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港之間 左丁山

2010-9-10 AD




 

中貿林到俄羅斯 旅行,去到聖彼得大堡,留下深刻印象,覺得好有古典美,但最令佢要拍照留念者,係在城市海旁,見到一個大到無倫,直情成個尖沙嘴咁大嘅地皮,上有中文招牌 (簡體字),寫住「波羅的海明珠」,係一間叫做「上海建工」嘅公司樹立嘅,據導遊講,此幅地皮租予一間中國公司使用,租約九十九年,中貿林為之嚇咗一跳, 唔通係中英「九龍租約」翻版?不過導遊話,中方冇管治權,並不構成「華租界」。中貿林讚嘆曰:「中國人有的是錢,教俄羅斯人大開眼界,你地仲係蘇聯大阿哥 乎!」中國公司夠膽去俄羅斯買下龐大地皮使用權九十九年固然夠晒氣魄,但在商言商,如何回本賺錢呢?中貿林對地產投資素有研究,對此亦諗唔通,難道叫溫州 幫到波羅的海炒樓?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俄羅斯有優厚工業底子,點解改革開放二十年,經濟上還是只靠石油、天然氣 出口呢?以前有人講過,俄羅斯冇香港與台灣吖嘛─即係海外俄僑嘅經濟實力遠遠不如中國華僑,開放初期缺乏海外資金流入,舊式重工業難以轉型,反而因為耗能 高,產出低,成為經濟負累。香港對中國發展嘅貢獻好大好大,開放初期,唔係香港投資,香港廠家北移,深圳及其他沿海城市邊度會開發得咁快吖,到咗九十年 代,台灣工廠亦向大陸投資,港台商人全力打造中國輕工業製品出口,接收天下訂單,於電子、玩具、成衣等工業稱雄世界。今時今日,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年,內地 人有錢,香港人成為阿燦了,但三十年前沒有海外華僑資金,尤其是香港資金嘅話,中國會叻過俄羅斯幾多?此則有待經濟學家去研究了。

朋友黎文 卓啱啱出版一本新書《十三億分之一》,三百二十九頁,講中國情況,黎文卓寫完之後,出版之前,加多一個後記,有九點感想,講「中國真的是在真正進步中,等 於一個長期拿二三十分的學生,取得了六十分,是進步學生,並非優秀學生。……今天香港優勢不再,成為龜兔賽跑的白兔,香港人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目光和心 胸,才能幹大事,有大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2

民營養老機構:在商機與盈利之間掙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zMMDAwMDIyMjczMQ.html

截至200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67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2.5%;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1.13億人,約佔總人口的8.5%。

據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超總人口的1/4,中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表示,這是個龐大的市場,2010年國內養老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

但在王振耀看來,中國的養老產業,目前還處在「沉睡」階段。

以養老機構為例。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計算下來,65歲及以上的老人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隻有約23.6張,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多達50-70張。

需求、缺口意味著商機?

內外資湧入養老領域

2003年,寧波的私企老闆袁存國賺到第一桶金後,「還想再投資做點社會上有需求的生意」。

他發現,養老是一種需求,因為自己就有父、母和岳父、岳母4位老人要照顧,常出差的他,又無暇顧及;而當地鎮裡的養老院規模比較小,還以接收無保老人為主。

於是,袁存國用自己辦企業賺來的500多萬投資了一家養老院——夕陽紅頤樂園,按照規劃,夕陽紅頤樂園佔地面積10餘畝,床位300張。

2008年,夕陽紅頤樂園開業,主要接收中低端消費層次的老人。目前造好的房子,可以接納150人。

而在2005年,原本從事民營醫院的上海恆暉醫療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恆暉醫療)由於市場環境不佳,逐步在上海淡出民營醫院,轉而在上海的養老市場挖掘機會,並希望走品牌連鎖的路子。

2006年,恆暉醫療在上海楊浦區以日月星品牌成立第一家養老院,此後,又陸續開出徐匯和浦東分院。恆暉醫療總經理何少斌告訴記者,借用他們在醫療方面的優勢,日月星主要向中等消費能力,且失能失智的、需要全護理的老人提供護理服務。

2011年,日月星計劃將養老院數量拓展至8-10家。但至目前,他們的物業全部採用租賃形式。

還有更多甚至更大的玩家。

2009 年11月,泰康人壽拿到保監會下發的首張投資養老社區的資格證書,並計劃投資40億元興建養老社區。2009年底,上市公司大族激光(002008)發佈 公告,同意子公司大族創投參股籌建中的海南頤和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萬科在北京啟動「萬科幸福匯」,首次試水老年地產,而保利、首創等也紛 紛試水。

Yoko Marikawa是一名側重於老年行業的日本顧問,她表示,在其中國客戶中,有近一半的人在中國已經或計劃推出退休社區,預計總投資額在150億-250億元之間。

外資也在覬覦中國的養老產業。

皇家養老莊園管理公司是日本的專業管理高端度假型養老、養生設施的管理公司。目前,其在中國走出的第一步是,與投資方合作,建養老莊園,然後負責管理運營。目前,皇家養老莊園管理公司已在海南、紹興、崑山、杭州找到了投資合作方。

美國對沖基金與收購集團城堡投資(Fortress Investment)在美國和加拿大都運營著規模最大的老年人獨立居住設施。據報導,城堡投資目前計劃募集一隻約10億美元的基金,面向中國迅速擴大的老年人口住宅。

不過,大資本也多偏愛走高端路線。山東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就宣佈,未來兩三年內,將投資約20 億元,建設一個市級養老服務中心,按照五星級酒店標準建設青島市高端養老會所,在青島即墨改造建設青島市高端溫泉養老養生會所等。

VC/PE的機會

摯信資本下注親和源被人解讀為:國內養老產業開始進入資本運作時代,或者VC/PE開始看好這個行業。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VC/PE機構有意識地尋找這個行業的投資標的。

聯想投資也很關注養老產業,目前已經看過一些養老項目;優勢資本的吳克忠和達晨創投的傅忠宏也有類似的經歷。

但傅忠宏覺得「都不大滿意」,他希望找到一些「成體系、有一定規模」的項目。

聯 想投資執行董事劉澤輝考察下來,總的感覺是,國內的這個行業目前還不是特別成熟。他認為,這個市場看起來需求比較大,但老年人真正消費起來可能還沒這麼 快,中國老人本身的消費能力就不是特別強,再加上傳統消費觀念影響,即使有錢也舍不得去看病,消費意識也沒那麼強,「但從中長期來看,這塊市場肯定是值得 去關注」。

「它(養老產業)離資本市場還有一段距離。」李曙君分析,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資本到今天還沒有介入的一個原因。

作為一家有大學基金、養老基金背景的投資機構,李曙君稱,摯信資本是一家「長線且沒有時間封閉期」的基金,主要是投資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淋漓盡致的時候,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一定可以得到結合。」

現實與困境

鞠川陽子是日本皇家養老莊園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多年來一直從事養老產業的研究。她認為,目前在中國經營的老人公寓等,很多時候只是滿足老人的生活所需,而對於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力有不逮。

而據記者瞭解,一些養老院連日常運營都面臨壓力。

直到現在,袁存國的夕陽紅頤樂園還在虧損,「去年一年虧損20多萬,2009年虧損更大」。他甚至希望記者能幫助推薦投資機構。

河北廊坊市大城縣的大城老年綜合服務中心則「開了5年,虧了5年」。

在日月星開業的3家養老院中,目前只有開業4年多的楊浦分院實現盈利,據何少斌預計,浦東分院要7年才可能實現收支平衡。

「作為養老機構,本身連薄利都談不上,它是微利。」何少斌說,這個行業的投入產出比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做得好的話,毛利能到10%-20%。

在投資親和源之前,摯信資本的李曙君已經在養老行業看了幾年,「感覺的確是差強人意」,他表示,「從量上是做到了,但整個服務的心態遠沒有做到」。

一位民營養老院的負責人就表示,雖然目前還在虧錢,但至今對投資養老院並不後悔,「土地、房子這些東西,這幾年升值也是可以的。」

而一些民企、房地產公司等在養老項目上的一哄而上也引來外界質疑。

有人質疑說,很多以養老為名的項目都有「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因為以健康養老的名義拿地更容易,且價格便宜,而一些所謂的養老項目中,只是部分用於養老公寓等的建設,而其它則建成商品房直接賣掉,獲得高額的回報。

今年1月底,城堡投資的創始人韋斯·埃登斯(Wes Edens)就為來中國投資老年住宅會晤了中國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在埃登斯看來,「做好這件事非常複雜與困難」,政府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政府必須為這類項目提供支持」。

袁存國的夕陽紅頤樂園也獲得了當地政府,包括民政局的支持。比如,作為公益性用地,土地出讓價格要比工業用地便宜約20%;每一張床位政府提供一次性補貼2000塊錢。

「這些優惠政策的落實也有一個過程」,袁存國說。

親和源項目就在拿地問題上歷時長久。

「上頭很熱情,但是一直過不了『土地公公』這一關。」親和源名譽董事長周星增曾對媒體表示。

一位政府官員曾向周星增坦言,「不是我不給面子,你得想想,我任期三年,需要拿出政績;土地批給房地產商,馬上就有一大筆收入;批成工業用地,馬上就有稅收;批成養老院,什麼現成好處都看不到。」

在李曙君看來,這個產業才剛剛開始,關鍵是看政府整個的決心和整個社會在這方面的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4

腾讯投资历程回顾:十几个月之间四十多次交易

http://news.imeigu.com/a/1319095566070.html

网友戏称全天下的菜都是马化腾的

腾讯(00700)计划斥资7.8亿元,参股内地社交网站开心网,以加强旗下社交网站「腾讯朋友」的用户覆盖。腾讯今早股价受压,一度跌逾4%至低见160.9元,最新报161.9元,跌3.63%。

报道引述接近腾讯人士表示,腾讯非常看重开心网的高端白领用户,预期合作后腾讯的「腾讯朋友」加上开心网,将基本覆盖内地社交网络领域的市场。截至 目前,开心网注册用户超过1.2亿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用户。对于投资开心网一事,腾讯发言人表示不评论市场揣测。(据华富财经)

10月19日,有消息证实腾讯斥资约1亿美元入股开心网,惊讶的同时不禁让大家联想到,今年以来,腾讯投资力度之大令业界咋舌,不到半年“广撒网式”花掉20亿元,投资超过10个项目。

从2011年1月宣布成立5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到截至6月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腾讯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活动着实频繁。在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的精心谋划之下,憨态可掬的“企鹅”已经跨出互联网之外,这个“创投大鳄”揣着50亿元的产业基金频频外出捕猎,越来越多的跨界投资项目浮出水面: 同程网、RiotGames、Discuz、深圳网域、高朋网、易讯商城、华谊兄弟、艺龙、好乐买、妈妈网、创新工场、金山软件、F团、柯兰钻石……在过 去的十几个月里,腾讯进行了40多次对外收购,而腾讯在此前11年内的并购交易才30多项。马化腾还表示,不久将会把产业基金扩容至100亿元,投资范围 继续扩大,“纯粹的财务投资,我们不做。要做,就做源头。可以投资,但不要控股。”

投资开心网

目的:或抵御人人与新浪微博

10月17日,一则关于“腾讯收购开心网部分股份”的信息在网上不胫而走。至截稿时,腾讯、开心网双方都未对此发表正式通告。记者从一位投资界人士处证实了最新的消息:“腾讯参股开心网确有其事,投资额估计应在一亿美元左右。”

此次腾讯的大手笔投资,证明了开心网的独有价值。截至目前,开心网注册用户超过1.2亿,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用户,腾讯朋友的主要用户群则 是校园人群及二三线城市。接近腾讯的人士表示:“腾讯非常看重开心网的高端白领用户。”双方合作后,“腾讯朋友”加上“开心网”将基本覆盖中国SNS领域 的人群。或许腾讯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抵御人人与新浪微博的进攻。细心观察的人都知道,人人网的活跃度或者流量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开心网。腾讯尽管一直都在发 力朋友网,但活跃度一直都不能与人人PK,尽管人人网大部分人群还是学生或者刚毕业没有很多年的学生。

还有就是自新浪微博开通以来,迅速的积累了人群与用户活跃度,很大一部分浏览网站的入口都被新浪微博给抢走了。有了微博之后,QQ的活跃度没有以前 那么高了,所以上一个财报看到了腾讯的在线用户数下降,并非是中国网民下降所影响。白领,很大一部分白领,很大一部分时间基本都被微博给控去了,越是这 样,使用即时通讯的时间越是少。

所以腾讯注资开心,或许是为了抵御来自人人与新浪微博的进攻。毕竟开心网沉寂了数千万的白领用户,只要给钱想办法把他们唤醒。腾讯就不会过于担心来自于人人或者新浪微博的进攻。

在社交网站方面,腾讯还在6月10日,投资社交网站妈妈网5000万元人民币。妈妈网作为以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城市网站群,旗下32个网站覆盖了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主打城市生活和消费类交流。

4.5亿入股华谊兄弟

目的:进军影视界

5月6日,腾讯对国内著名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此次耗资近4.5亿元入股华谊兄弟,被市场人士认为主要出于在视频、微博等领域布局的考虑,至少“一箭双雕”。

实际上,在视频行业中,腾讯的视频测试版v.qq.com已悄然上线,其原有QQLive官网已融合到腾讯视频中。不过,随着视频版权成本的不断走 高,这部分成本已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盈利障碍,近6个月版权成本增长15%以上,视频网站每年在版权成本的投入都是上千万元,甚至超过亿元。对腾讯来说, 华谊兄弟拥有大量的版权资源,在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诸多领域位居行业前茅,2010年创下16亿元票房纪录,占当年国产电影30%市场份额,与其联 手无疑让腾讯在版权内容和成本控制方面获得一条捷径。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曾对记者表示,公司看到视频的巨大机会,将加大投入,内容预算也一直增加,是否 把视频业务单独反拆出来,公司还在考虑。

而在微博业务上,实际上各大门户网站都已把微博当成重要拓展的业务之一,新浪凭借名人明星效应已在微博领域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凭借微博,新浪的股 价一度创下147美元的新高,搜狐也将切入点放在“明星效应”和“名人效应”上,而腾讯微博无疑也选择的相同的道路,近日徐静蕾入驻腾讯微博已让“明星效 应”发挥到了极致。而与华谊兄弟联手,当前红星李冰冰、黄晓明,以及姚晨等都在华谊兄弟旗下,让这些明星加盟腾讯微博预计也不是难事。

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战略投资华谊,只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腾讯希望通过这次投资,与华谊建立紧密的战略关系,双方一起对影视和新媒体的结合进行更多、更新的尝试。”

战略投资艺龙

目的:抢滩在线旅游

腾讯入股艺龙,可以说与其最近采取的开放策略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腾讯要充分利用其高达6.74亿的活跃QQ用户来进行流量变现,而其中的具体手段 之一就是加强与各类垂直网站的合作。在艺龙宣布腾讯入股的前一天,腾讯正式推出“Q+”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商将可对接QQ客户端。这个举措被外界视作腾 讯向“开放式平台”转型的实质性行动。

QQ旅游牵手艺龙

腾讯去年上线的在线预订平台——QQ旅游,从网站页面来看艺龙仍是该平台酒店预订的独家供应商。这或者为如今腾讯并购艺龙埋下了伏笔,也体现了腾讯近1、2年的战略部署:对非核心业务,特别是对缺乏运营经验的业务采取并购或入股方式,迅速切入。

近年来在线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腾讯当然不愿错过这块香饽饽。籍着这次开放平台的契机,通过入股艺龙和开展与其他在线旅游公司的合作,打通旅游服务 生活圈,将原有庞大客户群进一步套牢在自身平台上,并实现旅游业务的模块化、功能化,这应该才是腾讯进军旅游业的长期战略。这一策略在腾讯2010年财报 中也有所显现。与此同时,腾讯搜搜、腾讯旅游、QQ旅游、财付通,以及和Groupon合作的团购网站——高朋网等等资源平台和工具,也有望借助艺龙的旅 游平台拉动其自身的业务和收入增长。

纵观腾讯目前的旅游业务,已经与不同的公司开展了合作:外包腾讯旅游频道,主要发布旅游业资讯和经营旅游线路预订;与南航合作推广南航财付通专区;QQ旅游销售机票、酒店产品;近期腾讯与去哪儿在旅游搜索领域也展开了合作。

投资金山网络

目的:旨在牵制360

7月6日,腾讯正式入股金山网络,与金山在多方面积极展开合作,包括接入腾讯开放平台、云安全平台共享等进入实质阶段。傅盛表示,在腾讯投资金山网 络前,双方已经联合发布了QQ电脑管家与金山毒霸安全套装,QQ电脑管家也直接采用了金山的云引 擎,目前金山网络已经与腾讯的Q+平台达成了合作,腾讯Q+平台上线以后,将集成金山网络的相关安全服务。同时,腾讯在其社区里面也嵌入了金山网络的在线 杀毒等功能。

分析称,腾讯入股金山网络一方面使得腾讯QQ用户可获得更加深入专业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也使得腾讯的资金、用户和平台优势与金山网络的专业技术紧 密结合,必将改变中国互联网安全格局,给用户更多更专业的安全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腾讯此举意在通过金山网络对抗360,相信未来腾讯与360的争端会 进一步升级。

不难发现,自从去年的3Q大战后,腾讯明显加快了对安全行业的布局,不仅加大了对QQ电脑管家的推广力度,而且也不断引入金山、趋势、小红伞等合作 伙伴增强产品的安全功能。行业人士分析,腾讯对安全的布局,看重的绝对不是安全市场一年几亿元的收入,而是为了平衡安全的话语权。

投资珂兰、好乐买

目的:战略性布局B2C

5月30日,网上鞋城好乐买收到腾讯战略投资5000万美元。6月21日,珂兰钻石网也对外宣布,获得腾讯公司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腾讯为什么选择珂兰钻石?珂兰钻石CEO郭峰表示,首先,腾讯公司一直很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双方都希望在这个新兴领域有所作为;其次,珂兰钻石拥 有资深的核心团队,团队身上的互联网基因也是腾讯布局珂兰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在投资前,腾讯还曾经与钻石小鸟、戴维尼等其他钻石B2C进行过洽谈,表达 过收购意向,但最终交易并未达成。

有分析指出,对腾讯而言,投资珂兰钻石是其对B2C电子商务业务的一次重大战略性布局。目前,腾讯已经启动针对垂直方向B2C的战略投资,构建泛电 子商务平台。“腾讯看上的绝不会只有钻石(投资柯兰钻石)和鞋子(投资好乐买),它肯定还会继续扩充品类。”刘兴亮说,在垂直电商领域腾讯可能还有一轮 “造星运动”,腾讯有很好的用户、支付系统,未来或许还会在物流、呼叫中心等后台方面建设基础,构成一个庞大的B2BB2C平台。

消息也证实,腾讯在积极的布局B2C市场。在10月11日腾讯QQ网购正式上线,初期面向广东用户试营业,好乐买CEO李树斌认为腾讯电商新平台上线可以使得电商整个发展环境更加规范。他们预计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可以完成第一轮物流建设以配合QQ网购的上线。

业内评论

“腾讯的投资动作如此频繁是出于对自身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的忧虑。在投资策略上,我认为腾讯还是在坚持实用主义至上的原则”。--谢文:知名IT评论人曾任雅虎中国总经理

“腾讯目前所做的投资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把用户、流量变现的短期投资行为,它现在用投资的方式去整合市场上优秀的B2C资源,时机上也并不会落后。”--李树斌:好乐买创始人兼总裁

“电商尽管竞争很激烈,但成长空间还很大,有腾讯这样的公司去做布局,也更有利于被投资公司后续的发展。”--朱啸虎:金沙江创投合伙人

所以从长远来看,腾讯目前所做的投资都是在围绕他的社区做布局,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把用户、流量变现的短期投资行为。它们现在投资的方向很杂,但如果 你把它想成是在建一个社区,那么在这个小区里,自然需要商店、电影院、珠宝店、机票查询处,等等等等,现在,马化腾的“企鹅帝国”提供的产品几乎可以满足 一个中国网民的所有网络使用需求,这也是在进一步增加用户的黏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9

Skout CEO:我們並非在一夜之間翻身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7002.html

在「Mike隋」火了之後,陌陌在被扣上「約炮神器」這個不怎麼好聽的外號的同時,其關注熱度也在一定時間內急劇提升。今天要說的 Skout,我們姑且稱之為「國際版陌陌」,不過這並不表示它是陌陌的跟隨者,恰恰相反,它是移動社交的先行者之一。

出師不利,堅持帶來回報

2007 年,Skout 的創始人兼 CEO Christian Wikilund 就開始投入精力開發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軟件。Christian 認為 Facebook 雖勢力龐大,但移動領域卻是薄弱點,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基於位置的移動社交網絡,那麼將是一個差異化的切入點。

起初 Skout 是一個與 Foursquare 類似的簽到服務,但由於發佈後對用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Christian 覺得需要做出些改變。當時,成千上萬的約會網站吸引了他的眼球。之後,Skout 搖身一變,成了一款用於「交友與調情」的移動社交軟件。變身後的 Skout 於 2009 年 2 月在 IDG 舉辦的 DEMO conference (用於展示新產品的科技大會)上展出,並榮獲 DEMOgod 獎項。

不過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是 Facebook 和 Instagram,Skout 在轉型之後仍舊沒有獲得太大關注。當時 Google Maps 推出了 Google Latitude(Google 縱橫),業界都認為「基於位置的時代來臨了」,但事情並沒有朝人們所期望的那般快速發展。有許多類似的公司因此都選擇了放棄,Skout 團隊同樣也察覺到了這種模式似乎行不通,並難免心生懷疑。儘管如此,他們在搖擺中依靠對這個領域的信心還是堅持了下來。

「有很多團隊早早就選擇了退出,但我們感覺是時候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了,只是我們並非在一夜之間翻身罷了。」

這份長期的堅持最終帶來了回報:

一年前 Skout 每個月只有 300 萬條消息產生,而一個月前,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 4.25 億;一年前 Skout 每個月只有 10 萬名註冊用戶,而現在用戶量正以每天 4 萬到5 萬的速度增長。

打江山,守江山

用戶量的快速增長自然讓 Skout 團隊的壓力也與日俱增,該團隊的人數已經由最初的 3 人增加到現在的 60 人,並打算在今年內將團隊再擴大一倍。Christian 稱 Skout 不會停下創新的腳步,而繼續前進的前提,就是維護好這個好不容易逐漸壯大的移動社區。

儘管 Skout 被一部分人當成「約炮神器」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個團隊並沒打算讓它放任自流。平均每個月有 4 萬名用戶會被屏蔽,而用戶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經過 4 次審核。按 Christian 的話來說,「午飯時間不應該在舊金山大街上出現的場景,在 Skout 上也不應該出現」。除此之外,Skout 還安排了專人 24 小時處理用戶的舉報。

社區管理是 Skout 最重視的方面之一,因為 Skout 不同於 Facebook。Facebook 的用戶有「社交圖譜」的制約,而 Skout 卻像一個無人看管的場所,如果不加以管制,用戶的為所欲為必將毀掉這個社區。

步伐

4 月 3 號,Skout 成功融資 2200 萬美元。當 BusinessInsider 問 Christian 將如何利用這筆錢的時候,他回答道:

我們在過去四個月已經收支平衡,但這次融資成功並不代表 Skout 準備開始盈利。……這個機會是巨大的,下一個上線的十億人口將以智能手機為入口。……而世界上仍有許多想要見識新世界,認識新朋友的人,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我想要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我們應該無處不在。我想要快速推進快速擴張,越快越好。

儘管很多人在用 Skout 調情和約會,但 Skout 不想止步於此。Christian 提到除了這兩個目的之外,有的人還用它還認識新的朋友,或者純粹找人聊天找找樂子。人們就像在使用短信一樣,一天會多次登錄,但每次不會花費很長時間。他還提到一個有趣的數據,80% 的 Skout 用戶是單身,而放眼全國,單身的比例只有 50%。這顯示出 Skout 的用戶群有很明顯的傾向性,Christian 透露這個夏天將會發佈大更新,推動 Skout 成為不再只是「調情和約會」才能用的應用。

不過雖說目前完善產品和擴張勢力是第一要務,但 Skout 也在積極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目前它在 App Store 有一個免費和一個收費版本,收費版本去除了廣告,並要價 3.99 美元。不過很明顯這個價格有些流氓,以致部分人買過之後都大呼「上當受騙」。除了收費版本,Skout 還在應用內出售點數,點數可以購買虛擬物品以及解鎖附加功能。另外,應用內基於地理位置的廣告也是 Skout 的一個盈利點。

國內情況

反觀國內,提供類似服務的有陌陌、微信、米聊等產品。

陌陌是一款只專注於基於地理位置交友的產品,其創始人唐岩在 4 月 9 號通過微博透露陌陌的用戶量已經突破了 300 萬。而關於盈利模式,陌陌團隊表示目前會專注於產品,暫時不會過多地考慮盈利模式,畢竟這一切都要以用戶規模為基礎。

與陌陌相比,基於地理位置的陌生交友只能算是微信和米聊的一個功能,將這三者擺在一起比較其實有些不妥。但基於 IM 模式發展起來的微信和米聊,在用戶量方面顯然更勝一籌,微信已經達到了 1 億,而米聊也有 1200 萬用戶量。如果用戶量達到這個級別的應用集成了與自家類似的功能,這實在讓人無法忽視。

目前看來,騰訊旗下的微信仍舊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整合 QQ 和用戶通訊錄推薦功能給其帶來了龐大的用戶群,並且它可以說是騰訊移動應用之中的佼佼者。而小米在米聊被微信擊潰的同時,被正試圖用「米吧」來一次華麗的轉身(成效有待驗證)。至於最為稚嫩的陌陌,只能說「專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說微信和米聊(或米吧)可以利用品牌影響力吸引用戶,那陌陌要吸引用戶的方法大約就只有「出色的產品」和「炒作」了。從長遠來看,只能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如果本末倒置,那便與自殺無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4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老闆篇 》王品集團副董的接班人終極測試法 王國雄:一頓飯之間嘗出成功企圖心

2012-6-18  TWM




當王品成為年輕人最想進入的夢幻企業時,王品的高層究竟怎麼評估員工?

王品集團副董王國雄,會計出身,一路偕同集團董座戴勝益打造出餐飲王國,他特別傳授三十年職涯心法,並獨家透露他提拔主管的關鍵眉角。

口述‧王國雄 整理‧林讓均我最想找的人才,是勇於自我突破的人,為何自我突破如此重要?我以自己為例。

我是學會計出身的,然而,我發現會計只能從下游的數據揣測決策過程。有一天,公司來了一位從台塑退休的顧問,我馬上舉手說要當他的特助。

那一年,我忙著奔波各部門整合意見,自己分內的工作還是要做,每天累得要死,同事在旁邊笑我自討苦吃。但這份經驗讓我學會縱向、橫向整合,也因為了解台塑文化,對之後創辦「王品台塑牛排」很有助益。

所以,千萬不要拒絕任何機會!每一個經驗就像是編織魚網的一根線,要勤於編織,哪天大魚出現了,才不會手中沒魚網。

從出社會以來,我每換一份工作,都刻意換一個部門,因此我歷練過會計、關稅、稽核等領域,而且每個領域都要求自己做出成績。例如,不會電腦的我,不僅幫一家日商公司建立了MIS(資訊管理系統),還被經濟部表揚為示範系統。此外,我本來不懂關稅,卻在接手任務的第四個月,就幫公司省下一個月一百多萬元的關稅。

開會可檢視積極度 低頭族犯白目大忌為什麼我做得到?因為我摸索出「職涯進修三部曲」:「找書看」、「去上課」及「找人問」。每次我在職涯上遇到瓶頸,就用這三招來自我突破,每試必靈!

當初Steve(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大概也是看到我這項特質,勇敢找我去「三勝製帽」(戴勝益家族企業)任職,那時我才三十歲,他為了付我高薪,還自掏腰包補貼。

所以,當我自己當上老闆,我會去觀察員工是不是懂得自我突破。但突破不是橫衝直撞,第一,要去觀察企業是否有沒被滿足的缺口?第二,要去看自己能否藉此擴充核心職能?如果這兩點都具備,那你就應該主動去承擔責任。

至於如何看出員工的工作積極度?開會就是觀察的好時機。此時,員工通常會有幾種表現,第一種是「默默無言」,第二種是「積極建議」,更棒的是第三種「主動參與」。做不到第三種,也至少做到第二種。

如果你老覺得開會討論的是「別人的事」,於是低頭做自己的事,那麼發展一定很有限。反之,別人的事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提出觀點,那表示你有「開放心態」,成長潛力無限!

當我要提拔主管時,我會特別找他們去吃飯,觀察在菜肴還沒轉到他前面時,是否就急著伸手去夾?

若是,這種人通常很有企圖心、對成功很飢渴,但可能耐不住誘惑;反之,如果菜肴都明擺在你面前了,還要讓來讓去,那很明顯你太過於「利他」,反而「自利」動力不足,不容易成功。

從餐桌上,我想觀察的是什麼?那就是「屬於你的東西,要當仁不讓;不屬於你的,千萬別有非分之想!」注意看看辦公室,是否有熱心幫忙做雜事的人?他很可能是人才!這種人通常有好人緣,往往有「Follow me」(跟隨我)的領袖魅力,做事往往不太會有阻力。

此外,三十年的職涯,讓我發現「雙P法則」。第一個P是Performance(績效表現),這是老闆會明文要求的顯性指標;第二個P則是Potential(成長潛力),這種隱性指標,通常老闆不講,卻會默默觀察你是否態度夠積極、人格夠有魅力、自省能力很強!

光衝績效卻失人緣 沒團隊精神難帶人第二個P表現很好的,通常第一個P也很有水準。所以,老闆要拔擢的,往往是第二個P優於同事的。可別傻傻地一味衝績效,卻不在乎公司文化、辦公室人緣,到頭來才納悶「為何升官的不是我?」要切記,公司就是一個團隊,千萬不要挑工作。像在王品,不管學歷多高,進來就是要先刷馬桶,最好刷到你敢親它。這不只證明工作能力,更代表你對服務業夠熱情!

三十歲前賺來的財富,最好用來自我投資,例如去上課、旅行、常請朋友吃飯。這些知識、視野與好人緣,將讓你在未來職場不用自己爬樓梯,而是搭上別人幫你架好的電扶梯!

王國雄

出生:1960年

現職:王品集團副董兼總經理

經歷:三勝製帽財務經理

學歷: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 中興大學EMBA碩士

最討厭的NG行為

1. 眼高手低,光說不練,沒有建樹。

2. 喜歡批評、抱怨,散播負面情緒。

3. 從不進修、學習新技能,墨守成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4

他永遠站在種種「之間」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159

他在中國與西方之間,在學問與現實之間,在學術獨立和影響決策之間,也在象牙塔與「體制內」之間。他永遠在種種「中間」,他像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林毅夫是最被主流接受的經濟學家。」他的同事陳平教授評價。

無論在世界經濟學界,還是中國官方或民間,林毅夫無疑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在北京,不管林毅夫走到哪裡,都會有人要與他合影,我很好奇,他到底是個首席經濟學家還是一個籃球明星?」曾和林毅夫一起到過中國的世行同事Sherlock問。

在中國與西方之間

林毅夫是一個站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人,這與他的獨特經歷密切相關。

1975年,作為現役軍人,林毅夫被台灣軍方送到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攻讀MBA,成為台灣較早拿到MBA的人之一。此前,他在台灣大學農工專業肄業入伍,並在軍方所屬的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成為台灣軍方的「典型」。

1979年泅水來到大陸後,林毅夫在北大經濟學院選讀社會主義經濟學專業。其時,中國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剛剛拉開序幕。

一年後,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舒爾茨到訪北大。在台灣受過良好英語教育的林毅夫在同學中脫穎而出,成為舒爾茨的翻譯並得到賞識。

在舒爾茨的推薦下,林毅夫於1982年來到芝加哥,在這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扎堆兒的自由市場經濟學派重鎮,林毅夫接受了四年系統的經濟學訓練。

林毅夫的導師舒爾茨,專注於農業經濟研究,並在197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為林毅夫日後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有諸多加分。

林毅夫曾在多個場合談到在芝大4年求學生涯對自己人生的影響。「芝加哥大學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國外學生的博士論文,寫自己祖國所發生的問題。鑑於中國農村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的博士論文是《中國的農村改革:理論和實踐》。這篇論文被舒爾茨評價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 在世行期間出版的自選集中,林毅夫提到這段往事。

就在其博士論文完成後,恰逢美國Vanderbilt大學的發展經濟學碩士課程設立25週年,邀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發表論文,舒爾茨將這個機會留給了他的學生林毅夫。

在美國5年的求學經歷,為林毅夫後來的國際化之路奠定了學術基礎和關係網絡。在獲得世行行長佐利克的邀請時,林毅夫向世行遴選委員會提供了4個人的推薦者名單:加里·貝克爾、羅伯特·福格爾、道格拉斯·諾斯、賈格迪什·巴格沃蒂。

四人中,前兩位諾獎得主均是林毅夫在芝加哥求學時的老師,第三位制度經濟學大師道格拉斯·諾斯則與林毅夫相識於耶魯,這些人在林毅夫回國創辦中國研究中心時,也曾給予諸多支持,多次親自或介紹自己的朋友參加林毅夫主持的學術會議。

透過這種通路,林毅夫一直與國際學術界保持溝通,並以基於中國改革的學術成果得到關注,從而得以將中國改革的經驗介紹給西方世界。

2001年,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設立D·蓋爾·約翰遜年度演講系列,林毅夫獲得了首場講座的邀請,借助這個機會,林毅夫將自己的理論推廣到主流經濟學界。講座的聽眾、2000年經濟學諾獎獲得者詹姆士·赫克曼教授評價說,「林的演講說明過去15年來的新發展理論是沒有價值的,根據他的研究,甚至許多芝大教授的成果也是沒有價值的。」

在美國期間,林毅夫亦和一批中國留學生建立了保持至今的交情。

受鄧小平開放政策影響,1980年代以後,中國形成了20世紀第二波出國留學熱潮,與當時中國現實結合,新鮮的「經濟學」成為很多人選擇的專業,他們中的大多數成為今天中國官方和經濟學界的主流,並且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相關政策。

林毅夫和他們中的許多人相識在此期間。奠定其事業基石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即由林毅夫聯合海聞、易綱等創辦,後者後來從政,目前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他們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課堂上。這使得國家發展研究院成為連接政策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一道獨特橋樑。

在學問與現實之間

自1979年選擇來到大陸後,林毅夫便一直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深植在中國改革的土壤。

林毅夫的早期研究,主要聚焦於中國農村改革。他曾專門研究中國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的大饑荒問題,並出版《集體化與中國1959-1961年的農業危機》。這些學術著作,為中國農村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基礎和經驗證據。

此後,林毅夫又逐步把研究範圍延伸到對制度變遷的思考。其《關於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的英文原稿,在美國學界甚有影響的《加圖雜誌》發表,此文是將現代制度經濟學文獻和基本概念引進國內的首篇文章。茅於軾曾對林毅夫說,他「首次閱讀此文時,興奮不已,手心發熱、額頭流汗、一口氣讀完」。

正因為此文取得的影響,林毅夫獲得邀請,和南加州大學經濟系Jeffery Nugent教授合作,為國際經濟學界權威工具書系列《發展經濟學手冊》第三卷撰寫了《制度與經濟發展》一章。

1994年,林毅夫和蔡舫、李周合作出版了《中國的奇蹟》一書,提出中國經濟將保持20年高速增長的論斷,成為其唱好中國經濟的起點,「這本書裡的觀點,現在看依舊是保守的。」林毅夫說。

蔡舫和林毅夫相識於1987年夏天,參加完南開大學的一個發展經濟學培訓,二人同乘火車回京,在車上就聊出了《論糧食優化戰略》一文的框架,這是兩人的第一次合作,發表在1987年的《經濟研究》。此後延續了長達近20年的學術合作,涉及領域包括國企改革、金融體制、糧食問題等。

蔡舫說,跟林毅夫合作研究的問題,幾乎都是每個時期中國改革中矛盾最尖銳、決策者最關心的問題。選定這些研究方向,一方面是官方對有質量的學術研究需求量非常大,另外一方面,學者們也想在關鍵決策中表達自己的聲音。

林毅夫試圖在中國改革的巨大坐標中,尋找個體價值的實現方式。而這不僅使他被中國主流所認可,也使他被世界所認可——在世行官網的介紹裡,「來自發展中國家」是林毅夫被認知的重要符號。

在學術獨立和影響決策之間

對官方與民間來說,林毅夫堪稱罪能被共同接受的經濟學家之一。

1993年底,林毅夫發表《關鍵在於戰略目標的轉移——評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決議》,除了肯定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之外,也檢討了當時經濟問題的所在,例如:一放就活、一活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環;國有企業改革成效不彰等,這種觀點和其後幾年朱鎔基總理的改革思路不謀而合,因此被外界認為是「朱鎔基智囊」。

「林毅夫有自己的優勢,他也能利用這種優勢。」蔡舫舉例說,在198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開放遇到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中央成立了治理通貨膨脹困境小組,這個小組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直接領導,林毅夫亦參加了相關研究。同時,林毅夫也是全國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可以參加其調研和座談會反映意見,其特殊身份也使其在統戰部系統擁有影響力和話語權。中央的一些重要政策,也常常會徵求其意見。

早在1980年代,林毅夫寫作博士論文期間,就曾與當時主持農村改革政策研究的杜潤生有過交道,瞭解了農村改革的第一手官方資料。這個研究所對中國農村改革有重大理論貢獻,也是多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者,國發院現任院長周其仁,亦曾在這裡從事農村研究多年。

參與並影響官方決策,是林毅夫贏得影響力的關鍵,亦成為批評者的詬病之處。

在林毅夫的公開言論中,很少直接碰觸中國一些最關鍵的改革問題,這被批評者理解為「屁股決定腦袋」,但也被支持者解讀為務實。

「對抗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一個成熟理性的人更懂得如何在各種矛盾中實現自己的目標。」林毅夫的朗潤園同事說。

在學術獨立和影響決策之間,林毅夫平衡有道。

「他最大的優點是溫和,總在對你笑,即使是反對意見,大家也願意聽聽他說什麼。」佳美口腔總裁、國發院MBA學員劉佳評價,林毅夫最大的魅力是知道怎麼去協調。

在「象牙塔」與「體制內」之間

林毅夫無疑是想影響現實的人。

早在台灣時,尚在讀大一的林毅夫就發動過校園聚會。而剛來到大陸時,林到都江堰參觀,曾深受震撼,他公開描述說:「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林毅夫影響世界的方式,有著他的獨特路徑。

除了自身的影響力,創辦學術研究機構亦是林毅夫影響世界的另一個途徑。

2012年6月22日,林毅夫身著芝加哥大學的博士服,出現在1024名國發院畢業生的畢業典禮上,接受學生們熱烈的掌聲。

1996年,在其兄長、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林毅夫在北大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最初只有六個老師。

CCER將西方規範的經濟學研究帶到中國,並為「海龜」們提供獨立的棲身研究之所。經過16年的發展,已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下設五個研究中心,三十多名教師,十幾種學術觀點並存。

目前,國發院的學生既有讀本科的雙學位學生,也有北大MBA的學員。據2005年入學的學員劉佳的觀察,在其同屆的100個學員中,國企和外企高管佔到三分之二,政府官員、民營企業家、媒體人填補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劉佳形容最初聽到林毅夫觀點時,只能用「驚人」形容,很難接受。但數年過去,一堂堂課程下來之後,他現在對於經濟形勢,「比林毅夫還樂觀」。

林毅夫為這些學員開設《宏觀經濟學》和《中國經濟專題》的課程,他的學術觀點也在學生中引起爭論、思考和共鳴,最終通過這些現在或未來的政府官員、企業家得到傳播,影響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現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63

option與蹊蹺的微博收益之間,有什麼關聯?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3721605
2013年4月29日$新浪(SINA)$ 宣佈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佔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但新浪微博同時又授予阿里巴巴一項期權。新浪新聞稿中是這樣寫的:

「SINA has also granted an option to Alibaba to enable Alibaba to increase its ownership in Weibo to 30% on a fully-diluted basis at a mutually agreed valuation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新浪授予阿里巴巴集團一項期權,該期權使得阿里巴巴集團在將來某一確定時間,以相互認可的價值,按稀釋攤薄的基準,將其在新浪微博的權益提高至30%。
通俗一點講,就是阿里巴巴目前佔新浪微博18%的權益,未來將會佔到30%權益。那麼佔一個公司18%權益與30%的權益有何區別呢。一般而言,佔一個公司權益20%以下,說明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實體既不重大影響,也不屬於重大控制。而超過20%權益,說明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實體具有重大影響。依此規則,阿里巴巴佔新浪微博18%的權益時,說明阿里巴巴並不會對新浪微博業務產生重大影響。而當阿里巴巴佔新浪微博30%的權益時,說明阿里巴巴對新浪微博業務產生重大影響,阿里巴巴可以向新浪微博派駐董事,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將享有一定投票權。
阿里巴巴投資新浪最令人費解的是option。新浪授予阿里巴巴的這項option,可以讓阿里巴巴未來在微博的權益提高至30%。新浪在公告中並未對這項option做太多的解釋。只是用了幾個定語,「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mutually agreed valuation」、「a fully-diluted basis」。從定語上可以看出,這項option與時間相關,另外option對應的價值已確定, mutually agreed。新浪並未明確這項option是否附條件,但從定語上看,這項option將會「隨時間滿足」。再從動詞上看,「enable Alibaba to increase its ownership」。這個「enable」在此處顯得有些含糊。新浪微博授予阿里巴巴的這項option,並未明確,阿里巴巴是否需要再拿錢出來認購。
這樣的一個option的確有點令人匪夷所思。看起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為啥阿里巴巴不直接認購新浪微博30%權益,而要費上半天勁,採用分步到位的形式。而且這個option並未明確阿里巴巴需不需要再花錢認購剩餘的12%的股份。這是一份充滿疑惑的option。當然,新浪在公告中已明確「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佔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已就是說,現在的18%的權益是明確,而不明確的是剩餘的那12%的權益。天下沒有白費的午餐,剩餘的那12%的權益,自然有其對價。當然,這樣的對價可能不是通過認購的形式,而是以另外的一種方式,如服務、技術、資源等。
就在新浪宣佈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的同時,新浪公司同時宣佈其子公司微博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並探索基於數億的微博用戶與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的數億消費者有效互動的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這一戰略合作預計在未來三年內給新浪微博帶來大約3.8億美元的營銷和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收入。
同樣,這樣的一則消息也是令人充滿疑惑。基於目前的階段,雙方還只是剛剛達成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戰略合作的階段,而這樣的一個階段,雙方竟然能準確預測新浪微博未來三年基於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的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的收益,3.8億美元。真是神算啊,連個區間的數據都不用給。這樣的一個數字也被寫進公告中。新浪如此信誓旦旦的提到3.8億美元收益,那最大的可能就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未來三年向新浪微博支付3.8億美元的收益,如新浪公告中提到的「營銷和社會化電子商務」。
聽起來,阿里巴巴集團在下血本,先不問微博給阿里巴巴集團帶來的營銷效果,每年就直接給新浪微博1個多億的收益。這似乎並不符合一般的商業規則。一向精明的阿里巴巴集團這會像是在倒貼似的。花5.8億美元買微博18%的權益,還倒貼3.8億美元。這事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蹊蹺?
作為財務出身,有些時侯,我會有意無意的去演繹數據之間的關係。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佔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由此可以計算出新浪估值約32.5億美元。那麼剩餘的12%的權益,若以新浪現在的估值去計算的話,應當是3.9億美元。這樣的一個數字竟然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未來三年向新浪微博支付3.8億美元的收益非常的接近。這是偶合嗎?還是這個與option相關的12%的權益與新浪微博的合作收益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
匪夷所思的option與蹊蹺的微博收益,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究竟隱藏著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87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56.html

昨天碰巧遇到一個朋友,非常巧,曾經在大學裡在同一時間段住在同一個宿舍樓(不是同系,當時不認識),同樣因為遭遇911以後的納指崩盤,從意氣風發到失意潦倒,負債纍纍。

他的經歷很傳奇,因為去美國短期出差,偶遇一個創始公司的創始人,相見雖短但是想談甚歡。結果回國後意外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很有誠意的offer,邀請加盟一起創業。於是他去了美國,然後公司上市,上市當日他的期權就翻了7倍多,出任公司總架構師,一年飛行累計50萬英里,跑遍全球各地,26歲坐擁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他自己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信空前。

我的經歷和他有些類似,只不過是在國內。某次業界會議上認識了一個朋友,被邀請一起創業,兩年年之內營業額過億,每個月飛行距離繞地球一圈。後來賣了公司,還繼續創業,從0開始,5個月拿到第一輪投資,緊接著第二輪投資意向基本談定。

然後納指就崩盤了。

他的經歷是,股票全砸手裡了,當時他在美國還通過槓槓,炒了一大批股票,全是互聯網股,後來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一路狂瀉,他最多的一天,一天之內斬倉50萬美金,點sell的鍵手指都快點斷了。最後的結果是,他賣光自己的一切,還負債10萬美金,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直接回國得了,反正美國佬無法到中國追債。但是他繼續留在了美國,後來入職大公司,打工掙錢,陸續還清了欠債,最後回國。現在在國內某巨頭外企擔任合夥人級別的管理職位。

我遭遇的是,投資人倒閉,合同上確認陸續到位的投資款嘎然而止,但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已經隨著擴張急速拉高,我不得已花光了手上的錢,還四處問朋友舉債,最後不得不公司關門,負債百萬。後來開始努力打工,還錢,最終還完了。

關於我當時的感想和經歷,大約在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這個答案中大略說過一些。

總得來說,和他聊下來,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痛不欲生,每天在自我麻醉和自我反省中反覆煎熬,竭力想去抓住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精神支撐。

但是說句老實話說,除非自己真正經歷過這些,否則這樣的體會是不可能通過言傳所體會到的。至多給大家聊做一些談資和故事。

未曾經歷過的,是無法真正體會當時的心境和狀態的。而經歷過的,恐怕以後看待生活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聊到最後,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觔斗,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為畢竟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歲月裡。如果是中老年的時候再栽一個這樣個觔斗,恐怕是很難從坑裡再爬起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0

徐小平,牛文文,雷軍:中國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信任問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975.html

【i黑馬導讀】中國的風投還處於起步階段,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在GMIC大會現場,大佬們一起呼籲中國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建立信任,以及盡快完善風險融資相關的規則,促使中國有一個更好的風投環境。

地點:國家會議中心GMIC大會現場

時間:2013年5月8日

主持人:我們下一個論壇主持人李晶,她是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下面有請李晶女士。

李晶: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會議,我是摩根大通的李晶,我們現在開始進入圓桌討論階段,我們今天非常榮幸請到四位資深來賓,有創業者,小米手機創始人和CEO雷軍,雷總。

今天我們關注非常有趣的問題就是創業者和投資者重建信任和規則的意識,我們在座的嘉賓都有不同的背景,他們都非常關注中國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命運和未來前途,而且他們瞭解各自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四位嘉賓背景不同,但是他們可以分享一下各自不同的視角,也闡述一下這次圓桌論壇主題,就是創業人、投資人怎麼重新建立信任。

首先我想提一個問題,給雷總,因為雷總是全國非常著名的創業者,以前也是投資人,他旗下有27個公司,雷總日程排得非常滿。我現在的問題向雷總講一下,我們怎麼把國際成功的規則引進中國?因為在投資者和創業者的博弈規則還沒有形成,移動互聯網業務在中國還是比較新興的業務,怎麼把國外形成規則引入到中國來。

雷軍:多謝主持人給我這個機會,我自我介紹一下,我現在主要精力在參與小米科技的創辦,我也在管金山軟件。同時,我有一家投資公司。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想跟大家分享作為投資者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最大的困惑是說服一個創業者,瞭解並遵守這些規則。這裡面談的是什麼問題?比如說前段時間,我看中了一個項目,我們開了很多次會,也跟創業者把條件談好了,結果過了一個月以後,我問這個項目怎麼樣了?他們說還沒有談定,我說為什麼沒談定?他們說這個創業者第一次創業,對投資條款不是特別瞭解,他幾乎跟我們每個條款都談。一個VC標準條款30、40頁,每個條款都談,談一個月下來都沒有什麼結果,而且談的過程很鬱悶在什麼地方,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一個常識問題,這些問題沒什麼可談,每家公司都一樣,這些條款都是西方社會經過幾十年,上百年創業者跟投資者的博弈形成一個共識,怎麼來約束創業者,怎麼來約束投資者。但是很多創業者不瞭解這個。談了一個月之後,我後來沒辦法了,我很想投這個項目,我跟我的同事講,他要什麼條件都接受。但是一定要跟他講清楚,我們放棄這個條款是一個共識的條款。過了一個月以後,我的同事再反饋的時候說他不想投了,我問他為什麼?就談了一個合同下來,這個人太難共事了,就是以後投進去之後,這個項目很難管理,最後他就放棄了。

我相信我參與創辦的基金,是要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好基金,永遠站在幫助創業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的條款是同行裡面最弱的。通過我們這樣的基金的條款,都談不攏。我們整個創業的環節,要普及規則,規則是什麼?大家沒有普及規則之前,大家遵守規則的話,在扯淡。最關鍵的問題規則是什麼?我今天參加這個論壇的目的跟在座的創業者一起進行溝通。包括請劉社長他們要加大對規則宣傳和普及,不僅僅是張律師這樣的人,最最重要的是綠色行業要教會創業者怎麼回事,媒體要宣傳這些規則怎麼回事,最重要把這些規則拿出來,從創業者和投資者角度兩邊看規則,因為這是一個博弈的結果,不是單向的。應該把這些規則拿出來,從正方反方去看,因為我自己過去談完重要條款之後,剩下問題不多。為什麼第一次創業者有這樣的困難,首先對投資者不信任,第二,他對你不瞭解,直到談崩了。我覺得是怎麼讓創業者瞭解規則。

牛文文:中國創業者和投資者相當於30多年前中國第一次向美國開放大門之後,互相害怕的格局,美國人來了以後會不會害怕把他扣在中國不讓他走,大家互相提防。其實一套非常成熟的規則,大家左右手互相博弈,如果兩個都在瞎子摸象正如30年前中美博弈一樣。我們做創業家雜誌,尚倫律師所在做這些事情很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早期創業者和投資者來講,一些基礎法律模板應該免費開放,如果你要創業投資,這是ABC,你要先學,先把規則學會,才可以創業,才可以談投資。我很高興我們創業家雜誌很高興向大家免費發佈這個免費的規則。

雷軍:不僅要發佈,關鍵要把背後的邏輯跟人家講清楚,要做規則解釋。

李晶:徐老師,我們剛才談到怎麼普及規則,牛社長講了投資者與創業者有不信任的感情,其實應該雙贏,您是著名天使投資人,過去也是新東方三架馬車之一,從您的角度來看有什麼辦法讓創業者跟投資者的利益成為共贏的利益?

徐小平:我先講講投資辛酸史,2006年開始投資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合同的。我只有兩個合同,你要我多少錢,給我們股份。最後出現了很多問題,這個時候我作為一個偉大投資人,我不跟投,我心裡還是很難受的。我跟創業者之間的關係就酸了,就出問題了,這樣就有了疙瘩。等到清算的時候,有些人說不要清算的權,有些說要,我們就吵,所以說清算權也是博弈的過程。這一系列的規則都是西方社會經過幾百年的演進已經有的規則,這不是重建的問題,是一個常識,偉大企業都有一個偉大的條款。

我作為投資人,在中國摸索著走,中國商業經濟整個規則在建設之中,反過來作為創業者,一開始就理解這些東西,我高度的認同,創業者和投資者是一個整體,利益共同體,我們共同追求這個規則。

李晶:說得很好,雷總解釋一下,你多年經驗積累過程中,能不能分享一下哪些例子讓您對規則的重要性有一些重新的認識?

雷軍:我覺得其實在中國核心問題中國市場化時間比較短。我接觸VC最早是1999年IDG,真正被大家接受是2000年。這個行業,這套規則,在中國剛剛引進了十來年,時間很短。而且這裡面像徐老師講的生動例子,徐老師作為投資人,在初期的時候都不瞭解優先清償權,好像是欺負創業者,其實不是,它是為了保護極端情況出現。優先清償權什麼意思?你公司被賣掉或者你公司關門,投資者有優先清償的權利。這麼一個權利對付什麼時候出現的時候?比如說我投資徐老師一百萬人民幣,佔10%,這是一個標準天使投資的做法。萬一徐老師說我們今天關門,按照中國《公司法》,帳上有一百萬人民幣,徐老師有90%股權,我有10%,如果按照《公司法》約定我就拿10萬,你拿90萬。我遇到最大困難,大家怎麼能夠深層次理解每一個規則制定的來龍去脈,假如把規則給創業者講完,他肯定能接受,你要是投資者,你幹嗎?明天他說不幹了,我不干了,不就賠90%。我為什麼賠90%?張明若他們的工作把這個規則做成免費的模板,這就為社會做了一件好事。我覺得在各種場合去講規則合理性。

李晶:合理性能不能讓社會接受,這是很好的創新,模板讓公眾披露,而且有透明度。

雷軍:這個模板我沒看過,我聽張律師介紹過,它用的中文版簡化。

李晶:徐老師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徐小平:這個過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創業者們的進步會逐步的學到這個東西,自然而然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我想講另外一個問題,當時我早期投資一個項目,多少錢拿多少股份。有一次兩個創始人非常興奮告訴我,小平我們進了一個人才COO,給他20%股份,太棒了,公司會騰飛,很好。我作為投資人,我肯定支持這個東西。但是經過新東方股權演變,我就問他,我作為投資人,我的股份被稀釋了20%,你給我打聲招呼,讓我摁手印也可以,但是他們跟真誠跟我講這個事,但是他們是違法的。後來我給他們寫了封信,我理解你們不懂這個程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律師在,我們現在任何股權變更,任何公司變化,我們就有了法律的保護。

李晶:從模板的推出,可以講一下,是不是社會能不能接受,因為是創新,在硅谷操作模式如何,在硅谷規則如何,跟中國有什麼類似和不同?

張明若:涉及到兩個問題,要不要尊敬規則,要不要一開始要認真對待和尊敬規則?要不要理解這個規則?我在自己的工作當中,我大量出現這個問題,明明是非常好的創業者,但是他們確實不太瞭解,不瞭解就產生了不信任,然後為此像雷總說的故事,這個故事我有大量的經歷。我想借這個契機跟牛社一起做一個,尤其是創業者理解這個過程,每一個條款演進,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它是合理的?它的變化哪些?這是我們做。

李晶:牛社長,從媒體角度來看,怎麼理解和教育投資者和創業者怎麼來理解接受新的遊戲規則?

牛文文:美國是一個法律國家,訴訟很多。張明若律師是創業者平民律師,我們面臨很多問題90%有共同模板,90%悲劇是對基本規則不瞭解,如果有標準模板,收費很低廉或者免費,90%的增益在簽協議那一刻就沒有了。我特別想說一句,對於創業和投資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挑戰,經常有那種創業者和投資者打得很厲害,比如PCG的故事等等,所有的規則是為了防殘局的。所有的規矩往回倒看的話,都是雙方對某一個規則沒有寫明或者沒有談好,或者理解不一樣。很多創業或者投資者的悲劇,是因為對規則不瞭解而導致的。我們《創業家》雜誌到下來做過兩期封面,都是這樣的殘局,第一期是真偽創業家,我們認為所有的失敗悲劇是因為創業者不是真正的創業者,在失敗那一刻主要對投資者不負責,一個創業失敗的時候,要先考慮投資者的利益,才可能東山再起,但是2005年的時候失敗那五個案例都是先把自己利益保護好,而沒有考慮投資者的利益。2012年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封面就是真偽VC,我們拉了11個選項,大家不喜歡的VC,都是對法的意義和精神不瞭解,某些條件防什麼事的,它是某些不喜歡都是對你的預防。投資者中間也有很多讓創業者很難接受的行為,那些行為也是模板中間沒有寫清楚。

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創業者融資有時候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就要死人,如果融不到就要出大問題。

徐小平:不是死人,死的是公司。

牛文文:創業者最害怕的是投資者拖你半年或者一年,最後放棄了投資。創業和投資方面發生衝突的時候,背後都是最初對法律條款和精神不瞭解。從我的角度來看一個創業投資失敗,一定到了殘局,去年好多團購一定會發生激烈互相指責,到底這個公司不能做了,我來關,還是投資者來關,誰有權利來關,關的時候有什麼程序?這都是有法律。

尚倫律師事務所是創業界平民律師所,服務廣大創業者的同時,他能夠把模板弄出來,能夠免費公佈給大家。我們作為創業家雜誌,我們希望這套規範被大家接受,不要有那麼多殘局。在中國現在撞車了,有了保險公司的教育,不會打架。現在創投雙方失敗了沒關係,不要打架。尚倫做的事就是那個事,當創投創業碰到殘局的時候處理完,咱們再從頭開始,我認為你做這件事,別打架。

李晶:剛才牛社長說張明若是平民律師,我看您是富人律師,從窮人開始變成富人,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雷總講一下創業者跟投資者成功的範例。

徐小平: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同樣幸福的公司是一樣的,不幸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法律合同不完整,雷軍繼續。

雷軍:創業的90%的人會死,幸福的是少數,不幸福的是多數。公司可以失敗,人不能失敗。你在處理你事業失敗的時候,你怎麼能夠獲得一個好的口碑,這樣你就獲得下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我做天使投資成功率比較高,成功率比較高的秘訣,一般不會在外面講。那是我們家的鎮山之寶,只跟徐老師交流過。其實最重要投資經驗是什麼?我有一半以上的項目,他輸了,我會再給他第二筆錢,或者他的公司轉不過來,我會借錢,我覺得失敗是絕大部分會出現問題。關鍵是怎麼處理好,你說完以後還能重新開始。我最近有一個創業者,他的公司遇到困難,要關門了,最後我答應還是再借他錢。為什麼要經過思考才答應借他錢?因為很簡單一件事情,我投他150萬人民幣,佔15%,初期不知道什麼原因,註冊的時候給我借了50萬註冊資本,註冊完以後,那個50萬一直沒完,我催了一次他還了20萬,180萬花完以後,他也借了很多錢在公司裡面。我跟他說一年多可悲不是你把公司賠了180萬,是你失去了我對你百分之百信任。你再跟我借錢的時候,我就有點覺得你這個人信用不好。他很後悔跟我道歉以後,我說我願意再幫你一把,我舉這個例子想跟大家分享是什麼?其實創業者跟投資者之間的信任,是挺脆弱的。你一定涉及到信用這個問題上,你一定要非常認真。我覺得他再跟我借一百萬的時候是很容易一件事情,而且我很願意幫創業者。但是當這個例子擺在我前面,你跟我借的不是錢,是註冊資本,註冊完要還我,他給我講一堆問題,我沒有聽明白,可是他公司開了一年多都不還給我,我覺得很不舒服。

關鍵問題你怎麼處理好每一件事涉及到信用的時候,信用對每個創業者是無價之寶。我們天天看到一堆的公司,公司是正常的,成功是不正常的

李晶:徐老師投過多個行業,每個行業有不同的規則,你覺得規則有什麼特點?

牛文文:我說一句話,我跟大家說一句話,我們知道有很多創業者認為徐老師非常豪邁,非常講情感的。你能打動他,他能立即給你錢,有很多創業者認為徐老師是好騙的,好多創業者有這種誤解,根據我的理解,徐老師的確很豪放,根據他對創業者的激情,但是徐老師也是很細心的。很多創業者會把像徐老師這樣的天使投資人豪邁比較簡單粗放,但是他會認為好騙,騙完以後再來一次,徐老師其實很不好騙,騙了徐老師代價很沉重。沒有一個投資人會把信任加倍給另外一個人。

李晶:徐老師受過騙嗎?

徐小平:古人有一句話大智若愚,我只不過太聰明了而已。其實要知道做事可以失敗,做人不能失敗,信用這個東西,在英文裡面跟金錢是一回事,信用卡。信用卡這個錢怎麼辦?你沒有錢可以用錢。所以創業者最最重要的方向就是信用,創投是一個很小的圈子。我們講得其實是保護創業者,在創投兩者之間需要保護,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真正的命門是什麼?是信用,是社會面前的信用,公司賣假貨就沒有信用了。比如跟合夥人投資者人有信用問題就是最致命的。創業者之間流傳著關於我的傳說,不要迷戀哥,我們也是在市場上賺錢的。我們要做的事情,無非多一點信任而已。一旦你失去這個信任,其實人生很漫長。

牛文文:因為徐老師被騙了以後,他不願意說,所以他們認為他很好騙。

張明若:徐老師沒有真正一次被騙過,所謂騙徐老師被騙之前都知道,或者他願意花這個錢。

徐小平:who騙who。我跟張明若相遇以後,我們投資標準程序,談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直接投了,完了我們就找張明若,現在有了免費的網上資源以後,我覺得這是中國創投環境重大進步,重要貢獻,這是非常好的事。

李晶:雷總說過只投人不投項目,只投熟人的項目。如果跟陌生的人,一會兒台下跟您遞交一份材料,他說投資你從來沒有見過他,你會信任他嗎?有沒有做天使投資者,你會給一個陌生的人金錢嗎?

雷軍:我不想說這個實話,我其實覺得大家一定要理解天使投資者,他們真的不是傻瓜。天使投資的本質是什麼?是六合彩,有個朋友要創業,十來個朋友一人出個份子,他做成騰訊我們也發財了,不做成騰訊我們也支持了朋友,同時也創造了當年的GDP。你們尋找投資的時候,不要在大會上遞方案,因為我們很少看,找天使投資最好的方法,一是找身邊的朋友、同事、領導,你的上級找大家幫助,他跟你很熟,他們完全不知道你做什麼。我很多項目投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公司要做什麼,這個人幹什麼事情,我支持他一把。這是我投資核心理念,大家一定找我投資,只有一個路徑,你看看你的朋友中有沒有跟我特別熟的,我需要那個朋友擔保,如果你跑了,我會找我的朋友,你怎麼給我推薦這種人?我只投熟人或者是熟人的熟人,只做兩層關係。

李晶:還是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從法律角度來看,律師角度來看,張明若你覺得只投熟人,不投生人,從法律角度能不能保護天使投資者或者創業人,如果不投資的話,有很多生意沒法做成了。能不能從投資角度增強投資人和創業者的信任度?

張明若:法律文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所以法律文件的保障必須在起碼的道德或者信任基礎之上,才能夠進行保護。所以說,我覺得創業投資,包括我們這個圈子,實際上最值錢就是信任。信任你只能消費一次,對某個人,你這一次把它消費掉了,以後再沒有機會了,而且以後的人也沒有機會了。

牛文文:大家心目中把自己認為不能投的人名單寫出來,私下在裡面說這個人我投過他,這個人不行,你不要再投了,已經有這種事情了。打聽不超過三個人就可以打聽出來,看起來信息不對稱,其實可以打聽出來。

徐小平:如果你要創業,找百萬級的信任,如果你沒有熟人、朋友、老師、領導能夠導向某一個能夠幫助你的人,我建議你這種創業不要做了。我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會議,說你投一個吧,難道身邊沒有一個人幫助你找到有資源的人。美國發達創投國家,他們三個F說法非常有道理的,朋友、家人、蠢人。你想想那個蠢人你都找不到,得到瘋人院去找。要找投資者,要找你的資源是什麼?如果沒有人投資,恰恰說明你不行。

李晶:談了很多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關係。創業者跟客戶的關係,記得雷總前一段說過別把客戶當數字來看,把客戶當人來看,你也講過不要把客戶當成上帝,中國人沒有上帝,客戶當成朋友,客戶是您的朋友嗎?

雷軍:這個問題轉彎轉的太大了。我講一下有點幫小米公司做廣告,我有點擔心,如果大家不罵我,我再講一遍。我做小米,我昨天發了一點牢騷,結果有個報導出來很沮喪,說我不干IT準備干餐館,我跟他們說我很羨慕騰訊,也很羨慕百度,也很羨慕華為,也很羨慕聯想。但是我不想再幹一間華為、聯想、騰訊、百度,我覺得不需要了。我說辦個小餐館,門口有人排隊,經常有人給我打電話說老雷留個座,這是人生最成功的境界。大家設想一下我辦了一個小餐館,這個餐館十來道菜都是我做的,我每天幸福看著客人吃飯,小餐館老闆跟客人都是朋友的。我就從這件事體會到,我們能不能把所有的用戶當朋友看?第一,千萬不要當上帝看,因為中國沒有人信上帝,你把用戶當上帝看,你就是把用戶當「傻逼」看。我們談到一個問題叫信任,我覺得在中國今天的信任最重要是朋友之間的信任,你把用戶當成朋友的話,你的產品會有多大壓力。我的一個朋友買了小米手機出了一點問題,兩個小時沒有修好,我陪著他出了一身汗坐在那裡。

第二,互聯網的弊端,互聯網有九億用戶,十億用戶,五十億用戶,我們互聯網公司就是量化管理和數字管理,量化管理完了以後出現什麼問題?我們只關心日和月,只關心GDP的增長,不關心人。我們問這些數字開始做什麼事情呢?手機後面一安裝你的產品就自啟動。然後每天自動喚醒,每天天天在背後啟動,這都是為了幹嗎?都是為了日活躍,他們投資要求日活躍對嗎?在GDP就開始了,所以核心問題是什麼?假設用戶是你的朋友或者活生生的人,如果你能忍痛那個手機半天就沒電了嗎?完了以後罵三星、蘋果、小米,誰幹的?就是我們這些創業者干的。大家一定要思考罵GDP的時候要想一想我們KPI是不是有問題。我辦餐館的時候,我們小米沒有KPI,我說一定要放棄KPI,一有KPI,我們也變成偷偷自啟動,偷偷喚醒,偷偷聯網,不是我有多高尚,是因為我想明白一條,是不是真正把用戶當朋友,這是我在努力的方向和自己辦小米一點體驗,不是今天改行做餐館,我做菜很差,估計只會炒土豆絲,別的不會,我是用小餐館生意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什麼是小米。小米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辦一個小餐館,不要有多大,但是門口有人排隊,每個員工跟我一樣享受跟朋友相聚快樂的時光,這是我要做的生意。沒有多偉大,但是是我喜歡的。

李晶:雷總講得非常誠懇,非常好。徐老師您的角度來看呢?

徐小平:我覺得雷軍已經辦餐館了,挺好的,別人賣糯米雞,他賣小米機。中國人確實不信上帝的,但是中國人信朋友,這是小米一種新的企業文化。

李晶:您當時說一句話,怎麼實現自我,您投資目標,創業這麼多年也非常成功,你的目標如何?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徐小平:我們對創業者懷著無限信任和期待的時候,我相信創業者也會創造無限的奇蹟,我相信一個目標,如果能夠得到雷軍這樣的人,下一個雷軍,下一個小米,這可能是一個投資人最大的夢想。

牛文文:我認為大公司經常說讓生意不是那麼艱難,我覺得最好是讓中國的創業不那麼複雜,難就難在後面,不要難在前面,讓中國創業簡單一點。不要再那些基本的規則上面吵架打架,大家把心思用在產品和用戶身上。

李晶:請張明若回答一個簡單問題,大家談了很多,最關鍵一個詞就是信用,如果是投資者、創業者握手是不是比簽合同更有效?

張明若:不是。握了手之後一定要簽一個好合同。

徐小平:簽了合同再握手。

張明若:我要特別強調一件事情,剛才舉了很多例子並不是一開始互相之間沒有誠信,以我的經歷,後期很多分歧基於誤會。

李晶:代表大會感謝嘉賓的精彩演講和各位的出席。

主持人:好,今天晚上我們有一個聚會,希望大家參加,今天晚上也會有抽獎活動。在今年十月份希望大家參加硅谷的大會,最後是一個總結髮言。

文廚:不知道現場有多少大會的志願者,幕後英雄們、志願者們,請你們上台。

雷軍:首先是謝謝所有工作人員,謝謝所有志願者,我們非常驕傲的在北京辦了一個國際會議,無論哪來的來賓都跟我講,他們到了GMIC會場都感到巨大的震動,這是我們一起做出的努力,謝謝大家,明年再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