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與消費端的終場PK比,2B端的企業級互聯網市場才剛剛胎動,特別是放在”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臨界點上,舊的面向企業級市場的軟硬件的產品形態和模式,正在逐步被淘汰,新型的幫助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和市場的產品將興起,規模有上萬億元之大。

當下互聯網哪個領域最火爆?很多人會說O2O,消費互聯網市場最後的一塊拼圖。但與消費端的終場PK比,2B端的企業級互聯網市場才剛剛胎動,特別是放在”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臨界點上,舊的面向企業級市場的軟硬件的產品形態和模式,正在逐步被淘汰,新型的幫助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和市場的產品將興起,規模有上萬億元之大。

雲通訊是一個大生意

近兩年來風生水起的雲通訊市場就是其中一個子板塊,聚集了如容聯雲通訊、環信、融雲等一大批新興企業。除此外,在SaaS應用CRM領域的紛享銷客也在7月份拿到了D輪1億美元融資,僅是在CRM這個戰場上,一下子就冒出了上百家企業,且拿到融資的企業就有12家。可見,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商業發展前景是多麽具有誘惑力。

我們從中也能看到一個趨勢,雖然企業服務市場很大,但爆發的突破口卻很集中,大都是距離用戶較近的鏈條節點上,解決的是用戶互動、溝通、會員管理、銷售機會及營銷等企業存在剛性需求的痛點上。其中,雲通訊又是其中一個大的生意機會,不僅在應用和滲透率上加速,還得到了諸多投資機構的青睞。

比如作為中國最早、最大的全通訊能力開放平臺,容聯雲通訊每年保持了7倍以上的增速,並在今年1月已拿到了1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目前估值已超過3億美元。親加通訊雲、LeanCloud、環信、融雲等也相繼受到投資機構的追捧。而從用戶規模上看,容聯雲通訊平臺上已經有超過10萬名註冊用戶、1.3萬名付費企業合作夥伴。

那麽,為什麽雲通訊一下子爆發了呢?背後其實有三點理由:一、當前,連接越來越是未來商業的核心,無論是BAT還是O2O,獲取用戶成本越來越高,連接成本也變高,如何加強與用戶間的黏性,雲通訊能力作為一個開放的組件,會成為一個標配。二、通訊能力是剛性需求,過去企業或開發者自主研發,成本高,不穩定,相比,通過雲化的通訊能力調取,SDK或API的形式,成本更低,甚至是免費的,將潛在需求激發了出來,甚至是阿里釘釘、餓了麽、滴滴等巨頭也選擇容聯這樣的合作夥伴。三、除了互聯網企業更註重用戶體驗和用戶經營外,各行各業都在探索“互聯網+”轉型,並切割屬於自己的社群,行業場景會越來越豐富,通訊能力必不可少。

開放與場景化引爆指數級增長

雲通訊的商業誘惑力到底有多大?回答這個問題前,有開放與場景化兩個行業很熱的關鍵詞值得關註。縱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業會發現,像BAT這樣的巨頭,往往走的是平臺路線,從應用到平臺,就如馬雲講的,阿里是一個重構全球商業基礎設施的模式,基於未來的商業形態,提供與水、電等一樣的必需工具。雲通訊的能力也是如此,它會植入到企業內部外溝通、用戶與用戶溝通、產業鏈上下遊等各個環節,無處不在。

通過開放的組件或模塊的方式,降低使用門檻,隨需可取,成為商業鏈條中的一個“連接件”,未來,這一需求會越來越強烈。以容聯雲通訊為例,一開始就專註通訊服務能力上,整合打包運營商的網絡、通信資源,以API和SDK的方式為企業、開發者提供通話、會議、呼叫中心、短信、智能呼叫等服務,通過雲的方式顛覆了傳統封閉、自開發、軟硬一體的通訊模式。比如容聯500元/月的價格能開通一個呼叫中心或視頻會議,相當於通訊服務“普惠”,對比原先需要花費上百萬元搭建、維護的高額投資,選哪個一目了然。

另外一點是場景化,這也是當下很熱的概念,但對雲通訊企業來說尤為重要。通訊能力能滲透進商業,能覆蓋多少用戶,場景化的落地更接地氣,看雲通訊企業如何來“封裝”,更接近某一場景下的通訊服務需求,更能解決場景下的“痛點”。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比如O2O服務的企業,燒錢、補貼去爭奪用戶,更重視用戶活躍度、體驗上的增強。餓了麽、滴滴等巨頭型的平臺,容聯專門就這一O2O場景,推出了“網絡直撥、回撥”功能,嵌到web的對話框里,輸個電話號碼就能撥通,又如咻咻語音驗證碼、語音通知、自助語音應答等語音產品,解決了滴滴、餓了麽、淘點點等刷單難題,為用戶提供訂單進度查詢、提醒等服務。

對雲通訊平臺來說,競爭力就取決於場景下的體驗和服務增強能力。容聯在今年8月份發布了IM plus的產品,在原有IM功能基礎上,加入了音/視頻聊天以及會議、會議管理功能,極大地擴展了通訊服務的應用場景,用戶與服務提供者、用戶之間以及用戶與商家間,都能享受到便利、高效的溝通服務。另外一個維度上,容聯還不斷去覆蓋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遊戲、垂直社交、通訊工具和管理軟件等定制化的行業場景,在同一個行業場景中去複制,就會引發指數級的增長。

企業服務市場才剛剛開始

從門戶、遊戲、電商到火爆的O2O服務,消費互聯網用了近20年的時間,用戶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傳統產業開始在線上構建新商業模式,從最早的信息過渡到交易、服務階段。這中間,保守估計也吸引了數千億的資本的關註。在用戶和業務完成遷移後,也就為企業服務市場的“起飛”創造了條件。雲通訊服務、CRM、銷售自動化、企業內外部協同等新興2B類產品的成熟和快速成長,也得益於商業環境的改變。

不僅中國,全球市場看,企業服務都處於一個風口上。數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有超過15家企業IPO,募集資金達70億美元,總市值超過400億美元。相比,消費互聯網的格局變化並不大,谷歌、Facebook繼續引領,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也是2C服務的延續,中國市場上趕集58、美團點評、滴滴快的等二線選手的合並,讓消費互聯網投資機會越來越少。

未來,中國企業服務市場里將會出現百億美元的巨頭出來,可能並不是用友、金蝶等傳統軟硬件企業,而是基於新興商業形態提供工具、能力或應用的企業。以往提供安裝、部署的軟硬件產品和購買模式逐步會被替代,如容聯雲通訊在PaaS平臺的基礎上,戰略布局的SaaS服務——容聯七陌,專註於在線呼叫中心、客服平臺,結合使用場景,提供客服、電銷、會議等雲化後的產品,在金融、教育、互聯網、O2O、汽車、醫療廣泛應用,從而實現企業互聯網通訊服務PaaS+SaaS的全價值鏈布局。未來,這樣全新的企業服務應用會越來越多。

總體看,在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轉型的背景下,以及消費互聯網逐步成熟後,由用戶思維引發了“連接型商業”時代的到來,企業服務市場空間將是萬億的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