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零九年股市回顧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28160


又到一年盡頭,二零零九年快將結束,今年是金融海嘯後的復甦年,恆指由年頭的一萬四千多點, 升到現在的兩萬一點,升幅有四成多。回看今年三月,匯豐宣布供股集資,股價曾經跌到三十三蚊的低位,當時有多少財演叫大家沽匯豐,又有多少財演老點大家放 棄供股,當時我反主流而行,繼續持有匯豐股票,並全數參與廿八蚊的供股,九個月的今天,供股的部份已經升三倍,香港的散戶可愛又可憐,竟然原諒了當時的財 演,並繼續聽這班人老點,香港冠以金融中心美名,可惜投資散戶卻民智未開。

相反,許多跟我行長線投資的網友們與我一樣,在低位一股不沽,並在低位一路加碼落優質股票,他們大部份已經收復上年的失地,並開始長線獲利,經歷了 金融海嘯的實證,說明長線投資不怕熊市,以及長揸優質股票跑嬴大市,相比坊間炒出炒入的主流投資或投機策略,長線投資更覺歷久彌堅,廿一世紀的零零年代快 將過去,又再踏入另一個十年,柴九話:「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如果你過去十年在投資理財上一事無成,希望你在下一個十年可以改進,只要明白長線投資的大道 理,並且持之以恆,再過十年,你一樣能達致財務自由,祝大家過一個快樂聖誕!

 

後記: (9:55AM, 24-12-09)

昨日講到美債孳息曲線,今日偷信報老畢一張圖再作說明,最近,十年與兩年美債息拉闊到近三百點子,是92與03年來最高,證明市場預期短期內聯儲局不會加息,而長線有通脹風險,這個情況最利股市,過去兩次之後股市跟隨大升,今次應該沒有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61

投資香港股市,外國股市,地產,樓市之(壹貳肆)發達三大要素之:買甚麼?(第一零九回)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1954

投資港股:中信泰富(四)

今日要講嘅兩個問題,阿牛嘅答案都喺:no

首先,睇完尋日個阿牛劇場,大家有冇覺得個仔,喺咪敗家仔嚟㗎?

阿牛答案喺:no

唔一定,老實講,邊個做生意未失過手吖。個老豆咁 cool ,佢以前唔喺一樣試過衰過,套劇冇講啫。你可能會話,個老豆可能衰過,不過衰少少,無個仔咁大鑊,會唔會呢?

會,因為當時佢老豆副身家冇咁大,同埋未必有老豆個老豆照吖嘛;其實 每個生意人做決定之前都喺諗住賺嘅,唔喺做嚟把鬼咩。而佢落疊之前,一定都會計過輸唔輸得起,包括有冇老豆幫佢埋單都喺考慮因素之一,全部佢都會計算在 內。所以阿仔衰一鑊,而佢老豆找得到數嘅,絕對合情合理,根本輸得起。

仲有,你估佢老豆唔知咩,甚至乎心知肚明,未必關個仔事,或者佢老人家親自出手,戰果可能都喺一樣。

從前90年代有間上市公司叫兆峰陶瓷,由一個後生仔叫李兆峰白手興家攪嘅,高峰時買埋南灣嘅別墅,住喺李嘉誠隔離,連李嘉誠都話佢叻仔;後來 2001 年公司擴張過度,一下週傳唔嚟,執埋笠。

                             

李嘉誠點?唔通幫佢呀,都叫大家弄肋而為,冇咁大個頭就咪帶咁大頂帽喇。白手興家一個唔小心,就喺咁嘅下場。你買佢股票,咪陪葬囉。

衰左,最緊要有人找數,咁就喺叻。冇人找數,就唔叻。未衰過唔算叻,你『未』啫,唔表示你唔會。

跌底爬番起嚟?呃細路就得。

                

冇左份八千蚊嘅工,梗爬得番起身喇,搵過份九千嘅都得呀。冇左八十億,你赤手空拳搵番九十億我睇吖!

跌在那裡,就趴在那裡。

不過,李兆峰先生好嘢,而家轉戰上海,雖然冇以前咁大,一樣企得住。但喺個樣就蒼桑好多囉。

           

阿牛誠心祝福佢。李生,加油!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個問題,中信泰富公報業績,純利急增一倍,阿牛喺咪好開心呢?

阿牛答案都喺:no

點解?

因為時候都未到,公報業績都唔會炒上嘅,最近放榜潮:

建行盈喜 ,股價跌

袞煤盈喜,股價又跌

鐵鈦盈喜,股價都喺跌

因為都未到牛三,個市要到牛三,個市場氣氛好,盈喜先有藉口炒上。

但喺,亦有異數嘅,早輪隻999 I.T. ltd 公報業績,當然喺好好,結果由一蚊炒上三蚊,仲唔跌番落嚟。所以好難講,天時地利人和一夾埋,炒高左就買唔番,陣腳大亂好尷尬。所以點解隻鐵鈦,阿牛咬實 牙根都要而家入貨,明知佢多數要等幾年,都未必有嘢睇。就喺怕佢『萬一』,忽然受市場重視,升倍零兩倍,唔湯唔水,咁就大劑,你話仲買唔買落去好吖。

咁買 I.T. 咪得囉!

你知唔知I.T.今年賺多左幾多呀?比舊年多五倍咁多。你話炒高三倍喺咪合理呢。咁你又知唔知南航今年賺多左幾多呀?喺八十倍呀!結果咪升左一毫子咁大把。

你話我聽下一個喺邊隻股票,盈喜之後會升幾倍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10

夜海偶拾之壹佰零九--知行合一 漠風627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fc75880102e9aj.html

投資體系,必須是「知行合一」的高度統一,甚至有人更多強調「行」的策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投資跟戰爭和經商有相似性,都是以成敗論英雄。

 

但是,這不代表著「知」不重要,實際上「知」更多的是基礎作用,知之更多是避免陷阱的基礎,是經驗的積累,為「行」之策略之依據。

 

總之,在投資活動中「知行合一」很重要,兩者都不可偏廢,在不同條件下這兩方面有所側重也是必要的,其承載主體是在討論和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

 

巴菲特、索羅斯、芒格、史云生、卡爾曼都是這樣,只是由於自己的實踐經驗範圍有所差異,以及個人稟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格。可以把不同人的理念和操作看作不同的人生軌跡和投資實踐路徑。

 

學習單一的大師或者融合不同的大師(甚至是風格迥異或相反的幾個大師),以適應不同的市場或者不同的歷史階段,本來就是投資的題中應有之義。可以看出,投資更多的是經驗主義,「行」的依據是經驗主義。

 

由於不用投資者面對的市場背景不同,處於不同的歷史階段,體制不同,加之不同投資者進入市場的階段和品種不同,對於市場的認知必然有很大的差別。

 

國內投資者面對特色市場,進行了很多探索,也形成了很多流派,其實都是可貴的實踐和經驗。

 

是偏重知還是偏重行,是理性多一些還是實踐更強調,其實都是片面的。唯一能解救投資者的是,學習不同的大師和其他人的投資實踐,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市場的發展階段,進行資產配置。

 

「知」更多的是不同經驗的總結和理論認知,「行」更多的是要結合自己的特點(認知能力、個性、操作能力)進行綜合考量。

 

說來說去,爭來爭去,就一句話「高度的『知行合一』進行資產配置」。

 

 

附:王陽明知行說

 

王守仁說:「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心之用,知善知惡者是良知,為善去惡者是格物。」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是 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 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主要是一種講內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義道德修養學說。他 所謂不曾被私意隔斷的知行本體,就是指「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的良知,認為「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 知」即知行合一,就是「去惡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他聲明:「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 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主要針對朱學而發,與朱熹的思想對立。反對程朱理學「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瞭然後能行」的知先行後說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輕 行、「徒懸空口耳講說」的學風。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將知行分為兩截,認為必先瞭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救朱 學之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33

【文化籽】三年零九個月 前天文台長戰俘歲月

1 : GS(14)@2015-11-02 00:09:54

希活在集中營時,除了繼續記錄潮汐,也繪畫不少圖畫,這幅是1944年的深水埗集中營,前方是昂船洲與香港島。



【文化籽:字裏凡間】七十年前的8月30日,是香港重光日,戰前任職天文台的英籍公務員希活(Graham Heywood)重獲自由的日子。希活是二次世界大戰後首位上任香港天文台長,他從來沒有跟家人講述集中營的生活,在戰時出生的二女Veronica Heywood也只是在希活於八十年代逝世後,在遺物中找到一份打字稿,才得悉父親當年三年零九個月的艱苦歲月。在現任天文台長岑智明安排下,希活台長的稿件,在今年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出版成書,願世界和平,戰爭不再降臨。



希活


對於我們這批在戰後出生的人,縱然看過紀錄片,看見日軍將平民俘虜進行殘忍的活體實驗,心情是很激動,但沒有極度悲憤。因此,找來專門研究香港淪陷史和加拿大華人史的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項目主任周家建,上一堂歷史課,「香港在日治時期設拘留營與集中營,前者是拘禁敵國僑民,後者是官兵戰俘。不論是拘留營還是集中營,生活均是艱苦,可以用『食不飽、穿不暖,還要做苦工』來形容。」當時只有赤柱是拘留營,最早期英軍、加拿大軍及義勇軍是拘禁在北角七姊妹道,其後調派到九龍各集中營,深水埗是困軍人、亞皆老街是軍官、馬頭涌是印度兵。


周家建


希活是公務員,為甚麼要在深水埗集中營度過香港淪陷?「因為他曾參加皇家香港軍團(即義勇軍)。」Veronica從日記中找到答案。1925年,希活從英國牛津大學新學院文學院畢業,翌年參加領土軍官訓練團,1932年到香港天文台任職,又參加義勇軍,雖然後來公務繁忙退隊,可惜命運最愛捉弄人。





雖然在集中營生活艱苦,但希活台長抱着積極樂觀態度面對,所以將自己在集中營的記錄定名為「這不需待很久」,期待戰爭很快結束。

六十多年前,希活仍任天文台長時,Veronica坐在草地上跟父母與姊姊在台長宿舍花園留影。

1941年12月,戰俘在新界被日軍捉拿。圖片由收藏家高添強提供



淪陷前約一個月被擒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攻打香港,早上發生空襲後,時任台長決定派希活與星巴克(Leonard Starbuck)到元朗凹頭執行任務,收回天文台地磁站的儀器。當天,他們在宿舍所吃的早餐,希活寫道,「從沒想過這是我最後一餐人道餐」,因為下午被日軍捉拿,其後三年零九個月都是三餐不飽。他們跟隨日軍在元朗、粉嶺、大埔鄉郊露宿,約一個月、香港淪陷後,才被分配到深水埗集中營。集中營物資雖然短缺,除了糧食,戰俘仍獲派香煙與紙張。在Veronica記憶中,「父親經常笑口常開,喜歡大自然,每年夏天必到大嶼山大東山度假屋度假,不過,遇上颱風襲港,他就從大嶼山趕回天文台。」希活熱愛天文與大自然,在集中營仍以印上「香港俘虜收容所」紙張上記錄潮汐漲退。集中營的生活,他從沒向家人透露半句,在家中房間將那畢生難忘的經歷整理,並將它化成文字,埋藏在內心深處自我療傷。可能是他開朗樂觀的性格,讓他熬過那三年零九個月,到九龍城開山劈石擴建啟德機場,視作郊外野餐;困在深水埗,「一望無際看到香港島、昂船洲及大嶼山。天晴時,我還清楚見到天文台,從樹冠上找到宿舍的屋頂。」不時聽到美軍空襲的炸彈聲,每次都祈盼當天是解放日,但是每次都失望。最終,1945年8月29日,在醫院養病的希活看見英軍戰機,英國再次接管香港,夢想成真。半個月後,希活起程回英國。



心痛父親營養不良

10月,英國南部修咸頓歡欣迎接從香港回家的親人,希活父母就是住在修咸頓。希活戰後踏足老家的碼頭,太太與家人全部在閣樓窗戶,觀看那艘「Maloja」貨輪。1942年2月在澳洲出生的Veronica說:「1940年,媽媽與姊姊已經遷到澳洲逃避戰火。爸爸被困集中營約一個月後,我才出世,所以我3歲8個月才首次看見他。」父親回家時已經凌晨時分,Veronica早已熟睡,媽媽打開Veronica的房門大叫:「起身!爸爸回家了!」雖然希活已經瘦至皮包骨,但是穿上厚大衣,矮小的Veronica覺得父親是巨人,然後全家人擁在一起。這情景距今剛好七十年,Veronica至今仍然記得那個親切的擁抱。為了出版父親的集中營日記,Veronica把稿件看過無數次,哪個情景最令她心痛?「限制糧食引致營養不良。」希活在集中營半年後,眼睛出現黃疸病,幾個月後又因瘧疾住醫院逾一年,香港重光前,他也是在醫院療養。成為戰俘,雖削弱身體機能,但卻鍛煉意志,在英國老家休養約半年後,希活再次回歸香港,出任天文台長,重建被搶奪大批儀器的天文台。這是否體現「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Veronica再次入住台長宿舍,並在花園講述父親的集中營生活。



兩歲的Veronica與媽媽Valerie的合照,希活台長生前用相架保護放在睡房。Veronica其後才發現相後寫上由英國寄去香港深水埗集中營的字句,是希活首次看見女兒的相片。



其他記錄戰俘生活著作



《Stanley:Behind Barbed Wire》 由何東女兒何文姿所寫。由於丈夫加入香港自願防衞兵團淪為戰俘,何文姿混入赤柱拘留營,過着非人生活。

《Hong Kong Internment,-1942-1945》 由聖保羅書院前副校長Geoffrey Emerson撰寫,記錄廿多名他於七十年代訪問的赤柱拘留營營友。

《Long Night's Journey into Day》 加拿大老兵Charles Roland回憶在香港集中營的生活,他先被拘留在北角及深水埗集中營,1943年被送到新潟勞役。



記者:黃碧珊攝影:劉永發編輯:黃仲兒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31/19353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