她。
案件編號: HCCC414/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77

繼女珍藏值2,025萬 園丁逐一偷走 畢加索407畫作失竊

1 : GS(14)@2013-07-17 22:06: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716/18336155

                  居於法國南部的畢加索繼女于坦─布萊(Catherine Hutin-Blay)向法國報章《巴黎人報》透露,失竊的畢加索作品種類繁多,包括素描、水彩畫以及紅堊筆(Sanguine)素描,多達407幅,粗略估計總值約200萬歐元(2,025萬港元)。

鄰居藝術品商人也失竊

                于坦─布萊相信賊人早在2005至07年間落手,她一直懵然不知,直至兩年前巴黎一家畫廊出售一幅畢加索作品,負責管理畢加索遺產的「畢加索管理人」來電,查詢她有否出售作品,她才赫然發現家中收藏品早已不翼而飛。
「我連忙到收藏室查看藏品是否安然,它們卻都不在了。」于坦─布萊向《巴黎人報》說︰「這才觸發之後連串調查。」
經過兩年追查,警方發現竊案規模比所知的更嚴重,因為跟她毗鄰而居的畢加索藝術品商人梅格特女兒西爾維(Sylvie Baltazart-Eon),家中藝術品同告失竊,最大嫌疑人是同時為兩家人服務的一名雜工。

共偷600藝術品 只尋回22件

                  于坦─布萊說︰「剛開始時每個人都很可疑,直至我想到了那名雜工,他也為西爾維工作,我並不信任他,所以沒有給他後備鑰匙,但他是園丁呀,一定是藉工作之便,趁機私自複製了鑰匙。」
警方調查後,指兩家人合共約600幅藝術品被偷走,除了畢加索的作品,還包括多名現代畫家的作品,如西班牙畫家兼雕塑家米羅(Joan Miro)、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瑞士畫家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等等,至今只尋回22件失竊作品。
于坦─布萊形容這是一宗「周詳的計謀」,認為竊賊對藝術品所知甚深,「幸好我會把所有藏品拍照記錄,但恐怕賊贓已經銷往海外了」。
一名曾為畢加索工作的退休電工蓋內克(Pierre Le Guennec),亦被懷疑擅自把畢加索作品據為己有。當局2010年在蓋內克家中發現271件畢加索作品,估計價值4,000萬歐元(4億港元),他聲稱全是畢加索送給他,作為安裝警報系統的謝禮,但畢加索後人認為這份「厚禮」很可疑,興訟追討。
英國《每日電訊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21

一歲寶寶偷走爬上巴士

1 : GS(14)@2015-01-23 08:36:07





厲害!湖南長沙的一歲幼童煊煊趁媽媽聊天之時,竟獨自跑了出來(圖),並連滾帶爬地上剛好進站的131路巴士。司機發現這一情況後,與車上十多名乘客合力守護了一個多小時。「幸好我當時還沒有關後車門,要不孩子很可能會被夾傷。」38歲的劉繼勇是長沙131路巴士司機,提起男童爬進後車門的一幕,他倒吸了口涼氣,「開客車十年了,還是頭回遇上這樣的事。」事發在周二(二十日)晚七點多,一個身着淺色棉襖的小男童來到了巴士的後門處,雙手趴在階梯上,接着跨起右腳,用力一翻,很快爬進了車廂。這一幕讓剛好下車的一名女乘客看到了,並發現男童沒有大人陪同下,車上有十多名乘客於是留下,陪劉一起等男孩父母。最終在晚上八點多,在警方的協助下,找到了孩子的家人。華聲在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23/190128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10

黑客襲比特幣港平台 偷走5億

1 : GS(14)@2016-08-07 01:04:30

【本報訊】總部設於香港的比特幣交易平台Bitfinex遭黑客攻擊,估計共119,756枚比特幣被偷,市值約6,500萬美元(約5.07億港元),並即時暫停所有虛擬貨幣交易與兌換服務。受消息影響比特幣價格下跌,較高位回落逾兩成。有業界人士指,由於比特幣沿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記錄交易過程,料黑客「得物無所用」。外電報道,Bitfinex昨日在公司網站貼聲明指交易平台被黑客入侵,從客戶電子錢包盜取119,756枚比特幣,市值逾5億港元。該公司社區與產品發展部主管Zane Tackett確認事件,現正追查被哪個賬戶被黑客攻擊。公司又指交易平台出現安全漏洞,旗下包括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和兌換服務暫停。
Coindesk網頁顯示,截至昨晚約7時,比特幣價格報538.33美元,跌2.62%;較上周六高位658.28美元跌逾兩成。



前年2月比特幣平台MT GOX遭黑客入侵,估計85萬枚比特幣被偷,估計造成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損失,規模為歷年最大。MT GOX平台後來申請破產後,行政總裁Mark Karpeles在日本被捕。香港比特通行政總裁梁永熹認為,今次事件是黑客直接攻擊交易平台的伺服器,致比特幣在交易中被盜取,與早年MT GOX因錢包出現漏洞而被盜取比特幣有別。他指出,一般交易平台會按每日成交量,將部份比特幣放到網上供結算之用,其餘都會分開不同的錢包離線保存,減少失竊機會,但過去數月平均每日的交易額僅數百萬元的Bitfinex,卻將所有比特幣放上網「就好似放咗一個金庫出嚟,好易成為目標。」不過梁指出,由於比特幣沿用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會記錄所有交易過程,亦知道比特幣的去向,「即使拎到比特幣,大部份都唔敢用,例如MT GOX只有四分之一比特幣能夠搵返,其他都因為無人開比特幣錢包做交易,唔知邊個人持有。」但他預期,因比特幣供應減少,價格或有上升機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4/19722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418

強國客跟團遊台想偷走斷正領隊大鬧:丟臉

1 : GS(14)@2016-10-02 12:49:55

大陸團赴台旅遊,人數一年不如一年。台《蘋果》接獲讀者爆料投訴,昨晚有大陸團旅客,趁團友下車逛饒河夜市時,揹着行李就想偷走,被隨團的男領隊當場逮住。領隊在馬路旁就大聲責罵,這個場景被一旁的途人發現用手機拍下,影片中可以看出男領隊相當氣憤。影片中看到,一名男領隊對着兩名大陸團的男子,大聲斥責:「明明有講回酒店後有怎麼樣都可以,你們居然給我落跑,不管你們有甚麼時間安排,跟了這個團,是你們自己選擇的,要不然我就叫警察,他X的給我落跑,丟臉。」兩名男子疑似感到羞愧,表現得相當尷尬。大陸旅遊團由於赴台申請的是團體旅遊,並非自由行,所以領隊通常都會擔心旅客失蹤逃跑,也難怪這名男領隊會這麼氣憤了。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2/197886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48

美指中國南海偷走潛艇

1 : GS(14)@2016-12-17 23:54:08

■美國稱美軍海洋調查船的無人駕駛潛艇在南海國際水域被中國取走。互聯網



外電引述美國國防部官員報道,中國軍方在南中國海的國際水域「取走」了美軍的無人駕駛潛艇,美國政府已經提出正式外交照會抗議,要求北京立即交還。


解放軍戰艦捷足先登


事發於前日,美軍海洋調查船「鮑迪奇」號在菲律賓蘇碧灣西北80公里一處水域,準備回收一部用作收集科研數據的無人駕駛潛艇之際,遭解放軍一艘戰艦捷足先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形容「它是給中國取去」,強調無人潛艇上有英文清楚標明是美國政府的財產。美軍稱該艘無人潛艇為「海洋滑翔機」,專門用作調查海水鹽度及溫度數據,供繪製水下航道地圖和軍方聲納系統參考。美軍近年大力發展水下無人載具技術,今年10月曾經在蘇格蘭對外的海底,測試無人潛艇從水下向天空的無人機傳送情報,再通知地面部隊的協調作戰能力。根據紀錄,涉事的鮑迪奇號在2002年9月曾在黃海進行海底地形繪圖時,遭中國海監飛機驅趕,並被一艘中國漁船撞斷其拖曳式聲納。路透社/法新社/《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7/198684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17

《誰偷走了紅魔?》作者:營商須切割感情

1 : GS(14)@2017-01-02 05:41:16

【明報專訊】現今球壇,金錢和足球密不可分,早在1990年代初,多間著名英超球會如曼聯、阿仙奴及熱刺已上市集資,《誰偷走了紅魔?》作者艾雲豪,原名何敏(Alvin),從事私募基金投資者,作為球迷,他在分析球員表現、戰術部署外,亦從公司管理及投資的角度,分析出「紅魔鬼」曼聯成功的原因。

曼聯班主非狂熱球迷

Alvin 笑言:「一間公司成功與否,要將情感與生意管理分開。」他表示,自1992年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簡稱:英超)成立後,曼聯取得13次英超冠軍,同一時期,曼聯經歷上市、私有化、再上市,球會的成就與財務操作及管理關係密切。前班主馬田‧愛華士熱愛欖球兼出色商人,雖然沒有受到球迷愛戴,但眼光獨到,招攬費格遜成為曼聯領隊,為球隊成功定下重要基礎;他並於1991年帶領曼聯上市,令球會可籌集更多資金購買球員,加強球會表現。曼聯在1992年上市後表現登上高峰,更在1998年至2001年連續3屆成為英超冠軍。

Alvin 認為,作為投資者或老闆,最重要是了解公司的運作模式,作出最適合決策,「正如你喜歡使用 iPhone,主觀印象下你當然覺得Apple公司表現幾好,但作為管理層或投資者,要理性去分析公司,思量決策是否符合公司利益」。

拓全球支持者 商業贊助大增

現時,曼聯大股東格拉沙家族也非足球愛好者,而是來自美國的商人,入主曼聯前,許多曼聯球迷質疑格拉沙利用短期融資私有化曼聯的舉動,引發大規模抗議遊行。

Alvin表示,格拉沙完成私有化後着手引入體育娛樂商業文化,致力加強品牌形象。當時球會主要收入為電視轉播費用,但格拉沙卻希望催谷曼聯的粉絲覆蓋範圍,2012年曼聯已有逾6億支持者,他們經常以此作為與各品牌及商品談判的籌碼,格拉沙作為商人未必十分鍾愛足球,但目光深遠,不但將曼聯定位為曼徹斯特城或英超球會,而是以全球為目標,成功吸引全球支持者,現在逾30間公司贊助球隊,令商業贊助由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提升至一半,比私有化前升超過3倍。

香港體育不應只留意中港市場

格拉沙家族着力發掘出體育潛藏的商業價值,Alvin 表示,香港體育也有不少潛力,例如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3日賽事,每日達4萬人入場,成功發掘出體育商業價值;香港公司若以世界為目標,不只留意香港及中國市場,即可以發展出一級的體育商業項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19&issue=2017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991

美術學院展品被毀壞偷走

1 : GS(14)@2017-06-10 12:22:49

位於浙江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日前為今年的畢業生舉行畢業作品展,吸引不少巿民參觀,不料展品慘遭「毒手」,不是被偷走,就是遭到破壞,有些展品更被踩得滿是黑色鞋印,甚至被參觀者擅自改造,面目已非。



■《1000個彩色蠟塊》(左圖)被參觀者擅自改動(右圖)。

畢業生作品滿鞋印

畢業作品展為期一周,本月2日結束時不少學生為之心碎。譚雄同學的雕塑作品《石雕魚群》於展覽第二天,就被偷走一條漢白玉雕魚。其後同學們輪班看守,但隔天又有一女士「順手牽羊」拿起玉石蝦放入手袋,幸及時發現喝止。除了被盜,還有更多展品被毀。有同學的雕塑作品《1000個彩色蠟塊》,1,000件五彩漸變的蠟塊,在展覽第二天就被人破壞得七零八落,甚至被小孩改造得面目已非。當同學請家長看管小孩,竟反被家長責罵,同學大感委屈。無奈之下,學生們只好出下策,在作品旁貼出特別告示。有學生為免雕塑作品被毀壞,圍着展品貼上26個「請勿觸摸」標籤,他坦言自己看着不舒服。亦有布料藝術品被踐踏和潑水,女同學看到作品滿是鞋印,非常難過,「我花心血做的一切都消失了」!浙江《錢江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5/20044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