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必聞「造假」而色變 孫旭東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v5pn.html

不必聞“造假”而色變

——對陳永洲事件的思考之一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周刊》2014年第79期)

 

近來,財經媒體21世紀網涉嫌特大新聞敲詐案被查一事引人關註。93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上海市公安局日前偵破一起特大新聞敲詐案件,涉案的21世紀網主編和相關人員及上海潤言、深圳鑫麒麟兩家公關公司負責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專案組查明,21世紀網通過公關公司招攬介紹和新聞記者物色篩選等方式,尋找具有“上市”、“重組”、“轉型”等題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業作為“目標”。對於願意“合作”的企業,在收取高額費用後,通過誇大下面事實或掩蓋“負面問題”進行“正面報道”,對不與之合作的企業,在21世紀網等平臺發布負面報道,以此要挾企業投放廣告或簽訂合作協議,單位和個人從中獲取高額廣告費或好處費。

這一事件對財經媒體的公信力有很大的“殺傷”。然而,我們又不能因此就不再看新聞,畢竟,新聞報道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新聞就成為投資者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不分青紅皂白地不相信任何新聞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才能避免被假新聞誤導。

造假猛於虎?

陳永洲是廣州《新快報》記者,20131018日被湖南警方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刑事拘留。

20131023日上午,長沙市公安局向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表示,之所以刑拘陳永洲,是因為,經調查,自2012926日至201388日,《新快報》及陳永洲等人在未到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157,以下簡稱“中聯重科” )進行實地調查和核實的情況下,捏造虛假事實,通過其媒體平臺發表關於中聯重科的負面文章共18篇,其中陳永洲署名的文章14篇。

陳永洲被拘後引起社會廣泛關註。據中央電視臺20131026日報道,陳永洲被刑拘後,承認受人指使、收人錢財,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連續發表大量的針對中聯重科的失實報道,致使中聯重科的聲譽嚴重受損,廣大股民深受損失。陳永洲稱,他受人指使曾先後向香港證監會、香港聯交所和中國證監會實名舉報中聯重科,並收受他人好處費50萬元。

在央視報道播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028日,中聯重科的股票跳空高開,開盤價比前一日收盤價上漲9.72%,收盤報於5.79元,上漲6.24%。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收盤下跌了0.11%

如果說,確有投資者因為受了陳永洲報道的誤導而遭受了損失,那麽,什麽樣的報道對投資者影響最大呢?陳永洲事件發生後,根據互聯網上的公開信息,我對陳從2012年開始在《新快報》發表的12篇報道相關情況進行了整理,詳見表1

1:陳永洲報道對中聯重科股價的影響

日期

新聞標題

交易日期

中聯重科

股價漲幅

滬深300

指數漲幅

超額收益率

2012年3月24日

中聯重科回應“三宗罪”

2012年3月26日

1.21%

0.10%

1.11%

2012年9月26日

中聯重科財技曝光:壞賬計提藏玄機 半年虛增利潤7億

2012年9月26日

-1.34%

-1.14%

-0.20%

2012年9月27日

中聯重科被指利益輸送

2012年9月27日

3.95%

3.06%

0.89%

2012年10月12日

中聯重科資產圖譜里的陰謀與陽謀

2012年10月12日

0.35%

0.09%

0.26%

2013年1月7日

向文波微博影射中聯重科“私有化”?

2013年1月7日

-0.11%

0.46%

-0.57%

2013年1月22日

中聯重科頻攬公關高手 工程機械行業現畸形營銷

2013年1月22日

-2.90%

-0.54%

-2.36%

2013年4月1日

中聯重科或財務造假 CIFA詭異業績涉嫌利益輸送

2013年4月1日

1.12%

-0.08%

1.20%

2013年5月16日

中聯重科一年花掉5.13億廣告費 畸形營銷高燒不退

2013年5月16日

0.83%

1.83%

-1.00%

2013年5月27日

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 神秘大戶逾億設備先買後退

2013年5月29日

-2.47%

-0.07%

-2.40%

2013年5月29日

中聯重科印證舉報材料屬實 大客戶銷售數據與年報矛盾

2013年6月2日

中聯重科股東去年減持現蹊蹺 機構紛紛下調目標價

2013年6月3日

0.42%

-0.15%

0.57%

2013年7月25日

新快報再質疑中聯重科 連發七問促繼續澄清

2013年7月25日

-0.58%

-0.51%

-0.07%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2013527日、29日的兩篇關於中聯重科業績造假的報道對股價影響最大,其次是2013122日的題為《中聯重科頻攬公關高手 工程機械行業現畸形營銷》。不過,從超額收益率(股價漲幅-指數漲幅)這一指標來看,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2013516日題為《中聯重科一年花掉5.13億廣告費 畸形營銷高燒不退》與《中聯重科頻攬公關高手 工程機械行業現畸形營銷》題材相同,但影響力大減,當天中聯重科股票的超額收益率僅為-1.00%

仔細閱讀上述兩篇報道,會發現文章中殺傷力最大的可能不是什麽畸形營銷問題,而是產品質量問題——“工程機械是特種設備,與大眾消費品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產品,其客戶相對穩定、專業。若企業不能更多投入資金到研發、設計、制造、服務以打造核心競爭力,最終會被專業客戶拋棄。近三年來,中聯頻頻引入公關人才、投入巨額廣告費,但設備卻在甘肅、上海等地施工中屢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經營者也該深刻反思經營戰略上的問題了。”在兩篇報道中都引用了“公關人士”這樣的評論。

然而,指責中聯重科造假的新聞卻多次產生了較大影響。在陳永洲的《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 神秘大戶逾億設備先買後退》一文發表前,201318日,香港《明報》刊登了題為《匿名信指中聯重科誇大盈利》的報道,雖然公司19日特意發布了澄清公告,股價卻仍然下跌了3.16%,同日滬深300指數還上漲了0.03%,當天中聯重科股票的超額收益率為-3.19%201324日,《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了題為《中聯重科銷售造假;客戶集中采購分批退貨》的報道,當天滬深300指數上漲0.17%,中聯重科的股價則下跌了2.27%,超額收益率為-2.44%

綜上所述,用“猛於虎”來形容業績造假對投資者的影響並不為過,問題是,造假真的有那麽可怕麽?

客觀評價“造假”風險

我認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事實上,根據陳永洲報道中的內容可以認定,即便他的質疑完全成立,中聯重科的“造假”情節也談不上嚴重。

首先,對於中聯重科為什麽“造假”,陳永洲在報道中有關中聯重科動機部分的描述如下:

“事實上,此前早有市場觀點認為,中聯重科去年不遺余力地在銷售等方面‘造假’,是公司管理層為了在2012年交上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因為2012928日,正是中聯重科20周年慶。而去年一季報、中期報表及銷後的三季報顯示,中聯重科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22%21.47%16.75%,為工程機械行業中屈指可數的‘白馬企業’。

但是,伴隨20周年慶的結束,去年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凈利潤驟變為同比減少9.12%。其中若只看第四季度單季,中聯重科凈利潤僅為3.7億元,同比、環比分別銳減82%72%,甚至創了2009年第一季度後的新低。”

了解國情的讀者會知道,在國企中如報道中所說的動機很常見,這與某些企業為了蒙混上市或取得銀行貸款等而造假有著本質的區別。

其次,根據陳永洲的報道,中聯重科“造假”的情節並不惡劣。報道中稱,“縱觀舉報材料,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一線銷售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波峰特征,即去年前三季度集中湧現銷售訂單,而第四季度的11月集中退貨。”

陳永洲的報道其實就是在驗證一份舉報材料,文章在開始部分稱,“近期,新快報收到一匿名投遞的U盤,內含據稱是中聯重科在華中大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一線銷售數據的舉報材料,直指中聯重科去年在華中銷售存在大量造假、虛增收入。舉報信自稱完全真實。”

如報道中上述內容,則中聯重科即便“造假”屬實,該公司也已經在2012年(11月份)將虛增的銷售予以沖銷。因此,中聯重科2012年經營業績會低於投資者預期,這應該早已反映在股價中了。

還需要指出的是,中聯重科這樣做,應該不是因為“東窗事發”礙於壓力而為,畢竟,質疑中聯重科造假最早的媒體報道刊發於201318日。

即使是在國外發達的資本市場,與報道中中聯重科行為類似、惡劣程度相仿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成熟的投資者理應對這類事件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而不必聞“造假”而色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70

企業與地方談破產色變,“拯救者聯盟”卻願為危困企業砸錢

“如果說三四年前就‘找到組織’,我也不會那麽難。”近日,再次談起危困企業的並購重組,曾在嘉峪關的戈壁灘駐紮三年、見證中核鈦白(002145.SZ)並購重組全過程的鄭成新依舊很感慨。

現任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總監的鄭成新所說的“組織”,是本月14日在北京成立的“中投危困企業投資並購聯盟”(下稱“聯盟”)。這也是中國首個以困境企業拯救為目的的投資者聯盟,隸屬中國投資協會旗下。其發起人主要為中國主流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以及專註破產重整業務、掌握危困企業投資並購金融工具的資深專業人士。

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中國危困企業(包括“僵屍企業”)蘊藏投資機會。數據顯示,中國債權企業1100萬家,每年大約有80萬家企業通過註銷、吊銷,占7%,真正通過法律程序進入破產清算的大概不到3000家,僅占0.025%。

“今年可能就是破產並購元年,前期的低迷狀態孕育的龐大資源處於休眠狀態,巨大的財富被凍結在里面。當然就我們投資人來講,是具有巨大商機的。”聯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誌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兩周“速成”聯盟的必然性

這樣一個吸引法律界與投資者快速融入的聯盟,成立前後僅用了兩周時間,這在發起人之一的鄭誌斌看來,看似偶然卻是必然。

“我們三四年前也很想做這方面的工作,當時做的重組項目多是負債在10億元、20億元的企業。短短3年,變化極快,今年(涉及的)負債六七百億、上千億元的企業已很普遍。”已從事破產重組20多年的鄭誌斌告訴本報記者。

毫無疑問,“危困企業”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以下幾組數據或許值得參照:一是全國應當公示2014年度報告的企業數量為1741.62萬戶,但累計公示2014年度報告的企業數量為1482.49萬戶,年報公示率為85.12%,這也就意味著有兩百多萬家的企業沒有年報,而此類企業也被監管部門列入異常名錄。

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目前非金融國有企業占據了一半的銀行信貸額,卻只貢獻了五分之一的工業產出。企業違約率顯著上升,有14%的借款企業的利潤低於利息額。

三是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的總數是2268家,其中負債最多的50家企業總負債額高達11萬億元,占到當年所有上市公司負債總額的一半以上(54%);負債最多的300家上市企業的總負債達到16萬億元,占到負債總額的82%。從縱向來看,2006年時,負債最多的50家上市企業負債總額約為1萬億元。

“現在企業、職工與地方政府官員的壓力之大很難想象,談‘破’色變還是很普遍的現象。當前我們在面對危困企業的時候就是處在十字路口,從理念上講,大家對市場方式是承認的,但實際操作中,大多數危困企業的處置仍然是行政方式,那就是行政輸血,包括政府輸血、投資人輸血、母公司輸血、銀行輸血……采取行政方式的比例現在不好說,而真正用市場方式的是少數,且少之又少,這是現實。”另一位離休後將全部精力放在國企改革的知名專家向記者表示。

當然,這一切的困擾與焦慮,或將因《破產法》及相關法規政策的推進有所轉變。

比如,2016年最高院發布一系列政策來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其中一大里程碑事件是6月底發布的《關於在中級人民法院設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的工作方案》,要求在12月前全國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中院設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8月1日,另一大里程碑事件發生——最高人民法院正式上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

參與後者部分具體事務的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破產案才3000件,商事案卻有100萬件,如果僅僅為了案件審理,破產案件的級別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投資人進入,這盤棋就盤不活,這個平臺上線透露的信號之一就是要吸引投資者。”

該系統上線當天,聯盟最初的發起人就召開了會議,7天時間里,很多知名投資機構積極參與,包括央企、國企,還有大的投資機構,像中信證券、中信資產、中投證券等。

“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得到這樣的響應與支持,這是我們事先沒想到的。”聯盟副會長王君政表示。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至於“危困企業”為何受青睞,諸多投資者給記者的答案是,雖然困難重重,挑戰巨大,也要求投資者有“情懷”,但這樣的並購巨大的成就感,以及可觀的收益。

事實上,在國外回報最高的一類投資中就包括對困境企業的投資,橡樹資本、黑石等著名投資機構均將不良資產作為重要的配置方向。它們在2001年和2008年兩次大危機中,逆勢大舉募集資金收購不良資產。數據顯示,自1988年成立到2014年,橡樹資本困境機會基金完全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獲得23%(複利)的毛內部收益率,同時取得17%(複利)的凈內部收益率。

橡樹資本創始人和聯席董事長霍華德曾表示:“我們打算以50%的價格進行收購。你要想買到便宜的,就得到廢物堆里去尋找。”

當然,“危困企業”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廢物堆”。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認為,危困企業分三類,一種叫資困企業,就是現金流短缺,在短期內發生的一個調控性的危機;第二種叫債困型,企業負債太大太重,往往利息甚至高於本金,此時這個企業的困境靠自身是很難擺脫的;第三種叫營困企業,因為經營上的問題導致,這一類的企業困境,往往是因為管理特別是在整個企業成本的控制上出了問題。

“對於不同的危困企業,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樣的,但都會涉及投資並購,這就是我們的機會。”鄭誌斌表示。

要做中國的橡樹、黑石,容易嗎?

說回鄭成新經歷的故事。2007年8月上市的中核鈦白經營能力受到重創,當年業績不佳,於2009年4月22日起被實行其他特別處理(ST)。2012年年底,中核鈦白最終以托管經營、破產重整、並購重組的方式,成功摘帽。這一過程的曲折艱辛令人難以想象。重重壓力下,參與重組的民營企業家曾突然雙目噴血,醫生說再晚20分鐘送院就有生命危險。

以“僵屍企業”為例,一些投資者接觸下來,發現目前依舊存在兩種基本心態:一是“靠著”,這些企業要麽由基層政府管理,每年撥付一筆財政資金給職工發放救助款、補齊社保費用,要麽是大型國企的二三級企業,有利潤時吃利潤,無利潤時吃資產;二是“耗著”,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在陷入困境時,都對自己的生存能力抱有希望,盼望競爭對手們在寒冬的煎熬中逐一死去。

這樣的心態勢必使得針對“僵屍企業”實施的並購重組很難推進。

而對於危困企業,目前一種提法是“多兼並少清算”,還有一種是“債轉股”。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單純搞債轉股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尤其是還本付息的壓力,但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個人認為前者不是很科學,因為‘少清算、多兼並’是避免可能出現的不穩定。但怎麽兼並?我們20年前就提過這個口號,過程當中出現了‘行政式兼並’——地方政府把困境企業用行政命令交給好企業來兼並,結果就是困境企業沒有脫困,反倒把好企業拖垮了。20年後總要有所進步吧,不能完全照搬20年前,否則就是掩耳盜鈴了。”上述知名專家表示。

鄭誌斌表示,對於爭議與困難,聯盟也是充分考慮到了。聯盟會成立專委會。專委會的工作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按照行業,比如現在去產能的熱點——鋼鐵、煤炭、房地產和礦業,據此拿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第二類就是計劃開發一些工具,也就是金融機構之間的互相配合,根據中國現有的法律環境,做出樣板和案例,進行推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聯盟旗下新成立的危困企業投資並購母基金已有6億元到賬。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有意成立聯盟分會,將當地的項目資源與平臺對接,為投資困境企業創造更好條件。

“短短幾天,很多危困企業紛紛向我們表示,迫切需要有好的投資人參與。只要有解決問題的渴望,一切的難題都能克服。而我們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的實踐,能成為推動政策執行的民間力量。”王君政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74

投資人談VR色變,VR好戲卻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7/160241.shtml

投資人談VR色變,VR好戲卻剛剛開始
劉曠 劉曠

投資人談VR色變,VR好戲卻剛剛開始

去年下半年,資本圈談O2O色變;到了今年下半年,資本圈卻成為了談VR色變。其實,VR這場好戲才剛剛開始……

本文系作者劉曠(微信公號:liukuang110)對i黑馬投稿。

去年下半年,資本圈談O2O色變,以至於創業者們都不敢說自己做O2O;到了今年下半年,資本圈卻成為了談VR色變……在中國的互聯網科技創業中,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了創業的一種風向標。資本走向哪里,創業者就走向哪里,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大有盲目跟風之象。

多數投資人都是失敗的創業者,必然用失敗者的眼光看待每一個行業

多數投資人對於VR行業其實並不了解,他們中的大多數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什麽行業都懂,什麽行業都看得很透,其實不然。當行業遇到一些不好的現象,自然而然就立馬把這幫投資人嚇得打退堂鼓了。

其一,VR硬件銷量的不如人意。此前,很多人預測VR將會在2016年全面爆發,可實際的市場銷量卻大不如預期,即便是巨頭們也紛紛遇冷。在國際市場,三星、Facebook、HTC等公司的產品相繼面世之後,卻並沒有太多用戶為其買單;而在國內市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樂視等巨頭雖然也都紛紛殺入VR產業,但是並沒有哪家公司的VR產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

其二,VR內容不足。VR設備跟以往的電視、電腦、手機等設備完全不一樣,具有不一樣的交互性,這完全需要一個全新的內容生態。很多人買了VR設備之後第一感覺就是這個玩意兒沒有什麽用武之地,而要打造一個完善的VR內容生態,沒有幾年的時間是很難的。

其三,VR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度較差。本來VR產品的價格就賣得不便宜,但是很多用戶買了之後卻開始出現各種問題,硬件設備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等問題仍然非常明顯,大多數的VR設備基本上都只關註視覺方面,而對於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其他感知方面卻關註非常少。

任何一個行業的創業之路都會遇到困難、挫折,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開始集體唱衰,這顯然是失敗者的最明顯特征。很多所謂投資機構的某某著名聯合創始人,實際上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他們並沒有過成功的創業經歷,也缺乏創業者的魄力和勇氣,卻經常大言不慚地批判創業者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裝得不要不要的。不可否認,當前的VR行業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這並不足以阻擋行業的未來發展。

VR在多個領域迎來新機會

投資人談VR色變並不足以否認整個行業的未來前景,據據市場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最新報告《全球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開支半年度報告》稱,預計全球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市場營收將在2020年達到1620億美元。而國內艾媒咨詢則估測,2015年中國VR產業市場規模為15.4億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56.6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50億元,未來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VR市場,也將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VR的應用範圍非常之廣,在體育、遊戲、房地產、醫療、新聞直播、旅遊等眾多領域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家庭當中,VR將會成為繼電視、電腦、智能手機之後的第四大屏幕,甚至將會給家庭娛樂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並將會在五大領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一、VR視頻娛樂,內容創作與硬件雙箭齊發

視頻娛樂方面的VR包括新聞直播、體育直播、娛樂直播、電影電視節目等,目前市面上除了谷歌、Facebook、三星等巨頭生產的VR設備能夠運用於觀看視頻娛樂,國內很多公司也推出了各種VR設備,諸如樂視頭盔、暴風魔鏡、掌網科技的星輪viulux等。

不得不說,家庭視頻娛樂方面最大的不足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容。盡管當前VR視頻拍攝存在一些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但是這並不能阻擋內容平臺的大步向前。

目前已經有很多公司在瞄準這方面的內容布局了,深度視界是一家VR影視娛樂公司,業務領域包括3D電影後期制作、明星形象數字資產服務、VR相關內容制作、VR影視主題樂園,並於日前剛剛獲得了中南文化2000萬的融資;米多娛樂去年成立之初也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並開始與眾多一項明星IP合作,與他們制作 MV、推廣宣傳VR視頻等互動合作營銷內容。

此外,愛奇藝、騰訊視頻、樂視視頻、優酷土豆等一些視頻網站也開始在VR視頻方面排兵布陣。

二、VR遊戲,成為新的家庭娛樂只是時間問題

過去,電視遊戲機是非常流行的娛樂方式,不過隨著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流行,電視遊戲開始逐漸退出客廳娛樂。VR的出現,無疑給電視遊戲帶來了一個利好的消息。擁有比普通遊戲更好的視覺互動等效果體驗,VR遊戲很明顯有著更好的優勢。

盡管當前VR遊戲在發展路上也遇到了一些問題,諸如頭顯過於沈重、顯示效果不佳、定位精度不高、遊戲體驗一般、佩戴稍久便會頭暈目眩、設備配置成本高等等,但是這並不足以阻擋它的未來趨勢。很多事情都是看起來非常美好,實際上做起來卻非常難,但是最終的方向和結果又是非常光明的。只要有用戶需求存在,那麽VR遊戲最終就一定會有市場。

目前,在VR遊戲的硬件生產、軟件開發、內容制作、渠道分發以及遊戲服務等各個不同的領域,都已經出現了很多創業公司。TVR(Time Of Vitual Reality)是一家虛擬現實遊戲開發商,目前主打產品有虛擬現實遊戲《再現甲午》、《追尋》(Finding VR)等,其中,《追尋》已成功登陸Gear VR平臺,引發行業關註;MadFinger Games是一家捷克的電子遊戲開發商,眾多經驗豐富的遊戲制造者集聚在這個公司,他們一同打造了眾多經典遊戲,日前他們又推出了遊戲新作《Monzo VR》。

也就是說,隨著VR遊戲內容不斷的豐富以及硬件產品的不斷完善,家庭VR遊戲在不久的時間里一定會走進千千萬萬的家庭當中。

三、VR社交,將會是真正架起從陌生人成為熟人的社交橋梁

其實不論是VR遊戲,還是VR社交,都是社交巨頭騰訊、Facebook這類平臺最值得要去投入的領域,事實上,他們二位也早已在這個領域開始布局。在去年12月騰訊的Tencent VR開發者沙龍上,騰訊就正式公布了Tencent VR SDK及開發者支持計劃,系統闡述了其在虛擬現實領域的規劃,他們將搭建一個全方位的VR服務平臺,連接開發者、產品、用戶。盡管目前還沒有看到騰訊VR計劃的大步向前,但是知情人士透露在VR社交方面的布局,騰訊可謂下足了功夫。

Facebook紮克伯格的野心似乎就更大了,從Facebook售賣Gear VR開始,他們就已經開始在為顛覆社交布局,並試圖打造一個全世界無死角的社交網絡:不管你身在何處,我們都能夠共同分享和體驗全世界所有場景。

對於用戶來說,足不出戶的社交更是讓所有人期待,這對於創業者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充滿新機會的領域,VR社交非常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新的社交。

四、VR電商,將解決電商體驗不足的痛點

與騰訊布局社交、遊戲等VR不同,阿里巴巴則專註於電商VR的布局,意圖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電商護城河。在這一次的雙11天貓購物狂歡節中,阿里巴巴就推出了VR購物,盡管只是一個炒作的噱頭,但是這卻已經掀起了剁手黨們對於這種新型購物體驗的期待。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亞馬遜也在建設類似的VR電商平臺。

今年3月,內部代號為GM Lab的阿里虛擬實驗室正式對外公布,實驗室成立後的第一個項目是就“造物神”計劃,聯合商家建立3D商品庫,實現虛擬世界的購物體驗。除了聯合商家打造自己的3D商品庫,阿里巴巴同時也正在將自身的電商資源向各大硬件廠商開放,推動阿里的Buy+計劃。今年4月1日,大朋VR成為第一個入駐阿里VR實驗室的VR企業,阿里甚至還領投了AR公司Magic Leap的7.94億美元融資。

前不久,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時代的觀點,並暢言未來純粹的電商時代將會消失,純粹的線下購物也將會消失,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才會新零售時代的未來。不過馬雲先生所謂的新零售時代,其實就是O2O,只不過因為他自己曾經唱衰過O2O,所以又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推出了一個新說法罷了。電子商務脫離了線下,購物體驗不足一直是諸多女孩的一大痛點,那麽VR購物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其彌補線下體驗的不足。

除了巨頭阿里的布局之外,很多曾經想在電商領域有一番作為的創業者也瞄準了這個新的市場,VR電商無疑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機會。體驗式消費已經成為今天電子商務的一個重大痛點,VR全新視覺帶來的新購物體驗極有可能會改變這一切。盡管VR電商在聽覺、嗅覺、觸覺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但是隨著硬件性能的升級,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五、VR教育,或將真正開啟家庭在線教育時代

今天,移動直播的出現給在線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VR的出現則更好地彌補了在線教育效果方面的不足。VR的全景教學模式更能夠讓學生實現沈浸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也為家庭在線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過去對於在線教育或者直播教育,很多家長可能會對孩子學習效果抱有一定的擔憂,因此大多數的家長依然還是願意讓孩子到教室或者線下培訓機構去學習。VR教育的方式則完全可以打造幾近於教室的學習體驗,根據樂視推出的視頻demo來看,用戶可以實現對教學課堂的360度觀看,戴上VR設備,就會有置身其中的感覺,可以大大提升孩子在家享受課堂學習體驗。

不過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尚沒有在課堂上使用VR設備的案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內殺入VR教育領域的公司並不多,VR教育要實現普及還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但是它給家庭在線教育所創造的更多可能性讓這個領域的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VR創業倒閉是任何行業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好戲剛剛開始……

僅僅是從家庭VR的市場來看,在電商、遊戲、社交、教育、視頻娛樂等方面就迎來了諸多將會,VR在醫療、體育、軍事等方面還將會有更多更廣的運用。

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跟風,哪里熱鬧哪里湧,同時還有一幫圍觀者。創業之前或許是基於風投的驅動,或許是基於市場未來前景的誘惑,並未深思熟慮就一腔熱血紮入進去,遇到點問題然後就選擇退縮,這是人之常情,如果人人都能創業成功的話,那豈不全社會都是企業家,誰去當員工?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盡管未來是光明的,但在前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像馬雲先生的那句經典臺詞:“今天很殘酷,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都死在了成功的前一天晚上。”任何行業都會有大批創業者死掉,團購如此,O2O如此,人工智能如此,VR亦如此。

因此,VR大批創業者死去,行業發展遇到內容、技術等障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這並不能因此讓我們就否定整個行業的價值。O2O是死掉了千千萬萬的公司,但是仍然湧現出了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等獨角獸公司,就在大家都唱衰O2O的時候,摩拜單車、ofo等單車平臺仍然被人們所追捧,各個細分行業的優質O2O平臺也開始真正湧現出來。

VR經歷了第一輪的創業淘汰賽,一些優質的創業公司開始留下來,同時還會有更多的優秀創業團隊湧入進來,不能因為投資人不怎麽待見、大批創業公司倒閉就說VR是個偽命題,顯然這是一個弱者所表現出來的眼界,VR這場好戲才剛剛開始……

VR 虛擬現實 投資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