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券通道亮黃燈

2013-03-25  NCW
 
 

 

銀行、券商合作的券商資管通道業務受到了監管機構乃至更高當局的關注◎ 本刊記者 張宇哲 鄭斐 文zhangyuzhe.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兩會”過後,一則關於

“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

管通道業務被叫停”的

消息在業內流傳。

3月18日下午,一位中型券商人士稱: “銀監會下發口頭通知,要求叫停銀行的券商通道業務。 ”傳言一起,多家券商資產管理部門高度關注,並互相打探消息。

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與一家大行理財業務部門資深人士均表示,並未收到任何關於叫停券商通道的口頭或書面通知。

3月20日,銀監會創新部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銀監會尚未叫停銀行和券商合作的通道業務。但是一行三會都在研究並高度關注,還沒有決定後續政策。 ”一位資管圈業內人士透露,近期銀監會正在對銀券合作業務進行檢查。接近銀監會的知情人士認為,即使後續出台相應的規則,也不會是一概禁止。銀監部門關注的是銀行資產是否真實出表,如不是真實出表會要求資產回表,以免銀行借此逃避資本的監管。

至此,這一動向基本可形容成 :銀券合作的通道業務亮了黃燈。

所謂通道業務,是指券商提供通道,幫助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為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券商通過幫助銀行代持資產等方式,賺取資金收益。在銀信合作受到嚴密監控和限期清理的要求後,銀行的資產轉移開始取道券商,暫時只有鼓勵,無任何限制。

業內通常認為,這樣的通道業務不過是銀信(銀行和信托)合作的變體。

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歐陽昌瓊在兩次通氣會上表示,銀券合作的通道業務于券商端尚無實質性風險,但此次券商現場檢查的重點就是資管通道業務,證監會對此將持續保持關注。

證監會在3月14日發佈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通知》稱,券商應加強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風險管理,重點開展主動管理性質的業務。

潛在風險

自2012年5月,券商資管“大鬆綁” ,銀行開始利用券商作為通道,取代逐漸受到限制的銀信合作。

根據證監會數據顯示,券商資產管理規模從2011年底的2800億元,井噴式增長至2012年底的1.9萬億元,2013年初這一數字已經突破了2萬億元,其中80% 為通過定向計劃發行銀行產品的通道業務。

目前,券商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三名的證券公司,依次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宏源證券。這三家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均分別超過了150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已經超過2500 億元。

由於並無技術含量,大小券商一擁而上,短短一年間,券商通道手續費已從3?降到1?至0.5?之間。根據券商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同,手續費略有不同,銀券合作的整體手續費水平遠低於以往銀信合作中3?的手續費。

業內亦深知,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業務,存廢或其成本,都取決于銀監會的態度。

在證監會2月26日的通氣會上,歐陽昌瓊曾回應了媒體對券商資管通道業務風險問題的關注。

歐陽昌瓊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生這方面風險事件。他同時坦承,券商通道業務存在一些潛在風險。

一是政策性風險,如果這種業務影響信貸金融調控政策效果,隨時可能被監管機構叫停;二是信用風險,出現產 品無法兌付的情況時,券商可能承擔連帶責任 ;三是操作性風險,券商與銀行可能因為協議約定不清晰而產生糾紛。

針對這些潛在風險,證監會要通過月報跟蹤、事後問責、現場核查、監管合作等方式加強監管。

對於銀券合作,歐陽昌瓊明確表示監管機構一直不鼓勵發行期限錯配產品,原則上不允許券商通過發行上述期限錯配產品購買自有產品(如中小企業私募債) 。

影響幾何

不過多位券商人士均一致認為,通道業務並非券商資管業務追求的目標,只是借以建立客戶渠道的過渡性措施。 “通道業務雖不太掙錢,不過話說回來,有錢賺當然做了。 ”一位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說。

一位工行資管部人士認為,未來叫停通道業務的可能性還是存在,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還要是看哪類業務。

前述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表示, “有的通道業務容易被叫停,有的則不容易被叫停。 ”目前,通道業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券商定向理財計劃委托銀行放款,即用銀行自己的資金、客戶和項目資源,在券商建立一個通道,來買券商的定向理財計劃。

另一類通道業務是通過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的名義募資,客戶、資金、項目也都為銀行,但用券商的名義募集資金,銀行會口頭承諾“出了問題兜底”;券商則會內部評審項目資質,並承擔一定風險。

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表示 : “前述第一類屬於面向單一客戶的純通道業務叫停比較容易,也容易監管;第二類不那麼容易叫停,因為監管部門無法分辨這是券商對客戶募集的資金,還是銀行幫券商募集的資金,本來券商就在銀行渠道里銷售產品。

他進一步解釋稱,第二類通道業務目前在2萬多億元券商資管通道類業務中,大概最多占十分之一,比例並不算高, “這一類結構化理財產品,由於券商和銀行的風險承擔關係的約定並不清晰, (即便叫停)亦存在操作上的後續糾紛風險。 ”

風向待明

今年初銀監會召開的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今年銀行業監管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要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等。

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2月16 日) ,銀監會就向各銀監局下發了《關於2013年非現場監管工作的意見》 ,布控風險監管工作。其中,首次提到關注輸入型風險。此處所謂的輸入型風險,即民間融資、融資擔保、小貸公司、財富管理等外部風險向銀行體系的傳染滲透。不過,目前無論是快速膨脹、不透明的銀行理財,還是券商資管通道業務,銀監會對這類為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業務的政策動向,尚不明朗。

“銀行是整個市場最大的消費者,銀行監管機構決定著市場的規則。 ”一位券商人士曾表示。銀行有動力與券商合作,是因為銀券合作發行的理財產品屬於表外理財產品,不用轉表。

一位大型銀行相關業務資深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最近銀行內部對出表業務高度敏感,針對此類業務不得對外發表觀點。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理財產品不能與“影子銀行”畫上等號,這是銀行具體的表外業務,應通過完善信息披露、修改《商業銀行法》 、引入第三方——破產隔離機構(即特殊目的機構,SPV)來規範。 “最清晰的理財業務模式應該是:為每只理財產品設立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 SPV,從而實現‘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 。 ”目前,銀監會下發給私人銀行的資產管理牌照,並沒有確定私人銀行是否為獨立的法律主體,管理資產有沒有獨立的財產權和破產隔離機制。

工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馬續田在告訴財新記者,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實施分業經營時,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小,並沒有劃分專屬業務部門管理,現在,各類機構都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國內金融市場發展到現階段,有很多問題 都被提出來了,比如,資產管理業務是不是屬於分業經營範疇?是不是在分業經營監管框架下,銀行或其他的機構就

不能做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業務不應是某一類機構的專利,各類合格金融機構都可以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我們呼籲監管部門推動資產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統一監管標準,促進公平競爭。 ”馬續田認為,應設立國家層面的統一的《資產管理法》 ,要求基金、保險、證券和銀行的資產管理在統一的《資產管理法》下合規經營;規定所有理財產品的財產獨立性不受侵害,都有破產隔離功能,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要一致; 要解決市場公平性的問題,不同的主體享有同樣的法律地位,包括解決各類投資市場的公平准入問題。

“只有按國際資產管理業務的科學模式去設計,才能推動整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 ”馬續田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92

地方政府籌錢亮起黃燈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78

地方政府的每一個錢袋子,都正在被收緊。

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包括國開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信託計劃、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債券、城投債等,其中商業銀行貸款、信託計劃和城投債最為普遍。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陸家嘴論壇上公開表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9.5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14%。

如果採用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在2013年3月政協分組討論時透露的數據——中國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負債在15萬億到18萬億——來計算,平台貸款約佔總債務的53%-64%,仍為地方債務的最主要融資渠道。

2012年3月,中國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進行分類管理,實行總量控制,確保貸款餘額只降不升。因此,地方政府資金來源轉向銀行間市場的城投債、信託等。

一位承銷城投債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城投債到了發改委就沒有不批的,最多是砍點額度,或是時間上拖一拖。」

2002年至2010年間城投債發行主體多為地級市,佔比67%,其次是省及直轄市,佔比33%,而縣級主體發城投債只有1例。

而此後,縣級市和開發區也加入了發債大軍。2011年到2013年3月,發行主體為省級佔比19.52%,地級市70.25%,縣級市及開發區29.74%。

「市一級的發完了,開始發縣一級,大家真的開始怕了。」一位保險公司的債券交易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據其透露,2013年上半年,保險資金對城投債越發精神,已經完成了城投債由低評級向高評級的置換,只選擇AA+級以上,發行年限在三年以內的品種。

根據宏源證券分析師鄧海清的統計,城投債餘額較多的省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分列前五位,中西部地區中,安徽、重慶、四川城投債餘額較大。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發行城投債:只有地級市、百強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融資平台才有資格發行,也要求發行主體總資產達到50億,淨資產20億。

對於眾多區縣級融資平台來說,信託就成為更現實的渠道,雖然融資成本要比城投債高出3%-4%,達到12%左右。

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我國信託資產規模達到9.45萬億元,政信合作業務規模已經衝到了8000億。

中信信託、華寶信託、中融信託都有專門的團隊負責政府項目。據五礦信託的內部人士透露,2012年,一個不到十人的團隊,在蘇州一個市就做了接近50億的信託。

但監管正在收緊。2012年8月份,銀監會曾對部分信託公司「窗口指導」政信合作,要求平台貸總量不能超2011年,此外,2012年底也曾傳出銀監會窗口指導暫不批新上報基建類信託的消息。

華潤信託的內部人士透露,當地銀監局只給信政合作很少的額度。在公司內部,只有走銀行理財或同業通道的風控部門才會通過。如果是向公眾發售的集合信託,內部就過不了關。

不過,不少註冊地在小地方的信託在監管上並沒有這麼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5

黃燈 艾薩Isaac Sofaer

2015-02-19  NM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又稱為波羅的海綜合指數,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這指數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已開始暴跌,現正處於198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那麼,為什麼BDI重要?因為它跟踪所有橫跨海洋的原材料需求,例如煤、鐵、鋼、銅,是被廣泛認受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這指數又衡量原材料供應與對船舶需求之間的關係。原材料是對全球經濟的基石,煤被用於產生動力、鐵礦用於製鋼、鋼用於起樓和各樣建築,銅用於電氣布線和管道。

內地出入口下跌

這指數在2008年5月20日、金融海嘯前到達高位11,800點,自此一直下跌。過去的6個月,指數已經下跌60%至577點。這不僅反映環球商品需求下跌,更反映在中國前所未有的造船熱潮下,船隻供應大增。這股造船熱潮並非由供應及需求推動,純粹只是中國政府貸款低廉,不斷生產、生產、生產,只為經濟增長能符合目標。中國最新公布的1月份出入口數據均大幅下降。黃燈已變紅燈,但仍不斷有人過馬路,完全不怕後果。疲軟的數據證明了BDI的下降趨勢,但數據反映不到全球股票指數創新高,及實際需求及供應數據。同時,政府債券收益率非常低,甚至負收益,進一步確認未來經濟疲軟及通縮的可能性。

避開高負債企業

在這種環境下,投資在高負債的地產股、銀行、券商、金融、資源股,貿易和保險企業都是非常危險的。中信(267)、利豐(494)、恒大地產(3333)、瑞安房地產(272)、中國銀行(3988)、中國人壽(2628)、中國平安(2318)、商品股、航運股,在我看來都是絕不能投資的。另外,中國前所未有的債務水平,意味着它難以渡過難關,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可能在幾個星期內耗盡。很抱歉以這樣一個悲觀的態度結束馬年,但本專欄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只看到真相和事實。在此向所有讀者拜個早年,祝您們金融知識和財富一同增長。恭喜發財!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67

個人賬戶“空賬”4.7萬億,養老金支出亮“黃燈”

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狀況越來越令人憂心。

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已出現當期的資金缺口,並動用累計結余來“保發放”,這意味著養老保險已經進入三級風險區(最高風險評級是四級)。

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23日舉行的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處於差等空間,如不盡快對制度進行調整,一旦把累計結余用盡,養老保險基金將面臨著崩盤的風險。

這已不是學者第一次發出這樣的警示。去年末,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鄭秉文執筆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中提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144億元,而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只有35345億,這表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資產和負債之間缺口會越來越大,預計在不久將來,基金累計結余將會被耗盡。

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曾被認為是改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狀況的一劑良藥,不過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由於難以平衡不同地區的利益,在全國統籌方案制度設計上,現實主義打敗了“理想主義”,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將讓位於中央調劑金制度。

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性差

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每年都會發布《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指數報告》,中國養老金發展指數是這項指數的六個分類指數之一,該指數意在評價養老金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效率性和持續性與目標的距離,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

這項指數的負責人—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廣君介紹,2015年,養老金指數除了公平性稍有提高之外,效率性和可持續性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2015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有所提高的原因是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保率分別提高了0.7和3.32個百分點。享受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職工人數和城鄉居民人數增加了608萬,完成了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整合。

效率性降低是因為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略有下降,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待遇差距繼續拉大;養老金收益等均沒有明顯改變。

最值得引起重視的是持續性指標處於差等空間,具體表現為制度的贍養比繼續下降到2.87:1,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幅大於收入增幅,對財政補貼的依賴性不斷增強。

從養老財富的積累來看,2015年,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占GDP的比例為4.13%,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7.9%的平均水平,各類養老保險余額占GDP的比例為12.06%,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82.80%。

楊燕綏表示,在人口老齡化的條件下,在降低企業繳費負擔和確保養老金支付的雙重壓力下,對養老金進行結構調整至關重要,亟待建立和夯實中央統籌基礎養老金,做大職業年金,管好個人養老金,激勵就業和改善福祉並重。

全國統籌從中央調劑金起步

雖然2015年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3.5萬億,但當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存在明顯的苦樂不均。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經達到了35345億元,比2014年底增加3545億元,增長率為11.15%,增速比上一年下降1.34個百分點。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最多的省份依然是廣東,其基金累計結余已經達到了6532.75億元,江蘇、浙江也分別有3163.71億元和3070.39億元,北京、山東、四川也各有2000多億元。這六個省份累計結余共有19963.17億元,占到全國累計結余的56.48%。

現在養老保險制度的狀況是,一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處於省級統籌階段,資金無法在全國範圍內調劑,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省份正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赤字,將不得不越來越依賴財政補貼去彌補缺口。

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便是全國統籌。自2013年中央啟動新一輪養老保險頂層設計以來,構建什麽樣的基本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制度一直存在兩種思路,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基礎養老金中央統收統支,二是采取省級統籌的方式,建立中央調劑金,各省上交調劑金互濟余缺。

第一財經記者從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處了解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一種思路占據主流,大家希望制度能夠有一個徹底的改革而非修修補補,不過最近風向漸變,建立中央調劑金制度成為決策層更多考慮的方向,思路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內難以協調地方的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央調劑金制度的建立意味著全國統籌終於起步了。他過去反對調劑金制度,因為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現在則認為,與其追求現在無法一步到位的目標,還不如支持盡快啟動向目標邁進的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6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