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十三歲踏上學藝之路 為和菓子注入台灣精神 唐和家 打進加賀屋的高級伴手禮

2010-12-27  TWM




33歲才決定轉換跑道,吳蕙菁為了追求生命中的真愛,從零開始學習日文,並貸款赴日修業,學做和菓子。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文創產業要成功,除了創意外,還需要很多的勇氣。

撰文‧謝富旭

日本民謠歌手元千歲的悠揚歌聲在房裡繚繞,吳蕙菁穿著日式工作服,綰著整齊的髮髻、直挺著腰桿,神情專注地為手上的東西形塑優雅的造形。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這裡是某位藝術家的工作室,然而,吳蕙菁手裡捏著的不是陶土,而是可以吃進肚子裡的和菓子。

吳 蕙菁所創辦的唐和家,成立僅二年多,已成功打進日式溫泉旅館加賀屋、日本在台神社,以及高級伴手禮等市場。創業前,朋友們對一顆從八十元起跳,甚至逾五百 元的和菓子能否在台灣賣得動,均表懷疑。但如今唐和家不僅月營收達二十幾萬元,吳蕙菁更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和菓子達人。

五十音都不熟就毅然 「征日」六年前,吳蕙菁靠著一股莫名的勇氣,下定決心擺脫長達七年之久的平面設計師上班族生涯。三十三歲那年,她的人生遭逢低潮,不僅工作面臨瓶頸,與結 縭多年的先生,感情也出現了裂痕。這時,因為有一次在日本節目「電視冠軍」中看到和菓子達人比賽,被日本傳統甜點動人心魄的美震懾到,心想「我也要追求那 樣的境界」。就這樣,心裡的一股衝動讓她踏上了一段人生的冒險旅程。

三十三歲,還是個可以逐夢的年紀嗎?當時的她不但連日語基本的五十音都不會,能不能順利進入製菓學校都是大問題。其次,七年來她上班所存下的錢相當有限,能不能支撐她在日本的開銷也是個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成歸國後,能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更是大問號。

儘管心裡的一連串質疑聲不斷地湧出,但吳蕙菁心中想過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卻如脫韁野馬般地無法遏制。「我一直都很任性,這可能是缺點,但也可能是優點!」「去日本學和菓子可能會失敗,但如果因為膽怯不去,遺憾會一直折磨我到老,所以我決定去試試看!」她回憶當時的決定說。

就這樣,一位對五十音都還不嫻熟的三十三歲熟女,踏上了「征日」的旅程。到日本的第一年,先從語言學校讀起,吳蕙菁的程度不僅比同學差,記憶力更不如預備日後在日本讀大學的年輕同儕。

東 京製菓學校讓她大開眼界「班上同學讀三遍就背得起來的單字,我硬要花比別人數倍的時間才會記得!」吳蕙菁很清楚,讀語言學校的她,幾乎沒有任何優勢,最大 的優勢就是毅力與努力。「當你已經沒有退路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往前衝!」在日本留學的第一年,吳蕙菁的生活彷彿軍隊裡的魔鬼訓練營||規律而清苦。唯 一不同的是,沒有魔鬼教官在鞭策她,她自己得要鞭策自己。每天,她六點起床開始苦讀,在上學搭電車途中也在背單字,熟練文法。下課後,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 學習。「那是我這輩子讀書最用功的時期!」她說。

日本語言學校還提供一個獎勵,只要一年後的語言測驗達到某一個標準,就可以獲得二十萬日圓 的獎學金。吳蕙菁說,我不僅很需要那筆錢,更把語文檢定標準當作目標,全力地衝刺。為了學好日語,她還搬離了學生宿舍,她說,那裡有太多台灣留學生,會減 少講日語的機會。一年後,她的日語檢定符合標準,不僅拿到獎學金,也順利地進入日本東京製菓學校就讀。

進入東京製菓學校,她成為班上最年長 的學生,同班同學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子。年輕人好動愛玩,常導致反應較慢的「阿姨同學」遭到池魚之殃。她回憶,有一次同學拿著擀麵棍追打玩耍,她因 閃避不及,而挨了一記「悶棍」,差一點腦震盪。「我時常告訴自己,要想著如何融入他們,而不是老想著要如何『忍耐』他們,這樣日子才會過得快樂一點。」她 苦笑著說。

製菓學校的訓練讓吳蕙菁開了眼界。和菓子的製作是一門結合工藝與藝術的甜點技術。除了最基本的食材處理外,和菓子師傅所使用的工具全都需要自己製作,因此,木工也是必修課程。為了表現出和菓子的「形」與「意」,舉凡藝術、美學、文學、茶道等,都在修業範圍內。

在東京製菓學校第一年,吳蕙菁靠著半生不熟的日文程度,不僅學科名列前茅,術科更是傲視同班同學。但是,她很清楚,製作和菓子的功夫要更上層樓,而且要在僅剩的一年時間裡快速提升,一定要走出教室,去外面的世界見識。

於 是,在製菓學校的第二年,她央求一家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和菓子店老闆娘讓她進去實習。「老闆娘起初不肯,但這可以理解,日本和菓子本來就是一個很保守的產 業,外國人要進去當學徒本來就不容易!」「但七十歲的老闆娘終究心軟,捱不過我的要求,答應讓我進去打工了。」但是,光實習還不夠,吳蕙菁不斷地參加和菓 子比賽來磨練自己的技巧與提升藝術含量。「參加比賽不僅可以觀摩別人,還可以聽到評審對自己作品的批評,讓自己知道不足處在哪裡。」畢業展中,作品讓日本 達人都驚豔製菓學校的第二年,也是赴日留學的第三年,就在上課、打工、參賽的忙碌日子中度過。吳蕙菁的和菓子工藝在不知不覺中有長足的進步。在畢業展中, 她以中國唐詩「楓橋夜泊」為題創作和菓子,作品中有明月、小橋、孤舟以及用糖粉充當殘雪,讓日本老師大為驚豔。更以這套作品報名專業職人比賽,以學生身分 奪下評審特別獎。

其中的一位評審,就是讓吳蕙菁當年下定決心學習和菓子的「電視冠軍」和菓子七連霸達人高橋弘光,高橋對吳蕙菁的作品大為激賞,更對她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而 打工的和菓子店老闆娘也因肯定吳蕙菁的技藝,而決定正式聘用她擔任師傅。畢業後馬上找到工作,還是最喜歡的和菓子製作,讓吳蕙菁雀躍不已。但是她萬萬沒有 想到,她向日本政府申請的工作簽證竟然遭到駁回,這個消息又讓她從雲端跌落谷底。三年期留學簽證一到期,吳蕙菁被迫打包回台。

網路銷售打破產業保守作風回台灣後,現實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在日本留學所欠下的銀行貸款等著她去還。為了還錢,她把房子賣了,但這還不夠,她還是得「重操舊業」,接平面設計的案子過生活。這時,婚姻也亮起了紅燈,老公的花心讓她傷透了心,最後也以離異收場。

沒 有資金、空有一身好手藝的吳蕙菁選擇網路創業。她請專人建置網站,用網購方式推廣,開張第一個月,營業額僅二千元。不過,第二個月,奇蹟發生了,日本的宗 教團自動找上門來,而且還成了唐和家穩定的客源。有一次在電視台示範製作「菊姬」和菓子展現的俐落刀工,更讓唐和家知名度大開。於是情人節送禮、中秋節以 及公司送禮的訂單接踵而來。

「我跟我打工的日本和菓子店老闆娘報告說,我用網路及宅配在賣和菓子,這種想法讓她認為我離經叛道!因為日本和菓子業者一直認為,和菓子是貴族吃的甜點,怎可以用網購及宅配來降低身分!」「不過,如果不思變通的話,在台灣要推廣和菓子根本難如登天!」吳蕙菁感慨地說。

吳蕙菁以日本和菓子當作創作基礎,注入中國文化元素,並打破日本和菓子產業保守、不思變通的行銷習慣,開創和菓子台灣新市場,再度證明,勇於創新的人總是會有路走的。

唐和家和菓子

創立時間:2年

創業資本:30萬元

年營收:260萬元

吳蕙菁

出生:1971年

現職:唐和家菓子工藝社負責人學歷:實踐大學應用美術系經歷:宇田村創意設計公司藝術指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6

代工搾油起家高級手工皂轉型 德記油坊老店開拓網路新商機

2011-1-17  TCW




桃園龍潭的百年老店德記油坊,過去人聲鼎沸的打油現象雖然不再,但靠著第四代接班人張瑞榮的創意,從油品轉型高級手工皂,不僅成功變身,也為老店帶來新生命。

撰文‧黃筱雯

小時候睜開眼,映入眼簾的是祖母在梳妝台前梳頭,她用梳子蘸了點苦茶油,輕輕梳在髮上,我就在滿室苦茶油香中醒來。」德記油坊第四代、今年四十五歲的張瑞榮回憶過去,臉上不時掛著微笑。

張瑞榮的家,是桃園縣碩果僅存的百年德記油坊,從清光緒年間開始到現在,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位居龍潭鄉老街巷弄內,但憑藉著對油的堅持,每天仍舊持續製 油,香醇質佳的麻油、苦茶油吸引許多老主顧每天上門打油,桃竹苗一帶甚至南到彰化,都有許多愛好者,更一度外銷至日本!

但近十年養生風潮興起,進口的葵花油及橄欖油取代了傳統麻油與苦茶油,過去天未亮就排滿長長人龍打油的情況已成回憶。第四代張瑞榮、張兆鼎這幾年接班後, 投入心力於油的副產品|| 手工皂上;承襲張家歷代對品質的堅持,手工皂推出後廣受歡迎,一年可銷上千塊。即使今年轉作限量,仍有人想與張瑞榮合作,將手工皂代理至大陸、美國及馬來 西亞等地販售。

手工搾油,辛苦無人知一八八一年,德記張家以替人代工搾油起家,第一代掌門人張德勤時代,那時龍潭一帶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土地,並種滿了花生,「小時候我們最常接觸的就是花生油,還會在堆滿花生殼的倉庫內玩耍。」張瑞榮說。

張瑞榮的父親,也是第三代當家張國雄回憶,因為家家戶戶都來搾油,一天可以搾上幾百公斤的花生,因此工時也長,每天天還未亮就開工,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休息,旺季甚至會連續工作近二十小時。

過去花生油普及,但在一九八○年代後,許多農田轉為工業用地,花生田消失,花生油漸漸被芝麻油及苦茶油取代,搾油代工量銳減,德記開始專營自製油品及花生 片販售。農校出身的張國雄,為獲得穩定原物料,遠赴花蓮教導原住民栽種苦茶樹,並與他們合作收購,芝麻台灣種植稀少,為了顧及品質,德記油坊使用的芝麻是 從日本進口,一公斤要價八十元,僅能搾出○.四公斤的油量,成本驚人,「沒辦法,因為這樣搾出來的油才香!」張國雄笑說。

六○到八○年代是德記油坊的鼎盛時期,因為機械取代人力,製油量大增,一天營業額可達兩萬元。「六○年代時紙鈔少,多是銅板,我帶油跟花生去迪化街走一圈回來,可以收到滿滿兩大麻袋,近兩千元。」張國雄回憶。

改頭換面,副產品躍升台面但現在如此情況已不復見,德記油品年營業額雖可達千萬,「可是實際利潤根本不到一○%。」張國雄說,加上原物料日益上揚,油品獲利越來越薄,二○○六年,當時四十一歲的張瑞榮正好離開了十三年的設計職場,想為家中事業改頭換面。

「我一直知道家裡的油非常好,看到生意不如從前,因此想為德記重新宣傳。」一開始張瑞榮只是簡單地架設網站,整理家中舊有歷史資料,一整天窩在製油廠,一 陣陣麻油香喚起小時候的記憶,他靈機一動:「何不用家中的油來製作手工皂呢?」張瑞榮對手工皂、精油等一直有著濃厚興趣;他想,家中油質這麼好,做出的肥 皂一定也不差。一開始張瑞榮只將手工皂發送朋友試用,再不斷改良,○八年開始透過網路銷售,並取名「Isoap」,獲得不錯的市場反應。

承襲父親對品質的堅持,張瑞榮的手工皂除選用家中自製油,添加的香料也用純天然的進口花草,每塊皂還有個別的純天然檢驗證明書。因此,雖然一塊皂售價三百元,成本其實也很高,但好產品不會孤單,手工皂推出至現在,已有許多主顧客。

現在德記桃園老店除了自家製油品,也一併陳列了張瑞榮的手工皂,兩者相輔相成,吸引了更多顧客,未來張瑞榮考慮擴大生產,全心投入手工皂製作。

「咔達、咔達」,德記十幾年歷史的搾油機每天清晨五點仍舊準時開工,直到下午六、七點才收工,陣陣油香滲透店內每個角落,櫃台麻油與手工皂相依排放,代表了百年智慧精華與現代的結合變化,不變的是百年來對品質的堅持。

德記油坊 Profile

創立:1881年

創辦人:張德勤

負責人:張兆鼎、張瑞榮

油品年營業額:1200萬元

德記油坊

長青心法

不變心法:品質

三變心法:

1.從代工轉自製油品販售,並改傳統人工搾油為機械運作,得以大量生產。

2.與花蓮原住民技術合作,獲得穩定貨源與合理收購價。

3.善用自家產品投入於副產品手工皂,開創副牌Isoap。

德記油坊百年大事紀

1881年 成立於桃園龍潭鄉,第一代張德勤與第二代張蘭炎以替人代工搾油為生。

1955年 第三代張國雄接班,設計新式搾油機,提升產能。

1970年代 茶油曾外銷日本。

1980年代 改以苦茶油與麻油為主產品,並與花蓮當地合作農業技術,穩定原物料。

2008年 第四代張瑞榮開發副產品手工皂品牌Isoap,張兆鼎接棒油廠運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0

吃不起白米飯的窮小孩 二十年摸索成第一 香魚大王端上高級日本料理餐桌

2011-2-14  TWM




過去在平地養殖寒帶魚種香魚,基本是不可能的挑戰,但八甲漁場主人黃玉明,卻打破這個魔咒,不僅飼養成功,還成為台灣最大的香魚養殖場,幼年如同魚苗般到處棲息、尋找活路的生涯,就是激勵他成功的最大動力。

撰文‧羅弘旭

三井的滷香魚、喜來登的香魚套餐、SOGO百貨鮨彩壽司的烤香魚、台南神田日本料理的香魚定食,一客要價三百到五百元不等,這些香魚都有一個共同的養育處──宜蘭的八甲漁場。

入夜,少了陽光的照射,加上蘭陽溪口吹來的海風,宜蘭的氣溫比白天更低,但這卻是八甲漁場主人黃玉明開始工作的時刻,換上厚重的大衣和雨鞋,他獨自來到一個近海的獨立魚池。

顛覆產地

借六百萬元飼養低溫香魚

在 魚池旁,黃玉明右手舉著手電筒,用燈光照射著水中黑麻麻的小點,仔細地端詳,左手規律的撒著粉狀的餌食。在呼嘯的海風聲中,他指點著魚苗肚子上那隱約的黑 線說:「那是牠們吃到肚子中的飼料,只有在晚上,香魚幼苗看到燈光群聚過來,我才知道牠們有沒有吃飽。」唯有整晚觀察、餵食,十天之後,香魚的幼齡魚苗從 一公分成長到二.五公分才算穩定;這樣的過程,每年二次,黃玉明不間斷的做了十年。他對香魚的執著,讓同業盛傳這樣一段故事:「他養的魚苗都認得他,當他 靠近養殖池,魚就自動聚集過來。」傳說是否屬實?他笑著說:「我想那應該只是幼魚聽習慣了腳步聲,知道這聲音就代表有東西吃了。」但黃玉明的八甲漁場香魚 年產量一百萬噸,幾乎占去全台灣七成產量,卻是不爭的事實。「八甲漁場用水量比放尿還小!」「八甲漁場那一套若行得通,以後連垃圾桶都能養香魚!」十年 前,當他開始嘗試著在平地繁殖香魚時,背後盡是同業的嘲笑!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究員黃家富表示:「香魚屬於低溫魚種,對於水質的要求又相當 嚴苛,動輒集體暴斃,沒任何轉圜空間;因此台灣早期養殖香魚,只有在南投山區泉水清澈的養殖業者敢嘗試。」黃玉明在平地養殖香魚的念頭,都被同業嘲諷「頭 殼壞去」。但是當時的他,已經沒有退路,在嘗試飼養香魚之前,黃玉明是台灣的大型金魚養殖戶,一年出貨的金魚超過百萬條,從一尾十元的金魚,到一尾五、六 萬元的金魚,都是他的池中物,一年營業額破千萬元。

可是,一九九六年之後,大陸和東南亞國家的金魚養殖技術逐漸趕上台灣,市場逐漸被取代,「過去每年賣一百萬條金魚,但一九九六年繁殖的金魚,連續賣三年都賣不完。」。

創 業那年,黃玉明向農會借貸了六百萬元,債務壓力沉重得讓他沒有犯錯的可能:「那個時候的六百萬元,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差不多是一億五千萬元,不到四十歲就 欠一億元的債,你覺得我能放得下心麼?」第一年養殖香魚,黃玉明向魚苗業者批來二萬尾,開始試養,他只知道水溫要低、水要清澈,其他一概不清楚;但靠著不 停換水打水,存活率也在普通水準,一九九六年投資的五十萬元,勉強回收。

顛覆水溫

反覆試驗找出夏季養殖法

到底什麼決定香魚存活率?國小畢業後就因為家境因素,無法繼續升學的黃玉明,並不知道什麼是實驗的固定變數或是對照組、實驗組,他只能每天泡在魚塭觀察香魚怎麼又病懨懨了,再去摸索那時候是天氣太熱?還是水中氧氣不足。

他拿出當年剛開始養金魚的精神,先穩定基本飼養環境,再慢慢把環境調整得更嚴苛些:「我就會開始作怪,放些綠藻水進去,看香魚在這種環境活不活得下去。」這些降低環境品質的作法,都是為了讓飼養成本更降低,但如何兼顧成本和存活率,就是不停的嘗試。

回 憶起當年幾乎就是住在池子邊的過程,「就是把魚當成自己家一分子噓寒問暖就對了。」黃玉明老婆吃味地說,「他對小孩也沒這麼在乎過。」黃玉明也笑笑反駁: 「小孩是花錢的,而且有老婆照顧,但香魚是賺錢的,只有我知道怎麼照顧。」這麼拚命,除了資金壓力,更多是來自幼時的貧困。出生在宜蘭員山鄉雙連埤九芎林 一帶,家中共有十名兄弟姊妹,黃玉明的三餐以地瓜簽為主食,根本看不到白米飯。國小畢業就被送到台北親戚家做學徒,「吃壞肚子,還被嘲諷說是太貪吃,因為 窮困而被羞辱的記憶,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為了謀生,他做過燒木炭、種樹、抓蚯蚓雜工為生,也種過水果,後來發現金魚養殖業生意不錯,才慢慢轉作金魚養 殖。八甲漁場的養殖池,就是當年金魚養殖再利用的魚塭,他指著占地二甲的漁場,感慨說:「那時候先做工賺錢,一有錢就雇人挖魚池,錢不夠又回去繼續做 工。」

顛覆產季

全年帶卵香魚穩坐千萬營收二十年的摸索,從金魚到香魚,他終於打破「關鍵水溫二十五度」的魔術數字,「以前養殖池的水溫只要超過二十五度,香魚立刻集體翻肚,絕對不會少一條。」黃玉明如此形容當時這個臨界溫度的恐怖。

但黃玉明反覆試驗後,終於找出水溫不是單一關鍵,關鍵還有餵食的時機,「超過二十五度,香魚就停止進食,這時候你如果還投放飼料,水質就完蛋了。」不被吞噬的飼料,沉積在池底迅速氧化,破壞水中的溶氧率,對水質溶氧率要求比金魚、錦鯉高出一倍的香魚,就因為缺氧暴斃。

搭配著換水和減少餵食,黃玉明首次在水溫二十九度下讓香魚繼續存活,這意味著,即使夏天,八甲漁場還是能繼續養殖香魚;傳統一年一收的循環,變成一年二收,周轉率加倍,營收也加倍。二○○○年後,八甲漁場站穩腳步,成為台灣香魚出貨量最大的漁場,年出貨一百萬條。

不 過,香魚從十五年前一公斤五百元的高價,隨著繁殖技術的進步,跌到每公斤二七○元,價格幾乎腰斬。黃玉明無奈地說,「養殖魚類幾乎都這樣,差不多五到十年 就從高價魚種變成平民魚種。」因應價格下滑,八甲漁場的另一項祕密武器是「帶卵香魚」。香魚只在每年十月到十二月間才會產卵,這種「帶卵香魚」是所有老饕 的最愛,過去只能透過捕撈之後揀選,分類出母香魚。但八甲漁場卻不需要事後揀選,養殖池中,絕大部分的母魚都能催熟產卵,黃玉明神祕的說:「這是我目前唯 一的祕訣,再透露下去就會被學走。」所以當對手只能搶低價的魚肉市場時,他卻能大量賣出每公斤五百元的帶卵香魚,讓營收依然在千萬元以上。

除了養殖,他也在漁場開設餐廳,吸引觀光客;現在幾乎成為觀光客到宜蘭的指定景點。這位宜蘭鄉下出身的窮小子,終於從被親戚看輕的小魚苗,成長為能力抗惡劣環境的成魚,在香魚養殖中,養活自己,也撐起整個家庭的生計。

香魚達人黃玉明

出生:1952年

經歷:金魚養殖

學歷:空中大學肄業

達人致勝心法

一、把香魚當自己的嬰兒照顧,就知道何時該餵食、何時該加水。

二、逐漸放寬飼養的條件,找出最省力的飼養模式。

三、持續開發更多的魚類、增加銷售單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3

前三星祕書室高級顧問金勇澈:韓國政治司法腐敗 三星要負很大責任

2013-03-25  TWM
 
 

 

在韓國,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的權力已經凌駕總統。

然而,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敗,為了鞏固權力與利益,三星黑手伸進政治與司法,造成社會許多後遺症。

撰文‧謝富旭

三月的韓國南部城市光州,已經透出些許暖意。樹木上的嫩葉紛紛冒出頭來,較之北方大都會首爾,提早預告著春天即將來臨。

李健熙在自家豪宅內做決策光州市政府教育廳樸實無華的辦公室裡,一位五十五歲的中年大叔在狹窄的空間正埋首辦公,疲態的眼神加上大嗓門呼喝下屬的模樣,乍看與韓國一般的中年上班族無異。如果沒有特別介紹的話,鮮少人會知道他就是曾經起訴韓國前總統全斗煥,而且揭發三星集團諸多不法情事,讓董事長李健熙坐立難安的《三星內幕》一書作者金勇澈。

金勇澈的人生,宛如一齣劇情峰迴路轉的連續劇。一九九五年,他因起訴前總統全斗煥,成為家喻戶曉的司法英雄。九七年辭去檢察官公職後,金勇澈被延攬進三星集團任職,成為一位年收入高達十億韓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萬元)的企業精英。○七年他挺身而出,揭發三星集團賄賂司法人員以及非法政治獻金醜聞,被三星跟監,導致他四處躲藏,一度以汽車旅館為家,淪落成在麵包店打工的落魄中年人。

因為他寫︽三星內幕︾一書,引起社會震撼,在輿論的壓力下,韓國司法當局也被迫組成特別小組,開始調查三星種種不法情事。金勇澈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淡然地說:「現在的我只是光州市政府教育廳一個監察人(類似台灣的政風職位),專門調查校長與老師有無不法行為!」「以前的種種都過去了,離開三星後,之前所賺的錢因為亂花,所剩無多,婚姻也觸礁了,現在一個人住,下班後最大的嗜好就是聽古典樂。」「打好關係」 蓄意經營收買賄賂網絡金勇澈所任職的三星部門,是素有三星集團董事長(會長)李健熙「錦衣衛」之稱的會長祕書室︵現改名為未來戰略室︶,歷任法務及財務兩個最核心單位的高級顧問職務。他說:「在三星工作七年多,從未在總公司看過李健熙,李在鎔(李健熙長子,第三代接班人)辦公室倒是去過幾次。」「據我了解,李健熙不在首爾江南區的總公司上班,大部分的決策與會議,都是在他自己的豪宅舉行。」任職三星集團七年多的時間內,金勇澈主要的工作是與韓國司法部門「打好關係」。他說:「高爾夫球場幾乎成我的辦公室了,三星高層想要約那位法官或檢察官,我就透過以前任職檢察官的人脈,或在大學法律系學長、學弟的關係,找他們出來打球以及吃喝玩樂!」「不管是約出來吃飯、幫他們付球場費或度假費用,全部用公司信用卡刷卡支付,這就是我在祕書室法務組的工作!」金勇澈接著說:「別看這種『工作』都在玩樂,可是忙碌得很。每天早上七點一進辦公室後就開始預約高爾夫、一場一場的飯局或酒攤,經常要到深夜結束才能回家休息。」「過度交際應酬的我,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異常、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都有,即使已經離開三星快八年了,我仍每天吃藥控制病情。」三星集團管理以富有遠見以及嚴謹著稱,即使是在灰色地帶如政治、稅務、司法、媒體等關鍵人脈的「公關」上,也透著「一絲不茍」的強烈風格!金勇澈指出,由於列入「管理」的人脈人數太過龐大,三星還會進行先後順序的「管理」。以他最熟悉的司法界而言,退休或離職的法官或檢察官,三星會針對是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擔任部長、國會議員或大法官的可能性來排序,進行有計畫的「打關係」。

金勇澈進一步指出,地位宛如帝王般的李健熙,對公關與遊說活動非常地重視,因為他認為公關與遊說是﹁花小錢賺大錢﹂的最佳投資之一。在李的指示下,三星還進行所謂的「感動式公關」,把想遊說的對象,如結婚紀念日、小孩生日等打聽得一清二楚,日子一到,鮮花及名貴紅酒送到家,令對方「感動莫名」。

金勇澈說,與起訴前總統全斗煥(一度被法官判死刑,九七年被特赦)相較,要把李健熙的不法行為定罪可能更加困難。他解釋:「三星集團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並持續獲取更多利益,蓄意經營龐大收買賄賂網絡,以及為了賄賂所隱藏起來的祕密資金規模,絕對是亞洲企業第一名!」「韓國政治與司法沉淪墮落,三星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事實上,三星李健熙家族的司法爭議層出不窮。最轟動的案件是○八年李健熙被檢方控瀆職、逃稅、背信等而被法官定罪,僅隔一年,前總統李明博卻以須藉李健熙之力協助舉辦冬季奧運為由給予特赦。一二年,李健熙兄姊控告李侵占父親李秉拃遺產,也獲法院判李健熙勝訴。

「三星第一」光環下 有許多失敗的投資案金勇澈還說:「韓國社會過度把李健熙經營事蹟神格化,對三星集團的未來未必是好事。」金勇澈指出,李健熙本人不僅愛用名牌,也渴望擁有名牌企業,因此鼓勵集團積極蒐購名牌企業,但很多因過於衝動,加上下屬刻意逢迎拍馬,因欠缺縝密的規畫而以失敗收場。

金勇澈在結構調整本部任職時就處理過祿來︵Rollie︶的轉售事件。他指出,李健熙喜歡蒐集名錶,九五年指示三星科技︵Samsung Techwin︶以一千億韓元蒐購德國光學廠祿來,冀望以祿來的光學技術進軍鐘錶業。然而,祿來的發音與瑞士鐘錶巨擘勞力士︵Rolex︶過於接近,引起後者提告並獲得勝訴。後來祿來生產的錶只能在韓國販售,很多國家均禁售。加上,蒐購祿來後許多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最後落得以一百萬韓元廉價轉讓的下場。還有李健熙因為個人嗜好一意孤行想進軍高級音響業,於九七年推出「帝王音響」︵Emperor︶,但由於一組售價數千萬韓元,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的韓國,根本乏人問津。

事實上,在「三星第一」的光環下,李健熙有許多失敗收場的投資案,只是較少人提起而已。對韓國社會衝擊最大的,當屬三星汽車以及三星商用車的破產。

李健熙一九八七年出任三星集團董事長第一年就決定進軍汽車業,當時遭到許多老臣以韓國汽車產能過剩為由反對。但在其一意孤行積極謀畫下,三星汽車於九五年正式成軍,但不過四年的時間即宣告破產。金勇澈批評,三星汽車最後無力支付高達二十一億美元的債務,而債權人大多是韓國金融機構,這形同是韓國納稅人為李健熙經營不當所付出的慘痛代價買單。

至於李健熙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七.四制」改革(早上七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親身經歷過的金勇澈指出,早上七點上班,無法與公家機關或其他多數公司行號的時間配合,導致公司內部怨聲載道,員工要在下午四點下班根本不可能,結果實施了十年就廢止了。他批評「七.四制」是李健熙沒有考慮到現實狀況下,最失敗的改革之一。

財閥壯大 小百姓苦哈哈三星的成功,以及在海外市場揚眉吐氣,讓韓國人民深感驕傲。然而,以三星為首的韓國大財閥成功背後,到底對社會帶來多少實質益處以及副作用?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慶燮提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

張慶燮指出,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雖給韓國經濟帶來嚴重危機,但同時也是大財閥脫胎換骨的轉捩點。韓國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金援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實施開放外資的改革。

九七年前,單一外資最多僅能持有韓國企業股權七%,所有外資的持股上限則是二六%,IMF金援後,外資投資韓國企業上限取消,而當時韓國股價極為便宜,外資大舉進入韓國股市,外資持股比率快速躥升。

張慶燮以三星電子為例,如果加上不能投票的特別股,外資對三星電子持股比重達六○%,但事實上,持有三星電子的韓國國內法人(投信及壽險公司),外資參股也相當高,若把這部分加上去,外資直接與間接對三星電子持股比重,將逼近八○%。張慶燮說:「從股權角度,三星電子基本上已是外國公司,過去十幾年來,三星的壯大成長,也反映在市值迅猛地增加上。顯然,這個好處主要是外國投資人享受到了!」張慶燮進一步分析,近幾年來,在三星與現代等出口導向的大財閥壓力下,韓元巨幅貶值,是導致韓國物價節節升高的最大元凶(在首爾市的星巴克喝一杯大杯拿鐵,約需新台幣一八○元,是台北市的一.七倍)。

張慶燮說:「能在三星或現代上班,固然可享高薪,但別忘了,韓國中小企業仍雇用了近八○%的勞動力,在大企業上班相對是少數,但大企業的擴張如八爪章魚伸進各領域。相對之下,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日益艱困!」「韓國所得呈兩極化,大企業員工吃香喝辣,受雇於中小企業的則苦哈哈!」金勇澈說:「人民對三星這種大財閥不滿聲浪日益升高,但財閥與政治勾結太深了,完全無法對政府抱什麼改革期望。」「只有寄望民眾能認清事實,不能再放任大財閥恣意地把觸角伸進更多領域, 否則大多數人民的日子將愈來愈難過。」

李健熙重大司法爭議簿

1996 因行賄總統盧泰愚遭起訴,判緩刑兩年,但隔年即遭豁免。

2000 愛寶樂園以僅市價的九%價格,發行可轉債供李健熙兒女認購。遭四十三名法學學者集體控訴李逃稅及不當繼承。但李與子女皆無罪,愛寶樂園兩位專業經理人被判刑。

2008 涉逃稅一一○○億韓元,以及瀆職與背信被檢察官起訴。

2009 獲前總統李明博特赦,特赦理由是需要藉李健熙之力舉辦二○一八年冬季奧運。

2012 兄姊控告李健熙侵占父親李秉拃留給其他子女的遺產,法院判李健熙勝訴。

企業大不大,韓國大學畢業新鮮人起薪差很多大企業 員工1000人以上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76800元中企業 員工300 1000人之間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65800元小企業 員工300人以下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59000元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Korea Employers-Federation 2012年調查,薪資含紅利與獎金韓國上班族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到韓國採訪時,在首爾市政府附近剛好遇到有人在示威抗議。趨前了解,原來是韓國雙龍汽車於二○○九年時將一條汽車生產線移往中國上海,裁員國內三千名員工所引起的。

三十九歲的高東岷也在抗議之列,他原本是雙龍汽車生產線組裝員。雙龍裁員時,他與許多同事不願接受資遣條件,選擇走上抗議之路。高東岷說,○九年迄今,被裁的三千名員工已有十一人自殺身亡,三十幾人得重度憂鬱症。至於他則是已經投遞了數百封履歷仍無法找到工作。「這三年多來,老本花完了,只有靠著賣房子的錢來過生活,抗議時,民眾也會捐錢,作為員工生活基金。」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慶燮說,許多韓國人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如果丟了工作,叫他們去屈就職位更低或更低薪的工作很困難,叫他們去創業或擺路邊攤更難上加難。韓國失業率為三.八%,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屬偏低水準,也比台灣低,但「如果把放棄找工作的人算進去的話,狀況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張慶燮說。

首爾市的晚上十一點多了,許多辦公大廈仍燈火通明,據向當地民眾詢問,幾乎都是加班族還在挑燈夜戰,韓國上班族的拚勁的確值得台灣效法。不過,在生命的韌性與生活的幸福感上,台灣應該遠遠超過韓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6

Twitter IPO信息披露不對稱,承銷行高級客戶受優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049

在Twitter IPO過程中,華爾街高級客戶和普通投資者收到的信息再次出現「不對稱」的情況。承銷行重演在Facebook IPO時所犯的錯誤。

WSJ稱,高盛和Twitter IPO的其它承銷行私下向高級客戶傳遞了該公司營收增長疲軟的利空信息。Twitter IPO的承銷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等。

高盛和其它承銷行的分析師私下已經告知特定投資者,Twitter的營收增速可能不及預期:他們與華爾街對Twitter2014年的營收增速預期分別是55%和80%,對2015年營收增速預期分別為32%和58%營收增速預估的不同會給企業的估值造成巨大差異,尤其是Twitter這樣尚未盈利的企業。

在之前的Facebook IPO時,公司高管就曾告知承銷行分析師:承銷行對Facebook的營收預期過高。隨後,這些承銷行分析師僅僅將該信息透露給特定投資者。而普通投資者在Facebook IPO之後才得到這個消息。為此,主承銷行摩根士丹利遭到多起訴訟。最終,摩根士丹利因違反證券法規而被迫向監管機構繳納500萬美元罰款。

現在,這些承銷行再次在Twitter IPO時提供「不對稱」信息服務。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潛在原因如下:

承銷行分析師與其他外部分析師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能夠接觸到Twitter的高管,而後者不能。

公司高管應該對所有的投資者提供相同的信息。但是,在IPO前夕,公司高管由於受「緘默期」限制而不允許向公眾講話但是卻能夠與潛在投資者溝通。這些潛在投資者就是華爾街的高級客戶。 

在股票IPO後一個月內,承銷行分析師不允許公佈對它的研究報告但是卻能夠與高級客戶進行談話。在溝通之際,分析師不准評價這支股票,也不准暗示股票的評級。但是,預測營收的做法處於灰色地帶。

WR Hambrecht的Bill Hambrecht呼籲進一步開放企業IPO的過程,他稱:

「華爾街投行壟斷企業IPO的過程信息。」

上市緘默期的規定非常愚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9

雪球:你所不知道的香港高級白領和富豪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2/146663.html

i黑馬:致力於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閱讀體驗,這不,周六也沒閑著,在雪球上找到了一篇很帶感的文章——另一個香港。讓我等屌絲十分安慰。原來拿著高薪的香港高級白領在住房面前,也許比我們還捉緊,所謂的“千尺豪宅”,原來也就是我們的“百平”。他們的年終獎也許還沒我們的高噢。想要在香港開車,停車費一個月就令人乍舌。看完此文,除了有一絲絲:原來咱們都差不多的心態。在商業環境上,作者百樂門的小艷紅,也說得很明白。咱們差得還是很遠的。本文首發於《陸家嘴》雜誌,以下是全文閱讀:
 
作者:百樂門的小艷紅
在香港,一百平米的房子就是所謂的“千尺豪宅”

有錢的高級白領才能租得起,富豪才能買得到。舊時新聞說大美人李嘉欣當年曾抱怨房子太小放不下衣服,於是有富商以豪宅相送。我當時覺得她太“矯情”,到了香港才知道,按照這里的居住環境,我自己也放不下衣服。再加上氣候潮濕不利於衣物存放,香港一些高級幹洗店甚至還提供衣服寄存服務,供白領們把冬天的高檔衣服存放於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

  我一位MBA女同學的老公是就職於國際大投行的法國人,於是有天我們到她家做客吃晚飯。她家的“千尺豪宅”——擎天半島位於九龍的核心位置,月租金近四萬港幣,還有一名住家的菲傭幫忙打理家務。我見慣了香港大學山角下破爛的居民樓,來到這里才第一次知道高尚的中環外資公司經理的生活是怎樣。

  大部分的白領只能在九龍或港島較遠的地區租住六十多平米的公寓房子。我的一位同學剛剛在巴克萊銀行得到了AVP(副總裁助理)的工作職位,於是打算自己在港島西區租一套獨立的公寓房子住,然而他看來看去還是覺得房子太貴,他說他的預算是每月一萬三千港幣左右,但四十多平米、條件適合的公寓房這個時節都要一萬五千左右。

  而真正的香港有錢人都是住在山上或是遠離中心城區的海邊。比如港島南區數碼港附近著名的貝沙灣豪宅,雖然月租三萬多港幣的公寓房這里也有,但由於這些真正有錢人住的地方大多交通不方便,因此如果沒有富到擁有私家車和司機,有錢也不方便住在這里。有車開在香港也是富人才能享有的特權,因為香港的停車費極貴,如果開車到中環上班,一個月的停車費要八千港幣,普通白領根本無法負擔得起。

  真正有錢人在香港的生活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記得一個香港朋友說,他有次和同事一起到老板家做客,去看過老板的別墅之後覺得這輩子怎麽努力都過不上這樣的日子了,除非去搶銀行。

   與香港逼仄的居住環境相對照的,是香港職場惡性的加班文化。有次一個香港同學約了我和兩個在香港工作的白領一起吃飯,時間定在周五晚上七點半。我當時詢問能不能早點開始,同學說七點半能來已經是不錯了。實際上當晚八點大家才到齊,吃到九點多一點兒,兩個上班的朋友就紛紛表示還要回辦公室去加班或開電話會議。

  2012年UBS曾出爐一份關於全球購買力的報告,其中包含關於各主要城市工作時長的統計,香港以每年2,296小時排名全球第五,日均工作9.2小時(北京上海日均7.9小時)。然而香港白領表示9.2小時還是遠遠被低估了,在香港晚上八點或九點下班屬於正點,工作到十一、二點是經常的事。香港人拼命不是吹的,再加上家里居住條件局促,許多白領回家不過是為了睡個覺,因此,加班到九點十點,在酒吧聊聊天,十二點多回家睡覺是很正常的生活作息。

  對於長期居住來說,香港遠沒有內地舒適。TVB電視劇里面的和諧氣氛也不是真相,然而為什麽還有這麽多的海歸不願意到內地發展而執意到香港呢?我問過一個在日本讀大學並工作了四、五年朋友,為什麽不回內地而到香港工作。他說香港的金融市場和國際市場完全接軌,更容易找到工作。內地的金融市場不熟悉,回去沒有用武之地。而且,內地的工資水平也遠遠無法讓海歸們接受,月薪太低,個人所得稅又太高,海歸們無法接受這種巨大的落差。說白了就是海歸到香港工作可以做到自然的無縫銜接,而到中國內地工作卻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適應、學習和轉變。然而,他又目睹了內地朋友們有車有房的現實,不能不奇怪這些大陸人是怎麽賺到錢的。我說:你得理解內地公司的薪酬體系,比如投行,固定的月工資與浮動的獎金之間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別。很多內地的公司雖然不會在合同上寫明獎金的數字,但年景好的時候發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獎金很正常,反觀很多國際大公司看上去月薪很高,但獎金與業績掛勾不明顯,通常就是合同里寫明的n個月的薪水。
  此外,也可以用貨幣的購買力理論來衡量香港和內地人民的真正富裕程度。像本文上篇所提及的,與內地相比,香港的非必需品價格都相對便宜,比如那些奢侈品名牌的價格,比如星巴克咖啡的價格。而房子、交通及生活物資的價格都相對更貴,這就造成了香港人民的實際購買力不如內地人民。雖然有稅率上的優惠,香港人的月工資也普遍高於內地人,但由於全球的精英都湧入香港,資源稀缺造成了香港人的實際購買能力和居住條件整體上不如地內地人。

  很多對內地工作環境和薪酬體系缺乏了解的海歸,醉心於工資表面上的貨幣數字而忽略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因此造成了他們對回歸內地工作“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有不少在內地工作過的人在海外求學後也都爭相要在香港找一個好的職位。大家都體會過內地生活質量和工作節奏,但仍然想留在“水深火熱”的香港,這又是為什麽?有兩位在外資銀行工作的同學一致訴苦說:在內地的外資銀行工作,如果沒有海外或香港工作經驗,升職非常慢,在香港工作一段,無非是為了日後的職場道路走得更順利。

  因此,年複一年地,有無數從海外名校畢業的中國內地出來的MBA、博士,前僕後繼地來到香港,“占領中環”,忍受著工作過勞、狹窄的居住條件、惡劣的空氣狀況,還有本地人的歧視,惡性循環。

  值得理解,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他們自我實現的唯一途徑。絕大多數人改變不了環境,也放不下身段,香港作為中西方的交匯點,最大限度地容忍了所有訴求的存在。


雙城記——上海與香港的距離

  學者李歐梵在其文章《香港,作為上海的“她者”》中講述了同為殖民地,當年香港是如何亦步亦趨地模仿西方、又複制上海,但卻始終學不來上海的“涵養”。但在文章結尾,他提到:“七十年代香港開始經濟起飛,而同時期的上海卻因文革而癱瘓了,從而導致了一場非法的難民潮再次湧人香港。到八十年代早期,香港已成了英國的“皇冠”殖民地,代替印度成了東方的“寶石”。一系列主要的工程在開工……隨著公交和住房問題的基本解決,八十年代這十年還經歷了文化活動的興盛……至此,香港不僅代替了上海而且超越了它。”

  上海承載著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夢想已經很多年了。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次,上海能不能實現“反超越”香港呢?

  上海自貿區的消息出來之後,有不少媒體說香港在退步,甚至沒有任何優勢——因為香港有的政策,上海也都能有。真的是這樣嗎?也許在金融業對外開放、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上海可以做到完全複制香港的優勢,但香港的有些優勢是上海無法複制的。比如香港與英美兩國完全一致的普通法法律體系和司法制度,香港的英語語言環境。

  很多外國人對於在香港工作感到非常適應和自如,但如果讓這些國際人才到上海工作,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不通造成的生活不便利。而在香港,從出租車司機到快餐店店員,都可以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香港的大學全部用英文授課,這使得在香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再出國深造或進入國際公司工作時,減少了大部分中國內地學生必經的語言關痛苦。

  此外,香港采取了與世界上金融最發達的美國和英國完全一致的普通法法律體系,很多美國的律師到香港工作也能夠迅速適應。而中國大陸則是清末時期學習德國、日本,引入大陸法系法律制度,形成了集中化、以立法權為中心的法制體系特點。普通法系的優勢之一就是便利制度創新,這使得金融創新在英國、美國發展得特別快,創立了公司、信托等一系列影響深刻的法律概念,甚至發生了次貸危機。

  因此,香港不可複制的優勢說白了就是殖民地優勢。香港在去殖民化的過程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英國殖民時期所有的制度不變。這一點不要說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這種對維持原有制度不變的獲解放的殖民地也僅香港一個。其他解放的殖民地大多是打碎舊有的一切,或者混裝自己民族的特色。香港由此得以成為一個與另外兩大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倫敦最合拍的亞洲國際金融中心。

  此外,香港的一些其他優勢也不是上海能輕易複制過去的。比如成熟而完善的金融市場及金融制度框架,中國內地的金融體制改革也搞了很多年,但仍與國際市場仍相距甚遠,很多金融改革和創新一直在論證,但推進的過程仍然非常謹慎。即使在上海試點制度創新,也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來消化和學習。甚至在保障電子化金融交易的安全及高效性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上海與香港也有著巨大的差距。

  因此在可見的未來,上海對香港的超越較難實現。

  言而總之,香港一直是一個被我們誤讀的城市。從殖民時代開始,香港就一直是被中國人和外國人借以互相遠遠觀望的。外國人以香港來意淫中國,而中國人以香港來意淫西方。這種觀望後來又加入了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相觀望。我們戴著有色眼鏡看香港,香港也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我們與香港之間有時互相低估,有時又互相高估。我們離香港特別近,然而又特別遠。即使“九七”之後我們與香港近得不能再近,隔閡反而因為誤會加深。如果沒有一個平和而包容的心態,即使是一脈相傳的中華民族,有時也難以互相理解。但這種心態,正是當下壓力倍增的中國內地人和香港人都特別缺少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85

死亡陰影籠罩德意誌銀行:一名高級律師自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57

據《華爾街日報》,一位紐約政府官員周六稱,一名德意誌銀行駐紐約高級律師自殺。

紐約警方透露,這位律師名為Calogero Gambino,41歲,10月20日清晨被發現死於他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住所中。

首先發現此事的是他的妻子。彭博新聞社報道稱,Calogero Gambino是在樓梯欄桿上吊頸而亡,死於自殺,紐約城首席法醫辦公室新聞發言人Julie Bolcer如此介紹他的死因。

Calogero Gambino是一名高級法律顧問、董事總經理(MD),已為德意誌銀行效力11年。

知情人表示,Calogero Gambino此前密切參與商業談判中的法律問題,包括監管機構對該行就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展開的幕後操縱延期調查,以及正在進行的針對貨幣市場操縱的調查。

這是今年以來第二起德意誌銀行現任雇員或前雇員的死亡事件。今年1月,58歲的William Broeksmit在他倫敦的家中吊頸而亡。他在退休前是該行高級風險管理人員,自1996年起進入該行任職。

此前,知情人曾表示,William Broeksmit卷入了美國當局對德意誌銀行的調查。當時他曾稱自己對此非常憂慮。

德意誌銀行發言人當時曾稱,Broeksmit先生“並未被懷疑有任何不法行為。”

德意誌銀行是去年12月因被指控操縱歐洲銀行間歐元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而遭到當局罰款。

德意誌銀行是德國最大的貸款銀行。昨日該行表示,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的法務支出將達到創紀錄的8.94億歐元(約合11.3億美元)。該行去年全年的訴訟費用為30億歐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83

美國空襲炸死三名伊斯蘭國高級頭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00

BN-GC019_usisla_M_20141218144557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星期四表示,在伊拉克境內發動的一系列針對性空襲中,3名伊斯蘭國(ISIS)高級頭目被炸死。

這名官員說,這3人是從11月中旬到12月初被炸死的,他們的死將削弱這個激進組織的指揮能力以及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占領地區的控制能力。

這3名伊斯蘭國頭目被確認為是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在伊拉克的行政副手穆塔茲、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軍事首領巴西特,他們兩人都被視為是伊斯蘭國領導層的重要成員。此外還有伊斯蘭國主管摩蘇爾城的中級官員塔里布。

與此同時,美軍官員說,1300多次的空襲和一支更為強大的伊拉克保安部隊對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的行動能力帶來了“顯著效果”。

不過,一名高級指揮官警告說,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也許需要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鏟除伊斯蘭國激進組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54

美國空襲炸死三名伊斯蘭國高級頭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00

BN-GC019_usisla_M_20141218144557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星期四表示,在伊拉克境內發動的一系列針對性空襲中,3名伊斯蘭國(ISIS)高級頭目被炸死。

這名官員說,這3人是從11月中旬到12月初被炸死的,他們的死將削弱這個激進組織的指揮能力以及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占領地區的控制能力。

這3名伊斯蘭國頭目被確認為是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在伊拉克的行政副手穆塔茲、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軍事首領巴西特,他們兩人都被視為是伊斯蘭國領導層的重要成員。此外還有伊斯蘭國主管摩蘇爾城的中級官員塔里布。

與此同時,美軍官員說,1300多次的空襲和一支更為強大的伊拉克保安部隊對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的行動能力帶來了“顯著效果”。

不過,一名高級指揮官警告說,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也許需要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鏟除伊斯蘭國激進組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03

希臘高級官員:比雷埃夫斯港將繼續私有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12

Piraeus-port-

一位希臘高級政府官員表示,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將在周三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表示,希臘將繼續比雷埃夫斯港(Port of Piraeus)的私有化進程。這與希臘左翼政府此前的表態相反。

一位希臘資深財政部官員向《華爾街日報》表示:“Piraeus港的出售依然有效,將按照計劃進行。”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該港口的出售價值可能高達8億歐元,預計將於今年3月接受有約束力的出價。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希臘負責航運的副部長1月28日表示,將中止前政府啟動的出售最大港口Piraeus多數股權交易。該港口多數股權原本將出售給中企中遠集團。上月22日,中遠擴建該港,總理李克強還致信祝賀。

不過,該副部長1月30日又改口稱希臘新政府尊重與中遠已達成的協議。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希臘新政府的這些舉動意在“擺姿態”,將不會對中國在該港口的投資構成影響。

按照希臘政府和國際債權人達成的私有化協議,去年選中中遠集團及其它四家競標者作為Piraeus港口管理局67%股份的最後潛在買家。

目前中遠集團管理著該港口的兩個集裝箱碼頭。2008年6月12日,中遠集團以43億歐元代價,在希臘Piraeus港集裝箱碼頭私有化招標中擊敗和記黃埔、迪拜國際等對手,成功中標該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同年11月,中遠集團與希臘Piraeus港務局簽署了該碼頭經營權的轉讓協議。從那時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已經向該港口投入了8億歐元(超40億人民幣)。

2014年11月20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宣布再投入4億歐元(約30.71億元),將該港口打造成地中海最大、增長最快的港口之一。《華爾街日報》當時指出,經過5年的建設,中遠在希臘的投資成為希臘近幾年來最成功的私有化案例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