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大指標 拆解庫藏股是否值得買 三百家企業購回自家股票 未必是利多

2015-09-28  TWM

今年有近三百家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數量相當可觀。專家建議,投資人觀察股價是否來到長期低價區,以及董監事質押與現金水位,是判斷能否跟進的主要指標。

雖 然今年指數一度登上萬點,但隨後回檔崩跌,令庫藏股數量遽增。今年以來,有近三百家上市櫃公司宣布實施庫藏股,總數已達三五○件;日前,連登錄興櫃的上海 商銀,也公告買回庫藏股五萬張、預備轉讓員工。其實,以大盤最低跌至七二○○點來看,距離歷史低檔區,尚有一段不小距離,企業實施庫藏股案件之多,可說是 相當罕見的現象。

宣告庫藏股的公司,能不能跟著買?這往往是投資人心中一大疑問。就投資價值而言,首先要考量的,當然是目前價位是否已經達到相對低價、甚至是絕對低價區的水位。畢竟「跌深就是最大利多」,公司儘管透過庫藏股宣示立場,但若價位不夠便宜,市場買單的機會也不高。

指 標一:價位是否真的便宜以手機大廠宏達電(二四九八)為例,二○一一年七月曾經公告在九○○元至一一○○元間實施庫藏股,雖然當時股價是從一三○○元高檔 反轉,但與過往長期股價相比,仍舊稱不上便宜,股價也持續回檔;當年底,大跌過後的宏達電,公告在四四五元至六五○元之間,實施另一次庫藏股,這一回,才 止住了跌勢、展開反彈。

對照今年,宏達電宣布實施庫藏股後,股價一口氣從四○.三五元衝上六十元,不難發現,市場對於庫藏股執行的價位,也越來越重視。

另 一個股價大幅回檔的例子是遠百(二九○三),自從今年首個交易日,股價見高點後,遠百就一路回檔,從二十八.一元,最低跌至十四元,幾乎跌去五成。但遠百 每股淨值達二十一元,公司分布全台的據點,也多為自有的不動產,資產價值應遠超過目前股價,加上實施庫藏股,因此股價從低點已經顯著反彈。

指標二:董監事有無質押

擅長籌碼分析的股狗網創辦人賴冠吉分析,公司決定實施庫藏股,除了認為股價實在偏低,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投資人必須留意。

賴 冠吉指出,部分公司的董監事成員已經質押持股,若股價下跌幅度太重,可能面臨斷頭,因此董事會做出庫藏股的決定,有可能是為了解除此一危機。例如,自萬點 以來實施庫藏股的所有公司,超過四成也有董監事質押持股的情形,可見避免董監事被斷頭,似乎與公司實施庫藏股有若干關聯。

指標三:現金流是否充裕

此外,當公司與銀行有短期借款往來,而契約又訂定借款額度與股價有關時,一旦股價暴跌,很可能變相導致公司被銀行抽銀根,因此實施庫藏股,也有可能是為了維護公司的現金流。

賴冠吉建議,投資人除了拉長區間、判斷股價有無超跌,還可以直接觀察財報,從現金是否充足以及現金流量表中的淨現金流,能否負擔公司宣稱要買回庫藏股的金額,判斷公司是由本身財務買回,或者是舉債。如果帳上資金根本不足以負擔宣稱的額度,對於股價的支撐效果,恐怕很有限。

美股若轉空,小心庫藏股幫倒忙!

歷經次貸風暴後,美股正式在2009年初回到多頭循環,各項指數分別創下新高。但投資人多半不知道,除了景氣復甦,由於基準利率長期偏低,企業實施庫藏股、買回自家持股,也對這一輪美股大多頭行情「居功甚偉」。

美 國上市公司對買回自家股票,究竟有多熱中?麻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廉.拉佐尼克(William Lazonick)直言:「華爾街歡迎庫藏股,因為市場裡多了一個大買家!」他分析,自03年至12年,全美實施庫藏股以及配息金額最高的10家公司,有 7家的金額甚至超過前一年度的淨利;例如惠普在庫藏股花了730億美元,幾乎是這段期間淨利的兩倍。

拉佐尼克進一步指出,光是為了「回饋股 東」、支撐帳面獲利,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中,九成企業、約449家成分股,就耗用2.4兆美元,相當於上述期間總獲利金額的91%。也就是說,扣掉其他必要 成本後,用於研發等資本支出,應該低於獲利的5%,這對確保企業長期競爭力來說,絕非好消息。

前基金經理人、史密瑟斯經濟諮詢 (Smithers & Co.)創辦人安德魯(Andrew Smithers)指出,自經濟大恐慌以來,美國上市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大約在28%至32%間來回,但是隨著企業流行實施庫藏股,排擠資本支出,讓這個數 字逼近四成,遠遠高於過去近90年的水準。對照美股連創新高,也凸顯庫藏股默默發威的影響力。

實施庫藏股的公司,總有現金水位偏低、又想捍 衛股價者,這時候,舉債往往是它們的選擇。在總體經濟穩定時,借錢買股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營運,但是一旦景氣急凍,企業就很可能因為流動性不足而倒下。在金 融海嘯中,雷曼兄弟等銀行業者就是因為實施庫藏股太過積極,資金不夠,只能坐視危機擴大。這個教訓的重演,不可不防。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22

毅信控股(1246)前老闆賤價購回業務

剛剛過了猴年,筆者祝大家猴年事事順境,個個發大財,今天又說一個發大財的故事,亦是康健系一員的毅信控股。

2016年2月5日,前大股東黃世忠及林榮森以73,883,694.94元購回主面附屬公司毅信鑽探工程有限公司49%直接權益,作價以之前毅信鑽探工程有限司125,554,547.50元作為抵銷,實際上即不用出一分錢把原來業務私有化,而公司尚有約51,670,852.56元欠付兩位大股東。這已確認公司已逐步把殼股股權售出。

公司在2013年10月16日上市,上市股本4億股,上市價93仙,大股東持有3億股,即75%,同時行使了了1,500萬的超額配股權,股本增至4.15億股,股權降至72.29%。

在上市後半年減持期間前夕的4月10日,大股東把8,800萬股存入康健系其中一家證券行中國北方4月22日,即半年期滿後6日,大股東把該部分股權以95仙出售,套現8,360萬,股權降至51.08%。2015年2月,大股把手上股權全部按予獨立第三方,取得3.25億元,可以視作賣殼出售的最低價格,代表每股的出售價約1.486元。根據公告稱,抵押後不久的3月,已經把約1.25億的現金借予今次出售的業務,即套現約2億,合計約套現2.84億,即可說是當時已安排把上市空殼轉售,套回業務的計劃已初步決定。

2015年4月13日,公司配售8,300萬股,每股75仙,集資6,059萬,股本增至4.98億股,大股東股權已降至42.57%,控制權已易手。另配售價較出售控股權價格實較易手價低約一半,可見是用來攤平幕後人士成本的。

2015年4月24日,大股東又以折讓價1.2元,出售4,900萬股,套現約5,880萬,債務降至2.662億元,大股東持有股票剩下1.63億股,股權降至32.73%。

2015年5月11日,公司1拆10,股本增至49.8億股,大股東持股增至16.3億股。

2015年7月9日,大股東又以大折價出售11億股,每股23仙,套現2.53億,大股東欠獨立第三方債務只有約1,362萬,股權降至5.3億股,股權佔約10.64%。新接貨的股東,不久也以接近價錢出售股權,略有利潤,可見只是借人頭轉手予幕後股東或散戶。

2015年7月15日,大股東退任公司主要職務,財技人頂上。

2015年7月26日,公司1送4紅股,股本增至249億股,大股東股權為26.5億股。

之後,一堆的財技運作,只是為了把手上業務逐步退出做的方法,增加一些無關的業務,使公司業務分散,自然能把原業比重降低,逐步退出原主營業務。前兩天的動作,亦是計劃的成功一步。

未來,大股東接回業務後,會把剩餘上市公司股權以賤價脫手,償還剩下的貸款。現時接得的主營業務股權也會錄得少量虧損,以使剩下欠大股東的債務能覆蓋到收購代價,使交易變得公平合理。如有其餘的隱藏殼價,大股東相信和幕後人士談好,部分價錢應該在國內或其他地區私人交收的了。但如果筆者寫出來,計劃可能會變成如何,筆者也不知道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47

公司收購、合併及股份購回守則有連結了

1 : GS(14)@2011-04-02 15:11:10

http://www.sfc.hk/sfcRegulatoryHandbook/TC/displayFileServlet?docno=H622
2 : GS(14)@2011-04-02 15:13:23

這是由你們的編輯David Webb發出邀請,即是收購及合併委員會的成員。我們現在正在詢問港交所做一些把上市規則放上線,希望可以早些拿到吧。

(按: 上市規則已在www.hkex.com.hk有了)

This follows a request by your editor David Webb, who is a member of the Takeovers and Mergers Panel. We asked the Stock Exchang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Listing Rules - hopefully they will catch up soon.
3 : GS(14)@2011-04-02 15:14:00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les/listrules_c.htm
上市規則
4 : GS(14)@2011-04-02 15:14:51

http://www.sfc.hk/sfcRegulatoryH ... YPE=CODE+GUIDELINES
備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34

黑石擬購回安邦曼哈頓華爾道夫酒店

1 : GS(14)@2018-02-20 08:03:33

【明報專訊】自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去年6月起被當局扣留,集團表示其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隨即頻傳中國政府要求安邦出售其海外資產。據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黑石正就安邦在中國政府監察下進行的資產招標進行初步討論,當中包括數年前黑石以高價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向安邦出售的曼哈頓華爾道夫酒店資產,意味黑石有機會再度成為該酒店業主。

報道稱,目前黑石的討論仍處初步階段,亦可能不進行入標。安邦在過去數年曾花上數百億美元進行連串收購,而黑石正是受益者之一,據彭博數據統計,黑石至少向安邦出售了95億美元(約741億港元)的資產。

安邦:無計劃售海外資產

然而,去年起中國政府對安邦連番打擊,令其海外併購停步。據一名知情人士於今年1月指出,安邦董事長吳小暉自去年6月被當局拘留,包括中保監在內的工作小隊已派駐安邦監察其運作及確保公司穩定,中國政府更為出售安邦股份尋求代理人。

據知情人士稱,去年中國已要求安邦出售其海外資產,但安邦代表重申,公司無計劃出售海外資產。香港黑石發言人表示對報道不予置評;中保監並未即時回應彭博置評的要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71&issue=201802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