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學生活追懷(六)--救世軍街上的校園

小學生活追懷(六)--救世軍街上的校園


> 

  若跟中學比較,我的小學無疑更值得懷念。

   談談校舍吧。香港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出現一段頗長的「嬰兒潮」。隨著人口激增,教育資源相對緊缺,不少學校被迫超收學生。以我的中學母校為例,小小的一幢校舍,既沒有操場,也沒有禮堂,唯一的活動地方就是有蓋天台。早會時,部份同學甚至要在課室門外的走廊排隊。面對空間狹窄的現實,校方只好規定:除非當天參與學社活動,否則,所有同學必須在放課後立刻離開。這種安排,對於培養學生的歸屬感,自然是相當困難的。

  反觀小學母校,顯然是優勝得多了。首先,它的選址十分理想。一方面,交通便利,距離繁囂的灣仔道鬧巿,步行也只需五至十分鐘。同時,它周圍卻十分寧靜,學校成群。它坐落的那條街道,雖然並不止一間學校,但卻是以它來命名,可謂面子十足。狹長的救世軍街,一端連接著活道,另一端則是摩利臣山救護站,近乎是窮巷死胡同,因而平時甚少車輛來往,真的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其實,即使是活道、愛群道一帶,直到今天,環境還是十分清幽。記得那時候,活道有兩處時租自行車的攤檔。騎著自行車,穿梭於附近的馬路,竟也成為一種文娛消閒活動,年青一輩的街坊,也許有點難以置信吧。(印象中,活道還有一些公寓、純粹租房之類的,但當時大家太單純,根本不知道是甚麼東西來的。)

  母校校舍雖然談不上堂皇宏偉,但亦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整幢的教學樓,寬敝的教室,全校共十八班,分上下午校。有蓋操場是每天早會的地點,籃球場十分標準。停車場位於「大樹下」,使車輛免受曝曬之苦,安排頗為周到。隔著低矮的圍牆,與賽馬會官立小學為鄰。橫門那一側,是另一幢救世軍的建築物。底層是教堂和幼稚園,二樓是圖書館,三、四樓還有一些辦公室之類。不過,總的而言,那幢小樓給人頗為陰森的感覺,同學間流傳著一些鬼故事,又或「黑房」之類的傳聞。

                  
這個角度是從摩利臣山大石那條天橋向下拍攝的。印象中,這條         從賽馬會官立小學看「鬼屋」。
行人天橋十分獨特,通往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但末端是斷開的。        低矮的圍牆,基本上可以「互相監督」。


 
 從前的停車場,中央種著一株很高的楮樹,我們稱為「大樹下」。    當年學校正門兩側所栽種的,並非大榕樹,而是兩株大紅花
 記得某年一群胡蜂到來結巢,有同學被蜂螫傷,校方請來了滅蟲隊。

  母校也是我自然科的「實習」地方。籃球場與小賣部旁邊的一塊大石(其實應該說是一座小山,大概是摩利臣山的部份遺跡),不斷有水滴滲出來。除了植物外,那裏還招來了不少昆蟲。每到秋天,便有很多蜻蜓飛來飛去。記得小時候時常和同學用小樹枝挑弄馬陸(那時我們只知叫它作「百足」,還以為是跟蜈蚣同一樣東西)。馬陸也頗有趣,一受刺激,便會把身體蜷曲起來。此外,母校門前的花槽,當時種了兩株扶桑(大紅花),一株單瓣,另一株是重瓣。小學自然科書本教的內容,甚麼雄蕊、雌蕊之類,下課後立即可以找到實物來觀察(偷採當然是免不了的)。有一段時間,我放學後喜歡在那裏玩耍,爬高走低,好不快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對園藝的興趣,最早便是從這裏萌芽的。特別是扶桑,我始終對她有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歡與依戀情懷,大概她就是我小學生活的化身吧。

  
男同學有否在這裏租過自行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29

未來綠色城市長這樣》垃圾發電、汽車版UBike街上跑

2015-12-21  TCW

城市是溫室氣體排放最大來源,也是未來相關產業最重要市場。綠色城市概念股,正在崛起!

城市只占全球土地面積2%卻消耗全球能源的78%產生的溫室氣體超過全球60%2035年前想達到限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內目標,節能投資須達1,749兆元

綠建築美國西雅圖政府要求面積超過465平方公尺的新建築必須是綠建築,P0年內已蓋成54棟

電動巴士中國北京目前全市電動公車、油電混合公車合計超過1,270輛,

期望能防止霧霾惡化

電動車英國倫敦計劃2018年以前蓋6.000座電動車充電站,使用電動車數量達3,000輛

LED路燈西班牙巴塞隆納2009年在全市建無線LED路燈,據日照強弱調整使用時間,減少近]/3能源支出

類UBike腳踏車

荷蘭豪滕全市腳踏車專用道總長80英里,66%市民靠走路外出或騎腳踏車當交通工具

垃圾發電:加拿大溫哥華溫哥華預計於2050年達到再生能源100%利用,全數拿去發電

屋頂發電:韓國首爾投資4,3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4億元)在285座公共建築上加裝太陽能板

生質能源發電:德國法蘭克福把垃圾當作生質能源發電材料,產生電力可供高達2萬戶家庭使用

汽車版UBike:法國巴黎22萬名駕駛投入共享汽車行列或當Uber司機,路上車輛減少近31,000輛

整理.蔡靚萱 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45

中英街上扮暈 雙非婦偷渡衝關 醫生斥:搵個仔條命較飛

1 : GS(14)@2012-04-07 15:29: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426

內地孕婦衝急症室產子個案連跌四個月後,上月回升約 13%至 134宗,公立醫院急症室醫護人員仍然受壓。據悉,重災區之一的北區醫院,約兩周前接獲一名懷疑經中英街,偷渡來港的雙非孕婦,於中英街內「作動」。當時她懷孕已足月,但疑死忍痛楚假裝暈倒在地上,於是在警方陪同下由救護車送往北院急症室。

羅湖口岸產子爆陰道

該孕婦抵達急症室後,醫護人員發現她「個肚好大」及子宮頸已全開,不久便誕下一名女嬰,幸好母女平安。兩母女其後被送往威爾斯醫院作進一步治理。
有醫護人員表示,以往較少接獲偷渡來港產子,或由中英街送院的內地孕婦,估計孕婦或因經濟能力有限,不能光顧中介公司。
另一名衝關雙非孕婦,則與丈夫清晨經羅湖口岸入境,當時其丈夫拖着一個行李箱,似是為來港產子做足準備。但該孕婦在口岸「作動」,雖然口岸人員已召救護車,但孕婦「等唔切」救護車便在羅湖口岸產子。
據悉,該孕婦產子期間陰道嚴重撕裂,傷口大至肛門位置;而且孕婦不能自然娩出胎盤,下體一直流血,救護車立即把她及嬰兒送往北區醫院急症室。該孕婦抵達急症室時下體仍出血,醫護人員立即為她止血。孕婦情況穩定後被轉送威院作進一步治療。
北區醫院表示,過去兩周接獲兩宗內地孕婦衝急症室產子個案,其中一人於急症室內產子,另一人被轉往威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54

脅迫男友回家 少女街上揦飯食

1 : GS(14)@2012-06-09 17:57: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09/16411269

少女要求男友跟她回家不果,憤而蹲地揦飯食,男友喝停。讀者提供圖片

昨凌晨2時許,慈正邨大部份居民好夢正酣,卻被一把巴辣女聲吵醒;一位身穿啡色上衣,迷你牛仔裙及人字拖的少女,在大廈對開空地大聲講電話,似與男友「開火」對罵,全程爆粗鬧足四個鐘。至清晨6時許,一名青年手持多袋物品及飯盒到場,原來他就是少女的24歲男友。
情侶繼續互罵,少女要求男友跟她回家,男友懶理準備開餐。少女怒不可遏,上前將男友手上的飯盒撥跌,白飯散滿地上。少女向男友喝斥:「如果你唔同我返屋企,我就食咗地下啲飯!」青年未有理會,少女果然言出必行,蹲下用手執起一團飯放入口中,青年怒極衝前一巴摑向少女,但她照食可也。
此時,街坊看不過眼上前指摘兩人擾人清夢,保安員亦到場勸喻他們言和,同時報警。警員到場調停並登記兩人資料,着他們離開現場。少女一邊執拾男友的物品,一邊哭泣,死心不息着男友跟她回家。青年氣冲冲拔足狂奔,少女邊追邊鬧,罵聲隨她追趕男友而逐漸遠去,現場亦隨即平靜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91

街上的邊緣人 鄭梓靈

1 : GS(14)@2013-07-19 01:27:56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3%E4%BA%BA/102379
前幾天提到的《街貓Bob》一書,期待已久的續集《The World According to Bob》最近出版了,依然動人。特別難忘的是,書中提及露宿者和街頭藝人的難處,既要忍受惡劣的天氣,又要為突發的危險而擔驚受怕。
常有人以不同名義投訴你,甚至誣衊你,害你被警察抓走問話,在你已捉襟見肘的日子失去賺錢機會而雪上加霜。
他們被社會邊緣化,愈想向社會證明自己有用,卻愈被排擠,就算他們販賣雜誌,自以為有一份正當職業,還是有人厭惡地對他們說:老兄,找份工作吧!辛勞並沒有獲得認同。
但James很幸運,有Bob這位朋友陪伴著他,在他生病、脆弱、灰心時給他力量。有天James目睹有人在梯間因吸毒過量而倒下,他不惜一切去救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對吸毒者先入為主,因為懷疑而袖手旁觀。良知和希望,是可以重拾的。
世態炎涼,但也確有本性美善的人,他們受盡白眼,欠的只是社會的寬容和協助,我們是要雪上加霜還是雪中送炭,可能只是一念之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16

四年無見街上偶遇阿仔一拳打死老竇

1 : GS(14)@2016-07-09 06:46:54

澳洲布里斯本一名53歲父親被25歲兒子當街一拳擊昏,翌日在醫院不治身亡。英格利希(Mark English)周一下午被兒子摩根(Morgan)一拳打中嘴巴,然後臉部朝下倒臥街上。他隨即昏迷,女伴特爾弗(Varri Telfer)在救護車到達前,一直為他急救,但他送院翌日不治。摩根毆打父親後逃離現場,同日晚上被捕,最初被控嚴重傷害他人身體,但英格利希逝世後,警方周三稱會改控摩根非法襲擊導致死亡。警方指案發前,死者與兒子「簡短口頭交流」,然後摩根便出拳擊中父親。《布里斯本時報》報道,兩父子已四年沒有交談。摩根周二出庭時情緒激動,在犯人欄多次用頭撞向玻璃,並向坐在公眾席的一名婦人大叫「母親,我愛你」,她也回應道:「我也愛你。」英國《每日郵報》/澳洲《布里斯本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8/196867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