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生技總體檢》 市值8000億 還能漲多久? 一顆藥帶動股價飆漲的祕密

2013-11-25  TWM
 
 

 

今年以來,生技股股價一飛沖天,生技股市值更逼近8000億元,成為支撐台股的重要族群之一。

這個一年內迅速翻紅的新興產業,造就許多富翁,多少傳奇故事在市場流傳;但同一時間,也掀起不少市場怪象。

就在資本市場的陷阱與魅惑迅速燎原之際,《今周刊》邀請專家為台灣生技股把脈,

教你看懂生技股;

也讓這個剛剛萌芽的精銳部隊,在市場上能以更穩健的姿態,向前邁進。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黃家慧十一月十三日下午,一家興櫃公司舉辦上櫃前法說會,兩點半才要開場,但兩點不到,現場已經湧進將近兩百位法人;到了兩點半,準時開場,此時會議廳已經被擠得水洩不通,估計一共湧進近四百位法人,還有許多人因為位子不夠,只好站在後面形成人牆。

台股已經好久不見如此踴躍的法說會,尤其在電子股熄火、成交量跌破八百億元之際,哪一家公司擁有如此驚人的魅力?

答案揭曉,正是目前興櫃股后──安成國際藥業(以下簡稱安成藥)。

今年以來台灣生技類股指數漲幅,不僅高出大盤指數的漲幅八個百分點,與美國的生技類股指數(NBI)相比,也毫不遜色。

由於台灣目前的分類股指數計算只納入上市、上櫃公司,因此無法呈現興櫃股票的漲跌。如果再把目前興櫃上四十二檔生技股納入計算,實際上的生技股漲幅還要更兇猛;以目前興櫃股王寶齡富錦為例,去年底股價不到五十元,如今股價三五○元,漲了六倍。

寶齡的股價走勢不是特例,現在興櫃上的「百元生技俱樂部」,包括台灣浩鼎生技、杏一等,今年以來漲幅都是以倍數計,甚至有的股票去年根本還不知道在哪兒,今年已經是興櫃上活跳跳的要角。

怪象一:漫天喊價

股價「上萬元」? 把「藥證」當獲利保證《今周刊》統計當今枱面上的生技股,包括二十四檔上市、五十二檔上櫃,及四十二檔興櫃的生技股,總市值已經逼近八千億元,占台股比重三%,比起手機、面板等大股本的族群,不遑多讓。尤其今年以來,生技類股交易金額占全體交易比重節節上升,十月已占全部交易(含興櫃)的七.三三%,重要性不言可喻。

生技股無疑是今年枱面上表現最搶眼的族群,只是,股價漲多之時,也是風險伴隨而來之際。

就像安成藥的法說會上,身為國際知名特殊學名藥專家的安成藥董事長陳志明實在地說:「台灣生技股太貴了!」嚇得安成藥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一度跌破三百元大關(收盤又站回三百元);而國內生技產業的「大金主」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日前在一場私人飯局上也向在座友人直言:「台灣的生技股確實過熱。」澆了生技股一小盆冷水。

但是,資本市場之奧妙也在於此,當市場熱炒沸騰,投資人和市場熱錢奮勇挺進,縱使大老闆們「真心提醒」,卻怎樣也聽不進去。目前市場上已浮現許多怪象,在在提醒投資人,要伸手摘取遠處的甜美果實之前,千萬別先被腳下的草藤給絆倒了。

生技股股價漲到連大老闆都喊「燙」,已是不爭事實,市場甚至已經有人喊出某檔股票要「上萬元」,其中有多少不合理之處?以上櫃新藥股智擎為例,智擎手上的胰臟癌新藥(PEP02/MM398),按時程即將進入臨床三期的收案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公司表示將在明年(二○一四年)三月向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送件,下半年就可能拿到藥證。

看似一切順利,也是目前台灣新藥股的進程走得最快的「前三名」之一,但弔詭之處也在此;「取得藥證」固然是一顆新藥的里程碑,但「藥證」絕非「獲利保證」,接下來的生產與行銷戰,才是這顆「藥」能否順利打進市場的關鍵戰役。而幫助智擎打贏後半場戰役的美國合作廠商,正是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Merrimack(股票代號:MACK)。

但今年以來,Merrimack的股價像溜滑梯一樣,從年初的七.五美元,到如今只剩下二.五美元;但同期間,智擎的股價卻一路往上攀升,如今智擎市值甚至是Merrimack的三倍多。如此奇特的現象,有可能是Merrimack的產品線不受國際法人青睞;當然,更可能是台灣智擎漲太兇。

事實上,智擎股價的「強勢表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總經理葉常菁擁有美國藥廠Millennium的工作經驗,「團隊是OK的,只是,真的能在明年順利取得藥證嗎?」一位同是新藥公司的同業高層說明,從過去紀錄來看,即使到了臨床三期,順利取得藥證的機率也不到五成,不確定性還高得很。

這同時也點出了目前台灣生技市場的另一個亂象,就是漫天飛舞的資訊太多,到底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哪些聽了一笑置之就好?投資人真的難以分辨。

怪象二:資訊黑洞

市值八千億產業 分析師竟少得可憐如果拿生技股和科技股相比,台灣目前內、外資加總,券商加上投顧,粗估電子業的研究員就有一千到二千名之多,每天生產的報告少說也有好幾百篇。這些「研究報告」的功能,其實就是不斷檢視、解讀各家上市櫃公司的資訊、現況,讓投資人得到更正確的投資訊息。

但反觀目前台灣生技股,研究員、分析師幾乎都是「兼著看」居多。據了解,目前所有外資投資機構,設有專人「生技股分析師」的外資,只有花旗、摩根士丹利與JP摩根三家;而本土券商中,也只有凱基證券、元大證券、元富證與台灣工銀證等少數幾家,對生技股著墨較深。因此,幾個月前,當生技股剛開始狂飆時,參加過當時重要生技公司小型法說會的研究員說:「當公司總經理說明現況完畢,現場一片靜默,沒有人提問,因為不知道要問什麼。」少了研究機構的分析、解讀,讓原本就存在高度進入門檻的生技公司,外界更難一窺全貌。究竟生技公司宣稱的「臨床二期數據很漂亮」、「後年可以順利取得藥證」、「這顆藥未來有百億美元的市場」,這些是該明文公開的「公司重大訊息」?抑或只是股價炒作的「話術」?投資人該如何分辨?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十一月七日才剛剛被櫃買中心罰款四十萬元的寶齡富錦,原因就是「資訊揭露不實」。

因為寶齡每次公布腎臟病新藥時,只揭露有收取里程金及權利金,卻隱匿這兩項收入還要分別支付三三%及五○%給原發明人。結果,事實一公告出來,當天盤中股價最多跌掉一一○元,股東的損失要找誰去討?

對此,櫃買中心審查部組長王耀華表示,目前櫃買中心對生技股的上櫃掛牌,並沒有要求額外的資訊揭露,一切按照一般上櫃的程序進行;但審查會議上會邀請兩位外部的「產業專家」,針對產業風險進行詢問。

只是,這樣的「把關」是否足夠?投資人要投資生技股之前,恐怕還要做更多功課才行。

怪象三:主力介入

七個交易日 變出股價翻倍「魔法」或許正因為生技股未臻成熟的投資環境,看在有心人眼裡,這種短期的「資訊不對稱性」,也正是獲取暴利的良機;因此之前市場不斷傳出許多主力紛紛把「手」伸進這塊「處女地」,大炒股票。

尤其是新藥股,需要少則七年、多則十年,甚至更久的臨床試驗期間,除非出現重大變化,否則只能默默苦守寒窯,這樣的股價要如何一飛沖天?

但生技股偏偏具備「股本不大」和「籌碼集中」兩大特性,剛好符合主力炒股的必備「股性」,因此市場上多檔生技股都上演過「帽子戲法」,曾有短短七個交易日,股價從八十多元漲到一百七十幾元,翻了一倍之多;也有傳言「某位主力與某家生技公司老闆吃了一頓飯之後,股價急拉一百元」。傳言紛沓之際,也讓太多投資人躍躍欲試,資本市場的陷阱與魅惑,此刻迅速燎原。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也是國內資歷最久的生技基金之一經理人傅子平提醒,「如果市場的資訊透明度還未臻成熟,專業投資機構還是比較能提供良好的保證,否則散戶很容易在市場上受到傷害。」但台灣的「堅強散戶」仍然奮力勇往直前,不惜一搏。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比較指出,先前浩鼎的母公司也是美國掛牌公司Optimer,公司掛牌五年,股東人數只有九百人;但浩鼎登錄興櫃短短不到一年,股東人數高達五千人,「我希望投資人是真的了解浩鼎的價值才來投資。」張念慈誠懇地說。

其實,不只主力,任何一個產業從萌芽到茁壯的過程,不是只有投資人受到資本市場的誘惑,真正面臨這場金錢遊戲最大挑戰的,正是「印股票」的生技公司大老闆。

台灣的生技產業真正有大規模的資金挹注,成為市場矚目族群,大概是最近三年內的事;但經過資本市場的迅速催化,已經集結成幾股難以忽視的新勢力。其中可以簡易分成三派,一是以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為首的「東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包括東洋、智擎、永昕、得榮、東生華五家公司,市值版圖逼近七百億元;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旗下共有中裕、浩鼎、合一、泉盛等公司;以及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旗下的太景、台微體、友華、友霖、基亞等公司。

怪象四:印股換鈔

小股東被迫放棄認股 募資未用於本業但集團一旦成形,其間的交叉持股、關係人交易的情況愈形複雜,也考驗大老闆的公司治理能力。

例如今年一月,林榮錦旗下在興櫃掛牌的永昕生技辦理現金增資,定價每股二十元,和當時股價三、四十元有一定的價差,而且公司基本面良好,按理說,原來的股東應當都勇於認購。

但當時有多位股東卻被迫放棄認股,空出來的股權則由董事長林榮錦的個人投資公司玉晟創投、和同樣是林榮錦擔任董事長的上櫃生技公司晟德認走。沒想到,才剛繳款完畢,永昕股價就一飛沖天,從當時三、四十元一路漲到十月股價最高達一○六元;最近股價雖然回檔到八十五元,但仍有兩倍的價差。不僅當時想認卻無法認股的股東徒呼負負,也讓永昕的公司治理出現缺憾,對於被迫放棄認股的股東而言,並不公平。

還有某些生技股不斷利用槓桿操作,擴大版圖。例如,某家上市生技公司對外募資,一口氣募進二十億元左右,投資人以為是作為營運或開發新藥之用,但最後卻有相當比重被拿去投資股票;此外,包括集團交叉持股情形複雜,以及募資後的資金運用沒有符合當初的承諾,都在市場上留下爭議。最近已經頻頻被金管會證期局盯上,好幾次提出示警。

從歷史經驗來看,新藥開發向來是全球高度寡占的市場,其中超過一半的藥證由美國公司取得,其他由瑞士、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瓜分,而全球排名第三名以後的國家,市占率只剩個位數字。「未來幾年,台灣的新藥公司如果能在其中搶到一兩顆藥,已經算是天大的表現了。」國內規模最大創投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說。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截至目前,台灣還沒有一顆新藥成功拿到FDA頒給的藥證。新藥的夢想雖美,但距離實現夢想,還有一段路要走。

套一句建商賣屋的廣告用語,新藥開發能夠「美夢成真」的公司不能說沒有,但「絕對稀有」;而要走到開花結果的那一天之前,投資人恐怕得先面對資本市場上重重的關卡與挑戰。在這場「萬中選一」的競局中,投資者可得睜大眼睛、仔細評估,再決定是否跳進這個充滿想像與誘惑的市場。

總市值逼近8000億大關!

── 台灣上市櫃、興櫃生技公司家數與市值

生技股總市值

7777億元

上市(24家)2160億元 28% 興櫃(42家)2251億元 29% 上櫃(52家)3366億元 43%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關鍵15家新藥公司大競賽 ── 一顆藥,從動物實驗到上市銷售產生的價值

動物實驗

2~5年醣 聯 GNX101

(卵巢癌抗體藥)

智 擎 PEP503

(癌症放射治療用藥)

安成藥 AC-301

(眼部血管新生疾病用藥)泉 盛 FB825(抗過敏藥)FB811(淋巴癌抗體藥)永 昕 GranNex

(白血球低下症用藥)

人體實驗

3~5年

臨床1期:上市成功機率:9%

醣聯 GNX8

(大腸癌抗體藥)

臨床2期:上市成功機率:15%

安成藥 AC-201

(第二型

糖尿病用藥)

AC-701

(玫瑰斑用藥)

中 裕 TB-355

(愛滋病藥)

太 景 TG-2349

(C型肝炎用藥)

臨床3期:上市成功機率:44%智擎 PEP02(胰臟癌用藥)浩鼎 OBI822(轉移性末期乳癌疫苗)合一 ON101(糖尿病潰瘍傷口癒合藥)永昕 TuNEX(類風溼性關節炎藥)基亞 PI-88(肝癌藥)太景 Nemonoxacin(抗生素)藥華 P1101(抗紅血球增生藥)

2~3年

申請藥證:

上市成功機率:80%

從向美國FDA申請送件,到核准藥證,時間約為6個月。

寶齡 Nephoxil(腎臟病用藥)

臨床4期:

主要是搶在原藥廠專利過期前,提出訴訟,若無侵犯原藥廠專利,便可要求藥廠釋出部分專利權,以獲得在專利到期前180天,享有獨家銷售權。

安成藥 帶狀疱疹後神經止痛藥

上市銷售

5年

上市初期

上市前5年主要為拓展市場滲透率,多數新藥創造的營收會在上市第5年達到最高峰。

4~7年

市場成熟期

安成藥 骨骼肌鬆弛劑

專利期過後

學名藥

學名藥(Generic Drugs)指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依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訊,產製相同化學成分藥品,以相對低價的方式,搶進市場。

台微體 卵巢癌、乳癌用藥Doxisome、抗黴菌藥物

AmBiL(新劑型)

健亞、神隆 B型肝炎藥Livepro

生技股過熱

未來3年

7家「聽牌股」誰能勝出?

藥廠 藥名 適應症 預計申請時間寶齡 Nephoxil 腎臟病用藥 已向美國FDA送件基亞 PI-88 肝癌用藥2014年向台灣TFDA送件申請智擎 PEP02 胰臟癌二線用藥 2014年3月向美國FDA送件,預計9月審查結束浩鼎 OBI-88 乳癌用藥2015年向美國FDA

送件

藥華 P1101 抗紅血球增生藥 2015年向美國FDA

送件

太景 奈諾沙星 超級抗生素 已向台灣TFDA、大陸SFDA送件,預期2014年取得兩岸藥證合一 ON101 糖尿病潰瘍傷口癒合藥 2015年向台灣TFDA送件資料來源:各公司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7

45億搏一顆藥 門外漢變新藥股王


2014-02-24  TCW
 
 

 

台灣生技史在二○一四年立下重要里程碑。由寶齡富錦開發的腎臟藥「拿百磷」(Nephoxil),繼一月十七日取得日本藥證後,今年可望再拿下台灣、美國藥證,成為台灣第一顆自行研發、獲得國際藥證的化學新藥。

憑著憨膽投入開發耗時12年,比預估多11倍

別小看這一顆小小的化學藥錠,它不僅肩負歷史意義,也隱含著全球一年三百六十億元的商機。

市場估計,長期可望替寶齡帶來每年兩至三個股本的獲利收益。無怪乎,藥證才剛到手,寶齡富錦的股價已經突破四百元大關,同時登頂為台灣新藥股王與興櫃股王。

「拿到日本藥證後,這顆藥接下來已經沒有風險了!」生技投資專家、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協理羅敏菁高度肯定拿百磷的市場潛力。與現有的洗腎藥物相比,它可以大幅降低甲狀腺與骨質分泌異常等副作用,減少搭配藥物的用量,進而降低病患的費用支出,「寶齡的毛利空間非常大,我形容它接下來是『躺著睡覺賺錢的國際新藥公司』。」

許多高階經理人總愛說自己看未來的眼光多麼神準,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卻不然。拿百磷從化合物授權到取得藥證,足足花了十二年、耗資四十五億元,是當初江宗明估算時間的十二倍、預算金額的四百五十倍,完全是在誤闖叢林的狀況下,硬著頭皮走下去,最終得到善果。

他坦言,雖然畢業自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但二○○○年決定投入新藥開發時,他對這個領域卻是一竅不通。於是,他喜孜孜的選了第一個接觸的新藥開發計畫,也就是現在的拿百磷;當時他心想,只要準備個五百萬、一千萬元,花個一、兩年時間,藥就做出來啦!

「我就是要做新藥而已,也沒有先研究適應症的市場潛力。沒有,沒有,都沒有!」江宗明說得坦白,「哪有人看那麼遠的?你又不是醫生,怎麼看得出未來走向?只要有新藥就好了,能賺錢就好了,當然這是有賭博的意味。」

他萬萬沒想到,二○○一年正式自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許振興取得拿百磷的開發授權後,等在他面前的,竟是一場長期抗戰。

說來拿百磷的命運也是多舛,授權給寶齡之前,許振興已經與中國化學製藥合作,但是要把一個實驗室的化合物,淬煉修改到能夠大量量產、成為人體服用副作用少的藥物,本來就是一條漫漫長路。這條路漫長到,連中化這樣的大公司都吃不消,因而遲遲沒有著手進行開發。最後是時任中化高層的總統馬英九大姐馬以南,代表簽約,把這個開發權利轉給了寶齡。

正式起跑了,江宗明看看文件上的化學構造並不複雜,決定找幾位當時台灣業界聞人,一年半載就要把這化合物變成藥,還信心滿滿的,早早就在工廠裡買了打錠機等著,準備打成藥錠出售。

沒想到,當江宗明把這一整年的研究成果,拿給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任職的友人一看,卻換來對方一句:「方向全部不對!」

國際新藥申請有其既定流程,以美國為例,從實驗室的化合物到藥錠,得先完成專利前例的審查,通過三期臨床實驗,最後才能申請藥證,正所謂過五關斬六將,任何一關沒過,就是前功盡棄;但是當時台灣新藥開發產業才只是懵懂時期,本土藥廠有相關認知與風險意識的人並不多,寶齡團隊更是新藥開發的門外漢。

眼見在台灣的一切全都白費,束手無策的江宗明決定委請美國友人主導開發案,基地從台灣轉移到美國、加拿大,利用外部資源,從最初期的文獻研究開始做起,一步步往「藥」的方向龜速前進。

好不容易熬到二○○五年,二期臨床實驗送進FDA審查之際,堆積如山、一張比一張更高額的帳單,終於讓江宗明瀕臨崩潰,「哇!那時公司三億多資本額,全都投在這(新藥開發)上面,銀行貸款兩億多,負債比率高到近七成(一般認定應低於五成)。」

斷尾殺出卻早了一步前腳售出,後腳傳回好消息

就在這時候,美國那斯達克股市掛牌交易的製藥公司Keryx找上寶齡。一心只想斷尾求生、停損出場的江宗明立刻就答應了,把歐洲、美國、日本的開發案,以低於市場行情的條件,授權給Keryx。

沒想到幾個月後,FDA的審查結果出乎意料的好,「唉!如果多等三個月,結果出爐了,條件就完全不一樣了。」回想起來,江宗明還是忍不住扼腕,但當時寶齡正走在一條伸手不見五指、不知何處才是盡頭的黑暗隧道里,江宗明這一語,道盡新藥開發商的無奈。

夥伴與資金的到來,讓寶齡走出財政窘迫,也意識到小公司必須善用外部資源、借力使力的重要性。二○○七年Keryx再把日本市場的開發案轉授權給全球第三大菸廠日本菸草產業公司(Japan Tobacco)集團,並在今年一月順利取得日本藥證,終於進入開花結果的豐收期。

兩次摔跤換寶貴教訓借力使力,發揮槓桿效益

藥證到手的利多激勵下,不僅寶齡富錦近期股價站上四百五十元大關,就連Keryx近半年股價漲幅也超過五成,一顆小藥錠已經衍生出無限的想像空間。

「為了做新藥,我的腳啊,踏進去棺材裡面好幾次,還好八字比較重,又跳出來了,承受好大的壓力。」江宗明嘆道。走過一遭新藥開發的漫漫長路,今年六十八歲的江宗明學到,事前謹慎完善的規畫,比拿到項目就往前直衝的猛勁更重要,也學會了借力使力、加速完成目標的槓桿效益;接下來的寶齡,已經利用這寶貴的兩堂課,自台北醫學大學、美國等研究機構取得授權,積極搶攻中國醫院通路的醫美術後市場與醫療器材領域,希望再寫下另一個傳奇。

【延伸閱讀】國內外藥證,股價補血效果差很大

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在新藥開發路上的跌跌撞撞,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應該最能體會,為了取得台灣第一張植物新藥藥證,路孔明也走過類似的路,兩人私底下還是相約小酌談心的好友。

為了讓中天生技在取得藥證前,營運績效也能夠有所成長,路孔明選擇的是,投入保健食品市場,包括曾經請來港星劉嘉玲代言的四物飲品,以及西洋參為原料的保健品;但卻相繼遇上二○一一年的塑化劑風暴,以及台灣衛生單位認定「西洋參非人參」的負面事件被勒令下架,最後各損失了一億五千萬元。

同樣是取得了藥證,寶齡的股價高達四百五十餘元,但中天的股價卻僅有三十餘元,生技投資專家羅敏菁認為,這樣的差別主要是中天取得的藥證僅限台灣地區,且並非必須、不得不使用的藥品,因而導致資本市場評價不一。

不過,路孔明並不灰心,中天除了後續的大腸癌藥外,集團也有合一、浩鼎等金雞母,都將與寶齡一樣採向外授權方式降低風險、加速進程,未來四年集團至少有兩張藥證可望入手。而路孔明主導的鑽石基金,也投資寶齡富錦,本業業外雙得意。

一路走來,台灣本土新藥公司雖然全靠一己之力摸索,沒有安成藥業、太景、智擎等主事者深厚的國外經驗,卻也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之中,逐漸摸出一條自己的路。(文●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