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者要識破"知識障"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7/blog-post.html
一般人可以運用學習到的知識, 行走江湖, 但在投資市場, 則未必可以. 基本上投資人都要看破知識障, 認為是對的, 未必是對的.

美國尋晚就業數據好好, 理論上經濟好就股票好, 對嗎? 誰知經濟好可能令印銀紙更快收水, 可導致資產價格下調. 經濟與救經濟兩股力量互動, 什麼是好, 誰說得準?有時不是理論錯了, 而是理論不夠正夠. 我們都是活在全知與無知之間, 以前對的未必對, 以為錯的未必錯.

那該怎辦?

定位->觀察->立論->驗論->反思->再立論.
這個過程走唔甩, 也就是說一定會錯, 而且是過程之一. 因此, 錯是可以的, 但唔好咁傷, 要做好風險管理, 再慢慢試, 慢慢想. 投資就像柔道, 要先學跌倒, 後學站穩, 才能學進攻. 這還不擔保會成功呢.

如果唔想重頭開始,  其實可以從很多的方法出發, 但如果打算學左就即食即用, 那學習, 聯想, 反應就停止了. 世界萬變, 如果自己一成不變, 怎樣適應呢? 跟隨各家學說, 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呢? 攪唔清, 要不迷失, 要不就opinion shopping, 隨心所慾, 出晒界.(跟孔子, 不逾矩相反).

投資人就是要懂得這種非黑即白, 亦是亦非的情況, 而能夠處之泰然, 甚至樂在其中. 不然, 一浪一浪的, 很容易把信念沖散, 不知所惜.

最後, 便是放下投資的身份, 普通地生活, 識路返屋企, 便完滿投資這工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96

別對我撒謊!黑馬教你5招識破虛報融資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5/149221.html

i黑馬:融資改估值、人民幣改美元、乘3乘5乘以10......融資真相慘不忍睹,投資人都看不下去了。大年初四,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在微博發起倡議,希望2015年創投界來一場“真實行動”,抵制、曝光虛假投資(金額)行為。企業要做得長久,總可能有上市的一天,當遞交招股說明書的一剎那,你是穿了“內褲”還是“裸泳”,一看便知。

文/王方 本刊記者

編輯/卡西 劉惜墨

\1、為什麽要打假?

\近三個月,已有數名投資大佬發出信號:希望業界都能形成一股誠信風,爆出各自真實的融資數據(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別再這麽幹了,再幹就削你。)

去年12月底,在黑馬創交會上,易凱資本CEO王冉說,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家公司融了3000萬美元,然後報出來就是8000萬美元,融了1億美元報出來可能是3億美元。他呼籲:“建立誠信社會,從公布正確的融資額做起。”

2月22日,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也發起倡議:一起來消除這個虛報投資額的現象!他要求真格所投公司要麽不報,要報就報真實數字,否則小心他說出真相!

看到倡議,黑馬哥也是淚眼雙流。平日里,這種風氣把媒體搞得烏煙瘴氣,遇到這種事,媒體就成了其虛假宣傳的工具。比如融資敲定前,一些公司通常會求報道,說文章是寫給投資人看的,數字體面些能給投資人一點壓力,多拿點錢。融資敲定後,又來求報道,拋一個無法證實的天文數字,讓媒體們苦不堪言。

現在,終於有大佬出來抵制了。

企業要做得長久,總可能有上市的一天,當遞交招股說明書的一剎那,你是穿了“內褲”還是“裸泳”,一看便知。當然,絕大多數的情況是,連誠信都沒有的企業,通常在走到IPO之前,就已死在了路上。

2、哪些企業在造假?

\先用天使投資人蔡文勝的觀點,給這些虛報融資額的企業貼一個標簽:自卑、不成熟。

2010年12月,蔡文勝曾發布一條微博,內容如下:

“經常看媒體爆料,誰和誰又拿到錢,融資金額很大。其實,一般主動對外公布融資的,大多是自信不足的企業,多報金額的更是忽悠成分,公布融資好處是宣傳企業,但壞處更多。嘿嘿,我以前投資企業也犯過這樣錯誤。而融資到手又不對外公布,說明企業相對成熟,並進入快速發展沖刺階段。”

據黑馬哥了解,創業者融資時,會與投資方簽訂一個3個月的保密期。所以經常會有消息稱,某企業3月份完成融資,半年後才宣布。至於選擇哪一天,主要看公司是否有宣傳需要。

但成熟的企業會默默沖刺,即便宣布,也是真實的融資額。哪些公司會這麽做?比如被上市公司投資過的公司,它們想虛報也不會被允許,因為投資方財報通透,涉及到嚴格、敏感的上市公司,沒必要因小失大。

3、哪些人在打假?

\融資造假這麽多,為什麽被曝光出來的少之又少?因為,創業者與投資方往往坐在一條船上,除了競爭對手之外,誰還會更在乎這個數字的真相。於是乎,之前少數被曝有造假嫌疑的融資案例,主要是通過競爭對手舉報的方式:

1、同行爆料,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早前如2011年團購大戰時,各種不知名公司裹挾著巨資破土而出。當年4月,大眾點評、拉手網均獲得巨額融資,前者宣布超1億美元,後者稱數額達1.1億美元。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便爆料,某網站1.1億美元註水不少。“真正的融資金額差不多是對外版本的一半左右,大約是5000萬美元。”

最近的如超級課程。去年12月,超級課程表CEO余佳文參加央視《青年中國說》稱,已獲得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的千萬美元級B輪融資,並稱“明年給員工發1個億”。後被匿名網友、離職員工舉報“虛假融資”:實際僅為小幾百萬美元。阿里以上市公司不便披露為由,對具體數值不予評論。

這種方法缺陷很大:眾說紛紜,真實性存疑。同行是直接競爭對手,不排除刻意攻擊。目前為止也沒有實際證據證明,某團購網站、超級課程表確實虛報融資。

2、第三方監督。

上市公司比較嚴格,有證監會、渾水做空機構專門監督,但多針對於上市公司本身,至於其投過的公司虛報,中間隔著十萬八千里,出事兒的概率很低。

非上市公司就更是如此,誰來監督?工商局?貌似還沒有過先例哪家公司因虛報融資額受罰。靠媒體?許多媒體已成為企業、投資方的虛假傳播代言人,監督義務名存實亡、節操盡失。So,第三方監督的方法有時也很無力。

4、黑馬教你“5招”識破虛假融資額

\那麽對於小白用戶而言,應該如何戳破謊言?其實,門檻沒有想象中高,方法有幾種:

1、查閱其工商資料。部分企業牛皮吹得太大,只需查閱工商資料,一輪融資完畢後,資料顯示投資總額增加了多少,再對比其公開宣稱的數額,大致能推算結果。

2、查閱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吹牛遲早要納稅,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現在是創業公司,總有一天是要上市的。而上市是要公開招股說明書的,某年某月融資多少,乘以3乘以5還是乘以10,這份文件里會寫得清清楚楚。

3、投融界也專門有一套“算法”:不錯的項目,適用易凱資本CEO王冉總結的定律。“大多融資會做乘法:乘2或乘3,圈里知道會這麽做,又會除回來,做除法也並不難。”

4、不太行的項目,適用禮物說創始人溫城輝總結的定律。溫城輝是90後創業者,經常戳破投融界的謊言,為此還曾跑到央視去揭假。每碰見黑馬哥,他也會對把同行的糗事拿出來調戲一番。

在那篇《叔叔阿姨為何要撒謊》的文章里,他說:“現在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很喜歡把融資金額誇大,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把人民幣說成美金,明明只是1000萬人民幣,開口一說就成了1000萬美元,金額瞬間提高到6倍!”

5、很水的項目,適用人人貸董事長楊一夫總結的定律。今年1月,楊一夫通過鳳凰視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創投泡沫很大程度是由於創業者披露融資不實造成,譬如估值變融資額,翻個5-10倍。”

創業者不惜犧牲誠信,背後目的是什麽?投融界也進行了分析,藍石天使創始合夥人桂曙光曾分析原因如下(黑馬哥對其有刪減):借機宣傳營銷,金額大甚至大到爭議更有效果;投資機構借機宣傳;3)給競爭對手市場、融資、人才等制造壓力;虛報金額是給投資機構的LP看的.....

根據歷史慣例,什麽行業火,這種現象就在什麽行業流行,危害極大,2010-2011年的團購和電商、2012年的手遊和社交APP、2013年熱起的O2O、去年的進口電商和物流... ...

會有什麽危害?去年12月,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曾有過一段這樣的發言:“我們經常聽到企業家說把數字說得大一些,競爭對手也把數字說的大很多。這種心態特別需要防範,做一家企業還是應該抱著百年老店的想法,走得太快、拔苗助長,往往會給這個公司發展留下陰影,留下潛在的課需要去補,這種規律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

對,黑馬哥想說,走得太快會留下陰影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個規律無法改變。創業者請時刻謹記!

本文記者王方,著重TMT及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報道,個人微信:wangfangnews。

另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必須聯系微信zzyyanan,請註意!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中美財報季:教你一眼識破那些“紅色預警”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美國99%的男人看‘花花公子’作為娛樂,而我就看公司年報娛樂自己。”當然,也有人質疑——巴菲特這套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可能根本行不通。“如果你不做價值投資,那就是要做無價投資?”巴菲特當時是這麽回應的。

進入第二季度,中國A股和美股紛紛迎來了財報季。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凈利潤是唯一的直觀參考指標。然而在每一份財報背後,都可能暗藏著一些“紅色預警”,這可能在不久的未來直接影響股價走勢。

雖然中國股市有上市機制、投資結構、散戶為主、犯罪成本低等問題,“但這些都並不表明中國不能做價值投資,反而正是價值投資者的用武之地,所謂‘亂世出英雄’。”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副教授朱蕾表示。

朱蕾是巴菲特的忠實擁躉,也是巴菲特的校友,她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商學院金融財務學博士,在獲得波士頓大學終身教職前,曾在一家非常著名的金融咨詢公司工作,並全程參與了安然會計事件。她也以過去多年的親身實踐經歷,將年報中暗藏的那些“紅色預警”娓娓道來。

光看利潤 小心踩雷

不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利潤操縱(不同於做假)其實是常有之事,哪怕是監管較為嚴格的美國也存在回旋空間,因為利潤對於股價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每股利潤比分析師預期多1分錢,對於成長股來說,在公司宣布實際利潤那一天,股價就會漲10%,而對於價值股來說,股價則會漲6%。”朱蕾指出,“相反,如果比分析師預期少一分錢,成長股會跌13%,價值股跌3%。”

她表示,也正是因為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有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實際每股利潤(EPS),減去華爾街金融分析師預測的每股利潤,從1992年開始,上市公司的實際利潤就一直高於預測利潤,並且從2000年開始,實際利潤一直比預測高一分錢。

也有美國研究者發現,如果把美國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潤畫出一個橫軸是利潤、縱軸是每個利潤區間的公司數的正態分布圖,可以發現在-0.05到0美元的利潤區間上公司數量特別少,而在0到0.05億美元利潤區間上的公司特別多,不符合大數據的正態分布規律。

究竟為什麽會有種“缺口”?朱蕾認為,“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有很多上市公司本來應該是虧損的,但通過會計粉飾把利潤拉到了正數,即0以上一點點。所以這張圖告訴我們,上市公司年報里的利潤不可信,因為有相當多的上市公司如果看到今年虧損了一點點,就用會計進行粉飾,把利潤拉到扭虧為盈。”

一系列研究都表明,從會計角度,上市公司利潤有很大操縱空間,但是現金流卻比較難以被操縱。“不過,大部分投資者在做投資決定時,往往只看利潤而忽略了現金流,因此,在短期,利潤和股價的相關性非常高。”朱蕾說,“大概有60%左右,而現金流與股價的相關性只有10%左右。”

(藍柱為利潤,黃柱為現金流。縱軸為利潤與現金流對於股價的相關性。)

關註這些“紅色預警”

既然光看利潤容易踩雷,那麽在做投資時,如果碰到同行業兩家屬性類似的公司,其利潤相近,究竟該買誰?

朱蕾認為,關鍵就是看公司利潤的真實性,“有的公司雖然利潤高,但里面含著水分,這在會計上用術語講就是要看利潤的質量。”

其實利潤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公司賣了產品以後所得到的現金,另一部分就是有水分的部分,即公司賣了產品後還沒有拿到現金,但只要確認產品已賣且該現金應該很快就會拿到,那麽用應計會計準則,則可以將這一部分也作為利潤。“所以一個公司如果要做手腳的話,當然先在會計準則允許的情況下做手腳。”朱蕾稱。

然而,應收賬款或應急利潤仍存在無法到手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一個公司十塊錢的利潤里面九塊錢都是應計利潤,另一家公司十塊錢里面只有一塊錢是應計利潤,那麽買後者的安全性更大。”朱蕾稱,如果一個公司在應計利潤里面做手腳,其實是把未來的收入、營業額、利潤騰挪到今天,但最後難免要露出馬腳,但那時已為時過晚,股價一跌投資者很難逃脫。

經過多年研究,朱蕾提出了一套“紅色預警”體系,能夠幫助投資者和監管者通過上市公司的財務年報提前找出一些上市公司隱藏著的危險信號,該體系包含三種指標。

第一,一家上市公司的極小利潤頻率過高,一般認為最近三年財報如果極小利潤占比超過1/3就可以判定有問題。(一般認為,企業每股利潤為0.01、0.02,或者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的利潤值,則可認為是極小利潤。)

第二,看年報中的“應計項目利潤”,其等於“經營利潤”減去“經營現金流”。如果“應計項目絕對值的平均值”除以“經營現金流絕對值的平均值”與“經營性應計項目利潤的標準方差”除以“經營現金流的標準方差”這兩個數值越大,就說明公司在粉飾利潤,正盲目做大對於公司未來不確定的利潤。

第三,看“其他應收賬款”除以“賬面資產”的數值。“如果這個數值突然特別大,就說明賬面資產里‘其他應收賬款’有問題,”朱蕾指出,“就表明可能是其他大股東在掏空這個上市公司,在從公司里面往自己的錢包里面加錢。”

當然,財務報表里的另一些“蛛絲馬跡”也能夠看出端倪,具體如下:

朱蕾總結稱:“未來隨著註冊制的推出,上市機制必將會發生根本改變,不會再是一個業績門檻很高的行政化的過程,而是一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市場化的過程。在這種新的形勢下,若想準確判斷投資哪家公司就更要從年報入手,搞懂公司的信息披露,從公司年報里發現公司的真實價值。”

那些經典造假案例

就利潤造假而言,國內外並不乏實際案例,如果中國未來有成熟的做空機制,那麽在發現端倪後,便可開始做空。盡管前幾年,渾水公司因為做空中概股而在國內落下“罵名”,但其做空的理由也是來自財報中發現的漏洞,以及其實地調研的成果。

(渾水公司做空流程)

去年以來,最著名的案例便是漢能。漢能的李河君身價過千億,曾經一度超過馬雲,成為中國首富。而漢能的股價也在一天內大跌40%,因為關聯交易縮水九成,業績大滑坡,最後遭到香港證監會調查,公司被停牌。

其實,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早就可以從漢能的財務報表中看出問題。

從漢能前兩年的資產負債表中可看出,漢能90%的長期資產是無形資產。更特別的事,大部分流動資產是應收賬款,而且是來自於母公司。“換句話說,這些資產還沒有收到現金,因為都是和母公司交易,然後母公司賒賬。”朱蕾表示。

再看現金流量表,漢能的凈利潤是40億港元,但這個利潤背後真正的現金流只有3000萬港元。這就顯示了利潤是可以被操縱粉飾的,因此應該看現金流。

所以朱蕾也指出,不管是從資產,還是從利潤角度,漢能的資產和利潤的質量很差。因此,對會看報表的投資者來說,想要早早預料到漢能的命運並不難。如果提早發現,投資者不但可以遠離這樣的公司,甚至還能做空。


韓女偷制服扮空姐遭識破

1 : GS(14)@2012-07-28 14:37: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8/16554838
被告 Lim Hyejin昨於荃灣裁判法院,承認一項盜竊罪。束上馬尾的她應訊時,神情憔悴,頭髮凌亂,不時向韓語繙譯員輕聲說話和點頭。她原本表示不認罪,但得悉還柙候審後,表現驚訝,向裁判官提問:「我會還柙在哪?」休庭後,她決定轉軚認罪。
案發前日下午約3時,一名國泰空姐於機場離境大堂的快餐店用膳後,發現擺放在行李儲存位置的行李箱不翼而飛,隨即報警。行李箱稍後被尋回,但未見原放在內的空姐制服、化妝袋及內衣褲等物品。約一小時後,一名警員於機場7樓發現披頭散髮的被告,她當時身穿國泰空姐制服,手拖行李箱,正步離女廁。
該名醒目的警員注意到,被告未有按照國泰空姐的打扮慣例,穿上黑色絲襪和黑色皮鞋,感覺可疑下欲截停她查問,但被告立刻轉身返入女廁,警員見狀通知同袍到場增援。後來,有警員進入女廁,見被告匿藏一廁格內,並已換上 T恤和牛仔褲。警員搜查被告的行李箱,撿獲失竊的空姐制服及皮鞋等物品。被告解釋犯案只為「滿足想成為空中小姐的夢想」。
辯方透露被告於南韓任職保險經紀,月入逾3萬港元,家中有四位姊姊,被告與父母同住。裁判官認為被告行為異常,猜疑其精神狀況,「很多人會有奇怪的想法,但最奇怪的是她竟將之付諸實行」。辯方回應偷制服後即場穿上的情況,實為罕見。
裁判官將被告還柙至下月10日,以候精神及背景報告。據悉,被告於本月19日以旅客身份來港旅遊,犯案時正打算離港。
案件編號: TWCC1957/12
2 : 亞力士(1473)@2012-07-28 15:38:47

係咪有客落抲打要制服誘惑

【黑松露分真假】識破標籤古蠱招 「自然松露」係人工合成物

1 : GS(14)@2016-09-28 05:04:49

提起松露,有人愛有人憎,但聞過松露的人都會認同松露的氣味相當令人難忘。關於這一點,有科學家發現,是因為松露中含有一種極樂因子,這種分子跟大麻中令人興奮的物質相似,就是這種物質吸引到動物把它從泥土中掘出來。這樣說來,松露豬和松露獵犬會這麼喜歡松露,難道是因為被松露香氣刺激而覺得興奮?不過話說回來,新鮮松露太矜貴,未必人人能負擔,所以價錢較相宜的松露製品便更受歡迎,尤其是一年四季都可買到松露油,不論是家庭廚房或餐廳廚房都成了必備品。不過這些價錢百多二百元左右的松露油,真的是松露油嗎?真相是市場上的松露油大多是人工合成,這已是廚師間公開的秘密,就連《紐約時報》也曾有作者撰文章講及這事。



野生松露的氣味非常複雜,但其中一種氣味是跟硫磺相近的二甲基硫化物。人工合成松露油便是在橄欖油中加入化學物質二甲硫基甲烷,便能製造出接近野生松露香氣的松露油。當然,商家不會明目張膽的在標籤上跟你說這成份,一般來說,在標籤上看到有「自然松露調味」、「人工香精」、「松露氣味」等字眼,便表示並非純松露油。看標籤時,還要留意排位,越寫得前的成份便表示越重要,所以就算有加入真松露成份的松露油,如果排在人工香精之後,那成份便可能只有很少。不過人工松露油雖然不代表香氣複雜的真松露,但用少許還是可以提升菜式風味,只要記緊一分錢一分貨,不把它完全當真松露便好。記者:謝翠玲攝影:周芝瑩


黑松露的氣味構成複雜,其中一種成份二甲基硫化物味似硫磺,所以有人說覺得松露似硫磺味是不奇怪的。

標籤上Black Truffle Flavourings的排位在真黑松露前,表示其人工成份較高。

這支松露油的黑松露成份便較香精前,味道會較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28/197837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