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鳳凰網專頁忽變錯誤代碼 官媒噤聲不提文革50年

1 : GS(14)@2016-05-19 02:27:05

【文革50年】【本報訊】昨日是毛澤東發動的文革爆發50周年。儘管海外輿論沸揚,內地網民反思熱烈,但中共裝聾作啞,又禁自己媒體紀念。有親中網媒精心策劃紀念專題,甫推出即被禁。不過內地民間毛派借機還魂,以各種形式集會活動,令這個本是「十年浩劫」紀念日,成為毛左們的慶賀佳節。輿論認為中共禁官媒反思文革,因擔心挖文革瘡疤會危及其統治地位。記者:陳永階


■日前大批毛左趁大連國際徒步大會,舉起毛像及旗幟步行。互聯網


早在35年前,鄧小平主持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已通過決義,宣告文革是一場「災難」,對文革進行了徹底否定。但此後幾十年文革陰影未散,加上改革開放後社會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民眾不滿日增。習近平上台後又表現「崇毛」,尤其是習提出「兩個30年」謬論(即不能以改革開放後30年否定前30年,反之亦然),更令毛左們如沐春風,枯木逢春。




毛左舉旗慶祝

海外早前有報道披露,中共內部通告不舉行任何形式紀念活動。但進入5月,內地毛左們開始興風作浪。5月2日,人民大會堂一場打着中宣部名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五十六朵花」紅歌會,高唱文革歌,尤其《大海航行靠舵手》,公開為文革招魂,震驚海內外,因演出把習近平扯上,傳亦震怒習近平。事件至今未了。緊接着,中港兩地毛左利用一國兩制在香港招搖掛牌、集會遊行紀念文革;習近平家鄉陝西毛左集會紀念5.16時公開喊出要進行「第二次文革」、「打倒資本主義當權派」口號;山西太原、河北石家莊毛左集會活動,用各種方式為文革招魂。5月14日大連20萬人國際徒步賽活動,毛左們公開展示毛像及寫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字的旗幟參加。昨午,江西南昌八一公園有毛左舉行紀念活動。內地各官媒、各大門戶網站昨對文革不置一詞,當文革50年「冇到」一樣。親中的鳳凰網欲打擦邊球,精心策劃《文革50周年特別策劃:再看青年人的文革觀》專題,但專題昨日推出不久就突然打不開,點擊進去顯示「錯誤代碼404」,並有一句不無幽默的解釋:「抱歉,您訪問的頁面被外星人劫持了。」據悉網站收到上頭指令「撤下文革專題」。法新社評論認為,中共禁紀念文革50周年,因當局很清楚無論用任何方式態度紀念那場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罕見悲劇,都不可避免涉及毛澤東和中共的歷史錯誤,加劇民眾對中共的失望,挑動人民對現狀不滿,令中共執政合法性再受質疑。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陳明稱昨在微博稱:「學生中誰如果肯定文革,我將斷絕跟他的師生關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7/196151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07

教科書清洗屠城歷史不提傷亡人數 僅引中共論調

1 : GS(14)@2016-06-06 02:58:12

■教科書不能了解真相,但有中學生仍自發搜集資料,舉辦悼念活動。李錦鏵攝


【六四27周年】【本報訊】讓六四真相及八九學運追求民主精神薪火相傳,一直是不少港人心願。然而,下一代賴以吸取歷史知識的學校教材,卻未必能滿足這方面需要。《蘋果》翻閱坊間中史及通識教科書,發現有中史書描述六四明顯有引導性,引用中共官方說法「有人從中挑動,在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形容民運人士為「超越中共的容忍限度」,試圖合理化中共屠城;通識書則全沒提及六四屠城死亡人數。記者︰葉偉東 蕭洛汶


■坊間教科書對六四事件描述有引導性,甚或全沒提及屠城死亡人數。何頴賢攝


現時送審後的教科書會納入教育局適用書目表,記者根據書目表翻閱坊間三本高中中史教科書,即現代教育研究社的《高中中國歷史5下》、齡記出版社的《新探索中國史5下》及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的《新視野中國歷史必修第四冊》,發現出版社對六四事件取材不一,惟描述上皆偏近中國共產黨立場。其中香港教育圖書出版的書,提及1989年4月學生發起遊行,引用中共論調指這非學生運動,「有人從中挑動,在搞資產階級自由化」,指《人民日報》亦就此發表社論,又形容最終結果為戒嚴部隊平息了運動。


■賴得鐘

「等人諗係學生搞搞震」

任教中史科17年的陳仁啟指這教科書立場偏頗,「連死傷數字都冇公佈,後尾連袁木都承認有人死啦」。陳指該書以「部份學生和民眾不予理會(戒嚴令)」為由去解釋軍隊清場,批評寫法具引導性。較多學校選用的《高中中國歷史5下》,則以「資料格」補充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評價六四是「一批造反派和大量的社會渣滓。他們是要顛覆我們的國家。」陳認為立場偏頗,「將鄧小平嘅講法放喺書唔係問題,但問題係可唔可以擺番相反意見?交由學生分析,或交畀教師引導?」記者翻查3本教科書,均未見學運人士、以至以趙紫陽為首的自由派的立場或意見,如《高中中國歷史》一書僅有官方立場,「等人去諗啲示威學生係搞搞震,係造反派,我覺得係錯誤引導」。現毋須向教育局送審的通識科教科書,亦有涉獵六四,記者查閱5個出版社的7套通識書包括兩個單元:「今日香港」及「現代中國」。7本書中「文達‧名創教育」出版的兩本書於兩個單元皆沒提及「六四」。提及六四的「現代中國」通識教科書,包括雅集、國際新標準、齡記及明報教育,當中僅明報教育出版的書,提及「戒嚴部隊進入天安門廣場清場,造成多人死傷」,惟全部沒六四相關相片,沒提及鎮壓情況及死傷人數。




「唔講鎮壓講唔過去」

「國際新標準」出版的教科書篇幅較長,指早於1986年已因經濟改革引發學生示威,六四事件後中國則面對西方經濟、軍事等制裁。「今日香港」單元只有雅集、齡記出版的3本書於「港人身份認同」提及六四,齡記「高中新思維通識」指軍隊驅散學生對香港產生巨大政治和情緒震撼,引發百萬港人上街,反映港人對國家政制關注。資深通識科教師方景樂理解通識書因篇幅所限,未必能詳述六四,惟講及軍隊清場,卻不解釋學生如何遭驅散及被槍殺,明顯是淡化,「最低限度要提學生有死傷」。他指中史、歷史並非必修,故通識作為必修科應清楚講述六四。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賴得鐘則說,「介紹到六四如果唔講鎮壓部份係講唔過去,呢個係老師道德問題,好難輕描淡寫咁講」。賴續指若不提六四事件死傷情況,難讓學生理解為何中國於六四後遭國際制裁,不利學生學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2/19637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60

不提護港核心價值及政改立場

1 : GS(14)@2017-02-05 10:46:02

【本報訊】林鄭月娥昨於競選分享會上,公佈她的施政框架,但全是涉及民生及經濟議題,部份更是沿用特首梁振英政策,對政改及如何維持香港核心價值等敏感議題,並無任何着墨。有民主派選委直言,林鄭提出的施政框架,只是新瓶舊酒,他們認為林鄭應交代清楚在民主、維持香港核心價值立場,特別是要對中聯辦干預特首選舉明確表態。


民主派選委:新瓶舊酒


林鄭昨日公佈的施政框架,除了有關推行管治新風格,增加公眾參與管治,與民共議,用人唯才泛及政治外,其他政綱均是與經濟及民生有關,亦未有提及對重啟政改、推動民主普選的立場。有民主派選委直言,林鄭經濟民生政綱,如加大開發土地、解決置業困難和居住環境等,只是延續特首梁振英的原有政策,「邊個做特首都係咁做」;至於發展多元產業,鞏固金融等傳統優勢行業,加快創科及創意產業發展等,其實過去3任特首的施政報告已提過,「根本就係新瓶舊酒,冇乜特別」。資訊科技界選委、民主黨單仲偕指,今次選舉重點不在候選人政綱,相信他們政綱也是大同小異,最重要是候選人對民主及維持香港核心價值立場,例如今次特首選舉中,中聯辦干預是前所未有地嚴重,嚴重破壞「一國兩制」及香港核心價值,林鄭必須就中聯辦行為表態,「呢個比佢嘅政綱講乜更加重要」。■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4/19917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51

美國務卿訪華晤習不提北韓台灣敏感議題蒂勒森為中美元首峯會鋪路

1 : GS(14)@2017-03-22 00:31:24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到訪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中美雙方似乎很有默契地將北韓等棘手議題擺一邊,鋪墊中美元首會晤,為朝鮮半島局勢降溫。有分析人士指出,蒂勒森此次訪華與中國高層面對面交流,有助於中美釐清兩國關係發展走向,向世界發出雙方聚焦合作、共同面對挑戰的清晰訊號。蒂勒森進行任內首次亞洲之旅期間,曾多次開腔抨擊中國,除暗示中國在北韓問題未盡全力,又批評中國就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所作的經濟報復不妥當、不合理。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17日更在Twitter譴責,中國做得還不夠,未能節制毗鄰的傳統盟邦北韓,令蒂勒森訪華的行程充滿火藥味。



習指中美可作好夥伴

不過,習近平昨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到訪的蒂勒森時,雙方似有默契地不提敏感議題。習在發言時,讚賞首次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訪華的蒂勒森,為新時期的中美關係開局積極努力及取得進展。習表示,與特朗普通過多次電話及通訊,認為中美完全可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只要妥善處理和管控敏感問題,推動中美關係在新起點上穩定向前發展,期望中美關係的建設性發展進入新階段。習又表示,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維護中美關係穩定。蒂勒森一展外交語言,沒談美中高度分歧的議題,也沒觸及北韓和台灣等敏感議題。蒂勒森說,特朗普重視早前與習近平的通話,認為有助雙方交流,又指對話為今後的中美合作營造了良好氣氛。蒂勒森還表示,特朗普很期待透過訪問增進了解,希望盡早舉行兩國元首峯會,並有機會訪問中國,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蒂勒森續指,美方本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發展對華關係,不斷增進中美相互了解,加強中美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的挑戰。



僅讓一傳媒隨專機出訪

習近平請蒂勒森轉達對特朗普的問候,並歡迎特朗普訪華。此前外電報道,特朗普計劃下月6日及7日,在佛羅里達州的馬阿拉歌莊園(Mar-a-Lago)接待習近平。蒂勒森結束會晤後,隨即到機場乘專機離開,為他上任後首次亞洲行畫上句號。蒂勒森前日抵京後,接受美國保守派報章《獨立新聞評論》專訪時形容,中美關係正處歷史時刻,兩國元首需更多對話,理解對方的關切。他又認為,過去40年中美找到共存方法,除韓戰外,雙方未有開戰,形容兩國關係非常成功。這是蒂勒森上任以來首度接受專訪。他此行打破數十年慣例,僅讓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傳媒隨專機出訪,引發爭議。路透社/新華社/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0/199638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64

林鄭接受任命獲接見 習李不提民主議員:不解決政改難有和諧

1 : GS(14)@2017-04-13 00:14:28

■習近平讚林鄭行政經驗豐富,有能力駕馭複雜局面。新華社



【777票當選】【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手上接受委任狀,之後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而李克強要求林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未有提推進香港民主;習近平大讚林鄭愛國愛港立場堅定、有擔當,符合中央對特首一貫標準,形容她當選「實至名歸」,但同樣未提及政改。林鄭總結行程時聲稱,有向習反映港人民主訴求及對人大8.31決定意見,但未有交代習有何回應,亦拒交代重啟政改時間表。有民主派議員強調,不解決政制問題,香港難以有真正的和諧。記者:呂浩然李克強昨早在中南海紫光閣向林鄭頒發《國務院令》,正式任命她為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李稱委任狀「應該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強調中央政府一如以往支持林鄭和港府的工作,他對林鄭說中央會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出努力,希望林鄭團結及帶領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方針積極推動香港發展。



習:矛盾和問題逐漸顯露

5年前溫家寶曾向梁振英頒任命狀時,提出要梁任內「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但李今次未有再提「推進民主」4字。而林鄭回應李克強時,先感謝中央對她的信任和支持,強調未來5年會落實特首在憲制上的責任,「需要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要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習近平在下午接見林鄭,習讚揚她符合中央對特首的一貫標準,包括「愛國愛港立場堅定,勤勉務實、敢於擔當,行政經驗豐富,具有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在香港社會認可度很高,對國家和香港有心有力有擔當」,又指林鄭成功當選「實至名歸」,習又提及香港近年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正逐步顯露,要求林鄭不負中央重託,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做到「團結包容、戮力同心」,重申中央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個決心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習同樣未有提發展民主問題。林鄭總結行程時表示,有向習反映港人珍惜自由的生活方式、追求民主,以及對人大8.31決定有關注,但未有透露其他內容。她亦同意習指近年顯露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的說法,然而她難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對於任內5年是否會重啟政改,林鄭拒絕正面交代,只說會努力創造有利條件及環境,才處理政改這個非常有爭議的議題,至於她需要多少時間才做到,會否有時間表,林鄭指儘管她及其團隊會很努力,但外在因素非她們可以控制,因此難訂時間表。民主黨林卓廷稱,現時香港的矛盾正源於政治制度不公義,必須重啟政改,「唔解決呢個核心問題係好難有真正嘅社會和諧」,而林鄭早在競選時已聲言不重啟政改,令人質疑她是否早知中央不想推動香港民主,至於這是否意味林鄭會繼續實行梁振英的強硬路線,林認為仍需要作長期觀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12/199881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189

與敗選政黨結盟拓票源馬琳勒龐轉軚不提脫歐

1 : GS(14)@2017-05-01 11:57:36

【法國大選2017】法國總統選舉,候選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近日選情備受所屬的極右國民陣線醜聞拖累,先是代黨魁哈爾克被挖出否認納粹大屠殺的言論而下台,復有該黨榮譽主席、馬琳父親老勒龐批評恐襲殉職警員的性取向。但就在一片批評聲中,馬琳勒龐悄悄修正其極右主張,不再提脫歐或退出歐元區,試圖釋除選民疑慮,拓闊票源。



躋身下周日次輪選舉後,馬琳要打逆境戰,民意調查顯示她落後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近20個百分點,歸根究柢走不出極右翼票源,大部份選民、甚至是國民陣線領退休金的擁躉,都憂慮她的排外主張弊多於利,早有英國脫歐例子在前,復用法國法朗或會帶來貶值及高通脹,故左、中、右選民都寧投馬克龍。


「退出歐元區非先決條件」

然而,馬琳上周末找到華麗轉身的突破口,成功爭取到敗選的「法國站起來黨」埃尼昂(Nicolas Dupont-Aignan)支持,這是向來獨來獨往的國民陣線首次與其他黨派結盟。埃尼昂是右翼戴高樂主義信徒,但與馬琳一樣屬疑歐派,在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取得4.7%的選票,將有利馬琳向右派撬票,馬琳承諾若上台會提名對方任總理。這次結盟也給予馬琳改政綱的堂皇理由,兩人前天異口同聲表示,退出歐元區「不再是經濟政策的先決條件」,又指關稅並非貿易的主要手段,過去主張脫離歐盟的招牌政綱更是完全失蹤,變成為「重新談判歐洲條約」,馬琳一次過甩掉困擾選情的三度極右緊箍咒,立場保守的《費加羅報》形容「這是一次重要的180度轉向。」但她在《巴黎人報》昨刊出的訪問,稱「歐元已死」,她當選會爭取各國日常交易復用本國貨幣,將歐元轉為國際貿易用共同貨幣。馬克龍雖在民調大幅領先,但法國物理學家加林以數學分析,推算馬克龍並非十拿九穩,指他表面上民望較高,但多是左中右票源湊合,論鐵票不如馬琳紮實,如馬琳有90%支持者出來投票,同時馬克龍陣營投票率少於65%,馬琳可爆冷勝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獨立報》/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1/200071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44

隻字不提政改 全程針對港獨

1 : GS(14)@2017-07-02 14:17:47

【拆局】訪港三天的習近平連日軟硬兼施,一邊針對香港日漸多年輕人支持的港獨問題強硬說明中央底線,同時伸出橄欖枝稱願與擁護一國兩制的人士溝通,昨天更明言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制度仍須完善,民族文化教育宣傳有待加強。有時事評論員料在北京推動下,特區政府會開展國民教育,《基本法》23條立法問題亦勢在必行。相對五年前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監誓,在特區政改方案2015年被否決後訪港的習近平,此行全程沒有提及政改,對港人極關注的劉曉波情況亦一概不開腔,全程只圍繞港獨問題放話。有建制派中人指,由人大去年主動就青政宣誓問題風波釋法,可見中央對港獨「零容忍」,習明顯藉此行向港人闡明港獨紅線不可碰,希望強硬態度有助遏制情況。


料為國教23條鋪路


身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的全國政協委員劉兆佳昨向傳媒指,習近平的言論較前兩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胡錦濤說得「更加坦白、更加具體、重要」,帶出堅持一國兩制、確立國家主權的訊息,劉指中央一直希望就《基本法》23條立法,相信林鄭任內至少至為日後立法確立基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指,習近平談及政治的講話內容相對強硬,明顯是要說明北京的底線及禁區,並亮出「底線思維」;而未來特區政府料會在中央推動下,大力開展國民教育。有民主派認為習近平此行「軟硬兼備」,對未來與中央加強溝通持觀望態度。專業議政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認為,習對主張港獨人士採取零容忍的強硬態度,但同時擺出「軟姿態」,指香港作為多元社會,港人有意見分歧屬正常,梁希望此行未與民主派會面的習近平日後更多與泛民溝通,「佢(習)今日講咗,但要真係做到,先係真正溝通」。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也認為,習稱不論持甚麼政見或主張,中央都願與之溝通,是回應泛民要求,是對泛民的正面回應。■記者林俊謙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6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