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企年中考:深圳樓市助力萬科重奪第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576.html

房企年中考:深圳樓市助力萬科重奪第一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7-01 22:09:00

萬科以半年千億的業績排在了第一位。而在去年搶去萬科老大寶座的綠地集團,僅排位第三。

在持續的政策寬松中,房企交出了不算太差的半年度成績單。

中國指數研究院和克而瑞的房企半年度銷售排行榜中,萬科均以半年千億的業績排在了第一位。而在去年搶去萬科老大寶座的綠地集團,僅排位第三。

加上恒大、保利、中海、萬達、碧桂園,7家第一陣營房企都取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在普遍不高的年度銷售目標下,兩家機構檢測的20家不同的典型房企目標完成率均達41%。

“多數房企年底業績達標問題不大,但個別房企要完成目標存在一定難度。”克而瑞表示。

萬科仍是一哥

雖然萬科不再制定銷售目標,而是對回款率、利潤率等指標重點考核,卻依然無法阻止其再次成為房企一哥。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榜單顯示,萬科上半年實現銷售金額1056億元、銷售面積875萬平方米,奪回全國房企銷售桂冠。這也是萬科第二年實現半年千億。

相比之下,綠地集團僅以823億元排在第三位,與去年上半年的業績相比,還有略微的下降。

不過,從去年的表現來看,綠地集團的重頭戲出現在下半年。憑借下半年的發力,綠地集團在去年以2408億元的全年銷售業績力壓萬科的2151億元,第一次成為房企老大。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或許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但銷售業績已經不是衡量房企實力的唯一指標,未來比拼的是綜合實力。

可以看到,萬科在今年以來頻繁試水創新業務,如在產業地產方面推出萬科雲項目,試水創客空間;成立物流地產公司,引入美國黑石集團;萬科物業進行市場化擴展,並擬分拆上市;與國際學校合作,重點打造萬科教育等等。

而綠地集團在“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的三大產業集群方面業發展迅速,

多元化擴張明顯的恒大在今年的銷售表現也非常搶眼,逆勢增長超過20%,以824億元的銷售額超越綠地集團,成為房企上半年的銷售亞軍。

恒大銷售業績大漲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層面制定了較高的去化和回款目標,同時營銷積極,上半年推出的“無理由退房”,在旗下300多個樓盤項目全面實施,直接帶動二季度各月銷售額不斷攀升,並在5月、6月連續打破單月銷售記錄,分別達167、200億元。

上半年銷售金額突破500億的第一陣營房企依然維持7家,分別是萬科、恒大、綠地、保利、中海、萬達、碧桂園,與上年千億企業相同,平均銷售額729億元。

表現較為突出的是100~200億元的第三陣營房企。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榜單顯示,共有18家房企位列第三陣營,這些房企初步完成了全國布局或深耕首都、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由於區域樓市對政策寬松刺激頗為敏感,使這批房企普遍獲得業績的大幅增長,平均增速高達35%,其中,中國鐵建、首開、首創、方興、濱江、卓越同比增長六成以上。

樓市分化現黑馬

政策寬松與樓市分化是今年上半年的主題詞,在此背景下,房企業績也因對不同城市的布局出現了分化。

上半年,降低二套房首付、營業稅“5改2”的“330”新政為樓市回暖註入了一針強心劑,加上央行連續幾次的降準降息,整體樓市庫存壓力得到了緩解。

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顯著縮短,整個房地產行業銷售從4月份觸底回升,穩步上行。

尤其是深圳,住宅成交量已經連續幾個月創出歷史新高,各大樓盤輪番上演“日光盤”,新盤普遍大幅漲價;一手房成交均價也已經連續3個月領跑全國,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的數據顯示,深圳6月的一手房價環比上漲6.58%,比第二名武漢的1.98%高出了一大截。

正因如此,在深圳項目較多的開發商上半年都取得了較好的銷售業績。如深圳萬科今年上半年簽約總額就突破了100億元,成為萬科集團內的銷售冠軍。中海、華潤置地、招商地產等房企的深圳公司也均表現較佳。

深圳因此也湧現出了“黑馬”。在克而瑞的榜單中,卓越集團上半年實現銷售金額97.8億元,排名從去年的84位躍升至37位。

卓越集團是一家立足深圳並靠舊改崛起的房企,主要產品為寫字樓和商業綜合體地標項目,有“深圳CBD之王”之稱。卓越集團位於前海的卓越金融中心在今年5月的成交金額就高達42.63億元。

萬科、保利、綠地集團、中海、綠城、融創、世茂等企業也因在一二線城市的在售項目占比較高,在銷售業績上保持了較好的態勢。

然而,三四線城市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一位開發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近期調研了三四線樓市,情況非常糟糕,“庫存太高,賣不動”。

從目標完成率來看,中國指數研究院重點監測的品牌房企上半年的平均目標完成率為41.4%,其中恒大以54.9%的完成率位列第一。綠城、中海、華潤置地、越秀、雅居樂均完成年度目標的45%以上,按照下半年銷售普遍略高的慣例來看,三家企業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可期。

下半年,在“保增長“的壓力下,市場預計政策將持續寬松,加大二套房首付下調政策落地的可行性,推動樓市持續反彈。

克而瑞認為,各線城市整體庫存水平依然偏高,下半年的去化壓力仍不容小覷。城市狀況將進一步分化,一線城市和部分供求相對均衡的二線城市成交活躍,但多數二線和三四線城市依舊平淡。而隨著時間推移,政策的作用會逐漸減弱,房企能否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還需抓住窗口期走量。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16

三星聯合支付寶推手機支付功能 欲重奪中國市場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534.html

三星移動支付今天宣布已經和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協議,在中國三星用戶的手機上推出“三星智付”功能(Samsung Pay),這對目前在中國市場發展遇阻的三星手機而言,無疑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稱,搭載三星智付功能的手機可以讓支付寶用戶免去另外打開支付寶軟件來支付的步驟,直接通過掃碼秒付。用戶在支持三星智付的機型上綁定支付寶後,從屏幕底部上滑就會跳出支付寶支付頁面。

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產品戰略及研發總裁王彤表示:“三星作為開放的移動支付平臺,希望通過與支付寶的合作,開啟新的使用場景,為習慣使用支付寶的用戶提供更快捷的方式。”

螞蟻金服支付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表示:“支付寶與三星合作,打通了手機支付的頂層技術,當用戶在線下消費時,可以用支付寶更安全便捷地完成手機支付。”

螞蟻金服目前擁有4.5億活躍註冊用戶。與阿里巴巴合作,無疑將加深三星手機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的布局。三星今年3月在中國發布三星智付,距離蘋果支付在中國推出不到一個月。兩家巨頭公司在支付方面的競爭可謂激烈。

蘋果在中國高調推出Apple Pay之後,用戶綁定數量一直未被正式公布。盡管一些商家在大力推動這一支付功能,但是使用Apple Pay的用戶數量相比支付寶和微信而言,依然寥寥無幾。

Gartner研究總監沈哲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星綁定支付寶在用戶體驗上或許不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頂多是提供了多一種的支付選項。但是與阿里合作,商家的接受面會更廣,從而使三星觸及到更多用戶。”

去年8月,三星智付率先在韓國和美國發布,韓國是三星智付最大的市場。截至目前三星智付在韓國的交易量已經超過8.5億美元。但是三星更感興趣的是中國市場。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去年第三方支付總體交易量達到11.8萬億人民幣,其中支付寶份額接近一半,超過5萬億人民幣。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星和阿里巴巴合作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說明現在企業的合作態度更加開放,但是新進者要改變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的習慣很難,它們通常只能專註於線上或者線下的某個支付場景,因此短期也很難改變三星在中國的手機銷量頹勢。”

高端產品缺乏賣點和競爭力,加之本土競爭對手在產品本土化和營銷層面上更加靈活,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銷量排名早已跌出了前五,排在華為和小米之後。三星希望通過在支付服務方面的競爭力重新奪回中國市場份額。

不過,華為已經捷足先登。華為今年3月在中國推出華為Pay不久,華為全新P9手機就與支付寶聯合推出掃碼秒付功能。手機廠商在支付領域的競爭,將成為下一個戰場,而背後最大的贏家或許還是支付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27

輝瑞近八年來最大海外投資:欲重奪在華生物藥市場份額

“生產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是我們認為應對目前全球經濟領域挑戰的最佳解決方案。”輝瑞執行副總裁兼全球供應集團總裁Anthony J. Maddaluna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

6月28日,輝瑞宣布在杭州斥資3.5億美元建立繼美國和愛爾蘭之後的全球第三個生物技術中心,這同時也是亞洲首個生物技術中心。

3.5億美元意味著,這將成為輝瑞近八年來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根據美國《制藥經理人》雜誌(Pharmaceutical Executive)在本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制藥50強榜單”, 輝瑞在這一基於處方藥銷售排名的全球制藥榜單中排名第一。其2016年一季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潤30.2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0%,至130億美元。

“我們將在此生產包括生物原研藥以及生物類似藥在內的生物藥品,此外我們還將提供包括測試服務在內的多種工程項目。”Anthony J. Maddaluna說。

按照規劃,該生物技術中心將運用GE醫療的KUBio模塊化廠房解決方案,在這一方案下建造時間將縮短至18個月,預計在2018年完成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GE醫療在今年5月完成喜康生物制藥的模塊化工廠交付後,中國區對外宣布進行的第二個模塊化廠房建設合作。

“作為未來全球制藥領域重要的市場方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增長最快的藥物中70%以上是生物藥。在美國,生物制藥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2%,而中國目前只有4%。顯然,這是一個亟待加速的市場。”GE醫療生命科學事業部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ieran Murphy如此表示。

根據知名醫藥市場咨詢公司IMS Health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生物制藥市場規模已達到2140億美金,市場占有份額也從2001年的10.5%增長至2014年的21.3%,正以高於全球制藥市場增長的良好態勢蓬勃發展。

從疾病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看,排名前五的生物制劑治療領域依次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8%)、糖尿病(17%)、腫瘤(13%),以及疫苗和免疫激動劑(占比分別為7%和6%)。

“消耗類疾病的生物類似藥將成為布局的一個重點,在病種的方向上,癌癥將是主要方向。”輝瑞執行副總裁兼輝瑞核心醫療集團總裁楊宇瀚在現場表示。

而此次輝瑞下重金布局國內生物藥市場,除了因為中國區這一市場的迅猛增長,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此前輝瑞在國內的生物藥領域可能已失去了部分領土。

根據IMS的這份統計,目前國內生物制藥銷售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中,諾和諾德以及羅氏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布局的領域包括糖尿病和癌癥。而在這一排名中,輝瑞則跌出了十名以外。

中國生物制藥銷售額排名前十的企業

來源: IMS Health生物制藥市場數據,201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72

中影上市首日股價漲44% 影業最大IPO欲重奪老大地位

8月9日,在等待了近12年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SH,下稱“中影”)今日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開盤後中影股份毫無意外地頂格上漲,報價12.84元,漲幅43.95%。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此次募集資金逾40億元,是中國影視業迄今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雖然在業內大家都尊稱中影為老大哥,並創下影視產業最大IPO,但中影在營收規模上已經被一些民營公司所超越,體量上要想重回“老大”地位恐有難度。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影是影業國企中做的較好的,上市後會更快發展壯大,但從內容產業的角度來說,很多民營影業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產業鏈布局也很完善,中影很難重回老大的地位了。

12年蟄伏終上市

中影方面表示,近年來,得益於國民經濟的持續性快速增長以及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目前行業處於活躍增長期,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的積極註入,推動了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毋庸置疑,影視行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型朝陽產業,這一行業仍大有成長空間可循。在此大背景下,作為中國電影行業的“排頭兵”、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跨出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成為國內A股市場迄今為止的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上市”的電影集團。

作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影股份由中影集團聯合央廣傳媒、江蘇廣電、中國聯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資,於2010年成立,中影集團占股93%,處於絕對控股地位。中影股份的成立,可以視作中影集團謀求上市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早在2004年,中影集團就曾嘗試赴香港上市,但因主管部門限制外資進入內地媒體和娛樂業,最終擱淺。2008年,中影集團上市計劃再次啟動,但受累全球金融危機等諸多因素,上市計劃再次受阻。於是,“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的稱號被華誼兄弟在2009年摘得。隨後,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民營影視公司相繼登陸證券市場。這一期間,關於中影股份將要上市的消息時有傳出,但直到2014年中影股份才發布招股書。不過,這次上市在2015年因申請材料不齊被中止審查。

這幾年,接著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影的業績快速增長,為上市打下基礎。中影主營業務為電影發行與放映,2013年、2014年、2015年的總營收分別為45.63億元、59.60億元、72.97億元,增速為1.82%、30.61%、22.42%,其中電影發行與放映營收占比達76.43%、81.245%、81.14%。

加速影視產業鏈布局

直到現在,中影終於走完了漫長而艱難的上市路,如願登陸資本市場。對於中影的成功上市,知名電影人高軍稱:“與此前民企上市不同,國字頭的中影與金融資本的對接,可以視作中國電影市場走向規範化的里程碑。中影的成功,毫無疑問會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陳少峰表示:“中影在國企當中做得還是比較好,上市之後企業更透明更規範,上市是文化國企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預計中影上市之後會有更好的財務回報。”

據悉,中影上市後會加速在影視產業鏈多個環節的布局。中影方面稱,在電影發行放映領域,在拓展多形式發行渠道的同時,公司還致力於探索全產業鏈、全媒體的創新營銷發行模式。在影視服務方面,中影著力推進影視技術研發升級、電影衍生品開發、影視人才培訓等環節領域的創新發展,自主研發的中國巨幕系統、中國光峰激光數字放映技術、中國多維聲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對電影高端放映技術的壟斷,使中國數字電影放映進入了世界先進的高格式、全景聲效的技術行列。

中影方面還稱:“中國電影此次上市後募集的資金將服務於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包括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數字影院投資、數字放映推廣、購買影院片前廣告運營權等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不但能保證公司良好的發展態勢,還能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並帶動國內電影行業的穩步前進和持續發展。”

能否重回老大地位?

曾幾何時,中影生產的電影占據了國內大量銀幕,是當之無愧的電影“票房一哥”,如今,隨著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民營企業崛起,中影在電影內容的票房占比也隨之下滑,電影內容票房占比第一的位置也被奪去。在總資產方面,中影也被民營企業趕超。2013年,中影股份總資產為79.36億元,在全國娛樂業總資產排名第一。然而僅僅在兩年後,中影股份總資產就被華誼兄弟和萬達院線後來居上。據公開披露的數據,截至2015年,中影股份總資產108.91億元,華誼兄弟178.28億元,萬達院線154.59億元。

此次成功公開募股後,中影股份能否重回行業老大位置?這是業內普遍關註的問題。具有“國家隊”的身份,中影股份有著其他影視娛樂公司不可比擬的種種優勢,但重回老大地位恐怕有一定難度。

中影的營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政策福利”,中影與華夏成為國內僅有的兩家進口片發行企業,中影在招股書中表示,因中影來自進口影片的發行收入和毛利貢獻占總收入和毛利的比例較高,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6.50%、46.59%和43.86%,毛利占比分別為23.20%、33.77%和37.17%。中影表示,如果“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進口影片管理政策未來發生調整,例如增加能夠開展進口影片發行業務的公司數量,將會對中影電影發行業務帶來較大不利影響,進而影響中影的總體業績表現。

中影強項的發行業務存在一定政策風險外,傳統影視制片制作業務中影尚需突破。2015年,這塊業務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11.71%。其涉獵的影片也較為單一,多為商業大片和主流影片。究其原因,作為國企的中影股份,制片策略始終比較保守。

陳少峰表示:“我覺得上市對中影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中影上市之後投資電影制作估計不會增加,制作電影內容促進出口也很難去努力。從內容產業的角度來說,中影已經不再是一個老大了,今後內容制作方面也很難超越幾大民企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68

從機票爭奪到服務升級: 轉型中的航空公司欲重奪話語權

今年10月,在票代新政實施3個月後,“去哪兒網”與航空公司全面恢複合作,此時,距離南航、海航、國航、東航、四川航空等國內主要航空公司陸續宣布暫停與“去哪兒網”的合作,已經過去了大半年。

上半年的“沖突”,與機票定價和銷售渠道的變遷與博弈有關。今年上半年,航空公司一直在醞釀分銷政策的變革,以在亂得不能再亂的機票銷售市場試圖建立新的行業標準、縮短分銷鏈條,重新評估票代和OTA的價值,這也帶來了分銷渠道的重構和各利益環節的重新洗牌。

航企與平臺的博弈

今年年初,與其說航空公司集體對“去哪兒網”說不,不如說是對“去哪兒網”平臺上的違規代理商和監管模式的不滿。

目前的機票銷售渠道主要有直銷和分銷兩種。在過去幾年里,機票分銷市場建立起了一套“以去哪兒為先、攜程跟進、淘寶效仿的供貨商模式”,並且成為了中國民航機票分銷市場的“主旋律”。

根據相關統計,在去年3400多億的在線機票預訂交易額中,去哪兒和攜程貢獻了其中超過一半的交易量,遠遠將航空公司的直銷渠道甩在身後。包含這3400多億在內,去年整個機票預訂市場總交易達到4473億元,按近年增幅今年有望突破5000億大關。

與傳統機票銷售代理不同,“去哪兒網”采取的是“搭平臺”的模式,先是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機票代理在平臺上進行銷售,之後,海航、南航、東航等航空公司也開始陸續進駐“去哪兒網”的網站及移動端,以“旗艦店”的形式銷售機票。

目前,很多傳統航空公司只有25%左右的機票是通過直銷賣出,這其中還包括通過去哪兒等OTA平臺旗艦店銷售的機票,最近幾年,通過航空公司官網、APP、微信等平臺加強直銷,一直是航空公司們努力在做的。

為了加強直銷,航空公司越來越多地將最優票價留給自己的官網銷售。比如去年6月南航就率先作出“會員最低價”承諾,隨後國航和東航跟進。南航還宣布4折以下海量優惠國內機票,僅在南航官方渠道獨家銷售,官方渠道包括南航官網、APP、官方微信,意味著機票代理人無權銷售4折以下的南航機票。

此外,傳統的代理銷售機票獲得的傭金,也從最高的10%以上降到了現在的零。而在今年2月,民航局下發的《關於國內航空旅客運輸銷售代理手續費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更是對利潤逐漸萎縮的機票代理的沈重一擊。

《通知》要求航空運輸企業委托銷售代理企業銷售國內客票,要合理確定客運手續費基準定額,可適度浮動,這對機票代理們來說,是收入模式的重大改變,意味著從每賣一張機票得到一定的返點(現在只剩後返),到每賣一張機票給予一定定額獎勵的轉變。

南航是最先按照《通知》細化方案的航空公司,隨後,其他航空公司也陸續跟進。從2016年7月1日起,代理費發放標準正式從前後返變為定額,與此同時,包括攜程、阿里等平臺,也都陸續下架了非自營代理人的機票產品。

直銷與分銷之爭

可以說,航空公司目前正在全力發展自己的線上渠道,跟OTA平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博弈——既需要OTA對客戶的銷售,也希望更多客戶到自己的官網來訂票。

在不久前舉行的“2016中國航空營銷高峰論壇”上,國航銷售部副總經理黃峰就透露,國航對代理政策、分銷渠道進行調整與管控後,航司直銷、OTA平臺和TMC等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傳統代理渠道的占比在下降。

南航銷售部副總經理朱月波也有類似看法:“目前包括OTA旗艦店在內,南航直銷占比已在40%以上,航司營銷渠道正往扁平化方向發展,之前票代渠道混亂,一張機票從航司到顧客手里,要經過七八道轉手,意味著中間有七八個代理商,去平臺化、拉平代理費後,將縮短機票從航司到消費者的路徑。”

不過,要想加大直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家航空公司負責直銷的管理層就告訴記者,增加電話等呼叫中心,以及網站銷售、支付系統的搭建都需要成本,規模要上去可能比支付給代理的傭金還要高,此外,與很多成熟的機票代理商及OTA相比,航空公司的網站銷售客戶體驗也相對遜色,比如退改簽困難,沒有酒店、租車,以及機票+酒店等豐富的一站式服務。這也導致最近幾年航空公司的機票直銷比例上升並沒有預想中那麽快。

“盡管以三大國有航空為首的航空公司都在加大直銷力度,不過單純依靠自身的官網、APP等直銷渠道也不現實,一方面直銷也有成本,另一方面機票產品更全的比價平臺對消費者來說搜索更便捷,相比之下,擁有更高效的價格比較途徑、更好的售後服務、更順暢的預訂流程,以及類似機+酒+X更完整的一站式旅行解決方案會更受消費者的歡迎。”業內專家林智傑也告訴記者。

西部航空市場銷售部副總經理騰洋更是坦陳,目前公司的直銷比在70%,官網占65%,只有5%的客票是通過OTA的旗艦店以及櫃臺、呼叫中心賣出去的。“但是這65%里面,真正直銷旅客可能不到10%,剩下的都是代理人來‘搬磚’的。只要把官網價格調到最低,搬磚的人就會到官網上來搬,而我們根本沒有觸及到旅客,也就沒有辦法把公司的理念、產品完整地傳達到旅客那邊。”

“未來3~5年,航司和OTA應該是一個和諧共存的狀態,各取所長。”深圳航空產品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毅預計,用戶上網比價,在網上買完了機票和產品之後還會回到航司全方位、系統的、真正做到無縫隙的場景化服務,航空公司應該在場景化服務上努力。

而對於傳統代理人,也並非沒有生存空間。一位自稱“民航老兵”的行業內資深人士就對記者指出,如果將航空公司比作專賣店、OTA比作超市大賣場的話,傳統代理人其實還可以轉型為“便利店”,“所以傳統代理思考如何轉型時,需要因地制宜,定位於‘小而美’,比如國際票定位於做精一個目的地,服務好一個行業(會議、專業TMC、小眾戶外俱樂部),為一個熟人社區提供服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30

全球頭條丨歐洲央行維持超寬松貨幣不變,英國顯露重奪貿易地位野心

——華爾街日報——

【美國失業救濟人數大幅下降 住房成交顯著上升】美國上周失業補助申請人數大幅下降15000人,季度修正值23.4萬人,大幅低於預期的25.4萬和前值24.9萬,逼近數十年最低水平。同時,美國12月住房成交季度修正年化水平為123萬套,同比大增11.3%。數據利多美元,美元指數一度大漲0.5%,隨後回吐大部分漲幅,收報101.12 。

——Reuters——

【俄羅斯財政收入有望依靠油價複蘇】路透社數據顯示,若今年原油價格能保持在55美元每桶的水平,並且盧布匯率保持穩定,那麽俄羅斯有望在新的預算方案下增加低迷的財政收入 。

——Bloomberg——

【花旗因債市違規操作被罰2500萬美元】美國金融衍生品監管機構周四表示,花旗集團將支付2500萬美元罰款以了結其在美國國債期貨市場的違規行為。

【西聯公司對違法洗錢視而不見 交出5.86億大罰單】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周四在一份聲明中稱,西聯公司承認對犯罪分子利用其服務洗錢和欺詐的行為采取默許及不作為的態度,並因此願意支付5.86億美元罰款。

——CNN——

【歐洲央行從二季度起將減少購債規模】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同時維持購債規模不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發布會上表示,EBC將會維持每月800億歐元購債規模持續至3月,並從4月將購債規模調整為600億歐元/月。德拉吉認為,在真正加息之前必須維持相對低的利率,歐元區在未來半年的通脹預期將會提高,而且刺激計劃已經開始帶動投資活動的增加。

——BBC——

【美軍派U-2轟炸機夜襲利比亞IS極端組織】美國派出U-2轟炸機對在利比亞的IS極端分子營地發動了襲擊,五角大樓發言人Peter Cook表示,IS恐怖分子的軍營已經威脅到了利比亞區域安全,初步反饋顯示我們的襲擊計劃實施的比較成功。這也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任期內最後一次批準的緊急軍事行動。

——英國金融時報——

【英國首相May:英國將會重奪貿易主導地位】英國首相May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發言強調,英國將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起主導作用,但對於全球化過程中的不平衡,很可能會引起政治分歧。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需要處理民眾對全球化的恐懼與不安,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外包更多的工作出去相當於失業和裁員減薪。May呼籲精英階層能支持並協助解決英國在退歐後將會中遇到的全球化及貿易問題。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校巴慘劇,至少15名學生死亡】印度一載滿學生的校巴在依塔邦與一輛卡車相撞,至少15名學生死亡,45人受傷。總理莫迪在得知意外後非常悲痛,希望救援隊能全力搶救。印度警方稱,該起交通事故起因仍在調查中,但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是當時的霧氣很重,影響司機視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23

富士康騰籠換鳳 欲靠8K重奪市場

“昨晚我到深圳的時候還下著毛毛細雨,沒想到今天的廣州就風和日麗。”剛剛結束從美國到臺北再到深圳的輾轉,郭臺銘趕在3月1日前來到廣州,赴會10.5代顯示器產業園的動工儀式。

去年底,富士康子公司堺顯示器制品株式會社(SDP)與廣州市政府簽下的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內容,富士康總共斥資610億元,用於在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園興建。

按照設想,該產業園不久後將會變成富士康生產研發8K顯示大屏的基地。這也是繼大手筆收購夏普之後,富士康的再一次押寶在8K顯示技術上。

面對記者,郭臺銘將其收購夏普,引進8K顯示技術描述為騰籠換鳳,而這只鳳凰是否能給郭臺銘帶來預料中的增長,促使富士康重奪市場,還有待時間驗證。

8K產業機會

4K液晶屏幕正在成為主流 。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IHS Markit數據顯示,去年2016年7、8月,4K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達到單月約600萬片的水平,分別占當月液晶電視面板出貨的26%和24%。而這個數字在今年二季度有望達到35%。

數字背後是消費市場對於清晰的顯示設備增長的需求,而作為4K下一代技術,8K雖未正式進入市場,卻贏的不少品牌青睞。

作為人眼可以識別出來的最高精細影像規格,8K電視不但可以用於消費級產品,更有不少產業化應用。

在動工儀式之後,郭臺銘為記者介紹富士康對於8K液晶技術部署,以及未來該項技術在超清娛樂、智能家庭IoT、雲網基礎建設及寬帶應用和微創精準醫療方面的應用。

IHS首席分析師Paul Gray表示,8K電視增長最大的障礙是消費者屏幕尺寸偏好。“8K需要一個非常大的屏幕來容納更高的分辨率,這在正常的觀看距離較難實現”他表示,“在過去的十年中,電視市場的平均屏幕尺寸每年增長一英寸,但在70英寸以上的尺寸變得越來越普遍之前,它仍需要一段時間。”

就目前而言,8K顯示屏的潛力主要體現在產業方向。在現場,工作人員對記者演示用一根細線,切下仙人球 一部分。這一操作在8K攝像頭下完成,這根用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細線通過同步放大在8K屏幕上後清晰可見。郭臺銘對記者表示,未來8K技術子啊精密醫療手術領域想象空間巨大。

從代工到研發

在動工儀式上,郭臺銘聊起美國之行,再從美國輾轉臺北到深圳,說自己經歷了最漫長的一天。然而,從他臉上,記者看不到疲態。

支撐郭臺銘已過花甲還如創業者般四處奔波的動力,是他急切希望顛覆富士康給外界的代工廠印象。

去年蘋果銷量出現下滑,而作為蘋果最大代工廠的富士康,由於過度依賴來自蘋果公司的訂單,財報業績表現也收拖累下滑。對於郭臺銘來說,轉型或許是擺脫依賴的一劑良藥。

近年來,依托於代工積累的財富,富士康大手筆進軍投資界。郭臺銘的身影也頻繁出現在各大投資要聞中:無論是聯手阿里、軟銀布局人工智能,還是大手筆收購日本老牌電器品牌夏普66%股權,成為夏普的新東家,都昭顯富士康轉型決心。

通過收購,富士康逐漸加大研發比重。

上月在深圳富士康總部,郭臺銘宣布今年將招納上萬名大學生,深入一線進行生產研發工作。在動工儀式上,郭臺銘再次表示要將該產業園打造成為集8K技術研發與生產與一體的基地。

除此之外,尼康、默克一集康寧等百家合作夥伴也將隨富士康入駐產業園,形成8K生態。

“很多人認為富士康是代工的產業,我也希望大家有空到臺灣到日本看看我們投資的項目,如果過去是騰籠換鳥,那我們今天換回來的(高科技)就是鳳。”郭臺銘對記者說道。

對於在美國建廠,郭臺銘也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希望能夠同時兼顧中美市場。“全世界企業家,你都去問他。中美兩大市場,你讓他做選擇,那麽答案只有一個,我兩邊都要。”至於是否搬回美國,郭臺銘也在認真考慮中。“我們以前在美國有不少工廠,因為慢慢比較利益之後,搬到中國來了,這是一個趨勢,我們的原則是,從比較利益的觀點來看,哪里生產有利,就在哪里生產。”

收購東芝,增加籌碼

在轉型過程,8K顯示技術是富士康翻身的重要一戰。

根據IHS Markit預測,8K屏幕顯示將在2020年突破200萬臺,隨著5G技術的突破,8K顯示屏將進入快速增長。

目前國內外品牌都在積極布局8K市場,對於富士康來說,這是一個機會窗口,如何在這之前,搶占先機是未來獲取市場份額的關鍵點。

因此,在成功收購夏普之後,富士康瞄準了東芝。在現場,郭臺銘對記者坦誠,對於收購東芝非常有誠意,甚至可以協助東芝在海外建廠,而東芝仍可以保留其技術“我們需要他們,他們也需要我們,作為東芝的用戶、夥伴,我們會協助他們經營、註入資金以及很多元素,讓他們產品賣到全球各地。”

對於目前8K技術,電視芯片與傳輸能力能否很好地處理8K視頻是最為重要的技術難點,因此,8K技術要實現大規模商用突破必須等到5G技術應用。而在此之前,很少有品牌能夠解決這個技術難點。

東芝此前展示的8K電視原型機使用4道HDMI輸入來顯示4倍於4K分辨率的8K影像,用以解決該技術難點,雖然未進一步商用,但是這足夠引起業內關註。

有報道稱,鴻海對於東芝的半導體和8K影響技術都相當關註。渴求得到8K影像的核心內容,藉此生產出能播放超高畫質影片的電視機。

盡管這並不完全是與東芝洽購部分,而東芝8K技術是拆分賣出去還是留給自己仍然未知。但在8K大規模商用到來之前,富士康還有更多的時間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76

三星重奪市場的野心之作,Galaxy S8打造移動智能生活丨端點

本周,三星在美國紐約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公布重奪市場的野心之作Galaxy S8和S8+,打造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移動智能生活。

此次S8最大的亮點就是提供了人機交互模式Bixby。三星表示,Bixby比Siri或者Google Assistant更強大,除了能夠簡單咨詢天氣狀況,還能與手機的日常功能深度結合,比如,對一條語音或一張照片自動完成發送或檢索的功能。

在身份識別方面,三星也不甘落後。Galaxy S8手機背面設計了指紋傳感器,同時面部識別功能則能讓使用者解放雙手,面部對準屏幕即可解鎖。此外,鑒於日益受到重視的數據安全問題,虹膜技術為最重要的手機文件提供了安全保障。

硬件方面,全新的全視曲面屏摒棄了邊框的概念,用曲線設計讓屏幕鋪滿整個手機正面。同時為了更大程度提升用戶使用時的影院觀感,主屏幕鍵設計成虛擬鍵,置於屏幕之下。

在配件方面,全新的Gear 360提供360度全景直播。而在三星發布會同天,Facebook宣布對全球用戶開放360度全景直播服務。包括三星2017版Gear 360、Giroptic IO、Insta360在內的硬件均可配套使用該服務。

配件DeX則為移動辦公提供了可能。DeX可與S8配套使用。通過與顯示器相連,用戶只需將S8放置在DeX上,就能擁有臺式電腦的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89

成功重奪美帝股息稅(2017)

票已收!就算存入外國結算的支票要手續費,嗰少少錢點都要俾。人一世物一世,搞咗一大餐懵(見《拒交陀地》系列),點都要問美帝拎返張票嚟威下先,唔係咩呀!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32

平治:靠中國重奪全球第一

1 : GS(14)@2014-11-24 15:51: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24/news/ec_eca1.htm


【專訪】新車年銷量超過2000萬部的中國市場,對於雄心勃勃的車商來講,早已不是為其銷量錦上添花的新興市場,而是決定銷量排行榜走勢的關鍵因素。正進行的廣州車展上,一眾外國車商不但帶來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新車款,還紛紛公布在中國深入投資的大計。目前在華銷量排行第三的平治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2020年平治要重奪全球第一,「只要在中國獲得成功,就離這個目標不遠了」。

若撇除中國銷量,平治去年全球銷量位列第二,僅次於寶馬。平治母公司戴姆勒的大中華區董事長唐仕凱表示,目前平治在美國和德國等主要市場仍穩居銷量榜首,因此在中國取勝是平治重奪全球冠軍的關鍵。今年前10個月平治在華銷量升幅超過30%。

兩年後中國成平治第一大市場

關於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計劃,唐仕凱稱平治斥資數億元建設的中國研發中心月初在北京正式啟用,將助平治各級別產品進一步改進及適應中國市場需要。而在華本土生產的比例將由現時的55%,計劃在明年增至約67%。他表示目前中國是平治的第二大市場,以現時的增長勢頭,將在明年、最遲2016年底,超越美國成為其第一大市場,「從現時至2020年,平治再推出12個全新的車型,覆蓋每個級別並具有價格競爭力,所以平治無理由在中國市場輸給對手」。

平治在中國電動車業務上亦積極推行本土化,和比亞迪(1211)成立合資公司開發電動車DENZA,平治全球市場銷售部負責人Ola Kallenius表示中國市場對電動車有較多本土保護政策,和比亞迪合作既可享受本國品牌的稅收優惠,又更容易達到生產的規模效應,但強調平治對DENZA的品質嚴格把控。

而已位居全球豪車銷量冠軍寶座長達10年的寶馬,亦向本報介紹在華投資的大計,未來3年寶馬在瀋陽的工廠年產能將由30萬部增至40萬部,本土生產的比例亦將逐步提升至70%。

在本土生產的車型中,除已經生產的X1、3系和5系外,又陸續有3款新車將實現在華生產,其中包括為中國量身定做的加長版X3。

外企紛搶中國市場

除德國車廠,其他外資車企亦帶有競爭力的產品搶灘中國。日產旗下的豪車品牌Infiniti今年正式在華實現國產,在車展推出加長版的Q50和QX50,配置罕有地較進口車型不減反增,而價格卻不再「豪華」,運動轎車Q50L售價僅27.98萬元人民幣起。而本田旗下豪車品牌Acura亦加快部署,儘管距離其計劃的國產化仍有兩年,但已經為中國量身推出SUV車型RDX 3.0L等車款。

明報記者 魏嘉儀
2 : GS(14)@2014-11-24 15:52: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24/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外資車商覬覦中國市場,除了在新車銷售方面發力,更已率先瞄準在中國仍剛起步的二手車業務這片藍海,有分析稱未來10年二手車業務將以每年超過30%速度增長,但國產品牌或難受惠,甚至給其新車銷售帶來更大打擊。


作為首個在中國引入二手車業務的豪華車品牌,寶馬目前在中國擁有9個二手車中心,以及在全國195個授權經銷商網點銷售二手車。寶馬對本報表示,自2006年將二手車業務引入中國至今,寶馬合共售出5.4萬部二手車,今年至今錄得穩健增長。對於二手車認證標準,寶馬推出0至5年及12萬公里的甄選條件,並提供1年或3萬公里車輛保修及承諾全部使用寶馬原廠配件維修。

豪車經銷商永達(3669)副總裁衛東對本報稱,二手車業務在汽車保有量大、客戶觀念較新的上海等一線城市發展很快,目前永達在上海擁有2家二手車中心,明年上半年則計劃推出電商平台,首期亦主打華東市場。他指出最熱銷的二手車款是介乎20萬元(人民幣.下同)至30萬元、車齡在3至5年間的外資車,如寶馬3系和奧迪A4等,因為在質量和品牌上都更有保證。

外資品牌領先國產

全球諮詢公司AlixPartners董事李麗華預計未來10年中國二手車市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0%,保守估計2020年銷售量超過2000萬部,而二手車和新車的銷售比例將達到1:1。她認為影響二手車市場價值的主要因素是產品質量、品牌形象和市場保有量等,目前外資品牌在這些方面都領先於國產品牌。
3 : GS(14)@2014-11-24 15:53: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24/news/ec_ecc1.htm

國產車聚焦大眾市場


2014年11月24日


【明報專訊】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外資品牌大放異彩,不但積極推出不同檔次的產品,更紛紛宣布加大投資深度開發中國市場。相較於外國車商的「春風得意」,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則顯得非常謹慎。在各大外資品牌夾擊下,中國車商主要靠專注熱銷車型的策略保市場份額。SUV和MPV今年維持強勁增長勢頭,按年增幅均超過三成,是最受歡迎的細分車型,亦成為多個自主品牌本屆車展的主打新車型。而一貫主打SUV車款的長城(2333)則維持該策略,本次車展推出目前哈弗系列最高端的7座SUV H9,售價最高達27.28萬元(人民幣.下同)。吉利(0175)在本次推出新豪情7座SUV,吉利副總經理陳洪生表示這款車的推出主要針對中國目前的家庭結構「兩夫婦、一小孩和四老人」。對於目前自主品牌在國內的發展遭市場唱淡,他認為這是中國的自主品牌在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盡快練好基本功,把品質做好,是自主品牌的必修課」。


新能源車成主打新款

近年熱門的新能源車亦是自主品牌的主打新款。比亞迪(1211)在車展上推出其電動車家族的首款MPV車型「商」,這款7座混合動力MPV將於明年正式上市,而早前已經發布的混合動力SUV「唐」則計劃在年底上市,不計政府補貼,售價將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廣汽(2238)的自主品牌傳祺亦推出電動轎車GA5 REV,售價約2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