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拉手網海外IPO或暫停 團購市場三大詬病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1/wNNDA3XzM4MTQwNg.html

21世紀網訊 2011年11月8日,中國團購網站拉手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修訂後的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文件,巴克萊資本為拉手網IPO主承銷商。但11月10日,有消息稱拉手網因需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澄清部分會計問題而暫停IPO。

此前,另一團購網窩窩團曾經上演了IPO無疾而終的劇目,而現在拉手網或將重蹈覆轍。儘管暫停IPO可能各自背後的原因不同,但卻不無折射出中國團購市場的詬病與無奈。

2011 年11月4日,Groupon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當日收盤暴漲31%,市值達到160多億美元。成立於2008年的團購網站Groupon作為全球團購網 站的領軍者,其飛速發展背後吸引了眾多效仿者,尤以中國最多。其成功上市,儘管可以解讀為團購行業的利好,但是理性來看,並非是中國團購行業盛世的前兆。

對此,清科研究中心認為,無論是從外部環境因素還是行業發展內部特點來看,中美團購市場都存在本質的差別,尤其是在市場競爭環境及行業毛利水平兩方面相比,更是差距甚大。

詬 病一:中國團購市場競爭白熱化,泡沫必將擠破。據團800數據顯示,2011年8月,中國團購網站新增168家,總計達到5039家,相比於2011年3 月份統計數據顯示的3600家,增幅達40%。但是在新增網站數量的同時,原有網站也有部分關閉。同據團800抽樣數據顯示,約12%的地方團購網站超過 一個月以上沒有更新,另有4%的網站以改版、調整、維護或其他理由暫時停止營業。儘管停業網站多以地方小型團購網站為主,但是大型團購網站的地方站點也有 相繼關閉的情況。我們預計,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團購網站數量增長速度將大幅減慢,部分中小型團購網站將面臨淘汰,部分區域型團購網站將可能被併購。

詬 病二:中國團購網站處於「賠本賺吆喝」階段,規模化「圈」商家「圈」用戶而不計投入。姑且不看某些團購網站公佈盈利情況,單純從人人網公佈的糯米網營收情 況來看,2011年6月,糯米網上線一週年,其運營支出為460萬美元,而淨營收僅為90萬美元,盈利談何容易?也許糯米僅是個案,但是作為綜合排名前十 位的團購網站遭遇如此尷尬,不難看出中國團購整體市場的舉步維艱。

詬病三:總以VC/PE投資熱情冷卻說事。客觀而言,資本並非慈善機 構,逐利是其必然本性。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團購行業已經披露的投資事件發生17起,投資案例金額總額約為1.02億美金。而 2011年1月至今,中國團購行業已經披露的投資事件發生15起,投資案例金額總額約為4.06億美金。從數據層面來看,投資情況並未明顯冷卻。不過,從 投資落點來看,集中在綜合排名較為領先的團購企業及特色團購企業,如奢侈品、化妝品等垂直團購企業。

當然,高速發展的產業必然存在眾多的不足與缺陷,但這並不能遮掩產業發展的前景與光明。清科研究中心認為,2012年,中國將會出現具有IPO實力的團購企業,但請不要急於求成,HOLD企業管理與運營本身才能把控市場競爭與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8

智利養老金如何從典範落得人人詬病

曾經被喻為“新自由主義實驗”的智利養老金體系,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對智利民眾而言,他們更多看到的是這一實驗所遺留下的種種後遺癥。

8月中旬,百萬智利民眾齊齊湧上首都聖地亞哥和其他大城市的街頭,抗議當前已運行多年的私人養老金體系,誓言要徹底推翻這一體系,甚至容不得總統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提出的改革意見。

其實,自1990年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政府的獨裁統治終結後,街頭抗議遊行已經很少在智利國內出現。而8月21日的百萬民眾遊行卻不是今年的第一次,早前的7月,智利同樣爆發了大規模抗議示威,矛頭直指當前的私人養老金體系。

目前,智利國內運行的養老金體系是由皮諾切特政府在1981年引進的。當時皮諾切特主導的養老金私有化改革所締造的“智利模板”對當時很多國家的養老金體系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簡單而言,“智利模板”以完全積累式的個人賬戶制為政策核心,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公司(簡稱AFPs)負責投資運營,政府立法並負責監管。

得益於高回報率及世界銀行的賞識與力推,“智利模板”曾被包括玻利維亞、薩瓦爾多、墨西哥、哈薩克斯坦等33個國家仿效,其中9個國家幾乎照搬了智利的養老金體系。

但是,35年後的今天,這一被多國仿效的樣本卻在本國遭遇瓶頸。花旗銀行8月的最新報告顯示,20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政府養老金資金缺口高達78萬億美元。而“智利模板”所遭遇的窘境正是當前全球養老金危機的縮影。

百萬民眾兩度抗議

數據顯示,8月21日湧上智利街頭抗議私人養老金體系的民眾多達100萬人,同時,智利警方當天也出動了15萬警力。

這一聲勢浩大的遊行旨在給巴切萊特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對已經匯集了近1760億美元的養老金體系進行徹底改革。對於巴切萊特政府而言,如果不聽取民眾的呼聲,執政難度將加大。智利民調機構公共研究中心(Center of Public Studies)8月中旬的民調結果顯示,巴切萊特政府的支持率已經在7月下降到15%,為2000年來歷屆總統支持率的最低點。

“我們希望總統和政府開誠布公,傾聽民眾的呼聲,而不僅僅是AFPs的聲音。”遊行組織者——“拒絕AFP”(NO MORE AFP)組織的發言人梅塞納(Luis Mesina)表示。

7月24日也有約100萬智利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自1981年起開始運作的養老金體系。當天,成千上萬湧入智利大街小巷的工人家庭與中產階級,手舉標語“不要AFP”(NO AFP)。即便是在與隔海相望的複活節島上,針對養老金體系的遊行抗議也在街頭上演。

“盡管智利現行的養老金體系已運作了35年,但過去兩年間,很多智利退休人員收到的養老金只有最低工資的30%~40%,遠不及當初承諾的高回報,因此,成為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的導火索。”專註於研究養老金體系變化的智利資本市場委員會專家、智庫BBVA前首席經濟學家喬治·塞拉維(Jorge Selaive)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遊行發起人之一埃斯皮諾薩(Carolina Espinoza)稱,如果政府對民眾的呼聲無動於衷,那就得等著11月4日的全國性大罷工。

自籌退休金

一度被推崇為典範的智利養老金體系如今緣何會落得人人詬病的下場?

1925年開始,智利以給付確定制為主的養老金制度造成國家財政的極大負擔,到了20世紀70年代,該模式下的退休金負債占智利全年GDP的126%,整個國家財政在退休金制度的拖累下瀕臨破產。

1981年,皮諾切特政府痛定思痛,宣布采取退休金制度改革:雇員每月必須強制付出10%的薪資納入AFPs賬戶中,雇主則無需另外向雇員提撥退休金;雇員自由選擇AFPs,退休後養老金給付由賬戶積累資產轉化為年金或按計劃領取;為確保雇員自行繳納的積極性,皮諾切特政府強迫雇主為員工加薪18%,降低雇員對此政策的反感。

可見,AFPs的建立並不是以雇主支付養老金為目的,而旨在充實智利的資本市場。2000年以前,智利政府規定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只能管理一只基金,2000年開始放寬到2只基金,但僅限於投資固定收益工具。2002年起,這一標準再度放寬,每家管理公司可管理5只風險程度不同的基金。

目前,智利國內共有6家AFPs競逐退休金市場,總計30個退休金計劃,股票、債券都可以是投資標的。通過管理公司提供的各種方案,匯入智利資本市場的養老金可投入銀行、地產、礦產、鐵路基建、醫藥、農林業等領域。

1992年,智利政府還給退休金的基金經理開放了30%可投資於海外市場的限額,讓投資者有機會豐富投資組合,避免單一投入國家股市的系統性風險。

皮涅拉(Jose Pinera)在35年前曾參與智利養老金體系的設計,他將親手打造的這一養老金體系形容為退休制度中的“梅賽德斯-奔馳”。在他看來,AFPs能激活員工的儲蓄,將其轉變為可供投資的資本,從而提高利潤。

多年來,由於參與退休金制度的員工高達95%,智利國內養老金總額已近1700億美元,相當於智利GDP的70%。加上66%的人選擇積極型投資,2005年時,智利整體養老金的平均報酬率達到10.24%。逐漸活躍的本土資本市場使智利數百萬民眾開始脫貧,智利也搖身一變成為拉美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養老金不及最低工資

那麽,如此高額的回報率,是不是意味著智利的養老金體系能稱得上完美無暇?事實並非如此。現在越來越多的智利民眾對AFPs表現出反感。

“世界銀行也擔心,智利的樣本會就此坍塌。”倫敦卡斯商學院養老金研究專家大衛·布萊克(David Blake)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數據顯示,AFPs目前平均每月發放給單個雇員的養老金還不及182美元(12萬智利比索),最高額度也僅為449美元。AFPs每月支付的養老金中,91%都低於236美元,相當於智利國內最低工資(379美元)的62%。這也是被多數智利民眾詬病的所在。當每月提取的養老金還不及最低工資水平時,等待智利民眾的就是退休生活質量的急劇下降,家庭的養老負擔日趨沈重。

另一方面,抱怨最多的退休人員在退休前多為過著體面生活的中產階級。很多退休前月均工資在2276美元的教授、律師,退休後往往僅能拿到531美元的退休工資,盡管尚位於智利國內的平均收入線之上,但財富的大幅縮水不僅使該群體的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也在無形中擡高了退休後的生活成本,尤其是那些還要堅持還貸的退休人員。因此不難理解,那些走上智利街頭抗議遊行的人群中,不乏教師、律師等知識分子的身影。

此外,時不時被智利媒體抖出的政客與雇主的貪腐醜聞也加劇了民眾對現行養老金體系的不滿。根據智利媒體報道,一些退休政府高官被曝每月領取7586美元養老金,比如社會黨前主席奧斯瓦爾多·安德拉德(Osvaldo Andrade)。也有退休的軍隊將領被媒體點名,這些退休的軍隊高官甚至拿著AFPs發放的2倍於普通退休民眾的工資。

因此,縮小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是智利普通民眾走上街頭的訴求之一。OECD的數據顯示,智利是OECD國家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內1%的人口掌握著超過35%的財富。在智利,或許只有3%的上層民眾能真正享受到AFPs的好處,但問題是,AFPs資金的真正來源正是普通雇員每月繳納的10%的薪水。

在塞拉維看來,智利養老金體系如今之所以岌岌可危的深層原因,一方面在於民眾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壽命延長,另一方面因為民眾的儲蓄率下降。就預期壽命變化而言,當前60歲退休的女性其預期壽命可達到90歲。按照智利女性繳款平均年限15年來計算,15年繳納的資金卻必須資助預期高達30年的養老金支付。“可以想象,無論儲蓄回報率達到何種天文數字,都無法帶來滿意的養老金數額。”塞拉維稱。

就儲蓄率而言,這是智利,甚至是整個拉美地區不可忽視的現實。作為這一養老金體系的設計師,皮涅拉當時預計,每個智利員工將至少持續存款30年。但是,如今由智利養老金基金協會(Pension Funds Association)發起的調查顯示,每4個智利退休工人中,只有一個在退休前的存款超過25年。

這一點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調查機構Adimark的研究顯示,近3/4的受訪青年並不知道金融產品是什麽,更別提儲蓄這一概念。塞拉維告訴本報記者:“即便智利是全球首創私人養老金體系的國家,政府對民眾就養老金的作用、儲蓄重要性的普及還不夠。”

塞拉維強調,盡管智利國內的勞動力市場相比其他拉美國家正規得多,但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婦女,要麽處於失業狀態,要麽幹著一份沒有正式合同的工作,處於“非正式就業狀態”。“經常換工作也加大了定期繳費的難度。而隨著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事實證明要求這一群體向個人賬戶存款的法規執行難度也很大。”他說道。

除了儲蓄率不足外,雇員在現行體系下想盡辦法不繳退休金或是高薪低報的現象比比皆是。根據智利經濟學家魯伊斯-格萊塔(Jaime Ruiz-Tagle)的研究,月薪1000美元的雇員往往只申報460美元,只為每月可以少繳養老金,這種作風在低薪階級更是盛行。由於1981年的改革規定,在個人繳費期滿 20年而賬戶資產積累額低於法定標準的情況下,由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使個人退休金達到社會最低養老金標準。因此靠虛報收入,將來每個月也還能有近90美元的養老金可領,何樂而不為?另一方面,企業也借著虛報雇員薪資來避稅或減少其他支出。

此外,智利養老金高報酬率的樂觀預期建立在1985~1991年期間的高利率環境和企業私有化的基礎上。當時智利民眾的養老金平均報酬一度高達35%。但近年來,隨著通脹帶來的威脅,再加上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走低,智利經濟降溫顯著。智利央行行長去年12月曾警告,智利的通脹水平仍有可能在未來數月上升至4%的水平,因此難免會影響養老金的投資結果。

同時,布萊克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基金經理高收費的亂象也進一步使得回報率縮水,擡高了養老金運作的成本。數據顯示,從1981~2013年,儲蓄者凈回報為實際投資收益的8.6%,但居高不下的手續費卻讓同一時期的儲蓄者凈回報率降至約3%。

養老金重歸國有?

對於智利民眾要求徹底拋棄AFPs的訴求,塞拉維並不認可。他並不覺得智利的這一體系一無是處,至少它促進了智利的經濟發展,改善了智利的資本市場。因此,在塞拉維看來,如何通過改進當前的體系,避免上述種種弊端,才是巴切萊特政府的當務之急。

塞拉維給出的建議是,比如將儲蓄率從當前的10%提升至15%~18%,同時至少將女性的退休年齡從當前的60歲提高至65歲。

布萊克也認為,智利養老金體系的示範效應猶在。比如,在養老金給付方面,通過電子競拍機制,在確保相互競爭的氛圍中,為遺屬與傷殘保險購買者挑選保險。

自去年起主導養老金改革的智利專家戴維·布拉沃(David Bravo)也希望逐步完善這一體系,而不是徹底否定。“在皮諾切特時代,智利已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因此我們更多需要的是保持平衡。”他解釋道。

巴切萊特政府也更希望保留這一體制,通過政府能力範圍內的小修小補,尋找與民眾訴求間的平衡點。早在2008年,巴切萊特第一個總統任期時,她就著手進行了養老金的第一輪改革。當時已朝混合制的方向發展,通過引進基於稅收的“團結基金”(Solidarity Fund)以補足低收入階層的養老金。

如今這一改革計劃還在不斷完善中。新計劃將改變當前養老金體系全靠民眾自掏腰包的局面,要求企業繳納一定比例的養老金,增加現有的養老金規模,在未來實現更均等的發放。比如,要求智利國內的企業在雇員上繳10%的工資之余,再將相當於雇員工資5%的資金捐獻給“團結基金”。而這是智利引進養老金體系以來的第一次。

同時,計劃建議雇員從長計議,每月從工資中繳納比現在更多的資金,用以今後的養老大計,甚至不排除將退休年齡從目前的65歲提升至67歲。

在智利養老金政策專家喬納森·克魯德(Jonathan Callund)看來,與其他國家政府通過高築債臺來發放養老金的做法不同,智利國內沒有因此堆積的債務,這也是智利改革自身養老金體系的優勢所在。

但顯然,巴切萊特的改革計劃無法滿足遊行民眾的需求。後者希望政府在養老金體系中承擔更多的責任,甚至非常歡迎將AFPs國有化的提議。他們所希望的養老金發放體系不僅僅由雇員本身出資,而是要建立在一個由雇主、政府和雇員三方一起出資的架構下,把監督權交給雇員,防止資金的濫用與腐敗現象的發生。

巴切萊特政府主導的這些改革能否在明年總統大選前闖關議會還尚不可知。如果這些建議落地,那麽將導致政府每年額外支出15億美元,相當於智利GDP的0.5%,無疑給因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陷入困境的智利財政帶來壓力。

“如今,全球都面臨一場退休危機。然而,解決方案以及機遇並非沒有,前提是政府和企業要采取行動開始應對這一問題。這些對話和行動需要立即發生。”花旗銀行在報告中指出。

為防止形勢進一步惡化,花旗的報告給出的對策是,各國可采取的行動應包括公布政府養老金缺口的規模;提高退休年齡;采用集體固定繳費計劃,風險和收益共享;創造一種“軟性強制”機制,推動個人養老儲蓄上升等。

花旗指出:“如果各方能夠妥協,這一體系將變得可持續。如果不能妥協折中,迎接我們的就是災難。”

在布拉沃看來,如果智利政府的養老金改革計劃能夠成功,那麽對於那些由於人口老齡化急劇上升、債券收益率處於歷史低點而導致養老金不足的國家而言,“智利模式”依舊能成為一個範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71

影視行業出現“語言空轉”現象 範疇術語華而不實被詬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3/1100995.html

原標題:看不懂的“新詞奇象”讓影視出現“語言空轉”

“亂拳打死老師傅”幾乎成了影視圈的碎碎念。事出有因。3天不更新業界新聞,許就錯過了“新詞”發布,甚至產生閱讀障礙。

圈內最新潮的發言是這樣的:“九千歲極難取悅。他們看得透融梗、撞梗,戳得穿摳像、倒模。但只要九千歲站定CP,那些IP就有屠榜可能。”嚴格說來,這段話對漢語的使用極不規範,讓閱讀者如墜雲里霧里。偏偏,這樣的“新詞奇象”在近來的影視圈愈演愈盛,幾乎已是“行家必背 (備)”。

蔚為壯觀的“新詞奇象”里,有些是新業態使然。而另有些被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視為“語言空轉”的表征。“當創作者沒有真實感悟但又想遮掩空洞時,語言就開始空轉了。”面對此類外表時髦的“新詞”,他提醒道,“任何樸實的言說者,無論專攻何種術業,都需要與流行但華而不實的範疇術語,保持審慎的距離。”

“日日新”不是流於表面的塗脂抹粉

不可否認,隨著互聯網時代開啟,影視確乎一個“茍日新,日日新”的行業,也的確催生了新現象、新詞匯。

但許多時候,一些所謂新詞並非技術叠代的伴生物。最熱火朝天的例子莫過於“IP”一說。追溯“IP”的發跡史,它本棲身於互聯網,後面常與“地址”相連。但自從“IP”中關於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意思被發掘,這兩個英文字母搖身成了影視圈的高頻詞,不僅統領所有的網絡小說,還大包大攬地指代一切可供改編的原作,出版物、繪畫、音樂、甚至一個概念符號都被納入其中。可瞧瞧那些“IP”的擁護者所言,“《西遊記》 是最大的IP,張藝謀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高粱》 都是IP電影”,恰恰證明,影視人口中的“IP”不是新物種,它在內涵上也並不大於“可改編的原作”。

在申小龍看來,當人們偏愛某些徒有其表的“新詞”時,“語言空轉”就發生了。其內因不外乎三種———從業者沒真正弄懂一種想法,而又想把這種想法表達出來;創作者沒什麽真實感悟,但又想在語言形式上遮掩自己的空洞;理論研究者出於懶惰或媚雅的心態,只顧操弄時髦的概念術語,而罔顧這些詞對於事實的理解究竟有什麽價值。

在影視圈,還有不少“新詞”都能在經典的話語體系里找到原身:“人設”是角色形象設定,“CP”指人物關系配對,“IP買手”“劇本醫生”幹的就是文學策劃和編輯的活。去除塗脂抹粉的功效,這些詞的意思未變,它們所“服務”的影視創作的基本法則也一以貫之。

有專家認為,所有的文藝創作,內容始終是黃金屬性,不然400多年前莎士比亞的劇作打動不了幾個世紀的人。“新詞”只見一時美貌,內涵才能砥礪恒久時光。

囂張的詞語面具背後,藏著“忽悠”的高音喇叭

既是空洞無意義的,“新詞”憑何泛濫? 申小龍從學者的角度分析,“語言空轉”一定程度上折射浮躁的心態,“在囂張的詞語面具下,真實的自我遁形了”。好比“九千歲”,令人咋舌的比喻本體其實是90後和00後的並稱,它完全是由個別盲目迎合年輕人的從業者所炮制的低姿態。當委身資本的人習慣性虛張聲勢,“九千歲”和“霸屏”“炸裂”“屠榜”等詞,多多少少都有虎皮大旗的影子。

編劇余飛站在從業者的立場談得更鞭辟入里:“來路可疑的詞語面具背後,其實藏著一只高音喇叭,最終目的不過是忽悠業內,搞暈觀眾,掩蓋真相。”

“融梗”“撞梗”,乍一看,容易讓人會錯意,以為是“融會貫通”或者“巧遇”的新提法。可揭開它們的老底,“梗”指代影視劇里的橋段,“融梗”是把已有的各家橋段拆裝整合的戲法,“撞梗”則寫著“你融我融大家融”之後相遇時的尷尬。直白點說,“融梗”就是抄襲的高階版本。“融梗”與抄襲如有區別的話,差異僅在於前者抄襲的手法更隱蔽。即將開庭審理的 《錦繡未央》 原作涉嫌抄襲一案中,寫作者秦簡(本名周靜) 可謂“融梗”的代表。已公開的證據顯示,周靜在全書294章中只有9章原創,其余285章至少融合了209本書的各種“梗”。她借來 《長歌天下》 的故事框架,整段複制 《香墨彎彎畫》 對於服飾的描寫,又把 《逆水寒》 《雍正王朝》 《瑯琊榜》 等廣為流傳的情節隨意嫁接到文中。周靜曾辯稱,“融梗”不同於抄襲,頂多算是借鑒。但明眼人都能看穿———從抄襲到借鑒再到“融梗”,詞語帶來的羞恥感在遞減,它們所掩護的抄襲手段卻在升級。

為什麽中國電視劇年產1.5萬集、電影一年上映超300部的成品隊列里,雷同絕不巧合,創新程度不足10%? 為什麽被註了水的大數據、鏈條化的“造假產業”風生水起? 風靡的“新詞奇象”或可解答———當誇誇其談的推廣功夫蓋過內容創作的筆耕不輟,當“語言空轉”為造假打著掩護,影視藝術的匠人匠心太難安放。

“新詞”背後

融梗:被美化的用詞,掩蓋不了的抄襲

早在2015年12月,網絡論壇上就有網友發帖指證某網絡小說作者為“融梗大王”。漸漸地,這一說法被不少涉嫌抄襲的人用作擋箭牌———是“融梗”不是抄。

但這改變不了事實,“融梗”從本質上就是更高明的抄襲,將其他作者的橋段,拆分整合融到 自 己的作品里。可以說,“融梗”是被美化的用詞,但掩蓋不了的,是寫作者背後惡意抄襲的行為。業內痛恨抄襲,更痛恨“融梗”,因為“融梗”比抄襲更難發現,也更難舉證。按這兩年始終致力於抄襲打假的編劇余飛所言,“融梗的作者能把原文改得一字不重,讓軟件沒法監測,但無論從人物關系架構還是戲劇沖突的設置,其實都是抄襲了原作”。

為了抵制“融梗”這樣的抄襲行為,網友自發制作並普及“調色盤”的概念。簡單說,“調色盤”是涉抄文章與原文進行比對的表格,制作者會用色條來標註出抄襲的相同點。

九千歲:一個詞盡顯對收視率的無底線迎合

今年的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劇評人李星文援引某些行內人說法“現在得九千歲者得天下”,引起一陣嘩然。此處“九千歲”指代90後和00後的並稱。炮制出該詞的人認為,現在的影視行業,應該都看年輕人的臉色,應該以年輕人的喜好、品位來為他們定制作品。在這些人眼中,90後、00後是大IP的忠實擁躉,最喜愛的題材是玄幻、仙俠,最追捧的則是高顏值偶像明星。於是,“九千歲”的鼓吹者直接或間接推動過度娛樂、脫離現實、追捧明星等創作傾向。

但在同一個論壇上,導演郭靖宇回應道:“我從不知有九千歲,也不認為90後、00後就是淺薄的代名詞。千萬不要低估中國之少年。”在他看來,所謂“九千歲”只是某些人偽造的年輕人的審美,其背後是對收視率、點擊量的無底線迎合。

屠榜:虛張聲勢,為假數據提供溫床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網絡遊戲中,指戰勝了各個排行榜上的玩家。近兩年,“屠榜”屢屢出現,一來因為各類排行榜單數量泛濫,良莠不齊,為一些自吹自擂的“爆款”提供滋生的溫床;二來,因收視率、點擊率深陷造假漩渦,網上動輒出現“百億網播量”俱樂部,各類影視宣傳手段在互相攀比中節節升高,形容詞非頂級不能用。於是,“屠榜”“爆款”“劇王”成了爛大街的自賣自誇。

IP:一年半時間,從紅透半邊到人人慎言

在2014年之前,IP見諸新聞,多半指IP地址、網絡電視等。據公開信息,2013年底,奧飛動漫加快產業布局的消息中,第一次把IP當作知識產權寫入了企業公告。此後,樂視、華策、騰訊等影視或娛樂互動公司,先後將此概念運用到電影、電視、動畫、網絡小說、遊戲等產業領域。只是,2014年5月之前,IP影視的報道,多數出現在財經版面。

2014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輪番登臺演說的影視公司負責人紛紛將“IP開發”當成最時興的概念。他們給IP下了這樣的定義:可改編,有粉絲基礎,有全產業開發的可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IP成為影視從業者言必提及的熱詞。一家影視公司手握多少個IP、大IP、超級IP,幾乎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一桿標尺。

但隨著電視熒屏迅速被網絡小說改編劇填滿,電影銀幕又接連被粉絲電影、綜藝電影等IP電影的變身占據,從2015年開始,逐漸有輿論提出反對意見。及至2016年,“IP開發過度將損害原創力”“天價IP標誌著行業的泡沫”“IP功利化是抄襲泛濫的根源”等聲音不斷湧現。當年下半年,《幻城》《青雲誌》等IP劇在收視與口碑兩端的失敗,更讓“IP藥效失靈”的說法不絕於耳。

只用了一年半時間,IP已從紅透半邊到人人慎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74

《寒戰II》犯駁多遭詬病

1 : GS(14)@2016-07-15 05:16:37

■梁家輝(左)在《寒戰II》中有個重犯兒子竟毋須查三代。劇照


由周潤發、郭富城及梁家輝三位影帝主演的《寒戰II》,截至前日票房累計已超過3,000萬元。但冷靜過後發覺電影犯駁位極多,以下有嚴重劇透,讀者慎入。首先令人不解的是,張國柱作為想操控香港的幕後大佬,而拉攏梁家輝做一哥,為何不在上集就找他入局,最簡單一槍打死城城,就一了百了,當然城城死了沒戲唱,電影亦拍不成。犯駁二是「背後勢力」做敢殺人放火勾當,但獨戀棧一部衝鋒車,成為城城翻身本錢。犯駁三是罷免一哥,豈獨是蔣志光和楊采妮之流可以做到,特首及中方一直隱形。到電影結尾城城明知張國柱是主犯,竟然放他離開香港。講到尾梁家輝已退休,居然可以話回巢就可以復職,有個重犯兒子又不用查三代,似乎有點兒當觀眾是儍的,相信電影以快打慢,不讓你有思考餘地是成功蒙混的主因。撰文:李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15/19695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