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玉米種植面積預計調減2000萬畝 有種糧大戶逆市擴張種植規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135.html

正值北方春播關鍵時期,農民在猶豫是否繼續種植玉米。

5日,在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將其概括為“三個擔憂”,即擔憂種植效益難保、擔憂替代作物產品市場難銷、擔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性受影響。

比如,調減玉米改種大豆、雜糧雜豆、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等作物後,現實問題是大豆是市場化收購,雜糧雜豆市場波動也比較大,青貯玉米與飼草必須種養結合。如果這些產品多了,銷售可能困難,價格也可能下來一些。曾衍德稱,“要靠市場引導,搞好產銷銜接。”

本次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玉米結構調整,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鐮刀彎”地區的非優勢產區,積極引導農民改種大豆、薯類雜糧、青貯玉米、優質飼草等。此前預計今年將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

在這次發布會上,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稱,目前開局良好,一是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二是大豆面積恢複性增加,預計今年可增加600多萬畝。三是市場需求較旺的品種也增加了。四是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保持穩定。

余欣榮稱,今年玉米收儲制度進行了改革,由過去的臨時收儲政策改變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具體這項政策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玉米的價格充分體現市場形成機制,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另外一個是建立玉米生產者的補貼制度,以保持優勢產區農民種植玉米收益基本穩定。

該如何進行補貼呢?據媒體報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4月17日召開的中國農業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具體的補貼額度和補貼方式仍在研究中,近期將會出臺。

陳錫文介紹,補貼的原則是,對於玉米主產區,在市場價格的基礎上進行補貼,補齊後的價格肯定要低於1元/斤;對於非主產區,種植玉米不應再予補貼,不種植玉米應將給予補貼,以便減少國內玉米產量,有節奏地清理玉米庫存。

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咨詢師李強對本報分析稱,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減,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民少種。而目前遲遲不公布的補貼價格,讓農民心里沒有底,再加上之前1000萬畝的目標,使得現在調減的成果比此前預期更為明顯,翻番完成目標。

據本報了解,盡管目前“鐮刀彎”的玉米種植面積在調減,但是在糧食主產區仍有種糧大戶選擇擴張土地流轉的規模,擴大玉米種植面積。

在吉林九臺市,一位叫張鳳財的種糧大戶就有個計劃,希望兩年內能夠將土地規模擴大到2萬畝,5年內達到10萬畝。原因在於,他考慮要應對目前糧價低的狀況,通過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服務水平來度過市場的低潮期。同時,達到一定土地規模後,不僅可以降低各項成本,還可以得到政府的農機補貼。

老張通過成立的合作社經營著8個村的4000畝地,聘請了20多名員工操作40臺拖拉機為農戶提供服務。他又自己出資投建了烘幹塔,把賣種、烘幹、收糧多個環節一攬子統一起來。因為種植玉米品種優良,可以直接通過訂單農業供應多個省份的飼料加工企業,省去中間環節,獲利頗豐。

被問到是否有計劃種植其他作物時,老張認為,水稻資金和人工投入成本過高,對土壤條件有比較高的要求;而其他經濟作物價格波動又太大。對於他這個從事20多年的老農民來講,他希望能夠確保收入的穩定, 玉米仍然是首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40

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 種糧大戶為什麽還會虧損?

按去年11月份的價格,黑龍江省玉米規模種植戶平均每畝虧損約200元,山東省種糧大戶每畝每畝虧損10-50元,部分售價低的大戶虧損達到200元,若按當前價格計算,虧損更多……

日前,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下稱“農業部農研中心”)舉辦的“2017年農村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農業部農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習銀生稱,當前我國正在推行的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但是改革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取消玉米臨儲政策的連鎖反應

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表現在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到去庫存、逐步理順產業鏈,以及國內外價格倒掛的大幅縮減。

比如,玉米種植面積13年來首次調減,2016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551億畝,比上年減少2039萬畝;單產398.2公斤/畝,增長1.3%;總產21955.4萬噸,減少2.3%。2016年,國家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玉米價格回歸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基本理順,區域間的價格倒掛也開始消失,期貨市場活躍度顯著上升。

習銀生稱,臨儲政策取消後,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快速接軌,國內外價格倒掛大幅縮減並基本消失。今年1月,配額內的國外玉米運抵我國南方港口的到岸稅後價為1709元/噸,比國內玉米到港價高120元,扭轉了持續三年多的價格倒掛局面。

玉米及替代品的進口沖擊也得到有效抑制。2016年,進口玉米316.66萬噸,同比減33.0%;進口高粱、大麥、DDGS、木薯幹四種替代品2214.58萬噸,同比減41.0%。

此外,2016年,國家也放棄了臨儲玉米順價銷售規則,改為按市場價格競價銷售。全年政策性玉米拍賣成交數量2183萬噸,加上臨儲一次性轉為儲備輪換糧2006萬噸,全年政策性玉米出庫量近4200萬噸,明顯高於前幾年水平。

供給側改革面臨的挑戰

盡管一年多來,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但是改革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2012年以後,國內玉米消費需求下降,但臨儲政策未及時適應市場變化,收儲價格繼續提高,收儲量逐年增加,刺激玉米產量屢創歷史新高,導致玉米產需嚴重脫節,供大於求格局不斷加劇。

習銀生提到,2016年結構調整雖取得成效,消費需求也有所恢複,但預計產大於需仍超2000萬噸,供大於求格局尚未有效緩解,庫存壓力依然巨大。目前,臨儲玉米結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玉米質量問題較為突出,黃曲黴素超標、超期存儲、混種混收混儲等使玉米品質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優質飼用玉米供應偏緊,成為玉米及替代品大量進口的重要原因。

當前,國內還不得不正視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國際競爭力下降的事實。

根據農業部農研中心的研究發現,2004-2015年,我國玉米每畝成本年均遞增9.9%,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成為主要推動力,年均增幅分別達11.3%、13.9%。2003年,我國玉米每畝成本比美國低26.6%,2015年比美國高出56.1%。斤糧成本2000年以前與美國基本相當,2015年達到1.11元,比美國高出123.1%。

另外,玉米生產粗放式發展,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加大。

此前,玉米生產以面積擴張為主,單產增長相對滯後。2004年以來,玉米面積增長對產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3%。玉米面積持續擴張占用了稀缺的耕地資源,加大了環境壓力。與大豆、雜糧等作物相比,玉米需消耗更多的水肥等資源。2015年,全國玉米每畝施用化肥折純24.3公斤,比大豆多15.96公斤;玉米每畝農膜費用4.64元,大豆基本不用農膜;玉米每畝排灌費21.53元,比大豆多18.73元。玉米面積單向擴張,導致種植結構單一,犧牲了合理的輪作方式,不利於生態多樣性和地力養護。

對於新型經營主體來說,在玉米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土地流轉費對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壓力很大,不少地方的種糧大戶普遍虧損。農業的規模經營發展由此面臨挑戰。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黑龍江省玉米規模種植戶每畝成本超過800元,按去年11月份價格收入600多元,平均每畝虧損約200元。山東省種糧大戶每畝成本760-800元,按去年11月份價格計算,每畝虧損10-50元,部分售價低的大戶虧損達到200元。若按當前價格計算,虧損更多。

習銀生還提到,目前土地承包戶與流轉戶爭搶玉米生產者補貼的情況較多,種糧大戶不易獲得補貼,不少地方已出現種糧大戶大規模毀約棄耕現象,不利於現代農業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31

央視實地調查河北“紅水澆地”,村民種糧自己不敢吃

最近,一段“紅水澆地”的視頻引發網友關註,視頻中一口水井里紅色的水流向一片麥地,這段視頻是真的嗎?紅色的水究竟是什麽?近日,央視記者前往事情發生地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進行了實地探訪。

記者找到“紅水”灌農田發生地

在網上流傳的這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斷有紅褐色的水從灌溉水井中被抽出,沿著水渠流向農田。這口水井就位於河北邢臺寧晉縣東汪鎮南丁曹一村,毗鄰308國道。

從航拍畫面中可以看到,紅色的灌溉水渠和綠油油的麥田,形成了鮮明對比,現在正是春耕時節,不少村民使用“紅水”灌溉農田。

水渠附近有化工廠 現已停產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雖然水井已經停止澆水了,但水槽里還有前幾天澆地留下的水,很明顯是紅褐色。水槽長度大約二十多米,水越多的地方顏色越深。

與水渠直線距離50米的地方就是一座生產染料和染料中間體的化工廠,目前已經停產。

涉事公司3人被警方調查

記者了解到,這段“紅水”灌溉農田的視頻3月29日出現在網絡上後,河北環保部門人員當天就和警方一起前往邢臺市寧晉縣調查。3月31日,環保部門勒令涉嫌排汙的企業,河北昊匯科技有限公司停產,並由警方將這家公司3名犯罪嫌疑人帶走調查。隨後,當地成立了由環保、公安、安監、水務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入企業排查、尋找汙染源。

初步判定為滲坑滲井排放造成

4月1日,寧晉警方發出通報稱,“附近企業利用滲坑排放有害物質。”滲坑,又叫滲井,是挖在地面以下用來排除地面積水或管道汙水的坑。坑壁用磚或者石塊堆砌,底部鋪碎石。導入坑中的水通過坑底和坑壁滲入土壤,如果是工業廢水,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汙染。

現在初步判定,涉事企業是河北昊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化工產品制造銷售。目前企業已停產。

河北邢臺市環保局寧晉分局副局長張利強表示,當地政府安排了兩臺挖掘機開挖,檢查下面有沒有非法偷埋的工業垃圾,還請環保評估公司到現場,根據環保評估工藝,順著工藝線各種排汙管道逐個排查。

水井澆地60畝 村民稱產糧賣與面粉廠

這件事情被曝光後,也迅速引發了大量關註。大家除了驚訝於水汙染,還有一點是網上流傳的視頻中,有位村民說,這片地產的糧食自己不敢吃,賣了。

如果確實去年產的糧食就是用這“紅水”澆灌的,僅這一口井的話,據當地介紹,灌溉面積大約為60多畝,如果都種了小麥,按小麥平均畝產800斤左右來計算,這里可以出產的小麥大概五萬多斤,當地村民說,這些小麥被賣給了面粉廠。至於是哪家面粉廠,面粉廠又賣給了誰,暫時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送檢水樣色度硬度超標 檢測仍在進行

這些水會對糧食有什麽影響嗎?紅色井水究竟是什麽?當地環保部門對媒體回應,目前,送檢水樣已經發現色度和硬度超標,包括影響水硬度的鹽酸鹽、硫酸鹽等指標超標,其他指標還在進一步檢測中。

河北邢臺市環保局寧晉分局副局長張利強表示,紅色物質是有機物,現在正在看環評,讓監測公司根據環評確定到底含有哪種物質,再進行針對性檢測。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已經聘請相關專家提供汙水治理技術支持,制定修複治理方案。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當中。下一步,河北寧晉縣還將在全縣範圍內,進行涉水企業環境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摸排企業汙染排放情況,打擊偷排偷放行為。據了解,當地此前曾開展過打擊行動,但企業並未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