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2014的臆想 東莞周散散

http://xueqiu.com/1118502510/26800232
作為一個入市近六年的投資者來說,這幾年著實不易!作為一個看好中國,並踐行長線價值理念的投資者來說,這幾年就更為不易!

相較去年年底定下的目標,今年再次沒有完成。雖然今年交出的成績和大盤指數差不多,但確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沒有太多值得說道的地方。一直以來,堅持持有優質標的、崇尚價值決定價格、講究逢低介入的策略在今年再一次落敗!今年是垃圾年、題材年、趨勢年,價值投資在今年幾乎全軍覆沒,包括這幾年牛氣衝天的白酒、醫藥、消費都紛紛走下神壇,黑天鵝不斷。

對於我的選股方式、投資理念、投資邏輯,我已窮心竭力地摸索了好幾年,我認為思路已非常情晰,邏輯也愈加嚴密,對於預設的目標我認為一定會達到的,需要的只是時間。

曲折的2013年,對於重倉題材股、垃圾股、小盤股、創業板的投資者,今年是超級大牛市,不需要任何大邏輯,不需要講估值(今年講估值就輸在起跑線上嘛),看著趨勢,順勢而為就行了,今年一定不會太差。除此之外,今年的A股市場還是淚水多過汗水,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來沒虧錢就算不錯了。對於這個市場,我目前真能想明白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還持續有投資價值且當下又嚴重低估的行業只有金融、地產、白酒了(註:白酒是今年暴跌後才進入我的標的行業,前兩年老覺得不便宜),其它的我真是看不透、看不懂、沒重點研究或不在我能力之內,也許他們中間未來會出現很多偉大的公司,但那不是我的菜,我看不清,我也不介入。我一直固執地認為,作為長線投資者(哪怕短線客,只要你不離開這個市場,最好要有長線視角),所選標的一定要在未來一二十年內有強大的投資邏輯,另外當下一定要足夠便宜才行!當然有些行業、公司確實不錯,但太貴了,哪怕未來他們真能連續10年複合增長50%以上,但我現在還是不太敢信,因為這個概率是千分之幾的,我等凡夫俗子,真不敢奢望能有這個法眼!我雖然這些年做得不太好,但我堅持做我能力範圍內的東酉,其它的我堅決不重倉,堅守底限、嚴防風險,我失去的只是一兩年的時間,但沒輸本錢。在這個思路下,我堅守我看得透的行業及標的,當然這些大板塊沒有機會,我的業績肯定是出不來的(也許是本人功力不夠,價值挖掘能力還不行吧),但這與我的邏輯及我的研究沒有關係,我只要真正弄清楚金融、地產、白酒為何這些年沒有機會,或他們未來到底有什麼風險或機會就行了,當前的成績不是我最看重的,未來才是!

今年創業板、小盤股的牛市,趨勢市,也是結構分化最嚴重的一年,我一直在反思今年這個行情背後真正的邏輯和支撐點。後面發現還是有其深厚的底蘊所在,我當初沒有足夠重視,當然也沒逮到(我的邏輯也輪不到我逮到),這證明還是我的思路或能力不夠,有些事沒徹底想明白而已,當然這也確實不是我的菜,這個錢也確實不是我能賺的。當然,我不是說重倉這些股的投資者思路有問題、不是價值投資,相反我更尊重他們,他們看到了屬於他們的機會!在這個市場都是用贏利來說話的,市場是永遠是無錯的,賺錢是硬道理,我沒賺錢,那不足的是我,我該反思,我該學習。也正基於反思,我理出了這背後的邏輯:1)今年是改革之年、轉型之年,轉型無牛市,那證明只有結構或局部的行情;2)今年同時是調結構的一年,資金不可能太寬鬆,僅靠存量資金是不可能發動大行情的,因此注定是中小板的結構性行情;3)新股停發,對中小板是最有利的,沒有活水進來,中小盤籌碼有相對有稀缺性;4)從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基石就是市場化,這對民企或中小企業是利好,他們終於名正言順,預期有機會分食以前壟斷的市場;對於國企而言則是分出利潤、破除壟斷的顧慮;5)今年是新任領導者上任初年,一切都懸而未決,方向不明,不可能有大行情,大資金袖手旁觀,池子裡也只有小魚小蝦活蹦亂跳了;5)地產調控不斷,銀行利率自由化讓這兩巨頭的投資預期降到了冰點,這兩大板塊沒有機會,藍籌也就成了「難愁」!

不管怎樣,今年反正過去了,今年失利的原因也臆想出來了,那明年又該如何佈局呢,也該規劃一下吧,權當再次臆想。

也許明年比今年好不了多少,至少按順勢而為的思路從趨勢上最直觀的分析能得出這個結果。也許大盤明年再熊一年,再跌個10%,基本上是創了A股歷史以來開天闢地的熊市記錄了,也真正的連續N年熊冠全球了!但對我又能怎樣呢,連續幾年了,一年比一年極端的行情,我不照樣還活著嗎,也沒虧什麼本金,從來沒幹題材、中小板、創業板、垃圾股,不也活下來了嘛,該幹嘛幹嘛,短期的淺套,稍微波動一下就自己漲回來了!幾年了,我總結這種逢低介入優質股票的策略還真出不了問題,我現在越來越淡定了,認為成功已是必然的了。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如果在劣勢時用防守能阻擋你的任何進攻,且無論你使出何等絕招也攻不下來,那最後必勝的一定是他,因為不敗就等於必勝!至於啥時我的春天來臨,這是無法預估的,但一定會來!我當前能做的就是設好足夠大的安全邊際,加強風控,逢低不斷地配上我想要的優質籌碼,然後要做的就只有:忍耐+等待!

至於我為何選擇金融、地產、白酒為主力呢,下面再說說我的理由,有些以前在微博及雪球上也碎片地談過,這裡再整理一下:

這三大行業目前是極低估值的,無論是PB、PE都低極了,古今中外同比也低極了!且未來的ROE及行業增長都能想清楚的。你別說我用這些指標太低級甚至土掉渣了,對我來講這幾個是最實際、最靠譜的指標了,關鍵是你能否看透行業,如果一個行業都看穿了,財報都弄清楚了,未來也弄清楚了,這幾個指標就是最終的結論,相當於體檢時測的血壓、血糖、血脂一樣,足以讓你依此判斷出一個標的是否足夠便宜及優質了。

首先說金融吧,我主力是持有銀行,也有些中國平安,中國平安40塊以下當枕頭睡就行了,沒必要討論了,只談下銀行。銀行當前最大的擔憂是利率自由化,作為中國這樣的大國我們可以參考美國自由化的過程,他們中間確實死了一大批銀行,但你看哪個大行、優質銀行是在自由化那時死的,那時死的都是些小蝦米而已,自由化後美國的大行、優質銀行都漲了十幾倍到幾十倍,最後到2008年因次貸盛極而衰。中國離美國的2008至少還有30年的路要走,但中國人這次確實被次貸嚇壞了,這是這些年來銀行、地產股走勢羸弱不堪的核心原因,但在2006-2007這些可還是中國標竿式的價值藍籌,怎麼幾年時間讓人們的看法徹底逆轉了,其核心原因還是大家在用次貸危機對號入座!但中國畢竟是中國,現在所處的進程及時點與美國08年完全不同,因此當所有人認為有風險,那當前一定是沒有風險;真正的風險來了,一定是所有人都認為沒有風險!這在歷史上被證明太多次了!關於金融股的其它細節不多闡述了,大家有空去看下雪球@釋老毛的觀點吧,這傢伙對金融股的投資邏輯講得入木三分。

再說下地產。目前關於中國地產泡沫的論述是上至黨中央下至販夫走卒,空前絕後的全民大討論!中國人對地產泡沫的擔憂,一個來自上世紀80末的日本,另一個還是美國次貸,但地產泡沫在中國被預警十多年了,一直沒見破,反而越炒越高、越炒越實!那當前是否真是最後一棒呢,就像李超人說的是最後一個銅板了呢?做地產股首先要確認好這個行業目前是否是健康的,還有沒有持續發展的空間,這是做這個行業投資最大的邏輯所在!那有空請你先去系統研究下@任志強、王健林、@余英@陳寶存、秦虹的觀點吧,這些人我認為都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肚子裡確實有乾貨,要數據有數據要案例有案例,觀點對比古今中外、全面而系統。我總結認為:三四線有一定風險(但可控),局部有供過於求的問題,但稍長時間都能消化,一二線問題更小,特別一線城市那是鐵板一塊,否則也不要什麼限購加限貸了(只要有這個政策存在就證明是供不應求的)。從當前所有的行政政策去分析,實際都是與控房價背道而馳的,你仔細去想想,政府這隻手實際上是在幫著房價越調越高、穩健增長,避免大起大落!現在前沿觀點甚至認為這是政府最希望的結果,否則地方債、民生保障、經濟轉型誰去支撐?!房子甚至是分配和剝削廣大高淨值人群的最佳的手段(兵不血刃、自願奉獻啊),75%的房價變成了稅金回流政府手中,政府依靠這個工具少花了幾十年的努力和積累,由全國的富裕人群自掏腰包幫政府去幹政府想幹的活,這是中國城鎮化如此快捷的根本原因!目前貨幣仍維持兩位數的超發,農地流轉、集約發展、保障農戶利益,又會讓徵地成本暴增,另外像北京目前推出帶大體量自住房的地塊,純商品房面積佔出讓地塊不足25%,但開發商承擔了所有另外75%的自住房免費建設任務,一切都靠那25%的商品房來支撐,以後純商品房的房價將會高得不可想像!這是為何三中全會後,純商住地價如此飈升的核心因素!我堅信一切價格最終是由地價及供求決定,現在政府卡住供給,且越卡越少(一線確實用地緊張),供給越緊,價格越高,只能漲,甚至暴漲!未來只能向高房價投降,沒有別的出路,一線的房價不是普通人玩的,是全國的高淨值人群的遊戲!你別用當地的房價收入比去估一線的房價是否過高,這犯了形而上學的基本錯誤,中國的一線房價要按全國最富有人群的平均收入去比房價才行,你見過北京的房子只有北京市的人買嗎?另外,貴也有貴的好處,董潘不是說房子貴了,交通問題也就解決了!房價低的城市確實沒競爭力嘛,證明沒吸引到高素質、高收入人才,所以說低房價城市丟人!對於沒錢的,以後有廉租、公租、保障房嘛,這能讓所有人都有房住啊,非常不錯了!最終,肯定是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銀行對地產放貸也已釜底抽薪,二套已是七成首付,地產泡沫就做實做死了,這才是符合政府及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且能保證金融穩定!另外房價穩健的上漲,經濟繁榮持續,保障及民生有錢支撐,經濟順勢完成轉型,這是最完美的結局。因此,地產股我認為優質龍頭及一二線城市有海量土地儲備的公司,這些都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你也許會說,短期可能會漲,但地產做不成百年老店啊,遲早崩盤啊。我也思者了這個問題,一線龍頭像萬科、保利這種企業,越有危機他們份額越大,比如格力、美的、海爾,如果不是家電行業的殘酷洗牌就不會誕生出今天這類優質的企業,地產行業的集中度這些年也愈發明顯地在大幅提升,證明行業肉搏早已開始,哪怕未來地產業務整體萎縮,那優質的地產份額也未必萎縮,他們在這麼大的總額裡再維持幾十年高增長也不是問題,他們能不斷地吸收兼併,最終形成寡頭壟斷嘛(參考香港、美國樓市發展),因此我認為這些優質地產企業未來不僅不會亡,相反將會越活越滋潤!另外再講一個邏輯,格力的市值已超過萬科、保利這類企業了,從邏輯上來講這不會太長久,同樣是龍頭企業,地產龍頭的市值一定會遠超電器龍頭,按一間房一個空調或一件電器算,房子值多少,電器值多少,現在不是本末倒置了嗎?!你可能還會說電器可以做全球的生意容易成為國際化的大企業,地產走出去很難。你去看下王石說的,美國的項目比中國更易操作,人家太規範了!地產走出去沒想像那麼難,而且萬科不是已經走出去了嗎?因此,我認為優質的地產企業活100年是小CASE,總之我認為我們有生之年要看到萬科、保利被滅掉太難了!

再說說白酒。我的投資思路是逆勢的,因此說的都是今年暴跌的,肯定也不受大眾待見的,但我就喜歡這些,這時才是大潮真正退去了,看誰裸泳沒穿內褲的黃金時點。我一直用這個思路指導投資,做真正人棄我取的事。當然,別人恐懼我貪婪的話人人都會講,但事臨頭能知行合一的又太少了!另外,逆勢投資也確實有一個問題,就是短套是避免不了的,但短套一年能贏後面十年也是個划算的生意。白酒的長線邏輯不用多講了,網絡上太多高手講過了,@董寶珍@但斌 的資料很詳細,講得太透了,去看他們的博客吧,雖然人家腰斬了,但堅信他們以後能賺大錢的,當然前提是現在要能挺住!白酒的未來是很明晰的,用很簡單的邏輯就能判斷出來,比金融地產的邏輯清楚多了,也沒那麼複雜,一想就能想清楚的行業,財報也是一眼能看透的,因此一直是價值投資的首選,這些年我一直嫌太貴而沒買過,但從去年到現在我認為大機會漸行漸近了。現在的貴州茅台、五糧液便宜得簡直讓人流口水,我感覺自己像只盤旋長空好幾年的老鷹伸出了長長的爪子在等待捕獲獵物的最佳時機,這是我2014增量資金全力出擊的地方。如果白酒行業明年再有大的跌幅,我不排除出些金融、地產換過去,這個行業雖說漸時受困,但長線的收益更為確定,絕對風險係數更低!上述三個行業按目前價格我認為已極具長線價值,另外他們還有以下一些共性,注定易出百年企業或偉大企業,逢低介入必有巨大投資收益(投資關鍵是逢低,抓低極了的目標才安全,具體參考@佐羅投資札記 的深度價值吧)。1)沒有庫存壓力,不用提大額庫存減值,經常是庫存越來越值錢,很少出現庫存呆滯、減值或庫存報廢(做製造業的人都知道這個痛苦!);2)沒有大規模的產品研發,無需要產品換代風險,不需要百分之幾十的研發創新費用,也沒有研發失敗;3)有獨到的行業壁壘及護城河,這些行業的優秀者已擁有強大的經營特點及壟斷性資源,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新來者對他們要造成衝擊不是三兩年積累就能做到的;4)有穩定的產品利潤和平穩的增長,不致於大起大落;5)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習習相關,他的客戶不是三兩個人,是廣大民眾,因此建立龐大的客戶群不容易,但也不至於頃刻失去所有客戶;6)強大的品牌及客戶粘性是經營產生的,日積月累出來的,不是刻意花巨資請幾個明星扭幾下屁股就能突擊出來的,因此廣告費不會太高,但品牌的沉澱與積累確非一日之功;

消費端需求巨大,經常供不應求,佔國計民生比重巨大;9)不會因為一個經營者或一個團隊的能力不夠就迅速被滅掉,這就是@林園 所說的傻子也能管好的企業(銀行不是被說成叫條小狗做行長也是暴利嘛)。因此這些行業沒有大的產品換代問題、夕陽行業問題、嚴重產能過剩問題、黑天鵝事件、產品安全問題等。5)   最後說說醫藥、服裝,醫藥行業在未來肯定會有非常偉大的企業,除了幾個頂級中藥企業外,我實在看不出其它醫藥股未來誰會偉大,而且整體估值太貴了,因此一直看著、等著,一股也沒買,如果一定讓我買,我首選中藥類的,但一定要像貴州茅台那樣跌過才行!服裝今年是暴跌過一年了,因此也進入了我的視線,我是不暴跌不買,暴跌了才考慮的主!暴跌了的行業,他的風險才能真正看清,隱藏問題才會明晰,雖短期屬逆勢而為,免不了淺套,但長線風險大幅降低,因此這是我長線的核心邏輯。服裝中,我目前只看上了七匹狼,明年小倉位配點,不屬於我主攻範圍(畢竟是製造行業,我天天做個,知道要管好不容易)。

別的行業不一一列舉了,大部分不是能力圈的菜了,雖然天天見面,但實在想不出長線安全持有的大邏輯,另外就是太貴了!我寧可不賺錢,但堅決不虧錢,沒到我安全邊際內的東酉,哪怕再好我也不碰,就像前幾年的貴州茅台一樣!雖然我認為A股中比茅台好的公司鳳毛麟角,但茅台貴的時候我照樣不看,今天落下來了我才有大興趣!     總結:上面講的是行業,但同行業中的個股差異極大,甚至魚龍混雜,因此要選出其中的優質且絕對低估的個股才是關鍵的關鍵,以下再附上我2014的持倉計劃(同行業按倉位大小排序):金融類: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華夏銀行、光大證券(2014小配些);地產類:首開股份、保利地產;白酒類:貴州茅台、五糧液(這兩個2014全力出擊);其它類:七匹狼(2014找機會小配些)。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吉星高照、心想事成、宏圖大展、發大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85

春節特評—2014年資本市場回眸與對2015年度的四大臆想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6919902
羊年的春節,在一片紅包大戰的硝煙聲中即將過去,未來留在我們記憶裡的,或許只剩下微信屏幕上那一枚枚「紅色炸彈」,以及點開他們時的驚訝、興奮、抑或失望。隨著長假的結束,我們又將重新回到現實世界,面對一個新的、充滿不確定性的—2015年的資本市場,又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感受呢?驚喜、亢奮、抑或悲傷、絕望?

       在這農曆新年的伊始,不如我們一起先對過去一年的資本市場和參與主體進行一個回眸和梳理:

       過去的2014年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大年,指數飆升,單日交易金額破萬億,藍籌大像在風口之下起舞,再現全民排隊開戶盛況。如果說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產業資本開啟了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投資盛宴的話,2014年下半年則是一個資本市場的全民狂歡(雖然無數人在這場狂歡中滿倉踏空)。

       在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實體企業面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糟糕的外部環境下,全社會30多年來積累的龐大民間財富正在大踏步的向國內的資本市場進行轉移;從房地產、信託、傳統實體經濟、銀行理財產品等各個池子向股票一二級市場的一個池子源源不斷的輸送彈藥。

       2015年,隨著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日的臨近,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寒流繼續雪上加霜。二三線城市的投機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撤離的步伐仍在加速,隨著銀行信貸的繼續收縮,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嚴重失血。中國房地產市場感覺從一個全國性的投資市場,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區域性投資市場,國內主要的開發商資金流向北上廣深集中拿地,導致北上廣深「麵粉」開始比「面包」貴,但「面包」的實際消費力卻處於明顯的下降趨勢,昔日喧囂一時的炒房團如今已鮮見,北上廣深堅挺的房價只是靠過去未被有效釋放的剛需在苦苦支撐。

       一批反應較快,從房地產市場順利全身而退的土豪老闆們,成了去年國內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中的生力軍。多年以來習慣的較高風險偏好,使得他們成為去年幾千億股票型結構化產品劣後資金的主要供給方之一。

       2014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隨著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的發放,私募基金已經慢慢取代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最活躍的資本力量。從2014年4月首批私募管理人牌照發放到2015年春節前,共有7000多傢俬募基金管理人獲得基金業協會發放的牌照,合計管理資產超過2萬億。而處於備案中狀態及擬組建團隊介入資產管理市場的更是不計其數,大批公募基金經理出現奔私潮,在這背後,來自房地產、煤炭、其它傳統實體經濟領域退出的企業老闆們,成為其股本金和產品資金的主要提供方。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的行情之所以被稱為槓桿上的牛市,根源在於銀行體系內中、低風險偏好的信託固定收益產品、理財產品資金的大規模間接進入。

       2013年12月,銀監會《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107號文)出台。107號文首次明確了影子銀行的範疇,劍指信託公司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債權類融資業務。

       2014年5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業內簡稱「127號文」)與《關於規範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業內簡稱「140號文」)先後浮出水面,短短五年間由6.21萬億元增至超過21.47萬億元的同業資產迎來新的嚴格監管。「127號文」基本堵死了所有利用同業業務做非標的途徑,將同業融資納入全行統一授信體系,計算資本和撥備。

       2014年7月11日,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以下簡稱「35號文」),要求銀行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經營部門,對理財業務單獨核算,並從五個方面規定銀行理財業務與其它業務資金進行風險隔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限制了理財產品與信貸資金的對接,即要求「銀行理財資金來源獨立於銀行信貸,本行信貸資金不得為本行理財產品提供融資和擔保」。

        這一系列規範舉措,基本斬斷了銀行理財資金池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託產品、房地產項目等非標資產的合規資金輸送渠道。而2014年橫空出世的大批股票型結構化產品,正好解決了銀行理財資金合規投向的痛點。海量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合規的方式間接流入股票市場,雖然2015年初監管層叫停傘形信託配資,但佔銀行配資業務主體的普通的一事一議的專戶結構化產品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只是在槓桿和風控條件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2014年,各大券商也積極通過發行短融、券商收益憑證等方式,從銀行等各渠道進行融資,通過融資融券、股權質押、股票收益互換等方式放槓桿給投資人,萬億以上民間資金也通過券商自身的經營槓桿放大間接流入股市。各大券商的經營槓桿過去一年中,普遍從2倍以下,上升到4倍左右。

        其它民間資本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民間小額的P2P配資如火如荼,合計規模不會低於千億以上,野蠻生長的速度令人咂舌。

       201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件是11月17日滬港通的開啟,也成為11月底A股藍籌行情的導火索。但實際看,隨著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加深,滬港通的開通,讓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將資本轉移到了香港,這樣既可以投資海外市場和港股市場低估值的中資股(估值低的基本不在港股通標的裡),又可以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市場合適的標的。

       對資本市場2014年度的回眸已經結束了,可以對2015年度做個展望了,不過我的展望,可能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有些胡扯的部分,所以姑且稱為臆想吧!

臆想一:深港通正式推出,創業板指數大漲,80%以上創業板個股大跌,二八分化

        2015年度,A股市場註冊制推行已經箭在弦上了,新增幾百家的中、小企業會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或者說市場預期幾千家中、小企業將在兩三年內上市。創業板市場整體高估值的局面必將改變,考慮到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是沒有長期投資價值 ,期權等大量新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會極大的分流市場對中、小盤股的投機炒作資金,大部分小市值個股的估值會出現回歸。

       為了註冊制的順利推行,創業板指數或許還會繼續大漲,那些被認為有成長性的創業板指標股會繼續攀高,雖然他們估值會很離譜,但股價或許還會繼續強勁攀升,直到走到通向天國的倒計時,瘋狂程度,參考2000年美股科網股泡沫。

臆想二:存貸款基準利率繼續大幅下降,存款基準破2%,貸款基破5%,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跌到突破1美元兌6.5元以上,MSCI2015年繼續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房地產不景氣,地方融資平台舉步維艱,要維穩,錢呢?地方政府債務都是剛性的,全變成銀行壞賬現實嗎?繼續降息降准吧,存款利率再低點,銀行減少負債成本,鼓勵大家去消費和投資;至於貸款利率再低,反正你也借不到,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減少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利息支出,政府可以少印點錢。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大窟窿咋辦,繼續印錢堵吧,於是人民幣匯率兌美元繼續跌。

       MSCI一看,人民幣匯率還要跌,股市泡沫還很高,不想做冤大頭啊,於是以各種理由繼續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臆想三:ETF期權火爆導致中國版漂亮50行情

       2015年2月9日,股票期權正式推出,由於推出初期准入嚴格(一般散戶考試都考不出啊),全都是狼,基本無羊。隨著運行一段時間,准入放寬,暴富效應顯現,散戶羊群逐步流入,且非專業投資者偏好買低價購權和沽權,以博取類似彩票一樣的暴利。

       隨著持續的降息、降准,狼群開始大規模創設賣空虛值沽權,並同時大量買入50ETF及其成分股,推高指數。羊群在指數升高時,不斷分批買入低價虛值期權做暴富夢,最後隨著50ETF及其成分股的不斷飆升而灰飛煙滅。

       相關情景推演,參考2007年南航認沽權證事件:初始14億份規模的南航認沽權證,2007年6月18日上市時每股2.4元,08年6月最終到期時,交易價格僅0.003元,根據統計數據,27家符合資格的券商,總共創設了123.48億份南航認沽權證賣空,是當時南航認沽權證流通量的8倍多,合計創設金額超過超過150億元,其中光創設冠軍中信證券在2007年底的賬面盈利就超過50億元。而南航當時股價,從6月18日股改復牌的8元多,到當年9月底,已經飆升到了30.50元的高位。

臆想四:2015年拿到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公司突破1萬家,管理資產超過5萬億元,單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規模突破500億元,私募基金公募化、品牌化運作,公募基金去品牌化、產品工具化運

       近兩年,大批有經驗的公募基金經理湧現奔私潮,從個人單飛逐步演繹到團隊出走創業。隨著私募基金的合法註冊陽光化,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將公募化、品牌化運作。傳統的公募基金已經成為了大型私募基金的練兵場,而傳統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不得不面臨去明星基金經理化,加大ETF、LOF等工具型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推廣工作,並開發出了分級基金、QDII跨境ETF、LOF等新型工具類產品。

       2015年度,這個趨勢會繼續加強,如果股票期權等工具被市場廣泛認可及應用,工具類產品有望佔到公募基金總份額的80%以上,多空分級等新型工具類產品有望面世。

       以上臆想,純屬胡謅,如有蒙對,純屬巧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92

百大集團:有關公司與阿里巴巴、三江購物的猜測純屬臆想

百大集團晚間發布股價異動核查結果,公司表示,2008年1月30日公司與浙江銀泰百貨有限公司簽訂《委托管理協議》,將杭州百貨大樓委托給浙江銀泰百貨管理,期限為20年。根據《委托管理協議》,杭州百貨大樓每年向公司上繳約定數額的委托經營利潤,若公司在某個管理年度取得的委托經營利潤達不到約定的目標,浙江銀泰百貨將負責對差額部分以現金方式補足。因此,公司每年可獲得穩定的委托經營利潤,不受行業環境波動影響。除委托管理經營以外,公司與銀泰並無其他合作計劃,不構成文章中所說的“合並”情況。

另外,關於銀泰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以及阿里巴巴集團與杭州市下城區政府的合作,公司從未參與。有關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三江購物的任何猜測純屬市場臆想,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不存在關聯關系,公司也沒有與阿里巴巴集團就開展業務合作、進行合並事宜進行洽淡或達成意向,敬請投資者註意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38

特朗普頻頻威脅退出WTO?國會欲阻止其臆想

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世貿組織(WTO)的想法,成為促使美國國會共和黨在貿易問題上倒戈的又一充分理由。

負責監管貿易問題的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布雷迪(Kevin Brady)8月6日表示,雖WTO不完美,然如特朗普非要退出WTO,國會定要維護美國的WTO資格。

“答案是,是的。” 布雷迪表示,退出WTO的舉動,必須得到國會批準才會放行。按照WTO相關規定,如成員希望退出WTO,必須在退出6個月之前提出申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WTO並不是一個想退就能輕易退出的組織。正如同加入WTO、取得最惠國待遇時要同所有相關成員方談判一樣,退出也需要談判,沒準還要付“退出費”。

若企圖退出必遭國會阻止

從競選總統階段至今,特朗普曾多次暗示WTO對美國不公,且希望對此“做點什麽”。

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經常向身邊人抱怨,WTO就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弄出來,一個用來限制美國的組織。更有其身邊人士匿名表示,特朗普威脅退出WTO的次數已經超過100次。

這一持續表態令美國國會共和黨人神經緊張。此前,共和黨內形成一種策略共識,即在中期選舉之前,不在貿易問題上同特朗普公開唱反調,一切有待“秋後算賬”,然而特朗普持續退出WTO的威脅打破了這種黨內共識。

跡象之一即為美國參議院在7月11日批準了的一項非約束力議案,在這項議案中,國會表明希望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關稅決策中發揮更大作用。值得註意的是,這項象征性決議是由一位共和黨黨員提出的。

布雷迪指出,WTO以及其爭端解決機制是有缺陷的,在此方面毫無疑問:判決時間過長且經常不守時,而且很多時候並不是基於事實的貿易決定,而是政治決定。

但是他指出,在協助美國申辯他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方面,WTO還是非常有效的,且具有持續性,並可以敦促其他國家遵守其加入WTO時的承諾。

根據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美國提交給WTO的案件中,有91%勝訴,勝訴率還是相當高的。

美國彼得森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胡保爾(Garye Hufbauer)亦指出,如果特朗普希望退出WTO,則需要國會的批準,因為正是國會在1994年通過立法,批準美國加入WTO。

胡保爾援引的是《1994烏拉圭回合協議法》。該法律第125節規定,每5年美方對美國參與WTO進行審查,在此後90天內,美國國會任何成員都可以提出議案申請退出WTO,為了使這個問題不在國會委員會中擱置,法律還規定眾議院或參議院應在議案提出90天後必須對美國是否退出WTO作出決定。而如果該議案得到國會兩院通過,美國就可以申請退出WTO。

歷史上,美國於2000年和2005年均有議員提出過退出WTO的議案,2000年眾議員投票結果為56票贊成,363票反對,2005年贊成票增加至86票,338票反對,因此上述議案均未進入參議院。隨後在2010年和2015年,根本沒有議員提出美國要退出WTO的類似議案,而美國下一次提交上述5年期審議報告的日期是2020年。

胡保爾指出,目前國會共和黨在該問題上計劃反抗特朗普的原因在於,對於美國而言,離開WTO意味著一場高風險的經濟賭博:雖然在沒有WTO的束縛之下,美國可以對廣泛的產品大量征稅,然而WTO國家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將令美國處於競爭劣勢之中,讓我們面臨真正的極大危險,鑄成大錯。”胡保爾並指出,這一程度同目前的鋼鋁關稅和汽車稅都截然不同。

“鋼鋁關稅涉及200億美元產品,汽車關稅涉及大約2000億美元產品,WTO則意味著一切(產品)。”胡保爾指出。

美不忘利用WTO

雖然威脅退出,然而美國並沒有放棄借WTO的為自身謀利的機會。就在7月1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聲明表示,美國已就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等五國對美鋼鋁關稅實施的關稅報複向WTO分別提出五項申訴。

在USTR的聲明中,美方反咬一口,堅稱美出臺鋼鋁關稅是為了保衛美方的國家利益,且符合美國法律與國際貿易準則,而來自於各方的反制措施卻並不符合國際原則。

不過,美方一下子“告了”五個成員的行為讓各方憂慮,目前已經出現人手短缺問題的WTO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是否還能承擔這樣的業務量。

近年來,美國對上訴機構的職能表現出了十分不滿:在美國奧巴馬政府2016年的決定中,該政府就曾經反對重新任命上訴機構成員,而特朗普政府則延續並發展了這種做法,目前已經阻止了所有的新成員任命。

布雷迪對此也持贊成看法,並表示所有相信WTO和多邊體制的人,也都應當支持對目前的爭端解決機制進行徹底改革,不過他沒有披露希望改革的方向和看法。

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設的上訴機構常設7位法官,因美方阻撓開啟新法官甄選程序,目前上訴機構的正式法官僅剩4人。按照規定,上訴機構處理每個案件至少需要3名法官。即使有4~5名正式法官,在實際工作中也會因為合法性問題,難以處理案件。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上訴機構的一位法官斯旺森(Shree Baboo Chekitan Servansing)的任期即將在今年9月30日結束,如果斯旺森不能連任,從今年10月開始,上訴機構將僅剩下3位正式法官。屆時如果上訴大法官不夠用,那麽各方也就無法實現上訴。WTO最重要的仲裁體系也將陷入名存實亡的癱瘓狀態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最近一次在7月20日的WTO爭端解決機制例會上,美國再次拒絕了開啟新法官甄選程序的建議,且在改革方向上也拒不表態。

程大為認為,若因美方通過阻撓人事任命的方式,造成了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實質性癱瘓,此舉是很惡意的。因為若上訴機構癱瘓,就算走到上訴這一步,也沒有法官進行審理;另一方面,這已經對世界貿易體系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吳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